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名人——阿炳》800字|阿炳无锡

作文一:《作文:无锡名人——阿炳》800字

他,从小热爱音乐,但遭遇不幸,悲叹一生;他,是一位穷苦而又伟大的民间艺人;他把自己的心声化作音符融入《二泉映月》之中;他就是我们无锡的象征人物——阿炳。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艺术家,江苏无锡人。幼年随父亲学习音乐,能演奏多种民间乐器。中年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就是在如此疾苦的生活中,他依然坚持创作,写下了《听松》、《龙船》等著名乐曲。是啊,虽然阿炳的一生充满艰辛与苦难,但这并没有泯灭他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所以他一直为之努力着,奋斗着……

《二泉映月》这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二胡曲就是他奋斗的最好象征。这首二胡曲把阿炳心中的叹息,哭泣,激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听,起初琴声委婉连绵,犹如一声百感交集的轻轻叹息,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盲艺人戴着墨镜,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发出凄凉哀怨的袅袅之音……在听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强烈而又激愤。最后,琴声舒缓而又起伏,自然流露出阿炳对音乐的爱,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阿炳的作曲中融入了他的所有情感:有悲,有恨,有爱。著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在北京听二胡演奏家姜建华演奏《二泉映月》,聆听中,顿生断肠之感,不禁黯然泪下,他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可见,《二泉映月》带给人们的震撼之大,阿炳的成就之辉煌!

阿炳不仅是一的令人折服的音乐天才,他,还是一个嫉恶如仇,充满正气的人。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抗战时期,日寇占领无锡,一个叫章士钧的人当了汉奸,阿炳知道后,就编词骂他,又遭到一顿毒打。后来,这个汉奸被日本人杀了,阿炳拍手称快,并编了一首《汉奸的下场》沿街演唱,无锡人士无不叫好。

阿炳,你真是我们无锡的骄傲。我为有你这样一个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一身正气的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作文二:《无锡名人资料》25200字

.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他都表现得十分刻苦,在国外做研究工作时更是废寝忘食的读书,他和导师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一次,他应邀给国内大学生讲有关学习问题时说:“世界上没有天才,人的所有才能都是后天获得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他诚恳地告诉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也没停止过学习……我现在每天学习时间还比你们多,我每天晚上八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两点我是不停止学习的……”

2.1996年钱伟长把在上海市非线性科学会上的发言发言《谈谈非线性科学》交给《自然杂志》发表,此文成了《自然杂志》1996年复刊后的卷首篇。其中关于数学工具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论述给人影响很深。钱伟长说:“做一番事业,用的工具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解决问题。就像屠夫杀猪要用好刀,但这把刀刚好就行,不要整天磨刀,欣赏刀,磨得多好啊!那是刀匠的事。”钱校长还说说:“不要做刀匠。要做屠夫,去找最合适的刀,去杀最难的问题。”这段话无论是对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对普通人都是有启发的。

3.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了。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即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

4.钱伟长晚年当了上海大学校长,在学校门口处的巨石上面刻着他手书“自强不息”四个字。上海大学新校区里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各幢教学楼之间都有曲折回廊相连,两旁的树木错落有致。这些都来自钱校长的创意:让师生在课间转移时既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又可以赏心悦目,调节精神。连学校的食堂和招待所都冠以文雅的名字:乐乎楼、水秀楼……并有名家题写的匾额,使校园里处处充盈着浓浓的书卷气。当然,作为大学的根本乃大师,而非大楼也。

5.当年他考清华时,有一道历史题,要写出二十四史各卷的名称、卷数、作者和注校者等,考生中仅他一人全对。他的作文《梦游清华园记》令阅卷的老师击节赞赏,然而他为了科学救国,要求改学物理,被吴有训教授婉拒,因为他理科基础太差,四门功课一共才考了25分。但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不仅改变了教授的看法,还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力学大师。1995年7月22日杨振宁来校作报告时,会前钱校长开场白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还教过我数学。”杨振宁答:“钱伟长当年在清华可是一个有名的田径运动员哩!”。令人感叹的是:钱伟长当时18岁,身体瘦弱矮小,被学校田径队婉拒。但他亦经过自己的刻苦锻炼,终于成为校越野代表队的主力队员。并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跨栏季军。

6.

1935年,钱伟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当初,他选择物理专业,不是因为专长,而是出于一个年轻学子的爱国之情。考清华时,钱伟长的国文和历史特别出色,每门都是100分,而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极差,4门课加起来只有

25分,其中,外语是0分,物理是5分。基于这种情况,他顺理成章地选择清华大学中文系。挑好志愿的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钱伟长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救国,于是,他主动要求改学物理,找到理学院的院长叶企荪教授和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结果,他们都建议钱伟长读中文系。 为此,钱伟长缠了吴有训一个星期。吴有训每天8时上课,他6时30分就等在他的办公室。由于不堪纠缠,吴有训只得答应了。不过,他与钱伟长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一年内,钱伟长的数学微积分和物理成绩在70分以下,就将他退回中文系。钱伟长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除了吃饭、睡觉,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学业上。吴有训有心栽培,经常教他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钱伟长的成绩迅速提高。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物理及格了;学年结束,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都达到80多分。清华本科毕业后,他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后来出国留学,1942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西学东渐,国学衰微之际。钱伟长就出生在一个具有国学功底、创办新学的贫穷的诗书家庭。在无锡这个毗邻太湖的鱼米之乡,为了家族的繁衍昌盛,还延续着义庄制度。由于做私塾先生的祖父早逝,钱伟长的父亲钱声一(钱挚)和叔父钱宾四(钱穆)就是靠从钱家的义庄领取粮米,艰苦求学的。他们在家乡七房桥办起了第一座新式小学,又到其他小学任教。少年的钱伟长有时就寄住在父亲和叔父的老师宿舍里。16岁那年,父亲钱声一病逝,他随叔父在苏州读书。后来,叔父钱穆到北京大学与胡适同时担任中国通史的教授,成为著名的国学大师,60年代在台湾作资政,继续研究国学。他的母亲王秀珍和善而勤劳,除操持家务外,还养蚕、桃花、糊火柴盒贴补家用。清贫的幼年生活和母亲的贤良品德,帮助造就了他在曲折的一生中独立支持的精神力量。妻子孔祥瑛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文学院国文系,50年来是他生活上、精神上忠实的伴侣,也是他事业上成功的一个保障。

钱伟长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饯伟长在中学时代十分爱好文科,而对理科特别是数学、物理视为畏途。十分有趣的是,他一生主要从事力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并在这些学术领域里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首次将张量分析及微分几何用于弹性板壳研究并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提出了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他还首次成功地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迄今国际上仍用此法处理这类问题。

为国而学

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从此,就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   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以及赵忠尧、萨本栋教授也常给他们上课。起初,钱伟长象学古文一样,熟读强记物理学的典籍。而吴有训教给他,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都已经完善了,每读一本书都要能

够看到没有完成的部分,发现一些新问题。钱伟长学到了这一点,并成为他一生治学的特点。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留学启程一波三折

1939年9月2日,中英庚款第七届留英学生22人抵达香港时,不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有赴英客轮扣作军用,钱伟长等学生的留学计划也被迫延期。在返回昆明等候通知的时候,钱伟长从王竹溪那里借到拉夫著的《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仔细研读后发现当时国际学术界关于弹性板壳理论十分混乱,不仅板、壳分开,而且各种不同形状的板壳有不同的方程。于是,钱伟长决心寻找一种统一的以三维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内禀理论。苦苦埋首数月,他以高斯坐标张量表达的微分几何来表示变形和应力分析之创新思想,居然获得了前所未闻的统一内禀理论。   1940年8月初,庚款会再度将钱伟长等留学生召集于上海,坐“俄国皇后号”邮轮赴加拿大。9月中旬终于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始了艰辛的留学生涯。这也是多伦多大学首批接受中国研究生。

学冠中外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原籍爱尔兰,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辛吉用宏观的内力素张量求得在外力作用下板壳的张量平衡方程,称之为宏观方程组,而把钱伟长的方程称为微观方程组。辛吉认为:虽然两种理论所用的力学量和符号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等同的。辛吉教授提出把两种理论合在一起,钱伟长写成一篇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供冯·卡门教授祝寿文集之用。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很受力学界和数学界的重视,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加拿大数学年会、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美国数学学会西部年会等场合作学术报告;在英国和澳洲有人写过书,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   1973年,荷兰H.S.鲁坦(rutten)教授在《壳体渐近理论和设计》一书中多次推崇这篇文章:“辛吉和钱的工作是三维理论的基本工作,仅用力学状态的内禀变量,应力和应变,严格地从三维理论中导出了任意形状的薄壳都适用的非线性方程,这里在各向同性的假定下,把应力和应变分量按厚度方向的坐标展开为泰勒级数。近似的二维方程只有6个基本待定量,3个代表中面拉伸应变,3个代表中面弯曲变形分量,这是辛格与钱工作最重要的特

点。”1982年,在上海国际有限元会议上,大会介绍钱伟长时说:“钱教授有关板壳统一内禀理论的论文,曾是美国应用力学研究生在40-50年代必读的材料,他的贡献对以后的工作很有影响。”

助伦敦免遭德国导弹袭击——丘吉尔赞赏

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   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了。   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   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

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即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

“我是忠于我的祖国的”

在美国的时候,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这几个人常说,将来我们一定要回去办一个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还要好的大学,让美国人到中国来留学,这个一直是缠绕在他心中的一个梦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以“久离家园、怀念亲人”为由,取得回国权。1946年5月从洛杉矶搭货轮返上海,8月初又从上海搭轮船经秦皇岛回到阔别8年的北京清华园。在母校清华大学当了一名普通的教授。9月,爱妻祥瑛自成都携已6岁的儿子元凯赴京,钱伟长才第一次见到儿子。   钱伟长深情地回忆:“1948年钱学森从美国回来了,他是回来结婚的。他来看我,看我很可怜。那时工资是15万金圆券,只能买两个暖瓶,叫我怎么过日子?回国之前,我在美国的年收入是8万美金。钱学森说,美国特区研究所(GPL)还希望我回去。我当然不想回去,可是那时的艰苦让我的生活与科研都发生极大的困难。于是要到美国大使馆签证。问我你信什么教?我说我没教。他说不行啊,没教在美国人看来,你是无教之徒,是野蛮人。后来他说这样,你填孔教。最后一条,我填不下去了,讲中国和美国打仗的时候,您忠于中国还是美国?我当然忠于中国了,我是中国人,怎么能忠于美国?我就填了一个NO。结果就因为这个,他们不让我去了。”   “这一点是毫不犹豫的。我是忠于我的祖国的。”钱伟长反复强调。    为了生活,更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新中国建立前钱伟长几乎“承包”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工学院三校的基础课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物理系的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还担任《清华工程学报》主编等审稿工作。教学之余,钱伟长继续在润滑理论、圆薄板大挠度理论、锥流和水轮机曲线导板的水流离角计算等领域不懈科研,撰写并发表了8篇有影响的论文。   1946至1948年,参加了反美扶日、反内战、反饥饿、反美援面粉等进步运动。1948年,曾骑自行车到石景山、良乡,欢迎解放军。见到了国家副主席叶剑英、陶铸和钱俊瑞,并带回了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对清华大学师生的关怀和粮食补给。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江泽民与钱伟长

1990年以后,他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又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献上他的一颗忠诚的心。他的默默奉献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的高度钦佩。   2007年,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上海大学,看望六至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钱伟长。习近平与钱老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钱老的身体和生活情况,称赞他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上海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并祝他健康长寿。  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 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

1931年夏天,19岁的钱伟长来到上海参加高考.那时候,升学考试是各个大学自己出题进行的.钱伟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参加了清华、交通、中央、武汉和浙江五所大学的招生考试,结果同时收到了这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钱伟长的祖父是晚清秀才,终生教书;他的父亲和四叔也都以教书为生.钱伟长从小耳濡目染,

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文科成绩一直很好,而理科并不很好,特别是数学和物理.于是他最后选择了清华大学的中文系.

可是,就在钱伟长他们刚刚入学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在一夜之间占领了我国东北辽阔的土地,铁蹄践踏着我国的国土,人民在硝烟与血泪中挣扎.钱伟长和大多数青年一样,激发了"科学救国"的热情.在清华大学1931年的106位新生中,要求进物理系的竟有21人.尽管钱伟长数理化三科的成绩总共不到100分,而其他同学的考分都在200分以上,但他还是决定转到物理系.   钱伟长向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教授和物理系系主任吴有训教授提出了改学物理的请求.吴教授说:"我查过你的试卷,你的文学和历史考得很好.特别是历史卷中的那道关于二十四史的题,我听说只有你一人得了满分;而你的英语和数理化的成绩却不大理想,物理尤其差.对你来说,学中文更合适,为什么一定要改学物理呢?"钱伟长激动地说:"对,我原来是喜欢文科的.但是,在上海考试期间,我看到外国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无非就是靠着他们的枪炮比我们好,我觉得文学救不了现在的中国,现在国家更迫切需要的是科学技术,是飞机大炮!我的数理化成绩虽然不好,但我有决心赶上去!"钱伟长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两位教授.吴有训教授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有个条件:一年后数理化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否则仍然回中  文系.同时吴教授还要求他加强体育锻炼,因为物理系功课负担很重,没有强壮的身体,难以应付.钱伟长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2 成绩出众的求学生涯

那时候,清华大学理科的许多教材是英文原版的,教师们讲课也用英语.第一学期对钱伟长来说是非常艰苦的,除学习正课和做实验外,还要自己补习英语和中学的一些理科知识.他夜以继日地苦读,首先攻下了英语这一关,同时理科成绩也逐步提高,凭着刻苦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年终考试,钱伟长的各科成绩都达到了70分以上.

4年后,22岁的钱伟长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接着又考取了清华研究院物理系的研究生,在吴有训教授指导下,从事X光衍射研究.1939年7月,中英文教基金会招考第七届公费留学生,钱伟长从30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第二年1月,22名青年满怀雄心壮志,告别了家乡亲人,乘船赴加拿大留学.   钱伟长进了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跟随系主任、著名的应用数学家辛格教授从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学习、研究.仅仅过了50天的时间,钱伟长就与导师合作写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在纪念冯·卡门教授60寿辰的纪念论文集上发表了.论文集上的作者都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和权威教授,如爱因斯坦、铁木申柯等,钱伟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青年竟跻身于国际科学大师之列,引起了冯·卡门教授的注意.

1942年,钱伟长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上的一组方程式被国际科学界称之为"钱伟长方程".辛格教授将自己的得意门生推荐给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系主任冯·卡门教授.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对曾在自己祝寿文集上发表过论文的钱伟长表示热烈欢迎.钱伟长跟随冯·卡门教授作博士后,回来又在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师,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研究工作.钱伟长主要从事弹道计算和各种导弹的空气动力设计.他在初期的人造卫星轨道计算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伦敦遭到德国火箭的威胁,英国首相邱吉尔向美国求助,这件事交到了冯·卡门教授的研究所.钱伟长等人议论,德国火箭是从欧洲西海岸向伦敦发射的,多数火箭落在了伦敦东区,这证明德国火箭采用了最大射程.根据他们的研究理论,钱伟长指出,只要在伦敦市中心造成已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蒙蔽德国,让他们的导弹仍按原定射程攻击,伦敦市中心就可避免火箭造成的巨大实质性破坏.英国按这个建议去做,果然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邱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不胜感激地称赞:"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没有想到,当年使伦敦减轻灾难的是中国青年.

3 精诚报国的拳拳之心

尽管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钱伟长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当获悉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后,钱伟长立即向冯·卡门教授提出了回国请求.可是教授怎么也舍不得放这位精明强干的学生走.最后,钱伟长提出要回国探望阔别6年的妻子和还未见过面的6岁的孩子.冯·卡门教授无奈,只得放行,他再三叮嘱钱伟长:"早点回来!"1946年5月6日,钱伟长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为了不引人注意,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一些书籍.

钱伟长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清华园,立即投入了艰苦紧张的复校工作.开学了,工作繁忙,教学任务很重,生活却非常艰苦,他不得不在好几所大学兼课.这时,美国的研究所托人来邀请钱伟长回去工作,可以全家迁去定居,但要在一个表格上签字,表明一旦中美发生战争,绝对忠于美国.钱伟长说,当初从美国出来,就没有想到要再回去.他毫不犹豫地在那张表格上写下了"NO".

4 功勋卓著的科教成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钱伟长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同时并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学工作者.钱伟长在谈及高校教学改革时说,教师把学生教"懂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教学生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种教"不懂"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

钱伟长教授在科研中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发表了大量的论著.他擅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等.现已出版有《圆薄板大扰度问题》、《弹性力学》、《变元法和有限元》、《穿甲力学》、《广义变分原理》、《应用数学》等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的学术论文200余篇.他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上都有许多开创性的成就.主要学术贡献是板壳非线性内禀统一理论,板壳大扰度问题的摄动解和奇异摄动解,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钱码)等.他早期提出的"浅壳大扰度方程"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钱伟长方程";在圆薄板大扰度问题上,他提出的以中心扰度为小参数的摄动法,在国际上称"钱伟长法".有关圆薄板大扰度问题的工作,在1955年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国家  科学奖二等奖,广义变分原理方面的工作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还有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北京市、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最近,钱伟长教授关于非克希霍夫-拉夫假设板壳理论的工作,是对固体力学基础理论的新贡献.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钱伟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领导工作,为培养我国科学技术人员作出重要贡献.自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1956年起被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1983年起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1984年创建了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任所长.1985-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积极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为了表彰钱伟长教授的杰出贡献,日前,由雕塑家、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教授创作的钱伟长塑像赠送仪式在南京大学举行.塑像高0.5米,为青铜所铸,尽显钱先生从容豁达、睿智的长者风范.

钱伟长教授虽已88岁高龄,仍战斗在繁重的教科研和领导岗位上,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钱伟长 是中国近代力学与应用数学的主要奠基人,其拳拳报国的情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勤于钻研的作风,堪称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就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等。钱伟长不仅是一位科学家,同样是一位教育家,教书育人是他数十年来不变的追求与心愿。

颁奖辞: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

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

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王选是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人民教师的优秀典范。他一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始终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即使患病期间也没有停止过。他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努力拼搏、勇攀高峰的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好评。在科研成果和崇高荣誉面前,他始终强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把科研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以提携后学为己任,甘为人梯,为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呕心沥血。作为一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和年轻技术骨干严谨勤奋的科研作风,经常鼓励和帮助他们选择具有挑战性且应用前景光明的课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002年2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召开国家奖励大会,江泽民主席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王选、黄昆两位院士。这是继去年2月,江泽民主席为吴文俊、袁隆平两位院士颁发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的又一次颁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并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并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王选院士作为具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

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取代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继全国奖励大会后,3月18日北京大学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依据《北京大学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又对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给予500万元重奖(其中450万元用于科研),以表彰他为北大做出的贡献。本文所介绍的就是王选院士的辉煌成就和长期奋斗的历程。

“领跑人”原本是个“局外人”

1974年8月,国家计委确立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研究项目,并命名为“748工程”。这是一个大型科研项目,下设3个子项目,分别是汉字通信、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精密照排。此时,承担汉字精密照排项目研究的有5个单位,其中没有北京大学,当然研究人员中也没有北大的王选。

汉字精密照排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呢?5个研究单位各有各的看法,有的选择二代机,有的选择三代机。1975年盛夏的一天,38岁,病休在家的王选无疑是个"局外人",无意中从妻子嘴里听到了"748工程"这个字眼,听到了这个工程中包括的“汉字精密照排”项目,一下子就认定了“我就要搞这个”。由此,他开始走上了创造辉煌人生的道路。

王选广泛研究分析了激光照排在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大胆提出跳过目前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当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为了科研,经1975至1993年的18年苦熬,全身心地投入了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出版系统的研制。

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以上,印刷用字体、字号又多,每种字体起码需要7000多字,这样印刷用汉字头数高达100万以上,汉字点阵对应的总储量将达200亿位!然而,当时科研条件十分简陋:国产计算机内存是磁心存储器,最大容量为64KB;没有硬盘,只有一个512KB的磁鼓和一条磁带。要想实现庞大的汉字字形信息的存储和输出,在许多人看来真是天方夜谭!王选想到了信息压缩。想出了用数学方法计算汉字轮廓曲率的“高招”。经过8个月呕心沥血的奋斗,他就像一位魔术师那样,让庞大的汉字字模减少到1/500,扫清了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最大障碍。不久,他又发明了汉字字形信息高速还原技术、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

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研发,他的成果终于在白热化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1979年7月27日,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大家围在样机旁,紧张地注视着它的动作,机房里只有敲击计算机键盘发出的嗒嗒声。转眼之间,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八开报纸的一张胶片,王选怀着兴奋紧张的心情接下这张可以直接印刷的胶片,各种精美的字形、字体、花边、图案美不胜收。1980年,支持这套系统的电脑软件,包括具有编辑、校对功能的软件也先后研制成功,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伍豪之剑》;1981年7月,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排版系统原理性样机通过国家部级鉴定;1985年,这项发明被列为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张完全采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激光输出的中文报纸,率先甩开了古老、落后的铅字作业;同年10月,王选教授荣获中国首届毕升奖和森泽信夫印刷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王选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变革。他攻下了汉字激光照排的世界性难题,将IBM等国际大公司赶出了这个竞赛跑道。

独辟蹊径:无人区里出成果

1988年,北大新技术公司(方正集团前身)正式成立,参与王选发明的激光汉字照排系统的开发与生产,为实现王选"顶天立地"的思想提供了最好的施展空间。如今,王选成为站立在知识经济大潮潮头的一面旗帜,方正集团成了高科技的代名词--曾雄心勃勃来华研制、销售照排系统的欧美和日本著名厂商,面对"无可挑剔"的北大激光照排系统软件而悄悄地撤出了中国市场;王选和他的团队陆续推出了远程传版技术、彩色桌面出版系统、采编流程管理的电脑一体化解决方案等等。为此,中国印刷业彻底告别了“铅与火”,方正集团创造出一个产值500亿元的新兴的印刷产业,跻身于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毕升的后代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列祖列宗!

如今,方正的新技术产品从出版到通用软件、多媒体和硬件制造,从政府、银行的办公自动化到市场、邮电管理,从报业到动画制作、电视台流程管理,从指纹识别到精细化工,可谓灿若群星。

背 景 链 接

王选,江苏无锡人,著名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

写在奥林匹克旗帜上的忠诚和美丽

——“奥林匹克老人”何振梁的故事 ://.chinawriter..  2008年07月26日14:19   中国文化报 张健

说起2008北京奥运会,不能不提一个名字——何振梁。已经79岁的何振梁,被称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者,中国体育事业的见证者”。他现任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

这是一位慈祥睿智的“奥林匹克老人”。

他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为北京申奥的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99年6月,他第四次被全票选进“国际奥委会内阁”,已任奥委会执委12年。这是中国人在这个国际体育组织中所担任过的最高职位。近半个世纪,他经历和参与了中国体育外交史上若干重大事件,后十几年进入国际体坛领导层,直接参与和领导了世界体育事业。他两度被德国体育周报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1993年被亚奥理事会授与奥林匹克勋章;1999年年底,奥林匹克论坛在世界199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进行20世纪五大体育领导人评选,何振梁是前30位入围人选,亚洲入围的仅有4人。      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他是我最亲近的朋友,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投入是出于对奥林匹克宪章的忠诚,对他祖国的忠诚”。

对奥林匹克和祖国的深情与忠诚,刻写在他所走过的每一行脚印里。

永远的北京,不远的奥运

1981年10月,何振梁当选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由于他的正直、朴实、坦诚,很快成为许多委员的好朋友。1985年6月,他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委,是中国进入世界体坛的第一人。

1990年7月,邓小平在视察北京亚运会新建的体育设施时,对北京市和国家体委的负责人说:“你们对申办奥运会下决心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9月22日,亚运会开幕之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在接见萨马兰奇时,正式把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愿望告诉了萨马兰奇主席。

此时离1993年9月奥委会投票选定举办国城市,只有短短的3年。对何振梁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而正是在1993年,他升任为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运用这个有利地位,他精心地准备,开始决定性冲刺。一切的一切,为了申办。

他曾从北京飞到巴黎,与一位委员吃完午饭刚谈完,便匆匆往回赶。也曾用一天半时间往返,只为到菲律宾与那里的委员共进晚餐。粗粗算来,申办期间,他的飞行里程大约为64万公里,绕了地球16圈。为了做委员夫人的工作,他的妻子梁丽娟也作为公关联络部顾问参加申办,两人常常一起奔波。到秘鲁去展开工作,当时秘鲁首都恐怖活动猖獗,他们所住旅馆对面高层大楼的玻璃已被完全炸飞,旅馆门口时刻部署着防暴部队。到阿尔及利亚,那里的委员为何振梁定了一个旅馆,我使馆的同志说,这家旅馆已接到可能要爆炸的警报,建议他换个住处。何振梁没有同意,认为这样做对那位委员不尊重,就坚持住下了。到危地马拉,那里的委员竟亲自驾驶自己的一架小飞机载着何振梁飞越一座火山口„„由于总在外奔波,出现什么样的事都是可能的,他们夫妇就给两个孩子留好了短信,写上最简短的告别嘱咐,让孩子在父母万一回不来时再拆开„„

梁丽娟利用一切机会,做委员夫人们的工作,成为她们的好朋友。在北京,有时一天要陪同夫人们两次去颐和园参观。她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写了大量文章宣传申办,翻译了

萨马兰奇的传记。在国外为了让丈夫睡得好一些,她就躲到卫生间写作。

91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各有不同的政治态度、文化背景、爱好和信仰,那是91把锁,要有目的有目标地认准、说服、把它打开。我们主要的支持者是亚、非、拉美第三世界的委员,而悉尼的支持者是欧、美、大洋洲的委员。凭着何振梁和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原来主意不定的委员,最后决定把票投给中国。

1993年9月23日,决战蒙特卡洛的时间到了。这天,下着大雨。

一早起来,梁丽娟先给丈夫服下防止心脏发病的药,又把药装在他的口袋里。还不放心,早在前一天就把药交给了和他们交情深笃的日本委员猪谷。何振梁检查了一下带到会场去的文件,最重要的是陈述报告,带好笔,出门,登上大轿车向会场驶去。

会议开始,按抽签顺序,柏林、悉尼、曼彻斯特、北京、伊斯坦布尔依次向奥委会全会做申办陈述报告。北京的陈述是下午第一个。北京代表团的所有发言,由何振梁亲自用法语和英语交替串联。首先,是他深有感情的开场白:“1981年,当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庄严宣誓——我愿意竭尽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时候,我心中升起一个愿望,就是看到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在我的祖国——中国举行„„”

所有陈述结束后,开始秘密投票。第一、二、三轮,北京的票数都比悉尼多。第三轮时,曼彻斯特也被淘汰,何振梁清醒地估计到,曼彻斯特的支持者大多会转而支持悉尼。晚8时,最后一轮投票结束,萨马兰奇打开信封宣布:“胜利者是悉尼。”

45票对43票,仅仅两票之差!如果不是西方强大的政治压力和联手对付中国,如果不是竞争对手明目张胆收买拉票,一直领先的北京一定会获胜。澳大利亚的委员高斯珀在投票之后说了一句饶有意味的话:“可能有些同事在把票投给悉尼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北京。”      何振梁心中的痛苦,是不用说的,无论任何人用任何话语来安慰。波多黎各的委员紧握着何振梁的手说:“你的话打动了我的心,我知道当你微笑着向悉尼致贺时,你的内心在流泪。”回到宾馆,深夜,北京的女儿哭着打来电话,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放下电话,何振梁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

但是祖国理解他。中央领导李岚清给他的四个字是:“劳苦功高”。回到北京,走下飞机的时候,在1500多欢迎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一条最醒目的横幅,上面赫然写着:“永远的北京,不远的奥运!”他把泪水同这条标语一起,牢牢珍藏在了心底。

他在寻找一双眼睛

2001年7月,72岁的何振梁和北京奥申委的同事们飞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代表中国踏上了第二次申奥的旅程。7月13日,何振梁称为“终生的梦想”终于来临。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北京以超出第二名34票的高票数,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

那一刻,这位睿智的老人眼前模糊了,他似乎看见了另一双眼睛——是的,那是老领导、老体育工作者荣高棠的眼睛——8年前的1993年,荣高棠在蒙特卡洛申奥的决战之夜,那失落的眼神如同刀子,剜痛了何振梁的心。这心,揪了8年,痛了8年!

莫斯科申奥成功归来,在北京首都机场,飞机刚刚停稳,何振梁的眼睛就透过舷窗向外张望。是的,他在寻找8年前的那双眼睛!

荣高棠来啦!真的来啦,亲自来机场迎接他。何振梁一下飞机,就和荣高棠紧紧拥抱在一起。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激动得顿时无语,只任凭泪水在飞!

2008年,“不远的奥运,永远的北京”,谁能想到它的实现就在今天!今天的何

振梁老人,为北京奥运会更加忙碌。是的,他用一生,刻写在奥林匹克旗帜上的圣洁和忠诚,多么动人而美丽!

何振梁鲜为人知的故事

.zjol..  2007年03月2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记忆中的声音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

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有改变历史的力量。

■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到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

的国家,让十多亿人民有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服务。

■如果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能够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

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中国奥申委陈述司仪何振梁,7月13日。

何振梁回来了

盛载着申奥成功的巨大喜悦,国际奥委会执委、北京奥申委顾问何振梁率领北京

申奥代表团的最后一批成员,昨天上午10时27分从莫斯科回到北京。北京奥申委常

务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奥申委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和首都

各界群众代表到首都机场迎接他们凯旋。

何振梁面带微笑从舷廊内走出来,体育界元老荣高棠迎上前去,同何振梁紧紧拥

抱在一起。在贵宾室,何振梁愉快地回顾了在莫斯科申办的日日夜夜。他掩饰不住幸

福地说,全国人民在欢庆胜利之后,应当“逐渐平静下来以实际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支

持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了”。(晓洁)

编者按———当申奥代表团最后一批成员抵达时,何振梁慈祥的笑容从人群中脱

颖而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个72岁的老人为了中

国的奥林匹克走向世界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智慧,怎能不叫人尊敬和赞叹?还记得体育

界前辈荣高棠的那句话吗,“(何振梁)就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

何振梁其人其事

何振梁是中国老资格的体育外交家,从1955年起就开始从事新中国的体育工作。1981年,52岁的何振梁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4年后以全票当选执委,1989年又以全票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他两次参加申办奥运会,作为北京奥申委的主要智囊为申奥耗尽了心血。

故事一:北京赢了我爸哭了

两次流泪不一样

主讲:何振梁儿子何阳时间:7月13日晚

22时09分,56票,北京赢了。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赢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瞬间,我看到爸爸哭了。我也哭了———爸妈都是70多岁的人了,长年在外奔波,我们做儿女的很心疼,但我们又帮不上什么忙。现在北京申办成功,他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一生的梦想实现了。

1993年的那次申奥,中国以两票之差失利。爸随中国代表团回国,走下飞机他就紧紧握着前去接代表团的领导的手,一边流着泪一边说:“对不起,对不起……”那次那个心酸啊,别提有多难受。7年了,我们家里人都不愿提及上次失利的事,一提起就感到特别伤心。

这次爸爸走前信心十足,他说,他干不了几年了,这是他最后的一次机会了。为了这次表决,他专门带上他的那条有中国奥委会标记的红领带。在电视机里,那条红色的领带很提精神。但他毕竟是老人了,身体也不好,我们做晚辈的真的怕出现什么意外。这下好了,他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到北京了。

故事二:最年长的志愿者

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何振梁是无可替代的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语言能力对北京申奥极其关键。北京市领导贾庆林、刘淇非常尊敬他,聘请他担任北京奥申委顾问,并多次对他说:“要帮我们出主意啊。”何振梁说:“申办奥运是我能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我一定会尽全力的。”他戏称自己是“北京奥申委最年长的志愿者”。

这位北京申奥的“志愿者”一忙起来就忘了自己的“年长”。奥申委研究工作,少不了请他参与意见;送交国际奥委会的重要文件、20多万字的《申办报告》,他是英法文审定者之一;为了让国外朋友更多地了解北京和中国,他拖着年迈之躯奔波于世界各地。仅从今年2月以来的5个多月里,他就有69天在国外和飞机上,出访11次,走了20个国家和地区。他喜欢看书,买了一大堆书,但翻一下的时间都没有。他身体不好,但申奥前夕连看病的时间也挤不出来。申奥投票临近这一段,他没有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何振梁说:“我对自己说,小车不倒只管推。”

故事三:回望一九九三

自叙:何振梁(1993年9月14日)

北京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16日乘飞机去摩纳哥,我因需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7日开始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今日与丽娟(何振梁妻)先行飞摩。同行的还有为奥申委代表团打前站的楼大鹏、屠铭德、吕圣荣和宋鲁增。

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以来的12年当中,亲眼目睹了好几场各城市争办奥运会的激烈竞争,但我从未见到过有哪一个申办城市像北京那样获得了本国人民如此强大的支持。北京的申办名副其实是全民的申办。正如国际奥委会的一位委员对我说的,北京的申办这次如不成功,真是太无天理了!

登上飞机后发现同机舱的有外经贸部长吴仪和对外友协主席韩叙。同在任何地方遇见的人一样,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北京有没有戏?”但我只能讲两种可能性。尽管从目前掌握的票数看,应该是成功在

望。但是不确定的因素也多。

为了完成某个特定任务,我已说不清出国多少次了。但心情从没有像这次那样,既抱着希望而又那样的不踏实。

故事四:支持萨翁共度危机

主讲:纪哲

1998年底发生了一场震撼国际奥委会的强烈“地震”。事情是由美国盐湖城在申办2002年冬季奥运会的激烈竞争中使用了不正当的拉票手段被曝光引起的。以美国为主的舆论利用这一丑闻,对国际奥委会和萨马兰奇主席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攻击,国际奥委会的形象受到严重玷污。一时“黑云压城城欲摧”,国际奥委会经历了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危机期间,萨马兰奇一度心灰意懒,萌生退意。何振梁于1月27日一次又一次发传真给萨马兰奇,为萨鼓气,指出只有他才能领导国际奥委会走出困境。因为何振梁清楚地知道,如果萨马兰奇辞职,国际奥委会内部必然引发一场争夺“王位”之战,从而无法团结一致应付外界的压力,国际奥委会必然垮台。何振梁告诉萨马兰奇:“暴风雨中才知道舵手的价值,坚决同你站在一起,全力支持你重振国际奥委会的威信。”

1999年5月5日,萨马兰奇公布了“国际奥委会2000”委员会的新组成。重新聚合了力量,何振梁在另一次发言中也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普遍性原则的重要性,批评了国际奥委会往往对此原则的忽视。6月上旬,在汉城召开了国际奥委会第109次全会,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萨马兰奇主席满意地说,波涛汹涌的大海已经过去,现在又是平静的湖面了。

故事五:敢捋老美的胡子

陈述人:纪哲

盐湖城丑闻爆发后的1998年6月1日,“国际奥委会2000”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工作小组会议。2日上午大会发言谈到与政府间关系时,何振梁点名批评了美国参议员麦凯恩。何振梁指出,体育组织应该与政府合作,但政府应尊重体育组织的自治。他并用美国人的话来批评麦凯恩。何振梁说:“当我读到消息说,美国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要求国际奥委会每月向他报告工作时,我很震惊。美国一位教授鲁卡斯说:„麦凯恩参议员对奥运会的知识,一张33美分的邮票背面完全可以写得下……‟如果允许政客们有任何即使是最小的机会来影响奥林匹克运动,运动会将在21世纪20年代前即遭死亡。”他的发言获得了会场的热烈鼓掌,成为这次会议上惟一一个获得鼓掌的发言。基辛格对何振梁说:“我不想同中国朋友争论,但我想说,麦凯恩是个好人,但对奥运会了解不多。”何振梁答道:“那么就请你把在这里了解的情况转告他吧!”时候好几个委员走过来对何振梁说:“你说出了大家想说而未说出来的话。”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中西  刘天华大师

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1895年2月4日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2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1909年在常州中学读书期间,曾参加学校军乐队的训练和演出活动,开始接触

西洋铜管乐。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的全部《瀛州古调》的演奏。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10期)。 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响下,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刘天华(1894-1932),江苏省江阴市人,他的祖母夏氏青年守寡没儿女,她要求住在乡下的她丈夫的堂兄过继一个男孩给她,取名刘宝珊并供他读书。几年后的一天,夏氏路过一条结冰的河边,听见儿啼,她救了一个冰上弃婴,抱回抚养。弃婴长大后成了刘宝珊的童养媳。就是这位出身贫苦的女子婚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为著名的教授。

宝珊夫妇的长子名刘复字半农,他是“五四”时期的文学家,《新青年》的编辑。1922年,北大校长蔡元培为他争取一个名额赴法国留学,1925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大任教授。

次子刘天华,读了几年书,父母去世后贫病失业,靠做临时工糊口。他20岁时病愈后的一天偶尔看见二胡,花了两毛钱买一把,那时二胡被称为叫花子二胡,刘天华却预见它有发展前途。他自己琢磨着拉二胡,有些长进,就自编自创二胡曲。从此,他走上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道路。那时没有音乐学校,他就自学。刘天华天资颖悟又刻苦勤奋,进步很快。他不断地探索技艺,不断地寻师访友博采众长,终于成为卓越的二胡、琵琶演奏家、作曲家。20到30年代执教于北京大学和其他三所学校。

刘天华不断地向哥哥学习,就是作曲也向半农请教。有一天,他在院子里听见鸟儿叫,灵感突发,记起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想写一首“空山鸟语”。他告诉半农。哥哥说:“这四个字有诗情画意。古诗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境界多美!空山鸟语要把林静山幽体现出来。”一个文学家,一个音乐家,兄弟俩珠联璧合。

193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北京饭店门口停着多辆小轿车,那是一些外国人来听刘天华演奏会。他们认为“中国有什么音乐?”闲来无事,抱着姑妄听之的心态而来。刘天华演奏自己写的二胡曲、琵琶曲。有“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曲。

外国人听得大气不敢出,都惊呆了。演出结束后,外国人士都拥上后台争先恐后与刘天华握手,把他团团围住。他们好奇地摸摸看看二胡,说:“小提琴有四根弦,它音色柔美,表现力强,能拉出表达各种思想感情的乐思;二胡只有两根弦,音色也这么美,表现力也这么强,曲调变化之多不亚于小提琴!真神奇!”他们又看看摸摸琵琶,问道:“这两种乐器构造、音色和演奏技巧都不同,刘先生,你怎么两件都娴熟?在我们国家,很少有一个演奏家能这么熟练地演奏两种乐器呢!”一位德国人说:“没有刘天华,我还不知道中国有音乐。”当有人告诉他们:刘天华还教学生拉小提琴;还在萧友梅创办并亲自指挥的中国第一支管弦乐队中吹小号时,外国人都睁大眼睛喊:“奇才!”

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前,由戏剧理论家齐如山介绍认识刘天华并请他为部分京剧唱腔写谱。他俩在一起100天,梅唱刘记谱,刘天华用五线谱和工尺谱记谱,然后出版了《梅兰芳歌曲谱》,梅把它带到美国。美国人欣赏了梅的精湛表演艺术,赠他博士学位;他们也看谱听唱学唱,大为惊佩。美国人和华侨一致要求刘天华访美演出,刘天华与哥、弟商量,刘半农让三弟随同前往给二哥当翻译。在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刘天华累病了,患猩红热,不幸于1932年6月8日去世,年仅38岁。

刘天华从事音乐工作只有18年,却做了很多工作:练琴,演出,作曲,编写教材,教二胡、琵琶、小提琴,改革二胡、琵琶和管乐器,组织国乐改进社,办音乐杂志并自任主编等,每一项工作都取得好成绩。

捧着这本《千古奇人徐霞客》,心中总有一股自豪之情在跳动。是啊,作为一名江阴人,一个徐霞客的老乡,谁又能按捺住那颗充满激动和自豪的心呢?作为徐霞客的故乡人,我也只能用一个“奇”字来形容他。毕竟,这个千古奇人与他所创的辉煌历史,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清的。

读完了全书,我也了解了徐霞客的一生,徐霞客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可他不图名利,对考取功名更是毫无兴趣。少年时的徐霞客更是热心于读些奇文怪书,立下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志向,他还曾立下志愿:天下大河有九条,我至少要涉足八条;天下高山有五座,我至少要登四座。可见少年立志,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由此可见,徐霞客乃一奇人。

青年时的徐霞客想探访奇胜的心愈发强烈,可又得接受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幸亏他有一位十分有远见的母亲,母亲十分理解徐霞客,她不但鼓励徐霞客出游,还亲手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来支持徐霞客的夙愿大志。自此,徐霞客便安心去探险旅行,他北历京冀,东渡普陀,南达闽粤。徐霞客总共先后经过19个省,用时30多年,曾多次遇盗,绝粮,但是他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仍然执着地从事他的旅行事业。徐霞客一生都在旅行中度过,他在岩溶地貌,水文地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却选择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地理考察事业,可见,徐霞客旅游乃一奇事。

这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游历了如此之多的山河后,写下了八十万字的旅游日记,经好友整理,终于完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但可惜的是后来徐霞客的手稿大量流失,经后人搜寻才找到六十多万字,仍然有许多残缺。尽管这样,这部奇书仍堪称“古今游记之最”,可见其不凡。书真是奇书。

作为一名江阴人,家乡拥有这样的历史名人,我自然感到骄傲与兴奋,但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惭愧。徐霞客是多么的坚强,尽管他知道前方的路上是荆棘,但他仍凭着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前迈进。相比之下,我则软弱的多,一遇挫折就后退,一点细雨就弯腰,我知道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要变得坚强。尽管前方的路上是暴风雪,我也要昂首阔步的走。虽然我不可能成为奇人,干出奇事,写出奇书,但我想徐霞客作为家乡先贤,给我的影响,绝不只是敬佩与仰慕。

沿着江阴名人的步伐前进

1586年,一个孩子在江阴出生,他就是日后成为日后名贯中国大江南北的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并且要向理想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许多成功的名人都说过,理想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

文明中外的大画家徐悲鸿就是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徐悲鸿生活的那个年代,中国十分落后。徐悲鸿来到巴黎学画时,遭到了外国人的嘲笑和讥讽。他立下壮志,要用子的努力成果向外国人证明中国人并不是他们眼里那么得一无是处,最终,凭着这份信念和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震惊中外的大画家。我们现在真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间,我们应该早早在心中立下志向,并且付之于努力,想自己的理想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

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以自己的机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徐霞客的事例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努力还是最重要的。有了理想,就应该付之于百分之百的努力,面对困难,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克服它。只有以这种水滴石穿、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在这条崎岖的人生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捷径。

还有一位江阴名人也是如此,他就是刘氏三兄弟之一—刘天华。

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便是此时创作。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而去世。他就是用如此的精神,成为了江阴的骄傲。

徐霞客用自己的大半生时间为我们写成了《徐霞客游记》,弥补了中国人在地理方面的空白,我们也应该向徐霞客学习,现在好好学习,将来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回报祖国。 丁晓兵

丁晓兵,曾经感动过中国。当年他荣立一等战功,荣获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以“中国兵”为题的长篇通讯在全国不少媒体刊发,他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了“中国心”。如今,20年过去了,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丁晓兵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续写了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首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3次当选南京军区和武警部队党代表会议代表,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一、始终把对党的庄严承诺视为共产党人的最高追求,五次抉择见证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执着信念

信仰是人类最高的情感。丁晓兵对党爱得深,信得真,在一次次重大的人生抉择面前,始终把追求的坐标点定格在党的事业上。

1984年,他所在的侦察大队赴边作战。为了争取到最艰巨的任务,接受党的考验,他用匕首扎破手指,用鲜血写下对党的誓言:“敬爱的党组织,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他先后出色地完成了20多次侦察和作战任务。入伍整一年那天,他作为“第一捕俘手”,在敌人的阵地上生擒了一名俘虏。撤退时,为掩护战友和俘虏,他一把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去,手雷在出手的瞬间爆炸。他的一条右臂被炸得只连着一点皮肉,血流如注。为行动方便,他拔出匕首,割下断臂别在腰间,想着到后方接上。经过简单地包扎,丁晓兵以惊人的毅力,和战友们扛着俘虏,冒着敌人的炮火翻山越岭近4个小时才撤回来,身后留下了一条3公里长的血路。当丁晓兵把俘虏交给接应小分队的一瞬间,他一头栽倒在地上。准备送到烈士陵园的丁晓兵,经过3天2夜的抢救,切开小腿静脉,强行注入2600毫升血浆,才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两个月后,失去右臂的丁晓兵本可以留在后方,但他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一线阵地。   战后,丁晓兵入了党,提了干,荣立了一等功,获得全国“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为他专设的第101枚金质奖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家乡安徽省、合肥市相继作出了《关于开展向丁晓兵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当时安徽省正在筹备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省政府已决定丁晓兵担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还有很多公司、单位和个体老板找上门来,请他去担任要职,并许诺给他解决房子、车子和优厚的薪金。这时的丁晓兵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部队领导也派人征求他对今后工作的意见。不少人对他说:“你现在只有一条左臂,留在部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还是趁着现在名气大、影响大,赶紧给自己找条好的后路吧。”还有的劝他:“你已经为部队做出了很大牺牲,对得起国家了,该是享受的时候了,机会难得呀!”当有的人选择位置、房子、票子时,丁晓兵经过冷静思考,郑重地表示:“一要学习,二要工作,不离开部队。”他想的是,待遇诚可贵,奉献价更高,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才能在追求中升华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奉献中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就这样,丁晓兵放弃了鲜花铺就的大道,毅然选择继续留在部队与艰辛奉献为伍。

组织上满足了丁晓兵的愿望,送他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深造。从战场到教室,丁晓兵以笔作刀枪,战胜伤残战胜自我,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合格的新型军事人才。1988年初,他以全优的成绩完成学业,并被评为“优秀学员”。这时的丁晓兵面临着人生的又一次选择。学院领导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精神,又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准备让他留校担任教员或者进机关工作。他却向院党委要求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去。对此,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纷纷劝他:到基层去摸爬滚打,你就一只手怎么干?丁晓兵当然清楚,留在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大机关可以享清福,自己作为二等甲级伤残,按规定可以得到照顾,但基层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自己缺少基层艰苦工作的摔打磨练,就必须补好这一课。于是,丁晓兵来到太湖边凤凰山窝里的一个连队当指导员。

一上任,丁晓兵很快就克服身体、工作上的不适应,与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连官兵取得优异成绩,连队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立功受奖,在南京军区成为与“硬骨头六连”齐名的标兵连队。此时的丁晓兵当指导员已经4年,年底可望被破格提升。正当军区和集团军准备组织力量总结宣扬他时,连队一名新战士因患

精神抑郁症自杀。丁晓兵坦荡地承担起全部责任。一下子各种指责让他抬不起头来,自己也被平职调到团政治处任宣传干事。这次打击对丁晓兵不亚于当头一棒。是躺倒退缩,还是挺立奋起?无锡几家公司的老总以为机会来了,找上门来要他加盟,劝他别再错过机会。这时家乡也传来消息:回家吧,可以官“复”原职。正当大家为他惋惜,担心他挺不住的时候,丁晓兵还是像战场上那样坚定地向党委表示:“是党给了我人生的支撑和力量,是军装给了我勇气和坚强,献身部队的决心不变!”没有叹息、没有眼泪,从没有搞过新闻报道的他苦练写作本领,扎实深入采访,1年时间内就在中央和军区级报刊发表报道100多篇,成为军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

2001年,丁晓兵所在的团赴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执行协助海关监管任务。浙江方向拒腐防变形势严竣,需要加强一线领导,当时任政治主任的丁晓兵主动向团党委请缨。有人劝他,那个地方艰苦,风险又大,你当主任已经四年多,处在关键时候,万一有点闪失,会影响提升,前车之鉴不能忘啊。其实,丁晓兵完全可以不去担这个风险,他一不是团主官,二来胸膜积水在上海住院治疗才几天。丁晓兵却认为:党员干部,不能一事当前先想自己保险,应该越是艰险越向前,让党的事业保险。于是,他坚决要求到了打击走私的风口浪尖上把好国门。    人生关口的这一次次选择,丁晓兵失去了很多,但他痴心不改,无怨无悔。2004年10月1日国庆节,作为武警部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成员,丁晓兵一大早就来到他朝思梦想的天安门广场,庄严地用左手向共和国国旗敬了一个军礼,表达自己对党的忠贞信念。

作文三:《无锡名人故居》400字

无锡市崇安区故居,旧宅一览表(以姓氏笔画为序):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阿炳故居——图书馆路30号

2,秦邦宪故居——崇宁路112号

3,薛福成故居——学前街152号

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顾毓琇故居——学前街3号

2,廖公馆——新生路7号

3,陆定一故居——县前街西河头28号

4,钱钟书故居——新街巷30号、32号

5,荣德生旧居——健康路健康里16号(荣耀花园内)   6,薛汇东住宅——前西溪2号

7,张闻天旧居——汤巷45号(汤巷小区内)

三,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1,陈氏旧宅——县前街德兴巷32号

2,侯桐少宰第——原人民路36—42号

3,钱松嵒旧宅——南市桥巷58号

4,秦氏对照厅——崇宁路文渊坊内

5,秦氏章庆堂、景福楼——崇宁路88号

6,王禹卿旧宅 ——中山路63号梁溪饭店内   7,杨味云云簻园——长大弄5号

四,无锡市控制文物保护单位:

1,查氏承俭堂——南市桥巷80号

2,钱毓鎏旧宅(佚园)——原福田巷17—8

3,秦氏旧宅——小娄巷内

4,薛祖康旧宅——留芳声巷27号(东河花园内)   5,张效程旧宅——原东大街118号(等待移建)

作文四:《无锡名人——阿炳》400字

朋友,你听过著名的《二泉映月》吗?你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阿炳吗?他可是地地道道的无锡人呢!作为半个无锡人,我可自豪了!

阿炳,本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1893年出生在无锡。阿炳4岁丧母,8岁随父亲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18岁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22岁时父亲去世,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二胡,走上街头,自编自唱,说唱新闻,沦为街头艺人。虽然阿炳的一生充满艰辛,充满困苦,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向往美好、光明的生活,并一直努力着,奋斗着。

《二泉映月》就是阿炳在这段日子中创作的。动人的音符从阿炳的手中缓缓流向天宇,这是阿炳在倾诉他的心声。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步入了高潮……这首二胡曲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它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的向往。

几十年来,《二泉映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盛誉,是我国乐坛上的一大宝藏。

作文五:《无锡小笼包作文》5200字

无锡小笼包作文

【篇一:无锡小笼包】

小笼包是无锡最著名的风味小吃。

小笼包的味非常好,看相也很好。小笼包顶端大约有20条折纹,看上去就像一朵花苞。它的皮很薄,再经过一蒸,看上去就是半透明的了,咱家上它的香味,可以说,这就是人间美味了,客人看了都是‘口水直流三千尺’。

小笼包的做法也简单:如果有客人来了,就把已经搅拌好的肉陷放在用擀面杖擀好的皮上,然后轻轻的扒皮合起来,做成馒头状,再放在蒸笼里蒸15分钟,一笼人间美味的小笼包就做成了。

吃小龙包很讲究:不能心急,要不然就会烫着,要用筷子轻轻的挟住小笼包的最上面的一个顶点,然后把它慢慢的提上来,再咬一个小口子,把里面的汁都吸了,再慢慢的平常整个包子。

有一次我吃小笼包的时候,因为太心急了,汁都溅到了我的脸上了,烫得我哇哇大叫,从此我再也不敢心急的去吃小笼包了。

如果你们也想来吃小笼包,无锡都欢迎你们。

【篇二:无锡小笼包子】

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这时的你也许还在辛勤工作吧?停下手吧!瞧!一起来品尝一下我们无锡的特产——小笼包子。

看!小笼包子的头顶如同一朵盛开的花,喷发出阵阵香味。远看,小笼包子又似一个沉重的包裹,给人一种很想立即拆开来看的欲望。打开“花朵”一看,啊!红红的汁儿流了出来,香味立即飘散开来。红色的肉糜,白色的皮、浓浓的香味,再加上蓝色的盘子,真是让人陶醉在其中了!啊!我情不自禁地尝了一口,甜甜的醋,可口的肉与嫩嫩的皮在我的嘴里已经分不开了,没过多久,我嘴里便弥漫着汁儿和一股肉中的醋味了!

也许你听着早已垂涎三尺了吧!就让我把无锡的小笼包子做法一一道来。小笼包子的做法十分简单:先准备好像古代草房子一样的大笼子,蒸锅,一些面粉和肉糜,那样就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你先要把面粉和成面皮,再把肉糜放在面皮里面,不要忘了一定要把面皮的头顶做成一个花骨朵儿的发型哦!最后的一些事儿就拜托炉子和蒸笼了。休息片刻,热腾腾的小笼包子就出炉了!怎么样,是不是很简便啊?

吃小笼包子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儿。看!我吃小笼包子前,最爱用酱美酱美的醋给小笼包子浇上一回醋澡!因为这样是最能让我大开“口”界的

了!浇好后,我马上咬去那娇艳的花朵,啊!可真是细皮嫩肉呀!瞧!“呼”一下包子里的汁儿似那四溅的熔岩从火山口喷发出来!我一看,是我该出手的时候了,说干就干,我立马就把小笼包五脏六腑翻了底朝天,看!汁儿和醋溶为一体,正是我该吃的时候了,谁知因为我的脸因为贴得太近,竟把自己弄得满脸是花!

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气、独特的外形、难忘的味道、丰富的营养,谁会不喜欢无锡的小笼包子呢?

【篇三:无锡小笼包作文】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小吃,我的家乡无锡也不例外。无锡的风味小吃有很多,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小笼包了。

啊哈,小笼包来啦!瞧,这几个小家伙像刚蒸完桑拿,白白胖胖的,不时发出的阵阵肉香早已让我垂涎三尺。它们乖乖地躺在笼屉里,好像在对我说:“快来品尝我们吧,再不吃就来不及了!”我咽了咽口水,将一只小笼包轻轻夹起。只见小笼包呈扁扁的锥形,挺像个洋葱头。它的“头顶”上有几条褶皱,还有一个小小的旋儿呢!我左看右看,啊,透过薄薄的皮,隐约还能看到里面的肉馅。我夹着“小家伙”小心地摇了摇,似乎也感觉到包子里的汁水在轻轻晃动。终于,我没能抵挡住这四个小家伙的诱惑,开始品尝起来。

我先在小笼包的皮上咬破了一个小洞,然后向洞里吹气,吮吸着这美味的汤汁。要知道,这里面的肉汁可是有很多的,如果你大口大口地吃,那汁水就会无情地溅到你的脸上和衣服上,让你狼狈不堪。我贪婪地吮吸着,啧啧啧,真是美味无比啊!将汤汁吸完后,我便将小笼包的表皮放在嘴里细细咀嚼,一股淡淡的肉香在嘴里弥漫开来。这时,碗里只剩下一块肉馅了。我一下子就把“残兵”杀了个“片甲不留”,然后用手抹了抹嘴巴,满意地笑了。

小笼包不但造型美观、味道鲜美,而且做法也较为简单。首先,将用高筋小麦制成的面团用力拍打成一个个面饼,再取适量的肉馅摆在面饼上,然后还要放一些肉皮冻。肉皮冻经过加热后就会化成浓浓的汁水,这也是小笼包里为什么有这么多汤汁的原因。最后,用面饼将肉馅包起来,顶头拧成一个旋儿,放入笼屉里加热十几分钟后,一笼小笼包就做好了。对了,顺便再告诉你,在无锡,最好吃的小笼包在“王兴记”和“熙盛源”。如果你想亲自去尝尝小笼包的滋味,就去这两家名店大饱口福吧!

【篇四:无锡小笼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但说到我的最爱嘛,当然非家乡无锡的小笼包莫

属喽!

小笼包光看形状,就令人直咽口水了!圆嘟嘟的身子,薄薄的白外套,一朵匀称的小菊花顶在头上,底面呈椭圆形。它在灯光的照射下,皮儿变透明了,隐约可见褐色的汁在里晃动,那肉馅大而圆,恨不得让人立马狼吞虎咽。

当然,小笼包的做法也是颇有讲究的呦!先把和好的面放在盆里晾一晾,再把肉剁碎,放上调料均匀地搅拌。等面晾好后,把它切成薄皮,放上肉,一边压紧,一边捏出褶花,用力一捏,封住顶儿,再放在蒸笼里蒸上30分钟,一笼人间美味——小笼包就新鲜出炉了!

吃,你还得小心翼翼呢!当你轻咬一口,呵,开了个小门,往里轻轻吹气,一缕甜气涌了出来。再把它慢慢放到嘴边,缓缓地,细细地吮吸,哎呀,一口口甜美的汁水灌满嘴巴,一股诱人的香气撞击着口腔的每个角落,真是惬意啊!一口咽下,那缕幽香顺着食道滑入胃中,几秒之后,仍是回味无穷。吸汁时,千万要慢啊,不然被烫上一口,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哦!好了,不啰嗦了,赶紧敞开大肚,大饱口福吧!连皮带肉咬一口,哇哦!香香的,软软的,甜甜的,腻腻的,那松软的肉馅被慢慢咀嚼,那润滑的皮儿来不急细细品味,便哧溜一下,滑进了肚子。剩下的,你就可以三口两口吞进肚啦!

有一次,我与妈妈一起推开“王兴记”的大门,品味小笼包。没等多久,一笼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就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只,可谁知用力过猛,导致皮儿破了个洞顿时,汁水滴溜四溅,天哪!餐桌上,地面上,衣服上,被溅得都是油水。当然,我的脸上、手上也挂了彩,我狼狈不堪,恨不得使用隐身术,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妈妈连忙草草帮我擦干净,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看,叫你小心点,这不,出洋相了吧。”我一脸囧相,真是心急吃不了热包子啊!

可这件事丝毫没有改变我对小笼包的喜爱,反而更喜欢它了。因为它让我苦中有乐,乐中有甜呀!

朋友们,到无锡来千万不要忘了令人百吃不厌的小笼包啊!

【篇五:无锡小笼包】

小笼包,是无锡永兴记小吃店的招牌点心,也是老少皆宜,妇孺皆知的著名小吃。

小笼包的样子小巧玲珑,晶莹剔透。白嫩白嫩,细致的薄皮犹如婴儿柔嫩的肌肤一样光滑,毫无瑕疵,吹弹可破。小笼包个个肥嘟嘟,好像一个个小拳头,它的顶上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似的。大团的美味多汁的肉

包裹在其中,绝对物美价廉。供蘸的酱汁,鲜红的辣椒粉,翠绿的葱末,加上一些醇美的香醋,光是酱汁也足够将你迷得神魂颠倒的。这些组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虽令人垂涎三尺,但却舍不得将其一口吃掉。

小笼包的做法跟普通包子的做法有些相似:首先和面,发好面团后,再搓成粗面段,用刀切成大小一致的面团,把一个个面团用手按压,再用擀面杖将其擀匀后晾在一旁。把肉馅调好后,搓成一个个小肉团。把他们包好,注意捏的时候,褶皱要均匀。放入蒸笼中,20分钟后,香喷喷,热腾腾的小笼包就做好了!

小笼包一笼有十个左右。吃小笼包时很有讲究。先轻轻咬上一小口,吸口鲜美的汤汁,注意汤汁不要烫坏了你。甜汁先会滋润你的喉咙,流过食管,再渐渐进入体内,此时你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会散发出甜汁独特的香气。好东西可是要细细品尝哦!咬上一口,皮的清香,肉的醇香,再浇上一些酱汁,哇!连回味时,都是酱汁的浓香。嗯……准会把你的馋虫勾出来,让你吃了还想吃。

记得第一次吃小笼包时,里面的汤汁可把我烫坏了,舌头都没知觉了!过了好会儿才缓过来。而且,我吃得满嘴,满手都是油水,弄的像个“大花猫”。从此,我就牢记吃小笼包的窍门,防止“惨剧”的发生。

民以食为天。色香味一应俱全的小笼包,快来尝尝吧!

【篇六:无锡小笼包】

常常听人们说无锡小笼包美味可口,但我却从没回没尝过,也不知道是啥味道。下午,妈妈带我去吃小笼包,让我开开眼界。

小笼包还没上来,我就被小吃店里的香味熏得我口水直流了。小笼包一个个胖乎乎的,皮薄薄的,隐约还可以看见美味的肉馅,它们小巧玲珑,仿佛是一座宝塔,这宝塔顶上,一阵香气随风飘逸,小笼包一般都是一笼里面有十个,每个都是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小雪球似的。

我这时肚子真饿得咕咕叫,真想把这笼小笼包一股脑吞下去。我用筷子小心翼翼的夹起一个小笼包,轻轻咬了一口,汁水溅的我满脸都是。

妈妈赶忙帮我擦汤汁,笑了笑说:“小馋猫,吃小笼包不能心急,应该先蘸点醋,然后再轻轻咬一口,把里面的汤汁吸干,最后再吃皮和肉。小笼包的美味精华都在汤里。”我听妈妈的话,把它蘸一点醋,放进我的嘴里,鲜美无比的汤汁真是好吃极了。

果然,不一会儿,一笼小笼包就被我“消灭”了,我吃了一笼还想再吃一笼,可妈妈说:“少吃点,要撑得。”最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我和妈

妈约定,下次还来这里吃小笼包。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吃人间美味的无锡小笼包吧。

【篇七:无锡小笼包】

提起我的家乡无锡,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各种小吃天下闻名,吃一口使你口齿留香,吃完后让你回味无穷。无锡小笼包就是风味小吃之一,下面就和我一起品尝吧!

要想吃,必须制作,我来教你怎么做,先把面粉和成一些面,把面柔软,然后把面弄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擀面杖将小面团擀成一张圆形的薄皮,擀完后像一个圆月亮。接着该做馅了,做馅就要去超市或菜场挑一些上好的猪肉,用刀剁碎,用调料腌制一下,然后放入擀好的面皮中。最后把皮捏成一座宝塔一样的形状,在口子上捏个八九下,不要让馅挤出来,然后把包好的小笼包全放入蒸笼里,接着是等待。

我们盼望已久的小笼包就要出笼了,心情也激动的像热水一样沸腾开了,不一会儿小笼包熟了,像一座座宝塔一样整整齐齐的排列在蒸笼里。记住,千万不要蒸的太熟了!可以从蒸笼里拿出来了,那一个个肥嘟嘟,晶莹剔透的小笼包,谁都忍不住想去吃一口。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

吃的时候千万不要急,如果着急吃就会被里面的汁烫的龇牙咧嘴。吃小笼包要先上面咬一个小洞,把里面的汁全吸干了就可以放心地吃了。小笼包不仅皮薄肉嫩,而且汁多味美,这味道里还鲜中带甜,吃了让你赞不绝口。你来我的家乡无锡,我请你吃这里的风味小吃——小笼包,保你大饱口福,快来吧。

【篇八:无锡小笼包子】

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无锡,这里不仅有美丽的山水,还有许许多多的风味小吃:香喷喷的桂花糕,让人回味无穷的酱排骨,见了就馋涎欲滴的小笼包子和开阳馄饨……其中,我对家乡的小笼包子情有独钟。在无锡,有许许多多的饮食店卖小笼包子但我觉得“王兴记”的小笼包子最地道。人们都爱去那里品尝。家乡的小笼包子是久负盛名的中华名小吃之一。你瞧,它们一个个小巧玲珑,色白有光泽,像一个个花骨朵,十分惹人怜爱。那薄如纸的外皮,隐约可以看见里面淌着汁水的馅。小笼包子看着美,那滋味儿更美了。小笼包子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秋冬时,馅心中加入熟熟的蟹黄油,即为著名的“蟹粉小笼”食时鲜美可口。

小笼包子有着特殊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精选优质的面粉,用约80摄氏度

的热水(夏季用温水)和成雪花面,再将撕破的酵种和食碱水倒入揉和至光滑软韧为紧酵面。接着把面团揉成长条,撕成大小相等的一小团,一小团。再用擀面杖把那一小团压成边薄中厚的面皮,把面皮捏成有15至20隔着问的馒头生胚。再下来就是包肉馅了。说起这肉馅,他是把猪腿肉绞碎。加入调料,皮冻绞下来渗入肉中。然后加入糖、葱、姜末拌合成馅。你瞧,那红扑扑的肉,绿油油的葱,金灿灿的姜末拌合在一起,是多么的自然和谐。最后就是把它们放入小蒸笼里蒸了。刚出笼的小笼包子晶莹剔透,美得就像是无暇的玉雕琢成的工艺品。

吃小笼包子也挺有讲究的。吃小笼包子的时候先要轻轻咬一小口,吮吸鲜嫩肥油的汁水,这时香喷喷、甜滋滋的汁水溢满口中,沁人心脾。当吸完这些“精华”后就要大口大口地吃了,不然汤汁会喷得你满脸“乐开花”。吃的时候可别忘了配上醋。这样不仅可去油,而且蘸了醋后味道会更香浓、独特。当然,再来一碗馄饨的话,一定会更加美味的哦!

记得有一天,我和妈妈去吃小笼包子。当一笼香气扑鼻,皮薄馅大的包子端上桌子,那香喷喷的味道,我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了一个包子。狼吞虎咽地咬了起来。可却忘了包子里的汤汁是烫的。只听:“哇”的一声。我把它吐里出来,因为我的舌头都被烫麻了。妈妈看着我的狼狈相,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包子。瞧你这猴急样,像是八辈子没吃过似的。”我被羞得脸都红了。(也许是被烫的原因)后来,我就小心翼翼的细嚼慢咽了。哈哈,那天我还是吃了个肚饱肠肥。

美味的小笼包子,让我垂涎欲滴,使我回味无穷。讷讷,真香!

作文六:《无锡小笼包作文》3500字

篇一:无锡小笼包

我的家乡无锡最著名的小吃非无锡小笼包莫属了。每当品味一下这江南第一美食时我就心旷神怡。

吃小笼包要有耐心,你如果心急,想一口吃一个,小笼包里的汤汁非把你烫得满嘴是泡。吃小笼包很有讲究,你既可以把皮和馅分开来吃,可以扎破了皮再吃,喜欢吃醋的也可以沾着醋吃。

星期六的一天,爸爸特意带我去超王记品尝小笼包。开始吃小笼包了,只见这小笼包皮薄肉多,色泽诱人,个个长得鼓鼓的,让人看了真想一口猛吃一个。这时,我挑了一个最大的,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扎破皮,顿时一阵香气,就会袅袅地钻到我的鼻孔中,让我忍不住口水直流。一股酱色的汁水紧随其后,从破了口的皮的裂缝中争先恐后地冒出来。这时,我马上用筷子夹住小笼包,嘴凑到裂缝处,吸上一口汁水,嘴里顿时觉得油汪汪的,汁水在我的嘴里左翻右滚,甜滋滋的,让我都不忍心咽下肚,直想让那美味在口中细细回味。然后,我再咬了一口皮,真是嚼劲十足。接着一团酱红色的肉馅从小笼包皮中顽皮地跑了出来,它似乎调皮地看着我。这时我再也抵挡不住肉馅的诱惑,迫不及待地大咬上一口,那嫩嫩的、滑滑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口气我连吃了七个,吃得我的肚皮涨得鼓鼓囊囊的。爸爸见我这么好吃,说我真像一只小馋猫。哎,谁让小笼包这么美味!我宁愿做小馋猫,也要品味这人间美食。回到家小笼包的香气还溢满在口中。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早就垂涎三尺了吧!大家快来品尝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小笼包吧。

篇二:无锡小笼包

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无锡,这里不仅有美丽的山水,还有许许多多的风味小吃:香喷喷的桂花糕,让人回味无穷的酱排骨,见了就馋涎欲滴的小笼包子和开阳馄饨……其中,我对家乡的小笼包子情有独钟。

在无锡,有许许多多的饮食店卖小笼包子但我觉得“王兴记”的小笼包子最地道。人们都爱去那里品尝。家乡的小笼包子是久负盛名的中华名小吃之一。你瞧,它们一个个小巧玲珑,色白有光泽,像一个个花骨朵,十分惹人怜爱。那薄如纸的外皮,隐约可以看见里面淌着汁水的馅。小笼包子看着美,那滋味儿更美了。小笼包子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秋冬时,馅心中加入熟熟的蟹黄油,即为著名的“蟹粉小笼”食时鲜美可口。

小笼包子有着特殊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精选优质的面粉,用约80摄氏度的热水(夏季用温水)和成雪花面,再将撕破的酵种和食碱水倒入揉和至光滑软韧为紧酵面。接着把面团揉成长条,撕成大小相等的一小团,一小团。再用擀面杖把那一小团压成边薄中厚的面皮,把面皮捏成有15至20隔着问的馒头生胚。再下来就是包肉馅了。说起这肉馅,他是把猪腿肉绞碎。加入调料,皮冻绞下来渗入肉中。然后加入糖、葱、姜末拌合成馅。你瞧,那红扑扑的肉,绿油油的葱,金灿灿的姜末拌合在一起,是多么的自然和谐。最后就是把它们放入小蒸笼里蒸了。刚出笼的小笼包子晶莹剔透,美得就像是无暇的玉雕琢成的工艺品。

吃小笼包子也挺有讲究的。吃小笼包子的时候先要轻轻咬一小口,吮吸鲜嫩肥油的汁水,这时香喷喷、甜滋滋的汁水溢满口中,沁人心脾。当吸完这些“精华”后就要大口大口地吃了,不然汤汁会喷得你满脸“乐开花”。吃的时候可别忘了配上醋。这样不仅可去油,而且蘸了醋后味道会更香浓、独特。当然,再来一碗馄饨的话,一定会更加美味的哦!

记得有一天,我和妈妈去吃小笼包子。当一笼香气扑鼻,皮薄馅大的包子端上桌子,那香喷喷的味道,我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了一个包子。狼吞虎咽地咬了起来。可却忘了包子里的汤汁是烫的。只听:“哇”的一声。我把它吐里出来,因为我的舌头都被烫麻了。妈妈看着我的狼狈相,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包子。瞧你这猴急样,像是八辈子没吃过似的。”我被羞得脸都红了。(也许是被烫的原因)后来,我就小心翼翼的细嚼慢咽了。哈哈,那天我还是吃了个肚饱肠肥。

美味的小笼包子,让我垂涎欲滴,使我回味无穷。讷讷,真香~~

篇三:无锡小笼包

说起小笼包,不管是常州的“鲜香”小笼包,还是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又或者是杭州的小笼包,南京的“灌汤”小笼包,沿着将这一路吃过来,最喜欢的还是无锡的小笼包。而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人,对小笼包的喜爱,简直就是根深蒂固到骨头里面了。

小笼包是无锡最著名的风味小吃。

小笼包不仅味道鲜美,看相也不错哦!他有20条线,像一个荷花苞,非常的漂亮。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无锡玩,玩累了妈妈问我吃大娘水饺还是肯德基,我马上说道:“我要吃小笼包。”所以我喜欢吃小笼包。

无锡的小笼包是最正宗的。

篇四:无锡小笼包

相信许多同学都尝过小笼包,但要说最正宗的,还是无锡的小笼包。

小笼包味好,长相也不错。虽说外形跟包子差不多,但是无锡小笼包皮很薄,是半透明的,从外面可以看见小笼包内部的样子。汤在包内流动,中间是一块诱人的馅,让人看了就想吃。

小笼包的做法和普通包子的做法是一样的,皮薄一点,还有独特的馅,想知道小笼包里为什么会有鲜美的汤吗?别着急,慢慢看。妈妈在星期六都会带我去吃小笼包,我很好奇小笼包是怎么做的,就偷偷跑到厨房门口,悄悄地观察起来。只见师傅熟练地拎起一块发酵好的面团,把白面团分成均匀的小份,然后师傅从冰箱里拿出特制的馅儿,用一根小竹板把馅儿送进面皮儿里,开始捏褶,这招跟做包子一样,就不多说了,做好后就可以上笼了。

等待的时间永远很漫长。节假日大家都休息,没人愿意烧早饭,小笼包就成了大家的首选。终于轮到我们了,刚出笼的小笼包是那么的晶莹剔透。吃的时候,也有许多讲究。第一步“开天窗”。在小笼包上,轻轻揭开一个小口,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让你垂涎欲滴,恨不得一口吞下去,不过,千万别。其一,太烫了;其二,好东西是要慢慢品的;千万别学猪八戒吃仙桃,三个下去不知啥味儿。所以,第二步,就是“抽汁”了。把小笼包送到嘴边,缓缓地把汤吸出来,细细品尝。还记得刚才那个问题吗?其实在做小笼包的前一天就要把特制的汤料倒进肉馅里,然后放进冰箱冷冻,把汤冻成固体。蒸的时候,固体汤料一受热,就化成了汤,才有了小笼包。品完了汤,就请你像吃包子那样干掉它,这时候,你完全可以大快朵颐了。记住,一定要把皮吃下去,因为皮可是浸透了汤和馅的双重美味,一定要吃哦!

听了我的介绍,相信你已经口水成河了吧,快来无锡品尝美味小笼包吧。

篇五:无锡小笼包

小笼包是无锡最著名的风味小吃。

小笼包的味非常好,看相也很好。小笼包顶端大约有20条折纹,看上去就像一朵花苞。它的皮很薄,再经过一蒸,看上去就是半透明的了,咱家上它的香味,可以说,这就是人间美味了,客人看了都是‘口水直流三千尺’。

小笼包的做法也简单 :如果有客人来了,就把已经搅拌好的肉陷放在用擀面杖擀好的皮上,然后轻轻的扒皮合起来,做成馒头状,再放在蒸笼里蒸15分钟,一笼人间美味的小笼包就做成了。

吃小龙包很讲究:不能心急,要不然就会烫着,要用筷子轻轻的挟住小笼包的最上面的一个顶点,然后把它慢慢的提上来,再咬一个小口子,把里面的汁都吸了,再慢慢的平常整个包子。

有一次我吃小笼包的时候,因为太心急了,汁都溅到了我的脸上了,烫得我哇哇大叫,从此我再也不敢心急的去吃小笼包了。

如果你们也想来吃小笼包,无锡都欢迎你们。

篇六:无锡小笼包

大家喜欢吃小笼包吗?经过我的介绍你们一定会爱上小笼包的。

无锡小笼包,是我儿时至今最爱的小吃之一. 小笼馒头,是无锡小吃的传统名点,已有百年历史。具有“游龙”美称的清代乾隆皇帝,曾遍游名山大川,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他到了无锡,便品尝了当地的小笼包,之后小笼包名气很旺,一直留传至今。品尝乾隆所称颂的美味佳肴“无锡小笼包”。真是极大的享受啊!

你们知道小笼包是怎么做的吗?先用面粉筛匀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滚水,迅速拌匀成软粉团,以少许面粉爽手, 将粉团搓成长条形,再分切小圆粒,碾薄成圆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笼包形状。 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馒头紧酵皮薄、馅多卤足、鲜嫩味美。小笼包就像一个迷你金字塔,上尖下宽,顶上好似一个龙卷山,真是特别。

无锡小笼包最好趁热吃,吃的时候,先要在底部边缘轻轻咬上一小口,然后往小口里吹几口冷气,让里面的汤汁稍凉一下,接下来便可将小笼包咬出小口的部位浅浅放入嘴里,轻轻吸上一口,顿时,香香的,鲜甜的汤汁溢满你嘴巴,啊,仿佛来到了美味的世界,味道实在是绝无仅有啊。

作文七:《作文:无锡之行》500字

十一长假里,我们家前往了位于我国华东地区,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无锡。

无锡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比如鼋头渚、锡惠公园、灵山大佛等都是著名景区,值得一提的是锡惠公园中的“天下第二泉”,闻名中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便诞生于此。鼋头渚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是一个近代园林,里边有长春花漪、藕花深处等美景,让人陶醉。据说,从前有一块巨石飘至太湖,而巨石的形象仿佛是一只昂首的乌龟,“鼋头渚”名称也因此得来。

美食也是无锡必不可少的成分,鼎鼎有名的无锡小笼包也是不可错过的美食。据说有严格的制作工艺,每个包子有18个褶,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小笼包,热乎乎的汤汁溅了出来,哇,好美味啊!

无锡还有一个扬名中外的工艺品:惠山泥人。“大阿福”是惠山泥人的代表产品。在泥人店里,我发现有许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小盆友在购买泥人,大家都小心翼翼的挑选自己喜爱的泥人,最终,我的目光落在了一对憨态可掬的“大阿福”身上。看那小男孩儿的模样:头顶一撮头发,眉心一个代表吉祥的红点,身子上用着强烈的对比色,健壮可爱;再看那小女孩儿:额前一排前刘海,两个乌黑的发髻高高的梳在头顶两侧,她的笑容可掬,墩憨厚实。“大阿福”征兆着国泰民安,同时也是快乐祥和的象征。

两天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无锡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那里,我全身心都得到了真正的放松,无锡,我爱你!

作文八:《无锡之旅作文》1800字

我的无锡之旅(一)鼋头渚盼着,盼着,我和妈妈坐着高铁终于来到了无锡。下了高铁妈妈把行李放在宾馆后,就带着我直奔鼋头渚公园。我们一进大门,就飘来了一股花香。跟着妈妈寻着花香绕过大门,便来到太湖辟出来的一角,看到那里种植了大片大片的荷花。原来,一进门的花香是从这里飘来的呀。一朵朵荷花白里透红,亭亭玉立,宛如水中仙子。有的还是个花苞苞;有的,开了一点点的小口子,好像马上就要绽放似的;有的完全张开了;有的却已经谢了,显现出了青绿色的蓬蓬......这时,几只蜻蜓飞了过来,停在了荷花的尖尖的角上,让我想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词。我们顺着太湖的湖堤,听着柳树上欢快的蝉鸣声来到码头。坐在船上,透过窗户,天哪!真刺眼呀!太湖像一面镜子,湖面被风吹起了微波,阳光照在湖面上,再反射到我的眼睛里,让我睁不开眼。水天一色,真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湖。下了船,站在仙岛码头,不远处就看见有3个山峰。顺着林阴小道往上爬,没多远,就听见了“哗啦啦”的急速流水声,我急忙好奇的快步向前走去,便看见了挂在高高的悬崖上的瀑布,那可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呀!看完瀑布,再往上走,不远处就看见了南天门,再往上爬就到了凌霄宝殿。这里汇集着中国佛教和道教的雕像。另外还有祭天台、月老祠、鸳鸯亭等不少景点。绕了一圈之后我们便坐船回到了码头。上了岸顺着湖边走。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不一会就看见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刚劲有力的4个大字“渚春涛”,妈妈告诉我这里就是太湖最美的景点了。我顺着妈妈指的方向看去:我眺望远处,白帆点点,阳光洒落在湖面上,湖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湖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格外好看。一眼都看不到边,一阵又一阵的微风吹来,把湖水吹起了一层一层的波浪,轻轻拍打在山岩上。在山岩上树木葱茏,还有一座小亭子。这时在夕阳的照射下度了一层淡淡的红光。真不愧是最美的景色。我们上了小道,不远处有个水潭。我清晰的看见了一群小鱼在那里游来游去,玩心大起,就试着想去捉它们。没想到小鱼机灵得很,我想抓都抓不住,纷纷从我的指尖溜走了。时间过得好快,到了回程的时候了。回到了宾馆,又尝了太湖有名的太湖三白:有银鱼、白鱼、白虾。我咂吧着嘴,一边回味着美食一边期待着明天的锡惠公园之旅。(二)锡惠公园今天早晨下了一点儿小雨,中午终于出了太阳。于是我们如愿的去锡惠公园了。远远的就看见了惠山,下过雨后的惠山显得更加翠绿。让我想起了语文书里《二泉映月》所说的:“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泉,人称天下第二泉。”我很好奇,想看看二泉到底是什么样的。刚一进公园大门,就看见了映山湖,清澈如镜的水面使锡、惠两山的景色融为一体,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景色秀丽。我急急的找到指示牌,朝二泉的方向跑去。跑了不远,来到一个院子,二泉就在里面。正面有一块石壁写着“天下第二泉”5个大字。终于看到了,原来二泉有2个泉眼啊!正咕咚咕咚地吐着水,水不深,清澈见底,难怪叫“二泉”。走进邻近的院子看到了一座好大的假山,形态各异,像钻山洞一样我们穿梭在其中。钻出假山,居然前面还有两块大岩石,两块岩石下面有一条小溪流,只能容下一个人走到对岸去。我们延续向前走去,发现别有洞天,豁然看见了一座古院。有小亭子,还有满池的荷花。我们累了,便坐在小亭子里休息。妈妈拿出早上买的阳山水蜜桃。那桃好大个。皮薄肉甜,我一口气吃了2个。正吃着,不小心把一块桃子皮给掉了下去,一大群肥大的红鲤鱼被桃子皮的香味给引了过来。有的全身都是红的,有的就脑袋是红的,有的像小红斑一样撒在身上……它们用嘴试探的碰了碰桃皮,以为是好吃的,结果不是,失望的摇了摇尾巴,游走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吃完桃,走出亭子。接着我们又来到另一个古院,一棵270多年的银杏古树在院中。一片片叶子像小扇子一样挂满枝头,在叶子下面藏着好多一串串像葡萄一样的青果子,好玩极了。转眼就到离开的时候了。回忆起这次的游玩情景,真让我恋恋不舍。这里有秀丽的惠山,高大的古树,肥大的红鲤鱼……我央求妈妈下次再来无锡。

【每天一笑】我是个妹子,之前交过三任男朋友,结果他们在和我分手后全部都出柜了,其中有两个还在一起了,现在我周围的人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弯仔码头”。中考生写好记叙文要学会观察生活】

每年中考的作文题常常是师生、家长以至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考后从阅卷部门获得的信息总是不尽如意,甚至很不如意。问题的原委应当到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去寻找。

作文九:《无锡水蜜桃作文》1300字

无锡水蜜桃

今天我吃了无锡水蜜桃。

水蜜桃的外面是粉红色和黄色的,还有一层毛茸茸的皮。有的是圆,有的是椭圆的。我先拿了一个水蜜桃,放到鼻子前闻了闻,嗯,有一丝香味。接着,放到水里洗一洗,最后,剥掉薄薄的,毛茸茸的皮。如果皮不好剥就是桃子没熟透,很好剥就是熟透了。我拿的这个熟透了,所以很好剥。剥好了,只见桃肉是黄色的。

我咬了一口,哇!桃肉软软的,又香又甜,汁水还很多,真是妙不可言,好吃极了!我一下就吃完了一个大个水蜜桃。我吃完了还想吃,可水蜜桃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拉肚子的。无锡水蜜桃太好吃了!

【写作指导:作文要充分的利用联想和想象】

写作文要充分的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事的时候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联想和想象的内容,应是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关键内容。

有一篇题为《卖鸡蛋的老大爷》的文章,它的结尾是这样的:“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这时,我觉得老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

《卖鸡蛋的老大爷》讲的是一个卖鸡蛋的老大爷,由于看错了秤而少给了“我”半斤鸡蛋后,竟连续一个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赞扬了老大爷诚实的美德。上面节选的是文章结尾,写“我”收了老大爷补还的半斤鸡蛋后,在回家路上的思想活动。充分运用想象,写了老大爷在一个星期中是如何等“我”的情景。这些想象充实了文章中的关键内容——“连续一个星期找‘我’补还鸡蛋”,具体描述了老大爷在找“我”时,“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老大爷诚实的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所展开的上述想象之所以能起作用,还由于它是合理的。它的引起,是因为收到了老大爷千方百计补送来的那半斤鸡蛋。用“我仿佛看到了”这几个字引出想象,顺理成章。因此,既要充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又要运用得自然和合理,不能凭空编造,为想象而想象,为联想而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不拘一格的,但必须注意:

《一》要从所见所闻的事或物引发开去。想象或联想要大胆,但不能没有依据地胡思乱想。想象,不是无中生有,它离不开真实,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凭空“瞎想”。如果《卖鸡蛋的老大爷》一文的,没有经历过那件事,或者没有收到老大爷补还的那半斤鸡蛋,或者老大爷当场发现称错当场补还的话,是无法产生对老大爷在凛冽寒风中找“我”情景的想象的。

《二》要让想象、联想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服务。仍以前面提到的那篇作文为例,写老大爷连续一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是要赞扬老大爷诚实的美德。而在文章结尾处展开的想象,细致具体地描述了老大爷在寒风中找“我”的情景,不仅与文章的中心相吻合,而且使文章的中心更为鲜明和突出,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因此而产生的敬意,所受的感动。

总之,要作文要充分运用想象相朕想使文章内容丰富、具体,但要想象、联想得自然、合理。

作文十:《作文:精彩无锡》2100字

精彩无锡

7月4日上午7点半,在夏日太阳热情地欢送下,我们绍兴晚报小记者一行分别乘上三辆大巴,开始了快乐的“无锡三日游”夏令营活动。

游海底世界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车到无锡已是中午时分,匆匆用完中餐后,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海底世界”。总算暂时告别了毒辣辣的太阳,万岁!一进门,凉风扑面而来,我飞快地跑到一个水族箱前参观。哇,好漂亮的鱼——品种繁多,色彩绚烂,美丽多姿!我连忙掏出相机,拍下了七星刀、月光鱼、孔雀鱼、虎皮斑等热带鱼的美丽身姿。

参观完水族馆,我沿着台阶上二楼,看到了一具巨大的抹香鲸标本。天哪,这家伙都有潜水艇那么大!还未等我细细欣赏,一场人鲨共舞的表演将我吸引了过去。潜水员抱着一条美丽又温顺的白色鲨鱼,在鱼群的簇拥下翩翩起舞。一只巨大的海龟也不甘寂寞,不时地来凑个热闹,抱住潜水员来个KISS,引得观众哈哈大笑。好一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啊!

接着,我们又观看了有趣的海豹表演。训练有素的海豹们接圈、顶球、仰泳,还照着训练师的样子向我们打招呼。当然,它们也知道“领工资”,每表演完一个节目,就蠕动着肥胖的身躯,趴在训练师跟前讨小鱼吃,没有就“罢工”。

参观东林书院

提起东林书院,大家一定很陌生,但说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大家定是耳熟能详。这副著名的的对联就悬挂在书院的易庸堂内。

东林书院是古人读书讲学的圣地,它是北宋著名学着杨时创建的。千百年来,这儿书声琅琅。如今,仍有许多学生在周末时来书院学习国学呢!

古色古香的东林书院里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整个书院被翠柳环绕着,风景宜人,要是我也能坐在丽泽堂内摇头晃脑地读读《三字经》、《百家姓》,那该多好啊!

畅游中华恐龙园

第二天一大早,毒辣的太阳已是当头照了。可炎热的天气阻挡不了我们兴奋的脚步,全体小记者在导游和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常州中华恐龙园。

恐龙园内随处可见造型各异、憨态可掬的恐龙,也随处可见挥汗如雨、游性正浓的游客。每个游乐设施前都排起了长龙似的队伍,一番权衡之后,我抱着豁出去的心态,排在了刺激的“飞越恐龙山”游戏队伍后面。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很快轮到我了。跨上通往“恐龙山”的台阶通道时,我想打退堂鼓,因为听玩过该游戏的同行说乘过这个室内过山车后,得瘦几斤。

“丁零零——”容不得我多想,一辆“恐龙车”已停在了我面前。我的心顿时狂跳起来,胆战心惊地坐了上去。一切准备结束后,过山车缓缓开动,并开始渐渐加速上坡。我赶紧深呼吸,准备下坡。“啊!”尽管有心理准备,但下坡时的强烈失重感不由得使我大声尖叫起来。我吓得赶紧把眼睛闭上,头紧紧地贴在“恐龙头上”。紧接着又是一个极速上坡,车身直竖了起来,我似乎感觉自己要掉下车了,死命地抓牢车把手。又一个飞速下坡,我的心再次被抛向了谷底,发出了一连串惊恐的尖叫声。更要命的是,鼻子不停地在“恐龙头上”震动,一阵阵的疼,我真怕会流出鼻血来,却不敢抬起头来。还未等我缓过神来,过山车又来了一次恐怖行动——一个90度侧翻旋转,将我的心狠狠地抓了起来。“快停车!快停车!”在我的求救声中,过山车终于缓了下来。“呜呼——”我长吁一口气,摸摸疼痛的鼻子,惊魂未定地下了车。走出“恐龙山”时,我看到有几个游客都呕吐了,几个小伙子却若无其事,而我是两腿发软、脸色惨白,暗暗发誓下次打死我也不玩了。

吃过中饭,我又玩了“翼飞冲天”、“火舞车”、“金刚”等游戏,还观看了一场精彩的4D电影。惊险了一天,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恐龙园。

参观三国水浒城

第三天上午,我们一行来到了央视影视基地——无锡三国水浒城。这让我这个痴迷于三国水浒故事的小书迷兴奋不已。

来到水浒城的大门前,只见两旁竖着一排写有梁山好汉名字的杆子。城门前有穿着铠甲的卫兵在站岗,一脸的严肃。望着绿树掩盖着的仿古城墙,我仿佛感到好汉们就在其中。

走进大门,一路向前,街道两旁有武大郎的烧饼摊、孙二娘的十字坡酒家、蒋门神的快活林……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不禁让我哼起了《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一股英雄豪气油然而生,忘记了难耐的暑热。

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我看到了梁山码头。太湖的水是那样的清澈,泛着微微的波纹。湖旁的那座山想必就是梁山了。遥想当年的水泊梁山,景色也必是如此之美,不然怎能吸引众多好汉驻寨扎营呢!

走出水浒城,迎面就是“三国城”。先看曹营水寨,那赤壁之战的连船竟是那么小,只是个模型而已,不由得有些令人失望,但又不得不让人佩服电脑技术的高超,能将电视场面拍摄得如此声势浩大。

在三国城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属“三英战吕布”的马术表演了。演员们在马上活动自如,有的在马飞跑时跳上跳下,有的用一只手撑在飞驰的马上来个倒竖蜻蜓,还有的抓紧缰绳贴在奔跑的马腹上疾驰……高超的骑马技术让人佩服!一群“英雄好汉”在马上挥舞着兵器,刀光剑影,打斗得十分激烈。特别是最后刘关张三人围攻吕布的时候,尤其精彩。我本担心那个扮演吕布的演员会体力不支掉下马来,可他一支方天画戟使得神出鬼没,巧妙地挡住了攻击,我不禁拍手叫好。

离开三国城,享受了一顿美味的午餐后,我们乘车回到了上虞。三天的夏令营结束了,可快乐会一直萦绕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