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最新作文素材》5100字]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

作文一:《“中华文化”最新作文素材》5100字

(一)《诗经》获誉“世界最美的书”

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目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是中国图书连续第七年在此项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图书设计评奖活动中获奖。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工作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今年参加评选的共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634种图书。《诗经》之所以当选‘世界最美的书’,主要是因为书籍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现,努力彰显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完美结合。

这次中国获奖图书《诗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译注,刘晓翔设计,因其典雅、质朴而创意独具,获得评审专家的青睐。新版《诗经》的获奖,中和了中西方共同的审美理念,即文字、图像的渊然和谐,设计的原创性和独到的想象力,历史积累体现的文化传承,其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达到最为完美的有机融汇。

[使用提示]《诗经》获誉“世界最美的书”这里不仅是因为新版《诗经》的装帧设计,更在于其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现,努力彰显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完美结合。

《诗经》作为早期先民的歌唱,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神话与先民生命意识之起源,男女情爱,农耕生活,上古历法,征战宴饮,特殊自然环境描述,社会情感交流……实为古代文学的最重要的元典之一,包容着古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传统。它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两千多年来,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适用文题]《诗经》之美、文化魅力、软实力、民族性与国际性,等等。

(二)“中国力量”从何而来根基在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中国的综合竞争力与日俱增。“中国力量”的支点究竟在哪里?在蒙古国政府公务员奥云巴特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式管理方式,都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印度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斯里马蒂・查克拉巴蒂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文化,尤其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勤奋与坚定。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尼日利亚华人毕天索以及墨西哥墨中友协副主席埃利奥・法雷利・穆尔加,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勤劳、有责任心、愿意付出,而且重承诺,许下诺言必定兑现。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竞争力最具优势之处。在熟悉中国文化的越南学者阮辉眼里,中国人重视积累,不冒险进行借贷消费,这是中国发展的优势。墨西哥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焦美俊也认为,中国人的勤奋加上团结起来的劳动力量,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强大竞争力。对此,加拿大渥太华华裔电脑工程师徐辰建议,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深厚文化根基,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产品和产业。

[使用提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这个材料通过诸多外国人的陈述更证明了这个观点。《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民众、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现在我们正处在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和现代文化的衍生,既来源于传统文化,又冲撞着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形式,也需要内容。只有了解丰富灿烂的中华根土文化,感受到这种世代传承而生生不息奋进的动力,才能从根本上奉献你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也才能用这种深厚的根土文化底蕴,打造一个民族的个性,打造出一个国家传统品牌和魅力。

[适用文题]力量之源、文化之根、中华文化、民族个性,等等。

(三)瑞典汉学家林西莉:“中国几千年的深厚文化令人陶醉”

中文书籍、中国剪纸、中国海报、中餐菜谱……在坐落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南部的一座小别墅里,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近日向新华社记者展示了她的“中国家”。林西莉在接受专访时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有太多精髓,其中的韵味令人陶醉。我享受着瑞典环境的宁静,也感受着中国文化的熏陶。”

说起中国文化,她侃侃而谈,每拿出一样中国的收藏物品便会神采飞扬,对中国文化的痴迷,使她不仅学习和教授中文,还研究中国古文字和钻研中国古乐器。她用了30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收集一手鲜活材料,拜在古琴名师门下,先后出版了《汉字王国》、《古琴》两部令中国人都刮目相看的中国文化读本,它们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荣获瑞典最高文学奖项――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林西莉认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为中文在海外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在瑞典不仅开始流行学习中文,而且有很多瑞典人还对中国气功、书法、水墨画、音乐等都非常喜欢。她说:“许多瑞典人听钢琴和歌剧等西洋乐已有几十年,他们需要新的元素和不同的文化,而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能让人用心感受其内在的美好。”

[使用提示]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许我们时时刻刻受到中国文化的陶冶,一时感受不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而本文则从外国人的角度来阐述“中国文化”,实则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曾自信地说“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苍生有幸,攀岩援树之手在奠基了零公里碑石以后,终于握住了智慧之剑。60年过去,伟人当年的预言早已成为令亿万中国人自豪、令世界为之瞩目的现实。中国,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文明进步的大路上,与世界一起祈望和平与发展。中国文化则犹如一棵枝叶繁茂的精神大树,蓬勃生长着生生不息的中国梦想和民族希望。

[适用文题]沉醉、文化魅力、中国元素、软实力,等等。

(四)辛鹏以“四心”传播中国文化

今年元宵节,美国北卡州华人春节联欢会在教堂山市北卡大学礼堂举行,其中由50名5至7岁的儿童表演的《迎春腰鼓》格外引人注目。在中国红的背景映衬下,每个孩子腰挎小鼓,双手拿着系有红绸带的鼓锤,整齐的节奏、和谐的舞姿,呈现出一派喜悦与欢腾景象,这50名儿童都来自美国东方文化学院。

美国东方文化学院是北卡州第一所由州政府批准成立的中文课后学校,2004年由辛鹏创办。

2004年初,辛鹏用在日本办学积累的资金在美国教堂山市购买了一家商店作为美国东方文化学院的办学场所,虽然条件有限,但它填补了北卡州中文课后教育的空白,得到了市政府的赞誉和关照。辛鹏通过研究中、日、美等国的办学模式,博采东西方教育理念之长,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以“四心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战略构想。这“四心”便是:责任心,教师要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学习进步和

健康成长负起责任;爱心,教师要喜欢孩子,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要把教师工作当作崇高的事业来做;耐心,教师要对学生不急不跺,耐心细致;良心,教师做人、做事要真诚善良,问心无愧。

他身体力行,把“四心文化”贯穿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始终,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许多学生说:“哦,喜欢辛校长。他就像爸爸一样、”家长们这样评价:“辛校长是我所见过的最具有专业水准和服务精神的人,他能急家长之所急,忧家长之所忧。”

[使用提示]中国文化魅力无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也宽阔无边。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时代命题,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困难。但只要我们用心、专心,这正如辛鹏所说的:“十几年来在弘扬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中国越来越强大,强大的祖国使我们这些痴情于中文教育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海外华人,越来越有用武之地,我们的命运和祖国是相连的。”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因为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我们的文化就是一块金子。

[适用文题]文化传播、历史使命、成功与用心、弘扬中国文化,等等。

(五)中国年出口影视节目逾万小时

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制作机构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去年中国各类影视节目出口总时长已超过1万小时。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通过鼓励合拍影视节目、组织国内影视机构联合参加国际影视节展、推动落实中央优惠政策等具体措施,培育重点出口企业,打造国际品牌,促进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

目前,中国广播影视系统已有59家企业和91个项目列入“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去年,中国的各类影视节目出口超过10617小时,出口额达5898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44.2%,覆盖五大洲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这其中,动画片出口金额3056.6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150%,占到了2009年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同时,国产影片在海外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去年的海外销售收入达27.7亿元人民币,影视服务产品的出口金额达2715万美元。

[使用提示]这个消息实在是振奋人心!文化是一个素质养成的事业,一个环境氛围建设的事业。最根本的是文化、科技的自主创新和社会的综合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生态的有效改善。这恐怕是最大最先进最有效的广告牌。你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最有效和最有力的文化展示方式和文化展示内容。好莱坞占据全球票房大半,其法宝诀窍除了“牛仔”,主要的还是它的“美国梦”即美国生活方式哪怕是奇观包装的。张艺谋目前的成功也是因为他用奇观包装了“国粹”即古代东方先祖(当然主要是先祖中武功盖世的帝王将相和侠行天下的才子佳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由此刺激了眼球和眼球经济,当然也刺激了海外票房。包括影视动漫在内的文化产业都必须以一种中国方式、中国包装特别是中国内容走出去。中国年出口影视节目逾万小时,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产业在国内振兴和走出去的希望。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这是一个宏大艰难而需要长期面对的命题,它涉及到的许多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适用文题]文化出口、文化资本、影视文化、国家品牌,等等。

(六)从《中国》到《1428》纪录片向世界展示真实中国

大约40年前的1972年,我们为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专门请来著名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了纪录片《中国》,但由于这个纪录片不符合当时人们的期望而遭到了严厉批判,甚至演化为政治事件,直至30多年后才有机会在中国放映;2008年奥运会前夕,由BBC和中国合作拍摄的纪录片《美丽中国》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播放,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纪录片中通过西方的视角有了别样的呈现;而每天活跃在中国以拍摄中国为业的纪录片制作人不计其数,在各大电影节播放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更是相当可观……可以说,世界每天都有无数的目光在纪录片中与中国相遇。

只不过这些纪录片中呈现的中国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不客观,那样的先入为主。但又有哪一部纪录片是客观的呢?每个人物的选择、每个镜头的剪辑其实都是主观思想的呈现。中国导演杜海滨拍摄的纪录片《1428》2009年获得了第六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片。这个数字代表着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间,杜海滨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一场灾难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和人们在灾难中表现出的人性的荒谬。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有许多,比如受灾最为严重的县城北川到处都是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几万人顷刻丧生的废墟前拍照留念,而兜售各种纪念品的当地居民来来往往……与一般灾难性纪录片过分渲染灾难的残酷与破坏不同,这部纪录片因为展现了灾难过后不同人物各具特色的人生态度而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使用提示]从某种角度来说,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每一次谈到纪录片,大家都会不厌其烦地提到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的名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纪录片,正如同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是啊,很难想象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相册,如果一个人没有相册,我们对于过去的记忆该多么的苍白。对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折射、反思社会方方面面的纪录片,所有对于过去的回望都会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样容易消逝?纪录片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映,像一面望远镜将看似遥远的世界拉近,又像一个显微镜,可以将你视而不见的东西放大。个人的生活是那样的琐碎和不真实,纪录片是将生活的碎片复原,而只有复原足够多的碎片,世界或许才能得到足够多的真实。向世界呈现一个多样的而不是刻板的中国,需要的正是足够多元与丰富的呈现。

[适用文题]国家形象、宣传窗口、真实中国、客观真实,等等。

作文二:《我最喜欢的茶文化作文》1000字

我最喜欢的茶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冰糖葫芦,有古老的中国书法,有精美的剪纸,还有热闹的舞龙狮……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你知道茶的历史吗?茶最早是被人们当作食物应用的,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原始社会,茶更是一种充饥之物。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食茶也逐渐成为一种风俗,甚至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食茶文化。茶叶被食用之后,其药用功效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茶叶随之转化为养生、治病的良方。人们在食茶和把茶作为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的药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因此茶开始转化为饮料。直到汉代,饮茶才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三国以前是茶文化的启蒙,晋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时期,宋代是茶文化的兴盛期,辽金元时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现代是茶文化的发展期。中国茶有红、绿、青、黄、黑、白六大类两千个花色品种。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细细体会,多多查阅就能得到更多的中国古老茶文化的知识。

【写作指导:小学一年级如何写好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实施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next88)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五、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作文三:《稻作文化4》1900字

従来、倭人に付いての学説は色々有りました。倭人や倭国の付いての検討は重要な問題だと感じています。

倭人に付いて検討されない事は、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問題だけでなく、韓国北朝鮮に付いての問題でも有り、対中国の問題でも有ります。

歴史問題を見直すには、東アジアに有っては倭人の問題は重要です。鳥越憲三郎「古代中国と倭族」と言う書物が有ります。此処では、倭族を大陸水稲稲作文化を持つ民族に置いています。この様な視点に、私も賛成です。

中国古代史に散見する倭人は、この様な水稲稲作民の沿岸交易民であったでしょう。その様に考えないと、朝鮮半島南部と日本列島水稲稲作文化の広がりが見えて来ません。

現代日本語と朝鮮語の違いの大きさをも、理解する事が難しいでしょう。大陸水稲稲作文化人の推定できる言語は、どの様に見ても日本語に近い言語であった様には見えません。現代日本語は、大陸水稲稲作民文化人より、より固有日本列島人に近いはずです。

古代大陸水稲稲作文化人の言語は、やはり、タイ語系統の言語近い様に思えます。日本語には文化語として取り入れられているはずです。

倭国と言うのは如何かと言えば、此れは日本列島に存在したとしか考え様が有りません。倭国と言うのは、倭人文化を受け入れ混血をした、日本列島人の“ナノリ”であったでしょう。又は、古代中国人による誤った認識で有った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朝鮮半島南部でも、同じ様な状況が有った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交易民倭人と混血し、水稲稲作文化を受容した、朝鮮半島南部人と言う状況です。

倭人を交易民と考える事で、縄文期に、青森県に水稲稲作遺跡が存在しても、驚くには当たりません。当然あり得べき状況です。

又、卑弥呼で代表される文化は、倭人文化を受容した日本列島人でありましょう。交易民としての倭人の国ではないでしょう。倭人文化を受け継いだ文化人では有ると思います。

此の時期は朝鮮半島南部にも、大陸倭人の水稲稲作文化を受容した、朝鮮半島南部人が居た筈です。現代でも朝鮮半島南部には、水稲稲作文化複合体としての文化が残されています。

中国古代史にその後現れる倭の五王は、それ以前の倭人系の出自ではないでしょう。明らかに、此の王朝は、朝鮮半島の新羅、百済と言った王朝を支配していると主張しています。新羅の出自は、自ら“扶余”と名乗っています

。此れは、満州方面から起こった狩猟民でしょう。

朝鮮半島南部に存在した筈の倭人系統を支配したものでしょう。新羅も似ています。日本列島の倭の五王も同じ系統の王朝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この様に考えて行くと、江上波夫「騎馬民族日本征服説」に近いものが有ります。しかし、騎馬民族と言うのを、満州系狩猟民族と言い換える必要性が有ります。当時は満州地方は動乱期にあり、モンゴリアの遊牧民の文化的影響も有って、狩猟民でも騎乗の風習を獲得していたでしょう。狩猟民と遊牧民では、基本的に文化的差異があります。

満州から北朝鮮地域にかけて存在した高句麗は、扶余族文化を共有していたのでしょう。その様に考えてくると、倭の五王が百済、新羅を含めた連合王朝を主張した事が理解出来る筈です。

日本列島には、古代から高麗人、百済人、新羅人の移住先が伝えられています。遺跡も残されています。これ等の支配層が共通した出自を持っていたと考えれば、これ等の状況が理解出来ます。

大和朝廷時代には渡来人に、帰化人と言う呼び方が有りました。この様に出自を同じくした民族、と言う観念が存在していての呼び方でしょう。

始まりは、倭人をどの様に捉えるかによって、東アジアの捉え方が変わってきます。倭人は大陸沿岸の水稲稲作文化を身に付けた、交易民と言う捉え方でした。天災や戦災によっても朝鮮半島南部へ、日本列島方面へ渡来したでしょう。しかし、其のルートは交易ルートを利用したものでした。交易時期もかなり遡り、縄文期全体に広がっても不思議ではないでしょう。

縄文土器と弥生土器の変化は、住民が入れ替わったと言うより、混血によって文化の様相が変ったのだと、最近の考古学は語っている様です。

東アジア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対立は、根源を此処の辺りから見直す必要性が有ります。韓国朝鮮語と日本語は、近くに存在しながら違いが大きいのです。古代王朝の一時期の言語は、支配層では共通するかもしれません。

弥生時代初期には、大陸との共通する人骨も出土します。中世には其の特徴は消滅します。遺伝子的には、日本列島人は影響が大きかったのでしょう。

東アジアの民族的対立は、歴史学者にも大きな責任が有ります。此処では其の有り方を正して行きたいと思います。

作文四:《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中国文化》9400字

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中国文化

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中国文化

2009:文化冲突下的洗眼与洗牌

2009年注定会不同寻常,建国至今,一个甲子的沧桑风云与丰厚积淀,它究竟会是在文化上风起云涌的一年,还是茫茫难料、变幻莫测的一年?记者采访了刘墉、陆天明、魏明伦、熊召政、肖复兴、阎连科等文化名家,请他们一起开动脑筋,分析2009年文化走势。     关键词生机

魏明伦:各方关注下,人文在复苏

谁来打头一炮呢?记者首先想到了巴蜀大鬼、中国剧协副主席魏明伦,此人一贯谈锋甚健,而关于2009年的文化大势,显然也触动了此位大鬼的神经,他就此侃侃而谈。     魏明伦:现在提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最能体现政绩,事关官员升迁,而文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百年树文的东西,文化建设通常见效在几代之后,不可能在任期内摘桃子、分蛋糕,如果我去当官也一样,此之谓官不由己。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变成文化产业的,文化更多的是需要投入,而向文化要经济,有时是竭泽而渔。相比于文学,电影、出版物等门类可能会日子好过一些。我们现在经济小康,但面临的是文化的饥渴、高人文的匮乏。文化走势嘛,我觉得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我曾在贵报发表言论,称张艺谋创立了第十种艺术,他善于做高科技大型团体操,这不是验证了吗?戏曲呢,从来就活不好、死不了,国家毕竟还是在扶持、维系它的生命。诗歌、文学呢,已经被通俗、大众文化冲击到边缘去了,曾经千百万计的文学青年大幅缩水,而娱乐青少年正大量涌现。不久前,我的几个老朋友冯骥才等受聘出任国务院参事,他们都是人文方面的专家,可见政府还是有所举措,也在向文化倾斜,我觉得,各方关注下,人文在复苏。我也会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相关文化提案。     关键词反思

熊召政:大家会在平静中反思文学60年

记者将第二棒交给了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熊召政,这位以深入反思历史见长的作家,面对2009年,也有自己的历史眼光。

熊召政:2009年,大家会深入反思新中国的文学60年,60年的大浪淘沙之后,哪些作品忠实记录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真正让我们感到震撼,而哪些作品只是昙花一现的泡沫,会清晰地浮现出来。我们多年来顺风顺水,但汶川地震、金融海啸,给我们作家注入了危机意识,会帮助作家更深入理性地思考,从此认真深入地创作一些好作品。2009年会是很不寻常的一年,也是让作家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的一年。2009年,不仅很多作家会深思,读者和专家们也会深思,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文学。我自己想把手上的零碎写作任务都清理清理,春天将开始写作第二部长篇。一个作家,跟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独立性会更强一点,历史观可能更明晰一点。

关键词隔膜

肖复兴:草根与精英的文化冲突会持续

著名作家、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肖复兴,多年来不断以温情而敏锐的眼光回顾知青生涯,也有对于2009年的预判。

肖复兴:2009年,全球经济仍将不太景气。就文化生态而言,可能会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有时情况很怪,诸多文化现象与史实表明,经济不景气时,文化反而可以大显身手。但同时我觉得,文化又在停滞,这种发展和停滞的矛盾,将成为2009年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文化现象。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觉得,这些年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文化却逐渐被边缘化,文化人被利益化。目前这种现象很难有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在如此背景之下,网络时代的民众、草根阶层众声喧哗,跟精英作为一种抵抗,这种文化现象已经形成并将持续。草根们虽

有一定的力量,但群龙无首,他们并没有自己真正的代言人,并没有掌握整个文化的话语权。因此,草根与精英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彼此隔膜、不信任乃至尖锐冲突,可能是2009年乃至很长一段时间的新趋势,新态势逐渐会设定和建立起来。

关键词沉痛

陆天明:不能坐视一种只要钱的信号

关于草根与精英之间的文化冲突,是肖复兴的立场,而坚定地站在草根立场关注反腐等重大社会现实题材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陆天明,对于2009年又将何以处之呢?     陆天明: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回答又特别重大的问题,需认真研讨才能作答。对于当前的文化(人文)态势,我的确有些忧虑,而且一时还看不到解决这些杞人之忧的可能。前段时间,有一位大家都知道的年轻人犯了这样的错误,得到了无限制的宽容甚至赞赏。我很惊愕!当然我不是说一个年轻人犯了错,就永远否定,不,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应该爱护年轻人,特别是要爱护有才华的年轻人。即便犯了一些错,只要认识了改了,他们还会是好样的。问题是要认错,要改错。整个社会要有一个扬善惩恶的大气场,都在为成就这样一个大气场而殚精竭虑。而特别可恶的是那些只盯着个人或小集体的钱包,不顾道德规范,利用年轻人去为他们挣大钱的人。他们正在向我们发出这样的信号:我们只要市场,只要钱,只要眼前的收视率和码洋,而不必去顾及其他一切!对他们发出的这种信号,我们能置若罔闻吗?在2009年,这类事情能戛然而止吗?谁来力挽狂澜?我们在怀疑,也在期待。

关键词反讽

阎连科:会是文化上平静的又一年

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阎连科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他居于北京,却一直以作品为中原父老代言,对于2009年的态度,更易让人看成是一种反讽,他所言的平静绝非简单的好。

阎连科:虽然经济危机日益逼近,但我觉得2009年会是文化上继续平静的一年。2008年发生了那么多大事,天灾人祸,文化上就很平静,文化人发出了多少声音?2008年似乎是一个拐点,对于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似乎无论发生什么,也不再是大事了。像地震、奥运、三鹿奶粉事件等,大家好像处此不惊了。文化人在哪里?更坚强还是更麻木了?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说是麻木。毕竟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最可怕的是什么事也不发生。小煤窑这种事情,过去讲人命关天,现在在有些人眼中,人命都不关天了,文化上又能算什么呢?这很可怕。更可怕的是,一个作家关注现实时,人们会认为这是错的,现在好多人都去吟风弄月、轻歌曼舞,好在一些优秀的作家在持续地关注现实,《秦腔》等作品对现实的关注,就让人尊敬。我也许关注的不好,但我的内心是焦虑的。作家们不关注现实的状态,正在改变。     关键词变革

刘墉:这是洗眼与洗牌的年头

在大陆上的东西南北中点兵点将之后,记者又将眼光放到了宝岛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如何看待2009年呢?联系得知,刘墉刚刚从台北飞返美国家中,他用电子邮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刘墉:由于国际金融风暴未息,加上整个出版生态的变化,2009年将给文化界严峻的考验。文化人可能君子固穷,也可能为了争食大饼或救亡图存,而不得不哗众取宠。八卦刊物将走红,严肃文学作品的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但也可能有些作家、学者会利用这个不景气的时候沉潜,以备再次的雄飞。又因为网络大军已经壮盛,新一代的语言和新语言的作家读者将别开生面,与传统文化人之间拉出更大的距离。摇摆不定、未能抓住时代脉动的出版社可能被淘汰出局,坚持到底、维持独特风格的反而能保有一小块生存的空间。手机短讯将在文化生活和社会运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总之,2009是个洗眼和洗牌的年头,它可能不好过,但过了之后会更好,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报记者

王锋

记者手记

让我们共同洗眼与洗牌

为了解文化界对2009年的分析与展望,记者特意选择了沪、川、鄂、京、豫、台的有代表性的几位文化名家,从东、西、南、北、中这五个方位,进行思想上的交叉辐射,看他们能碰撞出何等的火花。

这六位文化名家还真是各有高招,但我更愿借用刘墉的比喻来小结:2009年,让我们一起洗眼、洗牌。

为什么要洗眼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花团锦簇同时也鱼龙混杂的时代,这是失望之冬,这是希望之春。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被一些力量牵引着去迷迷糊糊地雾里看花,被那些云山雾罩的高手们忽悠着东奔西走。在标着文化旗帜的大小山头上,大放烟幕弹、狂灌迷醉酒的人物与强梁们太多。如果不主动地去洗眼,去使自己双瞳剪秋水,不让自己在各种迷惑之前明眸善睐、清醒镇定,那么,难免会目迷五色,在文化的追寻中继迷失自己之后,而错失诸多良机与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产品、文化成果。

为什么要洗牌呢?这是一个大浪淘沙、不进则退、潮涨潮退的时代,市场法则这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强劲地洗牌,而各方力量也在参与洗牌。其实,文化从来就是一个大众参与的阵地或游戏场,我们也以各自不同的力道与方位参与,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我们有足够的热情与水准,也一起参与到洗牌中去。时代潮水汹涌而来,洗牌成为必然的呼唤与要求,洗牌就意味着会推掉重来,是破坏,更是建设,旧的不适用的东西会逐步消散殆尽,而新的牌局与打法会应运而生,我们要在洗牌时果断地扬弃一些废牌,会拆开一些昏招、恶招,让文化牌局更加清明和纯粹。

2009年,在可能依然看似的平静中,让我们沉着坚定地洗眼与洗牌,陪伴文化界从平静中走向复苏,共迎2009年文化的万紫千红。

当总书记把慈善归结为文化

2008年岁末,本年度最后一项政府最高奖留给了慈善。

12月5日,由民政部及国内外9家知名基金会联合评选的中华慈善奖在第二届中华慈善大会上揭晓。该奖是中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其宗旨是表彰在助学、助医、赈灾、济困、扶老、助残、救孤、环保以及支持文化艺术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及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慈善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传播慈善文化。总书记在这里使用慈善文化这一概念,显示出慈善正被全社会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认识和发展。

中国迎来慈善的春天

中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2008中国全球公益慈善论坛上这样评价。

支撑他观点的事实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从慈善捐助数额看,2005年之前,我国每年的慈善捐赠总量才几十亿元;2006年我国接收捐赠总量达到100亿元;2007年达到309亿元;而2008年全年捐赠接近1000亿元。     从慈善组织的发展看,不仅慈善组织数量增长较快,而且它们的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除政府之外我国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补充力量。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在全国注册的慈善组织中,各级基金会有1361家,县级以上慈善会、红十字会4100多家。

从全社会参与慈善的意识看,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逐步提高,社会慈善文化氛围大为改善。特别是今年年初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迸发出来的捐赠热情,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王振

耀指出,过去几年中,我国个人和企业捐赠保持着20%以下和80%以上的比例。此次汶川抗震救灾,来自个人的捐赠首次超过了企业。

从政府的支持力度上看,2005年3月,国务院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强调要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政部门承担起了管理、指导慈善事业发展的职责。2005年11月,民政部在首届中华慈善大会上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年)》,首次明确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措施,为推动慈善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9月,以福利彩票、慈善和社会捐助、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以及儿童福利四方面工作为主要业务的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正式成立。

把慈善事业促进作为一个司的名称,显示出政府希望强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决心。有关人士这样评价。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曾公开表示,民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措施和管理体制、服务机制尚不适应、不完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活动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社会募捐管理缺位,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未达到全面有效落实,义工(志愿者)活动缺乏制度安排,慈善活动的统计体系没有全面建立,信息发布制度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显然,这样的公开表示,也透露出政府在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方面的着力点。     慈善观念悄然而变

民政部11月26日公布了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提名名单,6家烟草公司赫然在列。按2008年度捐赠金额排序,中国烟草总公司名列第一。

然而到了12月5日中华慈善奖在揭晓,上述6家烟草企业集体落榜。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坦承,各界置疑最终导致民政部将烟草企业从名单摘除。     分析人士指出,烟草企业落榜折射出中国的慈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撰文指出,传统上中国人有很强的慈善意识,但在今天的世界上,慈善业经过了一个现代化过程,所以,对于中国来说,真正的解决方法不是将断裂的文化简单地连接起来,而是在传统的慈善文化基础上,经过现代化改造,重建21世纪的中国慈善文化。

这种慈善文化的重建正从慈善立法所体现的观念变中开始。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指出,引起各方热议的慈善法的立法本位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慈善靠民间,而不是靠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慈善事业属于社会保障体系四大支柱中的一个支柱。四大支柱中,如果说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板块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力量,那么慈善的力量和责任则主要来自民间社会。这是慈善立法不能忽略的重要背景。正是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不断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强烈需求,慈善才有了自己的空间,才有可能有自己的作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团指出,近年来慈善组织虽然增加不少,但大多数挂靠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依附于政府机关运作。受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直接干预较多,甚至有些慈善组织形同虚设或成为‘二政府’。据此,有关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里,超出国家法定责任之外的公民个人或家庭的困难,不再是政府的责任,而是需要通过社会来解决。所以,慈善属于社会的范畴,是不同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域,既不适合市场的利润逻辑,也不适合政府的公共服务逻辑,而是公民或企业公民基于一定的价值观而做出的公益行为。开放民间组织从事慈善的空间,是中国重建慈善文化的一项内容和条件。

实际上,官方对这样的观点也持肯定态度。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就在本届中国慈善大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立国也曾明确指出,民政部将不再作为慈善主体,而要为慈善事业、民间慈善事业创造条件。他还强调,要逐步推动民政部门主办的慈善和救助、福利设施由民间组织和社区承办,逐步实行管办分离。

其次,慈善靠大众,而不是靠精英。有一种观点认为,慈善是用富人的钱为穷人服务,是杀富济贫。我不同意这样的主张。王名认为,国外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表明,普通的社会公众才是慈善力量的源泉。姑且不说大量的志愿的时间来自个体,就从慈善财源来说,也主要依靠社会公众。

数据显示,在美国只有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5%的捐款来自民众。在提供捐赠的英国家庭中,最富有的1/5家庭的捐赠比例不足其收入的1%,而最贫穷的1/5家庭的捐赠比例则高达3%。

捐赠万元是慈善,捐出零用的一分钱也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献智出力同样是慈善。民政部主管慈善工作的副部长窦玉沛指出,无论企业精英,还是社会公民,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儿童,人人皆可慈善。要让慈善成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时尚。

第三,慈善要举事,更要育善人。慈善立法,被许多学者认定为和物权法一样,是一项重要的退耕还林的努力,将会对改善社会生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王名解释说,捐钱行善举是一种慈善教育,花钱办善事是一种慈善教育,筹款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公民慈善意识的教育。涵养慈善意识,不但传播友爱构建和谐,而且提高了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意识、独立自主能力等社会价值。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认为,慈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慈善文化对社会良性运行、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是一种行为模式,是一种心理积淀。

正是在这种心理积淀中我们迎来了慈善的春天,不过这个春天还有点冷:尽管2008年我国捐赠总额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000亿,但这也仅占我国GDP的0.4%左右。而美国的慈善捐款已占其GDP的1.85%;

一份慈善组织的公益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这意味着有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

从流行文化看大众文化崛起

八十年代:人性的苏醒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邓丽君的歌声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卡式录音机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流行开来,《甜蜜蜜》、《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一首首温婉甜美、抒发普通人情感的歌曲让大陆听惯了高亢激昂革命歌曲的年轻人耳目一新。邓丽君温柔缠绵的歌声象一股清泉注入大陆那干涸已久的文化生活,让人们禁锢多年的情感得以舒展和寄托。紧随邓丽君,罗大佑、齐秦、齐豫、童安格等台湾歌手的歌也在大陆的年轻人中迅速风行。与此同时,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的主题插曲也在大街小巷传唱。大陆本土的音乐人也吸取港台流行音乐元素,开创了大陆通俗歌曲新时代,最早以李谷一的《乡恋》、苏小明的《军港之夜》为发端,到八十年代后期以《信天游》、《黄土高坡》为代表乐坛刮起西北风,大陆的通俗歌曲逐渐占据乐坛重要地位,革命歌曲开始淡出青年人视线。这一时期,大陆以崔健为代表的摇滚音乐也产生了。不论是港台歌曲还是内地通俗歌曲都以抒发人性中的爱情、亲情、友情及人生酸甜苦辣为主,一反改革开放前国家、民族、革命、理想等这些大爱主旋律,崔健的一无所有的呐喊式告白更是让年轻人找到释放青春激情的出口。

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一边以唱港台流行歌曲为时尚,同时,以看台湾三毛的浪漫旅行散文、

琼瑶的言情小说、席慕容的诗为荣。三毛散文的飘逸浪漫、琼瑶小说的纯情、席慕容诗歌的清新都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少男少女萌动的心。那个时代,女孩们沉醉于琼瑶三毛,男孩子包括男性中青年却在金庸、古龙编造的武侠世界里沉迷。八十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创造了大众文化的传奇,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迷,不仅是男性喜欢武侠,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拥有大批女性粉丝。

与港台流行音乐和通俗文学的流行相呼应,港台的武侠影视和言情剧开始占据大陆荧屏。《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都曾让万人空巷;根据琼瑶小说改变的《在水一方》、《一帘幽梦》等电视连续剧赚足了女性观众们的眼球和眼泪。

八十年代,是一个流行文化层出不穷的时代,从音乐、文学到影视,无不因为重在表达个体的喜怒哀乐和传统真善美价值观让普通大众找到了心灵共鸣和宣泄个人情感的出口,有别于传统精英文化和主流政治文化的大众文化开始产生了。大众文化具有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当时全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欣欣向荣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是官方口号也在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中逐步展开,发展商品经济成为时代潮流,阶级斗争、革命理想逐渐退出主流话语,改革开放前革命主旋律和宏大叙事题材一统天下的文化现象被打破,并逐渐退出人们视线,以揭示人性为特征的流行歌曲、港台文艺和影视剧暗合了新时代个体解放的需求,令人耳目一新,迅速赢得大众的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反映人性为特质的通俗文化的流行折射出大变革时代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经济发展在文化上表现的必然。

九十年代:对精英文化的反叛

进入九十年代,港台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武侠言情影视包括生活伦理片继续大行其道,港台的流行音乐也在大陆青年人心目中确立主导地位。这一时期,以香港四大天王为代表的纯粹由商业包装的港台明星开始成为青年人追逐的偶像,娱乐明星占据青年人视野,追星族开始形成。港台音乐和影视具有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娱乐性的典型特征,娱乐偶像成为时代潮流体现出这一时期大众文化日益凸显、精英文化逐渐式微,革命主流文化基本上已退出青年人视线。

与主流革命文化隐退、精英文化衰落相对应,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以王朔为代表的痞子小说大受青年人欢迎。《过把瘾就死》、《我是流氓我怕谁》、《千万别把我当人》……,就象题目一样,王朔写的大多数是玩世不恭、嘲弄理想、追求消费人生、带着痞性的一群俗人,作品流露出对所谓权威、崇高、精英知识分子、正人君子的反叛,王朔小说嘲弄、颠覆传统精英价值观迎合了当时追求个性与反叛的年轻人口味。与王朔痞性小说相呼应,以刘震云、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也大受年轻人欢迎。新写实小说以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琐事和酸甜苦辣为主,远离传统精英文化中崇高、伟大、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这些宏大叙事概念。     1990年由包括王朔在内的几位作家设计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获得空前成功,赚足了观众眼球和眼泪。《渴望》开启了内地影视剧按照大众文化产品模式制作的先河。继《渴望》之后,《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等以表现普通人琐碎生活和情感的国产影视剧开启了大众文化新时代。

九十年代后期,以《大话西游》为代表的周星驰的电影广受青年人追捧。周星驰的电影同样也表现小人物的悲喜和命运为主,搞笑、无厘头。周星驰的电影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嘲弄、解构、反叛传统价值观,正好迎合了当下激烈竞争社会里青年人减压的心理需求。     九十年代,市场经济正式确立,改革开放进入纵深阶段,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在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的大众文化也深受世界消费文化影响,娱乐是消费文化的典型特征,虽然中国在经济上还没有真正进入后现代,但在文化上也体现出后现代特征,王朔的小说、周星驰的电影大受青年人追捧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反映。

2000年后:网络文化崛起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文化逐渐成为大众文化主阵地。这一时期,较少出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广为传唱、旋律优美、有审美和人文内涵的通俗抒情歌曲,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网络口水歌曲。文学也一样,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各种粗糙、浅俗的网络小说逐渐占据年轻人阅读视野。

大约在2004年前后,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在各地荧屏风起云涌。选秀节目借助网络和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互动手段,在大众传媒的商业化操纵下,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红楼梦中人……一浪浪选秀热潮搅动全社会,真正体现出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娱乐性和广泛参与性,形成了新世纪大众文化最突出的奇观。

与选秀节目追求一夜成名同步,各种网络红人在网络推手和商业化运作下,借助各种离经叛道的做法谋求一夜成名,木子美、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是其中代表。在2006年春节前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启了网络恶搞之风。不论是网络红人还是网络恶搞作品,背离传统价值取向,谁最搞怪、谁最惊世骇俗,谁就能出名,网络成名准则渗透到伴随网络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价值观里。

选秀风进一步推动全社会追求名利的浮躁,网络红人和网络恶搞的盛行让全社会感到传统道德价值观崩溃的恐慌,在这种背景下,于丹的《论语心得》冀望对精英文化的大众化解读,借助强势媒体平台并在官方默许下,刮起了网络时代大众文化新现象。于丹的走红反映出网络时代大众文化彻底走向低俗后民众对高雅、内涵、人文的审美渴求,反映出全民在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主导下的精神危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新世纪的大众文化借助网络推动全面崛起,也因为网络的浮躁滑向低俗的泥潭。在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的今天,大众文化更需要健康力量的引导。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必须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存的社会!

作文五:《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中国文化》9600字

2009年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中国文化2009:文化冲突下的洗眼与洗牌2009年注定会不同寻常,建国至今,一个甲子的沧桑风云与丰厚积淀,它究竟会是在文化上风起云涌的一年,还是茫茫难料、变幻莫测的一年?记者采访了刘墉、陆天明、魏明伦、熊召政、肖复兴、阎连科等文化名家,请他们一起开动脑筋,分析2009年文化走势。关键词生机魏明伦:各方关注下,“人文”在复苏谁来打头一炮呢?记者首先想到了“巴蜀大鬼”、中国剧协副主席魏明伦,此人一贯谈锋甚健,而关于2009年的文化大势,显然也触动了此位“大鬼”的神经,他就此侃侃而谈。魏明伦:现在提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最能体现政绩,事关官员升迁,而文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百年树文”的东西,文化建设通常见效在几代之后,不可能在任期内摘桃子、分蛋糕,如果我去当官也一样,此之谓“官不由己”。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变成文化产业的,文化更多的是需要投入,而向文化要经济,有时是竭泽而渔。相比于文学,电影、出版物等门类可能会日子好过一些。我们现在经济小康,但面临的是文化的饥渴、高人文的匮乏。文化走势嘛,我觉得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我曾在贵报发表言论,称张艺谋创立了“第十种艺术”,他善于做高科技大型团体操,这不是验证了吗?戏曲呢,从来就“活不好、死不了”,国家毕竟还是在扶持、维系它的生命。诗歌、文学呢,已经被通俗、大众文化冲击到边缘去了,曾经千百万计的“文学青年”大幅缩水,而“娱乐青少年”正大量涌现。不久前,我的几个老朋友冯骥才等受聘出任国务院参事,他们都是人文方面的专家,可见政府还是有所举措,也在向文化倾斜,我觉得,各方关注下,“人文”在复苏。我也会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相关文化提案。关键词反思熊召政:大家会在平静中反思“文学60年”记者将“第二棒”交给了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熊召政,这位以深入反思历史见长的作家,面对2009年,也有自己的“历史眼光”。熊召政:2009年,大家会深入反思新中国的“文学60年”,60年的大浪淘沙之后,哪些作品忠实记录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真正让我们感到震撼,而哪些作品只是昙花一现的泡沫,会清晰地浮现出来。我们多年来顺风顺水,但汶川地震、金融海啸,给我们作家注入了危机意识,会帮助作家更深入理性地思考,从此认真深入地创作一些好作品。2009年会是很不寻常的一年,也是让作家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的一年。2009年,不仅很多作家会深思,读者和专家们也会深思,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文学。我自己想把手上的零碎写作任务都清理清理,春天将开始写作第二部长篇。一个作家,跟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独立性会更强一点,历史观可能更明晰一点。关键词隔膜肖复兴:草根与精英的“文化冲突”会持续著名作家、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肖复兴,多年来不断以温情而敏锐的眼光回顾知青生涯,也有对于2009年的预判。肖复兴:2009年,全球经济仍将不太景气。就文化生态而言,可能会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有时情况很怪,诸多文化现象与史实表明,经济不景气时,文化反而可以大显身手。但同时我觉得,文化又在停滞,这种发展和停滞的矛盾,将成为2009年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文化现象。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觉得,这些年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文化却逐渐被边缘化,文化人被利益化。目前这种现象很难有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在如此背景之下,网络时代的民众、草根阶层众声喧哗,跟精英作为一种抵抗,这种文化现象已经形成并将持续。草根们虽有一定的力量,但群龙无首,他们并没有自己真正的代言人,并没有掌握整个文化的话语权。因此,草根与精英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彼此隔膜、不信任乃至尖锐冲突,可能是2009年乃至很长一段时间的新趋势,新态势逐渐会设定和建立起来。关键词沉痛陆天明:不能坐视一种“只要钱”的信号关于草根与精英之间的“文化冲突”,是肖复兴的立场,而坚定地站在草根立场关注反腐等重大社会现实题材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陆天明,对于2009年又将何以处之呢?陆天明: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回答又特别重大的问题,需认真研讨才能作答。对于当前的文化(人文)态势,我的确有些忧虑,而且一时还看不到解决这些“杞人之忧”的可能。前段时间,有一位大家都知道的年轻人犯了这样的错误,得到了无限制的宽容甚至赞赏。我很惊愕!当然我不是说一个年轻人犯了错,就永远否定,不,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应该爱护年轻人,特别是要爱护有才华的年轻人。即便犯了一些错,只要认识了改了,他们还会是好样的。问题是要认错,要改错。整个社会要有一个扬善惩恶的大气场,都在为成就这样一个大气场而殚精竭虑。而特别可恶的是那些只盯着个人或小集体的钱包,不顾道德规范,利用年轻人去为他们挣大钱的人。他们正在向我们发出这样的信号:我们只要市场,只要钱,只要眼前的收视率和码洋,而不必去顾及其他一切!对他们发出的这种信号,我们能置若罔闻吗?在2009年,这类事情能戛然而止吗?谁来力挽狂澜?我们在怀疑,也在期待。关键词反讽阎连科:会是文化上“平静的又一年”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阎连科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他居于北京,却一直以作品为中原父老代言,对于2009年的态度,更易让人看成是一种“反讽”,他所言的“平静”绝非简单的“好”。阎连科:虽然经济危机日益逼近,但我觉得2009年会是文化上继续平静的一年。2008年发生了那么多大事,天灾人祸,文化上就很平静,文化人发出了多少声音?2008年似乎是一个拐点,对于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似乎无论发生什么,也不再是大事了。像地震、奥运、三鹿奶粉事件等,大家好像处此不惊了。文化人在哪里?更坚强还是更麻木了?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说是麻木。毕竟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最可怕的是什么事也不发生。小煤窑这种事情,过去讲人命关天,现在在有些人眼中,人命都不关天了,文化上又能算什么呢?这很可怕。更可怕的是,一个作家关注现实时,人们会认为这是错的,现在好多人都去吟风弄月、轻歌曼舞,好在一些优秀的作家在持续地关注现实,《秦腔》等作品对现实的关注,就让人尊敬。我也许关注的不好,但我的内心是焦虑的。作家们不关注现实的状态,正在改变。关键词变革刘墉:这是“洗眼”与“洗牌”的年头在大陆上的东西南北中“点兵点将”之后,记者又将眼光放到了宝岛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如何看待2009年呢?联系得知,刘墉刚刚从台北飞返美国家中,他用电子邮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刘墉:由于国际金融风暴未息,加上整个出版生态的变化,2009年将给文化界严峻的考验。文化人可能“君子固穷”,也可能为了争食大饼或“救亡图存”,而不得不哗众取宠。八卦刊物将走红,严肃文学作品的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但也可能有些作家、学者会利用这个不景气的时候沉潜,以备再次的雄飞。又因为网络大军已经壮盛,新一代的语言和“新语言”的作家读者将别开生面,与传统文化人之间拉出更大的距离。摇摆不定、未能抓住时代脉动的出版社可能被淘汰出局,坚持到底、维持独特风格的反而能保有一小块生存的空间。手机短讯将在文化生活和社会运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总之,2009是个“洗眼”和“洗牌”的年头,它可能不好过,但过了之后会更好,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报记者王锋记者手记让我们共同“洗眼”与“洗牌”为了解文化界对2009年的分析与展望,记者特意选择了沪、川、鄂、京、豫、台的有代表性的几位文化名家,从东、西、南、北、中这五个方位,进行思想上的“交叉辐射”,看他们能碰撞出何等的火花。这六位文化名家还真是各有高招,但我更愿借用刘墉的比喻来小结:2009年,让我们一起“洗眼”、“洗牌”。为什么要“洗眼”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花团锦簇同时也鱼龙混杂的时代,“这是失望之冬,这是希望之春”。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被一些力量牵引着去迷迷糊糊地雾里看花,被那些云山雾罩的“高手”们忽悠着东奔西走。在标着文化旗帜的大小山头上,大放烟幕弹、狂灌迷醉酒的人物与“强梁”们太多。如果不主动地去“洗眼”,去使自己“双瞳剪秋水”,不让自己在各种迷惑之前“明眸善睐”、清醒镇定,那么,难免会目迷五色,在文化的追寻中继迷失自己之后,转而错失诸多良机与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产品、文化成果。为什么要“洗牌”呢?这是一个大浪淘沙、不进则退、潮涨潮退的时代,市场法则这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强劲地“洗牌”,而各方力量也在参与“洗牌”。其实,文化从来就是一个大众参与的阵地或游戏场,我们也以各自不同的力道与方位参与,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我们有足够的热情与水准,也一起参与到“洗牌”中去。时代潮水汹涌而来,“洗牌”成为必然的呼唤与要求,“洗牌”就意味着会“推掉重来”,是破坏,更是建设,旧的不适用的东西会逐步消散殆尽,而新的“牌局”与“打法”会应运而生,我们要在“洗牌”时果断地扬弃一些“废牌”,会拆开一些“昏招”、“恶招”,让文化“牌局”更加清明和纯粹。2009年,在可能依然看似的平静中,让我们沉着坚定地“洗眼”与“洗牌”,陪伴文化界从平静中走向复苏,共迎2009年文化的万紫千红。当总书记把慈善归结为文化2008年岁末,本年度最后一项政府最高奖留给了慈善。  12月5日,由民政部及国内外9家知名基金会联合评选的“中华慈善奖”在第二届中华慈善大会上揭晓。该奖是中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其宗旨是表彰在助学、助医、赈灾、济困、扶老、助残、救孤、环保以及支持文化艺术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及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慈善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传播慈善文化”。总书记在这里使用“慈善文化”这一概念,显示出慈善正被全社会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认识和发展。  中国迎来慈善的春天  “中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2008中国全球公益慈善论坛”上这样评价。  支撑他观点的事实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从慈善捐助数额看,2005年之前,我国每年的慈善捐赠总量才几十亿元;2006年我国接收捐赠总量达到100亿元;2007年达到309亿元;而2008年全年捐赠接近1000亿元。  从慈善组织的发展看,不仅慈善组织数量增长较快,而且它们的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除政府之外我国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补充力量。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在全国注册的慈善组织中,各级基金会有1361家,县级以上慈善会、红十字会4100多家。  从全社会参与慈善的意识看,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逐步提高,社会慈善文化氛围大为改善。特别是今年年初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迸发出来的捐赠热情,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王振耀指出,“过去几年中,我国个人和企业捐赠保持着20%以下和80%以上的比例。此次汶川抗震救灾,来自个人的捐赠首次超过了企业。”  从政府的支持力度上看,2005年3月,国务院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强调要“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政部门承担起了管理、指导慈善事业发展的职责。2005年11月,民政部在首届中华慈善大会上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年)》,首次明确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措施,为推动慈善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9月,以福利彩票、慈善和社会捐助、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以及儿童福利四方面工作为主要业务的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正式成立。  “把慈善事业促进作为一个司的名称,显示出政府希望强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决心。”有关人士这样评价。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曾公开表示,民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措施和管理体制、服务机制尚不适应、不完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活动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社会募捐管理缺位,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未达到全面有效落实,义工(志愿者)活动缺乏制度安排,慈善活动的统计体系没有全面建立,信息发布制度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显然,这样的公开表示,也透露出政府在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方面的着力点。  慈善观念悄然而变  民政部11月26日公布了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提名名单,6家烟草公司赫然在列。按2008年度捐赠金额排序,中国烟草总公司名列第一。  然而到了12月5日中华慈善奖在揭晓,上述6家烟草企业集体落榜。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坦承,各界置疑最终导致民政部将烟草企业从名单摘除。  分析人士指出,烟草企业落榜折射出中国的慈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撰文指出,传统上中国人有很强的慈善意识,但在今天的世界上,“慈善业经过了一个现代化过程”,所以,“对于中国来说,真正的解决方法不是将断裂的文化简单地连接起来,而是在传统的慈善文化基础上,经过现代化改造,重建21世纪的中国慈善文化。”  这种慈善文化的重建正从慈善立法所体现的观念转变中开始。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指出,引起各方热议的慈善法的立法本位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慈善靠民间,而不是靠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慈善事业属于社会保障体系四大支柱中的一个支柱。四大支柱中,如果说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板块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力量,那么慈善的力量和责任则主要来自民间社会。这是慈善立法不能忽略的重要背景。正是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不断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强烈需求,慈善才有了自己的空间,才有可能有自己的作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团指出,“近年来慈善组织虽然增加不少,但大多数挂靠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依附于政府机关运作。受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直接干预较多,甚至有些慈善组织形同虚设或成为‘二政府’”。据此,有关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里,超出国家法定责任之外的公民个人或家庭的困难,不再是政府的责任,而是需要通过社会来解决。所以,慈善属于社会的范畴,是不同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域”,既不适合市场的利润逻辑,也不适合政府的公共服务逻辑,而是公民或企业公民基于一定的价值观而做出的公益行为。开放民间组织从事慈善的空间,是中国重建慈善文化的一项内容和条件。  实际上,官方对这样的观点也持肯定态度。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就在本届中国慈善大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立国也曾明确指出,民政部将不再作为慈善主体,而要为慈善事业、民间慈善事业创造条件。他还强调,要逐步推动民政部门主办的慈善和救助、福利设施由民间组织和社区承办,逐步实行管办分离。  其次,慈善靠大众,而不是靠精英。“有一种观点认为,慈善是用富人的钱为穷人服务,是杀富济贫。我不同意这样的主张。”王名认为,国外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表明,普通的社会公众才是慈善力量的源泉。姑且不说大量的志愿的时间来自个体,就从慈善财源来说,也主要依靠社会公众。  数据显示,在美国只有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5%的捐款来自民众。在提供捐赠的英国家庭中,最富有的1/5家庭的捐赠比例不足其收入的1%,而最贫穷的1/5家庭的捐赠比例则高达3%。  “捐赠万元是慈善,捐出零用的一分钱也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献智出力同样是慈善。”民政部主管慈善工作的副部长窦玉沛指出,无论企业精英,还是社会公民,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儿童,人人皆可慈善。要让慈善成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时尚。  第三,慈善要举事,更要育善人。“慈善立法,被许多学者认定为和物权法一样,是一项重要的退耕还林的努力,将会对改善社会生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王名解释说,捐钱行善举是一种慈善教育,花钱办善事是一种慈善教育,筹款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公民慈善意识的教育。涵养慈善意识,不但传播友爱构建和谐,而且提高了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意识、独立自主能力等社会价值。”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认为,慈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慈善文化对社会良性运行、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是一种行为模式,是一种心理积淀。  正是在这种心理积淀中我们迎来了慈善的春天,不过这个春天还有点冷:尽管2008年我国捐赠总额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000亿,但这也仅占我国GDP的0.4%左右。而美国的慈善捐款已占其GDP的1.85%;一份慈善组织的公益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这意味着有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从流行文化看大众文化崛起八十年代:人性的苏醒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邓丽君的歌声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卡式录音机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流行开来,《甜蜜蜜》、《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一首首温婉甜美、抒发普通人情感的歌曲让大陆听惯了高亢激昂革命歌曲的年轻人耳目一新。邓丽君温柔缠绵的歌声象一股清泉注入大陆那干涸已久的文化生活,让人们禁锢多年的情感得以舒展和寄托。紧随邓丽君,罗大佑、齐秦、齐豫、童安格等台湾歌手的歌也在大陆的年轻人中迅速风行。与此同时,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的主题插曲也在大街小巷传唱。大陆本土的音乐人也吸取港台流行音乐元素,开创了大陆通俗歌曲新时代,最早以李谷一的《乡恋》、苏小明的《军港之夜》为发端,到八十年代后期以《信天游》、《黄土高坡》为代表乐坛刮起西北风,大陆的通俗歌曲逐渐占据乐坛重要地位,革命歌曲开始淡出青年人视线。这一时期,大陆以崔健为代表的摇滚音乐也产生了。不论是港台歌曲还是内地通俗歌曲都以抒发人性中的“爱情、亲情、友情”及人生酸甜苦辣为主,一反改革开放前“国家、民族、革命、理想等这些“大爱”主旋律,崔健的“一无所有”的呐喊式告白更是让年轻人找到释放青春激情的出口。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一边以唱港台流行歌曲为时尚,同时,以看台湾三毛的浪漫旅行散文、琼瑶的言情小说、席慕容的诗为荣。三毛散文的飘逸浪漫、琼瑶小说的纯情、席慕容诗歌的清新都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少男少女萌动的心。那个时代,女孩们沉醉于琼瑶三毛,男孩子包括男性中青年却在金庸、古龙编造的武侠世界里沉迷。八十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创造了大众文化的传奇,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迷,不仅是男性喜欢武侠,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拥有大批女性粉丝。与港台流行音乐和通俗文学的流行相呼应,港台的武侠影视和言情剧开始占据大陆荧屏。《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都曾让万人空巷;根据琼瑶小说改变的《在水一方》、《一帘幽梦》等电视连续剧赚足了女性观众们的眼球和眼泪。八十年代,是一个流行文化层出不穷的时代,从音乐、文学到影视,无不因为重在表达个体的喜怒哀乐和传统真善美价值观让普通大众找到了心灵共鸣和宣泄个人情感的出口,有别于传统精英文化和主流政治文化的大众文化开始产生了。大众文化具有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当时全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欣欣向荣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是官方口号也在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中逐步展开,发展商品经济成为时代潮流,阶级斗争、革命理想逐渐退出主流话语,改革开放前革命主旋律和宏大叙事题材一统天下的文化现象被打破,并逐渐退出人们视线,以揭示“人性”为特征的流行歌曲、港台文艺和影视剧暗合了新时代个体解放的需求,令人耳目一新,迅速赢得“大众的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反映“人性”为特质的通俗文化的流行折射出大变革时代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经济发展在文化上表现的必然。九十年代:对精英文化的反叛进入九十年代,港台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武侠言情影视包括生活伦理片继续大行其道,港台的流行音乐也在大陆青年人心目中确立主导地位。这一时期,以香港“四大天王”为代表的纯粹由商业包装的港台明星开始成为青年人追逐的偶像,“娱乐明星”占据青年人视野,追星族开始形成。港台音乐和影视具有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娱乐性的典型特征,娱乐偶像成为时代潮流体现出这一时期大众文化日益凸显、精英文化逐渐式微,革命主流文化基本上已退出青年人视线。与主流革命文化隐退、精英文化衰落相对应,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以王朔为代表的“痞子”小说大受青年人欢迎。《过把瘾就死》、《我是流氓我怕谁》、《千万别把我当人》……,就象题目一样,王朔写的大多数是玩世不恭、嘲弄理想、追求消费人生、带着“痞”性的一群俗人,作品流露出对所谓权威、崇高、精英知识分子、正人君子的反叛,王朔小说嘲弄、颠覆传统精英价值观迎合了当时追求个性与反叛的年轻人口味。与王朔“痞性”小说相呼应,以刘震云、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也大受年轻人欢迎。新写实小说以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琐事和酸甜苦辣为主,远离传统精英文化中崇高、伟大、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这些宏大叙事概念。1990年由包括王朔在内的几位作家设计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获得空前成功,赚足了观众眼球和眼泪。《渴望》开启了内地影视剧按照大众文化产品模式制作的先河。继《渴望》之后,《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等以表现普通人琐碎生活和情感的国产影视剧开启了大众文化新时代。九十年代后期,以《大话西游》为代表的周星驰的电影广受青年人追捧。周星驰的电影同样也表现小人物的悲喜和命运为主,搞笑、无厘头。周星驰的电影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嘲弄、解构、反叛传统价值观,正好迎合了当下激烈竞争社会里青年人减压的心理需求。九十年代,市场经济正式确立,改革开放进入纵深阶段,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在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的大众文化也深受世界消费文化影响,“娱乐”是消费文化的典型特征,虽然中国在经济上还没有真正进入后现代,但在文化上也体现出后现代特征,王朔的小说、周星驰的电影大受青年人追捧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反映。2000年后:网络文化崛起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文化逐渐成为大众文化主阵地。这一时期,较少出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广为传唱、旋律优美、有审美和人文内涵的通俗抒情歌曲,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网络口水歌曲。文学也一样,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各种粗糙、浅俗的网络小说逐渐占据年轻人阅读视野。大约在2004年前后,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在各地荧屏风起云涌。选秀节目借助网络和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互动手段,在大众传媒的商业化操纵下,“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红楼梦中人”……一浪浪选秀热潮搅动全社会,真正体现出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娱乐性和广泛参与性,形成了新世纪大众文化最突出的奇观。与选秀节目追求一夜成名同步,各种网络红人在网络推手和商业化运作下,借助各种离经叛道的做法谋求一夜成名,“木子美”、“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是其中代表。在2006年春节前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启了网络恶搞之风。不论是网络红人还是网络恶搞作品,背离传统价值取向,谁最搞怪、谁最惊世骇俗,谁就能出名,网络成名准则渗透到伴随网络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价值观里。选秀风进一步推动全社会追求名利的浮躁,网络红人和网络恶搞的盛行让全社会感到传统道德价值观崩溃的恐慌,在这种背景下,于丹的《论语心得》冀望对精英文化的大众化解读,借助强势媒体平台并在官方默许下,刮起了网络时代大众文化新现象。于丹的走红反映出网络时代大众文化彻底走向低俗后民众对高雅、内涵、人文的审美渴求,反映出全民在“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主导下的精神危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新世纪的大众文化借助网络推动全面崛起,也因为网络的浮躁滑向低俗的泥潭。在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的今天,大众文化更需要健康力量的引导。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必须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存的社会!

作文六:《作文:化作一缕轻烟,最终飘向何方?》500字

这人生,说不尽,看不完。好似一场无休止的戏,不停的演不停的演。但是它又像梦一般,会醒……

曾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死后,上帝给你两个选择,一、在轮回一次;二、化作一缕轻烟飘散在着人间。你会选择哪一个?我毫不犹豫的回答了她“第二个。”她问我为什么?我向她摊摊手说道“人生太难熬,也太现实。与其让自己被现实损的体无完肤,还不如像电视里诉说的那样魂飞魄散。就当这个世界我没来过,这个世界也不会留下我的印记。”听了我的回答,不知她是吓呆了还是什么,骂了我一句疯子,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是啊!一般有这种想法的人,大都会被称为疯子。可这又有什么错呢?有这种想法的人只是不想像木偶一般生活罢了。

其实在我的意识里,化作一缕轻烟,可比做一个任人操作的木偶要来的现实,为什么呢?因为木偶的一生是早已编排好的一场戏,只需要照着剧本把它演完就是了,这剧本可不是自己想改就改。可化作一缕轻烟就不一样了。我可以随着风,去看尽这繁华三千,去看尽这滚滚红尘,去看尽这物是人非。

让风带着我,在这三界遨游。让我幻化成一个精灵,无忧无虑。

其实人生是这样的:

繁华三千,几世情几世缘。

如此的煎熬,还不如化作轻烟随风散去,即使不知它飞向何方……但那也是幸福的。

作文七:《文化作文五》700字

五、 前方,我的大学

一片落叶是一个“年”的轮回,在十几片落叶归根之后,梦想的种子却依然沉睡在泥土里。大学,这片落叶并不是梦想发芽的必要养分,却是一次值得争取的靠近梦想的机会。大学,仅仅只是梦想这条道路上的驿站,他不用为未来或是前途负责。

大学,仿佛让我触碰到梦想那不安的脉动。于是,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便无数次在我的思想中衍生。

大学教室再不是课本的俘虏,他是攀往未知世界的阶梯。群聚着的同学就令人扼腕的热点时事唇枪舌战。似一洼清水般的同学静坐思考。而我可能就藏在这偌大的教室的一角,抚摸季羡林的《老猫》,想象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体味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我可能在我的设计簿上信手涂鸦我的灵感,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都是我的偶像。我也可能正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繁琐的计算中,星云,黑洞的魅力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仿佛每个人都是一分子,没有束缚的做着布朗运动。

大学课堂不再是数理化重复上映,而是我所追求的专业知识的涌动。毕竟在知识的世界里,所有的欲望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在大学课堂,我可以没有边际的追求我的知识,我的梦想。

然而,大学生活不仅仅只局限于知识的领域。

我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像三月的风,它的美绝不会伤害我,而是让我成长。

在日光惺忪的清晨,平静的湖水泛着点点熹微。我极不情愿地被拉着去跑操。虽然,梦还在枕边萦绕。但,似乎草籽的清新更诱人。在一个慵懒的午后,陨陨的梨香轻袭。我就静静地坐在湖畔的石椅上,用蓝天白云,绿柳黄花,虫鸣鸟吟去填塞我的论文。当槐叶罅隙中最后一缕夕阳被扫落,我和朋友围着篝火听男生弹唱吉他。幸福的跃动在指尖流转。在一切都沉睡在梦里时,我还在与闺蜜分享做义工时的感动。这手绘的温暖拥抱着我成长。

读书于书中,狂想于梦中。或一人泡图书馆,或同二三人争辩人生意义,或邀四五人下乡支教。得一日之充实,可抵十年之尘梦。这便是我想过的大学生活。

作文八:《文化作文九》700字

九、  寻找中国黑色文化力学的平衡力

流行文化不断更新,引领具有个性的90后一代,网络上一些用语真是给力,非主流更是“hot”。小沈阳以伪娘形象红遍中国,一些网络低俗歌曲被90后传唱,并当作天籁之音。究竟是什么导致中国文化变成这样?

这实质是中国经济发展导致中国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缺失精神的信仰。黑色幽默是一种文化的倒退,没有提升情操的作用,反而引起了一些不正之风,就拿小沈阳来说吧,小沈阳以伪娘的形象红遍中国,如果早在刚解放的时期早就被批斗了。有一个专门的电视节目评论“小沈阳是不是俗”?我认为的确他的表演让人发笑,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表演方式,是一种“俗”。并且造成一定社会负面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来平衡这种黑色力学的文化就是中华传统精深的文化。

我经常设想这样一个美好境界,窗前下着蒙蒙细雨,左手端一杯香茗,右手持一本诗书品读中华文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读出了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读出了李白深深的思念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品出了文天祥的豪言壮志。中华文化令人陶醉遨游在诗的海洋里,我受益匪浅,与那些垃圾的流行文化相比,它更有意义。

中华文化以“诚”“忠”“孝”为主,主张人们诚信做人,忠

孝长辈君王,与人为善,讲义气。孔子主张“仁”,儒家学说对中国影响深远,甚至影响到国外。他教化人们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建议君主实行仁政,以德服人。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莫非改。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历久弥新。

中华民族精神更是一朵美丽的奇葩,它们指引我们勤劳善良团结,尤其在抗震救灾中格外彰显,广大官兵与百姓联合起来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救出了一个个伤员,中华文化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和活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的魂,是精华,它才是我们文化的所在,是平衡流行黑色力学的平衡力。

作文九:《文化作文三》1200字

三、   中国人失掉文化自信力了吗

几年前,我们还在夸耀着自己国家地大物博时,是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文化的先进性。沉溺于闭关自锁的满足中,对于自己的文化总是总满着无尽的优越感与自信心。

然而这种自信并未持续多久。当洋人的炮弹向中国炸来时,我们脆弱的屏障一下子被粉碎,民族的文化如一面破碎的镜子散落在地任人蹂躏。这时我们骤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茫然与悲哀——我们的文化就这样如此不堪一击?!于是夹杂着一种弱者的心态,我们的行为及精神向西方靠拢。   于是很快,那些出过洋留过学的人归来时就有一种“鹤立鸡群”的自豪感。穿者西装剪着平头就特别神气,然后用不屑的目光扫射着长袍马褂。紧接着就是洋车洋房洋思想,全盘西化的事件也不是没闹过。

至于文革,那闹得是满城风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差点在那十年毁于一旦。你说,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要发展一个国家就非要将过去的一切全部毁灭了不成?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力。正是因为对文化极度缺乏自信,我们才会产生这般畸形心理,才要如此急切地去否定曾经的一切。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历史早已丧失的。   然而又有人会说,这些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中国国发展的如此之好,已经处于国际前列,难道还缺乏什么自信力

吗?

是的,中国近年来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对文化方面也越来越重视,但似乎是为了弥补什么,我们拼命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实力。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可是我们的潜意识中却总是觉得是西方的才是世界的。一切话或一件事只要得到西方人的认可,我们就会觉得脸上特有光。别人稍稍赞美你一句就好像他们给予了自己巨大的恩惠,而为此激动不已。就好像《2012)电影中的那样,即使是一点点的中国画面也会让我们兴奋不已,而可悲的是我们的角色是低级的制造工人。我们似乎认为只有通过洋人认可的文化,才能在世界站的住脚,所以有了这样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结束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去汲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智慧。但是,经李慎之等多位学者反复核实后的结果是:这个会议最终并无什么最后宣言,也根本没有提到孔子,甚至连中国也没有人提起。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骨子里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而盲目想追求别人的认同感,以带来一丝安慰。

都说年轻人是最赋朝气与自信的,那么对于自己的文化呢?看看中国人绝大多数年轻人,看电影要好莱坞,买手机要苹果,中国现在全是山寨,吃饭要去麦当劳,肯德基。。。。。。

连年轻的一代也不认同自己的文化,可见中国文化,真的失去了自信力。

然而,中国的文化就真的这么逊?难道悠悠的茶文化比不上那速开的咖啡?难道百读不厌的经典名籍比不上那只为商业利益的欧美电影?难道我们的文化一定要经得过别人的认同才能昂首走向世界?

不是的,中国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她所承载的是一个民族历史和辉煌。对于我们的文化,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他信力,更是我们的自信力,一种属于民族骨子里的的自信力!!

作文十:《文化作文一》1500字

一、  质  壁  分  离     当我还在拔着头发苦思冥想如何证明考大学与文化传承的辩证关系时,众多莘莘学子已然又抬起了他们不知疲倦的脖颈。尽管老师一再强调质壁分离是高中生物如何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但对于一个生物偶尔能考及格的人来说,陷入胡思乱想实在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疯长的身体与萎缩的灵魂

孩子的身体是小小的,小小的。可灵魂却不像人们想的那么小——刚好填满那小小的身躯。所以孩子们很少有空虚寂寞的时候。痛了难受了会哭,高兴了会笑,无聊了会自己玩起来,几乎没有一刻可以停下来。

然而,后来身体慢慢地长大了,而灵魂却在萎缩。这个灵与肉的断层,迅速的便被欲望及邪念混合道德与规则以各种形式占据。当这个空腔变得足够大以致灵魂无法再与躯壳同步时,这个孩子便成熟了,他被唤作成人。

现在想来,这何其像质壁分离?当如今的孩子逐渐的被激素与学前教育污染的时候,他们的灵魂将如何痛苦的呻吟。被迫接受知识堆叠的孩子们如同生活在高浓度盐水中的细胞,人们喊着

现在的许多孩子已经失去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更有甚者过早得懂得了欲望,学会了耍手段,进化成为了“面如童子的老妖精”了。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他们,或许是我质壁分离的程度还不够。但是,当科技成为文化的代名词,必然会发生可笑的事情。

纪律在遵守与道德在败坏

生活在当今的中国或许是一种幸福,因为在一个制度日趋完善的国家,任何事情都是规划好的。所以成人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个人只扫门前雪了。好心办坏事实在是太普遍了:你不该去帮忙扫大街,因为那是环卫工人的活计,你干了他会扣工资;你不该去帮建筑工地搬砖头,工人们会以为你要向他们要钱,再说了,楼盖得太快,开发商会以为那是豆腐渣工程;你不该亲自去饮用水公司买水,因为一旦你独自扛水回来,众多的送水工将会因为你的好心而下岗。       所以人们就可以无压力地将败坏的道德隐蔽与条条框框之中,我无法想象这些人就是经过了高考选拔被承认是传承了优秀文化的人。我们如何能漠视整夜啼哭的“毒奶粉”婴儿?如何能放心得咽下瘦肉精猪肉?如何能舒心得乘坐不会追尾的高铁?

当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GDP再高也不过是一串堆叠的数

不得不承认的是,人们也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外表光鲜亮丽,内在奄奄一息。发展中国家求发展一点不错,可赚钱并不是为了多买七十年坟墓产权!

在日益增长的GDP里面,萎缩的是我们奄奄一息的民族精神,是苟延残喘着的文化传承!

灿烂的成就与践踏的自尊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要靠他人承认才能肯定自己了。即便是孔老夫子与雷锋这等准圣,如今也要靠洋人的承认才能得以挽尊,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崇洋媚外好似已经成了时尚——鲁迅被剔出教科书,外国文章比重大幅加大。借鉴外来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好,可当借鉴反客为主,“民族魂”被堂而皇之地弃之不顾,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很多人只看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如何威风八面,国内如何懦弱不堪,所以对传承了好几千年的文化视若无睹,满心满口崇洋媚外。狂人看的书,整页整页都是“吃人”两字,现在看来,有人已经将“崇洋媚外”吃进肚子里去了。无怪乎鲁迅先生亦发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的文化也已处于质壁分离的时期了,外表面依然是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可隐藏在内在的堪忧的传承现状需要正视。《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恐怕早被人抛诸于九霄云外

或许用污浊来形容这个世界有些偏激,但或许事实正是如此。据说中国的空气质量算差的,而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难受的感觉,只有那些从国外回来的人才能因为反差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样的,由于我自幼生长在这个环境之中,所以我的看法是片面的。

但,我们每天呼吸污浊的空气,喝着污浊的水,是为了生存。还有干净的灵魂么?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