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感想》2200字】弟子规感想100字

作文一:《读《弟子规》感想》2200字

遥望那颗星辰

——读《弟子规》有感 学院: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唐义天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们老师曾要求我们除了熟读“三百千”之外背诵另一本启蒙读物——《弟子规》,因此那些三字训言从小就印在我的脑海里。近日再度翻开那本小册子,我重新感悟了它的内涵,才发现它曾在我短短的十八年里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说了什么?

1080个字的《弟子规》出自清朝秀才李毓秀之笔,以论语中学而篇的一句话展开来编写而成,涵盖了一个人的孝道、礼仪、行为处事、诚信、博爱、价值观、学习生活等方面。虽然初看上去与《论语》有几分相似,但它的特点在于语言平实无华且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因此它也被冠以中国儿童启蒙书的美称。

在《弟子规》中详尽地描述了对父母兄长,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细节注意,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就表现了对待长辈应有的尊敬与礼貌。它甚至把年少不能喝酒,便溺结束要洗手这样的生活小细节都描写了出来,虽都是琐碎的小事,却蕴含了生活中无限的智慧。如果说《论语》是一本关于生命的圣经,那《弟子规》便是一本规范生活的法典。

除此之外,如果深入理解弟子规的结构,我们会发现它把孝悌放在全文的开头并重点着墨,在描述“泛爱众而亲仁“时也写了不少,这说明了古代的君子是把孝道放在做人的首位的,而博爱也体现了孔

孟之道的中心思想。

《弟子规》给我带来了什么?

在读《弟子规》前,我的生活是随意甚至有些散漫的。小时候的我沉迷于电脑,不爱听父母的劝导,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有什么话脱口就说,还有些自大。但在我读完了《弟子规》之后,我会在生活中的细节里发现它的踪影,比如父母叫我时我会想起“父母呼,应勿缓”从而尽快赶过去,与父母顶嘴时会想起“怡吾色,柔吾声”而变得理性一些,开始主动和父母交流,表达我自己的想法;做事渐渐懂得三思而后行,慢慢地有了大局观念,学会了把握事情的分寸。

上大学以来,因为接触了新的环境,新的世界而感到应接不暇,光怪陆离,整日忙于社团活动,学习,和朋友们玩,都忘记了向父母主动问声好。军训结束后,我无意间翻开《弟子规》,看到那句“出必告,反必面”,我怔住了。我的内心感到深深地愧疚与难过,我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现在不懂得孝顺父母,有一天你会愧疚得泪流满面却再也找不到办法。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我立刻打电话给在遥远的故乡的母亲保平安,问了她最近的生活,我能听得出母亲口吻里的兴奋与欣慰。

小时候的自己正因为看了《弟子规》而在懵懂中逐渐变得成熟,而长大后的自己也因为它而及时纠正了恶习变得更加懂事,对于我,这就是《弟子规》带来的一切——改变生活,改变自己,以及改变未来。

《弟子规》还能带来什么?

许多人研究《弟子规》,也有许多人从中受益匪浅。郎咸平就曾经举办了《人生精彩从弟子规开始》的讲座,百家讲坛也公开地研究过《弟子规》,还有一大批名人在网上发表了他们对《弟子规》的看法以及感受。可以说,《弟子规》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弟子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规范社会,创造社会和谐的氛围。古文有言:“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念,须在幼小时造就;凡是身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绝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弟子规》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和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家庭的和谐,最终会造就整个社会的大和谐,这就是《弟子规》的终极目标。

此外,《弟子规》在押韵方面也做到了一个巅峰,字字珠玑,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起其他书籍来说更容易被记住,因此作用也会更明显。倘若查找资料,还会发现它在很多句子里都引用了典故。比如“有余力则学文”这句就引用了董遇巧用三余的故事,“父母教需敬听”引用了孟母断机的典故,“亲所好力为具”引用了黄香温席的典故。这样,在学习到《弟子规》精神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博大历史文化,反过来更有利于我们参透《弟子规》中蕴含的深意。

《弟子规》能否保持光亮?

山东省教育厅曾经发布通知,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读过《弟子规》的人会发现,其中的有些言论并不适用于今天,如“非圣书,屏勿视”直接抹杀了除经典以外的所有书籍,这在信息交流的今天早已过时,而有些内容过于死板生硬学了反而有害。

但总体上,《弟子规》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也是礼仪之邦的代表作之一,它指导了人们礼仪,孝道,做人,诚信等方方面面,当之无愧是一个国人必须明白的生活准则。另外引用一句名言:“真正的儒家是具备辨证思想的,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历来邪教都是绝对的一点论,机械的思维。”如果照搬《弟子规》,实际上根本没有理解它“有余力则学文”的内涵。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这才是《弟子规》遗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宝藏。因此我相信,《弟子规》的精神不会褪色,它一定能永远保持光亮。

我们并不清楚未来,但《弟子规》这颗遥远的星辰用它的光芒为我们照亮了未来的道路。我们并不了解人生,但《弟子规》这颗火热的星辰为我们的人生插上了飞向远方的翅膀。也许现在的我只能遥望这颗遥远的,滚烫的星辰,但当我,当社会,当国家触摸到它的那一天,它一定会绽放最耀眼的光辉,照亮生命的意义,照亮社会的和谐,照亮国家的富强!

作文二:《读弟子规的反思与感想》300字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素读课是读《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是从小到大的一本教育最好的书。学小给我们学生提供的书,是因为要让我们学生做一个善良,尊敬长辈,不偷东西的学生。 李老师和我们都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应有一些感想和或反思吧! 我的反思与感想:《弟子规》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向别人借东西,一定要及时还,你以后再要向他借东西比较容易的。一次,我向我的一个朋友借一条红领巾,可是我过了好几个星期才还给她。今天我又要向她借东西,可是她一直提醒我:不用了一定要还给我!我知道我以后一定不再借别人的东西,不要那么久才还给别人了。 ( 书村网 .mcqyy. )原来读《弟子规》这本书是有收获的。

作文三:《弟子规感想》400字

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乃圣人集训,都是前车之鉴,读弟子规也有一年多了,感受也很多,听了蔡礼旭细讲弟子规之后对孝义善德的理解更深一层了。弟子规主要以孝为主,仁义为辅,积善行德。

《入者孝》在内首先孝当先,孝顺父母,孝顺长辈。平时我也不经常回家,但每周末或逢节日都会打电话回家问候,但是还是不够孝顺,《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平时父母都是对我嘘寒问暖的,而我却不能时时的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有时候父母生病了不舍得看病,家里出现事情都是说没事,然而,我的一件小小事父母亲都看的很重,所以父母亲是神圣伟大的人,而且谨记父母教诲,顺从父母之命,多陪陪家人。

《是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当面对一件事情,首先要看应不应该做,如果是不符合原则道义或者违法的,那就绝对不可以答应。假如我们轻易承诺以后就会进退两难,不做就是没有信用,做了又违背良心道德,这样会让自己陷入烦恼之中而无法解脱。我用这句话来对待生活,对待客户,因为我觉得诚信才是永恒的渠道,客户才会信任你,社会认同你。

作文四:《弟子规学习感想》1100字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入则孝。百善孝为先。为人之根本即为孝。本篇通过14句话让我明白如何尽孝道。年幼的时候,无论我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呼唤父母都能尽己所能满足我,给我温暖,给我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如今,我已长大成人,因工作远离父母,但是最起码的问候是尽孝道的第一步。不要小看每天的问候,其实问候即是思念,思念即是温暖,温暖就是亲情。父母可能不需要我为他们买什么,但是需要的正是每天温暖的问候和浓浓的思念。

2.出则悌。在我这一代各家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小时候几乎没有亲兄弟亲姐妹。但是通过《弟子规》我明白了如何“敬尊长”。尊长在前,事必躬亲,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给予尊长足够的尊重才能得到尊长对你的尊重。道理简单,但我们未必能做到。在这一篇中,通过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给了我指引。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切身的“做”才能形成习惯,形成“教养”。

3.谨而信。人无信不立。无论做什么都讲究一个信用。但是如何养成自己的威信?这篇“谨而信”从作息规律、衣冠穿戴、接人待物、读书学习、言语表达、为人处事等等都给了我们做了规范。

这篇是《弟子规》的重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篇写“如何为人”,本篇则是写“如何处世”。确切的说,是如何“做负责任的事、说有威信的话”。责任和威信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受人待见的“君子”。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谨而信,即:慎重和负责。

谨而信需要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作息规律和衣冠穿戴给人以第一印象:此人是否谨慎?是否可信?衣冠不整,不修边幅,贪嘴嗜酒,骄奢淫逸之人历来都受世人之唾弃,自然谈不上谨慎更难得信任。接人待物和言语表达则给人以准确的印象:此人能堪大用?。蛮横无理,不懂规矩,说长道短,口蜜腹剑之人不可能广立威信于世,更不可能被委以重任。自古以来谨而信都是处世之准则,立威之根本。所以我们需尊承《弟子规》之教训,切莫丢失“谨信之风”。

4.泛爱众,而亲仁。是更进一步阐述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与人为伴。但当中也有些需要我们选择性的吸取学习。才能成为“仁人”而不是成为“老好人”。为人做事要有一定的原则,不能为了“亲人”而丧失原则。不能为了“亲人”而人云亦云。更不能为了“泛爱众”而丑美不辨、善恶不分。

5.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告诉我们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知”要勤学,例如从典籍中学,要勤学好问。“行”要实做,要敢于实践,身体力行。知和行只有相互借鉴,相互指导才能做到不浮华,明真理。

《弟子规》千余字,看似简单其实字字玑珠。看似是智商决定胜负,其实是情商决定成败。看似是学

问成就高低,其实是做人决定基础。看似是眼前利益实际,其实是长远谋划切身。以上愚见,仅供分享。

石化橡胶分公司技术部吴家毅

作文五:《解读弟子规》11700字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解读《弟子规》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它不是经典,却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和《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称不上经典。《弟子规》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距今200来年的历史。所以在动辄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他创办了学校敦复斋,很多人来听课。李毓秀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是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一本书。后来,另外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把它改名叫《弟子规》,开始在一些私塾里面被广泛采用,逐渐流行。

整部《弟子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孝、悌、仁、爱,以三字一句押韵,用了360句、1080字的篇幅,对孩子的言语、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的传统教材。

《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的意思是: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文”在这里泛指一切学问。

这个总序讲述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它还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学习《弟子规》?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现在,家长们都会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但往往忽略了教孩子懂规矩、守规矩,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孩子们终将进入社会,应该从小学习懂规矩,守规矩,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为社会服务。那么,如何学规矩、守规矩?祖先留给我们的《弟子规》就是一本好教材。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它不是经典,却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和《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称不上经典。《弟子规》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距今200来年的历史。所以在动辄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他创办了学校敦复斋,很多人来听课。李毓秀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是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一本书。后来,另外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把它改名叫《弟子规》,开始在一些私塾里面被广泛采用,逐渐流行。

整部《弟子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孝、悌、仁、爱,以三字一句押韵,用了360句、1080字的篇幅,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彻,循循善诱,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的传统教材。

《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的意思是: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文”在这里泛指一切学问。

这个总序讲述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它还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

《弟子规》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 《弟子规》在总序以后,就进入了第二部分,也就是“入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则孝”的部分。

孝是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核心概念。传统的启蒙读物强调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弟子规》当然不会例外。入则孝的部分,是八句四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字面意思根本不用解释:父母在叫你的时候,你要赶紧答应,不能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要命令你去做,你要马上去做,不要懒惰拖沓。父母在教训你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在责备你的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时候,你要顺从地接受。

《广州日报》在母亲节随机采访了一些母亲和孩子。怎么样来对待你的母亲?儿女都说,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我的母亲。这个话没错。但是,母亲希望子女为自己做什么呢?没有一个母亲提到钱字,96%以上的母亲讲,希望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网络上“贾君鹏,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点击率之所以很高,就是因为这句话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楚国有一个孝子叫孟忠,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妈妈病了。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妈妈说,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忠马上跑到山上竹林里拼命去刨。冬天哪里会有竹子?孟忠急得大哭,眼泪滴到了雪地上,融化了积雪,长出了碧绿的笋,他赶快采回家做了一碗笋汤,伺候母亲喝了,母亲的病就全好了。这个故事违反自然科学常识,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是真。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孝感天地。只要真心有孝,你是可以感动天地的。这个故事叫哭竹生笋,见于晋朝的楚国先贤传。

另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叫卧冰求鲤,这是晋朝王祥的故事。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这个儿子的不好。所以王祥从小连父爱都没有。但是父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的伺候。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王祥都拼命满足。有一年冬天,继母依然想吃鲤鱼,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个故事也就列入了二十四孝。

对于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尚且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需要,也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当中,有一种信念,孝是无条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件的,孝不是交易,孝不是交换。孝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  不让父母担心也是一种孝

“冬则温,夏则??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接下来,《弟子规》的八句话是:“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是更具体地讲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冬温夏清,用的是一个典故。东汉年间,黄襄母亲早亡,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穷,根本就没有被子,所以冬天黄襄就自己先睡到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先把席子暖一下。夏天天热,黄襄就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先扇得凉快一点。

今天,很多家里都有空调。然而,有多少孩子会先给父母的房间打开空调,让父母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和休息环境?这不是一个难不难的问题,本质上是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是有没有这个意识的问题。

“晨则省,昏则定。”昏,天刚黑;省,就是探望和问候。晚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间服侍就寝,早上省事问安,这是在传统社会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季羡林先生留学回来,已经是鼎鼎大名的博士、教授,他回济南探亲,季先生的叔父只要没有睡觉,季先生就垂着手、半躬着腰站在叔父床前等叔父睡着,再到自己房间。这就是“昏定”。

现代社会,大家工作或者应酬一般都比较晚,父母通常比我们早睡,没有必要生搬硬套“昏则定”。但“晨则省”应该是能做到的。早晨起来,问爸爸妈妈一句,昨晚休息得好不好?这个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出必告,反必面”,出门前禀告一声,回来后在父母面前打个照面,让父母知道你回来了,免去长辈为自己不必要的担心。能够让父母少担很多心,实际上也是孩子的孝心。

“居有常,业无变。”这是对不和父母同住的人讲的。说的是,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住址,也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职业。现在,很多人通常是租房子住,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搬家。然而,你是不是每次搬家都把自己的准确地址告诉父母了?至于“业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无变”,确实和我们今天的时代有点脱节。人往高处走,跳槽是司空见惯的。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而他们有时候甚至会做出巨大的牺牲。有个故事叫弃官奉亲。在晋武帝的时候,潘岳在一个地方担任县令,父亲去世了,他就把母亲从老家接过来侍奉、孝顺。母亲年纪大了,生病了,就想回老家,但又舍不得儿子。潘岳看出了母亲的心思,他不愿意让母亲担心,就选择了辞官,奉母回乡。母亲回老家后心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里比较畅快,病居然好了。潘岳耕田种菜,做点小买卖,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伺候母亲。他还养了一群羊,挤羊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无疾而终。这个潘岳就是潘安,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美男。

小辈面对尊长应有礼节、守规矩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接下来,《弟子规》有这样几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什么意思呢?一件事情,哪怕再微不足道,小辈去做之前,最好跟长辈打个招呼,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不要擅自主张。如果你擅自做的话,那么你做子女的这个方面你就有点亏,有点做得不够,不是最好的做小辈和做子女的方式。一样东西哪怕再小,你也不要瞒着长辈偷偷把它藏起来。如果你把它藏起来,那么尊长的心里有时候会有一些忧伤,会感到不妥。这些事情说起来都很明白,但实际上我们今天做小辈的或者做孩子的,往往很容易忽略。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老人有老人的习惯,老人的习惯往往不大容易改变的,你没有任何理由强迫尊长去改变他的习惯。比如有些东西他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做晚辈的就不要擅自移动,以免老人着急。老人也有一些自己非常珍惜的纪念物,比如一张旧照片,一张老奖状,泛黄了,被水泡过了,缺个角了,但是老人家还视如拱璧,做晚辈的绝不可以擅自把这样的东西给扔了,这对老人家来讲是一种伤害。

前一段有过一件事情,媒体上都报道过,完全可以印证《弟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子规》的这段话。有一家理发店,顾客很多。这时候,进来了一位老人家。年轻的理发师傅就主动请老人家坐下来,先为他服务。理着理着,老人家就打起瞌睡来。小伙子发现老人家下巴有颗痣,痣上面长了一撮毛,比较长,小伙子觉得影响美观啊,就给剃了。这一剃,老人家哇哇大哭。因为老人家有一点小迷信,他认为这是他的“长寿毛”,你给我剃了,这还了得啊?这件事情最后还上了法庭呢,法官也很为难。如果小伙子读过“事虽小,勿擅为”就不会闹出这件事来。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尽量满足长辈的喜好,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接下来《弟子规》又讲,“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尊亲、长辈所喜好的,小辈应该尽力去办到;尊亲和长辈厌恶的、不接受的东西,小辈应该赶紧把它放弃掉。小辈的身体如果受伤了,就会让尊长感到担忧。如果小辈的道德有愧,会让尊长蒙羞。小辈要尽量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满足长辈的喜好,这在古代那就是孝道,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二十四孝里有“鹿乳奉亲”的故事。周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郯子,从小非常孝顺。父母年老,而且眼睛不好,突然要求喝鹿的奶。鹿是很警觉的动物,打猎的都很难接近鹿,那么郯子怎么去搞到鹿乳呢?他披上鹿皮,把自己打扮成一只鹿就往深山里去。但是没想到,他在接近鹿群的时候,有个猎人瞄准了他。正当猎人举起弓箭要射他的时候,郯子高喊:我是人,我不是鹿,我是来取鹿乳孝敬我的眼睛不好的双亲的。猎人一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看,就没有射他。郯子就成功挤得了一些鹿奶回去孝敬自己的双亲。这就是 “亲所好,力为具”。

长辈有过可劝谏,注意态度和语气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弟子规》接着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段话也是相当明白易晓的。长辈很爱我,那么我孝敬长辈有什么难的呢?如果尊长不喜欢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讨厌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对长辈孝敬,这就显出你的贤明。如果尊长有一些过错,你应该劝谏,让尊长有改过的机会。但是在劝谏的时候,你不能板着脸,要笑嘻嘻地跟尊长进谏,声音要轻柔一点。

在今天的中国,长辈爱小辈,不是个问题。但是,孝的缺失却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过于受宠的孩子脑海里边很难有“孝”的滋生地。我前不久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当时把我震得瞠目结舌。主持人邀请一个小孩子上台,请这个小孩子谈谈对孝的看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法。这个小孩子接过话筒,理直气壮地讲,凭什么我们长大以后要孝敬那么多长辈啊?我们不要累死了吗?而台下,好多小观众居然热烈鼓掌。这种场景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孩子们这样的想法怎么能够对得起长辈对我们的爱?怎么能够对得起尊长对小辈的抚育教养之恩?

传统文化当中承认尊长可能犯错,也承认小辈有权利、甚至是应该向长辈指出他的错误。但同时,小辈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语,考虑到自己的身份,维护尊长的地位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和威信,这是传统要求。而这一方面我们往往不注重。所以《弟子规》要求小辈要做到“怡吾色,柔吾声。”

《弟子规》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在总序以后,就进入了第二部分,也就是“入则孝”的部分。

孝是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核心概念。传统的启蒙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读物强调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弟子规》当然不会例外。入则孝的部分,是八句四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字面意思根本不用解释:父母在叫你的时候,你要赶紧答应,不能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要命令你去做,你要马上去做,不要懒惰拖沓。父母在教训你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在责备你的时候,你要顺从地接受。

《广州日报》在母亲节随机采访了一些母亲和孩子。怎么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样来对待你的母亲?儿女都说,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我的母亲。这个话没错。但是,母亲希望子女为自己做什么呢?没有一个母亲提到钱字,96%以上的母亲讲,希望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网络上“贾君鹏,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点击率之所以很高,就是因为这句话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楚国有一个孝子叫孟忠,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妈妈病了。妈妈说,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忠马上跑到山上竹林里拼命去刨。冬天哪里会有竹子?孟忠急得大哭,眼泪滴到了雪地上,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融化了积雪,长出了碧绿的笋,他赶快采回家做了一碗笋汤,伺候母亲喝了,母亲的病就全好了。这个故事违反自然科学常识,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是真。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孝感天地。只要真心有孝,你是可以感动天地的。这个故事叫哭竹生笋,见于晋朝的楚国先贤传。

另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叫卧冰求鲤,这是晋朝王祥的故事。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这个儿子的不好。所以王祥从小连父爱都没有。但是父母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的伺候。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王祥都拼命满足。有一年冬天,继母依然想吃鲤鱼,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个故事也就列入了二十四孝。

对于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尚且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需要,也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当中,有一种信念,孝是无条件的,孝不是交易,孝不是交换。孝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    不让父母担心也是一种孝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冬则温,夏则??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接下来,《弟子规》的八句话是:“冬则温,夏则???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是更具体地讲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冬温夏清 ,用的是一个典故。东汉年间,黄襄母亲早亡,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穷,根本就没有被子,所以冬天黄襄就自己先睡到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先把席子暖一下。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夏天天热,黄襄就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先扇得凉快一点。

今天,很多家里都有空调。然而,有多少孩子会先给父母的房间打开空调,让父母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和休息环境?这不是一个难不难的问题,本质上是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是有没有这个意识的问题。

“晨则省,昏则定。”昏,天刚黑;省,就是探望和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事问安,这是在传统社会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季羡林先生留学回来,已经是鼎鼎大名的博士、教授,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他回济南探亲,季先生的叔父只要没有睡觉,季先生就垂着手、半躬着腰站在叔父床前等叔父睡着,再到自己房间。这就是“昏定”。

现代社会,大家工作或者应酬一般都比较晚,父母通常比我们早睡,没有必要生搬硬套“昏则定”。但“晨则省”应该  是能做到的。早晨起来,问爸爸妈妈一句,昨晚休息得好不好?这个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出必告,反必面”,出门前禀告一声,回来后在父母面前打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个照面,让父母知道你回来了,免去长辈为自己不必要的担心。能够让父母少担很多心,实际上也是孩子的孝心。

“居有常,业无变。”这是对不和父母同住的人讲的。说的是,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住址,也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职业。现在,很多人通常是租房子住,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搬家。然而,你是不是每次搬家都把自己的准确地址告诉父母了?至于“业无变”,确实和我们今天的时代有点脱节。人往高处走,跳槽是司空见惯的。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而他们有时候甚至会做出巨大的牺牲。有个故事叫弃官奉亲。在晋武帝的时候,潘岳在一个地方担任县令,父亲去世了,他就把母亲从老家接过来侍奉、孝顺。母亲年纪大了,生病了,就想回老家,但又舍不得儿子。潘岳看出了母亲的心思,他不愿意让母亲担心,就选择了辞官,奉母回乡。母亲回老家后心里比较畅快,病居然好了。潘岳耕田种菜,做点小买卖,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伺候母亲。他还养了一群羊,挤羊奶给母亲喝。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无疾而终。这个潘岳就是潘安,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美男。

小辈面对尊长应有礼节、守规矩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接下来,《弟子规》有这样几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什么意思呢?一件事情,哪怕再微不足道,小辈去做之前,最好跟长辈打个招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呼,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不要擅自主张。如果你擅自做的话,那么你做子女的这个方面你就有点亏,有点做得不够,不是最好的做小辈和做子女的方式。一样东西哪怕再小,你也不要瞒着长辈偷偷把它藏起来。如果你把它藏起来,那么尊长的心里有时候会有一些忧伤,会感到不妥。这些事情说起来都很明白,但实际上我们今天做小辈的或者做孩子的,往往很容易忽略。     老人有老人的习惯,老人的习惯往往不大容易改变的,你没有任何理由强迫尊长去改变他的习惯。比如有些东西他有固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定的摆放位置,做晚辈的就不要擅自移动,以免老人着急。老人也有一些自己非常珍惜的纪念物,比如一张旧照片,一张老奖状,泛黄了,被水泡过了,缺个角了,但是老人家还视如拱璧,做晚辈的绝不可以擅自把这样的东西给扔了,这对老人家来讲是一种伤害。

前一段有过一件事情,媒体上都报道过,完全可以印证《弟子规》的这段话。有一家理发店,顾客很多。这时候,进来了一位老人家。年轻的理发师傅就主动请老人家坐下来,先为他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服务。理着理着,老人家就打起瞌睡来。小伙子发现老人家下巴有颗痣,痣上面长了一撮毛,比较长,小伙子觉得影响美观啊,就给剃了。这一剃,老人家哇哇大哭。因为老人家有一点小迷信,他认为这是他的“长寿毛”,你给我剃了,这还了得啊?这件事情最后还上了法庭呢,法官也很为难。如果小伙子读过“事虽小,勿擅为”就不会闹出这件事来。

尽量满足长辈的喜好,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有伤,贻亲羞。”

接下来《弟子规》又讲,“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尊亲、长辈所喜好的,小辈应该尽力去办到;尊亲和长辈厌恶的、不接受的东西,小辈应该赶紧把它放弃掉。小辈的身体如果受伤了,就会让尊长感到担忧。如果小辈的道德有愧,会让尊长蒙羞。小辈要尽量满足长辈的喜好,这在古代那就是孝道,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二十四孝里有“鹿乳奉亲”的故事。周朝的时候,有一个人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叫郯子,从小非常孝顺。父母年老,而且眼睛不好,突然要求喝鹿的奶。鹿是很警觉的动物,打猎的都很难接近鹿,那么郯子怎么去搞到鹿乳呢?他披上鹿皮,把自己打扮成一只鹿就往深山里去。但是没想到,他在接近鹿群的时候,有个猎人瞄准了他。正当猎人举起弓箭要射他的时候,郯子高喊:我是人,我不是鹿,我是来取鹿乳孝敬我的眼睛不好的双亲的。猎人一看,就没有射他。郯子就成功挤得了一些鹿奶回去孝敬自己的双亲。这就是 “亲所好,力为具”。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长辈有过可劝谏,注意态度和语气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弟子规》接着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段话也是相当明白易晓的。长辈很爱我,那么我孝敬长辈有什么难的呢?如果尊长不喜欢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讨厌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对长辈孝敬,这就显出你的贤明。如果尊长有一些过错,你应该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劝谏,让尊长有改过的机会。但是在劝谏的时候,你不能板着脸,要笑嘻嘻地跟尊长进谏,声音要轻柔一点。

在今天的中国,长辈爱小辈,不是个问题。但是,孝的缺失却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过于受宠的孩子脑海里边很难有“孝”的滋生地。我前不久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当时把我震得瞠目结舌。主持人邀请一个小孩子上台,请这个小孩子谈谈对孝的看法。这个小孩子接过话筒,理直气壮地讲,凭什么我们长大以后要孝敬那么多长辈啊?我们不要累死了吗?而台下,好多小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观众居然热烈鼓掌。这种场景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孩子们这样的想法怎么能够对得起长辈对我们的爱?怎么能够对得起尊长对小辈的抚育教养之恩?

传统文化当中承认尊长可能犯错,也承认小辈有权利、甚至是应该向长辈指出他的错误。但同时,小辈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语,考虑到自己的身份,维护尊长的地位和威信,这是传统要求。而这一方面我们往往不注重。所以《弟子规》要求小辈要做到“怡吾色,柔吾声。”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小辈面对尊长应有礼节、守规矩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接下来,《弟子规》有这样几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什么意思呢?一件事情,哪怕再微不足道,小辈去做之前,最好跟长辈打个招呼,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不要擅自主张。如果你擅自做的话,那么你做子女的这个方面你就有点亏,有点做得不够,不是最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好的做小辈和做子女的方式。一样东西哪怕再小,你也不要瞒着长辈偷偷把它藏起来。如果你把它藏起来,那么尊长的心里有时候会有一些忧伤,会感到不妥。这些事情说起来都很明白,但实际上我们今天做小辈的或者做孩子的,往往很容易忽略。     老人有老人的习惯,老人的习惯往往不大容易改变的,你没有任何理由强迫尊长去改变他的习惯。比如有些东西他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做晚辈的就不要擅自移动,以免老人着急。老人也有一些自己非常珍惜的纪念物,比如一张旧照片,一张老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奖状,泛黄了,被水泡过了,缺个角了,但是老人家还视如拱璧,做晚辈的绝不可以擅自把这样的东西给扔了,这对老人家来讲是一种伤害。

前一段有过一件事情,媒体上都报道过,完全可以印证《弟子规》的这段话。有一家理发店,顾客很多。这时候,进来了一位老人家。年轻的理发师傅就主动请老人家坐下来,先为他服务。理着理着,老人家就打起瞌睡来。小伙子发现老人家下巴有颗痣,痣上面长了一撮毛,比较长,小伙子觉得影响美观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                       主讲:祝建文

啊,就给剃了。这一剃,老人家哇哇大哭。因为老人家有一点小迷信,他认为这是他的“长寿毛”,你给我剃了,这还了得啊?这件事情最后还上了法庭呢,法官也很为难。如果小伙子读过“事虽小,勿擅为”就不会闹出这件事来。

作文六:《弟子规诵读》1500字

通   知

三月份将举行“弟子规诵读”比赛,现将全文发送给你们,希望各班认真组织,内容必须全部会背,形式可以创新,比赛时间在三月底。

附:

弟子规全文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作文七:《我读弟子规》300字

读《弟子规》有感

在寒假里,老师让我们通读《弟子规》,开始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也看不懂,后来,妈妈让我上网看了《弟子规》电脑版说明,让我读一句看一句注解,慢慢得我终于明白了。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第一部分

其次,这本书还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

这本书产生的时代毕竟是封建社会。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站在现今时代的高度评判学习这本书。有继承,有摒弃,传承健康的历史文化精髓,维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中

华民族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作文八:《弟子规解读3》900字

新国学大语文小学低段暑期学案(四)

一、经典诵读。

(1)《三字经》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2)古诗背诵

古朗月行(选段)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二、语文课外积累背诵

立志勉励篇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完成下面的练习。

1、组词。

渴(       ) 狠(       )   课 (

喝(       ) 银(       )   棵 (

村(       ) 姐(       )   很 (

材(       ) 组(       )   根 (

2、汉字对对碰。

门     大    米     果     页     市

(    )  (    )  (    )  (

3、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蓝(       篮(       每(       海(     可      子)         )    )    )    )    )    )    )    )

熊(xiong)妈妈收菜

菜园里的蔬(shu)菜长大了,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它们走到萝(luo)卜地里,熊妈妈拔(ba)了一个大萝卜。小熊就要吃萝卜的叶子。熊妈妈说:"别吃叶子,要吃它的根,你记住,萝卜的根最好吃。"   它们走到白菜地里,熊妈妈拔了一棵白菜。小熊就要吃白菜的根。熊妈妈说:"你记住,白菜的根不好吃,它的叶子才好吃呢!"

它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熊妈妈说:"你记住,西红柿的叶子不能吃,要吃它的果实。"

小熊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学到这么多知识,真高兴!"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用横线把熊妈妈说的话画了下来。

3、短文中写了几种蔬菜?它们是

4、小熊学到了什么知识?

5、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请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作文九:《弟子规解读2》900字

新国学大语文小学低段暑期学案(三)

一、经典诵读。

(1)《三字经》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2) 古诗背诵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语文课外积累背诵 劝学类:                            作者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 游      示字聿》

惜时类: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行》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诗题 《 劝学》《冬夜读书     《长歌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送别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 适         《别董大》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阅读训练。

乌鸦和百灵鸟

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gou)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它。

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sang)子,那该有多好啊!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

百灵鸟告诉乌鸦:"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miao)动听的歌声,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chi)练习,这样长期不断(duan)地练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

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怏怏地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给文中的音节标出声调。

2、怎样才能有一别好嗓子呢?百灵鸟是怎么说的,用笔在短文中画下来。

3、乌鸦练成好嗓子了吗?为什么?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把这句话找出来,抄在横线上。

四、好书大家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皮卡是怎样读句子的?(找出相关句子,勾上横线,并读一读)

2、皮卡捉到的蜻蜓放在哪里?

3、皮卡捉蜻蜓的网子是什么样的?

4、皮卡见到的最漂亮的蜻蜓叫什么名字?

5、皮卡为什么会掉进水里?

作文十:《弟子规解读1》3100字

秋季教案(3)

一、经典诵读。 (1)《弟子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qing。 晨则省xing; 昏则定 。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1、温:焐热。      2、凊:扇凉。    3、省:探问,请安。

4、反:同“返”,指回家。   5、面:当面向父母报平安,让父母放心。

6、定:定省,子女早晚问候父母。    业:职业,做事情。

A“孝”和“教”的含义。春秋鲁国孔子弟子,“曾子孝母,”曾母咬指寻儿。晋朝王祥卧冰求鲤,幼时继母挑拨离间,后继母生病,脱衣卧冰,继母想吃黄雀。春秋闵子骞谏父。

现代孝母,一般认为,挣大钱回报母亲,实际,多陪陪母亲,及时回应母亲呼唤。“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冰河上,留得卧冰模。”

B、错误的奖励。

C、香九龄,能温席。新时代的孝顺,提前为爸爸妈妈泡一杯茶,开空调。 (2)古诗背诵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miao云汉。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在长安写的。当年春天,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李白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此诗应是写于这段时间。此诗取名于„月下独酌‟,包含李白最喜爱的两个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开篇第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题明意,指出自己的

“独”。也正是在这种极度苦闷下,渴望能有一知己对酌倾诉,才能够产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想法。有二人相伴,本应感到满足,但毕竟是幻化出来的意象,又岂能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李白便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展开了其矛盾的心里斗争。

月影本是无情物,但为了及时行乐,也只能“暂伴”。这便是李白,渴望知己,却无知己,没有知己,却向往知己的一种心态。接着,对知己的渴望战胜了现实中的情况,李白在酒的作用下,产生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情形。认为月和影都于自己产生了共鸣。在“我”歌唱的时候月被我感动了,在我跳舞时,影也随我一起舞动。然在这欢快之时,李白的孤寂之感却又悠然而生。感到现在我们虽在一起对饮买醉,交互情感。可是当醒来时便各自分开了。让读者也不由了产生了一种为其悲痛之情。最后两小句话峰又转,“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声明现实的残酷并不能压制自己对理想的渴望。现实中不可的事,我们可以相约到遥远的天际去。

二、语文知识拓展。

1、文学常识积累:

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使前后所填的字意思相反,再照样子写出四个成语。

1.七( )八( ) 2.同( )共( ) 3.水( )石( ) 4.危在( )( )5.半( )半( ) 6.( )倒( )歪 7.( )( )顿挫 8.推( )出( )9.舍( )为( )10.( )顾( )盼

3、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使前后所填的字意思相近,再照样子写出四个成语。

1.( )精( )神 2.( )兵( )政 3.( )死( )伤 4.( )机( )算 5.千( )万( )6.左( )右( ) 7.东( )西( ) 8.无( )无( ) 9.( )功( )绩 10.自( )自( )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马和驹

有一匹可敬的老马,他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一个惟一的儿子和他一起生活。老马十分疼爱他,把他带到一片草地上去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荫,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的生活放在眼里,每天滥啃三叶草,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浪费时光,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没有必要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睡大觉。

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主了反感。他找到父亲,对他说:“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我亲爱的儿子,既然这有关你的生命,”他的父亲答道,“我们马上就离开这儿。”他们说了就做——父子俩立刻出发去寻找一个新的家。

马驹听说出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这么快乐,安样地走着,在前面领路。他让他的孩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一点儿。     天快黑了,仍然没有牧草,父子便只好空着肚子躺下睡觉。第二天,他们几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吃到了一些长不高的灌木丛,心里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他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他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把儿子领上了一条他不认识的路,走到半夜,又把他带回到原来的草地。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地去吃。“啊!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他喊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要再往前去找了;我们别回老家去了——让我们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他这样说着,说着,天亮了。马驹认出了这个地方,原来这就是几天前他离开的那片草地。他垂下了眼睛,非常羞愧。

老马温和地对他说:“我亲爱的孩子,要记住这句格言,享受太多,就会厌恶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需适度节制。

1.给下面加括号的字注音。

陡(峭)(     )        (嫩)(  )草

2.根据下列要求改变句式。

(1)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倦了。

缩句:

(2)老马把儿子领上了一条他不认识的路。

改为被字句:

3.小马驹为什么要离开那片美丽的草地?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                                                                                                )

4.老马带着儿子离开了原来的家,他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

5.读一读最后一段老马说的话,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                                                                                                        )

四、名著大家读——《柳林风声》

A、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速浏览第3页的内容,为自然段标上序号,说说鼹鼠见到的“长水”是什么样子的?读文第五

2、老獾住在哪里?为什么大家都叫他“老烦”?11页

3、 蛤蟆戴利喜欢做些什么事情?12页

B、请你从文中找出对应的答案填空。

1、找出两句文中描写鼹鼠动作的精彩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2、仿照例子写句子。(用“先”、、、“然后”、、、“最后”写一个句子) 鼹鼠先把拖布浸湿,然后仔细拧干,最后认认真真把地拖得干干净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