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结尾_《描写式作文开篇方法》4000字

作文一:《描写式作文开篇方法》4000字

描写式作文开篇方法

一、知识点拨

细腻描写,形象入题

描写开头,它可以是场面描写,可以是景物描写,还可以是人物描写,好处在于能烘托气氛,渲染情感,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印象。一般用于记叙文 。注意:

1、所描绘的景物必须与“所咏之辞”有内在联系,切不可“风马牛不相及”。 2、协调好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既不要因情设景,致使文章失去真实性;也不要迷景忘情,致使景物描写游离于文章之外。

举例:

例1、无法忘记那个秋天的黄昏。

秋风吹过,略有一些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扬。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的流泪,这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的。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例2、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题乌江亭》

注意事项:

1、景为情服务

2、景要客观真实

病例:除夕夜,皓月当空,繁星满天

好例:白云飘在水田里,秧苗插在蓝天上

3、描写顺序层次

远近、上下、动静、视听、自然人文

4、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等

二、描写举例

(一)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还不到日出的时候,天刚有点蒙蒙亮;那是一种美妙苍茫的时刻。在深邃微白的天空中,还散布着几颗星星,地上漆黑,天上全白,野草在微微颤动,四处都笼罩在神秘的薄明中。一只云雀,仿佛和星星会合一起了,在绝高的天际唱歌,寥廓的苍穹好象也在屏息静听这小生命为无边宇宙唱出的颂歌。在东方,格拉斯山坳映着吐露青铜色的天边,显示出它的黑影;耀眼的太白星正悬在这山岗的顶上,好像是一颗从这黑暗山场里飞出来的灵魂

雪中漫步更是别有意趣的。天宇中只有一丝风似牵着风筝的线般牵着霏霏瑞雪,仰头望,这丝风主宰着粉蝶似的雪花,一忽儿斜跌下来,一忽儿打着旋飘飞,一忽儿悠悠荡荡扑向在地,落在行人的身上。雪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永不厌倦地和人们嬉闹,拂着人们发热的脸庞,化成滴滴水珠流到眉毛胡子上,结成粒粒小冰碴儿。洁白的雪花悄然无声地落着,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不一刻,地上便有薄薄的一层了,当你的脚踏上去时,它会为你唱出欢快的足音“吱咯,吱咯”。伴着这足音你尽可展开想象的羽翼,去追寻你最美好的回忆,去拥抱你心中的幸福!你不妨作一次深呼吸那凉浸浸甜丝丝的花香就会浸入你的心脾,你不由得想到一颗纯洁的心,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那样纯洁。

(二)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传神)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

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2、心理描写(真切)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逆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心里描写能够刻画出不能用口说出的心里活动。抓住老大臣衰朽的特点,写心里,多用悲叹的语气。“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生怕对自己不利,老大臣说假话。这些心里描写,把他虚伪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一段心里描写,很好地表达了当时不能理解父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随着岁月的流逝,才真正懂得了父亲的爱。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本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小费郎士对鸽子叫声所引起的心里活动,是他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3、动作描写(生动)

《守财奴》中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箍桶匠葛朗台弥留时,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动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

“抓”,送了暴发户的老命,也使守财奴至死不改的贪婪本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

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在得知水生“明天要到部队去”时,手指不禁“颤动”——苇眉划破手指,亦是其内心思想的颤动,写出了水生嫂没有思想准备,舍不得丈夫离去的细微心态。

她闲着的另一只手却在不断地从旁边的纸袋里掏瓜子,掏一颗就扔进涂着玫瑰红嘴唇的嘴巴里,嘴唇紧闭着,牙齿间“嘎”的一声轻响,然后下巴一动,两片瓜子壳像出土的笋尖一样从嘴角两边冒出来,无声地滑落下去。

猴子剥花生最有意思,简直跟人没什么两样,也是两手拿着花生在嘴边轻轻一咬,咬破了外壳,而后在手里剥去壳,把花生仁托在手心,两只手掌并拢了搓一搓,搓去那层红色的仁衣,再举到嘴边呼地一吹。仁衣飞走了,白白胖胖的花生仁留在手心。

坐在最后排的大杨阳上课偷偷吃东西,只见他把脑袋尽可能低下去,把嘴巴伸进抽屉里,飞快地咬了一大口烧饼,然后紧抿了嘴巴咀嚼,两只耳朵被嘴角的肌肉牵扯着一动一动的,整个教室后面跟着飘散出一股芝麻的焦香。

提示:人物的某个动作同时可能伴有一定的神情。因此,在以动作描写为主的同时可穿插着写人物的神情。试着对以上片段进行改写。

4、语言描写(个性)

(导入)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骂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愁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

片段举例

什么样人就说什么样话。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经典的语言描写: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几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辨道,“窃

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孔乙己》

众人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拿他的痛苦来取乐。通过语言描写勾画着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孔乙己的一段话表明了想清白,但清白不了,又偏要争面子。可见孔乙己生活在矛盾之中而又成为取笑的对象。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故乡》     一声“老爷”,“我”与闰土少年时代的纯真友情,完全被封建的等级观念所代替了。

《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的 岳父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持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

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面目。

练习:写一段语言描写。

在高三读书的赵新天在新华书店购书时遇到了小学时的班主任黄老师。写一段200字的师生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例文

赵新天发现黄老师后,轻轻喊了声:“黄老师。”黄老师抬起头,惊疑地看着面前这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我是赵新天呀,是您以前的学生。”“赵---新---天„„你是那个捣蛋鬼呀?!”“对呀。” 赵新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长这么高了,都快认不出来了。”黄老师上下仔细打量着他,“今年该是„„哦,今年要考大学了吧?”“是啊。这不,我买参考书来了。”“高三学习挺辛苦吧?”“苦是苦,但总得学啊,再不努力就迟了。”赵新天调皮地说。“不错,小伙子,好好干。考上大学别忘了告诉我一声。”说着,黄老师欣慰地笑了。

三、练笔仿写: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抱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请你以“有关距离的遐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开头)。

2、以“触摸都市”和“感受乡村”为题目写两篇文章(开头)

3、《窗外的村庄》

作文二:《描写方法》600字

∙ 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

∙ 描写方法分类: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一、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1.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 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4.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5. 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作文三:《描写方法》6500字

描写方法: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描写方法共有5种

人物描写

1.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

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 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4.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就可以买车了!

5. 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

编辑本段环境描写

1. 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怎样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写出了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和对人们美好,温馨生活的向往。

2. 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铺下铺垫。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编辑本段按叙述的表现手法分类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 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编辑本段按特征分类

白描

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新凤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人的性格和形象。

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人们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使用。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无论是景中含情,或是情中含景,都是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这也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表达方式,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景中藏情式

景中藏情最重要则在于“点情”,集中笔墨全力写景,不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达何种情感,只刻画出鲜活的生活图景,却在描绘景物的文字之外于合适之处用带浓郁感情色彩的字、词、句轻轻点出。诗人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

比如《长亭送别 端正好》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由天、地、风等大自然景观写到雁,描写一幅“碧云密布、黄花遍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的清秋景色。作者如椽之笔,抓住秋天中最突出之景,“天”“花”“地”“风”“雁”的最突出特点——“清萧瑟”,由天到地,从风到雁,一一写来,绘出“送别”的背景。从字面看,这几句话句句写景,哪里写情?细看来却发现情在末尾两句,它用设问点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泪”字点其情,使全篇闪耀着离人的泪光,所写的“天、花、地、风、雁”都成了饱含离情之物,而景中人正在流出“离人泪”,这恰好给前面所写之景蒙上了离情别绪的浓郁情感,使全文成了看似“句句写景”实则“字字言情”的情景交融的佳作。

情中见景式   情中见景的目的是营造“情景交融”意境,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体悟到最真挚最浓郁的情,从而得到美的享受。“情中见景秉笔书”说的就是写景中适时用几句或几段文字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直接写出自己的感情、想法,不隐瞒、不隐讳。看似并未写景,却神奇的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

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未见景物之描写,但是当你了解了诗人当时险恶的处境和痛苦的心情之后,在你的脑海中便会出现一副闪耀着血泪的图画:一幅浩渺无际的天宇,一座兀然耸立的楼台,一位独立苍茫的诗人。在诗人的悲怆中,你会体味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这些历史与现实,宇宙和人生,都会随着诗人情感的喷发变成感人的色彩和旋律,也为读者开创了一个情中见景的审美空间。

三情景并茂式

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抒情与写景在此达到了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程度。   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明喻,令人想像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此刻梦回故都,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不刻不在翻波、涌浪流向大海。这句词抓住词人的愁和滚滚东流的春水的共同点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多——越来越多,久——永无尽期,长——没有尽头,深——深不可测,永——无时不在,绵绵不断……词人的愁情与东逝的流水交相呼应,情态必现,形成一种情景并茂的境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用典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显出女人之坚贞,使宁王深受感动,而让其与故夫团聚。(按:典出【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减少语辞之繁累

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如:

览古李商隐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赬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诗中“长乐”一词乃指汉之长乐宫。【汉书】平帝纪:“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飞旦尽”;“景阳钟”之典出自【】:“齐武帝数游幸,载宫人于后车,宫内深隐,不闻鼓漏,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声早起妆饰”。“箕山客”一词乃指尧之许由也,【庄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又齧缺遇许由曰:„子将何之?‟曰:„将逃尧‟。又史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将所欲表达之意念,呈现在读者眼前,故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四: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如:

潭州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其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一词指屈原“离骚”、“九歌”赋中,指斥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当年陶侃之战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贾谊祠中之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没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益觉凝炼警策,读之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编辑本段描写方法例说

在记叙类文章中,叙述往往侧重于一般过程的叙写,读者只能得到对事物的综合、概括的了解;而描写则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明晰的认识和感觉。如果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文章使过多地讲述故事梗概,难免不生动、不形象了。

如何进行描写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和技巧。

一、设喻描写。即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段的描写。用这种方法去写景、状物、描摹事态,会使事物更明朗、更形象、更生动,从而产生比较强烈的感染力。如梁衡《夏》中的一段: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的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段文字,作者紧扣景物,通过恰切的比喻,展现了由暮春到初夏、盛夏的次第变化;从不同的侧面准确表现了夏天的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便是设喻的好处。设喻描

写是最常用的描写方法。它可以使模糊的东西清晰可见,抽象的东西具体可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看了这样的描写,谁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效果正来源于恰切新颖的比喻。

二、白描。白描本是绘画之一法。全部用线条勾勒,不假色彩,单纯明快。用在文学之上,成为描写的一种手法。鲁迅把这种方法归纳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文秘诀》)它不加修饰形容,不加铺张扬厉,只用普普通通的话,简捷地反映出事物的特质。虽着墨不多,却能穷形而尽相。许多名家大师,都把白描当作常用的方法。   如: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施耐庵《水浒传》)

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里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以上两段历来被评论家视为不同凡响的精彩描绘,都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直来直去的文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统丽的修饰,没有比兴的手法,但大雪漫天飞舞的气势和“故乡”的空旷、荒凉、寂寥却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烘托描写。烘托也是中国传统的画技名称,在画那些浅色东西时,往往用水墨或淡彩加以渲染,使物体明显突现出来,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把这种技法用在描写上,通过对彼事物的描写达到表现此事物的目的,就是烘托描写,《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可算最典型的例子:“……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见到罗敷后的种种行为上,烘托出这个少女的美丽,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是表现那种非常抽象、不但白描困难、设喻也不易讲得明白的事物,这种烘托描写就更有用武之地了。请看朱自清《绿》中的一段: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出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草与绿叶,那似乎又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作者要表现的是梅雨潭水特有的那种神异难言,令人惊诧的“绿”,这种抽象的事物是难以通过直接描写表现的。作者通过对大家所熟知的其他色彩的描写,烘托出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读后使人觉得汪汪一碧的梅雨潭就在眼前。

四、动态描写。即化静为动的描写。山水名胜,多是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因此要尽量让静物动起来,去摇荡人的情怀,让读者与作者产生美的共鸣。孔孚在《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中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 ”

佛是静坐的,就是生长着的绿苔在人们看到的那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用了“微

笑”“看”“听”“爬”“跌”“侵”等动词,佛和绿苔仿佛有了生命似的,都是动态的了。而且互相之间还有了某种默契似的,这就把清净无为的佛界和嘈杂纷呈的尘世之间互相沟通起来了。再如徐迟在《祁连山下》中,是这样描写敦煌壁画的:他一进这洞窟,便掉进了染缸似的,整个都掉落在色彩的世界中,奔马在四周跳腾。天鹅在空中打旋。花草失去了重力而浮动。蛟龙和人一起飞行。热烈的红色调子是基调。千万种色彩旋转在他的周围。

作者把壁画上的景物,用动态的文字加以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奔马、天鹅、花草、蛟龙种种的姿态,使静止的画面栩栩如生。

五、具有想象因素的描写。描写的时候,往往不只如实记写所见的情形,而要把想象的因素杂入其中,补充描写的内容。描写带上了想象的因素,便能更生动、更丰富、更富于文学性。如:

最难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个石案,挖出石案里的乱石沉泥,石缝里就漆漆地流出泉水。石桌不大,但是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积水用完,一顿饭的工夫又可以蓄满。水满的时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或像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泉水清例,不浇菜也可以浇果树,或者用来洗头,洗衣服。……(吴伯箫《菜园小记》)

作者用白描的文字写石窠,说它“像童话里的宝瓶”,便是想象的因素。它使我们联想起记忆中许多关于“宝瓶”“宝葫芦”之类的神话故事,丰富了对石案的感受,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六、具有感情色彩的描写。描写时有时是较为客观的,有时却不免带有主观的色彩,掺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色彩的描写,往往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如:

二月十六日,又有友人赠我六朵石竹花,三朵红的,三朵白的,间以几枝凤尾草,……   回来欹在枕上,等着出到廊外之时,忽然看见了几上的几朵石竹花,那三朵白的,倒不觉怎样,只那三朵红的,红得异样的可怜!

灿然的灯下,红绒般的瓣儿,重叠细碎的光艳照眼,加以花旁几枝凤尾草的细绿的叶围绕着,交辉中竟有滞人的意味。

这时不知是„花‟可怜,还是„红‟可怜,我心中所起的爱的感觉,很模糊而浓烈……   (冰心《往事(二)》)

作者写石竹花,是从感觉的角度描绘的, “红得异样的可怜”“滞人的意味”,都是从感觉上说的。描写带上了感情的色彩,即使不是作为抒情的工具,这种文字也比较生动感人。   以上简要介绍了描写的几种方法,其实它们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涉的。描写同一事物,不仅可以设喻,还可以白描;不仅可以写所见,还可以写所感;不仅可以写静态,还可以写动态;不仅要写主体,还要注意陪衬等等。关键在于不论怎样描写,都必须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感染力为目的,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动形象的印象。另外,什么地方要描写,什么地方不要描写,应从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出发,决不能随心所欲。过多的描写、过分地堆砌词藻,并不能获得好的效果,反而会伤害了内容的表达。恰如其分的描写,求得真实自然,才是我们要求的。

作文四:《描写方法》700字

1. 下列描写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心理描写)

B. 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外貌描写)

C.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动作描写)

D. “没有什么,我要调动工作。”他平静地说。(语言描写)

2. 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什么描写,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A .语言描写 B.神情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E.外貌描写 F.环境描写

(1)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    )

(2)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3)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    ) (4)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    )

4. 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           )

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           )

(1)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 (2)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

(3)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

西的人。(     )

(4)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

1.C  4. 语言  动作 5. 动作 语言 外貌 6.B 7.D 8.CE B D A  9.C A

B D 10.动作 外貌 心理 语言

作文五:《描写方法》500字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作文六:《描写方法》2000字

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一,按内容来分

(一)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二)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二,五觉

视觉描写,触觉描写,嗅觉描写,味觉描写,听觉描写

三,按叙述来分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三)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四)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四,按特征来分

(一)白描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那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手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白描本是绘画之一法。全部用线条勾勒,不假色彩,单纯明快。用在文学之上,成为描写的一种手法。鲁迅把这种方法归纳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文秘诀》)它不加修饰形容,不加铺张扬厉,只用普普通通的话,简捷地反映出事物的特质。虽着墨不多,却能穷形而尽相。许多名家大师,都把白描当作常用的方法。

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施耐庵《水浒传》)

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里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

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以上两段历来被评论家视为不同凡响的精彩描绘,都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直来直去的文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统丽的修饰,没有比兴的手法,但大雪漫天飞舞的气势和“故乡”的空旷、荒凉、寂寥却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三)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人们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 的需要来使用。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 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作文七:《描写方法》13700字

描写方法,修辞方式,表达方式,表达方法,叙述方式,写作手法

一、描写方法:

(1)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2)按特征分类有:1)白描 2)细描3)衬托

二、修辞方式  常见的修辞方法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三、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四、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五、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

六、写作手法: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妙用例谈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崖壁之陡峭,又显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突出山之高峻。这首诗很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如此就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伟瑰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读李白的这首诗,就是一种享受,享受其笔下的自然之美,深受其思想感情的熏陶,这缘自于诗人的的细腻的描绘,特别是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生动形象,想象奇特,内涵丰富,给人熠熠生辉之感。 那么,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在运用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一、比喻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其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还可以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从而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如《樵夫,别砍那棵树》中“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称老橡树为“老朋友”,时刻牵挂着老朋友的安危。这里用了一个非常生动贴切比喻,“就像你的树皮与你连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情深意切。   二、比拟

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把甲拟作乙,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其意境,体味其深意。同时,它还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爱憎之情,从而引起共鸣。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五、对比

其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本质特征突出。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特别是在第4、6节,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对比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   六、对偶

对偶就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字字相对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其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此外还有借代,就是借相关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它能使语言简练、含蓄。如《致空气》中诗人借空气这一具体事物来歌颂友情、亲情、人的信念和理想等。还有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起到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长城谣》“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一句中“烈火”就是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以此表达的是诗人自己的热血沸腾。再有运用反问来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双关,使内容含量增加,表达更含蓄委婉,有时幽默风趣。

掌握了上述方法,有助于我们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享受诗歌所表达的真善美,因为修辞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到推波助澜的润滑作用。当然,对于修辞表达效果的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上述理论,还应回归到具体的诗歌中,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具体的意境加以详细赏析,做到活学活用。

三、排比

排比就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其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第4节诗人回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 用排比句式,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中心描绘了8个生活镜头,这样增强了语气,丰富了内容, 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大堰河慈爱,勤劳的形象。

四、反复

它主要运用在诗歌中,起到反复咏叹,突出一种思想,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诗歌的格式整齐有序,也有助于分清语言的层次,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节奏美。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最后一句反复强调“大堰河所不知道的”,深化全诗悲剧气氛,激发读者对大堰河命运的深深同情。再如《一片槐树叶》首段连用“……一片……一片……一片”进行反复吟咏,诗韵绵长,以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的渲染。

山西省沂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6题、第Ⅱ卷13—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1题

和第12题选做其一。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灾难袭来,13亿人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坚毅的精神。这次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向高潮。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说:“中国人的风尚,为何不能用金钱表现?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平民的慈善,是最可贵的慈善。每增加1块钱的慈善支出,对于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来说,它的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从理性角度来看,一个乞丐是绝对不会去施舍的;相同的道理,也只有充分盈余的人才会有能力在经济上去帮助别人。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善作为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尽管受经济规律影响,但同样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有不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

震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了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显然,从个体来讲,平民捐助的钱并不多,但是,平民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而具有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广大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乐善好施源于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在我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义是人的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应重于物质追求。不散不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所谓“行善积德”,对个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价值体现和精神满足了。

1.下列各项中,不是“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的依据的一项是

A.“平民慈善”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B.“平民慈善”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即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高尚思想品质。

C.“平民慈善”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

D.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

2.下列各选项是对文中“穷人”与“富人”慈善作的比较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穷人的慈善与富人的慈善其边际效用不一样。

B.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C.穷人的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体现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D.不能因为富人的捐助比穷人的多,就说明他们的慈善意义重大,更能体现出爱的价值。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慈善是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B.不开发平民慈善,中国的慈善只能走向消极,并将成为一句空话。

C.中国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慈善活动,这反映出中国人越来越理性的财富观念。

D.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的乐善好施体现出其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4—6题每题3分,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 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看望

C.多其所规为         规: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旧

5.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河间①城外柳二首(其一)

清•钱谦益

日炙②尘霾辙迹深,

马嘶羊触有谁禁?

剧③怜春雨江潭后,

一曲④清波半亩阴。

【注】此诗作于隐居家乡后,突然被召补官,于河间城外见秋柳所作。①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②炙:烤、晒。霾(mái):本义是风夹着尘土(动)。《诗经•邺风•终风》:终风且霾——即刮风又夹着尘土(动)。现代汉语只有“阴霾”(名)一词。③剧:极。④一曲:河流转弯处。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诗:“黄河一曲当城下。”

8.诗的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6分)

9.请赏析本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空白处的名句。(任选一题,6分)

(1)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追求个性解放、蔑视权贵是李白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就宣告“                       ,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将进酒》中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家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1)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5分)

(2)依照全文,概括填充下面的内容。(6分)

这篇小说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安排,反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

(3)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请合理想象,阐述要说的内容。(6分)

(4)请找出小说的景物描 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科学大师钱学森

涂元季

我给科学大师钱学森当了20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新华书店专门给他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新华书店的人都问,他一个人读得了这么多?是不是你们这些人在“加塞”?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还有一本菜谱,我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

钱老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他看书的效率也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我们。

钱老本人也说:我不仅喜欢科学,也喜欢艺术。包括艺术理论。他在上海交大的时候,就读过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他说:我读后很受启迪,原来对艺术还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类。

应该说钱学森从青少年时期就有实事求是的品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没有这些成就不了大师。

在上海交大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卷子发下来以后,钱学森发现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到,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教授后来给他扣了4分,并把卷子保留着,去世之前还说:我这儿还有一份钱学森的卷子。 钱老对“一团和气”的学术空气很不满意。他批评说:大家当面都是你好我好,可是背后乱发议论,这不是搞学术的,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记得很清楚:钱老和茅以升先生的争论。钱老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先要奠定好理论基础,再来学习工程技术。茅老看后有不同意见,认为先掌握了某种技术,再来学习理论,也不见得错,就发了一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见,直接点了钱学森的名字。茅老过世后出了一本文集,其中收录了这篇文章,但编辑把钱学森的名字隐去了。钱老看到这篇文章后说:茅老在文章中批评的就是我,为什么不把我的名字点出来?学术上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所以,他马上就给这个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说希望你们再版的时候加一个注,就说茅老批评的那篇文章就是我写的,我应该负责任。所以在学术上就应该公开争论,但是许多人抹不开面子,甚至互相封锁、互相保留,他说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钱老在生活上很随意,但在原则问题上很较真,不怕得罪人。

钱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文章,马上给我写了一个条:涂元季同志,我已经看到《人民日报》刊登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消息,按照这个规定我是要缴税的。请你尽快帮我问清楚。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他们说:现在这个问题还在讨论阶段,请转告钱老,让他老人家不要着急,等具体办法下来后我们马上告诉他。

大事上更是如此。就拿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问题说吧,当时第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都是与钱老同辈的老科学家,谁来担当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答案其实好多人都清楚,但

就是没人敢公开提出来。在原航天部党委会上,钱老说:我认为,第二代的战略导弹要由年轻人来担当重任,总设计师由他们来当吧。

他说完后,大家马上热烈鼓掌,都说“同意“。要知道,说“同意”容易,但谁第一个发表意见可是得罪人的事!要不是钱老第一个提议,谁敢出这个头?

钱老晚年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如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为他人写序,不题词。 这是钱老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唯一办法。钱老退休之后,无职无权,面对不正之风,他说: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洁身自好,不沾一点点污泥。

就拿成果鉴定会说吧,钱老认为:我不能说这些成果都是不好的,但是我知道鉴定会有很多文章,我区别不清,唯一的做法就是回避。但“回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比方说有一位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了一个项目,说这个项目是按照钱老的倡导来做的,希望他能参加鉴定会。钱老很郑重的回了一封信,说:虽然这件事情是我倡导的,但我只是知道宏观上的大方向,具体细节我并不懂,因此我不宜参加你们的鉴定会。

(摘编自200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研究科学的钱学森,不仅读科学书籍、杂志,也读艺术、艺术理论书籍,甚至连菜谱都读,兴趣广泛,多读书是他成为科学大师的因素之一。

B.上海交大水动力学教授最初保留补扣了4分的钱学森的试卷,是因为他有先见之明,知道钱学森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人物。

C.钱学森得知某出版社在出版茅以升文集时,隐去了茅以升直接批评自己的名字,便给出版社写信,要求其在再版时把隐去的名字恢复过来。

D.钱学森第一个提出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要由年轻人来担当,一是因为他学术地位尊崇,二也是因为他不怕得罪人。

E.钱学森郑重地拒绝参加某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的项目的成果鉴定会,是因为该项目宏观上的大方向是他倡导的,但具体细节他不懂。

(2)文章说“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科学精神、科学品德”在本文的内涵是什么?(6分)

(3)有人说茅以升也是学术权威,所以才敢点名批评钱学森。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请简要评述。(6分)

(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些事情,赞美了钱学森怎样的精神品格?(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赵老的文字功夫好,思路清晰,用语严谨,疏而不漏,广大读者很喜爱他的作品。 B.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C.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着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D.他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说话做事都挥洒自如,给人一种非常干练的印象。 1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各级各类教育要逐步形成一批高水平、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 C.马来西亚南瑞新山的一家咖啡店出售的白蚁有三种吃法:生吃、浸酒及用米酒保存。 D.我们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报效祖国、给人民创造幸福。 15.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 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

_______ 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①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 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②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③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④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⑤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

⑥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 ③⑤  D.①④⑥

16.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实验的结论。(不超过20字)(5分)

美国的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17.仿照下面的诗句,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仿写一首诗,字数可稍有不同。(6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苹果泥。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苹果也不算晚。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忻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D(D项是解释可能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的原因)

2.B(不是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

3.B (文章第二段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的“"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一个比方,意在强调平民慈善开发意义重大,而B项的表述完全绝对化了,从文中看不出“走向消极”的结果。) 二.(6分)

(一)4.D(应为“陈述”)

5.B(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6.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7.(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扰,排除,1分;益,更加,1分;慨,慷慨,1分。句子通顺2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三.11.(25分)

(1)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2分)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

(1分)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2分)

(2)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超越亲情的爱,是更美好、更高尚、更可贵的人间之情。(6分。符合小说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1到2分。)

(3)①你真是我的儿子吗?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既熟悉却又十分陌生?到底是我病糊涂了,还是你认错人了呢?真是你吗,我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3分)

②谢谢你了,善良的孩子!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谢谢你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我就要走了,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回去吧,孩子,愿神保佑你,愿你幸福!(3分)(探究要符合小说的情理,如①处应表现病人狐疑的心理,②处应表现病人感激的心理。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4)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和结尾“外面天亮了”。(2分)开头的“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3分)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3分)

四.12.(1)(5分)AD (B项中原文没有“知道钱学森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人物”的内容;C项中原文不是“恢复”隐去的名字,是加注;E项原文是“回避”,不是拒绝。) (2)(6分)主要包含:1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2学术空气不能“一团和气”。3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科学,勇于让新生力量担当重任。

14.B语序不当,“运动员”调至“调节”后。C“用米酒保存”不属于“吃法”。D“根本目的”与“是为了”重复。

15.D(①“创造了多少奇迹”承接上文中的“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蕴藏了多少力量”与下文中的“心胸的容量有多大”相衔接。④所有分句(或成分)均以“人”作主语,使全句在表达上更为流畅。⑥“听不到„„嘶鸣”,“更没有„„荣耀”“只有„„浪花”,这种表述使各句句式一致,“拍打着岩石”与下文“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是合理的因果衔接 16.婴儿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或母亲的心跳声更容易给婴儿催眠。) 17.答案举例:假如生命是树,就不要停止生长,也不要随意摇摆!我将长长地伸展树梢,向着未有人到过的高峰。

六.作文(60分)   18.等  级 评 分 标 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内容”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

言”为重点。

参考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因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扑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作文八:《【功夫作文大讲堂】人物描写方法之语言描写》1100字

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最容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 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学会如何把人物的语言写具体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语言是心灵的“门户”,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在写对话时,不仅要在说的内容上,下足功夫,更要写活“说的提示语”,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

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比如说老人说话要稳重点,孩子们说话要可爱点,老师说话要严肃点等,如果不按照人物的身份去设计对话,那可能就会乱套了。比如说女孩子们见面会说:“亲,想死你了!”那如果男孩子见面也这样说的话,那笑掉大牙了。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受委屈了?平时看上去不错,今天怎么搞的?如果现在不批评你,你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要知道老师批评你是为你好,你要严格要求自已。”王老师顿了顿,又用平缓的口气说,“孩子,你们现在还小,不要养成不好的习惯,以后要长记性,回去吧!”听他那样说,我反而管不住自已的眼泪了……

上面的这段话语,出口老师之口,所以它看起来严肃、认真,口气之中有着一股老师范。这样的说话方式和口气才符合老师的这个身份。同时小作者写到了“说的提示语”---王老师顿了顿,又用平缓的口气说,将老师说话时的神情和口气,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要重视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继父对“我”的关怀。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单独作更加具体的介绍。

作文九:《作文描写》1200字

一、导入 曹植在《洛神赋》中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来形容甄氏的美丽与妖娆,鲁迅用“他身材很高大;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来刻画孔乙己的落魄。从古到今,不胜枚举的外貌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怎样合理恰当地进行外貌描写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外貌描写的写作方法。【3】

二、外貌描写写什么?

问:在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描写人的哪些方面呢?

明确:容貌、衣着、体型、姿态。

问:要写一个人的容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明确:从脸,耳朵,眼睛,眉毛,鼻子,嘴,头发,胡子,皱纹和独特的面部标记来写。

问:要写一个人的衣着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明确:可以从帽子,衣服,鞋子和佩戴的饰物,包括(眼镜,手表)来写。 但是,外貌描写可不是要求大家面面俱到的描写人物,而是要在外貌的诸多特点当中选择有特点的,有代表性的东西来写。【3】

【鲁迅】请大家看这张图片,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那么根据这幅图片,请大家说说你要从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呢?

【玉树灾民】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一位在玉树地震中受灾的老妇人,根据这幅图片,请大家说说你要从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呢?【4】

大家已经能够准确找出人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把这些表示特点的词语连成句,变成丰富的外貌描写呢?

三、外貌描写怎么写?

1、合理安排描写顺序。【5】

【王熙凤】从上到下,从里到外

【玛丝洛娃】从下往上

【实战】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2、恰当结合修辞手法。【5】

比较句子,得到加入修辞的好处。 【《庭长夫人》——克拉林】打那以后,他就将黑得像中国墨一般的一脸大胡子修剪得短短的,像公园里的黄杨木一样。他的嘴巴很大,高兴时张嘴一笑,嘴就大得从这边的耳根咧到那边的耳根。 【《小巷深处》】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如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故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实战】她很爱笑,一笑起来就会露出洁白的牙齿。

他个字高高的,长的瘦瘦的。

3、把握不同情境中的外貌变化。【5】

【《故乡》】 【《故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她脸庞白皙。

【病】病中的她更显憔悴,原本白皙的面庞变得如纸一般惨白,毫无血色。

【喜】喜不自胜的她脸上白里透红,那两颊的红晕似两朵粉嫩的桃花。

【怒】怒不可遏的她歇斯底里,原本白皙的脸成了酱紫的圆茄子。

作文十:《小学生作文写好景物描写的方法》5500字

小学生作文写好景物描写的方法 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同时也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原因是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因此,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

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却是特色。”

二、选好描写角度

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要选好描写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角度。要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观察和描写出景物独特的状貌风神。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视,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要使学生明白:第一,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景物才能成功。

3、散点观察: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它是定点观察的分散。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角度问题。老舍先生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就其每一幅图景而言,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描写角度,就三副图景总体而言,又采用的是移步换景和散点观察的描写角度。这样由定点到动点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

之间来说的,仅就各大层次内部来看,又同中有异,如写城内既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又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笔法活脱,不失灵活变化之致。

三、安排好描写顺序

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自然和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

1、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等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使景物的画面井然有序的展开。如《济南的冬天》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及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空间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远近大小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2、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时间顺序)写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就是在一天中,时刻不同,景物的色泽、颜色、情状也不会是一个样子。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变化推移,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

如朱自清在春雨图里,不但采用了空间顺序由城内写到城外,而且又运用时间顺序由白天写到傍晚再到上灯,时空兼用,共同勾画出春雨图安静、和谐的“独特的美”。

四、巧用联想、想象和多种修辞

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老舍先生的思维则更为奇特,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进而心裁别出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联想想象的这种神奇效果和作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悉心玩味体会并借鉴学习,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会多种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灵活运用。

学生学习《春》时,要让他们看到,作者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文章最后,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从刚落地的娃娃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耐人寻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皆具匠心,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五、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和感悟

学生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么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六、烘托映衬,使景物形象更为鲜明

要写好景物,还得运用烘托映衬之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最初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指导有方、点拨得当、训练恰当,假以时日,学生是不难掌握的。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空灵的蓝水晶了”里一映衬,这些物象也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的确,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所以我们在写景时适时巧妙运用烘托和映衬,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岗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②

这样看来,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烘托和映衬的方法还需慎重使用。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七、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③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之懂得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让学生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学生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这种技法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观沧海》等诗文的欣赏来体会掌握: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以上全是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又转为写虚即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概。

以上从八个方面举例谈论了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其实,景物描写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它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一段或一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应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时,一定要对这些方法全面考虑,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