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的佳作》1600字】随笔400字贴近生活的

作文一:《贴近生活的佳作》1600字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兴致勃勃地读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图强文艺》内部刊物副主编王珏的散文《眼光》,发表在2012年《北极光》第四期,是一篇鼓舞人、教育人、催人奋进,充满思想冲力的崭新佳作。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写道:“我有位同学是漫画家,他的作品《挖井》曾被选作198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一次我们几个人在齐市相聚,不觉间谈到这幅画,认为作品意在强调做事不该功亏一篑,不料他却脱口补充道:有时候,眼光可以决定成败。”这段文字描写出《挖井》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写得情深意切,写得典雅、含蓄,感人至深。告诉读者做事情和看问题,不能“鼠目寸光”,要把眼光放远,看事情要准,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取得成果。

文学创作在寻求创新发展,写作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留下对生活和生命感悟的那些瞬间。为了图强人的致富,作者又写道:“还记得在图强修鞋的温州人吗?当年他们的眼光偏偏就盯上了遥远的北方。因为他们知道,偏远之地更便于施展手艺,也当然能够挖出‘水’来。于是他们蹲在街头巷口摇动小机器,心无旁骛地进行原始积累。我们看不上眼的小钱人家赚了,虽不能断言他们如今都做了老板,反正温州人已很少以此为业了。”作者用挖出“水”来的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的描述温州人为了生存挣钱,万里迢迢地从温州来到冰天雪地的大兴安岭图强,把眼光放到街头巷口修鞋积累挣小钱,有的挣小钱温州人由于积累赚钱致富,已成为人人皆知的老板。他们这种致富精神,为图强地区,小钱不惜挣,大钱挣不来的人指明了方向。

为让图强人早日富起来,过上幸福生活,作者这样写着:“其实咱图强人的眼光相当敏锐,在木材产量大幅调减,替代产业亟待开发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眼光准确地瞄向了冷凉气候资源,看准了发展地域特色经济的致富之路。因为大家秉持着一个共同信念,那就是我局并非没有转产的条件,关键要看这口‘井’的挖法如何。”这段充沛有力的文字,描述图强人在木材转产时,把眼光放在替代产业养殖和种植上,就能把这口“井”挖好打出水来,发家致富,写的淋漓尽致,起到提醒、反思和升华作用。

英国的伟大文学家毛姆指出:“文学是人类在人生中所见到、经验到、想到和感受到生活纪录;它给予全人类最直接最永久的兴趣。因此,文学基本上就是借文字为媒介的人生的表现。”为此,作者接着写:“如今图强狐貂养殖户已有数十家,年产值达几千万。兴安灵芝第一人邢宗杰,眼光落在松杉灵芝上。他看出了门道儿,既然图强适合野生灵芝生长,就说明这里具备人工培育的条件。于是他从培养松杉灵芝孢子入手,三年始终成功,创造了以十二平方米面积收入一万元的奇迹。美好的市场前景引来了众多有志者效仿跟进,人工培育松杉灵芝在我局推广普及方兴未艾……”向读者展示出图强替代产业的美好前景,养狐狸年产值达几千万元,养殖灵芝人工培育成功是邢宗杰发明的;图强人为什么把眼光在养狐狸和养灵芝上呢?因为图强是大兴安岭的高寒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适合狐貂的生长,这里养的狐狸毛长毛厚、毛管发亮、绒毛多、皮板结实、很受客商欢迎,供不应求是非常好的替代产业。图强地区野生灵芝多而生长的好,这些野生灵芝生长在采伐过的落叶松树根上,或生长河的两岸边上、刺梅果和草丛中,加上人工栽培灵芝成功,在图强推广发展开花结果;而灵芝药用价值非常高,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防癌治癌的良药,所以所产灵芝全被客商收购。灵芝是图强人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新路,所以要打造“灵芝之乡”的图强,为图强人造福。

我被《眼光》这篇散文形象生动的描写、深挚的情感所吸引,去追求,坚定信心就能实现理想的伟大目标。作者又写道:面对一张狐皮价售不低于七百元,灵芝至少二百五十元一斤的丰厚回报仍在犹豫,生怕看走了眼,说句并不过分的话,如果你真能养上两万袋灵芝或者千只狐狸,手里的票子哗哗响时,连那些精明能干的温州人都得自叹不如,去问问身边的致富先行者吧,他肯定会告诉你:咱图强这地方——有“水!”可看出作者的内心感受,激活了作品的生命力,歌颂了图强人致富的精神,是对图强人深情厚意的赞美。

编辑 刘 薇

作文二:《贴近生活的作业》1200字

一位到美国考察教育的教师对美国学生的作业的特点深有感触,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美国学习期间,我住在主人名为Stanko的一个家庭里。这个家庭有4个孩子。我注意到,这4个孩子的作业千奇百怪。上四年级的Sophie上网查阅有关地球变暖的信息,然后做成幻灯片向全班介绍……

美国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往往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对方法要求严格,训练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是实用性,让学生去关注生活的实际,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和价值。面对这种作业,学生想偷懒都困难。

比如“做一个纸房子”的作业,学生仅仅做成了纸房子还不行,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同时提交记录制作过程的文章,特别是描述制作想法的文字说明。又比如,光写一个蚂蚁生活习性的“调研报告”也不行,教师还要求学生提供最能反映蚂蚁习性的3张照片。再比如,学生在交上关于汽车发明史的“论文”后,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同时提交在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的借阅目录存根。

受到这样教育方式熏陶的学生,自然会有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美国许多学校的教师们已经意识到:为了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的内容。他们相信,最好的办法就是赋予家庭作业一种全新的概念,称之为贴近生活(Real Life)。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抄写和计算之类的练习,而是越来越多地融进了学生生活中那些发生在教室之外的,有助于培养社交的、情感的、精神的和智力成长的那些经验。这种家庭作业与学生个人情况紧密相连,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对学校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这种家庭作业培养了他们生活的能力。

给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从本质上说,体现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或者说教育者想如何培养学生,想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想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再看看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大学,他们所做的作业更多的是什么呢?机械性的、重复性的作业让学生耗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也使得学生深感学习的枯燥和学习负担的沉重。

我们的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呕心沥血,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却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

反思其中原因,我们现在的创新教育把范围锁定在了学校内、课堂上,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放在了方法的灌输上。封闭了学生的空间,剥夺了他们的时间,因此学生也就缺乏了创新的基础,失去了创新的活力,也就难以形成创新的能力。这就像把若大的一棵果树,放进一个狭小的花盆中,即使种植者培养得再精心、管理得再科学,终会因扎根土壤的贫瘠,而结不出丰硕的果实,甚至会枯萎死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要给学生自由闲暇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去想象、去思考、去创新。要让学生跃出课堂,走出校园,拥抱社会,融入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创新的灵感,在社会实践中积聚创新的动力,使学生有新可创,有新想创。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乡教育办公室 栗明方 韩海燕)

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第7版

作文三:《贴近生活的物理小实验》900字

第 1 页 共 1 页

贴近生活的物理小实验 发布:佚名   时间:2010-8-25 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