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观后感800字 《生命的奇迹观后感》800字

作文一:《生命的奇迹观后感》800字

观“生命的奇迹”有感

8月11日,我们参观了世博会最后一个馆,那就是“生命阳光馆”,里边播放的影片“生命的奇迹”。看完后我对那十位残疾人,起敬畏之心,让我更加珍惜自己健康的身体,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第一位:霍金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坐在轮椅上研究出了黑洞理论;第二位:路易·布莱叶在自己黑暗的世界里发明了盲文。第三位:爱迪生在无声的世界里,发明了1328项东西,平均十五天发明一个东西。第四位:海伦·凯勒。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闻名于世界。第五位:贝多芬虽然他什么都听不见,但他却创造出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第六位:左丘明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史学家。第七位:鉴真是一位失明的僧人,他六次东渡去日本讲学,为唐朝的外交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第八位:阿炳是一位民间戏曲家,为我国的戏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九位:华罗庚是闻名世界的数学家,他的爱国情怀令全世界人民佩服。第十位:罗斯福,是唯一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人们都称他为“轮椅上的将军”。

看完这部影片,我觉得他们虽然是个残疾人,却以坚强的毅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代价,最后成为社会上最为伟大的人,比如说:霍金是一个连坐都坐不住的人,他的一辈子都半躺在轮椅上,连刷牙洗脸也要让别人帮忙,然而,他研究出了黑洞不黑,写下了著名的《时间简史》;罗斯福缓解了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创立总统个人外交模式,与盟国首脑会谈,成为国家首脑会议的先导;扭转反法西斯战争局势,成为联合国发起者之一,而这些功绩他也是在轮椅上完成的,这要克服多大的困难啊!他们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人的身体残废了,但是他的志向没有变,向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到最后仍然能获得成功;一个人就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他没有远大的志向,不去努力,到最终也是一个废人;并且他们还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要把它克服,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

现在,我应该好好珍惜自己健康的身体,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作文二:《爱的奇迹观后感》2300字

爱的奇迹观后感(一)

什么最伟大?答案是爱。只有爱才是最伟大的,因为有爱,这个世界才有了温暖。因为有爱,这个世界才有了奇迹。

2004年3月14日,伴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婴儿降生了,她来到了时间体验人间。她就是我的小外甥女。当时的我,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看刚刚出生的小孩,心里充满了好奇。这个小孩真好玩,这个小孩好可爱!这个小孩怎么来到这个时间的呢?我没有找出明确的答案,更没有想到一个婴孩的降生会是如此的不容易。直到这一天,看到这部影片《爱的奇迹》,让我真真切切的了解到一个生命来到人世间所要经历的种种磨难。正所谓“生命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压力重重。许多人勇敢的面对压力、迎接挑战。然而也有很多人相约逃避,结果自己的生命。要知道这是多么的不值得。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似乎很有道理。他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不应轻言放弃。在一个人选择离开这个时间的时候,是否已经和父母亲商量过,没有双亲的同意。怎么可以轻易走掉。要知道这个人他自己是父母亲爱的结晶。因为有爱,才有“你这个奇迹”。

通过这个片子也让我知道作为子女的我们应更加孝顺父母。对于我们这些未能走出校门,还要靠父母赚的血汗钱养活自己的我们。虽然不能给家里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但也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你的生活是忙碌的,那么不妨在忙碌中努力抽出几分钟时间,给家里的双亲打个电话。不需要太多时间只有几分钟就够了。父母不奢求什么,只希望孩子平平安安,让他们直到孩子虽然在外还是心中挂念着他们的,他们就会很幸福。

虽然看过片子之后我的感触很多,但珍惜生命、孝顺父母是我所拥有的最大的感触,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珍惜生命,更能孝顺父母!

爱的奇迹观后感(二)

最后一次心理辅导课上,全班观看了一部短片《爱的奇迹》。上课前,科代表通知大家,说今天看的短片可能会有些敏感、或许尴尬。听了科代表的话,我心里有点悬:“要不要看?要不要认真去看?”我有点犹豫。课前我拿出物理的练习册,“如果为难以接受,就用做物理题分散一下精力。”我这么想……(老师可千万别怪我啊,我就是想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才这么诚实地写的……)

起初的几分钟,我真是没心思,总感觉很不自在,不清楚他人怎么想,有些地方就更加面红耳赤(人比较传统加保守),但一会儿,我觉得已经很正常了,没什么可逃避的。人都会经历,没必要躲闪,我发现内容其中蕴涵的自然道理,更体会我的诞生,是如此的不简单,父母又是多么的不平凡。

人的诞生,多么艰难,从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胞,逐渐生长,像小树苗,慢慢长成茁壮的树,我们在母体贪婪地吞着羊水,吸收着母亲日内的营养。啊,我感受到那时,那个还是个没思想甚至未成人形的小胚胎有多么地需要妈妈,把孩子能顺利生下来的母亲们又是经历了多大的磨难,倾注多大的精力和营养,才铸成我们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生命啊!除了惊讶外,还有的是感动和感恩,尤其是当它讲到,那时孩子提内的血来自于母亲,原来我们流淌的血液,真的是妈妈的血液,是她非我我生命,是她与爸爸共同创造了我,用爱,用耐心,用勇气,用时间……

胎儿在第12周以后,才观测到脑波,24周以后才可能独自存活……原来自己在母腹中还能微笑、打哈欠,用手玩鼻子,甚至做梦;从第8周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和形式(这个地方好像有点记不清楚时间了)第9周从静止状态开始动作,手渐渐明晰,把母亲的子宫壁当作跳床做踹腿的练习。16周后,动作开始由大脑控制。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这个幽暗的世界,有了主体意识,玩弄母亲的脐带,把它绕在自己身上……这些都来自于母亲,她给我的营养,给我的空间,给我活下去的机会。

脱离母体的我们,会逐渐建立自己的思想,会顽固、会淘气、会顶嘴、会反对,会让妈妈伤心。现在想想,这样对待赋予自己生命,而且那般辛苦的人……有多大的罪过……

真的有太多的话,想说,给自己的母亲,也给所有曾经孕育过养育过生命的爸爸妈妈们:“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爱的奇迹观后感(三)

又是一节周五的思想品德课,老师给我们看了我小时候常常问妈妈,而妈妈却不回答的问题——小孩子是怎样生出来的?是妈妈的肚子里的吗?还是……?我们带着疑问看了电影《爱的奇迹》。

这我才知道,原来小孩子是父母的细胞组合后,在妈妈的体内慢慢的生长成形。总之,在此之前,要经过许多流程之后,才有这些……

我这才知道,妈妈在有我的时候是多么的辛苦,我也理解父母生活在一起,就是为了要生儿育女,为了让这份爱世世代代的相传下去。然而他们必须努力工作,不分日日夜夜辛苦的工作,挣许许多多的钱,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儿女过上衣食无忧幸福的生活。

难怪亲戚、朋友、家人、老师、同学或者只是单单说过几句话的过路人,都要告诉我,让我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m.lz13.)去了就不再回来。我们还要感谢母亲,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她给的,要知道“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地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你,没有你,哪还有我的存在。”如果我们不再了,那我们将会怎样好好的活下去呢?

有句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或许这就是母子之间的关系吧。

所以,我们要尊重女性,尤其是自己的母亲。正因为这份爱也世代相传,才有了我们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

母亲很不容易,即使她只生没养,那她也是你的母亲,她瘦了怀胎之苦,因为人必有“生老病死”,或许这四个字唯独只有最后一个字,才是最可怕的,我们只有“珍惜”。

通过看爱的奇迹,我才知道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回报自己的父母。

*  爱德华医生观后感

*  阿甘正传的观后感

*  v字仇杀队观后感

作文三:《爱的奇迹观后感》3200字

爱的奇迹观后感

篇一:爱的奇迹>观后感

最后一次心理辅导课上,全班观看了一部短片《爱的奇迹》。上课前,科代表通知大家,说今天看的短片可能会有些敏感、或许尴尬。听了科代表的话,我心里有点悬:“要不要看?要不要认真去看?”我有点犹豫。课前我拿出物理的练习册,“如果为难以接受,就用做物理题分散一下精力。”我这么想„„(老师可千万别怪我啊,我就是想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才这么诚实地写的„„)

起初的几分钟,我真是没心思,总感觉很不自在,不清楚他人怎么想,有些地方就更加面红耳赤(人比较传统加保守),但一会儿,我觉得已经很正常了,没什么可逃避的。人都会经历,没必要躲闪,我发现内容其中蕴涵的自然道理,更体会我的诞生,是如此的不简单,父母又是多么的不平凡。

人的诞生,多么艰难,从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胞,逐渐生长,像小树苗,慢慢长成茁壮的树,我们在母体贪婪地吞着羊水,吸收着母亲日内的营养。啊,我感受到那时,那个还是个没思想甚至未成人形的小胚胎有多么地需要妈妈,把孩子能顺利生下来的母亲们又是经历了多大的磨难,倾注多大的精力和营养,才铸成我们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生命 啊!除了惊讶外,还有的是感动和感恩,尤其是当它讲到,那时孩子提内的血来自于母亲,原来我们流淌的血液,真的是妈妈的血液,是她非我我生命,是她与爸爸共同创造了我,用爱,用耐心,用>勇气,用时间„„

胎儿在第12周以后,才观测到脑波,24周以后才可能独自存活„„原来自己在母腹中还能微笑、打哈欠,用手玩鼻子,甚至做梦;从第8周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和形式(这个地方好像有点记不清楚时间了)第9周从静止状态开始动作,手渐渐明晰,把母亲的子宫壁当作跳床做踹腿的练习。16周后,动作开始由大脑控制。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这个幽暗的世界,有了主体意识,玩弄母亲的脐带,把它绕在自己身上„„这些都来自于母亲,她给我的营养,给我的空间,给我活下去的机会。

脱离母体的我们,会逐渐建立自己的思想,会顽固、会淘气、会顶嘴、会反对,会让妈妈伤心。现在想想,这样对待赋予自己生命,而且那般辛苦的人„„有多大的罪过„„

真的有太多的话,想说,给自己的母亲,也给所有曾经孕育过养育过生命的爸爸妈妈们:“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篇二:爱的奇迹观后感

相信大家都看过《爱的奇迹》这部影片,它是很神圣的,因为它讲的是一个新生命诞生的过程。

一个新生命是需要精子和卵子受孕在女性的子宫内生长的。而精子想遇到卵子是需

要一个很艰难的过程的。精子必须在阴道内摆动尾巴几万万次,有许多的精子都死了。几亿个精子中只会有一个精子可以进到比它体积大五千倍的卵子中受孕。然后那个受精卵会在妈妈的>温暖的“房间”内生长。几周大的生命的形状很像动物,比如:鸭子、鱼。可这都不奇怪。然后慢慢长出手、脚、鼻子。肚子上还被一根脐带连着,我觉得眼睛最奇特,它只是凹下去的一块黑色的。几周大的宝宝还没有长出骨骼,可是有心跳。三个月里他的眼睛会一会儿长的合在一起,一会儿又变得黑色。三个月的宝宝的全身会长满毛,可几天就没了。

看到这就像看到自己的小时候,那时真的太小了。可在关注宝宝的同事,也要关注妈妈,她辛苦的很哪!做什么都得小心。感谢她十月怀胎把你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是她给与你生命。

在电影结局部分,在一个小生命从妈妈的肚子里钻出来时,你会感觉世界很奇妙。从一个非常小,甚至肉眼看不到的细胞,长到二十几厘米的婴儿,是怎样做到的,多么奇妙啊!

希望大家都去珍惜生命,因为他来到这个世上是不容易的。

篇三:爱的奇迹观后感

每一个初生的生命,就像那湛蓝的天空一样,一尘不染,等待风的吹过,大雨的清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

每当我们降生时,所有的人都会觉得是很脆弱的,要好好保护起来,但我现在明白了,我们生来就是一个强者,每个小生命在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之前,是经历了那么多令人震惊的征途啊!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而我们的父母就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每个生命的形成都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过程,因此,生命是非常坚强的。

这部影片主要介绍了一个新生命的形成和他的成长,介绍了千千万万个精子进入子宫和争夺卵子的情节,虽然这部影片是假的,但都真实记载了这些事。

这部影片让我受益匪浅,我从这里感悟到:每当我们取得成功时,父母就是在背后默默支持、关心着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那鼓励的眼神,我想这就是出于父母对我们的爱。

也许我们曾经抱怨过:我没人家漂亮、帅气,没有人家高,也没有人家聪明„„但是父母给了我们最好的东西——生命。

有时,我们在节日里为父母送上的>礼物是那么的简单,但每位父母都会接受这份礼物,在他们心里这份礼物已经让他们很满足了。

感谢生命、感谢父母、感谢天下所有的父母。

篇四:爱的奇迹观后感

什么最伟大?答案是爱。只有爱才是最伟大的,因为有爱,这个世界才有了温暖。因为有爱,这个世界才有了奇迹。

20** 年 3 月 14 日 ,伴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婴儿降生了,她来到了时间体验人间。她就是我的小外甥女。当时的我,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看刚刚出生的小孩,心里充满了好奇。这个小孩真好玩,这个小孩好可爱!这个小孩怎么来到这个时间的呢?我没有找出明确的答案,更没有想到一个婴孩的降生会是如此的不容易。直到这一天,看到这部影片《爱的奇迹》,让我真真切切的了解到一个生命来到人世间所要经历的种种磨难。正所谓“生命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压力重重。许多人勇敢的面对压力、迎接挑战。然而也有很多人相约逃避,结果自己的生命。要知道这是多么的不值得。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似乎很有道理。他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不应轻言放弃。在一个人选择离开这个时间的时候,是否已经和父母亲商量过,没有双亲的同意。怎么可以轻易走掉。要知道这个人他自己是父母亲爱的结晶。因为有爱,才有“你这个奇迹”。

通过这个片子也让我知道作为子女的我们应更加孝顺父母。对于我们这些未能走出校门,还要靠父母赚的血汗钱养活自己的我们。虽然不能给家里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但也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你的生活是忙碌的,那么不妨在忙碌中努力抽出几分钟时间,给家里的双亲打个电话。不需要太多时间只有几分钟就够了。父母不奢求什么,只希望孩子平平安安,让他们直到孩子虽然在外还是心中挂念着他们的,他们就会很>幸福。

虽然看过片子之后我的感触很多,但珍惜生命、孝顺父母是我所拥有的最大的感触,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珍惜生命,更能孝顺父母 !

篇五:爱的奇迹观后感

又是一节周五的思想品德课,老师给我们看了我小时候常常问妈妈,而妈妈却不回答的问题——小孩子是怎样生出来的?是妈妈的肚子里的吗?还是„„?我们带着疑问看了电影《爱的奇迹》。

这我才知道,原来小孩子是父母的细胞组合后,在妈妈的体内慢慢的生长成形。总之,在此之前,要经过许多流程之后,才有这些„„

我这才知道,妈妈在有我的时候是多么的辛苦,我也理解父母生活在一起,就是为了要生儿育女,为了让这份爱世世代代的相传下去。然而他们必须努力工作,不分日日夜夜辛苦的工作,挣许许多多的钱,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儿女过上衣食无忧幸福的生活。

难怪亲戚、朋友、家人、老师、同学或者只是单单说过几句话的过路人,都要告诉

我,让我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去了就不再回来。我们还要感谢母亲,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她给的,要知道“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地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你,没有你,哪还有我的存在。”如果我们不再了,那我们将会怎样好好的活下去呢?

有句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或许这就是母子之间的关系吧。

所以,我们要尊重女性,尤其是自己的母亲。正因为这份爱也世代相传,才有了我们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

母亲很不容易,即使她只生没养,那她也是你的母亲,她瘦了怀胎之苦,因为人必有“生老病死”,或许这四个字唯独只有最后一个字,才是最可怕的,我们只有“珍惜”。

通过看爱的奇迹,我才知道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回报自己的父母。

作文四:《《绿里奇迹》的观后感》7700字

死刑的司法限制

——在犯罪学课堂上观看《绿里奇迹》的感想

在犯罪学的课堂上观看了《绿里奇迹》这部影片。这是发生在死囚牢的故事。善与恶强烈地引致着我们怜悯和憎恶的情感。在这个死囚监狱里,有一个神奇的犯人。他是一个高大的黑人,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身高。在他人眼里,他是凶残的,因为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手里有两个惨死的女孩,血淋淋的场景。但在监狱里,他是温和友善的。拥有上帝赐予的特异功能,他治好了狱警的病痛、挽教了小老鼠的生命、拯教美莲达的精神痛苦,却仍然摆脱不了司法机关的执行死刑裁决。

很印象深刻的,是那条绿色的死刑之路,就在牢房和电椅之间延伸。每天面对着这片绿色,看着一个个犯人从这条小路走向死亡,在这工作,在这生活的人,会有怎样地心情?有一个歇斯底里的狂人,为了目睹死刑的过程,为了执行死刑的快感,坚持着不肯离开,畸形的心理和癫狂的举动使他最终赔上了命。一个犯人,老人,他在狱中改变,有了自己的一只老鼠,但是电椅在那等他的结局不会变。一场事故,干燥的海绵,凄厉的惨叫,腐臭的味道,残酷的死亡,至今我仍心有余悸。还有一个犯人,癫狂的年轻人,永远洗刷不了的罪行,永远不能点燃心中的明灯,于是惨死。的确,就算队长和工作人员有着崇高的责任心,有着细致的人文关怀,但是,总避免不了面对伤害,来自不可抗力的伤害,来自执迷不悟的伤害,因为那是死刑带来的“永远”存在的伤害。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我长久以来关于废除死刑的观念,但是,这目前来说还只是一个梦想,就像是学者胡云腾所说的废除死刑的百年梦想,因为无论是在世界其他存在死刑的国家还是在我国,想彻底废除死刑我想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我国废除死刑应当司法现行,通过司法上的实践逐步引领立法废除死刑。

从现代国际环境来看,死刑是对犯罪人根本权利——生命权的剥夺,随着全球范围内死刑废止运动的持续开展和国家反犯罪策略理性程度的提高,死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并且“以人为本”已经被确立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原则,因此在司法层面切实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保证犯罪人的基本人权,这也是刑法所以一直坚持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人道主义价值

的集中体现。

尽管死刑的司法限制是必要且急切的,然而并不是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和平坦,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在我国死刑案件的数量居高不下。

1.立法障碍

在现行刑法分则的规定中死刑罪名较多,但死刑标准缺位,420多个罪名中有68个死刑罪名。《刑法》总则中规定判处死刑为“罪行极其严重”,我认为法理上衡量罪行是否严重要考量客观危害、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三方面,然而司法实务中通常以客观危害(后果)最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考虑因素。总则对于“极其严重”的模糊规定导致适用死刑的范围过大。而且,死刑罪名中有大量的非暴力犯罪的存在,仅刑法分则第三章所规定的可以适用死刑的经济犯罪达16个之多。这在当今各国刑事立法中是极为罕见的。根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条的规定,判处死刑只能是作为对最严重的罪行的惩罚,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有关文件中,将这里的“最严重的罪行”解释为类似于谋杀这样的严重危及人身的犯罪。从各国立法看,对非暴力的经济犯罪、妨害风尚犯罪不设死刑几乎成为通例。值得庆幸的是,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明确取消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包括: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拟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也是继2007年我国将死刑案件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后,在控制死刑方面的又一个实质性进展,突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权的更好保障。

其次,刑法分则对哪些情形可判处死刑无明确的规定。例如《刑法》分则第234条第2款中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其中没有规定在哪些情况下可以选择适用死刑,这就导致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虽然在法定刑的规定顺序上有由重到轻和由轻到重的差别,但是司法实务中故意伤害达到234条第2款时仍较多的判处死刑,使得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的区别名存实亡。

最后,我国刑法一些影响量刑尤其是是否判处死刑的情况未法定化,使得法官对于犯罪情节的把握在实践中产生困惑。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区分。”这一规定对于区分的标准就有待明确。

以上立法上的缺陷为死刑案件司法裁判上限制设立了障碍,使依法审判的法官很难有效的限制死刑的适用。

2.客观环境与传统观念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法院司法独立的重要性,并把法院司法独立作为《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在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案子,尤其是可能判处死刑的案子面前,法官受到了大量来自被害人亲属、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影响,在这种强大的“必杀”气氛中,法官处于压力对某些案件判处死刑。除此之外,由于可以判处死刑的案件往往产生的社会危害很大,受报复心里、“杀人偿命”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民众会产生不杀不足以解民愤的心态,加上公众对死刑的强烈认同,在处理这类案件时若不以死刑告终则有可能使被害人及其家属做出一些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司法机关正常工作的行为。因此,客观环境和传统观念的根本改变,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法律文化的进一步文明发展才能从最根本上使普通大众理性的重新看到死刑并不是惩罚严重犯罪的最佳手段,其所达到的社会效应并不是最佳的。

3.法官素质

尽管各种客观原因使死刑的限制在司法层面上出现困难,然而归根到底法官个人的素质,对死刑这种最为严厉的刑罚的自身理解和应用的局限才是死刑数量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处理案件时,可以说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在死刑案件面前可以说是被告人的生死决定者。然而持续了20多年的严打所导致的重刑主义思想使很多法官相信了重刑的威慑功能,因此所形成的心理定式和司法习惯使法官在处理凡是触犯了挂有死刑条款的犯罪,往往不是从轻至重的考虑,而直接使用了死刑。

法官情绪力量的影响也是导致法官在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人时不能理性的运用法律思维的一大因素。我们承认法律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法官不是没有感情

的,但法官的感情应该被限定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被限定在保障人权、司法公正、充分发挥刑罚功能的理性考量之内。刑事法官特别是一审法官的个人素质的低下使得情绪力量极大的影响了司法判决。

一直以来我们的基本政策之一是“稳定压倒一切”。因此法官在公正的处理案件时还肩负了通过审理案件来维护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这就要求处理的案件达到社会公众、被害人及其亲属、媒体舆论都能接受的程度,在这种多重矛盾冲突的情形下,法官素质的低下就为选择刑罚设置了障碍,从而产生过重的判决,因为法官无能力找到更为折中的解决办法。

4.亟待克服的办案模式

长期以来,民众甚至法官在处理案件时都过分强调案件事实,而忽视办案程序,甚至认为程序只是形式,这种重实体、轻程序的办案模式亟待克服。

首先,死刑案件的证据运用严重失范。现行《刑事诉讼法》虽然确认了严禁刑讯逼供等非法收集证据的原则,也要求证据的运用遵循确实、充分的标准,但是,从近年来相继曝光的死刑错案来看,死刑案件在证据运用上存在严重失范。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情况就是:非法证据得不到排除、案件事实不能排除合理怀疑以及强迫被告人自证其罪。以杜培武、李化伟赵作海案为例,被告人明显被屈打成招的供词都被堂而皇之地作为定罪的重要证据。杜培武杀人的枪支直到定罪执行也是下落不明,被告人明显的被刑讯逼供;李化伟杀妻的动机不明,虽然理论上均足以引起对其杀妻事实的重大怀疑,但法官却在这些合理怀疑没有排除的情况下判处死刑。面对这些错案既暴露了死刑案件中非法证据得不到有效排除的恶疾,也显示出排出合理怀疑标准在死刑案件中的无能为力。

其次,法院对可能判处死刑者的法律帮助难以落实。《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如果被告人没有聘请律师那法院必须对被告人进行法律援助,指定律师为其辩护。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使死刑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司法实践中,法院也确实为这类被告人指定了辩护律师,但由于我国的司法援助制度还不够健全,接受援助任务的律师大多责任心不强,往往在庭审前一两天才阅卷见人,庭审时常常只能发表诸如“被告人系初犯,认罪态度较好,请求从轻处罚”这类的无实质观点的辩护。而且,诉讼法只规定法律辩护仅限于审判阶段,在对判处死刑至关重要的侦查和审判起诉阶段,这类被告人

却得不到应有的法律援助,这就使这类案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切实的严格处理。最后,对于一审被判处死缓的被告人,大部分二审法院并未按照法律规定为其指定辩护律师。

对此,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解决:

1.转变司法理念

长期以来,司法工作者都把死刑的作用放大化,认为对于那些严重犯罪来说,死刑是最好的惩罚办法,过大的夸大了死刑的作用。然而,刑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惩罚犯罪人,更在于它的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犯罪者以及预防犯罪的作用。一味的相信死刑可以遏制严重犯罪,不仅不会起到预防作用,反而使人们抵触法律,产生更加叛逆的心理。

因此,对于死刑的作用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司法理念。其中要做到两点,首先就是关注人权。人权保护是宪法的基本原则,落实到司法实务中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保障普通公民的人权,更要重点保障被告人的基本人身权利,而其中死刑案件的严格把关与使用限制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刑法对人权的保护,不单指对一般社会成员的人权保护,而且也是作为社会成员的犯罪者本人的人权的保护。”解决社会问题在于解决社会原因而不能仅仅是用严酷的刑罚方法来解决,否则就是历史的倒退。现今我国社会上还存在重大恶性犯罪的频繁发生现象,想要解决这些恶疾,追根到底还要找到产生它们的社会原因,而不能单纯的对犯罪人适用重刑,这样只能治标而非治本。

其次,注重从实质、程序失衡到二者并重的办案方式。正如本文上面所说的现今处理案件时出现的欠缺程序合法的问题,我们在处理死刑案件时更应该提高程序的合法与公正,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特别注重程序公正问题。我国刑事立法对死刑案件的办理规定了比普通案件更为严格的程序,从而为防止错杀、滥杀提供了程序法上的保障。在办理死刑案件过程中,从侦查、批捕、一审、二审、死刑复核直到临刑监督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必须解决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倾向,消除刑讯逼供、非法取证、超期羁押等违法行为,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2.司法限制以立法为前提:相关制度的完善

从限制死刑的角度来说,正如上文论述的司法应该先于立法,然而正确、合

理的司法限制必须以立法为前提,必须在既定法律的限度下。所以,在正确司法的条件下,立法也必须为司法服务,尽可能的为司法扫清障碍。因此,司法限制以立法为前提的情况下,立法上应该完善的相关制度,我认为大体上有一下几点:

第一,证据规则。首先,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案件的证据标准统一规定为“证据切实、充分”,但由于死刑案件涉及被告人的生命权利,所以证据标准应该从普通案件的确实充分提升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在这方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做法值得推广。在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强调死刑案件应该坚持两个基本,即“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背景下,该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刑事审判和定案的若干意见》第 66条规定:“对死刑案件应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否则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切合理怀疑是指:(一)现有证据不能完全涵盖案件事实;(二)有现象表明某种影响案件真实的情况可能存在,且不能排除;(三)存在人们常识中很可能发生影响案件真实性的情况。”显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死刑案件之较之非死刑案件的更严格的证明标准。

其次,非法证据在死刑案件中必须排除。非法证据是指证据的收集主体、方式、程序违反法律的规定,最为典型和严重的现象就是刑讯逼供。案件处理过程中,办案人员由于急于求成或严重不负责任等其他原因,在收集案件过程中没有按法律规定进行,虽然我们不能否定这些非法收集的证据有些是能够证明案件的某种事实的,但适用这些证据来证明案件就违背了法律的宗旨,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非法证据的收集过程由于不合法就必然的侵犯与之相对应的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特别是死刑案件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生命,所以更要切实的保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对于非法收集的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必须不以采纳,这也是司法法治化的必然要求,否则,司法行为的公正、合法必然遭到质疑。

再次,在死刑案件中,应当实行证人必须出庭作证。所谓关键证人是指对认定案件事实或对死刑犯量刑有关键作用的人。我国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作证率极低,当事人双方也大多以证人证言的方式提供证词,这就不利于证言的真实行。证人出庭作证不仅可以使法官询问清楚模糊的细节,而且由于法庭严肃性的威慑也会使证人由内心产生一种惧怕心理,使证言的真实性加大。

最后,要切实保证可能判处死刑的人获得法律帮助。如上文所说,我国法

律援助制度还不够完善,但是可能判处死刑的多数犯人法律意识淡薄无法有效的进行自行辩护而且家庭也大都不能够承担律师费用,所以法律援助制度是为这些人提供国家保护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所以在我们思考的限制死刑这一问题时,更应该思考怎么能让这类犯罪人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行使他们的辩护权。切实的保证国家的法律帮助落实到这些人,需要提升司法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创建法律援助究责机制。

第二,量刑规则。首先,制定相统一的死刑标准。就全国而言,一些案情相似的案件,在量刑结果上存在差距,好像各省有不同的法律。以贪污受贿案件为例,我国《刑法》规定,个人贪污或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没收财产。根据这一规定,贪污10万元以上的可以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死刑,立即执行。这就产生了有时贪得多的没判死刑,贪得少的反而被判了死刑的现象,引起人们不解。制定相统一的死刑标准,使法官的量刑步骤和量刑方法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达到“不同时期、不同法院、不同法官对案件事实基本相同的被告人,作出的量刑结果保持基本平衡,实现量刑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均衡”。这不仅确保了司法公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官对于可能判处死刑案件的自由裁量,减少因案件而腐败的现象,而且还使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心服口服。

其次,必须严格依法裁量死刑,严禁法外用刑。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在死刑裁量中的要求和体现。死刑的裁量必须严格遵循刑法所设立的规格和标准,包括刑法总则规定的适用死刑的一般条件和刑法分则规定的适用死刑的具体情节,绝对不能逾越法定的界限滥施死刑。例如,刑法总则规定对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不能适用死刑,对此决不能随意突破,哪怕犯罪时差一天就满18岁的人,也不能判死刑。

第三,运行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死刑案件大多情况下伴随着附带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合理的民事赔偿可以对被告人进行一定程度的从轻处罚。当被告人确实没有赔偿能力时,国家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可以替被告人对被害人进行补偿,以使被告人能够得到从轻的处理。但这种国家补偿制度我认为仅限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而且适用条件应该予以限制,这是由于国家资源的有限性和对犯罪人的惩罚的必要性。但是在进行赔偿可以对被告人免于一死的情况下,不能因为

被告人的经济承担问题而使其丧失这种权利,所以国家补偿制度应该予以考虑。

3.创新裁判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起草的相关死刑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对于统一死刑案件的司法标准、限制死刑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导致地区间的差异较大,而且各个案件有不同的背景、起因、过程,法官的素质也不一样,所以在有实质行的立法标准的前提下,一审法官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面对死刑案件创新裁判的思路和方法就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认定案件事实的思路和方法,立法为一审法院限制死刑留了充足的空间。《刑法》规定了确定死刑的对象为“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并且规定了对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适用死缓。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面对不同的案件情况可作酌情的考量。

其次,法官应当正确引导当事人尤其是被害人亲属接受法院判决的思路和方法。适时的适用司法调解、正确对待民意、理性对待民愤。死刑的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正义感中,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集中体现着人民意志的死刑立法同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感是基本一致的。应当承认,平息民愤是死刑适用时应当酌情考量的一个因素,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将民愤对于死刑适用的影响力夸大到不应有的程度,因为民愤毕竟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而感情不能代替证据,义愤不能代替理智。民愤这一情节只有在经过法官独立判断之后,才能对死刑的裁量发生适度影响。在实践中,由于社会公众很难全面细致地了解全部案情,加之某些传媒为追求轰动效应而不顾事实进行炒作,有意渲染案情或认为地取舍案情,从而会形成错误的舆论和民愤。在此情况下,法官一定要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要敢于顶住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依法秉公而断,决不能盲从或屈服于不正确的民愤,从而牺牲法律的公正性和司法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办的死刑案件成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才能杜绝冤杀无辜的悲剧发生,也才能真正体现人民法官对生命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最后,法官要有正确的法律解释的思路和方法。由于现行死刑立法的一些条款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实践中需要司法人员根据死刑政策和立法精神,结合具体案情予以把握。对于某些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疑难问题,最好由最高司法机关作出统一而明确的解释,而对于涉及死刑适用的司法解释,一定要符合

立法本意和刑事政策精神,贯彻从严解释的原则,不能借助于司法解释来扩张死刑的适用。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凡关系到死刑适用的,只能限制解释,不可随意地扩大解释。

司法工作者能够做到以上的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者在死刑控制中的能动作用,这就要求司法者增强控制死刑的道义和政治责任,清醒认识现行死刑立法的弊端。

对于死刑的限制,我国已经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最高法院决定收回死刑核准权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限制死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普法力度的提高以及法官职业素养的曾强,代表法治国际化、尊重人权的现代法治国家将逐步在我国成型,死刑的司法限制将是这一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笔。

“人终有一死,但有时‘绿色旅程’似乎永无止境”,这是本片的结束语,我好像明白点什么了,但是我还是希望这个绿色的旅程早些终结„„

作文五:《太阳系的奇迹观后感》1300字

《太阳系的奇迹》观后感

在深空探测课上我们观看了《太阳系的奇迹》5集纪录片,它主要讲述了太阳系行星天体所具有的大气层形态,其核心观点是行星大气层的存在特性,决定行星本身的外在面貌。

本着这一观点,纪录片为我们讲述了地球,土星以及其他几颗行星的大气形态与行星之间的作用影响,我深刻意识到大气的存在对行星表面的地形地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假如地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或许表面会像月球表面一样伤痕累累,而且不能维持生命体所必需的水,从而无法产生生物,以至于像人类这种高等生物,来思索其本身的来源和其外界环境的形成与演化。我认为人类之所以不同是在于其独特的唯一性,而不是在宇宙级宏大的数基下的其他生命的存在可能性和不可量计的多样性;既虽然宇宙有着数量庞大的‘地球’,甚至在概率意义下的高等生命的存在性也毋庸置疑,但人类的存在确实是这之中最大的奇迹。帕斯卡曾说“我思故我在”,人类对其自身的思考已经达到了某一哲学意义,和其它生命的形式已经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我们的进步是更是这一奇迹的证明,人类文明的进步形成了新的法则,或者说在宇宙万物的形成、运转、衍生、变化、至于毁灭都遵循着某些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规则定律,而我们已经开始发现

这些规律,并且掌握、应用这些规律、法则,甚至构建了人类文明下的新法则、定律,这是真正令人惊奇和探索的地方。

这部纪录片介绍的是对物质的,自然的存在和其意义,但是对我的启发却远不止与行星,大气层或者宇宙,归结下来,人对外界的认知的进步和加深也促进着对自身的认知。在第二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系的结构形态的形成,其实不止太阳系,有这么一种理论,宇宙的形成是由一团亚微观的、极其稠密的纯能量团向四面八方发散,随之放出辐射线,浓缩成粒子,然后形成气态原子的。从这种理论看,地球上的生命也是遵循这一假设的;首先由微观的原子构成分子,然后分子再结合为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在新的原则上构成微生物,微生物演化为多细胞结构复杂的生命,最终到我们现在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物质遵循已有规律的支配,在演化中又产生新的规律,新的规律又约束着物质演变的方向(这里的物质指的是生命,而在宏观意义上可以指代行星,天体及宇宙中的万物),这个过程的速度或许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但是它的本质却是惊人的相似,或者说这个规律的普适性令人震撼。人类用其特有的智慧认知着这些规律,并且以自己的形式设计着新的规律,难道人类本身的存在就不是奇迹吗?

从探测的角度讲,对宇宙,太阳系的不断认识是我们探

测手段不断进步的表现,从最开始的肉眼观察到天文望远镜

再到探测器登陆其他行星采样,我们认知的方法技术不断进步,达到了之前不可想象的地步。对太阳系和宇宙的探索还在进行中,对自身的认知也还在深入,人类究竟何去何从是一个我们无法避免却又无法回答的问题,希望有那么一天人类的认知能够解释演化过程的意义,能够寻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甚至能够和宇宙一起存在。

人类或许会消失,正如宇宙或许也会走向尽头一样,但结果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自我,探索环境,思考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我们的价值。物质在有了精神的寄托后才有了价值,或者说重要的不是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而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我观看这部记录片之后的一些感想,仅写出以表达想法。

作文六:《宇宙的奇迹 观后感》1100字

最近,看了一部BBC今年推出的四集科学系列片《宇宙的奇迹》,感慨万千。

该记录片的特点:

第一、应用最新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图像,第一次将亿万光年之外的恒星、星云影像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由年轻粒子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布莱恩·考克斯(1968年出生)对全片进行讲述;

第三、片子里讲述人带领我们踏访地球上极具科学、人文、自然价值的绝妙地点,将人类文明与宇宙演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四、片中列举了许多日常生活的范例将高深晦涩的天体物理、粒子物理的理论解释的很浅显易懂。

纪录片的内容。片子分四集:

第一集(宿命)介绍“时间”在宇宙中的无处不在,以“热寂说”的理论将宇宙的诞生、发展、演化,一直到灭亡的过程,用通俗的比喻、绚丽的画面加以诠释。

第二集(星尘)讲述宇宙万物的本质----物质----也可以叫原子,如何产生、如何演化、如何消失,生命的来源、归宿,你我都是宇宙进程中恒星演变的一部分。

第三集(引力)描绘宇宙间最基础的自然力量----引力,它对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引力创造了不可思议的神奇天体,推动了宇宙的循环。

第四集(信使)展现把我们与宇宙万物紧密起来的一样东西----光,它将宇宙起源的信息传给我们、把宇宙的演变的历史告诉我们、也赋予了生命的诞生和进化。

观后有很多感触:

一个是重拾对宇宙的新认识。“重拾”是指将儿时直至刚参加工作时那一段对天文学的那份情感重新回忆起来。我相信有许多人儿时也有过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和遐想,也有过对茫茫宇宙的迷惑和恐惧。这部纪录片又让我回到了儿时的那段美好时光。“新认识”是指自己经过二十多年对人生的体验和生活的磨练,以及对不同学科的了解、对天文科学的新发展的全新领悟。宇宙是那么的浩瀚、壮观、博大、无穷无尽,我们生命的个体、乃至人类、这个星球是那么的渺孝无足轻重,同时,生命又是这么的伟大、独特、不可思议,而且生命对于宇宙、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非常短暂的。我们是感叹生命的渺孝短暂还是应该赞叹生命的伟大、独特呢?答案不言自明:要珍惜现在!享受每时每刻!

另一个是人类科学进步的神速。记得21年前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时举世瞩目,但仅限于西方科学家利用其进行探索研究,而且刚投入使用就发现了致命故障,险些报废,在近10年的时间里,陆续维修了5次。现在,随着哈勃的应用,发回大量以前无法想象的宇宙图像,接收到了极其遥远的信息,对宇宙的年龄、恒星的形成、恒星的死亡、黑洞等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整个宇宙学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推动。

一部好片子能带给人的东西太多了,会让你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最后要说的是,一定要欣赏1080P高清格式的影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宇宙那绚丽的色彩、缤纷的细节、夺人心魄的震撼!那才是真正的享受!

作文七:《《特殊高考生生命奇迹》观后感》1800字

《特殊高考生生命奇迹》观后感

这个学期的形势教育,我们班观看的影片是《鲁豫有约》当中的一期,叫做《特殊高考生生命奇迹》,讲述的是两个高中生身残志坚,努力奋斗,梦想成真的故事。我个人的感触挺深的,都被那两位坚强的高中生所感动了。   第一个嘉宾是一个叫刘志勇的高中生和他的妈妈龚桂花。节目中介绍,小勇患有先天性的骨折发育不全,就是说,我们磕磕碰碰不会有什么大事,而对于小勇来说,后果就是骨折。节目上说,小勇的妈妈和小勇一起睡时,都生怕不小心的碰到小勇,因为就算是轻轻的一碰,都可能让小勇受伤,因此,小勇的妈妈这么多年来睡觉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弄伤小勇,一直都没有睡过好觉。

小勇的妈妈龚桂花8年来坚持抱子上学,儿子上学从未迟到,多么令人敬佩啊。我想,坚持每天上课都准时到,这恐怕是很多学生都未必能做到啊。还有,当被问到,这么多年来一直抱着小勇上学,有没有试过跌倒。龚桂花讲述,跌倒过是有的,有次抱着小勇上课,在街上,为了躲避一辆自行车,龚桂花和小勇都跌倒了,而且都受伤了,小勇他骨折了。听到这,现场的观众都落下眼泪了。我看到这里,心里也觉得很同情和佩服他们两个。

小勇的妈妈,这么多年都一直坚持下来,送小勇上学,无论风吹日晒,每天坚持,真是令人敬佩。他们母子这种坚毅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大家。即使他们的生活很艰辛,他们母子俩依然很乐观。高考完了,出考场那天,龚桂花抱着小勇的画面感动了很多人。终于,在今年的高考中,小勇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他们的艰辛终于获得了回报。

节目中有一个环节很感人,就是说到小勇去帮妈妈买衣服,这是小勇的一个小小的愿望。镜头给到工作人员抱着小勇逛商场,为妈妈挑衣服那认真、开心的表情。当小勇把衣服送到妈妈手上时,那场面真的是很感人,很温馨,现场的观众都鼓起阵阵的掌声。

第二个嘉宾是一个叫袁锋的高二学生。袁锋他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的脑瘫。袁锋他父母不相信儿子就真的是别人说的那样是弱智,他们不愿意抛弃他们的儿子。他们18年来一直帮袁锋进行康复训练。袁锋他自己也是十分的乐观,每天都坚持做康复训练。

由于他们家境并不好,因此袁锋的母亲要自学按摩,以便省一些钱。袁锋他每天坚持迈步都十分的艰难,脚更是弯曲的十分厉害,每天都要做康复训练把脚给掰直。这个康复训练会让袁锋承受相当于骨折的痛苦,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真是不敢想象他每天都要承受这巨大的痛苦的折磨,大家听到这,都沉默了。

袁锋他自己讲到,父母每天都要接送他上学,一天四趟,很辛苦,有时一下课就会看到母亲在课室窗外,看袁锋需不需要上厕所。袁锋自己知道父母工作辛苦,所以都叫他们平时上下课就不用来了,他会照顾自己。

袁锋为了不麻烦同学,每天都忍着不敢喝水,因为他不想上厕所要麻烦同学扶他去。听到这,我们都不得不要佩服袁锋的懂事和坚强。袁锋他记忆力很好,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班里人都很喜欢袁锋,因为袁锋总是给人真诚的笑。

袁锋他纵然身体有缺陷,但他还是很喜欢运动,他在节目上说自己最近喜欢上了游泳,平时也很喜欢唱歌,现场还唱了一首《隐形的翅膀》,听完袁锋唱,大家都感动了,大家都被他的顽强、乐观的意志感动了。

袁锋获得了北欧红十字国际联合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将赴挪威留学。这是国内唯一的一个机会,袁锋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由于那边不提供他家人的住宿和伙食等费用,袁锋只能自己一个人出国,自己照顾自己。

当被问到能不能适应时,袁锋回答说,:“我不知道我能不能适应,但我必须的适应,这不是我能选择的。”现场观众都被袁锋的坚定所感染了。袁峰

的坚强让我们大家都肃然起敬。希望袁锋今后留学能一切顺利,克服种种的困难。

相信大家都被小勇和他的妈妈,还有袁锋和他的妈妈感动了。他们那种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意志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

看完这两个特殊的高中生的故事,我自己也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他们两个纵然身体上存在很多的缺陷,但他们却能始终的坚强、乐观的面对。他们的那种真心的、纯朴的微笑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人。

我们大学生啊,更应该要自尊自信自强,绝不能因为一些小挫折、小困难而垂头丧气,更不能去轻生。我们要看到,别人虽身残,但却是那么的坚强,我们就更要坚强,更要勇敢啊。

人生是自己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决不能轻易的放弃和不相信自己。我们要不懈的奋斗,敢于拼搏,向着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黄剑辉

08工业设计3班

XX30520315

作文八:《《特殊高考生生命奇迹》观后感》1800字

《特殊高考生生命奇迹》观后感    这个学期的形势教育,我们班观看的影片是《鲁豫有约》当中的一期,叫做《特殊高考生生命奇迹》,讲述的是两个高中生身残志坚,努力奋斗,梦想成真的故事。我个人的感触挺深的,都被那两位坚强的高中生所感动了。    第一个嘉宾是一个叫刘志勇的高中生和他的妈妈龚桂花。节目中介绍,小勇患有先天性的骨折发育不全,就是说,我们磕磕碰碰不会有什么大事,而对于小勇来说,后果就是骨折。节目上说,小勇的妈妈和小勇一起睡时,都生怕不小心的碰到小勇,因为就算是轻轻的一碰,都可能让小勇受伤,因此,小勇的妈妈这么多年来睡觉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弄伤小勇,一直都没有睡过好觉。    小勇的妈妈龚桂花8年来坚持抱子上学,儿子上学从未迟到,多么令人敬佩啊。我想,坚持每天上课都准时到,这恐怕是很多学生都未必能做到啊。还有,当被问到,这么多年来一直抱着小勇上学,有没有试过跌倒。龚桂花讲述,跌倒过是有的,有次抱着小勇上课,在街上,为了躲避一辆自行车,龚桂花和小勇都跌倒了,而且都受伤了,小勇他骨折了。听到这,现场的观众都落下眼泪了。我看到这里,心里也觉得很同情和佩服他们两个。    小勇的妈妈,这么多年都一直坚持下来,送小勇上学,无论风吹日晒,每天坚持,真是令人敬佩。他们母子这种坚毅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大家。即使他们的生活很艰辛,他们母子俩依然很乐观。高考完了,出考场那天,龚桂花抱着小勇的画面感动了很多人。终于,在今年的高考中,小勇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他们的艰辛终于获得了回报。    节目中有一个环节很感人,就是说到小勇去帮妈妈买衣服,这是小勇的一个小小的愿望。镜头给到工作人员抱着小勇逛商场,为妈妈挑衣服那认真、开心的表情。当小

勇把衣服送到妈妈手上时,那场面真的是很感人,很温馨,现场的观众都鼓起阵阵的掌声。    第二个嘉宾是一个叫袁锋的高二学生。袁锋他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的脑瘫。袁锋他父母不相信儿子就真的是别人说的那样是弱智,他们不愿意抛弃他们的儿子。他们18年来一直帮袁锋进行康复训练。袁锋他自己也是十分的乐观,每天都坚持做康复训练。    由于他们家境并不好,因此袁锋的母亲要自学按摩,以便省一些钱。袁锋他每天坚持迈步都十分的艰难,脚更是弯曲的十分厉害,每天都要做康复训练把脚给掰直。这个康复训练会让袁锋承受相当于骨折的痛苦,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真是不敢想象他每天都要承受这巨大的痛苦的折磨,大家听到这,都沉默了。    袁锋他自己讲到,父母每天都要接送他上学,一天四趟,很辛苦,有时一下课就会看到母亲在课室窗外,看袁锋需不需要上厕所。袁锋自己知道父母工作辛苦,所以都叫他们平时上下课就不用来了,他会照顾自己。    袁锋为了不麻烦同学,每天都忍着不敢喝水,因为他不想上厕所要麻烦同学扶他去。听到这,我们都不得不要佩服袁锋的懂事和坚强。袁锋他记忆力很好,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班里人都很喜欢袁锋,因为袁锋总是给人真诚的笑。    袁锋他纵然身体有缺陷,但他还是很喜欢运动,他在节目上说自己最近喜欢上了游泳,平时也很喜欢唱歌,现场还唱了一首《隐形的翅膀》,听完袁锋唱,大家都感动了,大家都被他的顽强、乐观的意志感动了。    袁锋获得了北欧红十字国际联合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将赴挪威留学。这是国内唯一的一个机会,袁锋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由于那边不提供他家人的住宿和伙食等费用,袁锋只能自己一个人出国,自己照顾自己。    当被问到能不能适应时,袁锋回答说,:“我不知道我能不能适应,但我必须的适应,这不是我能选择的。”现场观众都被袁锋的坚定所感染

了。袁峰的坚强让我们大家都肃然起敬。希望袁锋今后留学能一切顺利,克服种种的困难。    相信大家都被小勇和他的妈妈,还有袁锋和他的妈妈感动了。他们那种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意志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    看完这两个特殊的高中生的故事,我自己也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他们两个纵然身体上存在很多的缺陷,但他们却能始终的坚强、乐观的面对。他们的那种真心的、纯朴的微笑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人。    我

们大学生啊,更应该要自尊自信自强,绝不能因为一些小挫折、小困难而垂头丧气,更不能

去轻生。我们要看到,别人虽身残,但却是那么的坚强,我们就更要坚强,更要勇敢啊。    人生是自己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决不能轻易的放弃和不相信自己。我们要不懈的奋斗,敢于拼搏,向着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作文九:《3、生命的奇迹》700字

3、生命的奇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

2、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创造出独特的奇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和神奇,学会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难点:体会生命的可贵,神奇、学会呵护生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一个荒芜寂静的世界和一个有生命的世界。让学生说出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地球上有了绿树和鲜花,有了鸟的歌声,兽的吼声,才有了生机,而有了人类之后,人类用智慧与双手创造了地球上的一个奇迹,我们用一位伟人的话说: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是因生命而精彩。板书课题:生命的奇迹。

二、学习新课

海龟下蛋:壁虎的故事。

1、学生思考: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谈感想。说出自己在课外读物中还知道哪些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过渡: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学会善待生命,国为各种生命是息息相关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可贵的。每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2、师: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把你知道的事例讲给大家听。讨论汇报。

三、拓展延伸

1、在没有食物饮水的状态下,人一般能存活72小时,但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可以处长自己的生存时间,如果我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应该怎样才处长自己的生存时间呢?小组讨论。

2、播放生命的奇迹歌曲。

3、出示课件(有关地震中的图片)。

四、小结

生命是个奇迹,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这奇迹,要懂得欣赏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这样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产生对他们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世界。

作文十:《3生命的奇迹》2600字

《生命的奇迹》教案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学生的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等):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的神奇有比较模糊的感觉,没有深深地触及到学生的心灵世界。有时学生可能觉得好玩而伤害身边有生命的东西,因此,在此阶段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迹,可以唤起学生对周围生命的关注,并善待他们,初步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1.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生命的奇迹,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引发学习的兴趣。

2.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本了解生命的奇迹。特别以水熊为例,通过观察、比较、补充资料、实际感受等方式生命的奇迹。海星、仙人掌则以自读了解为主。

3.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接龙的方式进行实践演练,了解更多生命的奇迹。

4.通过判断引导学生关注、善待身边的生命。

5.用名言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产生敬畏之心。

教学活动目标:

1. 了解动植物的天然本领:只要有一次机会就能生存。

2. 关注大自然中的生命,学会善待它们。

3. 萌发对生命的敬畏感。

教学重点:了解动植物只要有一次机会就能生存的本领。关注大自然中的生命,学会善待它们。

教学难点:关注大自然中的生命,萌发对生命的敬畏感。

描述本活动最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以及参加者数量:

本活动适合6—9岁的学生,参加人数以40人左右为宜,这样参与实践机会的人会更多,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如纸张、图画材料、卡片等):

关于生命的奇迹的视频、风干的树叶

教学活动步骤(包括教学活动注意事项):

一、观看视频,谈话导入

播放视频:

(1)桉树生长高大

(2)蜻蜓蜕变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大自然中的生命很神奇,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板书:奇迹)

其实,大自然中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一个奇迹,他们为了生存下来,使出了浑身解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感受生命的奇迹!

二、阅读文本,了解生命奇迹

1.自由读文本,结合插图了解生命的奇迹。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感受。

3.全班交流。

水熊:

(1)虽然很小很小,但是生命力却很顽强。

教师引导谈话:小到什么程度?(只有一毫米长。)

拿出我们的尺子,看看一毫米到底有多长?谁在黑板上画一画,其他同学在纸上画(学生画)看在我们的黑板上几乎看不到,在纸上也是那么地渺小。请第一排,和最后的同学看说感受。进一步感受水熊很小很小。

刚才同学们说到他很小但是生命很顽强,到底怎样顽强呢?

(2)生存的范围广,从温暖的热带,森林到北冰洋的冰冷海水,遍布全球。(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地域之广。

师出示北冰洋的资料:

北冰洋是位于地球的最北端,世界上最冷的大洋,因为该地区气候严寒,洋面上常年覆有冰层,所以人们称它为北冰洋。北冰洋气候寒冷,洋面大部分常年冰冻。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20--40℃,暖季也多在8℃以下;寒季常有猛烈的暴风。

了解了北冰洋,联系水熊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环境恶劣,水熊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真不容易,他能生存下来,真是个奇迹。)

(3)在沙漠、在太空中,即使风干10年,泡点水也能重新活起来。(大家知道沙漠是个什么地方?干燥、缺水,风干知道吗?

出示:风干,指放在阴凉的地方,让风来吹干,靠风的力量来吹干。

教师出示风干的树叶,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点水分也没有的感觉。

太空中我们可以生存吗?(不能,空气稀薄,失重)

可见,水熊的生命力真顽强呀!

(4)温度低,他能存活,151℃的高温他也能生存。

高烧开的水100度,你敢碰吗?(生摇头。)他可在150度的高温下还能生存呀!

无论是温带还是热带,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无论是有水没水,他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这真是——读课题。

课本中除了谈到水熊的生命是个奇迹,还谈到了什么?(海星、仙人掌图片分别出示,可放在一张PPT上一张先出示,点击鼠标后另一张不整齐地重叠上去)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说。

三、了解生命,畅谈感受

我们了解了大自然中顽强的生命,为了生存他们想尽办法,只要有机会他们就能生存下来。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预设学生回答:你们太顽强了,我很佩服你们。

你们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生存下来了,原来生命是那么值得尊敬,我今后一定要爱护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四、实际演练,加强认识。

训练一:

1.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自由说一说你知道的大自然中有关生命顽强的现象。

2.各组派代表进行接龙比赛。

3. 翻开书,读一读,写一写。

(出示书中训练场一的图片)

4.将学生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学习交流。

训练二:

1.出示:你关心、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吗?如果下列行为做到了,请在( )里打“√”。

1)到公园玩的时候,不摘花朵,不践踏草坪。 ( )

2)走路时,看到地上的小昆虫,会跨过去不伤害它们。 ( )

3)乐意照顾身边的小猫、小狗等宠物。 ( )

4)曾经因为自己喂养的小鱼、小乌龟死去而伤心。 ( )

5)曾经为小花、小草或小动物顽强的生命力而赞叹。 ( )

(分别指名说,可以适当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

五.出示名言,提高认识

1.出示名言: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

对所有生命的爱,是人类最高尚的品格。

生命是个奇迹,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这奇迹,要懂得欣赏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这样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产生对它们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世界。

——周国平

2.指名读名言,略谈感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一句吗?

(生说,师当场打出来。)

六、完成练习,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完成我的收获。

2.全班交流,完善收获。

板书设计:

3.生命的奇迹

水熊   海星  仙人掌   爱护   善待

教学小结(教学活动结束时,老师对活动的总结和活动意义的提升):

每个生命生命都是奇迹,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这奇迹,懂得欣赏大自然中姿百态的生命现象。这样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产生对它们的亲近感。让我们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世界吧!

教学反思与建议(如是否考虑班级学生数量、男女比例等问题):

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介绍水熊的文字,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迹,教师采用多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观察、比较、触摸、补充资料等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命的奇迹,对于海星和仙人掌的教学则采用自由谈的方式,做到详略得当,了解到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想法设法的生存下来。在实际演练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接龙的方式进一步感悟生命的奇迹,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善待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