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2100字]行路难其一有多少字

作文一:《《行路难》》2100字

一、预习《行路难》

二、正课

1.朗读《行路难》。

2.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

“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5.学生再读这首诗歌,背诵。

三、小结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四、板书设计

行路难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 豪迈乐观)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3题。

第二个

教学目的 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 金樽zūn 珍馐xiū投箸zhù 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 指导感情的表达

6作业 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作文二:《拟行路难66》2400字

《拟行路难》学案

学习目标:

1、 把握诗歌的主旨。

2、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

1.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南朝刘宋时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称为“元嘉三大家”。他家世贫贱,曾任前军参军,后为乱兵所杀。他诗文俱佳,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内容上多以咏叹仕途失意和描写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2.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是一个门阀制度最盛行的时代。鲍照生活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黑暗社会,虽然胸怀大志,但却终因“身地孤贱”,一生沉郁下僚,报国无门,受尽了歧视和打击。世道的不平,使得他对当时的腐朽制度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在这首《拟行路难》中,诗人非常激愤地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和抑郁情怀。

【自主梳理】

鲍照(  ) 劲健(      ) 踯躅(     )

【解读讨论】

1.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2. 第三句中的命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3. 第五六句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4. 第七八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精彩展示】

【当堂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鲍照(415-470),字____________。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贫寒,虽才华出众却一不得意。诗文俱佳,_____________尤受后世推重。有____________十卷传世。

2.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泻水(         )        酌酒(         )        踯躅(          )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自”相同,“安”和“岂”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安”和“岂”不同

C.两个“自”不同,“安”和“岂”相同

D.两个“自”不同,“安”和“岂”也不同

4.下列诗句朗读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各自 / 东西 / 南北流。             B.安能 / 行叹 / 复坐愁?

C.举杯 / 断绝 / 歌路难。             D.吞声 / 踯躅 / 不敢言。

5.解释下列诗句

(1)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综合运用

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完成6-9题。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6.诗歌开头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7.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8.全诗是怎样紧扣“愁”字来写的?

《拟行路难》学习导航答案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

【自主梳理】

【解读讨论】

1. 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用泻水平地自然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借此说明正像水依照地势的高低流向不同的方向一样,人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了他的人生际遇。表达了作者对士族门阀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慨之情。

2. “命”指由门第决定人生,作者认为这极端不公,却又无法改变,这里表面上认命了,实是愤激之辞,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控诉。

3. 已非常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悲怆难抑的诗人形象。酌酒原为排遣愁绪,但这愁又岂是酒所能排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壮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

4. 第七句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用反问句表明诗人的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意即能深切的感受到门阀制度所带来的愁闷。表达出作者抗争。第八句恰与之构成鲜明的对照,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精彩展示】

【测评反馈】

1.答案:明远 七言乐府 《鲍参军集》

2.答案:xiè zhuó zhízhǘ.

3.提示:两个“自”不同,前一个是介词,“向”的意思,第二个是代词,“自己”的意思。“安”和“岂”都是副词,表反问语气,“怎么,哪里”的意思。答案:C

4.提示:诗歌朗读的停顿固然有一般的规律,一般是两个音节或三个音节一个音步,相同的句式停顿大致相同。但更要注意根据思想感情来停顿。A项中的“东西南北”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不能读断,这一句的停顿应该是:各自 / 东西南北 / 流。

答案:A.

5.提示:诗句的解释不能像文言文翻译那样机械,要在理解诗句内涵的基础上,把诗句解释得丰满一些。

答案:(1)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上天注定的命运,我又怎么能因为不得志而走也叹息,坐也愁闷呢?(2)人心不是木石,对这不平的世道怎么能毫无感慨呢?但欲言又止,只能独自徘徊而不敢一吐为快啊!

6.提示:要理解这两句的深刻含义,必须了解鲍照的生平思想及《拟行路难》组诗的整体思想倾向,还要把它放入整首诗中去把握。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答案:比兴手法。用泻水于地的日常现象,比喻了社会生活中因为门阀制度的

不合理性造成了人的贵贱穷达各不一样的现实。

7.提示:表面上看,“人生亦有命”表达了一种宿命思想,反映了诗人的自我安慰。但从下面的诗句来看,诗人始终没有能够自我解脱,对这种“命”是怀有愤懑不满之情的。因为诗人认为“命”并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

答案:“命”是不合理的封建门阀制度造成的,诗人对此怀有强烈的愤懑不满之情。

8.提示:“愁”正是这首诗的主旨,句句离不开“愁”,但写愁的方式角度不同,但都可归结到一点,即愁深难解,愤恨难平。

答案:全诗突出写“愁”,起句以比喻暗示愁之原因,然后所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最后“不敢言”则更见愁之深幽。全诗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感情。

作文三:《20《行路难》》3800字

海珠电大中职部教案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班级: 13旅管、13中餐烹饪      授课时间:  第一周第1次    授课教师:  谭欣华   课题: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一、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⒉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⒊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二、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介绍

《行路难》是劳动版版上册第六单元21课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突出的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  。

三、 教学学时

2学时

四、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

五、 教学过程/步骤

六、(一)导入

故事导入:老师讲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故事,同时展示在网络中找到了对于李白身世介绍的片断。

(二)作者介绍(展示课件)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

这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三)检查预习(展示课件)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解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四)品析、讨论课文

(学生讨论)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翻译: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问: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呢?这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赏析: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

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翻译: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赏析: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喻,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空闲的时候。来:语助词。忽复:忽然又;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问: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

(提示:着重这些人物的共同遭遇)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赏析: 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可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长风:一直顺利的风。会:副词。“一定、必然”的意思。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毫不犹豫。济:渡。 赏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全诗大意: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五)讨论课文的课题 (展示课件)

深入研究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

(2) 主题升华 总结全文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

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  3)比兴手法道出诗人心声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六)拓展延伸 (展示课件)

诗酒巅峰—唐诗与酒

中华民族的盛世唐朝把诗酒结缘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后世难以超越!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酿酒业空前发展,酒已不在是奢侈品。唐代的诗人又把饮酒聚会、吟诗作赋两项活动融为一体,文人们常常借酒激发诗歌创作热情。唐代诗酒最相连,真正做到了诗酒交融,形成了无酒就无诗,有诗必有酒的独特文化。赞美酒的诗歌更是不计其数。        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等人以田园山水诗表现出盛唐时代的和谐宁静,反映出诗人喜山好水、淡泊宁静的思想状态。很多作品都写出了诗人饮酒游赏、把豪放的诗情合着酒意融入自然,达到令人神往的境界。

(七)总结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八)作业布置

熟读、理解、 背诵课文

作文四:《行路难(4)》1300字

行路难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参考答案】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2分)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2分)

5、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2分)   行路难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行路难(其一)(6分)

3、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句描绘1分。)

4、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问1分。)

5、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诗句大意得1分,诗人的思想感情得1分。)

8.诗中采用吕尚和伊尹这两个典故,用意是什么?(3分)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3分)

行路难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8.表明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从仕之路仍有所期待。

9.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信心。

1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分

2“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行路难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0、 1 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   的诗人形象。 (与诗歌内容相符的表达即可)

2 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1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   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等。1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4分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3分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诗人的感情、对作品内容的归纳总结;

行路难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2)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作文五:《《行路难》》1200字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鉴赏】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作文六:《33行路难》900字

32、《行路难》

□ 文章中心思想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后,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他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 表现手法

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写情怀。三、四两句,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典型行为举止,形象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五、六两句运用比兴,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而七、八两句与末尾两句则是用典,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全诗情感起伏,变化急遽,生动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理矛盾,也使这首篇幅不长的歌行,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

自考新版“大学语文”讲义(9)

《行路难》(其一)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矛盾?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一方面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他又对前途充满希望。

2.本诗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这首诗根据诗人的情感变化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前4句):写诗人面对美味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

第二层(第5、6句):运用比兴手法写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第三层(第7、8句):借吕尚、伊尹的故事表明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第四层(第9、10、11、12句):由理想回到现实,真实再现了诗人的苦闷与彷徨。

第五层(最后两句):借宗悫的话,表达乘风破浪实现抱负的信念,心情从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对未来充满乐观和希望。

这样划分完全依据诗人对理想执着的追求与黑暗的现实之间矛盾所形成的感情变化。

3.诗中运用了哪些抒情方法?有何表现作用?

答: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写情怀。三、四两句,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典型行为举止,形象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五、六两句运用比兴,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而七、八两句与末尾两句则是用典,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全诗情感起伏,变化急遽,生动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理矛盾,也使这首篇幅不长的歌行,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

作文七:《C25行路难》800字

行路难   李白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翻译: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赏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

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而拔剑四顾中的“拔剑”也隐隐表现着李白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赏析:这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

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闲来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翻译: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赏析:此联用典,写了”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

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翻译: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赏析:”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

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注意这里情感的一次变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赏析: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

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文八:《行路难[1]》1900字

《行 路 难》教 案

主备  陈秀玲   审核   詹丰连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  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二、解题

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三、,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 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   班讨论解决

四、合作探究

1. 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5)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要点如下:

(1)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象写出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

(5)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2.师生共同深入探究:

教师再提出问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

要点如下:

(1)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

(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37.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有感情朗读。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我们要注意一句警句、两个比喻、三处用典、四句短句。

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运用了“黄河”“太行山”“沧海”这些壮美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七.板书设计

行路难

赏析                   情感                      诵读

停、投、拔、顾         忧郁悲愤                  低沉失落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     矛盾痛苦                  忧伤彷徨

两典故                 不甘消沉                  昂扬憧憬

三字短句               进退失据                  短促埋怨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     乐观豪迈                  高亢自信

作文九:《《拟行路难》》2600字

《拟行路难》(其四)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歌的内容。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一、由全体学生背诵《湘夫人》导入新课。板书标题《拟行路难》

二、预习检查

1、介绍作者

二,介绍作者。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        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

三、补充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四、鉴赏诗歌

1.诵读此诗,结合注释,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并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三、鉴赏诗歌

1.诵读此诗,结合注释,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并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③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④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赏析技巧

概括本诗的写作风格

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五、拓展:读出搜集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六、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    鲍照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作文十:《行路难123》10200字

《行路难》教学设计

承德围场四合永中学 潘雅君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2.理解这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学习古诗词要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记住其中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能够背诵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

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划分句子停顿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自由朗读诗文

3.请二到三名学生朗读诗文

4.理解诗文的内容,要求

(1)掌握重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2)赏析句子的含义

(3)把诗歌内容转化为散文化语言

5.齐读全诗

四、探究诗文主旨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五、小结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六、背诵这首诗(指导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背诵)

七、阅读

试比较,陶渊明的《饮酒》和李白的《行路难》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八、练笔

在你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行路难》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 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二、 教学重点:目标1、2

三、 教学难点:目标3

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五、 教学课时: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在理想的极顶与现实的蜀道上翻山越岭,一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拗与坚定。他先将自己走成了大唐诗歌的一道脊梁,然后直步浪漫主义巅峰。开元盛世虽然没有为他举行盛大的剪彩仪式,但他以其灵魂深处的奇伟超拔而成为中华文学史上光风霁月的一段历史风骨。余光中先生曾给予他高度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古体诗《行路难》

(二)作者简介

(三)背景资料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是指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它们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

(三)“读”近文本:

1、让学生畅谈初读诗歌后的感受。

2、 勾画关键字、词,指导朗读。

(1) 注意字音:金樽 zūn  珍羞 xiū  投箸 zhù  歧 qí 路

(2)通假字:羞   直

(3)难理解的字:云帆  济

3、听朗读录音。

四、“读”进作者:

同学们:我们读文是为了阅人,因为诗歌中流淌的是一个文人灵魂的凄楚与皈依,它是李白用一生完成的一场豪奢的逍遥游,那么在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的李白

(要求:试从句意理解或字词品味的角度,来说说你的感受)

此主问题需突破以下知识点:

1、比喻的运用。

(1)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在学生点到此句时详细给学生介绍李白长安三年的经历,通过他的诗句来还原他曾经的风光荣耀以及后来的悲愤屈辱。提示“塞”应读“sè”,取堵塞之意。

(2)学生思考:这句当中的“冰塞川”“雪满山”应如何理解?

师言:这里实际上是比喻的修辞,用“冰塞川”“雪满山”喻指作者人生旅途中的重重阻力。抒写了作者在长安城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会,想有所作却事与愿违,有志的理想和现实难伸的矛盾。体现出作者的痛苦心情。

(3)放李白长安三年的一段视频,直观再现他的孤独郁闷

2、典故的作用。

(1)何为典故?有何作用?

师言: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

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诗人借用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像古人一样为朝廷所重用,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同学们:李白不需要怜悯,因为李白从来没有暮年,就如杜甫从来没有青春一样,他仅仅把宫廷当成了一场豪奢的审美穿越,他禀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既有道家的且放白鹿青崖间的避世情怀和洒脱的心境,也有儒家的狂飙突进的济世思想。这绝不是老师的一家之言:

(大屏幕出示: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

(2)知识卡片(一):用典以传情达意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意。用典的效果:精练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体现着我们的文化传统。

《行路难》一首因用典而情义深长的诗。

(3)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典故的认识。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完璧归赵)

3、警句的作用。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学生举手回答。

师言:这句诗充满着作者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相信自己最终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句也常被后人作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

进取的力量。

(大屏幕出示:“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白如也。” -----《菜根谭》) 知识卡片(二):警句让诗文生辉

警句:就是语言精、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行路难》一首因警句而情韵飞扬的诗。

4、 背诵全诗。

(五)、以名家名言作结

诗人终其一生,都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激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等主编,中卷第85页) 有第一流的人品,第一流的境界,第一等的胸襟,斯有这第一流诗人                  --------(王国维)

教学反思:

一、找准背景介绍形象化、感情化和省时化的切入点。

学生手中的资料上有林林总总的背景介绍,然而都是三言两语且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我多方查阅资料,力求找到形象化、感情化的背景介绍。最后终于选定了如下介绍“李白,生逢

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  “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只把李白看做文学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做点缀。而李白那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与权臣们格格不入。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这首诗写在李白无奈离京朋友为他送别之时。”另外,在出示背景时,我采取适时出示法,即没有让学生读自己资料上的背景,直接在大屏幕上打出我找的这段背景但很简练,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文本研读诗歌。后来在解读具体诗句时在随机地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后来读到同行在网上的一段话更觉得自己这个环节的处理是正确的。这段话是这样写的:“虽然在上课时我已经尽量简略介绍依然感觉力不从心,冗长的背景导入会让学生兴致全无,过大又作用有限的信息在反客为主排挤文本重要性的同时又侵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背景介绍省时的重要性。而要找准背景介绍形象化、感情化和省时化的切入点更重要。

二、诗歌教学可用主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体会作者的感情。

主问题有利于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采用引读的方式,设置问题导入想讲的诗句,然后采用追问和感情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如这首诗的教学中我主要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根据我的要求学生对诗句层层剥皮多维解读,我顺势连连发问

“面对酒宴,李白有何举动,从中可看出李白的心情如何?”“苦闷彷徨之余诗人想起了两个历史故事,哪两句诗引用了这两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李白为什么引用这两个故事?”,教师简洁引读、“乘胜”追问,学生或脱口而出,或短暂思考,或自行商量,没有完美预设却有完美生成,我似乎听到学生的思维在拔节长高。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

一 忆海拾贝,走近李白

(一)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

师: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出示课件:

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我从‘’(诗句)中,读出的李白”

(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

生1:“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生2:“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生3:“我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读出怀才不遇的李白”

生4:“我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读出自信乐观的李白”

师:说得真好!思乡的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

个什么样的李白

(二)师生互动,了解李白生平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李白的生平情况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生:唐代

师:李白字什么,号什么?

生: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师:李白的诗歌以什么风格著称?他有什么雅号?

生:浪漫主义,被称为:“诗仙”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了解李白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师:大家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来告诉大家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

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二)学生初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生字难字

师:“行路难”,一个“难”字道出了李白心中的忧愁,到底李白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怎样的

感慨呢?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共同来品味

师:请大家一起试读诗歌,并从中找出生字、难字

生:齐读诗歌

师:大家觉得哪些字词需要我们一起来注意的,请指出来

生:“樽”、“箸”、“塞”、“行”

(三)师生互动,正确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及感情基调

师:听到大家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好不好啊?

生:好!

师:那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在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请注意:

出示课件:

v      听读诗歌

(1)你能认出下面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吗?

金樽    珍馐    投箸    歧路

(2)你能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吗?

师:(配乐范读)

师:老师读完了,现在可要看看大家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你认出画线字的正确读音了吗?一起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

师:读得好那么你们听出这首诗歌的朗读节奏了吗?

生:七言的诗句四三之间停顿稍久

师:看来大家任务完成得不错,那现在轮到你们来读了,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字音读准并且正确的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齐读

师:大家觉得自己读得好不好啊?

生:好!

师:有自信,很好那你们读得好在哪里呢?

生:字音读准了,节奏也把握得准确

师:不过呀诗歌不仅是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还要能读出诗歌的感情下面老师还想再来读一读,大家一边听,一边动脑筋,想一想:

出示课件:

v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从下面选出相应的词语来回答

苦闷    愉快    深情     愤慨    喜悦

激越昂扬      悲伤

师:(配乐范读)

师: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

生:老师读得有感情

师:那么你们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听出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苦闷、激越昂扬

师:说得真好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在听老师读的时候都在下面小声地跟读,现在我们一起放开声音来读,这回可不仅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还要试着读出诗人这种苦闷而后激越昂扬的感情哦

生:配乐齐读诗歌

师: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不是很好

师:为什么?

生:读不出感情

师: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有信心读好的,来试一试好吗?

生(男):配乐朗读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给他打多少分?

生:九十字音和节奏都把握得好,就是还不能充分地朗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

师:说得好男同学读得不错,那女同学读得怎么样呢?想不想听一听?

生:想!

师:我们推选一个代表好吗?

生(女):配乐朗读

师:这回大家给这位同学打多少分呢?

生:九十五

师:为什么?

生:不仅字词读得准节奏把握得好,也能有感情地朗读

师:很好,看来今天我们的女生代表比男生暂时略胜一筹,男同学有没有信心迎头赶上啊?

生:有!

三 再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重点字词

师:现在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看看自己是否理解了下面这些字词

出示课件:

v      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羞”    “直”   “ 闲来”     “ 忽复”

“长风”     “会”       “直”

生:自由朗读

师:很多同学都能放声地朗读诗歌,做得很好那么你们理解这些字词了吗?

生:“羞”同“馐”,美味食品    “ 直”同“ 值”,价值

闲来:空闲的时候忽复:忽然又; 长风:顺风   会:一定,必然;

直:径直,毫不犹豫;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师:字词难不倒我们,那整首诗歌的内容大家又理解了多少?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

生:金杯中的清酒价值十千,玉盘中的美味食物价值万钱停下酒杯,丢掉筷子,心烦得吃不下;拔出剑,向四周环顾,心里一片茫然想要渡过黄河却被冰雪所堵,欲登太行山却因大雪挡住了去路闲来时像吕尚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边经过行路难啊!行路难!这么多的分岔口,我到底该走哪一条呢?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会到来,那时我将乘着船,破巨浪,高挂船帆,向苍茫的大海驶去

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里?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生1:好在基本上能准确和完整地描述出诗歌所写的内容

生2:不足的地方在于个别语句还不够精练和准确,我认为最后那句“向苍茫的大海驶去”描述为“渡过苍茫的大海”会更恰当

师: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描述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用词的准确,语言的精炼同时也要注意忠实于诗歌所表现的情感,用词造句都要尽量做到最贴切地表现诗歌的感情色彩

3 出示译文,学生比较优劣,并根据译文尝试背诵诗歌

师:老师也要请大家来看看别人的描述,看是别描述得好,还是我们自己描述得好

出示课件: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师: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好吗?

生:齐读

师:大家和刚才那位同学的描述比较一下,那种描述更好一些?

生:课件上的描述更好

师:为什么?

生1:语言简洁,抒情性强

生2:更准确,更通顺

师:所以我们以后描述诗歌就要努力做到说得准确,说得通顺,说得优美

师:刚才我们是根据诗歌进行描述,现在啊可要反过来了,看看根据对诗歌的描述,我们能不能不看书,在脑子里面把诗歌给还原回来?看着大屏幕,跟着老师,我们一起试着把诗歌背出来,好吗?

生:好!(齐背诗歌)

师:译文毕竟是译文,纵然描述得再好还是不如诗歌的凝练和含蓄,这也是诗歌穿越千年而不朽的魅力之所在

四 研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及诗人形象

师:理解了诗歌的内容,现在请大家来思考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

1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 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3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

师: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好吗?

生:好!

师:那哪位同学愿意来回答?

生:诗人的心情是苦闷的从“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师:大家说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

生:对

师:是的,回答正确很好那么接下来三个小组刚好每小组负责一小题进行讨论,然后推选小组代表来回答,看哪个组表现最好

生:(讨论)

师:大家已经讨论出结果了,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生1:我认为“欲渡黄河”、“将登太行”并非实写,作者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人生道 路的艰难险阻

生2:诗人巧用姜太公渭水垂钓遇周文王,伊尹被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边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希望也相信自己能像这历史上两个有名人物一样受到重用的情思

生3:我们是这样理解的:“我相信乘风破浪的机会总会到来,到时我将直挂云帆,渡过茫茫苍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信念

师:我们这一次每个小组可谓是平分秋色,都答得很好我建议大家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

生:(鼓掌)

(教师归纳小结)

出示课件:

金樽、玉盘——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艰难险阻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师: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1:怀才不遇的愤懑

生2:积极乐观的态度

生3:顽强的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

师:是的,诗人正是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

师:那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

生1:一个苦闷的李白

生2:一个自信的李白

生3:一个乐观的李白

师:是的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师:我们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也感受到了诗歌中所洋溢着的诗人的风采,那么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忆诗歌,看到大屏幕上关键字词的提示,我们一起来背诵诗歌

生:(齐背诗歌)

五 品读诗歌,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师: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在这首诗歌里,这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出示课件:

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是如何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

生1:诗歌用了夸张的描写,比如像“金樽”“玉盘”极力地写出了器皿的贵重

生2: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生3:诗人运用了典故

师:大家说得真好在这首诗歌里诗人运用了像“黄河”“太行山”“沧海”这些壮美的意象,通过丰富的想象,象征出人生道路的艰难也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用了极夸张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场珍贵的胜宴却笔锋一转道出自己“不能食”更突显其内心苦闷的程度,又巧用典故来表明自己的信念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短短的几句诗却似乎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以及穿越千年依然在向我们自信微笑的诗人形象,加上诗歌跳动的韵律和节奏,全诗情感一波三折,跌荡起伏,无不体现出古典诗歌所具备的意境美、形象美、韵律美及情感美

出示课件:

夸张的描写             意境美

行路难       壮美的意象             形象美

巧用历史故事           韵律美

跳跃式的结构           情感美

六 拓展延伸

师: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没能让他一蹶不振,李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那么我们呢?当我们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结合你所积累的诗词名句来谈谈你的生活态度

生1:只需一笑不需愁

生2:得过且过

师:能否向大家解释一下你是如何看待“得过且过”这个词的?

生2:我认为人有的能力是有限的,人所能改变的现实也是有限的,有时候当我们真的无能

为力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把困扰我们而又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放一边,不要钻牛角尖,因为那样只会让关心我们的人担心,于事无补

生:(鼓掌)

师:所以就像一句歌词唱的:放过自己,才能高飞这也让老师想到一句话:难得糊涂

生3:当我们追求幸福的时候,也会无可避免的触及伤痛也许困难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及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也要相信终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坚定信念,美好时光就在眼前

生:(鼓掌)

生4:生命如流水般湍急地向前奔去,那样才美丽,才有意义

生5:没有礁石,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在人生道路上,难免遇到困难,不能因为困难而停下脚步,因为人生的路还很长

生6:“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就注定你一定会有一方面不如别人,而在另一方面会长于别人,因此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灿烂的一面

生7:我有几句话想送给大家:“用洒脱的行楷写你的拼搏,用沉稳的正楷写你的执着,用潇洒的草书临摹你成长的足迹,用粗浓的黑体搭筑你成功的阶梯!”

生:(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我建议大家再次为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表现鼓掌

生:(鼓掌)

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老师也有一句话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大家一起把它读出来好吗?

出示课件: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生:齐读

七 总结,布置作业

(一)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诗人用浪漫的笔法、

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2 以“我心目中的李白”为话题,写出自己对李白诗歌及为人的解读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诗歌,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生:齐诵诗歌

(结束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