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里绍兴游》1700字】 绍兴游鲁迅故里作文800字

作文一:《鲁迅故里绍兴游》1700字

来到绍兴,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古镇街头,居民从你身边擦身而过,虽是过客,却也没有注目礼的礼遇,没有小贩拉客的尴尬。这里的居民延续着千百年来没有多少变化的生活,当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数点灯光闪烁于河道两侧,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便会弥漫在街巷中,让游历的外乡人图增思乡之情。

绍兴人文景观很多,值得一游。

建议路线:

鲁迅故里-沈园景区-绍兴博物馆-戒珠寺-蔡元培故居-大通学堂-周恩来祖居-青藤书屋-秋瑾故居-大禹陵。

这些景区除了大禹陵在市郊外,其他都在市区,坐车或走路,都是比较方便的。

鲁迅笔下的绍兴很生动,沈园、百草园、三味书屋(去绍兴旅游一定要去的地方),可以直接在鲁迅故里买联票。在你游玩鲁迅故里之后,乌篷船会送你去沈园。

其他的景点可以走的远点了,比如绍兴县的鲁镇,是依据鲁迅先生笔下的风情建造的一个景点。或者可以去大禹陵,不过那里要爬山哦。

绍兴不要门票的地方:

环城河八大公园,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是个好去处。

昌桥老街,位于城市广场后边 具有江南粉墙黛瓦古民宅特色,还有酒文化陈列馆(也是免费的,不过你想买几坛绍兴老酒回就的话就要付费了哦)。

书圣故里,位于中心路,洞桥一带,全是古民居,里边还有题扇桥、飞笔弄。

安昌古镇:不在绍兴市区,在安昌,离市区有点远的。里面也是有部分是要收门票的,但不贵。

绍兴三大山:步行街的塔山(山上的塔进去要钱的)、城市广场的府山、洞桥旁边的蕺山。

上诉地方虽都不要门票,但也是很有特色的,不过你没有导游的话,看了跟不看一个样的。因为里边有很多故事,当然你可以去问绍兴本地人,他们会用绍普话给你讲。

雪中游绍兴(点击标题查看完整作品)

廉价旅行攻略,绍兴(点击标题查看完整作品)

酒香四溢 美景如歌 绍兴游记 (点击标题查看完整作品)

绍兴鲁迅故里(点击标题查看完整作品)

安昌.年味(点击标题查看完整作品)

特色文化

乌蓬船

古城绍兴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大街小巷,溪流纵横。绍兴亦为举世闻名的桥乡,小小绍兴就有4000余座桥。绍兴有一种独特的船称“乌蓬船”,船身轻盈,船蓬乌黑。艄公头戴黑色毡帽,以脚划船。乘坐乌蓬船,乐趣无穷。旅游者可随意选择“柯桥水乡行”、“东湖赏春”、“船访八字桥”、“白桥之旅”等乌蓬船水乡旅游项目。穿桥过巷,沿途赏景。

绍兴乌蓬船(点击标题查看完整作品)

绍兴乌毡帽

戴乌毡帽是绍兴人的一个鲜明标志。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曾出现过许多头戴乌毡帽的农民形象。形如三大碗,里外乌黑,毛毡厚实;贴切硬梆的绍兴乌毡帽,早在清朝已很盛行了。

关于它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那是很久以前,有个猎人在山洞里打死了一只老虎。在背下山时,发现虎背上有一块被血肉粘连着的毛毡。原来这是老虎平时捕吃了猪羊后剩下的牲畜毛,由于栖息受压而成了饼样的毡子。猎人用热水把这毡冲洗干净后,摊于草上用鹅卵石压按水分,数日后,干燥的毛毡成了碗形,猎人便拿它作帽子戴在头上,很感舒适暖和。于是,后人传言,老虎是制造毡帽的“祖师”。

特色美食

沿着海岸线的FB-绍兴乌镇(点击标题查看完整作品)

绍兴状元楼里寻宝记(点击标题查看完整作品)

绍兴老酒

绍兴老酒“好酒,好酒,甘甜醇厚,余香满口,真不愧为东方名酒!”一位日本酿酒专家高山卓美博士,在品尝了传统佳酿绍兴老酒之后赞扬说。

绍兴酿酒已有2500年的历史。据《目氏春秋》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能酿造精良美酒了。“投醪河”的故事便是一个佐证。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亲征伐吴,师行之日,将越国父老送来的美酒投入河中,与士卒共饮,将士们深感恩德,无不用命。终于大破吴军。至今,绍兴城南犹存的投醪河便名出于此。

南北朝时,绍兴酒被列为贡品,到了唐宋两代,绍兴老酒更是越酿越精,遐迩闻名。

霉 干 菜

鲁迅先生在小说《风波》中曾描写过那碗“乌黑的霉干菜”。据《越游便览》一书记载:“干菜绍兴民间十九自制。”至今城乡家庭腌制干菜的习惯还极为普遍,连许多迁居海外的侨胞主妇也乐与自制。

霉干菜味道鲜美,是绍兴的传统特产,用它来煮笋、烧鱼、炖鸡、蒸豆腐,样样入味。如果霉干菜加淡笋,经过加工,就称为干菜笋。当然,最有名的要数霉干菜焖肉,此菜由霉干菜与五花肉组成,配以绍酒、糖等佐料,先焖后蒸而成。成后菜色乌黑,稍带甜味,肉色红亮,肥而不腻,时下一些饭店里此菜很受顾客钟爱,一些外地游客也喜欢买几包带回家去品尝一番。

作文二:《游绍兴——鲁迅故里》700字

去过了西塘后,姨父开着汽车带我们去下一站目标—绍兴。那里可是鲁迅的故乡,我好期待!

在路上,姨父说这次的宾馆很好,需要的用具基本都有,而且是很好的。到了宾馆门口,我才看见原来是叫“绍兴海港大酒店”

下午,我们去了鲁迅纪念馆,鲁迅故里和沈园。鲁迅故里到了!我十分兴奋。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姨妈说鲁迅是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迎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是一座古朴而神圣、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而不凡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我们还去了里面其他的景点,我觉得纪念馆好大,我们都走不到尽头。

我们又去了鲁迅故里,三味书屋和沈园,。先去了鲁迅故里,跨过高高的门栏,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参观了鲁迅卧室,厨房,百草园等等。接下去我们去了三味书屋,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有个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我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书桌极其普通,姨父说这就是鲁迅因故迟到,在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

来到了沈园,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沈园的后院非常大,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环境优美。姨妈说这里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妻子唐琬遇见的地方,由此才久负盛名,还说现在下了细雨,更加平添了一抹忧愁。对我来说,可能现在还不懂,但听她们说的很有一番感慨。

最后,我们去了东湖。下雨的东湖更加富有诗意,东湖好像一个山水大盆景一样,青石有着各种形状,还有石桥,很美,虽然雨下得越来越大,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我们还在雨中拍了好多照片。

东湖游结束,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作文三:《游绍兴鲁迅故里》1000字

游绍兴鲁迅故里

2012-07-04 14:33:48  上报单位:保俶支行

到了绍兴,鲁迅故里是一定要去参观的。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他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自从被选入教科书后,已经陪伴和影响了几代人。

鲁迅故里景区主要由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等组成。鲁迅的祖上是名门望族,至今豪宅尚存。鲁迅的爷爷是清朝的七品官员,翰林出身,曾任知县,在北京担任过内阁中书。出身于这样的官员人家、书香门第,鲁迅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家道衰落,经济状况渐入困顿,饱受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鲁迅少年时家道的变故和故乡人民的悲惨遭遇,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曾读过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今位于鲁迅故居后面的百草园,主要部分仍旧保留了昔日的原貌。鲁迅笔下诸多童年景象:“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等都和从前一样。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此地玩耍嬉戏。园子中间有几块整齐的菜地,在这个季节种满了玉米、黄瓜、南瓜、韭菜等农作物。西面是一条爬满藤蔓植物的半人高泥墙。菜地的南面,有一口用栅栏围起来的古井。院子四周还有皂荚树、桑树„„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少年鲁迅在园子里爬树、采桑葚、捉蟋蟀,玩得不亦乐乎。

建于晚清时期的三味书屋,至今保存完好。这间私塾在当时的绍兴不算最大最高级,但却是最严厉最著名的。先生很博学,鲁迅12岁至17岁时曾在此求学。书屋为何取名三味?据说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时的三味书屋小而简陋,一共只有11个学生座位,屋内光线暗淡,空气潮湿。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小园子,鲁迅读书期间曾在那个小园子里爬上花坛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在鲁迅纪念馆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鲁迅用犀利的笔去挑开旧世界的黑幕,发表大量文章来唤醒浑浑噩噩的国人,以此改变国民的精神。鲁迅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是用普通的题材来描述很深的含义。他创作的小说,基本上以绍兴他的故乡为题材,以小人物、小背景来阐述深刻的思想含义。鲁迅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虽然鲁迅的文章已经逐渐地从教科书里减少、消失了,鲁迅作为历史文化名人已经渐行渐远。但鲁迅故里的人和受到鲁迅影响的人,永远会记住鲁迅

作文四:《游绍兴鲁迅故里》800字

游绍兴鲁迅故里

未曾想过可以来到鲁迅的故乡。

读过很多鲁迅先生关于绍兴故里的文章,虽是一知半解,但也不乏想象,静谧的百草园,充满书香的三味书屋;在桂花香中散步,在乌篷船上欣赏美景。    ……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地。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寂静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闹嘈杂

簸,终于踏上了这片土院落,取而代之的却是的叫卖…...一个小时的

苦苦排队求票,终于踏上了这个期盼已久的园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墙:鲁迅故里,鲁迅叼着烟斗,笑吟吟的眯着眼睛看向远方,旁边是美丽照,确是一幅很美的素描画。再这座院落很大,尽显大户人家的绣房、厨房、书房…都充满了十

的水乡和他故居的写往前走,便是鲁迅祖居,气派。少主房、闺房、足的古色古香。据说,

鲁迅小时候很少来这里,恐怕也是害怕大宅子的森严罢。      祖居的对面便是三味书屋了,一进到老木家具的味道,虽没想象中的豪华,浓厚的书香气,朗朗读书的臆想不禁浮

去便闻却有种现在脑

际。角落里就是鲁迅先生的座位,挨着墙根,是个安静读书的好地方。      从三味书屋出来后,就是鲁迅故居了。他的卧房,他和范爱农等朋友聊天的客厅……故居保留了原来的风貌,充满了旧社会大院落

的古色古香,虽宽大,却不奢华,倒是有点“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

走出故居,就是百草园。因为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这小花园是最期待的。怎想,进去才知道,这百草园也就是个“野草园”罢了!不大的院落里塞满了来往的游客,照相的,卖纪念品的,让这百草园着实超负荷了。泥墙根,石井栏倒是都看到了,却是普通的很,俨然没有那书中的感觉

……

未曾想过,鲁迅先生可以有这样的“无限趣味”。 都说百草园是先生儿时的天堂,种热爱的感觉,或许我没有他那样仔许,我没有真正用心去品味。鲁迅先

而我,却没有这细的观察,亦或生写的是百草

园,也是他的内心罢!他儿时的快乐和单纯的心灵,与他热爱的百草园,是一起的。

所以,亦或许,有些事情,不是单纯靠眼睛能体会得到的,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真正震撼的是心灵吧。

品树人的文章,就像是赏这百草园一样,品内心,品人生。

作文五:《游绍兴鲁迅故里》500字

游绍兴鲁迅故里

早就听爸爸说起过绍兴,于是趁这次国庆长假,爸爸妈妈便带我去了绍兴鲁迅故里。

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鲁迅故里,一眼就看见大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领票处排起了看不见头的长龙。游客衷心的影壁上还可以看到青年时代的鲁迅,正抽找烟,一脸的严肃,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在沉思。

走在古街上,踏着脚下凹凸不平的方砖,望着周围的房子,一股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自己也是当年绍兴城的一个孩子。

鲁迅故里包含了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和鲁迅纪念馆。随着拥挤的人群,我们先来到了鲁迅祖居。一进门便可以看到德寿堂三个大字,旁边还摆着几把用红木做的精致的桌椅。后面还有卧室、厨房、书房等,看起来鲁迅的祖辈也是富豪。

早就听爸爸妈妈说起过三味书屋里鲁迅课桌上的早字。一到了里面,我就一个劲往里挤,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却看见课桌被一条绳子围了起来。虽然站在前排,但也只能望桌兴叹,连个早字在课桌的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可真扫兴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纪念馆陈列着鲁迅先生的作品和他的经历介绍,它们被印成了画报挂在墙上,让游客们瞻仰,这里还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一生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写照。我深深地敬仰着鲁迅先生,也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这次绍兴之旅让我零距离感受历史文化,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进一步地认识、了解了鲁迅先生,也品尝了绍兴美食,真是受益匪浅!

作文六:《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1200字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朱,大家可以叫我朱导。就由我来做你们的一天导游吧!绍兴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是桥乡、水乡、酒乡,鱼米之乡,拥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绍兴还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陆游老先生,擅长书画的徐文长老先生。今天,我们就去游赏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居鲁迅故里。 踏着脚下的石板路,顺着弯弯曲曲的小道来到了第一站:鲁迅住居跨入大门绕过德寿堂,又一个观览亭展现在我们面前,两旁的屋檐下挂着一排齐齐的红灯笼,沿着小路走去,马上来到了鲁迅先生的卧室,在床前的小桌上,摆满了鲁迅先生的笔墨,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在此写就。把目光转向床,里面隐约可见鲁迅先生的凉席和枕头,十分俭朴。继续大步向前走去,游客们,这就是小堂前,这是周家吃饭会客之处。穿过一条阴暗的羊肠小道,来到鲁迅家的厨房,向里望去,里头摆满了古代烧饭的工具,古老的大锅上早已斑痕累累,落满灰尘。绕过一扇门,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百草园。红漆的栏杆,绿色的草木,成片成片的,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树叶上,晃动着的叶片若暗若明,光彩夺目。阳光还穿过茂密的叶片,在地上留下了个斑斓的图案,百草园中种满了白菜,这是鲁迅小时候玩耍、嬉戏的地方,小时候,鲁迅在百草园中捉蛐蛐,拔何首乌,四季都因百草园带来了快乐的每一天,因此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在百草园的出口处,有个石像老奶奶在给她的小外孙讲故事,手中的蒲扇扇啊扇,逼真极了,跟随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也去看看三味书屋吧。 走过小桥,桥下的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着,溪水绿得深邃而稳重,这种色彩与两岸的树木的绿色成了鲜明的对比。树木是浓淡相杂的颤动着的绿,而溪水却是凝固一般的绿。一条乌蓬船慢慢滑过水面,不小心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就如一幅凌空展开的画卷一般。走过小桥,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有力地嵌在凹凸不平的石墙上,进了三味书屋,思任堂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三个字下方挂着画与对联,令大家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文学气息,再进去些,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由梁同殊所提写。紧接着来到了鲁迅的座位,座位上刻有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小故事哩。一次,鲁迅为了给生病的父亲买药,因故迟到,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鲁迅便在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勉励自已不要迟到。说到这儿,不得不提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为鲁迅打下了很大的文学基础,我们好像看见寿老先生一手捧书一手拿着戒尺的样子。 走出百草园的大门,来到了咸亨酒店,门口立着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已,大家可以进店尝尝他爱吃的茴香豆和绍兴黄酒,品尝绍兴美食。 时光在流逝,鲁迅之游一日游在欢笑声中结束了,入口广场的墙上的鲁迅先生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手中的烟头依旧未灭,那沉思的面孔,一看就知道是在构

思文章。游客们,鲁迅故里之游是不是很充实呢?!欢迎你们再度光临!!!!!

作文七:《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1200字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朱,大家可以叫我朱导。就由我来做你们的一天导游吧!绍兴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是桥乡、水乡、酒乡,鱼米之乡,拥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绍兴还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陆游老先生,擅长书画的徐文长老先生。。。。。。今天,我们就去游赏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居——鲁迅故里。

踏着脚下的石板路,顺着弯弯曲曲的小道来到了第一站:鲁迅住居跨入大门绕过德寿堂,又一个观览亭展现在我们面前,两旁的屋檐下挂着一排齐齐的红灯笼,沿着小路走去,马上来到了鲁迅先生的卧室,在床前的小桌上,摆满了鲁迅先生的笔墨,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在此写就。把目光转向床,里面隐约可见鲁迅先生的凉席和枕头,十分俭朴。继续大步向前走去,游客们,这就是小堂前,这是周家吃饭会客之处。穿过一条阴暗的羊肠小道,来到鲁迅家的厨房,向里望去,里头摆满了古代烧饭的工具,古老的大锅上早已斑痕累累,落满灰尘。绕过一扇门,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百草园。红漆的栏杆,绿色的草木,成片成片的,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树叶上,晃动着的叶片若暗若明,光彩夺目。阳光还穿过茂密的叶片,在地上留下了个斑斓的图案,百草园中种满了白菜,这是鲁迅小时候玩耍、嬉戏的地方,小时候,鲁迅在百草园中捉蛐蛐,拔何首乌,四季都因百草园带来了快乐的每一天,因此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在百草园的出口处,有个石像老奶奶在给她的小外孙讲故事,手中的蒲扇扇啊扇,逼真极了,跟随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也去看看三味书屋吧。

走过小桥,桥下的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着,溪水绿得深邃而稳重,这种色彩与两岸的树木的绿色成了鲜明的对比。树木是浓淡相杂的颤动着的绿,而溪水却是凝固一般的绿。一条乌蓬船慢慢滑过水面,不小心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就如一幅凌空展开的画卷一般。走过小桥,“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有力地嵌在凹凸不平的石墙上,进了三味书屋,思任堂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三个字下方挂着画与对联,令大家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文学气息,再进去些,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由梁同殊所提写。紧接着来到了鲁迅的座位,座位上刻有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小故事哩。一次,鲁迅为了给生病的父亲买药,因故迟到,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鲁迅便在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勉励自已不要迟到。说到这儿,不得不提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为鲁迅打下了很大的文学基础,我们好像看见寿老先生一手捧书一手拿着戒尺的样子。

走出百草园的大门,来到了“咸亨酒店“,门口立着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已,大家可以进店尝尝他爱吃的茴香豆和绍兴黄酒,品尝绍兴美食。

时光在流逝,鲁迅之游一日游在欢笑声中结束了,入口广场的墙上的鲁迅先生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手中的烟头依旧未灭,那沉思的面孔,一看就知道是在构思文章。游客们,鲁迅故里之游是不是很充实呢?!欢迎你们再度光临!!!!!

作文八:《鲁迅故里绍兴》1400字

鲁迅故里绍兴

作者:涌维

绍兴古因黄酒而闻名,近代更因出了位文豪鲁迅而名震中外。他笔下的各式各样人物角色,早已跃出纸间爬入这世间的角角落落,浸入社会的深邃,就如现代的转基因嫁接入人们的灵魂之源。这里有如精神圣地,人们携家带口幕名参观而来。在这络绎不绝的人流之中,虽然也有不少孩童,但中老年人比例占绝大多数。我感觉这里更象是大人们心里的童话。       纪念馆是在原址的基础上扩修翻新。街面外凹凸不平陈旧的大理石条路,让人感受着悠悠岁月的沧桑。主街馆侧巷里弄,却是油烟熏天,各种烧烤油炸速食摊店林立。叫卖声、吆喝声、吵杂声,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最是热闹。被食物垃圾顶出盖的垃圾桶,成排地靠在围墙边。我感觉游客们对食物的欢喜,比馆内精神上的摄入更有兴致。也可能是人们对馆内的浏览,太过于消耗精神上的瑕想精力,因而通过大块朵颐释放掉头脑中的晕涨。至少我也认为馆内没有什么好参观的,什么刻有早字的课桌啦,鲁迅当时的生活用具等等,还有长满杂草的所谓百草园。人们在那园里踱步转圈,更象是一种纪念碑扫墓式的奠惦。可能

是鲁讯已活在人们的记忆里,已经成为神一般的伟人,而这里的游览更凸现他只是来自于这小镇的人。看来以后还是少游览伟人故居,多听多看他们流芳千古的巨作,而他们栩栩如生的美妙影像,由每个人在记忆里独自去刻画吧。

江浙的江河水系特别发达,因而自古小镇的人们,都是围绕着河水小溪沿岸而居。通过船这主要交通工具,来摆渡跟外面世界的联接。游人头戴一顶既能防晒,又能遮些细雨的乌毡帽,乘做着只容三俩人的乌篷小木舟,在这小桥流水的溪水里漂游,体验一把旧时百姓的生活常景。不过我觉得特别的可笑与别扭,因为这条流淌过旧民居的小溪,狭窄的只能称为水沟,而且水既浅又脏,两旁水壁漂挂着许多绿而长的水草。让人联想起好似城市里,一条流动着开了盖的露天下水道。只有岸边个把光滑蹭亮的青石,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应该是被这里旧时的妇女,用木棒在上面槌打浆洗着衣服,经年累月磨留下的岁月印迹。街尾的咸亨酒店引起了我的兴趣。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已不是店中之客,现却成为这酒店中的雕像店小二。他一身破旧长衫头戴西瓜布帽,尖瘦的脸颊挤弄出一副笑容,拖着长辫子略弓着背,

从袖口伸出一只鸡爪式的手掌,做出欢迎式的姿态对着店门。我进入店里随意在一张小木方桌前坐下,只点了一份孔乙己套餐,也就是一盏黄酒和一碟回香豆。绍兴黄酒果然是好酒。蜂蜜色般透亮,香气奇特诱人,口味甘醇微涩,好有喝着啤酒的感觉。当然它还是带有些白酒的辛辣,但不浓烈不干喉让人身体微热舒爽。难怪当年的孔乙己会对它入迷上瘾。碟中那些象一角硬币大的茴香豆,棕褐的壳皮应该是在热锅中,被翻炒失去水份而干瘪、起皱、紧包着果仁,而且还沾带着盐渍变得有些霜白。用手抓捏起它感觉有些硬,在它靠近鼻子时,首先感受到醇厚的油豆清香,嘴中立即津液泌出,它飞快地被投入口里,被舌头搅拌到每颗急不可待的利牙下,被咀嚼得粉身碎骨,发出咯奔咯奔的欢快声响。它真的越嚼越香,那种咸中出甜淡妙清爽,不停地给上腭粘膜,带来薄荷凉香感受。坐此泯着黄酒、嚼着茴香豆下咽,才知这种生活如此无限之好。难怪孔乙己宁可赊账也不能不饮。这店老板不知也让我赊帐不?!

出了咸亨酒店又跟着人流赶往沈园。我没有深入进去浏园,只是跟着园内导游听完,她对陆游与唐宛的凄零爱情故事的戏说。我不禁为陆将军扼腕悲痛,又为唐宛的情身冥灭而落泪。一时间这园内的一花一

景,一草一木,一亭一水,却也不能去除心里的愁怅。

作文九:《绍兴【鲁迅故里】》1600字

2013-01-13 14:47

绍兴【鲁迅故里】

▲P1.鲁迅故里景区位于绍兴市区,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和鲁迅纪念馆等个部分;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绍兴文化旅游中的最大热点和亮点,深厚的人文积淀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交通小贴士:景区位于市区中心不少公交车都可到达,很方便;只要在火车站乘坐7路公交车即可。

▲P2.怀着一颗景仰之心走近鲁迅故里。

▲P3.鲁迅小时候和他的老师的雕像,这位老师我想必是三味书屋的先生——寿镜吾,深深影响了鲁迅一生。

▲P4.进入鲁迅纪念馆,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尊坐式雕像。雕像背后是那副著名的对子。

▲P5.鲁迅纪念馆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事迹。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P6.“民族脊梁”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先驱们,鲁迅也是其中之一。

▲P7.走在修缮后的鲁迅故里旧意浓浓的街上,真切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氛围。

▲P8.鲁迅故里已经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

▲P9.行走在鲁迅故里的平整的板路上。

▲P10.鲁迅故里的棂星门。

▲P11.绍兴臭豆腐当然还是那么好吃!

▲P12.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是古城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内展有“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

▲P13.鲁迅祖居内建筑“勾心斗角”。

▲P14.鲁迅祖居内建筑“勾心斗角”。

▲P15.感受到绍兴台门独特的魅力,仿佛置身于清末民初的生活氛围里。

▲P16.无论走在深宅大院随处都可以看到这种小天井。

▲P17.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

▲P18.精美的府脊上雕梁透露着古老的气息。

▲P19.墙角放有这样的摆设。

▲P20.木格花窗。

▲P21.注意禁止吸烟哦~

▲P22.还没进入之前,就能看到通往其他各堂的指示小牌。

▲P23.体味深宅小院的宁静。

▲P24.这样的石座,夏天夜晚降临可以用乘凉不错的选择。

▲P25.正厅为德寿堂,家具和摆设都绝对是古香古色。

▲P26.鲁迅祖居正如其名是鲁迅的祖父和祖母居住的地方,听说鲁迅本人很少来过,只有家里祭祖才过来。

▲P27.鲁迅故居——新台门在祖居老台门西侧,由于子孙繁衍,周家老台门居住日渐紧促,清朝嘉庆年间周家在老台门西侧另建新台门,规模比老台门要大得多,大小房间80余间包括后园在内,占地4000多平方米。

▲P28.闲步于大宅走廊内,一进一进的房子,绕来绕去的回廊。

▲P29.一所青瓦粉墙、典型的江南深宅大院。

▲P30.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是原物。

▲P31.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

▲P32.著名的“百草园”其实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普通的菜园,也是鲁迅童年玩耍的乐园。

▲P33.这个鲁迅笔下趣味盎然的百草园,实际是个平常的乡下常常能看见的菜园吧。

▲P34.这样一个普通的园子,在童年的鲁迅心目中却是一片十分美好的乐园。

▲P35.鲁迅故居内水上戏台。

▲P36.每天定时有越剧表演。

▲P37.听祖母讲故事的雕像。鲁迅的继祖母蒋氏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们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鲁迅在夏天里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继祖母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P38.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私人所办的学校),也是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的场所。

P39.从鲁迅故居出来向对面走再过一座小石桥就可见三味书屋。

▲P40.是鲁迅在三味书屋上课的教室;还未进门,一股“书香味”已迎面扑来。

▲P41.松鹿图,三味书屋中的文房四宝之一。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室内陈设都保持了原三味书屋的特色。

▲P42. 闲步于三味书屋的小花园和大宅走廊。

作文十:《绍兴鲁迅故里》1800字

毛泽东曾说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因为绍兴从古至今的名人太多了,勾践、王羲之、陆游、徐渭、徐锡麟、秋瑾、鲁迅、周恩来等。他们不仅为绍兴写下灿烂的历史简章,还留下了众多的纪念地,供后人寻访瞻仰,缅怀凭吊。

绍兴的著名景点非常多,以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闻名的兰亭,因陆游、唐婉的爱情悲剧而令人叹息的沈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鲁迅故居,以及柯岩风景区、吼山风景区、大禹陵、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庙等。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次利用10月23日上午的时间参观了柯岩风景区和鲁镇,下午我讲完课,又去参观了鲁迅故居.因为这里5点十分就要关门的,所以很匆忙的看了

鲁迅故居.

到绍兴不坐乌篷船,等于没有到过绍兴。绍兴的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这“三乌”为代表,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我们没有时间坐船了,就拍了照片给大家看看.

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和他的坐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短短一小时的参观,我们一边参观,联想也很多,当今还会出现这样的文化名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