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变化作文300字 《关于环境变化的作文》3500字

作文一:《关于环境变化的作文》3500字

关于环境变化的作文一:环境的改变

现在,地球比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高楼林立,崭新的车辆在公路上飞驰,人们穿戴一新。可是,地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变化足以让任何政洁家挠头。

以前,地球是多么美啊!蓝天碧海,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四处都是仙境。可人类无限制的砍伐树木,环境一天天地恶化,“楼兰之死”就是给人类的一个警示。楼兰是古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在汉朝时,城里有树,有塔,有河,店铺相连,客商云集,旁边还有罗布泊,一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可如今,繁荣之地只剩下一片废墟,湖泊已经干枯,经专家考证,是由于风吹雨淋加上人为破坏导致了植物的灭绝。

然而这并没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接着又有了“黄河决堤”“北京沙尘暴”等事件,全地球土地面积有三分之一都已经是沙漠了。

虽然人们已经开始保护环境,但无疑是杯水车薪,据统计,仅每天去砍伐树木的车辆不下十万,用树木来做家具,做一次性筷子……树木在一天天的减少,人们种植新树的速度永远比不上砍伐树木的速度,地球上的绿色已经越来越淡,黄色却在一天天地扩大。

人们啊,请不要再破坏植物了,不要砍伐树木了,不要再让土地荒漠化在一天天地扩大,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关于环境变化的作文二:环境的改变

我七岁那一年,我家周围的花儿长得很美,草儿长得又嫩又茂盛,有些草迫不及待的从地里探出头来,小树长得是一天比一天壮,一天比一天高,河水很清很清,清得能看见河底,清得能看见小鱼小虾游来游去。

一年之后,小花小草枯萎了,大树也渐渐的消失了,就连小河都绿得发黑,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简直是臭气冲天,从那里经过的人都要憋一口气过来。我就从那时起,就开始寻找污染线索。

我就一直找,找到我10岁,才找到了三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人们觉得车停在地下停车场很麻烦,就停在了小花小草的身上,时间长了,小花小草都被车压死了。

第二条线索是:人们大量的乱砍滥伐,破坏树木的生长。

第三条线索是:人们随手把垃圾扔在小河里面,使小河污染了,水慢慢变得发黑、发臭。

我就和小伙伴们做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是:“请不要把垃圾扔进小河里。”过了一段时间小河比以前要好多了。牌子起作用了。

请大家记住,我们怎么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关于环境变化的作文三:环境变化

春风送暖,柳树的枝条随风飘动,绿茵茵的,草地上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五颜六色的,红的、黄的、紫的……连成了一片花的世界。小河的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相互嬉戏。小鸟在树枝上梳理自己的羽毛,偶尔还会有几只白色的大鸟从远处飞来,一眨眼就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柳枝还在摇晃。

见此美景,我不禁回想起前几年此地的环境:土黄色的小河水混沌不清,水中一条鱼都没有,水面上漂浮着一堆堆的垃圾,散发着一阵阵的臭气。

这几年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小河边的不合格工厂都不见了,于是鱼儿也随着河水的干净逐渐回来了。

还记得以前的正月初一凌晨是没法睡觉的,鞭炮响彻夜空,空气中全是火药味。今年全家睡了个好觉。

现在汽车还是很多,排放的尾气还在继续污染环境。我希望未来的汽车变成了太阳能启动的汽车,没有空气污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不乱扔垃圾,不放烟花,少开私家车。

关于环境变化的作文四:环境的变化

在花园里、树林里,环境有许多的变化,比如:草变绿了,花变红了,树变多了,水变清了,草变少了,尾气变多了……

我先去访问了一下姑姑,姑姑说:"我们家前面以前的小花园,花特别多,但在最近,许多花都枯死了,有的已经被摘了,不过有些人还在种树、种花,绿化花园。”

我再去访问了一下爸爸,爸爸说:"在姑姑家前面的西桥的下面有一条大河,以前那里河水很清澈,像镜子一样。就因为乱丢垃圾、乱排污水、洗涤……因此河水变得很混浊、很黑、很臭,河里的小鱼小虾也无法生存了。”

我们应该做到保护环境、绿化环境、人人都能关心起来,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优美,大自然更加美丽。

关于环境变化的作文五:环境的变化

今天,我去了解了有关关于环境变化的情况,我了解到环境的污染很受影响,比如,我在电视上看见一个地方那里的一个小巷子里堆满了垃圾,由于时间过多,气味就污染整个小巷,那里有一些花都被污染了,记者在那里问一个大爷,大爷说:“这垃圾都是一些的卖菜的人把烂菜烂叶丢在这里,引起了众多的人往这里丢垃圾,原来这里有几十户人家,现在只有十几户了,叫倒垃圾的来又不来,只有这样一天天的垃圾就越来越多,我看到那些叔叔阿姨真可怜,居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真为他们感到痛心,以前,在我的家乡那里树是多么高大,小草是多么嫩绿,小溪是那么清澈,就因为一条嗅水沟把整个森林都污染了,环境以前是美丽的,现在是污浊的,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地球就是一棵大树,我们要好好爱护它,它会更漂亮呦!如果每天受一次污染,我们的家园就会倒塌,我们就没有地方住。

我们要坚强起来,我们要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大家团结一心来爱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大家围在一起商量起来,怎样来保护地球!我在各个地方了解了环境污染的情况,真是太多垃圾了,我家下面有一个垃圾池,对面有一家早餐店,以前来吃的人很多,现在一天只卖到一百多元钱。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吧!

关于环境变化的作文六:环境变化

我的家在六横梅峙村,那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

我家门口有一条弯弯的小河。以前看到那被污染的河水后,会大吃在惊。水面上漂浮着菜叶、塑料袋、鸡毛、鸭毛等杂物,因为长期没人打捞和清理,漂浮在河面上的杂物都腐烂了,散开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夏天一到,蚊子苍蝇在河面上飞舞,河旁边的黑泥土散发出一股臭气。整条河就像一个生了重病的人,在唉声汉气,呼吁着,盼望着新的生命。

现在可好了,政府拨款来修复小河,他们用挖掘机把河底的淤泥挖上来运走,把河的四周砌上石块,浇上水泥,河两岸种上了花草树木,使小河的面貌焕然一新。河水清澈见底,小鱼成群结队的在河水里游来游去,人们不在乱扔垃圾了,还每天有人来打扫卫生,小河变得更宽更美了,空气清新甜润了。

现在的小河比以前更漂亮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河不再被污染了,还得到了人们的悉心呵护。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乱丢生活垃圾,同时还要阻止别人乱丢垃圾。大家都行动起来吧,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关于环境变化的作文七:环境的变化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逐渐提高,社会不断的进步,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居住环境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环境越变越好了。一次,我听爷爷说,他们以前都住的用土砌成的平房。有一次,下雨了,因为爷爷家的房子漏雨,第二早上水都到人的胸前,鞋子在水里漂浮着。可现在,家乡完全变了,像一个成长的孩子,展示出他的魅力。那一栋栋华丽的楼房既漂亮,又宽敞。妈妈还告诉我以前的路面既窄又小。根本没有东风路、109国道、更没有西区的宽敞大道。可现在我们的路面变长了,变宽了,也变干净了。小区的房子的装璜也是绮丽无比,小区的物业管理也比以前负责多了,小区内的绿化也漂亮了,像花园一样美丽。所以我们的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变好了,每年的植树节教师、学生、干部都会去植树,以前,平罗县根本没有花花绿绿的小花、小草、小树,可现在满街都是花草树木。还有的小朋友主动把花坛里、草坪上纸屑捡起,那些每天扫大街阿姨们都会把垃圾扫的干干净净,人们的保护环境意识也提高了,大街上很少有人丢纸片,所以我们的环境变好了。

我们现在随着社会进步,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就有了翻天覆地变化,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了,我们要从自己开始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乱仍电池、废品,不污染水资源,人人都去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于环境变化的作文八:环境变化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吗?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一说我们这里周围环境的变化有多大。

那就从我家周围开始说吧!原来,我家旁边有一条笔直的小路,但路旁总是堆满“白色垃圾”。只要一刮起风来,这些“白色垃圾”就会偏偏起舞,有的飞到人们的窗户上,夜里起来一看,还真象个大魔鬼一样爬在窗户上;有的人们刚刚出门,那些“白色垃圾”就落在头上,非常令人讨厌......。

还有,这里经常会出现“沙尘暴”因为到处都是黄沙,几乎一棵小树都没有了。回家的时候总是要迷眼睛的,咳!真没办法。

后来,经过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变化。到了夏天,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沙尘暴”不见了,白色的垃圾消失了,这里的垃圾山变成了高楼大厦。小鸟也飞回来了,它们在这里歌唱着,好象在说这里的环境真美啊!

安钢是我家,环保靠大家。我相信,我们这里的环境会越来越美丽!

作文二:《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700字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

说到环境污染,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切身体会,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污染的情况。比方说汽车从我们身边开过,会扬起灰尘,汽车还排放尾气,这就是一种空气污染。还有许多工厂都要排放废水,工厂生产需要使用干净的水,这些干净的水经过各种各样的生产工艺,水里边加进了许多污染物质,变成了废水,工厂再把这些废水排放到环境里去,就会污染河流、水渠、湖泊、水库,甚至是大海,这就是水污染。我们生活中也产生许多废渣,我们叫它生活垃圾。

环境污染最大的危害是造成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也影响经济发展。现在,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的约占三分之一,受到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各占三分之一。

现代环境污染首先是伴随着工业发展而产生的,我们把它叫做工业污染。我们把产生工业污染的工厂叫做工业污染源。现在我国每年工业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有1570万吨(2001年),工业粉尘841万吨,烟尘217万吨。每年排放工业废水200亿吨。每年排放工业固体废物8.9亿吨。

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现在我国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污水有227亿吨,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81万吨,烟尘217万吨。

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产生了农业污染,农业污染最可怕的是农产品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因为农产品大量的是食品。这几年在我国就出现了几起有毒大米、有毒猪肉、有毒食油的典型案件。当然农业污染最普遍的是使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这些有害物质我们食用后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什么感觉,如果时间长了,就会在身体内富集,危害我们的健康。最可怕的还有这些有害物质会在自然界中通过食物链造成富集,长时期地积累在植物中和生物体内,最终影响到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农业污染还通过土壤、废水、固体废物大面积地污染空气和水域,治理起来有更大的难度。

作文三:《关于破坏环境的资料》4900字

破坏环境的资料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白色污染,可怕!

纸张的发明使到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

浪费纸张:在我们班级里和学校的垃圾池里,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纸张在垃圾池里。黄的、白的、绿的„„眼花缭乱。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业纸揉成一团。

纸张回收:我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

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纸杯: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

的问题出现了。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城市用水

经济增长,用水量未必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用水总量出现了负增长

应对城市用水未来增长趋势作出科学预测,避免作出不符合实际的判断

全国城市年用水总量在1994年达到峰值489.46亿立方米,此后出现了连续5年持续下降的趋势。1999年城市年用水总量下降至467.51亿立方米。城市综合人均日用水量(包括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自1990年至1999年从671.0升降至536.37升,下降了20.1%。从1994年至1999年,虽然纳入统计的设市城市增加了46个,但城市年用水总量却仍呈下降趋势。年生产用水量由1994年的313.61亿立方米降至1998年的236.48亿立方米,下降了25%。

但包括城市商业等公共用水的城市生活用水由1990年的100.10亿立方米,增加到1999年的189.62亿立方米,增长了89.4%,年均递增7.69%。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用水“供需比”(城市日供水能力/城市高峰日需水量)在80年代末期降到了最低的0.83,到90年代中期回复到了1.0左右,1998年达到了1.20,它表明城市日供水能力和城市高峰日需水量的比值持续回升,城市供水设施短缺矛盾已经逐步缓解。

我们可以拿我国城市人均综合用水水平同国外作一个比较。有关资料显示,欧洲15国1980年和1991年综合人均日用水量始终在260升左右,虽然我国城市综合人均日用水量在90年代有了明显下降,到1999年为536.37升,但仍为欧洲15国1991年平均值的2.06倍。我国

1996—1998年人均家庭日生活用水分别为135.36升、138.22升和141.45升,年递增2.22%。欧洲15国1980年和1991年人均家庭生活和住区小商业用水平均分别为154升和161升,年递增0.41%。我国目前家庭生活用水器具和设施,包括热水系统有关设施正在逐步普及,因此,我国人均家庭生活日用水年递增率高于欧洲平均值。   从以上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还将继续有所增长,但目前的用水水平已逐渐在向欧洲国家靠拢;欧洲国家城市人均日综合用水量近10余年来始终保

持在260升左右,仅为我国目前该值的1/2。发达国家单位取用水量产生的GDP产值为我国的6—25倍。尽管各国城市用水结构不尽相同,我国进一步节约用水还有很大潜力,特别是节约工业生产用水和其他公共用水。   《人民日报》 (2000年07月03日第九版)

城市垃圾的现状

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北京市现日产垃圾13000吨,全年生产495万吨,而且每年将以8%的速度递增。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

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第四种是堆肥,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城市垃圾的现状

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北京市现日产垃圾13000吨,全年生产495万吨,而且每年将以8%的速度递增。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

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第四种是堆肥,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城市垃圾的价值

在一些城乡结合部,一堆堆高高的垃圾山上,一群群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少,他们不顾迷漫着的臭气和蚊蝇的叮咬,忙着翻腾、挖掘和拾拣,已有人因拾垃圾而发财。毫无疑义,垃圾中蕴藏着资源。那么,我们日常生活的丢弃物究竟有多少可以利用?请看下面这些数字:

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应该怎样选择呢?市民为了贪图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一次性纸杯。人们说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为一次性纸杯的产生,使到我们

周围的环境受到了极度的破坏。市民们使用了一次性纸杯,就随地乱扔,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水污染,健康当心!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的什么生物都会无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鱼在游”再也不见了,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也许你会说,不是有桶装饮用水吗?但喝桶装水不是解决水污染的最好办法,喝桶装水一样要用到水资源。而且喝桶装饮用水对人们的身体不是很健康。

前山河:我曾经到前山河进行调查,发现前山河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水混浊,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垃圾,并且时不时会传来一阵难闻的味道。原来在昌盛大桥下,居住着许多“三无”人员。他们的行为给前山河留下了很大的创伤。白天,他们吃喝拉撒,随地大小便„„任由他们这样持久的持续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会被他们给糟蹋。如今,虽然前山河得到了整理,但前山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还是浑浊的。我还痛心地看到前山河的旁边还有一座座工业废料堆成小山。

所以,我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的饮用水不是总会觉得有一股咸味吗?这是珠海的咸潮。

在调查中,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我们组织了环保小分队,开展环保在行动的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

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禁止使用氟利昂等等。但是,有些事情却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我们如何做到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呢?下面几条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第一,必须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果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厉害的。

第二,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比如,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

第三,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第四,虽然泡泡糖是小朋友们十分喜爱的糖果,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但是,千万不要乱扔咀嚼后的胶基,因为它会到处乱黏。在吃的时候,可以先将它的包装纸收好,用来包裹吐出来的胶基,然后,再将它扔到废物箱内。 第五,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1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

第六,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第七,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等的电器插头。 第八,即使在最寒冷的地方,也没有必要使室温超过18℃,如果你觉得冷,可以多穿一点衣服。

第九,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尽管它的价格相对贵一些,但它的耗电量只及普通灯泡的一小部分。

第十,用密闭容器代替塑料包装物来储藏食物。

第十一,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

第十二,请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

第十三,节约用水,在刷牙时,请关闭水龙头。

第十四,园丁应施用有机肥料,如混合肥和粪肥,避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因为它们会渗入泥土,危害水源。

第十五,开车时减速行驶,这样耗油量小,还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第十六,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到小区里散步,

当入过演武池时,一股刺鼻的臭喂迎面扑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副景象:生活垃圾、死鱼全漂在池面上;水里的鱼正吃着那些生活垃圾;有人把脏水往池子里倒„„“妈妈,好恶心啊!”我捏着鼻子、板着一张脸对妈妈说。“是啊,这种‘大肚子’鱼卖到市场上,会让多少人生病,甚至死亡。”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这时,我想起在去外婆家路上看到的情景。

外婆家在城乡结合部,那儿的工厂不断地大量排放着废气、废水,路上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工地不断地发出些噪音,使附近的居民不得安宁等等,都使得这里的环境变差。我们周围环境的污染,是人类在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时所产生的问题。

我们做过的问卷调查中,许多厦门市民认为厦门市区的环保工作做好了,却忽略了城乡结合部。还提出垃圾分类没做好,应对市民加强宣传力度,对市民乱丢垃圾的现象引起重视等意见。

我们只有正视现实、正视危机。除此之外,任何消极退避都于事无补。只要人人都为环保献出一份力,我深信,总有一天我们与周围环境又会和谐起来,而且将更持久,更完美。

作文四:《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3200字

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 三(5)班 申小茜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人与动物的和谐故事

三(5)班 申小茜

获颁“感动心灵”成就大奖的金龙,历经磨难仍乐观坚强,让人感叹。      特别受孩子、老人欢迎的小天使,乖巧、可爱又热心,而且出勤率超高的“狗医生”Coffee;下肢瘫痪,历经十几次手术,如今靠轮椅行走,却依旧乐观顽强和感恩,并且继续等待领养者出现的狗狗金龙;从3个月大就开始训练,现已成为专业搜爆能手,更担任深港两地水库的守护神,保护水源安全屡次立功的“警犬”阿福„„

昨天,在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举办的庆祝世界动物日“2009爱与它同行 年度杰出成就大奖”颁奖典礼上,十名在过去一年里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类朋友和伴侣动物朋友们获颁大奖。这样别开生面的颁奖典礼获得深圳不少人士的大力支持,同时,主办方也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将更生动地传播关爱动物的理念,推动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狗医生Coffee: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封闭的世界 第一次看到狗狗Coffee时,很多人都会发出“可爱”的赞叹。如毛公仔一般的小狗,却是一名出勤率超高的“狗医生”,特别受孩子、老人欢迎的小天使。也因为它给孩子、老人们带去欢笑和帮助,在本次评奖中,它获得了“特别贡献”成就大奖。

Coffee的主人曹培越告诉记者,Coffee今年6岁了,大概在一岁半的时候,它得了狗瘟和细小病毒病,这对狗狗来说是致命的两种病。在Coffee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后,曹培越萌生了将它培养成“狗医生”,为其他受到病痛折磨的人做些有

意义的事情的念头。

2007年7月22日,Co

ffee顺利成了一名“狗医生”,

并很快参加各种探访活动。在深圳

所有“狗医生”中,Coffee

的出勤率是最高的——从当上“狗

医生”后,每个月它都参加一次探

访活动,为儿童福利院和儿童孤独

症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带去欢乐。最

让曹培越高兴的是,在一次探访

后,她接到了个陌生的电话,原来

是前一天她带Coffee去做探访的特殊儿童训练中心的一名孩子的家长打来的。“当时,那名家长说他很开心,很激动,因为他患自闭症的宝宝在和Coffee玩过以后,早上会主动和他家的狗狗打招呼了!那一刻,我很感动,替这位家长开心,也替Coffee可以帮到小朋友而开心!”

人与植物的和谐资料

三(5)班 申小茜

从06年开始提出节约型园林口号以来,我们也听到很多对于节约型园林各种各样的讨论和认识,通常情况之下,我们提到节约型园林大家会想到,可能在以后园林建设方面考虑到节约水电甚至考虑到园林绿化投入上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很多人会认为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倡导用因陋就简的方式建设园林绿地,导致行业整体水平下降。有些人认为园林绿化行业刚刚发展起来,在现阶段不应提倡节约型园林。有些人比较极端,园林绿化微生态环境服务的,为公众服务的,不存在浪费的问题,对节约型园林大量认识上的误区,还需要我们再认识上进行一些澄清,使得行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这方面来讲,首先看一看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到底在什么样大背景、大环境之下所提出来的。

曹司长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园林行业所取得飞速的进步,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很大的财富,为园林发展提供很大的契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30年以来,在生态环境方面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美国有一个生物学家叫威尔逊,他提供的数据认为,中国领土上90%以上的河流都受到污染,不适宜鱼类的生存,他认为中国恐怕很难渡过环境危机,即使认为中国能够安然渡过危机,也与大灾难只有一步之隔。面临经济可持续发展或者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来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达到这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首先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从这方面考虑,可能是定义节约型园林或者下一步园林建设发展主要方向的依据。   所以从这个大背景之下,在06年的时候,建设部在新疆开了一个园林绿化工作现场会议,开始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口号。我个人认为,在前十几年尤其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园林发展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这些园林的发展,可能在发展方向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样一些方向可能会制约我们园林行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之下,我们看到园林,很多城市都把园林当成贴金的工程或者涂脂抹粉的工程,对环境有一些改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资源的消耗或者财力的花费,如果没有真正达到目的的话,可能会妨碍园林行业的发展。园林是非常脆弱的行业,如果说在经济社会发生动荡情况之下,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园林,园林行业应该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在大好环境之下,更要考虑园林行业的发展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节约型园林实际上为了扭转当前园林绿化发展方向,促进园林行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这是重要性的认识。   从节约型社会概念考虑,节约型园林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或者说三个目标:一是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谈了两年多,大家基本上形成一个共识,怎么样在园林绿化中节约资源和能源问题。二是考虑园林绿化怎样更大发挥在改善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功能,我们认为园林行业本身就具有这样一种功能,通常情况之下,不会特别重视园林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所以说想把今天下午的内容,主要是谈谈这方面的观点。三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讲到园林问题的文化,怎么样从文化的角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节约型园林看作是资源和能源投入最少化,产生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而且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园林绿化的建设模式。

作文五:《关于环境法的资料》9500字

▲环境分类:

1、依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分类: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2、依据要素环境的性质分类: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

3、依据人类的活动的范围分类: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环境问题:指因自然变化或者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分为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环境法: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的目的:二元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的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体系的构成:

问题:(一)体系架构上

宏观体系架构上,一部真正的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尚未出台;

微观体系架构上,有些法还存在空缺。如《有毒化学品管理法》、《湿地保护法》等

(二)法律内容上

1、指导思想有待于更新——可持续发展

2、法律内容上失衡——重污染防治轻资源保护

3、制度上的缺失如《环境保护法》中无许可证制度,对排污收费制度规定也不合理。

4、法律责任的不合理。如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不配套;法律责任缺乏生态效益的考虑;法律责任处罚过轻。

完善:完善体系架构和修改完善其内容。

体系的构成如下:(1)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单行法;

(4)环境行政法规;(5)环境保护部门规章;(6)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性政府环境规章;

(7)环境标准;(8)国际环境保护条约。

▲环境法律关系:环境法主体根据环境法的规定,在参加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

所形成的保护环境的权利义务关系。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环境法之中,所有环境法律规范都必须遵循和贯彻的,

调整并决定一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所有行为的知道思想和基本准则,是

环境法本质的集中体现。

意义:(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法的核心和灵魂;(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弥补功能;(三)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立法作用重大;(四)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可以防止法律滥用。

1、协调发展原则: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要统筹兼顾 、有机结合、共同进行,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地进行。

实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绿色GDP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循环经济立法。 意义:该条原则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发展与限制两方面的内容,反映了环境法的本质与特征,体现了环境法的价值取向,符合环境法的发展趋势,并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2、预防为主原则:指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治开发和建设活动中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要积极治理。

实现:环境规划;环境标准和总理控制;环境影响评价。

意义:预防为主原则属于事前调整,是先进的环境保护战略和科学的环境管理思想的体现,被视为现代环境保护的灵魂。要预防一切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危害,当然也包括通常不会发生的危害、时空较远的危害以及累积型的危害,既适用于损害预防也适用于风险预防,要求尽量防止和减少引起人类环境退化的原因。

3、公众参与原则: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全民族都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事业。

实现:需要完善以下法律机制或制度:公民环境权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听证;环境公益诉讼。

意义:可以制约政府的自由裁量权,确保政府公正、合理地行使行政权利。

4、环境责任原则:指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应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责任。

实现:主要通过以下法律机制和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资源税制度;排污收费和环境税制度;环境治理责任制度。

意义:可利用经济利益调节机制达到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可以进一步进行生态补偿。

▲国家环境管理:指国家通过各级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和国家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对环

境保护工作的执行、指挥、组织、监督诸权力,并对社会环境保护进行预

测和决策。

特征:

1、国家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一种组织活动。

2、国家环境管理主要通过环境行政实施,而环境行政是一种直接而经常的国家职能,具有行为方式上的直接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和不可中断性。

▲国家环境管理权与传统行政权存在显著的区别:

1、产生的基础和目标不同。国家环境管理权产生于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弥补市场失灵的必要补充。其目标是保护公民的环境权,保护人们在健康和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和合理利用环境的权利。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公共利益或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

传统行政权产生与国家的警察职能,是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需要。其目标是在不干预经济个体自由意志的前提下,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公共安全。因此,产生的基础是国家利益。

2、体现的权利不同。国家环境管理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干预权,表现为国家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对经济个体与环境有关的行为进行干预以保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传统行政权是一种消极的限制权,他在市场主体的行为严重侵害社会或他人利益以致造成后果时才发挥作用,行政主体不得干预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更不得直接参与到他们的关系之中去。

3、使用的手段形式不同。国家环境管理权的形式既包括传统的权力手段,还包括非权力手段,而传统行政权的行使主要依靠权利手段。

4、权利形式的主体不同。国家环境管理权行使的而主体广泛,尤其重视环境保护的区域性特点。而传统行政权的行使主体比较单一,仅限于 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授权的组织,强调行政的统一性。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三同时”制度:

1、概念: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

可能对环境中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与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

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法律规范系统。

2、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三同时”制度现已由污染防治领域扩展到生态破坏的防治方面,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开发项目;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

(2)具体要求:项目的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的初步设计时,必须编制环境保护篇章。项目的施工阶段: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建设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环境保护验收手续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3、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三同时”制度的各个阶段缺乏严格的、操作性强的审查规范。

(2)没有充分体现清洁生产的要求。

(3)具体要求和验收监测方法比较笼统,在一些新的领域缺乏相应的指标体系,不适应环境管理发展的要求。

4、意义:

(1)“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它是总结我国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的法律制度。

(2)把环境问题解决在建设之前或建设过程之中,避免二次施工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3)加强了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收费制度、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以及限期治理制度等。

(4)从源头和过程减少新上项目带来的水污染问题。

▲排污收费制度:

1、概念:指国家为了保护环境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向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的排污者,根据国家设置的收费标准,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收缴一定污染治理和环境恢复费用的法律制度。

2、排污费的征收:

对象: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范围:(1)向大气、海洋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2)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加倍缴纳排污费;(3)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物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加倍缴纳排污费;(4)依照环境噪声废物污染物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标准的,按照排放噪声的超标声级缴纳排污费。

3、排污费的管理和使用:主要用于下列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1)重点污染源防治;(2)区域污染防治;(3)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4)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环境许可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限期治理制度: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和污染严重的区域环境,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排污者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制度。

▲清洁生产制度:指有关清洁生产的法律规范体系。

▲生态补偿制度:指生态服务功能受益者对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付费、生态服务功能破坏者对生态功能的恢复付费的行为,即“破坏者恢复”和“受益者补偿”。

▲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1、概念: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人身或财产的损害,或者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而应承担的民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2、构成要件:(1)主观上不再必须过程,无过错也要承担责任;(2)抛弃了违法性的要求,只要存在某中可观的加害行为即可;(3)客观上出现了损害后果;(4)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却相对容易了一些。

3、免责事由:(1)不可抗力;(2)受害人自身的责任;(3)第三人过错。

▲环境行政责任:

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责令停产整顿;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暂扣、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件;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种类。

责任方式:

1、补救性的行政责任包括:(1)承认错误,赔礼道歉;(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3)履行职务;(4)撤销违法;(5)返还权益;(6)恢复原状;(7)行政赔偿。

2、惩罚性的行政责任包括: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

▲环境侵权:指因人为活动导致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而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环境权益造成损害或损害危险的事实。

特征:(1)主体的不平等性;(2)原因行为的相对妥当性;(3)行为状态的间接性、无形性和潜伏性;(4)损害结果的不确定性;(5)损害性质兼具私害性和公害性。

▲国际环境法:调整国际社会成员主要是国家间因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而形成的国际环境关系的国际法律规范的总和。

特点:较强的公益性;较强的科学技术性;“硬法”与“软法”结合性;区域性。

▲国家环境资源主权原则:指在环境保护领域,每个国家不论大小,都拥有自己的环境资源主权,对于本国管辖范围以内的环境资源保护问题具有最高的处理权和对外独立性,有权自行处理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任何国家不得以保护环境资源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资源共享原则:指处在任何国家管辖领土之外的自然环境资源为全人类所共有,任何国家不能独占或享有“既得权”。

▲共同但有区别原则:指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因素,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发达国家应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或是担负起主要的责任。

▲国际合作原则:指在国际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各国需要进行广泛密切的合作,通过合作采取共同的环境资源保护措施,实现保护全球环境的目的。

▲预防原则:当一项活动对人体的健康或者环境产生危害的威胁时,即使有些因果关系没有得到科学上的充分确定,也应当采取风险预防的措施。

案例:

(一)某村办小型化工厂,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开办。因其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维修人员在违章检修时,阀门断裂,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外泄,导致厂外下风向处15位居民出现中毒症状,120亩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损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万多元。当地政府、劳动、环保部门共同调查后,劳动部门避开环保部门先行以安全事故为由对该厂处以1万元的罚款,环保部门得知后未再实施环境行政处罚。

意见一:本案属于安全事故,应由劳动部门处罚。因为“一事不两罚”原则,环保部门无权再处罚。

意见二:劳动部门可以基于安全事故处罚,环保部门也有权基于环境事故予以处罚。 意见三:劳动部门无权处罚。本案是环境污染事故。

(二)辽宁南票劣质煤坑口电厂2台100MW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2004年1月开始投入试生产,但2005年9月才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同时,一期工程配套的窑沟灰场尚未建成就已经开始堆灰,灰场和煤场周围也未种植防护林带。

请问该厂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哪项基本制度?

(三)1997年元旦,安徽省马鞍山市郊向山镇林业派出所接到七联林场报案,九号桥山场连续发生多起砍伐病死树和火炬松事件。经过10多天的调查走访,终于查清事情:七联村红光胜队村民54岁的王某,多次到七联村九号桥处(系王某承包的土地,山上之树系王某家亲手载种),利用林业局组织砍伐病死树之机,偷偷上山砍伐火炬松和病死树20余株。林业派出所在事实调查清楚后,决定除对王某进行林政罚款、赔偿损失外,还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拘留15天。王某认为山上的树都是自己载下的,且为自己承包,现建房需要,砍伐几棵树,不应该被处罚。

分析:1、根据《森林法》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

2、“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零星林木除外。”

3、自留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农民个人使用的少量土地和山坡地或山岭地,农民个人具有使用权,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四)电磁辐射污染赔偿案

原告:杨家资  王馨荷(在审理过程中死亡,由其女杨之英代理诉讼)     杨之辉  杨之雄

被告:长沙市电业局

案情:1989年 长沙市电业局与杨家所在村委会签订征用土地协议,征地范围包括杨家庭院内部分土地,由电业局在杨家庭院内施工修建高压输电工程482号铁塔,该铁塔于1990年建成,但自91年以后,杨家四人相继生病。1996年杨之辉以电业局侵占土地使用权为由向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起诉,被驳回诉讼请求,原告不服上诉到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就电磁辐射引发疾病索赔,经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鉴定中心鉴定杨家资患脑梗塞症,王馨荷老年痴呆症,杨之雄患心肌炎,杨之辉被医院诊断为心肌炎。

1999年6月,中院发回天心区人民法院重审,天心区法院认为:被告架设高压线虽然跨越了原告房屋,但属于有关规定和技术规程规定的可以跨越房屋的’特殊情况’,并不违法,且原告住宅周围的电磁场强度和辐射小于国内和国际限值标准,因此原告所患疾病与被告架设高压线无因果关系,对原告要求的人身伤害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附:1.《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第5条:电压导线(154-220千伏)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为5米。(实际为1.9米。)

2.《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第15条:架空电力线路一般不得跨越房屋„„特殊情况需要跨越时,设计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增加杆塔高度等措施,以保证跨越房屋的安全。

3.《关于110-500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要求220千伏高压线跨越房屋垂直距离为6米。(实际为13.4米。)

4.  据国内外医学杂志专业学术论文介绍,上述心脑血管疾病正是电磁波辐射容易引发的主要病症。

问题:1.电业局的行为是否违法?原告患病与电磁辐射有无因果关系?

2.本案原告可要求被告承担哪些民事责任?

(五)1978年7月1日晚,青岛市天降大雨,电闪雷鸣。位于青岛市的青岛市化工厂的电器设备因遭雷击毁坏,不能正常工作,从而造成该厂大量氯气外溢,污染了周围的大气环境。该厂附近居民10余人因吸入氯气中毒,当晚送医院抢救。其中青岛某工厂女工王娟,因家住距本次氯气外溢事故发生地较近,大约100米处,故中毒症状较重,在医院住院观察及治疗共计384天。其间,王娟花费的住院费、医疗费及误工工资、生活补贴等费用全部由青岛市化工厂承担。王娟中毒病情好转之后办理出院。医院在为其办理出院检查时诊断王娟还患有“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建议其出院后继续服药治疗。然而,青岛市化工厂则拒绝为王娟的继续服药治疗再承担医疗及其他相关费用。其理由是,王娟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与氯气中毒无关,与氯气中毒无关也就是与该厂的氯气外溢事故无关。同时,王娟本人所在的工厂也拒绝发放王娟在继续治疗期间的工资和支付王娟继续治疗的医药费用。其理由为,王娟的病乃青岛市化工厂的氯气污染所造成的,故王娟的误工工资和医疗费用理应由青岛市化工厂承担。王娟于1980年5月13日以青岛市化工厂为被告,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青岛市化工厂赔偿其因受氯气污染患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疾病而受到的各种损失。

法院在审理该案的过程中调查了王娟的病史,走访了有关的医疗卫生部门并收集了大量的医学旁证。法院经审理查明:

(一)女工王娟在此次患病以前从未患过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并且其本人无此类疾病之家族病史;

(二)医学证明氯气中毒可致人患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疾病;

(三)女工王娟患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时间正是在青岛市化工厂发生氯气外溢污染事故以后。

综合考虑上述各种情况,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女工王娟患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疾病系青岛市化工厂氯气外溢污染事故所致,故青岛市化工厂应对王娟因患病所遭受的各种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

2001年12月21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2年4月1日起执行,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第四条之(三)指出:“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如果加害人能够证明其行为与被害人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则可免除其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否则,即推定其加害人行为与被害人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六)某市化工厂和造纸厂分别位于大清河的两岸的其中中化工厂位于王某承包的养鱼塘东邻不到500米处的大清河南岸,造纸厂则与化工厂基本相对位于大清河北岸。大清河是一条由东向西流动的季节性河流。由于两厂向河水排放的工业废水都是经过净化处理的,所以对大清河没有危害。2002年夏季,降水减少,河水水位下降,使得河水净化能力减弱。为此,该市环保局提醒两家企业,要它们采取妥善措施。当年7月26日,王某引大清河的水入养鱼塘。由于河水流量不足,致使不能充分稀释工业废水,特别是两厂不同的废水经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物质。因此造成鱼苗大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3万元之多。为此,王某向环保局反映,要求两家企业承担责任。

问:1、两家企业是否应当对该污染损害事件负责?依据是什么?

2、环保局对两家企业分别给予罚款5000元行政处罚,你认为环保局作法正确吗?

(七)河南省某县农民张某,承包水库水面,用网箱养鱼,并租了一条水泥船和雇佣两个工作人员在水库中日夜看护,张某本人也经常住船看护。一天早晨,张某起床后,看到许多死鱼漂浮水面,且水面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张某意识到可能是水体受到某化工厂污染致鱼死亡,于是马上到县环保局要求察看死鱼现场。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说: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渔业水污染事故应由渔政管理机构调查处理。于是张某又马上到负责渔政管理

的水库管理局渔政管理站要求其调查处理死鱼事故。但渔政管理站的站长说,不可能是污染致鱼死亡,所以既不组织对水库水质进行监测,也不到现场调查死鱼情况。为了固定证据,张某只好让县公证处对其死鱼情况进行公证,证明死鱼损失达40多万元。死鱼事件后不久,某化工厂就收到渔政管理站发出的因渔业污染事故罚款15万元的决定。由于缺乏渔政管理站的现场调查监测资料,张某无法向排污者索赔,于是便以渔政管理站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法院提起以渔政管理站为被告的行政诉讼,要求其赔偿死鱼损失40万元。法院以渔政管理站不具有法人资格为由,让张某变更被告,但张某拒绝变更,于是法院裁定驳回张某的起诉。

试分析:(1)环保局工作人员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法院的裁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3)张某应当通过什么途径解决死鱼损害赔偿问题?

(八)1997年2月25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渔政管理站(下称合浦渔政站)的渔政人员驾驶022号渔政船到海上执行检查任务,驶至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港口海面时,发现原告石耀贵在港口灯标东南方约1海里处收购真鲷鱼苗,即登排进行检查。经现场检查,石耀贵的鱼排上共有12网箱约24万尾真鲷鱼苗,当场作了现场检查笔录。当渔政人员要石耀贵出示有关证件时,石耀贵仅出示1997年2月18日领取的由北海市渔政站颁发的

W00000049号收购2万尾真鲷鱼苗的《海洋经济鱼类苗种收购特许证》。同日,合浦渔政站以石耀贵无证收购真鲷鱼苗22万尾为由,作出(97)合浦渔政罚字第151号渔业行政处罚决定,没收石耀贵无证收购的真鲷鱼苗22万尾,于26日凌晨派员执行了该处罚决定。石耀贵不服,认为其收购真鲷苗种经北海渔政站营盘分站监管和登记,不属违法,不应追究其环境行政责任。

本案的关键在于石耀贵超额收购已登记造册并经当地部门认可的真鲷鱼苗的行为,是否违法,是否应追究其环境行政责任?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第24条规定,因养殖或其他特殊需要,捕捞真鲷等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必须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观部门批准,并领取专项许可证,方可在指定区域和时间内,按照批准限额捕捞。

《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管理实施办法》第41条规定:采捕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须经自治区渔政监督管理机关批准,实行凭证收购。

自治区水产局根据《渔业管理实施办法》授权制定的《海洋重要经济鱼类苗种管理的通知》第1条、第2条规定:因养殖、科研或其他需要,捕捞、收购、运输真鲷鱼苗的,必须经自治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领取《捕捞许可证》、《收购特许证》、《运输许可证》后方可进行。

(九)    张某系张楼村村民,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起了一砖瓦厂,并核发了30.7亩的《土地使用证》。在该土地能够用于做砖瓦的土壤被取用完以后,张某为了继续经营砖瓦厂,便与村干部协商,将村里的16.1亩耕地划归砖瓦厂使用,并与该村二组签订了土地使用协议书,张某向村里缴纳种植补偿费共4800元。同时还与村民唐某、沈某、贾某等私下达成用地协议,占用耕地5亩用于取土烧砖。经村民举报,县土地管理局对张某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查处,并作出处理决定:对张某处以每平方米5元的罚款,限期恢复土地原状,责令加倍赔偿唐某、沈某、贾某土地两年不能耕种的损失。问:

(1)张某与村民组签订的用地协议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2)指出县土地管理局的处理决定存在的问题。

分析:(1)张某与村民组和村民签订的用地协议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因为:《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村委会和村民组都无权批准使用耕地用于企业取土烧砖。农民个人更无权转让其承包的耕地的使用权用于非农业生产。

(2)县土地管理局对案件的处理存在下列问题:

第一,只处罚了张某,未处罚同样是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村委会和私下转让耕地使用权的村民。

第二,责令加倍赔偿损失的行政决定无法律根据。

作文六:《关于长春市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问卷》3700字

关于长春市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问卷

市民朋友:

您好!为了了解长春市生态环境的变化,我们大学生组队来调查情况,以便更好地来建设我们的家园。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填写本问卷,问卷时匿名的,尽量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回答,我们保证您的隐私安全,在此,我们表示感谢!

一.选择题

1.您当前的年龄处于哪个阶段?

A、7-12岁 B .13-18岁 C. 19-27岁 D.28-40岁 E.40-60岁 F.61岁以上

2.您觉得您居住地的空气质量怎么样?

A.很好 B.还行 C.一般 D.太差了

3 .您认为近几十年长春市绿化程度有和变化?

4.您认为长春气候近些年来,有什么变化?

A.明显变暖 B.没什么变化 C.变冷了

5. 您认为长春市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A. 随手扔垃圾现象严重 B. 破坏花草树木严重 C. 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使用严重 D .滥砍滥伐 E. 杀害和贩卖稀有野生动物 F. 其他

6. 您认为长春市生态环境现状怎样?

A、很好 B、一般C、不好 D、很差

7. 您觉得您所处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是怎样得?( )

A、日趋好转

B、相对稳定

C、继续恶化

8.您认为当地人们的环保意识怎样?( )

A、很高 B、一般

C、低 D、很低

9. 您对生态环境的态度?( )

A、非常重视

B、比较重视

C、有点关心

D、不关心

10.您认为长春市有关生态的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A.绿化 B.水质 C.噪音 D.城市卫生 E.环保意识 F.空气质量

11.您觉得您的居住环境过去及现在在排水方面有改善吗?

A.改善很大 B.改善一般 C.没有改善 D.越来越差了

二.简答题

1.您对长春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或建设有何意见?

2.您对国家在生态环境这方面有何希冀?

对于您花宝贵的时间填写问卷,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保证没有差错,资料尽可能地充实,请您再花几分钟的时间检查有没有疏漏或差错之处。谢谢!

注:横坐标为参与调查的人对长春市生态环境变化所持的四种主要态度1到4分别为:很好,一般,不好,很差。

纵坐标为人数。

分析:综合调查问卷结果以及辅助表格分析得出,对于长春市生态环境现状,在参与调查的100个人中10﹪的人认为很好,30﹪的人认为一般,40﹪的人认为不好,20﹪的人认为太差了。并且,根据调查,大多数认为长春市生态环境基本处于继续恶化的趋势(比如,雾霾天气增多,气候明显变暖等等),少数人则认为长春市生态环境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良好状态。经过本组组员们深入的调查及研究得出结论,长春市生态环境近几十年甚至近几年来基本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而究其原因可主要归为一下几点:

一、 市民普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城市是

一个大家庭,市民们作为这个大家庭的组成部分及主导者,他们的行为无疑成为了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虽然,部分市民的确拥有值得崇尚的关于保护环境的高度自觉性,他

们也确实一直在为周边的生态环境出力。然而,大多数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是缺乏自觉意识的,他们中有些人并不认为他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更不用说气候变暖,酸雨形成等大型气候问题了;而有些人虽然对环境变化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认为一次两次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于是逐渐形成明知故犯的局面)。

二、 政府的重视度不够。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

政府就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领头羊,市民的行为及意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引导。然而,现阶段,由于科技的发展有限,政府大多数时候投身于城市经济建设,容易忽略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在长春市,虽然政府对生态环境方面投入了一定的心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力度还是不够的。比如,经过调查与研究,市民大多数认为,长春市路边垃圾箱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垃圾箱分布密度不够,分类垃圾箱较少。

三、 一次性用品垃圾泛滥。“白色污染”被称为21世纪城市生态环

境的头字号杀手。经过本组组员的深入调查及研究发现,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或学习负担的加重,大多数市民或学生工作日习惯依赖于快餐解决吃饭问题。众所周知,紧接着快餐而来的便是打包问题,即大量的使用一次性便当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这样一来,再加上一些人随意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很多地方都被“白色垃圾”覆盖,这些对长春市生态环境的破

坏影响可想而知。

综上所知,长春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以上我们所调查和分析长春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调查小组对症下药,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和建议。

一, 加大对各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要建立文化氛围,开展各种文化生态活动,让市民广泛的参入其中,让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地球环境是所有人(包括现代人和后代人)和所有生物共有的财富,任何人都不能为了局部和小团体的利益而置生态;

其次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加强新闻宣传,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要逐步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环境部门积极配合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并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和培训力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环境教育,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下乡活动。与此相应,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新闻媒体的作用也要形成多层次的环保教育格局,向公众灌输人类对 环境的依存性观念;同时介绍现有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造成环境变化。

二, 倡导和推行新型的生态消费观,

冲破炫耀式消费的樊篱。在当前,改变消费观,促使民众的消费观由高消费、奢侈消费向生态消费转变,是生态社会的必由之路。阿格

尔就指出消除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出路是消除异化消费,实现人的需求的革命。

因此,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需改变这种炫耀式的消费观念,倡导“生态消费”观念,让民众的消费从异化消费走向理性消费。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加大消费观念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与教育,普及民众环保知识,启蒙民众生态消费意识,促使民众参与环境保护。让民众推崇小而美,少而好的理性消费观,自觉在观念认识上摒弃奢侈消费、乱消费的愿望和行为,以一种既能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又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的消费意识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 三, 国家政府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生态环保的态度、行为,对环保执行的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这是我们政府要做好导向作用。○1国家首先要在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环境和生态问题,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在国家宪法中明确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循环经济等经济模式,开发清洁能源,建设生态文明;○2加强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环境普查和监测;国家和各级政府需要制定各个领域的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和公民的环保行为。○3国家环境监管部门,要针对工业企业、工业产品,制定相关的环保指标和标准;○4各级环保部门建议垂直管理,不受地方政府的制约;○5对各级政府、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必须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国家支持民间环保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倾听他们的建议,接受他们的监督;○6 政府对于申办企业的审查中必

须有环境影响评价,坚决从源头遏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落户。○7 制定《回收废旧物资法》,鼓励和扶持企业回收利用废旧物资,扶持和发展废物回收再加工的企根据回收法,对于塑料加工行业,要求企业生产的原材料中回收利旧部分不能低于30%,这样肯定有效减少白色污染。○8生产中的企业,没有达到环保法规要求的,坚决关闭,依法严惩。尤其是那些肆意排放污水、毒气的生产企业,往往对周边的土地、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也对周边居民造成极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9要制定《包装法》,限制企业过度使用不环保的化工材料包装产品,产生新的垃圾污染。国家要加紧制定各类工业产品的环保指标,不达标的产品坚决不能进入流通市场, 严格控制燃油机动车的排放指标,不达标的机动车严谨出厂,否则坚决要求企业回收,严惩不怠。

四, 作为大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同时提倡骑单车及步行

汽车废气的治理已取得相当的成功,但数量的 急剧增长,使汽车仍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报道,近年国内某些 大城市也出现过光化学烟雾污染。不仅如此,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也要消耗 自然资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车还产生噪声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 车给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压力,造成交通拥堵。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 生活,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车,提倡乘坐公共汽车。 2   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产品

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

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3 不奢侈浪费,提倡勤俭节约

不和同学攀比比较,做好学生的本职,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的民族传统。

4 做一个绿色消费者

做绿色消费者。购买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或其他消耗品。

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但是我们大学生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保护环境,属于每一个人,是人类的职责。让我们齐动手,保护这可爱的我们美丽的城市吧!

作文七:《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2700字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河流流量、河水污染、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

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3、针对家乡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得到好的解决,把你

的想法措施和村中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一下,希望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 (调查报告样本)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前言: 2011年8月10日到2011年8月20日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老服0931班龚发梅、谢庆云在舒塘村就家乡生态环境进行有关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

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无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话,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就是难辞其咎。地方政府的意义在于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而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虽然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学宣讲活动,环保科普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活动,但是落实的不尽人意,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

三、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作文八:《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2700字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河流流量、河水污染、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

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3、针对家乡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得到好的解决!把你     的想法措施和村中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一下!希望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

?调查报告样本,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前言, 2011年8月10日到2011年8月20日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老服0931班龚发梅、谢庆云在舒塘村就家乡生态环境进行有关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 1/2页

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

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无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话!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就是难辞其咎。地方政府的意义在于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而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虽然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学宣讲活动!环保科普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活动!但是落实的不尽人意!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

三、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作文九:《关于当前中国安全环境变化的分析》11300字

作者:卫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08期

一、影响我国安全环境变化的因素:大国安全战略的调整

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世界主要力量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战略往往产生重大影响。冷战时期,美苏以争夺世界霸权为核心的军事外交战略左右着国际局势的紧张与缓和。美国外交战略和策略经过强硬—缓和—再强硬—再缓和的几次重大调整,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终战胜对手,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长期制约国际关系结构的两级对峙格局被彻底打破,各种政治力量在激烈竞争中重组,国际关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走出冷战的各国相应调整了各自的外交战略,以适应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发展和战略力量的对比态势,谋求国家利益在新格局中的体现。冷战结束至今已10余年,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迅速,诸多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对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影响深刻,而大国基于国家安全利益做出的战略调整则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给世界格局和地缘政治态势的变化注入了新的因素。

中国处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带,国家安全与周边环境密切相关。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我国拥有幅员辽阔的陆地疆土和海洋国土,与我国陆地接壤、海域相连的国家共有21个。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各异。因此,我国周边环境较为复杂。而中国周边大国及主要力量的战略调整,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

(一)“9·11”效应

美国重新审视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重大局部战争中,都处于向海外出兵作战的主动地位,从没有遇到过本土遭受外来袭击的情况。长期以来,美国的强大国力及其地理位置,使其在很大程度上松懈了对本土遭受突如其来打击的防范。“9·11”恐怖袭击事件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国家安全战略,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把保卫国土安全,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强调对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予以高度重视。为此,美国调整了军事战略和安全战略。2001年,美国国防部正式出台《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从维护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和本土安全出发,制定了新的军事战略规划及构想。报告强调,本土安全是美国安全战略的基础和海外军事战略的前提,视本土防御为美国国防战略的第一要务。之后,布什政府又把“先发制人”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此外,美国在全球展开反恐外交攻势,强调在反恐形势下世界各国的立场非此即彼,即不是站在美国一边,就是站在恐怖主义一边。以反恐作为划分敌友的标准,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反恐怖主义国际联盟。国际社会普遍对此反映积极,给予美国支持并采取密切合作的态度与行动,各国外交政策出现互动性调整。

反恐怖主义这一迅速上升的国际热点问题,也为美国公开推行单边主义霸权外交找到了借口。布什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同时利用其他国家也存在治理恐怖主义的棘手问题、需要美国支持的机会,于“9·11”事件后单方面宣布退出1972年与苏联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加快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以求彻底打破国际军事战略力量相互制衡的状态,强化美国核战略的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加大对“邪恶轴心国”的打击力度,把反恐与打击美国的宿敌结合起来,为推进美国全球战略清除障碍。目前,反恐造就的国内外形势使布什政府决意推翻萨达姆政权。为此,美国不顾其他大国的反对,再次绕开联合国,打响了第二次海湾战争。在朝鲜核问题上,美国也不时传出强硬声音,试图“以压促变”,使美朝矛盾加剧,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

(二)冷战遗风

南亚局势持续紧张,美印关系发生变化。南亚与中国西南地区毗邻,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值得关注。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原有的美巴联盟抗衡苏印联盟的南亚格局被打破。南亚大国印度在苏联实施战略收缩之后,调整其发展战略,在军事上注重发展核威慑力量,努力拓展向外发展空间,以期在主宰南亚次大陆的基础上,向有影响的世界军事大国迈进。

冷战时期曾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克什米尔争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再度成为南亚局势动荡的焦点。1998年印巴竞相进行核试验,南亚局势恶化。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巴立即无条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武器条约》,遭印巴拒绝。国际社会为印巴和解做出的努力收效甚微。印度一方面公开声称进行核试验是为了对付来自中国方面的威胁,另一方面寻找时机缓和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在战略上拉近与美国的距离。印度先是与美国签署了《印美关系:21世纪展望》框架文件,要建立美印“持久的、政治上有成果的新型伙伴关系”,继而不顾国际社会舆论的向背,一反常态地表示支持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9·11”之后,印度很快做出反应,表示愿意对美国开放包括机场、港口在内的军事设施,并提供某些关于阿富汗穆斯林组织的情报,不失时机地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它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想搭乘美国反恐列车,打击印控克什米尔境内的恐怖活动;另一方面是想借机提升印美关系,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显示其存在和作用。

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日本借机对外用兵。美日同盟关系贯穿冷战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国力日益强盛。面对亚太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日本对防务战略做出重大调整,把重点从过去的“北向”转为“西向”,中国和朝鲜成为其防范重点。[1]于是,美日基于各自的亚太战略利益,强化美日军事同盟体系,签订《防卫合作新指针》,改变和扩展日本的防卫职能和防卫范围。两国联合研究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深化军事战略上的双边合作,并试图把台湾纳入该系统。“9·11”之后,日本国会很快通过有关反恐法案,为日本自卫队借支持美国反恐行动出兵海外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且将日本防卫合作的对象由美国扩大到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突破了日本对外军事联系的一道禁令。

(三)超越冷战

建立相互信任机制,构筑新型安全模式。9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日益突出,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尽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冷战思维模式也时常在国际事务中有所反应,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超越冷战思维的外交行为却越来越多地在大国关系、地区安全合作中表现出来。90年代后期,大国首脑频繁互访,力求突破历史隔阂,寻求体现国家利益的相互借重与合作。中美、中俄、中日以及其他大国之间纷纷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呈现“大国伙伴关系热”,各国在相互竞争、牵制中寻找新的利益平衡点。虽然这些伙伴关系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的一面,但相对于冷战时期明显具有排他性或对抗性的双边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无疑是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各国通过元首互访、高层会晤、热线联系等方式,建立起磋商协调机制,实现多领域的合作。

在地区层面上,中国和周边国家建立互信机制,开展双边、多边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1996年,中、俄、哈、吉、塔五国在上海共同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此后“上海五国”会晤协商机制不断推进,中国与俄罗斯及有关中亚国家之间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聚会上海,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前提建立合作机制,为构筑新型地区安全模式,倡导摈弃冷战思维的全新安全理念,提供了范例。此外,中国还同东盟国家建立了安全对话机制,并与越南就陆地边界问题达成协议。

二、亚太安全环境变化的特点

从上述中国周边大国战略的调整可以看到,各国对外政策的变动是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变化的产物,或为主动前瞻性调整,或为被动适应性调整,并且具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总体而言,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美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亚太地区,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强国地位,使它在周边国家外交战略的调整中处于主动地位,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对他国具有很强的牵动作用,这在美日、美印、美俄等主要关系的调整中明显表现出来。“9·11”事件的发生更给予美国强化其主导地位以契机。“9·11”事件对美国人民而言是一场大灾难,但对布什政府而言却未必如此,从某种角度讲,“9·11”事件是布什政府在国内赢得广泛支持、在国外扩展美国势力的良机。布什政府不仅成功地转移了国内视线,一度实现了国会两党以及国会与政府的空前协调,使艰难诞生的共和党政权得以稳固,而且借助各国的广泛同情,取得国际社会对美国在阿富汗采取军事打击行动的支持。美国高举正义对付邪恶的旗帜,树立其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领袖形象和地位,并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反恐联盟。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对亚太国家的外交走向产生重要的牵动作用,各种力量在相互作用下重组,亚在地缘政治格局出现总体上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二)对中国国力增长怀有戒心或保持警惕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保持年均经济增长8%以上,远远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发展水平。200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95933亿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本世纪前20年,我国还将以年均7.2%的速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今后的发展实力,为亚太国家所高度关注。

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中国已被作为潜在的对手而成为重点防范对象。克林顿政府曾认为,2015年后,俄罗斯和中国有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则重新审视美国的安全环境,对上述认定做出调整,指出俄罗斯不会对北约构成大规模常规军事威胁,美俄有在安全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同时又讲,亚洲地区存在着一个有丰富资源的军事对手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潜在的军事对手无疑是指中国。如果说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大三角关系中重要地位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苏对抗的战略格局所致,那么,如今美国把中国视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竞争对手,则是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国际地位上升的结果。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与经济暗淡相伴而来的是日本政治上右倾势力的抬头,以及对“中国威胁论”的渲染。无论是小渊惠三政权、森喜朗政权,还是小泉纯一郎政权,政策上均表现为右倾保守。外交上追随美国,强化美日同盟,明显具有针对中国的意图。我国有学者认为,强化后的美日安全同盟关系实际上是北约东扩在亚太地区的翻版,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从周边发展中国家看,东南亚国家出于历史和领土争议等原因,一直没有消除对中国的戒备心理。这一地区的国家在与中国开展多领域合作的同时,也因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在外交战略和策略的谋划中具有谨慎防范中国的一面。而南亚大国印度更视中国为其实现大国战略构想的主要障碍,认为中国是它称雄南亚的现实的和潜在的最大威胁。

(三)借重合作与牵制防范构成亚太大国关系的重要内涵

冷战后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意识形态因素虽然在国际关系中仍起作用,但已明显淡化,国家利益成为各国拓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大国间越来越重视体现国家现实利益的相互借重与合作,在激烈竞争和相互牵制中寻找新的利益平衡点。近年来,从我国周边大国关系的调整中可以看出以下变化:

首先,虽然任何双边关系的改善或加强不再意味着是针对第三国,但是借助双边关系发挥对第三国的制衡作用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如美日同盟关系的加强明显具有牵制中国的作用,中俄关系的拉近亦有制衡美国的作用,而日俄、日中关系的改善又可使日本在日美对话中增大回旋余地。在对外关系中善于把握和运用这一牵制作用将赢得更多的主动权。

其次,制衡作用不仅存在于双边关系国与第三国之间,也存在于作为双边关系的两国之间,牵制、防范是与相互借重同进存在的。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愿意同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目的之一便是通过接触政策加大对我国施加影响的力度。即使是日美安全体制,也在美日加强军事合作的同时,具有美国防范和控制日本的一面。同理,国际反恐怖主义的共同行动既为推进中美、美俄关系创造了条件,也使中、俄在与美国协调反恐立场的过程中,得以对美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搞双重标准予以牵制。

再次,由于力量结构的不均衡,双边关系不可能对等;而力量结构越不均衡,双边关系的稳定性也就越缺乏保障,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双边关系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如在南亚事务中,美印关系时升时降,双边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印度在双边关系中时常被动地扮演迎合或抗争的角色,而美国可根据自身利益需要不断调整美国在印巴两国间的立场。

总之,亚太大国关系受多方因素的作用和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各国之间合作借重、争夺制约权的复杂局面。

三、亚太安全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一)对中国形成东西挤压之势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我国所处地缘区位并不十分有利。我国拥有1.8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和长达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周边毗邻国家众多。冷战时期,美国曾利用我国的地缘特点,以美国学者尼古拉斯·约翰·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学说为理论依据,在中国周边建立起新月形包围圈。该学说强调控制边缘地带的战略意义,认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能统治大陆。美国通过与亚洲大陆周边国家缔结防御条约、组建政治军事同盟,控制整个亚洲东部,即从东北部到东南部的边缘地带,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因此受到直接影响。冷战结束后,欧洲虽然仍是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但美国对亚洲的关注和军事投入力度加大。《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要防止关键地区落入美国的敌国之手。这些“关键地区”除了欧洲以外,都集中在亚洲,有东北亚、从日本海经澳大利亚直至孟加拉湾的东亚沿海环形地带、中东和西南亚地区。随着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分量加重,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除继续保持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强化美日安全同盟,推动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以及介入台湾和南中国海事务以外,还扩展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适时调整与印巴两国的关系,并借“9·11”之机挥师中亚,在该地区建立了大小13个空军基地,驻兵6万,由此把手伸向中西亚地区,实现了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真正跨越。美国的战略调整说明,“边缘地带”理论正被美国运用于新时期的安全战略中。美国进行反恐战争,在战略上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强化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实现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势力的扩展;三是从中国的东边、南边、西边几个方向,构成对中国的挤压态势,完善对中国的战略防范。

(二)邻国迈向军事大国战略严重影响我国的安全环境

东亚的日本和南亚的印度加紧实施迈向军事大国战略,防范迅速崛起的中国成为两国军事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2000年以来,日本密切关注我国的军事动向,认为中国的动向会对日本的安全保障产生很大影响[2],它与印度多次举行两国或多国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并在加强防务合作,扩展其军事活动范围时,事实上将“周边事态”的概述延伸至我国台湾海峡以至南海海域。

印度发展核武器、扩展军事实力、谋求地区大国乃至世界大国地位的心态和目标,是影响南亚安全形势的重要因素,也对我国西南部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印度公开宣称发展核武器是为了对付中国的威胁,把增强军事力量、抗衡中国放在其军事战略和外交战略的重要位置。究其原因,第一,中印边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历史上两国关系常处于紧张、敌对状态,严重影响两国的沟通、往来和信任机制的建立。第二,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与印度谋求地区及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存在深刻矛盾,印度政府认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有碍于其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谋求和平的国际环境的中国也必然反对印度追求核大国地位的政策。第三,中国长期与巴基斯坦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在边境安全问题上,中巴具有共同战略利益,印度政府因此认为巴基斯坦背后的中国对印度有着更大的威胁。第四,南亚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大国对南亚的战略图谋,客观上有助于印度军事大国战略的实施。南亚地区北连中亚、西邻中东、南控印度洋,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冷战时期的苏联和冷战后的美国先后将触角伸向南亚,在南亚扩展战略空间。近几年,美国加大对南亚的渗透力度,调整与印度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与一个强大的、拥有核武器的印度之间的战略合作,不仅可能为南亚提供一个稳定局面,而且有助于美国在亚洲保持稳定的均势。显然,美国有借印度力量制衡中国的意图,以构建美国领导下的南亚及亚洲地缘政治格局。

(三)不利于中国统一事业的顺利完成

美国亚太战略是为美国主导亚太地区事务,维持有利于美国的地缘政治格局服务的。从近期看,国际恐怖主义、伊拉克战后重建、朝鲜核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使美国暂时无暇把关注重点放在台湾问题上,从白宫传出的关于台湾问题的调门有所降低。但是,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重点及根本用意分析,台湾问题仍是美国关注的重点之一。美国军事力量在东亚的存在、与日本军事合作的加强,以及TMD的研制和部署,构成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障碍。美国以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为借口,干预中国主权问题,推进美台军事关系,向台出售先进武器以增强其抗衡大陆的军事能力。美国要维持亚太“均势”,就必然会在台湾问题上推行“不统、不独、不战”政策,加大对我国统一大业的干预力度。

总之,我国安全环境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并有效应对。

四、关于改善我国安全环境的几点思考

我国的发展战略决定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外交战略总体目标仍然是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我国应注重亚太大国关系,改善周边安全环境,推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一)把握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中国安全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因此,把握中美关系走向,增强对美战略调整的应变能力,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长期实行“接触加遏制”的对华政策,无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上台,都是如此。布什政府因反恐需要,其对华政策前后有所变化,从上台之初把中国定位为对手而不是伙伴,在台湾问题上发表违背中美三个公报的言论,到总统精心择日访华,转变对华强硬的调门,可明显看到其政策的调整,然而,对华政策作为美国实施亚太战略的重要内容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接触加遏制”依然是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其原因在于:

第一,美国实施“接触”政策具有两层意义。一是通过接触,可获取经济利益。中国市场具有很大的开拓潜力,不失时机地占有中国市场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扩大,不仅能够增加美国的资本和贸易输出,而且能大大增加其国内的就业机会。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要在中国巩固并拓展市场,就必须实施接触政策。二是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促使中国接受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如果说前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那么后者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老布什政府曾明确主张对华实施接触政策,这并非出于布什总统对中国怀有特殊情感,而是基于他对美国利益的忠诚,他相信,如果美国要想影响中国,那么孤立中国是错误的。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说得更直白:“同中国接触是美国20多年来在两党的六位总统领导下执行的一贯政策。接触不是对中国有利,而是对我们自己有利,符合美国的利益。”[3]由于接触政策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布什政府不可能轻易摈弃接触政府,哪怕中美关系出现重大波折。

第二,美国的“遏制”政策会产生双重效果。一方面,遏制的意义在于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在某些领域做出让步,防止出现一个强大的对立面,从而维护美国的安全利益,平稳实现领导世界、主导亚太的战略目标。这是美国实施遏制政策的主要意图。另一方面,“遏制”本身在实施中也会产生另一种效应,即给美国自身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美国一味地对中国实施遏制政策,美国不仅在经济上可能利益受损,在政治上更可能树立一支反对力量,从而为其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增添障碍。遏制政策下反美情绪的增长是难以避免的,考虑到这一点,美国实行遏制政策也会有度的把握,不可能完全不计后果。

鉴于接触和遏制政策的双重意义和效果,美国对华政策必然会在接触与遏制中交错进行,由此表现出政策的“两面性”。了解这一点,对把握其对华政策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既不能因为布什称中国为“竞争对手”而认为美国已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点打击对象,甚至因此而扰乱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也不可因为布什四个月内两度来华,并盛赞中国是伟大的国家,便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忽视其遏制中国的一面。事实上,无论美国称中国是“对手”还是“伙伴”,都改变不了目前中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只是这种关系在不同时期会因美国接触或遏制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同而表现为侧重点的不同。当年中美建立“伙伴关系”只意味着更多更广泛的协调与合作,并不排除矛盾与竞争的存在。如今布什政府在表述上的来回转换,其实不过是一种政策调整而已。无论哪一党执政,都不会对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视而不见,都会从美国利益出发,充分估量中国将对美国构成的某种挑战,并制定相关政策认真加以对待,这是由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所决定的。

(二)在双边、多边关系中抓住机遇,谋求主动

亚太大国之间存在着诸多双边和多边关系,各种关系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我国在对外关系中,要善于利用双边、三角、多边关系,特别是有影响的大国关系,做有利于我国的工作,拓展中国的利益空间。

借助大国关系做外交工作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积极寻求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在谋求共同发展的同时,借助它国力量,增强中国对霸权国家的制衡作用;二是利用其他大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各国对大国霸权政策的反对立场,开展外交工作,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以中美印关系为例。印度视中国为潜在威胁,而印度的核大国战略则严重地干扰了中国的边境安全环境。不仅如此,美国在一定情况下还会借助印度力量的提升增强对中国力量的制衡。然而应当看到,印度的大国战略与美国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存在着根本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美国决不会坐观南亚地区出现一个军事力量不断增长的大国,而且是核大国。因此,只要美印双方谋求的霸权主义战略目标没有改变,两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只能是暂时的、有限的。在此情况下,我们在中美印关系中应谋取主动,做到以下几点:(1)我们要考虑到美印关系的提升、俄印关系的深化将会增加印度抗衡中国的筹码,尤其应谨防美印合作与美日联盟相呼应,对中国形成战略空间的挤压之势,从而使我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陷于被动。(2)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大国对南亚核对抗所持的反对立场,反对地区霸权主义,共同制止印巴核竞赛的升级,提倡维护地区和平。(3)重视印度在亚洲的作用,努力推进中印关系的改善,利用美印之间的矛盾,防止美国的地区热点问题上做文章,插手并主导地区事务,达到扩展其势力范围的目的。

分析中美俄、中美日等三角关系,也具有向有利于中国方面变化的可能。尽管在这几组三角关系中,美俄、美日的距离较近,但也是有弹性的。美俄、美日之间都存在着称霸与反霸、单极与多极之争。如俄罗斯在北约东扩、美国退出反导条约、NMD计划、对伊拉克动武等一系列问题上,都与美国存在重大分歧,但有时普京总统迫于形势,权衡利弊,也会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一定程度地做出妥协让步。如果我们坐视美俄两国出于不同动机相互拉近关系,只会削弱中国在中美俄关系中的分量及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有必要在寻求中俄两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借助美俄之间的矛盾,协调中俄立场,拉近中俄距离,扩大中俄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促成对美国单边主义的牵制作用。又如,美日两国为盟国关系,今后一个时期美日安保体制不但会保持下去,且有继续强化的可能,但这并不等于美日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不存在矛盾,没有改变中美日三角架构的可能。长期以来,美日之间除了不断发生贸易摩擦以外,还存在着对亚太地区主导权的激烈争夺,而这是一种战略利益的争夺。如果说日本已把中国作为一个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那么美国则是日本目前既无法摆脱、又无实力抗衡的最强大的亚太利益争夺者。因此,我们同样有可能利用美日之间的复杂关系,做有利于拓展我国利益空间的工作。

总之,尽量促使不利于我们的不等边三角关系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至少努力推动其向等边三角关系演变,将有利于对超级力量的牵制。

(三)发挥中国自身优势,赢得有利地位

中国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及地缘等方面均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策略性地发挥和运用这些优势,有利于中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发挥主角作用,在对外关系上扩大回旋空间,赢取主动地位。

在经济上,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各国看好中国大市场,谁在中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谁就能在亚太经济竞争中赢得更有利的地位,这已成为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外工商界人士的共识。扩大对华经贸关系符合贸易双方的根本利益。我们可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并以经济关系拉动政治关系。

在政治和军事问题上,随着全球性问题、亚太地区热点问题的突出,各国间的合作与协调更显重要。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武器扩散、制止地区冲突等许多问题的治理方面,国际社会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合作,这就为中国发挥有影响的大国作用提供了空间。如朝鲜半岛问题,中国不可替代的影响显而易见。这不只是因为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双方有着特定历史背景下结成的友谊关系,而且因为中国是亚洲大陆迅速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在亚太地缘政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战略地位。正因为如此,在控制朝鲜核危机、稳定半岛局势方面,美国和韩国都希望能够借助中国的影响力来解决问题。又如,在反恐怖主义方面也是如此。鉴于反恐怖主义是一场长期的斗争,美国在较长时间内尚需要中国的合作,这无疑为保持中美关系的相对稳定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四)稳定周边关系,倡导新安全观

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周边环境。因此,树立新的安全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并增强现代国防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在安全理念上,倡导树立新型安全观。历史告诉我们,冷战思维下的安全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这就要求必须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安全观,并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4]我们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与邻国在经济上的互利合作,加强共同利益的沟通与互补,建立和完善信任机制。在此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新安全观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模式中得到具体体现,进一步扩大与邻国的安全合作是今后争取良好周边环境的重要内容。

第二,在外交实践中,一是充分运用我国所拥有的政治资本,在朝鲜核危机、印巴冲突、反恐斗争等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东北亚地区还是南亚地区,都没有一个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或有效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我们要积极推动地区安全机制的建立并争取发挥主导作用,这既有利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树立有影响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二是有计划、分步骤地与周边国家逐步解决有争议的领土、领海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尽量避免因冲突而导致关系的恶化,尤其是警惕外部势力的介入,防止问题扩大化、国际化。

第三,在国家防御能力上,树立现代国防意识,增强应付危机的能力。根据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我们在不同任何国家建立军事同盟,明确反对地区军备竞赛,主张实行有效的裁军和军控的同时,必须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目前我国的军费支出水平还很低,只相当于美国的5%、日本的1/3,用来支撑一支强大的现代国防力量的经费十分有限。鉴于我国目前的地缘政治环境,尽快缩小我国同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差距,实现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的任务迫在眉睫。要立足于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高防御作战水平,善于应付突发事件,走符合我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建设之路。

作者介绍:卫灵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邮编 100088

作文十:《关于城市环境的变化调查报告》400字

关于城市环境的变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有关城市环境的变化,以及城市环境的不足

二、调查对象

淮南市龙湖公园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观察法与跟踪调查法

四、调查时间:2010年10月4日

五、调查内容

淮南市龙湖公园内的环境设施,和龙湖公园内池水以及游人对携带垃圾处理情况。

六、调查结果

我们对游人所带垃圾处理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有90%的游人能自觉对所携带的垃圾进行处理,有40%的游人能将垃圾进行归类处理,10%的游人只能分辨个别垃圾进行处理,剩下40%的游人只能将垃圾丢入垃圾桶,另外有10%的游人不能对所携带的垃圾进行处理,大多数是一些小青年。龙湖公园内的环境设施也有一定的不足,座椅上有游人的乱刻乱画,湖边的亭子的墙壁上也有游人的乱刻乱画,一些游乐设施时间长久已经生锈可是却依旧开放,另外水中也有一些游人留下的垃圾如:塑料袋,饮料瓶……但是让人值得幸喜在园林环保工人的清扫下这些破坏环境的事例有所减少。

七、调查体会

现在淮南市民的素质普遍有了提高,在以前来说是非常好的,但是对于现在这样的社会还是有待提高的,希望我市市民的能够做到保护环境的职责。

八、调查者:江凡,杨杰,陈成,米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