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读后感》900字] 走近陶行知的读后感

作文一:《走近陶行知读后感》900字

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在陶行知爷爷光辉的一生中,有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使我启迪很深,有的深深地打动了我,还有的让我懂得了人世间的各种道理。虽然陶行知爷爷那深遂的文字我有些看不懂,但我依然能体会到陶行知爷爷那高尚、纯洁的品质和治学的艰辛。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楷模。而最打动我的,是陶行知爷爷那勤俭节约的美德。

陶行知小时候很懂事,为了给家里省钱,就算母亲剃的头再不好,他还是顺从地让母亲给他剃。这把剃头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头,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遗剃刀》这首诗中说道:“这把刀,曾剃三代头。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读到这时,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费的行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金钱,认为家里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得听我的。看到路边摊上有好吃的,就认了命要买,说什么也不听,但买回家以后,又觉得不好吃,怕爸爸妈妈批评,便偷偷地仍了;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漂亮的东西就要买,但买回来后用也不用;还有的时候,看到超市里一箱箱美味的牛奶,就嚷着要爸爸妈妈买,不给买就撒娇,甚至哭闹,买了之后,一瓶没喝完就不想喝了,觉得不好喝,就一直搁在那儿,直到快要过期了,爸爸妈妈才赶紧喝,以免浪费。一次,我去鞋服店里买鞋子,家里已经有合脚的球鞋五六双,靴子也有两双,但我就是要买。看着这些琳琅满目、款式多样的鞋子,我恨不得全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所有的鞋子都试穿了一遍,才找到了我最喜欢的。我赶紧叫爸爸来买,他不肯,还说这个价格太贵,而且家里已经有几双了,再买是浪费。“我不要,我今天就买定它了!” 我肯定地说。经过我的一再要求,爸爸只好买下了这双鞋子。买完鞋我还不罢休,又要买衣服、裤子,而且一买就是两三件。回到家,我天天只穿新买的,以前旧的都不理不睬。长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时妈妈就心疼地说:“唉!买这么多鞋也不穿,还是挺新的呢!扔掉了可惜呀!”当时听了没什么感觉的,但读了这本书后,心里觉得很愧疚,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换来的呀!他们工作是很辛苦的。陶行知爷爷从小就很懂事,很勤俭节约,而我就这样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真是不应该啊!

陶行知爷爷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话都激励着我们。我不仅要学习陶行知爷爷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要学习他其他优秀的美德,争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

作文二:《走近陶行知读后感》4500字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一)

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教育著作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关注生活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强化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育从课堂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社会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陶行知 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 现在我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生活即教育

'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说:'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离开了生活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 生活化' 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教学做合一'的意思就是'先生要照学生学的路子教,学生要照做的路子学'.但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陶行知提倡'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现成的解决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陶行知的' 教学合一' 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杜威教师那种以' 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改思想' 教学合一' 的理由有三个: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 教' 或只' 教

学' ,这是把学生当作' 容器' ,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 教学生学' ,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陶行知先生的' 智育注重自学' 的教育思想,就是我们今天一直在倡导的要让学生--' 学会学习' .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 因材施教' .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买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是要不断研究学问。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 教学相长' .现在看来这些正是目前我们正在追求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境界。

那么,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 教学做合一' 的理论。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生活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 活' 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二)

花了整整十多天的时间,每天回到家临睡前,我便捧起《走近陶行知》一书。一开始,我只是想借它来催催眠,到后来,到了睡觉时间了还在看,是真的看出滋味来了。书中那近百年前的>故事,貌似陈旧,但理念好多放在今天仍然是鲜活的好例子,是时髦的教学理念,好多用在新世纪的今天,仍然适用。

80多年前,陶校长说要'教学做合一'.他说:'在做上学:学的才有用,才能透;在做上教,教的才能明白,才能详尽。' 比如我们教学生学习生字的书写,必得结合具体的生字,和学生一步一步的走到生字书写的具体笔划、书写的过程中,在这过程里做具体的指导,才能得出正确的方法,才能写出正确、美观的字来。阅读教学时我们要走进文章的精神世界,我们也必得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文字、句段中做深入、细致的感知、解读,走进文字的深处,融入文字营造的浓浓情境中去,感动的同时也才能获得心灵的重生。在那时,学校就有'活的生物课'.姚文采老师的生物课,既丰富又有趣。他把挖草药的请来,教学生认识各种中草药;他把种花木的请来,教学生在中各种花木的方法;他把科学社专家请来,教学生辨认各种生物科别……学校有生物室,有植物园,这多么令人羡慕啊!如果,我们现在的学生少一些重复的练习题,多一些亲近生活,亲近自然的实践活动该多好啊!毕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学生更感兴趣的,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是更有趣,更有效吗?如果,我们学校也有一块地,上面允许我们的学生种种菜,养养鸡啊什么的,一定很受学生欢迎。

在80多年前,陶校长就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然而,回想我做的一些事,有

没有在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呢?有一天自习课,我让孩子们在教室里看课外书,画画,孩子们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突然我发现我们班上的调皮大王杨博他的课桌椅周围有一些白色的纸片,我走过去,大声呵斥:'看看你的课桌周围,你在做什么?弄得这样脏?你这个个不争气的!'过了一会儿,耳边才传来很低的声音:'老师,我在做雪花。' 孩子可能被吓着了,也知道错了吧,赶紧拿扫把来扫干净。现在,回想回想,作为老师的我,除了疾风骤雨,就不能春风化雨了吗?想想自己小时候,学习画画时,当我第一次把我的作品《春天》带回家时,虽然画得不好,但我的父亲母亲却很默契地什么也没说,把我的作品挂在了我的房间,那一年父亲与我一起,把我的作品,糊满了整间屋子,从地平开始1.5米的高度,竟也将家中四壁装饰得挺美。我的父亲学历不高,母亲更是几乎不认识字,但是他们对我的教育,比起读了十多年书的我,似乎更加高明。父母用他们的宽容,用他们的智慧,既保护了我的童心,又让我自觉改正了错误,阳光而健康地长大。《拆表的故事》中,陶校长也是用他的宽容,保护了孩子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创造力,遇事多一点冷静的分析,多一点理解和宽容,那么,保护的不仅是一颗天真的童心,有时甚至是在保护着中国的'爱迪生'.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一方面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多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从实践中充实自己,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更加的发扬光大!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三):抱愧陶子

东西寨小学王留波

在没有读有关陶行知的书之前,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的晓庄师范和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浅陋无知。一个教师不了解陶行知,就如中国人不知道孔子,木匠不知道鲁班一样。随着读书的深入,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的形象在心中升起。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精神是崇高的,怪不得高万祥老师称他~ 大爱陶子,大德陶子~ ,认为他可以与孔子齐名,堪称万世师表。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得此殊荣的,只有他一人。有专家说:'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 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警世之语。

陶行知学识渊博,毕业于哥伦比大学师范学院,是著明教育家杜威的得意弟子。学成回国,他放弃了高官厚禄,放弃了去大学任教的机会,在恩师杜威的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我国的平民教育活动,他要依靠教育力量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他以南京为试点,相继开办了十几所平民学校,教穷苦百姓识字,他认为'普及平民教育决定着国家的强大,如果使占人口85% 的文盲都能认识千字,就可使国民精神振作起来。' 后来,他又提出了'到民间去、到乡下去' 的>口号。他要求'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农民,我们要向农民烧心香。'

1926 年,陶行知在南京小庄创建了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就是大家熟知的晓庄师范。当时,学校连围墙也没有,教室也没有,'我们的校舍上面盖的是青天,下面踏的是大地,我们的精神一样的要充满天地间……' 多么豪迈的宣言啊!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把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中心。率先提出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法,培养小先生,让他们再去教别人。

当时,他组织示威游行,反对国民党的消极抵抗政策,蒋介石下令武力查封晓庄师范,可到那儿一看,连个围墙也没有,只好把封条贴在黑板上,陶行知为避难远渡日本。可是他培养出的小先生们却四处办学。后来,陶行知又回到上海,化名继续从事教育事业。为革命培养了很多人才。

抗日期间,国民党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有一次,'七君子'被捕,当时,身在美国的陶行知联合全球华人向蒋介石致电,动用恩师杜威的关系,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迫使蒋介石释放了'七君子',蒋介石恨之入骨,将其列入共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多次会见陶行知。在内战爆发前,国民党相继暗杀民主战土李公朴、闻一多。当陶行知得知笫三个暗杀对象就是他时,没有退缩,反而到处发表演说,揭露国民党假民主、假和平的面目,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当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时,就连夜整理自己的书稿,因劳累过度,在朋友家突发脑溢血,因抢治无效,在上海一家医院与世长辞,享年才55 岁。

当时,周恩来去医院专程向陶行知遗体行礼,高度评价了陶行知的一生,称他是党外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上海各界人士、团体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后来,陶行知的灵柩运往南京,全国51 个团体参加了他的公祭。人们把陶行知葬在了晓庄师范的劳山上。墓前的牌坊正中央是陶行知生前的墨迹:爱满天下,对联是郭沫若题写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掩卷沉思,我不禁被陶行知那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大爱所感动,他的贡献堪于孔子、毛泽东这样的圣人、伟人媲美。我们应该大力宣传陶行知,向陶子学习,学习他大爱无疆的教育情怀,学习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学习他知行合一、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学习他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精神。

作文三:《走近陶行知读后感》4600字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一)    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教育著作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关注生活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强化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育从课堂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社会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陶行知 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 现在我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生活即教育    "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说:"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离开了生活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 生活化" 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    二、教学做合

一    "教学做合一"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教学做合一"的意思就是"先生要照学生学的路子教,学生要照做的路子学".但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陶行知提倡"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现成的解决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陶行知的" 教学合一" 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杜威教师那种以" 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改思想" 教学合一" 的理由有三个: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 教" 或只" 教学" ,这是把学生当作" 容器" ,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 教学生学" ,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陶行知先生

的" 智育注重自学" 的教育思想,就是我们今天一直在倡导的要让学生--" 学会学习" .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 因材施教" .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买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是要不断研究学问。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 教学相长" .现在看来这些正是目前我们正在追求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境界。    那么,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 教学做合一" 的理论。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生活是一个活的教科书,

孩子从" 活" 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二)    花了整整十多天的时间,每天回到家临睡前,我便捧起《走近陶行知》一书。一开始,我只是想借它来催催眠,到后来,到了睡觉时间了还在看,是真的看出滋味来了。书中那近百年前的故事,貌似陈旧,但理念好多放在今天仍然是鲜活的好例子,是时髦的教学理念,好多用在新世纪的今天,仍然适用。    80多年前,陶校长说要"教学做合一".他说:"在做上学:学的才有用,才能透;在做上教,教的才能明白,才能详尽。" 比如我们教学生学习生字的书写,必得结合具体的生字,和学生一步一步的走到生字书写的具体笔划、书写的过程中,在这过程里做具体的指导,才能得出正确的方法,才能写出正确、美观的字来。阅读教学时我们要走进文章的精神世界,我们也必得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文字、句段中做深入、细致的感知、解读,走进文字的深处,融入文字营造的浓浓情境中去,感动的同时也才能获得心灵的重生。在那时,学校就有"活的生物课".姚文采老师的生物课,既丰富又有趣。他把挖草药的请来,教学生认识各种中草药;他把种花木的请来,教学生在中各种花木的方法;他把科学社专家请来,教学生辨认各种生物科别……学校有生物室,有植物园,这多么令人羡慕啊!如果,我们现在的学生少一些重复的练习题,多一些亲近生活,亲近自然的实践活动该多好啊!毕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学生更感兴趣的,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是更有趣,更有效吗?如果,我们学校也有一块地,上面允许我们的学生种种菜,养养鸡啊什么的,一定很受学生欢迎。    在80多年前,陶校长就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然而,回想我做的一些事,有没有在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呢?有一天自习课,我让孩子们在教室里看课外书,画画,孩子们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突然我发现我们班上的调皮大王杨博他的课桌椅周围有一些白色的纸片,我走过去,大声呵斥:"看看你的课桌周围,你在做什么?弄得这样脏?你这个个不争气的!"过了一会儿,耳边才传来很低的声音:"老师,我在做雪花。" 孩子可能被吓着了,也知道错了吧,赶紧拿扫把来扫干净。现在,回想回想,作为老师的我,除了疾风骤雨,就不能春风化雨了吗?想想自己小时候,学习画画时,当我第一次把我的作品《春天》带回家时,虽然画得不好,但我的父亲母亲却很默契地什么也没说,把我的作品挂在了我的房间,那一年父亲与我一起,把我的作品,糊满了整间屋子,从地平开始1.5米的高度,竟也将家中四壁装饰得挺美。我的父亲学历不高,母亲更是几乎不认识字,但是他们对我的教育,比起读了十多年书的我,似乎更加高明。父母用他们的宽容,用他们的智慧,既保护了我的童心,又让我自觉改正了错误,阳光而健康地长大。《拆表的故事》中,陶校长也是用他的宽容,保护了孩子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创造力,遇事多一点冷静的分析,多一点理解

和宽容,那么,保护的不仅是一颗天真的童心,有时甚至是在保护着中国的"爱迪生".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一方面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多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从实践中充实自己,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更加的发扬光大!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三):抱愧陶子    东西寨小学王留波    在没有读有关陶行知的书之前,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的晓庄师范和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浅陋无知。一个教师不了解陶行知,就如中国人不知道孔子,木匠不知道鲁班一样。随着读书的深入,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的形象在心中升起。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精神是崇高的,怪不得高万祥老师称他~ 大爱陶子,大德陶子~ ,认为他可以与孔子齐名,堪称万世师表。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得此殊荣的,只有他一人。有专家说:"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 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警世之语。    陶行知学识渊博,毕业于哥伦比大学师范学院,是著明教育家杜威的得意弟子。学成回国,他放弃了高官厚禄,

放弃了去大学任教的机会,在恩师杜威的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我国的平民教育活动,他要依靠教育力量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他以南京为试点,相继开办了十几所平民学校,教穷苦百姓识字,他认为"普及平民教育决定着国家的强大,如果使占人口85% 的文盲都能认识千字,就可使国民精神振作起来。" 后来,他又提出了"到民间去、到乡下去" 的口号。他要求"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农民,我们要向农民烧心香。"    1926 年,陶行知在南京小庄创建了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就是大家熟知的晓庄师范。当时,学校连围墙也没有,教室也没有,"我们的校舍上面盖的是青天,下面踏的是大地,我们的精神一样的要充满天地间……" 多么豪迈的宣言啊!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把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中心。率先提出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法,培养小先生,让他们再去教别人。    当时,他组织示威游行,反对国民党的消极抵抗政策,蒋介石下令武力查封晓庄师范,可到那儿一看,连个围墙也没有,只好把封条贴在黑板上,陶行知为避难远渡日本。可是他培养出的小先生们却四处办学。后来,陶行知又回到上海,化名继续从事教育事业。为革命培养了很多人才。    抗日期间,国民党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有一次,"七君子"被捕,当时,身在美国的陶行知联合全球华人向蒋介石致电,动用恩师杜威的关系,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迫使蒋介石释放了"七君子",蒋介石恨之入骨,将其列入共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多次会见陶行知。在内战爆发前,国民党相继暗杀民主战土李公朴、闻一多。当陶行知得知笫三个暗杀对象就是他时,没有退缩,反而到处发表演说,揭露国民党假民主、假和平的面目,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当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时,就连夜整理自己的书稿,因劳累过度,在朋友家突发脑溢血,因抢治无效,在上海一家医院与世长辞,享年才55 岁。    当时,周恩来去医院专程向陶行知遗体行礼,高度评价了陶行知的一生,称他是党外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上海各界人士、团体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后来,陶行知的灵柩运往南京,全国51 个团体参加了他的公祭。人们把陶行知葬在了晓庄师范的劳山上。墓前的牌坊正中央是陶行知生

前的墨迹:爱满天下,对联是郭沫若题写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掩卷沉思,我不禁被陶行知那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大爱所感动,他的贡献堪于孔子、毛泽东这样的圣人、伟人媲美。我们应该大力宣传陶行知,向陶子学习,学习他大爱无疆的教育情怀,学习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学习他知行合一、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学习他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精神。

作文四:《初三读后感800字:《走近陶行知》读后感》1300字

【网络综合-初三读后感800字:《走近陶行知》读后感】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三读后感800字:《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读一本好书对于一个人来说受益良多,《走近陶行知》,书虽然不厚,却用一个个小小的故事、片段记录了一位教育大家给祖国的宝贵馈赠,用质朴的言语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 “平民教育”、“学校观”、 “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这本书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不仅是精神上的引领,也是实践中的导航。全书的中心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这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来源于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教育实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来,“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一种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也就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为了考试而背一些默一些诗句啊、文章啊。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考试,因为这种考试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这也要求了学生从“要我学”的死胡同中解放出来,步入“我要学”

的求知天地。读着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着他纯朴而又精深的理论,更让我震撼的是,像这样“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论,其实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实践中得出来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成就证明了他的观点。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通过自身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一方面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多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从实践中充实自己,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更加的发扬光大!

作文五:《《走近陶行知》读后感作文1500字》2000字

小编导语:这是一篇《走近陶行知》读后感作文,读后这本书,我感觉到,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更多关于《走近陶行知》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一书,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先进的、具有生命力的。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肃清形式和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等。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使师生达到情感交融,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因此课堂上我用微笑、点头、鼓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每个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远比教师灌输性的教学要有效得多,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

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陶老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想尊重理解孩子并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总结,而应该铭记在我们心中,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件小事上。在日常生活中或处理突发事件时,我们绝不能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把钥匙。让我们常怀一颗宽容之心,打开智慧教育的大门,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以适度宽容教育孩子是一门教育艺术。当孩子不慎犯有过失或错误时,他的内心会感到内疚、悔恨和痛苦,此时最需要的不是批评和训斥,而是理解和信任。这种理解和信任是一种感化,是以情动情,是唤起孩子的良知,是对孩子痛改前非、将功补过的愿望和积极性的启发、鼓励、促进和强化,而不是无原则的纵容、迁就、放任和姑息。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一种高尚的心灵,宽容让课堂充满宽松,宽容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学会宽容吧,因为宽容,老师就能给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心灵成长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

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作文六:《《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3500字

江苏省陶研会第七届“行知杯”参评论文封面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摘要:陶行知这个名字几乎每个搞教育的人都知道。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可是,大多数教师只知其名,不知其人,不明其说。虽然知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但对于他的教育思想却不是很理解。通过阅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我不仅更加熟悉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还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务教学,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关键字:教育、教学、生活、理论、实践

正文:

近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感慨颇多。对照自己三年的教学生涯,真是觉得非常惭愧。正如书中序论所说:“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人误国?”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应该有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打开这本书,很多的语句让我觉得震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即教育”“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些都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写照,耐人寻味。

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和启发:1、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对孩子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校园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活中;2、“教学做合一”;3、不仅教知识,更要教学做人。

一、“生活教育”的思想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走进生活,贴近生活。陶行知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他是我国教育理论的先驱者。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更是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甚至还有专家认为,“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虽然这句话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认同,但是,足以看出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体现出一个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不以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不以生活为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这些死人构成的世界是“死世界”。教学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产物:“人”是否真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与素质教育下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不谋而合。其次,生活教育理论也有力的抨击了当代教育的片面性,偏重于“生学准备”的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使学生远离了生活。

陶先生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也把教育与生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对待。他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教育应该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

二、“教学做合一”的观点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

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

教学做都是为了一件事,而且要把这件事做得又好又省(有任务、有目标)。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我们就要怎么学,做事怎么学我们就要怎么教。学生叠被子我们就要教学生掌握叠被子的方法,学生要在叠被子时用到什么工具我们就要教学生使用什么工具,学生在叠被子时如何思考我们就要如何正确示范思考。总之,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老师示范做网站,学生学会了,老师即是做也是学,同时也是教。学生做网站,网站做得越来越好了,学生即是做也是学,同时也是教。老师是为了学生如何学得更好才教,学生是为了自己如何做得更好才学。就是做什么事就学什么方法,学什么方法就要教什么方法。所以教学做合一的关键是在“做”,教学做合一也是做学教合一,我们要想获得全人类的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学会教学做合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指出: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他主张教师的职责不应该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做人。他要求教师第一要有真知灼见,不要有偏见;第二

要敢说真话,不说假话。而如今,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各样的考核、评比、检查,我们老师不得不填写名目繁多的表册,在桌面上做文章。一些学校为了所谓的荣誉,不让“差生”参加公开课,不让参加跳绳、踢毽子的检查,而让别班的学生顶替、撒谎,举不胜举啊!教育做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西,当一个人通过教育尽管只是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我们每天去学习很多的知识,但只有我们学会了做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他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这句话的本质是要求我们去做一个真正真正的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做其他一切的基础。

“真”是教育的内涵、“真”是学校的根本、“真”是社会的期盼。“真”比一切都重要。:“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小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明礼诚信,以真教人,不敷衍塞职,不弄虚作假。以诚信取人,以真诚育人。老师是学生无影的镜子,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为他们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师德的求“真”是教育对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的是真道,不是伪道;授的是正业,不是歪业;解的是真惑,不是假惑。这样,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始终贯彻一个“真”字,要真心诚意地教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大爱大德,先知先觉,他的话,山高水长,春风化雨,细细品

味,我是震撼,是崇敬,他倾其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提出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读陶行知,不能不学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光辉榜样,我们要做行知路上的后来人,以陶行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精神去切实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一定能  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1.周德藩等编;;《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

2.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作文七:《[优秀作文]《走近陶行知》读后感》1900字

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一书,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先进的、具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肃清形式和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等。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使师生达到情感交融,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因此课堂上我用微笑、点头、鼓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每个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远比教师灌输性的教学要有效得多,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陶老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想尊重理解孩子并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总结,而应该铭记在我们心中,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件小事上。在日常生活中或处理突发事件时,我们绝不能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把钥匙。让我们常怀一颗宽容之心,打开智慧教育的大门,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以适度宽容教育孩子是一门教育艺术。当孩子不慎犯有过失或错误时,他的内心会感到内疚、悔恨和痛苦,此时最需要的不是批评和训斥,而是理解和信任。这种理解和信任是一种感化,是以情动情,是唤起孩子的良知,是对孩子痛改前非、将功补过的愿望和积极性的启发、鼓励、促进和强化,而不是无原则的纵容、迁就、放任和姑息。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一种高尚的心灵,宽容让课堂充满宽松,宽容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学会宽容吧,因为宽容,老师就能给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心灵成长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作文八:《[优秀作文]《走近陶行知》读后感》1200字

当我在读《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前,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是只知陶公其名,不识陶公其人而已。但是当我认真地读完这本书之后,真是受益匪浅,走近陶行知,进而走进陶行知,让我能够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读完此书后,我的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详细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加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高尚灵魂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对体罚、讽刺学生,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有时我们会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学生的心态来看待学生,想想这些学生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就像我们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一切”,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如果缺少对学生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

由此我认为,我们现代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不仅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成为学生心灵的慰藉者,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

作文九:《[优秀作文]《走近陶行知》读后感》1300字

读一本好书对于一个人来说受益良多,《走近陶行知》,书虽然不厚,却用一个个小小的故事、片段记录了一位教育大家给祖国的宝贵馈赠,用质朴的言语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 “平民教育”、“学校观”、 “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这本书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不仅是精神上的引领,也是实践中的导航。

全书的中心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这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来源于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教育实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来,“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一种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为了考试而背一些默一些诗句啊、文章啊。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考试,因为这种考试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这也要求了学生从“要我学”的死胡同中解放出来,步入“我要学”的求知天地。

读着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着他纯朴而又精深的理论,更让我震撼的是,像这样“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论,其实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实践中得出来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成就证明了他的观点。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通过自身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一方面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多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从实践中充实自己,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更加的发扬光大!

作文十:《《走近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作文》1200字

小编导语:这是一篇《走近陶行知》读后感作文,“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更多关于《走近陶行知》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当我在读《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前,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是只知陶公其名,不识陶公其人而已。但是当我认真地读完这本书之后,真是受益匪浅,走近陶行知,进而走进陶行知,让我能够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读完此书后,我的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详细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加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高尚灵魂所带来的强烈冲击。“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对体罚、讽刺学生,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有时我们会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学生的心态来看待学生,想想这些学生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就像我们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一切”,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

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如果缺少对学生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由此我认为,我们现代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不仅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成为学生心灵的慰藉者,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