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若耶溪崔颢 [《崔颢——《入若耶溪》原文及赏析》800字]

作文一:《崔颢——《入若耶溪》原文及赏析》800字

关闭

入若耶溪

【作者:崔颢】

轻舟去何疾,

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

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

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

停桡向余景。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写的是清幽秀丽的若耶溪。

诗人用幽静的情趣,轻灵简净的笔触,素淡、匀润的色调,刻划若耶溪的山水幽境,表现自己处在这清净幽美环境中的愉悦、宁静心情。

一、二句,叙写自己乘着小船进入若耶溪。“轻”、“去何疾”和“已到”这几个字,传达出诗人由于舟行迅疾、将入佳境而激起的欢快、惊喜之情。三、四句,描写诗人到达云门山下,在清澈如镜的溪水上轻轻荡桨,畅游山水风光的情景。但诗人并没有正面描写溪两岸的青山、绿树、溪花、幽草,甚至也没有写云门山和云门寺;而是着意抒写自己同美妙大自然的感应与融合。“起坐鱼鸟间”一句,是写自己在船上欣喜地忽起忽坐,时而仰望碧空翔鸟,时而俯视清溪游鱼;“动摇山水影”一句,则描写自己天真地用船桨拍击溪水,看青山的倒影在水中动摇、变幻。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身心无拘无羁,与鱼鸟游翔,与山水嬉戏,完全与美妙的大自然契合无间。这两句着重写动态,从鱼鸟、山水和诗人自己的活动中表现一种“空灵”的境界,既清澈、空明,又灵动、有情趣。

五、六两句,着意渲染清溪的幽静。但诗人并未把它写成一片死寂,而是以声音反衬寂静。诗人谛听着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且饶有兴致地期待着山岩自己的回声。同时,他还感觉到在这清溪里说话,尽管暂时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但话声一停,环境越发显得清静。环境如此幽静,使诗人深深感叹“事事令人幽”。此时,即将没入西天的夕一陽一,将一束淡淡的光辉洒落在这缥碧澄清的溪水上,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船桨,面对着夕一陽一,让全身沐浴在残余的一陽一光之中。诗到这里,戛然而止。但这一束射到溪中的夕一陽一光,却使这蜿蜒曲折的若耶溪,一路上都穿行在林荫蔽天的山崖之间的清静幽深境界如在眼前了。

诗人在这首诗中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正是为了寄托自己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

【回目录】上一篇:《行经华阴》原文及赏析 下一篇 :《长干曲》原文及赏析

看官,赏点饭钱可好!

作文二:《王籍:入若耶溪》600字

《入若耶溪》

作者: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释:

1、艅艎:舟名。泛泛:船行无阻。

2、阳景:日影。回流:曲折的溪流。

3、逾:同“愈”,更加。

4、长年悲倦游: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

5、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赏析: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全集

作文三:《入若耶溪2014年20期》900字

入若耶溪①

王 籍

��②何泛泛③,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④逐回流⑤。

蝉噪林逾⑥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⑦。

【注释】

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若耶山下。

②��:舟名。

③泛泛:船行无阻的样子。

④阳景:日影。景,同“影”。

⑤回流:曲折的溪流。

⑥逾:同“愈”,更加。

⑦长年悲倦游:长年悲伤于做官。

【作者简介】

王籍,字文海。南朝梁诗人。自幼习文,好学,有才气。因《入若耶溪》一诗,奠定了他的地位。有文才,不得志。因仕途不尽得意,常信游山水以自遣。

【关键词】

以景起 以情结 和谐自然 幽静恬淡 以动衬静

【品读】

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静,同时也达到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情有意,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如诗如画的景致,动静结合,远近相偕,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名句积累】

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译文:蝉鸣衬得树林愈发安静,鸟鸣使得青山愈发清幽。

赏用:溪边林中蝉无拘无束地嘶叫,远处山中鸟逍遥自在地鸣叫。静寂本无声,而此处诗人反其道而行之,以山林中偶可闻得的蝉鸣、鸟啼,反衬山林的静寂无声,以动衬静,愈见其静。这是一种相对的幽寂,于静中见生机和情趣。

作文四:《读王籍《入若耶溪》》1800字

以动写静 文外独绝——读王籍《入若耶溪》 邹志方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

上面提到的“籍”,即王籍,字文海,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出生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广学博涉,富有才气。初仕齐,后仕梁。喜欢游山玩水,诗学谢灵运,往往工妙。有文集10卷,今仅存诗两首。

诗以“入若耶溪”为题。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36溪溪水,北入鉴湖。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

诗的开头两句就缴足题面。艅艎:大船;空:天空;水:若耶溪。诗人乘坐一条大船,驶向若耶溪上游,这就是题中的“入”。船不是快速行进,而是任意漂荡,可见诗人此行在于游赏自然。“泛泛”两字,除了写出水域宽阔,还表达了诗人的游兴。一个“何”字,入若耶溪的喜悦之情略略透出。一入若耶溪,马上发现这里的水特别清澈,抬头望天,天空高朗,白云悠悠;低头看水,水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于是着一“共”字,将本来了然无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自然的和谐之中。

前两句叙写中带有交代性质,接下去四句便具体描写若耶溪的美景了。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远岫,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隐现的高山。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诗人观察很细,落笔非常客观。船是向上游行进的,溪是由南而北流向的,因此,除了题目中用“入”表明外,诗中还用“阴霞”、“回流”作照应。远处写山,近处写水,山水相映,境界奇美。但诗人不满足于此,他以云霞衬群山,以日影照清水,使境界富有了层次感和色彩感。不仅如此,诗人又将静景化动景,一个“生”字,不仅突出云霞的动态美,而且赋予云霞以情趣;一个“逐”字,人的行为赋予日影,仿佛日影像诗人一样正在追逐着回流,想跟艅艎一起行进,到上游去探个美的究竟。真是别出心裁!如果说“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从视角落笔,那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从听觉落笔了。这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它的“独绝”在那里?似可从下列五个方面来阐明:第一,前面写到岫,是远景,写到影,是近景,这里再补写山林,如此写若耶溪,就不是纵向的,而照顾到两旁,就是说,不只是线,还考虑到面。第二,诗人写山林,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这样幽静的环境,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和谐统一,是开头“泛泛”、“悠悠”情趣的写实。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境界,为最后两句的抒情张本。第三,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有了知了的鸣叫,山鸟的啼鸣,诗人才感到更加幽静,诚如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的“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第四,诗人的情趣在幽静,因此,笔下不是死寂、沉寂、寂静,而是处于清静的状态,并且给人以幽雅的感觉,这是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写蝉,写鸟,而且蝉在噪,鸟在鸣,目的就在于此。后来王安石在《钟山绝句》之一中作了另一番描写:“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没有幽静的感觉,不能说不是模仿的失败。第五,这两句出以工整的对句形式,读起来有一种整齐美。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说,若耶溪这样幽静的境界,激起我回乡隐居的情思,使我为长期在外做官感到伤悲。“此地”一顿,将上述描写和感情作一汇总,转入对今后生活的打算,自然贴切,“动”字下得传神,这是其一。景色宜人,却使诗人引出悲绪,实际上这是从反面着笔,说明若耶溪美景给人以喜情,只是没有点明“喜”字罢了,这是其二。诗人游若耶溪的目的在赏心悦目,孰料游完却激起归隐若耶溪的念头,说明诗人长年在外做官并不得意,故“游”前着一“倦”字,这是其三。这样的收结,也明白地告诉读者,王籍是会稽郡人。

此诗之后,描写若耶溪的诗作不断涌现,而且或多或少受了它的影响。如崔颢《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挠向馀景。”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挠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作文五:《1.入若耶溪全诗及解释》800字

入若耶溪(南朝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赏析】: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本篇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

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创新。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阳景:日影。   艅艎:舟名。泛泛:船行无阻之貌。参考资料:.singtaonet.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

„今译‟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赏析‟动与静在生活中是相对立的,但在艺术作品中有时却相辅相成。这里是远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对厌烦了尘世纷扰的人来说,显然有着无比的幽静。但是,山林如果真的沉寂无声,那只会使人觉得死气沉沉。而这两句写山林之幽静,却不失大自然生动活泼的情趣。因而,当时成为传诵一时的名句。据载,梁简文帝、梁元帝曾反复讽咏此联,认为不可复得。宋人王安石也爱此诗,但却有意做了反而文章,说是“一鸟不鸣山更幽”,真是见仁见智。

„原作‟舱舶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轴,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远游。

作文六:《入若耶溪阅读答案》600字

阅读下面南朝诗,完成题目。

入若耶溪

(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若耶山下。王籍当时任湘东王萧绎的谘议参军,萧绎为会稽郡的太守。②艅艎(yúhuáng)船名。③阳景(yǐng)日光

(1)颈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幽静的若耶溪为什么使作者产生了“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颈联妙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平静的丛林中传来一阵蝉虫无拘无束的嘶叫,幽静的远山中也响起几声逍遥自在的鸟鸣,这听觉之静在上联视觉之静的基础上继续动中取静,一环紧扣一环,一个画面连着一个画面,动态的绝佳描写把若耶溪的幽静推向了极致。

(2)①幽静的若耶溪反衬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溪愈幽静,人的归念和悲愁反而愈强烈,极幽静的自然风光与极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在此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静极生动,乐极生悲,因而产生了“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的情怀。②借景抒情,借若耶溪幽静之景言自己自己想过拥有平静内心的生活。幽静深远意境创设的另一面是诗人内心感情酝酿、激荡的过程,溪愈静、情愈烈。幽静之极正是感情潮水喷涌的触发点,诗作从这里完成了由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的转换。(意对即可)

作文七:《入若耶溪阅读答案》600字

诗歌鉴赏。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汎汎①,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②,阳景③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①艅艎:即“余皇”,一种大船名。②岫:峰峦。③阳景:日影。

(1)翻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略

解析:

(1)蝉儿(忽然)亮开了歌喉高声吟唱,林间(却反而)显得更加寂静;鸟儿(忽然)放开了嗓子清脆鸣叫,山间(却反而)显得更加深幽。

(2)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采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此两句诗句以蝉和鸟的高亢嘹亮、清脆悦耳的吟唱鸣叫声,来反衬山林的寂静和幽深,人迹罕至。这是写静景的名句,也是文学中反衬手法的典型,对后人写景影响至为深远。

(3)这首诗写泛舟游览绍兴若耶溪时所见的幽美之景,突出了大自然的幽静、优美,抒发了作者久居官场而思归隐的思想感情。

作文八:《入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700字

入若耶溪

(391人评分) 7.9

朝代:南北朝

作者:王籍

原文: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收藏

分享

评分: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注释⑴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

参考赏析

写赏析

赏析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

鉴赏

《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上面提到的“籍”,即王籍。诗的开头两句就缴足题面。诗人乘坐一条大船,驶向若耶溪上游,这就是题中的“入”。船不是快速行进,而是任意▼

作者介绍

王籍

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梁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王籍诗史。有文才,不得志。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

作文九:《《春泛若耶溪》》400字

《春泛若耶溪》

作者: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解】:

1、际夜:至夜。

2、潭烟:水气。

3、弥漫:渺茫。

【韵译】: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

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

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

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

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

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评析】: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开首两句则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 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 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 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 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 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作文十:《春泛若耶溪》600字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②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③。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④。

[注释]①若耶溪:今浙江绍兴。②际夜:至夜。③南斗:星宿名。④持竿叟:指严子陵,他与刘秀是同学,刘秀登基多次征召其为官,严子陵婉拒,终老于林泉。

【静品诗境】春夜泛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景随舟移,恍惚展开了迷蒙、宁谧的画卷:春花夹岸,南斗明灭,烟雾升腾,青树、皎月渐渐退向船后……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夫复何求?想那官场为争蜗角虚名整日钻营,怎如做个烟波钓叟?想那世事茫茫难自料,怎如循溪夜游,对一水月色、两岸花?

【细酌珠玑】“幽意”即归隐之心,这二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点明了诗人一生的人生态度和志向所在。幽是一种淡泊,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幽是一种清欢,坐看云起随遇而安。“意”前冠以“幽”字,一字传神,蕴藉无穷;言简义丰地概括了一种人生态度。

【佳句典藏】若耶溪蕴含着古越渊源的历史,吸聚着江南山水神韵之灵气,孕育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我们现采撷其中的名句如下: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唐朝崔颢《入若耶溪》)

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唐朝李白《采莲曲》)

春溪缭绕出无穷,两岸桃花正好风。(唐朝朱庆馀《过耶溪》)

应是蛟龙长不去,若耶秋水尚沉沉。(唐朝李绅《若耶溪》)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唐朝孟浩然《耶溪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