[《父母最需要的是什么》1000字] 父母的爱200字

作文一:《父母最需要的是什么》1000字

一说起爱,很多人都知道爱是无私的奉献,是不计回报的一种长期投资,是相互理解和关心,是感情的升华,可你是否知道爱的方式有多少种,爱的含义有多少种,没有人能一一解释清楚,更没有人能一一体会,我们每一次的经历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可你是否感受到,不管是哪一种爱,它都是需要有回报的.

今天我就说说父母之爱,父爱和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圣的,最无私和最伟大的的爱 ,可他们的付出还是需要我们的回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贫富贵贱不一样,可他们对待子女的那份关爱,那份望子成龙的心情却没有两样,或许我们做子女的,对这份爱的感受和领悟会有不同,可不管你感受到的是什么,领悟到的是什么,可只要你能想到,父母们从十月怀胎到把我们养育成人,他们顶酷暑,冒严寒,含辛茹苦,日复一人,年复一年,经历多少磨难,忍受了多少屈辱,尝尽多少辛酸,付出了多少血汗.你的每一次言笑,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当你在他们身边时,他们想的是如何让你开心.如何让你吃好,穿暖,当你不在他们身边时,他们的心就会时刻把你牵挂,把你盼望,为你祝福,祈祷.

人老了,享受天伦之乐,本是理所当然的事,可现实生活中能有这样的机会的老人却不多,这是我们以社会行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为理由,无情的剥夺了他们的这个权利,是因为我们以其他的种种理由,把享受天伦之乐变成了他们的一种奢望.父母需要我们的关心,需要心理上的抚慰,所以在我们现在还有机会珍惜这份亲情的时候,还有机会尽到一个子女的责任的时候,还有机会给自己以后减少一些遗憾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把握,当你有空闲的时候,当你坐在牌桌上的时候,当你坐在酒桌上的时候,当在泡吧的时候,多想想他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发现这才是一生的痛,多给他们他们一点时间,也是多给自己一些机会,不要认为在经济上满足他们的需要,就认为自己尽到了一个儿女的责任,父母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是我们能够多陪陪他们,多理解他们,多与他们出去散散心,多给他们一些倾诉的机会.

我报纸上曾经看到过几次这样的报道,都是父母状告儿女,说他们只知道寄钱回家,都生活在在同一个城市,一年也难得见到几次,最后法院判决这些子女,在一个月内最少必须回家两次,到此大家也应该明白了,精神上的关爱对老人们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呀,父母风里来,雨里去,任劳任怨,为我们操劳一生,现在是该我们用虔诚的心,感恩的心,关爱的心回报他们的时候了,那就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作文二:《父母必读:什么是理想的家庭教养模式?》900字

父母必读:什么是理想的家庭教养模式?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为了培养一个认知能力和行为处事能力都出众的孩子,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家庭教养模式。

根据美国家庭教育理论,最好的教养模式是权威民主型,即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表现出关爱,积极鼓励孩子,但又不失严格和一些必要的规矩。最明显的一点是,父母会给孩子设立目标,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规则的制定。一旦规则制定后,父母应以身作则作出表率,而当孩子违反规则时,父母不应该以处罚或者哄骗的方式对待,而是要用跟孩子讲道理的方式解决。在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模式下,孩子通常会表现得自信,且有较强的自控力。   相反,如果过分溺爱孩子,那么孩子今后对父母就会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在困难面前缺乏恒心和毅力。还有的父母在教养中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缺乏必要的关爱,那么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更多退缩、焦虑等负面情绪。  当然,最不理想的教养模式,就是漠视放任型。父母因为工作忙等原因,无暇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提出要求,也未顾及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要求,对孩子的态度更大程度上是漠视或者放弃。专家特别提醒一些“工作繁忙”的父母,如果一味地指望隔代教养取代亲子教养,那么他们的孩子今后出现自控能力差,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成为“问题儿童”的可能性较高。

作文三:《为什么你的朋友圈想要屏蔽父母?》2300字

花花  日期 : 2016-04-06  来源 : 阅读时间

昨晚收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软文费,心里实在欢喜,禁不住想要在朋友圈里mark一下。想想群里的各级大咖们早已功成名就,自己这点小成绩也算不得什么,于是悄悄设置了分组,可见的朋友只有父母和老公。

在亲密的家人面前总可以放肆的为自己骄傲一下吧。好想让父母知道,熬夜赶稿,苦读深思,码字这条路上的辛苦不会白白辜负。

没想到今天一大早就收到了老妈的严厉的短信:将来有你哭的时候,这么大了还不成熟。唉!那一声拖在句末的叹息像巨石一般重重的砸在了我的心头。发生了什么?怎么了?我做错了什么?

我赶紧打过电话询问,是爸爸接的,他欲言又止,短暂的沉默后挤出了一句话:“还是让你妈和你说吧。”然后是沉沉的喘息声,黯然喑哑不是什么好兆头。 老妈接过电话,一字一顿的阐述着他俩的观点:“我和你爸今早看到你发的朋友圈了,我们俩很生气。讨论了许久,还是决定要提醒你。你这么大了,还把这么一点点的小成绩晒到网上。你朋友圈里比你强的人怎么想?暂时不如你的人怎么想?你什么时候才能不动声色的成长,非要敲锣打鼓的炫耀吗?”

我的胸口像被什么塞住了一样,喘不上起来。鼻子也开始不争气的发红发酸,我知道爸妈是为我好,可我还是有些委屈。我在妈妈说话的缝隙里小心翼翼的解释说这条朋友圈有分组,没有人会对这条消息品头论足,因为全世界只有咱们四个人能看到。

老妈顿了几秒,认真的问:“那,这个分组保险吗?”我说很保险,然后默默地截了图,发给了他们,寒暄了几句就挂了电话,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一个zan足了力气刚刚起跑的运动员,还没出去多远,就莫名其妙的撞到了一堵墙上,折戟而返。

我被震得眼冒金星,闷声收拾东西去上班。忽然觉得好累,我的朋友圈对父母毫无保留,所以我经常接到父母批评的电话。为什么晒旅行?为什么晒出书?为什么秀恩爱?其实发朋友圈,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点zan评论,炫耀显摆,那就是一种习惯和积累。让易逝的岁月定一下格,在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和自己说一说话。记住那些用力摆臂扬起下巴的骄傲,还有被路灯拖长又拉短的孤独和落寞。但如果我刚刚闪亮目光就碰上理智冷峻的黑脸,微微翘起嘴角就被人迎头斥责打断,那我怎么能完整又自在的享受每一个小确幸所带来的幸福美满?

我忽然记起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考了全校第一名,成了小区家长们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有一天坐电梯,一贯高冷的邻居拉着孩子,看见我和妈妈便主动搭讪,好奇的询问为什么我总是学习这么棒。我很认真的在脑海里整理着思路,刚想要说出来。忽然被身后老妈轻描淡写的那句“她那是瞎猫碰见死耗子了”搅了个稀巴烂。小时候的自己并不能欣赏妈妈谦虚内敛的优良品质,只是觉得心中那颗涨得满满的粉红色气球不知被谁突然扎了个窟窿。

唉,父母到底能不能明白我们偶尔的小虚荣。真的是第一次有了想屏蔽他们的念头。

我又想起以前有个女同事长得又高又帅,人送绰号小马哥,她也开玩笑的唤我们是大老婆,二老婆,本来就是插科打诨没人放在心上。小马偶尔会在朋友圈里晒个办公室合影,配上“今天又和爱妃们组团搓饭了,好开心”的字眼。没隔几天,我们发现她的信息被清空了,一条灰线横在那里特别扎眼。我们几个一合计,这是把整间办公室都屏蔽的节奏,有多大的血海深仇啊。等见到她才弄明白,原来是她妈接受不了她和大家开玩笑,怕大家以为女儿是同性恋嫁不出去,趁着女儿睡觉把小马的朋友圈都删了,气得小马哥要离家出走。

有人说是时候让父母放下那颗悬在空中的心了,别跟着朋友圈里的自己起起落落。她们不习惯我们开玩笑的随意,也不能理解我们莫名其妙就被孤独击中。

你有没有发了美食自拍,被父母批评肤浅幼稚的?

你有没有发了宝贝萌照,被父母痛斥危险,赶紧删除的?

你有没有发了与异性合影,被七大姑八大姨反复盘问的?

因为父母的爱繁琐而紧绷,一刻也不敢放松,但横亘在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又是那么真切而明显。这是整整三十个春夏秋冬啊,是三十年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的巨大落差。这里面包含的是代际、地域、环境、价值等方方面面的不同。更何况,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本来就不是孩子的朋友。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里,父母更像是一位领导,是我们生活的管理者和规划师。屏蔽父母就像屏蔽领导一样天经地义。

还有的屏蔽不仅仅因为代沟,更因为爱和不舍。生怕朋友圈里随意散落的小失意害得父母彻夜难休,无心晒出的加班照会让他们难过心疼,也怕偶尔洋洋得意马上就被勒令禁止,一时消沉低落又被密集的安慰询问。还有那些或励志或矫情的插画配图,上面每一个字都被父母细细品读慢慢琢磨,成了破译游子情绪的砝码和线索。

于是,有人采用了分组发朋友圈。给父母一个不矫情不疯狂,不消极不抱怨,每天读书,经常锻炼,态度端正,情绪稳定的自己。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分组又费时烧脑,还经常穿帮出纰漏。不小心忘记设置哪个新加的亲戚,就变成了父母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事到如今,我不得不承认,父母可能真的做不了我们的朋友。因为他们爱我们爱得深沉而热切。他们看不得我们熬夜加班,见不得我们荒唐幼稚,希望我们活得像一支部队,胜不会骄败不能馁。他们从来都不能只用朋友的视角对我们宠辱不惊,云淡风轻。没有不走心的么么哒和潦草的摸摸头,你若痛了,他们只会比你更痛。

还是多回家看看,多打电话讲视频吧,别让两代人的交汇只能靠朋友圈这一条逼仄狭窄的入口。让父母多角度了解你最近的心态和所处的环境,安心的感到你会努力变得更强更好,他们安心了,沟通就顺畅了,误会自然也少了。

父母究竟算不算我们的朋友呢?我真的说不太清楚。但不管你的答案怎样,首先要明白那些细碎得有些恼人的叮嘱,只是因为他们想陪你走得更远更久。(文/米粒)

作者简介:米粒,简书签约作者,公众号:澳妙无穷(miliDDD),微博@我是米粒D。

作文四:《为什么面试官要问“你父母是做什么的”这种问题,跟工作有关吗?》500字

作者:邓玉金

面试官在面试候选人的时候,每一个问题都不是闲聊,都有一些目的,问“你父母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的目的可能一下几个吧:

一、看一下候选人的原生家庭的状况

1、如果是边远的农村家庭(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这类员工一般小的时候家境不会特别好,甚至吃过苦。也会比较谨慎敏感。这类员工做技术、生产、销售等岗位工作会比较扎实,稳定性比较好,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是否是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对性格会比较敏感,在工作中需要岗位领导多关怀,多引导。

3、官二代、富二代。这类家庭的孩子可能不缺钱,所以要问清楚他们工作的真实需求,避免入职后不好管理,不好激励。

4、知识分子家庭。孩子成长环境一般都比较好,家教会比较好,工作会比较快上手。

二、了解员工的家境

通过了解父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况,了解一下员工的家庭需求。在工作中,可以针对员工的情况作出适合员工的工作安排和职业规划。

三、有些岗位的特殊需要

有些工作,在员工上岗初期,比较难于打开局面,比如报销和银行的销售工作。员工的家庭背景如果能够帮到员工是最佳的。

四、随便聊聊,加深感情

如果对候选人比较满意,通过聊聊家庭情况,增进了解。

有些时候,面试官问一个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拉近与候选人之间的距离,没有其他目的,呵呵。

(邓玉金,资深HRD,知名培训师,公众号:邓玉金人力资源实战)

作文五:《永远不要对父母说的十句话是什么?》600字

父母把我们培养成人容易吗?我们绝对不应该对他们说出以下的十句话。如果以前经常说,那么请改正从现在开始好好的爱你的父母。因为当他们不在的时候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1、好了,好了,知道,真罗嗦!

2、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理解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4、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不要你们做,做又做不好。(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5、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

6、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找都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不收拾,也不要拂了父母的好意)

7、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总想把所有关心融在特意做的菜里,我们默默领情就好)

8、说了别吃这些剩菜,怎么老不听啊!(他们一辈子的节约习惯,很难改,让他们每次尽量少做点菜就好)

9、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烦不烦?!

10、这些东西说了不要了,堆在这里做什么啊!(他们总想把跟我们成长有关的东西都收藏起来,也许占满房间,多年后,看到自己还是婴儿时的小棉袄,难道不是很惊喜吗?)

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说了以上10句中的一句或几句,请体谅我们的爸爸妈妈。作为子女,我们都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你一人在外漂泊时,当你伤心难过时,当你被同学排挤时,当你…你第一时间会想起谁呢?也许你会说是朋友,没错他们会帮我们,可他们也有自己的事啊!永远在你身边关心,陪伴你的人是父母啊,请不要到“子欲孝,而母不在”时后悔啊。请多关心我们的父母吧。

作文六:《你想做什么样的父母?》2000字

你想做什么样的父母?

上周日的李博士讲座,我没能去现场听,因为是晚上(儿子尚小,晚上离不开我),但我一直关注着,后来在微信上看到了李博士讲座的全部内容,特别心有戚戚,于是和一好友聊起来。她说:“你是不是特别羡慕人家女儿能考上清华呀?希望自己孩子将来也那么出息?”我说:“不”。清华北大这种学校不是靠用功努力就可以考上的,天赋很重要。而且不是考上了清华北大这辈子就一劳永逸了,现在的社会多元的很,每个人的选择也多得很,人生之路并不是只有上好大学这么一条。她说:“我将来不会在乎我儿子的学习成绩,即使上不了大学也无所谓,学历没那么重要。”我问:“如果你儿子将来考试成绩垫底,你也依然淡定吗?”她说:“我甚至都不会去过问他考第几。我在乎的是他的人格品质,学识涵养,人际交往以及独自生存能力等等。如果将来他因为没有学历找不到心仪的工作,那我们可以给他十万二十万的启动资金,让他做个小生意,能养活得了自己,养活了家庭就行了,这有什么难以实现的吗?”

好友的一席话带给我很多思考,孩子如果将来走投无路,他们家可以给孩子十万二十万做个小生意,其实别说十万二十万,就是一百万两百万他们也给的起。我们家和他们家不一样,也许就决定了我们的育儿之路不会相同。所以,我特别不赞成现在很多人认为的“散养”理论,他们把“散养”理解的太狭隘了,以为让孩子不用学习不用阅读不用上特长班,只要毫无压力地无忧无虑地玩耍就是“散养”,我倒觉得能让孩子这样“散养”其实需要父母很强大的财力支持,很高的人生格局以及很多的育儿知识。表面看似“散养”,其实人家父母心里非常有谱非常有底气了。但是屌丝的我们,就不要瞎跟风了。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我儿子注定当不了富二代或官二代的,他的将来要靠他自己去奋斗拼搏,父母能给与的助力很少,那在目前的中国,高考还是普通孩子想实现阶层流动最好的一种方式了,所以,可以说李博士的讲座给了我一些指导方向,对于孩子将来要走的路,我心里大概有些计划了。

李博士的讲座内容我看了好几遍,李岳桥能考入清华,必有她的过人之处,她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未必都要培养清华北大生,但是没有父母会不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过得好。总有人会上清华北大,也总有人会摆地摊卖烤串,我们不能妄下定论谁的人生就比谁的幸福。李岳桥在她的清华之路

上也许会越走越幸福,摆地摊的也会有他们的幸福和快乐。只是,我想说,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其实比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更难,所以,不论孩子将来成为哪种人,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导都是必不可少的。李博士夫妇都是大学老师,他们家只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培养李岳桥,为此,搬家,择校,这都是小事,他们为女儿付出的还有很多很多。这就是我欣赏的地方,不是说欣赏他们为了培养孩子上清华所做的这些事情,我是欣赏这种精神,为孩子用心,用钱,用精力的这种精神。

我这几天正在看《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作者的目标是想培养一个二货小孩。培养一个二货小孩容易吗?不容易呀,同样要付出很多。所以,无论是培养正统小孩还是成功小孩还是二货小孩,主题都不会变,那就是家长的用心和负责。而且我发现,不论在哪本育儿书中,作者都提到阅读的重要性。我曾经在一个QQ 群里倡导亲子阅读,有人说,“我小时候也没看绘本啊,我爸妈也没给我讲故事啊,我不是照样长这么大吗?”以前我还会辩论一番,现在看到这种话,我都不屑搭理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不同的种子,不可能都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小草有小草的坚韧,花儿有花儿的芬芳。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要成为天之骄子,总有人要成为路人甲乙丙丁。父母们要做的就是,用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是珍珠就让其散发光彩,是石头就让其发挥价值,难道珍珠就一定比石头好吗?为什么有些父母倾其一生非要把石头变成珍珠?电影《少年班》里,吴未就是一个智商普通的平凡孩子,可是他妈妈非要用尽各种办法包括作假来让他进入少年班,吴未在少年班过得快乐吗?他的亲子关系好吗?他做梦都梦见他妈妈逼他而被吓醒。他的性格善良可爱,可在一群高智商同学面前,他自卑拘谨,这样的人生他喜欢吗?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特质品性和不同的成长轨迹,给予理解和接纳。有人会说“为什么孩子越大我越不了解他了呢?”我的建议是,永远不要试图把孩子改造成你想让他成为的样子,而要去跟着他的脚步,学习用他的视角去看世界,慢慢地,你不仅会走进孩子内心,也会与孩子一起成长。正如作家咪蒙所说,“每一个用心的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都会发现,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教育家长自己。”如果你现在没有这种感觉,那我建议你

赶紧学习吧,跟着孩子重走一遍人生路,你会发现,原来我会多么感恩上天能赐予我一个孩子。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中心意思就一个,就是家庭教育很重要,抚育孩子要用心,养孩子的过程也是重塑自我的过程。因为现在的我们都不会像以前那样把孩子当猪养,十个八个也能照样养,养大很容易,养好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收获一个好孩子,也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文七:《父母最大的失败是什么》700字

父母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浦江二小   一2班  戴思怡家长:戴新亚

读了《父母最大的失败:你愤怒,孩子“淡定”》的文章,从中对照,平时的自己与文中有很多相似之处,有的时候觉的自己很失败,觉的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好教育,自己家的孩子总是不让人省心。

做父母的都知道,千万别让你的情绪在孩子面前失控。如果一个孩子是在失控的环境里长大的,他的行为将慢慢会变得乖戾和不受约束。但是,父母往往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孩子的行为,结果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尊敬,对父母的管教不以为然,结果孩子的行为就很难控制。绝大多数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不知道孩子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部分需要关心,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中教授我们,你愤怒,孩子“淡定”的解决方法和一些建议,方法和建议都很好,但是实际做到这些的家长廖廖无几,因为每个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心理健康度都不一样,在孩子的行为就很难控制时,自己本身的情绪都很难控制,要去心平气和地于“淡定”的孩子沟通就更难了。唠叨说教不如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与他比较。

那么我们是不是个失败的父母,答案是未知,从目前看是失败的,但平时我们只要不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只要给孩子思考和选择的机会;不要过分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不要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我们要把孩子的心调动起来,让学习和生活有动力和快乐;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那么孩子的未来是光明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在失败中总结,为我们走向成功打好基础,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只有父母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

2014年5月25日

作文八:《你是什么样的父母》800字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同样是爱,结果却是大不相同。想一想,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保护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十分不放心,事事考虑得周周全全,总担心自己微小的疏忽会对孩子造成损伤。但是孩子却往往会感到压抑、受拘束、没有自由呼吸的空间。

如果你是这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请注意将你看管孩子的尺度再放宽一些,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许他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但是切记,如果不让他自己动手,就永远也没有自立的一天。 娇纵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十分溺爱放纵,不论孩子怎么做,都认为是对的,而且从不严厉批评。这类父母培养的孩子看似幸福,实则相反,他们缺乏容忍力和自制力,经常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而且不爱自己动手,长大以后他会变得好吃懒做,生活自理能力差。

这种父母应该注意严厉管教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弃恶扬善。这个转变过程要把握好度,循序渐进地改变。 支配型:  这类父母奉行#8220;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8221;的准则,认为孩子必须遵守家长制定的规矩,不能有丝毫的反抗。这种高压教育方法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从心底里厌恶。他们特别希望能与父母进行沟通。

父母应该适当考虑孩子的要求,并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且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放任型:  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而且内心也希望给孩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因此对孩子自己的事情一般让孩子独立做主,从不过分干涉。但是由于接触时间少,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想法、情绪等,容易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疏于照料,而且不受重视。

父母在宽容孩子的同时,也应给予他适当的指导及约束,孩子需要父母做积极正确的指引。 理想型: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是集中以上几种类型优点的好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也认可他的情绪与行为,并能经常性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填平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这样的亲子关系会十分协调,孩子也能独立自主地生活,而且与小朋友们交往时,往往表现出有主见、有组织能力等优点。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作文九:《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3200字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胡  萍

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想是我们做爸爸妈妈最头疼也是最关注的问题。现在报纸上、网上经常会看到青少年吸毒、犯罪、自杀等等现象,让人看了非常的揪心,也为这些年轻的生命过早的枯萎而难过。

青少年悖逆、心理不健康的状况如此之严重,原因到底在哪里?这些年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调查发现,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现在很多的父母基本上有三种状态:

1、漠不关心子女的教育。有很多的父母在盲目的生养孩子,却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一味的责备、打骂孩子,更有胜者会破罐子破摔,干脆不管、不闻、不问,任由发展,等到孩子铸成大错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告上法庭,其实都是在控诉自己,子不教,父之过。

2、不会关心子女的教育。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发展,而不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发展。子承父业、后继有人,不顾孩子的能力和感受,让儿女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弥补自己过去心里的缺憾。或者是过早的让孩子成名,让他们去承受太多本不属于他们应该承受的压力。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身子女,一家子围绕着转还忙不过来,过分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私自利、只知索取不懂得付出和感恩。

3、 家庭婚姻破裂。鱼缸的破裂。

家庭的破裂是造成孩子性格悖逆和心理不健康的最严重的问题。父母关系破裂或单亲家庭使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情发展扭曲,对前途丧失信心。父母必须重视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父母共同养育孩子是人类的天职,什么是天职,就是从天而来的职分,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应该有来自于父亲的阳刚之气的关爱,也应该有来自于母亲的阴柔之美的关爱。这两种关爱像阳光雨露一样,同时灌注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才能从里向外健康的发展。当家庭破裂,孩子缺少父母亲各一方的关爱时,孩子性格中很多的营养都得不到,孩子的性格、性情都会向偏激的方向发展,会造成很严重的、难以挽回的损失。当父母离婚或争斗的时候,受到最大伤害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法国少年罪犯有80%都出自于婚姻破裂家庭。

如果不在孩子小时候告诉他们真理,而是等孩子出事以后办各种学校:少年监狱、戒毒中心,能管用吗?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从小就要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

那么孩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呢?有人说父母在孩子心中要有权威、要威严。其实父母之间的爱是权威的基础,有爱才有权威,真正的权威是建立在爱上。父母彼此相爱,孩子才有安全感,用权威去引导孩子,成为他们的顾问,给他意见,让孩子心悦诚服,赢得他的心,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彼此相爱比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爱他更重要。孩子要从心里尊敬父母,看到父母彼此接纳、彼此欣赏、彼此尊重,不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离婚的,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一个成功的父母要把焦点要放在夫妻关系是不是稳固的基础上,夫妻关系稳固,孩子才有真实的安全感。

现在很多人有一个困扰,我愿意继续维护这段关系可是对方不愿意呀,我愿意跟我的丈夫或妻子彼此相爱,可是对方有外遇了,我还要坚持、我还要为了孩子委曲求全、勉为其难,继续留在婚姻里吗?有很多人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去处理这些问题,就专心处理孩子的事情。还有的夫妻想把孩子顾到大就好了,夫妻关系以后再讲。如果根已经腐烂了,从尾巴去处理是没有办法的,应该从根上去处理。有些人认为跟先生的关系已经放弃了,先从孩子去

处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优先顺序,这样是治标不治本,根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

有位女士,先生有外遇,先生坚持要跟太太离婚,理由是外遇的女人带他去算命,算命先生说她可以帮他事业成功,而原配是不能帮他的。先生就三番五次的跟妻子提出离婚,并说会经常回来看孩子,房子归妻子所有。可是这位姐妹很清楚地知道,婚姻是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以分开。所以就坚持不离婚、不签字。先生很生气就一直逼问,你到底为什么,我已经不爱你了,如果你不跟我签的话,我不看小孩,房子收回来,不给你生活费,看你怎么生活,如果孩子长大后说你怎么不看我,我就跟他说怪你妈,不跟我离婚。这个女士说没有关系,你不来看小孩,不给我房子住、不给我钱,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不会离婚,不会签字。对你来说我们之间可能只剩下一张纸了,但是对我来说,多年前我和你步入结婚礼堂跟你立下结婚的誓言的时候,那对我来说是一生的约定。这是对婚姻的一个承诺,你可以背叛我,但是我依然兑现对婚姻的承诺。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有这样的冲突,他的内心是不安的,可是他看到妈妈是坚定的,看到妈妈是一个守约的人,给孩子一个盼望,他就有了安全感。好消息是这个男人回转了,有一天他对太太说,你把家里打扫一下,我要回来,我们从头开始。让孩子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成长,这是做父母的最大的、最优先的一个责任。所以教养孩子是从夫妻之间的关系开始。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亲?

很多人说教养孩子是妈妈的责任,做父亲的赚钱养家,孩子妈妈去管就行了,这是很多男人的想法。做父亲应该有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传统的想法:男主外、女主内,外到不见人了。其实做父亲的要好好地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端庄圣洁,真正的管家是男士。男人在管家的时候就好像有一个船在掌舵,知道它的方向。所以一个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负责任的父亲不只是在外面赚钱,拿大把钞票回来,最重要的是在家里负起责任,能管理这个家,就像管理一个公司一样。很多人在外面很会管,但是回到家里什么都不知道。做管理的角色,是做仆人的,包括做家事。有些人认为这样做孩子是不是不尊重我了,把我看成佣人、劳工了。其实当我们做家事的时候,孩子、妻子反而更佩服我们、更尊敬我们。负责任不只是拿钱回家,还要在家里做佣人、做仆人,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这样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

做父亲还要情绪稳定,不要在外面被老板说,回到家里就倒垃圾,那孩子想你还不如不回来了,直接住公司好了。做父亲的还要幽默、轻松。不要出去是西瓜脸,回家是苦瓜脸,孩子跟你呆在一起很压抑、很痛苦。同时还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喜欢做什么,就跟他做什么。所以做父亲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可以完成了儿时没有完成的梦想。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母亲?

心理学家研究:什么方法可以让一个啼哭的小婴孩在最短的时间笑起来?一是一个女性微笑的脸,第二就是女性非常甜美温柔的声音,第三个就是肌肤之亲的拥抱。刚生产完的女性体内脂肪比男性高,上帝的创造是让女人的身上是比较柔软的,当我们的小婴孩在妈妈怀里的时候,那是一个比较温暖与温馨的感觉。妈妈扮演的角色是温柔、是滋润。在一个家庭里面妈妈扮演的那个美好的、开心的情绪就给全家带来一个安定感。

第二点是妈妈要去示范我们怎么去仰慕我们的丈夫,孩子透过妈妈的眼睛看爸爸,你敬重你的先生,孩子就会觉得好幸福,他们有一个好棒的爸爸。所以女性朋友们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要常常对你的先生说,这句话有一个神奇的功效,就是:老公,我最近有一个新发现,这个新发现就是我要做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就是要嫁给某某某。很多人说不能这样说,不能昧着良心说。这不是昧着良心,这是合乎真理。因为婚姻是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以分开。上帝既然爱我,他一定会透过我的婚姻来祝福我,赐福给我的配偶,所以他认为跟这个人结婚是带给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我要去学习跟这个人相处,觉得自己嫁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孩子会觉得我好幸福,因为我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面。公开的表达对配偶的敬

重,这对孩子内在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模范家庭不是房子很大、车子很多、赚钱很多,而是父母之间有爱,那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一个敬重、一个舍己这种合一的关系,对孩子来讲就是一个最大的祝福、最大的传承。

龙生龙、凤生凤,有怎样的父母就生出怎样的孩子,你要你的孩子怎样,你就怎样。每个女人都想在家里很尊贵的,你希望丈夫待你像皇后,你就要待他像国王,你的孩子就是公主和王子。

各位爸爸妈妈们,让我们把自己的品格修炼好,尤其是在夫妻关系上更要好好地去学习、去经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吧!

作文十:《父母是什么人比做什么事更重要》600字

回复“目录”,查看更多精选文章;回复代码,阅读对应文章

很多新晋的父母们会有这样的疑问,比如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什么时候让孩子分床睡?孩子犯了错误怎么样惩罚他们?怎么样给孩子灌输一些基本的规则?我认为,所有这些事情怎么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科胡特曾说,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要重要。它的意思是说父母的人格如果相对来说比较健康,是比较好玩的人,或是比较放松的人,他们即使有时候做一些在我们看起来是非常错误的事情,对孩子的人格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或者不会有太糟糕的影响。

但是,父母亲如果本身人格有问题,他的人格有过度依赖或是过度控制,那么他们怎么做都可能会散发出不健康的味道。孩子如果在这种不健康的味道中长大的话,他们可能人格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如果父母亲人格不是太健康,他们即使是所有的东西都照着育儿学的教科书做,那个出去的味道都不一样。然后有可能导致孩子很大的问题。

从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发展阶段来说,父母的人格怎样叫做健康?

首先是他超越了口欲期的问题——关于依赖和独立,如果他们人格相对独立,但也有能力依赖别人,或者说他们内心足够安全,可以放心的依赖别人;再从肛欲期来说,如果他们既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和他人,同时又能够对他人放心,就是我不控制我也不会死人,介于需要控制就控制、不需要控制就不控制的这样灵活的状态中间的时候,那么这样的父母就是比较健康的人,跟他们打交道的孩子自然而然会健康,不需要人为地再做什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