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作文全套教材 [作文教学]

怎样进行作文教学

一、 范文引路,读写结合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

在教学中,,我注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完成对篇章的分析,将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落实到实处。

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领悟“怎么写”的方法,然后将学生在阅读中学得的语言规律和写作知识用到习作中,这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写作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已。

实际操作中,我还以课文为载体,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读写结合点进行片段练习的迁移,然后在作文中拓展。

二、 注重观察,发挥想象 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那些平时不留心的事物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

这些都将会为习作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契机,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来自内心的想象力,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引发学生作文动机,激发创造欲。

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学生看图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观察一幅图时,就能想象出图中的背景、人物、动作、心理、故事情节。

二是把看图作文的观察方式引向社会、自然,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的真善美丑。

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能情动于衷而发乎其外,写出的作文才既有生活内容,又有真情实感,做到情文并茂。

三、教师批改,发挥主体 1.学生自改,激励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虽然我们反复强调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并不大,能学以致用的就更不多。

追其缘由,主要是学生没有认识和真正感受到积累词汇对他们作文所带来的帮助。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影响行为。

”针对这一点,我一改“学生写老师改”的传统批改模式,在写作时,让学生用红笔圈划出自己作文中用得好的词句,再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由自己打“积累分”。

一个好词的运用加1分,一个好句的出现规定加2分。

这样做,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了,稍一努力他们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高了,一股“积累竞争风”在班上形成了。

2.同学互改,取长补短。

让同学们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修改方法。

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适当提出批改要求,循序渐进,让学生或在小组内进行互换,或以组为单位与其他合作小组交换。

这样相互交换的批改模式刺激了学生思考,令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会转化成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写好作文。

3.教师评改,促进发展。

一篇文章,经历了以上两个环节的批改后,学生对作文的要求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老师再进行整体评议,就能事半功倍了。

在评改过程中,我不仅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留下言语评价,而且还画上一个大拇指或几颗星。

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评价形式可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之所载者实质,而文之所成者方术也。

”只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想、去做,并指导他们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想、如何做,这样不断观察,不断积累,作文才会有取之不尽的内容。

作文教学是什么

作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抓手。

学生作文如果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

此文就作文教学中如何以创新能力为抓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谈点看法。

1 以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常规思维定势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

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作中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其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1.1 作文命题方式多样化。

命题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作文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富有创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和认知的实际,有利于学生展现个性,抒发情感,放飞想象感悟生活,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训练。

同时,也可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

学生如能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必将也跃然纸上。

1.2 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

心理学认为:“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2 以夯实学生作文创新基础为抓手,丰富学生写作题材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

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发掘收集写作题材十分重要。

2.1 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广泛阅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作文创新密不可分。

阅读有多种途径:阅读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

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

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化,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

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2 开辟第二课堂,拓展作文课堂外延。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

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第二课堂中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开辟作文专栏,介绍作文写作知识、技能、技巧;成立作文兴趣小组,确立创作方向;举办作文故事、作文专题讲座;向校广播站投稿、办班级学习报等形式,为学生敞开了一片广阔自由的写作天地。

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滋润下,会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激发出创新的欲望。

3 以增强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为抓手,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

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

3.1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学生创新思维中发散型思维非常重要。

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法有:淤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

拿到一个作文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

于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对问题作反方向思考。

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盂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3.2 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

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

可见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新课程的新导向下,只要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作文教学的抓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

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将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如何有效的开展作文教学

一直以来,我校的作文教学面临非常窘迫的现状,一是教师不知道如何去上作文课,二是学生提到作文难,作文整体质量差,精品少。

一是因,二是果。

下面所说是我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是否对你有所帮助? 一、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作文教学一是提高学生应考的分数,这也是我经常所谈的学生作文只要能打动作文批改者,就能得高分;二才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个人认为作文教学的这两个目标一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

当然,这两个目标是不可分的,学生应考作文得分较高,可以说明这个学生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反之,如果说学生的作文能力较好,那么就不担心学生考试中的作文不能得高分。

二、 作文教学目的的实现 1、 教师应该给作文分好类。

我是这样为学生分类的: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写人、写事、写景、写物、想象作文、应用文、读后感

从表达主题上可以分为很多种,但从打动作文批改者这个角度来说,我分为了两个大类,爱和环保。

表现“爱”的作文:爱“地”,如爱家乡,爱学校等;爱“人”,如爱教师,表现师生情的,爱家人,表现亲情的,爱朋友,表现纯真友情的;爱国,展现新时期少年新风采的;写国家重大事件的,如奥运、5.12汶川等。

环保作文多是以想象作文的方式来展现。

作文的分类,教师可以去更深一层次地思考,我所分不一定是全面的、正确的。

这两种分类方法,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明确给学生提出第一种,阅读教学中多提及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分类与我们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能更好的结合。

2、作文教学贵在平时阅读教学。

作为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有一个落脚点,那就是写。

“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一般的来说,每次新课结束后,根据课文特点都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写,写一个片段,写一句话等。

当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方法方面的指导。

我这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这样一些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表达出自己的爱与恨;通过自己的五官感受,恰当运用修辞方法和想象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所感或者自己体会到的哲理;写景作文中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赋予对象生机。

想象作文多与爱与环保的主题相结合,如假如我有一根金手指,我为病残的人送上健康,这是小爱;为战争中的孩子送去关爱,呼吁和平,这是大爱;我为沙漠送去雨露这是环保。

这里好像扯远了,呵呵,话归正传。

上面的几个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一个一个去落实,如课文中有外貌描写的,无论课文是一篇什么样题材的课文,作为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外貌描写的手法,并有针对性地练笔。

只有上好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词、句、段”,才能有我所说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说到作文的立意、主题、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

3、重视学生的积累。

词语、句子是构成作文的重要要素,我在上课中发现学生经常词不达意,句子不优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我煞费苦心。

我的做法是成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多读书,并且自主积累优美词句,这也可以让学生记住一些“故事”,对学生作文大有好处。

二是教师根据作文有针对性地、分类地让学生积累。

记得上六年级的时候,我常常在晨会时在黑板上写上许多优美词语、句子,与学生互相品析后,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并且要求学生能写入或者改入自己的作文中。

在品析时,很多的时候,我会系统地融入修辞、句式、关联词、病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上好作文课 我的作文课是师生批改作文和赏析作文的一个过程。

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我“发明”了“八读法”修改作文。

作文是学生改(自己改→同桌改→组长改),此前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修改号的用法。

在学生改后,我粗略翻一下。

所说与学校教导处规定相违背。

学生能改作文还不能写作文吗?有效就做,规定不一定适用。

先说一说我的“八读法”。

一读改字:学生集中纠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读改词:换去不恰当的词。

三读改句:修改病句(用错的标点也在此列),给句子换个说法,主要是修辞方面的。

四读改段:详略得当,简单地说是主要的多写,次要的少写或不写。

五读品优美词句。

六读品修辞。

七读品写法。

八读品主题。

一到四读以改为主,五到八读以品为主。

一般的来说,成绩差一点的可以做到三读,后面的几读主要是在交流中进行。

作文改后,学生与教师一定要交流,师生间相互赏析,发表看法。

“八读法”让学生明确了每一步做什么,在交流中,有所说,不仅仅是一个好差的评价,还能说出好差的原因。

“八读法”还是一种赏析范文的方法。

这种做法,涉及到一个分组的问题,我建议以四人小组为宜,成绩好中差搭配。

以上是我个人在面对学生作文时的一些做法,记得我带的一个班级,在这种方法下,一期下来,学生作文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不是自吹的,考试下来,全班70来人,作文最低分19分,与最初刚接这个班的作文水平相比,我倍感欣慰。

学生应考都不怕了,作文能力不就提高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学生作文技巧的问题。

不妥的地方望留言批正。

如何有效的进行作文教学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

”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

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

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

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

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

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

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

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

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

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

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

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

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

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如何做好小学作文教学工作

我想,造成学生作文畏难心理的原因首先是无话可说,言之无物。

小学生生活的空间狭窄,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少,而对于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却熟视无睹,缺乏观察提炼素材的能力,这是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主要原因。

其次,词汇的贫乏也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

学生整天趴在作业堆里或面对电视机,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阅读面仅来源于教材和一些少的可怜的《同步作文指导》,造成作文时词汇贫乏,词不达意。

多数学生表现为记流水帐。

再次,指导的“少”“空”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

所以,在作文指导课时,也只是简单地把作文要求讲解一遍,至于怎样具体地写,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等基本写作知识则空泛地一带而过。

这样,使学生本来就模糊的写作知识更加模糊。

于是每次习作便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从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着手。

因为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才会诱发写作的积极性,乐于作文。

针对学生认为作文难,怕作文,厌作文的心理,教师要多加鼓励,告诉他们其实写作文并不难,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怎么说就怎么写,只要把你的好奇心与感悟相结合,只要平时多留心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一篇有内容的作文。

在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多写上鼓励的批语“你进步了!”“你真棒!”“再努力!”“真实生活小小观察家”等,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学生有了信心,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在我们学生的习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好词佳句,我们教师就要善于抓住这“闪光”的星点,在他们的习作中圈点批注出来,或者抄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欣赏。

这就会大大激发同学的自信心,使其产生下次作文再“露一手”的欲望。

于是他们对作文就会产生兴趣,更加用心地去写作,作文的质量也就会越来越高。

=========================== 1、指导写话训练。

新教材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也活泼可爱,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依托教材,特别是利用课文中学习伙伴的引导,积极思考,并善于把思考后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用书面语表达出来。

2、激发阅读兴趣,重视口语训练。

教师要多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要有计划、有层次,并针对阅读的内容、要求,举办相应的展示活动,从而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为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拓展想象,多形式开展写话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在平时这方面的训练中,我主要是借鉴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做法,开展看图写话和贴图写话的训练,学生兴致盎然,充分享受着写话带来的乐趣。

============================== 一、 激发阅读兴趣,重视口语训练。

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取写作知识和生活经验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有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多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要有计划、有层次,并针对阅读的内容、要求,举办相应的展示活动,从而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为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经常利用新课前的几分钟进行即兴演说,说一说自己刚刚读了哪些童话、诗歌、故事等,有什么收获;我还经常在阅读课上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并评选出“故事大王”“读书小明星”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能力,也为下一步的作文练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二、 依托教材,随机指导写话训练。

新教材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也活泼可爱,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依托教材,特别是利用课文中学习伙伴的引导,积极思考,并善于把思考后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用书面语表达出来,即平常所说的“我手写我口”。

例如,在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时,学习伙伴提出了问题: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必要的口语表达之后,教师不要只局限在此,一定要让学生把所想的话写下来,学生会说不代表会写,哪怕只一两句,也给了学生一次练笔的机会。

其实,在课文中,这样的练笔机会随处可见,在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学习伙伴设计的问题是:我想对种葫芦的人说……说什么,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各抒己见,学生不一定写得多么完整,多么合情合理,但一定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明白,要知道句子的训练是今后段篇训练的奠基石。

三、拓展想象,多形式开展写话训练。

学生写话训练的指导不能只局限在课文中,教师还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感官,不但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还有学会展开大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在平时这方面的训练中,我主要是借鉴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做法,开展看图写话和贴图写话的训练,虽然课本中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我认为这仍然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

至于写作素材的选取,我认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可以信手捏来。

例如:在学习了《秋...

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摘要: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

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关键词:作文教学 高效课堂 深入生活 练笔 走出作文课“应试教育”的泥沼。

先让我们走进校园,深入课堂,看看“应试教育”在作文课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吧:①只盯“指挥棒”不练基本功的教学目的。

②本末倒置以考代练的训练模式。

③猜题押宝投机取巧的教学心理。

④“惰性”当头的教风学风。

⑤以迎合阅卷人好恶为宗旨的歪道文风。

作文课应试教学的弊端还可以历数许多许多。

走出这一泥沼,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请“导演”务必把“演员”推上台 在作文课的教与学中,说到底,教师只是一个导演,一个镜头之外的局内人。

“戏”演得好坏,归根结底还得看学生。

写作本领的获得,尤其不同于其他知识的掌握。

其他知识具有固定性或唯一性。

一个字,一个词,音、形、义掌握了,就是掌握了;一种文学常识,一个语法知识点,弄懂了,就是弄懂了。

而写作就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现在能力上。

写作,不仅存在一个技巧问题,尤其还有一个与修养、阅历、情操有关的人文水平问题。

因此,教写作,就不像教其他知识那样:懂了么?懂了。

会了么?会了。

那好,写去吧!如此教学,还是写不出。

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

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二、如何实现中学作文课高效教学 1.教师要当好写作的领头雁。

古人云:“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教作文,必须自己会作文;要学生写,必须自己会写、先写。

这就像游泳教练教游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你当教练的必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信服,二是让学生有所遵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于写作的老师必然会带出一茬茬长于写作的弟子。

当然,当好写作的领头雁,并不是要求教师以“写”代教。

恰恰相反,教师最先通过“深入虎穴”获得“虎子”,从而在具体地感受写作的甘苦中,把握寻找教与学的捷径,使作文教学“活”起来。

2.从训练听、说、读、观察、思考入手,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

据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来自“听、说、读、观察、思考”诸因素,这些因素的萌发与形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写作能力的萌发和形成。

具体地说,“听、读、观察”就是训练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生活中的那些生动、形象、深刻、真知的东西一下抓住,这就是材料。

而“说与思考”的训练又是培养运用内部语言进行整理、加工直至运用口头语言给以初步表达的能力,进而为书面写作蓄势。

在此基础上再去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写作能力。

下大气力抓基础,还要务必抓好“炼字、炼词、写句、写段、完意”的训练,反复抓,不懈地抓。

慢,恰恰是最快的。

3.变教师命题为学生“找题”。

在作文时,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只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

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定范围自己去“找”,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

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

好的文章,总是先从大量的原始生活中(也可从文字材料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主张或形象),最后确定题目。

只有经过这样的大量地反复不懈地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包括以更高的起点审视题目统摄材料的能力)。

相反,单纯的命题作文训练不仅违背了认识规律,同时必然造成学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凑,甚至文不对题的普遍弊病,将写作引向死胡同。

4.改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我评改。

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作老师改评,这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法规。

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体而又细致的规定。

不仅规定了每学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还规定了所谓“全批全改”的细则,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学成绩就愈大。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

近几年来,不少致力于改革的老师摸索出了一套“以点评为主,主要让学生自我评改”的新路子,实在可喜可贺。

其做法有四:一是表扬为主法;二是重点研讨法;三是学生互评法;四是自我批改法。

总之让学生自己在写作和讲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觉地主动地去改掉不足。

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多从宏观上去把握、调控、引导,多做评选、启发、鼓劲等方面的工作。

三、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练笔 深入生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成立课外写作兴趣小组。

做法有二:一是教师组织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读写训练;二是由学生自...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

笔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六七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

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

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

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这就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努力探询的作文教学中的“循规”与“寻变”,在此将本人的思路和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

一、长篇短章,词汇先行 “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

”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

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

首先,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

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

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

其次,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

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几乎失去家长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

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一,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二、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 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

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的事物。

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

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

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其次,老师参与其中,事半功倍。

学生对于新闻的搜集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搜集渠道单一;新闻素材有些大而不着边际,有些小而索然无味。

要克服这些不足,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参与其中。

我经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的新人新事,然后与学生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

三、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 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本人对此非常赞同。

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这就要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

在长期的工作中,笔者总结了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3.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

怎样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最根本的是教他们为自己作文,说自己心里有的话,让着我从自己心里自然而然流出来。

这需要从作文中有自我做起,发给你一篇我的教研论文,如觉得有必要,再联系!有自我——作文成功的根本 四川彭山青龙初中 徐敬德 【小引】 有自我,是作文成功的根本。

任何成功的作文都必须首先是自我的,然后才可能是别人的,大家的,民族的,世界的。

所谓作文中有自我,概括地说,就是说自己心里的话,用文字和别人交流。

谈自己想谈的人,讲自己爱讲的事,抒自己欲抒之情,道自己喜道之理。

具体地说,就是作文中要“有自我的心意在里头,有自我的个性在上面,有自我的活生生的思想在深层”。

我们来看下面的三篇作文。

【例文一】 愿我们永远在一起 马慧琳 我来到冬冬的坟前,摆好东西,默默地点燃了纸钱。

冬冬,我来看你来了。

想想以前,真的很对不起,我总是那么霸道,有什么吃的玩的,我总是抢先。

冬冬,而今,我是好后悔和你争和你抢啊!今天,你就大口地吃,尽情地玩吧!你看,有你最爱吃的巧克力、奶糖,还有机器猫、波比娃娃…… 冬冬,你记得吗?那个春天,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坐在草地上高兴地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但是,冬冬,这话才说了一年,你怎么就去了那遥远的地方,永远永远地不回来了呢?你怎么能狠心地丢下我,丢下你的好朋友呢?你忘了我们的心愿吗?冬冬,今天我特地带来了个波比娃娃,送给你。

让她代表我,和你永远在一起。

啊,起旋风了,纸灰在空中打着旋儿,飘啊飘。

冬冬,是你来了吗?你听见我呼唤了?是你来看我了?你千万多留一会儿…… 老人们说,人是有魂的。

人死了就会变成鬼,在晚间出现,很可怕的。

可我真希望能这样,至少你的灵魂可以在晚上来找我,对吗?那样,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仅管我胆子很小,但我不会怕,真的不会怕。

啊,对了,前天晚上,是不是你来找过我了?我看见了你,我好高兴,我们又在一起了。

你告诉我,你也好想我,可惜不能实现我们的心愿了,我们都哭了。

可是才一会你就渐渐消失了。

我急了,哭着喊:“冬冬,别走……”哭声把妈妈惊醒了,妈妈说我在做梦。

这是梦吗?这不是梦,是你来找过我,对吗?我敢肯定是。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是春天了,万物都新生了。

冬冬,你呢?佛学说,人死了以后要转世,你转到哪儿去了呢?告诉我,我要去找你,哪怕千辛万苦也要去找你。

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选自《同乐》) 【点拨一】 这篇作文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在于有“自我的心意”,也就是有情。

带着祭品,来到冬冬的坟前祭奠,是情;在冬冬的坟前致歉,是情;回忆“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的诺言,是情;买个波比娃娃送给冬冬,让它代表“我”和冬冬永远在一起,还是情。

正是因为情深,所以看见旋风,就认为是冬冬听见了“我”的呼唤来和我会面;正是因为情深,所以固执地认为梦境是和冬冬真实的相见!如果不是情深到了极点,胆小的“我”怎么会说,希望在晚上和变成了鬼的冬冬相会?如果不是情深到了极点,弱小的“我”怎么会说,“你转世到了哪儿,告诉我……哪怕千辛万苦也要去找你。

”可以说,作文全是情之所聚,是用一匹一匹的“自我的心意”之砖砌成的。

这,正是这篇作文的成功之本。

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浓浓的“自我的心意”,就没有这篇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有浓浓的“自我的心意”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它写进作文里呢?【例文二】 逮 黄 鳝 盛海涛 星期天,我在家等弟弟小同一起去逮黄鳝。

一会儿,外面有人在喊“哥,哥。

”我一听,就知道是弟弟小同来了。

于是立刻提了口袋走出了家门。

来到田边之后,将衣袖、裤脚一挽,我们便行动起来。

我提开第一个草,好兆头,有一根倒大不小的泥鳅。

我炫耀地喊道:“小同,过来,看你哥逮泥鳅。

没有点技术,把它逮不住呢!你仔细看清楚,跟着你哥学点儿。

”小同过来了,我便夸张地把手举得老高,一下子向泥鳅按去。

泥鳅一下被按进了硬泥中,钻不动,被我捉住了。

泥鳅虽逮住了,我却被弄了个“狗吃屎”。

一脸、一身都溅满了泥水。

虽然这样,我嘴里仍不软,说:“怎么样?你哥的技术高不高?”小同笑了笑,说:“真高,真高,尤其是刚才那个‘狗吃屎’最精彩了,再来一个怎么样?”“洋”没显成,反遭了他一顿讥讽,我真是好泄气。

一会儿,他发现了一根黄鳝。

也学着我的腔调喊道:“哥,你过来。

看老弟逮黄鳝,没技术还逮不着它呢!你过来看清楚,跟老弟学点儿。

”见我走拢了,他右手一伸,轻而易举地就把那黄鳝捉进了口袋。

还得意说道:“‘轻取’比‘重拿’高吧!” 顿时,我红了脸,当哥哥的还不如弟弟,太没面子了。

心里暗自下决心,今天要让他瞧瞧我的厉害。

于是我草翻得更快了。

在提开一个草后,我“哇”了一声:一只特肥的泥鳅!表现自己的时候到了,我把弟弟叫到跟前,说:“哥也有‘温柔’的一手。

”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去捧那泥鳅,口中还念念有词,道:“鳅泥鳅快睡着,等我把你烤来吃。

”这条泥鳅被我捧起来了。

我心里一阵高兴,正准备把它装进口袋。

它却从我手中滑了出去。

顷刻间又钻到另一个草下去了。

我好生泄气...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前我们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刻意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学生的思想、思维受到了严重的束缚,想象力遭到了扼杀,个性的发展受到了压抑。

那么我们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因为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

我常常鼓励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 活,写自己感兴趣、原意写的内容,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自己头脑中想象的事物。

同时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摒弃固定的模 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鼓励学生将新的感悟,独到的见解融入文章中,在作文中彰显个性,真正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生活中积累素材1、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作,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教学中,我首先转变为写而读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 面。

并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大纲要求的中学生必读名著、诗词等。

其次拓展学 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阅读一些好的书刊、杂志,阅读中记忆一些成语词语、名人名言等。

三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比如,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 览,读书经验介绍,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演讲,朗读比赛等活动,从这些活动中,留心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对于那些阅读差的学 生,给予帮助指导,指定内容让他们抄写下来,逐渐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天长日久,学生就“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曾 经这样写到:“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读书,使人眼界开阔,大饱眼福;读书,使人 感悟成熟,体会真谛” 。

通过大量阅读,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书本知识,同时获得了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纳精华,激发 了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

力求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效果。

2、新课标在知识和能力上,要求学生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我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还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

引导学生把目 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时把纷繁多彩的生活带给他们的感悟记录下来,及时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

并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进行整理,便于在写作时能及 时提取写作材料。

三、进行创新作文指导。

创新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创造性的心智活动,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指导。

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创新习作,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呢?1、拟题新。

创新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拟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拟题的开拓与创新。

我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在拟题上,尽量少给学生布置命题作文,多让学生自主命题。

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可以给学生几个题目供学生选 择。

我在给学生出题目的时候,首先考虑命题能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能不能让学生展开联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不同的认识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 考。

其次,命题时,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

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考 虑的是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

如果学生实在不感兴趣,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自己命题自己写。

这样,命题、自命题的作文形 式,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了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比如,我曾经参照一份现成的一道八年级命题作文习题让学生练习,它是 这样设置的,作文题目:《真的,我不是故意的》,作文要求学生选择擅长的文体,结合最熟悉的生活,抒发最真挚的情感。

这个作文题关注了学生矛盾复杂的心 理,关注了他们情绪宣泄的心理需求,不管哪种性格,哪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在生活中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学生拿到题目后,感到都有话说,表现出对这次作 文极大的兴趣,说出了心里话,抒发了真感情。

有时还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积极价值取向,具有现代意识的材料,留给学生广阔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自定题目,大大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2、形式新。

所谓形式新,就是要求学生体裁自由选择。

我从每年的中考满分作文里,精选一些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学习模仿。

现在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体裁,不同 的表达形式,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