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游记》1000字】 博物馆游记1000字

作文一:《宁波博物馆游记》1000字

宁波博物馆游记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和文化记忆的载体,带有手工印记和时间信息的旧砖瓦作为博物馆外墙出体材料,很好地表达了建筑性质。砖墙的砌筑和窗口的布置在无序和有序间找到平衡,在不同距离观看,墙面都有清晰地形式和丰富的表情。

从纯形式角度看,博物馆形体构成有强烈的现代气息,从形式的历史意义和类型学角度考察,能在此听到江南水乡的高墙、深院、小窗、坡顶、水街的回响。

从建筑风格而言,相比较中国城市中太多的平庸的公共建筑,宁波博物馆确实显得异常另类。它的建筑外形似船,而且它有让人难忘的外墙设计,这座建筑的所有外墙全部由破旧的青砖、瓦爿等构成,有些地方甚至故意留下了竹排压在混凝土上的粗糙印痕来作为建筑的表面。这些装饰外墙的数以百万计的青砖片瓦全部来自于宁波这个城市历次的城市改造和民居拆迁,那些废墟中的老房子的砖瓦,被建筑设计者用心的保留下来,最终,使用在这座崭新的建筑的外墙当中,使新建筑在既不拙劣仿古的基础上,又传承了传统韵味,同时还充满现代感。

寒假里的一天,天冷冷的,我缩在被窝里不想出来,竟然突然打来一个电话,是一个来自“一个遥远的国度”的,带来了一个来自未来的噩耗:今天下午去宁波博物馆参观。不管有多么的不情愿,没办法,这是团校的任务没办法,没办法,只好不远万里的去宁波博物馆。

从余姚到鄞州万达广场有很多的路,大概有100km吧,虽说有私家车,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时间浪费不起啊,就算到了宁波东高速公路出口,还要找万达广场,人生地不熟的,又要浪费很多精力去找路,一路上我都在思索此行是否有意义,为了一个团校活动,不远万里啊不远万里啊。一路上又是坎坎坷坷的,好几次都找不到路,一路上又是电话不断,不断有人来催我快一点,悲催的我在众人的盼望期待下,艰难的到了宁波博物馆,他们都等好了,几句寒碜之后,朱肝让我们站在一起,把相机给警察叔叔,请他帮我们拍张照,一起见证这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拍完照后,我们就进去参观了。

馆内陈设简约,但不失美观,分主题馆与专题馆两部分,其中,主题馆的标题是东方

还有很多,就不介绍了。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宁波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位共产党的传人,作为一个宁波人,为它以前所取得的优良成就感到骄傲,而且知道了现在的宁波的发展状况,其前景是十分光明的,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沉重,要好好的努力,为宁波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共产党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宁波博物馆出来,我觉得不枉此行,先前的担忧都化为乌云,没白来啊。

作文二:《游宁波帮博物馆》700字

游宁波帮博物馆

“宁波帮”,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让我朝思暮想。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

远远的,我就看到一个庞大的“甬”字。难道这就是宁波帮博物馆?事实验证了我的猜想。在“甬”字的那一折上,写着“宁波帮博物馆”6个刚劲有力的大字。通向展馆内的桥旁有古色古香的“甬”字宫灯,人工鱼池中还有迎接远客的锦鲤。随着人流涌动,我就进了序厅。走进序厅,墙上有邓小平爷爷的题词:“把全世界的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再走近一点就可以看到用无数块老瓦片堆成的“水帘墙”,水在上面潺潺细流,那像极了我们江南雨季时屋檐下的“天落水”。这也寓意了宁波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同饮一江水。“地下有字!”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一低头,呵!脚下踩的正是老宁波地图。

渐渐地,我走到了第一展馆——筚路蓝缕。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帆船,上面的帆成了影幕,还循环播放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和一些宁波名人的故事。看了那些故事后,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他们。因为他们有树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怀;有不甘居人后的开拓精神;有大海容百川的开明思想;有至实而无妄的诚信品德。接着,来到了第二展馆,第二展馆主要讲的是群星璀璨。在这里,我知道了将肥皂、火柴等物品带入我国的都是宁波人。还有中央的85版劳斯莱斯轿车是应行久捐赠的。他曾经还开过这辆车接送过许多杰出的名人,有邓小平、万里等。

通过这次的观览,我知道了宁波帮起于唐宋,承于明清,转于民国,合于当代。我还知道了宁波帮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xx、xx等领导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也收获了很多。

作文三:《宁波博物馆之游》500字

宁波博物馆之游

“远看像城墙,近看似碉堡,身披老砖瓦,似船似山似城堡。”这首众人皆知的民谣说的就是宁波博物馆。她的展示内容以人文历史和艺术类为主,是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今天下午,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博物馆参观。

宁波博物馆总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层结构。我们乘着电梯,首先来到了2楼素有“东方神舟”之称的大厅——宁波史迹陈列馆。它详细地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以及对未来的规划。陈列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唐朝陶罐,只见八条张牙舞爪的龙牢牢地守在罐口,瞪大了眼睛透过玻璃望着游客,仿佛在向我们示威。最有趣的则是最上面那条龙,它腾云驾雾,牙齿颗颗外露,好像一名忠诚的士兵坚守自己的岗位,只可惜岁月消蚀了它光滑的肌肤,一身残缺的陶罐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陶罐,迎面而来的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上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宁波人民赶集交易的情况„„走着,看着,不由得令人感慨万千:上下七千年,形成了宁波人敬乡重土、耕读传家、善于经营的文化理念;纵横八万里,则培育了宁波人面向海洋、心胸广阔、坚韧不拔的优良性格。

告别了“东方神舟”后,我们来到了“阿拉”宁波——民族风情陈列馆。它生动地重现了老宁波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这天下午,我沉浸在一片古色古香之中。

作文四:《宁波博物馆参观游记》1300字

宁波博物馆参观游记

10月6日这天,我去参观了宁波博物馆,可以说,这座博物馆我已经非常熟悉了,因为它离我家不远,从它开始建造至完成,我基本上见证了这一切,但以前只去过一次,而且那次是为了看特别的展览,并没对馆内的常规陈列仔细观看,于是,借这个假期,我重新去了一次,好好地参观了一把,从中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宁波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活力的文化名城,在发展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建设,而宁波博物馆则正好展示了宁波人文、历史、艺术,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宁波文化建设重要的一环。它始建于2006年,2008年12月正式向市民实行免费开放, 位于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处在区政府大楼以南,市民广场以西,与广场东侧的文化艺术中心遥相呼应,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从选址上来看,就不难发现政府、市民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更体现了建造者的用心和博物馆的重要性。

它的建筑十分有特色,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其中,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看上去,其结构充满了随意性,侧面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而且建筑表面外墙由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不同材质的多个片段构成,从远处看,宁波博物馆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穿越历史时空,即将成为宁波的精神坐标,但博物馆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外墙,直壁采用的是浙东地区的 “瓦爿墙”,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片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明清以来的旧物,而其中,青砖的数量最多,他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有部分甚至是汉晋时代的古砖,而不少青砖上,还刻有“福寿”等铭文,另一种材料是龙骨砖,它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脊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之感,而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成了外墙的“装饰图案”,而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用毛竹做成特殊模板,留下一片片江南翠竹纹理,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仿佛置身古老街巷,神游江南竹林,这正是设计师“新乡土主义”建筑理念的表达,总而言之,这种设计把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功能融为一体,外观简约而富有创意,很好地表现出宁波江南水乡的乡土气息。

馆内陈设简约,但不失美观,分主题馆与专题馆两部分,其中,主题馆的标题是东方

另外,它还销售一些纪念品,丰富多样,做工都十分精美,值得买回家收藏,但有些价格偏贵,若考虑到经济问题,建议不要购买,还有些比较便宜,5元,

10元即可买到,不妨买下,既可作观赏用,也可作为回忆的证据。据我了解,顾客不仅可以去实地购买,也可以在指定的网站预订购买,方便了顾客,据说销售情况比较可观。还有一点,当天参观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大概估计有百人以上,各个年龄层的都有,但以青少年和年轻人为主,基于博物馆与其它大型博物馆相比,规模较小,大多人参观的比较全面,时间也较长,体现出现今市民对文化的重视和博物馆的平民化。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宁波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宁波人,为它以前所取得的优良成就感到骄傲,而且知道了现在的宁波的发展状况,其前景是十分光明的,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沉重,要好好的努力,为宁波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文五:《宁波帮博物馆游记》1700字

宁波帮博物馆游记

对于宁波商人,孙中山先生曾如此评价:“宁波人对工商业之经营,经验丰富,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及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对于初来宁波的我,宁波帮更是一种未知的神秘。

得知人生第一次参观的博物馆便是宁波帮博物馆,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当走近她的时候只看到外面的巨大玻璃墙,激动忐忑的地迈入大门之后,我便急急忙忙的找展区,想快点揭开这座神秘的的博物馆面纱。

透过大厅平面视图,初步了解宁波帮博物馆主要由博物馆和会馆两部分组成。博物馆陈列设一个综合陈列和六个专题陈列。      一楼陈列的是宁波帮的几个重要发展时期与毛泽东,邓小平等世纪伟人结下的不解之缘,以及宁波帮的发展史。这里面有很多珍贵的资料及一些宁波帮人士捐赠的物品,诸如旧账本,家谱,那个年代的结婚证书,及生活用品…我喜欢看那些微微泛黄的历史书籍,喜欢质朴里透露出的沧桑感。还有挂在墙上的那些老照片、栩栩如生的塑塑、刻着的令人暖暖的宁波歌谣。心里很感动,感动桑梓情怀,感动还有这样一群人如此专注历史,铭记历史。

以前我总认为博物馆里就只有毫无生气的一堆文献文物,可二楼的陈列让我颠覆了我对博物馆的看法。仿古式的银行、邮局、药铺、钱庄、证券交易所等建筑十分特别,给人一种置身于那个久远的时代感觉。老式的楼阁,老式的电话,老式的邮箱,老式的药柜.......我想

任何人在这里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感触到历史。因为这里还有牵引一段风云历史来自“世谊号”的仪舵器,有宁波帮人士故事的证书和奖牌,有老照片,有棋桌,还有那豪华的、却已老去的劳斯莱斯汽车.....这里用不一样的设置与陈列向我们展示了宁波帮精神文化。

虞洽卿、顾宗瑞、董浩云、包玉刚等展现的机敏富于冒险且善于冒险的开拓精神,创造与海洋共处的宁波航运辉煌,;宁波人锐意创新创办的第一家商业银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保险公司等等都对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宁波商人所创办的百年老店(北京同仁堂、荣昌祥呢绒西服等等)与众多名牌产业无一不体现着宁波商贸的繁荣;助教兴学关注并大力发展教育亦体现宁波帮睿智及其桑梓情怀;中国近代实业中奋发作为,活跃在经济舞台上造就天下闻达的宁波帮......

宁波帮博物馆是一座人文博物馆,以传统宁波商帮为对象,展现商帮历史文化及精神文化,而其他博物馆大多属于历史综合性比较强的,偏重于单纯表面的历史很少让人产生学习和领悟历史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引发了我对于博物馆旅游的兴趣。博物馆旅游是一项传统的旅游项目,从属于文化旅游,是遗产旅游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现代旅游类型的丰富,设施的完善,旅游者的兴趣多样化,博物馆旅游也逐渐陷入一种僵局,使得传统的博物馆旅游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博物馆能带给我们不仅仅是对于历史的学习,更是培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博物馆旅游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而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冷

热不均。遗址博物馆、具有互动性的科技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处于旅游胜地或有旅游景区依托的博物馆游客相对较多;藏品博物馆,综合类、历史类博物馆除少数外大多无人问津。主要最在的问题是博物馆精品少,类型单一,内容陈旧乏味,展览陈列呆板缺乏吸引力;其次是没有深刻的挖掘展品的内在价值及内涵,市场需求不够。

对于旅游业管理者来讲,应加大对博物馆旅游的关注力度,支持和鼓励博物馆旅游,进一步开发和设计高雅严肃的文化旅游模式。与此同时,博物馆方面也要适时增加休闲娱乐功能,例如宁波帮博物馆内最大的互动设备----圆柱型触摸屏,就极大地增加了旅游者的兴趣,而欧美国家在界定博物馆时也提倡三E功能“Educate,Entertain,Enrich”即教育民众,休闲娱乐和充实生活。

所以,博物馆需要整改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逐渐完善管理方式。除此之外加大博物馆旅游观念深入力度,加强营销,对旅游者的需求及情感进行深入挖掘。

这一次的博物馆游览是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让我了解更多宁波帮历史及精神文化。所以它带给我不仅是平面的展览及知识,更给予我在这个空间中精神力量,我在宁波大学的学习也将会充满勇立潮头扬帆起航的信心。

作文六:《《游宁波居家博物馆有感》》1200字

游宁波居家博物馆有感

宁波鄞州商场/郭淑文

夏末晴光潋滟的某一天,因着团建活动,我跟随着红星同事的脚步踏进了一间青砖黛瓦的老宅里,小桥流水、花草正浓。斑驳墙面旁边的高树上,间或漏出几声鸟鸣,一个老伯悠然坐在门口红木桌前,桌上摆着访客登记的本子,不需要门票,也没有冷冰冰的铁栏,登记即可入内。老伯笑盈盈得问着我们从何处来,身后藏着个胖乎乎水灵灵的娃娃,偷偷地看上我们一眼,又害羞得躲回老伯身后。同来的丁师傅兴致勃勃地跟我介绍,这就是宁波居家博物馆。博物馆是私人的,热爱家具的村民翁林芳自筹资金,花费30余年收集各类居家物品,历时4年选址建立,耗尽积蓄,身负外债,也甘之如饴。3万余件年代久远的家居用品,分门别类得被安置在老宅内,大同堂、退思院、品鉴轩、真隐堂、千金阁、红妆厅,一间间宅院错落有致围拥着,这些从全国各地搬来的古民居,有着自己的岁月痕迹,与各具特色与故事的旧时家居相得益彰,静静等待有缘人欣赏它的故事与传奇。

从照壁转出,芳草依依,小桥流水的胜景映入眼帘,衬得博物馆更加诗情画意。一方池塘上横贯着两座旧时的小桥,一为“戌溪桥”,一为“幻浦桥”。池塘名叫“悦沁塘”,所有的建筑都围绕着这一方小塘,自成格局。正对大门的是真隐堂,是清代的建筑,为纪念北宋学者杨适而取名。杨适是北宋庆历年间鄞县县令王安石为创设鄞县县学而聘请的先生。而真隐堂则被布置成了旧时的私塾和书房,书桌、书橱、多宝格等等旧时家居形成了厚重的书香气息,仿佛仍能听见好学的孩子们摇头晃脑背诵着三字经。印象最深刻的是“雕床馆”,一个小小的庭院,几棵翠竹泄露出一抹翠色。恰如其名,雕床馆里面陈列着各种古时木床,各种高档木材被精雕细刻,有着复杂的雕饰与图案:比如麒麟送子,福星高照,于细枝末节的精致处透露出古人对于生活与未来的美好期许。我想要转身表达自己的感慨时,旁边的同事竟然都已被各色家居吸引着四散,可能这样的岁月静好不想要被打扰,我默默收藏着感动的情绪后走进了旁边的一处院落。院落里端然伫立着一座戏台,顺着斑驳的墙面寻找到通往二楼戏台的楼梯,楼梯的吱呀声让人恍然以为登上台面便可以看到绚丽舞动的彩袖及纷繁锦绣的面容在吟唱,息壤的看客在叫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下了台才发现戏台旁边搭着一处修理台,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伯在默默敲打修理着一个凳子的凳脚,旁边围绕着制作家具后刨下的木花屑。老伯俯身,仔细的看着自己修补的地方,慢慢做着调整,神情里的认真让人不忍打扰。

离开后,突然觉得感慨,一件件的家具散发着旧时的光辉,吸引我的除了那精致的纹路与迷人的色彩,更多的确实这些家具所承载的故事与情绪。我想,中国人骨子里有着对于家具的执着,我们将生活的细微情感投射到家具上,从家具的点滴细节刻画我们的性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骨,一个时代就有着一个时代的家具风格。一个人的情感取向,一个人的气质情绪,都能够从家具中窥得一二,正如这些从各地搬来的古居,承载着主人的精神执着,也体现着主人在那个时代的生活步调,珍爱的物件构成了家,构成了可以褪去浮躁,回归平静的港湾。

作文七:《宁波博物馆》2000字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

作者:申屠菲儿

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这是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曾荣获建筑业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超艺术味的博物馆。

第一章:关于建筑

王澍这样介绍说:宁波博物馆整体的建筑是以山、水、海洋为设计理念,建筑材料为收集来的旧石料和老砖瓦砌成的瓦爿墙,利用竹条做出特殊纹理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它的设计既创新,又传统;外观既沉稳,又跃动;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而它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

为了一览王澍的环保理念和创新设计,我特地来到了宁波博物馆。下了车,映入眼帘的似乎不是博物馆,而是一棵棵巨伞般的大树。抬头望不到湛蓝的天空,四周满是一片绿意,仿佛置身于绿树成荫的森林中。不远处,一阵阵流水声传到了我的耳中。顺着流水声的源头走去,一根粗粗的方形木头横架在我面前,是栏杆!我扶着它,目光落在了一旁的鹅卵石上。这些参差不齐的石块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我似乎正站在一条溪流旁,潺潺的流水声从一片鹅卵石上流过,划出一条条美丽的波纹。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一只只水精灵钻入水中,使水面荡起了一阵阵涟漪,它们还没有完全散去,又与另一圈水纹相撞,再弹回来,真是有趣!

离开水池,我望了望面前的入口,似乎还想静静聆听它的“心声”,与它融为一体。于是决定带着细雨,细看每一块砖瓦,每一根竹条的姿态,慢慢品味设计师在那里面留下的韵味和创意。

跨过矮树丛,来到瓦爿墙面旁,深吸一口气。我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每一块砖瓦都有些粗糙,不光滑,但我仿佛触碰到了几千年前古代人留下的痕迹。大雪,风暴,雨水为它们洗礼,原本光滑的身体因岁月的变化而粗糙起来,每一个凹进去的砖面,都饱经风霜。望着这一墙的砖瓦,一墙的历史,让人自然而然想到它承载着的历史文化。我微微抬头,望见了那大小不一,造型独特的窗户:有的是竖着的长方形,由一块孔雀绿的玻璃做成;有的则是横着的长方形,由两块正方型玻璃拼接而成;还有的是深深凹进去的一块,像用一把巨大的刀在墙面切了一个图形,再用刀面将它撬出,形成另一个凹进去的墙面,艺术风味之浓郁,令我赞叹不已!这时,在两块玻璃中间,出现了一排排细小的花纹,这花纹不像服饰上的那样,这儿一朵花,那儿一朵花;也不像一条条水纹,一缕缕的交错着。这花纹是由一根根粗细不同的竹条排成的,粗略一数,上面一排大概

有20根的竹条,下面一排的第一根排在上面一排的第4根下面,上下两排又相互错开,使人感到干净利落而不失古典风味。

在这竹条的旁边,还有一些古典瓦片。这些瓦片呈“u”字型。王澍在设计它时,先在墙上切一个长方体,将它取下来,再将瓦片放进去。这瓦片排列有序,第一块是一个正“u”字型,第二块是一个倒“u”字型,依此类推,后面几块瓦片的姿态也是各不相同。这些瓦片整体看上去密密麻麻,像神仙拿着他的神刀,在这墙面上刻下一排排花纹。这花纹又像一个个等边三角形横着排开,剩下的空余部分都用灰色的瓦片来填补。竹条和瓦片的完美拼接就如一粒粒细小的珍珠,被上帝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最终,他将几粒“合格产品”镶嵌在了全宇宙最优秀的建筑上。

再往上看,博物馆的顶层是有一大块岩石造成的。表面被分成了一块块长方形,相互重叠着,每向上一层,岩石就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说岩石分裂了,表层会改变颜色,或者是岩石向外突出。这些细小的变化使整个建筑显得那么特别,就像一片土地,经历了几万年的风风雨雨后,被科学家们发现,并被研究着,这块岩石大概就是这片土地的横截面吧!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岩石的表层像被一把巨大的刨水果皮刀削过一样,岩石被削成了一缕缕,细密的纹路体现出了这建筑的细腻,就像少女的心一样。每一块岩石的每一个角落,也都被雕刻过,都进行了细密的分割,雕成了一个个建筑界的奇迹。

当我绕着博物馆走了一圈后。我又发现,建筑最下面的一层都是由一块块砖瓦拼接而成的,再加上一些竹条和瓦片的装饰,奇特窗户的点缀,显得格外耀眼。二层以上的建筑便不那么细腻了,它是以山中的岩层,水和海洋来建造的。就说说主入口这一面墙的建筑吧。这一块的建筑真可谓是大手笔!二层以上的建筑就好似一整块被砌成斜面的岩石直接架在了博物馆上.这一面的墙体被分为了两块,左边是一整块长方形岩石,右边是一块倾斜的三角形岩石。就在这两块岩石下,一层红色的砖瓦勾勒出了岩石底部完美的曲线,就好似一条红色的丝带,轻轻抚摸着岩石。从飘扬的国旗那一面看,二层以上的建筑犹如一阵海浪,高高耸起,还朝左边倾斜着。另一面的建筑最顶部则是由几块黑色、红色、灰白色的砖块搭成,与其他几面的建筑材料不同,这一面的建筑看上去五彩缤纷,一个个色块,就像一条条鱼儿随着海浪跃出水面,又钻入海底,在水面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我望着这些建筑,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如此完美的建筑,如此特别的建筑风格,让人赞叹不已!我恨不得马上进入馆内,将博物馆的创意一览无余。

作文八:《宁波博物馆》200字

为了传递爱心,我们班志愿者小组在上周三的下午1点在宁波博物馆开展了一个志愿活动。

志愿小组到达博物馆后,在管理人员的耐心指导下,志愿者开始了行动,在博物馆的门口分 发博物馆的入场券,微笑的迎接每一位参观者的到来,在博物馆的服务台上,也有我们可爱的志愿者,为我们的参观者提供服务,还有在巡视和参观我们的珍品的志愿者在这个过程中,也为我们的参观者提供了服务。

志愿者们耐力、认真地工作态度,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扬,这样的志愿活动是一个奉献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训练。

看着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更好地欣赏博物馆的珍品,志愿者们都感到很高兴,他们不仅了解博物馆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也为博物馆的井然有序西安了一份力。

作文九:《宁波博物馆》300字

宁波博物馆

概述:

宁波博物馆是宁波市文化的核心与窗口,他是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占地60亩,建筑面积3.0325万平方米,投资约2.5亿人民币。

博物馆分三层:

一楼大厅,不定期举办展览。

二楼主展厅,2个展厅组成了“东方神舟”,宁波史迹展。展出的内容涵盖了宁波上下七千年的历史,从河姆渡文化走来,历史走过七千年的岁月,见证今天宁波的发展与繁荣。除了文物展示以外,这里还利用现代化手段,复原了很多历史的瞬间:比如河姆渡的生活场景、越窑、宋代宁波港、宁波城等等。   三楼有2个展厅:竹刻珍品展、阿拉老宁波——宁波风俗展。前者主要是明清时代的竹刻作品。后者则主要是清末以来,宁波风俗的画卷,很多留存在我记忆中的画卷,都在这里重现

宁波市曙光小学四年级:李章凡

作文十:《A+U宁波博物馆》4300字

Ningbo History Museum

Ningbo, Zhejiang, China  2008

宁波博物馆

中国,浙江,宁波 2008

Architecture as Mountains

Recently a rice field, the site is a flat area situated among distant mountains. Urbanization has just expanded to the area. Nearly a hundred beautiful villages have been demolished, with only one village surviving in among the broken tiles. According to the new master plan, buildings are supposed to be 100 meters apart from one another, leaving the collapsed urban structure beyond repair. The question is now how to design an isolated object. The building is therefore designed as an artificial mountain, an idea that has root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But this new mountain doubles as research of an urban topography. Height is limited to 24 meters, arbitrarily defining a cityscape somewhere between man-made and natural, and uniformly lower than 24 meters. After an international open petition, Amateur Architecture Studio won the project.

The bottom part of the structure is a simple box. As it rises, the box explodes into a mountainous form. Visitors can access the museum from an oval cave that spans 30 meter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is made up of three valleys that contain

three escalators, one of which is exterior and the other two connect the interior space. Four caves are arranged at the entrance, the lobby and the cliffs of the exterior valley. Two sunken courtyards dominate the center, and two more discreet ones are hidden further inside. A mountainous topography is superimposed. Multiple paths, rising from the ground level up into a labyrinth of pathways, interconnect pubic spaces. This layout is particularly flexible to acmodate ever-changing exhibitions. From interior to exterior, the structure is covered by bamboo-molded concrete and more than tty kinds of miscellaneous recycled bricks and roof tiles. Betwee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provocative yet austere, the structure expresses only the raw matter of mountains. The north wing rests in an artificial body of water with reed covered banks. The water flows over a dam at the middle entrance and ends at a large field of cobblestones. A generous balcony is tucked behind the middle section, peeking through four distinctive cracks out onto the city, the rice fields and the mountains in the distance.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by Hao Chang)

建筑如山

公共空间永远是多路径的,它从地面基地处于一片由远山围绕的平原开始,向上分叉,形成一种根茎状的之中,不久前还是稻田,城市的扩张迷宫结构,也用来适应一直不确定的刚刚延伸到这里。原来在这片区域的展览内容。建筑的内外由竹条模板混几十个美丽村落,已经被拆得残缺不凝土和以二十种以上回收旧砖瓦混合全,仅剩一处,到处可见碎砖断瓦。砌筑的墙体包裹,如一个在人工和天新的城市规划中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然之间的有生命的宏大而俭淡的物,常大于100m,城市结构已经无法修作为山的物性是它唯一要表达的。它补。此时,设计的主要矛盾集中于如的北段浸在人工开掘的水池中,土岸,何创造一个有独立生命的物,这座建植芦苇,水有走势,在中段入口处溢3rd floor plan/三层平面图

筑于是被设计为一座人工山体,这一过一道石坝,结束在大片鹅卵石滩中。思考方式在中国有着漫长的传统。但在建筑开裂的上部,隐藏着一片开阔在这座山中,还叠合着城市模式的研的平台,通过四个形状不同的裂口,究,高度因此被自觉限定在24m以下,远望着城市和远方的稻田与山脉。

它片断性地意指着一种24m以下限高的低城,存在于人工和天然之间。Legend: 1. Main hall, 2. Exhibition

通过国际竞标,业余建筑工作室获得gallery, 3. Offices, 4. Entrance, 5. Courtyard, 6. Multi-purpose room, 7. 了这个项目。

Café, 8. Restaurant.

建筑下半段只是一个简单的长方图例:1.主厅,2.展示厅,3.办公室,4.入体,在上半段开裂为类似山体的形态。口,5.庭院,6.多功能厅,7.咖啡厅,8.餐厅。

人们从中部一个扁平的、跨度30mpp. 150-151: Close-up view of the

的穿洞进入博物馆。内观整个结构,facade. Opposite: View to the museum and restaurant from the east side. This 包括三道有大阶梯的山谷,两道在室page: Aerial view of the museum. All 2nd floor plan

/二层平面图

内,一道在室外;四个洞,分布在入photos on pp. 150-153 by Hengzhong Lv.

口、门厅和室外山谷的峭壁边侧;四个坑状院落,两个在中心,两个在幽150-151页:建筑立面近景。

左页:由东侧看博物馆及餐厅局部。

深之处。一种山体类型学叠加在上面,

本页:建筑全景鸟瞰。

1st floor plan (scale: 1/1,800)/一层平面图(比例:1/1,800)

East elevation (scale: 1/900)/东立面图(比例:1/900)

This page: General view from the 本页:西南方向全景。

southwest. Opposite: Close-up view 右页:从三层平台近看竹模混凝土墙体of the bamboo-molded concrete wall 模样。

from the terrace of the third floor. pp. 156-157页,上:通往屋顶平台的有大阶156-157, above: View of the valley 梯的山谷局部;下:屋顶大平台上,围绕with great stairs leading to the roof 入口的聚落。

terrace; below: Roof terrace. Photos on pp. 154-155 by Hengzhong Lv.

Credits and Data

Official Title of Project:  Ningbo History MuseumLocation: Ningbo, Zhejiang, ChinaProject Date: 2003-2008Status: Complete

Architect / Studio: Shu Wang & Wenyu Lu / Amateur Architecture Studio

Collaborators: Landscape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 Hangzhou MJ. Mechanical & Electrical Design ConsultantClient: Ningbo History MuseumMain Use: ExhibitionSite Area: 45,000m2

Total Building Area: 30,000m2Floors: 4

Main Structure: Concrete Frame

A-A section/A-A剖面图

B-B section (scale: 1/900)/B-B剖面图(比例: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