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翻译《伤仲永》》1300字]七年级下册语文

作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翻译《伤仲永》》13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翻译《伤仲永》

一、全文浏览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四、原文及注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作者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姓名、身份、家世。)仲永生五年(这是虚岁,他其实四岁),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礼记?大传》孔颖达正义:"'收族故宗庙严'者,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肃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所以尊严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使不离散。方仲永的试笔之作"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养父母",是"赡养"的表现,"收族",是"团结"的表现。五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志向,这在封建时代是很了不起的。因此,难怪人们在赞扬之余,还特地把这首诗送给本乡的读书人去看,让他们来评定。)为意,传一乡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观之。自是指物作诗(即作"咏物诗"。过去训练儿童作诗,常常指定一件物品为题,要求在诗中既能说出该物品的特点,又能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是作诗的起步训练。)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宋仁宗年号,只有两年(1032-1033)。"先人"。这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按:王安石父亲名益,字损之,天圣八年(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现在广东省韶关市),三年后以丁忧离职还家,王安石(当时13岁)随行。据此,这次还家当在明道二年(1033)。

宝元二年(1039),王益卒于江宁(现在属江苏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故称"先人"。),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指王安石)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终于成为普通人,是他受到的后天的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人的天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经过后天的不断的学习。)

??

??

??

??

作文二:《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等待》学案长春版》1200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 等待》学案 长春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其中真意。

2.体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1.理解赏析作品。

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感悟人生真谛。

学习方法:圈点法,合作探究。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题目解说:

文中以《等待》为题,意在说明人们常怀希冀,因心怀希冀而能享受这等待。如作者在文中所写到的“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为了争取更美好的一个个未来的景点,”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难遂人愿的无奈和岁月催人老的感慨。从布局来说,作者写出了何谓等待,无谓等待,必须等待和享受等待,一步步让读者了解文章含义。

背景资料:

相关知识链接: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

惆怅    倚门    萌生     希冀     蠢人       魅力

链子    依偎   迫不及待      引人入胜     不速之客

合作探究:

1、  为什么说“等待”是贼?

2、  作者说:“希冀在等待中获兔的人岂止守株者。”仔细揣摩这个句子,体会其深刻含

义。

3、  “人生是条长长的链子,‘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

析这个句子。

4、  “等待的未必能获得„„而且绝对取不走,避不开”,这句话蕴含着什么深刻含义?

5、  “引人入胜的风景„„更远处有瀑布„„”这里的“亭台”“溶洞”“瀑布”指的是

什么?

课堂练习:

1.课后思考与讨论三。

2.吴冠中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文章既有画的意境,又有诗的韵律。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                                                                                                                                                                 作业:1.片断练习:

请用一段文字写出你对等待的独特感悟。

2.搜集有关等待的诗词名句。

作文三:《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伤仲永(1)》教案新人教版》1900字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西邵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1)》教案 新

人教版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

2、正确进行翻译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1、几个句子的停顿

2、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3、 几个难句的大意

预习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

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可根据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

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简介

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学生讲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教师)讲述:本文是一篇随笔。

[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

人。   4、邑人:同县的人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

声。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9、“且为.....众人”且:尚且。10、“固众人”固:本来。 .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检测自读效果。四个大组口答竞赛。(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幻灯](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异焉                                         5、环谒于邑人 ..

2、其文理众人矣 ..皆有可观者                               6、泯然..

3、稍稍宾客其父                                   7、贤于材人远矣 ....

4、或以钱币乞之                                   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四)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五)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2

吗?(学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作业

1、

2、

抄写文下注释一遍 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作文四:《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伤仲永》重点字词句》1200字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尝:曾经  求:要

仲永五岁时,还不曾见过笔墨纸砚等文具,有一天忽然求着要这些东西.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焉:代词,代指仲永忽啼求之.

他父亲对他的这些举动感到惊奇,于是向另据借书具给他,他当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书——名次,用作动词,写下   为——写上,题上

3.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自是:从此  立就:立即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

从此,只要人们指定题目叫仲永作诗,他立即就能完成,而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认为„„奇特  稍稍:渐渐

宾客: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有的人还用钱财和礼物请他做事。

以:介词,用,拿  乞:求取

5.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

其:代词,邑人或以钱币乞之

然:得到好处,获得利益

扳:通“攀”,牵,引

环谒:四处拜访

他的父亲觉得这样做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

6.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闻:名声

人们让仲永作诗,已经不能和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7.泯然众人矣

泯然:消失  众人:常人

仲永完全如同常人了

8.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于:介词,表示与„„相比

材人:有才能的人,材通“才”,才能

远:许多,很多  仲永的天资与一般有才能的人相比,超过许多。

9.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卒:最终    为:动词,成为

则:是,就是   受于人:后天教育

不至:没达成

仲永最终变成平常人,就是因为他在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10.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彼其:他,指仲永  彼:像„„那样

贤:才智,才干  且:尚且

为:动词,成为,变成

像仲永那样天资过人的,像他那样有才智的,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变成平凡的人。

11.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固:本来,原本   耶:句末疑问语气词,吗

现在那些天资不高,才能本来就很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的人,怕想成为一个平凡的人都不够吧!

作文五:《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第五课参考答案》8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第五课参考答案

一 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观点。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见“课文研讨”。

二 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这是一道诵读训练题,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句中停顿的诵读能力,但也可以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法特殊的(“奇”“宾客”“利”),一种是文言常用虚词(“于”)。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比。 于:被。

四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作文六:《七年级下册第五课时》1700字

七年级下册 Units 1—3    第五课时

I.朗读单词,注意词型转换

1. Canada(n.) 加拿大 Canadian(n.) 加拿大人;Japan(n)日本  Japanese日本人,日语; China(n.)中国 Chinese(n.)中国人,汉语;  France(n.)法国  French(n.) 法国人,法语  2. country 名复 countries国家 3. dislike=hate(v)不喜欢,讨厌

4. library libraries  5. supermarket(n.)超级市场  market市场  6. open(v./adj.)开/开着的关/关着的7.   dirty(adj.)脏的 8. beginning=start(n.)开始  begin(v.)开始 9. visit(v.) 名词  visitor参观者10.  full饱的 11.  beautiful 美丽的 12. friendly (adj.)友好的friend朋友  leaves叶子  14. relax (v.)放松  relax(adj.)放松的   relaxing(adj.)令人放松的

III. 读课文,掌握语言点和有用句型。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你的笔友来自哪里?

pen pal=pen friend笔友  be from=e from来自

e.g. My pen pal is from England.=My pen pal es from England.

2. 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她讲哪种语言?

She speaks English.她讲英语。    speak+语言

3.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a little French.我会说英语和一点法语。

a little+不可数名词  表示“有一点···”   a little+形容词 =kind of+形容词  都表示“有几分” e.g. She is a little shy.= She is kind of shy. 她有点害羞。

4. I like going to the movies with my friends and playing sports.

like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   go to +名词,表示去做与该名词有关的事。

e.g. go to a party   go to a fashion show   go to the supermarket去超市购物  play sports =do sports

5. 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附近有银行吗?

There be句型  表示“某地有某物”, be动词与它的第一个名词的单复数保持一致(即就近原则)e.g. (1) There is a pen and two pencils on the desk.

(2)There are 6. Wele to the Garden District.欢迎到花园区来。  Wele to+地点  表示“欢迎到某地”,如果地点是副词home, here, there时,省去to。   e.g.(1) Wele to school. (2)Wele here.

7. take a walk=go for a walk 散步

8. the beginning of… 表示“···的开始/开头”

9. Bridge Street is a good place to have fun.桥街是玩得开心点的好地方   (1)a good place to do sth. 一个做某事的好地方  e.g. Hong Kong is a good place to go shopping.   (2)have fun=have a good/nice/wonderful time=enjoy oneself玩得开心

10. Why do you like koalas?你为什么喜欢考拉?why是疑问副词,用来询问原因,其回答要用because.

11. “问路”和“指路”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集中归纳。

作文七:《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复习》2800字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1、挫折的含义:人们在遇到失利、失败和阻碍时所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

3、对待挫折的三种态度及三种结果。(面对困难和挫折,大致有三种人)

⑴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结果一事无成。

⑵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搏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⑶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4、如何理解挫折是把“双刃剑”?(挫折的作用) ①挫折的消极作用(坏处):使人前进的步伐受阻;产生忧愁、恐惧等消极心理。②挫折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要战胜挫折/意义/好处):有利于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最终走向成功。(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 18、人们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哪些?

答: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廖智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双腿,但热爱跳舞的他选择了坚强面对:他用残缺的肢体在鼓上演绎力与美,用《鼓舞》鼓舞着家乡的人们。廖智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挫折无处不在,我们要勇于面对 ②要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③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④做一个自信的人,满怀信心的活下去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林肯一生都在面对挫折。他8次参加竞选8次落选,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有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初衷,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不断地与挫折抗争,最后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这表明(    )

A.挫折具有消极作用                     B.挫折是件好事

C.挫折是坏事,但也有催人振奋的作用     D.挫折是林肯事业成功的惟—条件

3.“挫折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个万丈深渊。”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挫折—定孕育着成功 ②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③挫折越多越好 ④挫折虽然有可能成为成长和发展的障碍,也可以成为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小刚遇到挫折后,和要好的同学去郊游,通过欣赏大自然的风光,使自己的情绪得以调节。在

战胜挫折方面。这属于(    )

A.自我疏导法       B.逃匿躲避法        C.积累经验法     D.请求帮助法

中国女乒新的领军人物张怡宁的夺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0年至2003年,她在多次重大赛事中连连失利。经历挫折时她曾有过放弃过打球的念头,但也正是这些挫折使她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比赛就不仅是比技术,更是比心理。终于,竞技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她在2004年8月首次参加奥运会时一举夺得女单、女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又成功卫冕。据此回答5-6题。

5.张怡宁的经历说明(   )

①人生难免有挫折 ②经历过挫折就会走向成功 ③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④要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张怡宁的成功启示我们要(    )

A.善于调节情绪     B.敢于表现自我   C.处事冷静果断   D.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7.2008年度“全国自强女孩”提名奖获得者唐俊,小时候失去了父亲,此后与瘫痪的母亲相依为命。13年来,她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瘫痪的母亲,每天都要照顾母亲上厕所、擦身子,还要给母亲喂饭。已考入省重点中学的她,正准备考大学。她表示考上大学后仍旧会背着母亲去上学,并好好照顾她。对于唐俊的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年少幼稚的她能知恩图报      ②她的这种精神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人

③只有经历过挫折才会走向成功  ④她在挫折面前也从容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李彬彬,在意外失去双臂后,他勇敢面对生活,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用脚洗脸、吃饭、翻书、写字、骑车、上网,创办了“微笑心理健康协会”。5•12地震后,积极到四川开展支教活动。李彬彬的事迹说明(    )

①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②机遇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③挫折孕育着成功  ④勤奋努力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困难只能吓到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这句名言启示我们: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应(    )

A.屈服挫折,放弃目标           B.拼搏一阵,无须坚持

C.勇敢面对,永不言败           D.回避挫折,选择坦途

二、非选择题

10.【挫而不折,积极进取】

材料一:下面是初中生小尚的挫折日记:

人生难免有挫折,这话一点都不假。周一数学课上,错题改了几遍仍做不对──郁闷、无助;周二校篮球队选拔落选,还因个子矮被同学嘲笑──失望、伤心;周三英语测试又得59分──无奈、灰心;我的生活怎么会这样?唉„„

材料二: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李峰,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贫苦家庭,2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后被诊断为二级残疾;家庭的贫困和童年的不幸,给了他坚毅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以优异成绩考取安徽大学后,他当选为公益性社团春晖学社会长,先后组织策划爱心课堂、春芽残障站义工服务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从国内外招募约600名志愿者帮助绵阳市17所学校开展夏令营,在20多天的时间里,他克服水土不服、余震不断、突发事件频发等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在一线,使3000名灾区学生受益;获得“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20余项重要荣誉。

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小尚和李峰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曾遇到过材料一中小尚遇到过的经历和困惑吗?

(2)结合材料二谈一谈你从李峰的成长事迹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B 6.D  7.D 8.A  9.C

10.参考答案:(1)①小尚遇到的困难有:数学题反复改也改不对、校篮球队选拔落选,还因个子矮被同学嘲笑、英语测试不及格;李峰遇到的团难是:小时候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②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回答“没有”是不对的。(2)如在人生道路上不能向困难和挫折低头,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而对困难和挫折,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要有感恩之心,懂得回报他人和社会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作文八:《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伤仲永教案》1300字

伤仲永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1、 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隶、 环谒、 利其然、 扳、 称”等词的词义

2、 熟读课文,掌握文字间的停顿。

3、 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教学策略 重点

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 讨论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法教具 点拨法

师 生 双 边 教 学 活 动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情境引入 在世界上到底什么是“天才’呢?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本文的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伤:以„„为伤。

二、预设教学过程 一、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1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2、教师范读。

3、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4、学生自由练读两遍。

二、理解句意

1、结成兴趣小组疏通文意。

2、以练习形式考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1)时间表示法:五年、十二三矣、又七年

(2)理解词语:隶、未尝、意、立就、文理、稍稍、乞、邑人、称等。

(3)词类活用 ① 父异焉 ② 邑人奇之 ③ 稍稍宾客其父 ④ 父利其然(加点词为意动用法,活用后可理解为“以„为„”““把„当作„”)

(4)一词多义

之:

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余闻之也久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⑤卒之为众人

(答案:它,指书具,代词;他,指仲永,代词;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的,助词;语气助词,不译。)  于:

①环谒于邑人 ②于舅家见之 ③贤于材人远矣 ④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答案:到,介词;在,介词;比,介词;从,介词)

(5)翻译重点语句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传一乡秀才观之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

3、指明同学翻译全文。

点拨:文言文翻译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简明、流畅、优美、富有文采。

4、 带着以下问题齐读全文。

(1)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2) 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5、 学生结成兴趣小组,讨论。问题下节课解决。

识记

听准字音、停顿

读准字音、停顿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扫除障碍

小组讨论

回答

同学抢答

翻译全文

齐读

三、思考与练习 1、 朗读全文两遍。

2、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3、研读课文第三段,想想方仲永由神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四板书 伤仲永 王安石

① 父异焉

② 邑人奇之

意动用法 ③ 稍稍宾客其父 ——以„„为„„

④ 父利其然  ⑤ 伤仲永

作文九:《七年级下册语文》6100字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1,2,6)单元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

十三四岁,正值花季。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吧!不必有任何顾虑,相信自己,答案就在你的笔下,记住:没有不可能!

一、语文积累(1-7题每小题2分,第8小题8分,共22分)

1. 选出加点字的注音与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枯瘠(jí)     丰腴(yú)      对峙(zì)      忍俊不禁(jìn) ....

B.憩息(qì)     蹇劣(jiǎn)    猥鄙(wěi)     不胜其烦(shèng) ....

C.引吭(kàng)   窥伺(kuī)    岑寂(cén)      蹑手蹑脚(niè) ....

D.分娩(wǎn)    翌日(yì)     恫吓(hè)      洛绎不绝(yì) ....

2. 下列各项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黔驴技穷      庞然大物       黔驴之技     荡倚冲冒

B、奋袖出臂      鲜为人知       争妍斗燕     忍峻不禁

C、融融泄泄      运命蹇劣       刁奸猥鄙     引吭高歌

D、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三眼一板     空空如也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

B.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

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4.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

作家、诗人、学者郭沫若。作者既赞扬了石榴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又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B.《海燕》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郑振铎是我国现

代作家、文学史家。

C.《白鹅》是日本作家丰子恺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记叙了作者

在重庆郊外居住时收养白鹅的经历。

D.《鹤群》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写的。作者对鹤群的描写,多是动态的,很少是静态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同学们应该端正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目的

B.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C.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D.今天如果要是工作不努力,明天就会努力找工作

6. 假如你正忙于做作业,同学来请教问题。下列哪种回答

最恰当(  )(2分)

A.等我把这道题做完了再一起讨论,好吗?

B.对不起,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C.等我做完了作业再来问不行吗?

D.你耐心地等我把自己的作业做完了再来教你。

7. 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稽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8.古诗文积累(用原文回答)。8分

(1)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2)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陋室铭》中表现室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6)《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第9--11题,共7分)

9.【新春对联】汉族的春节习俗有吃年糕、吃饺子、贴年画、贴春联等。补写出下列春联的下联。 (2分)

上联:春花含笑意    下联:_________

10.【节日诗歌】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请选择其一,并写出与之相应的两句古诗。(2分)

11.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3分)

做人

做花一样的人,      做树一样的人,

不一定艳丽娇媚,     不一定枝繁叶茂,

但必须芬芳四溢。     但务必挺拔秀颀。

三、阅读(12—30小题,共41分)

(一)爱莲说(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晋陶渊明独(       )爱菊 ..

③陶后鲜(  )有闻      ④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____生活态度。(2分)

15、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文章通过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性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莲花对比描述,突出了它们各自的德性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16.有人说“近墨者黑”,你想反驳他,可以使用《爱莲说》中的“                 ,                 ”来进行。(2分) 17 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2分)

答:                                                  。

(二)仙人掌花(10分)

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墨绿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

出渴求的啄,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掌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竞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久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大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辫,敏感地轻颠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个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

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足以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8.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开花前的仙人掌与海棠、月季、文竹等花

草有何不同。(2分)

19.文章画线句写细看仙人掌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我”

为什么会大笑”呢?(2分)-

20.文中说仙人掌的花是“异常漂亮的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突

出其“异常漂亮”的?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1.本文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仙人掌花”的描写,

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22.本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先抑的内容是什么?后扬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三)给公交车鞠躬的少年(16分)

朱  砂

①周末的黄昏,我乘坐开往市里的公交车回家。公交车上,乘客摩肩接踵,拥挤异常。

②公交车路过位于市郊的第19中学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背着书包从前门挤了上来。

③少年的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英语单词。

④我几乎可以断定,这个孩子是个上初三、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在我的印象里,走在路上还在想着背诵英语单词的一定是即将面临着重大人生选择的孩子。

⑤车内的灯光很暗,只一会儿,少年便无奈地将小记事本放进了口袋,转身背靠在甬道旁边的椅子上。他刚想眯一会儿眼,忽然有人拉了一下他的胳膊。少年扭头去看,竟是隔着一排座位上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个子不高,头发灰白,脸上长满了羞人斑。 老先生冲少年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少年一脸惊喜,快速地挤了过去。老先生站起身,把座位让给了那个少年,然后自己向后车门挤去。

⑥汽车继续向前走.人群沉默着,只有车厢里的喇叭偶尔提醒着大家上下车,下一站又将到哪儿。

⑦少年或许是太累了,小小的脑袋靠在窗玻璃上,不一会儿,竟然睡着了。那一刻,我真的替那少年庆幸,庆幸他能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

⑧窗外华灯初上。马路上,一辆辆大大小小的汽车像一群群等待迁徒的甲壳虫,步履维艰却秩序井然地在如流的车道上行驶着。  ⑨过了半个多小时,车子终于驶进了市区。人们陆陆续续地下车,车厢里渐渐松了许多。

⑩我正盘算着晚上吃点什么,突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从旁边的人行横道上横穿过来。司机眼疾乎快,猛地向右打了一下方向盘,巨大的惯性使毫无防备的人群齐刷刷地向左倒去,车厢里发出一阵惊叹。

⑾车里的喧哗惊醒了昏睡中的少年,少年下意识地睁开眼,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不再睡觉,而是把头扭向了窗外。

⑿又过了几站地,少年站起身往外走,看上去像是要下车了。然而,少年并没有挤到车门口,而是愣愣地瞅着车门旁边,脸上写满了惊讶。

⒀顺着少年的目光,我看到那个刚才给少年让座的老先生竟然..还在车上!原来,老人并没有下车,而是一直站在了后门旁边。 ⒁下车的人群推拥着少年向前,路过老先生身边,老先生轻轻

地冲少年笑了笑。

⒂车门关上了。站在路边的少年如梦初醒般冲着发动的车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23.请简要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4分)

24.请具体说说文章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5.文段⒀中加点的词“竟然”是一个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请结合文意,分析该词在这句话中的表达效果。(2分)

26.文章写老先生和少年,没有一句人物对话,人物形象是通过什么描写展现出来的?请选择一个人物举例分析。(4分)

27.读完本文,你有何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4分)

四  写作(50分,请将作文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29.题目:我爱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3)字数不少于600字。

8.(1) 心远地自偏    (2)最是一年春好处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夕阳西下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

8.示例:炮竹增欢声。

9.示例: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0.例 :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端庄挺立。  (或: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但务必清澈明净。)

三、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3、①多  ②仅 、只  ③少  ④当然

14、(1 )可以从远处观赏而不可以接近去玩弄啊!

(2)对于莲的喜爱和我一样的又有什么人呢?

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正直(言之成理即可)

17、A

18.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19.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意思对即可)

(二)答案:18.开花前,仙人掌不美也不雅,生命力顽强的令人可怕;海棠、月季、文

竹等花草美而娇弱。

19.不仅它的大小掌节歪歪斜斜,怪模怪样,而且那绿色的掌面竟皱皱巴巴,细纹

密 布,活像一张老人脸。

20.花瓣、花穗、花粉;表现了作者对仙人掌的喜爱和赞美。

21.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22。仙人掌不美不雅,却总是那么倔强;仙人掌花的美丽;使文章跌宕起伏,突出

文章主旨。

(三)  18.:一个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中生,放学后乘坐公交车;车上一位老先生见少年由于学习带来的压力显得很疲惫,主动给少年让座;少年下车时突然发现老先生为了给他让座自己一直站着,感激万分,下车后,面对启动的公交车深深地鞠了一躬。

19.为后文作铺垫。对老人的外貌描写,说明老人年事已高,乘车应该坐着,而他却给少年让座,更能激起少年对他的感激之情,激发人们对老先生的敬重之情。

20.①增加了“我”的吃惊程度;②在让“我”明白老先生良苦用心的同时,更增加了“我”对老先生的敬佩之情。

21.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例如写少年,通过外貌描写,明

确少年的身份;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推想少年是个初中即将毕业,学习压力很大的少年;文章结尾少年深深的鞠躬,动作描写,写出少年对老人的深深的感激。

22.可以从老先生和少年任何一方或双方的行为谈起,如老先生疼爱少年,为其让座而自己站着;少年明白真相后深深鞠躬,表达对老先生的真诚感激。(谈感悟,只要结合文章内容,思想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作文十:《七年级下册语文5》79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培优试题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3分)

1.默写填空(8分)

①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                。 ②《木兰诗》描写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                         ,                                 。 ③韦应物《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 ④赵翼《论诗》中写后人可以超过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旧的两句是                   ,                    。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     )热了,使tián(      )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      ).的世界立即变得亢(      )奋了。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表意明确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这次语文考试,我竟把一个简单的默写题做错了,这不禁让我义愤填膺,悔恨不已。 ....

B、张明这个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企业家,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 .....

C、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危害将会是不可思议的。 ....

D、刘佳博士才30 多岁,可头顶竟已是不毛之地,这是不是正应了那句“聪明绝顶”的成语呢? ....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①“折柳”往往在古诗中包含什么意思?(2分)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分)你还能写出一两句包含这种情感的诗句吗?(2分)

5.古代诗歌背诵、默写:(10分)

1.海内存知己,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浊酒一杯家万里,                           .4.姑苏城外寒山寺,

5.夕阳无限好,                               .6.人生自古谁无死 ,

7.大漠孤烟直,                               .8.明月松间照,

9.小荷才露尖尖角,                          .10.东边日出西边雨,

6.好的文章总是景中有情,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试仿例写一句话,要求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2分)

示例: 高兴时,你笔下的月———深蓝的天幕上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不快时,你笔下的月———  一弯冷月照无眠,月光冷冷清清地照着大地。

心情愉快时,你笔下的雨——                                                                              内心痛苦时,你笔下的雨——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

(一)、《口技》(1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B.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会宾客大宴:                            妇抚儿乳: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众妙毕备: ..

9.把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0.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见解。(3分)

(二)(7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日:“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比:连续      伯乐:古代善于相马的人      贾:同“价”,价钱,收入。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人莫知之:                      去而顾之 :            ..

12.用法与“臣请献一朝之贾”中的“之”一样的一项是:(      )(3分)

A、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诲女知之乎?                      D、彼其受之天也。

13、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美丽如初》,完成14-17题(13分)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4.横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中 “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纵观全文,①写出在文中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相呼应的一句话。②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4分)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悔的边缘》,回答18-22题。(15分)

悔的边缘     刘心武

从地铁站出来,是人流高峰期,地铁站台仿佛一个巨大的鱼缸,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他被后面疾步往前赶的人从侧面撞了一下,他早已习惯社会中人际间的碰撞,本能地一停步,见是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的眼光跟他刚一接触,就问他:“三益大厦从哪边走?”他回答:“那应该走东出口„„”可是年轻人却马上离开他,又去问站台上报摊上的售卖员。他心想,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回答,我指点得很正确很清楚呀„„他这样的年纪,加上他的教养,以及他性格中的一种执拗,使他在短短的几秒钟里,产生一种感叹,如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怎么增加那么多戒备?连问路也要再三验证才能确信吗?同时又产生出一种冲动,就是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这位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于是他小跑着,穿过江鲫般的人流,追上了那个年轻人,呼唤他:“小伙子!”

那年轻人听到他的声音,回头望着他,眼里充满了复杂的表情,他一时难以破译,总的来说,大概是无比惊讶。他就对年轻人说:“小伙子,我带你去三益大厦。最近这边修路,如果没人带路,那可能就绕来绕去找不着了„„”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嚅动着,大概是想说不用了不用了。他就又微笑告知:“我就住在这边,顺路就把你带到,跟我走吧。”他引领着那年轻人去上滚梯,那年轻人自觉地站到滚梯右侧。他心想,这就说明小伙子还有点文明习惯,大概是个外地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吧,去三益大厦,也许是到那里头的公司求职面试,那就更不能因为路不熟而误过约定的时间,自己带他去真是非常应该。

出了地铁站,那年轻人就说:“老先生,我自己去吧。”他笑:“看见了吗?两边全是临时栅栏,谁都得从这儿过呀„„”转了两个弯儿,出现岔口,那年轻人说:“谢谢啦,你自便吧„„”他的笑容更灿烂:“自便?那你可知道该往哪边?来来来,跟我拐这边„„”就这样,终于走出栅栏,人流疏散开,前面已经显露出了三益大厦。年轻人刹住脚,这回不知怎么绷紧脸,挺不高兴的样子,挺生硬地说:“行啦,别跟着我啦,我看见啦。”他本想说:“我回家也得经过三益大厦,我把你送到门口吧。”但望见那年轻人的眼神,他想,啊,如今的年轻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也许,人家到三益大厦里办事,希望能够保密呢。于是他就站住不动,指点前面说:“大厦的门朝西,拐往西边的时候,留神那地下车库里开出来的车,虽然规定车子到了出口一定要停下来,看清没有路人才能开出,可是如今就有那财大气粗的人,车子猛地往外冲,上个月就撞倒过一个民工,我正好路过„„那开车的还骂那民工不懂城里的规矩„„所以,你头回往那走,要特别小心!

年轻人还没到三益大厦就停住了脚步,他猛地扭回头,看那领路的老人还在不在。没影儿了。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它是在下地铁车厢后,从老人一侧的衣兜里,窃走了老人的钱包,那钱包里究竟有些什么,他还没机会检看。他向老人问路,以及问过老人又去问卖报的,无非都是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却向他展示出十二分的善意„„这世界上还真有善吗?真有信任吗?甚至会

相信他这样的一个生命?„„一种浓浓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三益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

他在悔的边缘徘徊„„

18.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悔的边缘”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19.①老人当初为什么那么主动热心给小伙子带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后来又离开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一句照应的比喻句,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1.“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请根据上下文想象描绘年轻人当时心里的“松”和“紧”的心理活动。(4分)

松:                                                                                                紧:

22.阅读以下链接的材料,结合课文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材料一:佚名《天职》一文中讲述了一个小偷夜里到海尔曼大夫的诊所偷窃,因被氧气罐绊倒摔断了大腿,海尔曼大夫连夜替他做了手术,并帮他彻底治好了病才交给警察,使小偷感激得五体投地,并当场表示了悔改之意。 材料二:报纸上曾登载过这么一件事,一位父亲千辛万苦为儿子筹足了上大学的学费,不慎在途中被跟他们聊得很投契的小伙子偷走了。父亲凭着在聊中对那小伙子的了解,认定他偷钱是有苦衷的,一连几天到被偷钱的地方用纸与那小伙子沟通,再三表明对小伙子的信任,恳请小伙子把钱还给他解燃眉之急。结果,那小伙子真的把偷去的钱寄回给他,并说明是被他的信任所感动。

启示:                                                                                                                                                                                                附加题

24、请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8分)

孔明                            铁扇公主

保尔                             江姐

时迁                             凤姐

石破天                            丑小鸭

25、写出成语的上句或下句:(10分)

1、失之毫厘,                         2、谦受益,

3、                ,铁杵磨成针。     4、尺有所短,

5、一言既出,                         6、十年树木,

7、人无远虑,                         8、万事俱备,

9、路遥知马力,                      10、千里之行,

七年级下册语文培优试题答案

1、2略   3、D

4、(1)折柳有送别之意。(2)这首诗还表达了思念故乡的心情。诗略

5、1天涯若比邻2沉舟侧畔千帆过3燕然未勒归无计4夜半钟声到客船5只是近黄昏6留取丹心照汗青7长河落日圆8清泉石上流早有蜻蜓立上头10道是无晴却有晴

6、例:滴答滴答落在地上唱出欢快的旋律

清冷的雨丝滴答而下,打在身上渗出丝丝寒意

7、D       8、9略

10、.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可信。因为口技人的表演技艺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听众带入了火灾的情景之中,就如看电影、电视一样,明知是假的,我们的心情也常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听众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11、没有       回头看        12、A

13、说明伯乐是很重要的,但那种什么事都要靠权威首肯的迷信思想是要不得的。

14、环境描写。展示人物活动环境宁静平和的特点;衬托母爱的美丽和深沉。

15、 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可)

16. (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若答“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则只给1分。)

17. (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2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2分;答出“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可得2分)

18.老人的善良关爱使偷了他钱包的年轻人产生了悔意,想还钱包又犹豫不决。

19.热心带路是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

后来离开是为了尊重小伙子的隐私。

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善良、热情、善解人意的人。(2分)

20.(1)照应的比喻句是:穿过江鲫般的人流。(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地铁站人多的状况,(1分)为后面交待小伙子窃老人钱包创设了环境(埋下了伏笔)。(1分)

21.松:年轻人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嘀咕道:“终于把他甩掉了。”(2分)

紧:这老人真是世上少有的好人,他对我这么好,我却偷了他的钱包,太没人性了。(2分)(未能以年轻人的心理活动来描写,扣分。)

22.由文中和材料看到,人是有良知的,天性并不坏,只要用亲善、关爱、信任去打动他们,即使是走上邪路的小偷,也有可能会被感动而幡然醒悟改过。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增加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使更多误入歧途的人早日感化而重新做人。(3分,言之有理则可)

23、略

24、孔明                 《三国演义》 罗贯中

铁扇公主            《西游记》   吴承恩

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江姐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时迁                《水浒传》 施耐庵

凤姐                《红楼梦》曹雪芹

石破天              《侠客行》金庸

丑小鸭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

25、1谬以千里2满招损3只要功夫深4寸有所长5驷马难追6百年树人7必有近忧8只欠东风9日久见人心10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