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100字荷花_《托物言志荷花》900字

作文一:《托物言志作文:荷花》900字

托物言志作文:荷花

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粉红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纯白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荷花开花有早有迟,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还有的尽情绽放,粉红柔嫩得如少女的笑脸,恬静,美丽,惹人喜爱。那荷花总是那样谦逊,那样顽强那样高雅,又是那样坚贞纯洁,我又被陶醉了……又如蜻蜓一般在荷花上嬉戏,玩耍,唱着歌儿……

我爱荷花的幽香与纯洁,更爱荷花清正高雅的品质。在烈日炎炎之下荷花竟然能开得如此轻松自在,顶着炽热的太阳,散发出沁人的香气,这跟别的花比起来不显得非常可贵吗?别的花在烈日面前垂头丧气,而荷花却挺立枝头敢于对抗,在烈日面前毫不畏惧,这种顽强的精神令我赞叹不已。

原来,在湖泊上有许多荷花,那一阵阵沁人心弦的清香就是从这儿散发出来的,我一见到它亭亭玉立的风姿就被它吸引了。有了它的衬托,荷花便显得格外清丽,纯洁了,想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又不知不觉想起一首诗,来吟咏赞美荷花: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总之,很难用几个优美词句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一阵微风吹过,那些美丽的少女摆动自己动人的舞姿,翩翩起舞,亭亭玉立,让我情不自禁的陶醉于其中,自己好像变成一只蜻蜓在荷花上嬉戏,玩耍,唱着歌儿。裕元实验学校六(1)班 杨一谦

记得去年暑假的一天晚上,我感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荡漾。以后在暑假玩耍的时候都要去观赏一下。

当然我对荷花的喜爱还不止于此,它出自淤泥而不染,有着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使我明白它有着高尚的品德,而荷花的叶子微呈波状,富有光泽,似乎涂了层蜡,在这淤泥里丝毫感受不到一点儿感染坏色,始终透着生机,活泼。六七月份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荷叶上挺立着美丽的荷花,花朵是那么纯洁,高雅。以后在暑假玩耍的时候都要去观赏一下。

裕元实验学校六(1)班 杨一谦

记得去年暑假的一天晚上,我感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荡漾。以后在暑假玩耍的时候都要去观赏一下。

有了它的衬托,荷花便显得格外清丽,纯洁了,想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又不知不觉想起一首诗,来吟咏赞美荷花: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作文二:《托物言志的作文600字——(银杏,水,小草,仙人掌,鸟,荷花》800字

来自沙漠的坚强】

莽莽沙漠,最是无情。连以万物灵长自居的人类,也轻易不敢挑战沙漠,然而,竟有一种植物可以在其中快乐地生存下来。

它,就是沙漠中的绿色仙人掌。

初次认识它,是我8岁那年。家里小小的阳台上一直就是光秃秃的,唯一的就是花盆里不知道被谁种着一株绿色的仙人掌,它的根系扎在干干的泥土里,一直就没有什么变化。我喜欢盯着它,幸灾乐祸地想:“你没有水,一定会死吧!这样我就可以叫外婆帮我种我最喜欢的月季了。”

这样,过了一个月,兴致勃勃的我来替它“收尸”了。可没想到他竟还如往常一样,那么的挺拔,那么的强壮。一点也不像是缺水一个月的植物,我心里着急了。大声叫道:“外婆,我不是叫你不要帮它浇水的吗?你怎么不听我的呢,真是的,”我一脸不高兴。外婆急了。说:“我可没帮它浇水呢。其实,它不用浇水就可以长得很好,因为它的家乡在沙漠,很耐旱的。”我瞪大了眼睛:”那么神奇?没有水也能生存,真的好坚强呀。”外婆看着我,很认真地说:“你,长大了就要像仙人掌一样坚强,在任何的情况下都能够像仙人掌一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虽然外婆已经去世好几年,可这些当时似懂非懂的话,至今我居然还清晰地记在心里。

那一次毕业模拟考试。历史出奇的差,当我知道分数后,我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在心里默念着,“没事没事,考差了再来”。可只有我自己心里才知道那一份比山还要沉重的失落正压在我的心里……让我无法呼吸。

回到家我呆滞地望着窗外。眼泪还是肆无忌惮不停的往下,可突然间似乎从远处听到一个声音在说:”宝贝,要记住沙漠中的仙人掌,不只是一种植物,它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一份坚强呀。”那不是外婆的声音吗?我知道了这是天堂的外婆在鼓励着我呢!我来到阳台上,当初那棵小小的仙人掌已经长成一大盆了,它们静静地呆在阳台的角落里,从不张扬。我凑近一看,居然发现,它有了几个小小的花蕾!

原来,它也可以开花的!

从此,我为了我的那一份承诺,我的那一份来自沙漠的坚强就再也没有消失过。谢谢你,我的外婆。谢谢你,给予我坚强意志的你-----仙人掌。

作文三:《托物言志》7000字

【篇一:夏花礼赞】

晚春早晨第一缕温暖的阳光斜射进屋子的时候,地板背影照得亮堂堂,像刚刚擦拭过的一样。不由使我的心房充斥着明亮和温馨。撩开窗帘,和煦的风夹杂着雨后的清新,扑鼻而来,使人如痴如醉呀! 耀眼的阳光把一个个一闪一闪的东西送入我的视线,仰头一望,噢!是窗前那棵老树上含苞待放的花朵,垂挂着晶莹剔透的雨滴,橙红色的花苞,娇艳欲滴,被青翠的绿叶和屈曲盘旋的虬枝团团围绕,仿佛是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小姐,娇滴滴的。也许你会禁不住爱上她,可我在担忧:娇生惯养的如何承担得了日晒风吹雨打呢? 越入夏,天气愈发的燥热,本来脾气就很暴躁的我,更耐不住这沉闷的天气,于是学习愈加艰难。越来越不堪承受学习上的压力。几次放弃的念头在脑海里一闪而过,但终究还是下不了决心。

一次又一次测验,一次又一次更不如意的成绩,是我的心凉了大半截。为什么我只能空望着别人手里的鲜花和听着别人如潮的掌声空叹?于是,放弃的念头在我心底潜滋暗长,与日俱增,

某日带着极为郁闷的心情回家,到房间后,漠然想起那棵老树上的花,本以为一阵暴雨过后,她们早已萎靡不振,谁知

拉开窗帘,朵朵花儿不再是娇羞似的少女,反而像是个个在战场上顽强抗争的花木兰,火红火红的花瓣,毫不拘束地释放开,仰头朝日,像团团然晒的烈火,燃到了我的心里,激起了胸中的波澜,将我心中奋斗的战火重新点燃。老树的叶更绿了,枝也粗而盘旋。这出乎我意料的奔放的永不放弃盛开的花朵,是那样的坚定而有信念。顽强对抗

着她生命中的暴风雨,博得了他成功绽放的一刻。

夏天的余热依旧未散,有时候我抬头就会看见窗外有一棵大树,开满了火红的花,那种红色就像是一颗跳动有力的心脏,积蓄着力量,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它就会爆发。每每这个时刻,我都会继续学习,我不能没有信念。丘吉尔被人问起成功的秘诀时,他说:“第一,不放弃:第二,决不放弃:第三,决不决不放弃。”我知道,每个人走在路上,他放弃的次数多了,风景就少了。

我抬起头吗,望向窗外,那棵树上的花更加鲜艳了,在夏末的余热中,奔放而自信。原来,不只是窗前有这样一棵树,我的心里,也亮起了这样一道风景线,花是信念,孕育着成功的果实。

永不放弃,我生如夏花。

【篇二:落叶礼赞】

人们赞花、赞树,甚至是赞草,却少有人赞叶,还总是责怪落叶伤感、不解风情。然而,在我看来,那叶落纷纷的场景并非生机的殆尽,而是一场落叶的盛大的礼赞!

落叶是有不同的。南方的落叶有干枯了的,也有绿色的;而北国的落叶除了枯黄的,也有金黄的、火红的。然而,无论那叶是深绿、是金黄、是火红,甚至是干枯腐败了的,它们的姿态都是那么娇美、那么轻柔。它们伴随着微风,轻薄的身躯跟随着风的节奏摇摆、飘舞回旋。几分街舞的帅性,几分傣族舞的柔美,还有几分芭蕾舞的高雅。 龚自珍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落叶又岂会无情?在枝头,它全然没有鲜花生前那般娇艳可人。它在人们认为千篇一律

的万叶丛中,默然演绎着自己的独一无二。而当它从枝头飘落,又融入泥土之中,用仅剩的躯体去滋养大树,将心灵的力量灌输到每一个枝丫,生长出更多树叶,继续它们独一无二的演绎。人说,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有时,也会不忍于落叶的消逝。拾起脚边一片落叶,那必定是独一无二的。将它夹在一本厚厚的书里,有时是诗集、有时是宋词、或者是散文。不知过了多久,打开书重温那些美丽的词句时,一片叶从书中滑落出来,那份轻柔依旧,只是多了几分书卷气。仔细看,那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虽细小却刚毅坚韧。

人们为花的凋零而惋惜、伤感,为树的倾倒而愤恨、焦虑;为凋零的花举行葬礼,为枯萎的树木立碑……而我,也要赞颂落叶,赞颂那些像落叶一样的人们!

你,生前独一无二地活着,与同伴,在同一棵树上,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你们吸收着同样的养分,你们享受着同样的阳光,向着同样的方向——那蔚蓝的天努力生长。你枯了、黄了,你决不让这大树因你而背满累赘,你在微风的帮助下毅然离开了枝头。你落下时,感动了多少人?你的坠落是一幅唯美的画卷。你的生命殆尽了,但你的心不死。或是叶落归根、或是以另一种方式永世存活,你始终未曾消逝。 “你”是你,落叶。“你”更是你们,千千万万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烈士,千千万万为华夏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勇士,千千万万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而牺牲的英雄!

这,是对“落叶”的礼赞……

【篇三:小草礼赞作文】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这真切地唱出了小草的心声。小草嫩绿着无私地衬托着鲜花,让花儿出尽了风头。花儿在风的鼓动下,婀娜着身段,笑着脸,打开心扉,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花香打着暧昧的手势,喃喃自语,用秋波勾引着羽翼蹁跹的彩蝶,觊觎演绎出热恋的花事。小草羡慕地相随在花儿左右,扶侍着,但没有气馁,心想花期苦短,而我长久地陪伴大地,头顶着蓝天,笑看着四季。同时,多情的小草温柔地染绿大地,默默地伴随大树,却从不与大树争抢空间。娇小的温柔与高大的伟岸相恋着,携手和-谐地美化着人间。

春天,小草争脱束缚,拼命地从田野里钻出嫩芽,唤醒了沉睡的苍茫的大地。小草带着绿,携着清新,将春天的气息告诉人们。

夏天,小草的绿意被风雨侵蚀的退了色,娇嫩的风韵荡然无存,苍老许多。作文网://WWw.ZUowEn8.coM/然而小草却成熟了,虽然没有了青睐的目光,但是小草依旧默默地、艰难地吐着仅存的绿,点缀着大地。

秋天,朴实的小草为了配合丰收的景象,也换上了耀眼的金色的外衣,与金黄的沉甸甸的稻穗和丰满的涨红脸的高粱等齐辉相映。

冬天,小草历尽风霜,无奈地枯荣了。虽然小草没有青松、红梅那样的傲霜斗雪的气魄,但是小草是顽强的、忍耐的,将生机暂存起来,积存能量,等待时机重生。

小草伟大的性格不由地让人想起了无数为新中国成立,而抛头卢、洒

热血的革命先烈;联想到为国家安宁、人民安居,头顶烈日,正在戍边的战士;回想起当年“泥巴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的抗洪抢险救灾的威武之师。他们不正象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小草吗?

小草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正象为培育祖国花朵而辛勤耕耘的园丁吗?人民教师用知识的琼浆灌注学子、成就学子,而他们却因常年站立讲台、备课至深夜,而呕心沥血。

小草的平凡品格,让人想到了那些默默无闻、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劳动者和农民工,他们吃着“土豆白菜”,睡着“木板床”,却用他们带着老茧的双手建起了漂亮的高楼大厦,为人们提供了温馨的住宅;他们为了他人的温暖、为了子女能实现大学梦,冒险下井挖煤。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祖国大花园中的一颗颗小草,都在默默地干着本职工作。正是有这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的奉献,才使国家更加繁荣,人们生活更加殷实。专家、学者重要,这是必然,但是没有平凡的劳动者实施科技成果的进化也是枉然。所以,如小草一般的劳动者同仁人志士同样的重要,同样的伟大!

【篇四:榕树礼赞】

榕树有花却不艳,榕树有果却不甜,千万条根须垂下,在树的世界里他是明睿的长者吧,他的冠却永远青葱,那是他的不老传说。

我省的省会城市福州被称为“榕城”,的确,福州大大小小的街道两旁,大多栽种着两排榕树,这在别处是很少见的。在老街上,榕树枝繁叶茂,路上是一片树影,有的几乎把天都遮住了,这榕树与一旁的古建筑相呼应,使老福州别有一番韵味。而在新城区,年轻的榕树也

分立道旁,给灰白世界增添绿意。夏日里,炎热会被榕树击溃,行人们能在树下偷闲,在忙碌里找到空隙。

榕树常绿,在都市里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去衬托这座他爱的城市。在另一个地方,也许人们可以复制福州的一切,但复制不了这些千姿百态的榕树,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魂,人们看到榕树,就会知道,这里就是家。

而在我打开知识宝盒的地方——小学校园的花园中央,也有一棵大大的溶树,他已经很老了吧。在我还懵懂的时候,他就已经大到令我惊讶了,而今,我已离开他好久,他垂下的根须又多又密,已成了一道厚厚的帘。

就在以前,我常和好朋友在他的庇护下玩耍、嬉戏,也曾在树下大声地朗读课文,他也许会笑吧,像爷爷晒着暖阳看着孙辈们时那样慈祥地笑。树上有好多窝鸟儿,它们总合着我们读书的拍子鸣唱着,它们不会因人类的到来而惊恐,我多么怀念这样的和谐。我总觉得他不是树木,而是树人。

我试想过,学校里没了这棵榕树会怎么样,大家心里会空落落的吧,榕树给学校带来了爱与温暖。学生们一批批如流水般向前,离开后却都常念起这大榕树,他是学校的心脏。

榕树的冠好大呀,那需要好多水,但榕树不怕,他有粗壮的干和根,根扎到深处,去那些小树无法触及的地方,那是长者的胸怀,有种“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气概。

常有人说榕树无花无果,不是这样的,花小且色淡,果小且无味,他

从不炫耀那些成果,却更能令人肃然起敬。

白杨挺拔,有种昂扬的斗志,是志在四方的青年;而榕树老态,除了叶冠,其余的都向下发展,是看透一切的长者。对于白杨,人们敬佩,对于榕树,人们则是敬重。

当榕树成为灵魂,成为心脏,他更懂得谦逊,更懂得宽容,更懂得善其身。

【篇五:兰花礼赞】

是雪花缀满枝头,这般晶莹洁白?是白云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不,她比雪花更圣洁,比白云更端庄——她是盛开的兰花,人间的圣洁之花。兰,以其清香淡雅博得了人们青睐,不仅历代丹青妙手为之泼墨挥毫,更是骚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如果说水仙是花中的“凌波仙子”,那么兰花一定是“花中的皇后”了。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身型,纯白的纱衣,构成了一朵圣洁的而又美丽的兰花。她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奔放,又如凌胶仙子一样飘逸,比荷花更出淤污泥而不染。然而,天意弄人,好景不长。兰花只能给人们仅仅几天的观赏就凋谢了。一霎那的美与香,常引起人们的怜香,而她的神韵依然存在人们的脑海里,更镌刻在人们心间。

兰,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不与百花争宠,只是默默地为世界增添一丝丝光彩;兰花之香,清幽淡雅,不会让人感到高不可攀,是沁人的香,亲切的香,叫人怜爱的香。你说,这醉人的花香,怎能不叫人为之倾倒,为之着迷?怎能不叫人去怜爱它,为之赞美一番? 兰,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

埋入泥土,也是片芳心,洁白无瑕。她以高尚的自身形象,启示人们制定的生活准则。这一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千万个让贤的老干部,他们为了培养接班人,使祖国突现现代化,自己甘愿退居二线。这种可贵精神正是兰花的真实写照--雅素,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人的生命之花,也和大自然的花朵一样色彩繁多,姿态各一。如果长久开放的生命之花会被污泥沾染,那我愿为仅开一天的纯洁的花。人虽不能都成为具有伟大功绩的英雄,却都应该并且能够像兰花一样高尚朴实,圣洁无邪。为了装扮出人间美好的仙境,即使遭受风雨摧残,“零落成泥辗作尘”,也会给人们留下“香如故”。

兰花,是高洁的,而且具有兰花精神的人也是高洁的,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不成任何索取的心。 我爱兰花,……

【篇六:水仙礼赞】

翠帔湘冠白玉珈,清姿终不污泥沙。

骚人空自吟芳正,未识凌波第一花。

——康熙大帝

总有那么一股暗香涌动唤醒严冬里最清新的气息;总有那么一朵仙子盛开沉醉凌波中最动人的涟漪。这一盏静谧的水仙,这一支坚贞不屈的仙子。

它就绽放在我的身旁。写累了作业,看倦了书,就那么轻轻地一扭头,也能嗅见它扑鼻的芳香。不张扬,不冶艳,只如和缓的微风般慢慢沁入心脾——这正是它,“含香体素欲倾城”的水仙。

安静送香的小花,真的再素净不过。鲜绿的枝叶盘旋缠绕着扎根向水底,细柔的根须温和地在清水里舞动着腰肢;乳白色的小小花瓣像是撑开的一把小伞,又似舞者身着的蓬松芭蕾舞裙,朵朵拥簇在枝叶上,却不挤吵,只像众多仙女一般恬淡地绽放着笑颜;花瓣上隐隐约约有密密的纹路,浅浅地凸着,倒像是宫廷画师手执工笔一点一点细细描绘上的;六支精巧的花蕊自浅绿的花心间抽出,三长三短,错落有致,好似六个参差不齐、黄衣黄帽的小家伙互相嬉笑;围绕在花蕊周围的那一圈花托便是更有意思了,亮黄亮黄的小身子衬着纯白的花伞格外精致,犹如奔跑的女子乌丝上那一朵跳动的耀目装饰。更有些尚未开花的小调皮,害羞地躲在花苞妈妈浅绿的身后,转溜着眼睛看着争相绽放的哥哥姐姐们,忍不住撑开一朵小小的裙裾。

谁能想到,这样纯净清雅、翩欲倾城的花儿,是自带着残泥的一勺水中盛放出的呢!当所有畏寒娇弱的鲜花在严冬纷纷枯萎,唯有水仙,在清冷的北风中独自摇曳,翩然起舞。每每令人颤栗的冬风自面前拂过,它总在一旁随风吟唱——轻柔的小花高低起伏,暗香涌动,花盘微微转动,不经意间似在空气中挥舞着一条无形芳香的水袖。超凡脱俗,似小家碧玉腕上的绿翡翠,又如大家闺秀温婉明亮的瞳仁。 与这一盏隽永的水仙日日夜夜同呼吸,共吐纳,总让我忆起一些人的名字、一些人的事。是谁性本桀骜,却远离世俗的富贵满堂;是谁抱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只一袭布衣便飘然而去?是谁用冻僵通红的双手修建一条条铁轨,为人民铺筑幸福;是谁在黑暗的世界里手握心灯,总是下肢瘫痪,依然坚持书写“暴风雨所诞生的”共产奇迹?

又是谁在冰天雪地的大西北传递知识,让朗朗书声响彻荒芜的雪山;又是谁深入泥石滚滚、废墟重重的艰险灾区,让每一丝陌生的生命希望得以幸运延展!或许人们早已忘记他们的名字,早已模糊他们的身影,但我仍愿为他们久久歌颂——倘若要树一丰碑,那就栽上一盏盏水仙吧!

是呵!他是水仙,明净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许淤泥侵皓素”;他是水仙,天气再冰寒,生活再艰苦,命运再多舛,只凭一勺水,他依旧活得灿烂;他们也是水仙,在霜雪雰雰里让大爱如同水仙暗香般细细流动,融化每一寸苦难者心中的坚冰,传递每一丝温暖与关爱,让漫漫冬日不再寒凉。

他们都是水仙。

承载着康熙大帝书下的赞誉,唤醒严冬里中最清新的气息,沉醉凌波丽最动人的涟漪。如灯塔般鹄立在银装素裹的世界,吐露缕缕姽婳芬芳,散发无限贞洁与坚韧,终成凌波第一花。作文://.Zuo8./

【篇七:种子礼赞】

是什么让春天百花争艳?

是什么让秋天硕果累累?

答案是——种子,是那毫不起眼的种子,又是富有生机的种子。我要高声赞美种子。

种子,平凡无奇,就连名字也那么不显眼。然而,壮美的大自然中无处不潜伏着种子惊天动地的力量。无论是松柏累累的高山之巅,或者

是绿浪滚滚的青青草原,每一寸土地下,都蕴藏着怀揣梦想的种子。 不需要肥沃的黑土,不需要充足的肥料;无论依山,无论傍水,甚至是那悬崖绝壁,沙漠戈壁,都是种子生根发芽的摇篮。

无需牛奶,不用高汤,只消一股涓涓细流一抔黄土,便敢生根,便敢发芽,便敢抽叶,便敢吐蕾!用那一抹绿色点缀大地。

没有鲜艳的外表,没有亮丽的色彩,永远以单一朴素的色调,默默地埋藏在土壤间,有朝一日,破土而出,向人间倾注生机与希望。 这就是种子,极普通极常见的种子,又是不平凡的种子。

沐春风,饮甘霖,每一粒,每一颗种子都孕育了一个新希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后,他迎来了破土而出、化蛹成蝶的成功!待到金秋十月,那微不足道的种子换来的是却是一片累累硕果。

秉性坚毅,朝着认定的目标,脚踏实地地迈进,尔后破土而出,凌节而起,结下丰硕的果实,又无私奉献给了人们。这就是种子,不平凡的种子。

当你走在田间,走在林中,想起土地下那坚韧的种子时,你可曾想到坚毅、奉献的精神品质?你可曾想到华夏大地上,有多少人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努力地奋斗?你可曾想到种子不正象征着这些人,他们将会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种子极普通,而又不平凡,正与基层工作者相似;它秉性坚毅,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也与基层工作者相似。我赞美种子,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基层工作者,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在建设现代化中国中所

不可或缺的坚韧、奉献脚踏实地的精神。

我要赞美你,讴歌你,种子。你冲破土壤,生根发芽,是何等坚韧,你朝着目标,一步一步迈进,脚踏实地;当结出硕果,你又无私地奉献出来。啊,我要高声赞美你,种子。

【篇八:沙漠生灵——仙人掌】

仙人掌——沙漠中的绿色生灵,它并不高大的身姿顽强地挺立在无边的沙漠上。在风沙肆虐中骄傲地伸展着自己的腰肢,茁壮成长着,为茫茫的沙漠增添了一丝绿色的生机。

它浑身上下长满刺,不象花儿那样美丽。但它做出了花儿所无法比拟的贡献:入药、做菜、净水。最可贵的是他呈现给沙漠过客的生命的绿色,生存的希望;供给饥渴难耐的沙漠过客甘美的汁液。花儿呢?花开时鲜艳美丽,花落时残花败柳,徒增伤感。昙花一现,虽然美丽异常,但生命确是如此的短暂。

仙人掌就像那田间的农民,不怕风吹日晒,在严寒酷暑中默默奉献。而花儿则像是一个千斤小姐,每日都在温室里享受着无风无雨的生活,吸吮着甘露,吸收着养料。偶遇风吹雨打,就会马上败下阵来。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环境恶劣,但它照样四季常青;花儿生活在温室,和煦的阳光,甘美的雨露,照样留不住短暂的灿烂。

我们个个都是独生子,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一个个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面对困难与挫折,知会退缩不前。我们要学习仙人掌的精神,面对肆虐黄沙,恶劣环境,不言屈服的精神。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来自于困难与挫折,正如菜的味道来自于调料一

样,平淡的饭菜是不可口的,平淡的人生是不精彩的。生活因为有了困难与挫折,才变得多彩。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学会克服困难,决不轻言放弃,面对挫折决不灰心,风雨过后,迎来的将是绚丽的彩虹!

正如四季常青的仙人掌,我们要让自己时时散发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坚毅、乐观、自信,懂得生活正是因为困难与挫折才变得多姿多彩。让我们在这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用仙人掌精神来迎接各种挑战吧!

作文四:《托物言志》1100字

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一种写作手法,把握好物和要言的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蜡炬”和“老师”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默默奉献。

生:献身精神。(有生偷偷地笑)

师:对,献身精神,无私奉献。呵呵,这是老师出的题目,所以就歌颂老师。如果我是工人农民,可能我就要歌颂工人农民。(生笑)请看大屏幕,在这里出来了三组词。蜡炬,无私奉献,老师。蜡炬,就是“托物言志”中的——

生:物。

师:“无私奉献”就是“托物言志”中的——

生:志。

师:由物到志,然后由志联想到——

生:人。

师:对,与蜡炬有相同“志”的人。于是,“物”和“人”就由一个东西联系在一起,这个东西就是——(师生一起)志。托物言志可以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感情。比方说我写歌颂教师的文章,我能不能直接写我的高尚品质?那多不好意思啊。我就可以写蜡烛默默地燃烧,写自己很感动,其实就是写自己在燃烧呢。(生笑)

师:现在,我们再把托物言志的内涵了解一下。(大屏幕显示,生读)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师:这些都是理论知识。我们要把理论带到实践中来。我们在昨天的阅读课上读了《语文课外同步阅读》上的一篇文章,还记得吗?

黄文交

作文五:《托物言志5》3200字

紫蝶黄蜂俱有情 托物言志诗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二、例题精析

(201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三、实战演练:

1.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或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或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答: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3.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答: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四、题型应对:

1.托物言志类诗歌的考查,无非是从诗歌所写 的“物”、所言的“志”、所用的手法和品味诗歌语言几个方面考查。设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问“物”和问“志”。1.诗歌写了“物”的什么特征?(或:诗中所写的“物”是怎样的形象?)

答题模式参考:运用何种手法或从什么角度对物进行刻画,描绘了物的什么特征或品性(抓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2.作者借“物”抒发怎样的情怀?(问“物”)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问“志”)     答题模式参考:运用何种手法,写出了物的什么特征,或通过对 (    )和(   )的对比,写出了物的何种特征或品性,借以表达诗人何种感情或追求,或何种品格。     (二)手法类题。提问形式通常为: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模式参考:手法(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       )自喻,借物的(    )特性,从而更突出了( 透露出、暗示了、强调了、有效地、含蓄地抒发)诗人的(       )感情   。

(三)语言类题。

1. 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参考:先释字义,然后把该字放入原诗句,描述含有该字的画面或营造的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 2. 分析诗句的妙处。

答题模式参考:这(    )句从哪个角度或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   )的情态或特征,然后结合诗意加以描述,最后分析在表达内容或结构、效果方面的作用

五、知识储备:

(一)把握咏物诗特点:

1、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

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4、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或表达个人某种追

求或寄寓某种哲理。借赞美物的品性进而赞美人。

(二)把握鉴赏方法 1、读标题

咏(题、赠、赞)+物象 ,从标题中我们可以明确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2.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诗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其所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还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  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比兴象征、借物抒情、以物喻人、借物抒怀、托物言理、联想、想象、抑扬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上,注重描写兼有议论。(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空间、时间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4.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操作步骤:  ①“读清”全诗。分清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作文六:《托物言志)》4600字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一、托物言志?

定义: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举例:  植物

梅--“凌寒独自开”,象征孤傲、高洁、清秀、淡雅。

菊--“凌寒独自开”,象征孤傲、高洁、清秀、淡雅。

兰--“空谷生幽兰”,象征名贵、孤傲、清高

竹-- 象征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 疏”,

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   动物: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鸿鹄—志存高远 事物:宝剑--为国

效忠,保家卫国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的决心。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

气满乾坤。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

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鄙视,也体现了作者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二、

借景抒情?  定义      借助景物或客观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

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举例    落

日、冷月、星星、梧桐、清风、细雨、微草、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花、大江  1、寒蝉

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         杜

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

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   三、二者有相同点?  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

他们借助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

人理解和接受。  四、它们不同之处在于: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

“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

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C、托物言志一般只围绕一个事物来写(写该事

物的特点和遭遇),借景抒情会写到多个景物。  D、托物言志一般题目即“咏 某某” ,借

景抒情则不是。 举例: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 ①垂绥,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

帽带相似的细嘴。 ②藉,凭 作文库大全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 借  全诗是

从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 等方面来写的。“饮清露”表明蝉低下头所饮的是纯净的露水,而

非浑浊之物。三四句 表明“居高声自远”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借此表明自身品

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

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

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

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

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崇尚恬淡自然、

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咏怀诗  阮籍  林

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 ①

起,羽翼自摧藏②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③使心伤。 ①商风:秋

风。②摧藏:受伤。 ③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

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二)     鉴赏

意境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

形成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关于意象与意境: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主要

有两种情况: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

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

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营造出一种狂放不羁,特立

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

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

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

等——组合起来,美丽而感伤,辽阔而迷茫,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  反过来,意象又

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

也与眷眷离情无关。     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

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

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主观色彩      意象组合构成凄凉氛围   游子

思归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氛围(意境深远)  意象是一个个表达意义的典型物象,

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 意境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一种情调、韵味。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

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境

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一种情调、韵味。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

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意象(意境)题型答题思路  (思路)意象 + 意境 + 情感 步骤:

„„ (意象)                          营造„„(氛围)                 表达(表现)„„(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①这首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

或词作一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

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分析意境题型包括景、情、

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

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

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香,泥融土湿,燕子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第一步)。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第二步)。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安定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第三步)。  要点1、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

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  要点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

结合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

作技巧上。 阅读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西风信来家万里,

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里就需要景物形象与感情

和写法结合分析: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

景物,(第一步) ,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

着热烈,(第二步)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 (第三步)  (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要点3.结合背景分析  •   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  有时是熟知的,有的是诗 词注解上注明的。这些注释就暗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分析意象有着重要作用。 1. 片云:从其特性揣测,轻盈,飘移不定。根据诗人身世,可知指飘泊。 2. 孤月:注意一孤字(具体语境)。这里应是喻孤独。 3. 落日:与一般寓意相同,指暮年。  4. 秋风:有萧瑟之感,这里应指生活的艰难。         最后,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看看营造一种怎么的情感氛围。 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第一步);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第二步)。表现了作者暮年长期漂泊无定的无限辛酸。(第三步)。 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  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作文七:《托物言志》2200字

托物言志 1. 含义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2. 课文中的例句

托物言志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离骚(选摘)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 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 属。

1.以夫妇喻君 臣,如诗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2.《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 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 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3.求女在诗中应该象征着对明君贤 臣的向往,也表现了屈原 虽在绝望之中,仍不放弃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被束缚在笼子里的鸟儿,总是眷恋着昔日自由飞翔的丛林;被饲养在池塘的鱼儿,总是思念以前宽广的江湖。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表明对官场的厌恶。

情景默写

1.《无题》李商隐中诗人借青鸟传递相思情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劝学》中韩愈借金石可被磨穿强调学习要注意积累的诗句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引出了“舍生取义”主张的句子:“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高考典例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根据尾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

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答案】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2007年高考重庆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托物言志。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作文八:《托物言志》3300字

“托物言志”作文指导

“托物言志”作文指导

设计者:曾长春

【教学目标】

1.了解“托物言志”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2.明确“托物言志”的本质是“观物感人”,基本手法是比喻、拟人、象征;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作文。

3.从“致用、比德、畅神”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作文。

2.难点:如何对自然美进行审美。

【教学过程】

一、了解“托物言志”

1.结合欧阳斌《走,看云去》作者在“云”中寄托的主观之志。

2.揭示:“托物言志”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二、探讨“植物四君子”的文化内涵

1.何为“君子”?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2.“植物四君子”文化内涵探究。

“梅花”文化内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梅花具有同人一样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兰花”的文化内涵:高洁、典雅、坚贞不屈。

“竹”的文化内涵:象征气节。

“菊花”的文化内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象征高风亮节。

3.自然之物同人的心志相似相通。

三、走近诗文看“托物言志”

1.《石灰吟》。

石灰的形成过程:深山采石——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下清白。 人的相似之处:陋室之人——发奋刻苦——受尽艰难——获得成功。 《竹石》。

竹:坚韧不拔,挑战风吹雨打,不畏一切茁壮成长。

人:要像竹与自然抗争一样去同生活抗争。

《登飞来峰》。

站得高看得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落花生》。

用落花生比喻人生,意味深长。

2.“托物言志”的本质探析。

抓住物的特点,展开联想,发现做人的道理,寄托人生之志。

(板书:物 志)

四、“小草”内涵探析

1.出示“小草”图片,播放歌曲《小草》,学生谈自己认识的小草。

2.根据学生对小草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小草的内涵。

出示歌咏小草的内容。

总结小草也有内涵,让学生明白自然之物皆有内涵。

3.总结:观物感志。(板书:观 感)

五、走近大自然,感悟人生

1.出示图片,播放相应音乐,启发学生谈物之特点,引导学生透过物看人生之志。

2.总结:我观物,陶冶性情,顿悟人生,豁然开朗。

3.引导学生说出观物之法,感悟之法。

(板书:感觉器官)

六、品托物言志之文,指导学生作文

1.例文1:《叶子的风姿》,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托物言志的,归纳说出其方法,并试着将自己的某个志寄托物练笔。

叶子的风姿

窗前有一棵树,树上有一片叶子。我望着它,它也望着我。

叶总是微微地摇摆着。我很好奇,问:‚叶,为什么你老是摆动?‛

‚我想飞。‛它说。

‚叶即是叶,永远不可能像鸟一样飞的。‛

‚看着吧。‛它纯纯地笑着,不再说话。从春天摆到夏天,叶执著而热烈。

我感到诧异:‚为什么?一季的时间你已长大,应该明白了……‛

‚可能吧,‛它望着天际,轻轻叹出一口气,‚一季的时间使我懂得叶永远无法像鸟一样飞翔,可我依然无法阻止自己去飞。有时,明知是不可能的,但不能自已,不是吗?‛

‚既然知道是不可能的,又怎么不能自已呢?‛我糊涂了。

‚可能是因为在我心底,还想着飞翔……‛它朝我笑笑,笑容里含着一抹淡淡的悲哀……

秋天到了。 我望着摇摇欲坠,即将凋零的叶子,说:‚你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你还追逐着那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吗?‛

‚是的。‛叶抬起头,眼里焕发着不可抑制的光彩,‚你知道吗?人,现在我很快乐。‛

‚快乐?‛

‚嗯,这段时间,我明白了许多。我在这树梢头看着许多人来来去去,忙忙碌碌,却一直无法得到满足,你知道为什么吗?‛

‚是他们没有得到想要的?‛

‚不,是因为他们在追求‘结果’的同时,忽视了‘过程’。要知道,‘结果’的欢乐是由‘过程’带来的。没有‘结果’的‘过程’固然可惜,但没有‘过程’的‘结果’却更为可悲……你明白吗?‛

我轻轻摇了摇头:‚你……究竟想和我说什么呢?‛

它再次展开了笑颜:‚我正品味着过程啊!‛

冬天,到了。 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窗前。忽然,眼前的一幕使我呆住了——干瘪的叶在飞!它离开了树的怀抱,在四溢的冬日暖阳中,在天空这个舞台上,飞旋着、飘舞着。虽然是如此简单的动作,却舞出了风姿,舞出了韵味,舞得比鸟更轻盈、更动人……它像一位纯洁的少女,衣着陈旧,裙袄破损,旁若无人意志飞扬地舞着,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那是平静的热烈,超脱的欢呼!空际间划过一圈一圈的痕迹,那是生命的轨迹…… 突然,一阵疾风刮起,叶失去了平衡,像一只折翼的黄蝴蝶,在空中翻腾着,在坠地前作着最后的努力。最终,‚蝴蝶‛飘落到了地上,夕阳将它染成了金色,如同天边即将逝去的火烧云……

泪,从我的眼眶里缓缓淌了下来:‚你的梦成真了,但为此付出了一生的等待,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你……不后悔吗?‛ 它没有回答,依旧是静静地微笑着,慢慢地合上了眼睛……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白色的天国里,天使奏着圣歌,叶子安详的飞舞着,留下一道道闪亮的痕迹…… 有一个声音在说:梦的存在,是为了追求!(摘自互联网)

2.例文2:《故乡的蒲公英》,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运用蒲公英寄托什么志,如何寄托?

家乡的蒲公英

蒲公英,还有一个名字叫黄花地丁。是一种很有营养的野生蔬菜,它的脚步遍及天南地北,它的名字妇孺皆知。

其实,在幼年的时候,对蒲公英就有了很深的记忆。每年的初春,冰雪刚刚化净,母亲就会带着我到山坡去挖蒲公英。不需要太复杂的工具,只要一个柳条筐和一个费旧的镰刀头就够了。通常会在镰刀头的后端缠上一些旧布,是为了握住的时候不会割手。

蒲公英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一个严寒的冬天的洗礼后,是东北第一个报春的使者。它的根深深地埋在泥土里,春风吹过,便一片一片的探出头来,向人们伸展着带有均匀锯齿的臂膀。最初的蒲公英是绿色中透着暗红色,你需要拨开它身上的干草才会发现它。

母亲灵巧的手,不一会儿就挖了半篮子的蒲公英,而年幼的我只是偶而的挖几棵,只顾着满山坡的跑,一会儿采几朵不知名的小野花,一会儿又拔几株野草。

在东北,有六个月的漫长冬天,人们准备了大量的白菜、土豆、酸菜和一些豆角、茄子晾制的干菜。虽然也很好吃,但时间长了,未免也就腻了。这时,母亲把挖回来的蒲公英摘去干掉的叶子,去除根部,洗干净放到水里泡上半个小时,去掉它本身的苦味儿。端到餐桌上,蘸点自己做的豆瓣酱,真的是很美味的、很纯正的天然绿色食品了。

母亲说:‚蒲公英可以入药呢。清热解毒、润肺、生津。多吃一些能败火。‛母亲还会把洗干净的蒲公英送给东院的二婶子和西院的七奶奶一些。

等到我上学以后,就会和小伙伴去挖蒲公英了。我们经常会比赛,看谁挖的多,那时候就顾不上嬉戏了,疯挖起来。其实也不一定非要比一比谁多谁少,就是感受一分竞争的心情。篮子里满了之后,我们会在山坡上玩耍一阵才回家。经常会被春风吹红了脸,吹裂了手,但那种愉快的心境真的是现在不能找到的了。

晚春的时候,蒲公英开出了一朵一朵的金黄色的花,灿烂了整个的山坡和路边。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会拣开得大朵的采一大把,插一朵在发稍、在纽扣的眼儿里、在衣兜的边上,然后把剩下的带到家里,插在一个盛着水的小瓶子里,它能盛开好几天呢。

蒲公英飘絮的时候,走在路边,随手摘一朵,把洁白的花絮吹散,看着它飞向远方,心情也随着它一起飞翔起来。希望它在天涯海角安家落户。那时候正好看了一部当时很出名的国产电影《巴山夜雨》,记得那个小女孩叫娟子,就有她和自己父亲最后团聚的时候,在山坡上吹蒲公英花絮的一幕。好美的画面,好动听的歌声,直到今天,还定格在记忆的深处。

很多的时候,自己也像蒲公英一样的生活着,简单、平凡而又快乐的日子,有着自由、洁净而又健康的灵魂。把自己深深地置身于大地博大的怀抱里,享受温暖的阳光、深远的蓝天、轻盈的流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从此不再有厌倦和忧伤。(摘自互联网)

3.总结“托物言志”写作之道。

七、作文

1.引导学生说出作文打算。

2.试着选用生活之物,寄托自己的志,拟定行文思路,调动感官,运用修辞作文。

【板书设计

观 感觉器官 感

物 修辞手法 美 志 高

托物言志

作文九:《托物言志》3000字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类文章经典课文范例

一、外物与心情的交融: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写自己心情开头)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以生动的描写刻画出紫藤萝的旺盛的生命力)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紫藤萝蓬勃的生命力)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用比喻的手法来写花中绽放的生命,给人一种积极的力量)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

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开的生命带给了我精神的力量)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作者运用插叙的手法,记叙了十年前花的遭遇,同时也隐喻了人的经历,写了自己焦虑和痛楚的原因,这是整件事的前因)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划线部分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由紫藤萝的经历感悟出人生的真谛)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作者再次写到脚步,但从中明显感受到心情的变化,再次深化了主题,照应开头)

二、借物喻人

行道树

张晓风 每天,我都看见它们,它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我又看到它们,忽然,我发现,在树的世界里,也有那样完整的语言。

我安静地站住,试着去理解它们所说的一则故事:

(这在选到课本上时删去的开头,主要目的是引出行道树)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这一段行道树介绍自己生长的环境)

否则我们不会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通过对行道树心理的描写,点出行道树的可贵精神所在——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画横线部分写出了无私奉献者必须忍受寂寞与艰苦,而画曲线部分则写出了无私奉献必须得付出艰辛)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视的清新。

(这一部分写出无私奉献者的心境——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这一段也是被编者删除了的段落,其实这一段写出了人之

常情,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也渴望过轻松快乐的日子,内心也会长期承受巨大的痛苦)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故事说完了,四下寂然,一则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穿插的故事,可是,我听到了它们深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故事至少感动了它们自己。然后,我又听到另一声更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这一段也是被编者删掉的段落,写出自己的对行道树由衷的敬佩之情,并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极为严谨)

三、托物言志

蜜蜂

林振宇《人民日报》(2010年09月06日 24 版)

其实,我以前是不大喜欢蜜蜂的。小时候的我特别淘气,每年春天,看见小蜜蜂不停地扇动着翅膀,嗡嗡嗡地穿梭在花丛中的时候,就像捉彩蝶一样去抓,结果被蜜蜂蜇了,像针扎一样的疼。

记得我的手上红肿的大包,好几天也不下去。大人们告诉我,蜜蜂是不能随便招惹的,它的尾部长有毒刺,打那以后我就对蜜蜂避而远之了。

后来,我的妈妈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罐子淡黄色的浓得像糖浆一样黏稠的东西,说这就是蜂蜜,可甜了。馋嘴的我

有点儿不相信,就拿起一根筷子,伸进罐子里蘸了点儿蜜,然后放入嘴里,又用舌头抿了抿,就滑顺地咽下去了,再吧嗒吧嗒嘴,味道香浓甜润,我还是第一次品尝到蜜的味道,感觉好极了。难道眼前这么好吃的东西真的是那些爱蜇人的小蜜蜂采百花酿成的?我当时有点儿不敢相信。大人们说,蜂蜜可是个好东西,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常吃还能滋养身体,延年益寿呢!于是,我对蜜蜂产生了兴趣,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些小精灵。

在我居住的那个林区,也有几户人家养蜜蜂,没事就到那边转转,远远地看一团蜂,闹哄哄地围着箱子,总是忙着飞,不觉得累。我和同学秋天去采山,看见山里一户养蜂人家的院子里摆满了方形的木蜂箱,院中那位养蜂的老爷爷竟敢用双手娴熟地拽出蜂箱里的木板,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蜜蜂。我本想上前看得仔细些,但一想到曾经被蜜蜂蜇过的经历,心里就有点儿打憷。可是,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一只蜜蜂酿一公斤蜜得采多少花呢?于是,我就站在他家的院子外问这个问题,可是老爷爷也说不清楚,回答不上来。因此,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谜团。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读书看报时特别留意有关蜜蜂的资料。一次,我偶然在报刊的一角发现这样一段文字:“据有

人统计,一只蜜蜂如果要酿造出1公斤蜂蜜,需要采几百万乃至1000多万朵花,它往返飞行的距离大约有几十万公里,相当于绕上地球好几圈!”我当时就被这组数据震撼了,不由感触起来。

多么了不起啊,这看似渺小的蜜蜂!它生命不息,酿蜜不止,竟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崇高起来。

因此每当我看到蜜蜂、看到甜甜蜂蜜就想,难道它仅仅是在酿蜜吗?不!它何止是在酿蜜,它是在酿造一种精神,一种叫做“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蜜蜂那原本渺小的生命体才变得高大!倘若我们也能像蜜蜂那样,“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那么我们的生命难道还会平庸吗?

思考:

1、作者主写了蜜蜂的什么特点?作者借写“蜜蜂”想抒什么情?

2、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作文十:《托物言志》1100字

托物言志

【1】课堂回顾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通过对陋室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的描写以及引用南阳______的______和西蜀_____的_____来做_____并引用_____的名言来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对莲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特征的描写依次表现了莲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并将这些品质概括为是______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

【2】例句赏析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思考:本文通过描述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石灰吟》

思考:本文通过描述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墨梅》

思考:本文通过描述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北宋)王安石  《北陂杏花》 思考:本文通过描述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末元初)郑思肖 《画菊》 思考:本文通过描述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