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2700字] 论语十二章所有而字解释

作文一:《《论语》十二章》2700字

《论语》十二章

主备人:耿丹   李亚亚                     审核人:彭涛霞 课  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6 、9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

熟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2、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成语、名言警句

二、教学重点(考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四、教学流程

课前(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

1、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预习自翻译课文,筛查出来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小组合作相互帮助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论.(    )语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不逾.(   )矩 学而不思则    (wăng )         思而不学则   (dài)            贤哉.(    ) 一    (dān)食    在陋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 曲肱(gōng)而枕之            博学而    (dǔ)志 3、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了解作者和相关文学常识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一

生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4、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课中(第二课时)

(二)解疑合探: 一、疏 通 文 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

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质疑再探:

1、文义理解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一、填空

1、《论语》中“论”的读音是____,它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是____(朝代)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3、《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看谁背的快

第三课时

1、作家作品:

孔子——                                    《论语》—— 四书:                                        五经: 3、成语(8个):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4、通假字(3个):说                  女                   知 5、一词多义

(1)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然后”)          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译为“而且”)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           (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     可以为师矣(当,做) 6、词类活用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表示顺接 (1)表示修饰关系    例如:   默而识之

(2)表示并列关系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3)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时习之

表示转折      例如: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四) 巩固训练:

匹夫不可夺其志 4、对于如何向他人学习,孔子的论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学习和思考应该结合起来才有成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不亦君子..乎(    ) 3、吾日三省.吾身(    )(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温故而知新.(    )                   6、士不可以不弘毅..(    )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三、一词多义:

1、而:人不知而不愠(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任重而道远(     )2、知: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知之为知之(     )     是知也(     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也(     )     仁以为己任(      五、翻译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后

1.从文中选一句做座右铭,并说出原因。 2.熟练背默课文。

))

作文二:《10《论语》十二章》3100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朗读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一、导入新课(ppt展示孔子、孔庙等照片,引导学生了解。):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板书课题)

二、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  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三、《论语》介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四、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课文导读提示,标出“学习方法和态度”、“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

2、教师朗读示范。要求:

(1)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听清字词读音。

(2)思考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

3、学生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xĭng)吾身    曾(zēng)子    十有(yÒu)五

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博学而笃志(dǔ)

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停顿。

五、归纳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1、找出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合作探究)

(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3)思而不学则殆。(殆,古义:有害。今义:危险,几乎。)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5)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6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3、一词多义。

(1)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  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2)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

(3)文言虚词。(讲授法)

①而,学而时习之 (可译为“然后”,表顺接连词)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是其中了。”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领悟《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2、熟练背诵课文,默写全文。

3、积累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名言警句。

一、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翻译了课文,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每一章的深刻含义。

三、合作探究

1、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1)第一章:第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

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3)第三章:讨论了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第四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5)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有所得。

(6)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赞扬颜回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不改其乐”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7)第七章: 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8)第八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同时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对待这些东西,如天(9)第九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10)第十章:是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11)第十一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第十二章:讨论个人修养,强调达到“仁”需要的条件。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教学反思  9

作文三:《12《论语》十二章》5200字

12 《论语》十二章

考点1 赏析句子

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与道义不符合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考点2 思想内容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问题的探讨。请辨别出哪些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些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学习方法:第1、4、5、12章

学习态度:第7、9、10章

修身做人:第1、2、3、6、8、11章

考点3 感悟启示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悟。

感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感悟二: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许多有益的教诲。如:看到别人的短处而反省自我,加强自律;要贫贱不移;要意志坚定;交朋友要讲诚信,等等。聆听古人的教诲,真是受益匪浅。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一箪食(   )    曲肱(   ) ...

博学而笃志(   )  三省吾身(   )  不愠(   ) ...

2.根据拼音填汉字。

,不亦

,乎        ,四十而不

,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 .

(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 .

(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 .

(6)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 .

(7)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 .

(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 .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 .

A.学而时习之  B.五十而知天命 ..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 ..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有朋/自远方来

C.学而/不思则罔  D.温故/而知新

6.翻译下列语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的语句。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句大意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

(5)时光匆匆,多少豪情壮志被岁月销蚀,孔子就曾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

(2)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 .

(3)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 .

(4)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 .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      .

元方时年七岁 .

B.不亦乐乎 .

公大笑乐 .

C.吾日三省吾身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D.有朋自远方来  不自量力 ..

10.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风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第六章赞扬了颜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15.复旦校训即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16.《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成固定的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说说《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3)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17.(2016·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某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___

(3)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于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做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论语》五则

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

②便佞,损矣。”(《季氏》)

③④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⑥⑦⑧⑨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

张》)

【注】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善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便佞(nìng):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③叶(shè)公:春秋时楚国的贵族,字子高,因当过楚国叶地令,故称叶公。对:回答。④奚(xī):为什么。⑤云尔:如此而已,尔,同“耳”。⑥过:过错,错误。⑦:食:同“蚀”。⑧更(gēng):改正。⑨仰:仰慕,敬仰。

1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损者三友(有害的) .

B.后生可畏(敬畏) .

C.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怎么) .

D.如日月之食焉(比)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日月之食焉   B.君子之过也 ..

C.更也,人皆仰之  D.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对待交友的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作文四:《论语十二章2》220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设计者:朱云侠    审核者:毛新红       时间:10月17日

班级:七3.4班     组名:                  姓名: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4.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点】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预习·交流】

一、复习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1、孔子,名(      ),字(        ),是(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

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2、《       》是记载(       )及其弟子(      )的书,是(      )家经

典著作之一。宋代的朱熹把《论语》与《        》《       》《       》合称

为“四书”。

二、积累本课通假字

三.朗读课文

小组朗读比赛,看哪一组读的最好。(如果背过分数会更高)

【合作·探究】

一.学习后六则,解释重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子曰:“知之(          )者不如 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          )之者。”

2.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4.子在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舍(        )....

昼夜。”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

6.子夏曰:“博学而笃(        )志,切问而近思(                   ), ......

仁(           )在其中矣。” .

二.理解课文内容

后六则中

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谈学习态度的句子:1.

2.                                                                                  谈道修养的句子是: 1.                                                                                  2.                                                                                  3.                                                                                  小结检测

1、古诗词默写:

⑴、               ,终为土灰。(5)、             ,邀我至田家。

⑵、               ,志在千里。(6)、             ,把酒话桑麻。

⑶、               ,不但在天。(7)、万籁此都寂,             。

⑷、               ,可得永年。(8)、山光悦鸟性,             。

(9)、                        ,闻到龙标过五溪。

(10)、                        ,随风直到夜郎西。

(11)、君问归期未有期,                        。

(12)、                        ,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语境题:

⑴、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高境界是“                   ”这

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⑵、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

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                ,              ”。

⑶、《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

⑷、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

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           ,         ,在陋

巷,”                  ,                        。这样在快乐中学习,变被动为主

动,最终实现理想。

3.翻译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收获·反思】

作文五:《论语十二章1》220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设计者:朱云侠    审核者:毛新红       时间:

班级:七3.4班     组名:                  姓名: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4.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点】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预习·交流】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1、孔子:

2、《论语》:

3.四书:

4.五经: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注音

论(    )语     说(   )     愠(    )     三省(   )      逾(    )     ..

罔(   )    殆(   )      箪(   )    堪(   )    肱(    )   笃(    )

三.朗读课文

小组朗读比赛,看哪一组读的最好。(如果背过分数会更高)

【合作·探究】

一.学习前六则,解释重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              时习:                          说:                           愠:                                   君子:

翻译句子: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                日:             三省:             为:                  谋:              忠:               信:              传:

翻译句子: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                立:             惑:              天命:                耳顺:                     逾矩:

翻译句子: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句子: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翻译句子: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堪:

翻译句子:

二.理解课文内容

前六则中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1.                                                                                  2.                                                                                  3.                                                                                  谈道修养的句子是: 1.                                                                                  2.                                                                                  3.                                                                                  小结检测

一、 填空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称为“四书”。

二.默写前六则

三.翻译下列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收获·反思】

作文六:《论语十二章》2100字

《十二章》

一、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读课文

不亦说(yue)乎、人不知而不愠(yn)、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wei)人谋而不忠乎、传(chuan)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

五、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

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

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 而:进而,然后 时:按时 习:温习 之:代词,它

亦:也 说:通“悦”愉快 乎:语气词,吗 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乐:快乐 知:了解 而:但是 愠:愤恨、恼恨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吾身:我自己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 学:做学问 立:独立做事

不惑:通达事理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规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而:然后 知:领悟 以:凭 为:做 矣:语气词,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却 则:就 罔:迷惑无所得 殆: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高尚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陋巷:简陋的住所 堪:忍受

(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下去。)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

让学生结合重点字词的解释,仔细回顾课文,落实自己的缺漏,并思考一个问题:这六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在方法上课文强调的是什么?学习态度上课文又强调了什么?

在意思明确了后,学生找句子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如何说明理由。理由只要学生能讲出个大概所以然来,就可以了,老师不做很硬性的规范,每个学生有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在理由上做了规范后,容易打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学生交流后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把生命送进狮口

2.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本文叙述的事件?作者为什么要叙述这个故事?

3.⑦段中使用了哪三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达了妻子怎样的感情?

4.妻子“将生命能够进狮口”仅仅是出自夫妻之爱“为丈夫铺设生还之路”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应该怎样评价这种思想感情?

5.⑤段中加横线的景物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什么作用?

6.本文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直到14段才交代人物事件的原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7.选文的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请你说说什么是永恒不变的爱。

2.她……将生命送进狮口,为丈夫铺设生还之路 赞美人类最美好的超越个 人功利的良知、正义和爱心

3.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表现了妻子宁愿把自己的生命送进狮口, 也要换得丈夫生还的机会,从而保证基地工人生活需要的崇高思想感情

4.不完全是 从“很多人都在等我们回去,再不回去,连饭都吃不上了”、“你 一定要把车开回去”、“你下去,谁开车”、“快把车开走!快开车”等话语中可以

看出来这种在危难时刻维护他人利益、筑路队利益和援非形象所表现的良知、正

义和爱心,是当今人类社会迫切需要的最美好的思想感情

5.写出了非洲气候的酷热,夫妻生存的艰难,衬托了他们为维护他人利益而挑战

生命极限的顽强毅力

6.先造成悬念,直到结尾才解开悬念,不仅情节曲折动人,而且收到了震撼心灵、

升华中心思想的艺术效果

7.“凶残可以夺走生命,却夺不走永恒不变的一个字:爱。”这个“爱”应包括 爱 亲人、爱他人、爱社会等

作文七:《论语十二章》3900字

《论语十二章》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_________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 人不知而不愠.(      )     3. 不亦君子..乎(         ) 4.吾日三省..吾身(       )5.为人谋而不忠.乎(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 11择其善者..而从之(          )12.三军可夺.帅也(      )13.博学而笃.志(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__________通 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通 __________,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从文中选出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造句。(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六、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孔子阐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八、联系你的学习生活实际,从下面任选一句,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九、宋国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出《论语》怎样的价值?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

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

中了。

作文八:《论语十二章》2800字

2015学年始丰中学七年级(上)语文“三生五学”自主发展导学稿

班级:     姓名:         编号     编制:   审核           2015年10月26日

课题:10论语十二章  作者:      课时:2课时

【自研课导学】

晨诵课(25分钟)

1、自由大声朗读

⑴ 读熟,力求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⑵ 借助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力求能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感情地诵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晨读成果展示:1.内容:朗读并背诵论语十二章课文 2、检效方式:组员到学习组长背诵

【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能说出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逐字逐句正确翻译句子;(重点)

2、通过评讲品读,能说出文中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做人准则含义及启示。(难点)

【评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基础题

书写等级达成等级  批阅日期

一、加点生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生字

愠(      )     三省(      )    逾矩(       )   不思则wǎng(     ) ...

不学则dài(      )   箪食(     )      堪其忧(    )   曲肱(     )    博(    )学 dǔ(    )志 ....  二、作者和作品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          。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著名的有      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             ,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的结集工作由孔子的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现在通行的《论语》共有     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贯彻了孔子学说中的“      ”的核心思想。

3、“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       》。“五经”即《诗经》《尚书》《周礼》《       》《春秋》。“四书五经”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含义

①学而时习之(    )(     )  ②有朋自远方来(     ) ③吾日三省吾身(     )(     )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     ) ......           ⑤传不习乎(     ) ⑥七十从心所欲(     )(     )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⑧曲肱而枕之(     )(     ) .......           ⑨择其善者而从之(     )(     ) ⑩逝者如斯夫(     )(     )⑪切问而近思(     )(     )  ⑫仁在其中(    )(    )      ........       四、翻译句子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人不知而愠,不亦说乎?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发展题

根据你的积累,写出有关论语的成语或格言。(五个以上)

提高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          (3)诲女知之乎              (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其恕乎”的“恕”是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孔子在这里所强调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用文中的话说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二、                                   陈述古辨盗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绐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日:“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施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一一一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遂承为盗。

【注释】①选自

②③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尝知建州浦县日(      ) .②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 .2、辨别“之”的不同意义。 ①讯之,遂承为盗(            )

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              )

3、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陈述古抓住了犯罪者怎样的心理特征?用四个字回答。你从原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找出来并翻译。

心理特征:                                                     原句:                                                         翻译:

培辅课

培辅内容 :                                                                                           效果描述:优(    )  良(     ) 差(     )   生签名          师签名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描述:

作文九:《10《论语》十二章》5800字

10 论语十二章

执教人:大山中学黄国超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言词汇

并正确翻译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

付诸于实践。

二、情境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三、绍孔子及《论语》解说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

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

2、《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字词探究

1、正字音

lún         yuâ    yùn      xǐng   wâi

论语    不亦说乎    愠     三省    为人谋

chán       yújǔ    wǎng     dài     dān

传不习乎   逾矩    罔       殆       箪

hào         gōng       dǔ

好知者     曲肱        笃信

2、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②吾十有五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

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3、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②我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③传不习乎    (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

知识。)

④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

和体会。两个词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

⑥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4、古今异义

①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

此有交情的人。

②不亦君子乎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

人格高尚的人。

③可以为师矣    古义:凭借、凭靠,可以用来;

今义:表示许可、同意。

前六章

五、课文探究

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1、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注音:说(yuâ)    愠(yùn)

(2)解义:

学:学习   而: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时:名词作状

语,按时

习:复习   之:代词,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亦:

也是

说:通“悦”,高兴,愉快

知:了解     愠:生气      君子:品格高尚的人

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

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5)重点理解: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3、学习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注音:省(xǐng)   传(chuán)

(2)解义: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

谋:出主意   而:转折   信:诚信    传:传授的

知识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

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5)重点理解: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注音:逾(yú)   矩(jǔ)

(2)解义:

有:通“又”     而:表示顺承   立:独立   惑:

迷惑

天命:自然规律   逾:超过       矩:规矩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

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5)重点理解: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①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

做。

③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

习,循序渐进。

4、学习第四章

子曰:“温/而知,可以/为师矣。”

(1)解义:

温:复习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

(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

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4)重点理解: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注音:罔(wǎng)  殆(dài)

(2)解义:而:表示转折    罔:迷惑    殆:有害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5)重点理解: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学习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注音:箪(dān)   瓢(piáo)   陋(lòu)   哉(zāi)

(2)解义:  贤:品质高尚    堪:忍受    乐:乐于学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重点理解: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三、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前六章

第二课时

后六章

一、目标:

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十二章》(前六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前六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十二章》(后六章)。

三、课文探究

7、学习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注音:好(hào)

(2)解义:之:代词,学问   者:„„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5)重点理解

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③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学习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1)注音:肱(gōng)

(2)解义: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疏:粗粮     水:冷水

曲肱:弯着胳膊          而:顺承     乐:乐

不义:不正当手段      于:对于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

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重点理解: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学习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义: 三:几个    行:走            焉;在其中   其:代词,他

而:顺承    善:优点、长处    从:跟从、学习

(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重点理解: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学习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义:川:河    逝:流逝   斯:这    舍:舍弃

(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4)重点理解

①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②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 学习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解义:三军:军队    匹夫:普通人

(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重点理解: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学习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注音:笃(dǔ)

(2)解义:博:广泛    而:表并列   笃:坚守    切:恳切    仁:仁德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重点理解: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三、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后六章

第三课时

一、 目标:

1、掌握文言文重要的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默写课文。3、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三、能力提升。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说:通悦,喜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①不亦君子乎                   ②可以为师矣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今义:可能、许可

③饭疏食饮水                   ④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                      古义:冷水

今义:疏通、疏散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

液体

⑤匹夫不可夺志                 ⑥也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普通人                   古义:多次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今义:数词,三

3、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③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④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⑤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一词多义

①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②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温故而知新

懂得

③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④其:仁在其中矣          他的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博学而笃志      并列

6、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①贤哉,回也!(“„„也”,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标志。)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也”,是古汉语中判

断句的标志。)

二、当堂训练:

1、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准确翻译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二、 完成相关练习:》

《论语》的成语:

不亦乐乎          从心所欲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择善而从

一日三省          三十而立

作文十:《10、《论语》十二章》5000字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 教学难点: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â)乎

传.(chuán)不习乎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2.简介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启发诱导”、 “温故知新”等等。

3.《论语》其书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主要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

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第一遍   读准字音 ; 第二遍  读出节奏 ; 第三遍  抑扬顿挫。

2.小组合作解决字词意义和语句翻译,教师适时点拨。

第一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 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二)课文探究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一)分析文义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 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状语)不习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二)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二)课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二)课文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

五、课堂小结

这几章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前四章。

2.熟读课文五至十二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背诵前四章;2.继续研读课文五至十二章。

一、朗读课文,检查背诵前四章,考查句子的翻译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继续研读课文五至十二章

第五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二)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第七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二)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第九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一)分析文义

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句子划分停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三、学生齐读,鼓励当堂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1.积累成语、名言、警句;2.文言词语用法、意义及特殊文言句式总结;3.《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

一、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1.找出你喜欢的名言警句并说说理由。

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让学生自由谈)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

二、文言词语用法、意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总结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乎吾身。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

1.语录体散文

语录体散文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文字隽永,言近旨远,辞约意丰。《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散文以及后世《世说新语》之类的轶事小说,乃至禅宗和宋明理学的《语录》。

2.文学色彩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全解练习。

2.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