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秧歌作文400字 扭秧歌作文

【看秧歌作文600字】作业帮

大年初三的一大早,就听到街上锣鼓喧天的,我兴奋地跑了出去……啊,原来是秧歌队过来了.街道上围观的人群是一层又一层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进去,一条长长的秧歌队展现在我的眼前:看!秧歌队中的“公子”风度翩翩,“小姐”楚楚动人,“小丑”滑稽可笑……他们尽情地舞动着,不时地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最精彩的要数“捉蝴蝶”了.只见一位阿姨用长长的竹竿挑着一只漂亮的绸缎做的蝴蝶,一位大哥哥和一位大姐姐在“抢”这只大蝴蝶.大姐姐眼睛盯着这只大蝴蝶,踮起脚尖,伸出双手一捂,我想她一定会“捉”到那只蝴蝶的,可蝴蝶却“呼”的一下“飞”走了.那位大哥哥瞄准了目标,接连翻了几个跟头,就像腾空而起的孙悟空一样,来了一个“海底捞月”,当他的手刚刚接触到那只蝴蝶,阿姨却转动起竹竿,蝴蝶旋转着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飘飘然地又“飞”走了.就这样,大哥哥和大姐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变着花样来“捉”这只美丽的蝴蝶,可总是一场空,逗得观众们是一阵阵地哈哈大笑.“捉蝴蝶”的队伍刚刚过去,一个漂亮的“小媳妇”侧着身子向我这边走过来了.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子,扭动着苗条的身段,舞动着长长的锦袖,甩动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腮边涂抹着厚厚的腮红在朝阳的照射下闪着光彩……真是美丽极了,好盼她转过身来,让我好好瞧瞧那漂亮的脸蛋.她果然转身过来了,啊,她原来是个“孕妇”,挺着一个大大的肚子,好像要生宝宝似的.看她欢快的舞步,这会是真的吗?我不由地伸出手去摸了摸她的肚子,硬棒棒的.“小媳妇”见我好奇,就拿着我的手用力地敲了敲,哈哈,原来是个大塑料壳肚子呀!“小媳妇”哈哈一笑,我才如梦方醒,这么漂亮的一个“小媳妇”原来是个小伙子呀!秧歌队在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向进移动着,将整条街道都渲染得热闹非凡,给这个祥和欢快的新年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氛围.一群精力旺盛的老太太.她们的腰上系着一条大红绸子,绸子的两端被攥在她们的手中,她们的脸就像绸子一样红.她们站着一动不动,她们的神情郑重而又宁静.系在腰上的绸子静静的,好像陈放了多年不曾动过.但是,看!——一舞起来就不同了,忘情了,投入了,有活力了.三十几个腰系红绸的老太太,如三十几朵在风中绽放的花朵.这秧歌使刺骨的寒风立即变得温暖了.使冰凉的空气立即变得火热了,使木然的人们立即变得亢奋了.好一个秧歌舞!就像沉睡多年的火山突然爆发,就像静止的山河突然生机无限,就像冰封的心灵突然得到了光明.使人觉得:寒冬已去,万物萌发.使人觉得:舒爽和愉悦充满心房.使人觉得:希望之火熊熊燃烧,幸福日子永远香甜的自豪和神气.你看.所有的老太太都舞起来,她们的腿、胳膊,她们全身都在用力地舞动着,有的高起,有的低落,有的急速,有的缓慢,每一个动作都如此地投入和卖劲,使你从来没有感受到生命如此鲜明、活跃和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年迈的身躯,那蹒跚的脚步,那满脸的皱纹竟然能释放出如此热烈蓬勃的能量.每一个舞姿都是全神贯注,每一个舞姿都是纯洁无瑕,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不得不叫人叹为观止.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她们也突然像定在了大地上,一动不动,世界出奇地静,身边的红绸子也一样的静.远远地耳闻锣鼓喧天,声声唢呐昂扬激越,心里便痒痒,知道是秧歌队上街了. 年年正月十五是秧歌汇演的日子,是米脂人春节的狂欢. 换上衣裳,拎了相机,直奔大街上去,汇入看秧歌的人流中. 这个熟悉的城市,面容在一天天变幻着,银州大道扩建后,开阔顺坦,大道两旁的搞成建筑不经意间有冒出了好几栋.路灯杆上悬挂的大红灯笼一溜溜排开去,点染着年节的浓浓氛围. 过来了,秧歌队过来了!年年看,年年看不够的陕北大秧歌扭过来了! 走在每支秧歌队前面的是仪仗队,打着条幅和一些宣传标语,才起猎猎,流动在稍有寒意的风中,仿佛大街上用来一片片五色祥云.随后是一两敞篷大卡车,载着锣鼓手.唢呐手、歌手等人员.锣鼓手多为壮汉,头扎英雄巾,一袭黄色外套.一面牛皮大鼓被三到四人捶击着,鼓吹上下翻飞,捶击出不同的古典,浑重的鼓声犹如春雷总天边滚动过来.铜锣铜镲应和着鼓声,叩击之下,咔嚓作响,眼前似乎觉得天空炸响了霹雳,撕裂着冬日的阴霾.唢呐手铆足了劲儿,鼓起腮帮子,用力地吹奏着,粗犷豪迈的乐音飞扬撼摇在这片土地上. 整条大街喧闹熙攘,看秧歌的人群聚拢了过来,为秧歌队留下一条通道. 过街亮相的秧歌队列为四队,踩着鼓点,扭行在大街上.他们其实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舞蹈演员,他们来自乡村,来自城市,来自生活的不同角落.他们的面孔似曾相识有不很确切.而见天他们却略施脂粉,英姿飒爽,出现在秧歌队里. 在春天的节日里,他们穿上秧歌服,成为秧歌队员,闹起秧歌.大街就是他们的舞台.整条银州大道北浓丽的色彩渲染了,仿佛一条翻滚的绚彩的河流. 他们中间有稚气小孩,扮成新年生肖,着实可爱;有青春少年,洋溢着青春的鲜活;有半百老人,再次焕发出从生命的光彩. 他们甩开膀子,脚底生风,肢体起伏扭动,进退自如,把自信与快乐写在脸上,把生活的苦累与迷茫炮制脑后,那简单的舞蹈...

扭秧歌 作文

上个星期,雪后晴朗的好天气,使我们忍不住要出去转一下,地点是宁溪的一个农家山庄。

我们吃惯了城市的大鱼大肉,现在品尝一下乡村的特色农家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就在我们酒醉饭饱的时候,那边传来了一阵热闹的锣鼓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出去一看,原来是广场上正在举行扭秧歌活动。

这个广场四面环山,虽然是冬天,但周边的有些树木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平坦宽阔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充满了笑容,特别是小孩子,异常兴奋,东奔西跑,也想上去扭两步。

这时候,人越来越多,连小山坡都站满了。

欢快地乐曲中,一个穿着绿衣裤,右手拿着金边大扇子,左手捏着红色绸带一角的人,脚踩着鼓点,拉开了这次活动的序幕。

一刹那,广场上红绸飞舞,鼓声惊天,她们动作整齐,手中的绸布时而向前直伸,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摆动,如银蛇,似飞练,让人眼花缭乱,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老奶奶,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双手不断变着花样,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红扇子。

八角巾一会儿甩在肩上,一会儿摇下来,扇子一开一合,灵活无比,真是精神十足,绝不逊色于那些小伙子。

热闹的场面一直延续到下午三点左右,喇叭声,锣鼓声,把这个寒冬的冬意吹得一干二净。

我们都在看着,听着,在幸福和欢乐中陶醉着……

求扭秧歌作文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

姥姥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很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爷一大早就起了床,扫干净院子里长长的甬路,放上大圆桌,摆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和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大人们高兴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欢蹦乱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

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咧!终于鸣锣开道的锣鼓家什响起来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大妈、老奶奶向我家走来了,我和妹妹向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喊:“来啦!来啦!”一位老爷爷走在最前面,一进了院子,就双手拱拳,说:“过年好!过年好!”姥姥姥爷忙迎了上去,也说:“过年好!”然后热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烟。

一只烟后队长令下:“开始!”锣鼓响起来了,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

秧歌队员们随着鼓点扭了起来,她们左手挥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摇着鲜艳的扇子,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分成红绿鲜明的两列。

当她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挥向空中时,天空中像飞起了一只只的彩蝶。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淘气的大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

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进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队,还不时和有的队员逗着跳,引得大伙直乐。

慢慢地慢慢地,锣鼓声停下来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尽了,可也和姥爷笑开了怀。

这时一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来,两个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加上锣声的配合,真像鞭炮炸开了花儿,连躲在巢里过冬的喜鹊都被惊得喳喳叫着冲向蓝天。

终于,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了了,姥姥姥爷忙不迭地请大伙坐到圆桌前休息,大家吃着糕点,聊着天。

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扭秧歌?”妈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苦一年了,为了庆祝丰收,娱乐乡亲,大家组织起队伍唱歌跳舞。

敲锣打鼓则是要吓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逐渐地,就成为了现在的秧歌。

清朝时,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了。

”原来这红火热闹的秧歌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

看秧歌作文600字

大年初三的一大早,就听到街上锣鼓喧天的,我兴奋地跑了出去…… 啊,原来是秧歌队过来了。

街道上围观的人群是一层又一层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进去,一条长长的秧歌队展现在我的眼前:看!秧歌队中的“公子”风度翩翩,“小姐”楚楚动人,“小丑”滑稽可笑……他们尽情地舞动着,不时地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最精彩的要数“捉蝴蝶”了。

只见一位阿姨用长长的竹竿挑着一只漂亮的绸缎做的蝴蝶,一位大哥哥和一位大姐姐在“抢”这只大蝴蝶。

大姐姐眼睛盯着这只大蝴蝶,踮起脚尖,伸出双手一捂,我想她一定会“捉”到那只蝴蝶的,可蝴蝶却“呼”的一下“飞”走了。

那位大哥哥瞄准了目标,接连翻了几个跟头,就像腾空而起的孙悟空一样,来了一个“海底捞月”,当他的手刚刚接触到那只蝴蝶,阿姨却转动起竹竿,蝴蝶旋转着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飘飘然地又“飞”走了。

就这样,大哥哥和大姐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变着花样来“捉”这只美丽的蝴蝶,可总是一场空,逗得观众们是一阵阵地哈哈大笑。

“捉蝴蝶”的队伍刚刚过去,一个漂亮的“小媳妇”侧着身子向我这边走过来了。

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子,扭动着苗条的身段,舞动着长长的锦袖,甩动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腮边涂抹着厚厚的腮红在朝阳的照射下闪着光彩……真是美丽极了,好盼她转过身来,让我好好瞧瞧那漂亮的脸蛋。

她果然转身过来了,啊,她原来是个“孕妇”,挺着一个大大的肚子,好像要生宝宝似的。

看她欢快的舞步,这会是真的吗?我不由地伸出手去摸了摸她的肚子,硬棒棒的。

“小媳妇”见我好奇,就拿着我的手用力地敲了敲,哈哈,原来是个大塑料壳肚子呀!“小媳妇”哈哈一笑,我才如梦方醒,这么漂亮的一个“小媳妇”原来是个小伙子呀!秧歌队在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向进移动着,将整条街道都渲染得热闹非凡,给这个祥和欢快的新年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氛围。

一群精力旺盛的老太太。

她们的腰上系着一条大红绸子,绸子的两端被攥在她们的手中,她们的脸就像绸子一样红。

她们站着一动不动,她们的神情郑重而又宁静。

系在腰上的绸子静静的,好像陈放了多年不曾动过。

但是,看!——一舞起来就不同了,忘情了,投入了,有活力了。

三十几个腰系红绸的老太太,如三十几朵在风中绽放的花朵。

这秧歌使刺骨的寒风立即变得温暖了。

使冰凉的空气立即变得火热了,使木然的人们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秧歌舞!就像沉睡多年的火山突然爆发,就像静止的山河突然生机无限,就像冰封的心灵突然得到了光明。

使人觉得:寒冬已去,万物萌发。

使人觉得:舒爽和愉悦充满心房。

使人觉得:希望之火熊熊燃烧,幸福日子永远香甜的自豪和神气。

你看。

所有的老太太都舞起来,她们的腿、胳膊,她们全身都在用力地舞动着,有的高起,有的低落,有的急速,有的缓慢,每一个动作都如此地投入和卖劲,使你从来没有感受到生命如此鲜明、活跃和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年迈的身躯,那蹒跚的脚步,那满脸的皱纹竟然能释放出如此热烈蓬勃的能量。

每一个舞姿都是全神贯注,每一个舞姿都是纯洁无瑕,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不得不叫人叹为观止。

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她们也突然像定在了大地上,一动不动,世界出奇地静,身边的红绸子也一样的静。

远远地耳闻锣鼓喧天,声声唢呐昂扬激越,心里便痒痒,知道是秧歌队上街了。

年年正月十五是秧歌汇演的日子,是米脂人春节的狂欢。

换上衣裳,拎了相机,直奔大街上去,汇入看秧歌的人流中。

这个熟悉的城市,面容在一天天变幻着,银州大道扩建后,开阔顺坦,大道两旁的搞成建筑不经意间有冒出了好几栋。

路灯杆上悬挂的大红灯笼一溜溜排开去,点染着年节的浓浓氛围。

过来了,秧歌队过来了!年年看,年年看不够的陕北大秧歌扭过来了! 走在每支秧歌队前面的是仪仗队,打着条幅和一些宣传标语,才起猎猎,流动在稍有寒意的风中,仿佛大街上用来一片片五色祥云。

随后是一两敞篷大卡车,载着锣鼓手。

唢呐手、歌手等人员。

锣鼓手多为壮汉,头扎英雄巾,一袭黄色外套。

一面牛皮大鼓被三到四人捶击着,鼓吹上下翻飞,捶击出不同的古典,浑重的鼓声犹如春雷总天边滚动过来。

铜锣铜镲应和着鼓声,叩击之下,咔嚓作响,眼前似乎觉得天空炸响了霹雳,撕裂着冬日的阴霾。

唢呐手铆足了劲儿,鼓起腮帮子,用力地吹奏着,粗犷豪迈的乐音飞扬撼摇在这片土地上。

整条大街喧闹熙攘,看秧歌的人群聚拢了过来,为秧歌队留下一条通道。

过街亮相的秧歌队列为四队,踩着鼓点,扭行在大街上。

他们其实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舞蹈演员,他们来自乡村,来自城市,来自生活的不同角落。

他们的面孔似曾相识有不很确切。

而见天他们却略施脂粉,英姿飒爽,出现在秧歌队里。

在春天的节日里,他们穿上秧歌服,,成为秧歌队员,闹起秧歌。

大街就是他们的舞台。

整条银州大道北浓丽的色彩渲染了,仿佛一条翻滚的绚彩的河流。

他们中间有稚气小孩,扮成新年生肖,着实可爱;有青春少年,洋溢着青春的鲜活;有半百老人,再次焕发出从生命的光彩。

他们甩开膀子,脚底生风,肢体起伏...

秧歌介绍作文

第一篇秧歌的文章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

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

“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

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

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 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

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朋友们.来体验扭秧歌吧!第二篇秧歌的文章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充满诗意的国画、有价值连城的陶瓷、还有栩栩如生的剪纸。

在东北最有名的就是秧歌了,它是由人们在田里插秧的动作慢慢演变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

非常的大众化,简单易学,可以锻炼身体,是很多老年人首选的锻炼方式,现在的街头巷尾一到傍晚,就会响起咚咚的鼓点声,成群结队的人们走出家门来到广场,有序的扭起来!远处散步的人也会不自觉的跟着扭上几步!传统秧歌的形式有踩高橇、地蹦两种。

高橇是经过加工后的木制品。

高橇越高,扭起来就越好看,说明人的技艺越高,后来人们嫌麻烦,就改成了地蹦,地蹦就是直接在地上跳。

是现在我们常见的一种形式。

扭秧歌时也要有秧歌的服饰。

种类也也很多,比如说花冠上面扎很多的小花,彩珠等,还配合有有彩带、扇子等扭起来更好看。

京剧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其实传统秧歌里也分角色的,比如各种传说里的经典人物,像《白蛇传》里的青、白蛇,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

还有像小丑一样的角色但在秧歌里叫“傻柱子”,也是画着滑稽的妆,穿着特殊的衣服,这角色可不要演,需要会几个绝活才能选上,还需要特别的滑稽表演惹人笑,也是传统秧歌里的重要角色!它的扭法也很讲究,有龙摆尾、别杖子、卷白菜、变大象等。

都是特别有看头的!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民族特伟大!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看秧歌作文600字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

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

“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

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

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 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

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朋友们.来体验扭秧歌吧!

《扭秧歌》作文200字

第一篇:扭秧歌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咚咚锵”的敲锣打鼓的声音。

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饭碗,去探个究竟。

(这段交代好奇的原因,引起下文。

) 在我家北边一个十字路口,聚集着许多老人。

哦,原来在扭秧歌啊!其中两位老人,一个打鼓,一个敲锣。

因为没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

“咚咚”和“锵锵”两种声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着节奏,老奶奶们开始扭了,她们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两只手左一摆右一摆地甩了起来,脚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顿一下,就这样,跳来跳去,扭来扭去。

(描写介绍扭秧歌的动作惟妙惟肖,这时小作者认真观察的结果。

)奶奶们嘴里还说着:“咚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 有些调皮的孩子,不时还窜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动作,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起来。

细心稳重的女生,则在一旁观看。

看着那奇怪的动作,我说:“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稳了。

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几把椅子,一个塑料桶,几个铜板,几根棍子,加上几个“扭秧歌的演员,构成了一个小舞台。

(语言简洁,概括能力强。

) 九点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场了。

睡在床上,耳边又响起打鼓敲锣的声音。

秧歌儿声伴着我进入了梦乡……

家乡的秧歌作文

东北大秧歌 我的家在东北,虽然那里不是什么大城市,也没有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独有的大秧歌,它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大秧歌~,在我们的东北,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谁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大小的广场上,挤满了人,伴着欢快的唢呐声和鼓声,从不起眼的小队,排成了长龙似的队伍扭起来,有的小孩子也从旁边扭来扭去的。

他们不分男女老少都扭着手中的扇子和手绢开心的不得了。

广场上的小贩小商在秧歌队旁边支起了小摊一时间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

四周的观众一边欣赏,一边聊着家常话。

唢呐的乐曲不断的变换,秧歌的队伍不断的变化着,真是让人百看不厌,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的深夜。

每个庆典或节日,过年也少不了秧歌,每到这时候,扭秧歌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有的人装扮成传统戏曲里的人物,还有的人骑着小跑驴,他们用各种动作和舞姿给人们送来了欢乐。

啊!家乡的秧歌,你为我们东北撒下多少欢笑多少喜悦!你给人们带走了多少疲劳和烦恼,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美酒,醇香甘美,陶醉着家乡人的心!美化着家乡人们的生活!(本文来自作文库原创: http://www.zuowenku.net/332357.shtml) 方晓东

陕北秧歌作文1200字的,特急!!!!!!!!!!!明天早上就要!...

仅供参考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

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其中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历史悠久陕北秧歌舞,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已有,原为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

"《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

" 由此可知,秧歌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清李调元《粤东笔记》云:"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中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竞作,弥日不绝,是日秧歌"。

故又有人指出,秧歌传自南方,是陕北的一种外来文化。

作家曹谷溪在《再谈陕北秧歌》中说:"陕北人闹秧歌,就是图个红火。

每年正月二三开始,几乎要闹腾一个正月天。

一直到二月初二才压了锣鼓五音"。

形式多样,是一种民间广场集体歌舞艺术,表演起来,多姿多彩,红火热闹。

陕 绥德县第一中学秧歌队北地区 "闹秧歌"习俗由来已久。

如陕北的绥德、米脂、吴堡等地,每年春节各村都要组织秧歌队,演出前先到庙里拜神敬献歌舞,然后开始在村内逐日到各家表演,俗称"排门子",以此祝贺新春送福到家,这是古代祭社活动的延续,十五日灯节这天,秧歌队还要"绕火塔""转九曲"。

"绕火塔"也叫"火塔塔",先用大石和砖垒起通风的座基,上面再用大块煤炭搭垒成塔形,煤炭之间有空隙,填入柴禾、树枝以便燃点。

由于当地煤炭质量好,又有柴木助燃,所以在十五日的夜晚点燃后,火焰照红夜空,秧歌队绕塔高歌欢舞,非常好看。

此习是古代"祀太乙""积薪而然"求火消灾驱邪的遗风。

此风俗在清代县志中有记载,如《绥德县志》"并以煤块积垒如塔,至夜,然(燃)之,光明如昼。

"《米脂县志》"铺户聚石炭垒作幢塔状(俗名"火塔塔"),朗如白昼。

"可见此俗由来已久。

豪迈粗犷绥德可谓陕北秧歌的中心,那里的农村至今仍保留传统的秧歌表演程式、礼俗和风格特色,其中既有古代乡人驱傩的"神会秧歌"、"二十八宿老秧歌",也有1942年之后才兴起的新秧歌。

秧歌表演者常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

沉浸在欢乐愉快的喜庆气氛中的陕北高原秧歌表演十分红火。

秧歌吸收当地流传的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组成浩浩荡荡的秧歌队。

早年多是男扮女妆。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的也参加。

男女队身着彩服或带云角装 陕北秧歌的秧歌服,男的用毛巾包头,女的手持彩肩、汉巾。

拜年有排门子秧歌,彩门秧歌;正月十五有酒曲秧歌、花灯秧歌。

小场子秧又叫踢场子,分二人场、四人场,八人场。

舞蹈动作丰富,豪迈粗扩,潇洒大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局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

陕北秧歌表演形式,主要特点是"扭",所以也叫"扭秧歌",即 在锣鼓乐器伴奏下以腰部为中心点。

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 脚下以"十字步"作前进、后退、左腾、右跃的走动。

上下谐协,步调 整齐,彩绸飞舞,彩扇翻腾,同时还可以伴随着唱。

陕北秧歌主要有三种角色,即伞头、文、武身子和丑角。

陕北秧歌的领头人叫伞头,一手持伞,一手持"虎撑",两种道具都有吉祥的含义。

伞,寓义庇护众生,风调雨顺;虎撑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

据说孙思邈曾为老虎治病,为便于观察和治疗,曾用一铁圈撑开老虎的嘴,这铁圈就叫"虎撑"。

后来,虎撑演化为串乡治病民间医生手中发出声响的"串铃",成为民医的标志。

它在伞头的手中,则成为消灾却病的象征物,又是指挥秧歌队表演和变化队形图案的响器。

伞头是秧歌队的领头人,通晓传统秧歌唱段,能即兴编唱新词,根据场地气氛或各家的情况出口成章。

演唱时,他领唱,众队员重复他最后一句,形式简朴、热闹,词句生动、易懂,唱得观众皆大欢喜。

现在的秧歌舞,经过改革后角色有所不同,服饰可为现代装, 腰系红绸带。

手中道具可以是镰刀、锤子,可用花伞。

丑角也可不要,也可和霸王鞭结合起来。

风格流派陕北秧歌主要有"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

大秧歌,是一种在广场上进行的集体性歌舞活动,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并伴有狮子、龙灯、竹马、旱船、跑驴等社火节目,队形变化丰富,有"龙摆尾"、"卷白菜"、"十字梅花"、"二龙吐水"、"十二莲灯"等数百种排列法。

小场表演包括"水船"、"跑驴"、"高跷"、"霸王鞭"等。

也可根据动作风格和内容划分为"文场子"、"武场子"、"踢场子"、"丑场子"等;其中"踢场子"为表现男女爱情生活的双人舞,参加人数为偶数,成双成队,男待彩扇,女舞彩绸,有较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需展示"软腰"、"二起脚"、"三脚不落地"、"龙爪穿云"、"金鸡独立"、"金钩倒挂"等高难技巧,既刚健又柔美,既洒脱,又细腻。

逢年过节,城乡都组织秧歌队,拜年间好。

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 ,比歌赛舞,热闹非凡。

男角叫"挂鼓子"女角叫"包头",过去均由男子扮演,"挂鼓子"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