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文》1000字_怎样让学生爱上作文

作文一:《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文》1000字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工作,而写作文又是大部分学生最厌烦的作业。从教十几年,我一直被“作文问题”困扰着,虽然也曾不停地摸索、尝试着用许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始终收效不大。通过大量阅读写作方面的书籍,从中得到启示:其实作文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就会爱上它。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才能爱写作文,也才能写好作文。每一个学生都有写作潜能,只要写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灵感就会一触即发。而最能激发他们写作灵感的东西当然就是生活。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如电视上报道的“最美妈妈”“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司机”等,都可以让学生述诸笔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要让学生养成闲暇之时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如:1.意境悠远的古诗词;2.清新流畅的现代诗;3.个性、创新的同龄文等,这些好书既能陶冶情操,又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作文批改中,老师是学生唯一的忠实读者,老师的评语像圣旨一样决定了学生作文的优劣,但学生对老师的评语认真看的又有几个?所以我认为应该改变以往的做法,让作文评价多种方式相结合。

1.教师批改

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文章,尽量捕捉其亮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这样学生得到了你的认可,就会尽最大努力将文章写好。

2.学生互评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互评,以取长补短。要给学生列出一些相关的批改要求,让其有据可依。当然最终的评语还是要以正面肯定为主,挖掘写作者的优点。不过也要中肯地指出不足,态度要诚恳,不讽刺挖苦。这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文章得到同伴的赞赏时,就会信心倍增,创作激情也会高涨。

四、赏识成功,激励自信

要使学生的文章得到认可。例如可在班内开展评选“最感人的作文”“最有创意的作文”“最另类的作文”等活动,并且把学生评选出的作文装订成册,在学校推广阅读。另外,每月评出“作文擂主”“希望之星”“作文黑马”等,以积累小红花的形式年终分层次给予奖励。这样,每一层次学生的写作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美与认可,他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也就更增加了自信心,也就更愿意去写作文了。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四棚乡中学)

誗编辑 王振德

作文二:《怎样才能热爱本职工作》1600字

怎样才能热爱本职工作

早几天,我校一位很有名气的英语老师问我:“苏老师,你教书这么多年,怎么还能这么激情洋溢?我现在是不愿意看到所教学生,一看到就烦。这只怕是职业倦怠期到了。”当一名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所以本人虽然已经从教20年,但可以自豪地说,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我一直是热爱的。我的座右铭是:我的工作不只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热爱这份工作,除了是从小的梦想外,我还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及心情。

一个人的情绪质量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好的心情会让人感觉一切都会美好的,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会让你更智慧地处理事情,更乐观地对待问题。课堂上你会与学生相处得更融洽,配合得更加默契,你的教育会更有成效。

那么,怎样使自己拥有美的心境和愉悦的心情呢?

欣赏自己,与内心和谐,对自己说:“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每天品读一些有品味、有寓意的美文,美化自己的心境,使自己忘了每天大量的琐碎的烦心事,为自己建立一个温馨的驿站,用鲜花编织芬芳的日子,用朝霞编织灿烂的日子,用瓜果装饰甘甜的日子,用彩虹装饰惊喜的日子„„让心放逐,让心飞扬。与挚友交谈,欣赏他的长处,毫不吝啬地赞美他的为人处事能力。悦纳他给你的赞赏。赞赏是有力量的。

欣赏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对自己说:“今天,我是个幸福的人。”每天观赏一些花草虫鱼,或观看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动画图片,使自己置身于祖国美丽的风景名胜区。为自己搭建一间浪漫的小屋,用甘冽的山泉灌溉自己的心田,用梅兰竹菊陶冶自己的性情,用春风涤荡自己的心胸,用飞鸟的歌声净化你的心灵。与学生分享,分享你的乐趣,描述你最开心的所见所闻,让他们倾听,让他们评论。讨论是有收获的。

欣赏自己的处境,与你所在的圈子和谐。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一切人和事,想着他人对你的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的长处。调节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人处事要有灵活性、敏感性、宽容心和幽默感等,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生活氛围。积极、主动、热情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如果遭人嫉恨,也很大度;遭人算计,也很洒脱;遭人打击,却能以德报怨。记住:你不是傻子,你拥有智慧的人生,你拥有光彩的人生!宽容是会受人尊敬的。

好的心情会使你有个性、有创造力,会让你的课上得精彩,让你有凝聚力,又吸引力,拥有赞赏的目光,有良好的人际,会给你带来惊喜,带来幸福。因此,我想对你说:“天天拥有好心情!”

其次,作为老师要有爱心。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要管理好班级,要教育好学生,就要对事业、对学生有充分的爱心投入。要像父母爱子女那样去理解和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身为一个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要

关爱每一个学生,要用爱心解决学生出现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对待处于困境的学生,我让他们能感受到班主任无所不能,感受到班主任就像一个长辈,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爱护、帮助她,能为她解决掉一切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必须用人文的思想看待教育,以教师的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用老师的真爱来补偿教育的缺憾,路就在脚下。我想,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以人为本,用人道主义的观点来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特殊的爱。用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使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让我们以人为本,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来自于我们的热爱之中。有爱,就有了一切!有爱,教育就能充满温暖,教育就能成为艳丽的春天。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把真爱奉献给每一朵花,让他们能够在阳光雨露下尽情地绽放!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态,再加上你的爱心,你一定会感到你工作的愉悦的。

韶山实验中学  苏小林

2013.10

作文三:《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2》4400字

春天又将来临了。可是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的热情会冷下去了。所做的工作已经够多了,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也获得了足够的精神武装。当然,这种精神武装还是要不断补充的。我这里还储备着一些新的设想,只要发现孩子们稍有松劲的情绪,我就准备用它们来给孩子们鼓气。

营养管的试验成功了。我们在校园里栽了10棵,在集体农庄的田里栽了100棵。在移栽的时候,我们又想出一个让深处的根长得更壮实的办法:在每个坑挖到一米半深的时候,再往里面加些腐殖质和黑土的混合物。

在抗寒品种上嫁接的葡萄株上还长出一些小的树苗,我们把它们也移栽了。这项试验本身又是一件独一无二的新事物。

使我感到惊奇、高兴和激动的是:当孩子们由于取得成功的喜悦而处于精神振奋的状态时,他们会产生新的设想。他们看到,从嫁接到根上的嫩芽发育出来的叶子,既不像母株的叶子,也不像子株的叶子。这时候几个好奇心最强的学生,就设想把葡萄的嫩芽嫁接到别的什么植物上去……他们的创造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既然产生了这种有意义的设想,而实现这个设想又向学生预示着那么多新鲜、诱人的东西,那么像准备肥料这样的劳动还会是令人厌恶的吗?

我觉得,正是在这个时候,应当在我的学生面前揭开大自然这部奇妙著作的新的一页,以便激发他们对最平凡、最普通的劳动的热爱。“跟粪堆打交道”这个说法,一向被认为是对农民的那种繁重而低效的劳动的形象的表述。可是我下决心要通过“跟粪堆打交道”这件事,从根本上改变我的学生对普通的、繁重的劳动的观点。

我把培育葡萄的积极分子召集到果园里,给他们讲述下面的事:科学家们正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进行一些有价值的实验,他们在土壤里寻找一些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和结果的物质。给土壤里施肥,跟在土壤里培育这种肥料完全不能相比。如果培育出这种肥料,里面的微生物在栽种植物以后还能生活一段时间,大量地供给土壤以刺激生长的物质,此外,估计它们还能保持土壤的湿度。

“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搞一个这样的试验。我们在土壤里培养肥料,使每一立方米里繁殖出几百万个微生物,然后种上小麦。不知道我们将得到怎样的结果?也可能,我们会发现一点连科学家们也还不清楚的什么东西哩。”

我的幻想吸引着孩子们。使他们惊奇和高兴的是,原来上粪也是这么一件不简单的事。人们可以上很多粪,但是可能不仅没有提高土壤的肥力,反而可能使土质变坏。

于是,在照料葡萄园的同时,又热烈地开始了一项新的活动。我们在3%公顷的普通的黑土上进行试验(这种黑土在收成最好的年份,每公顷所收的小麦不超过20公担)。我们又运来了半吨厩肥,再掺上半吨含糖分较高的植物残渣(玉米秆、腐熟的树叶等),把所有这些东西的混合物用氨水浸成薄浆,浇在黑土地里,再进行深耕。在整个夏季里,我们又耕作了几次;在冬季给这块地上堆雪。孩子们急不可耐地想知道土壤里发生着什么变化。

到了春季,我们准备在这块不平常的土壤上播种春小麦。但是我觉得孩子们单有热情还不够。我还想让他们为一个理想而“朝思暮想”。我从旧的农业杂志里看到,一些热爱土地和植物的人们,早已在尝试把冬小麦培育成中耕作物——可以给每一丛小麦培土。这个办法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收成比普通小麦提高2至4倍。我讲的话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在10平方米的土地上开始了试验。   冬季是在许多要操心的事情中过去的:既要管暖房里培育的葡萄秧,还要管插条和被雪复盖住的小树丛;现在还加上了新的事情——肥料的试验。孩子们精打细算地把所有的垃圾、一点点饲料末和每一堆厩肥都收集起来。

等到田里的雪刚刚融化,孩子们就动手做事了,加工土壤,清理种子。他们把小麦播种到松软湿润的土壤里,急不可耐地等待小麦出芽。小麦的迅速发育,它们那富有弹性的、汁液饱满的、壮实的茎杆,都使人感到惊奇。大概是浓密的绿叶挡住了灼热的阳光,使它照不到土壤,所以土壤一直不干燥。

我们的春小麦比其他土地上种的春小麦提前一个星期抽穗了。这种又大又重的麦穗还没有人看见过。一些老农来看我们的试验田,他们不相信这是春小麦。特别令人惊异的是,这种小麦不怕炎热。虽然它抽穗早,却成熟得慢,发绿时间长,颗粒不断地灌浆,越长越大。收成是前所未闻的:3%公顷收了2.5公担,折合每公顷80公担以上。我们播种时用的是普通种子。如果我们挑选良种的话,那又会取得什么样  的成果呢?

培育丛生冬小麦的试验也取得了同样优异的成绩。给每一丛小麦留的空间越大,它结穗就越多,颗粒也越大。这些丛生小麦折合每公顷收60一70公担,而且它的土壤没有改良过,依靠的办法只是多次松土。

我的青少年试验家们最终地爱上了土地,爱上了植物。12、13岁的少年,还有对他们的事业也入了迷的小朋友——8、9岁的孩子,已经在幻想为每一种农作物发明一种专用的肥料:种向日葵用这一种肥料,种荞麦用另一种肥料,种黍子用第三种肥料。孩子们把每一堆厩粪都看成是财富,他们从外形上看去就能分辨出富饶的、肥沃的或者贫瘠的土地。

这是一种奇怪的、惊人的现象:跟粪堆打交道竟变成了有趣的、迷人的事情!从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收集粪肥,把它和某种有机质的残渣拌和起来,耕地或者挖土。但是,只有旁观的人才可能这样看问题。而对我们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活动却是去发现自然界这部巨著的一页又一页的新篇章。

劳动变成了真正的创造。每过一周,每过一月,劳动中就会增加某种新的东西。孩子们不断提出新的幻想,向往新的前景。自然界的奥秘向他们揭示得越多,他们对一切与土壤、植物有关的事物就越敏感,越容易接受。

譬如我们面前是一片坡地,它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满是沟沟道道。为什么雨水能这么容易地把宝贵的黑土层冲走呢?难道只是由于那里的土地常常被耕作的缘故吗?可是你看旁边另一片坡地,那里也有湍急的溪水在流,土壤也是耕过的,可是并没有冲刷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呢?使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喜欢探究的思想已经在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几星期、几月、几年过去了,不断地进行着新的试验,学生们运来许多吨肥料,挖了几千立方米的土。每一次新的播种,每一根长出来的麦穗,都不是同一样事情的重复,而是对大自然的奥秘的一次次新的发现。

对一些学生来说,早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普通的、粗笨的、有时是很不愉快的劳动,已经成为他们实现理想的手段,成为他们追求美好的目标、为了人民的福利而征服大自然的必由之路。这些学生到了青年时代都走上了独立的劳动生活的道路。对我来说,最大的欢乐就是,当这些青年离校的时候,在他们的意识中对于土地、植物和在土地上的创造性活动怀着热烈的眷恋之情。在小学时期播种的探索的种子,在学生后来的生活中发育成了丰硕的果实。

女学生柳芭在几年前从学校毕业了。她在“少年自然科学家小组”里活动的时候,为了增强植物的抗干旱性能,曾经是多么细致耐心地“锻炼”过小麦的种子啊!她把小麦种子放在一个干燥透光的盒子里放置几个星期,然后专门挑一块地播种下去,急不可耐地等待它们出芽。姑娘十分高兴的是,种子经过“锻炼”,使每公顷增产了好几公吨。但是她并不以此为满足。她还在寻找新的锻炼方法:她把种子掺在沙子里、黑土里去晒干。这个目的是十分诱人的。既然如此,像搬运几十桶土壤和沙子这样的劳动,还会使人觉得又脏又讨厌吗?柳芭是怀着这样一个理想进入生活的:在播种以前,就可以使作物做好抗旱的准备。现在这位姑娘在农业试验站工作。劳动对她来说就是创造。如果要讲的话,还可说出许多有趣的实例。

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叫安纳托利的学生。他在中学毕业时是银质奖章获得者。安纳托利的理想是制造出对新品种小麦进行新型田间管理的专用机器。也许正是这个理想吸引这位青年报考了农业机械化学院。现在他就在我们农庄的技术修理站工作。他正在研制一个土壤加工机器的模型,这种机器将能进行小麦、荞麦和黍子的中耕操作。

还有一个维克托。他毕业后当了玉米栽培组的组长,正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每年在大田里划出一公顷土地进行试验:用各种各样的有机质配制肥料,检验这些肥料对玉米、甜菜、向日葵所起的作用。为了搞好试验工作,维克托掌握了拖拉机手的专业,设计了一辆运送肥料的载重汽车。

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说明一旦关于机器、机械的理想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成了学生的指路明灯,就可以把人吸引到机床旁边、联合收割机的方向盘后面和电工的修理台旁边去!我回想起一些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热衷于技术(机器、机械、金属加工、设计、装配)的学生。是什么东西使普通的劳动(人们现在还习惯地这样称呼它)变成了他们的生活理想,成了他们精神追求的目标呢?这就是:这种劳动早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作为一种创造活动(正因为如此,它已经不是普通的劳动了)进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还有一个K.维克托,他在中学毕业后当了电器钳工,已经工作了两年多。他每天跟各种各样的机器和机械打交道。他的热烈的愿望是把最费力、最单调的劳动操作机械化。

我回想起维克托上学的年代,他当时就是一个小幻想家。从9岁起,他就积极参加“少年模型设计家”小组。10岁上维克托做了一个直流发电机的活动模型,12岁上制作了一个微型电熔炉。   Д.萨沙,早在三年级时就是“少年发动机手”小组的积极参加者。我们学校有一个为年幼儿童设立的小组,孩子们在这里拆装小型的发动机,开动它们,把发动机和工作机组成联合机——所有这些联合机自然都是先做小的模型,但是它们点燃了对真正的技术的理想的火花。就是我们这个小发动机手萨沙,在四年级时已经能够驾驶微型汽车了。13岁时,他修好了一台被人丢在垃圾场上而被孩子们拣回来的发动机。中学毕业后,萨沙当了推土机司机,后来成为内燃机械师。听人们说,这位年轻的机械师单凭声音就能判断出机器的哪个零件或部件出了毛病。这个青年有一个理想:他想减轻操纵拖拉机的劳动,用按钮代替那些沉重的操纵杆,使拖拉机手的工作变得更轻松些。

我可以讲述我们的几十个学生的类似的生活道路的故事。对这些人来说,劳动已经像读有趣的书、欣赏音乐、和朋友聚会一样成为需要。他们热爱劳动,因为劳动从童年起就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成了他们的理想,唤起了他们的最深刻的欢乐感——发现世界、进行创造的欢乐感。

我们在培养新人。我们的目标是给每一个人以幸福。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最高的社会福利就在于:那时候将没有一个不幸的、无才能的人。

而真正的幸福的根源何在呢?就在于创造,在于创造性的劳动。我们正在一年一年地接近这样的境界:使每一个人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都得到满足。人就其本性来说,不单单是一个消费者,所以,满足其生活资料的需要固然是重要的、决定性的先决条件,但它毕竟只是幸福的先决条件。而生活的真正幸福,则是在劳动中,在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中享受心爱的创造性活动。

我们的光荣的、艰难的而又扣人心弦的目标,就是在每一个人面前揭示劳动的伟大,努力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劳动的创造者、诗人和艺术家。共产主义的学校将是人的幸福的锻造场,我们今天正在为这种学校打基础。我们对每一个儿童的命运负有责任。

作文四:《教师应该怎样热爱学生》500字

教师应该怎样热爱学生

李芬国

“热爱学生”是当教师最起码的条件或必备的品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热爱学生呢?

首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是基础,信任学生是表现。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现,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信任学生是师爱的具体表现,当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时,他们便会涌起一种自豪感和喜悦,便会对老师产生更强烈的信任,从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品行端正、学业上进的学生,或者对于那些犯过错误,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其次,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尊重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没有了解的教育是毫无价值、无的放矢的教育。

再就是,体贴入微严格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体贴入微,更要严格要求,两者不可偏废。关心爱护学生,就必须从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当然,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不是越严越好,应该掌握一定的分寸,严而得当。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做到四个方面:一是严而有“格”,二是严而有“爱”,三是严而有“恒”,四是严而有“方”。

作文五:《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3700字

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

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和信任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也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了教书育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和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苦恼、心事和秘密隐藏起来,不愿意对家长或老师说,只是遇到自己无法解释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找人诉说、请教和指点。因此,一位好的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这样,教师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生。 案例 : 郑丹娜,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高级教师。从教 10 多年来,她凭借自己的智慧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用爱呵护孩子,用爱守护童心,在孩子的成长中体味从教的快乐。 刚参加工作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淘气的学生,她会天天找谈话,实在不行她还会向其家长“告状”……有一次,班里有一

个淘气的男孩没有完成作业,她把他留下了,一直看着他补完作业,然后送他回家。见到学生的父亲,她便一股脑地反映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做小动作,课堂上和同学打闹等等。郑丹娜后来回忆说,当时讲这些话的时候,丝毫没有意识到家长和孩子心里的感受。当她从这名学生家出来以后,屋内便传出家长的怒骂声、斥责声,接着便是学生嘤嘤的哭声。突然意识到,自己沾沾自喜的所谓“业绩”,是以伤害孩子的心灵为代价的。从那以后,她就开始反思自己,探索走进孩子心灵,丰富孩子心灵世界的方法。郑丹娜首先从情感上亲近孩子,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她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她也加入其中,像孩子一样痛快地玩耍。如此贴近孩子,她既体会到了童心的纯洁、率真,也洞悉了不少在成人眼里孩子们的“小心眼”。不仅如此,郑丹娜深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开发孩子心灵的事业上,必须选择“一对一”的方式。于是,她开始尝试与孩子们互写“悄悄话”以了解孩子心灵的秘密。除此之外,她还有很多让孩子们“练心”的做法。比如,她给孩子们设计了一张“心情晴雨表”,要求孩子们每天用画“笑脸”或“哭脸”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真爱,一次次打动孩子的心。一名学生回忆郑丹娜时说:郑老师讲的课、说的话大都记不起来了,但她每天上课时亲切地摸他头的动作让他终身难忘,无比幸福。是的,教育最后留下的不是知识,是感动。郑丹娜给孩子们的除了知识之外,更多的就是感动。从心里充满对每一名学生的爱。尽管有的学生有毛病甚至有越轨行为,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始终如一。教师关心热爱学生,会由此产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崇高道德情感;赞可夫说:儿童对于教师给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学生得到教师的爱,

会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信心,健康成长,从而也会热爱和尊敬教师,使教师的威信大大提高。

第三,对学生严慈相济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的实际和 21 世纪对一代新人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能接受,并能自觉切实执行的。

一是要严而有理。 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长的“未熟人”,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有的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但是,有的教师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做法,否则便是违背教师道德的。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如果学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吓和人为制造的权威上,那是最糟糕不过的了,这样的反常制度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二是要严而有度 。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

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严而有方 。伊索有一则寓言: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着,风便用力对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开始擦汗,并且脱下了外套。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要寓教于教学之中。寓教于各种活动和师生的接触之中。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四是要严而有恒 。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既然已对学生提出某种较高标准的要求,就要要求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常督促,常检查,把要求落到实处,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作风。教师最忌对学生一时紧一时松,说了就不再检查,再无动静,以后再怎样要求,学生都不会重视,教师的威望也会因此受损,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五是要严中求细 。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本身就是爱。 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对孩子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种更崇高而伟大的爱,它强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感悟人生,走向人生。

在尊重中走入学生的心灵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年龄一般都较小,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等也肯定不及教师。但作为一位教师,要懂得在人格上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许多教师对待学生表现出不平等,不论学生感受如何,也不论对错,不高兴就劈头盖脸狠狠地训斥学生,而且讽刺、打击甚至体罚,结果使许多学生畏惧教师,对教师敬而远之,有心事,有苦恼,有秘密都讲给同学和伙伴,而从不敢向教师倾诉。这种现象很普遍,它使师生关系出现障碍,为教育活动增加了难度,削弱了教育效果和质量。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看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地

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作文六:《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500字

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在教育的实践中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劳动实践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动手劳动更是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实践,是对教材内容的强化,是将科学知识物化为有形产品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劳动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保证。劳动中,孩子的双手都在活动,有利于左、右脑的开发,从而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劳动中孩子要安排和计划,可以培养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发展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孩子搞小创造小发明。很多小发明家就是从劳动中得到启示和灵感的。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培养任务意识、责任感和义务感。

怎样让学生爱上劳动并心甘情愿的劳动是需要一些方法的。首先你可以给学生一些奖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你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劳动对于他们的帮助,在学校是可以锻炼的地方,劳动的过程中你不仅锻炼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集体感。教师和家长们可建立奖勤罚懒,表扬奖惩制度。我们在教学中时刻注意 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能力,想尽办法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总之,通过劳动的教育和培养,让孩子懂得: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光荣,使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成果,积极参加劳动的优良品质。

作文七:《教师应怎样热爱学生》1400字

教师应怎样热爱学生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发展。”这说明了爱心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也深深体会到,有爱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也是老师应具备的最根本的职业道德。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爱学生呢?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该是一种严格的爱。赞可夫说:“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使他们在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这些思想跟我们中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等传统教育观点是相一致的。对学生要求严格,是一种可敬可亲的严。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性,健康人格的学生,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基础就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正像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这一神圣的事业中。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心中充盈着对学生的爱,才会在工作中勤奋进取,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开阔知识视野;才会勤于钻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从教规律。也唯有热爱,才会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作。    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教师才会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做到了这一点,教师才会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才会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关心他们生活的冷暖和学习的进步,关心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和做人的好坏;也只有这样,教师在具体工作中才不会单纯地把学生作为社会工具来培养,而是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才会塑造出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了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才会自学地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当代伦理学告诉我们,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是对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学地尊重、信任学生,才会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利的人来看待,而不会漠视学生的人格,损害或践踏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从而在教育过程中才会完成对学生健全、完美人格的塑造,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才会真正做到关心学生,护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虽含有对学生的尊重成分在内,但它已经不是对学生的一般尊重,而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和对他们成长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因此,这种要求不同于一般的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并且高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一个不关心、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无数事实证明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健康发展,对学生的爱蕴涵着对学生成才的渴望,蕴涵着对祖国兴旺发达的渴望蕴涵着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向往,而这一切,都只有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肩负的使命是艰巨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才会在这一崇高的育人事业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2011-10-2

张竞

作文八:《教师应该怎样热爱学生》1000字

教师应该怎样热爱学生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前提。一名教师不论学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如果不懂得热爱学生,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教师。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未成熟的青少年,需要老师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女一样关心、爱护,使他们在无私的师爱哺育下茁壮成长。

一、 要与学生心灵相通,以诚相待。

要想得到学生们的信赖和敬重,并教好学生,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放下架子走到学生当中,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敞开心扉和学生促膝谈心。寻找一切机会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接触,交谈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家庭状况等,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因材施教。

教师要随时关注后进生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用诚恳慈祥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体谅他们的苦衷,耐心地帮助他们。在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让学生们树立信心,走出困境。教师要时刻要向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征服”学生。

二、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

教师工作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素质和学生个人的一生前途。如果一名教师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就耽误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愧对于人民,愧对于党和国家。因此,作为人民教师,要时刻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本职岗位上,克服一切困难,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克服只顾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应付了事的工作作风,让学生真正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不断学习深造,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更新育人观念,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热情干出成效,干出特色。

三、要时刻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既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学生,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千万不可学生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否则会害了他们的。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就是强调,只有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教师不应该心慈手软地降低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该严格的地方严格,该严格的时候要严格。要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用严格的标准来规范学生学生的行为,用严格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克服懒散的习惯。严肃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错误,认真调查研究的前提下,严厉批评和耐心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改正的重要性。

作文九:《怎样让孩子热爱学习》1200字

怎样让孩子热爱学习

怎样才可以让孩子热爱学习?集中精力学习?有的家长还列举了很多实例比如奖金激励法,物质满足法,棍棒督促法等,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或者昙花一现。那么误区在哪里呢?依我之见:

各位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正确界定热爱学习的概念。

作为一个孩子究竟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学习呢?一个孩子据说每天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以外就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从不主动多做一些练习,多看一会书,然而这个孩子却可以在每次班级考试中名列前茅,这个家长焦急地说,他们做家长的是多么希望这个孩子能多热爱学习,多主动再学习一些呀,那样的话,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岂不是更好?我说,你愿意选择一个孩子整天24小时恨不能都用在看书做题上的孩子而成绩也不过如此或者如你所期望的能稍微更好一些的孩子,还是更愿意热爱眼前这个一部分精力学习一部分精力玩耍,熟悉电脑游戏,会打乒乓又会游泳,时常还学学李小龙打打拳击充满了活力和张力的孩子呢?你喜欢弹力十足的皮筋还是弹力已经殆尽不能再加任何压力的皮筋呢?家长无语。

学习在成年人的眼里自然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美好过程(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成年人也不这样认为),可是在孩子眼里,在一个整天浸泡在其中的孩子眼里也会是这样的吗?这就好比成年人每天每时每刻都是热爱工作的吗?一样的道理,我们却在回避我们的惰性而在强制我们的孩子这样去做连我们都做不到的事情,究竟谁的错?一个孩子如果能够轻松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不是已经很可爱了?是不是我们该欣赏他赞美他的更多一些?

其二,如果我们能够让学习的快乐体会伴随着孩子的学习过程,你还担心他们不热爱上学习吗?很多家长在实际操作中则正好相反,在述说孩子学习问题时通常是眉头紧锁,怨气冲天的。在督促孩子学习时也是如此,在评价孩子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一味地不满,那么孩子把学习看作是一项苦差事有什么不妥呢?为此,如果我们做家长的换个角度去思考和操作这个事情,我们多用欣赏鼓励的眼光和信任的神情去评说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那么孩子的热爱程度是不是会有所改变呢?很多孩子之所以迷恋网络游戏,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在那里找到肯定,比如晋级,过关的肯定等,孩子在哪里能找到快乐感觉自然要热爱哪里,那么道理已经点破,要想希望你的孩子热爱学习,请让快乐感觉融进孩子的学习过程,请满足孩子享受快乐的成就感的心理要求。

第三点,孩子保留孩子的天性就那么可恶吗?家长看到孩子玩耍,沉浸在玩的快乐中总是感觉那么不爽,有的甚至会被孩子的这种行为气得翘脚。很明显,家长不善于去换位思考,家长比孩子更顽固,更可恶不是吗?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就有了你般的思考深度和处事策略那么他们还是孩子吗?家长为什么如此急功近利,还不是家长们想通过孩子的努力来达成自己的理想吗?只不过,家长们更善于伪装自己的弱势比孩子更世故地不诚实。

综上所述,怎样让孩子热爱学习?承认孩子是个正在不断长大不断成熟的孩子,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惰性和贪玩,然后最重要的是多帮助孩子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感觉。

作文十:《怎样让学生热爱自己,热爱自己的学科》2100字

怎样让学生热爱自己,热爱自己的学科

——李丹丹

我们都知道,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我觉得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那么,如何才能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

第一:充分备课。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这学期我们加大了集体备课的密度与精度,通过充分、精心的备课,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及时准确的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些随机问题。备课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我们才能有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我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让学生热爱自己,热爱自己的学科。

第二:精心设计课堂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他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我们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课堂语言,争取用准确、轻松、易懂、通俗、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让我的学生热爱自己,热爱自己的学科。

第三:把学生当成朋友。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

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经常在课后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学生打成一片,慢慢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我的真诚,让学生喜欢我,进而喜欢我的课。现在我和我的朋友学生之间的沟通,甚至可以不用语言,只需一个眼神,就可以交流。有时,送去一个眼神,学生就会说:“老师,我知道了,学习。”有时一个眼神送过去,学生会说:“这道题,我来展示。”有时一个眼神送过去,学生会说:“这道题我先不问了,我自己再研究研究。”

第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我都会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像九年一班的金启明同学,是班级后几名的学生,平时不太爱说话,上课不爱表现自己,而且我和他交流时,他的鼻尖会有密密麻麻的汗珠。从他的神态中我看出他非常没有自信,缺少勇气。于是,我利用课下时间主动和他聊天,下班后有空的时候有目的的去他家的理发店坐坐,当着他妈妈的面夸奖他聪明。经过进一步接触,他对我逐渐产生信任和亲切感 ,我成为了他真正的朋友,之后数学也成为了他真正的朋友。他经常在自由时间和我说说他对某一题的见解,我也会给他特殊的指导,我又在课堂给他制造大显身手的机会,刚开始他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学生们也有对他不屑一顾的,但在我对他的鼓励的带领下,大家也开始用热烈的掌声回应他的展示。渐渐的,我发现他越来越有自信,而且在图形方面显现出一定的天赋,我抓住这个契机,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也有卓越的一面。就在前几天,从他家的理发店门前路过,他妈妈看见我跑出来对我说:“姐,太感谢你了,我家明明现在像变了个人似的,天天回来就做数学题。那天和他小姑讨论道数学题,讨论了半小时,最后他对了,那高兴的。”我想这孩子现在一定是热爱我的,热爱我的学科的。就在最后一次摸底考试中,他数学打了98分,而这次百分以上的人数全年级才28人,我想现在数学应该已经成为他的骄傲了吧!每个学生都喜欢被人赏识,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对他们来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他的身上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转变一个学生,就得真正地走进他的世界,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与关爱,让他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会使他产生改变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

现在我的身边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在我

身边,和我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我想这就他们爱我的一种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