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2500字_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20字

作文一:《好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2500字

好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指导小学生作文,以现代的小学语文课文作范文,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密切结合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从小学各册语文课文中,选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归纳如下:

文章好的开头,像含苞欲放的花,又像江河的源头。尽管它们形式各异,但都能使文章引人入胜。

有的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引人注目。

1、点明时间开头。这在革命回忆录、参观访问记、游记中较为普遍。如小学语文第八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又如第十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开头:“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2、点明地点开头。如第十册《大理石街》一文的开头:“云南大理三塔寺后面,有一条础石街,闻名世界的大理石就产在这个地方。”

3、点明人物开头。这在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比较常见。如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的开头:“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他长得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4、点明事物开头。这在状物记叙文或说明文中常见。如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的开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

又如第十一册《黄河象》的开头:“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

5、点明主要内容开头。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的开头:“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

6、点明题意开头。如第九册《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作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这样的开头能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有的文章的开头含义深长,耐人寻味。

1、写景开头,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如第九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开头:“天灰朦朦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2、抒情开头,动人心弦,引起共鸣。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的开头:“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

3、回忆联想开头,激发兴趣,别有风味。如第十册《老水牛爷爷》的开头:“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面前了: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4、用歌谣、传说、谚语、诗句等开头,生动活泼,吸引读者。如第七册《年关》的开头:“跳呀跳,笑呀笑:砰叭放鞭炮,新好热闹„„”又如第九册《太阳》的开头:“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5、提出问题开头,引发读者注意和思考。如第五册《给自己写信的人》的开头:“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

6、以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开头,新颖别致,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如第十二册《三人行》的开头:“‘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株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7、交代时代背景、故事缘由开头,使线索清晰,并为下文埋下伏笔。如第九册《赤壁之战》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好的结尾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能为文章增色添彩。反之,则会影响文章的表现力。结尾同样没有固定的格式,这里从小学语文课文中选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尾,略加分析归纳如下:

(一)自然性结尾:

这是最简单的结尾方法,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自然地结束了。如第六册《二虎子》的结尾:“二虎子一手拉着他妈,一手拉着老王,回家去了。”

(二)总结性结尾:

1、直接了当,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全文。如第九册《太阳》的结尾:“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画龙点晴,点题作结。如第十一册《老科学家下乡》的结尾:“老科学家下乡来了,带来了科学,也带来了改变农村面貌的希望。”

3、用强烈的抒情语句结尾,情深意切,激发感情的共鸣。如第七册《再见了,亲人》的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4、用对人物的评价作结尾,加深读者对人物的总印象。如第八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5、用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作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第八册《草船借箭》的结尾:“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又如第八册《马背上的小红军》的结尾:“陈赓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6、用诗句结尾,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如第十一册《桂林山水》的结尾:“„„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7、用设问或反问语句结尾,启发读者思考。如第五册《周总理的睡衣》的结尾:“„„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又如第七册《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三)启发性结尾:

1、不把话说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如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用格言、警句作结尾,引人注目,意味深长。如第十册《大理石街》的结尾:“记得高尔基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自然本来是丑陋的只有人才能使它美化。是的,美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3、借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景物描写作结尾,启发读者去想象去思考。如第九册《白杨》的结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泛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作文二:《好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2500字

好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指导小学生作文,以现代的小学语文课文作范文,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密切结合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从小学各册语文课文中,选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归纳如下:

文章好的开头,像含苞欲放的花,又像江河的源头。尽管它们形式各异,但都能使文章引人入胜。

有的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引人注目。

1、点明时间开头。这在革命回忆录、参观访问记、游记中较为普遍。如小学语文第八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又如第十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开头:“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2、点明地点开头。如第十册《大理石街》一文的开头:“云南大理三塔寺后面,有一条础石街,闻名世界的大理石就产在这个地方。”

3、点明人物开头。这在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比较常见。如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的开头:“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他长得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4、点明事物开头。这在状物记叙文或说明文中常见。如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的开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又如第十一册《黄河象》的开头:“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

5、点明主要内容开头。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的开头:“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

6、点明题意开头。如第九册《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作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这样的开头能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有的文章的开头含义深长,耐人寻味。

1、写景开头,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如第九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开头:“天灰朦朦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2、抒情开头,动人心弦,引起共鸣。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的开头:“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

3、回忆联想开头,激发兴趣,别有风味。如第十册《老水牛爷爷》的开头:“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面前了: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4、用歌谣、传说、谚语、诗句等开头,生动活泼,吸引读者。如第七册《年关》的开头:“跳呀跳,笑呀笑:砰叭放鞭炮,新好热闹……”又如第九册《太阳》的开头:“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

上才不那么热了……”

5、提出问题开头,引发读者注意和思考。如第五册《给自己写信的人》的开头:“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

6、以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开头,新颖别致,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如第十二册《三人行》的开头:“„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株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7、交代时代背景、故事缘由开头,使线索清晰,并为下文埋下伏笔。如第九册《赤壁之战》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好的结尾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能为文章增色添彩。反之,则会影响文章的表现力。结尾同样没有固定的格式,这里从小学语文课文中选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尾,略加分析归纳如下:

(一)自然性结尾:

这是最简单的结尾方法,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自然地结束了。如第六册《二虎子》的结尾:“二虎子一手拉着他妈,一手拉着老王,回家去了。”

(二)总结性结尾:

1、直接了当,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全文。如第九册《太阳》的结尾:“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画龙点晴,点题作结。如第十一册《老科学家下乡》的结尾:“老科学家下乡来了,带来了科学,也带来了改变农村面貌的希望。”

3、用强烈的抒情语句结尾,情深意切,激发感情的共鸣。如第七册《再见了,亲人》的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4、用对人物的评价作结尾,加深读者对人物的总印象。如第八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5、用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作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第八册《草船借箭》的结尾:“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又如第八册《马背上的小红军》的结尾:“陈赓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6、用诗句结尾,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如第十一册《桂林山水》的结尾:“……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7、用设问或反问语句结尾,启发读者思考。如第五册《周总理的睡衣》的结尾:“……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又如第七册《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三)启发性结尾:

1、不把话说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如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用格言、警句作结尾,引人注目,意味深长。如第十册《大理石街》的结尾:“记得高尔基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自然本来是丑陋的只有人才能使它美化。是的,美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3、借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景物描写作结尾,启发读者去想象去思考。如第九册《白杨》的结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泛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

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作文三:《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1100字

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摘 要 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和统一;必然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鲜明、深刻;必然让人深思遐想,使人震惊感悟,深受教育和启迪。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群山,那么好的结尾就应该是起伏群山中的巅峰;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结尾就应该是曲终而留下的袅袅余音。

关键词 结尾 凝聚点 升华

结尾和开头一样,都是文章整体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头难,结尾又何尝容易?结尾是人物形象塑造及性格的完成,故事矛盾冲突的解决以及主题思想的充分显示,是作者思想的升华与感情的凝聚点,是延伸文意与舒展情思的良机,是读者领悟文章主旨的一把钥匙,是衡量创作水平与艺术功力的一把标尺。因此古人有“行文看结穴”“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妙的结局才写它。”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的结尾时,为了抒发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强烈怀念之情,表达藤野先生对自己的鼓舞和激励,表现作者对“正人君子”的“深恶痛疾”和战斗精神,曾煞费苦心,再三斟酌,反复修改,才写下了现在这样的精彩感人的结尾。总之,中外古今的文学艺术大师们都非常重视文章结尾的斟酌,在处理文章的结尾时都是慎之又慎。他们为了使文章的结尾能像“豹尾”一样给力,总是呕心沥血地去精心设计,以期收到耳目一新、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因此文章的结尾切忌草率,一定要全力以赴,精心设计。

那么,如何设计好的结尾呢?当然这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框框可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可照抄搬用。然而,从中外古今的优秀作品中的精彩结尾里,我们不难发现,好的结尾都有着相同的共性,这种共性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写好结尾的经验和大致的要求。因此我们根据一些精彩的结尾所具有的共性,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明确结尾是文章整体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与文章总的思想倾向密切联系的,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结尾,其目的应该服从于总体的艺术构思,服从于巩固乃至扩大开头与中间的艺术成果,从而达到完成结尾所担负的任务,即突出人物的性格,深化文章主题,加强文章思想的深度和艺术魅力。如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思,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其次,结尾要自然。无论是交待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结局,无论是作者对所写之人所记之事的议论或抒情,无论是明理后的归纳或号召,都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如,《出师表》的结尾,不但倾诉了依依惜别之情,而且也把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鲁迅在小说《故乡》的结尾写道:“我在朦胧中,眼前展现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结尾,既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社会

作文四:《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2000字

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批改作文

以下10个方面,每个方面给5分,一篇作文满分为5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作文五:《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5200字

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

1、友谊

开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结尾: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2、团结

开头:每次听到这首歌“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我总是感慨万千,特别是在XX事情后,体会更是深刻

结尾: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

3、宽容

开头: 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而缺乏宽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成连平凡都不如。

结尾: 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4、谅解

开头:谅解如一杯清茶,冲淡彼此之间的误会;谅解像一缕春风,吹化人间隔膜的冰层;谅解像一只寒梅,预示心灵来春的温情;谅解是一架彩虹,让就不相逢的情感放射光彩。

结尾:逝者如斯,历史的浪花淘尽了王朝的恩怨情仇,当今既没有了一方霸主,也没有了雄风王者;我们在追求团结、奋进、和谐、平等,我们同样应该独守那份恬然与空明,用每一句话没一种表情向人们昭示谅解,协同人们用谅解交往。

把握谅解,社会便会进步;

把握谅解,人类便拥有财富。

5、理解

开头:理解,是友谊的结晶;理解,是从信任中开出的鲜花;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光环。它能让误会变成点缀美丽的小瑕疵,于社会中,人们相互的理解,能使这个大家共有的家园更加繁荣、安定。

结尾:相信总有一天误会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它由理解来浇灌!

6、分享

开头: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结尾: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让

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7、集体利益  开头:集体,是什么概念?集体就是一个团队,所谓的团结,就是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回报集体,下面我就讲讲、、、、、、  结尾:正因为这样,我们一定要团结团结,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

8、回报  开头:(1)绿草如茵,那是草儿在回报春天;鲜花缤纷,那是花儿在回报阳光;白雪千里,那是雪儿在回报朔风。生活,因回报而美丽。

(2)绿叶尽情地释放自己,映衬了荷花,挤出了阴凉,虽然没有人赞赏,最后枯黄而死,但它相信,明年的夏天依旧绿意盎然。 雪,忍受深深的孤寂,用自己的躯体保护农作物,虽然最后融化成了水,但它不后悔,因为农民会因此展开笑颜。 梅,迎着风雪,一枝独放,虽然不能改变周围环境的寂冷,但它坚信,第一个报春的消息,迎来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就是它最好的回报。

(3)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匆匆忙忙的脚步中,我听到了一种声音,天使的声音,好人总有好梦,付出总有回报。  结尾:世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给自己多少回报,却忽略了自己到底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多少。天地间那杆无形的大秤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诚如一首所唱: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们只有让自己付出,让自己做得最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9、感恩  开头: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

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结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10、集体温暖  开头:雷锋叔叔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结尾:“一棵小树,难经风吹雨打;百里森林,能顶呼啸狂风。”让我们主动关心集体,热心为集体做事,诚心为集体服务吧!

11、师生情  开头: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师生情。我们拥有同一颗炽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阔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  结尾:老师是无私的,他不求得到学生的回报;老师是“好面子”的,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作为学生,我们难道不应该真诚敬献满腔的热情、无限温暖和一颗赤诚的心吗?

12、奉献  开头:奉献是秋天的白云川点缀了蓝天,也诗化了自己;奉献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既壮阔了大海,也提升了自我。  结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告诉我什么是奉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什么是豁达……走近诗人,与诗人同

行,让诗句提升我的思想,慰藉我的感情,净化我的心灵。

13、贡献  开头: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  结尾: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14、给予  开头:花叶摇摆,当给别人送一片绿:花朵盛开,当给别人捧一阵香,因为,当你把生命放进了别人心里,关怀他们一些,帮助他们一些,你的生命之花便会在别人心中常开不败,溢满心香。  结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5、关爱  开头: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结尾:是呀!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温馨美好

16、诚实  开头: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结尾: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17、责任  开头: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结尾: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18、鼓励  开头: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鼓励,因此在我的生活中也受到过长辈的鼓励,那次的事情,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结尾:鼓励自己,我们充满斗志,迎接新的挑战;鼓励自己,我们会看到阳光,收获希望;鼓励自己,将为自己缔造新的辉煌。

19、信任  开头:信任亲友是人的天性,而信任他人则是一种美德,在信任的过程中,快乐而全面地,认知这个看似复杂的世界。  结尾:信任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20、欣赏  开头: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 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 可以使人扬长避短, 更健康的成长和进步.  结尾: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是一种爱, 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欣赏之中, 世界才能充满爱!

21、虚心  开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  结尾:“满招损,谦受益。”让我们养成谦虚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吧!

22、谦虚  开头: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谦虚使人进步,因为只有熟悉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去想办法弥补它。  结尾:成熟的谷穗低着头,成熟的苹果红着脸,它们启示我们:成功来自谦虚

23、助人为乐  开头:助人为快乐之本,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结尾:帮助人,让我们亲密地走在了一起,让我们变得像一家人一样。我愿意继续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七彩的阳光!

24、珍惜  开头: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吃饭时,时间从碗边流走;喝水时,时间从随水流走;睡觉时,时间又从脚边流走。这摸不着,抓不住的时间呵,它无声地来又匆匆地远走”。懂得珍惜,人生便是一种永恒。  结尾:我们常常感动,是因为懂得、珍惜。懂得珍惜,阳光将洒遍心灵,懂得珍惜,晚风将拂过心灵,让我们的心灵那么温暖,那么安宁。珍惜吧,珍惜所拥有的以及还没有拥有的,心灵的土壤既使长不出参天大树,我们也可以拥有对蓝天的向往。

2005年中考作文精彩开头

1、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无锡市《精彩一幕》)

2、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无锡市《精彩瞬间》)

3、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富阳市《心弦上痴情的景致》)

4、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  我思“小桥流水人家”那游子的乡愁,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的思乡琴弦;,

我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寂静,那和祥,抚着我年轻狂妄的想法,赋予我冷静的思想。——(厦门市《岸•流水•奔放》)

5、流水清清,荡漾起声与色的韵律,飘逸出生命的华彩与灿烂。

流水柔柔,点染开情感的温和,播洒下爱的春露。

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迸发出灵魂的坚韧。——(厦门市《水

韵悠悠》)

6、当东坡居士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认为这是激动人心的壮美风景。当易安居士在落红之下低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棂湿绫绡。”我们认为这是宁静淡泊的风景。当青莲居士在月明星稀时,对长空高歌:“天下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认为这是无奈悠远的风景。

许许多多美的风景组成了我们的泱泱大国,许许多多人文风景组成了我们灿烂丰富的历史。——(富阳市《心景和谐》)

7、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金华市《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畏世俗所累;李白淡薄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折手段者,其生命也将暗淡无光。

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们最初的珍爱。惟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

它。——(南通市《善待生命》)

9、如果说春天是一组欢快的四季曲,那么阳光便是灵动跳跃的节奏。春天,绿色的使者,希望的象征;阳光,温柔的天使,光明的象征。有了春天,无不生机盎然,繁花似锦;有了阳光,无不温暖人心,心情舒畅。——(江西《让我挺胸沐浴春天的阳光》)

10、“挺胸”是什么?是昂首自立,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么?是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舍身而取义么?是飘逸洒脱,张扬个性,不谄媚权贵么?历史上多少名人志士,用他们的行为乃至生命,向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诠释了这个词的含义……——(江西《挺胸而立》)

11、春天,撷一缕春风,放进心房,让它吹起我的快乐;夏天,捧一抹骄阳,放进心房,让它照亮我的温暖;秋天,拾一枚红叶,放进心房,让它收获我的心情;冬天,掬一捧阳光,放进心房,让它荡涤我的心灵……  我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我渴望美丽,我享受生命,所以无论何时,我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常州市《让好心情牵引我们成功》)

作文六:《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600字

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还要有一个好的结尾。这就像一员善跑的健将在临近终点时,总是全力以赴地进行最后的冲刺,以最大的努力创造优异的成绩。作文也是这样,要全力以赴,顺势终结,不要虎头蛇尾,草率收场,争取有一个理想的结尾。

一件事情叙述完了,中心思想已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也就该及时收尾,不要再拖泥带水,更不要画蛇添足。常用的结尾方式大体如下:

(一)概括全文。如习作《我喜欢的小猫——花花》:

小猫的淘气和可爱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龙湖小学四年

(1)班  吴旭刚

(二)交代结果。如习作《有趣的“动物轮流做”游戏》:

这次游戏中,胜利者是江平和哈家。 丹霞小学四年(1)班 陈逸子

(三)首尾呼应。如习作《毕业之前的苦恼》:

毕业考啊毕业考,在你来临之际我是如此苦恼!(开头为:开心的日子伴随着时光飞逝了,面临毕业的苦恼日子又降临在我身上。)  龙湖小学 六年(3)班  吴晓佳

(四)发表感想。如习作《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虽然这件事早已过去了,但我还是特别后悔,要不是我做事马马虎虎地应付,就不至于让自己出洋相,不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了。 丹霞小学 六年(4)班  许诗晴

(五)写景抒情。如习作《公园里的秋色》:

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

天。 龙湖小学  四年(1)班  林伊玲

(六)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如习作《谁最聪明》: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谁最聪明吗?  龙湖小学二年(4)班  陈业光

(七)点明中心、揭示主题。如习作《妈妈的生日》:

那天,是妈妈最幸福的日子。   华美小学  三年(1)班  林敏玲

作文七:《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1800字

众多的文章,结尾形式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然而,不管哪一种都要与文章紧密相连,切不可游离于主题之外。现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样式,供同学们欣赏借鉴。

一、自然收束式

叙事过程一路向前渐近式发展,高潮过后,至结尾处自然收束,无丝毫做作。这是文章结尾样式中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简便易学。

请看下面几个结尾片断:

1、这一年秋天,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孙犁《荷花淀》)

2、从此,陈奂生一直很神气,做起事来,比以前有劲得多了。(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3、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4、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三国演义·失街亭》)

这四个结尾,都是故事发展至终点的一个自然收束,即在该收尾时收尾,并无机关玄妙暗藏其中,这种方式希望同学们练一练。

二、前后呼应式

这种方式是将开头或正文内容中其他文字在结尾处再现,从而收到内容形式上前后照应。请看下面的例子:

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乘凉……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气息都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朱自清《荷花淀》)

开头:夏日夜晚,黑色渐渐沉下来主宰了大地。不知不觉,一轮金黄的圆月升上了天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爸爸一板一眼地吟着古诗正领着儿子女儿出来纳凉呢。

结尾:在空中,一轮圆月依旧。《梧桐树下》

这两篇文章的结尾分别用“妻已睡熟了”和“一轮圆月依旧”与开头相关内容呼应,从而使行文严谨。

三、急峰陡转式

这种样式的结尾与行文内容形成突然逆转,使读者倍感惊奇,极具吸引力。这种结尾需要作者精巧的构思,与众不同的情节设计。

莫泊桑的《项链》在结尾时,玛蒂尔德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使文章批判性骤然加深。《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欧·亨利故意设置了欲改过自新的苏比因误会被警察抓进监狱这一结局,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使人笑过之后倍感辛酸。

请阅读下面文段,体会此种结尾的好处。

“这么小的房子只给我两间?”军医李静忿忿地说。她想,要是爸爸(确切地说是公公)还是这儿的政委,或者她在“老头子”离休前就调到这儿来,他们怎么敢给这样两间破房子?

营房管理员是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李静想,这种人好对付,来点硬的就吓住了。

“我的要求并不过分。”她傲慢地仰起那张很漂亮的面孔,“把我爸爸过去的房子分给我一半就行啦。”

“那……”年轻的营房管理员挠挠头发,指着那两间屋子问,“您要哪一间呢?”

“什么意思?”李静冷冷地盯住他。

“老政委过去住的就是这两间。”(赵曙光《只要一半》)

此文结尾出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这种突转式结尾是在女主人误解的前提下发展而来的。一是对公公生前情况不了解,认为像公公那样的高官应该享有某种特殊待遇;二是认为公公离休,别人不会再重视她的要求。在这种误解下,突转式结尾就颇耐人寻味了。

四、含蓄深思式

文章忌直白,这是一贯的要求,记叙文尤是如此,含蓄深思式结尾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主旨的加深与拓展。

(一)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史地生·《我与地坛》)

(二)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三)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四)这人间的灯光是不会灭的。(巴金的《灯》)

提示:《我与地坛》的结尾让人在平淡的记叙中感到的是史地生对母亲深深地热爱与歉疚。文章虽然结束,但这份情感是永不消逝的;《宽容·序言》的结尾展开的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索;《装在套子里的人》让人感到沙皇专制之深之重,变革社会绝非易事;这里巴金在驱散了心中的无助与困惑后,他笑了,这笑包含了他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也包含了他对胜利的向往与坚信。

结尾的样式有很多,不仅限于上面谈到的这些,关于到底使用什么样的结尾,要依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而定,切不可千篇一律。

作文八:《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900字

作者:林丽芬

海峡语文世界 2000年06期

一篇好作文,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所谓的“豹尾”就是要求结尾要有力,耐人寻味。如何达到这一效果呢?下面,我们来学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一、篇末点题法。这是在文章的末尾点明题意的一种方法。这类文章的题目应该含有较深刻的寓意或者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的。例如有位同学写《井》,是这样结尾的:“这就是我们村的水井。”这个结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十分朴实,既简洁明快,又有“点题”的作用。

二、紧扣中心法。比如有位同学写了《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结尾如下:“经过激战,我们班获得了胜利。这次比赛使大家认识到:只有临阵不乱,沉着应战,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个结尾,不但对全文作了概括性的总结,而且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点明了写作目的。

三、水到渠成法。许多写人写事或写景的文章,在叙述事件,介绍人物或描写景物后,文章也就自然结束了。这种结尾的方法就叫“水到渠成法”。像《恩来练字》这篇文章,写的是“恩来练字”’一事,结尾写道:“恩来又拿起毛笔,把那两个字认真地重写一遍。”这种结尾,自然、朴实,让读者觉得可亲,可信!

四、启发想象法。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应该使读者阅读时爱不释手,还应使读者阅读完后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在结尾提出一个值得进一步思索的问题,或介绍一个还没有完结的情节,以此启发读者的想象。例如一篇写同学之间的事的作文,结尾就设置了一个没有完结的情节:“上课了,炜炜急忙朝教室跑去,他想起了伟平座位上那还没有擦去的鞋印……”这就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他跑去会做什么呢?这样结尾十分巧妙。

五、直抒胸臆法。文章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这情感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尤其到了结尾,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高潮,往往直接抒发出来,这种抒发作者由衷而生的感情的结尾,我们称它为“直抒胸臆法”。如一个同学的习作《在九仙山上看日出》,他是这样结尾的:“啊,整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这景色感染了我,陶醉了我,激发了我,我仿佛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朝阳的光辉中。”这样结尾,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以上几种是比较常用的结尾方法,此外还有提出希望、表示祝愿、发出号召、表示决心、首尾呼应等等。总之,好的结尾都要有力地表达文章的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文九:《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4300字

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写事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体裁、风格来选择恰当、合适的形式,还要切合主题,不落俗套。

开头的方法千变万化,常用的开头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落笔就直接点题。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开头:“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 杨梅。”

二、用设问吸引读者。

如作文《我班二三事》的开头:“一个闻名全校的乱班,真的变成了文明班?是的……”

三、描写景物。

如小学语文课文《少年闰土》的开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用描写景物开头,必须使所描写的景物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较密切的关系。《少年闰土》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是为了介绍少年闰土夜间在海边的沙地瓜田看西瓜,这与后面写闰土向“我”介绍在月亮光下用胡*刺猹也有关。

四、介绍环境。

如《大雪山》一文的开头:“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那里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开头介绍大雪山的环境,目的是为下文记叙红军“跟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战”埋下了伏笔,以突出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五、介绍情况,交代背景。

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

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这个开头,只用一句话就把很多内容交代清楚了,很简练。

七、概括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这种开头如同全文的“总起”,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

开头的方法很多。上面介绍的方法都适用于写事的文章,但适用于写事文章的开头不仅仅只有这些。开头用哪一种方法好,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也不要老是用某一种方法。

文章的结尾和开头一样,没有固定的格式。但结尾的方法,并非是不可捉摸的,从许多人写作实践中,有不少写好结尾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受到启发,从而开拓结尾的思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概括全文。

如小学语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结尾。这个结尾概括了全文内容,给读者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

二、交代结果。

如小学语文课文《找骆驼》的结尾:“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就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从而结束全文。

三、写出感受。

如小学语文课文《马》,作者在记叙了他和弟弟一起赶着一匹拉了重载的马,在雨夜泥泞中赶走夜路的经过后,在结尾时写道:“我现在看到拉货车的马,还打心眼里感到亲切。真的,再也没有像马这样忠实的动物了。”最后一句,写出了感受,总结了全文。

四、篇末点题。

如小学语文课文《心愿》,作者叙述他在巴黎的街道公园与一个法国小姑娘及他的爸爸、妈妈相遇的经过后,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于,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最后一句就是篇末点题。

五、表达感情和愿望。

如小学语文课文《关怀》的结尾:“窗外阳光灿烂,菜花的香气一阵阵扑进教室来,春天这样美好,周总理这样关怀我们,我们感到又温暖,又幸福。”又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结尾:“……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六、首尾呼应。

这种结尾方法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呼应,如作文《各就各位,预备——》,用“各就各位,预备——”开头,记叙了参加体育测试,联想到学习和要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作准备,最后又用“各就各位,预备——”结束全文。还有一种是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如小学语文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是“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结尾是“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最常见的是结尾用个省略号。用省略号结尾,可以促使读者去思考、回味,但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的是,文章本身要有可以给人深思、回味的内容,不能结尾时没话可写就随便来个省略号。

除以上这些结尾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结尾方法。对小学生来说,这些结尾方法在写事的时候可以灵活选用。不过,可不能生搬硬套。

老师披阅作文时,开头和结尾处停留的时间较长,而中间用时间却不多。他们往往是先看开头,开头吸引人了,又看结尾,结尾有余味了,这篇文章基本上就能得到高分了。看来,大家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应该有足够的重视。

开头的写法必须能带动全文,使文章能够动的起来,也使文气能够延续下去,对于读者要能引起动机,使他们有往下看的动力,否则就成为一篇死气沉沉的文章了。因此,文章的开头要做到三条:一是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二是形象突出,抓住读者;三是定好调子,引出下文。

常见的作文开头如下:

1.点题式。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

初学者最好用这种方法。如《翠鸟》的开头:“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

2. 交代式。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如《视死如归》的开头:“一九三一年深秋(时间),王若飞同志(人物)在包头(地点)不幸被捕(事件)”

3. 描写式。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如《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

4. 设问式。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如《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5. 引用式。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等等。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6. 抒情式。开头直抒胸臆,以情感人。如《别了,我爱的中国》的开头:“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爱国深情一下子就出来了。

7. 总起式。开头总领全文。如《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

8. 联想式。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供以烘托要写的事物。如《春蚕》,开头从春天联想到养蚕,从养蚕联想到母亲,再回忆母亲养蚕的情景。

9. 倒叙式。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

开头要避免以下常见的毛病:

1. 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 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古人对文章的结尾的要求是,结实如“豹尾”,或余韵如“撞钟”,或含蓄如“秋波一转”,或豪壮如“截奔马”。用我们常说的话意思就是:结尾能总结全文,揭示主题;或能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或能嘎然而止,干净利索

常用的作文结尾如下:

1. 自然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如《麻雀》的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 带着它走开了。”

2. 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3. 引申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如《高大的皂荚树》的结尾:“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4. 抒情式。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再见了,亲人》的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 评价式。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如《狼牙山五壮士》的结尾:“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结尾要避免以下毛病

1、切忌标语、口号式的结尾,;

2、切忌草草了事、虎头蛇尾的结尾;

3、切忌画蛇添足,拖泥带水的结尾。

佳作引路:

老师,你为什么总这样对待我

老师,你为什么总这样对待我?

学习成绩差,这并不是我的错。为了学习,我也曾下了不少努力,不幸那些努力却没有起到一点儿作用,失败在我面前就像一个大雪球,越滚越大。面对这一切,我只有等待着老师的帮助,可是在你的眼里有偏偏出现了

好生与差生的不平等。你总是说:“好生就应该得到老师的热切关怀,差生就应该接受老师的白眼对待。”你的话像一根枪尖一样刺伤了我。我才深刻的认识到:你原来是一位自私、偏见的老师。在这个班里,我看不到你一丝温馨的微笑,听不到一句安慰的话语。

老师,你在随意的践踏着我们差生的自尊心啊。

一次,班里转来一位据说成绩不错的学生,你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了前面我原来的座位上,而把我的课桌拉到了最后一派。后来我因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而向你提出调座位时,你却先问我的考试分数,问得我无法张口。老师啊,你只知道分数,怎么就不理解一个差生自尊心受伤害时的痛苦呢?

又一次,你拿着一摞卷子走进教室,卷子不够每人一份,你就先发给那些尖子生,而像我一样的差生却谁也没有得到哪怕半张的卷子。当我看到这些,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了,就在那时,我想起了你的名言:“好生就应该得到老师的热切关怀,差生就应该接受老师的白眼对待。”谁让我们是差生呢?我们虽有千百张口不能说,有千百个理由不能讲。

还有一次,你在班里说,谁的书费交得早可奖给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交得晚了要受批评。而我为了避免这场挨批的“灾难”,便早早的交了书费。没想到你却说:“陈倩,你交这么早,是想得到一本笔记本吧?”听了这话,我的心一下就碎了。当时我就把那本“精美”的笔记本撕得粉碎,一言不发地撒向你。可是我的心却在大声说:“老师啊,一个小小的笔记本算得了什么?有多少个笔记本能缝补我这颗被你肆意撕碎的自尊心?”

老师啊,我是一名差生,但我不承认——差生的自尊心就一定比好生的下贱!

成功的启示:开头一句话,以质问的句式领起全文,引起读者的重视;结尾也是一句话,总结全文,铿然刹笔,令人警醒。这篇差生的血泪控诉,没有巧妙的技法,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有干净利索的开头和结尾以及真情实感的诉说,却给人深刻的印象。

作文十:《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2000字

摘 要 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和统一;必然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鲜明、深刻;必然让人深思遐想,使人震惊感悟,深受教育和启迪。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群山,那么好的结尾就应该是起伏群山中的巅峰;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结尾就应该是曲终而留下的袅袅余音。   关键词 结尾 凝聚点 升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99-02   结尾和开头一样,都是文章整体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头难,结尾又何尝容易?结尾是人物形象塑造及性格的完成,故事矛盾冲突的解决以及主题思想的充分显示,是作者思想的升华与感情的凝聚点,是延伸文意与舒展情思的良机,是读者领悟文章主旨的一把钥匙,是衡量创作水平与艺术功力的一把标尺。因此古人有“行文看结穴”“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妙的结局才写它。”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的结尾时,为了抒发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强烈怀念之情,表达藤野先生对自己的鼓舞和激励,表现作者对“正人君子”的“深恶痛疾”和战斗精神,曾煞费苦心,再三斟酌,反复修改,才写下了现在这样的精彩感人的结尾。总之,中外古今的文学艺术大师们都非常重视文章结尾的斟酌,在处理文章的结尾时都是慎之又慎。他们为了使文章的结尾能像“豹尾”一样给力,总是呕心沥血地去精心设计,以期收到耳目一新、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因此文章的结尾切忌草率,一定要全力以赴,精心设计。   那么,如何设计好的结尾呢?当然这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框框可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可照抄搬用。然而,从中外古今的优秀作品中的精彩结尾里,我们不难发现,好的结尾都有着相同的共性,这种共性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写好结尾的经验和大致的要求。因此我们根据一些精彩的结尾所具有的共性,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明确结尾是文章整体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与文章总的思想倾向密切联系的,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结尾,其目的应该服从于总体的艺术构思,服从于巩固乃至扩大开头与中间的艺术成果,从而达到完成结尾所担负的任务,即突出人物的性格,深化文章主题,加强文章思想的深度和艺术魅力。如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思,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其次,结尾要自然。无论是交待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结局,无论是作者对所写之人所记之事的议论或抒情,无论是明理后的归纳或号召,都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如,《出师表》的结尾,不但倾诉了依依惜别之情,而且也把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鲁迅在小说《故乡》的结尾写道:“我在朦胧中,眼前展现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结尾,既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与理想,又富有生动形象的哲理性的议论,不正是在小说内容描写的基础上而生发出来的含蓄深沉、发人深思的精辟议论吗?这结尾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又深化了主题。   第三,要首尾相顾,前后呼应,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比如七年级语文中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与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首尾呼应,使文章思想感情起到萦绕回环的效果。   第四,要如同豹尾般有力。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过对蒋氏捕蛇生活的生动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永州人民的悲惨生活。作者在结尾点明主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种“卒彰显其志”的结尾,如同画龙点晴之笔,使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力度获得了充分的显示,因而十分深刻有力。   第五,要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好的结尾描写不是欣赏者审美活动的结束,而是继续和扩大。文尽思不断,曲尽意无穷。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的结尾:“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反问式的结尾,起到发人深省、撼人心魄的力量,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第六,要力求创新避俗,新颖别致。艺术贵在不落俗套,勇于创新。只有富有特色和新意的结尾,才更具有艺术魅力。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的结尾,就十分新颖别致。“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结尾以梦境来抒发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爱戴之情,真是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和统一;必然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鲜明、深刻;必然让人深思遐想,使人震惊感悟,深受教育和启迪。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群山,那么好的结尾就应该是起伏群山中的巅峰;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结尾就应该是曲终而留下的袅袅余音。因此,精心设计结尾十分重要,千万不能草草了结。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结尾应该是简明,忌冗长,否则会冲淡文章的主体,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这样文章的感染力就大打折扣。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