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游记600字 [《嵩山游记》1400字]

作文一:《嵩山游记》1400字

清明嵩山行

昔日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史记·封禅书》

中岳嵩山东西长达60千米,共有七十二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其主峰海拔1512米,气势磅礴,犹如横卧的巨人,古人说"嵩山如卧",明朝的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则说嵩山像一条很清瘦的卧龙,道出了嵩山独特的形体特征。而在我们眼中,嵩山正面奇峰突峻,绕到后面观之却山势逶迤,特别是在少林寺方向看,山形起伏绵延,其中隐隐勾勒出一尊横桓于天地间的卧佛。

清明时节,早上天刚灰蒙蒙亮,我们便从床上里爬起来,带着昨晚准备的干粮,迈着愉悦的步伐来到集合地点。一声发动机声响起,打破了这喧哗都市难得的寂静,我们的嵩山之旅开始了。

汽车奔驰,一座座华丽的现代建筑向后奔去,转眼间,城市的喧嚣已经消匿,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莽莽的田野,一座座隐约的山脉。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嵩山脚下。嵩山,这位沧桑的老人,依旧笑呵呵地欢迎着我们这群孩子的到来。

一路走来,山上的风景一处接着一处,逐渐引领好奇的游人一直向前。玉镜潭边,山涧清水哗啦啦的流淌着,滴滴涧水撞击着石头,声音回响在心间,仿佛这水流进了心田。面对着如此秀色可餐的美景,

我们迫不及待的用相机一一记录下来。细细观察,每一个拍照的人都是满面春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和困扰,每个人都为了生存而去适应那浮华闹市。喧闹,在这里消失了。所有的烦恼都会被轻风吹去,被流水冲走。这里没有嘈杂,与世无争。虽然也有一些商业气息,但仍不失其高雅。

山道依山而建,蜿蜒曲折,神龙见首不见尾,引领游人拾级而上。山道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时而石阶齐齐,时而碎石遍地;时而窄如单线,时而宽如大道。顺道仰视,白云环绕,雾气翻涌。

我们几个朋友顺道而上,时走时停,边欣赏路边美景,边拍照留念。不知不觉便落到了最后。然而我们并不在意,出来玩的嘛,就应该怎么放松怎么玩,既要欣赏山间美景,也要爬山锻炼身体。走累了,就席地而坐,闭上眼睛,呼吸一下这清新的山气,也是一种享受,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饿了,就随便吃点零食,说说话,追上前面的或者等到后来的,不管认识与否,都只是相互鼓励,相互分享一下乐趣。来到一个小山坡的时候,还以为是到了山顶,便在芦苇丛中休息。后来等我们真正到达山顶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竟然又走了三个小时。

下山的时候,便无心再欣赏风景了。来时的补给已消耗殆尽,口干舌燥。两只大腿也淘气的抽起筋来,两脚发软,向下看着陡峭的石阶,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我一手扶着同伴,一手扶着栏杆小心翼翼向下蹒跚。

这是我第一次和山近距离接触,感触很多,无以言表。在上山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还未长大的孩子,一直蹦蹦跳跳地上山,仿佛有永远都用不完的气力。自从来到大学,我一直为自己的幼稚而自卑,于是我就尽可能的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去体验很多,经历很多。总要尝试一些自己不曾做过也不曾想过的事,去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黑暗中慢慢探索,在探索中慢慢总结,在总结中慢慢长大。一直在感觉我在成长,在走向成熟。可是,当我站在山顶的时候,才发现在雄伟的大自然面前,自己是多么的渺小。然而,我并没有伤感,而是很坦然了。也许我永远长不大,那就让我这么一直小下去吧!记得有人给我说过;去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我想;来一趟嵩山,再老的人也会返童。

坐在返程的汽车上,望着嵩山渐渐远去的身影,我心空白,半响脱口吐出:再见,嵩山!

王丹丹

2013年4月16日

作文二:《嵩山游记》1400字

辛卯之载,杏月既望,冻风未殆,冰雪初融。吾与表兄,璧人,游于中岳,至此已近半载,溯斯时之势,尽现于胸,恍如昨日也。佳景伴佳人,昼存之于心,夜如之于梦,唯非行之于文,书之于表而不可却之焉。

予闻五岳之中,嵩岳以俊极而名扬天下。今吾观之,危峰笔耸,古松林立,实名相均者,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行至山脚,近可观竹林松柏,青板石凳;远可望巍峨苍山,峻崖峭壁。早春方至,冰雪初融,视无积雪密叶之附掩,闻无百媚千红之混溶。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鼻之所嗅,心之所触,具为嵩岳之实也。信步石径,闻清风掠松柏而如丝竹之妙音,溪泉击底石而若钟缶之佳律,实有息心之念,不可止也。百步之外,千年古寺,止步正门举目可观少林寺,笔法雄浑,苍劲有力,书于其上,乃清康熙所题。少林寺者,又曰僧人寺,始建于北魏,落于少室山,千百年间,几经兴衰而至当下。以禅宗,武术闻名于世。寺院之内,梁柱之前,神龟端卧,参天古松三人张臂而不可全其身,实乃平生之罕见。又观树身,千孔百洞错落于距地三尺之余处,二孔成对,参差相错,予伸商阳,中冲二指可入其内。素闻少林绝技名扬天下,问之僧侣,答曰:二指禅所至。二指禅乃七十二绝之一,是以气聚丹田,运全身之劲于商阳,中冲之上,迅如雷电之速发出,指如利矛,可入木,可穿石。闻僧徒之言,吾等三人无不嗟叹。行至藏经阁,殿前有青烟如薄雾,似轻纱,自香炉升起,缭绕于寺院阁楼之间。缘于阁楼陈旧,经卷藏书皆易于别处,唯有僧众参禅诵经于此。右侧曲径而如千佛殿,正堂可观达摩尊像端坐其中,殿内青砖铺地,深浅坑洼相错而列,是为练功房,低凹之处皆为武僧习武顿足所至。拳可碎崖,掌可断壁,指可入木,颈可折戟,少林绝技,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实非虚也。三人言语而行,绕疏廊而如塔林,见数百余座古塔林列于此,是为自唐以来历代住持之葬地,形态各异,碑题风格亦是在于时代之独韵。

沿途而行,径若舆辙,足疾而身轻,目悦而心畅。将近道砌石阶处,百步之外可望清潭若镜,有飞瀑悬挂峭壁,似银龙自天而降,直入湖底。近身而观,有碑文可见,名曰:仙女潭,潭清而可尽览其底。潭中二石,相对而立,远望绝似云层峰端。予跃身其上,环顾周身,唯一方潭水,清如玉,止如镜,倾而,薄雾如罩,吾身于内,红尘于外,佛经曾曰;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诸相非相也。。窃为斯呼?三人前后,拾阶而上,览普山之相,巨石如屏,崖壁若障。攀至瞭望台,东望太室,西观少室,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俯身下望,深谷不见其底。七十二峰,以俊极峰为最。身临如此佳境,而足不可止,攀之愈高,心之愈切。行近峰端处,有风掠身,寒气逼人,须臾,须发结冰,言语之间口吐白雾。再望峰端错枝蓬篙,如寒冬雪霜,白树银花,颇为壮观。危峰上下而不同温,殊不知峰峦之高俊亦在于此也。手握铁索,身贴绝壁,足点吊桥,踽踽而行,汗流浃背而不敢下视。峭壁之上,沟壑嶙峋,如百川干涸,曲折并行之残驱,乃雨水经年冲刷所至。又行三里有余,望两峰相对,有绝谷深不见底,间隔数十丈,有吊桥横跨两端,行云走过,隐约可见其相,置身其上,若腾云端,犹在九重天外。

足住峰端而放眼天下,北有黄河如带,望渤海而东去,南有箕山面拱,颍水奔流,而嵩岳独卧其中,雄峙中原。望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峰间云岚,瞬息万变,如丝带飞舞,蛟龙盘踞。七十二峰,各具独态,予足有所困而心无所止也,然身于尘世,故有所累,欲览

尽众峰之俊丽亦不可也。故天地万象,夫将皆取焉,未可。然可取天下之一二,吾唯卿不可舍矣。

作文三:《嵩山游记》900字

三月三十一日,初春,天气回暖,正是外出游玩好时节。

天刚亮,起床,然后到中心站坐车去登封,八点出发,由于路上有雾少许,车速慢,大约2个小时到登封总站。

出站。

一当地人问我们是否去嵩山,只许十元把我们拉到嵩山脚下,再每人二十元把我们拉进山。

思索少许,觉得可行,甚好。

约有十分钟,就到了嵩山脚下,是为太室山。

然后上了另一个司机的车,上车,把我们拉进了上山之路的脚下。付费,一人二十,觉得很是划算。

此处由法王寺上山,此去之路,都是台阶,左右回旋,盘旋而上。蹬之片刻,便有喘嘘之态,喝水,休息,热,如此反复N次,只觉上山之腿甚是沉重,但既然来了,说什么也要登上最高处。

一路上但见山中树木,尚在发芽之际,略显萧条,只有早开的连翘花漫山遍野,开在一片荒凉之中。树林下,还有蓝色、白色、红色的紫堇开的甚是鲜艳,一路上拍了不少此花。当然,还有其他野花野草,但是不多。

路上询问下山的人,还有多就能到顶。大约20分钟吧,我去!我们又走了一个小时了才到顶,到达山顶,是峻极峰,嵩山最高处,海拔1491.73米。用时约3个小时,水一瓶多,干粮不计。

山顶风大,觉冷,久吹不适,逗留片刻,但见群山尽收眼底,唯有山中松树之绿色点缀在满山荒野之中。匆匆欣赏,下山,下山之路比来时略好。

一路上松树甚多,山上的庙不少,烧香的人也不少。对此无趣,匆匆浏览,走。

到得一分岔口,一处往嵩阳书院的方向出处,一处往卢崖瀑布的方向出处。商量,往卢崖瀑布。

走啊走,走了好长时间,那有什么瀑布啊!累死咱了,下山腿软。终于到达一处,嵩山气象站,休息,喝水。但见此处几棵杏花树开的很不错,拿起相机,猛拍数张,兴奋!

走。

手指远山一处建筑,但见山路曲折,甚远,想着那里是出处,加把劲。大约3个小时,快到卢崖瀑布。先过一线天,一线天,台阶窄,陡,手扶锁链,缓缓而下,少许,出,走此路,需小心。

于山间转几转,山路陡,缓走,过两处小吊桥,终于见水了,不是雨季,水少,水不甚清澈。

走。

片刻,到卢崖瀑布,无瀑布之状,只几滴水缓缓滴下,瀑布底下有古人题字。无甚好玩,休息片刻。

走。

过十潭峡谷,峰回路转,峡谷间,水稀少,石头多,匆匆玩赏,到达山脚下,寻得一司机,约价每人5元,拉到登封市区,坐2路公交,道登封总站,坐上去郑州的车,软绵绵的疲惫不堪的回去了,累死我了…………

作文四:《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900字

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眉先导;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第沿江溯流,旷日持久,不若陆行舟返,为时较速。乃陆行汝、邓间,路与陕、汴略相当,可以兼尽嵩、华,朝宗太岳。遂以癸亥仲春朔,决策从嵩岳道始。凡十九日,抵河南郑州之黄宗店。由店右登石坡,看圣僧池。清泉一涵潭,停碧山半。山下深涧交叠,涸无滴水。下坡行涧底,随香炉山曲折南行。山形三尖如覆鼎,众山环之,秀色娟娟媚人。涧底乱石一壑,作紫玉色。两崖石壁宛转,色较缜润;想清流汪注时,喷珠泄黛,当更何如也!十里,登石佛岭。又五里,入密县界,望嵩山尚在六十里外。从岐路东南二十五里,过密县,抵天仙院。院祀天仙,黄帝之三女也。白松在祠后中庭,相传三女蜕骨其下。松大四人抱,一本三干,鼎耸霄汉,肤如凝脂,洁逾傅粉,蟠枝虬曲,绿鬣舞风,昂然玉立半空,洵奇观也!周以石栏。一轩临北,轩中题咏绝盛。徘徊久之,下观滴水。涧到此忽下跌,一崖上覆,水滴历其下。还密,仍抵西门。三十五里,入登封界,曰耿店。南向石淙道,遂税驾焉。

二十日

从小径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冈乱垄。久之,得一溪。渡溪,南行冈脊中,下瞰则石淙在望矣。余入自大梁,平衍广漠,古称「陆海」,地以得泉为难,泉以得石尤难。近嵩始睹蜿蜒众峰,于是北流有景、须诸溪,南流有颍水,然皆盘伏土碛中。独登封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东谷之流,将下入于颍。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到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绕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为卧虎。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乃又空其中而为窟,为洞。揆崖之隔,以寻尺计,竟水之过,以数丈计,水行其中,石峙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登陇,西行十里,为告成镇,古告成县地。测景台在其北。西北行二十五里,为岳庙。入东华门时,日已下舂,余心艳卢岩,即从庙东北循山行。越陂陀数重,十里,转而入山,得卢岩寺。寺外数武,即有流铿然,下坠石峡中。两旁峡色,氤氲成霞。溯流造寺后,峡底矗崖,环如半规,上覆下削。飞泉随空而下,舞绡曳练,霏微散满一谷,可当武彝之水帘。盖此中以得水为奇,而水复得石,石复能助水,不尼水,又能令水飞行,则比武彝为尤胜也,徘徊其下,僧梵音以茶点饷,急返岳庙,已昏黑。

作文五:《《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1700字

(嵩山又称嵩岳、玄岳、中岳,为五岳之首。分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大部分,以少林河为界,太室山如大屏风横亘在登封县北,少室山如一朵巨莲,耸峙在登封县西。古时称石洞为石室,该山有石洞,皆以石室相称,徐霞客的游记中也多用“石室”。嵩山被称为“文物之乡”,东汉三阙(太室、少室、启母)。北魏时建的嵩岳寺塔等皆很有名,另有历代碑刻,庙宇多处。

该记从嵩山外围写起,尽显嵩山周围秀色,如香炉山之奇峰异水、天山院古松玉立等,并对山下水流溪径进行了描绘与分析,其文有此精彩铺垫,为进入嵩山之游而渲染了某种难得的气氛。

到了卢岩寺,即状其瀑布胜状,对山石交映成趣描写颇为成功,对太室绝顶的描写将游记引入到对嵩山最中心的考察,把太室山之雄厉展现得非常充分,其后对各山峰、洞窟、庙宇之方位,峡谷、流水之优劣一一作了记叙,最终以登少室为高潮,对少室之少林寺、珠帘飞泉、炼丹台等作了详尽的描绘,对其山势云状、寨舍林木极尽周详衍化。全文曲折有致,布局严谨,其语言的活泼生动也极为难得。)

余髫年(tiáo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眉先导;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第沿江溯流,旷日持久,不若陆行舟返,为时较速。乃陆行汝、邓间,路与陕、汴略相当,可以兼尽嵩、华,朝宗太岳。遂以癸亥(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仲春朔,决策从嵩岳道始。凡十九日,抵河南郑州之黄宗店。由店右登石坡,看圣僧池。清泉一涵潭,停碧山半。山下深涧交叠,涸(hé干枯)无滴水。下坡行涧底,随香炉山曲折南行。山形三尖如覆鼎,众山环之,秀色娟娟媚人。涧底乱石一壑,作紫玉色。两崖石壁宛转,色较缜润(细致而润泽);想清流汪注时,喷珠泄黛,当更何如也!十里,登石佛岭。又五里,入密县界,望嵩山尚在六十里外。从岐路东南二十五里,过密县,抵天仙院。院祀天仙,黄帝之三女也。白松在祠后中庭,相传三女蜕骨其下。松大四人抱,一本三干,鼎耸霄汉,肤如凝脂,洁逾傅粉,蟠枝虬曲,绿鬣舞风,昂然玉立半空,洵(xǘn实在是)奇观也!周以石栏。一轩临北,轩中题咏绝盛。徘徊久之,下观滴水。涧到此忽下跌,一崖上覆,水滴历(历通沥)其下。还密,仍抵西门。三十五里,入登封界,曰耿店。南向石淙道,遂税驾(停宿,税通“脱”)焉。

二十日 从小径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冈乱垄。久之,得一溪。渡溪,南行冈脊中,下瞰则石淙在望矣。余入自大梁(即开封之古称),平衍广漠,古称“陆海”,地以得泉为难,泉以得石尤难。近嵩始睹蜿蜒众峰,于是北流有景、须诸溪,南流有颍水,然皆盘伏土碛中。独登封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东谷之流,将下入于颍。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到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绕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sí雌犀牛),为卧虎。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乃又空其中而为窟,为洞。揆估计崖之隔,以寻(八尺为寻)尺计,竟水之过,以数丈计,水行其中,石峙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登陇,西行十里,为告成镇,古告成县地。测景台在其北。西北行二十五里,为岳庙。入东华门时,日已下舂(日落时分),余心艳卢岩,即从庙东北循山行。越陂陀数重,十里,转而入山,得卢岩寺。寺外数武步,即有流铿然,下坠石峡中。两旁峡色,氤氲成霞。溯流造寺后,峡底矗崖,环如半规(即半圆),上覆下削。飞泉随空而下,舞绡曳练,霏微散满一谷,可当武彝之水帘。盖此中以得水为奇,而水复得石,石复能助水,不尼阻止水,又能令水飞行,则比武彝为尤胜也,徘徊其下,僧梵音以茶点饷,急返岳庙,已昏黑。

二十一日 晨,谒岳帝。出殿,东向太室绝顶。按嵩当天地之中,祀秩(排列次序)为五岳首,故称嵩高,与少室并峙,下多洞窟,故又名太室。两室相望如双眉,然少室嶙峋,而太室雄厉称尊,俨若负扆(yǐ画斧之屏风)。自翠微以上,连崖横亘,列者如屏,展者如旗,故更觉岩岩。崇封始自上古,汉武以嵩呼之异,特加祀邑。宋时逼近京畿,典礼大备。至今绝顶犹传铁梁桥、避暑寨之名。当盛之时,固想见矣。

作文六:《嵩山歌赋 水在语游记》1500字

嵩山歌赋

外方太室山,中岳在河洛,唐武封神岳,峻极峰如卧。

八景十二胜,峰谷涧瀑多,泉林万千象,气势真磅礴。

飞瀑腾空起,层峦叠嶂阔,松林生苍翠,山风送风雪。

流水潺潺吼,峭峻回音波,禹王涂山氏,生启建庙廓。

三十六峰秀,芙蓉开城郭,乾隆赋诗碑,北望有黄河。

伏羲到大禹,常游嵩山巅,平王定中岳,仙家在开拓。

武帝登山时,万岁回音歌,寻仙采药者,诵神驱病邪。

宋祖制剑履,道经相吻合,名胜看亭台,楼阁重三阙。

王母金液酒,黄帝与神和,舜墓马峪川,启母墓坐落。

许由箕山颠,尧舜禅天下,夏都阳城界,天道生法则。

仰韶龙山文,儒释道和谐。元代观星台,嵩阳书院卓。

禅宗少林寺,规模大塔林,北魏嵩岳塔,古老汉三阙。

汉封将军柏,翠幽法王寺,环绝轩辕关,白云天地合。

慧可立雪亭,王子晋升仙,鲍靓三皇文,寇谦遇老君。

周文公测景,一行大衍历,郭守敬观星,制定授时历。

天文学摇篮,洞天祈福地,炎帝依洛水,一支举伯益。

黄帝合鬼神,齐申吕许国,武王初灭商,周公建洛邑。

始皇信神仙,立伺祭祀岳,岳神中天王,仙官率玉女。

北魏太武帝,立庙来祈祷,汉武帝遇圣,会九嶷仙子。

仙峰见散仙,高宗凤凰峰,乾隆开御道,寻真留仙迹。

战国有王栩,号曰鬼谷子,云梦山采药,鬼谷宅传道。

李仙三鹤峰,炼丹八百岁,王仙伯隐诀,嚼松叶饮水。

北魏寇谦之,唐朝李道合,宋朝董道坤,金代丘长春。

崇福宫主场,云中音诵新,天地人共皇,有晋陵鲍靓,

太守好仙道,符图思神化,五岳真形图,神女授方士。

天人合一符,戒目须收心,阴阳五行意,天道不可违。

大唐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石狮持宝珠,龙飞舞麒麟。

嵩山碑刻多,颜真卿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留墨宝。

南麓黄盖峰,脉秀水抱情,乾隆修中岳,皇宫为蓝本。

太空与少室,启母汉三阙,中岳第一门,奉祀崇高神。

中华门第一,峻天依带颍,遥参亭拜神,天中阁赫然。

配天作镇坊,宇宙与具瞻,中天崇圣帝,宋祖立铁人。

四气化三才,风雷雨云像,峻极两将军,极坊迎神门。

云海待月轩,卢崖瀑布飞,晴雪玉溪钓,避暑颍水林。

湖光石笋闹,神仙对话地,名胜古迹多,诗经有峻极。

温热秦淮界,伏牛淮河岸,少室恰凤舞,太室似龙眠。

奇峰幽谷洞,飞瀑碧泉林,奇石峻峭景,荟萃纳灵气。

三皇五帝生,三教九流兴,奥妙八千年,说古论德地。

神话传说:上古时,玉帝有五个保驾大将,山高文才超越众天将。玉帝让他镇守中原。山高下凡后一手持天书,一手镇世宝刀,在那里舞动三下,中原大地涌出一座大山。再舞三下,大山分为两支,出现了七十二峰。玉帝心中高兴,“给这天下奇山封什么名号呢?”随从悄悄说:“陛下,你看山高天将长得与山一样俊美啊!”玉帝大悦:“山与高合在一起不是嵩字吗?就叫中岳嵩山吧!”

《诗经·大雅·菘高》有云:

菘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唐代光启年间(885年~887年)进士郑谷游中岳时,为登封八景同赋诗以赞:

月满嵩门正仲秋,轩辕早行雾中游。

颍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险溽暑收。

石淙河边堪会饮,玉溪台上垂钓钩。

余雨少室观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八景是:嵩门待月、轩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

十二胜景:

龙潭贯珠琼将流,嵩阳洞天景色幽。

少室夕照垂金钱,御寨日落苍谷口。

石池高耸云崖畔,石僧迎实站山头。

石笋闹林柏涛滚,珠廉飞瀑震山吼。

高峰虎踞云天啸,猴子观天盼解咒。

熊山积雪稍奇观,峻极远眺天地悠。

吕守曾,字待孙,河南新安人。雍正甲辰进士,授完县知县,历官山西布政使,诗曰:

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

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

明朝陈斐《三将军古柏歌》:

扶疏掩映嵩阳宫,仙跸曾经汉武封。

溜雨霜皮合六抱,凌霄秀色辞群峰。

拾得闲情与逸致,畅游五湖,望断:洞庭波澜、巢湖吴楚、鄱阳渔舟、洪泽风韵、太湖隽秀。

如有机会与活力,攀登五岳,一览: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

作文七:《游记|嵩山真的有“鬼打墙”?》1200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村西头地里种满西瓜。暑假里,小伙伴们就替大人们住进瓜庵看瓜。月朗星稀的傍晚,是大家讲鬼故事的好时辰,记忆中最恐怖的莫过于满仓讲的“鬼打墙、赶鬼集”。大我十多岁的满仓点上一支烟深吸一口,把一个个眼圈缓缓吐出,然后压低嗓音讲道:“我认识一个广武卖草帽(用麦秸秆编织的遮阳帽)的,去年夏天半夜起身去须水赶集。出村二里地有块老坟场,月光下,卖草帽的伙计看见又平又宽的马路穿过坟场通向前方,硬着头皮走下去,不料想围着坟场转了一圈又一圈,直把坟场地面都踩得溜光,死活出不了坟场,他知道自己遇到了传说中的“鬼打墙”了。狠狠心,咬破手指,把几滴血甩出去,终于驱走拦路的小鬼走上大路。又走七八里,听到前方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找个位置放下挑子,马上有买家搭价,不到一个时辰就把一担草帽卖个精光。正准备收拾挑子打道回府,突然传来鸡叫声,集市上的人们刹那间烟雾般升腾消逝,四野茫茫,只见卖出的草帽一顶顶散放在瓜地里一个个坟头上!”满仓讲到这里,猛地伸手指向瓜地里的坟头,我们几个小伙伴立即感到汗毛竖起,头皮发麻……。这个故事和瓜地里无数的蚊蝇一同陪伴我熬过童年里无数个夏夜,挥之不去。

鉴于这个故事,对嵩山鬼道,我心存介意。但越是害怕,越是向往。2016年3月12日,队长、老酒、野驴、混混、平安、沙漠孤狐我们一行七人驱车嵩山脚下,我选择了走走鬼道。

从玉皇沟进山,过玉皇庙向西不远就见一“狼虎鬼”路标。沿水道转向北,不同的岔路口分别通向狼道鬼道和虎道。户外人所说的鬼道,有南鬼、北鬼、真鬼、假鬼之分,均蜿蜒于明月峰东麓。其实假鬼道是鬼道中最早被户外人走出的野线,据说攀爬难度超高且线路复杂极易迷向,就像传说中的“鬼打墙”。后来人们又走出一条据说更复杂、难度更高的新线路,就把原来的鬼道叫做假鬼道,新线取而代之叫真鬼道。

原本计划走所谓的真鬼道。却被前方50余人的大部队堵个心焦。队长说其实假鬼道才正宗,咱改线吧。

回到水道尽头的岔路口,我们向右手方假鬼道入口走去。假鬼道的入口有一块巨石,石上丹书“真鬼”二字,字体比我写的还难看,就没有拍照。但由此看来,跟队长的观点一样,不少户外人认为老线路更经典。

同行的七人中大多都是在户外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儿,新队员沙漠孤狐常年从事体育工作,虽已年近花甲,功夫仍不减当年。走入鬼道,一路无人,我们保持着极快的速度上崖、迂回。突然一声响,抬头就见拳头大一块顽石从山顶滚落,砸上崖壁,激射而下,急呼“小心!小心!”。石块从我们面前呼啸而过,滚落山底。众人四处观望,不见一人。

来到第一处上绳点,右侧绝壁与左侧山体间形成约一人宽,近两米深的狭缝,狭缝的尽头有块大石头堵在缝顶,要想通过,需从狭缝里翻越到左侧山石上。在缝隙里平地拔高难以施展手脚,更困难的在于左侧山体坡度极大而且光滑,无处可抓。野驴自告奋勇徒手攀崖,手脚屁股支撑着缓缓攀升,至顶端时伸手抱着狭缝顶端的石头,把身子拔高,两腿摆上左侧山石,动作流畅一气呵成,足以跟体操运动员比美。

展开剩余(37%)

分享到

微信朋友圈

微信好友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

作文八:《作文:暑假的嵩山》700字

暑假的嵩山

暑假,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这平凡的暑假里却有不平凡的收获,这些感受都使我十分难忘。

我印象最深的跟姐姐弟弟们上嵩山玩,玩的好开心。

那天,天空是多么的蓝,空气也凉爽许多。我们准备了好多吃的喝的,因为需要一天的时间完成我们的旅程。

说着说着我们就来到了山脚下,步行道好长好长的,我们边走边嬉闹,拍照,开心的走着。走了不知多久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老母洞,地方不大,古老的气息还是那么充足,供奉着各路神仙,显得是那么气派。

出来之后我们又继续前行。走着还真是累得慌。不过一路的美景还是会分散我们累得不想走的注意力,这是弟弟就叫着累得不想走了,我们只好停下脚步休息会,顺便补充体力,休息下之后,力气充足了好多,一直走呀,玩呀,闹呀,笑声都不断的,我们边走边观望,大自然的风景是这么的美,怎么看也看不够似的。走着走着,听别人说快到山顶了,这一终极目标就快实现了,所有人都跟打了兴奋剂一样,一个劲的猛走,你追我赶的,我们来到了山顶。

哇……好美的风景,好新鲜的空气。站得高看得远,这一点都没错,居高临下的感觉就是比仰望天空的感觉还要好。“嘻嘻”有种想大喊一声的冲动:“我们上来了啦,你看到没?”我们每个人都在跟山对话,更奇妙的就是回应“……”好嘹亮啊!

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兴奋的喊着,笑着开心极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惊喜是那么多,怎么都看不完的。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离天空这么近的地方——峻极峰山顶!

虽然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但是我们的快乐留在了大山里,留在了山顶,留在了回忆里。

这个暑假虽然也会有累、有伤、有笑……但是带给我们更多的还是快乐。有了这些,生或死多么精彩!

作文九:《作文:参观嵩山少林寺》400字

今天 ,我们去了河南洛阳嵩山少林寺。少林寺里有小狮子、旅游车等……。我们听到了平安钟的声音,叔叔说:“集合了,集合了。”我们赶紧跑过去,叔叔拿出一些吃的,说:“大家边走边吃,东西多着呢。”

我们来到一个地方,一楼没有座位,只要去二楼看,这里是少林寺学生给大家表演的地方,这里的人很多,都有限制的,每天都有一次的表演,我们在里面看到的表演有铁头功,针穿球,各种各样的武器怎么用来练习功夫,36班武艺呢。武器有大刀,一根笔直的东西挂着一根红色的毛,红银枪,少林寺的人练的很好,时不时的发出“嘿哈”的声音,真的太好看了,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的表演就结束了,很是开心。我也希望我有一身的好功夫啊。

我想去上山,大家都说不行,我还小,等我以后长大了,可以再去上山看看,还可以爬山呢。

我们开开心心的走到龟石像前面,这里的石像听说都是少林寺的和尚圆寂以后再这里里的碑呢,人摸一摸可以长寿哦,我们呢都迫不及待的去摸各种不同的龟石像。

参观完我们也回家了,坐在回家的车上,我很开心,今天真的很有意思。

作文十:《嵩山少林一日游作文》1300字

嵩山少林一日游

暑假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飞机来到了河南嵩山少林游玩。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终于可以看到传说中的少林武功和少林寺了。

嵩山是万山之祖,文化圣地。首先,我们来到了塔林景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历史延续时间最长的古塔群。塔林之所以叫塔林,顾名思义就是因为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塔,塔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有的像一只只倒立的爬爬虫,有的像大炮中的磁力炮弹……这些塔远看像一片林子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每一座塔都是为逝世功德无量的大师建造的,根据功德的大小来建造塔的高低,功德高的塔建的就高相反就低一点。塔林它保存了唐、五代、宋、金、元、明、清7个朝代的古塔241座和2座现代塔,它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参观完塔林我们来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它是佛教禅宗祖庭,因其建在少室山下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寺。少林功夫成为中华武术的象征。天下功夫出少林,只要说到少林寺,几乎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少林功夫。在少林寺内我看到一颗颗参天大树上被二指禅功留下的一个个黑洞,练功房内的地面上留下的48个脚印坑,金钟罩罗汉撞钟、硬气功铁布衫、二指禅功…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代代相传,使少林功夫流传至今,闻名天下。

嵩山少林是一个八千年的文化积淀,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功夫,是修行,是参禅,是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嵩山少林不但是风景秀丽,少林功夫更是名不虚传啊!

【写作指导:初中作文说明文顺序三大热点】

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