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中花的意象》2200字|春天里的秋天 巴金

作文一:《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中花的意象》2200字

[摘 要] 巴金在他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中,用诗情的笔触,借助花的意象,深情地表达出对青春、爱情、生命的赞美与惋惜,倾诉心中的愤懑与不满。笔者认为,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之所以描写花的意象,和他真善美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   [关键词]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花;意象   一、巴金与《春天里的秋天》   巴金,这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家,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后一位大师、二十世纪的良心。1932年春天巴金应朋友之邀,第二次来到福建晋江。朋友带他去看望一个因封建家庭逼迫婚姻不自主而被逼疯的少女,看到少女几次“秋天般的微笑”,[1]秋雨似的泪珠作家深深触动。   而以两位晋江少女的遭遇为题材,创作的《春天里的秋天》则展示了那个真实的悲剧故事。小说情节简单中有起伏,人物关系清晰,在叙事上运用第一人称,抒情气息动人心弦。全篇就像一首感情浓重、回旋跌宕的抒情散文诗,从始至终充溢着耐人寻味、魅力无穷的诗情味。《春天里的秋天》可以说是巴金小说作品中别具情趣和韵味的一首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   二、花的意象分析   无论是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关于意象的定义,在很早就有人做过专门阐释。 总的来说,普遍都认为优秀意象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物象,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着的审美情思以及文化意蕴。正如苏珊・朗格所言:“意象的真正功能是:它可作为抽象之物,可作为象征,即思想的荷载物。”[2]   苏珊・朗格的话也就说明了任何作品中的意象,都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含义。在《春天里的秋天》中,多次出现的“花”的意象,不管是不知名的花织成的花环、还是茉莉花、荔枝花、桃花、百合花、玫瑰花,每一次写花都和故事的发展,情感心理的揭示,氛围的渲染、主题的展现相关联。可以说,巴金的《春天里的秋天》是在用五彩缤纷的花儿编织一个悲剧故事,用这些花反衬一个悲剧。   主人公�一出场要求和林去墓地玩,在那儿他们看到了花圈。“墓地附近的两个石棺上放了两个花圈,一个花圈上的花枯萎了,另一个还很鲜艳。”[3]面对两个花圈,�告诉林,鲜艳的花圈是林的,另一个则是她的。虽是不经意的几句话,却也给他们的散步旅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又是一个非常爱花的人,“每次我都她那里去,总会看见一瓶鲜花。各种颜色的花满满地插了一大瓶,放在条桌上。”[4]她的家里也是开着白的、红的花,并时常换些不一样的花“黄的美人蕉,紫的紫堇,红的蔷薇。”她的家里总是充满茉莉花香,甚至连枕套上也绣了花。   在�的心里,林也是她心中的花,从电影院出来,“她 的花明明放在她的身边”,她还要常常下意识地反复地说“你们把我的花拿到什么地方去了呢?”[5]她还两次送给林她最爱的百合花。   百合花在林的眼里成了爱情的象征,在爱情遭遇小挫折,想哭的时候,他甚至说“为百合花一哭。” �的音容笑貌也会让林的心开花。他总是尽力使花开得最好,百合花一枯萎,林的心里便开始波动。而在去看葛雷泰・嘉宝主演的电影《情劫》后,嘉宝从病房里出来抱着玫瑰花的样子总是在�的眼前出现,“我”也送了她一束玫瑰花。   �离去以后,林对着将要凋谢的玫瑰花,总是在问“玫瑰花快谢了,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直到林收到�断绝交往的来信,心里愤懑至极,也是拔去了瓶里的玫瑰花,玫瑰花已经枯萎,也预示着,�和林的爱情走到了尽头。   在“我”绝望的时候,想到了哥哥坟前的桃花,它们总是在春天开出粉红色的花,以奠基哥哥和他死去的爱情。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情,在如此无望与伤痛的境地,枯萎的玫瑰花和盛开的红桃花,也添上了哀戚的神色。   巴金对于花的意象的选择与运用,并不只限在《春天里的秋天》中,在其长篇《憩园》里,文章也多次写到憩园的旧主人杨小寒去憩园采摘山茶花的故事。“我”初到憩园,遇到寒儿,他便祈求“我”摘花,“请你折枝茶花给我好不好?”[6]他总是偷偷跑到公馆偷花,送给他的父亲杨梦痴。同时对于山茶花,他们父子俩有太多幸福的回忆。   笔者认为,巴金在多部作品中描写花的意象,是和他真、善、美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大额。花本来就是美的象征,古人多以花自喻,梅兰竹菊作为花中四君子更是深受文人君子的欢迎。在花中寄予自己的情思,也是现代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巴金的小说多次使用意象,且意象的选择也意味深长,如公馆意象,肺病意象等,而花也是巴金比较喜欢写进文中的意象之一。在《春天里的秋天》里,巴金用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品性、不同形态的花去构造春天,渲染爱情和青春。   花儿这般绚烂,却经不住任何的摧残。没有雨露的浇灌与滋润花会枯萎,经过一夜狂风暴雨花也会凋落。�和林那如花香般美好的爱情便是如此,婚姻的不自由,底层生活的艰辛都像风霜利剑一样摧残着如花的生命和爱情。面对这些,作者也是无力的,他只能拿起笔来控诉,表达出自己无能为力的叹息。   参考文献:   [1]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序,巴金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97.   [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7.   [3][4][5]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巴金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12;16;49.   [6]巴金:憩园[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12.   作者简介:赵晓芳(1990―),女,湖北十堰人,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文化。

作文二:《普通话朗读美文《春天里的秋天》——巴金》600字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

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

在雨后的一个晴天里,我同两个朋友走过泥泞的道路。走过石板的桥,走过田畔的小径,去访问一个南国的女性,一个我不曾会过面的疯狂的女郎。

在—个并不很小的庄院的门前,我们站住了。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这木栅门和我的小说里的完全不同。这里是本地有钱人的住家。

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我看见了我们的主人。宽大的架子床,宽大的凉席,薄薄的被。她坐起来,我看见了她的上半身。是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

我们三个坐在她对面一张长凳上。一个朋友说明了来意。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样。我默默地看了她几眼。我就明白我那个朋友所告诉我的一切了。留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内,我们谈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话,看见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节选自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lbe.off./      微博:@海拉尔中公教育          微信: offgkzx

作文三:《普通话朗读美文《春天里的秋天》——巴金》500字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

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

在雨后的一个晴天里,我同两个朋友走过泥泞的道路。走过石板的桥,走过田畔的小径,去访问一个南国的女性,一个我不曾会过面的疯狂的女郎。

在—个并不很小的庄院的门前,我们站住了。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这木栅门和我的小说里的完全不同。这里是本地有钱人的住家。

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我看见了我们的主人。宽大的架子床,宽大的凉席,薄薄的被。她坐起来,我看见了她的上半身。是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

我们三个坐在她对面一张长凳上。一个朋友说明了来意。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样。我默默地看了她几眼。我就明白我那个朋友所告诉我的一切了。留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内,我们谈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话,看见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节选自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作文四:《普通话朗读美文《春天里的秋天》——巴金》500字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

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

在雨后的一个晴天里,我同两个朋友走过泥泞的道路。走过石板的桥,走过田畔的小径,去访问一个南国的女性,一个我不曾会过面的疯狂的女郎。

在—个并不很小的庄院的门前,我们站住了。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这木栅门和我的小说里的完全不同。这里是本地有钱人的住家。

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我看见了我们的主人。宽大的架子床,宽大的凉席,薄薄的被。她坐起来,我看见了她的上半身。是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

我们三个坐在她对面一张长凳上。一个朋友说明了来意。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样。我默默地看了她几眼。我就明白我那个朋友所告诉我的一切了。留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内,我们谈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话,看见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节选自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作文五:《朗读材料《春天里的秋天》——巴金》500字

广西中公教师考试官方微信:gxjsks

朗读材料|《春天里的秋天》——巴金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

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

在雨后的一个晴天里,我同两个朋友走过泥泞的道路。走过石板的桥,走过田畔的小径,去访问一个南国的女性,一个我不曾会过面的疯狂的女郎。

在—个并不很小的庄院的门前,我们站住了。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这木栅门和我的小说里的完全不同。这里是本地有钱人的住家。

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我看见了我们的主人。宽大的架子床,宽大的凉席,薄薄的被。她坐起来,我看见了她的上半身。是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

我们三个坐在她对面一张长凳上。一个朋友说明了来意。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样。我默默地看了她几眼。我就明白我那个朋友所告诉我的一切了。留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内,我们谈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话,看见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节选自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广西中公教师考试官方微信:gxjsks

作文六:《《巴金选集(5):海的梦 春天里的秋天 憩园 》在线阅读》1100字

巴金选集(5):海的梦 春天里的秋天 憩园

版权说明:经出版方同意授权连载,不得转载!

分享到: sina qzone renren kaixing douban msn

从一九二七年算起,我整整写了四十五年。并不是我算错,十年浩劫中我就没有写过一篇文章。在这历史上少有的黑暗年代里。我自己编选的《巴金文集》被认为“十四卷邪书”受到严厉批判……我小再编印文集,我却编选了一部十卷本的选集。我严肃地进行这次的编辑工作,我把它当作我的“后事”之一,我要按照自已的意思做好它。

照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保留我的真面目,让后世的读者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枉给自己下结论,这十卷选集就是我的结论。这里面有我几十年的脚印。我走过的并不是柏油马路,道路泥泞,因此脚印特别深。

更多简介... 作    者:巴金   著

出 版 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

I S B N:9787541129780    出版时间:2010-04-01

我要买:

- +

添加到购物车 查看商品详情页

《巴金选集(5)》第一部分

几年前我在地中海上看见了风暴,看见了打在甲板上的浪花,看见了海的怒吼,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星一般发光的头发,海一般深沉的眼睛,铃子一般清脆的声音。

青的天,蓝的海,图画似的岛屿,图画似的帆船。

海的梦 序

改版题记

一妇人(1)

一妇人(2)

一妇人(3)

一个民族的大悲剧(1)

一个民族的大悲剧(2)

奴隶们的故事(1)

奴隶们的故事(2)

奴隶们的故事(3)

奴隶们的故事(4)

奴隶们的故事(5)

奴隶们的故事(6)

奴隶们的故事(7)

奴隶们的故事(8)

奴隶们的故事(9)

奴隶们的故事(10)

奴隶们的故事(11)

《巴金选集(5)》第二部分

“以后的事情怎样呢?难道奴隶们的命运真是无法挽救的吗?”我这样问道。

她起初不回答,好像没有听见我的问话似的。后来她把脸向着我,她的脸上闪耀着一种奇异的光。她加重语气地说:“我做了。我成功了。我实践了我的约言。”

“怒吼吧,奴隶们哟!”(1)

“怒吼吧,奴隶们哟!”(2)

“怒吼吧,奴隶们哟!”(3)

“怒吼吧,奴隶们哟!”(4)

“怒吼吧,奴隶们哟!”(5)

“怒吼吧,奴隶们哟!”(6)

“怒吼吧,奴隶们哟!”(7)

里娜的日记(1)

里娜的日记(2)

里娜的日记(3)

里娜的日记(4)

里娜的日记(5)

里娜的日记(6)

里娜的日记(7)

里娜的日记(8)

里娜的日记(9)

里娜的日记(10)

里娜的日记(11)

里娜的日记(12)

里娜的日记(13)

里娜的日记(14)

里娜的日记(15)

结尾

精彩推荐

作文七:《巴金的散文》400字

巴金的散文 巴金的散文作品多收于《海行杂记》、《生之忏悔》、《旅途随笔》、 《龙·虎·狗》、《怀念》、《随感录》等 10 多本散文集中。 巴金散文最精彩的篇章是那些怀念故人和歌颂普通人高尚精神的作品。 如早期的《忆范兄》、 《纪念憾翁》,建国后的《忆鲁迅先生》、《哭靳以》、 《廖静秋同志》以及那篇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 巴金散文最大特点是真挚亲切,以情动人。这主要得益于他喜欢用第一 人称写文章。巴金倾述感情不借助热情只捉炽烈的语言和华丽铺陈的辞采, 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与你促膝谈心,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感染读者。 他的语言水静沙明,一清到底,自然流畅,毫不造作,于平淡中见文采,通 脱之处出意境,自然之中求严谨。《怀念萧珊》是最能体现巴金散文风格的 代表作之一,这是他为纪念亡妻而作的悼文。该文在平凡的叙述中,充溢着 震撼人心的悲痛,透过这种悲痛所传达出的对妻子的挚爱,对“文革”的控 诉,对刽子手的痛恨,都自然地奔涌出来,再次显示出巴金散文自然真实的 艺术魅力。

作文八:《我的心-巴金》4000字

文章——我的心

作者

巴金

内容

近来不知道什么缘故这颗心痛得更厉害了。

我要向我的母亲说:“妈妈,请你把我这颗心收回去罢,我不要它了。记得你当初把这颗心交给我的时候,你对我说过:‘你的爸爸一辈子拿了它待人,爱人,他和平安宁地过了一生。他临死把这颗心交给我,要我将来在你长成的时候交给你,他说:“承受这颗心的人将永远正直,幸福,而且和平安宁地度过他的一生。”

现在你长成了,那么你就承受了这颗心,带着我的祝福。到广大的世界中去罢。’这几年来我怀着这颗心走遍了世界,走遍了人心的沙漠,所得到的只是痛苦,痛苦的创痕。正直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和平在哪里?这一切可怕的景象,哪一天才会看不见?这一切可怕的声音,哪一天才会听不到?这样的悲剧,哪一天才不会再演?一切都像箭一般地射到我的心上。我的心上已经布满了痛苦的创痕。因此我的心痛得更厉害了。

“我不要这颗心了。有了它,我不能够闭目为盲;有了它,我不能够塞耳为聋;有了它,我不能吞炭为哑;有了它,我不能够在人群的痛苦中找寻我的幸福;有了它,我不能够和平地生活在这个世界;有了它,我再也不能够生活下去了。妈妈,请你饶了我罢,这颗心我实在不要,不能够要了。    “我夜夜在哭,因为我的心实在痛得忍受不住了。它看不得人间的惨剧,听不得人间的哀号,受不得人间的凌辱。它每一次跟着我游历了人心的沙漠,带了遍体的伤痕归来,我就用我的眼泪洗净了它的血迹。然而它的伤痕刚刚好一点,新的创痕又来了。有一次似乎它也向我要求了:‘你放我走罢,我实在不愿意活了。请你放了我,让我把自己炸毁,世间再没有比看见别人的痛苦而不能帮助的事更痛苦的了。你既然爱我,为何又要苦苦地留着我?留着我来受这种刺心刻骨的痛苦?’我要放走它,我决心让它走。然而它却被你的祝福拴在我的胸膛内了。

“我多时以来就下决心放弃一切。让人们去竞争,去残杀;让人们来虐待我,凌辱我。我只愿有一时的安息。可是我的心不肯这样,它要使我看,听,说。看我所怕看的,听我所怕听的,说我所不愿听的。于是我又向它要求道:‘心啊,你去罢,不要苦苦地恋着我了。有了你,无论如何我不能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了。请你为了我的幸福的缘故,撇开我罢。’它没有回答。因为它如今知道,既然它已被你的祝福系在我的胸膛上,那么也只能由你的诅咒而分开。妈妈,请你诅咒我罢,请你允许我放走这颗心去罢,让它去毁灭罢,因为它不能活在这样的世界上,而有了它,我也不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我有了这颗心以来,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到而今我的爱被人出卖,我的幻想完全破灭,剩下来的依然是黑暗和孤独。受惯了人们的凌辱,看惯了人间的惨剧。现在,一切都受够了。可是这一切总不能毁坏我的心,弄掉我的心,因为没有得到母亲的诅咒,这颗心是不会离开我的。所以为了你的孩子的幸福的缘故,请你诅咒我罢,请你收回这颗心罢。

“在这样大的血泪的海中,一个人一颗心算得什么?能做什么?妈妈,请你诅咒我罢,请你收回这颗心罢。我不要它了。”

可是我的母亲已经死了多年了。

1929年春在上海

影片——我的心

简介

中文名称:我的心

英文名称:The Heart of Me

发行时间:2002年

电影导演:山德士·欧沙利文

电影演员

海伦娜·邦汉·卡特

保罗·贝塔尼

奥利维亚·威廉姆斯

地区:英国

影片简介

《我的心》(The Heart of Me)是一幕荆棘横生的室内剧,关于责任,关于爱与欺骗,爱与背叛。它借用了英国上流阶层的主人公在道德的责任与非道德的爱恋之间的徘徊,以及由此所受的精神创伤,实际上反射出的既非谴责,亦非放纵,而是一种模拟两可的态度,是一种旁观者的缄默与悲悯。

改编小说

这部BBC2002年出品,改编自Rosamond Lehmann小说The Echoing Grove《回音的小树林》,由Thaddeus O'Sullivan执导的电影,被它的角色们的非道德行为引起的渗透整部影片基调的矛盾情绪削弱了。然而这个疑难丛生,很可能导致非议的棘手问题,却经由故事中隐含的宽恕主题得以弥补。 内容简介

叙事镜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那些年月以及战后的某一天里来回转换。1936年,伦敦。Rickie是一名年轻的事业有成的银行实业家,一个被紧紧围困在窒息的婚姻樊笼里的男人,外表优雅闲适,内心阴郁;Madeleine是他的妻子,雍容美丽,闪闪发光但情感冷峻的社交界女主人。在她的父亲死后,Madeleine邀请她的画家妹妹Dinah来到他们位于伦敦Montagu广场的房子里一同居住。    起先的时候,Rickie只是从Dinah无拘无束的天性中寻找到了某种能够舒缓从他卧房中散发出来的持续的单调郁积气息的乐趣。Dinah的活泼娇憨,不造作,自然的表情和姿态吸引了他的目光。但在一次乏味的晚宴上,Dinah却漫不经心地当众宣布了她即将结婚的消息。Rickie尽管外表镇定如常,内心却出乎自己意料的震惊,他的严厉的有些微颤抖的嘴唇掩藏了他反对的言辞。

稍后的晚间,Rickie却打开了Dianh卧室的门,要求她解除婚约,她毫不犹豫地顺从了,证实了他们彼此之间拥有的那种无法述之于口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在Dinah搬出家门,另外租了间公寓后,逐渐发展成了一种被禁止的爱恋关系,它不仅仅将危及Rickie的婚姻和家庭,同样的也将造成玷污他自身名誉的威胁,在那些“穿着花呢服装” 的保守分子圈里,在Madeleine那些刻板的朋友被社会知觉养成的眼睛里,这种行为甚至远远被定义成了可诅咒的犯罪。

而这样的危险关系也在剥夺着Rickie的健康。当Dinah怀孕时,狂喜与浪漫演变成了一下粉碎性的重击。Rickie尽管顾虑,但仍旧不能打消Dinah要孕育一个属于他们俩的美丽孩子的愿望。她在海边漫步,等候着做母亲,尽管Rickie很可能无法从他的婚姻状态中解除出来。一天深夜,Rickie接到Dinah要生产的电报,他驱车冒着暴风雪赶去,却在半途撞车。而此时,痛苦中的Dinah仍强自支撑着要等他前来。Dinah独自生下了孩子,可孩子是个死胎。她并没有幸运当上一名母亲。受伤赶来的Rickie与Dinah陷入了彼此折磨的绝望中,他只能带着痛苦离开。Dinah的朋友谴责他,而他无言辩解,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随身携带的那个小手提箱子里满满放着的都是婴孩的小衣服。他并不是不想要这个孩子,但如今说任何话都已经太晚。他们丧失了信任,失去了和谐。曾经的心醉神迷堕入了绝望。

他们短暂地分开了。Rickie回到了家庭中,而此时他才知道,Madeleine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在整个过程中她默默地观望着事态发展,但她只是紧闭双唇,维持着尊严,希望她的丈夫能自己觉醒。妹妹,死去的孩子,她全都知道,只是不说话。她请求Rickie回来,请求从此不再欺骗,因为她确实爱他。然而就像没有了和谐人无法相处一样,没有了诚实婚姻也再没有基础。他们只是仍旧维持着一个家庭,至少在孩子面前。但随着Dinah的再度出现,虚幻的围墙坍塌了。Rickie终于下决心离开了妻子,搬离家中去和Dinah一同居住。

Rickie在珠宝店里为Dinah订做了一枚手环,上面按他的嘱咐打算镌刻上威廉.布莱克的诗句——

伴随着降落在伦敦街头的炮弹,空袭拉开了序幕,战争将很快席卷这片岛国,带来死亡与灾难……

影片的最后,Rickie独自一人渐行渐远,眼神由悲恸转成释然的微笑。在他身前身后,伦敦残破的街道延伸向远方。画面慢慢调远,从灰暗转入春日的明媚色调。绿草茵茵的草坡上,年轻的Dinah正在放一只拖着长长飘带的风筝,笑声如银铃穿越天际。她的身影和十年后Madeleine女儿奔跑的身

影重合了,预示着饱经折磨的心灵藉由宽恕所得的最终的宁静和崭新的希望。

评论

《我的心》是一部传统的英国剧,情感内敛,它生动细致地描述了一对姊妹之间的关系,Rickie作为情感纽带将她们各自孤立的生活连结起来。尽管这部电影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而被划定为属于过去那段时期的,但它的最基本的道德的情感,或者更确切的说,不道德的情感,却惊人的现代化。    遗憾的是,电影制作方选择去创造了一个脱离于宗教和强大道德权威的世界,在那里,唯一的衡量对与错的标尺仅仅是社会的可忍受程度,表现为Madeleine的维多利亚式的拘谨,或者是主观的道德自治权,表现为Dinah的违反社会准则的自由,如同她画中那个裸体的女人。公允的说,影片既没有谴责也没有宽恕人物的行为,而是选择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上保持了缄默,从而回避了现时的裁决。

关于宽恕

值得肯定的是,在所有这些之下,影片向观众讲述了宽恕的重要性,以及允许怨恨的腐烂变质将如何导致情感上的自我毁坏。宽恕的主题蕴涵在威廉.布莱克的挽歌《破碎之爱》(Broken Love)的诗行中,这段诗句在影片里扮演了核心角色——

关于演员

最后来说说演员。Paul Bettany 与Helena Bonham Carter、Olivia Williams的组合。Helena Bonham Carter是英国文艺影坛的才女,她主演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鸽翼》、《霍华德庄园》等都已成为经典,而在本片中,距离《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那个豆蔻年华的露西已经过去17年的Helena,无疑眉目间不复当日青春,但她的妹妹Dinah是称职的,与角色精神相融的。而Olivia Williams也将姐姐Madeleine委曲求全的隐忍和痛苦表现得含蓄而可信。至于Paul Bettany,imdb上将他的表演评论为a very detailed and brave performance,非常精妙,不惮于表现人物表面的弱点和真实的复杂人性。就我个人而言,由于看到他非常少见的英国本土文艺片而感到惊喜。因为在这部影片中,Paul的身份是一个普通人,他所处的环境是战前相对安逸的英国社会,他的爱欲憎恨困苦也是普通的情感因素。怎样从平实的生活气息中表现出不平淡乏味的东西来,我想他掌握了尺寸。他的表演风格是英国式的内缩沉静,大部分时间是通过眼神说话。

作文九:《巴金的简介》700字

作者简介

万巴(1858-1920),真名露易基·贝台利,生于佛罗伦萨。当过铁路职员、记者,后来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诗人。

《捣蛋鬼日记》是一部日记体小说。主人公是一位九岁的小男孩,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

他出于好奇做了许多捣蛋事件。他在姐姐的婚礼上把炮仗栓在姐夫的扣眼上;他在客厅表演魔术,几乎射瞎了一个客人的眼睛;他在家里钓鱼,却钓下了一个老人的牙齿;他在火车上悄悄拉下了紧急制动闸,仅仅出于好奇;他搞了一个动物园,挂在树上的“猴子”是邻居家的小孩„„

主要人物

加尼诺:本书的主人公,也是这本日记的主人,一个十足的淘气包,把大人们搞得晕头转向。 爸爸:一个十分严厉的爸爸,总是训斥加尼诺,被加尼诺称为“暴君”。

妈妈:对孩子过分溺爱,因为儿子加尼诺的捣蛋,叹息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母亲。

主人公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充满了儿童顽皮活泼的天性,在充满幽默与欢笑之间,勾起人们无尽的回忆和深深的反思:在男孩成长的道路上,大人们应学会理解以及宽容,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们。

作者通过加尼诺周围的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暴露了那个社会许多丑恶的现象。

书中,作者表现了比较鲜明的爱憎,他不仅对被视为穷要饭的巴罗佐悲惨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而且无情地鞭笞了自私残暴的寄读学校校长、校长老婆以及他们的帮凶厨子;愤怒地控诉了他们对孩子在精神上的折磨和在生活上的虐待。作者还活龙活现地勾画了加尼诺的姐夫,那个不择手段谋取遗产、向上爬的马拉利律师,以及加尼诺朋友的父亲——一个在讲演中大谈为劳动人民谋利益,而实质上却想让面包归他一人所有的资产阶级政党领袖人物的虚伪嘴脸。此外,作者也抨击了资产阶级的竞选制度,揭露它不过是一个骗局,一场闹剧。

作文十:《巴金的故事》3600字

一个睿智的人,

一个真诚的人,

一个可敬的人

――巴 金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一颗现代中国的良心停止了跳动,留下了一个复兴中民族的沧桑记忆,巴老就像故乡那片土地,厚实、温暖、深切……

“有你在,灯亮着;你不在,心亮着”,让我们默默追忆巴老,捡拾起内心严肃的人生思索,让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表扬”

巴金诞生于成都正通顺街,不少国外友人和港澳台同胞,到成都时都想去巴金故居看看,但无法如愿。因为,巴金故居已经不复存在。

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省委同意,并且成立了筹备小组。巴金知道后不同意,“不要恢复故居,如果将来要搞点纪念,可以在旧址钉一个牌子,上面写: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1986年10月,巴金再次“申明”他的意见:“……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旅游局搞什么花园,我不发表意见,那是做生意,可能不会白花钱。但是关于我本人,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表扬。”

“不要用我的名字”,在一些名利等问题上,巴金时常这样说。

1993年,巴金90岁诞辰时,四川省作协打算以巴金的名字设立基金会和文学奖,巴金坚决不同意。1994年1月1日,巴金专门致函四川省作协,再次表述自己的意见。他在信中写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现在将我的名字和我省文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对我实在是莫大的荣誉,我非常感谢。但是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

巴金喜欢记日记,他的许多日记都是很美的散文,更具史料价值。1991年,巴金的侄儿李致向他转达了四川出版界想单独出版日记的要求。巴金不太同意,李致做工作道:“《鲁迅日记》也有单行本,您的日记也可以出单行本。”在李致的再三要求下,巴金勉强同意了。

李致高兴地回成都了,但是没几天,收到巴金的来信。巴金在信中写道:“关于日记我考虑了两个晚上,决定除收进《全集》外,不另行出版发行,因为这两卷书对读者无大用处。我没有理由出了又出,印了又印,浪费纸张……”至今,巴金的日记没有出版单行本。

称自己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废品

文人多自尊狂傲,世上少有赞叹别人的文人,更鲜有批评自己的文人,正所谓“文人相轻”。

巴金却对自己说“不”。这不是他在《随想录》中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而是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文学生命说“不”。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巴金全集》。起初,巴金不同意。编辑王仰晨几次来沪做说服工作,被其热情和决心打动,一年后巴金终于同意了。

巴金为何不同意?他说,编印《全集》是对自己的一次惩罚。因为,他认为,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不合格,是废品。

巴金是无情的。他说,《死去的太阳》是一篇幼稚之作,《利娜》严格地说还不算“创作”。

巴金是严厉的。在读者中广为流传的《爱情三部曲》,他说是不成功之作。巴金曾写道:“《爱情三部曲》也不是成功之作。关于这三卷书我讲过不少夸张的话……有人批评我的革命是空想,说得对!我没有写革命的‘本钱’……我只是想为一些熟人画像,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使我感动、发光的东西。我拿着画笔感到毫无办法时,就求助于想象、编造,企图给人物增添光彩,结果却毫无所得。”

巴金是苛刻的。他多次讲到《火》是失败之作,“我不掩盖自己的缺点……《火》中我写了两位熟人……但是我应该承认跟我这样熟的两个人我都没有写好……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文学家,更不是什么大师。我只是用笔作武器,靠作品生活,在作品中进行战斗。我经常战败,倒下去,又爬起来,继续战斗。”

巴金是彻底的。他觉得,他还写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豪言壮语,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他的这些观点,自然不被人们认同。王仰晨首先在给他的信中表达了异议,巴金回信道:“说到废品你不同意,你以为我谦虚。但是,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有人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言壮语成为现实。”

巴金是理智的。他清晰地看到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他曾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青年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我写了一本又一本,送到年轻读者手中,我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友谊在加深。但是20年后,50年代至80年代的青年就不理解我了。我感到寂寞、孤独,因为我老了,我的书也老了,无论怎样修饰、加工,也不能给它们增加多少生命。你不用替我惋惜,不是他们离开我,是我离开了他们。我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我理解了自己,就不会感到遗憾,也希望读者理解我。”

一个从不揩公家油的厚道人

巴金还在刚踏上文学之路时,朋友约他到自己办的书店作编辑,每个月给80元大洋。可他却说:40元就够了。他将第一部小说《灭亡》的稿酬,给了一位生活困难的朋友。30年代至40年代,是巴金创作的高峰时期,他却将14年的宝贵时间,用在编辑他人的书上,而且不取分文。建国后,他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但他却是中国惟一不拿工资的作家。到了晚年,他悄悄地,将稿费、藏书一一捐了出去。

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曾回忆这一幕:原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时,巴金虽行动不便,还是来剪彩了。那天,他端坐在沙发上,手往口袋里掏呀掏呀,最后摸出一个纸包来,交给舒乙,说道:“刚收到的稿费,上缴!”舒乙说:“我当时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这个人完全透明,爱祖国、爱人民,乐于奉献自己。”

曾在上海文联负责作家联络工作的徐钤说,这一生他接触过许多文化名人,惟对巴老的感情最深。他是在一些细小事情上感受巴金的:一个从不揩公家油的厚道人。

那会儿,在外事方面,一般送外宾的礼品,都是由公家买的。一些名人在家里接待客人,连茶水点心,都是由公家买好后送了去的。只有巴金从不这样,所有接待外宾的费用,都是掏自己的腰包。通常,礼品都由萧珊买,会面结束时,拿出来送客人。

1960年,巴金回到故乡成都,四川歌舞团正在上演《刘三姐》。一天,巴金请沙汀代买8张票,请大家看戏。有关方面知道了,决定送票给巴金。巴金坚决不要,说道:“我请人看戏,必须自己花钱。”80年代,巴金有过几次出国机会。每次回来后,都是由巴金出钱,请大家吃一顿后再“散伙”。

徐钤说:“巴老就是这么一个人,从不揩公家的油。我敬佩他,愿意终身为他服务。”

使每个人都得到春天

用全部的真诚和热情,“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这一美好的愿望。

巴金善待每一个人。在朋友面前,总是赤诚地捧出自己的心。50年代,作家萧乾受到莫须有的批判。这时候,昔日的朋友避之不及,形同路人。只有巴金,在公众场合,大声地唤着他,大方地坐在他的一边,悄悄地关照他:要谦虚,要谨慎。而当曹禺,头上的头衔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时,他却批评他:不要太顾及事务,应该多写些好作品。曹禺逝世后,他又嘱人帮助曹禺夫人李玉茹,整理出版曹禺未发表过的文稿,留下曹禺最后的真实形象。

巴金对于他人的关心,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天冷了,巴金站在窗前,看到在风中修整花苗的师傅,就担心师傅会冻着,便赶快让家人买来羽绒背心和棉帽送去。小张、小吴,从农村到巴老身边工作,一晃多年过去了。巴金一直担心,自己百年后,这两个孩子怎么办?有一天,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翟泰丰来探视,问巴老有什么要求?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他,不假思索地提出:希望安排好小张、小吴的工作。

一桩桩、一件件,在巴金身边或与巴金有过接触的人,都会说出许多故事,由衷地说一句:“巴老这个人就是好!”

你是巴金的儿子!?

1993年,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访。走进巴金寓所,陈铁迪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便有点奇怪地问他:“你怎么也来了?”这时有人告诉她:小棠是巴金的儿子。

“你是巴金的儿子!?我怎么不知道!”陈铁迪十分惊异。

陈铁迪当然不知道。在小棠身上,一点也看不到名人之后的影子。他自己也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提起父亲,在以巴金为主的公众活动中,难以看到他的身影。以至于有人玩笑地说:“见小棠比见巴金都难。”

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4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千方百计搞关系、走后门。惟有巴金,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李小棠的很多同学,有的留在了高校,有的进了中央大单位,有的进了报社、电视台……分配的工作都比李小棠好。而李小棠来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半点怨言。

在儿子的身上,可以看到巴金的许多影子。

和父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