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一游记》2300字 岳阳楼游记1000字

作文一:《作文:岳阳楼一游记》2300字

岳阳楼一游记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坐在车里只见一派朦胧景色。风很大,吹在身上感到一丝凉意。我们也冒着变化多端的天气,携带着迫不及待的情迈出了前往岳阳楼的步伐。

走进公园,复古的感觉由然而升。  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当脚踏到右边展厅门槛上的时候,一幅熟悉的图片刹那间吸引了我的眼球:是胡爷爷来参观岳阳楼时与祖国的花朵留下的美好瞬间。胸口那条染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领巾在灿烂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展厅里还展示着历代名人来参观岳阳楼时的画面。

走出展厅,跨越几步,便来到一棵樱花树下。这棵樱花树有三米多高,虽孑然一身,但也风趣十足。这时,正值樱花开得旺盛的季节。一个寒冷的冬天过去,樱花树也从惬意的睡眠中苏醒过来。乍得一看,每个花骨朵儿都养精蓄锐,展开了最甜美的笑容;仔细瞧瞧,这中间,还有几位腼腆、害羞的蓓蕾儿迟迟不肯露面,隐藏其中,含苞欲放。我凑去前头,仔细观察起来:花瓣呈粉红色,七、八瓣地围绕着花蕊,好似古时候的丫鬓们围着作轿的小姐出嫁,还让我有中“众星捧月”的感觉。在花瓣底部有些深红的纹路,花蕊的雌蕊是白色根部,淡黄的蕊头。我虽不知着樱花寓意如何,然而我却知道牡丹花比樱花更美更娇艳,品格更高贵,它是我国的国花。

素有“洞庭天下湖,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古城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构造独特,风格奇异,名冠天下。岳阳楼分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全楼高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 6米,占地251平方米。楼中四柱高耸,楼顶飞檐翘首,金碧辉煌。远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木碑,上面刻了四个大字——岳阳楼记。四面的四根柱子上挂着一副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费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步入二楼,在二楼楼堂的正墙上也有一块木碑,这块木碑是由12块紫檀木组成的。上面刻着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照所写的《岳阳楼记》,共有四种字体。

三楼楼堂正面悬挂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拆,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去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滋泗流,

在旁边还有一副短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李白”。相传为李白手书,也是李白仅有的一副书法作品,可为绝世珍品。在三楼还有六扇木窗可从各个窗户眺望不同的景色,但均可望见洞庭湖。

径直往前走,我望见了一个长廊。原来,这儿就是碑廊,这儿的墙上有着范仲淹亲笔书写的《岳阳楼记》。欣赏《岳阳楼记》时我深有感触:这样豪迈、奔放的字体谁能与范仲淹等量齐观、相提并论;这样韵律、渊博的绝代佳作除范仲淹外,谁能再创一举。怀着诗人喜悦的心情,投放着历史的眼光浏览《岳阳楼记》时,感觉非同一般。岳阳楼的怡人风光如同放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放映。范仲淹的文笔更是令我赞叹不已,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流传至今,可谓绝古至今。但是在那些刻着范仲淹字迹的墙壁上,却有着一些游客的某某某到此一游,当我正从兜里掏出笔,也想留下尊姓大名时,老师阻止了我:“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财富,怎能随意破坏呢?”听了老师的教诲,我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对呀,《岳阳楼记》代表的是我们亲爱的祖国,长辈也常常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为什么到了这时候就把长辈们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呢?这里还有许多外国的游客,如果让他们看见了,他们会怎么想呢?”

走出碑廊,往左拐,便是岳阳门。岳阳门,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并不恐怖的黑洞。在这里,最让我 记忆深刻的是那古老的砖块。那砖块犹如一本书,记载着多少年来岳阳楼饱经风霜、坎坎坷坷的旅程。听老师说,这里曾经是做船到岳阳时,下船的唯一途径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北通巫峡,这地方,看起来虽简单,仅是一座石门,可它如果没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它是怎样矗立在这“弱肉强食”的岳阳楼公园中的呢?依我的见解,这扇石门好似一个时空穿梭机,让游客们飞跃在现代和历史之中。

经过一番游览,我们终于能亲眼目睹一下岳阳楼的风采了,可真是大快人心啊!岳阳楼有个特色:这个楼是无钉子、无横梁、无栏杆的。虽是名扬四海的四大名楼中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但我却有着别具一格的见解:体积小,小巧玲珑嘛;结构简单,艺术以简为美嘛。当我们要进岳阳楼看看时,楼下的工作人员却拦住了我们,原来,凡是进岳阳楼观赏的游客,都要带上鞋套。我心想:哎,可真麻烦,不就是进个楼看看嘛,还要戴什么鞋套呀。可回头再想一想,也对,岳阳楼可是名楼呀,是我国灿烂、古老的历史文化呀,当然要讲究点了!我急忙戴上鞋套,准备奔向二楼,可是,上楼的同学这么多,楼梯连一米宽都没有,当然得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地上楼了。可我们上去时,还有一些要下来的游客,此时,大家似乎同时想起了那句话:上、下楼梯请靠右行,都行动了起来,那些要往下走的游客看见了我们的举动,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上到二楼,我们沿楼漫步了一圈,岳阳楼也以它那蕴含的历史、特殊的魅力深深感染、征服了我。

虽然岳阳楼的景色令我难以忘怀,但在老师的召唤下,我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岳阳楼,来到了岳阳楼艺术大厅,这里的一切都使我那样吃惊、震撼。这里陈列着的每个岳阳楼的雕塑都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毅力。

饱览了岳阳楼那美如画卷的风景后,我冒着一如既往的天气,携带着留恋往返的心情迈出了离开岳阳楼的步伐。

作文二:《[优秀作文]游岳阳楼》1200字

很早就听说过名誉世界的岳阳楼,一直想去看看,今天,我们一家人便来到了岳阳楼。

来到岳阳楼前,那雄伟的气势一下把我给震住了,这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可真不是吹的。岳阳楼,楼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全楼由4根柱子承负全楼重量,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岳阳楼踞于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十分壮阔,构制之十分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名冠天下的岳阳楼构制独特,风格奇异。

据说岳阳楼真正闻名天下是在北宋藤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藤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才对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他便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文章一出,广为传诵,虽只有寥寥369字,但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其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句,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中外。

走进岳阳楼,使我更为惊叹,一种自豪感由上而生,民国二十一年砌的原三面砖头,改用了仿明、清式样的雕花贴金门窗,正中间挂着宋代张照的《岳阳楼记》的仿品。

上了二楼,我才发觉,一楼对二楼来说是多么渺小,二楼的装横更华丽,很巧,正中间还是挂的《岳阳楼记》,不过,这次是由12块紫萱木构成的真传。其实,这个《岳阳楼记》也是有故事的。相传,在张照写完《岳阳楼记》后,有两个强盗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当天晚上,两个强盗用仿品把真传调换了过来,便马上行船离开了这里。哪知,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间,雷声滚滚,两个强盗连人带船一起翻了下去。不久后,一个渔夫打渔时捞到了这个真传,可是却有十一个字被损坏了,于是,他请了当地最有名气的学生补好这些字。那学生,结果花了三年时间,才终于把这十一个字补齐。看,简简单单十一个字,却花了三年补。

走上三楼,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旁边悬挂着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

我们站在三楼,遥对君山,俯视着洞庭湖,洞庭湖上行驶着一辆辆大货船。从远处看,就像一块大明镜上雕出了一朵朵小花。看着这景象,我仿佛是“人在楼上走,犹如画中游”啊!一切的一切都抛掷脑后,顿时觉得全身充满了活力。看着洞庭湖,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描写的准确形象,令人叹服。

岳阳楼屹立在西城门之上,位置极好,从上往下眺,一望无际,白帆点点,让人有如一种置身于仙境中的美好幻觉。

岳阳楼虽不如长城那样恢弘,也没有故宫那样气派,但是它有一种独特的美,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那儿,让人沉浸在其中而不能自拔!

作文三:《再游岳阳楼》2900字

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岳阳楼的,是因为学生语文书有《岳阳楼记》课文。我首次游岳阳楼是32年前,那次是到洞庭湖来作业,并感染了血吸虫病,这是题外话。那时岳阳楼还未“重修”,记得登上城楼,俯瞰八百里洞庭,遥对君山,心潮澎拜,感慨万千。

后,又数次来访,不巧都未开放。还有一次,站在外面连楼顶也未看到,之后才知是落架大修。那几次,还没有网络可查,碰壁了才道是维修谢客。

这次到岳阳,有两件事要办,一是看望一对退休回这里养老的老同事老领导夫妇,应该有近20年未见面了;此外就是再游岳阳楼了。

令人欣慰的是,老领导夫妇虽都已耄耋之年,但身体均硬朗。大家见面甚是欢快。

第二天一早,就来到岳阳楼。由于洞庭湖在岳阳之西,自然无洞庭朝阳可拍摄的,也觉得有些许遗憾,真“此事古难全”。

来岳阳楼,少不得诵读《岳阳楼记》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还是那样脍炙人口,还是那样感触颇多。

《岳阳楼记》雕屏两旁,有一对联,以前,未特别关注。据介绍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亦说为窦垿撰写)。

右边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左边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疆崖。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将诗、儒、吏、仙等方面的史迹、典故巧妙地溶入,把岳阳楼的奇伟写到了绝处。

诗即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笔端流露出的浩然胸怀与博大痛楚,令人唏嘘!

儒即范仲淹,《岳阳楼记》的 “忧”、“乐”关情的两字天下闻名。

吏即滕子京,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政绩。

仙即吕洞宾,曾三醉岳阳楼。岳阳楼北侧的辅楼就名为“三醉亭”,有他七言绝句律诗:“朝游北越暮苍悟,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下联继续写岳阳楼之奇之美,依据其方位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登楼远眺,南可望潇湘,北可及巫峡,西可至巴陵山,东可穷山岩的边界。其渚,流,峙,镇的真意,谁领会得来?

我不懂对联,但其对仗、平仄、格律、气势令我流连忘返。

继续登楼,有怪事了,三楼有新增的: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更有甚者说:为李白欣然命笔所留。以致360百科亦称:“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

大家注意, 李白書作傳世極少,目前僅見一件——《上陽台帖》,彌足珍貴,堪稱“國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字体为行草,共5行,24字,其中“水長、物象”四字脫落,斑駁、模糊不清。该帖引首为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瘦金书题签:" 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等题跋和观款。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彝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吱、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收藏界并无公认有“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存世。

又查,“水天一色”出处为:唐.王勃(约650年-约676年)《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风月无边”出处为: 宋.朱熹(1130-1200)《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足以证明,岳阳楼李白对联为杜撰,应还其本来面目。

据我考察,该对联为郭沫若1961年所题。

这里,有一个故事。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宽40cm左右,露出地面50~60cm,传说是清乾隆(曾于1751~1785年六下江南)手书之“虫二”(虫字上还有一撇)。文革中我实地看到,八十年代也找到过,后来数次寻觅,均不见踪影,也不知是记错地方还是真的没了。记得有人解释,这两字无人认得,也不知晓意思,到1961年,郭沫若先生来到湖心岛,陪同的有人向他讨教,先生斟酌良久,用手在“虫二”两个字外边各加两笔,“虫二”变成了“風月”。郭沫若笑道:“这两个字应读作‘风月无边’,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罢了。” 先生也真是有些才学的。

还有,泰山登山盘路西侧的石壁上亦镌刻有“虫二”两字,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的。据说也是1961年由郭沫若先生登泰山时解读的。

据考证,唐伯虎(生于1470年,死于1523年)题妓湘英家扁云:“風月无边”。见者皆赞美。祝枝山见之曰:“此嘲汝辈为虫二也。”湘英问其义,枝山曰:“風月无边,非虫二乎?”湘英终以为美,不之易。

足见,“風月无边”玩法出处在风流才子唐伯虎,而乾隆、刘廷桂、郭沫若也堪称风流才子。只不知郭先生是先到西湖还是先到泰山?总之是乘兴来到岳阳楼,题写了“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但是,我总觉得,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处,大谈风月,实在有煞风景,风流得不对地方。也许,又正中某“太守”下怀。要不怎么在“重修”岳阳楼景区时,新增小乔墓。

小乔墓,新建在岳阳楼北面。

据史《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小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又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 均未见记载葬于岳阳楼北之说。

世人所公认: 小乔墓现存安徽庐江县城新汽车站东侧。公元210年,周瑜病逝 ,厚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小乔住守庐江,扶养遗孤。公元223年,小乔病卒,享年四十七岁,葬于县城西郊,在真武观西百步,旧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平地起坟,墓有封无表,汉砖结构,墓前有碑,拜台、列台屏石供,墓门向东,明崇祯时毁于兵乱,仅存一座土冢,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

或许,岳阳某“太守”为附庸风雅,追随风流郭老先生,一时起邪念,将小乔葬在身边也未可知。

国人对小乔的认知,多出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不想,“太守”与郭老先生的风流有粗俗的嫌疑,比起苏东波前辈来逊色何止万千倍,要不,你也写出那样的风月佳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再不,谈风月又优雅到这般境界:“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俱往矣,土豪附风雅,惟粗俗不可耐。

重游岳阳楼,尽管看到有些许不搭界的憾事,然而,岳阳楼那具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正在召唤与警示人们,国还堪“忧”,民还欠“乐”。

岳阳楼,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看你。

作文四:《岳阳楼游记》1300字

岳阳楼游记

很小的时候就听别人说起过洞庭湖,“洞庭鱼米乡”“八百里洞庭”,使我对洞庭湖产生了美好的向往。可却殊不知在美丽的洞庭湖旁边还有一处更为美丽的景色一直陪伴着它——它就是岳阳楼。它不高也不漂亮,但却积淀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在湖湘大地上熠熠生辉,吸引了无数游人的向往。这不,这次春游我们也有幸来到了这片土地上参观。

一下车,我们就立即奔向了大门,有四个大字立即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巴陵胜状”,字字飘逸俊秀,铿锵有力,不禁令我赞叹不已。我想这肯定是哪位文人骚客看到这儿的漂亮景色心中激昂澎湃,挥笔就题下了这四个大字吧!进入大门之后,一眼望去,却没能看到我所期待的岳阳楼,没有看到琉璃瓦和朱红色的大墙,反而是数不尽的亭台还有绵延的城墙。这时我突然眼前一亮,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五座不同的塔楼,颜色单一,但风格显然各具不同,这时同行解说员叔叔的兴致突然来了,他激动地告诉我们这五座塔楼都是岳阳楼的前身,分别是各个不同朝代时期所建的形状,记录了岳阳楼每一段故事,这样一说,不禁更加吸引了我前进的脚步。

穿过弯弯曲曲的小路和亭台,金黄色的琉璃瓦和翘首的飞檐在树木楼阁的掩衬下慢慢地露了出来,这便是现在的岳阳楼了。岳阳楼总共三层,每层都是金光闪闪的琉璃瓦,飞檐翘首,而底层是朱红色的门窗和大柱,显得十分古朴。百年来,风雨飘零,巍峨不动。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大鹏蹲踞在湖边,默默地守护着洞庭湖。

我们并没有立即登上岳阳楼,因为受人数限制还要排队,于是我们就先来到了岳阳楼下的岳阳门,这里曾经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台下那古老而斑驳的石阶就像一本本书承载着数不尽风霜和岳阳楼的坎坎坷坷。洞庭湖依旧苍茫,城墙依然坚固。不禁让我回想到那个战乱纷飞的三国时代,军号吹响,

身披坚甲的士兵们迈着铿锵的步伐气势磅礴地从城墙下走来,紧随其后地千帆也浩浩荡荡地使过来,卷起千层浪。红旗飘扬,战鼓嘶吼。这场面,这气势,征服了洞庭,波撼了岳阳,谁可与之争锋?

江山如画,风景依旧。乱世的云烟,给岳阳楼抹上了一幅壮丽的色彩。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朝代不断的更替,盛世更为岳阳楼增添了无限的文化色彩。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滕子京还邀请了范希文为他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因此变得更为闻名。缓缓登上岳阳楼,古朴的地毯,朱红色的柱子,还有许多文人的题词诗句,不禁让我沉醉其间,我仿佛体会到了那些文人当初的心情和感受。眺望洞庭湖,还是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唯见湖上来往的船只和过路的鸟儿,我不禁想起范希文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如此胜景,此能不让范希文抒发自己的盛情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里抒发了他人生伟大的抱负和理想,让我为之倾心动容,赞叹不已。但我没能够有他那样的体会,充其量也只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则喜洋洋者矣的情怀罢了。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洞庭湖的波澜壮阔,岳阳楼的雄伟壮丽,果真名不虚传!在这之中,还蕴育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它将在我们心中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次意义非凡的经历!

作文五:《游岳阳楼记》1200字

游岳阳楼记

陈旭凯

乙未年夏月,中国梦 中国印 中国行之“湖南”行,得鲍氏家酒《中国篆刻报》助。尚 书堂画院陈、黄、丘、彭、与尹氏父子兵六人至岳阳市,后同洛王中学伏羲班与尤老师聚, 未时, 尔等几人与严家、尤家、校长、彭老师及余伏羲家长和伏羲娃娃共享课堂,盛情欢乐, 共叙百年大计,齐论树人根本,善哉! 次日行也!乃至岳阳楼,体洞庭湖水,观巴陵盛状,仰古圣贤之心,覆其旅步,欲乃同 归于时。 沿洞庭湖先至巴陵,其有一广场,名曰“巴陵广场” ,其广场之大可容千人,其东雕梁 画栋、 车水马龙; 其南面岳阳县, 精辟商贸; 其西向洞庭湖水, 广阔无边; 其北住 “瞻岳门” , 高耸气势;其中有“后羿射巴蛇”像,威武天下! 美哉!沿瞻岳门城墙北至岳阳楼中,其城墙越古,苔痕阶绿,墙阶附篆文,一砖一瓦, 体君贤之忧,一言一行,意犹入古境。感极而深者,曰:不舍离去,恰与古人会,可在《神 话》乐也!后至“巴陵胜状” ,门有赋联,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得再入“古境” 。见 “双公祠” ,奇之,似叙“范仲淹、滕子京”两贤否?乃入祠,如真,且其右记岳阳楼史、 其左表“双公”仕迹,吾读多收获,顶礼膜拜,恭敬万分!三国“阅军楼” ,至今“岳阳楼” ; 李白杜甫不计其数,张照何绍基俯首甘为;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噫!众圣贤,吾皆与归! 再步出“双公” ,右上“南极潇湘“,一坊三门四柱, “南极潇湘千里月” ;九江四水两 井“北通巫峡万重山” 。入“仙梅亭” ,乃真见“岳阳楼” ! 呜呼!楼之大,具宫廷阁楼之势!盔顶斗拱之绝,独一无二。楼近高二十米,宽十七米, 瓦盖黄,梁木红,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之造。楼之工稳,游人不绝,可同载盛 状!楼处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湖,前望君山岛,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登斯楼也!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 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泪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到崖疆。潴 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入此楼,先被此雅联深所吸引,文采斐然的罗平窦,加之书法高超何绍基,二者合为一 体,入眼情感即遂之同化,奇、悲、真、敬。罗兄一身正气,抱负天下之志,如此英才欲借

此一举,惜无伯乐而悲者矣!作者“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泪下。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 来?”世代皆

有罗平窦、何绍基,今之不知天下几许,仍使我沧然泪下。 置岳阳楼三层,探头望八百里洞庭湖而去,几处焦山,渔舟上下,感之微渺, “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 。 撤身回首,窗角残破,红料缺失,窗体摇曳,倍感几分残古,亲近范、滕双公论叙, “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噫!观此景,怀古情,覆圣贤旅步,感极之矣!曰: “湖边无极,问楚天下忧其君;一 览无余,得洞庭湖水敌天下” 。 时在公元二零一五年八月十八日,和平陈旭凯。

作文六:《《游岳阳楼记》》2100字

《游岳阳楼记》

一、复习与导入:

1.检查背诵《诗两首》。

2.《游岳阳楼记》作者简介: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感知课文

1.请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感慨。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 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第七,如果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变而发生感情变化的句子,对于这情感的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情容易激动,而且对感情相当放任。这种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

(3)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哪些历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确: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联系了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因在在官场上受到打击而宾客间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示:用这样的联系来对照自己当时的人生经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认为滕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为著名的谏议,在地方也是著名的将帅,又有范仲淹这样的知己,到了岳阳这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迹可报,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这个样子,四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还没有为保卫国家作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又是面对“寒雁一影”这样的遭遇,“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他这不仅是为自然现象而哭,更是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他这种敢哭敢笑的个性追求,即他文学创作中一直追求的“独抒性灵”。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1.孟浩然、袁中道表达的思想境界与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

提示:杜甫、范仲淹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出了宏大思想境界。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诗文只限于自己个人的政治命运,思想境界很狭小。

2.从袁文中看,袁中道实地游历了岳阳楼。而据考证,范仲淹当年并未到岳阳,只是参照家乡太湖和有关诗文资料,调动想像,写成了这篇散文(参见汪曾祺《蒲桥集·湘行二记》,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那么——

(1)是否由于上述原因,袁中道描写的洞庭湖和岳阳楼的景观比范仲淹笔下的更为细致具体? 明确:相比之下,袁的文章是更为具体,不过诗意性不强,客观性很强,如文章中明确点出在枯水季节,洞庭湖并不怎么样宏伟,不过像一匹绸缎而已,这表现出了散文的写实性、知识性趣味;而范的文章想像很丰富,已经尽可能强化了诗意,诗化的抒情风格很明显。

(2)范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胜过了袁文,为什么?

提示:是的,范文大大胜过了袁文。在范文中,因为丰富的想像,意境也十分开阔(它立足于国家命运,而非个人沉浮),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所以范文极大地表现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点,自然他文章借景抒情、借景言志就胜过了袁文。

3.对比所学内容(本课《诗两首》、杜诗《登岳阳楼记》与本课《游岳阳楼记》、范文《岳阳楼记》),归纳概括诗歌与散文的异同。

提示:

(1)诗言志,“志”是独特的情感世界、个人的感情,甚至儿女私情,哪怕像周邦彦、柳永那样的离经叛道的感情,都是可以充分抒发的。而文以载道,文章的社会功能,比诗歌严肃得多,也沉重得多。“道”则不是个人的,而是主流的,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规范化的意识形态,它渗透着作者对情感理想的追求。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2)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饭没有改变米的形状,而酒把米的形状和质地都改变了。诗歌是想像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

四、教师小结:

通过古代诗文的对比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不同文化魅力,相信这样的魅力将吸引我们同学不断探究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汲取前人文化的精髓,巧妙运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像古人那样,“我手写我心”,不断地创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作。

五、布置作业:

作文七:《岳阳楼记游》3500字

多年来,一直想去岳阳看看。农历壬辰岁末出游港澳归程,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江南三大名楼,以前只到过黄鹤楼,而今赴岳阳,就是奔着岳阳楼去的。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上初中时就学过,当年也曾背诵过课文,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多少年一直熟记在心。我想,在中国大凡是有点文化的人,都是知道这两句话的,因为它是范文精髓之所在;历来名家写有关岳阳楼的文章,几乎都要引用它,这恐怕是范公未曾料到的吧。就像读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样,谁读了都忘不了。可见一些至理名言对人的影响之深。岳阳楼原为唐开元年间所建,宋、元、明、清几毁几建,是谓“五朝楼观”。但人们仍说它是滕子京重修的,个中原因,就是范公那篇记文起了大作用;而其中“先忧后乐”之语,从古到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仁人志士,也征服了不知有多少为官的、为民的,使他们的心灵为之震撼和净化。文因楼生,楼以文名。完全可以这样说,岳阳楼就是因范公这两句名言而闻名天下的。

说起大名鼎鼎的范公,无人不晓得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但其祖籍在陕西彬县,是我们咸阳的乡党,却是少有人知道的了。据《宋史·范仲淹传》记载:“其先,邠(即今彬县)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是唐代宰相范履冰的十世孙,生于江苏徐州,长于山东邹平县,少时贫困力学,大中祥符八年(1015)27岁时中进士,出仕后有敢言之名。庆历三年(1043),升为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向朝廷提出10项改革建议,史称“庆历新政”,后因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终未实现。五年(1045),他自己奏请罢去参知政事职务后,以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衔,来到祖籍邠州做了知州。当他看到州学“隘甚,群士无所安”时,便决定由时任邠州通判的太常博士王稷负责,另行选址建学。翌年夏,广厦高轩的州学竣工,范仲淹应王稷之请,在邓州(今延安)知州任所撰写了《邠州建学记》一文,指出“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论述了“才不乏而天下治,天下治而王室安”之理;到了九月,他才遵与他同年进士的好友、贬任岳州知州的滕子京之嘱,在邓州写下了《岳阳楼记》。由于他在邠州重学尊师、浚渠引水,广施惠民德政,离任后百姓就画了他的肖像,立生祠来侍奉他。明成化初年(1465),邠州百姓又在西街修建了“范文正公祠”(亦称“眉寿堂”),专为纪念他。他在邠州作的《题眉寿堂劝农诗》和在邓州作的那篇《邠州建学记》以及《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诗,被彬县人世代传诵。

名胜古迹因诗文闻名,脱口而出的就有:鹳鹊楼、黄鹤楼、滕王阁、寒山寺、白帝城等,连一般刚学会背诗的孩子都知道这些诗文佳作,可见其魅力之所在。

离开港澳,一路北上,边走边看,到岳阳已经是腊月初七了。腊八前后,我们关中已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原以为在江南楚地会暖和些,没想到并不尽然,我将所带的薄厚衣服都披挂在身,仍觉难以抵御侵人肌肤的凛冽。

第二天一早,从下榻的饭店出来,乘坐出租车,七拐八拐,十来分钟就到了岳阳楼景区。一看,在这木叶萧疏的洞庭之滨,参观者仍扶老携幼地不绝于道,听口音多为本地人。是的,岳阳楼是他们心中的一份骄傲,也是他们的一张名片;有时间常来这里转转、看看,何尝不是一件幸甚之事呢!

这里,楼及其周围的一些其他建筑和设施,都用矮墙围了起来,成为一方游园。从悬挂“巴陵胜状”金字匾额的正门入内,首先看到的是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岳阳楼微缩景观。岳阳楼肇自汉晋,但楼的形制有据可考的则是从唐代开始。一次同观几个朝代的建筑,我还是头一回,也可能只在这儿才能看到吧。据说,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模型建筑群,不仅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的不同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也再现了岳阳楼在历史演变进程中的发展脉络。

景区中部,是供游客驻足品味的诗碑回廊。一块块黑色大理石上,雕刻着历代大家、名人吟颂岳阳楼的诗篇,记录了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表达了他们忧国忧民的崇高理念,给人以庄严、凝重之感。在中国四大名楼中,几千年来,描写岳阳楼的诗词最多,诗廊展示的只是其中极少一部分。一座岳阳楼,不知触拨了历朝历代多少文人骚客的情怀;而一篇篇动人心魄的诗文,不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倾诉么?

顺湖岸,沿汉白玉护拦,过了“南极潇湘”牌坊,先来到楼的西面。仰望那悬挂在三楼檐下的“岳阳楼”三个金光灿灿的大字,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写得苍劲有力、大气磅礴,百尺危楼显得十分相称。而楼的金顶红墙,和故宫博物院那些大殿的色调差不多,给人以庄严的视觉感观。楼外正门的廊柱上有用金粉书写的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是清代陈大钢的作品,其内涵深邃丰厚,凝练地体现了范公《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又很上口,一下子便记住了。

进门,迎面是范记全文的檀木雕刻,黑底绿字,为清代乾隆年间张照所书,字体功力深厚,字迹一气呵成。《岳阳楼记》曾经读过不知多少遍,但此刻站在这里,还是不由得肃然起敬,低诵了全文。

楼内四根巨大的楠木柱子从地上直至顶部,支撑起楼体大部分重量,另有梁檩搭配,勾心斗角;尽管未用一钉一铆、一砖一石,但浑然天成。壁后一边是内楼梯,踩踏上去,有轻微的颤动和木头之间磨擦的嘎吱声。登上二楼,壁间同样有一块范记的檀木雕刻,只是字迹为金黄色。一篇记文,在同一座楼上被重复雕镌和悬挂,可见岳阳人对记文的重视和用心程度。

来到三楼,正壁是毛主席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文章大家毛主席虽未去过岳阳楼,但他却心向往之;那狂草的诗句中,分明洋溢着他与少游一样爱国爱民的情怀。明代张元忭在《巴陵游览记》中曾说:“楚中二楼,岳阳与黄鹤争霸。自文正有记,岳阳之名始重。”而今,名人、名诗和名书这样的组合,无疑更提升了岳阳楼的地位。从廊外望去,洞庭湖就在眼底,虽然天气阴沉,湖面灰蒙一片,远处不时传来低沉的汽笛声,君山也隐没在雾霭之中,但淡淡的日光透过云层散射下来,仍见近处的湖水泛着浅浅的鳞波,船舶来往穿行的身影亦清晰可辨。无怪“天下洞庭水”,连冬日竟也有这般迷人的异样景色。     下了楼,绕到东面,与楼基连在一起的有两个平台,南北各立一座小牌楼,将范公的那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分刻在上。基座下是砖砌的洞子,洞内有一条甬道,直通洞庭湖,顺着长长的砖砌台阶,下到底层,再向上看,才发现岳阳楼是建在古城墙门洞之上的。伏在楼外女墙上,洞庭湖就在下面,只是枯水季节,墙脚下一片淤泥。待仔细观看四周,却发现城墙下立有一块石碑,记录了1998年那场大雨时,洞庭湖水上涨的位置。显然,当时的湖水已经涌到了半城墙上,是一次大水患。

再试图下到湖边去观湖水,无奈与湖连通的那个曾经的埠门却紧锁着,只好望湖兴叹。中华名楼,大都与水共存,一提岳阳楼,便会想到洞庭湖;有了洞庭湖,岳阳楼才显得有灵性。楼湖映衬,才会相得益彰。真乃是:古楼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漫步来到景区一家小店,买了本《岳阳楼诗词选》翻看,厚厚的,里边裒辑了从唐至今的大量作品,仅楹联就有200多幅。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欧阳修、黄庭坚、陆游,直至当代的费孝通、汪曾祺、余秋雨,他们写的许多诗词都是传世之作,但我尤喜欢宋代张舜民的那首《卖花声·题岳阳楼》词: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

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张舜民也是陕西彬县人。元丰四年(1081),他随从高遵裕出师西夏,兵败归途中,写下了“白骨似沙沙似雪”及谴责官军乱砍树木作柴烧的诗句,不料被转运判官李察闻奏得罪,遂于六年(1083)遭贬,谪监湖南郴州酒税。他离开河南开封后,怀着对京师的依恋和不甘贬谪的牢骚,长途跋涉,是年秋天到达岳阳楼。面对漫漫洞庭湖水,不禁心潮起伏,想到此去郴州归期未卜,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于是便以苍凉遒劲的笔调,写下了这首声可裂石的词篇。词中提到的渭城,就是我如今居住的地方。此时此地读他的词作,尤其有一种亲切感,大约也与我出游多日而隐隐生出的一种思乡情绪有关吧!虽说没有看到“夕阳红尽”那个时刻,但西望长安的心境却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首词,时隔近千年,在我这里竟有了共鸣,可见一首好的诗词生命力有多么强!

回咸阳多日,忆识游踪,整理思绪,遂写下这篇游记,并拟诗一首作结:

腊月无雪风袭面,

云罩日光雾漫漫。

巴陵城外有名胜,

遍览细品了夙愿。

遭贬未沉浩然气,

双公德政传千年。

大家墨宝满壁廊,

诗文生辉尽佳篇。

万顷洞庭水平平,

五朝名观矗岸边。

湖中行船通江海,

登顶倚栏望君山。

黄鹤颧鹊滕王阁,

难抵岳阳一楼显。

范公记叙文不朽,

天下忧乐心头盘。

作文八:《游岳阳楼记》2200字

游岳阳楼记(节选)。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

1、指出下列各词在不同句中的含义。

(1)之: 游之日(      )  也!

宾僚请大合乐落之(     )

(2)为: 出为名将帅(     )

为毛锥子所窘(     )

(3)以: 边垂以安(     )

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

2、翻译下列句子。

(1)子京增堞籍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玄鬓已皤,壮心日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诚不能无慨于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一句,范仲淹《岳阳楼记》曾这样记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助词,的;代词,指岳阳楼

(2)作,作为;被 (3)因此;拿,用。

2、(1)滕子京增修城垛,招募士卒。

(2)黑色的鬓发已经变白,雄心壮志一天比一天消沉。

(3)确实让人心中不能没有感慨。

3、《岳阳楼记》的开头至“乃重修岳阳楼”。

4、抒发了作者(1)怀才不遇之感(2)手足相失(或失去亲人)之痛。(意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 – 12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 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________

(2)则有去国怀乡               去: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春和 景明                   翻译:__________

(2)时有小舫往来               翻译:__________

12. 【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出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清风、湖水、  ①  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  ②  、巨浪等景物触发了坐着的悲伤之情。“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原因是  ③  。(4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0-12题。

10.(2分)

【答案】(1)景象(景观)(2)离开

【解析】此题为词语解释题,考查考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11.(2分)

【答案】(1)春风和煦,日光明媚。(2)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解析】此题为句子翻译题,考生翻译时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注意是不是补充上了句子省略成分,注意调整句子的语序。

12.(4分)【答案】①小船②狂风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导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①②空通过梳理文段即可答出,③句其实考查的是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迁客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他们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而袁中道则是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不符。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答案

作文九:《游岳阳楼记》1600字

下午六点,在车站旁边找了一个最便宜的旅店,安置行李后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徒步前往岳阳楼。到岳阳楼的时候,天已经有些黑了。宽广的巴陵广场上,人群才慢慢开始汇集,在一种文化见证物的旁边悠闲地散着步子,或谈着恋爱。眼前的一切,无不显示着,城市人们的夜生活似乎才刚刚拉开战幕,像一笼刚刚出炉的新鲜肉包,冒着腾腾而起的热情。

直穿过广场,是洞庭湖相畔。朦胧的暮色中,只看得见靠近岸边还在作业的船只,隆隆的嘈杂声,掺杂在这片柔弱湖水中,多少显得有些不搭调。不曾有“波撼”来袭,船的活力似乎也失去不少。靠湖最近的大台阶上,有人正放着风筝,一种因有类似荧光棒装置的在夜间闪亮发光的风筝。

被模拟的空中舞台,微微颤颤的演唱主角,和漂浮不定的附和者,在如此默契的夜色中也略显可观可赏了。右边广场的角落里,不少人在那里摆摊,地摊上杂堆着各色各样稀奇古怪的小玩具。年轻妈妈被小孩吵着闹着在旁边驻足流连。人声鼎沸,与远处的静默的古楼相互映衬。

再往右,便是古楼城。沿着湖岸往远处延伸,间隔不远地耸立着一座座古楼屋宇,有点像炮台。笨重实在的黑色砖块,给人一种踏实感,尽管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被仿建了的,但其外形设计和建造材料,都还可让人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一点历史的气息。尽管不强烈,但毕竟还是有一些的。

再往上走,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狭窄的小巷,人流涌动,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看似拥挤的巷道,而穿梭于其中的人们却浑然不觉,在林林总总的物品中,爱不释眼。巷道两边都是各具特色的工艺店,雕刻,字画,工编品,衣绸,小吃。与此同时,扇子似乎是每家店的必卖品。

每把扇子上都约好似的印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价格在九块到十块不等。卖小吃的铺子大多摆在工艺店的前面,色香味样样不缺,反倒是怕游客手中缺钱少票的。其中有一人捏糖人的,似乎比较受游客欢迎。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哼,专心于手中的糖人。摊子面前挤满了人群,几乎占据了整个巷道,勉强挤挤才能通过。我混在人流中,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旁人的热闹与欢情,与此刻的情景相辅相成。反是我的冷峻寡欢,倒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在繁忙的夜生活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旅游景点的又一种喧嚣,被虚张声势的文化景观里,失去了任何值得被瞻仰的东西。那种特有的商业热闹,与我的文化渴望显得格格不入。巷子不长,仅一百来米左右,但我却像是从其中窥见了整座城市。在巷子的右侧,穿过一些仿古建筑物,就是宽阔的公路,那里汽车鸣笛不止。

穿过巷子,又是一个广场,只是比巴陵广场要小许多。广场人头攒动,一群年轻人正跟着他们的老师学着简单舞步。队伍的前面,有一座古楼,招牌上写着“巴陵胜状”。我猜想,这应是寻觅许久的岳阳楼了。然而,楼门紧闭,门前狂欢不止,我在那里驻留一伙,便转身离开。我想,即使真的进去,我也可能寻不到我想要的东西,虽就此作罢,却不觉遗憾。

回旅店的路上,心里是宁静的。第一眼看见洞庭湖的时候,我脑海冒出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怎么丝毫没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感受呢?我不停地问自己,也竭尽全力地凝望着洞庭湖去感受,可是,一切似乎都属徒劳。纵使再和洞庭湖怎样亲昵,在这个嘈杂轻浮的现代,在被商业浸入的文化中,我再也寻找不到一种叫做传统的东西,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失落和喧嚣。

于是,我开始安慰自己,出现如此状况并不是自己感觉的迟钝,更不是心灵上的冷漠。毕竟湖已经不是一千多前的湖了,更何况自己没有诗人那样的浪漫情怀,没有那种参悟万物的心境,更没有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和创造性的想象力。再美的事物,在我们这些利欲熏心的凡夫俗子眼中,也只如其他草木一般,没有美感。如不能为我所用,便一文不值。

其实,一直以来,印象中的岳阳楼就仅仅只是单单地一座古楼罢了。也不曾想通,小小的一座古楼,竟得藤子京花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来重修。现在似乎得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然而,当年范仲淹被藤子京嘱咐所写的《岳阳楼记》呢?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政治情怀呢?还有很多由这样只言片语的沉淀的中华传统呢?在物非人非的现代,它们都被丢失在哪里去了?

作文十:《岳阳楼记(1600字)作文》6500字

精选作文:岳阳楼记(1600字)作文  一个大好的晴天,我与同学欢畅游玩在千古名楼之中,妙哉!  一段时间的舟车劳累后,终于望见了岳阳楼的冰山一角,这让在车上的我们越发按捺不住想去揭开神秘岳阳楼之面纱。于是,下了车,在导游一番嘱咐下,我们踏上了游览岳阳楼的路途。一进景区,一道颇为刺眼的阳光迎面袭来,不经意的一望去,哇!夕阳沐浴下的洞庭湖一碧万顷,远处山岛隐约,看了不大一会儿,才发觉自己早已被甩在人群之后,便不再留意,径直走去。一路上,岳阳楼各朝代的建筑结构之缩影以及各朝各代的名人墨宝纷纷看过,触摸着名家墨宝,一股岳阳楼古色古香的书韵诗韵气息便卷入鼻中,才觉前方路似乎太远,真想一步就登上那神秘的岳阳楼!  就这样,我们的步伐又加快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颇负盛名的岳阳楼下。已走到岳阳楼下岂有不上楼之道理?登上二层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朝书法大师张照所书写的《岳阳楼记》,其字融入了欧阳修笔法的劲峭严正,虞世南字形婉雅秀逸,还有褚遂良字体的疏瘦劲练,集大家之所长,堪称书法一绝。许多不同口音的游客称奇一番后,禁不住诵读起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岳阳楼之所以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看来和范仲淹的千古之名记《岳阳楼记》不无关系。诚如《岳阳楼记》开篇所述洞庭胜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此等壮景,才是名副其实的巴陵之绝啊!站在岳阳楼之上,凭栏极目,向西从南望,洞庭湖大桥烟波浩渺,远嵌天际;向西从北望,洞庭湖大桥如长虹饮涧,坐落天边;令人产生那长江气吞山河万里之势;向西凝目,湖心君山孤岛在万顷碧波中荡漾,胜似蓬莱仙境。不知有哪位大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江汉间多琼台杰阁,而岳阳为最。欲比滕王阁一眺西山,黄鹤楼拟一汉阳之树,而岳阳楼呢?湖天一色,一碧万顷;山岳潜形,商旅驻足;万千气象,大观天成。令人心旷神怡,荣辱偕忘,几乎如临世外。难怪唐人李白诗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我则看来,还不如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说起岳阳楼,李白是脱不了干系的。话说唐乾元二年春,李白流放夜郎至巫山途中遇赦,后转途岳阳登此楼,兴奋之情溢出言表,吟道: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因故得名岳阳楼。  岳阳楼名始李白,让岳阳楼久负盛名的却是北宋两位重臣范仲淹和滕子京。家境贫如糟粕的范仲淹从小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在参加政治时事时,抨击时弊,抵御西夏,数次向朝廷举荐德才兼备的大臣滕子京,滕子京从统帅千军万马的节度使贬知岳阳,又通过重修岳阳楼震惊了朝野,而滕子京又深知文以楼名,楼以文传的道理。尽管李唐以来,以岳阳楼为题的诗赋极多,却大都平淡无奇因此他以时任岳阳郡守之职,亲作求记长书,恳请挚友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大概是效仿了洪州都督重阳盛宴引出王勃《腾王阁序》之千古名篇,就这样,历史上又一骇世宏文《岳阳楼记》问世,由此岳阳楼名声大噪,千古不衰,屡毁屡修,心想着,倘若没有文人出自内心热爱赞颂江山,景再怎么秀丽,也缺乏艺术底蕴,更别再谈有什么旅游价值了。再说来,这楼中囊括诗圣遗篇,伟人笔墨,天下名楼,三者互给补足,融为一体,真可谓是相得益彰。从整体上看,有如锦上添花,妙哉妙哉!  前面说道这岳阳楼引得古今文人不惜笔墨地赞,着其之作,简直浩如烟海,民间小传忽略不计,自南朝至清光绪怎么说都有将近五百来篇。大气之作除范仲淹《岳阳楼记》外,还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气吞乾坤之旷世诗吟。正处沉思之中,忽听到湖南广益实验中学的小游客们,请跟我来。原来是导游在催我们下楼,我便依依不舍地下了楼。上车腿脚稍感酸痛,坐下神魂颠倒欲睡。闭眼想来,必要写此一记,投入岳阳楼文海之中,也算不虚此行了吧!河北邢台邢台县四中初二:王小浩1204

篇一:《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

今读《岳阳楼记》,对作者的人品、人格敬重之情犹但是生、有感如下:

一、政治掉意不掉志。作者于1045年因变革弊政掉败,被罢去副相官职,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蒙受了严重的政治冲击。虽被罢官降职,作者却没有落空志向,依然在新的岗亭上勤恳工作。比拟本人们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碰到艰难、蒙受波折、偶感宦途无望,从此就一蹶不振。对人生的抱负、崇奉霎时发作倒置的见地,工作中呈现消极怠工,做一天僧人撞一天钟,显然禁受不起人生的波折和掉败的考验。就此比拟,作者身为封建期间的仕宦,在三年县太爷,十万雪花银的期间,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仁人思惟,值

得本人们当真很好的进修。

二、伤时感事的思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平易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此句不泛表现了作者浓重的封建忠君认识,但它更能表现作者的伤时感事思惟,仕进时要想到公众,为公众多干事、做功德,不仕进时也要想到国度,关怀国度的开展强大,把国度的命运与小我的命运严密联络起来。当今,本人们一些同志当官时,不是忧其平易近,而是高屋建瓴,把公仆变为主人,以至贪污、行贿、堕落蜕化。不妥官时也不忧其国,对国度开展强大漠然置之,听而不闻。本人们共产党是指导建立调和社会的中心力气,代表广阔人平易近大众的基本好处,作为共产党人就更应具有伤时感事的思惟,一心一意为人平易近效劳,为国度的开展强大多做奉献。

三、铁面无私的贡献肉体。《岳阳楼记》最为经典的言

语即“先全国之忧而忧,后全国之乐而乐”。此句充沛表现了作者铁面无私的贡献肉体和掉臂小本人、襟怀全国志向的开阔胸襟。每当读到此句时,心中便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不由对这位封建时间的仕宦发生真诚的敬意。封建仕宦有如许一种思惟境地,作为无产阶层政党的共产党人更应具备如许的思惟境地。但是在理想糊口中,不少人对工作不担任任、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别人,本身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本身筹算,没有铁面无私的贡献肉体。共产党在本人们国度是在朝党,在朝党的党性决议了共产党人在战争年月应该是冲锋在前、退避在后;在战争期间应该是吃苦在前、享用在后。党章规则共产党人要做进修、工作的榜样。因而,共产党人更应该向前人进修,并超越前人,为共产党的事业的弘远目的和近期目的尽力斗争。                                                                篇二:岳阳楼记总结                                                《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本),作者北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作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后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后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均田赋等改革时弊的建议,再次被贬。后在赴颖州上任途中病死。

本文写于1046年,范仲淹贬放邓州,

空:.1) 天空 浊浪排空

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                                                                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整个:在洞庭一湖

何时而乐耶

楼之大观也

则忧其民。

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

(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

动词,别人说坏话)

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容词作动词,消散)

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观也【古:景象;今:看】

远;今:与“竖”相对】

则:1)那么 :然则)就是:此则岳阳)就:居庙堂之高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⒋滕子京谪守巴陵⒌忧谗畏讥(名词作⒍刻唐贤今人诗赋⒎而或长烟一空(形⒏北通巫峡,南极潇⒐或异二者之为(动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⒉微斯人【 古义:⒊此则岳阳楼之大⒋横无际涯【古:广⒌浊浪排空【古:冲

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⒏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日光;今:景色、景物】

11

【古:国都;今:国家】

离开;今:前往】

心【古:曾经;今:品尝】

到;今:越过】

耀;今:恩宠】

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廷做官;今:前进】

朝廷做官;今:后退】

记之(通“嘱”,嘱托)

全,皆)

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则有去国怀乡⒓则有去国怀乡【古:⒔予尝求古仁人之⒕越明年【古:及,⒖宠辱偕忘【古:荣⒗沙鸥翔集【古:群⒘进亦忧【古:在朝⒙退亦忧【古:不在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⒉百废具兴(通“俱”,句式分析 ⒈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⒊省略句 例:属(zhǔ)予(y⒋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 ⒉判断句

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⒌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重点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篇三:岳阳楼记读后感

读《岳阳楼记》有感

中国古典诗词乐府,是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浓缩,是中国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是一个文明古国繁荣昌盛的见证。一叶叶竹片雕刻着历史,透过沉重诉说着经典;一卷卷铅纸承载着文明,历经沧桑传承着辉煌。诵读中华经典诗词,是一种心灵的涤荡,更是一种灵魂的陶冶。

近来反复诵读了范仲淹先生的经典之作——《岳阳楼记》,不仅沉醉于其精美的词句,更游浮于他笔下美轮美奂的景色之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多么壮丽辽阔的洞庭之景,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如临其境。然而,最让我为之震撼的并不是他笔下的修辞与美景,而是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操。

公元1046年9月,范仲淹被贬出京,他没有埋怨政治的黑暗、世态的炎凉,更没有忧虑自己崎岖的仕途,面对万顷洞庭,他把个人宠辱偕忘,挥笔写下了千古不朽的佳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人生观的表述,更是他高尚的爱国情操的写实。当然,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也是古今多少仁人志士的真实写照!苏武牧羊,历尽千辛万苦,忍辱负重十九年为的是什么?不正是埋藏于他心底的为国分忧、为国持节的高尚信念!为的是他

割舍不了的祖国和人民吗!陆游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也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他们有着和范仲淹先生一样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操,当然,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今,社会发展了,历史背景也不同了。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仍是我们民族的主旋律,也是我们伟大祖国不断前进的不懈动力。我想范仲淹先生生前绝不会想到,他所写的《岳阳楼记》在经过了历史漫漫长河的21世纪,仍然不绝于文,不绝于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不断进取、奋发向上,为名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每当我读这不朽名篇时,总被他高尚的爱国情操所感染,总有一股冲冲欲动的热血在心中激荡,正是这种不朽的爱国奉献精神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不二法宝,千千万万代中华儿女始终传承着他那“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从岳飞抗金到戚继光抗倭,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直至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多少仁人志士用他们宝贵而短暂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操。孔繁森,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和学习“以天下为己任”的典范,他把范仲淹先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演绎的淋漓尽致,他抛开了优越繁华的都市,只身奔赴祖国那块遥远而贫瘠的高原,心甘情愿地向这块土地洒下了一腔热血,为了藏族同胞,他可以取消回家探亲,可以把自己的工资送给藏族老大娘,其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病痛,为了那一方水土,为了那里的同胞,他把有限的生命化为无限的精神动力,他做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无憾。                                                                作为基层央行内审战线的一名员工,在深情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时,应当进一步的去探究和理解它的引申义,把这种高尚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去。内审工作一向被人们看成是“没事自己找自己麻烦”或者是给领导找问题、给职工找不足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工作,其实不然,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正是内审部门前辈们多年来忍辱负重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才是人民银行各项业务不断前进和改革的动力,我想,作为一名内审战线的新同志,我更应该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精神,在内审工作向增值和咨询功能转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更好的发挥内审在全行工作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为中心支行各项工作的安全高效开展奉献微薄的力量。

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

东尚能“主动找苦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踏尽崎岖路”呢?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能作出多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有种“位卑未敢忘国忧”的精神,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继续发扬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将为社会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多为集体利益考虑、多为他人分忧解难,为社会和谐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

篇四: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

《岳阳楼记》是我国著名北宋诗人范仲淹的代表作, 此篇讲述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所以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来到了洞庭湖,登上岳阳楼,写下了浩瀚千古的大作——《岳阳楼记》。                                                                在范仲淹的眼里,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水波浩荡,宽阔无边;

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幽静,天气景象变化多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此一聚,显得那样迷人。然而,岳阳楼还是一个会友抒情的好地方,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诗人,大都在这里汇聚,他们用诗词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想。    在《岳阳楼记》里,最著名的那一句就是:“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要学习范仲淹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的那种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更何谈国家的兴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