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红石峡记》1800字:红石峡榆林

作文一:《榆林红石峡记》1800字

榆林

红 峡石 记每个

城 市 有都 自的名己 片,  黎 巴之铁塔 ,  京之  天 安门  海, 之黄  浦江,   沙之橘  洲子 。 头榆在  林  如 上 北长

是 则石 峡 红。 在城峡 北三里  正。大漠 北来 , 浩乎  平沙 垠 , 巨无 峡野断 , 浩  忽黄 绿 两 , 奇分景突  现。

之峡 有奇三 。 是 沙 中 河 见 ,一日 榆 溪 河 大漠。之地   ,此 人 以常黄为 漫沙漫 ,  象 连 连。 不 见  ,一有 旱   却殊河 无  无尾 涌 出首 沙中, 波  映 , 天峡而 过  。 是山 色全红。 绿 穿   二漠 大有峡  已为 奇 自 石, 又赤红 ,  晨曦当晚  而 每 照 之, 两岸 峭壁时  岩 危 , 团火团焰, 地 映 天。 是 峡 中 布 石遍刻。  就接   三刀 斧痕 ,凿 题刻满 山 。是  它迷的人  这

之处。

自秦 汉 以

来 ,  林即 为 北 要疆  ,塞  峡石天  险 其 ,北  榆 红镇 台北 视其 雄上, 代 征  战 以此  为烈。古 诗  云 :历    “屯兵 红石 峡  , 黑将山  。血 染芹河城赤 , 斩 氛 榆 收塞 清。  当” 年,鼓 震天 , 想   鼙嘶镝 鸣。将军马战 罢 来归,  弹   剑酒 ,呼分 麾下  炙 ,烟  落 日 长, 笳悲声 声 于是。便  削石为  ,纸 河振 为 墨,  银 钩 划, 铁直  抒 臆 。个 中胸人 ,物 最   知名 者有 二 一是。清 代名  臣 左 宗棠 。朝 清后期  强瓜 ,分中国 , 、 染  指 西 北, 于 治 五年同 受 陕命甘 总   列英俄 左

督。

其 时 朝中正,“起 海防” “、 塞防 ” 之争。 降派投塞外谓毛之不, 地不经营值 ,欲更弃放新 疆, 任存亡。其左

排力 谬说  以,陕 督之 职筹粮 备饷  钦 , 差之 , 命又 提领 西兵 , 一举 进 收复新疆 ,  固 中华 万世我之  基 。业其  兵用 之 时更  植树千里 左  公 柳, 风直度 玉  门 。 关的部老 下刘厚  基 时任榆  绥兵总就 向 他 为红  峡石求宇。  他即 春  他大书  “ 溪胜地 ” 宗 棠在 陕  甘 经十营 多年,  图  略 大,  榆。左雄  边情难舍  。这 字 四赞榆虽 溪  更,  西北赞。 其观   却法 书,  沉笔 , 着用结字 险劲  ,雄踞 壁  上, 隐肱 股  之臣, 浩  将大之风   。 一位 有,  隐浩 还 是抗日名  马将 占 。山  马曾

任 北东  边军防 长 师 黑河 , 备警司令   1。3年  部率在 黑龙 江  打响抗日 第一 枪 ,受  排 挤 , 西北驻  腔, 热 91后  移一

血 , 国无

门。  41年 来游 此地 ,  祖见 河国山  破 , 而连 刻碎两 石  “ 我河 山   ”其字 捺 笔 重沉  陷,石   他报 1 眼9愤 还   深 。 中 ,尽 不的臣子 恨 、 国痛  。 石 峡中这 类 慨慷 激 昂 文字 有还许多 , “  固山 河”  “ 九震 边 ”“  说亡 如  巩

、威 力挽、狂   澜”  ,等 皆 竖如横枪 戟   点,撇  响惊雷。 今 日 来仍  震虎幽谷   读 ,风卷残 云  。 中  之国大  何无处峡  : 多 石 刻, 处 字无 7然红石 峡正  当中原大 漠之   , 峡 分 蒙汉 农牧何之 界 。 望 牛羊 轻   北 牧而白  落云 , 眺地 稻梁初熟又 绿 浪  接天 天。地老荒   南 ,沉沉一  线,分绥 陕   地 史, 接秦 。汉呼 呜 ,南北 收 溶 而

古今

, 此唯一。峡全其长3 0  , 0米 南北 走向 ,西两东 , 一川文字岸 满,经河。除典边述关豪 ,情还有写 风光之

秀   “ ,莱仙 岛”  北“江 南 ” 地写 势之   险,“ 限南 北 ” “如  蓬 、塞 ;如 天 、 雄  边 吞 ”有际感念   地方官  的吏 民治德之,   ; 如   “ 名 在”山“  衍 嗣 宗有 表” 民达 族团结之 情  ,“   、功 恩:如 中  一统外 ”“、  汉蒙 一家 ”   ,等  各等种  汉 满、 文字 题刻 凡2 0 幅。 好一 部刻 在  石 壁上 的地方  , 志0余 一枚 盖 在大 漠 的上中  印。国正 是 :   壁赤 青史   ,铁铸 文章 。 漠 之 魂大,  中华脊  梁 。毒

作文二:《榆林红石峡记》1100字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如巴黎之大铁塔,北京之天安门。在榆林则是红石峡。峡在城北三里。正大漠北来,浩浩乎平沙无垠,忽巨峡断野,黄绿两分,突现奇景。

峡之奇有三:一是沙中见河,曰榆溪河。此大漠之地,人常以为黄沙漫漫,旱象连连。殊不见,却有一河无首无尾涌出沙中,绿波映天,穿峡而过。二是山为红色。大漠有峡已自为奇,而又全石赤红,每当晨曦晚照之时,两岸峭壁危岩,团团火焰,接地映天。三是峡长300米,刀凿斧痕,题刻满山。这是它的迷人之处。

自秦汉以来,榆林即为北疆要塞,红石峡天险其北,镇北台雄视其上,历代征战以此为烈。古诗云:“屯兵红石峡,斩将黑山城。血染芹河赤,氛收榆塞清。”想当年,鼙鼓震天,马嘶镝鸣。将军战罢归来,弹剑呼酒,分麾下炙,长烟落日,悲笳声声。于是削石为纸,振河为墨,铁钩银画,直抒胸臆。个中人物,最知名者有二。一是清代名臣左宗棠。清朝后期,列强瓜分中国,英、俄染指西北,左于同治五年(1866年)受命陕甘总督。其时,朝中正起“海防”、“塞防”之争。投降派谓塞外不毛之地,不值经营,更欲放弃新疆,任其存亡。左力排谬说,以陕督之职,筹粮备饷,又领钦差之命,提兵西进,一举收复新疆,固我中华万世之基业。其用兵之时更植树千里左公柳,春风直度玉门关。他的老部下刘厚基时任榆绥总兵,守红石峡,就向他求字,他即大书“榆溪胜地”。左宗棠在陕甘经营十多年,雄图大略,边情难舍。这四字虽赞榆溪,却更赞西北。观其书法,用笔沉着,结字险劲,雄踞壁上,隐隐肱股之臣,浩浩大将之风。还有一位,是抗日名将马占山。马曾任东北边防军师长、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率部在黑龙江打响抗日第一枪,后受排挤,移驻西北,一腔热血,报国无门。他1941年来游此地,眼见祖国河山破碎,愤而连刻两石“还我河山”。其字笔捺沉重,深陷石中,说不尽的臣子恨、亡国痛。石峡中这类慷慨激昂文字还有许多,如“巩固山河”、“威震九边”、“力挽狂澜”等,皆横竖如枪戟,点撇响惊雷。今日读来仍虎震幽谷,风卷残云。其余还有写风光之秀,如“蓬莱仙岛”、“塞北江南”;写地势之险 ,如“天限南北”、“雄�边际”;有感念地方官吏的治民之德,如“功在名山”、“恩衍宗嗣”;有表达民族团结之情,如“中外一统”、“蒙汉一家”等等,各种汉、满文字题刻凡200余幅。一川文字 ,满河经典。

中国之大何处无峡,峡多刻石,何处无字?然红石峡正当中原大漠之分,蒙汉农牧之界。北望牛羊轻牧而白云落地,南眺稻粱初熟又绿浪接天。天老地荒,沉沉一线,地分绥陕,史接秦汉。呜呼,收南北而溶古今,唯此一峡。好一部刻在石壁上的地方志,一枚盖在大漠上的中国印。正是:

赤壁青史,铁铸文章。大漠之魂,中华脊梁。

作文三:《七律--游榆林红石峡》600字

七律—游榆林红石峡

王万成   庚寅初秋20100830

大漠雄浑唱大风,

万里长城舞苍龙,

飞檐古刹影森森,①

深峡榆溪水淙淙。②

三山绿柳柔情外,③

两岸石刻征战中。④

蒙汉世代成一统,

民心从此乐大同。

备注:

①--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东崖有宋元古刹雄山寺。庙门在峡南,内有石台阶。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殿宇都是悬崖上凿的石窟,约十多个。有“天门”、“地门”各一,都是隧道。

②--榆溪河古称帝原水,它的源头是沙窝处的一股清泉。它从遥远的河套蜿蜒而来,全长200多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537平方公里。

③--清代榆林著名书法家陈璋,曾写过:“三山拱翠”的匾额,就是形容榆林古城北依红山,东据驼峰,西临黑山的形胜。红山红石头,驼峰黄土丘,黑山黑土岭,三座颜色不同的山拱卫着翡翠般碧绿的榆林城。

④--在峡东西除石窟外,存在自明成化年以来大小摩崖石刻字幅185块,其中东崖126块,刻字大的有4米见方,小者仅有0.03米见方,字幅长宽有1.8—44.8平方米不等。石刻有题诗、记功、纪游、喻景、抒怀等,书法真草隶篆俱全,并兼有蒙文,笔法各异,镌刻有别。名家高手斗书法,“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锁钥”、„雄镇三秦”、“榆关雄山”、“威震九边”、“还我山河”、“中外一统”等等内容,均是与边关战事有关。

作文四:《榆林红石峡记-校对好的》1100字

梁衡丨红石峡记

作者:梁衡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如巴黎之大铁塔,北京之天安门,上海之黄浦江。在榆林则是红石峡。峡在城北三里。正大漠北来,浩浩乎平沙无垠,忽巨峡断野,黄绿两分,奇景突现。 峡之奇有三。一是沙中见河,曰榆溪河。此大漠之地,人常以为黄沙漫漫,旱象连连。殊不见,却有一河无首无尾涌出沙中,绿波映天,穿峡而过。二是山色全红。大漠有峡已自为奇,而石又赤红,每当晨曦晚照之时,两岸峭壁危岩,就团团火焰,接地映天。三是峡中遍布石刻。刀凿斧痕,题刻满山。这是它的迷人之处。

自秦汉以来,榆林即为北疆要塞,红石峡天险其北,镇北台雄视其上,历代征战以此为烈。古诗云:“屯兵红石峡,斩将黑山城。血染芹河赤,氛收榆塞清。”想当年,鼙鼓震天,马嘶镝鸣。将军战罢归来,弹剑呼酒,分麾下炙,长烟落日,悲笳声声。于是便削石为纸,振河为墨,银钩铁划,直抒胸臆。个中人物,最知名者有二。一是清代名臣左宗棠。清朝后期,列强瓜分中国,英、俄染指西北,左于同治五年受命陕甘总督。其时,朝中正起 “海防”、“塞防”之争。投降派谓塞外不毛之地,不值经营,更欲放弃新疆,任其存亡。左力排谬说,以陕督之职筹粮备饷,又领钦差之命,提兵西进,一举收复新疆,固我中华万世之基业。 其用兵之时更植树千里左公柳,春风直度玉门关。他的老部下刘

厚基时任榆绥总兵,就向他为红石峡求字。他即大书“榆溪胜地”。左宗棠在陕甘经营十多年,雄图大略,边情难舍。这四字虽赞榆溪,却更赞西北。观其书法,用笔沉着,结字险劲,雄踞壁上,隐隐肱股之臣,浩浩大将之风。 还有一位,是抗日名将马占山。 马曾任东北边防军师长,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率部在黑龙江打响抗日第一枪,后受排挤,移驻西北,一腔热血,报国无门。 他1941年来游此地,眼见祖国河山破碎,愤而连刻两石“还我河山”。其字笔捺沉重,深陷石中,说不尽的臣子恨、亡国痛。石峡中这类慷慨激昂文字还有许多,如“巩固山河”、“威震九边”、“力挽狂澜”等,皆横竖如枪戟,点撇响惊雷。今日读来仍虎震幽谷,风卷残云。

中国之大何处无峡;峡多刻石,何处无字?然红石峡正当中原大漠之分,蒙汉农牧之界。北望牛羊轻牧而白云落地,南眺稻粱初熟又绿浪接天。地老天荒,沉沉一线,地分绥陕,史接秦汉。呜呼,收南北而融古今,唯此一峡。其全长300米,南北走向,东西两岸,一川文字,满河经典。除述边关豪情,还有写风光之秀,如“蓬莱仙岛”、“塞北江南”;写地势之险,如“天限南北”、“雄吞边际”;有感念地方官吏的治民之德,如“功在名山”、“恩衍宗嗣”;有表达民族团结之情,如“中外一统”、“蒙汉一家”等等,各种汉、满文字题刻凡200余幅。好一部刻在石壁上的地方志,一枚盖在大漠上的中国印。正是:

赤壁青史,铁铸文章。大漠之魂,中华脊梁。

摘自:《人民日报》2009年9月29日

作文五:《陕西榆林红石峡景区》5700字

红石峡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

1红石峡

2简介

3起源

4石刻瑰宝

5自助游攻略

上午

6镇北台

7下午行程

8无定河

9榆林

10小吃

11游记摘录

1红石峡

2简介

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5公里处、明长城口红山脚下的榆溪河谷。因山皆为红石,故得名为红石峡。两山虎峙,石峡中开,一注清流,绿洲而来。红石峡东壁原来建有红山寺,据《创建石佛殿碑记》记载:“为宋、元间古刹”,故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历史。 明代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万历二十八年(1600)春,峡崖崩坍,墙垣楼阁等建筑尽被毁坏。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寺门楼子的门洞上额携刻着“红石峡”三字,是由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高龄时所书题刻的。 红石峡,峡分南北两段。北峡两壁中分,上部是榆溪河聚结而成的波光粼粼、浮光耀金的天然湖泊。一股清流溢出湖面,穿石而下,飞流瀑布,水石相击,有“水帘飞雪,石洞栖云”之称。站在岩头,水声相击,轰鸣如雷,波翻浪滚,云雾腾飞。登临洞口,顿觉寒气扑面,沁凉爽人,历来被誉为奇观。洞口刻有“蚊窟龙窝”四个大字,醒目耀眼。南峡,东崖高12米J,长250米,西崖高18米,长284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据史料记载,有44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据记为明代所创,“文革”中尽遭破坏,所存无几。现仅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但已面目皆非,非昔胜比。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等,除个别重新塑像外,壁画、碑记等荡然无存。

3起源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出榆林古城,沿榆溪河北行3公里,便到了东西对岸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其中的红石峡。《榆林府志》上说:红石峡“山皆红石,环列若屏障,落日照之如霞起 ”,“山之两崖,飞湍电转,红影外浮”,“峡中榆柳荫映,凫鹭唼呷”。所以游人说,红石峡风景幽美,像是江南,又似仙境,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

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海子中间的水寨中住着一伙抢夺蒙汉人民牛羊、粮食、衣物的水贼。为消灭这伙强盗,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军消灭了这股强盗。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叫广泽渠。

红石峡东崖有宋元古刹雄山寺。庙门在峡南,内有石台阶。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殿宇都是悬崖上凿的石窟,约十多个。有“天门”、“地门”各一,都是隧道。“天门”从寺通至峡顶,中间有一阁叫“翠然阁”。从石崖内登台阶而上,站在峡顶俯视寺内广泽渠,只见水圃成荫、宛然如画。“地门”从寺内通到峡底榆溪河岸边,人们通行时须弯腰行走。寺内有石刻佛像,工艺精巧。峡两岸普渡桥飞架东西,势若长虹。峡内树木青翠,群花争艳,流水清冽,景色宜人。夕阳西照时,如红霞冉冉升起,故名“红山夕照”,是榆林八景之一。

红石峡名冠边塞,旧时文官、武将、儒士来榆林,必在此地设宴讽咏唱和。因此,东西石壁题刻极多,题词、题字、碑、碣大小多达160多块,似一天然碑林。诸家书法各放异彩,字大者达6米,小者不及寸,真、草、隶、篆俱全,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真是文采飞扬,堪称壮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锁阴”、“雄镇三秦”等 ,刻画了地势的险要;“天外奇峰”、“翰海蓬莱”、“天开画图”、“天成雄秀”等到,歌颂赞美了此景此境的优美;“中外统一”、“汉蒙一家”及蒙文石刻,反映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心愿。尤其是大革命时期杜斌丞、刘志丹等榆林中学师生题刻的“力挽狂澜”和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驻榆时亲笔写的“还我河山”,抒发了爱国志士誓保国土、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晚清将领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及对联“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 独与古为新”也颇有文采。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刘志丹的老师王森然先生书写“红石峡”三字刻镶于峡亭之上,为古迹增辉。红石峡丰富多样的石刻,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

红石峡是万里长城中罕见的浏览胜地,是塞上名城榆林的掌上明珠。

4石刻瑰宝

在峡东西除石窟外,存在自明成化年以来大小摩崖石刻字幅185块,其中东崖126块,刻字大的有4米见方,小者仅有0.03米见方,字幅长宽有1.8—44.8平方米不等。石刻有题诗、记功、纪游、喻景、抒怀等,书法真草隶篆俱全,并兼有蒙文,笔法各异,镌刻有别,今存有巨幅题记 84 幅(其中东崖54幅、西崖30幅)。

有为庆功题刻如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7年)10月延绥镇兵备副使张在东崖上刻纪出击挞谈获胜“褚将振赈凯旋大会于红峡”的战功,有赋诗题刻的如男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三边总督曾铣《山墩望套》诗;有铭记题刻的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巡抚王汝梅题刻的“龙蟠虎踞”、十四年(公元1583年)兵备副使李春光题刻“万里长城”、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巡抚陈性学题刻的“雄石封关”、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巡抚刘敏宽题刻“华夷天堑”等。此外还有赞颂红石峡境地优美的如“禹迹摩崖”、“中华天柱”、“天外奇峰”、‘潮海蓬莱”、“开元图画”、“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军事地位之险要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锁钥”、‘雄镇三秦”、“榆关雄山”、“威震九边”等等;还有表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如“还我山河”、“中外一统”、“蒙汉一家”等等。清代榆林书法家陈漳所书“三山拱翠”以及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字迹苍劲。更有蒙文石刻,为红石峡摩崖石刻魂宝一绝。诸家书法各放异彩,字大的长6米,小的不及寸方,真、草、隶、篆俱全,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尤其是大革命时期杜斌丞、刘志丹等榆林中学师生题刻的“力挽狂澜”和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驻榆时亲笔写的“还我河山”,抒发了爱国志士誓保国土、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

晚清将领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及对联“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也颇有文采。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刘志丹的老师王森然先生书写的“红石峡”三字刻镶于峡亭之上,为古迹增辉。一路细细欣赏,感慨万千:红石峡丰富多样的石刻,无愧于长城书法艺术的殿堂。[1]

5自助游攻略

上午

游览红石峡和镇北台。

可在长城北路的广济大厦乘3路中巴车(广济大厦-马家圪堵),1元/人即到,在一个三岔路口下,向 西南走200米是红石峡,向北转向东是镇北台。去红石峡要避免门票,就要绕道,不容易,去镇北台要避免门票,可以沿着公路再向被走一小段路,向东就能绕到镇北台后面了。或者看到售票处栏杆不过去,向北拾小路上坡,在城墙西侧向北走,也能绕到镇北台背后,两处景点的门票都是10元。

可以乘出租车前往,大约15分钟到达,单程车费10元,红石峡距镇北台步行只有10分钟。如果早上10:00以前游览的话,建议先到红石峡。因为榆林早晚温差大,一般早上都会有雾,10:00以前上镇北台会“一头雾水”,参观效果大打折扣。

红石峡可看的东西比较多。奇山秀水、石窟古刹、摩崖石刻、水利枢纽,尤其是石刻艺术,被誉为“塞上碑林”,是万里长城上罕见的一道风景线。镇北台和山海关、嘉峪关齐名,被称作“万里长城第一台”。登上镇北台可以将整个榆林及周边山川地貌一览无余,还可以看到古长城遗址,欣赏大漠风光。在镇北台上有出租高倍望远镜的,每次2元,不限时间随便看。

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交汇处,因“北瞰河套,南蔽三秦”,位居要津,成为明代边境(长城)上的军事重镇,长城“九寨”之一。榆溪河自北向南,经榆林城西流过,夏秋之际,两岸绿树宛如绿色缎带,镶嵌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之中,成为陕北的一大景观。

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4公里的石崖上,因山皆红石而得名,红石峡的开凿可追溯至宋元朝代,峡分南北,河谷两岸崖壁上有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和洞窟,南北山崖之间是榆溪河水,普渡桥连接两岸,有真、草、隶、篆等历代石刻160余幅,号称“塞上碑林”。

离开红石峡,我沿着来路徒步往回走(这里一般没有车),走10分钟,在210国道的三岔路口,再往北走50米,就是镇北台了。

6镇北台

位于陕西榆林市城北的红山山顶,俗有“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之说,有万里长城第一镇北台之称。据说镇北台始建于明万历35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在只保留有两个城楼,城墙只剩土堆了。门票10元/人。

镇北台建筑呈正方梯形,为叠4层逐层递缩而成,总高度为28.5米,方正整齐,雄伟壮观,登台顶端,榆林千里景物一览无遗,尽收眼底。第一层台基座,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周长320米,进深12米。内墙高5.5米,外墒高10米,上设垛口,东墙南侧置城门,东南内侧置砖铺马道,南墙与长城相连;第二层高16.6米,周长130米,进深5米。二层南台墙中开设券洞,内砖石踏步直通三层,券洞横额石刻“向明”(北面原有涂宗浚所书“镇北台”石刻已毁);第三层高4.1米,周长88米,进深3米,台东外砌石踏步达四层;第四高4.4米,周长35.4米,顶层台面面积为255平万米,四边各进深2米,正中原建砖木结构方形?望哨棚一间,清末坍塌。

去镇北台,游人稀少,我没有买门票,看到售票处栏杆不过,在北侧拾小路上坡,在城墙西侧向北走,绕到背后,爬上城楼。我徜徉在城墙上下,镇北台的西边就有窑洞,观光拍完照,返回公路。

7下午行程

下午的行程有两种选择,一是到佳县游览西北最大的道教胜地之一--白云山/白云观;二是到米脂县参观李自成行宫。两条线路在同一方向,路上时间均为2小时。白云山距佳县县城还有15公里,李自成行宫就在米脂县城内。本人选择了后者。

米脂是农民领袖李自成起义的发源地,闯王率部在此起义,凯歌高奏一路打到北京,逼得崇祯皇帝自缢,至此明朝灭亡。李自成行宫建在现米脂中学的后山上,可参观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物陈列。另外,后人在行宫内设立了现代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室,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为巾帼树碑立传的地方。米脂妇女了不起,为陕西乃至全国女性争了光,无怪陕西现在还流传“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的说法。

8无定河

下午返回榆林,榆林到米脂的沿途还可浏览无定河景色。费用:从榆林到米脂单程6元,李自成行宫门票3元。

9榆林

是座古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解放战争时,榆林古城墙的南面被炸塌了一大段,现在建有建筑,西面的城墙正在修缮,但是城墙里还在建设公园亭台楼阁。

酸奶:从大桶里把酸奶舀到塑料杯里,撒上一层白砂糖,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勒上一根橡皮筋,给一根吸管,1元/杯。酸奶不浓,味道没什么特别,只是这种形式已经很多年看不见了。

10小吃

新建南路:是榆林最繁华的商业界,南门广场可兼作露天剧场,榆林的网吧不多,向人打听半天,才找到三木网吧(3元/小时)。

新建南路的高师傅羊杂汤店:榆林的羊杂汤与银川、平泉的羊杂汤都不一样,它不是纯羊杂碎,而是掺进了许多粉丝,怪不得那么便宜,5元/碗,味道一般般。

肉加馍:5元/个,把炖得烂熟的红烧猪肉,在案板上用刀剁碎,加入馍里,肥而不腻,非常好吃,入口难忘。

11游记摘录

10月4日晴榆林   榆林古城   榆林,又称驼城,也叫榆阳镇,是著名的沙漠古城。城内至今还保存着明代的古城墙,有不少古建筑虽然被岁月的风沙侵蚀得满目疮痍,还是让人领略到了这座边塞重镇的风貌。   古城中的明清一条街有很多四合院,这些四合院大多五脊六兽、穿廊虎抱,高门大院内石子铺就的小路,灰色砖房的院落,木制门窗上的精美铜环……无一不透出古朴厚重的明清风貌。大街两侧悬挂着红灯笼,一眼望不到头,中轴线上依次有钟楼、新明楼等古代建筑,每逢正点,悠悠的报时钟声,把人的思绪带到遥远的过去。街上的小型垃圾车不停地巡逻着,随时回收生活垃圾,难怪市容如此整洁。只是整条老街到处都在施工,重建新明楼等几处建筑,无法看到全貌,引为遗憾。   榆林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胡汉恩仇交汇之处,不论古代还是现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尤其现在,生产总值已跃居陕西省三甲。   这是一座正在腾飞的城市。   红石峡又叫雄石峡,位于榆林城北3公里处,始建于宋元年间,这里集奇山秀水、古刹石窟、摩崖石刻、水利枢纽于一体,历来都有兵家屯兵筑塞,凿窟建庙,历代文人墨客题刻,吟咏,被誉为“塞上碑林”。前几年,因为一部香港电影——《东邪西毒》的上映,更是名声大振。   秋日的午后,经过辗转,我终于在阳光灿烂之中来到这片赤红的峡谷。峡谷内榆溪河水静静流淌,河边的垂柳青绿依旧,沿岸草色却已转为苍黄,白云蓝天,一望无垠,是塞外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峡谷的石壁上密密地凿刻着各种题咏,大大小小的石窟多如蜂巢,然而石窟内壁画脱落,佛像搬家,早已已空空如也,唯见河水在错综相连的石洞之间传流而过,这也是壁画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吧。更多保留下来的是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歌题咏,我抄录了一首明诗,可以从中一窥当初红石峡的景况:   八月望日泛舟红石峡明·马希龙   两岩屹倚青天险   一水中分赤石开   山色空濛留宿雾   河声涌喷逐奔雷   柳垂十里无葭岸   人宴层楼歌舞台   饮到夜深衣不解   溪头醉卧小舟回   红石峡   走的累了,找一处地方歇脚,眯眼晒着太阳,感觉空气清冷,质量很高,在阳光灿烂的零度。小深远在六百公里之外,无法与我分享此刻心情。有人曾说,出去游览她并不看中景色,只要身边的人是她愿意与之一起出游的人。我说:一个人出游惯了,远方的美景吸引着我直奔而去,我根本来不及在乎身边有没有人陪。而现在,面对美好的景致,却忽然渴望与一个人分享,渴望他就在身边凝望着自己。“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古今相思之人的共同心愿。

作文六:《游记红石峡》600字

红石峡游记

红石峡的山道弯弯曲曲,道旁大树林立,整条山道几乎都在大树的掩映之中,两边的山岩湿漉漉的,纤细的山泉从石缝中渗出来,像一根弯曲柔软的丝带,垂挂在岩石上。一缕凉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纷繁思绪随风而逝。

这里的山岩层层叠叠,全是深浅不一的红色,形成红石峡独特的地质风貌,此峡也正是因这红色的岩石而得名。这些巨大的岩石,既有被流水冲洗得很圆滑的,也有千万年傲立不改其尖利的,既有顶天立地、高耸入云的,也有相互依偎,深情对望的,更有相互交错的。凌利与圆润,阴柔与阳刚在这里自然地融合了。这时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的心中就会油然生起一种对自大自然的敬畏与感动。

沿着山路徐步前进,轰鸣的水深愈来愈大,转过山去,终于看到了水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