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与创客 [《走进创客体验创新》600字]

作文一:《走进创客体验创新》600字

走进创客 体验创新

莱州市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 周子钰                                     辅导教师 马燕妮 花儿,有了绿草的衬托,所以更美;天空,有了小鸟的徘徊,所以更广。而我们共同的家——世界,有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所以才变得如此发达,如此美好。

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想出了让六个工作面同时进行的妙计,为中华民族争回一口气。从前的中国是落后的,正是因为有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号召全国人民改善旧生活,创新新生活,才有今天腾飞的中国。可想而知,创新对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是至关重要。

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我们的人生都应该学会创新。记得有一节数学课上,数学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一道关于单位“1”的量的难题。同学们看完题目后,就在练习本上画了起来,嘴里喃喃地口算着,仿佛非把它做出来不可。老师站在一旁等待着。一分钟,两分钟……过了很久,终于有同学做出来了,纷纷举起手,我也不例外。然而,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同桌正苦恼地沉思着。我顿时感到疑惑不解:他平时总考满分,怎么连我能做出的题他也不会做?我带着问号瞧了瞧他的练习本,“咦!那不解出来了吗?还想什么?”我更加困惑了。“我在想有没有别的简便的方法,我要创新。”他平淡地回了我一句。老师开始评讲了,讲完后,说:“这道题只有一种解法。”“不,还有一种,老师!”同桌

站起来讲了一句,接着又介绍了他的方法,同学们和老师听后,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这便是创新。

创新吧,让世界更加美好,生活变得更有情趣,社会变得更加谐和。

作文二:《_创客_走进教育_刘彦芳》800字

卷 首

“创客”走进教育

“创客”是什么?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创”被解释为创造、开创、开始做,体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包涵着通过行动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和需求,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的精神;“客”则为客观、客人、做客,即为一种理性思维,且蕴涵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及分享的行为。

“创客”这一新鲜词汇,在2015年3月5日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引发了人们强烈关注。这一词汇被官方翻译为“Maker”,其最早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BA)发起的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数字化时代预言家克里斯·安德森曾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中将其定义为:创客是指把具备相当的技术挑战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创新、实践、共享、交流的能力与意识。因此,可以说发明家爱迪生、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创意大师乔布斯都曾是创客界“第一拨吃螃蟹的人”。

那么今天,我们如何界定创客呢?是像爱迪生一样的发明家,还是像比尔·盖茨一样的创业者?其实,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此,因为只要是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都是创客。正如本期对话嘉宾李大维所引用的安德森的话“我们都是创客,生来如此”。

如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悄然而至,“创客”作为新生群体和新型创业形态迅猛发展,创客教育也随之相伴而生。在很多欧美国家,“创客教育”已经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设置了创客课程,开设了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把想象变成现实”的环境、资源和机会。国内,创客教育也正在从理念落地到实践:

——北京、上海、沈阳……不同空间、共同理想的学习者、教育者,正为科学化、规范化地开展创客教育而不懈努力;

——实验室里、机房里、教室里……不同学科、共同理念的一线教师,正为设计更符合学生特点的创客教育而百般尝试;

——飞机上、高铁上、高速上……不同领域、共同目标的专家学者,正为推动创客教育的发展而不辞辛劳。 正如谢作如老师所说:“创客是一种运动,创客是一种文化,创客更是一种教育。”

(本刊编辑部  刘彦芳)

作文三:《走进创客体验创新tsq》500字

走进创客   体验创新

五年四班  陶思齐

如今,许多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看到传统拉面带来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发现煤油污染能清除污渍,法国杂工乔利大胆创造,研制出了干洗剂。他们,让我不禁折服于创新的美丽和智慧„„

1月11日,铜陵市建安小学502班学生王絮婷,高兴地向同学们展示她刚刚获得的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一种防盗报警拉链包”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据王絮停的父亲王敏华介绍,王絮停上幼儿园时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有过许多奇思妙想。2009年3月,孩子的妈妈与一位好朋友上街时,挎包被小偷拉开了拉链,偷走了钱包和手机。王絮停得知消息后就不停地想,能不能发明一个小装置,让小偷拉包的拉链式,就会被主人发现。经过几天的思索和一次次动手制作,王絮停终于制作成防盗报警拉链包,其特征是包体内设有蜂鸣器,蜂鸣器的开关通过拉绳与拉链的拉链头相连实现联动,当拉链拉合到位后,把拉绳两端分别连接到拉链头和蜂鸣器的开关上。当小偷在拉拉链头打开包体时,拉链头

的移动带动蜂鸣器开关的闭合,从而使蜂鸣器产生蜂鸣,提醒主人有人在开包,达到防盗的功能。

我爱创新,创新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爱创新,创新改变了二十一世纪,我爱创新,创新送给了我许多惊喜„„

作文四:《走进海尔,我们一起创客》1500字

当今的互联网,创客精神和设计思维催生出苹果、小米这样的创新创业神话。当下的互联网+,创客经济为传统制造和企业创新增添了新的空间与活力。生就创新基因的工业设计与创客文化高度契合,借助创客之道,设计服务在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中,获得了重构产品创新方法、重塑服务价值的新机遇、新空间和新挑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在互联网+的产业升级中,设计创新和服务如何与创客化经营相结合,充分发挥出设计思维的创新作用和价值,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新课题。   海尔集团,全球领先的家电制造企业,已经拉开了组织和管理颠覆式变革的互联网转型大幕:人人创客、开放创新、小微经营体聚合,从制造产品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海尔的创客化经营探索走在了企业创新的世界最前沿,也为互联网+的企业创新提出了新思路。   9月11日,在海尔青岛总部的海尔大学,“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工业设计班”2015届第四期课程开班,历时三天。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秘书长兼执行副会长刘宁、山东省经信委调研员郑志鹄、青岛市经信委副主任王安民、青岛市工业设计协会名誉会长沈嘉荣、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王哗,与来自上海、江苏、浙江、辽宁、深圳等省市经信委、商委、设计协会的领导和人员,以及来自全国的领军企业家学员、海尔精英创客团队二百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共同交流学习。   设计要讲大爱   在开班仪式上,朱焘会长分享了他对设计本质的深入思考:设计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而真善美的核心贯穿是一个字:爱!设计要讲大爱,培养大爱精神,爱人爱自然爱社会爱地球。以人为本,首先要爱人,有爱人之心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要继承中华文化三大优势:整体观、辩证观、天下观。朱焘会长再次寄语高研班:聚散年年有,星火亮漫天。   设计是良知、智慧和能力   在理论学习和经验分享课程上,高研班全程课程顾问、清华美院博导柳冠中教授,结合他对工业设计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最新观察和观点,讲授了他的国家精品课程《设计事理学》最新版本。柳教授认为,设计是创新、振兴、强国,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良知、智慧和能力。”   从开发产品到开发用户体验   海尔集团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的授课演讲以“做超越时代的好设计”,讲述了海尔在设计创新道路上的持续努力。   大公司是时代造就的,要看清一个时代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的授课演讲以“公司是款‘大产品’”为题,通过对小米创业创新发展历程的深入解读,深度剖析了互联网企业的运作之道。   创客工坊:在跨界互动中创造全新的产品构想   在本次课程中,全国工业设计领军人才与海尔精英创客团队携手打造的“创客工坊”吸引了近200人的参加。创客工坊以wORKsHOP形式开展主题讨论,通过设计机构和企业主体的互访学习,为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升级发展塑造新的竞争力,提供创新资源融合共赢的平台和机遇。创客工坊分成三个板块:智能硬件、智慧家庭、健康生活,在太火鸟创始人、CEO雷海波、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O2O体验专家吴卓浩、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张明的指导下,现场互动,集体创意出一批创客产品构想。   实训考察:感受海尔创新之道   在海尔总部,学员们参观了海尔生活馆、海尔企业文化展厅、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系统地了解了海尔怎样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发展成为连续六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又是怎样开始了创客化经营的探索。   除此之外,学员们还考察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和生产线,看到了一个百年企业怎样从历史文化中走向现代化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品牌。   拓展训练:强化合作意识,加深情感交流   团队拓展训练是历届高研班的特色项目,青岛站活动中,沙滩拔河、围合团坐、接力赛跑、排球托举、沙滩足球等项目的开展,学员们不仅加强了体能训练,更是加深了情感交流,为今后的合作打下更深的基础。

作文五:《走进你作文》2500字

我们是幸运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可以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嘴巴去述说,用双手去实践……可他们却和我们不一样,虽然同处一个世界,但他们的世界似乎并不完整,总是有残缺。他们或比我们忧伤,或比我们快乐,或比我们沉默,或比我们激昂。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同样属于这个世界,属于这个家园。若要说,唯一不同的,便是他们的生活比我们要不易,而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保护他们。

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附近住着一个老奶奶。记得她不爱笑,我几乎没有看过她笑,天天都板着一张脸,让人无法靠近。她不喜欢也不常讲话,很少和邻居唠家常,也很少和朋友谈心,所以时常看到她时,她都只是孤身一人。没有笑容,没有过多言语的生活不应是无趣的吗?但也许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吧。

那奶奶是自己一个人过生活的,老伴死的早,又不想拖累子女——她坐在轮椅上。曾经的一场意外,夺去了她的双腿,也夺去了她行走的能力。她剩下的日子,也只能在轮椅的陪伴下度过了。我想帮助她,但不知怎的,看到她的眼神我竟会退却。

每回路过她家门口,就像中了邪一样,会习惯往屋里瞅瞅。门总是敞着的,可却很少能看见人影。绝不是出于同情,而是真的只是想为她做些什么,至少是我力所能及的。

和往常一样路过她家,和她门前小心翼翼地探了探脑袋。便看见她摇着轮椅忙活着,不过能看见她似乎亦是难得了。忽而听见有人在说话,还是对我说,我下意识地抬头看,没人在看我,转过身,还是没人。这时声音又响起了,我这才发觉那声源是从那奶奶家里传来的。

我看了看周围,没别人,再看着那奶奶,才发现她一直都在看我,那眼神还是那么犀利,让我不禁有些寒意。我不敢相信的用手指指了指自己,奶奶竟向我微笑这点了点头,“小姑娘,能帮我一个忙吗”奶奶又开口了,原来她的声音长这样啊,头一回听见呢,不过奶奶的普通话很标准的,听着很舒服呢!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奶奶说需要自己的帮助,自己竟会那么的高兴,似乎是完成了什么埋藏在心里许久未能完成的事。我慢慢的走到奶奶跟前俯下身,好听清楚她说的话。

奶奶想去儿子家,在家门口等了很久都没等着一辆黄包车,她行动不太方便,所以想要我去前面的路口帮她看看有没有黄包车。我回应了一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冲到外婆家,放下书包便又跑了出去,见外婆一头雾水,不知我在搞什么鬼,我只是应了声“去做好事咯”就跑开了。

来到路口,看着来往的车辆诸多,却找不到空着位子的黄包车。也难怪,现在已经是吃午饭的时间了,除了下班的人群,黄包车夫也都赶回家了。等到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没等着,竟发现在身后不远处便停了一辆。我跑上前去,正好车主刚吃饱饭,我便带着她去接奶奶了。

来到奶奶家门口,帮奶奶拿好要铺在腿上的被褥,等到车主将奶奶背上车后,便小心翼翼的将被褥盖在她身上。

车开走之前,奶奶又对我笑了,她对我说了句谢谢,还说我是个乖孩子,这让我的心里感到很满足……

从此以后,若去外婆家,我会走进她的家中,叫一声“奶奶”,看一看她的笑。几个月后,那位奶奶走了,永远的离开了,可每一次,还是会瞅瞅那永远紧锁着的大门,才发现这已成为了我的习惯。

不仅仅是感动-作文 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地震影响,谭千秋所在的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顷刻间坍塌,当时他正在这栋教学楼里给学生们上课。在地震发生的瞬间,他像童话里的那个天使,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得救了,他却不幸遇难,献出了51岁的生命。 一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承受住了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人类无与伦比的坚强。谭千秋——这位来自湖南祁东县,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扎根四川27年的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的善良,足以让有限的生命变成永恒,感动了川湘,感动了中国……

诚如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所言,在重大灾害面前,谭千秋老师能够舍我而求其境界,其精神不死,他是个伟大的英雄,伟大的人民教师。他心中的爱,正如他的名字那样,千秋流淌。他身上所体现的是我们湖南人勇于担当的精神,也是湖湘文化的精神。他像雄鹰一样张开双臂的精彩一瞬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那就是——奉献! 面对死亡,谭千秋老师有退缩,没有躲闪,而是毫不迟疑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这既是一种本能,更是平时优良品质的一种必然体现。从教20多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后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特别是他爱生如命,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因此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正因为有太多的情愫蕴藏在这份职业当中,有太多的牵挂寄托在学生身上,才有了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如今,谭千秋老师离我们远去了,他张开爱的羽翼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姿势”,已定格为一种言简意赅但威力无穷的符号——无私无畏!这种感人的壮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根本利益奉献自我的完全展现,更是爱生如命的崇高师德的生动写照。谭千秋老师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是忠实践行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原则的优秀共产党员!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在天崩地裂的那一瞬间,谭千秋张开爱的羽翼,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让四支稚嫩的花朵得到了庇护,铸写了一代师魂的高洁,散发着夺目的人性光辉,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中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在凝聚和感动中唱响“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大爱之歌,去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谭千秋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四位学生的明天,堪称万世楷模、千秋师表。作为谭千秋的祁东老乡,我既悲痛欲绝,又高兴自豪,为家乡的英雄骄傲。在此,我要用家乡的习俗为你燃起一挂长长的鞭炮,撒下些许纸钱,祝你在魂归故里的路上一路走好,希望天堂里的你继续张开爱的羽翼,护卫你心爱的学生、妻儿、老母,护卫天下所有善良的人们……

作文六:《走进你作文》1900字

作文一:走近你

曾有多少大文豪忘却红尘,化作一缕幽魂隐藏在了大自然中;层有多少慷慨激昂的圣人放下一切,隐居于自然……

一切以就是那么平凡,热闹的城市似乎已于自然拉开了距离,人们不再感受自然,取而代之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撇开这些,人们才能真正地去领悟自然心声,但是人们不想撇开那些,他们在,躲避。

也许人们是想走近自然的吧。可他们似乎已经退化了,不知怎么去走近自然,在无助与孤独中,他们选择了去学习那些大文豪的自然诗词,门当他们领悟完一首,他们又会说:看,我又离自然近了一步……

真的是这样么?当然不是,更不可能。

我喜欢看孩童们扔下雨伞,在倾盆大雨中无忧无虑的奔跑着。他们是天使与真善美的化身,那么的天真、纯洁。有些时候,人们真连小孩儿也不如,起码,孩子们深深爱着自然。挣脱了束缚的感觉,真好。

很多年下来,自然泄气了,她不再奢望人们走近她、了解她,她选择了放弃。再也听不见鸟儿的鸣叫与风吹过田野的声音……

我真的很想,真的很想走近自然,聆听属于自然的心跳。可这一切只是我无知的幻想罢了,自然正义不不起人类而去。

现在的我,哪怕只看到一颗刚刚冒出头的小草也会感到无比欣慰,他们是自然留下来的遗物。也许自然和人类真的不同吧,她能够真正地走近人类,而人类却永远走不近她……

自然,我真的很想走近你。留下来,好么?

作文二:走近你

小时候,无数次走进过大自然,只知道大自然很美却不懂得欣赏。长大后,懂得了欣赏却很少走近大自然……由于学习压力我渐渐远离它,所以走近大自然成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直到有一天放晚学,天空死气沉沉犹如我此刻的心情。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更是令我感到厌烦,班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拿着垃圾无精打采地下了楼。到了厕所时我猛然的发现厕所后面别有一番景象。我情不自禁地走近了点,这一刻我感到整个人飘飘欲仙,心中的杂念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无声地消失了,一股清泉在你的胸腔中流窜,顿时又种莫名其妙的快感!静静地闭上双眼会觉得你已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绿毯般的草地上,有几棵挺拔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十分惹人怜爱。用手触摸它湿漉漉的,又有点扎手的感觉好像在向你示威呢!

一阵微风轻轻地绕过你的脚环,划过你的脸颊像一个透明的精灵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还不时带来大自然的气味:有着淡淡的草香,甜丝丝的花香还有一点土味随着空气交融在一起,我大口大口地吮吸着这味儿比山珍海味棒,“哎呦喂”美的都钻入心窝里去了。真希望空气只进入我的口中,不再吐出来。随风飘荡的柳条也在我面前卖弄,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一碧如洗的天空宛如一颗颗硕大的蓝宝石,朵朵白云在天空中千变万化,这一切都倒映在小河中,这是多么的和谐美好就连现代着名的画家也未必能画出这么秀美而富有动态的画来。

走近大自然又让我想到了有名的诗人作家为大自然谱写了许许多多诗歌和文章,他们在其中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不知什么时候我也能向他们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能够读懂它的人。

在我临走时,我想摘下一片树叶,这样,我便闻到了大自然的气息了。“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慢慢地走近你大自然请让我带走一片属于你的气息。

作文三:让我轻轻地走进你

从听到你的名字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被你吸引。有人说你心胸广阔,能容纳万千学子;有人说你博学多才,桃李满天下。但是当我真正面对你时,是你为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站在你的面前,望着这幢综合了中西文化的教学大楼我目不转睛,感觉从你身旁走过的人群都变成一条条鲜活的小鱼。我仿佛看到了希望,它正在教学楼的高处释放着光芒,也许那条成就梦想的道路就在前方!“传承人类文明,造就民族脊梁”是你的目标,也是我的理想。步入你的胸膛,我看清了你的面庞:一排排整齐的常青树是你的秀发,教学楼下的清水池是你的血液,长长的围墙是你的臂膀,美丽的润秀园是你的双眸……这眼前的美景仿佛要把我融化,自豪感霎那间在心中蒸腾,我想起了你那句激动人心的话:“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我要努力奋发向上,因为是你给了我坚强的勇气;我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因为是你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我的学校,你以你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求学者的心。现在,我终于带着梦想走进了你。你不仅传授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更培养了我们坚强的个性。你用博大的胸怀接纳着每一位学子。此时的我,早已变成了一条小鱼,畅游在你知识的海洋中;又仿佛化身为一只雏鹰,正在丰满着羽翼,三年之后,我会和你并肩站在一起,载着梦想起飞,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我的学校,你是一位真诚的朋友,将伴随我度过美好的时光;你又是我人生路上的导航灯,将指引我驶向成功的彼岸。现在,一个全新的自我正站在你那崭新的起跑线上。我将永远铭记你给予我的信念,“纳宇宙气韵,放个性光芒”,努力成为你明天的骄傲!

作文七:《学校创客空间如何从理想走进现实》4200字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创客空间,学校创客空间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对每一个志在创客教育的教师而言,都有一个建设创客空间的梦想。然而,由于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缺乏理论和经验的双重积累,学校创客空间建设往往会遭遇诸多困境。幸运的是,W中学创客空间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是一个可供借鉴的优秀样本。从混合教育的视角,可以发现该空间在教师的组合、学习内容的整合、学生的混编、教育经费的多源等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并充分体现了共建共享的精神。可以说,每个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的领导者都应该充分意识到共建共享精神和混合教育模式之于创客空间的重要性。

一、创客空间研究概述

较早的创客空间(Makerspace or Hackerspace)可以追溯到麻省理工学院Neil Gershenfeld教授于2005年创立的Fab Lab[1],但这一术语真正流行始于2012年春《创客杂志》(Maker Magazine)的创办发行。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创客空间可以看作是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有着不同经验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共享资料和知识,以制作/创作他们想要的东西。[2]简言之,创客空间就是创客(Maker)进行创作活动的地方,而创客就是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或群体。

近年来,世界创客空间的发展极为迅速,截至2014年底,全球创客空间数已达1800多个。[3]创客空间之所以受重视,在于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均有革命性意义。正如创客运动教父克里斯·安德森所言,创客运动具有三个变革性特点:(1)人们使用数字桌面工具设计新产品并制作模型样品(“数字DIY”);(2)在开源社区中分享设计成果、开展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规范;(3)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通用设计文件标准将设计传给商业制造服务商,以任何数量规模制造所设计的产品,也可以使用桌面工具自行制造,这两种途径均大大缩短了从创意到创业的距离,其作用不亚于互联网为软件、信息和内容带来的革新。[4]究其本质,创客运动与知识社会的创新2.0是殊途同归的。教育工作者也敏锐地感受到了创客空间的教育价值,在《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中,“学生从教学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作为促进教育学习变革的数字策略之一,被列为中期发展趋势。[5]而在《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中,“追求面向真实世界的深度学习”被列入近期趋势。[6]两者均与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密切相关。可以说,学校教育创客空间和创客教育具有革新教与学的潜力。[7][8]在这方面,美国无疑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在2009年,奥巴马在评论“创新教育运动”(Educate to Innovate Campaign)时就提出,政府将“鼓励青少年在创造中学习,成为事物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事物的消费者”;[9]2012年初,美国政府又推出一个新项目,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在1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备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10]而最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美国政府于2014年6月18日举办了首届“白宫创客嘉年华”(White House Maker Faire),奥巴马在活动上宣布了由白宫主导的推动创客运动的整体措施,以期有力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并宣布6月18日为自造日(National Day of Making)。[11]

相比较而言,国内在政府和政策层面尚缺少针对性的措施,不过中小学校中却不乏先行者,陆续出现了一些中小学创客空间。截至2014年底,有北京景山学校、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浙江省温州四中、北京清华附中、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贵州省贵阳六中、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初级中学、上海格致中学、江苏省无锡南长实验中学等十余所学校筹建了创客空间。此外,由民间力量组织的“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经聚集了国内大批有志于开展创客教育的一线教师,可以展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小学创客空间将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不过整体而言,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创客空间的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有效地开展创客空间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幸运的是,我们发现国内中小学创客空间的开拓者之一,浙江省某中学(以下简称“W中学”)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创客空间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是国内中小学创客空间中的佼佼者,应可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其建设经验无疑值得总结和梳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个案研究并不打算关注如何寻求宏观层面教育政策和课程政策的倾斜以推动学校创客空间建设及创客教育发展,而关心的是以学校为主体的机构如何在既有政策框架内自下而上地开展基于校内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

二、分析框架

本研究将聚焦W中学创办的创客空间,通过再现和还原W中学创建创客空间的肇因和过程,总结相关经验并加以解释,以揭示一个成功的学校创客空间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其他中小学校建设创客空间提供经验支持和理论指导。因此,本研究一方面依赖于获取丰富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以便将历史寓于逻辑当中,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就目前看来,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理论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教育的方式。

当然,我们关注到有关混合学习的理解并不统一,甚至可以说非常多元。[12]根据Charles R.Graham等人的研究,有三个较常应用的定义。[13]

1.混合学习=教学形式(或教学媒体)的结合(Combining Instructional Modalities or Delivery Media)

2.混合学习=教学方法的结合(Combining Instructional Methods)

3.混合学习=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的结合(Combining Online and Face-to-Face Instruction)

鉴于第三个定义强调了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中心角色的混合,能够体现教育技术的专业色彩,故Charles R.Graham等人认为这一定义体现了混合学习的本质。显然,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一界定无疑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在此定义之下,混合学习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中心、以在线学习为主导的混合;关注的是学习资源、环境和方法的混合,不涉及教师、学生、内容等的混合。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采用更为宽广的视野来理解混合学习,其中有两位学者的观点较为突出。

一是以Michael Orey为代表的观点,他建议从学习者、教学设计者/教师、教育管理者等三个不同的主体视角来理解混合学习。[14]

1.学习者的视角:混合学习是一种学习能力,指能够从所有可以获得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选择与自己已有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资源,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教学设计者/教师的视角:混合学习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即使这些资源有可能交叉重叠。

3.教育管理者的视角:混合学习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些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这些资源有可能交叉重叠。这些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包括了书籍、计算机、学习小组、教师、教室、虚拟教室、非传统教室、教学指南等。总之,各种技术、媒体、人力资源都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混合运用。

上述从不同教学主体的角度所作的界定,不仅说明了混合学习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和表现,实质上也说明了存在三种不同层面的混合理念,即学生层面的混合学习、教师层面的混合教学、教育者(广泛意义上的教师)层面的混合教育,由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外延不断放大,教师的混合、内容的混合甚至学习者的混合都已经包含在内了。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学者对混合学习的界定有异曲同工之妙。Harvey Singh认为:混合学习混合了各种基于事件的活动,包括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实时的在线教学和自定步调的学习;这种混合常常也是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同步在线教学、异步自定步调的学习以及有经验的劳动者、导师(Experienced Worker or Mentor)指导的结构化培训的混合。[15]在这一定义里面,除了包容了学习、教学和培训以外,还将“有经验的劳动者/导师”列为教育者之一,体现了教师层面的混合意义,以拓展教育教学的师资来源。

为方便讨论,本文拟从操作性的角度为混合学习提供一个新的工作定义(Working Definition),同时为避免概念混淆,我们采用“混合教育”替代“混合学习”。所谓混合教育,是教育诸要素的混合,主要包括教师的组合、学习内容的整合、学生的混编、学习资源和环境的融合、学习方法的综合、教育经费的多源等。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定义当中,尽管包含了更多的内容,但它并非一个无所不包的泛化概念。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混合(Blended)的含义,而不在于其究竟涉及多少教育的要素。对于混合的理解,就一般意义而言,任何教育都是“混合”的,在任何一所学校里面,都有从事各门课程、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有不同知识起点、学习风格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多样的科目设置,有适合不同教师和科目的多种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教学资源,有普通教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校园环境等不同的教育场所。这是我们理解的混合教育吗?非也!要点在于,本文所指的“混合”只发生在特定的教学时空场合中,而非全时空意义上的混合,即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的教育要素,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无需或未被混合,而在新的教育方式中,这些要素得以混合并能产生特定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传统的教学中,在一个学科范围内,以学科为中心设置的教学内容即非混合(非整合)的教学内容,而混合教育则要求体现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又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授课对象均为同一个建制班级的学生,而混合教育的对象则可能来自不同的建制班级甚至不同的年级;再如教师,就某个班级的某门课程而言,传统教育一般都只有一位教师,而混合教育则可能因实际需要而有不同来源的教师参与教育指导。

以混合教育为参照,我们发现,基于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模式,即是一种典型的混合教育模式,与前述狭义的混合学习相对的是,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以面对面教学为主体的混合学习;多种教育要素均有可能产生混合。因此,本文将以混合教育的工作定义为分析框架,为读者解析W中学创客空间的成功经验及可供改进的方向。

作文八:《走进“创客”时代--中国教师报》3000字

“创客”是什么?是一群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很神奇,据说,他们将制造业搬到了自己桌面上,电子服装、健康手环、智能手表、多功能游戏手柄、导电墨水、食物烹饪器……用户能想象到的产品都有可能在他们手中实现。目前,创客作为一个新生群体和新型创业形态在国内已经自然出现。在教育领域,当计算机全面介入个人学习后,学生将会运用教师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新技术——校园创客,开创一个新的学习时代。

校园创客

谁是创客?

是开创了电脑帝国的比尔·盖茨?还是那个曾经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乔布斯?

6月18日,奥巴马在白宫首次举办了创客嘉年华,来自美国25个州的100多名创客,让奥巴马看到了“美国制造”的未来。

几个月后的11月6日,浙江省温州市首届青少年创客文化节在温州市实验中学举行。一群朝气蓬勃的校园创客,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

创客进课堂 孩子们玩出新花样

“别看这片小小的传感器,当花盆里的土壤湿度不够时,传感器会传送指令,让导管自动吸入水缸里的水浇灌盆栽,并在土壤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动停止灌水。”当天,温州市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王弈棋兴奋地解说着一款自动浇水植物装置。王弈棋说,这款智能装置的配件是老师从网上买的,而连接传感器电路板中存贮的控制程序,则是学校创客社团的学生和老师共同开发的。身为创客社团的一员,王弈棋很有存在感。

王弈棋所在的创客教室,更像一个创意工作室,3D打印机、数控切割机、智能控制电灯、导电墨水、智能机器人等带着科技基因的设备随处可见。王弈棋和他的伙伴们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创客运动”。

从玩游戏入迷,到开发游戏上瘾,每天午休时间,该校八年级学生夏烨豪都会跑到学校创客教室抢位置。利用几节信息课的时间,夏烨豪将原本只能用键盘控制的手游“密室逃脱”,通过自己编辑的Scratch程序,改成了可以声控或磁铁控制的更新版,为此他一举成为校园里的红人。“其实做创客不只是玩,我感觉我的逻辑能力和数学能力都有提升。”夏烨豪说。

“或许此时,美国的孩子也在玩导电墨水,而我们的学生可以把绘画与电路知识相结合,将艺术与科技知识跨界,将导电墨水玩出新花样。开放的创客世界,一下子缩短了我们的课堂与国际间的差距。”实验中学信息学老师戴小红说,她前段时间在一个创客网站发现一种纸电路,试着在淘宝上找这种材料,结果发现成本非常低。这让孩子们玩创客少了许多成本压力。

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创客

创客最早起源于美国硅谷,英特尔、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创始人物,都曾是典型的创客,他们创造出众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和发明。如今,将创意点子从脑子“搬上”桌子的不再只是几个原创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原创者愿意通过网络公开代码的方式分享创意,创客运动开始走向世界。2011年起,一批草根信息学教师成为创客先锋,创客运动开始向教育渗透。

温州中学的信息教师谢作如是最早投身创客界的教师之一。在谢作如眼里,创客就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在创客空间,学生把一个创意变成现实的过程,正是他们将学到的信息学、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用于实践的最好载体。谢作如说,创客教育的发展要得益于两个条件:首先是开源硬件、3D打印机以及易于学会的编程语言,让学生们动手创造更加简便。其次是在线教育的发展,让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场所。曾经他带着学生通过网络现场直播一个小鸡孵化的实验,与全国的创客一起分享过程。

温州市实验中学副校长黄慧自认是个不懂科技的人,但她却不遗余力地推动创客教育进校园,并将此做成学校的一门校本课程。

从2012年开始,温州市实验中学先后开设了《Scratch多媒体编程》、《机器人》、《PHP网页编程》、《我做主编》和《电子制作》等信息学校本课程,并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开展了创客社团活动,培养了一批能玩出点名堂的小创客。黄慧说,孩子们作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学校的创客空间只是播下一颗种子,希望把孩子内心的创意激发出来。(夏子)

学习革命的下一个支点

创客运动将改变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它能减少标准化教学和测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带来的损害,用一种新的方法鼓励创造和创新——利用新的数字技术来设计、制作、分享和跨时空的学习。

在美国,从政策到实践层面,创客文化已经开始在教育中站稳脚跟。

奥巴马在2009年的竞选演讲中说:“我希望我们所有人去思考创新的方法,激发年轻人从事到科学和工程中来。无论是科学节日、机器人竞赛、博览会,鼓励年轻人去创造、构建和发明——去做事物的创建者,而不仅仅是事物的消费者。”

美国政府在2012年初推出了一个新项目,未来四年内将在1000所美国中小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备开源硬件、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开发和制造工具。创客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

一些学校也意识到他们已经失去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办法。他们开始尝试把创客精神带到学校教育中。过去几年内,美国高校中的学术性创客空间和制造类实验室迅速多了起来。而一些K12(美国基础教育的通称)学校也纷纷尝试在图书馆设立创客空间,或者改装教室以适应基于项目和实践的学习。

创客教育的关键点是,如何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有的教育项目中。创客空间是创客们制作、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以及项目协作的场所。对于学校来说,创客空间不仅如此,还是课程实施的环境。教师要学会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创建物品、发明工艺、分享创意点子。创客课程主要有以下一些要素:动手做是最重要的,开放和分享,大胆尝试,注重美学,打破年龄歧视,强烈的个性化学习,技术是基本要素,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等。

《创造即学习》一书为K12学校提供了一些创客课程的思路。

小学——发明制作一个有趣的玩具,用Scratch简单编程,学习定格动画制作等。

中学——制作组装电动玩具,用简单图形软件绘制个人头像,学会简单的电子元件的焊接,学会组装触控设备等。

高中——用树莓派、Arduino或其他开源硬件解决日常问题,制作自己的机器人,学会编制一个游戏展示你的数学才能等。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带来的不仅是慕课,还有创客教育。在学习的个性化时代,二者需要互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知识,而且还能在学校的创客空间设计制作,发挥创造才能。从这个意义上看,创客运动将成为学习变革的下一个支点。 (何世忠 张渝江)

“创客式”学习将影响基础教育

2014年《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显示,新技术正在影响基础教育的主要领域。未来5年,技术的发展会直指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从而引起“核变”。一个已经被预见到的趋势是,今后的孩子将要进入“创客”式学习的新时代。

蓝皮书认为,学生将以“创客”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跨领域的融合,并不断在设计中创造。学生们还可以进行具体的设计,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然后得出新的结论,再应用于探索创造中。“创客”会极大地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甚至是圈子。

目前,教育界对于“创客”式学习的预测是:它以学生的兴趣为起始点。假设一个孩子主动对一个内容感兴趣,他可以在网上阅读、转发文章,继而再通过博客、论坛等,接近这个行业和行业内人物。他会像发烧友一样收集一切资源,然后进行整理并对海量信息作出预判。与此同时,孩子的学习伙伴也是网络上的“小圈子”,他们年龄、学历多元化,互相学习,乐于帮助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据《科技日报》、《温州都市报》、《上海教育》

作文九:《学校创客空间如何从理想走进现实》11500字

学校创客空间如何从理想走进现实

——基于W中学创客空间的个案研究

How to Develop a Remarkable School Makerspce: A Case Study from China

钟柏昌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作为一种特殊的创客空间,学校创客空间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事物。每一个志在创客教育的教师而言,都有一个建设创客空间的梦想。然而,由于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缺乏理论和经验的双重积累,学校创客空间建设往往会遭遇诸多困境。幸运的是,W中学创客空间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是一个可供借鉴的优秀样本。从混合教育的视角,可以发现该空间在教师的组合、学习内容的整合、学生的混编、教育经费的多源等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并充分体现了共建共享的精神。可以说,每个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的领导者都应该充分意识到共建共享精神和混合教育模式之于创客空间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校创客空间;创客教育;混合教育;共建共享

[作者简介]钟柏昌(1978—),男,江西宜丰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等的研究。E-Mail:zhongbc@16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12年重点课题“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ACA120005)。

注:本文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 2015(6)

一、创客空间研究概述

较早的创客空间(Makerspace or Hackerspace)可以追溯到麻省理工学院Neil Gershenfeld教授于2005年创立的Fab Lab[[1] ],但这一术语真正流行始于2012年春《创客杂志》(Maker Magazine)的创办发行。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创客空间可以看作是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有着不同经验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共享资料和知识,以制作/创作他们想要的东西。[[2] ]简单说,创客空间就是创客(Maker)创作活动的地方,而创客就是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或群体。

近年来,世界创客空间的发展极为迅速,截至2014年底,全球创客空间数已达1800多个。

[ ]创客空间之所以受重视,在于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均有革命性意义,正如创客运动教父克里斯·安德森所言:创客运动具有三个变革性特点:(1)人们使用数字桌面工具设计新产品并制作模型样品(“数字DIY”);(2)在开源社区中分享设计成果、开展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规范;(3)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通用设计文件标准将设计传给商业制造服务商,以任何数量规模制造所设计的产品,也可以使用桌面工具自行制造,两种途径均大大缩短了从创意到创业的距离,其作用不亚于互联网为软件、信息和内容带来的革新。[[4] ]究其本质,创客运动与知识社会的创新2.0是殊途同归的。教育工作者也敏锐的感受到了创客空间的教育价值,在《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中,“学生从教学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作为促进教育学习变革的数字策略之一,被列为中期发展趋势。[[5] ]而在《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中,“追求面向真实世界的深度学习”被列入近期趋势。[[6] ]两者均与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密切相关。可以说,学校教育创客空间和创客教育具有革新教与学的潜力。[[7] ][[8] ]在这方面,无疑美国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在2009年,奥巴马在评论“创新教育运动”(Educate to Innovate campaign)时就提出,政府将“鼓励青少年在创造中学习,成为事物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事物的消费者”(encourage young people to create and build and invent —to be makers of things, not just consumers of things);[ ]2012年初,美国政府又推出一个新项目,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在1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备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 ]而最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美国政府于2014年6月18日举办了首届“白宫创客嘉年华”(White

House Maker Faire),奥巴马在活动上宣布了由白宫主导的推动创客运动的整体措施,以期有力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复兴”(the renaissance in American manufacturing),并宣布6月18日为自造日(National Day of Making)。[[11] ]

相比较而言,国内在政府和政策层面尚缺少针对性的措施,不过中小学校中却不乏先行者,陆续出现了一些中小学创客空间。截至2014年底,有北京景山学校、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浙江省温州四中、北京清华附中、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贵州省贵阳六中、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初级中学、上海格致中学、江苏省无锡南长实验中学等十余所学校筹建了创客空间。此外,由民间力量组织的《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经聚集了国内大批有志于开展创客教育的一线教师,可以展望不久的将来,中小学创客空间将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不过整体而言,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创客空间的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有效的开展创客空间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幸运的是,我们发现国内中小学创客空间的开拓者之一,浙江省某中学(以下简称“W中学”)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创客空间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是国内中小学创客空间中的佼佼者,应可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其建设经验无疑值得总结和梳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个案研究并不打算关注如何寻求宏观层面教育政策和课程政策的倾斜以推动学校创客空间建设及创客教育发展,而关心的是以学校为主体的机构如何在既有政策框架内自下而上的开展基于校内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

二、分析框架

本研究将聚焦W中学创办的创客空间,通过再现和还原W中学创建创客空间的肇因和过程,总结相关经验并加以解释,以揭示一个成功的学校创客空间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其他中小学校建设创客空间提供经验支持和理论指导。因此,本研究一方面依赖于获取丰富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以便将历史寓于逻辑当中,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就目前看来,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理论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教育的方式。

当然,我们关注到有关混合学习的理解并不统一,甚至可以说非常多元。[[12] ]根据Charles R. Graham等人的研究,有三个较常应用的定义。[ ]

(1)混合学习=教学形式(或教学媒体)的结合(bining instructional modalities or delivery media)

(2)混合学习=教学方法的结合(bining instructional methods)

(3)混合学习=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的结合(bining online and face-to-face instruction) 鉴于第三个定义强调了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中心角色的混合,能够体现教育技术的专业色彩,故Charles R. Graham等人认为这一定义体现了混合学习的本质。显然,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一界定无疑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在此定义之下,混合学习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中心、以在线学习为主导的混合;关注的是学习资源、环境和方法的混合,不涉及教师、学生、内容等的混合。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采用更为宽广的视野来理解混合学习,其中有两位学者的观点较为突出。

一是以Michael Orey为代表的观点,他建议从学习者、教学设计者/教师、教育管理者三个不同的主体视角来理解混合学习:[[14] ]

(1)学习者的视角:混合学习是一种学习能力,指能够从所有可以获得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选择与自己已有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资源,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教学设计者/教师的视角:混合学习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即使这些资源有可能交叉重叠。

(3)教育管理者的视角:混合学习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些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这些资源有可能交叉重叠。这些设备、工具、技

术、媒体和教材包括了书籍、计算机、学习小组、教师、教室、虚拟教室、非传统教室、教学指南等。总之,各种技术、媒体、人力资源都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混合运用。

上述从不同教学主体的角度所做的界定,不仅说明了混合学习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和表现,实质上也说明了存在三种不同层面的混合理念,即学生层面的混合学习、教师层面的混合教学、教育者(广泛意义上的教师)层面的混合教育,由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外延不断放大,教师的混合、内容的混合甚至学习者的混合都已经包含在内了。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学者对混合学习的界定有异曲同工之妙。Harvey Singh认为:混合学习混合了各种基于事件的活动,包括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实时的在线教学和自定步调的学习;这种混合常常也是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同步在线教学,异步自定步调的学习,以及有经验的劳动者/导师(Experienced worker or mentor)指导的结构化培训的混合。[[15] ]在这一定义里面,除了包容了学习、教学和培训以外,还将“有经验的劳动者/导师”列为教育者之一,表达了教师层面的混合意义,以拓展教育教学的师资来源。

为方便讨论,本文拟从操作性的角度为混合学习提供一个新的工作定义(Working definition),同时为避免概念混淆,我们采用“混合教育”替代“混合学习”:

所谓混合教育,是教育诸要素的混合,主要包括教师的组合、学习内容的整合、学生的混编、学习资源和环境的融合、学习方法的综合、教育经费的多源等。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定义当中,尽管包含了更多的内容,但它并非一个无所不包的泛化概念。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混合(Blended)的涵义,而不在于其究竟涉及多少教育的要素。对于混合的理解,就一般意义而言,任何教育都是“混合”的,在任何一所学校里面,都有从事各门课程、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有不同知识起点、学习风格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多样的科目设置,有适合不同老师和科目的多种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教学资源,有普通教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校园环境等不同的教育场所,等等。这是我们理解的混合教育吗?非也!要点在于,本文所指的“混合”只发生在特定的教学时空场合中,而非全时空意义上的混合。即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的教育要素,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无需或未被混合,而在新的教育方式中,这些要素得以混合并能产生特定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在一个学科范围内,以学科为中心设置的教学内容即非混合(非整合)的教学内容,而混合教育则要求体现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又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授课对象均为同一个建制班级的学生,而混合教育的对象则可能来自不同的建制班级甚至不同的年级;再如教师,就某个班级的某门课程而言,传统教育一般都只有一位老师,而混合教育则可能因实际需要而有不同来源的教师参与教育指导。

以混合教育为参照,我们发现,基于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模式,即是一种典型的混合教育模式,与前述狭义的混合学习相对的是,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以面对面教学为主体的混合学习;多种教育要素均有可能产生混合。因此,本文将以混合教育的工作定义为分析框架,为读者解析W中学创客空间的成功经验及可供改进的方向。

三、W中学创客空间简介

W中学创客空间的前身为2008年设立的科技制作社的活动室,占地面积20多平方;2013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创客空间,由知名信息技术教师X老师担任领导者;2014年2月新学期伊始,创客空间获得快速发展,各项活动进入正轨。

W中学创客空间旨在为爱好动手、爱好制作的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活动和交流场所,通过各种创客分享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研究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提升技术并交流创意,最终形成一个汇聚创意的场所,一个让想法变成现实的“梦想实验室”。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W中学创客空间主要装备了如下空间资源(详见表1)。其中,Arduino作为创客课程的主要实施平台,配制的Arduino的数量可以适合大班学习;Raspberry Pi、Banana Pi、pcDuino等硬件平台,用于小组学习或教师演示;小型化、安全的木材、金属、

塑料加工机械,方便学生从电子世界步入到物理世界;两台3D打印机和一台激光雕刻机满足了学生们的“造物”意愿,不间断地打印他们的精彩设计;两类工作台,一类具有稳定、坚固、防火的特点,用于焊接和放置3D打印机这类需放置震动的设备,另一类具有轻便、容易移动和拆卸的特点,便于改变创客控件的格局或者释放空间;最后,各种创客视频、书籍提供了一个自学的环境。

表1 W中学创客空间的器材清单

目前,W中学创客空间有多位教师轮流值班,并安排了创客空间的骨干成员为志愿者,协助教师管理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平时仅对学生会员和Arduino相关选修课程的学生开放,以项目学习方式开展创作活动;此外,一周组织一次小规模的会员交流活动,一个月组织一次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展示活动,活动由各种讲演或WorkShop组成。[[16] ]图1所示为学生在创客空间里活动的情景。

图1 W中学创客空间一角

据统计,目前每个学期约有三十多位学生在创客空间中开展各类创作实践并从中受益,有多项优秀学生作品参评各类活动(表2为部分代表性作品);每个进入创客空间的学生均需要主持或参与制作一个项目作品,100%的参与者均表示喜欢创客活动,无一人中途退出,直至完成某个项目作品。事实上,在创客空间里活动的学生常常需要指导教师“赶”才愿离开。

注:上述作品均为进入决赛阶段的参赛作品,因时间问题,评审结果尚未公布。

四、W中学创客空间建设经验解析

W中学创客空间之所以能够在短短2年左右的时间取得较好的业绩,并呈现茁壮成长的态势,根据笔者的分析,其突出的经验在于做到了或初步做到了教师、内容、学生、资源和环境、方法、经费等层面的混合。当然,正如前文所述,资源和环境的融合、学习方法的综合是混合教育(混合学习)中最为基本的混合内容,在W中学创客空间中亦是如此。资源和环境方面,如表1所列的器材,从纸质资源到数字资源,从本地数字资源到网络资源,从手工加工工具到自动化加工工具,可谓丰富多样;学习方式和方法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会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引入教师的统一讲解、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实际上,资源和环境的融合、学习方法的综合是任何一个创客空间都可以做到也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对这些方面的混合,本文不拟赘述,而将重点聚焦在教师、内容、学生、经费等四个方面。

(一)教师的组合

教师层面的混合(组合)主要指由不同来源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创客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的一个重要不足就在于缺乏师资,这种缺乏不仅仅因为创客教育是新生事物,学校来不及配置专门的岗位和教师,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下文所说,创客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跨学科教育,无对口专业师资的培养,而依赖单一的学科教师(如信息技术教师)必然力有不逮,因此,做好师资来源的组合工作是办好创客空间的要件之一。

W中学创客空间之所以能够顺利运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做到了师资来源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研究力量的加入。2014年2月下旬,N大学教育信息工程研究所的3位研究生正式加盟创客空间建设,执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创客空间的管理与指导等工作,改变了初创时期仅有校内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支撑的局面,使各项创客活动进入正规;2014年9月,在N大学2位研究生的基础上,又有B大学科学教育专业(且具有科技馆实习的经验)的2位研究生加盟,同时W中学新增2位年轻教师参与创客空间的建设,同一时期师资力量达7位之多。

二是企业力量的加入。W中学创客空间在领导者X老师的运作下,幸运地得到了国内经营开源硬件的某知名创客类公司的支持,在参与一些大型创客活动时派遣专业创客来校做演讲和WorkShop,并邀请创客空间成员参加每年一度的上海创客嘉年华展示活动,接受专业创客的现场指导。

三是学生家长的参与。只要用心挖掘,总会有在计算机、电子、工程制造等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家长,这些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家长,如果能参与到学校创客空间的建设中来,无疑是师资力量的有效补充。W中学创客空间便幸运地找到了一位“最佳第六人”,这位家长在电子电焊方面特别有经验,因此成为创客空间的编外导师。这样的家长,恰是前文Harvey Singh指出的“有经验的劳动者/导师”。

遗憾的是,因为诸种原因,W中学校内的师资未能做到有效整合,与创客教育关系最为紧密的信息技术教师和通用技术教师名义上合并为一个教研组,实质上相对独立,教师之间也未有实质性的合作。如果这两种师资能够整合打通,则可以形成校内和校外两种师资力量的混合,这当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教师混合模式。但无论如何,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一名国内知名的颇有实力的X老师,在建设创客空间的过程中也必须依赖于各种力量的支持,那么对于其他教师而言,在建设创客空间时更需意识到这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只依靠某个人或某个学科“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

(二)学习内容的整合

内容层面的混合指的是学习内容或者说创作项目需要卷入多个学科知识的运用,而不是单一学科内容的学习,因而创客教育也是实施STEM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所谓STEM,是指Science(科学)、Technology (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的简称,旨在将原本分散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课程集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这一集合,不是课程的简单组合,而是把学生学习到的零碎知识与机械工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的过程,强调学生在“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提升设计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例如,表2中的《Flaperon远程实验平台》是一个远程控制的跨学科实验系统,以其中的宠物饲养实验为例,除技术、工程、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外,还特别涉及水的PH值等化学指标和水温等物理指标的测量和应用;又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鸡孵化实验》,涉及鸡蛋的生物特性和孵化装置的物理性能(如热量计算)。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创客空间中自然的发生着STEM教育。[[17] ]创客教育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在STEM和艺术课程(STEAM)中习得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18] ]学生创客们努力在STEM课程中寻找可以改进他们项目的内容,通过跨学科整合达到项目目标,而不是把自己“封闭”在某一个学科里面。[[19]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创客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卷入STEM课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促进有效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沉浸于课程内容、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协同合作、学会学习等等。[[20] ]创客教育与STEM抑或STEAM的这种紧密关联性,究其根本在于创客教育是一种基于真实的工程问题的解决。对此,我们显然看到了学界所达成的普遍共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创客们快速地找到“真实的工程问题”,这是个看上去简单实则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在一些学校创客空间和社会创客空间里面所看到的琳琅满目的“项目”,有很多并不那么“真实”,人们绞尽脑汁的搜寻,结果往往是为了创作而创作。那么,在W中学创客空间里面,是否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就我们的观察,如下几种项目来源具有启示意义。

一是源于某学科课程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在创客空间里面将其转化为一种创作任务。例如,某生物课老师布置作业,要求用实物模拟细胞分裂图。学生创客们很快发现,这个作业可以在创客空间里面利用草图大师和画图软件建立实物模型,再采用激光雕刻机把细胞分裂图刻在木板上,甚至做成别具一格的工艺品。

二是参与“模拟经营”,化学生需求为创作项目。这是目前最具特色的一种拓展创客项目的渠道。在W中学有学校官方组织的校园“模拟经营”活动,该活动每个学年举办一次,主要场地为食堂和教学楼的走廊,班级、社团、个人都可以公开售卖各种小件物品。创客空间的学生“主顾们”正是利用这种机会,将自己设计的一些小制作拿到“模拟经营”的活动场所中叫卖,例如3D打印的书签等作品、用激光雕刻机雕刻的小件艺术品(如写有座右铭的铅笔等)、利用胸章机手工制作的胸章等。一开始他们只是售卖预先制作好的物件,品种比较单一,但很快发现,由于所有这些物品都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需要定制,且成本低廉,通过同学圈和朋友圈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创客空间要求定制他们想要的个性化物品,品种也就越发丰富了。这样,对于创客空间的学生们来说,一学期一次的“模拟经营”被拓展为一种“新常态”,“主顾们”有了源源不断的源自真实需求的创作项目单子,发现了自己创造的价值,更加激发了创作热情,不断开发出新的创意和想法供学生“顾客”选择参考。 三是源自某些“集团用户”的需求。学校社团之间或者班级活动的时候,因为活动的需要可能会产生一些创作需求,这种需求所转化的创作项目要相对“模拟经营”中的项目复杂一些。例如,舞蹈社团在迎新晚会上要表演节目,就和创客空间定制了一个作品,使用舵机带动一个大大的纸盒子左右摇摆,纸盒子上面用Led灯带摆出特定的造型;又如某个班级的节日晚会,需要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抽奖机,于是有了表2中的《趣味抽奖机》。

(三)学生的混编

必须意识到,创客教育的活动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没有建制班级的概念,试图采用传统建制班级的方式实施创客教育有违开放共享的创客精神。因此,以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集中学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但是,创客教育的实践创新特质又使其超越了传统兴趣小组的学习方式。以W中学创客空间为例,这种超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项目形式开展学习,每个进入创客空间的学生都要主持或参与某个制作项目,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如表2所列的作品都是以学生项目的方式实施的;二是学生来源的混合性特征非常明显,即同时在创客空间里面活动的学生成员可能是跨班级和跨年级的。不同班级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创客空间里面独立从事各自的项目,但更多的时候是相互观摩、头脑风暴和提供技术支持,例如一个项目可能需要用到3D打印,那么擅长3D打印的学生就会临时加到这个组里提供支持。而且,相当一部分的项目成员本身就具有混合性,例如表2中的《Flaperon远程实验平台》项目成员分别来自高三(2)、高二(11)、高二(10),《plaperon实验平台》的项目成员分别来自高三(2)、高二(11)。这种形式的混合,正是过往社团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所缺少的。

当然,这种跨年级和跨班级的混合实践,其实现过程并非无本之木、天然产生的,而是有着先期工作的影响和支持。在本个案里面,有两项前期工作不容忽视,一是自2011年开始陆续开设了《S4A互动媒体技术》、《Arduino创意机器人》、《物联网和大数据实验》、《App inventor手机游戏编程》等选修课程(走班制),这几门课程与创客教育所需的技术基础直接相关,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先期培养了一批创意制作的爱好者,成为创客空间的主要成员来源;而这些课程均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因而一开始就为跨班级的学生组合创造了基础。另外一个就是W中学拥有百年的社团文化,其中的科技制作社是影响力较大的学生社团之一,汇集了数十位爱科技、“爱折腾”的学生,他们同时也是创客空间的主力;他们所从事的创作项目一开始都统一由科技社负责组织申请,减少了创客空间初创时人手不够的压力,之后随着创客空间各项工作进入正轨,项目组织的工作自然水到渠成转移到创客空间负责;但是,由于科技社的存在,在学生组织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选修课实现了跨班级的混合,那么科技社则很好的实现了跨班级和跨年级的双重混合,这种混合也是创客空间学生混合的重要基础。

(四)教育经费的多源

根据我们的观察,很多心怀创客教育梦想的教师因为得不到学校经费的支持而只能望而却步。可以说,创客教育经费是影响学校建设创客空间的重要因素,是众多创客空间起步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W中学创客空间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领头人没有坐等学校的支持,而是积极行动,努力做到了建设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具体而言,除本校的场地和经费支持外,还主要得到了如下方面直接或间接提供的经费或设备支持:

一是如前所述,得到了国内经营开源硬件的某知名创客类公司的支持,该公司不仅捐赠了3D打印机和一些学习套件,还邀请创客空间成员参加每年一度的上海创客嘉年华展示活动并承担相关费用。

二是与前述N大学的教育信息工程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该研究所聘请空间领导者X老师为客座研究员,不仅派送研究生到空间承担教育辅导工作,而且在起步阶段为空间购置设备提供了直接经费支持。

三是创客空间开张之后,根据创作活动的需要,在得到学生家长认可的前提下,家长积极主动的为自己的孩子采购创作作品所需要的部分零配件,减轻了空间运转所需的经常性经费支出压力。

四是能够获得周边学校的硬件支持。与W中学同地区的S中学建设有创客空间,虽起步较晚,但部分设备比W中学要更加精良,如他们拥有比W中学更大型的雕刻机,可以雕刻体

积更大的作品。由于两校创客空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在W中学设备出现故障或不能满足特定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到S中学借用相关器材。例如,今年“模拟经营”期间,恰遇W中学的3D打印机出现故障,创客空间的老师就带领学生到S中学打印作品。

由此可见,W中学的创客空间建设并非“一个人的战斗”,汇集了多方的资金支持,事实上,不仅仅建设经费如此,在上述教师的组合中,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了多方人力资源的协作。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参与各方都从中有所获益。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孩子的优秀表现是最好的回报;对于周边学校而言,设备和场地的利用本身就是双向的;对于提供设备和经费支持的公司而言,产品的有效利用不仅为产品的市场营销提供了优秀的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而且随着创客空间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地和外校的老师到创客空间参观学习,产生了极好的广告效应;而对于开展合作研究的高校研究单位来说,不仅提供了教育研究所需要的实验实践基地,同时也为研究生人才培养开拓了新路,据了解,在大学教授和具有丰富一线教师的双重指导下,该研究所派送到创客空间实验实习的学生均获得了不错的专业发展,目前该所进入该空间的4位学生均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或优秀研究生称号等荣誉。

五、总结

综上,在混合教育的框架下,我们看到了W中学创客空间的卓越表现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更幸运地看到了如下合作教育理念已经照进了现实:

师师合作:不同来源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协同工作,共同指导学生;

生生合作:以项目为中心,实现跨班级、跨年级的学生合作;

校校合作:区域学校相互共享空间资源,或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教育创客空间联盟; 院校合作:大学研究力量与中小学校的合作无间,有力推动了创客空间的发展; 校企合作:企业的赞助和支持,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互惠共赢; 家校合作:学生家长的参与,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支持,更补充了教师资源的不足。

不难发现,这些理念本质上体现的却是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精神,只不过,与Mooc等线上资源的共建共享不同,创客空间是以线下资源为主体的共建共享。正是创客空间的领导者有意或无意的践行了上述理念和精神,才初步实现了创客空间的混合教育模式,才有了如今蓬勃发展的势头。其发展过程和经验,无疑有许多值得同行思考和借鉴的地方,而本文所揭示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的领导者应该充分意识到共建共享精神和混合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拥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和视野;即便在学校建设经费有保障的情况下,这种理念和模式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人关心、关注和支持创客空间,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而且在合作共赢中,可以不断放大创客空间的教育、经济和社会价值。

作文十:《盼望创客文化走进更多中小学》1000字

4月15日,深圳中学初中部举办首届创客节。机器人、粉尘爆炸器、电子炮、弩、电子闪光器……这些同学们自己创意、制造出来的产品成了校园的主角。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今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考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创客”文化的热潮,这股热潮也悄然进入中小学。创客文化进入中小学,是学校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一次创新。   为了把一个奇妙的想法变成一个产品,学生需要不断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正如一位初中生所言,“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在创客空间,我们是自己提出想法,然后自己想办法去实现,碰到问题,也是我们自己去查资料、想办法慢慢解决”。在创客空间,学生只有动手实践、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才有可能把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为了完成一个创意产品,学生需要“和他人一起玩”。一个学生很难独自将创意变成产品,只有当一个团队的不同个体相互合作、共同分享、彼此包容,才可能在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相互启发,进而爆发出巨大的团队创新活力。所以,创客空间是一个为创新技术不断进行交流的场所,学生们只有协同创新,才可能达成目标。   学生的创意源于自己的兴趣,因为真正喜欢,所以投入。当兴趣的火花在这里被点燃后,学生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把创意变成作品的努力之中,在创客空间,学生是放松、惬意和自由的。   但是,创客文化进入中小学校园,绝不仅限于学校创建创客空间。创客文化的核心是“万众创新”,而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学校要真正吸收创客文化的精华,必须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协同合作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兴趣是维持创新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比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教师若能更为宽容、耐心和谨慎,就更可能保护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分享比强化竞争更重要,因为团队爆发的创造性永远大于个人的创造力;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比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人类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以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为目的,如果课堂不能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源之水。总之,如何让教师认识到创客的文化精髓,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这是创客文化能否真正进入中小学校园的关键。   盼望创客文化走入更多的中小学校,让我们的校园为大多数孩子提供创新的机会和平台。   责任编辑/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