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过马路》3900字 中国过马路的看法200字

作文一:《论中国式过马路》3900字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陈锋,2011级交通运输专业)

【内容摘要】2012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

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①“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

络传播,就立刻引发各界人士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本文通过网络搜索、期

刊阅读、实地考察及观察分析周围人群过马路的情况的手段,汇总各家所谈,各人所长,对

国内外马路基本设施及管理条例进行对比分析,而后提出具体可实施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本

文的阅读,可以了解我国现在居民生活的基本交通环境,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发生的原因,清楚我国现有管理过马路的基本交通法律法规及实施效果,以及本文对中

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基本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从现象反映本质,法制观念淡薄

一. 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下的交通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不断的迅速增加,大量的农民进驻城市或者户口转

变为城市居民,在这些人当中,很少有受过较好教育的人民,他们不了解

法律法规,做事只凭良心感觉,这群人是最容易犯错也是最难以得到保护

的。除了他们之外,其他人群也同样有没有得到较高等教育的人,他们和

入住的农民一样,基本对法律法规的意识都很淡薄。有的人尽管懂得一切,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但为了行一时之便,方便自己,就毅然决然不

顾一切,在马路上横穿直撞。

随着人口的增多,水泥建筑不大拔地而起,它们占据了供人们行驶的

地盘,而居民生活的环境中,许多马路都是在建楼之前修建好的,如果因

为拥挤而改建,那样需要的财力物力都是不可估量的。道路构建不合理,

人口数量大,车流量大,这些因素纠结在一起就导致发生交通堵塞事件的

概率更高,也更加容易让人产生忽略交通法规的念头。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

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

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

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②

贵阳市人车交汇的十字路口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当中发现,专

门给行人设计的地下通道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走,宁可冒险横穿马路。有部

分市民明明知道该走地下通道,但是由于赶时间选择横穿马路,有的还一

边打着电话,一边在观察旁边穿梭的车辆。有些上了点年纪的市民,觉得

走地下通道麻烦,看着别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就跟着穿了过来。②

10月15日下午两点半,有记者在上海中山北路虹桥路口调查发现,这个

路口比较大,等一个红灯至少需要70秒的时间,每一个信号周期,至少有四五

个人闯红灯。而且闯红灯时还有一个现象,先是大家都在耐心等红灯,但只要

有一个人往路口向前靠一下,后面的人也会跟着过来,有一个人试着闯红灯过

街,后面总有两三个人跟着过去。一个红灯下来,平均要有四五个人闯过来。

闯红灯也有时间规律。记者观察发现,在红灯刚开始的10秒和结束前10秒最

容易闯红灯。记者调查了20个闯红灯的行人,有13个人就明确表示,前面的

人走了,他才跟着走的,而还有两个市民则等到记者提问时,他才恍然大悟,

“刚才是红灯啊?我看见别人走的,还以为是绿灯呢!”③也有人表示,因为过

马路的时间太短,而路面又比较宽,如果不闯红灯就得一路小跑过去,那样很

不方便。还有就是行人等待的耐心是有限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几位专家对交通

信号的一项调查显示:行人等候红灯信号的忍耐极限时长为90秒,也就是只要

等待红灯的时间超过90秒,红灯的作用趋向于无效。而国外的学者做的统计显

示,德国人对于红灯的忍耐时间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美国人40秒。相比

之下,中国人对于红灯的忍耐极限时间要比国外的人时间还长。                总的来说,我国的交通环境是很差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免不了会抱

怨,会影响好心情。恶劣的交通环境不仅仅只对我们的交通造成影响,还让我

们的生活水平层次降低,更可能多的是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二. 我国现有管理过马路的基本交通法律法规及实施效果

我国目前的交通灯设置,大部分是根据路口车流量、人流量设置的,而且会

根据车流量和人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设置相对智能,但是还是有很多设计

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由于机动车的不断增加,道路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再加

上有许多司机抢着过马路,导致很多车停在斑马线上。最后给行人留下的空间和

过马路时间就特别有限。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管理方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就为了防止或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行人、司机等红灯过马路这一方面也有特别规定。

(一) 我国现有的基本交通法律法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修正)第三章的道路通行条件中有如下规定: 第二十五条 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和国家标准,并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根据通行需要,应当及时增设、调换、更新道路交通信号。增设、调换、更新限制性的道路交通信号,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广泛进行宣传。

第二十六条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 、、、   、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上种植的树木或者其他植物,设置的广告牌、管线等,应当与交通设施保持必要的距离,不得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不得妨碍安全视距,不得影响通行。

、、、、、 、

第三十一条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④

(二) 我国交通法律法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实施效果

虽然法律中明文规定了作为群众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但很多人却并不把这些条例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有点交通安全意识的人,在看到大家都闯红灯

3 、

的时候,可能也会产生一种觉得自己一个人守规则有点没意义或者说是傻的念头,于是懂法的也开始变得装着不懂法。所以总体来说,法律法规落实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国式过马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延伸出来了。

尽管有关部门也尽力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但毕竟力量有限,而且大多数解决方法都是依靠罚款来进行,而罚款根本就不能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这个问题。一来罚款金额不可能很大,对一些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罚过就把这事给抛诸脑后了;二来有的人比较不可理喻,如果在某个路口被罚款,心里说不定就记恨了,那么在其他没有交警值班的路口,他就会心存报复似的横冲直撞。

三. 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基本结论及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一) 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基本结论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过马路就只是个人的事情,其实不然。第一,很直接的反映是当我们过马路时,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和我们一起过马路的人,会影响到马路上的司机们;第二,间接的影响就莫过于是对小孩了。小孩没有法律知识,不懂法律法规,他们能做的就是模仿学习大人。当他们看见大人们闯红灯没事,他们也会照做,当他们把闯红灯养成了一种习惯而忽略交通法规,大人们难道就不担心你们的小孩在马路上不顾一切的我行我素吗?当他们长大已经忘记什么是交通法规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又循环的影响着下一代、下下代、、、如此恶劣的事件循环,作为现在可以改变的我们,懂得基本交通规则的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改变呢?

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条例,旨在让人们学习了解然后自觉遵守,但从效果来看是很不理想的。原因在于人们素质太低吗?虽然也有一部分因素是素质问题,但更多的应该是宣传不到位,没有让人们意识到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换句话说应该是有关部门工作做得不到位。

(二) 对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几点建议

尽管很多省份的交通部门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作出很多解决方案,但尽数看来,也不过是用罚款这样再普通不过再肤浅不过的方法,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表面现象。如果不能让人们从心底对交通安全有彻底的认识改变,人们在没有交警监督惩罚的情况下还是会依然故我的乱闯乱撞。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还得从人们的心里出发,让人们可以做到自觉自愿的遵守交通法规。

第一 ,有关部门应该做出最大的努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及调控,尽量做到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不要让等灯的人等到心烦意乱,也不要让人连走路过马路的时间都不够;第二,有关部门可以将近几年发生的因为穿马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整理成册,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原因、经过、结果及事后对家庭社会的影响等,并且要定期不定地点的免费发放给行人、司机,也可以在小区里面按每家一册这样来发,相信人们看到那些事故之后就不会再那么肆无忌惮了;第三,懂得交通法规的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做良好品行的表率,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做,只要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就算是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傻傻等着绿灯那有何妨?当你心里面想着这时候的某个窗户里面或许有一个或者两个小朋友看到你的行为,他们或许就会问他们的父母,你那么做的原因,当他们多次看到有人那么做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很可能会去学习呢?

要每个人都做到遵守法规是有点不可能的,所以只有当懂得法规的人做到表率以后,才有可能影响或是感染到身边的人也去遵守,此外,懂得更多的人应该明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所以不仅你自己要遵守,还要监督劝诫周围的人遵守,同时可以在和周围圈子中的人聊天时很自然的向大家宣传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相信当大家都有安全第一的意识之后,我们的交通环境可以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① 中国式过马路 .遨游哈哈

③“中国式过马路”引发网友热议://ala.online.sh.

④[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令[2011]第4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修正)[S]: 2011年4月22日

作文二:《中国式过马路”》1600字

中国式过马路”

1.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2.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

网友A: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网友C: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D: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网友E: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F:“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3.南京大学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周凯认为全民讨论“中国式过马路”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

实际上,印度等国家也是存在闯红灯现象的,只是网友套用“中国式离婚”,使得“中国式过马路”备受关注。当然,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很多人都闯过红灯,可以列举这样的原因:一、为一个非常着急的事情要过马路,这时附近没有车了,穿过去也就10秒钟,而车来至少要1分钟。二、一些红灯设置不合理。当初设计红绿灯转换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如果绿灯只有10秒左右,而马路又比较宽,我不闯红灯谁闯?我们在文化心理上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立了规矩却不严格按照规矩来执行,这也使得“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大环境中,人们很多时候不太守规矩。“中国式过马路”就折射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守规矩方式”。只能靠国民素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的提高。让社会形成遵守信号灯的礼仪,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民大讨论解决不了问题,如同全民大讨论解决不了随地吐痰的问题。全民讨论并且忧心忡忡,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1、含义:“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2、表明态度:坚决反对,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

3、原因:

(1)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

(2)存在从众心理,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3)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4)交通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

(5)一些红灯设置不合理,未考虑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

4、危害: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5、改进措施

1、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高人们安全意识;

2、创新管理手段,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起到既提示又做警告行人的作用。

6、如果在上学途中,你看到这种过马路的行为,你应如何对他们说?

作文三:《“中国式过马路”》1100字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词汇:“中国式过马路”,说的是行人过马路时,即使眼前是绿灯,也有车辆抢行,行人必须耐心等待,凑够一大群人时,才敢踏上斑马线。  该报还报道说,央视记者在石家庄一个十字路口观察了一个小时,发现红绿灯形同虚设,车辆根本无视行人。  谢天谢地,“中国式过马路”的怪相,总算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了。这次网络和央视的聚焦,一定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因为“过马路你怕吗”这个问题,比“你幸福吗”容易引起共鸣。莫言大师得了诺奖,七百多万元的奖金,名震全球的殊誉,尚且“不知道”幸福与否。我天天过马路提心吊胆,随时有可能挨撞,能“幸福”吗?  何况类似的“中国式”还有很多:霸占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中国式停车”、毁坏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中国式扩马路”、牺牲行人便利的“中国式天桥”、大客车给小客车让道的“中国式礼让”等等。央视聚焦这个问题,能不引起大家共鸣吗?  人让车的思维,甚至延伸到私车与公交车的关系上。比如,高速路免费的优惠对象,只是七座以下的小车,而载客量最多可达五十人的公共大巴,反倒被排斥在外。北京市甚至还停开了两条经过高速公路的公交车线路给小车让路。载人多的车要让道于载人少的车,难道因为大客车的GDP摊到每个人头上没小轿车多吗?  至于为什么冠以“中国式”定语,许多到过国外的人都知道,人家是车让人,起码绿灯时一定是这样。而在咱们这里,行人却像欠了司机一笔债似的,明明是绿灯,却都战战兢兢不敢迈步,任凭车辆从身旁呼啸而过。法律已经规定的礼让,司机竟敢熟视无睹。  至于我的“不幸福”,良心所系,其实我并非真的“不幸福”,如果不是“中国式过马路”,我其实挺满足的。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小时候饭都吃不饱,改革开放三十年了,起码温饱无虞。莫言大师“不知道”自己幸福与否,我就很不理解。大师想在有生之年留下更多佳作,所以“有压力”,这叫有追求,怎叫“不幸福”?至于七百万元在北京只能买一百二十平米房,因为你买的是每平米五万以上的高价房,这样的房子要么是天安门旁边的(起码是二环以内的),要么是精装的。有多少人能买起这样的房子?我在通州买的房,按二环、三环、四环之间平均距离推算,应该是十环了。但我已经很知足了。许多大人物也住通州。比如韩美林,是十一环的位置;画家吴进良住在通州太玉园;更多的画家,住在更远的通州宋庄,约十五环,彻底农村。  比来比去,我觉得莫言大师应该知道自己幸福,反正你在小说里揭露了以前社会种种悲惨,唯独没有批判现在的车夺人路的不公现象。至于我这个小人物,如果不是时常为车所困,早就幸福得像花儿一样了。  【原载2012年10月18日《中华工商时报·观点》】  插图起跑春 鸣

作文四:《“中国式过马路”等》2300字

“中国式过马路”

不久前,“中国式过马路”一词爆红网络,“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但很多人认为,这虽然反映了中国人素质差,但也与交通管理制度不合理有关:如行人过街距离超长、右转车辆不受灯控、道路中央缺少驻足空间、缺少行人保护设施、行人红灯时间超长等。如行人红灯等待时间,国外很多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在大量细致调研基础上确定该值。德国人的忍耐限度是60秒,因此德国的马路红灯最长时间不超过60秒。而据调研,在上海主要的信号控制交叉口周期往往在180秒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0秒到300秒。研究表明,行人等待时间小于行人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时,行人基本能够按照信号灯色通行;反之,行人交通流的可控性较差。

2013年婴儿最佳出生地排行榜

希望下一代在2030年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人们,2013年应该选在哪里生孩子最好呢?不久前经济学家给出了一份全球最适宜生育国家和地区的排行榜,瑞士位列榜首,而曾一度名列前茅的美国跌落至16名。榜单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前5个国家分别是瑞士、澳大利亚、挪威、瑞典和丹麦。制定这一排行榜是以11项关键指数为基础,包括健康、安全和生活条件等。在这些因素中,人民富裕仍然是首要的,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犯罪率、公众信任度和家庭健康水平等因素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幸福指数的高低。尼日利亚排名最后,而印度和俄罗斯也都排在中国(第49位)之后。

航母手势是怎么来的?

起飞指挥员以半蹲为姿势,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代表“允许起飞”信号。这就是辽宁舰上舰载机试飞的一幕场景。这个手势有什么来历吗?1922年,美国海军历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服役。兰利号上一位名叫肯尼思·惠廷的军官用照相机记录下每次飞机降落,以评估飞机降落技术。在飞机不起飞的时候,他就在飞行甲板尾部角落观察飞机降落。而惠廷的姿势,飞行员在触底降落时仍能够看得清。于是,飞行员发现惠廷的身体语言很有帮助,并建议有经验的飞行员学习这些姿势,这就是舰载机起降中各种手势动作的雏形。

全球清廉指数排行

中国位列第80位

国际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近日公布2012年度《清廉指数报告》。该指数以各国际组织及智库收集的数据为依据,对各国政治家及公务员等的清廉度进行评分。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新西兰、丹麦和芬兰并列第一,中国位列第80位。报道说,朝鲜、索马里和阿富汗的清廉度并列倒数第一。“透明国际”指出,这三个国家“既无负责治理贪污腐败的领导人,也无相关的政府机构”。新西兰已连续7年位列榜首。美国排名第19,日本排名第17,俄罗斯为第133。

都市新蓝领

都市新蓝领,是有别于传统工厂工人的一类职业。指工作、生活在二线(或以上)城市的、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包括销售、房产经纪人、保安、美容美发师、快递员等职业,也涵盖了部分基层白领工作者。“新蓝领”人群不包括传统的工厂工

人、建筑工人等。2012年9月,《中国都市新蓝领生存报告》通过全国超过10万都市蓝领的调研,发布出都市新蓝领的生存状况:收入低、工作累是都市新蓝领的普遍状态。 他们一年中有超过300天停留在这些城市中,但他们在这个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衣食住行、生病住院都在这些城市中,但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任何保险;他们在这些城市中无处不在,但他们都是城市中的边缘人,他们甚至不确定,自己到底属不属于他们所在的城市。他们,被称为都市“新蓝领”。

中国家庭基尼系数高于

全球平均水平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一个指标,通常用字母G表示,其值在0和1之间。G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趋向不平等。一般认为,0.4以上的G值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G值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世界上最大的菜肴

世界上最好吃的菜肴,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世界上最大的菜肴,当属利

比亚柏柏尔人的“巴米尔”——烤七牲了,它是用小牛、小羊、火鸡、家鸡、鸽子、鹌鹑、麻雀7种动物制成的。制作时,先将7种动物去毛和内脏,洗净后,再从小到大逐个套装起来,先将麻雀塞进鹌鹑肚里,再将鹌鹑塞进鸽子肚里……最后将塞进火鸡的小羊装进小牛的肚里,用铁丝捆好小牛的腹腔,放在火上烤。

古人用什么做烧烤?

烧烤,古人称为“炙”,就是将食材直接置于火上烧熟烤透。在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文化中,已发现了用来做烤肉的器具。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里藏有一件中国战国时期青铜龙纹方炉,炉子呈长方形,四角有兽状双足,四面各有一个铺首衔环的耳,炉面有一大圆孔,推测这就是当年的烤炉。 到汉代时与现代烤炉基本上没有两样,外形和结构设计上甚至超越现代。1969年在陕西西安境内延兴门村出土一只“上林方炉”,炉系铁铸,分上下两层:上层是长槽形炉身,底部是条形镂孔,形同箅子;下层为浅盘式四足底座,炉身亦有四条蹄足安放于承盘之上,承接炉体漏下的炭灰。上林方炉的结构应该是一只“炙炉”,系当年人烤羊肉串、烤猪肉、烤鱼、烤面饼等专用炉子,可以看成是现代烤炉的“祖宗”。

可口可乐与幸福指数

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虽然可口可乐对个人来说不一定是让人快乐和放心的饮料,但它却是一种幸福的“指示器”。在按照联合国的幸福指数进行调查时,那些可口可乐卖得多的国家,其幸福指数也高。相关人士解释说:“并不是可口可乐让人们幸福,而是自由的市场经济造就了幸福的人,这种经济也让可口可乐卖得更火。”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

作文五:《2013中国式过马路》1200字

中国式过马路

事件来由:

2012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3]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从2013年5月6日开始,北京将正式在全市范围内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处以10元罚款。但交管局上午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对于闯红灯者不予处罚。凡民警在执法中遇到坚决不听劝告,非要强行硬闯的行人和骑车人,也会按《道交法》规定处以10元至20元罚款。中国式过马路 2012年4月11日上午罚了俩。

网友看法

1、根本的症结是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

2、有网友表示,是因为大家“素质太差”。

3、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

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

4、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才成了“红灯大家一起过,绿

灯小心点过”。

知识点连接: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要善待生命。

2、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

3、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

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4、法律的特点、作用。

5、正确对待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相关问题:

1、中国式过马路,对于行为人来说,有哪些不对之处?

答:(1)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生命不负责的表现。

(2)这是得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不便。

(3)闯红灯,乱穿行,是违反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中国式过马路,在有些时候也存在被逼无奈,你能列举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吗? 答:道路出口设置不合理;绿灯时间设置不合理;交通信号胡乱等

3、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答:(1)中国式过马路说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4、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能一罚了之吗?为什么?

答:不能,民族文化素质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也不是行人的错,一味让民众承担责任是不合理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设施;当然,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对于国家的管理当然应该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但绝不是一罚了之。

5、对于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

答:(1)国家:要完善道路交通实施,使设施设置人性化;也要完善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2)执法机关:一方面要依据《道路交通管理办法》,追究违法者的责任,做到违法必究;另一方面要对于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人进行教育,提高他们文明出行的素质。

(3)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法制观念,正确认识乱穿行的危害,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6、中国式过马路体现人们的什么心理?这种哦那个心理对人有什么影响?

答:盲目从众心理。

作文六:《中国式过马路》4600字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昨日,一条关于过马路的微博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在央视等媒体报道后,再次引爆网络发酵。

新华网长春10月17日电(记者 何悦)“中国式过马路”火了,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被前所未有地狠狠地调侃了一把,有关“中国式陋习”的讨论仍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中国式过马路”之所以能形成新闻效应,关键就在“中国式”三个字,虽然读来诙谐,但如此的“中国式”多少有些以偏概全。

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确实是现实存在的顽疾,暴露了国人在遵守规则方面的不足。可国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有时也是一种无奈。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往往也使行人按照规则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给闯红灯现象贴上“中国式”的标签,可以引起国人的重视和思考,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近10年间,国内的公众情绪力量悄然兴起,并且难以遏制地呈喷涌趋势发展,成为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的确需要越来越多的声音,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批判。中国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柏杨,对国民素质的“丑陋面”进行批判。但这并不意味着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就是中国人所独有,“乌合之众”也并非“中国特色”。

我们不能借着插科打诨的口吻,将所有“中国式陋习”简单归咎为国民劣根性上。如果仅仅热衷于讨论“中国式”的噱头,以道德与法律高地自居,指责国人“素质差”,而忽视了对“中国式过马路”背后的反思,那就本末倒置,哗众取宠了。

事实上,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公民素质问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难题。“中国式”讨论的最大价值,莫过于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动文明意识的觉醒,来促进社会管理的不断完备,让“中国式”的标签不再沦为中国问题的代名词,而是越来越彰显一个大国风范和魅力。

连日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

这些陋习看似无足轻重,但是却对社会环境和国民形象有着破坏性影响。几年前,就有媒体将中国游客在海外随地吐痰称作为“民族的灾难”。那么,还有多少“中国式陋习”我们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的“中国式”陋习

“中国式过马路”一词是网友对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

“这样的场景实在太熟悉不过了,只要是有了"带头大哥",大家就可以过马路了。”网友“娜时花开”说,红灯行,绿灯更行!“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典型的“随大流”现象。

这样的陋习还有很多:在遇到红灯或者拥堵时,我们经常发现,只要有车占用非机动车道或者对侧车道朝前挤,立马就会有更多的车辆跟过来,造成更大程度的拥堵;本来没有路的草地上,只要有人从上面走,立马就会有更多的人踩出一条路来„„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

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随大流的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人们甚至认为,不这么做反倒不正常、不便利。

陋习折射三种“中国式心态”

为什么我们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却在重复着这些陋习?在新华网一项互动调查中,许多网友认为,诸如“中国式过马路”式的陋习反映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手机号为152 XXXX 6541的网友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有种“从众心态”,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是傻,“随大流”最终造成了红绿灯形同虚设。手机号为159 XXXX 2934 的网友认为,一些人规则意识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某些人在马路上违反规则之后,会获得相应的利益,比如插队走得快了,另外一些人不由自主受其影响,也就同样去违反规则。有不当行为获利的榜样,那么其他人也就照办了。”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说。

一些网友则认为“中国式”陋习中蕴含着一种“成长的烦恼”心态,“自己开车时责怪走路的,自己走路时责怪开车的,大家想想是不是都有这种感觉?”一位有着9年驾龄的网友表示,开车时总是很讨厌行人闯红灯,自己走路时,却很讨厌汽车为什么不让一下行人,“如同做女儿时讨厌妈妈的管束,等当了妈妈,又讨厌女儿的叛逆。站在自己的立场,总是别人的错。”

还有网友指出许多人的“从众”源于“鸵鸟心态”。“在东方文化中,人之所以不犯错误,是因为怕别人瞧不起,丢脸,尤其在熟人面前。这种心态在熟人社会中运作良好,因为大家彼此熟悉,都能彼此看到对方表现,彼此监督。然而,在马路上,明显是一种生人社会,大家都是陌生人,犯了错误,一走了之,谁也不知道,所以更可能犯错误。”迟毓凯指出。

迟毓凯说,种种“中国式”陋习和我们的规则意识、从众心理、环境影响、习惯养成都有关系,我们从小偏重于宏观方面的教育,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强调得太少。

向“中国式陋习”说不

由“中国式过马路”引起的讨论正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许多网友由此及彼地开始检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错误”,齐声向“中国式”陋习说不。

手机号码为138 XXXX 7024的网友说,法规是一定要遵守的,不讲规矩,只言利害,甚至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者自己的小方便,就毫无顾忌,抛弃规则,最终造成的一定是大不便、大麻烦。

“你是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维护良好的公序良俗,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网友“思潮如涌”说,“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当我们在埋怨别人素质不高时,也应该想象自己是否也有某些行为被别人埋怨素质不高,每一人文明的中国人才构成一个文明的中国。

“向"中国式"陋习说不!衷心的希望种种陋习永远都是极个别现象。”网友“成长的阶梯”说,“我们的心应当安静下来,但愿我开车时不要再讨厌行人,走路时也不要讨厌汽车,我将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不仅很少有人知道行人闯红灯要依法处罚,而且也很少看到被交警处罚的情形。

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行人违章”问题不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虽然我们无须一味地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但新加坡和欧洲国家在治理行人交通违法方面的理念,确实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本周央视在黄金时间段对“中国式过马路”做了专题报道,概括为“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喜欢“凑够一撮人”一起破坏规则,报道中分析了众人可能抱有的心理,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记者当即采访了违章行人,显然,他们也都明知行为不很光彩。报道后,“中国式过马路”立即引发网友共鸣,在各大论坛网站热议。

交通违章是道路安全的一大隐患。在醉酒驾车方面,我们可以拿血泪来控诉之前的醉驾惩罚之轻;在交通肇事方面,我们可以要求以新规来结束对“马路杀手”的间接纵容。但说起行人违章,总是令人难以下狠心惩戒。“中国式过马路”的热议,再次把行人违章惩戒的问题推到法律面前。

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有地方官方曾提出“行人违章罚月工资1/3”的建议。该言一出,受到各方质疑,是否被采纳执行后来却不得而知。实际上,现行的法律中恰恰缺乏对行人违章的严厉惩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行人违章的处罚上限是50元,这是目前法律明确规定的最高处罚。

而实际上,不仅很少有人知道行人闯红灯要依法处罚,而且也很少看到被交警处罚的情形。我们可以善意地理解为,交警对待行人的违章行为采取了以批评教育为主的人性化执法。

但是,当行人违章行为成为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之一时,批评教育显然已经不适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批评教育或者对行人违章依然视而不见,无疑就是纵容。

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行人违章”问题不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上的问题。虽然有地方也采取了各种宣传,曝光了很多违章行为,但短时间内奏效后,时间一长又恢复了原态。而在从众和侥幸心理的促使下,“中国式过马路”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示范效应,甚至从境外也常能听到对这一行为的谴责。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不妨参考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比如新加坡和欧洲国家的处罚力度就比较大,新加坡法律规定,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闯,最重可以判半年到1年的监禁。虽然我们无须一味地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但新加坡和欧洲国家在治理行人交通违法方面的理念,确实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因此,在加大法律处罚力度的同时,我们不妨一同重视在交通事故中的行人违章责任认定,从法律层面上让出行的每个人重视自己的步子,并为此负责。

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与汽车所有人、驾驶人一样,都是交通环境中的主体。法律要“保护弱者”,也要保障更多的守法者的出行环境,因此对“红绿灯”和交通法规视若不见的行人,予以严惩从而倒逼他们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虽很无奈,却不失为一个可行之举。

行人违章处罚措施好比交通法规的“底座”,一定要坚若磐石。

新华网兰州10月15日专电(记者屠国玺)近日,网友们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将其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认为只要“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许多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因为大家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所致。

诚然,这种现象几乎不间断地在每个城市的街道上出现,许多行人的安全出行意识也很淡薄。大家都知道,和汽车等机动车相比,行人肯定是“弱势群体”。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可以让大家集体“违法”,将自己的安全置身度外呢?

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就是这一半次,应该不要紧的。”这是记者听到的关于“中国式过马路”主要的原因,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可以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许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进行避让。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我国对机动车安全驾驶的要求更加严格,在许多城市大量“高清摄像头”的“监督”之下,司机对于闯红灯可以免于处罚的侥幸心理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路段,机动车都要严格按照标志线通行,否则都会受到处罚。

那么由此而发,我们是不是考虑可以加大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呢?想说明的一点,这种处罚不能只是罚款了事,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行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全民安全出

行的氛围。在兰州市许多路口安排了交通协管员,每当有行人“闯红灯”时,协管员就会吹响清脆的哨声,许多闯红灯的行人“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停下自己违法的脚步。

“开车的时候骂走路的,走路的时候骂开车的。”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人车矛盾凸显,除了行人加强自身的安全出行意识之外,为行人创造安全出行的环境更不可少。

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经变成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些行人“闯红灯”之类的行为,是客观上由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文明过马路,安全你我他。”这是记者小时候就看到的一条标语,但几十年后直到今天仍然很难良好地实现。但我们依然希望从“你我他”做起,不久之后让“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安全通行的代名词。(完)

作文七:《中国式过马路》1200字

中国式过马路

为了有效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陋习,继浙江之后,北京从5月6日起将依法严管无视交规闯红灯行为,对于不听劝阻、“带头”闯灯的行人将面临10元罚款。对于北京市出台的这项规定,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不看红绿灯,凑够一堆人就可以走了”的交通违法行为由来已久,这种行为一方面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交通拥堵等问题。因此,北京市依据相关规定严管行人闯红灯,并处罚不听劝阻者、“带头者”的规定抓住了“中国式过马路”的心理,在提高行人违法成本的同时,对于行人闯红灯的不文明行为起到威慑作用,我们应给予支持。

北京市出台的此项规定,一方面,它突破了简单地”以罚代管”的执法思维,政策中饱含善意和人性化。从罚款金额来说,相对比较轻,罚款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引导市民文明出行。从处罚对象来看,重点处罚那些不听劝阻、“带头”闯红灯的行人,而不是闯了就罚,从根源上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突显了政策的人性化。另一方面,北京严管行人闯红灯行为,也是民意导向。当前北京市内交通拥堵严重,一些红绿灯路口混乱不堪。其主要原因除了城市机动车辆过多、驾驶人违规行使等之外,也与一些行人乱闯红灯密切相关。因此,从现实来看,北京市政府依据相关规定严管行人闯红灯,缓解交通拥堵,必然是民众所盼,民意所归。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之所以出现行人乱闯红灯等诸多“中国式陋习”问题,与民众心理、社会风气以及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不无关系。因此,若想真正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除了立法加大违规成本外,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政府可以对民众进行宣传,如通过公益广告、真实案例等形式来引导民众养成良好的意识,让民众真正认识到“闯红灯”的危害性。其次,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在交通重要岗位上布置更多的警力以监管“闯红灯”人员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一方面既有利于对违法行为的控制,更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再次,交管部门在设置和规划交通布局时要科学合理,在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考察后再行设计和实施。通过对道路建设的科学规划,设置合理的红绿灯切换时间,避免出现同一化,而应根据具体的车流,主次干道,以及人流密度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置。

综上所述,破解“中国式过马路”这类的“中国式陋习”不仅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的社会管理能力,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公民规则意识、文明素质的考验。从这个角度看,政府有关部门在严管闯红灯行为的同时,要不断督促并鼓励更多市民文明出行,彻底根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共同塑造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 {INCLUDEPICTURE "://ah.off./statics/js/ckeditor/images/spacer.gif?t=A8LE4JO"|

QQ群:76482382

()

六安中公教育  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

作文八:《中国式过马路》2100字

中国式过马路

摘要: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的讨论。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人们心理交通管理安全出行

正文:

2012年10月11日,网友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纷纷表示自己的生活里都有此现象。

随后,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各地记者开始了行动。发现各地“中国式过马路”在各个地区的存在,行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红灯,有的即使有天桥或地下通道,部分行人也会选择横穿马路。而这些行为常常会导致交通堵塞,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而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呢。

一、侥幸心理。于闯红灯一些人认为自己不会遇上事故;一些人没时间等,赶时间;一些人则是随大流。大多数的行人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危险性,即使有意识,也不重视。另外人们还认为“法不责众”,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管它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还有一些犹疑不定的,看到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就是“缺心眼儿”,于是也跟着走了。就这样,每个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最终使红绿灯形同虚设。中国历来强调集体意识而不重视个人行为的价值,就演变为“只要大家一起便是合理和安全的做法”。所以,人们的侥幸心理也成为闯红灯的原因。

二、从众心理。灯车少时如果身边的人都过马路了,只有自己站在一边等绿灯,人们心里也就会产生跟着过马路的心理人,情就变成“车怕人”了,出交通事故的几率自然也就近乎为零,那么大多数人在这时候都是会选择混在一群人里大摇大摆地横跨马路,所以这样心理也就导致人们闯红灯。

三、红绿灯不科学、交通管理混乱。有的人认为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一些行人表示,他们之所以闯红灯,有时候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备、设置不科学,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有些路段,绿灯亮的时间太短,有的时候,才刚走到一半,已经亮起了红灯,就不得不继续往前走;还有一些拥堵的十字路口,即使是绿灯,也经常会出现人车混行的情形,久而久之,人们就慢慢淡化了红绿灯的观念。还有一些人表示,有时候红灯时,路上的车辆都停着,行人也会怀疑灯坏了。

四、执法力度不够强硬,执法困难,人们没有形成违规思想。人们常常闯红灯,如果没有执法人员来阻止,人们就不会意识这是违规的行为。即使有执法人员阻止,由于人太多执法也很困难,也不够强硬。

“中国式过马路”,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及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都是“中国式过马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该做什么呢。

一、 加大宣传,强化人们的意识。大力宣传文明过马路是关系城市形象、关系投资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多形式的开展宣传,引导市民自觉按一个现代都市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过马路,以维护城市形象。大力宣传文明过马路是关系城市形象、关系投资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多形式的开展宣传,引导市民自觉按一个现代都市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过马路,以维护城市形象。加大执法依法治城市,严管出文明。

二、 加大执法依法治城市,严管出文明。整治乱穿马路不文明行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须由政府出面组织,制定一个严密可行的长效机制,由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实施。通过外在强制性约束,发挥反面典型的教育功能,细化相关法律法规。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得到什么惩罚,从而形成闯红灯是一个违规的行为。

三、 完善交通设备。把每一个路口的交通设备完善,可以在繁忙的路口增加天桥或地下通道,让人们安全通行。对行人横跨隔栏,有没有在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能不能多开点口子,增加人性化的设计,方便行人。

四、 平衡行人和机车的各方的利益,协调各方的关系。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目的。在交通设施完备的前提下,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有着各方原因,不能一味对行人不守交通规则去加以指责。我们也可以从理解包容的角度去考虑“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才能从各方的立场出发,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当然,这都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都是希望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的出行。

作文九:《中国式过马路》7300字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

日宣布,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事件由来

可笑的中美过马路对比

2012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

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3]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的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4]编辑本段网友热议

网友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4张)

1、根本的症结是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  2、有网友表示,是因为大家“素质太差”。  3、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  4、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才成了“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中美过马路对比

人民网驻美国记者任建民撰文对“中国式过马路”发表看法,提出“„美国式过马路‟还不如中国式,连和他人„凑一起‟的意识也没有。”(2012年12月5日 扬子晚报 A19版)。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但最近有人写文章指出,此现象绝非中国独有,在美国,集体闯红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2012年12月4日人民网报道)  人们批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并非完全是斥责中国人素质低下、缺乏规则意识,网友带有戏谑的调侃,更多是在指责公共管理不到位、社会公平缺失等方面存在问题。听到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是健康积极的心态,言之凿凿、沾沾自喜称“美国式过马路不如我们”,这是五十步笑百步!这反映的恰恰是鲁迅先生笔下批驳的“弱民心态”,只有阿Q才动不动和人家小D比谁身上的虱子大呢。

[5]学者谈论

很多人虽然知道闯红灯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走在路上就有被撞的概率。因为没有人在出事故前就知道自己被撞(除非你相信黄历,一看今天“不宜出行”就呆在家里),否则就不会有交通事故。因此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而闯红灯的概率就更大。从概率学上讲,当你每一次“平安”闯过红灯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你下一次出事故的概率更大。[6]热议观点

@郑徐慕雨:中国式过马路,或者斑马线是不需要实际存在的,只要你认为那里有一条斑马线,无论它存在与否,你都可以直接穿过。  @JZbls:我执勤的时候就被这个气死了…  @BBK213:都是无奈之举,请问,跟车流同向,绿灯了,车直行的直行,右转的右转,我们要怎么直行过马路?这红绿灯是给行人设的嘛?  @明志教育陈晓金: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法不责众”。  @手协会长:毎天、每座城市、毎个可过和不可行人通过的路口都再上演。  @彦子窝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7]  1.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2.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3.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4.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5.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6.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编辑本段央视直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

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河北石家庄地处商业圈的中山路与建设大街十字路头,每天穿行这里的行人数以万计,记者在这里架设摄像机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拍摄,发现闯红灯,在行驶的车流中冒险穿行的路人不在少数。  只要路面上的车流暂时中断,哪怕是面对红灯,一下行人也是勇往直前。为了快速通过路口,人不让车,车不让人,所以车辆刮蹭行人的事故就经常发生。  在滚滚的车流当中,红绿灯形同虚设,贵阳市人车交汇的十字路口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当中还发现,专门给行人设计的地下通道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走,宁可冒险横穿马路。  有部分市民明明知道该走地下通道,但是由于赶时间选择横穿马路,有的还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在观察旁边穿梭的车辆。  有些上了点年纪的市民,觉得走地下通道麻烦,看着别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就跟着穿了过来。  天津市南开区南京路和三马路的交汇路口是天津市较为繁华的路段之一,有很多非机动车驾驶员都有从众心理,比如只要有一个带头闯红灯的,后面闯的人就多,如果大部分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即便有人想闯红灯也不好意思。[8]编辑本段各界评论

现象反思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

过马路之乱象漫画

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按理说,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目的。在交通设施完备的前提下,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实际上,对芸芸众生而言,每个人

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9]谁都不是旁观者

国庆8天长假,全国发生6.8万多起交通事故。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有了大幅下降,但绝对数量仍够吓人的。尔后,公安部出台“闯红灯扣6分”等一系列新的规定,引得众说纷

纭。

中国式过马路背后的实质

事实上,道路的问题,不只是有车一族的事。行人抱怨司机横冲直撞,甚至把斑马线变成了死亡线。司机,也是怨声载道,说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红绿灯,随意行走。网友抓拍到的场景,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交通管理部门,也是一吐子苦水,压力重重。以我看,中国式过马路,是病症,更是警示。  对于行人来说,是该多些自觉自律。过马路时无视红绿灯,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让行人自律,既要管理,亦要教育。我国不少城市下过大力气整顿行人过马路的行为。诸如罚款,或者让违规者当交通协管员,直到发现下一个违规者接替等。这在一段时期是有效的,但没过多久又回到老路上来了。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小手拉大手,要大人做给孩子们看;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多一些较真的精神。  对司机来说,驾车行驶在路上,当然处于是一种强势地位。毫无疑问地该对行人多一些避让。唯有多些规则意识,多些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道路才会更畅通些,更安全些。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该是开车的行为守则。  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一系列严管措施的出台,可以看得出是在想些办法,努力把我们的道路安全打理得更安全、通畅。但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同时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以及一些及时的警示。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犯一次大错之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那样,不但路上会乱成一窝粥,更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甚至会制造出许多悲剧来。行政管理者,当守土有责,责无旁贷。  “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晾晒让人感到脸红,因为谁都不是旁观者。[7]从我做起

马路上的红绿灯,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面对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分秒耽搁不得,等其过去定夺。有时,我们也常抱怨社会风气不好,但在抱怨时自己又在哪里?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但又都是我们没有做好的“小事”。  国人在时间观念上一向遭人诟病,往往“八点开会九点到,晚不了十点听报告”,但奇特的是在过马路上却又有着异于寻常的时间观,也算得上另一种“国粹”了。  我们都不陌生的一幕通常是这样:对面还是红灯,马路这边已经有人试探着往前迈步,他一步向前,留下的空隙则马上被身后的路人填补;于是,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  马路上的红绿灯,真是深察我

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面对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分秒耽搁不得,等其过去定夺。  为什么这样?《新周刊》前年的“急之国”专题,则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急迫症,认为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中国人已经丧失了慢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有人说现在一些路口的红绿灯设计的不合理,绿灯才十几秒,逼得行人向刘翔看齐。这样的事,有确实有,但也纯属个别,不足以支撑“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最大的因素是“你”也在“中国式过马路”的那群人里。也正因为有了一个个尾随他人身后的“你”,才很快“凑齐了一撮人”。  刚好看到杂文家吴非的一篇文章,他在专栏里谈到这样一件事:1986年,其所执教的学校让学生自行申报“三好”,一个原先不积极的学生路某也申报了,在“个人表现及事迹”一栏中只写了一句“在校食堂用餐两年,没有插过一次队”。开会讨论时,其他同学对此不以为然。于是吴非算了一笔账,路某住校,每周六天上学,除去假期,他在学校用餐一共是1440次;两年时间,在每天都看到其他人“随便”的情况下,一件事重复做了1440次,每一次都循规蹈矩,一丝不苟。账算完,投票时,全班举起了手。  其实,我们的街头很轻易“凑齐一撮人”,缺的不正是像小路这样“1440次不逾矩”的人吗?假如人人都像小路这样,又哪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  有时,我们也常抱怨社会风气不好,但在抱怨时自己又在哪里?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但又都是我们没有做好的“小事”。国庆长假里,那高速路上一地的垃圾,不正是让人汗颜的铁证吗?  其实,在今年的国庆节讲话里,总理就提到要提高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也要从小事做起。譬如,从今而后,“中国式过马路”的人群里,少了你我的身影。不然,“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将生命之树“常青”绵延无绝期。(朱启禧)[7]现实隐喻

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正走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各种现象、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各种困惑,都乱作一团、纠结在一起。虽然号称消灭了“阶级”,但户籍、出身、职业等因素却依然将人分为了三六九等。有人开车,有人骑车,有人走路。开车的看不起骑车的和走路的,认为是他们堵了路,影响了通行的效率和速度。骑车的和走路的却认为是开车的用非常手段侵占了更多的公共资源,仇富更仇腐,经常在心里面问候他们的家人。  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很浮躁。都想走快点,都害怕被时代拉下,都想成为“先X起来的人”。可是,大家的思想却不统一,走的方向就难以协调。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有浑浑噩噩随大流的,也有别出心裁“打左灯往右拐”的。我急着往这边走,你急着往那边行。你不想避让我,我也不想避让你。怎么办?只能先下手为强,“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了提高胜算,很多人都在试图千方百计团结“一撮人”,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好办事,法不责众。不管是“一小撮人”还是“一大撮人”,是共同的利益将他们聚合在了一起,但他们却往往不承认这一点,他们会宣称他们是为了一个更冠冕堂皇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  路口明明有红绿灯,明明有规矩,却只是个摆设,没有几个人将其当回事。不守规矩走遍天下,守规矩寸步难行。黑猫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而要想捉到老鼠就不能走寻常路,还必须跑得快。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并且,很多规矩本身就不规矩,是拥有话语权的人制定的,有着明显的缺陷和倾向性。有的规矩则干脆就是个陷阱,目的就是挖个坑让人跳,执法就是执罚,甚至执法就是钓鱼。  那么,马路就只能这样一直乱糟糟下去吗?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当然不是,适当借鉴一下别人已有的现成的成熟经验,把规矩真正当成规矩。过度解读

南大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周凯认为全民讨论“中国式过马路

”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实际上,印度

等国家也是存在闯红灯现象的,只是网友套用“中国式离婚”,使得“中国式过马路”备受关注。当然,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  很多人都闯过红灯,可以列举这样的原因:一、为一个非常着急的事情要过马路,这时附近没有车了,穿过去也就10秒钟,而车来至少要1分钟。二、一些红灯设置不合理。当初设计红绿灯转换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如果绿灯只有10秒左右,而马路又比较宽,我不闯红灯谁闯?我们在文化心理上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立了规矩却不严格按照规矩来执行,这也使得“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大环境中,人们很多时候不太守规矩。“中国式过马路”就折射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守规矩方式”。  只能靠国民素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的提高。让社会形成遵守信号灯的礼仪,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全民大讨论解决不了问题,如同全民大讨论解决不了随地吐痰的问题。全民讨论并且忧心忡忡,是过度解读的表现。闯红灯固然是违法行为,值得批评,但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司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编辑本段调查研究

中国式过马路

调查显示:"中国式过马路"与红灯时长超行人忍耐限度有关,不能归责于行人素质,更深层是行人与机动车马路权益的问题。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近日引起热议。专家认为,闯红灯现象不能全归责于行人素质,交通信号灯中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等待时间过长易致闯红灯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其实几年前就已经凸显。”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师倪颖近日表示,早在2007年,他们就成立了课题组,并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对上海和杭州两地进行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10]编辑本段衍生事件

网友在西安街头一处人行横道闯红灯后,“遭遇”了两张面额为5元的“陕西省当场处罚定额收据”,并称这两张罚单为“西安第一罚单”。  有网友表示,一直说行人过马路会罚款,谁会想到,还真罚啊”。对此,有网友则表示,“罚款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更多的是督

促我们管住自己,不要再„中国式过马路‟”。  除西安外,湖北武汉哈尔滨[11]等地很早也有行人因过马路闯红灯受到10元处罚。近年来,各地交通部门对“中国式过马路”等行为加强了宣传和引导,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对行人闯红灯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行人的交通安全行为。[12]编辑本段北京政策   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此次整治专项工作重点对影响城市秩序、车辆通行和群众反映集中的九类问题进行治理,治安、交管、城管等部门将采取联合执法,每组抽调2名交通协管员、1名交警、1名城管员和1名治安警员,开展不间断整治工作。[13]  北京市公安局表示,通过联合整治工作,力争实现城市管理安全有序、市民出行更加顺畅、安全感明显增强、环境秩序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目标。

[13]  目前,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已经启动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加强路面疏导,并通过宣传,强化群众出行引导,努力缓解高峰交通拥堵。但并未对“行人闯红灯罚款10元”做重新规定或单独强调。[13-14]

作文十:《中国式过马路》800字

中国式过马路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副这样的漫画:红绿灯的数字减到了个位数,交警举着红旗的手停在了半空中,挤在人行道的人做出了起跑姿势。

此漫画一夜成名,可画中强烈的讽刺意味引来的却是“一片倒”的批评。“中国式过马路——国人素质亮红灯”的话题更是轻松跃居微博热议榜首。这真的只是国人素质的问题吗?中国式过马路真的这么让人难以接受吗?在我看来,此现象在交通资源分配还不完善的基础下是可以允许存在的。

“中国式过马路”这一名词似乎是刚新鲜出炉的,解释为凑够一群人就走,与红绿灯和斑马线无关。可实际上它更是对于中国人标志性的过马路习惯的一个总括。说它广,那是一群人的事情;说它狭,那是个别人的表现。其实,只要你行走在中国的的大道或小路上就不难发现那些横穿马路或跨越防护栏的身影,甚至自己也是当中的一员。可你曾想过这是你道德低下所导致的吗?不,你只会愤愤地埋怨“天桥建得太远了,不方便”、“等绿灯的时间足够我走回公司了”。

确实,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各种公共设施的配备,但在在建设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却给了车两三分中的通过时间而行人却只有可怜的二三十秒,暂且不说老人家,即使是长腿欧巴也需小跑才勉强通过,这公平吗?路上行人最多,可斑马线的设置总是充分为机动车道考虑,除了大的十字路口几乎看不见它的踪影。换句话说,当你想过找斑马线过马路时,除非你足够幸运刚好离大的交通路口不远,要不然很抱歉麻烦你再继续走三四百米,这公平吗?走天桥或地道呢,那意味着你需要走更多的路和花费更多的力气,比起那些只是在车内享受着冷气等红绿灯的人,这公平吗?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式过马路大多是被“逼”出来的。如果你的设计和布局足够完善,又有谁会愚蠢到这种地步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呢!要知道闯红绿灯,不走斑马线的人若是发生了事故主要责任人是他自己啊!

所以,此现象在交通资源分配还不完善的基础下是可以允许存在的。而要理直气壮地指责“国人素质亮红灯”,请先把红灯的秒数缩短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