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的第一本书》1700字]我的第一本书

作文一:《3.我的第一本书》1700字

3.我的第一本书

主备:贾耀红

【教学设想】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诗人,在严酷而荒诞的年代里,他清醒地感觉到、认识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神圣的历史职责。他的诗更多地带有反抗现实而义无返顾地奔赴“革命”理想的特点。时代的苦难使它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察和独特的感悟,让他产生了创作的激情。作者追忆《我的第一本书》时,以口语化的语言、幽默的笔调把苦难的生活渲染得充满温情,把恶劣条件下的学习写得趣味横生。在荒寒的背景下,不尽是辛酸,也有着抹不去的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只有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使学生领悟到

作者童年时期的苦与乐,才算达到了语文教学上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为目的,按感知内容──捕捉情感──体验感悟的步骤进行。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3、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酷(    )似      掺(    )   脊(     )背     枉(     )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酷似:极像。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后小组内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富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拓展与延伸:

1、 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2)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3) 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4) 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六、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将课堂拓展口头练习整理一下,写成短文,写在日记本上。

教后记:

作文二:《3.我的第一本书》1600字

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过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讲述)

记不太清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一个难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久久难忘,为什么?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故事。几十年后,走过迢迢的征途,饱尝人生的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却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我们曾学过他的诗《华南虎》。

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翻来覆去  掺(chān)和  脊(jǐ)背  枉(wǎng)读  幽默  马鬃(zōng) 酷(kù)似  磨蹭(cèng)  凄惨  奥秘

3、“我”第一本书是本什么样的书?

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书。

三、互动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准备复述。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简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二)、探究体验

1、这“第一本书”中,你能看出饱含着哪些情意?

(小组交流,互为补充、归类)

A、父子之情;

父亲温和、善良、负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乐于助人。

B、同学、朋友之情;

送书给乔元贞;老师不责罚“我”。

C、人与狗的情趣。

2、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

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的,也是沉重的,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运用新知,巩固自测:

品评语言

找出你最有感触的话语,说说你独特的体验。

(学生发言,允许畅所欲言,体现个性)

预设:

A、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因为童年生活艰苦而沉重。而童年时代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与人间的温情和友情,使人忘却困苦,带来了“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B、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是“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的意思。“本”是双关的修辞方法,既指那半本国语课本,更指“我”人生的第一课,人生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

设想二十年后,“我”和乔元贞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相遇,共同回忆起了我们那段辛酸而又不乏温情的童年时代,我们会说些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时代背景,发挥想象,将这一幕二人的对话表演出来。

以三人为一个小组,安排一名导演,两位演员,表演过程中先由导演“说戏”,也就是你的创作依据和意图,然后由演员进行表演。(学生情感升华,走出文本,感悟人生,既是对文本主题的延伸,也是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文章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

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他通过对自己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以及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生命乐趣。

七、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

3、任选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酸                  甜 生活艰苦    父子亲情 学习条件恶劣   师生之情 人生际遇凄凉   同学友爱

作文三:《3、《我的第一本书》》1000字

3、《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

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作文四:《评我的第一本书》1200字

《我的第一本书》评课稿

本次有幸听了三中周荻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品读人生,感悟亲情的作品。本篇课文讲述的是诗人牛汉儿时的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生历程。教学本文应立足于品读作者对他的第一本书的永志不忘之情,这是作者终身受用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感化其精神世界。以下我就周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仅我个人的看法:

我觉得周老师的课基本符合新课标理念,基本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     首先,周老师注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比如在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周老师让学生自读去了解故事情节,接着顺理成章地要求学生进行复述全文。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在第六个环节质疑部分:在全文学完之后,再给学生留下时间去思考,寻找自己在阅读中还存在的问题。这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其次,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如在复述过程中,当一位学生复述好了之后,不是老师自己评价,而是由学生来评价复述如何,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文中的内涵,说说自己所读到的感情,在说的过程中还注重学生的朗读。

第三,周老师的这节课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第四,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第五,教学过程从导入到正音、复述课文、研读讨论、学生质疑、到畅所欲言,每个环节都衔接流畅,自如,充分体现了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周老师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利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面向全体,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

第六,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整合学科教学。

第七,教师语言准确简洁,示范规范,值得得法。

总之,这是一堂比较清晰,质朴,结构合理的常规阅读教学课。当然,在这么多值得肯定之余,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存在有以下的遗憾之处:

1、这是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叙事性抒情之作,应让学生充分进行与文本的亲密接触。要让学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最好的办法是放手让他们多读,“书读百遍,其义字见”。周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读文本的机会较少。其实,文章的情节是比较简单的,我觉得让学生反复复述情节,倒不如在整体感知文本后,让他们读一读自己感受较深的语段,效果更佳。

2、多媒体教学的利用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固然能优化课堂教学,但它毕竟是一种工具,具有模式化,固定性,少了一些亲和性,所以,在利用多媒体的同时,板书还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因为板书可以随学生在课堂内的生成而丰润课堂内容。遗憾的是刘老师没更好第用上板书,致使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交流欠缺了一些。

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之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作文五:《我的第一本书(2)》1800字

《我的第一本书》

主备单位:尚志市逸夫学校初二语文组   主备人:陈兆丽   课时:一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1、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学习重难点:通过分析课文内容、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课型:综合课

自学环节

【独学】(预设时间:30分钟)

利用自习课及晨读课独立完成以下内容,要求认真读文,规范书写。(1-5题要把答案写在导学案上;6-11题如果会做请在导

学法指导及精彩

展示

【对学】

(预设时间:5---7分钟)

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与积累测评 【火眼金睛】把不同环节的新想法、新问题记录在这里.

学案上把你的初步设想写出来)

将你的疑问和新发现写在右侧的相互检查独学成“火眼金睛”处。

一、内容: 1、利用晨读时间大声朗读课文10分钟,力争流畅、感情饱满。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把你的收获写下来。

3、积累生字词,相信你可以做到能认、会写、懂义。

果,(1—5题)给对方评定等级,然后和你的同伴合作,解决独学时未解决的问题,将你的疑问和新发现写在右侧的“火眼金睛”处。要及时告知组长。

/;叫;4、默读课文,请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群学】

5、整体感知课文,分析情节结构

(1)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回忆了哪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中蕴涵什么样的情?

(2)“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学法:希望同学们能深入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再读文本,拿笔在手,赏析文章语言,体悟作者情感

6、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7、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达标测试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掺和        马鬃 2、看拼音写汉字

3、shāyǎ________________àomì________________mócè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并造句。 (1)翻来覆去: 造句:

(2)苦楚: 造句:

4、请仿照下面句子,再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式且话题统一。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仿写:

8、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预设时间:13----15分钟) 内容6—10题

对学结束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问题,将交流成果写在题目后的相应位置,把在“小老师”处的收获

三、拓展延伸

9、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10、积累关于书的名言:(如)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英】培根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

你还能写出关于“书”的名言吗?

4、阅读课文8、9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 1)请用写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3)“我”拿到父亲装订的这本书后会怎样想呢?请你帮他将心里活动写出来。不少于80字。

11、课后练笔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弄不成正传》等)

写在右侧“颗粒

归仓”处。

【展示】

(预设时间:

16-18分钟)  展示内容:6—10 题

展示方式建议: 1、抽签决定小组展示内容 2、6-8题以语言展示为主

作文六:《我的第一本书》5700字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克东县昌盛中学      陆晓玲

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资料链接:

关于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关于作品: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学导航:

1 通读课文,辨清应掌握的字的形、音及词语

2.读课文后试着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富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3.揣摩与感悟: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牛刀小试: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酷(    )似      掺(    )   脊(     )背     枉(     )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掺和         酷似     知书识礼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B. “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C. 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D.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

B.那些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五彩缤纷的窗花。 ....

C.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

D. 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2)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3)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中考链接:

某人在餐馆就餐,看见汤里漂着一只苍蝇,他对服务员说:“请问,这家伙在我的汤里干什么?”服务员回答:“先生,它在仰泳。”请问上面这则笑话,双方说话的意思是什么?

(1)就餐人说话的意思是:          (2)服务员说话的意思:

导 案

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孩子求学艰辛及人们在艰辛生活面前表现出来的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熟读全文,合作探究学习,引发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用心感悟生活中的人间真情,努力学习,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3、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4、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诗人,在严酷而荒诞的年代里,他清醒地感觉到、认识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神圣的历史职责。他的诗更多地带有反抗现实而义无返顾地奔赴“革命”理想的特点。时代的苦难使它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察和独特的感悟,让他产生了创作的激情。作者追忆《我的第一书》时,以口语化的语言、幽默的笔调把苦难的生活渲染得充满温情,把恶劣条件下的学习写得趣味横生。在荒寒的背景下,不尽是辛酸,也有着抹不去的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只有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使学生领悟到作者童年时期的苦与乐,才算达到了语文教学上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

人生的意义为目的,按概括课文 把握内容——品味探究——拓展延伸的步骤进行。  学法指导

由于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好课文,处理好字词问题。理解语句则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二)读课文后小组内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富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概括课文 把握内容

(三)品味探究

1、在这些事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课文中有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难以忘怀的情感,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并快速勾画出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

小结: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是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作者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承载了父亲的爱,它是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修补而成的;它承载了同学的期望和友谊,元贞因为家里穷念不起书,他该多少羡慕作者;它更承载了童年的苦难生活。作者觉得正是这一本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因而永志难忘。

(四)精练:

⒈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调教(tiáo)  沙哑(yǎ)  崇敬(jìng)  知书识礼(lǐ)  ....

B.酷似(kù)  掺和(hã)  马鬃(zōng)  磨磨蹭蹭(câng) ....

C.愁苦(chǒu) 塾师(shú) 居然(jū)   翻来覆去(fù) ....

D.幽默(mō)  凄惨(cǎn) 奥秘(ào)   哄堂大笑(hǒng)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幽默   梦幻  藏书  花花绿绿  B.潮笑 催眠 脊背 磨磨蹭蹭

C.忠厚 崇敬  沙垭  完完整整   D.遵敬 聪明 调教 知书识礼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B. “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C. 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D.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

B.那些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五彩缤纷的窗花。 ....

C.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

D. 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

5.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   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  上麻雀粪。

(2)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     ,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3)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       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7.某人在餐馆就餐,看见汤里漂着一只苍蝇,他对服务员说:“请问,这家伙在我的汤里干什么?”服务员回答:“先生,它在仰泳。”请问上面这则笑话,双方说话的意思是什么?

(1)就餐人说话的意思:

(2)服务员说话的意思: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开启记忆的天窗,回顾难忘的时光,说说“我的第一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六)沙场练兵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

书的征服(节选)

蒋子龙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简答下面题目。

(1)作者说,书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主张要“征服书”,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出两种“征服书”的方法。

3.第11段中写道:“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

4.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2)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七)作业

把“我的第一___________”补充完整,将课堂上的思路整理清晰,形成文字,写在作文本上。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诗人牛汉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这第一本书的魅力,书中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正如心灵的鸡汤一样滋润着作者,也滋润了我们。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无字的书等待我们去欣赏、去体味。同学们,就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情!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真爱吧!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克东县昌盛中学

陆 晓 玲

作文七:《我的第一本书》5200字

我的第一本书   导学案

【题目解说】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走进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背景链接】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酷(kù)似 掺(chān)和 脊(jǐ)背 枉(wǎng)读

⒉多音多义

hã  和平

hâ  曲高和寡

和          hú  胡牌

huó 和面

huò  和稀泥

⒊词语补注

①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②欣慰:喜欢而心安。③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④ 凄惨:凄凉悲惨。 ⑤温厚:温和宽厚。⑥翻来覆去: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⑦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⑧居然:出乎意料,竟然。⑨忠厚:忠实厚道。⑩知书识礼:有知识,有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句段解读】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剖析】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剖析】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

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书,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重点探究】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剖析】“我的第一本书”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艰辛,人间温情,同学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剖析】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写作借鉴】

⒈用诗歌一般的文字抒写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⒉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结构图解】

我 的 第 一 本 书

借书:同情心,乐于助人,生活的艰难

补书:深爱孩子,无私善良

我的第一本书  趣事:狗与读书                         以物写人

后话:遗憾与同情

总结:人不能忘本

【资料集锦】

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

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 ----- 谢觉哉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30分)

⒈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4分)

A.调教(tiáo)  沙哑(yǎ)  崇敬(jìng)  知书识礼(lǐ)  ....

B.酷似(kù)  掺和(hã)  马鬃(zōng)  磨磨蹭蹭(câng) ....

C.愁苦(chǒu) 塾师(shú) 居然(jū)   翻来覆去(fù) ....

D.幽默(mō)  凄惨(cǎn) 奥秘(ào)   哄堂大笑(hǒng)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4分)

A.幽默   梦幻  藏书  花花绿绿  B.潮笑 催眠 脊背 磨磨蹭蹭

C.忠厚 崇敬  沙垭  完完整整   D.遵敬 聪明 调教 知书识礼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B)(4分)

A.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B. “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C. 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D.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4分)

A. 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

B.那些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五彩缤纷的窗花。 ....

C.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

D. 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

(B应该用“花花绿绿”替换)

5.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A)。(4分)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解析:B“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C“列宁过去所用过的”移到“各式 各样”前面。D“引起了”移到“广泛的”前面。)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2)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3)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7.某人在餐馆就餐,看见汤里漂着一只苍蝇,他对服务员说:“请问,这家伙在我的汤里干什么?”服务员回答:“先生,它在仰泳。”请问上面这则笑话,双方说话的意思是什么?

(1)就餐人说话的意思是苍蝇在我的汤碗里,很不卫生 。(2分)

(2)服务员说话的意思是苍蝇已经死了。(2分)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24分)

书的征服(节选)

蒋子龙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

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8.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5分) 答:主要讲述了书籍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

9.简答下面题目。(8分)

(1)作者说,书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时间被书占用,空间被书占有,头脑被书左右。(4分)

(2)作者主张要“征服书”,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出两种“征服书”的方法。 答:抓住精髓,掌握规律,把厚书读薄;有选择地读书,不被书所累;认真品读有益的书;不让消遣娱乐类的书占据正规时间;终生阅读生活这部大书。(只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分)

10.第11段中写道:“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4分

答: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激发人们的才智,帮助人们完善自己。

11.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答:比喻盲目读书,被书征服。

(2)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答:比喻多好的书也不能迷信。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6)

12. 互联网上,流行一种快速交流的方式,即不使用汉字,而是以数字和英文字母代表一个确定的意义进行交流,如“88”代表“拜拜”,“516”代表“我要溜”,“MM”代表“妈妈”或者“妹妹”或“美眉”等。再比如一个“囧”字用在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指代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其网络语言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现在请你参加我们班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认为这种网络语言是对中华文化的丰富,还是对中华文化的冲击?4分)

答:“丰富说”:网络语言是在一定的网络交流环境中使用的语言,有特定的交流对象和和语言环境。而且,这些语言大都被交流双方认可。使用起来简单快捷,此外,网络语言中还有许多新词源于汉字的语言,而且赋予了新意,这无疑是对中华文化的丰富。

“冲击说”:网络语言仅仅是在网络交流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其流行范围也比较有限,并不被社会大多数人所知晓,尤其不为中老年人所认可。而且,还有许多网络语言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所以网络语言的使用反而混淆了人们的视听,人为地造成了社会交流的障碍。这无疑是对中华文化的冲击。

(2)请再举一个能够证明你所持观点的网络语言的例子,并解释其含义。4分) 答:略。(所举例子与自己所持的观点一致并能够解释其含义分)

⑶  语文老师安排你出一期关于网络语言 的手抄报 ,请设计4个栏目。4分)            答: 网络语言荟萃、我与网络、网络名人、网络故事。

13.下列广告语,从修辞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F )(4分)

A.不打不相识。(打印社广告)

B.××牌鞋油,为足下增光。(鞋油广告)

C.××牌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蚊香广告)

D.实不相瞒,××牌电风扇的名气是吹出来的。(电风扇广告)

E.××牌燃灶,“烧”胜一筹。(炊具广告)

F.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车。(汽车广告)

作文八:《我的第一本书》8800字

暖 花 开  —我的第一本书

张亚璇

六年级四班

写在前面的话

春天,

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唱歌,

好像在说:“春天到了,春天到了!”

夏天,

小青蛙在荷叶上“呱呱”的叫着,

好像在说:“小朋友们,炎热的夏天到了,要勤洗手哦!” 秋天,秋雨姑娘悄悄地来了,

好像在说:“小朋友们,天气在慢慢转凉,要多穿点衣服。”

冬天,

冬爷爷来到了,它刮起了寒风刺骨的风,

好像在说:“小朋友们,天气越来越冷了,要穿上你们的厚衣服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四季的变化,感受四季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母爱

母爱,这两个字每一个都知道,但是每一个都懂得吗?或许你只明白母爱的伟大,但是伟大在哪呢?下在我就给大家讲我所懂得的母爱。

那是一个下雨的夜晚,那时我才5岁,我头痛的厉害,妈妈看见我那难受的样子很心疼。于是摸了摸我的头,很烫。妈妈扔下手里活,背起我就往医院跑。由于下着雨,所以地上非常滑。妈妈怕雨淋到我,所以把她身上的一件外套披在我身上。而妈妈自己却只穿着一件薄短袖。我的泪流了下来,滴到了妈妈的肩膀上,妈妈感觉到我哭了,于是对我说:“孩子,不哭了,马上就到医院了,坚持住。”妈妈刚说完,前面有一个石头,妈妈没注意到那块石头,不小心摔倒了,我并没事,但是妈妈的腿上已流出了血。

“妈妈,你没事吧?把我放下来,我自己走。”我哭着对妈妈说。 妈妈不听我说的话,继续往前走。

到了医院,我清楚地看到妈以腿上的血一直流到了地上,一滴、二滴、三滴„„我对妈妈说:“妈妈,你先让医生给你包扎好,如果你不听,我就不看病了。”妈妈不得不去看医生,我等着妈妈,不一会儿,妈妈出来了,她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抱着我去看医生。给我看完病后,我们一起回家了。

从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愿意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付出一切,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每一个做子女的都应该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因为是他们把你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让你去聆听大自然的心声。我想结我的母亲说:“我爱你,我的母亲!”

建议书

尊敬的中国公民们:

你们好!

我是中国人民中的一员。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和你们谈谈咱们中国自然资源在逐渐减少的事。

有许多人不懂的珍惜资源,例如: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可用的人早已不知去向;开着电灯、电视,房间里却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手扔进垃圾桶,却只用了几页。这些现象你们都见过吗?都做过吗?当你们看见时,是否又去劝阻过或者去将它随手关上呢?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水资源、矿物资源和森林资源,本来是可以为断再生的,但是由于人类的随意破坏,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使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在不断减少,大家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例如:淘米的水可以浇花,洗衣服的水可以冲马桶,等等。只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以后咱们的子孙后代就能喝上干净的水。对于水资源的问题我要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节约用水”活动,让更多的人懂得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2、节约用水,不仅仅是口号,应该从爱惜一点一滴水做起,要树立“节约用水是光荣,浪费用水是可耻”的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节

约用水。

我们呼吁:“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中国人民中的一员:张亚璇

2012年1月14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当时我的心里犹犹豫豫,不知道该选什么好,房子?钱?还是自己的亲人?„„我想了片刻,最终下定了决心,写完后,老师说把其中的一样给划掉,我在想: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缺一不可,如果少了一样,我就生活的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啊!这可怎么办?我究竟要划掉哪一个呀?我的心不停的嘭嘭直跳,思想片刻后,我狠下心来把其中的一样划掉了。

划掉第一样后,老师说再把其中的一样划掉,我有点着急了,可是着急也没用,我只好再次把一样划掉。

划掉第二样后,还需要划掉一样,这时我紧张的心跳得更快了,我心里在想:为什么?为什么要把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让我做出选择?我只好再一次狠下心来划掉一样。

刚划掉第三样后,只剩最后二样了,我猜老师会不会再让我划掉一样?刚想到这儿,老师再次说:“选择最后二样中划掉最后一样。”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快急哭了,到底该划掉哪一样呀?亲人和朋友,已经是我最重要的两类了,我已经无法再选择了。我想了片刻后,亲人是一辈子都愿意为我无私奉献的人,朋友是在患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我的人。所以,我忍住自己的眼泪,狠

下了心把最后两样中的一样划掉了。当划完后我的心像刀割了一样,我的心理活动已经结束了。

通过这次的心理测试,我知道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小鸟

今天,我趴在窗台上看外面的风景:天空是湛蓝色的,悠悠的白云像一位魔术师,它一会变成一朵花、一个棉花糖,一会儿又变成片树叶、一堆棉花。正在我看得入迷时,一只小鸟站在窗台,不一会儿,小鸟飞走了。

我躺在床上,我觉得自己像是一只小鸟,我跟着鸟群来到了它们的家,我完全惊呆了。原来,鸟儿们的家只是用一些杂乱的干草做成的,有些小鸟甚至连家都没有,只能晚上挨冻、挨饿。许多死去的小鸟就是冻死、饿死的。现在人们在不断的砍伐树木,使许多小鸟们都失去了它们美好的家园。在鸟儿们眼中的世界是一片凄凉、冷淡的,它们失去了以前的快乐和幸福,原本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也被人们拆散的天地相隔。

人类们,该行动起来了,鸟儿也希望被保护、被关心,大家要用自己温暖的双手为小鸟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吧!

小鸟们是人们的朋友,小鸟们是人类的好助手,小鸟们还是人们的好歌手。人类们,不要砍伐树木了,要多种树,这样既可以为人们提供氧气,又可以让小鸟们有更多的家,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吧?你们说呢?

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及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珍惜生命,珍惜自然资源,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顽强的冒险精神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叶温写的,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一个天真、活泼又顽皮的美国少年——汤姆。他和野孩子哈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例如:汤姆被波莉姨妈罚粉刷围墙,施出诡计,不仅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的为他工作,还让别的孩子自动奉上谢礼。后来他和乔·哈波、哈克逃到荒岛上去,人们都以为他们淹死了,于是准备举行葬礼。而就在他们举行葬礼的时候,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他为了正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穆夫·波特。在顽皮之余,汤姆和哈克居然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令人敬佩的小英雄。

这部作品深深打动我心灵的部分是第二章——无奈刷墙,战绩辉煌,汤姆因没去上课和一个趾高气扬的家伙打架而掉进了姨妈的圈套,所以被罚粉刷围墙。汤姆施出诡计,让别的孩子帮他刷围墙并且还为他奉上谢礼,从这可以看出汤姆的聪明才智和顽皮,又体现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汤姆·索亚的故事让我们回想起了自己儿时的童年,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的趣事。

我从汤姆·索亚身上获得最大的是:人总会长大的,不仅在个头

上长高了、身体强壮了,还在思想上长。对世界的看法就不同了。人应该越变越好,不能像书的坏蛋印第安·乔一样,坏事做尽。最终饿死在山洞。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后,使我受益匪浅。

顽强的冒险精神

——读《鲁滨孙飘游记》有感

《鲁滨孙飘游记》是英国著名作家丹尼乐·笛福的著作。它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从小有一个梦想去航海周游世界,他的父亲却不同意。他是个任性的人,几个星期后甚至想到了偷偷溜走。一年多以后,他借朋友约他坐船去伦敦这个机会偷偷溜走了。他们的船不幸碰上了风暴。船破裂了,鲁滨孙在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幸存了下来。但是被迫成了海盗的奴隶。后来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逃出了海盗船,登上了一艘开往非洲的轮船,做了一名种植园主。但在登上船进货时,海上又刮起了严重的风波,货物全部落到了水中,他自己也被沦落到一个小岛上„„

这本书最震憾我心灵的部分是鲁滨孙制作面包的那一章,讲了鲁滨孙在一次做家务时发现了一个袋子,里面只剩一些玉米的空壳和灰尘,于是顺手把它们倒掉了。一个月后,地上冒出了小苗。过了一段时间后,小苗长出了10~12颗麦穗。于是鲁滨孙努力的劳动,后来小

麦成熟了,他花了不少心血制作出了面包。从这一章的内容梗概中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聪明勤劳。

从鲁滨孙的身上我学到了:天下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只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坚毅去创造,一切困难都会解决。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唯一的听众》的文章,使我思潮起伏。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的真诚帮助下,由一位音乐白痴变成一名能上台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音乐的小提琴手的事情。这位音乐教授自称自己是聋子,可是自己并不是聋子。这位音乐教授为什么要用谎言来骗作者呢?我有许多问题自己也都无法解决。

《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写的非常优美、非常好。让我感受到了老教授的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德高望众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天分,每个有都可以成功,但是人们都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成功需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坚持的信心。自信和鼓励会使一个人把前进的脚步迈得更大,与成功的距离更近。所以要感谢那些将自信与鼓励给予我们的人,也别忘了将鼓励与赞赏给予他人。老教授的眼睛被作者称为深深的潭水,是因为从作者和老教授相识的那天起,作者从老教授的眼神中读出了老教授对作者的关心、鼓励,读出了老教授为作者琴技的点滴进步而感到欣慰,读出了老教授对作者更高的期望。

读了这篇目文章后,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从课本中学不到知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读一读。

学缝十字绣

说起十字绣,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许多孩子的妈妈在家没事的时候都喜欢绣着玩,我妈妈也不例外。那么下面我就为大家讲一讲,我是怎么学缝十字绣的。

星期六晚上,我和妈妈在家看电视,妈妈拿着遥控器播来播去,没有一个好看的节目,于是就说:“没有一个好看的节目,真没意思。”说完后,妈妈去屋里拿来了她的十字绣,一点一点的开始绣。我怕打扰到妈妈,于是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细心观察,看了一会儿,我才知道缝十字绣原来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我问妈妈:“妈妈,十字绣怎么那么难缝啊?”妈妈说:“是啊!十字绣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需要有耐心和认真的态度。怎么,你也想学一学吗?”“嗯!”我爽快的答应了。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首先,要把线穿进针孔,在十字绣上把线固定好,然后从斜处穿过去,再从底下从斜处穿上去,这样形成了一小“X”,后面的也一个一个的这样做就好了。”我按照妈妈的话去做,一点一点小心的缝。可是我无论多么小心的缝,总是扎到我手。妈妈看见我疼痛的样子,很心疼,说:“没事吧?别缝了,你看,你的手指都扎破了。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学吧。”“不,我

就要学,不能半途而废,我一定能成功的!”我下定了决心。

经过我的一番摆弄,我终于成功了,我把我绣的花拿给妈妈看,妈妈笑着说:“女儿,你真棒!我就相信你一定能行。”听了妈妈的夸奖,我觉得我做的并不是很好,我应该多多努力,一定能绣得非常好。

国庆作文

终于等到了国庆节,我们全家打算去我爷爷的老家——新泰去玩。

在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雄伟高大的山和花草树木,我多么想去爬泰山,可是我爸爸说我们太小,不能爬,而且泰山非常高、非常陡,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去,所以爸爸不带我去。虽然不能爬泰山,但是我今天可以去我爷爷老家的矮山上玩。

走了2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一座32高的矮山上。这座山没有楼梯、也没有扶手,只能靠自己往上爬。我们开始向上爬了,我的心里非常紧张。我这是第一次爬山,我扶着旁边的石头,一点一点地往上爬,不到山的一半,我就不敢爬了。这座山有许多沙子,如果再往上爬的话,鞋底就会打滑。但是爸爸坚持要爬到小山顶上,没办法,只好向上爬了!

不一会儿,我们爬上了山顶,爸爸照了几张相,我们就准备下山了。俗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在下山时,一不小心,脚底打滑,摔了个屁股墩,这下摔得不轻,我的屁股都不敢坐了,接下来的路程只好一瘸一拐的走下去了。

我们终于下了山,可把我们累得满头大汗,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赶往我姥奶奶家。

这次爬山虽然很累,但是这次的旅程让我收获了不少知识,它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知难而退,应该学会知难而进、永不退缩的精神。这样才能使我们慢慢长大。

“恒心”这两个字永远都会记在我的心上。

粗心的表弟

今天晚上,妈妈叫我姨来我们家玩,我那可爱又讨厌的表弟又来玩了。接下来,我就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表弟吧!

我的表弟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一张樱桃小嘴,那样子别提多可爱了,他最大的特点是:粗心,怎么说他他也不听,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有一次表弟来我们家玩。一进门,他就像兔子一样冲进我的卧室,把我吓了一跳,我问他:“你有什么急事呀?跑这么快,吓我一跳。”他说:“我这个周末的作业很多,我不早做是做不完的!”听他这么一说,我就不再打扰他了。于是关上门,到书房里看书。不一会儿,他尖叫起来:“这道题怎么算呀?怎么得出来的小数呀?”我真拿他没办法,所以只好慢慢的教他。我先看了看他的哪步出错了,啊!原来 他是在8×4=?这步上出错了。我说:“你难道没背过乘法口决吗?8×4怎么能等于34呢?8×4不是等于32吗?你这样的题都能做错,我真服了你了。”他摸了摸头,不好意思的说:“我太粗心了,这样的题我不该做错。”看见他那可怜的样子,我说:“好了,别难过了,下次注意就好了。”说完后,我关上门,让他自己慢慢做。

已经8点30分了。过去2个小时了,他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呀,

他是不是睡着了?我在想。我过去看了看,原来他在认真的写作业,这种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临走时,他匆匆忙忙的收拾了一下书包,就走了,过了一会儿,我才发现,他的数学试卷竟忘在了这里。我和爸爸又给他送了过去。

这就是我粗心的表弟,你们说他逗不逗?

学钓鱼

爷爷家门前有一个养鱼塘,里面有鱼。星期天,我和爸爸去爷爷家门前的养鱼塘钓鱼。

来到鱼塘边,爸爸教我装上鱼饵。我用力一甩,鱼钩被甩到塘中央,一串白色的鱼漂有一半慢慢地沉下去。我站在水边,两眼紧紧盯着浮在水面上的几个鱼漂,等待着鱼儿上钩。忽然,鱼漂沉了下去,鱼儿咬钩了!我连忙用力一拉,空钩子,鱼饵被吃了,连鱼的影子也没见到。我着急地又装上鱼饵,把鱼钩甩向池中。鱼线一动,我就赶紧一拉,反复好几回,一只鱼也没钓上来。我不耐烦了,扔掉鱼杆,一下子坐在地上。爸爸看见了。严肃的对我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和信心,钓鱼也是一样!”听了爸爸的话,我重新装上鱼饵,再次把鱼钩甩向池中央,静静的等待鱼上钩。不一会儿,鱼漂慢慢的沉了下去,又慢慢的浮上来,只见爸爸大喊一声:“拉!”我猛的一拉,没有拉动,鱼竿被拉得像一把弯弓,池里顿时泛起了一圈圈波纹。我兴奋的喊着:“是一条大鱼!”爸爸说:“不要使劲拉,跟着鱼儿跑。”鱼儿好像听懂些什么,着急的游向东,一会儿又游向西。我也跟着鱼

儿跑来跑去,高兴极了!经过10分钟的拼搏,鱼儿终于没劲了,被我乖乖的提了上来。我用秤一称,1.7公斤,我高兴的连蹦带跳。

从这件事中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和信心,学习也是一样。

美丽的小台灯

我喜欢粉色,我的东西全是粉色的,就连我的小台灯也不例外。 我的小台灯来历不一般,是去年我过生日时妈以送给我的,我的小台灯分为灯罩、灯身、底座几个部分。

它的灯罩是粉色的,还带有蕾丝边,这是台灯上最好看的地方。灯罩上还有颗最显眼的红色大宝石,它的四周布满了黑白相间的花纹。大宝石的下面有许多小星星的挂坠,别看这些小星星没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但是一到晚上,一打开灯,小星星会发出多种颜色。小台灯的灯身是一个顶梁柱,它虽然没有灯罩那么华丽,但是它支撑着华丽的灯罩,它默默的站在那。它的上面有许多有趣的卡通画面,如:KT猫、小破孩、樱桃小丸子等,有时晚上会发出刺眼的光芒。底座非常重要,要是没有它,美丽的灯罩和灯身就不会固定在桌面上。

我最喜欢的是灯身了,它不像灯罩那么美丽,但是因为它有许多有趣的人物像活的一样。每次我看书时美丽的公主好像在说:“小主人,你的坐姿又不对了,应该离书本远一点要不眼睛会近视的,带上

眼镜可不好看了。”当我写字时小破孩又说:“小主人,你应该好好的写,要不老师会生气的,好好的写老师会表扬你的。”每次我都乖乖听话,及时调整姿势。

这就是我美丽的小台灯。

伟大的祖国

啊!伟大的祖国,多么富强。

人民子弟兵,祖国大部队。

啊!富强的祖国,

我可爱的家。

朋友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我们经常一起聊天,玩游戏,我们俩几乎是形影不离。

春天,我们一起放风筝,我们拿上风筝,到广场上,我们配合的非常默契,一边放一边喊:“飞高一点,飞高一点!”我们把风筝线一收一放,风筝就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眼看就要飞到云彩中,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像这风筝一样,永远长久。

夏天,我们俩一起来到游泳池,比谁先游到对面,此时,我们成了对手,谁也不让谁,最终还是她赢了。我们玩累了,就休息一会儿,然后开始向对方泼水,溅起水花像小船激起的波浪,让我们在一起的快乐中永不停息。

秋天,我和好朋友一起去公园,有时看到大枫叶就去捡。记得有一次,我们都喜欢一片又大又红的枫叶,为此我们吵了起来,之后我不和她玩了。过了一个星期,我们互相和对方说“我们和好吧”,我和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从此我们再也没吵过架。

冬天,肯定少不了的是打雪仗,我和她联手攻打四年级的小朋友

并且我们还跟五年级一班的联手,把四年级打得落荒而逃。我们还造了一大堆雪球,为她们提供武器,我们在这次雪仗中功劳可不少。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和我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去了垦利一中。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了,但是我们还是经常联系,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秋姑娘

秋姑娘悄悄地走了,冬爷爷匆匆的来了。冬天,是孩子们既喜欢又讨厌的季节,喜欢是因为冬天可心打雪仗、推雪人、滚雪球等。而讨厌是因为冬天太冷了,孩子们冻得脸像苹果一样红彤彤的,耳朵和手也是一样。孩子们不管冬天有多冷,他们也忘不了玩耍。冬爷爷看到这种景象,十分开心,巴不得想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冬天,地上、房顶上、树上,全都铺上了雪白的地毯,出门后踩在雪上发出“啧啧”的叫声。不一会儿,大雪又从天而降,雪花从天上慢慢的落下来,忽然,一片雪花落到我的手上,很快就化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雪花的形状,咦?雪花怎么这么多形状?有五边形的、六边形的,还有多边形的,我思考了片刻,还是没有得出一个结果。正当我在思考时,北风忽然呼呼的猛刮着,寒风刺骨,仿佛让我忘掉一些无聊的事,开心的玩耍。

开始,雪花落到地面上不一会就化了,渐渐的积雪多了,有的地方只见雪不见水,有的地方可以看见雪中有水,水中有雪,好像白糖

撒在水中来不及溶化似的。人们看见这洁白雪,心里都乐开了花,有些大人们都和孩子们参与打雪仗。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大雪将为广阔的田野带来明年丰收的希望。

冬天,好一派美丽的景色!

泰山的日出

经过了一天的紧张月考,我们又开始放假了,我十分开心。爸爸说要带我们去泰山玩。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出发了。到了泰山,我和爸爸往上爬,泰山实在太高了,从下往上看,它十分威武、壮观。爬了一会儿,我和爸爸有点累了,可我又不想放弃,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我们从早上一直爬到天色暗了的时候。为了观看日出,我和爸爸妈妈住进了极顶宾馆,等待日出的到来。

早晨四点钟左右,爸爸把我和妈妈从睡梦中醒来,爸爸说要看日出,我早忘记了昨天爬山的辛苦,匆忙地穿上衣服,和爸爸妈以来到泰山极顶的观日石前。

此时的早晨灰灰的,周围飘浮着淡淡的雾气。山底下是炎热的夏天,而这里却给人清凉的感觉。放目远眺,整个泰安市都笼罩在蒙蒙的迷雾中。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远方灰蒙蒙的雾气,一下子变成了红色,红色区域不断的扩大,我的眼前似乎成了一片红海。身边的人们早已停止了说话,静静的领略这日出的美丽、壮观。

太阳像一个怕羞的小姑娘,淡淡的晨雾,就像披在它的头上,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不一会儿,它终于在“海”与天之间露出半个

脸,红红的,显得十分可爱。又过了一会儿,它慢慢地跃向天空,越来越红,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是多么壮观迷人的日出啊!

我想:正是因为有了日出,泰山才把它的美丽壮观全都展现在人们眼前;正是因为有了日出,泰山才有了独特的灵魂,才能被称为“五岳之尊”

泰山的日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和大自然交上朋友

不管是在喧闹的城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怀有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大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乡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大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旷神迷。

我爱大自然的春天!

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泉水融化后发出“叮咚”的声音,仿佛奏成了一首美妙的歌曲。小草从土地里探出头来,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不禁赞叹一声:“大自然真美丽啊!”柳树姑娘的头发随风飘动。整个春天仿佛都融化在美丽的嫩绿之中,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我爱大自然的夏天!

太阳公公发出刺眼而强烈的光芒,把大地都快烘烤的熟透了。孩子们在树荫下做游戏。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猜字谜,还有的靠在树干旁看书,可开心了!

我爱大自然的秋天!

秋姑娘悄悄的来了,她下了一场凉爽的秋雨,大地上的果实都成熟了。苹果又大又红,像孩子们红红的脸颊。桃子是粉红色的,小猴子们见了都欢喜的活蹦乱跳,农民伯伯都乐开了花。

我爱大自然的冬天!

冬爷爷悄悄的来了。他下了一场寒风刺骨的大雪,洁白的雪飘落下来,房顶上、树上、地面上,像是铺上了雪白的毛毯。出门后,踩在雪上发出“啧啧”的响声,一片雪花飘落到我的手上,很快就化了,有四边形的、五边形的,还有多边形的。人们都在说着“瑞雪兆丰年”,大雪将为广阔的田野带来明年丰收的希望。

我爱大自然,它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形影不离。

作文九:《我的第一本书》600字

八年级语文(下)   1

八年级语文(下)   2

八年级语文(下)   3

从父子情、同学谊、童年趣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本书对“我”的意义和影响。拓展延伸部分补充了牛汉的资料,总结,想象父亲深夜补书时的情景,用细节丰富画面再现父子深情。本节课的核心流程是抓住关键句“快乐与梦幻”来层层推进。向文本更深处挖掘。本人非常喜欢这篇小说,认真读了几遍。觉得可挖掘之处很多。比如:文中“我”史承汉的“承”字为什么会少写一横?读书与人生究竟是何关系?等问题值得深究,可教者却一句带过,甚觉可惜。

1、“不能忘本”指什么?“本”是什么?为什么二黄毛受到最后尊敬?

2、我的父亲以善良呵护了我的善良;“弄不成”以温和的态度容忍了我的恶作剧。

完完全全展示了一堂最本色的常规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字对话,反复咀嚼优美而深刻的语言,逐步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堂课,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画面,没有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没有学生此起彼伏的声浪,甚至课堂气氛还有点沉闷,但有的是学生充分而深入的思考,专家对这堂课予以了极高的评价,我想,这与她实实在在地重视文本教学,注重能力训练是分不开的吧。

1、沉浸课本之中,找出那些让你难忘的内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2、灯下补书,可看出怎样的父亲形象?

3、父亲为什么要将我改名?

八年级语文(下)   4

4、带上两条狗上学,充满童趣。试分析。

5、找出文中概括我童年的句子。

6、哪里看出我生活条件的艰苦?

7、有没有让我现在想来倍感温暖的地方?找出并简析。

8、作者用崇敬的心灵究竟想赞美什么?

10、“人不能忘本”是什么意思?

11、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啥收获?

八年级语文(下)   5

作文十:《我的第一本书》6300字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实录

( 执教/刘宏业 评点/ 余映潮)

一、巧妙导入

师:对于诗人牛汉,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曾学习过他的(生齐说)《华南虎》,今天我们学习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一篇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生齐说)。牛汉先生在课文第1节中解释为什么写这第一本书时,这样说:

(生齐读)(投影)

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就从这句话入手,一起走进课文。

二、感知故事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阅读活动。

(投影)

活动一:请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好,下面我们进行第一次交流,哪位同学先说?

生1:第一件事是写作者小时候看他父亲的书。

师:这是文章第2节写到的事情。继续。

生2:第二件事是他的父亲发现他把书裁成两半,一半送给了没有

钱买书的朋友。

生3:第三件事是他的父亲让他把那半截书从乔元贞那里要回来,然后装订成两本完好的书。

师:能否简洁些?

生3:父亲替我补书。

师:好!很简洁。还有补充吗?

生4:第四件事是他们小时候上书房时候的一些事情。“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师:是啊,这么有趣的事怎么能忘记呢?但是你的回答还欠简洁。请概括一下。

生5:大狗小狗陪“我”读书。

生6:“我”教大狗小狗背书。

师:谢谢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他们的回答基本概括了文章所写的人和事。老师将这些故事再精炼一下,请看大屏幕:     (投影)

“父亲”:问书考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

“我”:裁书要书真诚送书带狗背书

师:这些故事主要发生在父亲和“我”身上。这样的概括既简洁又紧扣一条主线,即文题“我的第一本书”。

三、品味情感

师: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读出了父子亲情,同学友情,还有“我”

读书时的乐趣。那么,在这些情感中,作者着力最多,最想突出的情感是什么呢?请看:

(投影)

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

师:“酷似”是什么意思?

生1:很像,极像。

师:很好!“酷”有“很、极”的意思。如天气“酷寒”。

师:谁知道卜劳恩的《父与子》,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生2:《父与子》反映的是父子之间有趣的故事,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宽容、善良,留着刺猬头的儿子淘气、调皮、聪明、可爱。《父与子》中的漫画尽管没有一个字,却很容易读懂,常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师:你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卜劳恩的《父与子》描绘的就是父亲卜劳恩和他的儿子克里斯蒂安之间的生活点滴,体现了父子之间浓浓亲情。

师:那么,文章中哪些故事也体现了父子情深?

生3:文章第3节和第4节。

生4:文章第8节。

生5:文章第5节,父亲考查“我”背书的情形也能体现。

师:好,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一起品读第3、4、5、8节,进行第二个阅读活动。

(投影)阅读文章第3、4、5、8节,联系相关语句,体会父亲哪

些方面让人感动。

(学生品读圈画,师适时巡视。)

师:可以交流了吧,哪一位先来?

生6:第3节开头第一句说“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这句话呼应第二节最后一句“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父亲很少回家,但一回家就关心“我”的成绩,让人很感动。

师:父亲对“我”的关爱很感人。接着说。

生7:我也说第3节。父亲的动作和神态留给我很深印象。     师:请联系具体语句品味一下。

生7:当得知“我”考了第二名时,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并“欣慰地夸奖”,让人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疼爱。

师:那下面写父亲“板起了面孔”又怎么理解呢?

生8:“板起面孔”说明父亲变得严肃,露出生气神色。但这是得知“我”学习名次有“水分”后的变化。这同样说明父亲对“我”学业的关心。     师:分析得好!请你将这一段朗读一遍,注意读出父亲的心情变化。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节。)

生9:我从第4节中“父亲深深地叹着气”中读出了父亲的善良,对乔元贞处境的同情。

师:对这一句的品味还有补充吗?

生10:我从这一句中还读出了父亲对“我”的理解、宽容。

师:何以见得?

生10:因为父亲对“我”的做法已经默许,不再追究。从下文父亲替“我”补书可以看出。

师:父亲的理解、尊重、宽容让我们敬佩、感动。接着来。

生11:第3、4节中父亲的温厚也让我感动。第3节最后,写父亲面对我“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时,要是其他父亲,也许巴掌就挥过来了,但是“我”的父亲却是“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师:请揣摩一下此时父亲的心理。

生12:对“我”“不堪入目”课本的不理解。

生13:对“我”“不务正业”做法的忧虑。

生14:也许父亲在调节自己的情绪,努力不让自己生气,耐心了解事情的真相。

师:几位同学分析得很好。那么,接下来父亲为什么要“愁苦”地望着“我”呢?

生15:也许愁的是家的条件太差了吧。

生16:我不赞同刚才同学的发言。根据下面父亲的问话“那一半呢”,可知父亲更想了解事情的真相,书的下落,也就是对“我”做法的忧愁。

师:你的分析能联系语境,读出人物的心理。

师:这一节中父子之间的“三问三答”着实让我们感动。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节,体会父亲和“我”的心理、语气。然后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4节。一位读父亲的语言,一位读“我”的语言,还有一

位读旁白。哪位愿意自告奋勇?

(很快有三位同学举手,老师及时分工,同时提出要求:三位同学朗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点评。)

师:感谢三位的精彩朗读,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17:父亲的第一问应该读出“生气”的口吻,刚才朗读者语气嫌低了。

师:他说要读出生气的语气,同意吗?

生18:不同意。因为这一问前面的语境是父亲“愁苦”地望着“我”,所以应该是声音低沉些。

师:好!请你朗读这一句,体会一下。(生动情地读。)     师:那么,读第3、4节,父亲感动我们的主要是什么呢?     生19:对“我”学习的无比关心,对“我”的疼爱。

生20:对“我”友情的尊重,对“我”做法的理解。

师:这样的父亲值得《羚羊木雕》中的父亲学习。(生笑。)     生21:对“我”的宽容和尊重。这样的父亲真了不起,你看,就因为我把“承”少写了一横,父亲就将“承”改为“成”字,很让人感动。     师:同学们品味得很到位,第8节还没有同学分析。让我们一起先把第8节读一遍。

(生齐读第8节。)

师:请联系这一节中相关语句,说说父亲的感人之处。

生22:父亲为“我”补书,是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而且用好多白纸抄上去的。让人感动。

师:补书条件之艰苦。继续。

生23:父亲补书的时间是从晚上开始,但到第二天早晨就将补好的书交给“我”,让人感动。

师:说明父亲补书时间之长,急切地想把补好的书交给“我”和元贞。     生24:我读“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这一句,感动于父亲是真正地用心在补两本书,特别是他还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显得无比庄重,真让人感动。

师:说得真好!如果说第4节是父亲“语言”上的理解,那么第8节则是父亲“行动”上的支持。因此,补书递书的过程就是父亲言传身教的育人过程。提醒一点,请同学们圈画出“课本”或“书”前的修饰语,品味一下其中的情感。

生25:感觉作者在突出“课本”前后的对比。

师:这样做想表达什么情感?

生26:应该是反复手法吧。好像表现了作者对父亲补书的感激之情。

师:读出其中的味道了。我想还有一种崇敬之情,对父亲的伟大之举充满崇敬!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第8节。

(生动情地朗读。)

师:通过同学们的精彩点评和朗读,我们读出了一位懂得宽容、懂得理解孩子的父亲形象。父亲通过言传身教,对儿子裁书的做法由默许到支持。如此父亲,作者怎能忘怀?!

四、深入研读

师:同学们,老师在读完这篇文章后,除了对这样的父亲产生深深的敬重之外,心中还有一份沉甸甸的酸楚,正如作者所说的,“看了很难笑起来”。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阅读活动:

(投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作者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同桌讨论,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得很热烈,下面进行交流。

生1:乔元贞家生活贫困,无力供他读书,最后只好一辈子在村子里谋生,读来让人心酸。

生2:文章第7节写乔元贞的妈妈不让他读书一事让人很难笑起来。(生读)“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生3:阅读第13节,我感觉三个同龄人一起读书,但后来命运却迥然不同。特别是乔元贞本来和“我”一样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连父亲都夸“元贞比你有出息”,最后却穷困潦倒一生,这样的结局让人心酸。     师:一对友情深厚的童年好友,一对智力相当的学习伙伴,其人生结局却迥然不同。这怎能让作者笑得起来?那么,导致元贞失学的原因是什么?

生4:我感觉元贞失学与家长有关。第6节写乔元贞的父亲也是一名小学教师,但他却不像“我”的父亲那样关心“我”的学习,对元贞的失学负有责任。

生5:我不赞同刚才同学的回答。因为第6节在介绍乔元贞父亲时,特别写道:“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这一外貌描

写好像突出乔海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已无力帮助儿子读书,更何况他两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师:你分析得很深刻!个人的不幸是时代苦难的结果。

生6:第10节介绍老师“弄不成”得名的由来,可看出当时学习条件的落后,而且作为学生的“我”面对自己的新书,竟然要拦腰裁断,这样的描写,让人很难笑起来。

生7:受刚才同学的提醒,我感觉写父亲连夜在“昏黄的油灯下”补书,也可看出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

师:是啊,就是令人忍俊不禁的第12节,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四个年级十几名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的心酸和难过。

师:总结刚才同学的发言,我们发现,正是生活的艰辛、学习条件的落后和三个好友的不同人生结局,让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师:因此,真正让作者一生难以忘怀的应该是第一本书中深藏着的那个时代的苦难生活,以及在那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人间温情。

五、探求主旨

师:记得有人这样说:“散文贵在有„我‟。读散文最关键的是读出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那么,作者在文中最想说的那句话是什么呢?     生(齐说):人不能忘本!

师:说得好!请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联系全文,说说你对“人不能忘本”的理解。

(生齐读最后一节。)

生1:这一句运用双关,“本”不仅指“我”的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也指“我”接受的人生第一课。“人不能忘本”,指不能忘掉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师:你的语言很精练。你能说说“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是什么吗?

生1:我不太清楚。

师:谁来帮助他?

生2:根据刚才的分析,我感觉作者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

师:如果人忘记苦难会怎样呢?

生2:就会停滞不前,就会不珍惜拥有。

师:你很聪明,说得好。接着说。

生3:作者也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童年故乡的一切,尤其是那苦难条件下的人间温情。

师:对作者来说,这些温情中最不能忘记的是哪一种情感?请联系“人不能忘本”的前一句话谈谈。

生4:“枉”有“白白地”的意思。从“枉读”和“枉写”两个词,可看出“我”对父亲的崇敬。

师:何以见得?

生4:因为从文章看,引导“我”走上读书和写诗道路的正是父亲,“我”的人生道路与父亲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因此不管到何时,都不能忘记父亲的教导。

师:“我”的第一本书其实又是父亲对“我”的人生第一课。

师: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认为,“人不能忘本”就是不能忘记自己的苦难经历、自己做人的根本、自己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要珍惜生活,珍惜自己所拥有。不要因为条件境遇的变化而失去自己的立人之基,做人之本。对于这一问题,诗人牛汉有他独特的感悟:     (生齐读)(投影)

要让我谈苦难太容易了,我的作品里都有,血泪、愤怒、控诉……我多么希望每一个人都活得完美,没有悲痛,没有灾难。我之所以写苦难,绝不是为了咀嚼痛苦,只是让人们清醒地从苦难中走出来。     ——牛汉《论苦难》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大声地朗读最后一节。     (下课。)

【教学点评】

这是一节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这节课的优点,那就是“严整”。整个课的结构可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就像文章一样,有很漂亮的开头,有很厚实的课文品读,有很有力的收束。

首先谈谈教学线索。

什么是教学线索?教学线索是贯穿全篇文章教学的某一种内容。在阅读课教学中,线索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某一个动作、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关键词。这节课的教学线索就是课文第1节中的一句话:“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

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全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它的身影。这是一种很高妙的利用课文本身的内容形成课堂教学线索的构思手法。难能可贵的是,教者居然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句子,然后让它牵动着全文的品读欣赏,让人赞叹。

下面欣赏“凤头”——文意把握。

文意把握就是对文章意思的把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节课几次的品析都用的是这一句话里的关键词,如教学活动一中的“难以忘怀”,教学活动二中的“父与子”,教学活动三中的“很难笑起来”。三个关键词都在这一个句子中。如第一个教学环节:“请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这是一个主问题,既是对文意概括的训练,也是对文意理解的训练,同时又是对全文内容整体理解的把握。“难以忘怀”统领全文里的人和事。这一问将文章所有内容都拎起来了,这是对整个教学一个厚重的铺垫,因为最漂亮的教学过程还在后面。任何课文教学必须想方设法地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来证明你的第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的是文意把握,然后再开始第二个教学环节。一开始就进入片段,肯定不是好的做法,同样也没有坚实的基础。用“难以忘怀”来统领文章主要内容,这是文意把握的一种方法。

再来欣赏“猪肚”——切入品读。

什么是切入?在阅读教学里,课文教学进行了铺垫——文意把握后,要寻找一个最重要的地方,一个最厚实的地方,一个最美的地方去进行阅读欣赏,少在外围兜圈子,要灵活地切入到最重要、最厚实、

最优美或最有难度的地方。切入往往与选点联系在一起,因此,这样的构思又可以叫选点切入。这节课教学中的活动二就是采用切入的方法。在文意把握后,教师自然地从父子亲情角度,引导学生切入到文章第3、4、5、8节的学习品读。

切入之后,教师在具体品读过程中采用概说——朗读——欣赏的方式。如在品读父子亲情这一环节,“父亲哪些方面让我们感动”就是概说;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之间的三问三答就是朗读体味;品读父亲让人感动时,可渗透在字里行间,如体味“愁苦”一词的意蕴,品读

第8节中“课本”前的修饰语……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在概说——朗读——欣赏中进行语段欣赏,加上教师的适时小结,整个品读过程做得很规范,很有条理。没有那种虚浮在课文表面的做法,如“谈一谈你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同吗?”“你要和作者比一比童年吗?”实录所呈现的是真正的品读教学,而不是玩弄花样、浮在课文表面的具有浓郁通俗手法的教学。

最后,欣赏“豹尾”——探求主旨。

为什么说这个课的结尾是“豹尾”呢?这个尾巴的力量在于文献的力量,而不仅在于教师的语言。在课文的收束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有这样一句话:“散文贵在有„我‟。读散文最关键的是读出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很漂亮的指向、启发。于是就引出了对“人不能忘本”的品读。     我们认为,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教师又后叙了一笔:作者为什么要写苦难呢?这一笔更浓郁,更漂亮!这个收束很有力,很有哲理,很有文学的味道,同时也是极好地表现了课文氛围的一句话。

应该说,这个课在备课方面是很严整的,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周密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