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与选材》2000字: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作文一:《浅谈中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与选材》2000字

中考时,由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很多考生,特别是一些平时成绩还不错的考生无法发挥出正常写作水平,作文分数低于平时成绩。我想,主要原因是考生在短时间内没有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审题不细;2.立意不新;3.选材不精。那么,如何克服上述毛病,写出符合题意的佳作呢?      一、审题要清      俗话说,“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写作文也是如此。如果审不清文题,一是无从下手,二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得不到基本分,甚至还有离题的危险。审题要做好以下几步:   一看:文体。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二看:字数。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显得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看:人称。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没想到,我如此――”。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四看:范围。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如:“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该怎么理解?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五看:关键词。要善于锁定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要死盯着这些关键词,慢慢咂摸它们的“色香味”。   如:“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立意要新      一篇中考作文要有好的语言和结构,还要有一个好的主题,这才能吸引读者。因此,中考作文时,要确立好主题(即立好意)。好的主题应健康向上,新颖别致。   1.要有时代气息。写文章要有时代气息,歌颂当前社会的新风尚,抨击当前社会的各种弊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因为它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和主题呢?平时要注意关注社会,注意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结合政治课学习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要有独特的感受。不是说只有写了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才是创新主题,如果写具有自己独特感受的情感也是创新主题。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有一些感悟,这些感悟只要是健康的,就可以写出来,这就与众不同。例如满分作文《人生的句号》,它通过写从“顿号”、“逗号”到“感叹号”的变化,真实地反映出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充分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虽然与当前的社会热门话题离得不近,但作者反映的情感经历是独到的,因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3.要有逆向思维。对一些常事常理,我们可以作“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考,也会得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真理来。例如《谈“哭”》这个题目,一般同学写“哭”是脆弱的表现,意志坚强的人与哭无缘。但有个同学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该哭的时候要大哭,因为哭是感情的流露,无情未必真豪杰,自己的亲人死了能不哭吗?毛主席和周恩来逝世时,有谁没有哭呢?因为在这种哭的后面,除了伤心之外,还有一个深深的‘爱’字。”立意出众,符合真理。      三、选材要精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文章的血肉躯体,是主旨赖以突出强化的依据。积累材料,以多为佳;选择材料,以精为上。材料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不可偏题、离题;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不可杜撰和编造;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不可泛泛而就;4.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不可道听途说。   学生大可不必急功近利,去读大量的写作技巧的书,也不必大批量地赶写各种作文,而应及时地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库存,看看哪些材料,可为哪些作文提供下笔的依据;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别人如何运用你也有的材料,写出感人的文章,还可以浏览一下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探寻满分作文的成功奥秘。   只要我们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多加注意,仔细审题、准确立意、精心选材,就一定会在中考中写出成功的佳作。■

作文二:《中考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1500字

作为命题形式之一,材料作文在历年中考中有不同的体现。所以,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不能忽略。写此类作文,审题是关键,必须全面把握材料的意思,抓住重点、还要深入把握内在的关系,明确材料的感情倾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材料作文审题时有“三清”:一是看清材料,领会内容;二是理清内容,提炼中心;三是读清要求,规范写作。比如2012年的哈尔滨试卷:

传说西方有一种鸟叫荆棘鸟,这种鸟在出生后无法发出声音,它必须远赴他乡,找到生长在那里的荆棘树,用树上的荆棘刺破自己的喉咙,才能发出嘹亮的声音,那声音却是世界上最动听、最美妙的声音。然而,为了这瞬间的歌唱,它付出了漫长而艰辛的努力:一次次地振翅,跌落;一次次地起飞,滑翔……羽翼一点点丰满了,经验一点点丰富了,勇气一点点增加了。终于有一天,它从容地翱翔天宇。飞向远方,完成了生命的绝唱。

这个传说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毅力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实现理想,就要勇于付出代价;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积累。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这则材料讲述了荆棘鸟为发出嘹亮的声音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审题时,我们要抓住材料中隐含的关键词——毅力、成功、理想、代价、积累,这些是题眼。也就是说,成功来源于不懈的努力,是实现理想的过程,也是拼搏的过程,只有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实现人生的辉煌。由此,我们可围绕“如何成功”“实现理想”“学会拼搏”“美好绽放”“注重积累”等话题来写。总之,只有明确命题者的意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准确立意。

那么,如何立意呢?同学们需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小见大。“一滴水可折射整个世界”,从小事、小物中确立中心、主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可以把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品质联系起来,还可以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中。

二、正话反说。即运用求异思维,从话题的反面着手,提出与正面或常见观点完全不同的观点,达到“反弹琵琶”的效果。比如:人们往往对失败、挫折、磨难没有好感,甚至深恶痛绝,由此可逆向立意为“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

三、直话曲说。即同样的意思不是直接说,而是巧取角度曲折地说,这样从侧面迂回突破,重新观察、审视、认识事物和人物,形成崭新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以“发现”为内容的材料作文,可以用拟物的写法写“发现爱的果实”和“发现小主人的秘密”了,立意独特,能使文章造成曲折含蓄的效果。

四、多维立意。即巧妙运用联想与想象,在发散思维中拓展立意的空间。也就是说以话题为圆心,确立几个思维的角度,再在每个角度里确立若干内容,使思维向多方面辐射,这样,作文信息就可以成倍增长。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出行中,华特的车突然刹车失灵,车子翻出路面。在这次车祸中,华特的脊椎受了伤,两条腿都瘫痪了,下半生只能待在轮椅上。华特绝望极了,心中充满怨恨,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

为了打发时间,华特开始阅读。14年里,华特读了1400多本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时,他开始重新思考、审视人生,并四处演讲,鼓励人们积极生活。后来,华特靠着自己的口才、见识和阅历。成为了国会议员。

有人经常问华特:“你觉得瘫痪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吗?”

华特每次都说:“不,我想我应该感谢它。因为它让我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

作文三:《汶川地震与中考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6300字

一、 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求索

灾难来临,顷刻间高楼大厦变成废墟,掩埋了无数的生命。多少生命在一瞬间化为粉尘。生命尚存,更应该珍惜生命,让自己短暂的生命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试想,几分钟前还鲜活的生命,一下子就阴阳两隔,人就应该从中思索生命,追求生命的本质。

【 立意关键词 】 生命 价值 意义 本质 珍惜生命  求索

二、 对生命顽强的礼赞

生命是脆弱的,那么多的人一下子魂归天堂。生命又是顽强的,被埋100小时后而被成功救出的生命奇迹一次又一次燃烧起人们的希望,震颤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激动流泪之余不得不喟叹生命的顽强。这些生命奇迹源于被救者强烈的求生愿望。他们为了生存,宁肯喝自己的尿,吃作文本纸,这种对生的坚守和永不放弃让人肃然起敬。

【 立意关键词 】 顽强 求生 奇迹 生存  勇气 坚守  信念 震撼

三、 对于奉献爱心的提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灾面前,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起来,这让世界在此见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和不可摧毁。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截至2008年5月21日,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财物160.9亿元。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一人捐出一亿港元,李嘉诚先生在第一批捐款一千万元的基础上,再捐款一亿元。这种行为的后面,传递的是爱心。灾难是不幸的,然而灾难又是幸运的,他让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蜕变和重生。

【 立意关键词 】 奉献 爱心 捐助 无私 传统 伟大 互助 合作

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民族精神的回归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这是地震发生以来主流媒体的宣传主题。是啊,我们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万众一心。从捐款捐物、绿丝带到全国哀悼日,全中国13亿人生活中好像只存在一件事情: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市场经济下因物质利益诱惑冲蚀而缺失的人文素养,被汶川地震生生地揪扯出来,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斗志,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得到回归。

【 立意关键词 】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民族精神 回归 斗志 忧患 安乐 人文素养 血浓于水

五、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在灾难面前,灾区人民忍受着家园被毁,家人罹难,家财殆尽的多重痛苦。但是生活总是要进行下去。他们没有陷在痛苦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而是奋起抗争,生产自救,和灾难较量,和时间赛跑。外来的爱心援助让他们感激,然而 他们 自己更是学会了坚强。许多村民开始清理废墟,村外的水田里农民已开始插秧工作……伟大的人民。

【 立意关键词 】 自力更生 自强 抗争   自救 坚强 勇气 超越 超脱

六、难忘师恩

灾难袭来,许多学校正在上课或午休。灾难是这样的残酷,顷刻间要把这些花朵统统摧毁。危难关头,教师们用自己柔弱的脊背、纤细的胳膊,为学生撑起一方狭小的天地。谭千秋、吴中红、张来亚……一长串已逝的、未逝的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至生命诠释着师恩如山。谁是最可爱的人?谁在生死关头坚守着道义、责任、良心?他们都用一种生命的美丽姿势成就了生命的永恒。

【 立意关键词 】 师恩 责任 道义 良心 生命的美丽   永恒  美德

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思

文传地震再次让人们见识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弱小、无助。虽然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得到拓展,然而,当大的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人类仍然显得那么的束手无策。印度洋海啸、缅甸风暴、文传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人类就应该就此止步,听天由命呢?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人类需要更好地发展科学研究,更好地研究自然、利用自然,和自然和谐发展。

【 立意关键词 】 人与自然 和谐 科技 爱护自然 学习   科学文化

汶川 地震因为灾难深重而被国人铭记。2008年5月12日会因为大地的巨大裂口而在人们心中留下久久难以愈合的伤疤。每件大事之后我们都应该反思,这样人类才能不断进步。我想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思考不仅仅是上述那些。汶川地震值得我们永远地思考下去。  ( 薛春林 )

温馨提示:

动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对眼下抗震救灾这个“事例”,“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的是联想、想象、推理、论证,它需要的是“驾驭语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面对这场既揪人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的“灾难”,我们不能仅是感人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不能似新闻报道,也不能像通讯叙述。

如果我们写这样带有议论的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抗灾”中的那些情节、故事,甚至感人的语言,作为我们有力、有利的论据。但是,一切为的只是“说明”你的道理,“论证”你的观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但不是“必须用”或“一定用”。阅卷者绝不会是因为你“使用”了抗震救灾的内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数,他们评价的主要标准还是你的“道理”是否说清楚了,你的“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你说明“道理”、论证“观点”的语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的是,只有动之以真情,才能打动阅卷者。

四川汶川地震感人故事感想随笔:

重读孩子遗言:“我饿得想吃泥土”

泪水流得够多,要用笑容继续生活。全民哀悼日后,我告诉自己,不能再让悲情成为生活的主角。沉静的时候,理性的时候,要温习久违的笑,要慢慢找回欢乐,要用希望覆盖过去的一切。

但是今天,我再一次泪雨滂沱!那是一篇博客,作者“痕羽扬菲”在其QQ博客上辑录了地震灾区“最感人的十句遗言”。句句飞泪,字字泣血,那些话可是罹难者弥留之际的最后心声啊。

感谢作者细心收集了这些遗言,它让我们能够想像逝者最后的心境和状态。其实,更多的罹难者在咽气之前,都有话要说,他们说了什么,那些曾经为他们遮风挡雨、最后成为凶器的墙壁听到了吗?那块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听到了吗?那片曾经非常秀美、今后更加悲壮的山川听到了吗?

我听到了,我不是墙壁,我不是土地,我不是山川,我听到了。我是他们的同类,物伤其类,感同身受,我听到了。

1、“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陷的民宅上,女子死亡姿势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她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死者的手机屏幕上是这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我想说: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惮用血汗培养孩子、用生命保护孩子。这孩子不单是自己的,他是社会的,是国家的,是所有人的,你是用生命为社会、为国家、为所有人保护一个孩子。生命庇护了生命,一个生命延续了另一个生命,一个生命替换了另一个生命。你离去了吗,没有,不会的,永远不会,你的生命已经深深进入这个崭新的小生命。你说“如果你能活着”,他真的活着,因为你,他活着。你说“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是为了“记住”!是的,孩子他一定会记住,我们也会记住,所有的人都会记住。因为这是你并不贪婪却是最终的嘱托!

2、“坚强点。我们还有一个娃,你要把娃看严一些。要娃走上道,一足不慎,就全毁了。”

――5月12日,家住农行北川支行宿舍楼内46岁的妇女龚天秀和丈夫一同被压,丈夫叮嘱她。丈夫半小时后死去,龚天秀三天后自己锯断小腿后获救。

我想说:“坚强点!”你用尽最后的坚强鼓励亲人。最后的话语或许并不新鲜,此生已重复千万遍,“把娃看严”。这是亿万中国爹娘的共同心愿啊,这是守法百姓的默认“圣经”啊。一个本分父亲的最后念想,不是其他任何什么,而是叮嘱妻子继续教育好娃。“要娃走上道”,走上什么道,正道,大道,光明大道,平安大道。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啊,你就是这片土地的良心,就是中国的良心。

3、“苟科,你活着出去以后,转告我的爸妈,我这辈子做不成他们的儿子了,只好下辈子再做。”  ――绵竹市汉旺镇一所中学高二学生张明建,在地震废墟下向最要好的同班同学苟科说。

我想说:孩子,你这辈子做了父母的儿子,做得很好,很好。你长大了,能够感受人生之艰,体谅父母之难,能够担当一个儿子的责任。这样懂事的孩子,和父母相守一天,都充实而圆满。“下辈子再做”,啊可爱的孩子,多少辈子父母都会疼爱你、珍惜你、器重你,多少辈子你都是父母的欣慰、骄傲和希望!

4、“我这把老骨头都还行,你要挺住。” ――5月12日,什邡红白镇,废墟中与儿子汤明一墙之隔的老父不停地鼓励儿子,40小时后汤明获救,父亲去世。

我想说:父母给予孩子,物质是重要的,而最珍贵的乃是无穷的力量和明亮的希望。生命的最后时段,鼓励孩子“挺住”,成了父亲最大的议程。一墙之隔,生死两路,父亲把生的希望毫无保留地传递给隔壁的儿子,自己放心走开。放心吧,伟大的父亲,你的儿子此时挺住了,今后,他也会挺住,因为他继承了你的力量!

5、“爸,我先走一步,我不行了。”

――5月12日,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简志勤被废墟埋住,当时已经快不行了,说了最后一句话。55岁的父亲简国云一直给他打气,但是砖块太重,搬不动。下午3点半左右,简志勤没了反应。

我想说:“先走一步”,是一个儿子对父亲最为遗憾的交待吧!他的心中一定非常矛盾,非常痛苦,因为儿子的天职要为父母养老送终,结果,自己却没有完成这一人生任务。那是多么无奈的事情啊!说出这一句话,因为“我不行了”,不能服侍您,不能赡养您了,原谅儿子吧,这不是我愿意的。

6、“我饿得想吃泥土。”

――5月12日下午,北川县曲山小学四(3)班10岁女生范泉滟在废墟中坚持了近60个小时,但救援人员把她从废墟中救出来仅仅10分钟后,她的生命之火却骤然熄灭,留下最后一句话。

我想说:孩子,你那么顽强,都坚持了60个小时!“饿”,这样的感觉比死神还要可怕,在死神还没有到来之前,它一直在折磨着可怜的小姑娘。一顿不吃都饿得慌,10岁的孩子却是饿了八九顿饭。我们没有保护好你,让你挨饿了,你得不到哪怕是一点点最最普通的食物。你最后的想像力,竟然越过食物、越过粮食,到达了泥土。泥土,它生出了庄稼,产出了粮食,也养活了我们,却不能抛开中间若干环节,直接驱逐你的饥饿!孩子啊,你魂归泥土前释放的幽默感,让我柔肠寸断!

7、“大家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门口去!”

――5月12日,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二老师方杰组织学生撤离,被埋在塌陷的教学楼深处,当晚去世。

我想说:尊敬的老师,你和从前任何时候一样,灾难来临仍传授给学生方法和原则:“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门口去!”门口是逃生的出口,是生命的活口,你把门口留给同学们,而把自己留在了瓦砾的深处,留在了灾难的深处。老师啊,那也是同学们的内心深处,是国家记忆的深处。你用生命换来百花烂漫,换来生还孩子及其全家的幸福,那便是百花深处,那便是幸福深处。

8、“我坚持不住了。小雪,答应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聚源镇聚源中学初一学生小亚对同学小雪说。小雪和小亚被从废墟中刨出时,小亚已经去世多时。

我想说:“我坚持不住了”,可是孩子你已经坚持了很久。这样的磨难加于这样幼小的身躯之上,坚持一分一秒,都是不敢想像的奇迹。我理解你,孩子,那种放弃迫不得已。此刻,你却瞬间抛下遗憾和绝望,把全部的信念和力量递送给伙伴,“答应我,你一定要活下去”!孩子啊,你生命里从来充满阳光,最后时刻也不愿让忧伤和恐惧侵袭同伴,把自己的最后坚强点燃,照亮伙伴的生路!

9、“爸爸,我在这儿,快来救我!”

——北川中学学生李王自国在水泥预制板缝隙处对爸爸说。救援人员救出了30多个鲜活的生命后,李王自国已停止呼吸。

我想说:我已经欲说无语。。。。。。

10、“我坚持不住了。小雪,答应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聚源镇聚源中学初一学生小亚对同学小雪说。小雪和小亚被从废墟中刨出时,小亚已经去世多时。

我想说:我已经哭无泪。。。。。。。

读同胞遗言,感生命之坚。念逝者之好,思生者之过。倾儿女之情,尽匹夫之责。不时流泪,是为了自我激励,偶尔脆弱,是为了更加坚强,回味嘱托,是为了高举承诺。当重建家园正在进行时,我们多一分感念、多一分理性、多一分责任,把防疫做好,把心理修复好,把新家园建设好,把逝者的心愿完成好。待到来年清明日,待到此灾周年时,待到此山又青、此水又秀时,我们要告慰逝者和他们植入大地深处的嘱托

特别推荐:

大地震后,让我们用热点词解读“汶川”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产生了一批被媒体和民间广泛流行的词汇,如汶川、坚强、坚持、感动、感恩、全国哀悼日、余震、堰塞湖、安置和重建等,这些词以成为人们议论大地震的热点。通过这些词汇,我们可以深刻的解读汶川的地震救灾,解读今天的中国。在这其中“汶川”当然的成为第一热点词,它是出现频率最高,也是点击率最多的一个词!

汶川,这个不知名的小县由于发生大地震,一夜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点。同时四川、北川、青川等带“川”字的地名也都成为热点。随着抗震救灾的不断深入,今天的“汶川”已不再单单是一个地名,而是具有丰富含意的特殊词。今天,“汶川”是中国和世界的关注点,“汶川”也是中华民族力量的凝聚地,一切中国的传统美德和精神都在这里集中体现!

在地震灾难面前汶川人选择了“坚强”。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汶川”人民在废墟里站立起来,掩埋了亲人的尸体后加入搜救大军之中。痛失亲人的干部、民警、工人、农民擦干了眼泪,又站在救灾最前沿,他们与前来救援的子弟兵并肩战斗。灾难吞食了他们亲人的生命,震塌了他们温馨的见,但震不垮的是汶川人坚不可摧的钢铁脊梁。

在“坚持”中,汶川人创造了许多的生命奇迹。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4天,无论是废墟中走出的幸存者、还是刚被抢救出来的重伤员;无论是前去救援的子弟兵,还是天真烂漫的儿童;他们几乎都经受过生命或体力的极限的考验,但是他们都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下来。此时,“坚持”是一条通往希望的绿色通道,带来的是更多的生命奇迹。

“感动”,在灾难面汶川送给我们的是许多的感动。无论是留下短信的母亲,还是用身体保护学生的教师;无论是前来救援的子弟兵,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同学的学生;无论是积极投入救助的干部,还是坚持在废墟下等待获救的人;无论是灾难的幸存者,还是遇难的同胞!他们的事迹里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是催人泪下、令人感动!

汶川人是最懂得“感恩”的人。充满爱心的中国人,是一个最知道“感恩”的民族。地震发生以来,发自灾区民众内心深处的“感谢”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们感谢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感谢人民子弟兵救助,感谢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亲情和牵挂,感谢海外华人万里之外的关爱,感谢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援助!因为他们懂得“感恩”,所以他们也是充满爱心的人!

我国第一个“全国哀悼日”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而设立,五星红旗第一次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普通百姓而降半!实践将证明“全国哀悼日”会与汶川一起载入中国的历史。灾难面前,中国政府用这样的方式诠释了“ 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5月19日14点31分,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之后“中国,加油!”的呼声响彻了天安门广场,响遍了中国大地!这是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崩发出的最强音!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是空前的团结和坚强!“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已经传到每一个有华人的地方。这个曾经广泛用于赛场的词汇,已变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念和支柱。

现在的汶川仍在与地震灾害做斗争之中,“余震”、“堰塞湖”等困难还在威胁着汶川人民,“安置”、“重建”是摆在汶川人面前艰巨的任务。但是汶川人知道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和他们在一起,人民子弟兵和他们在一起,全国人民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一定会取得抗震救灾斗争的最后胜利!

我们坚信:地震前的汶川已经成为历史,地震后的新汶川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巴蜀的大地上!

作文四:《作文审题与立意》2600字

作文审题与立意

A一般写作的流程:有意而作,自由度高(主题、篇幅、结构章法与语言自定)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流程:面对给定的材料,发现材料深层意蕴,结合阅读经验、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审题];提炼认识[立意];选择文体,选择语言体式,酝酿基本结构,行文与修改[写作]。

因此,不会审题,不重视审题,不重视审题的方法,想写好作文是非常困难的,优秀作家面对高考作文材料往往写不出好文章,原因在于他们太擅长自我立意的创作。平时写作能力很强的考生临场失利,根本原因不在行文那一关,而在审题关。

审题的三个层次:

全面细致阅读材料,理解材料表述的逻辑是审题(准、深)的前提;

审题(准、深)是立意(新颖、深刻)的前提;

立意(新颖、深刻)是写作(优异)的前提。

之所以把层次划分清晰,就在于提醒考生,审题是有层次的,不能随意忽略,更不能 B如何审题:

a要理解材料的表述方式:首先从句式上切入:是单句还是多句(复句)?

单句判断隐含逻辑关系,是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较难;多句(复句)推断包含多重逻辑关系,虽然复杂却相对简单。命题人有意识淡化或省略关联词。因此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还原逻辑关系的过程。而逻辑关系的还原意味着思维层次、思考深度的还原。

【例】知识就是力量。

【例】灵感来自每天尽可能努力的工作。

【例】创造美好明天的方法就是今天开始努力。

其次从句子内容分析:是陈述事实,还是表明判断——是陈述的个别(单个、多个)事实,抑或普遍事实?是表明普遍判断还是针对性判断?

是先陈述事实,再表明判断?)这种表述凡是其实已经蕴含了深层指向。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不过,林中的大树总是和其他树保持足够的距离。

C如何审题准、深

代入基本逻辑关系:假设、条件、因果

为何只要代入这三种关系思考?从人类思维的基本形态看,最初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才开始归纳,发现了结果才寻索原因,后来才通过已知去推测未知。

换一个角度说,给我们阅读的材料,要么是一种(些)事实,需要我们去归纳出某种普遍性的结论。(其间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变化是【而且只是】得出普遍性结论的重要参数)

要么通过某个(些)事实,推出某种结论,所述的事实与结论之间隐去了“只有„„才”“只要„„就”“如果„„就”“因为„„所以”这样的推理关系,而我们已经潜意识习惯了这种推理思维,也就忽略了其间暗含的推理关系。

或者,根本不列举事实,直接给出一个(一系列紧密相关的)判断,要求考生去还原这种判断得出的过程与条件。

D如何立意新颖、深刻?

逆因果思维:这种因果关系是否具有普遍性?为何不能打破这种稳固的因果关系?如何打破?

假设关系反思:这种假设是否成立?是否必然成立?有无例外?例外源自什么?是人的原因,还是什么?

逆条件关系思考(加条件关系思考、减条件关系思考)

【例】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正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例】立于山顶,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安于山谷,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例】医生对病人说:“你的病已经„„我们„„准备后事吧。”把病人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换一家医院,换一个医生。”

【材料】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以是寻找引路人,以是寻找同样迷路的人,以是寻找自己。

【材料】成长多痛啊!每次的成长,都要在自己的脸上画表情,而这表情又不是我们自己的。

成长多好啊!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对待世界,体察不同的个性,品味多彩的人生。 成长实际上是一种境界,有了它这个世界可能不再完美,但若没有它,这个世界肯定不完美。

【材料】走过一段泥泞的小路,会留下许多大小不一、或深或浅的脚印,每一个小小的印迹例都曾承载过一个人的重量,而一阵风、、一阵雨、一场漫漫风雪,便足以掩盖那地表的所有微不足道的痕迹。

【材料】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材料】多数人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包装了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有人喜欢前者,有人钟爱后者,有人让两个自己不时地进行交流融合。

【材料】一位古诗人写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一位哲人则说:“一个生命之树伟岸的人,首先是一个灵魂深广的人。”泰戈尔说:“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有人曾完整掘出一株大树的根,那蜿蜒曲折的根系竟是树冠领有空间的两倍。

在生活中,人们心里都装有各种“根”的故事,有着关于“根”的感情和认识。

【格言】你只知道那些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那些你不知道的。

【例】成功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并努力作到极致,作到无人可以超越。

【例】热情产生行动,而行动造就成功。

常见的僵化思维如:【张三这样做过,成功了;李四这样做了,也成功了(得到好结果);还有王五徐六都这样做了,也成功了(得到好结果)。(反例一般是张二李二王二不这样,没有成功或得到坏结果)所以,这样做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门径。进而判断,我们只要这样做,就可以通向成功。因此,我们必须坚信;我们必须这样努力。】

稍微辩证深刻的是:  【张三这样做过,成功了。李四这样做了,也成功了,因为他不仅看到了张三成功所依托的各种条件,还注意到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而灵活变通;王五徐六都这样做了,也成功了,不过,人们往往只看到王五徐六的成功,而没有冷静思考他们对于时代环境的观察以及对于自我条件的变通发挥,未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样做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门径,而关键在于要充分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积极灵活地利用现实环境条件,发挥成功经验的作用。进而强调,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走向别人那样的成功。因此,我们不仅要认可那些成功的案例,更要冷静思索每一个走向成功的人除了世所共知的机遇(品质),还必须有其独立思考和深沉的坚持,仅仅称道或援引成功的案例其实毫无益处。】

使自己的思路更深一层的基本策略:提出观点——正反论证,在你准备强调自己的观点结束全文时,必须自问:我这样做就一定能成功(得到好结果)吗?生活的逻辑难道如此简单如直线?环顾身边或反观历史,那些不成功(没得到好结果)的人都是因为这一点吗?

这时不能不朝更深一层推进:其实,不仅因为那些成功(好结果)的案例在激励我,召唤我,而且因为那些不成功(坏结果)的案例在警醒我,如果不能以成功(好结果)的榜样激励自己,将更可能堕入坏的结果,正是因为怀抱对好结果的期待,才不能不努力坚持已经选定的榜样。

作文五:《作文审题与立意》800字

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

【审题】

一、审读作文材料     二、审视作文范围

三、审清作文话题     四、审定作文要求

例题:

唐代诗人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代诗人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法国哲学家休谟说:“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则是使人痛苦的惩罚。”

当代学者鲍鹏在评价庄子时说:“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没有结伴的欲望?谁又不想结伴而行?谁没有经历过孤独?谁又不因孤独而痛苦?请以“结伴与孤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结伴与孤独”虽然是一个并列的关系型话题,但从引导语来看,显然是倾向于肯定结伴而否定孤独。也就是说,结伴是生命的常态,愿意结伴的人与他人、与社会是协调一致的;而孤独则是人性的异化,孤独者与他人、与社会是不和谐甚至是对立的。 ]

如果从“结伴”的角度正向立意,可确定以下主旨:

①赞美珍贵的友情或爱情。

②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和谐共处。

③论述结伴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如果从“孤独”的角度反向立意,可确定以下主旨:

①探究孤独者与社会冲突的根源。

②发掘孤独者独特的思想或文化价值。

注意:在话题作文中 话题是议题  话题是范围  话题不是中心论点  话题不是文章题目

【立意】

一、中心要明确,忌模糊、似是而非或面面俱到,多个中心

二、中心要新颖、独特,忌人云亦云

三、中心要积极,忌中心思想片面化、绝对化

四、中心选取角度要准确,大小适度

练习: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其实,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父母的过度爱抚,反而剥夺了孩子的生存能力。      请以“爱与溺爱”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六:《作文审题与立意2》1700字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材料1: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的断臂就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获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2: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材料3:

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材料4:

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材料5: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材料6: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材料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诗人陆游这两句诗,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人生或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富于哲理。

材料8: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汇成洪流,更能穿峡破谷,一往无前。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请以“水的联想”为话题,写一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

材料9: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是„„

材料10: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材料11:

(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作文七:《中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900字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