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小报》1600字:气象科普小报

作文一:《气象科普小报》1600字

气象科普小报

Qixiangkepuxiaoba

义马市新区千秋学校五年级

主编:张轶婧  总第1期

众所周知,天气和气候是变化最多、最快、最显著的自然现象。它们既慷慨地赐予我们获得健康

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的有利条件,也常常成为疾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把自然界中正常的气候变化概括为风、 寒、暑、湿、燥、火六气,这六气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人体的健康,但是,如果六气变化急剧,或四季气候反常,该热时不热,该冷时不冷,要不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秋天太燥,春天太寒或冷热反差太大,这时的六气就成了“六淫”了。

有关专家认为,人体的许多疾病诸如花粉症、枯草热、流感、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菌痢、乙脑等,都与季节变换有明显关系。心肌梗塞的急性发作与高气压、气温骤变、大风等气象条件也有明显的关系。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意外,则常发生在气象多变的寒冷季节。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雷雨、台 风、气团交替、冷峰过境、日温差较大有关。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痛、偏头痛等,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更大。因此,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的闷热天气里,老人、婴儿、孕产妇以及室外工作人员就容易 发生中暑。

根据国内外的医学气象研究成果表明:大约有40%的死亡之病例是在气象条件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天气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温度变化。统计资料表明,当日最低气温从零摄氏度以上降至零度以 下,或当日降温幅度大于8摄氏度时,一两天以后,感冒病人就会显著增加。而感冒又是许多病痛发作的重要诱因。寒冷的刺激可引起高热,病人血压明显上升,并且血压越高、上升的幅度越大,使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此外,由于天气急剧变化,气温骤

降,使人体胃酸分泌和粘膜阻力有所改变,往往引起胃溃疡病的发作。

所以关注气象,有利健康,这已成了气象宣传的热门话题。在天气变化时,大家要注意及时收听天气预报,随时采取御寒保暖措施,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调理好膳食结构,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问:雾和霾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

答:雾和霾的影响从大的方向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交通的影响。雾和霾天气出现时能见度大大降低,容易造成航班延误甚至取消,高速公路关闭,引发 海陆空交通受阻和事故多发等一系列问题,雾和霾被公认为是对交通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

除了对交通的影响外,雾和霾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所造成影响和危害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雾中含有各 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如来自工业和交通运输燃烧的化石燃料以及煤柴的燃烧,还包括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 机气溶胶粒子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主要是PM2.5 和PM10,它们对老人和儿童健康所构成的威胁尤其大。雾和霾可以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多种疾病,霾中的微小颗粒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 体呼吸道和肺叶中,尤其是更小的颗粒会分别附着在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可能诱发肺癌。另外,持续不散的雾和霾还会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

增强,造成传染病增多,加重老年人循环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致命疾病;同时,紫外线的缺乏易使儿童体内吸收钙的维生素D生成不足,引起佝偻病、生长减慢等疾病的发生。此外,阴沉的雾和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低气压,容易使人精神懒散,产生悲观失落情绪,长期如此,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雾和霾已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健康的主要灾害之一。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作文二:《气象现代化装备科普图解内容10.15》6800字

气象现代化装备科普图解内容

(10幅)

 新一代多普勒气象雷达

1. 简述气象雷达的原理(简单带过)、作用,我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布网情况

提到雷达,人们往往想到是又高科技又神秘的东西,其实雷达就是一种探测设备,探测几百公里范围内天气情况的设备,所以它又俗称“千里眼”。这个“千里眼”说来可不简单,230公里范围内的天气可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

那么它是怎么“看”到这么大范围的天气的呢?原来雷达会通过巨大的锅盖天线发射一种电磁脉冲波,碰到降水就会发射回到雷达天线(图1),所以这就叫回波,雷达的计算系统就会得到降水的位置、强度等等信息。电磁波传输的距离那可就远了,几百公里不在话下,然后雷达天线360度转一圈,就把整个几百公里范围内的天气尽收眼底了。

图1  雷达如何探测降水(北京市气象局原稿)

(三明、泉州、宁德已建成,漳州、莆田在建)---

2. 如何看懂雷达图?

怎么看得明白这个雷达图呢?步骤很简单,四步:1、看时间;2、识地图;3、辨颜色;4、观动画。看时间,就是先要知道这张雷达图探测

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的,是不是最新的。识地图,就是要分辨得出你所关心的位置在雷达图的什么地方。辨颜色,这个很重要,就是根据回波的颜色可以知道降水的强弱,一般来讲雷达图从蓝色绿色黄色红色紫色的顺序表示降水的强度越来越强,蓝色不下雨我们不关心,其他的我们编一个顺口溜就好记了,雷达图就是一锅“菠菜蛋花西红柿紫菜”汤(图

2),菠菜就是绿色系表示小雨,蛋花是黄色系表示中雨,西红柿是红色系表示大雨到暴雨,紫菜表示紫色系表示有极端强对流。所以菠菜蛋花还挺浪漫,西红柿靠近你就赶紧跑吧,要是紫菜来了恭喜你被强雷暴、大风或者冰雹盯上了,立即躲起来吧,好我们再念一遍“菠菜蛋花番茄和紫菜,小雨中雨大雨强对流”。最后,很多说我怎么知道它什么时候影响我呢?那就只能放大招了:观动画!根据雷达回波图像的动画,你可以看到过去一小时的回波移动方向和速度,最简单的根据这个速度外推你就可以判断大致多长时间到你这里或者离你而去。

图2  根据雷达回波颜色分辨降水

好了,看雷达图就这么简单。但是我还教大家一个高级技能,要不怎么能显示我是专家呢。这个高级技能就是怎么判断会有出现灾害的短时暴雨,记住两点:挂灯笼、推火车。这两点都是基于观动画之上的,当你从动画雷达回波图看到:红色回波少动或不动持续时间较长的现象这个就是俗称挂灯笼(图3);或者,一块块暗黄色以上强回波组成带状像一列火车车厢顺序经过同一个地方这个就形象地被称为推火车(图

4)。看到这两个现象之一,那么受影响地区就非常可能出现致灾暴雨。

图3 挂灯笼(红灯笼一直挂在在高陂到抚市,持续3小时)

图4 推火车(箭头为回波移动方向)

 风廓线雷达

3. 用通俗话讲解风廓线雷达的用途及全省分布情况。

风廓线雷达资料能够揭示出天气尺度系统的演变、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结构,能够反映降水发生时云水分布和风场信息,对强对流天气和暴雨具有指示意义。同时,风廓线雷达的业务开展和产品应用在为气象预报业务服务以及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风廓线雷达不仅可应用于气候研究、数值天气预报等气象领域,而且在航空航天、火箭发射保障、射弹风修正、空气污染潜势预报、空气质量预报、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等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特点:(1)获取资料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风廓线雷达的测量具有连续和实时的特点。(2)获取资料的种类多,风廓线雷达能够提供多种气象信息。风廓线雷达在提供详细的风场结构及其随时间演变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大量的可以用于大气科学研究和天气预报的有用信息。特别是常规探测手段很难获取这些资料。(3)遥感方式,风廓线雷达属于遥感设备,特别适合需要无球探测的场合,如机场的测风应用。

2011年11月我省第一部风廓线雷达在永安落成,随后相继在武夷山、福清、罗源、平潭、德化、平和、武平、建瓯建成9部雷达平均分布在我省各个地市,已初步形成风廓线雷达网络,为后期组网应用于数值预报提供可靠的数据。

 移动气象应急观测系统

4. 移动气象应急观测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的,起到什么作用

移动气象应急观测系统由气象应急指挥车、移动风廓线雷达车、便携式移动气象站等几部分组成。

(1)气象应急指挥车作用:移动气象指挥车集卫星通信、气象探测、分析预报、应急指挥于一体,不受电力、通信条件限制,可在到达现场3-5分钟内快速建立起卫星宽带通信链路,实现与指挥中心双向通信车载卫星系统的移动应急指挥平台。气象应急指挥车由卫星通信系统、自动气象站、气象会商系统、MICAPS系统、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独立供电系统、机动车辆等设备构成。气象应急指挥车可实现卫星通信的星状、点对点、网状协同工作并柔性切换。卫星通信带宽动态可调,最大可达8Mbps。

气象应急指挥车既是固定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工作的必要延伸、补充和备份,也是可移动的分指挥中心,负责现场气象探测、预报、灾情实时传送和指挥调度工作,并与指挥中心保持实时的卫星连线,主要传递的内容为话音、视频和数据。

(2)风廓线雷达车的作用前面已介绍

(3)便携式移动气象站作用: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是应用现代气象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器技术、微机与通讯技术,实时的对预监测地区的大气温度、湿度、压力、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全自动观测,并以便携式微机显示出实时准确气象信息;亦可通过有线或无线实现气

象站组网观测。

该系统主要由智能综合传感器、微机、电源等组成。可手持、车载。  主要功能及特点:

☆自动采集气象参数并转换为工程量

☆测量精度高、存储容量大

☆风向自动定北

☆接有线或无线 Modem 可组网

☆ 体积小、重量轻“想到哪里测就哪里测

移动应急平台由卫星通信设备(动中通),CDMA 1X无线数据通信设备,综合网络控制设备,语音网关,视频会议,无线采集,综合调度,北斗定位,网管代理等等组成。

移动应急平台是固定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工作的必要延伸、补充和备份,是可移动的分指挥中心,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工作,并与指挥中心保持实时的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主要传递的信息为话音、视频和数据。该设备可用于气象应急指挥。

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5.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涵盖了从原始观测信息获取到观测数据产品加工制作的全过程,通过地基、空基、天基观测系统综合集成,全面获取大气以及陆地、海洋、空间等相关领域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和处理,形成不同尺度、不同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数据和产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下图可以看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观测平台主要有地基、空基和天基,观测范围为五大圈层,观测方式包括直接观测、遥测、遥感等多种方式。其实际内容主要包括:空基观测系统(如地球静止卫星和极轨卫星的观测)、地基观测系统(如自动气象站、气象雷达站和廓线仪等)、飞机观测系统、海洋表面观测(如漂流浮标,锚定浮标,冰浮标和志愿观测船等)。

地面基准气候观测。形成能够准确反映我国基本气候状态和气候变化事实的国家基准气候站网,实现温度、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长期、连续、高精度自动观测。主要设备包括各种型号自动气象站。

高空气候观测。准确进行高空温度、湿度观测,逐步形成高空基准气候观测能力。主要设备包括GPS探空系统、风廓线雷达、地基GPS/MET站、商用飞机观测等。

卫星气候观测。气象卫星具有辐射通量和辐射强迫观测,温室气体、臭氧、气溶胶、云等高精度观测,微波和高光谱观测,以及能够对大气温湿廓线进行精度观测。主要包括地球静止卫星和极轨卫星。

大气成分观测。以温室气体观测和气溶胶观测为重点,开展地面臭氧、反应性气体观测,提升大气成分观测稳定运行能力。

海洋气象观测。利用搭载的气象水文观测设备,对海上气象要素、海洋动力(水文)和海水化学(水质)三方面参数进行长期、连续、自动监测。能够切实提高海上气象预报业务能力,特别是做好台风观测和航道气象服务有深远意义。

天气雷达观测。(上面有详细说明)

移动观测。移动自动气象站、移动天气雷达、移动风廓线雷达等移动观测系统,能够满足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突发公共事件、科学试验等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

(或)

6. 地面观测站作用建站要求及福建省内站点分布

世界气象组织对地面气象观测项目要求有:温度(气温、海水温度、土壤温度)、相对湿度、气压、云(云状、云量、云高)、风(风速、风向、阵风)、降水、太阳辐射量、能见度、蒸发、波浪(浪高、周期与波向)。观测时间以格林威治时间零时开始。

气象观测场要求设在对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点,如:四周空旷,场地平坦,远避坡谷、水泽和林木等地形地物的影响。场地的标准面积为25×25米2,场内保持不超过20厘米高的均匀草层,围栏涂以白漆,防止辐射影响。

(站点可用百叶箱来指代)

 自动站

7. 自动站的优点及我省自动站的数量及布网情况

优点:(1)提高气象观测的时空分辨率;(2)可有效避免人工观测的误差,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3)保证观测的可比性要求;(4)可减轻观测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从而改善观测业务条件、降低观测业务成本。

全省共有1900多个气象自动观测站。

福建省区域自动气象站分布图:

 浮标站

8. 为什么要设置浮标站,我省的浮标站的布网情况

浮标站是海洋气象自动观测平台,是现代海洋气象立体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自动、长期、连续收集海洋气象资料的能 力,即使在恶劣环境,在其他现场监测手段都难以或无法实施监测的时候,海洋浮标仍能有效工作。因此,它是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的重要基础。浮标站对于深入开展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应用与研究,特别是对做好经过该海域台风监测预警和海峡航道气象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将提高台湾海峡气象探测能力。

目前我省运行浮标站5座,分别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海峡1号、福鼎外海-宁德站、平潭外海-福州站、厦门外海-厦门站和台湾浅滩渔场-海峡2号。分布图如下图所示:

 高性能计算机

9. 为什么需要高性能计算机,它的作用和功能

高性能计算机-科普材料

应用需求分析

俗语虽说:“天有不测风云”,但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下对于气象研究的脚步, 这不仅因为气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现在已经关乎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现实生活中, 谁做出了最精确的天气预报,谁就可以避免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气象预报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夜观天象到如今先进的数值气象模拟,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人们已经可以对于几公里范围

内甚至几十米的范围内实现比较准确天气预报。

气象预报与高性能计算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社会和公众对气象预报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特殊气象保障任务需要预报员提供定点、 定时、定量的精细气象预报和服务。而对于现代天气预报而言, 为确保其实施的实效性和运行的稳定性, 必然要求建立在数值预报基础之上,但数值模式普遍具有计算规模巨大、高精度等特点, 于是高性能计算机便成

为了现代气象研究的中流砥柱。 当今,世界各个气象预报机构和组织无一例外都装备了性能卓越的高性能计算机。

很明显, 数值天气预报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气象事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例如: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与科罗拉多大学合作, 采用了 IBM 蓝色基因超级计算机来仿真海洋、 天气和气候现象,并研究这些现象对农业生产、 石油价格变动和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影响; 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代号为 “地球模拟器 ”的超级计算机,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供准确的全球性天气预报, 使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好地防御暴风雪、 寒流和酷暑期的到来; 中国气象局从 1991 年开始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气象预报, 分辨率可以达到 320 公里,从 1996 年开始, 中国气象局引进的机器开始从向量计算机转向了并行计算机, 分辨率已经可以达到 60 公里, 未来随着模拟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将对高性能计算提出更高的需求。

另外,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在气候上呈现多层次、多样性、多变性等特点,尤其是近几年洪涝、 干旱等自然灾害比较严重, 及时、 准确的天气预报逐步受到重视, 因此随着地区气象市场的逐步成熟,更高效率的高性能计算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 而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可以增强对天气预测的准确度,也为我们的人工影响天气提供了基础的支撑。

气象行业高性能计算应用特点

一、 原始数据量巨大

气象预报的原始数据为专业人员、 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 气温、 风速、 风向、 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 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 METAR )或者每六小时一次( SYNOP ); 另外,气象卫星的数据现在也越来越重要,例如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等等。

这些数据汇总起来是非常可观的,据统计,每天新产生的气象资料量就高达 500GB , 其中观测资料作为战略物资需要严格保存和定期读写。这都对高性能集群的存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 计算量巨大

数值天气预报是使用电脑来模拟大气。 它使用数据同化的结果作为其出发点, 按照现在 物理学和流体力学 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由于流体力学的方程组非常复杂,因此只有使用超级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数值天气预报。

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 MM5 、 WRF 、 GRAPES 和 AREMS )有着惊人的计算量, 同时由于气象预报的特点决定了其极高的实时性,要求模式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运算(一般不超过 2 小时)。 另一方面,人们对气象预报的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预报精度从几百公里、 几十公里提高到几公里甚至几十米, 而这将大幅度提高了模式的计算量。

可以这样说,数值天气预报对于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是无止尽的,现有的 HPC 资源还远远达不

到人们所要求的准确性。

三、 通讯极为密集

由于模式都是并行软件, 同时一般都采用有限差分格点模式并行计算, 所以运行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时,各个 CPU 之间的通讯量很大,模式对通讯的性能要求非常高。 如 MM5 、 WRF 的通讯既包括母域和嵌套域之间的域间通讯,又有各个域内部不同数据划分之间的通讯。 所以这就要求高性能计算机有高性能的

通讯网络。

四、 实时性强、 定时运行

气象预报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要求很强的实时性。 同时, 预报系统要求定时定点自动运行, 无需人工干预。 一般每天在固定的 2-4 个时段运行, 每个时段 2 小时内运行完。 这些作业每天在相同时刻运行, 必须保证这些模式可以按时计算完毕。

五、 主模式是计算量之所在

从软件的处理流程上看, 一般分为前处理、 主模式和后处理。 前处理包括资料的下载、 数据同化等等,后处理主要是指图形化处理生成产品等, 前/后处理一般对计算机要求不是太高。主模式是整个系统的主要部分, 也是主要计算量所在,这个部分是对计算机性能要求非常高。

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

10. 简单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方法及装备

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作业装备包含飞机、移动式火箭发射装置、高炮和地面烟炉四类。

(一)飞机:具有机动性强、播撒位置准确、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图1 “夏延-ⅢA”人工增雨飞机           图2 移动式火箭发射装置

(二)移动式火箭发射装置:具有作业播撒路径长,发射高度高、成核率高、便于操作、机动的特点。

(三)高炮:具有作业弹道稳定、爆炸效应和射击方式多的特点。      图3 57高炮              图4 地面烟炉

(四)地面烟炉:具有适用性强、不受空域限制、操作简便、作业时间长、播撒剂量大、经济、安全等特点。

二、人工影响天气方法

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等方法。

(一)人工增雨方法

1. 冷云人工增雨方法

通过飞机、火箭和高炮发射装置,在符合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云体内部-15℃~-10℃的高度上播撒适量人工冰核(如碘化银等),来增加云体内部冰晶浓度,激发冰水转化过程的发生,实现云体降水或增大降水。

图5 冷云人工增雨作业图6  冰水转化过程

2. 暖云人工增雨方法

通过飞机和地面烟炉装置,在符合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云体云底且温度高于0℃的高度上播撒适量吸湿性颗粒物(如氯化钾和盐等),来增加云体内部大雨滴的数量,促进重力碰并过程的发生,实现云体降水或增大降水。

(二)人工防雹

通过火箭和高炮装置,对正在发生发展的潜在冰雹云的雹胚形成区播撒大量人工冰核(即人工雹胚),与自然雹胚“争食过冷水”,达到抑制冰雹增长、减少冰雹危害的目的。

作文三:《XXX气象小报》700字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洁白的杏花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清瘦的老人记录着花开花落、冰冻融化、燕子归来、布谷初鸣等物候现象的日期。这位老人就是我国气

象事业和物候学的开拓者—竺可祯。竺可祯学习勤奋。从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他就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一天也没有间断过。他的日记中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

什么时候第一声蛙鸣,什么时候第一次叶落,什么时候第一次霜降……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用颇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竺可祯工作严谨。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他常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祯一生生活俭朴,对党和人民充满感情。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他宁可在大年夜吃发霉的大米,也要把自己的补贴分给同事。1974年,病危中的他还把万元存款作为党费交给了亲爱的党组织。同学们,今天是竺可祯诞辰121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学习他的高尚品质,像他那样,拥有严谨的学风、坚韧的毅力以及对党

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作文四:《气象小报001》600字

记者在街头对一老太太进行采访。 记者: “谈谈大风天气对你生活的影响” 。 老太: “我去,那影响老大了,今儿和我老头上街吧„„艾玛, 我老头呢„„???我的天啊„„我家老头被刮飞了。 ”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解释: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 蜘蛛无 法结网捕 食,如果看到蜘蛛爬 出来结网,说明天气 很快就转为晴天。

云是天气变化最明显、最直接的标志,云的形状、数量、移动、颜色、厚度以及出现方位等反映了大气的 运动和水分状态。因此,云的演变能预示未来天气的变化。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 。 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 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下雨的兆头。反之,如云消雾起, 表示低气压已过,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作文五:《气象科普知识》2200字

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5.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6.热岛效应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8.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数值预报是根据现有的天气状况和已知的初始条件,利用高速计算机,求解控制大气运动的动力-热力学方程,从而得出一段时期内的天气形势和有关气象要素的客观定量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是当今天气预报的基础,也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9.气候变化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变化的时间长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至最短的年际变化。

10.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1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12.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

13.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14.气候因子: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

理因子。

15.气候预报:指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制作的预报。制作方法与“长期天气预报”相似。它是从气候演变规律出发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16.生物气候学: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

17.季风与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被称为季风。受季风支配的区域里的气候又被称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

18.雾与城市雾: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华的结果。城市雾是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区及其相关设施(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雾,城市雾的出现往往叠加了城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雾本身就具有局地性的特征,而城市雾则是发生在局地性极强的城市环境中的雾。

19.全球变暖: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逐年升高的趋势。据统计,全球气温已经连续20年高于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发生在1983年以来,而其中7年又发生在1990年以来。近年来的气候变暖,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20.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 Nino”的音译。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加强。

21.拉尼娜: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气象学家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从近50年的结果来看,这种现象发生频率少于厄尔尼诺,强度也比厄尔尼诺弱,持续时间则大多数偏长。

作文六:《气象科普-雾和霾》1000字

雾和霾

一、雾:

雾是一种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

水平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的称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

雾是对人类交通活动影响最大的天气之一,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交通运输及其他社会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雾对农作物的危害也很大,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由于大气污染,雾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长时间滞留在这种环境中,人体会吸入有害物质,会导致鼻炎、支气管炎、肺癌的发病率增大,所以雾天不适合锻炼身体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二、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霾一般呈乳白色,它使物体的颜色减弱,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霾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能见度大于5公里且小于10公里。

中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能见度大于2公里且小于等于5公里。   重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且能见度小于等于2公里。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霾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极大,其中的大气气溶胶大部分可被人体呼吸道吸入,会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吸入易诱发肺癌;由于霾出现时,能见度极低,会极大的影响交通安全。

在出现霾的天气条件下,应避免户外活动,佩戴工业或医用口罩,以达到对细颗粒物的防护效果

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就能见度来区分: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另外,霾和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作文七:《气象科普知识题》5900字

气象知识题

一、判断题

1、气象上把风的来向确定为风向。(对)

2、下雨天,不要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躲雨。(对)

3、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对)

4、冷空气会造成气压下降。(错)

5、霜降意味着霜是从空中降下来的(错)。

6、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目测风力等级为 6 级。(对)

7、云层越厚越暗,预示大雨即将来临(对)。

8、出现台风暴雨天气时,最好呆在家中,关好门窗。(对)

9、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对)

10、在山区,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如果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应立即过河。(错)

11、城市里不会发生干旱灾害。(错)

12、降水量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未经蒸发、渗漏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错)

13、天气预报中的“气温 10-22℃”,其中,10℃表示一天中的最低温度。(对)

14、一年中平分白天黑夜(昼夜长短一样)的节气是春分、冬至。(错)

15、天越蓝说明空气湿度越大。(错)

16、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不要打电话、看电视,并把电视天线插头及电源线插头拔下。(对)

17、温度越低,湿度越大,人越感觉冷。(对)

18、气温越高,湿度小,风速大,森林火险等级越高。(对)

19、冬天不会打雷。(错)

20、雷雨天气时,躲到大型金属广告牌下避雨。(错)

21、气象上所说的气温,是指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 1.5 米高处的温度。(对) 22、你面北而站,风从你背后吹来,使你感觉被往前推,由此判断当时是吹北风。(错)

23、打雷的时候往往伴有闪电,我们会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对)

24、赤道地区是全球气温最高的地区(对)。

25、 “神舟” 飞船选在晚上发射的原因,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人员和设备的观测。(对)

26、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对)

27、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红色气象灾害代表特别严重。(对)

28、台风与强热带风暴相比,台风破坏力更大。(对)

29、天气现象符号“△”的含义是冰雹。(对)

30、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对)。

二、单项选择题

1、1989 年 12 月,第 44 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C)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A、8 月 B、9 月 C、10 月

2、每年的(A)为“世界气象日” 。

A、3 月 23 日 B、1 月 21 日 C、12 月 1 日

3、丽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A)三部分构成。

A、名称、图标分级、含义 B、名称、图标和颜色 C、颜色、图标和含义

4、丽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端最高气温是(C)℃。

A、45.1℃ B、44.5℃ C、43.2℃

5、露,是水汽冷却(C)而成。

A、凝华 B、冻结 C、凝结

7、空气温度是表示空气(A)程度的物理量。

A、冷热 B、潮湿 C、多少 B、林区要控制野外用火 C、林区要禁止一切野外用

8、为防雷击,户外避雨,不宜在(C)避雨,同时也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设备。

A、路边 B、桥下 C、大树下

9、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微小(C)。

A、细沙 B、尘土 C、水滴

10、冰雹,是坚硬的球状,锥装或形状不规则的(C)降水。

A、自然 B、液态 C、固态

11、霜,是(B)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

A、水 B、水汽 C、冰

12、地球上出现的潮汐现象是由于(B)的作用。

A、地日吸引力; B、地月吸引力 C、地转偏向力

13、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A、躲进小房间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14、气象部门通常将大于或等于(A)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

A、35℃ B、38℃ C、40℃ 15、雷击、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发生后,我市的气象灾情报灾热线电话是(A)。

A、800-6571-323 B、800-6571-321 C、800-6571-121

16、拨打以下哪个电话号码可获得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B)。

A、121 B、96121 C、51121

17、天气预报中常提到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B)天气。

A、凉爽 B、晴热 C、温暖

18、天气预报中的暴雨是指:某地 24 小时累积降水量大于或等于(B)。

A、30 毫米 B、50 毫米 C、100 毫米

19、当某气象台发布了红色预警信号,表示未来 24 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B)以上。

A、37℃ B、35℃ C、40℃

20、我市制作并发布天气预报的单位是(B)。

A、广告公司 B、气象局 C、电视台

21、下列哪种手段不能起到抗旱的作用。(C)。

A、人工增雨 B、植树造林 C、农业开发

22、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来自(C)。

A、南极洲 B、欧洲 C、北极及西伯利亚

23、晴天时一日之中最低气温常出现于(C)。

A、上午 6 时 B、凌晨 C、日出前

24、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雪花的基本形状与冰分子一样都是(C)形。

A、三角形 B、四边形 C、六边形

25、下面哪一组(A)属于气象能源。

A、风能、太阳能 B、风能、核能 C、水能、太阳能

26、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B)的现象。

A、异常降温 B、异常增温 C、没有变化

27、下列哪种天气现象(C)对交通运输影响最大,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A、露 B、霜 C、雾

29、(A)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A:气候资源 30、台风生成于(A)。

A、热带洋面 B、温带洋面 C、青藏高原

31、土壤能含蓄大量雨水,土地上的森林植被是土壤最有力的保护者,失去这种保护,土壤就会沙化,或者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因此(A)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A、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

32、(A)对地面气候有温室效应,所以人们称之为温室气体。

A、二氧化碳 B、氦气 D、氢气 B、保护耕地,保护水源 C、保护森林,

33、下列城市中被称为“雾都”的是(C)。

A、东京 B、纽约 C、伦敦

34、夏天,水泥墙、水管“冒汗” ,预示天气的变化是(B)。

A、天气将变得晴朗起来 B 天要下雨了 C、出现大雾天气

35、泥石流是我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产生泥石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C)。

A、降水 B、高温 C、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36、气象上常用的候温,是指(B)天的平均气温值。

A、10 B、5 C、15

37、空气污染与天气条件关系密切,在一天当中,一般(A)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A、中午 B、傍晚 C、早晨

38、短时强降水在山区容易造成(A)。

A、山洪 B、鼠灾 C、内涝

39、下列哪一个城市不属于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之一。(A)。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40、气象上以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侯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C)℃才定为夏季。

A、18℃ B、20℃ C、 22℃

41、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物候现象。(B)

A、开花 B、洪水 C、蝉鸣

42、我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创始者,他是(B),他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A、叶笃正 B、竺可祯 C、涂长望

43、台风是一种在热带海洋上生成的强烈涡旋,其近中心风力达(B)级以上。

A、10 B、12 C、8

44、热带气旋根据强度来划分,以下等级最低的为(A)。

A、热带低压 B、热带风暴 C、台风

45、看到人工增雨作业后落下的火箭残片,错误做法是(C)。

A、报告老师或家长 B、报告当地气象部门 C、拿回家保管

46、在相同区域内,草地的温度比水泥地的温度要(A)。

A、低 B、高 C、一样 47、丽水属于哪个气候带(A)。

48、为了安全,施放气球应使用(B)气体。

A、氢气 B、氦气 C、氮气

49、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是(B)年发射的。

A、1976 年 B、1988 年 C、2000 年

50、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离地高度为(C)。

A、8000 千米 B、16000 千米 C、36000 千米

51、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臭氧层可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的(A),保护地球生物生存。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52、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是什么能源?(A)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 C、不属于能源范畴

53、(C)级以上的大风与雷暴雨天,禁止在露天进行悬空作业。

A、四 B、五 C、六

54、彩虹一般出现在(C)。

A、早晨 B、晚上 C、雨过天晴

55、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表示近(B)小时降雨量将达 50 毫米以上,或已达 50 毫米以上,并可能持续。居民应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雨。

A、1 小时 B、3 小时 C、6 小时

56、天空中出现(B)时,容易发生雷阵雨或冰雹等天气现象。

A、高积云 B、积雨云 C、卷云

57、雷雨天气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B)。

A、给朋友打电话 B、坐在汽车里 C、平躺在田野里

58、寒潮来袭,最突出的变化是(A)。

A、气温急剧下降大风降雨

59、寒潮一般出现在一年中的哪些季节(A)。

A、春季B、秋季C、冬季

62、2006 年哪一个台风穿过我市庆元县,并对庆元南部造成严重影响(B)。

A、云娜 B、桑美 C、悟空

63、避雷针的作用在于(B)。

A、避开雷电的侵扰远离避雷针周围物体 B、把雷电引向自身以避免其他物体受到侵害 C、使雷电

64、雷击是有选择性的,以下那些建筑物不易遭雷击(B)。

A、高大建筑物沼地区的建筑物 B、木质平房 C、靠近河、湖、池、

65、在高海拔的山区煮不熟饭是由于(C)。

A、气温低 B、湿度大 C、气压低

66、我国最近发射的气象卫星是(B)。

A、风云二号 C B、风云二号 D C、风云二号 A

67、泥石流到来前有何预兆?(B)。

A、雨后道路泥泞向同一个方向晃动 B、暴雨过后山谷中传来雷鸣般的响声 C、山上树叶

68、冷空气、强冷空气、寒潮,哪种过程降温幅度最大?(C)。

A、冷空气 B、强冷空气 C、寒潮

69、建房或买房时,在利用气候资源方面主要考虑的是(A)。

A、日光和降水 B、降水和风向 C、日光和风向

70、坐汽车时遇到强雷电,下列哪种措施是正确的(B)。

A、迅速开门下车 B、安稳地坐在车里 C、打开车门,但不下车

三、问答题

1、气象灾害有何特点?

A出现次数最多;

B发生范围最大;

C危害面最广;

D造成的损失最严重。

2、当住宅被洪水淹没或围困时,如何避险?

A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稳定好他们的情绪;

B想办法发出呼救信号,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

C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漂移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3、如果雷暴发生时,您正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附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不要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带电设备或金属装置。 B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C最好关闭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弱电设备。

4、什么叫气象灾害?

指暴雨、寒潮、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连阴雨等直接造成的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植物病虫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环境污染、流行疫情等气象次生灾害,叫气象灾害。

5、气象灾害的种类?(至少说出5种)

暴雨、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霜冻、连阴雨等。

6、简述洪水来临前的防御措施?(至少3点)

(1)要保持冷静,防止恐惧心理。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作为防洪的基本思路,要选择登高避难的方式。如基础牢固的屋顶、大树等。

(3)扎制木筏等逃生用品,并收集木盆、木制家具、漂浮材料等用绳子捆扎在一起作为救生设备,以备急用。

(4)利用各种通讯设备发出求救信号,并设法保持联系。

(5)注意保存火种、药品和御寒用品。

(6)蒸煮粮食,做成熟食,以备急需。

(7)洪水围困后,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采取转移行动。

7、突发性水旱灾害主要包括哪些?(至少3种)

(1)江河洪水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2)城市内涝;(3)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暴发、泥石流、山地滑坡等地质灾害;(4)干旱灾害

8、气象灾害的防御应做好哪些准备?

(1)应急预案准备;(2)物料准备;(3)通信准备;(4)防汛抗旱检查;(5)防汛日常管理工作。

9、山洪发生前的准备工作(任答3点)

(1)学习了解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

(2)随时养成观察、熟悉周围环境的习惯,预先制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

(3)多留心注意山洪可能发生的前兆,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准备。

(4)一旦情况危急时,要及时报警,并将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

(5)参加灾险投保,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10、我区多夜雨,当深夜遭遇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1)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监测;(2)如有异常,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带落脚;(3)设法与外部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

11、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有几种?

有3种预警信号: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图标: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图标: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图标:。

12、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何时发布?怎样防御?(至少3条)

当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时发布。图标:

防御指南:(1)午后高温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2)指导老弱病幼人群的防暑降温;(3)高温环境作业人员采取防暑降温措施;(4)加强电力调度和供变电设施的监管维护;(5)预防高温引发火灾,注意食品卫生,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

1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何时发布?怎样防御?(至少3条)

当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时发布。图标:

防御指南:(1)注意暂停高温时段露天作业;(2)中小学校在高温阶段可决定停课;(3)各行各业采取防暑降温措施;(4)有关部门适时启动抢险应急预案,做好处置灾害的准备。(5)其他措施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14、寒潮灾害主要发生的时段有哪些?

春季(3—4月)、秋季(10—11月) 和冬季(12—2月)都易发生寒潮。

15、寒潮灾害的主要特点?

剧烈降温(一般过程降温在10度以上)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霜冻等。

16、何时开始气象部门将发布大雾预警信号?大雾预警信号有几种?

当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在200-500米时,气象部门开始发布大雾预警信

17、产生暴雨的基本条件是?

A大气中要有充沛的水汽;

B有强烈的上升气流;

C有较长的持续时间;

D有利的地形作用

18、天气灾害含义?

指一次天气过程,如某一次热带气旋、某一次暴雨、某一次寒潮等造成的灾害。

作文八:《气象科普知识》2300字

气象科普知识

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5.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6.热岛效应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8.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数值预报是根据现有的天气状况和已知的初始条件,利用高速计算机,求解控制大气运动的动力-热力学方程,从而得出一段时期内的天气形势和有关气象要素的客观定量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是当今天气预报的基础,也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9.气候变化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变化的时间长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至最短的年际变化。

10.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1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12.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

13.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

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14.气候因子: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

15.气候预报:指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制作的预报。制作方法与“长期天气预报”相似。它是从气候演变规律出发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16.生物气候学: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

17.季风与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被称为季风。受季风支配的区域里的气候又被称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

18.雾与城市雾: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华的结果。城市雾是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区及其相关设施(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雾,城市雾的出现往往叠加了城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雾本身就具有局地性的特征,而城市雾则是发生在局地性极强的城市环境中的雾。

19.全球变暖: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逐年升高的趋势。据统计,全球气温已经连续20年高于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发生在1983年以来,而其中7年又发生在1990年以来。近年来的气候变暖,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20.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 Nino”的音译。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加强。

21.拉尼娜: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气象学家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从近50年的结果来看,这种现象发生频率少于厄尔尼诺,强度也比厄尔尼诺弱,持续时间则大多数偏长。

作文九:《气象科普(防雷)》4300字

农民朋友如何科学防雷?

为何雷击伤人事件多发生在农村?防雷专家解释,一是由于广大农民朋友雷击防护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遇到雷雨天气时,往往继续在田间劳作,或到独立茅棚、亭子、大树、瓜棚等雷电时最危险的场所躲避,容易发生事故。二是入夏以后,强对流天气增多,雷电发生的概率增高,而入夏后也正是安徽农忙季节,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活动的密度大、频率高,加上农村地区地形相对复杂,田野空旷,雷击灾害极易发生。三是农村地区普遍缺乏一些必要的雷电防护设施。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各类现代化电子信息设备大量使用,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已经形成网络,地面的人文设施密度增加,但同时缺乏相应的防雷设施,结果导致雷击的概率大大增加。

夏季是雷雨天多发的季节,专家提醒广大公众,特别是农民朋友在户外进行活动或田间劳作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收听(看)天气预报,做好雷电预防工作。特别是在田间劳作时,一旦遭遇雷雨天气,应尽量降低人身的高度,切忌找大树避雨,也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要尽可能避免使自己置身于一个空旷野外的场景,或者是扛着锄头等一些金属农具,因为这些用具会增加人体的高度,从而增大被雷电击中的概率。

对于在家里的农民朋友,当雷电交加时,不要使用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并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室外天线要有接地线或拔掉外接天线。房屋门窗亦要关闭好,有条件者可在房顶增设避雷针(带)等避雷设施,门窗可装金属网罩(网眼不大于4平方厘米),以防球形闪电入室。

水稻苗期冷害烂秧防御措施

水稻苗期冷害是指在育秧期间,遭到连续或短暂的低于秧苗正常生长发育温度影响,使生长发育发生障碍甚至死亡的现象。不同品种对低温的忍耐能力差异较大,其中粳稻对低温的忍耐力明显强于籼稻;不同籼稻品种之间也有一定差异。秧苗发生冷害后的主要表现为:叶片内叶绿素迅速降解,秧苗发黄甚至发白,根系对肥水的吸收能力降低,若低温后温度迅速上升,往往导致秧苗水分平衡失调,出现“青枯”现象。通常来讲,日均温低于12℃秧苗停止生长;低于10℃表现出秧苗发僵、萎缩,出现冷害症状;低于8℃不耐寒的品种发生烂秧死苗;低于5℃会出现大面积烂秧死苗。但是,不同育秧方式和田间管理

对秧苗的耐寒性也有明显影响,根系欠发达、柔嫩的秧苗易受冷害,在低温出现时未及时灌水的秧苗受冷害较重。发生冷害后,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冷害损伤。

以下措施可预防或减轻冷害烂秧损失。

1、培根防寒。烂秧死苗的主要原因是根冠受伤,丧失吸收能力,造成地上部分失水死亡。因此,根据“干长根,湿长苗”的规律,提倡旱育秧;如果采用水田地膜湿润,在播种时要求踏谷入泥,如果温度正常,尽量使厢沟灌水,厢面保持湿润状态,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发根数和扎根深度,利用土壤的保温能力防寒。

2、健苗防寒。主要是通过调整施肥配比,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施用“壮秧剂”,避免偏施、重施氮肥。要求每亩秧田施腐熟的粪水200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10公斤(或草木灰150公斤),“壮秧剂”10公斤。有机肥能够提高土温。磷钾肥能够提高秧苗素质,提高根冠比,促进长根;加快叶片角质的形成,控制过度失水。

3、灌水防寒。灌水防寒主要是针对水田地膜湿润育秧。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尽可能将厢面淹没,水位的深浅根据秧苗的高度确定,幼苗期(1叶1心)灌水2厘米,小苗(2叶1心)以上灌水2-5厘米。

4、冷害后补救措施。在寒潮结束后,根据寒潮强度和秧苗受损程度确定适宜的补救措施。轻度寒潮(日均温高于10℃)只会减缓秧苗生长速度,不会死苗,寒潮结束后逐步降低秧田水位即可。

重度寒潮(日均温低于8℃)虽然对秧苗造成损伤较大,但在寒潮结束后不会马上表现出来,往往造成麻痹大意,错过最佳补救期。在重度寒潮危害后,切忌采用以下加重损伤的“措施”:(1)马上进行土壤施肥,尤其是氮肥;土壤施肥会加重日后“青枯”的发生。(2)马上排掉秧田中的冷水,在寒潮后的阳光下“加温”,由于温度迅速回升也会加重“青枯”死苗的发生。正确的补救措施为:(1)保持秧田深水2-3天,通过水的高比热控制温度回升速度。(2)用磷酸二氢钾加防治叶瘟的“多效唑”等叶面喷施。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①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②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③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④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一个含有1克碘化银的人工增雨炮弹,打上五六千米的高空后,便可能催生10亿颗雨滴。下面让我们讲述一下人工增雨的有趣过程。

资料图片: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弹

人工增雨弹,即是人工增雨作业打入高空的炮弹。这是根据37高炮炮弹进行改装的,一样有炸药和发射药。所不同的是,人工增雨弹加入了1克的碘化银,引线也进行了改装,以控  制爆炸时间。

要形成降雨,必须要三个基本条件:水汽、上升运动和凝结核(又称冰核)。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后,必须要有冰核才能凝结成小雨滴,小雨滴再经过碰并水汽逐渐变大,最后

落出云层才形成降雨。将碘化银打入高空,其作用便是增加冰核。

过程很有趣

高炮将人工增雨弹打入五六千米的高空,爆炸产生的3000摄氏度高温,将碘化银分裂成无数的碘离子和银离子,气温稍冷一点,碘离子和银离子又结合在一起,形成碘化银微粒。

在负6摄氏度至负16摄氏度的云层中,这1克碘化银可形成10亿颗碘化银微粒。如果条件理想,每一颗微粒都可发挥冰核的作用,因是人工作用所致,因此称为人工冰核。

在短短15分钟的时间里,这些细微的人工冰核,便通过吸附水汽——凝结增长——(在上下气流作用下)碰并增长变大——最后形成雨滴落出云层,形成降雨。

而照此计算,这1克碘化银,最终有望形成10亿颗雨滴。这仅仅是采用高炮打人雨弹带来的效果。要是用现在最新的火箭发射,可将人雨弹射入七八千米高空,可以生成1万亿颗人  工冰核。

必需两种云

这样理想的效果,并不是人雨弹一发射,就能达到。关键还需要两种云:层状云和积状云,对其它云打人雨弹,那是“对牛弹琴”

。这背后的奥秘是:层状云中,在负6摄氏度至负16摄氏度之间的这一云层中,有很薄的一层液态水(水汽),因没有冰核无法形成雨滴;积状云里边则有大量水滴,人雨弹在此云中爆炸,产生的冲击震动,可让这些水滴下落,实现降雨,这就达到“炮响雨落”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作业(发射人雨弹)时机的掌握十分重要。目前,各市人工增雨办各炮点,正全天候监视高空,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①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②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③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④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防止水土流失具体措施:

1多植树,多种草

2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用来种草和树防止土地沙化

3还要防止土壤板结会更不利于种植农作物的生长

4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那些无机肥

5应该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6少用含磷一类的化肥它们由雨水进入河流使水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破

坏生态平衡

地质灾害知识: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崩塌是我县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崩塌是指陡坡上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崩塌的运动速度极快,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一、滑坡的前兆

山坡上出现裂缝、坡脚松脱鼓胀、斜坡局部沉降、斜坡上的建筑物变形、泉水井异常变化、地下发出异常声响、注意家禽是否也有异常反应。当发现自己的房屋及场院突然开裂,或发现斜坡出现裂缝、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异常情况,并及时撤离灾害危险区。

二、泥石流的前兆

(一)常年有水的沟谷或洪水突然断流;

(二)沟谷上游骤降大暴雨;

(三)泥石流沟谷上游突然传来异常轰鸣声,可能是由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

(四)水库塘坝坝体破失。

三、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

人为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随意堆弃渣土和乱挖乱填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山洪与泥石流地质灾害;随意兴建池塘和农业灌溉、水渠和水池漫溢和漏水、废水排放会诱发地质灾害;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灾害;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如何躲避地质灾害

一、历史经验表明,滑坡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夜晚发生滑坡较白天发生滑坡的损失更大。因此,雨季特别是雨季的夜晚最好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山坡上树林长成马刀状,坡面出现裂缝,坡脚隆起,泉水干枯或者突然变浑,动物惊恐等导演现象,是滑坡的前兆,人们应怨女旷夫撤离。当看到或听到山坡发生崩塌、滑坡时,应迅速判断崩塌、滑坡来源方向,不能顺着崩塌、滑坡运动方向逃离,通常情况下,应以最快速度向着垂直崩塌、滑坡运动的方向逃离。

二、当看到或沟谷上游可能有泥石流发生时,不能顺着沟谷向下游逃离,而应以最快速度向沟谷两侧山坡上方逃离。

三、平时要留心周围地形环境。低缓宽厚的山岗往往不易发生崩塌、滑坡,可以选作避灾场所,并做好相应准备;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日常活动和避灾过程中都应尽量选择安全道路行走。

四、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时,要提高警惕随时戒备泥石流的发生,尽量不要长时间在沟谷中或沟口停留。雨季穿越沟谷时,无论晴天还是下雨,都要先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

五、灾害发生时,不要留恋财物、家畜家禽,要分秒必争、果断撤离,人的生命永远都是最宝贵的,在自保的同时尽量帮助别人。

六雨季或雨天的夜晚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应对地质灾害保持更高的警惕性,雨天不要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区留宿。

作文十:《气象科普-大风》900字

气象科普-大风

气象上当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每秒17.2米,即风力大于等于8级时,就称作大风,这时的“大风”是专业术语有特定的数值;但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大风”常常指风速很大的风,没有特定的数值。它能吹翻船只、拔倒大树、折断电杆,还能引起风暴潮和沙尘暴,助长森林火灾等。而8级以上的大风对航运、高空作业等威胁很大。台风、冷空气影响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均可出现大风。当平均风力达6级,或阵风达7级以上的风时,气象部门就要发布大风预警信号(除台风外),预警信号按影响时间和风力大小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颜色表示。

“大风”来了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及时了解最新的气象预报和大风预警信息,关好室内门窗,收好阳台上的花盆等物品。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少骑自行车,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筑物下面逗留、避风。如果正在开车时,最后将车驶入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如果住在帐篷里,应立刻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在水面作业或游泳的朋友,应立刻上岸避风。农业生产设施应及时加固,成熟的作物尽快抢收。

大风伴随着的就是降温,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在此有几点注意事项提供给大家参考。第一,大风降温到来时,出门最好戴口罩。口鼻是呼吸道的门户,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细菌病毒的入侵,避免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口罩是必不可少的防寒工

具,它可以有效防止灰尘、浮沉侵袭肌肤,又可以保证我们不会被凛冽的寒风吹得生疼。第二,保护皮肤,避免受伤。大风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时间一长,容易变得粗糙脱屑,甚至引发皲裂、瘙痒症等。建议洗脸水温控制在20—37℃,选用保湿效果较好的护肤品。第三,戴上护膝,保护关节。部分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在大风天气下也可能会感到关节疼痛,所以做好保暖非常重要。骑车出行的人,不妨戴上护膝、护腕,保护关节。第四、每天开窗两次,通风换气。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导致疾病高发。有暖气的房间常常紧闭门窗,不利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建议视外面空气情况,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第五、异物入眼,千万别揉。大风天气容易导致异物进入到眼睛里。此时千万不要揉,否则易使异物划伤角膜,还可能导致异物嵌入角膜内,从而造成感染发炎,可多眨眼睛促进泪液分泌或滴几滴眼药水,将其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