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心灵的甘露》1200字|滋润心灵的甘露

作文一:《滋润心灵的甘露》1200字

滋润心灵的甘露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有一滴眼泪,流过一个人性世界,有一滴水,唤醒了沉睡的人性美。《巴黎圣母院》里游动着人性善的迷惘,也激荡着人性美的赞歌!

《巴黎圣母院》里有一个善良而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她身上时时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在伽西莫多受鞭刑的时候,她不顾舆论反对,毅然走上刑台送水给伽西莫多喝,她的这种大度和善良无不体现着人性的善和美。

《巴黎圣母院》里有一个外表丑陋却又对神甫崇敬和虔诚的人。他虽然丑但他很温柔。伽西莫多对收养自己的克洛德心怀无限感激,一向唯命是从,但却又在最后被养父的残暴、无耻所激怒并冒死从刑场上救出了爱斯梅拉达,把克洛德推下钟楼摔死了,也许他的灵魂在最后一刻才被唤醒。

《巴黎圣母院》里有一个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在看到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后,被禁欲主义压抑的情欲蠢动起来,疯狂地想占有她,并且在爱斯梅拉达和弗比斯幽会时刺伤了弗比斯,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把她送上了绞刑架。这种可耻的行为在最后还是得到了报应。

看完《巴黎圣母院》后我的整个灵魂都被深深的震撼着,久久未能平息。

当众人都麻木冷漠的看着伽西莫多受鞭刑的时候,是她,犹如仙女一般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的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微笑

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给干渴的心灵喂上了一口清冽的水,滋润了一个受伤的心灵。谁会想到她差点被那个囚犯劫走呢?她是多么的善良,她用她的宽容和仁慈使那个丑陋的人心灵得到了宽恕。“人们看见他那一只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了下来,这也许是那个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少女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天性使伽西莫多的人性中的善与美被唤醒了。

她是人性中唯美的一颗星,并点亮了另一颗星!又联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呢?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小小的侵害时,有多少人叫着闹着,好像自己身上损失了一大块肉,如果在那个时候,要他们去帮助那个侵害他们利益的人,我想,90%的人都是会选择拒绝帮助的吧。

如果我们现在的社会能像爱斯梅拉达那样,以德报怨,我们的社会会让人倍感欣慰!

就像李世民和魏征,就像韩信与那个侮辱他的人,就像诸葛亮与孟获,就像齐桓公与管仲,就像蔺相如与廉颇等等

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像克洛德那样的人可不少吧,多少人肇事后逃之夭夭,多少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只是冷眼旁观。多少有权有势的人贪赃枉法做尽坏事!像成克杰等等这样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少一点,那么我们的社会又会变得怎么样呢?我想是多了几分和谐多了几分安宁多了几分美好吧!

在《巴黎圣母院》陪伴下,我渐行渐远....

指导老师点评:在这部小说里,雨果把善恶美丑作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在书中看到了复杂却简单的人性,看到了美的进步方向,看到了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作者认为:“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东西。”美丽而善良的爱斯梅拉达拯救了所有人,也救赎了社会上误入歧途的人!文字清新自然,娓娓道来,给焦渴的灵魂注入了一股甘露!

作文二:《滋润心灵的甘露》1200字

滋润心灵的甘露 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得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者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大自然的车轮飞快地行进在时间的隧道里。冥冥中,造物者的手指弹奏着沧海桑田般伟大而辉煌的韵律。这韵律,仿佛丝丝涟漪,轻叩我们内心的堤岸,在宁静的天空下,拭去尘埃,以真善美,唤醒那片可以滋润人们心灵的爱的家园!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福利院当义工,我被分配到学前儿童班,班上都是两三岁的孩子。刚开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教室,孩子们很可爱,只是少了些本该属于那个年纪应有的朝气。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迷茫和恐惧,有时竟闪烁着些许悲伤,不时让我觉得心里酸酸的。在这个花季般的年龄段,正是他们尽情享受生活的新奇与快乐,尽情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享受父母疼爱的温暖的时候,可是,他们却没有上天眷顾,没有父母的庇护与疼爱,过早的承受着生活的辛酸,承受着没有父母陪伴与宠爱的孤独,瘦弱的身躯承受了太多太多,而被亲生父母抛弃的事实将是他们内心永远的痛楚。那些“父母”的冷漠、自私、责任感丧失,是被整个社会所谴责与唾弃的,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与反思的。

孩子们很热情,一见到我们,就满脸笑容,有些还主动要求抱抱,内心不由自主的颤抖了一下,他们是多么渴望别人的温暖与关爱。其中,有一个孩子让我印象深刻。我一开口问他名字时,余音未落,他主动伸出双手,发出稚嫩的奶声:“抱抱。”两眼充满渴望,于是我把他抱起来,幸福的笑声萦绕耳畔。此后,他不知怎么了,玩玩具时一直靠着我,哈哈大笑,时而抱大腿,时而笑趴躺在

地上,让我束手无策,但那笑声是多么的纯朴,温暖,深深打动着我。过了几分钟后,收玩具。那玩具是积木,很多已经搭起来了,我们第一反应应该直接放进箱子里,可他们自主的一个一个拆开,放好。这纪律,我自认不如,心生惭愧啊。

之后,开始吃零食了。老师一声令下:“排队洗手!”孩子们迅速排成一列,一个接着一个。分发零食时,是两块饼干,孩子们主动伸出双手,拿到饼干后,放入嘴中,满脸又洋溢着笑容,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一块饼干,一次拥抱。当中有一个孩子,饼干吃不完,但又不能浪费,坐在他旁边的孩子毫不犹豫的说:“给我吧,我帮你解决。”或许我们想的是,这孩子贪吃,才会要了那块饼干,但那块饼干已经吃了一半了。孩子的世界天真无邪,我们切勿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们。

此次福利院之行,目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我认为,又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呢!我懂得了关爱的意义,懂得帮助别人,懂得珍惜。更重要的是,时刻保持淳朴的内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要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心灵得到升华和

滋润。父母的关爱,社会的温暖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最甜美的甘露。

家长评语:

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爱心活动的机会,令到我的孩子经过这次活动后,对妹妹有责任心,对老人,长辈更尊敬,知道现在的自己很幸福,要帮助有困难的人,感恩社会。希望学校再办多一点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谢谢!

作文三:《师德,滋润心灵的甘露》2600字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怀特海

(一)

2000年春节,我调来南方工作还不到10年。有一天,突然接到中学闺蜜的电话,她用低沉的语调告诉我,初中教我们数学的黄老师患胃癌于上个月去世了。我愣了几秒,忙问:“是教我们代数的黄老师吗?”闺蜜说:“是的。你忘了吗?当初代数你学得最好,每次都考100分,黄老师经常表扬你。”听到这,我的鼻子不由自主地酸起来,一时间满脑子涌现出黄老师当初教我们代数的一幕幕情景,却也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可能,不可能,黄老师那么好的人怎么会说走就走了呢?”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黄老师才40来岁,她身材娇小,但却非常有魅力。黄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课堂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总结本节课重点、最后10分钟测验,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每天下午放学前,黄老师必定会抽出10分钟时间到班上公布并讲解当天课堂测验的结果。因为黄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同学们的代数学习问题基本做到了堂堂清、堂堂会,学习的积极性也似乎比学其它科目要高很多,以至于后来大家在同学会上一起回忆黄老师时,不少男同学表示自己中学数学学得一般,但代数还不错。

其实在我心里,黄老师对我的影响远不止教我学好代数,更多地是让我懂得了即使是拿了满分,也仍有可以改进之处。黄老师经常在我的作业本上留下很多充满期待和鼓励的话语,那些用心写下的字句给我年少的心灵注入了滋润的雨露,让我在开阔解题思路的同时,也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是黄老师让我明白:师德,有时其实就是一种螺丝钉精神,严谨、周密、一丝不苟,不断将真理的光芒照射到学生心灵深处。

(二)

2007年春节的大年初三,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似曾熟悉,但就是猜不出。等对方说出姓名后,一种强烈的内疚感油然而生,并久久不能平抑――打电话给我的竟是自己20多年前的高中班主任谢老师。我和谢老师聊了半个多小时,年逾古稀的她在嘘寒问暖间传达的全是对远游学生的挂念,以及盼望有生之年还能师生共聚的愿望。那一刻,我的眼睛潮湿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说实在,高中那时,谢老师就是同学眼里的“女神”,她不仅形象气质好,教学能力也非常出众。谢老师身材曼妙,皮肤白皙,仪态端庄,也非常懂得装扮自己,总是一副洋气十足,自信满满的样子。但是,谢老师不是人们眼中的“花瓶”,相反,她的教学能力非常突出。

谢老师是责任心极强的语文老师。每次上课前,谢老师都会提前充分备课。她的案头除了课本,还堆放着不少厚厚的参考书;她的教案总是写得密密麻麻,重点句子还常用红笔勾勒。因此,谢老师对课文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都非常准确、全面。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谢老师都会引经据典,丰富教学内容,开阔我们的视野。因此,在谢老师的语文课上,我们丝毫不会感觉到沉闷,反而是非常享受。

除此之外,谢老师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她的班级管理能力。谢老师经常组织班级开展各类活动,并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是每周的主题班会上,谢老师总能通过各种别具新颖的主题思想和方法形式让同学们产生心灵成长的动力。同时,谢老师还特别善于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进入班级给我们补点语文课,这种行为虽曾遭到少数贪玩男生的反感,但她总会想出办法让他们规规矩矩配合“补课”。

是谢老师让我明白:师德,有时其实就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执着,是一种对教师职业的忠诚。

(三)

2003年春节前夕的某一天,我正在超市购买年货,突然我的硕士导师李老师来电询问我的硕士论文进展情况。当我还支支吾吾不能明确回复她时,她又问:“你现在干什么呢?”我说:“在超市购买年货呢。”她停顿了一会说:“你能否年后把论文初稿就写出来发我,争取6月底能够完成论文答辩?”我一听就急了:“可能不行,我原本就打算下半年才答辩的。”没想到导师为此在电话里用了10分钟和我讲了当年自己完成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建议我不要因为过年耽误自己的论文写作,赶快找个清静地方好好把论文初稿写出来。最后,李老师还嘱咐说:“需要老师帮助就来个信息,我会打电话和你交流。”放下电话,我也无心购物了,速速赶回家中,和家人交换了导师的想法和建议。家人听后一致赞同,愿意配合并创造安静的环境让我能够独立开展自己的论文写作。

就这样,我难得经历了一个“忘记过年”的寒假。更难得的是,整个寒假里,导师主动给我打了四次电话和我探讨我论文中的一些观点和细节问题,甚至其中有两次通话的时间都超过了一个小时。最后,因为导师的督促和指导,我的硕士论文如期顺利通过答辩。

李老师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为人特别亲和;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还非常能干。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位极富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女强人。在她的身上,我感受最多的就是大爱,凡是和她有过交往的人都会对她交口称赞。她身上少有矫揉造作,少有贪婪和虚荣,更多的是真情流露,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在我心目中,她就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

是李老师让我明白:师德,有时其实就是一种对知识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是一种对学生的真诚和关爱。

三个春节电话的故事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但对师德的思考和感悟还远无法结束。

师德是什么?在我看来,对于刚刚走进幼儿园的小朋友,师德就是慈爱与关切,这种慈爱与关切来自老师的眼神,是老师通过言行传递给孩子满满的爱意和关怀;对于小学生,师德就是学识与尊重,老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潜能,在传播知识中开启学生的心智,让一个个学子自由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对于中学生,师德就是理解与包容,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才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真正的尊重与信任;对于大学生,师德就是学识渊博,人格卓越,老师不仅善于传授专业知识,更加注重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思考人生,追求人格的超越。而对于所有的人,师德就是滋润心灵的甘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但是老师对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人格上的影响、品性上的感染和熏陶,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很多时候,学生记住的其实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而是老师上课的方式、讲过的道理,还有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音容笑貌。因此,真正能滋润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也许不是课本知识,而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老师的学识素养和思维方式。

作文四:《滋润我心灵的甘露》700字

滋润我心灵的甘露

天空广阔,一望无边,却离不开云朵的装饰;大海浩瀚,汪洋万里,却离不开浪花的点缀;大地无垠,沃野千里,却离不,开雨露的滋润;人生似花,灿烂美丽,也离不开爱的灌溉,离不开滋养心灵的甘露。

很多年前的一件事,我仍记忆犹新。那天是八月十五,团圆的节日,我和妈妈去超市买月饼。回来的时候天色渐晚,暮色四合,风凛冽地吹着,路上的行人都裹紧衣衫加快脚步。

小区不远处有一个垃圾箱,旁边居住着一名拾荒者,他衣衫褴褛,又老又瘦,皮肤黝黑,脸上被时光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用他那沟壑纵横的大手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以往我都是绕过这里,可是今天,妈妈制止了我。

只见妈妈从购物袋中拿出几块月饼,喝一瓶矿泉水一起,放进了塑料袋里,然后拉着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把它放在一个干净的地方,又悄悄绕开了。拾荒老人还在睡觉,我们没有打扰他。

还很年幼的我不解的望着妈妈:“你干什么呀?”妈妈轻声细语地跟我解释:“你看,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起吃月饼,老爷爷没有家,多可怜呀,我们给他一些吃的不好吗?我们处在这个社会上,想要别人爱你,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爱别人。”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那天晚上的月亮很圆也很亮,散发着柔和的光茫,我似乎第一次在中秋节看到这样大这样美的月亮,月光似水,洒满大地,也照进了我的心中。但那天的月饼似乎不是很甜,还夹杂了一些沉重的东西。

妈妈的话像甘露,揉进了丝缕月光中,包裹住我的心田,也滋养了我的心灵。在我们的社会中,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合家欢乐举杯同饮的时候,也同样有人孤独地坐在月亮下,诉说着自己无尽的哀伤。只是我认为妈妈的话不完全对,老爷爷不是没有家,他在这里,这里就是他的家,我们就是他的家人,在他困难时我们伸出双手,再他需要时我们给予帮助,我们是互关互爱的集体。

那一天,那件事,让我懂得了爱;那一天,那一幕,是甘露,滋养了我的心灵。

作文五:《师德,滋润心灵的甘露》2600字

师德,滋润心灵的甘露

——有感于三个春节来电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怀特海

(一)

2000年春节,我调来南方工作还不到10年。有一天,突然接到中学闺蜜的电话,她用低沉的语调告诉我,初中教我们数学的黄老师患胃癌于上个月去世了。我愣了几秒,忙问:“是教我们代数的黄老师吗?”闺蜜说:“是的。你忘了吗?当初代数你学得最好,每次都考100分,黄老师经常表扬你来着。“听到这儿,我的鼻子不由自主地酸起来,一时间满脑子涌现出黄老师当初教我们代数的一幕幕情景,却也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可能,不可能,黄老师那么好的人怎么会说走就走了呢?”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黄老师才40来岁,她身材娇小,但却非常有魅力。黄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课堂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总结本节课重点、最后10分钟测验,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每天下午放学前,黄老师必定会抽出10分钟时间到班上公布并讲解当天课堂测验的结果。就这样,因为黄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同学们的代数学习问题基本做到了堂堂清,堂堂会,学习的积极性也似乎比学其它科目要高很多,以至于后来大家在同学会上一起回忆黄老师时,不少男同学表示自己中学数学学得一般,但代数还不错。

其实在我心里,黄老师对我的影响远不止教我学好代数,更多地是让我懂得了即使是拿了满分,也仍有可以改进之处。黄老师经常在我的作业本上留下很多充满期待和鼓励的话语,那些用心写下的字句给我年少的心灵注入了滋润的雨露,让我在开阔解题思路的同时,也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是黄老师让我明白:师德,有时其实就是一种螺丝钉精神,严谨、周密、一丝不苟,不断将真理的光芒照射到学生心灵深处。

(二)

2007年春节的大年初三,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似曾熟悉,但就是猜不出。等对方说出姓名后,一种强烈的内疚感油然而生,并久久不能平抑——打电话给我的竟是自己20多年前的高中班主任谢老师。我和班主任聊了半个多小时,年逾古稀的老师在嘘寒问暖间传达的全是对远游学生的挂念,以及盼望有生之年还能师生共聚的愿望。那一刻,我的眼晴潮湿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说实在,高中那时,班主任谢老师就是我们同学眼里的“女神“,她不仅形象气质好,教学能力也非常出众。谢老师不仅身材妙曼,皮肤白皙,仪态端庄,也非常懂得装扮自己,总是一副洋气十足,自信满满的样子。但是,谢老师不是人们眼中的”花瓶“,相反,她的教学能力非常强。

谢老师是责任心极强的语文老师。每次上课前,谢老师都会提前充分备课。她的案头除了课本,还堆放着不少厚厚的参考书;她的教案总是写得密密麻麻,重点句子还常用红笔勾勒。因此,谢老师对课文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都非常准确、全面。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谢老师都会引经据典,丰富教学内容,开阔我们的视野。因此,在谢老师的语文课上,我们丝毫不会感觉到沉闷,反而是非常享受。

除此之外,谢老师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她的班级管理能力。谢老师经常组织班级开展各类活动,并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是每周的主题班会上,谢老师总能通过各种别具新颖的主题思想和方法形式让同学们产生心灵成长的动力。同时,谢老师还特别善于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进入班级给我们补点语文课,这种行为虽曾遭到少数贪玩男生的反感,但她总会想出办法让他们规规矩矩配合“补课”。

是谢老师让我明白:师德,有时其实就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执着,是一种对教师职业的忠诚。

(三)

2003年春节前夕的某一天,我正在超市购买年货,突然我的硕士导师李老师来电询问我的硕士论文进展情况。当我还支支吾吾不能明确回复她时,她又问:“你现在干什么呢?“我说:”在超市购买年货呢。“她停顿了一会说:“你能否年后把论文初稿就写出来发我,争取6月底能够完成论文答辩?”我一听就急了:“可能不行,我原本就打算下半年才答辩的。”没想到导师为此在

电话里用了10分钟和我讲了当年自己完成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建议我不要因为过年耽误自己的论文写作,赶快找个清静地方好好把论文初稿写出来。最后,李老师还嘱咐说:“需要老师帮助就来个信息,我会打电话和你交流。”放下电话,我也无心购物了,速速赶回家中,和家人交换了导师电话中的想法和建议。家人听后一致赞同导师的建议,愿意配合并创造安静的环境让我能够独立开展自己的论文写作。

就这样,我难得经历了一个“忘记过年”的寒假。更难得的是,整个寒假里,导师主动给我打了四次电话和我探讨我论文中的一些观点和细节问题,甚至其中有两次通话的时间都超过了一个小时。最后,因为导师的督促和指导,我的硕士论文如期顺利通过答辩。

李老师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为人特别亲和;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还非常能干。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位极富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女强人。在她的身上,我感受最多的就是大爱,凡是和她有过交往的人都会对她交口称赞。她身上少有矫揉造作,少有贪婪和虚荣,更多的是真情流露,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在我心目中,她就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

是李老师让我明白:师德,有时其实就是一种对知识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是一种对学生的真诚和关爱。

三个春节电话的故事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但对师德的思考和感悟还远无法结束。

师德是什么 ?在我看来,对于刚刚走进幼儿园的小朋友,师德就是慈爱与关切。这种慈爱与关切来自从老师眼中可以看到和妈妈一样的眼神,是老师通过言行传递给孩子满满的爱意和关怀;对于小学生,师德就是学识与尊重。老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潜能,在传播知识中开启学生的心智,让一个个学子自由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对于中学生,师德就是理解与包容。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才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真正的尊重与信任;对于大学生,师德就是学识渊博,人格卓越。老师不仅善于传授专业知识,更加注重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思考人生,追求人格的超越。而对于所有的人,师德就是滋润心灵的甘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但是老师对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人格上的影响、品性上的感染和熏陶,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很多时候,学生记住的其实不是老师

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而是老师上课的方式、讲过的道理,还有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音容笑貌。因此,真正能滋润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也许不是课本知识,而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老师的学识素养和思维方式。

作文六:《用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灵》1500字

2007年度参评德育论文

作者姓名:张金波

选送单位:浏阳市金刚中学

联系电话:0731-3830010

用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灵

通常,每个班都存在着后进生,后进生往往思想意识差,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学习情绪低落,成绩不理想。因为受到父母的训斥,同学的挖苦,瞧不起,老师的冷落,使他们感到很自卑,逆反心理强,但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就象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样,他们也想得到同学,家长和老师的关爱。

作为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入到工作中,抛开成见,转变 “朽木不可雕”的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清清的甘露浇灌到学生脆弱的心田,这使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成绩,下面我就后进生的转化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献爱心,筑好情感基础。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在教书育人中,老师要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偏爱”他们。因为大多数后进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很少能得到尊重和信任,找不到可以交流和沟通的“知心人”,那么在师生交流中,老师理所当然应承担这个

“知心人”的角色,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情感平台后,老师再因势利导,逐渐提高要求,实施新一轮的“期待教育”。

二、用微笑,拉近距离。

微笑是友好的表露,是相互交流的基础。老师要时刻用微笑去面对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以交之而谈的,特别是后进生,千万不要吝啬微笑,因为微笑有着无穷的魅力,它会给学生一种安全,一份温馨,一种期待。如考试差的学生,我们可用微笑去鼓励他,调皮的学生,我们可用微笑去唤醒他的自制力。总之,作为老师,我们要经常保持一种微笑的心情,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千万不可以冷漠,无情,如果这样,只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后进,更失落。

三、提供机会,使其自信。

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深处,同样潜藏着要求表现自己才华的愿望。所以,我们要设法向他们输送引起“欢乐”的信息,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获得自信。老师应努力发现并发挥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量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如鼓励爱好体育的后进生在运动会上为班争光,让字漂亮的 后进生为班级出墙报,这些正是后进生获得成功,增长自信的契机。

四、多表扬,促其向上。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不管是谁,都想听到他人对自己的称赞和认同,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独时,更是如此。表扬就是一种赏识,一种激励。对于后进生,我们给了他们多少鼓励和表扬?我想大多都是训斥和辱骂,试想,后进生本来就自卑,得不到

表扬,得不到认同,此时再加以训斥和辱骂,这就好比雪上加霜,使他们更失望更自卑了,其实他们最渴望进步。他们就象在黑夜中摸黑走路的人,有火把才能找到前进的路,而火把就是表扬和鼓励。因而,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这样才能给在黑夜中摸索的后进生以前进的火把,让他们走出“黑暗”,找到“光明”。

五、设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老师在表扬鼓励后进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时时感受成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因为成功的喜悦是有力的驱动力,它能催人奋进。老师应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桃子”原理,设立合理的目标,让他们踮足可及,让他们感到取得成功并不难,感到有成就感。如对一个成绩不好的后进生,如果他上次考试成绩为35分,这次你可以找他谈心,为其定个目标:40分,假如他真的达到了此目标,就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就能使他萌发愉快的心情,感受成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从而不断努力去获取新的成功。

当然,转化后进生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也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但我认为,尽管方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必须的,那就是:对后进生多一些爱心,微笑和鼓励,少一些训斥,辱骂和偏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的心灵感受到温暖,友善,信任和尊重,适时地把清纯的甘露浇灌他脆弱的心田。这样他才会逐渐有自信,有人生的追求,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作文七:《家是滋润我心灵的甘露》1000字

家是我的根,是滋润我心灵的甘露。当我得到滋养盛开的时候,我更要反哺我的家。我要和我的家一起成长,互相滋养,一起绽放出最美的光华。

家始终是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有时候,即使我已经强大到不需要保护了,家依然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在我面前,为我挡住任何可能的伤害。也许旁人会羡慕有一个如此爱护我的家庭,但是谁又能体会我心头的无力感呢?明明我已经到了要保护家庭的年纪,却还是要让家人为我担心,看着他们义无反顾地保护我,哪怕他们受到了伤害,也不会在我面前流露出半点脆弱的神色,还装作一切都很好的样子。可是他们越是这样若无其事,我就越愧疚。

在我还没有能力保护家庭的时候,也许我还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们的照顾,但是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希望我能够成为滋养我的家。对我来说,家是我的根,我不滋养它,我又怎能盛开呢?所以,为了我的家人,也是为了我自己,我必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守护这个家。所以,当家里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必须挺身而出。

家人多次劝我不用管家里的事,好好工作就行了。但是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家人在困难面前彷徨无助,而我还一副天下太平的样子过自己的好日子呢?就算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到一劳永逸,可是我会和我的家人共同进退,哪怕需要我牺牲拥有的一切,我也在所不惜。因为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来源于我的家。没有家,就没有我,更没有现在拥有的幸福。所以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到底,竭尽全力保护这个家,守护我的至亲。

当一切都雨过天青的时候,家人都为我感到骄傲,觉得我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其实我也为自己骄傲,因为在帮助家庭脱困的过程中,我和家人一起成长,变得更坚强,更勇敢,所以说家是滋润我心灵的甘露。在无风无雨的时候给我最温暖的爱护,让我茁壮成长,在风雨欲来的时候和我共度患难,让我成长得更好更快。

也许父母总觉得她们对不起我,没能给我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他们的错,反而更知足了。就算父母没有给予我优渥的物质条件,但是他们给了我最多的爱,足以成为滋养我心灵的甘露,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比起其他家庭不和睦的家庭。我觉得我已经够幸运,够幸福的了。

虽然成年之后我离开了家独在在外闯荡,但是无论我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不曾彷徨,因为我知道家是我的根,永远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即使我失败了,也能倦鸟归巢,家人都会包容我,鼓励我。我要做的就是借助家里给予我的甘露,开拓未来,然后反哺我的家,回报他们对我的滋养。

如今我的人生正在盛放,感谢我的家给予滋润我心灵的甘露,让我从不觉得不如别人,更有勇气和毅力为自己打拼,为家人打拼,和我的家人一起幸福下去。

作文八:《师德演讲稿《爱,是滋润心灵之花的甘露》》1700字

师德演讲稿《爱,是滋润心灵之花的甘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是滋润心灵之花的甘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怀着对教育事业无限的憧憬和满腔热情,XX年8月,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我,兴奋地踏入了教育这方热土,在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岗位上开垦梦想。回想起大学教学楼门前的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箴言,我竟真的投身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实践中去了,当梦想蜕变成现实,让我除了兴奋之外,更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离的眼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多少个安静的夜晚,我都是与教材和试卷一起度过的。刚开始的适应过程是艰难的,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研究教材不知多少遍;有时,为了查找资料,我查阅大量书籍和网页。在一次写景作文习作指导课中,为了让孩子能够感受风雨,在有感受基础上进行描写,我课前查了两个多小时的资料,准备了三段视频和八张图片,模拟了真实的风雨环境。学生受到了感染,在习作中给了我许多惊喜,他们用文字印证了我的努力成果。

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让我的工作一帆风顺,班里调皮任性、个性鲜明的学生常使我头疼万分,手足无措。最初的我对于如何与学生相处一直不得要领,也并不那么在意,认为只要我把课备熟了,就一定是万无一失的。直到遇到了这样的镜头,它深深地刺痛了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在我眼皮底下和他的同桌嬉笑打闹,对于我熟视无睹。而当我的目光与他的目光的相遇的时候,感觉到的却是冷漠和麻木。一次班级纪律又陷入混乱,在忍耐了很久之后,我大吼了一句:“你们想气死老师吗?”这时我们班上的一位淘气的男孩子指着一名成绩比较优秀的女同学大声说:“老师,她说‘想!’”我形容不出当时听到这句话时自己的感受,只觉得像有一只巨手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疑惑、痛楚阵阵袭来。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让孩子产生了如此厌恶的心理,这难道就是我的初衷吗?

于是我开始反复思考,为了弥补裂痕,我尝试用心去与孩子沟通,时常利用课下找一些同学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解决不懂的问题;每天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进入课堂,用充满耐心和爱心的语言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主动与孩子亲近;通过作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尤其是那个孩子,我总是制造机会和她说话,询问她课上是否听懂,不懂就问。经过努力,这个孩子变得爱对我笑了,在征文《我眼中的好老师》活动中,她居然写的是我,我好开心,意识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班里的小光是一个基础较差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总是拖班级后腿而且脾气暴躁,对我很排斥。我试着用各种方法提高他的成绩,但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了解到,他的这些个性与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他长期和爷爷生活在一起,虽然他爷爷是爱他的,但远不及那细腻的父爱母爱,加上爷爷的知识有限,导致教育方法欠妥当,有时候甚至是拳脚相向,为此,孩子逐渐变得满不在乎,仇视学习。

如何才能融化他心底的坚冰呢?沉思许久,顿然醒悟,雨果不是说,爱是情感的升华,可以赋予万物生长的力量吗?为此,我决定以“爱”为契机,开导他,满足他,改变他。期中考试之后,我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先是肯定了他阅读题答得特别好,可见思维和智商之高,但是,基础知识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之后的一次生词过关中,他得了满分,当时我特别高兴,迫不及待的就在家长会上表扬了他。拿破仑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更何况是孩子呢?不出所料,他的神情态度开始缓和了下来,我意识到我的机会来了,便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说了一下我对他的印象,我说:“你在老师心中的形象是光鲜的,我不会忘记当我说希望有同学能打扫教室时你那高高举起的手臂,还有在运动会赛场上你那尽情挥洒的代表班级荣誉的汗水,如此特别的你,难道真的不想在学习上也鲜明起来吗?做一个让老师欣赏的学生吧,不光在劳动上,更体现在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吧!”他离开时,眼中噙着泪花,我不知道他是否会改头换面,但我确定他一定会有所改变。第二天,在我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他留下的便条,上面写道:“老师,谢谢您的夸奖。您的赞扬使我感动,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之后的日

作文九:《用甘露滋润“学困生”的心灵》2100字

伫立在新世纪的长廊之端,我敏锐地倾听着新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教育体系的粒细胞,赋予了多少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尤显重要。他们中大部分都觉得进入职校是无奈的选择,与普高学生相比,低人一等,厌学现象普遍,某些学生心理困扰还特别严重。

怎样才能使职业学校的心理教育焕发出时代的魅力呢?记得教育心理学家曾经这样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心和真诚期望会激励自己的教育对象,造成戏剧性的教育后果。”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因素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我曾经定下了两条班主任原则:一是用童心去理解学生;二是用爱心去赢得学生。在我的班里没有上下级的冷漠与隔阂,没有生硬的命令和机械的执行,也没有大声的训斥和消极的抵抗,有的是平等相处、团结协作和彼此体谅的默契。我是学生的师长,是学生的朋友,是他们可以信赖、值得信赖的老师。

“学困生”的差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困生”,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人格尚未定形,有较强的可塑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师的态度有极大关系,实践证明:你把“学困生”看成后进生,他们就会心灰意冷,挑衅滋事,反之,你对他寄予希望,抱以信心,他就会为期望而努力,最终改正自身的缺点。

教育“学困生”,除了要对他们的心理毛病对症下药外,还要挖掘他们的潜能,只有当他们具备某些能力时,他们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否则,教育“学困生”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引导“学困生”走上光明大道呢?我想尝试有益的心理疏导,用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我还用真诚的爱心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价值观念、经济观念等,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具体来说,就是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再采取具体的措施。我在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所以对凡事都抱无所谓的态度,慢慢地就养成了很多恶习。那么,就此类学生,我们只有通过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纠正他们刚刚有些扭曲的心灵而改造他们。

一、要赏识他们

教师必须学会赏识他们,发现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极其微小,都必须充分肯定。如某某学生在大扫除过程中表现突出,不怕苦不怕累,在运动会上积极为班集体争光等等。注意一定要避开他们的缺点,突出他们的优点,经常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让他们体会到教师时刻都关心着自己,自己并不是没人看得起。这样他们会获得愉快的体验、上进的信心和勇气。心理学家班图拉说的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这个意思。为此,他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活动中积极性高,乐于努力去解决所遇到的困难,而自我效能低的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愿付出过多的努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是一出生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所以要赏识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还是个有价值的人,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特别是职校的学生,尤其缺乏自信,认为成绩不好就什么都不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很多在其他方面能力非常强,甚至强过重点中学的大部分学生。

二、要让他们经受挫折

另一部分学生自尊心很强,为人处世也很棒,一直被家庭和学校捧着,很少遇到挫折。但是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而他们遇到挫折时心理就很脆弱,会一蹶不振,甚至自寻短见。即他们对挫折没有较强的适应和抗拒能力。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呢?要让他们经常磨炼,遇到困难要以正确态度去认识、去努力,增强他们的心理免疫力。所以有意识地安排他们经受一些体能、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挫折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要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在职校学生的教育中,我们所面临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他们的逆反心理。他们的思维经常是片面、偏激、固执的,往往把教师的劝告、要求、批评看做是跟自己过不去,进而产生了这种心理。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认识它的根源:(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中在孩子心理造成一种压力。(2)教师过分关注分数,很少关心学生的情感。那么,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立地位、独立见解和独立行为,并和他们平等地讨论问题,经常向孩子解释自己的动机,并鼓励他们和自己讨论这些要求的合理性,经常鼓励孩子提出建议。要采取热情关怀的态度,使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创造尊重理解的氛围。此时,孩子便可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他们就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引,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如果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抱一颗平常心,自觉遵循教育规律,让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那么,他们的心灵就不会扭曲,精神就不会颓废。我用我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带给学生一次次微笑,带给学生一声声问候,摸一摸他们的头,拍一拍他们的肩,带给他们鼓励的眼神与起跑的号角。

在教育“学困生”的工作中,我的爱心,如滴滴甘露,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冬日阳光,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如滔滔清泉,训练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如黑夜中的火把,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是宽容,是信任,是关心,是启发,也是期待。

参考文献:

郑庆贤.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国际文化出版社,2002-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作文十:《师德演讲稿《爱,是滋润心灵之花的甘露》》17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是滋润心灵之花的甘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怀着对教育事业无限的憧憬和满腔热情,XX年8月,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我,兴奋地踏入了教育这方热土,在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岗位上开垦梦想。回想起大学教学楼门前的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箴言,我竟真的投身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实践中去了,当梦想蜕变成现实,让我除了兴奋之外,更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离的眼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多少个安静的夜晚,我都是与教材和试卷一起度过的。刚开始的适应过程是艰难的,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研究教材不知多少遍;有时,为了查找资料,我查阅大量书籍和网页。在一次写景作文习作指导课中,为了让孩子能够感受风雨,在有感受基础上进行描写,我课前查了两个多小时的资料,准备了三段视频和八张图片,模拟了真实的风雨环境。学生受到了感染,在习作中给了我许多惊喜,他们用文字印证了我的努力成果。

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让我的工作一帆风顺,班里调皮任性、个性鲜明的学生常使我头疼万分,手足无措。最初的我对于如何与学生相处一直不得要领,也并不那么在意,认为只要我把课备熟了,就一定是万无一失的。直到遇到了这样的镜头,它深深地刺痛了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在我眼皮底下和他的同桌嬉笑打闹,对于我熟视无睹。而当我的目光与他的目光的相遇的时候,感觉到的却是冷漠和麻木。一次班级纪律又陷入混乱,在忍耐了很久之后,我大吼了一句:“你们想气死老师吗?”这时我们班上的一位淘气的男孩子指着一名成绩比较优秀的女同学大声说:“老师,她说‘想!’”我形容不出当时听到这句话时自己的感受,只觉得像有一只巨手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疑惑、痛楚阵阵袭来。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让孩子产生了如此厌恶的心理,这难道就是我的初衷吗?

于是我开始反复思考,为了弥补裂痕,我尝试用心去与孩子沟通,时常利用课下找一些同学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解决不懂的问题;每天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进入课堂,用充满耐心和爱心的语言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主动与孩子亲近;通过作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尤其是那个孩子,我总是制造机会和她说话,询问她课上是否听懂,不懂就问。经过努力,这个孩子变得爱对我笑了,在征文《我眼中的好老师》活动中,她居然写的是我,我好开心,意识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班里的小光是一个基础较差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总是拖班级后腿而且脾气暴躁,对我很排斥。我试着用各种方法提高他的成绩,但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了解到,他的这些个性与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他长期和爷爷生活在一起,虽然他爷爷是爱他的,但远不及那细腻的父爱母爱,加上爷爷的知识有限,导致教育方法欠妥当,有时候甚至是拳脚相向,为此,孩子逐渐变得满不在乎,仇视学习。

如何才能融化他心底的坚冰呢?沉思许久,顿然醒悟,雨果不是说,爱是情感的升华,可以赋予万物生长的力量吗?为此,我决定以“爱”为契机,开导他,满足他,改变他。期中考试之后,我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先是肯定了他阅读题答得特别好,可见思维和智商之高,但是,基础知识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之后的一次生词过关中,他得了满分,当时我特别高兴,迫不及待的就在家长会上表扬了他。拿破仑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更何况是孩子呢?不出所料,他的神情态度开始缓和了下来,我意识到我的机会来了,便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说了一下我对他的印象,我说:“你在老师心中的形象是光鲜的,我不会忘记当我说希望有同学能打扫教室时你那高高举起的手臂,还有在运动会赛场上你那尽情挥洒的代表班级荣誉的汗水,如此特别的你,难道真的不想在学习上也鲜明起来吗?做一个让老师欣赏的学生吧,不光在劳动上,更体现在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吧!”他离开时,眼中噙着泪花,我不知道他是否会改头换面,但我确定他一定会有所改变。第二天,在我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他留下的便条,上面写道:“老师,谢谢您的夸奖。您的赞扬使我感动,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之后的日子里,虽然他每次测试仍会错很多题,但他的努力我却看在眼里,我鼓励他说最难能可贵的是你这颗肯改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