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陶渊明先生》800字:陶渊明什么先生

作文一:《致陶渊明先生》800字

致陶渊明先生

亲爱的陶渊明先生:

你好!

我是一名来自21世纪的中学生,初次接触你是因为你的“桃花源记",那篇文章意境协调特别美,有种令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是阿,我在感叹,那种大同社会是多么难实现。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世外桃源那般与世隔绝、神秘莫测的韵味。很喜欢那篇文章给人一种似品茶般的那每份期待,百读不厌,每次读后,总是思路已经在脑海中萦绕很久很久……我爱读你的田园诗集,实在的原因可不是那精妙绝伦的诗体文采,而是每首诗都散发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爱你的诗集可这并不意味着爱上你。

你出生在一个不太平年间,但你却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桃花源记“是很美,但是那毕竟不是现实,与你所处之境却是水火不容,你在幻想,你在呼吁,你在逃离。可这是没有用的现实与幻想总是对立的,既然生在乱世,就应该去坦然面对,不应该整日有退隐深山老林的想法。你的诗集大多以自己为主,可是你的家人呢?因为你的避世,所以抛下一切,包括你的家人。你自己逍遥快活,所谓你的“安贫乐道”留下你的家人们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孤军奋战,正是因为情势艰难你才要退隐,你不觉得你这样很像逃兵吗?我不禁脑海浮起一段画面:“你的家人们在外孤苦奋战,你在他们身边说出你的幻想还劝他们理解你。”那画面着实是令人可笑。那你的生身父母呢,幸苦养大的孩子因为生性爱幻想太天真,要抛下他们去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田园生活“。你是自私的,凡事都想到自己,

为自己的天真幻想去傻傻追求。你是懦弱的,遇到麻烦就想逃避,整日去幻想那些不可能会实现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我跟你很像,我是个懦弱的女孩,遇到事情不敢去面对然后总是幻想一些明明知道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通过看到你的文章,我决定了:我要放开对自己的那份束缚。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吧,也许站在一个路过人的立场下,看别人所经历的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楚。

让我们一起放开束缚,做最坚强的自己吧!

此致

敬礼

一名初中生:蒋欣雨

2016年3月2日

作文二:《作文:致陶渊明先生》600字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同在中国大陆,但是我们并不在一个朝代中。您可能都不知道我是谁,但是您的大名却永远留下了历史的脚印,留在世人的心中,今日我有幸能写信给你,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陶先生您也许还不知道您被我们称作隐者,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到乡下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日子,为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着,坚持人生的理想,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只愿做一位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人。而当今社会的人只是一味的盲目的去追名逐利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多想希望他们读了你的文章后能放下那追名逐利的心,做一个真真正正的自己。

陶先生你的《桃花源记 》里,我们有幸能欣赏到了世外桃源,感受到了自然美景和渔人一同经历了这场美好的幻想,同时也表现了您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反映出百姓厌恶战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您的这种特殊愿望让我感受到您的善良和远大抱负。

在您的《 五柳先生传》里,您虽然短褐穿结,箪瓢镂空,但是您依然勤奋学习不曾放弃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现在的我们并没有意味到我们自己有多好的条件去供我们学习,但是我们并不知足,我们并没有好好利用现在的一切去勤奋努力的学习,想想那时你是点着短短的蜡烛,在隆冬烈风中拿着毛笔去写字,有时还不一定能填饱肚子。依然那么勤奋的学习,想想我们真是惭愧不已。

我是不是说太多了,就此搁笔吧。

致此

敬礼

您的粉丝:蒋娜娜

2015年3月31日

作文三:《陶渊明先生》1000字

陶渊明先生:

我是荒唐月刊的主编,自从读了你寄来的作品《桃花源记》后,心中颇不平静,有几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坦白地说,你的文笔是不错的,文字简洁生动,仅用三百多字,就把我国的游记散文推向了一个高峰。但是我也不得不说,你这种纯文学的作品现在早已是没有市场了,现在还有哪个读者看这些东西,没有读者看,我们也就不会登了。即使我们荒唐月刊登了,按现在的稿酬标准,给你寄几十元钱还是看你原来当过县长的面子,所以说你若是靠写这些东西吃饭的话,那你的全家人都要喝西北风了。

我给你提个建议,拿回去修改一下,我说的修改实际就是要你重写。你想想,这么好的题材,你只写了三百字亏不亏?要深入大胆地展开,你可写成一个长篇小说嘛。地点还是在桃花源,与世隔绝民风纯朴,有一群美丽多情的少男少女,婚姻上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实行的是走婚,要突出一个爱字,狠抓一个情字,落实一个性字,达到火爆、煽情、刺激的目的。

关于时代背景,我认为选择在清朝为宜,现在清宫戏是很来钱的,要不你看看最近的电视银屏上,一个个蓄着小辫的人物一出场就是三跪九拜的,一出口就是“喳”。还要写一个风情万种的少年皇帝,你不熟悉宫廷生活不要紧,就把你原在彭泽县衙里同僚之间的勾心斗角的事,或者就把你身边小老百姓的七情六欲移到皇帝身上,皇帝也是人嘛。这样写老百姓爱看是不是,反正是戏说嘛,也不会有哪个天真的傻帽真的去查档案考证。

你的长篇小说写成发表后,马上改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搞成五十集,这是因为写电视剧挺来钱,一集最少得要赚一两万呢!你别担心钱,像这样火的本子,愿意出钱的厂商多着呢!剧本写成后,我可找大腕儿来导,男角儿就找几个说相声演小品的,女角儿主要目标是盯着港澳台的。

对于编写电视剧,我要多说一点儿。孔子不是说过食色性也,也就是说要大胆写性事,什么高粱地的野合啦,小叔子与嫂子偷情啦,总之,描写得越细腻越生动越好。女主角可多设计几个洗澡的场面,充分展示出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意境,多搞点特写和慢镜头„„你要切记住这样一个道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就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要有。

哦,我忘了告诉你,名字就改成“桃花源的风流娘儿们”得了。                                                    荒唐月刊社主编胡说                                                     X年X月X日

作文四:《作文: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400字

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

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不止一次的读过您的诗,比如田园诗,咏怀诗,饮酒诗,听过您的事迹。从对您略知一二到深知。

我们最近在学你,我知道,你有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和“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心境。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

与您的初识是你的《桃花源记》您描写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的社会。

近期我们学了您的几首诗,我我对您的诗充满了敬畏之情,我最佩服您的《归园田居》。您写了您种豆的辛苦,可是种的豆,却没有几颗,我喜欢您归园田居,其乐悠悠的做法。我为您的辛苦感到惋惜。

祝您在天堂生活快乐

对您敬畏的学生石银豪

2015年4月2日

作文五:《《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1403班李怡欣》600字

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

邢台经济开发区留村中学1403班  李怡欣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酷爱文学,每当我追溯于历史的长河中时,你就会从那远古走来,与我一路同行。你号称五柳先生,是东晋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每当读到你的诗,便会有寄情山水、身临其境的感觉。你是“隐逸诗人之宗“,你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气息;你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质的万世楷模…….

您让我钦佩,让我眷恋,让我倾心已久。在我的眼中,您是不慕荣利的人,是乐观旷达的人,是平淡自然的人。

我倾心于你的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愈穷志愈坚,仍旧信守自己归田的初衷而至终生。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是一些文人志士所无法做到的。

我倾心于你的乐观旷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何等自得其乐,何等超凡脱俗。无疑是您乐观旷达品质的最好的写照啊!

我倾心于你的平淡自然。‘’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夕露沾衣,本令人不快,而您却说‘不足惜’,可见您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平淡的思想,又有道家的返璞归真、自然的意念。

我深深地被你震撼,你无心走进官场,渴望听花开花落;你无视个人得失,平淡的过完一生;你不羡慕荣华利禄,安然又自若。

即使岁月已飘然逝去,我仍旧为你倾心沉沦,我的心依旧为你荡漾。 此致

敬礼!

你的粉丝:李怡欣

2016年

作文六:《五柳先生陶渊明》600字

五柳先生

也许你一生的名声便是你一生的铭记、一生的宿命。你埋没于世间滚滚风尘中,潜进那自由的心灵家园里。俗世寻不见你的神采,九泉却掩不尽你的魂风。千百年后,你浮现于我面前,你,陶潜,那南山下的采菊老人,却似无意地携走了我心间的一瓣菊香。

初识你是在你的家,桃花源中五柳后的小居。你的家在一片与世无争的静谧的土地上,在阡陌交通的鸡犬相闻间。我叹你如何寻得这一方净土,山也清秀,水也清丽;人皆安详,心皆安详。你欣然的右手执卷,左手牵壶,来往于这片山水田园间,微醉的身影挪移着,映在那些池竹稻麦上。壶中的可是那忘忧醒神的酒,让你“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间无人阅懂的丹书妙卷,唯让你不求甚解的会意去了其中的快乐?人世间没有你陶渊明,可你到底身处天地间,身处那一片桃花源。

你忆起归家的情景,欢喜与释然写在脸上。荒芜的山径,还依稀留着些一般不愿随流而去的松菊。仆童相迎,他们身后还有你尚未更事的孩子倚在门边。当然,还有使人敞怀的好酒在杯中等候。你坚定的说:“隐,我没有选错”。

是啊,多少人试图作出这样的选择,可走出的又有几个,出而不复的又有几何?心不够恬淡,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诸葛孔明也坚守不住那一亩三分净土。却唯有你,为那一壶一卷与世决裂,自己把自己“关”了起来,着实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无限恢弘的新世界。

我仰视着你释怀的神话,坚信着包容万物而无染的心胸的存在。还有你的文章,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芳之味的气息。我心中的英雄,愿与你一起壶卷于手,坦然于胸,品一香茗于东篱之下。

作文七:《指陶渊明先生》300字

致陶渊明先生

敬爱的陶渊明先生:

你好!

我是你的忠实粉丝,我特别喜欢你的作品,也特别崇拜你的思想情感。

在《桃花源记》中,你空想出一个世外桃源。与现实中的被压迫百姓和战乱的凄惨环境做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你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和对美好的社会的向往。这儿我十分喜欢你对生活的追求。

在《五柳先生》中,“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表达你隐者的心境;“好读书,不求甚解。”写出你在书中获得精神愉悦。而你用黔娄妻子的话,生动地写出你不追求荣利,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从中我十分欣赏你的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在《归园田居》中,你表面写的只是田园劳作的快乐。而我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深深的感受到你对统治阶级的厌恶,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即使是一个贫困的农民也不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从这我十分钦佩你的气概。那不怕艰苦的气概!

陶渊明先生,身为忠粉的我十分喜欢和敬佩您,希望你可以回一封信给我。

致敬

你的粉丝

作文八:《作文:致陶渊明》600字

陶渊明先生

你好

《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你,让我知道了你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您的读者:李红宇

2015年4月5号

作文九:《作文:致陶渊明》600字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我们都知道您是伟大的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具有“田园诗人”之称。虽然您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我们惊叹,您在我们心中播下了人世间有“世外桃源”的想法,让我向往您想象的生活,在自己的“仙境”中生活。

您知道吗?在我这个充满憧憬的时代,每个人都对未来有一份美好的向往,但是每一个人对向往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人没有了对未来的向往,身体就如同一幅行尸走肉:没有知觉,没有血液,没有了人类所可以做的一切,在学过您的《桃花源记》之后,我心中一直有对“世外桃源”的美好憧憬,想去感受一下“人间天堂”的感觉。

您知道吗?我喜欢您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正应了“田园”这一词,您利用“田园”的美丽来衬托您的美好生活,您写的诗也是那么的优美,把田园的风情与乡村独有的特点写了出来,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会喜欢您的性格与写诗特点。

我记得有一次在上您的作品——《桃花源记》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在品析您的片段时,语气是那样的深沉,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此。在一片寂静的山谷里,有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他们不闻世事,只为过着自己的生活。这一切都写出了您对那种神仙般的生活,其实我也挺向往那种生活的,没有人打扰,没有那些所谓的官职来侵犯,我只为与世隔绝忘了一切。

如果是那样的话,全世界的人都没有了忧愁,只有快乐,我尊敬您、喜欢您,喜欢您的作品!我对您的尊敬胜过了一切,希望您的作品有更多人喜爱。

此致

敬礼

您的粉丝:李浩宇

二〇一五年四月一日

作文十:《陶渊明:五柳先生赏析》4300字

五柳先生传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1)也,亦不详(2)其姓字(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

(7)忘食。性嗜(8)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9)知其如此(10),或(11)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12),期在必醉(13);既(14)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15)。环堵萧然(16),不蔽风日,短褐穿结(17),箪瓢屡空(18),晏如(19)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20)。

赞(21)曰:黔娄(22)之妻有言:“不戚戚(23)于贫贱,不汲汲(24)于富贵。”其言(25)兹(26)若人(27)之俦(28)乎?衔觞(29)赋诗,以乐其志(30),无怀氏(31)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词句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嗜:喜好。

(9)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4)既:已经。

(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1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17)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18)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19)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2)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3)戚戚:忧愁的样子。

(24)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25)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26)兹:这。

(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28)俦(chóu):辈,同类。

(29)觞(shāng):酒杯。

(30)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31)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白话译文:

《五柳先生传》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写作背景: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

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了自己的从文志愿。

可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可见陶渊明笔下五柳先生穷困潦倒,家境贫寒。如此情境不似为自己规划未来,所以有研究者认为文章创作于晚年时期。清代学者林云铭指出文中赞语中“无怀氏”“葛天氏” 传达了安贫乐道的情怀和不为官的态度,可以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艺术特点:

此文在艺术上也颇具特色。首先,立意新奇,剪裁得当。《五柳先生传》是自况之作,目的是托空寄意。所以既不能太虚,也不能太实。太虚,扑朔迷离,则失之晦涩;太实,笔笔写真,看即破,则索然无昧。开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不仅立意新颖。而且诙谐有趣。最后用“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两个问句结尾,含蓄蕴借,余味无夯。全文围绕“不慕荣利”这一主题,写了读书、饮酒、安贫、著文等四件事,详略得当,落笔有致。

其次,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作者对“五柳先生”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不仅把他的志趣、情操充分地表现出来,而且对他的居室、衣着等外在形象也进行了必要的勾勒,塑造了一个居陋室,着破衣的隐者形象。正因为如此,“五柳先生”的艺术形象曾引起后世许多诗人的

神往,唐代伟大诗人李自在《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诗中曾说:“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第三,此传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一篇寄托诗人平生理想与志趣的传记,在一般人写来,免不了要洋洋洒洒地作长篇大沦,但作者抓住足以表现人物本质的主要事件,仅仅用了一百七十三个字,就概括无遗。其用笔之经济,实在堪称精炼。

名家点评:

洪迈《容斋随笔》卷八:“陶渊明高简闲靖,为晋宋第一辈人。语其饥则箪瓢屡空,缾无储秉;其寒则短揭穿结,絺绤冬陈;其居刘环堵萧然,风日不蔽。穷困之状,可谓至矣。”

朱熹《朱子语类》:“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七:“昭明作陶公传,以此传叙入,别此传乃陶公实录也。看来此老胸中,浩浩落落,总无一点粘着。既好读书亦不知有章句,嗜饮酒亦不知有主客。毋论畜贵贫贱,非得孔、颜乐取,也易语此乎?赞末无怀葛天二句,即夷齐、神农、虞夏之思,暗窝不仕宋意。然以当身,即是上古人物,无采薇忽殁之叹,更觉高浑也。后人仿作甚多,总无一似。”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渊明以彭泽令辞归。后刘裕移晋祚,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之行也。潇洒澹逸,一片神行之文。”

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六:“此传即先生自述,试把先生行履与此传相印证,其一种潇洒奇迈风度,宛然恰合。”

浦起龙《古文眉铨》卷四十二:“于客难诸体后,别开畦埒,超绝。昭明为渊明作传,录此一篇,又序其集,称其文章不群,独超众类。”

毛庆藩《古文学余》卷二十六:“真气盘旋纸上,不可作文字观。”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摘》卷十:“不矜张,不露圭角,淡淡写去,身份自见,亦与其诗相似,非养深者不能。此在文中,乃逸品也,乃逸品也。”

锺嵘:“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鲁迅:“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