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光的四字成语 [《西部的自然风光》12400字]

作文一:《西部的自然风光》12400字

西部的自然风光

沙漠常常给人以奇妙的印象。流动沙丘有的呈新月型,有的呈抛物线型,那圆润的面颊常常吸引人的喜爱。沙丘上有布满的波纹,有如大海在这里流过,留下了波涛冲刷的痕迹。如果恰好有驼队在沙丘上缓行,便会听见悦耳的驼铃声。沙漠给人以诗情画意,使人产生种种遐想。橘红色的晚霞抚慰着它的安静与温柔,一行骆驼一行影,清脆的驼铃与夕阳为伴。金色的沙砾卷起它的咆哮,撕扯着一切文明乃至生命,沙雾下,只有肆虐与彷徨。它严肃、却也不羁,自信、却也焦躁,在矛盾中孕育着自己独有的魅力,等待着被您解读,与您沟通„„

魔鬼城,新疆库姆塔格,内蒙古额吉纳旗胡杨林,新疆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敦煌_鸣沙山,甘肃敦煌-月牙泉

由西南流向东北的舞阳河上渔舟静泊,粉墙黛瓦让人想起江南。不,是想起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在大码头摆渡的船老大说这条河是流向湖南进入沅水,他特别提到这水直达洞庭湖,那么湖南的风韵也会沿着江水溯流而上,那些岸边也会有水磨和翠翠一样美丽的姑娘,也有吊脚楼,有繁华的码头和给船夫们消遣的去处。

景区大门外有两家渔庄。渔庄的鱼就养在崖下的水池中,池水沁凉。渔网下去的时候鱼开始四处乱窜,多是些无鳞鱼,有鳜鱼、鲇鱼和角角鱼(四川叫石板条,外形极像黄辣丁)。

饭桌不高是贵州的特点,也许是山地民族的一个特点,以前在山区多为席地而坐,即便到了今天,他们的凳子也不高,不过20多厘米。刚才活蹦乱跳的鱼现在睡在冒着热气的锅里,这种汤锅是贵州的主要吃法,无论是青椒童子鸡还是青椒兔还是泡椒鸭子,都这样用一口小铁锅端上来,用火煨煮,可以烫菜,类似火锅的吃法,比火锅要简单一些。

好几天来都是匆匆而过,这一餐算是悠闲的品尝,一瓶啤酒一斤河鲜,就着满山的苍翠和一袭凉风,实在惬意。远离都市的舞阳河在如此灼热的阳光下仍带着几丝清凉。

返回的时候是傍晚,住在舞阳河边的老杨正开始收拾鱼竿,每天在舞阳河中垂钓是他一天的工作。他一边收拾渔具,一边讲述着关于舞阳河的一些传说故事。就餐的时候,刘胡兰客栈的女老板说镇远以前的建筑离河没有这么近,后来人们在翻修房屋时将材料换成了不怕水的砖混结构,因而全都临水而居了,很多人家的屋后有梯子直达河面,可浣衣洗菜。透过   二楼的窗户,能看到一两处码头,不大的镇远城有大大小小十二个码头,一个小城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码头呢?

镇远所在的位置是水陆交通的要冲,自古有“黔东门户”、“湘黔咽喉”之称,是西南大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路径,连通中原、西南,远达缅甸、印度。在镇远的祝圣桥上,当年曾行走过产自缅甸的大象,这些大象是缅甸向中国朝贡的贡品。武功盛极一时的元朝兵戈所指,缅甸被纳入元朝的藩国,每年进贡的贡品中便有大象,这一朝贡就是数百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因为清朝的式微而停止。   自古以来的驿站有水驿、陆驿和水马驿三种,镇远便是水马驿中的大镇,由西往东的客商在镇远登舟远行,入沅江过洞庭而远涉东南沿海,而由东溯流而上的客商到达镇远便弃舟登车,开始在山峦相连的陆路中颠跛穿行。密集的货物交易让镇远逐渐成为“西南一大都会”,成就了五方杂处文化相间的商业要津,成就了四洞、八阁、八寺、八祠、九庙、码头、会馆汇萃的人文镇远。

对于繁华与沧桑的往昔岁月,都在舞阳河记忆之中。沿河而行,踏着古城闪着细微亮光的石板路,可以打开一个个记忆之门,这是今天来此采风、旅行、度假的重要原因。

西部的民族习惯

1.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

饮食方面,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肉、羊肉以及鸡肉、鸭肉、鱼肉;禁食猪、驴、骡、狗肉等。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棱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佩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

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乐观开朗的性格。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2.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最爱吃的“纳仁”。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在牧区,哈萨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尔”。妇女喜欢穿红色和其他颜色的连衣裙,天冷时外罩对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们爱穿各种绣花衣服,在花帽上以猫头鹰羽毛作帽缨。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毡帽,妇女戴白布披巾,天冷时戴绒头巾。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则戴圆形皮帽。哈萨克族牧民都穿长统皮靴,冬天穿用毡子缝制的长袜,外着皮靴。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并宰杀羊只。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在客人面前。客人将盘中的羊头拿起后,割下羊头右面颊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给主人家年幼者,然后将羊头送还主人。

3.回族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酷爱养花,庭院中繁花似锦,屋内栽养盆花,讲究清洁卫生。

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禁食猪、驴、骡、狗肉等。饮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饮食一般以拉条子、拌面、揪面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回族喜欢饮茶,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时,一般还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红枣。

服饰方面,散居在城镇的回族穿着基本上和汉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区,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青色布帽或头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戴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4.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奶子、奶酒,也喜欢喝茶。农牧区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头巾包头。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蒙古族特别尊敬长辈和教师。无论何时,对年长的人都称“您”,进门、入座、喝茶、吃饭、敬酒等都让年长的人领先。

5.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牧民住的圆形毡房称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则迁居向阳山谷。定

居的柯尔克孜族多住平顶方形土房,有壁龛和天窗,住宅周围种有蔬菜瓜果。

柯尔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丰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牧民们喜欢喝牛奶、羊奶、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马等各种肉食和米面细粮。

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女子喜欢穿对襟上衣,缀银扣;也有穿多褶长裙和下端带皱裥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坎肩和袷袢的。姑娘们普遍喜好红色衣裙,戴红色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老幼皆喜欢穿绣有花纹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梳许多小辫,婚后改扎双辫。装饰品多为银器,如手镯、耳环、项链、戒指等。有的还佩戴铸有花纹的圆银片胸饰。

柯尔克孜族人好客,重礼节。凡有客人来访,都要拿出最好的饮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为尊敬。在迁居时,邻居们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别或迎送。

6.锡伯族

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种植花木蔬菜。大门多朝南开。住室的窗户和箱柜等家具都雕图案,最常见的是牡丹和莲花。锡伯族妇女擅长剪纸,纸糊的窗户都用剪纸装饰得十分美观。   在饮食方面,以面、米为主食,爱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制品,忌食狗肉。秋天习惯用圆白菜、韭菜、胡萝卜、芹菜和辣椒腌制咸菜,叫花花菜,作为冬春两季的食物。还喜欢在农闲时打猎、捕鱼,并用鱼腌制腊鱼肉。

在服饰上,妇女喜欢穿旗袍。男子穿对襟短衫,裤脚在脚踝扎紧。现在中青年男子爱穿制服、西服,妇女爱穿连衣裙。

锡伯族注重礼节。在家庭生活中,长幼有序,晚辈对尊长行“打千”礼。

锡伯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锡伯族迁至伊犁后,将农历四月十八日从东北出发西迁时同父母兄弟分别的那一天,作为每年的纪念日,全“牛录”(旗)老少到野外开展娱乐活动。

7.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房屋形式有多种,顶棂呈圆形的称为“阿瓦”,一般则为平顶长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炉。

乌孜别克族多吃牛、羊、马肉及其乳制品,日常食品是馕和奶茶,喜欢吃库尔达克(土豆炖肉)和蜂蜜、糖浆。“纳仁”是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乌孜别克族家庭多是父母与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孙三代住在一起的。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小花帽有绣花的、有用灯芯绒或黑绒制作的。妇女有时还在小帽外面加戴头巾。男子穿长及膝盖、斜领、右衽名为“托尼”的长袍,腰间束以三角形绣花腰带。妇女穿宽大多褶的连衣裙,不系腰带,一般多穿皮靴。妇女穿的“且特克”(绣花鞋)十分别致美观。男子衬衣的领边、前襟开口处和袖口常绣有彩色图案花边,体现了乌孜别克族工艺美术的特点。乌孜别克族妇女善于刺绣,工艺品“派提努斯”花盘具有独特民族风格。

8.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塔吉克族的村庄里,大都是正方平顶、木石结构的房屋,墙多用石块、草皮砌成。屋顶架树枝,抹上拌有麦草秸的泥。门向东开,一般都靠近墙角。房屋顶部中央开天窗。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等乳制品,饮奶茶,以肉食为上好食品。

塔吉克族衣着具有适应生活环境的特色。男子穿无领对襟长外套,系腰带,寒冷时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圆高筒帽,以黑绒为面,上绣数道花边,帽沿下翻时,掩住双耳和面颊,可御风雪。已婚女子系后身围裙,所戴圆顶绣花棉帽缀有后帘可保暖,外出时在帽上系方形白色头巾,新婚女子则系红色头巾。男女都穿毡袜,穿兽皮软靴,用牦牛皮作靴底,轻柔坚实,适于攀缘山路。

塔吉克族人注重礼节,热情好客。若谁拿走客人一件东西,意味着恳请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脚踩食盐或食物,忌骑马穿过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脚踢羊。吃饭时忌将饭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离席,交谈时忌脱帽。

9.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的房屋多用土坯、砖块、石块、木材等材料建筑,有土房、木房之分,房门一般朝阴面开。

塔塔尔族多住套间,房外都建有围墙,自成院落,厨房内还有炉灶,馕坑。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将积雪和冰块放进去,这种食品储藏室叫“帕孜”。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帐篷。

塔塔尔族的饮食种类多美味可口,主要有肉汤饭、克孜杜尔玛(一种烤制的食物)、沙里玛阿西(一种煮制的食物)、古拜底埃(用鸡蛋和面粉制成的小馕或用肉、奶酪、酥油、大米等焙烘制成),各种油煎饼、烤饼、煎蒸包子、饼干和酱汁、酿制饮料以及各种炒菜等。

塔塔尔族的传统服装,男子一般穿绣花白衬衣,外加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和黑裤,喜戴黑、白两色绣花小帽,冬季多戴黑色卷毛皮帽。女子以镶有珠子的小花帽为美,喜穿白、黄或紫红色连衫带褶边的长裙。年长者多穿带领、左衽的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坎肩。一般情况下,多系布腰带。冬秋两季,戴皮帽,穿各式长短大衣、短袄,年长者外加套鞋。

10.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庭院为方形或长方形。门朝南开,一般不能与院大门相对。住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贵。

达斡尔族饮食主要以面粉、大米及牛羊肉、禽蛋为主。因在新疆长期与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居住在一起,猪肉虽不在禁忌之列,但很少食用。花样品种有米饭、拉面、汤面、烤馕等,基本上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同,喜在春季3~5月吃凉面,腊月八日吃腊八饭。

达斡尔族有敬老、互助和好客的优良传统。老年人在社会上威信很高,在各种场合都受到晚辈尊重。人们不论彼此是否认识,都有互相帮助的义务,对于客人,即使生活上有困难也乐于款待。

达斡尔族的主要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玩个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服装,逐户拜年。达斡尔族请安礼的姿势因本人的性别和对方的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

此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同汉族一样过春节。

西部的风土人情

西部人伸手就能摘下太阳,让太阳和雪峰一起闪光,

西部人弯腰就能抱起牛羊,让牛羊和草木一起生长。

山那么高,是西部人托起那理想的脊梁;

水那么长,是西部人情感的流淌。

西部人的心哟,就象那一团火,

把祖国的边疆照得彤红透亮。

西部人种地也能长出山歌,让歌声同山鹰一起飞翔,

西部人走路就能踩出舞姿,让舞姿同白云一起飘荡。

树那么大,是西部人勤劳朴实的形象;

花那么艳,是西部人多彩的盛装。

西部人的脚印,就是一首诗,

镶嵌在万里边疆文化长廊。

▓ 僜人

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部察隅一带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僜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僜人中讲着两种话,分别有各自的自称。讲达让话的僜人自称“达让”,讲格曼话的僜人自称“格曼”。在察隅一些地区中,通用达让话。由于达让话里“美登”是穷人的意思,是与“莫化”即富人相对的称呼,因而解放后汉语统称他们为”僜人”;又由于是族称,所以现在又把“登”写作“ 僜”。藏语把他们称为“僜巴”。在藏语中“巴”就是“人”的意思,因而目前称为“僜人”。

▓ 夏尔巴人

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布岗)和定结县的陈塘区。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尔巴人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与藏语基本相同;陈塘夏尔巴人的语言较杂,既有藏语、尼语、还有土语。夏尔巴

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种姓。立新村夏尔巴人的种姓有五种,即色尔巴、嘎尔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陈塘分两种,即提嘎瓦、从巴瓦。

▓ 独龙族

独龙族聚居在贡山县境内的独龙江峡谷,人口有5500多人。独龙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生活习俗,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原始文化特色。现在,只有一些老人还保持着旧时的穿着习惯,他们在家中火塘边,常是赤裸着大半个身体,其他成年人则悉如内地。但是,每逢入山劳动时,总习惯在外衣上加一条“独龙毯”。它即是卧具,有一定的保暖防潮作用。

西部的开发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关注

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他讲道:“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70%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八十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这个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并多次就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发表重要讲话。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

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总原则,即“把加快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结合起来,把西部发展同实现全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在国家财力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支付,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要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后,在12月份举行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

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全国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分化”和“西化”,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技术和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生产领域、新的市场、新的发展空间。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发展水平较低,还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有效地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任务更为艰巨。加上千百年来频繁的战乱、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有逐步向东推移的趋势。这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也给东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不遏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就没有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进行,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在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使我们发展得更快、更好,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为东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西部地区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

2000年1月,国务院组成了以朱镕基总理任组长、温家宝副总理任副组长、国务院和中直19个相关部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1月19日至22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在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接近小康水平,国家有能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当前正在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用更多的财力直接支持西部开发。现在我国已基本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粮食出现了阶段性的供过于求,这是在生态脆弱地区,有计划、分步骤退耕还林(草),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好时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西部地区也将像东部沿海地区一样更加开放。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几件关系西部地区开发全局的重点工作:

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做好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

第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推进西部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苗木,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

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先搞好实施规划和试点示范。试点的规模要适当,不宜铺得太大,防止一哄而起。要加强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

第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点要高,不能搞重复建设。要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时机,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农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第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现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在办好高等教育的同时,特别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千方百计使用好现有人才,采取积极措施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第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研究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特别是要采取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更多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城乡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城乡商品市场,逐步把企业培育成为西部开发的主体。

这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对西部地区开发工作的领导,当前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所有的重要建设项目都要纳入规划,进行充分论证。推进西部大开发,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既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又要认真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不能乱集资、乱收费,增加企业和农民负担。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保证西部开发扎扎实实地健康发展。

当前西部地区开发的工作重点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2000年3月中旬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  西部开发办2000年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西部开发的总体规划。二是抓紧制定促进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三是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西部特产

库尔勒香梨

库尔勒香梨,至今已有两千年的栽培历史。公元前五世纪的《西京杂记》中说:“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而不枯。”历代被作为贡品由帝王诸侯所享用,《西游记》中,猪八戒偷吃的人参果,传说就是库尔勒香梨。库尔勒香梨具有香气浓郁,皮薄肉细,酥脆爽口,汁多渣少,色泽鲜艳的特点,不但具有营养价值,而且可以药用。主要因为它性寒味甘,具有“润肺、凉心、消疾、解毒疮、驱毒、切片贴烫火伤止痛不烂”的功效。库尔勒香梨曾多次在国内获奖,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中华蜜梨”、“梨中珍品“、”果中王子“。梨花盛开季节,数万亩梨花竞相开放,朵朵雪白的梨花绽满枝头,好象瑞雪悄然而至。每到这一季节, 总有远足踏青的人们驻足园中,或走访梨家农舍,体验浓郁的梨乡风情。

库尔勒市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天山南麓,是一个肥沃的绿州。这里出产的香梨最为有名,素有“梨 乡”之美称。库尔勒香梨,维吾尔叫“奶西姆提”,它以皮薄、肉脆、汁多、味甜、 酥香、爽口,耐贮藏,营养丰富等特点驰名中外。印度人称它是“中国的王子”, 其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新疆梨树有58个当地品种和80多个内地引进的优良品种,尤以当地品种库尔勒香梨最负盛名,闻名遐迩。库尔勒香梨果实大小适中,形如纺锤,果皮黄绿,阳面有红晕。果味浓芬、肉酥脆爽口,清甜多汁,总含糖量为10%,含水量为86%以上,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由于品质极优,在全国多次品评梨果中名列前茅。香梨具有润肺、凉心、消痰等功效。

新疆特产:玛瑙手链

时尚前卫与民族特色的完美结合做工精致,一时尚个性,男人戴上可显出大气,女人戴又不减文雅.本人

偏爱于此手链.做工精致,一时尚个性,男人戴上可显出大气,女人戴又不减文雅.本人偏爱于此手链.别具特色

新疆特产:巴旦木

巴旦木:是新疆维吾尔人民最珍视的干果,主要产在天山以南喀什绿洲的疏附、英吉沙、莎车、叶城等县。巴旦木不是杏,而是桃属中扁桃亚属的植物,巴旦木果小,扁圆,果肉干涩无汁不能食,主要吃发达的仁。仁味超过核桃和杏仁,有特殊的甜香风味。安神,益肾,腰膝酸软,阴萎尿频之功效。巴达木仁不仅是一种极好的美容食品它具有明晶、健脑、健胃和助消化的功能,能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在医治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疗效卓著。巴达木仁粉还可治疗糖尿病、胃炎、癫痢病、新型流感等,效果良好。

西部的自然风光

我国的西南部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湿润,气温稳定,温差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冬梅雨季节特点,地形二高原夹一盆地(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有丰富的有色矿产资源,拥有我国最丰富的水利资源,有我国最丰富的地热资源,我国少数民族最大的集中地。

西北部,干旱的非季风区,气候比较干燥,因此自然风光以沙漠、草原景观为主,山地高大雄伟,这一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小的沙漠—毛乌素沙漠,拥有世界第二靠城市近的移动冰川—七一冰川,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最多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也是我国的重要的农产品基地,有全国产量最多的棉花、瓜果、玫瑰和啤酒花,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集中地,民族多以伊斯兰教为主。

沙漠常常给人以奇妙的印象。流动沙丘有的呈新月型,有的呈抛物线型,那圆润的面颊常常吸引人的喜爱。沙丘上有布满的波纹,有如大海在这里流过,留下了波涛冲刷的痕迹。如果恰好有驼队在沙丘上缓行,便会听见悦耳的驼铃声。沙漠给人以诗情画意,使人产生种种遐想。橘红色的晚霞抚慰着它的安静与温柔,一行骆驼一行影,清脆的驼铃与夕阳为伴。金色的沙砾卷起它的咆哮,撕扯着一切文明乃至生命,沙雾下,只有肆虐与彷徨。它严肃、却也不羁,自信、却也焦躁,在矛盾中孕育着自己独有的魅力,等待着被您解读,与您沟通„„

魔鬼城,新疆库姆塔格,内蒙古额吉纳旗胡杨林,新疆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敦煌_鸣沙山,甘肃敦煌-月牙泉。

希拉穆仁草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风,北聆百灵庙的铃声,因清王朝赐名的“普会寺”喇嘛如屹立河畔,又名召河。草原的夏秋,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迷人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羊、马、牛、驼,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驰,或漫游,象彩霞在天际飘动,也像仙女撒下的珍珠、玛瑙,落在银链般的希拉穆仁河两岸。在牧民的蒙古包里,好客的蒙古族主人将会捧出鲜洁的奶食,肥美的羊肉,爽口的炒米,醇香的奶茶待客,草原食品那特有的风味将透入您的心田。

空中草原位于河北省涞源盆地和蔚县盆地之间,涞源县城西北26公里。分南北两块,中间由一道山梁相连,总面积29平方公里,分别隶属于蔚县、涞源县、灵丘县。

草原在一个巨大的平顶山的山顶,海拔2158米,山体四周是陡峻的山坡,山顶面积却达3.6万亩,坦荡如砥,绿草如茵,野花遍地的大草原,习习凉风吹碧海花浪,朵朵白云抚地游走,可“手摸白云天,脚踏花草地”

作文二:《中国西部人文风光》600字

中国西部人文风光

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文物众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如西北地

区以西安为中心,以古代

丝绸之路为轴线分布着大

量驰名中外的人文景观。

如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

马俑、楼兰古国、布达拉

宫、三星堆等历史文化遗

址;西部地区也有着光荣

的革命文化传统,留下了

极其丰富的革命文物和纪

念地,如延安、遵义、红

岩村等。在国家公布的历

史文化名城中有相当一部

分属于西部地区。如云南

就有昆明、大理、丽江、

建水、巍山等五个国家历史名城。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高山大川交错,自然景观优美。南有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北有温带的草原、戈壁、沙漠。既有奇异的高原雪域风情,又有山青水秀的桂林山水、三峡风光。境内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众多。名山、名湖、瀑布、岩溶、泉水数量众多。在这些名山大川、高原雪山之间,众多的动植物资源以其稀有性和奇特性,具有巨大的保护价值和多样性的开发功能。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集中的地方,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众多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一些古代艺术的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各地的民间歌舞、民间文学宗教艺术等。 由于西部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殷厚独特,潜力巨大,非常有利于综合开发,为西部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无疑是西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部地区必须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综合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作文三:《【塞上江南,壮丽西部风光】》700字

【塞上江南,壮丽西部风光】

踏着北京轻轻的夜,我们开始了这次塞上江南的旅行。

第一天的前夕【北京-银川】银川比较窄的街道叫做巷,小巷的路面可是相当的有意思,各式各样的地砖铺成,就像是便道一样。再加上路灯橘橘的灯光,别有一番情

调。

我们第一站目的地——镇北堡影视城。这就是大门口啦,几张羊皮上边写着镇北堡西部影城,配上远方荒芜的大地,正是西部独特的风景。

映入眼帘的,全一片沙土的颜色,曾经雄伟的大殿,在历史长河的洗刷中也只剩下一堆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