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影片观后感200》6000字】抗战影片观后感

作文一:《抗战影片观后感200》6000字

电影《遥远的桥》的真实意义

昨天一天几乎坐着不动,看了近三个小时的一部二战老影片《遥远的桥》。给人以史诗般的战争场面,的确表演得真实壮观而宏大。该片反映了真实的一段史实过程,不但在视角上是一次极佳的欣赏,而且在军事常识上也给人留下一些值得思考的观感。因为它留给我这么一个思考问题:依靠深入敌后打游击战,能不能有可能会扭转全局,取得战场主动权,并成为取得整个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只有中国的八年抗战能做到这种神话,我才想把这一影片写出观后感,以弄清世界军事史上有没有这种先例,还是意识形态作怪来创造这种神话。最近网民为谁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谁是主力军,争议得如火如荼。一说八路军,一说国-军,一说美军,到底是谁呢?网友鲁山老泉说:“打鬼子,美军是主力。被鬼子打,国-军是主力。”

我则调侃地说:“应该这么讲,打鬼子,美军专打歼灭战,国-军专打防御战。专打防御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才能起到战争决定性作用,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军事历史观!”

好了,还是我先把这部电影的故事概况介绍一遍,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吧。读者如果嫌这段真实的军史冗长的话,可以跳过去不看,或只看战役的结果和我的观后感吧。

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后,为尽快击败纳粹德国,1944年7月25日,巴顿将军率领的盟军第三集团军率先冲出诺曼底地区,开始了在法兰西平原上对德军的大追击,便率先占领了德国第一座城市亚琛,进到摩泽尔河上。德国已暴露在盟军面前,盟军上下逐渐开始弥漫乐观的情绪。同时由于军队进展太快,供应不上。每一吨汽油和军火必须要从诺曼第海滩上,或者从瑟堡的唯一的港口运进来,再由汽车运三四百英里才能到达前线。9 月的第二周,艾森豪威尔的军队便因缺乏供应停足不前,盟军的猛烈进攻突然沉寂下来,也使得德国将军们大惑不解的,称之为“奇迹”的事情,即1914 年法国的“马恩河奇迹”在德国的变相重演。同时又碰到出乎意料的德军的抵抗,伦斯德在两处重要据点集中了他能调动的兵力,因此在9 月中旬能够至少暂时阻止了巴顿第三军团在摩泽尔河的前进,霍季斯第一军团在亚琛前面的前进。

而在北面战线上的蒙哥马利在9 月初已经催促艾森豪威尔把他的全部供应和储备物资交给英加军队、美国的第九军团和第一军团,以便在他的指挥下在北方发起猛烈攻势,急速插进鲁尔区,夺取德国的主要兵工厂,打开通往柏林的道路并结束战争。艾森豪威尔拒绝了这一建议。他要求在一条“宽阔的战线上”向莱因河推进。为了从北面迂回包抄齐格菲防线,直取德国鲁尔地区,以便在1944年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而一向以谨慎著称的英军蒙哥马利元帅提出了一个代号为“市场花园”的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夺取阿纳姆附近下莱因河畔的桥头堡。这一计划和原来蒙哥马利挺进鲁尔区直捣柏林的意图相差很远,但它也可以提供一个战略基地,以备日后之用。

在蒙哥马利催促下,艾森豪威尔同意了这一个大胆的计划:这一行动旨在夺取跨越莱茵河、瓦尔河等河流上的一系列重要桥梁后,从荷兰直插德国腹地。其内容是由英国第30军向安特卫普发起地面进攻,同时由美军第101空降师、第82空降师、英军第1空降师及波兰伞兵旅共3.5万人的空降部队,采用“蛙跳战术”依次在63英里战役纵深上的艾恩德霍芬、奈梅亨和阿纳姆(安亨、安恒)三地空降,夺取莱茵河上的桥梁。必须通过八个障碍,包括数条主要河川以及三条运河。整个“市场花园行动”的目标就是同时攻下横跨这些水域的桥梁。有些跨越较小河川的桥梁如果无法攻下时,英军第30军的工兵部队可以搭设临时桥梁通行。但是主要的河流,例如奈梅亨附近的瓦尔河,或是阿纳姆附近的莱茵河,就无法用这种方式通过了。

整个“市场花园”行动主要由英军指挥,可以分为两部分:1、指空降部队的作战,盟军第一空降军团负责攻占莱茵河流域的桥梁及附近地区。诺曼底登陆之役后,盟军的空降部队重编成盟军第一空降军团五个师,下辖三个美军空降师、两个英军空降师,以及一个波兰的独立伞兵旅。希望所有参与欧洲战场的空降部队能在统一的指挥下作战。2、以英军第二军团为主的地面部队向北前进,由英军布赖恩·霍罗克斯陆军中将的第30军为先锋部队。

1944年9月17日,美、英空军几乎动用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包括5500余架运输机、2596架滑翔机、8000余架战斗及轰炸机,同时在三地成功地空降了3.5万余人、568门火炮,1927辆军车、5230吨物资,发动了这场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空降作战行动。

泰勒少将的美军第101空降师,预定降落在英军第30军的北方,负责占领索昂地区艾恩德霍芬西北方的桥梁以及费赫尔桥,而101空降师和第30军之间的距离也是三个空降师当中最近的。距离次远的是由詹姆斯·M·加文准将的美军第82空降师,他们在英军第30军的东北方着陆,攻击赫拉弗以及奈梅亨大桥。乌奎特少将的英军第1空降师以及波兰独立伞兵旅则降落在离第30军最远的北边,同时也是第30军行进的终点站——阿纳姆。英军第1空降师必须占领位于阿纳姆的公路桥梁以及欧斯特贝克的铁路桥梁。

在英军进攻地带内,由第30军(装甲师1个、步兵师2个)实施主要突击,其任务是:在狭窄正面地段上突破敌人防御,利用空降兵在该军进攻地带内夺取的渡口通过江河障碍,向艾恩德霍芬、赫拉沃、奈梅亨、阿纳姆一线推进。为了实施炮火准备和炮火支持,在步兵第30军进攻地带内集中了880门火炮。步兵第8、第12军应在突击集团的两翼行动,以扩大突破正面。为了对该集团军的行动实施航空兵保障,动用了650余架飞机。英军地带内的兵力对比有利于徳军:步兵和炮兵、飞机和坦克占绝对优势。

第一步行动是把从英国基地起飞的英国第1伞兵师,美国第101和第82伞兵师分别在欧斯特贝克、索昂和格罗斯贝克降落。他们的目标是迅速夺取穿越运河和河流的桥梁并为从南方推进的英国地面部队铺平道路。这条“走廊”从比利时的里奥波德堡经瓦肯斯沃德、艾恩德霍芬、费赫尔、赫拉佛和奈梅亨到阿纳姆。空降后半小时,17日下午2时15分,第30军军长霍罗克斯将军下令“花园”部队发起攻击,爱尔兰禁卫装甲师开始向正面的德军防御部队的五个营发动攻击,第43团和第50团在禁卫师之后跟进,迅速推进了几里。在第30军正面进入阵地防御的德军瓦尔兹师支队,仓促间发挥不了战斗力,爱尔兰禁卫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从路上一直攻击,将瓦尔兹支队分为两部,德军防线开始崩溃,被驱逐向道路左右两侧退去。

然而,命运的天平似乎一开始就倾向德军。由于气候不佳,更由于情报失误,蒙哥马利根本不知道,在盟军预定着陆的地区,德军已经部署了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两个装甲师和空降第1集团军的部分部队。缺少重型装备的盟军空降兵在德国装甲兵头上空降,而且美军进行的是高度跳伞,平均跳伞高度在366~457米,比二战中标准跳伞高度244米要高得多,跳伞地区有德军的高射炮不断射击,很多人还没有降到地面就被德军打死了。

尤其糟糕的是,盟军发起空中突击不过两小时后,德军空降第1集团军司令司徒登特便从一架打下的滑翔机中取得了一份盟军的作战命令。他立刻携带这份命令到B集团军群总部去见总司令莫德尔,策划德军的反-攻。德军上将克特·司徒登特,是德军伞兵首倡者,被人敬称为“德国第一位伞兵”赞誉,在德军的将领中,司徒登特比任何人更熟悉荷兰,也了解空降部队的重大缺点——诸如在地面上欠机动以及缺乏重武器。最后,莫德尔选择了安恒作为党卫军装甲部队一部的整训地区,他们极力阻止盟军空降部队和战车部队的会师。防守的德军主要为莫德尔将军指挥的B集团军群,下辖第15集团军以及第1伞兵军团。

美军第101空降师在费赫尔地区空降后,进展顺利,夺取计划预定的5座桥的过程中只在一座桥上遇到了德军依托88毫米高射炮和机枪的的强烈抵抗。但101师依然完成了任务。第82空降师在赫拉弗地区空降,当日夺取马斯河和马斯河·瓦尔河运河大桥,19日与地面先头部队会合,20日日落前夺取奈梅亨附近的瓦尔河大桥。两支空降部队伤亡了3542人,才与地面部队会师。

英军第一伞兵师运气不佳,大批吉普车等重型装备因为滑翔机坠毁而丧失,大部分通讯设备也无法使用,更不走运的是阿纳姆正好有德军近万人的部队在此休整。进攻开始后,第一旅的1营、3营被德军小股部队阻挡,仅2营抵达阿纳姆大桥北守桥,但两次企图夺取大桥的进攻均被德军击退。入夜时,英军已经基本陷入了包围。

由于协同不灵,直到下午2点35分,第30军才在短促的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后转入进攻。该军第一梯队中的装甲师突破敌军防御。2个步兵师也随后跟进。至第一天日终前,盟军向纵深推进了6—8公里,但却未能如期进入埃因霍温与101师会师。在奈梅亨,第30军在上午与美军504团会师并于下午进入奈梅亨,但依然未能攻占奈梅亨的瓦尔河大桥,而空投的物资也大多丢失。第101师则被增援的德军拖住,也无法按预定计划撤离。

与此同时,已经不被希特勒信任的德军元帅格特·冯·伦德施泰特于九月初已经又重新被启用为德国西欧战场总司令,指挥原先的德国B集团军司令瓦尔特·莫德尔元帅;并且根据德军派出间谍搜集情报判定盟军60个步兵师攻至,据此数据基础,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制定作战计划,将给盟军痛击。反-攻的德军已经开始日夜乘装甲运兵车、大卡车急行军60英哩(等于100公里),试图弥补在他们南方的英国第2军团及在他们北方阿纳姆被盟军打开的防线缺口,意图包围消灭此内之盟军已降落的所有伞兵。德国第15军团从德国补充了86,000兵力及600门88战防炮,并埋伏在盟军挺进德国、俗称“加莱走廊”的必经路上。第1伞兵军团现存仅剩3000个伞兵闲投散置在德国境内,此时都接到征召令仿佛是德国已经开始动用的第一支后备部队。这3,000位德国伞兵像发疯似的沿着运河南岸日夜赶构建防御工事,表现及毅力效率及准确惊人。他们以后还要炸掉数条通往首都柏林的桥好阻滞盟军攻势。

德军两个武装亲卫队坦克师此时战力虚弱,加起来兵力竟不足7,000人,勉强接近1个师兵力,他们接收自诺曼地登陆败退下来的坦克,在即将面临的战斗,党卫军第9坦克师甚至没有坦克,且此师在Dieren地区的炮兵群竟没有火炮;至于驻守在聚特芬与雷登市的 党卫军第19及20装甲掷弹兵团也没有坦克;即便如此,上述党卫军部队在偶尔聚集在阿纳姆市郊,竟然在只有3000名德军伞兵助战下,以少数堪用的坦克、履带装甲车与冲锋枪一起对英军伞兵作战。

与此同时,在奈梅亨,英军第30军却在肃清奈梅亨的残存敌军后又修整了18小时,才于午夜出发。而与第一师预定的会合时间是18日,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天。第30军行动困难,预定用来做为行军路线的69号公路(后来被称为“地狱公路”)有两个车道,通常比荷兰的低洼地区要高一些,而公路两旁的地面太过松软,不利于军用车辆通行。二万多辆车辆包括笨重的履带车挤在这条从范肯斯沃德到奈梅亨的狭窄道路上。

101空降师和82师在10天的“市潮作战中伤亡近一万人。至26日晨,英军仅撤出了空投时的10600人中的2398人。9月27—29日,英军进至下莱茵河南岸,但被-迫转入防御,未能在北岸夺得登陆常此外,战役一开始作为策应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对安特卫普西北部的进攻进展缓慢,加拿大军队直至9月末才进到斯海尔德河口。在经过10天的苦战后,盟军不得不承认“市场-花园”行动彻底失败。市场花园行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盟军没有注意到莱茵河下游的德里尔渡口,该渡口可以帮助盟军伞兵部队避开德国守桥的两个装甲师,以便快速渡过莱茵河,袭击德军,也许该行动还会成功。此外,盟军伞兵缺乏足够的反坦克武器以对抗敌人装甲兵。

在此次作战行动中,德军仅伤亡3300人,而盟军则损失1.7万多人。其中,美第82空降师伤亡3400人,第101空降师伤亡3800人。而突击在最前方、负责夺取阿纳姆大桥的英国第1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在得不到任何援助的情况下,损失更加惨重。波兰伞兵旅1000名空降人员中伤亡近700名。第1空降师伤亡与被俘人员近7000人,只有不到2000人从德军坦克的包围下突围成功。此战结束后,美军第101师和第82师在二战中都再未进行过空降作战。“市场花园”行动也因此成为二战美军精英空降部队大规模空降行动的绝唱。

此行动开始之初尚称成功,盟军在9月20日时攻下位于奈梅亨的瓦尔桥,但是最终因为位于安恒的最后一座桥梁,步兵援军无法抵达完全占领而宣告失败,尽管英军第1空降师已经坚守在当地超过最初预期的时间。该师一位战地指挥官面对那座他们永远也未能到达的阿纳姆大桥哀叹道:“那座桥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一直到1945年3月,莱茵河仍然是盟军与德国本土间一直无法跨越的屏障。此战历时9天,盟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在宽200公里的正面上向纵深推进了45—90公里。但德军重新夺回阿纳姆的控制权,因而使此次作战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对此人们应该相信一点,战争中——永远没有英雄。

而令人惋惜的是,这座让无数盟军,德军付出性命的桥,因防止德军反-攻,英国人奋力争夺这座珍贵的阿纳姆桥并没有在战争中遗留下来。美国陆军航空队第344轰炸机中队的B-26掠夺者式轰炸机在10月7日炸毁了这座桥梁以阻止德军使用。它在1948年为另一条外观类似的桥梁所取代,并在1977年12月17日被更名为约翰·弗罗斯特桥。

有一系列的纪念碑在阿纳姆地区。靠近阿纳姆一个纪念碑文上写道:“对于海尔德兰的居民;50年前,英国和波兰空降部队士兵在这里进行极端不利的的战斗以打通进入德国的道路和使战争早日结束。虽然为我们带来了死亡和毁灭但我们从来没有埋怨他们。这个石碑标志着我们钦佩你们的勇气,特别是妇女记住照料我们的伤员。在之后漫长的冬季你们的家人冒着死亡隐藏盟军士兵和空军官兵,而抵抗组织成员引领获得安全。”

市场花园行动是1946年电影《他们的是光荣》的题材。这部电影混合该战役的原本片段重新制作,片长177分钟,映时间1977年6月15日,发行公司联美电影公司。导演: 理查德·阿滕伯勒。演员阵容可谓明星荟萃、大腕云集:劳伦斯.奥利弗在片中饰演荷兰老医生。詹姆斯.凯恩演了一个101空降师的上士,罗伯特·雷德福出演82空降师的上尉,肖恩·康纳利扮演的英国第1空降师长,安东尼.霍布金斯演该师的一个指挥夺桥的中校,麦克尔·凯恩演第30军中校,吉恩·哈克曼演波兰伞兵旅旅长。

《遥远的桥》是根据科尼利厄斯·瑞安1974年出版的同名作品在拍摄的。瑞恩(1920—1976年)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在那里成长。他后来成为杰出的战地记者,与美军第八和第九航空队一起执行了14次飞行轰炸任务,报道了D日登陆以及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穿越法国和德国的挺进。欧战结束以后,他又报道了在太平洋的战争。除了他的经典著作《最长的一天》、《最后一役》和《遥远的桥》之外,他还写了许多其他作品,在世界各地用20多种语言发行。瑞恩在1973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勋位勋章。

作文二:《抗战影片观后感100》1600字

梅兰芳,一代京剧大师。 昨天有幸去首都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人生,说是传奇,实际上只是讲述从梅兰芳的青少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年时期的梅兰芳,1945年以后的梅兰芳的故事,我们只能通过其它传记书籍来了解了。

整部电影分为四个段落:青年梅兰芳与十三燕打擂台、中年梅兰芳与孟小冬的婚外恋、中年梅兰芳远赴美国迎接挑战、中年梅兰芳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淫威。《梅兰芳》无论是从剧本的编写,还是摄影、灯光、人物造型、化妆、服装设计、剪辑、场景布置,还是演员的表演,亦或是投资规模,都用足了功夫,都是一流的表现。

《梅兰芳》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述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均为50分钟左右长度,互相的关联性比较小,展现了梅兰芳先生三个不同的人生侧面。

概括来讲,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黎明饰)背叛了长辈,取得了艺术上的辉煌;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舍弃了爱情,达到了事业的顶峰;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放弃了演戏,成全了爱国的理想。三个故事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梅兰芳》电影。

这又是一个与京剧有关的影片,又是一个描绘“名伶”的旷世传奇,也许本片最大的看点就在陈凯歌如何突破《霸王别姬》,讲述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却又同样经典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令人惊艳。青少年时期的梅兰芳扮演者余少群,原本是浙江越剧团的演员。而越剧与京剧则是完全不同的唱法、身段,对于已经定型的余少群而言,是难度非常大的。但这次影片中展现给观众的,则足以用“惊艳”两字来形容,余少群将青少年时期的梅兰芳演绎得神韵十足,甚至可以说此角非余少群莫属,在他的努力下,演活了电影中的梅兰芳。《一缕麻》那一段,是讲述封建婚姻戕害的时装戏,余少群饰演的梅兰芳在演绎时,突破了传统模式,造成巨大轰动,凭此名利双收。只见梅兰芳侧卧在病榻之上,婀娜的身段、优柔的身姿,只缱绻了一个懒腰,后排的小姑娘立马发出一声惊叹:“好漂亮氨。余少群的表演为这部电影大大增色了不少。

成年后的梅兰芳则由曾经的“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先生扮演。对于黎明,一直是比较幸运的,无论是从让人初识的《甜蜜蜜》,还是后来的《玻璃之城》,亦或者是《七剑》,每一个角色,都能有幸与名导合作。经过这些年的历练,黎明演技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次的《梅兰芳》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也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至少,为了演好梅兰芳这个角色,黎明为此所付出的艰辛也足以感动观众,而这部《梅兰芳》,足以让黎明本人骄傲后半生。虽然纵观整部影片其它演员的表演,黎明的表现是略为逊色了点,但黎明已经尽力了,其它也只能任由人们评说。

影片后半部分,当日军强迫梅兰芳演戏时,梅兰芳的蓄须明志,面对日军只斩钉截铁的回答了两个字:“不演”。这是中国人的骨气,这是中华民族的魂。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只有挺直腰梁,才能让侵略者感到畏惧。而这,也是梅兰芳所令人钦佩的气节。从影片一开始,就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下提到了一样什物:纸枷锁。编剧严歌苓把戏园子里那点沧桑,一纸就点了个通透。而梅兰芳的一生也为中国的京剧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生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京剧。从某种角度而言,焉能不说是梅兰芳的“纸枷锁”?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

片中的梅孟之恋,是梅兰芳一生被纸枷锁“囚禁”与自我解放的一个矛盾综合体象征。孟小冬出现在梅兰芳在是否把家产抵押出访美国而举棋不定时,而且还恰逢其时地出现在了梅兰芳和妻子福芝芳无爱的夫妻关系中,所以孟小冬不光自己是个矛盾的人,还隐射了梅兰芳的种种自我矛盾。尤其是初次见面与梅兰芳裸妆清唱《梅龙镇》一段,把一个女须生的神情拿捏得十分到位。

梅兰芳的成功除他自身的天赋加努力之外,梅党尤其是梅党的主力军邱如白和冯子光的力捧亦是功劳巨大。唱念做打的节奏、拂袖运舞的步调,都与福芳芝一一商榷,才琢出这块“一甩袖,就是吴带当风;一出手,就是龙门石刻;一按腔,就是碎中求整,闲处生神”的美玉梅兰芳。梅兰芳之所以是梅兰芳,是因为他独一无二,任何人模仿不来。

作文三:《抗战影片观后感》2000字

【篇一:南京南京观后感】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拥挤的人群中,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大约三岁的小男孩正准备上火车。年轻夫妇背着沉重的行李。突然,一声剧烈的警报声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响起。人群骚动起来“轰-”人们的前方已经冒起了浓烟。只听见有一位年轻人大叫:“快跑呀!日本鬼子轰炸到这里啦!”

人群如遇到地震似地逃跑。一时间车站里只能听见妇女的尖叫声、小孩子和男人的叫喊声。慌乱中,年轻夫妇与三岁孩子挤散了。年轻夫妇的随身行李也不见踪影了。“轰-!”又一个炸弹从天而降,铁轨断成两截,断裂的铁轨向上翘着;天桥塌下来,只见桥上的行人跌落下来。他们张着大嘴,大声的求救声被淹没在隆隆的炸弹声中。几秒钟的时间,昔日人来人往的上海火车南站成了血的海洋。

爆炸声还在不断的响,人已经差不多跑完了,只留下一些和家人失散、跑不动的老人和孩子。在离铁轨比较近的一块空地上,一个三岁小男孩坐在满是血污的地板上哭着。旁边躺着许多惨不忍睹的尸体,一连几个炸弹还在小男孩的身边发出巨响。这个小男孩的未来是生?是死?我真不敢想象。

现在,虽然人们已经步入21世纪,但地球上还有许多地方站或仍未停歇。战争,使别的地区孩子们失去了家园和童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我们渴望和平,我们希望世界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痛苦!

【篇二:平原枪声观后感】

影片概述

早上,我观看了电影《平原枪声》。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地区年轻的八路军干部马英在党的领导下,回到家乡肖家镇,率领苏建梅,王二虎等抗日战士,依靠群众同以中村,杨百顺,刘中正为首的日寇汉奸进行殊死搏斗。他们与地下工作者郑敬之,秦芳之密切配合,发动群众,智取枪支,建立武装,攻占炮楼,巧杀汉奸,识破叛徒,粉碎“扫荡”……一次又一次挫败了日寇的阴谋,出生入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将敌人消灭。

观后感想

看了这部影片,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升。

这些英勇的平原儿女们,凭着一种信念——民族精神,在家乡的土地上为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用自己的智慧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当风云突变马英被捕时,苏建梅等人截粮车,毁电线,拔炮楼,让敌人误以为马英仍在城外;在壮丁训练所马英与地下工作者郑敬之密切配合,救出马大娘,借敌人之手除掉汉奸吴胖子,马英等人也脱离虎口。更让我敬佩的是抗日战士的意志。当苏建梅被捕时,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这些都未能摧毁苏建梅的意志,面对挥起的鞭子,面对那一件件令人不寒而栗的刑具,苏建梅仍面不改色,对八路军的任何情况只字未提……

反之,那些汉奸和日寇更令人痛恨之极,他们的言行正与抗日战士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苏建梅与苏建才同时被捕,面对美色的诱惑苏建才心意访惶,终成了叛徒……

抒情结尾

抗日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之歌。同时,影片也告诉我们:要记住这段浴血历史。

【篇二:一•二八淞沪抗战观后感】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出动最强大的兵力和新式的军事武器,向上海闸北大举进兵,挑起了“一·二八”事变。面对日军的暴行,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不惜违抗国民政府的命令,坚决抗敌。

在一块展板上,我看见了两张图片:一张是两名日本官兵强行拖走一名中国市民,那个中国市民挣扎着,眼里充满了死亡的恐惧;另一张是一位中国军民视死如归的坚毅神情,大刀就架在他的身后,但他却一点也不向敌人屈服。看到这些,我的心也愤怒起来了,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吧!

当时正是大冷天,但十九路军的三万官兵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奋勇抵抗,不少人脱掉上衣,挥舞大刀,和日本鬼子展开肉搏战。随后,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通信队、运输队和募捐队,万众一心,支援抗战。看到这些,我深深地为上海军民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顽强抵御敌人,不管敌军是自己的多少倍;因为,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枪林弹雨,保家卫国。

我觉得中国军民就是靠这种顽强不屈、团结战斗的精神,才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经过三十多天的激战,日军始终无法占领上海,5月5日,签订停战协议。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一千九百多名英勇的官兵,永远令人怀念。

我亲耳听过蔡醒民爷爷(蔡廷锴的长孙)给我们讲的抗日故事,我亲手给仍然健在的十九路军战士带过红领巾,原来历史不曾远去,英雄事迹代代相传,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观看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展览,更让我明白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

你是否知道,因为十九路军烈士的大多数人都是广东人,再加上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也都是广东人,所以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就建在广州?你是否知道十九路军烈士就长眠于我们水荫路?你是否经常仰望“碧血丹心”的凯旋门?你是否清明时节给十九路烈士敬献鲜花?

请你和我,都不要忽视这段就在身边的历史故事,了解它,记住它,就是最永恒的纪念!

作文四:《抗战影片观后感600》800字

片段里讲了1941年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的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部队主力和群众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电影中一个片段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相继跳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的肺腑之声,那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无畏惧的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一生学习!

每想起五壮士我都会脸红,因为我是一个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问题上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有时甚至放弃。而五壮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的困难算什么,正是他们的前赴后继洒热血换来今天的生活。如果我一遇到困难就到退堂鼓那祖国的明天会是怎样的?怎么对得起烈士们的英灵呢?那我们现在就应好好学习,刻苦钻研,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加富饶。

让我们永远记住1914年秋天的这一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影片《举起手来》讲的是八路军从日本军手中抢回金塑观音头像而展开的故事。一位迫不得已钻进装有观音头像的女大学生,一个位八路军送东西的老大爷,和一群滑稽搞笑的日本兵展开了斗争。影片从头到尾都贯穿着喜剧元素,导致我们从头笑到尾。笑到肚子痛,笑完之后大家是否想过影片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给我们传达些什么?其实影片最后交待了当年日本兵的后裔,如今纷纷前往中国谢罪,忏悔当年家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看过之后我的心情很激动,思考了很长时间。

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是文明 进步的最鲜明的标志,因为只有历史,才会有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历史,因为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民族的兴衰荣辱,才会更努力的建设国家。关于影片中提到日本兵的子孙后代来向中国人民谢罪的事,我认为这些人是进步的,是文明的,虽不能洗去当年满身的罪恶,但他们至少良心发现,知道他们的家人给中国带来了多大的灾难,所以他们用他们真诚的心与实际行动来请求中国人民的原谅。

作文五:《抗战影片观后感》1800字

《鸡毛信》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抗日影片爱国主义影片,片名叫《鸡毛信》。     这部影片讲的是:有一位儿童团团长叫海娃,他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封插有鸡毛的信,让他赶快送给八路军张连长,并说这封信非常重要,千万不能丢。海娃让爸爸放心,保证完成任务。他把信揣好,就赶着羊去送信了。 海娃刚一出村,就遇见了鬼子,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藏在了领头羊的尾巴下,终于躲过了鬼子的搜察。谁知鬼子饿了偏偏要吃羊肉,把海娃和羊赶进了羊圈里,到了半夜,海娃趁鬼子们睡着了,悄悄地把鸡毛信一揣逃了出来,他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把鸡毛信安全地送到了八路军张连长的手里,可海娃却昏倒了,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张连长按照信上的地图,带着部队,成功的将鬼子的炮楼端掉了。

看了这部影片,我感觉海娃很勇敢,遇到事情会随机应变,

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能躲过鬼子的严密搜查,机智的把鸡毛信安全的送到八路军张连长的手里真是不简单。

影片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在越危险的情况下,越要冷静,不

能冲动,不能逃跑,要随机应变。我要向海娃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党。好好学习,长大了为人民服务。

《铁道游击队》观后感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一部抗日战争的电影,电影的题目叫《铁道游击队》。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群农民在队长刘洪和政委的带领下,与日本鬼子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

游击队员们非常勇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正在飞驰的火车,拿走敌人的枪-支-弹-药;面对那么多凶残的敌人,他们毫不畏惧,坚决与敌人搏斗;被捕的游击队员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不向敌人透露一点游击队的秘密。

游击队员们在险恶的环境下,从不害怕,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用歌声来激励自己:“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看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用我们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地雷战》观后感

五一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盘电影《地雷战》的VCD光盘。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的在电视上放了起来。整整一个下午,我在反复的看着这部电影。电影那紧张动人的情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夜已经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我的思绪,仍沉浸在下午观看影片的一幕幕场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了村民们顶烈日、冒严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场景。我仿佛听见了村民们在高喊:“响了一个,又响了一个!”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横飞„„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顺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个人影看不见”。这就是民兵们对付鬼子的最好办法。民兵们就是按照这种打法,和日本鬼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在战斗中,村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制造了许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飞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其中最厉害的地雷,要数“天女散花”了。这可是村民石大爷苦思冥想发明和制造出来的。这种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会爆炸,爆炸时石头飞上天,落下来就会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虽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们并不甘心。他们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后把雷起出来。但民兵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他们发明了“蝎子雷”。这种雷,当鬼子去起雷时,就会有一个小小的铁夹子蹦起来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

《地道战》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的剧情是1942年抗日期间,日军对翼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军常常袭击老百姓,让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

高老庄群众在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指导下,把家家户户的地窖连在一起,组成地道,并通到鬼子的炮台下,鬼子一出兵,地下的民兵就会发现,并告诉老百姓下地道,让鬼子白跑一趟。

有一天,高传宝接到上级的通知,说有武工队要来,这话传到了鬼子的耳朵里,鬼子就让汉*打扮成武工队的样子,去打听地道。汉*到了那,被高传宝一眼就认了出来,杀死在地道里。

敌人出了炮台,走进村子,没发现什么人,但是,高传宝和他的民兵早已做好了准备,敌明我暗,打了鬼子一个措手不及。最后还活捉了鬼子小队长。

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过着八路军打来的生活,我想起高老庄人民和高传宝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鬼子。在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文六:《抗战影片观后感》800字

抗战影片观后感

自开始记事起,就从老一辈的口中听了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尽管如此,对这一块中国人都应当正视的历史知道的还只是一点皮毛,对其中所要表达的共产党员的精神也没有很深地去体会过。这次的红色经典欣赏正好给了我这个重温历史,挖掘和体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精神的机会,在众多的红色经典书籍电影中,我选中了《太行山上》这部电影,不仅因为它刚好能满足我对于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的探索,同时我觉得这部电影所反映其中的共产党员的优良精神和素质也是当今共产党员所应具备的。

《太行山上》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当时的八路军总司令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影片集中反映了八年抗战中的几次重大战役,从平型关战役、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战争的情景,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刻画了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人的形象。这其中震撼我的并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号角齐鸣的壮丽场景,更是共产党人那种勇于面对,坚忍不拔的精神。平型关战役中,在兵力单薄、装备较差的恶劣环境下,八路军将士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一举击败了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将平型关十里大峡口变成了侵略者的坟场,铸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热情拥戴,以此从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看一部电影,并非只是在看,而是要思考我们是否能从这部作品中学到什么或者说有什么道理值得我们借鉴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明确和摆正自己入党的动机,坚定自己入党的信念,认清自己的职责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我应当要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在这部影片中,有许多当时优秀的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在现今的共产党员的身上仍适用的,他们的大智大勇、吃苦耐劳、临危不惧、勇于向前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所缺乏的,他们分析问题的客观、理智也是我们所应学习的。我想,作为21世纪的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当延续前辈留下来的光荣传统,在以后的日子里,实事求是,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为祖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一份力。

作文七:《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

观看抗战影片《地道战》有感

胜利第六十二中学     八年级二班    霍梓萌     指导教师:于会学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意义重大的年份,妈妈和我利用暑假的一天,一起又一次的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让我们有一次重温了旧日历史的残酷,再现了日本侵略军在中国这片富饶广袤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熟悉的旋律又在耳边响起,它铿锵有力,极富有感染力,使我听后顿时热血沸腾,冥冥中产生了一种冲动,一份渴望,一丝感动,爱国情结又一次在心中涌起。

《地道战》这部影片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以搞垮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大伙全结一心,同心协力,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战斗方式——挖地道。他们在平原的地下开凿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地上地上连为一体,为鬼子布下了天罗地网。利用百里长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把鬼子打得片甲不留。

有一天,可恶、令人憎恶的小日本鬼子来到了一个村子里,无情地抓了居住在这里的所有村民,只有一位老师、老爷爷和其他几位孩子顺利逃脱。躲在了村庄的地道里,在这种险恶的地方,鬼子随时都有可能发现他们。但他们还要想尽一切办法

营救生命难保的村民们,随后就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搞笑的地道战。

条条地道,场场战斗,时而让人紧张万分,时而让人拍手叫快。印象最深刻的是战士们用墙上的小眼儿左打一枪,右放一炮,让鬼子们摸不着头脑,在村子里东奔西跑,抱头鼠窜。神秘的地道里埋伏着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战士,他们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有最聪明的“土”办法——地道战,有最强大的后备军——老百姓。电影中的老爷爷和其他几位孩子可真是个足智多谋、有胆有识的小伙子呀!在一次次难关里以自己的聪明、勇敢战胜了他们。他们的老师也为这次战胜取得成功做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之所以能赢得胜利,靠的是中国正义的力量,靠的是他们机智的头脑,靠的是人民坚定的支持。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作文八:《抗战影片观后感》1000字

邱少云观后感

你知道烈火焚身是什么感觉吗?你能忍受住火焰的炙烤吗?你能背熊熊大火包围住半个小时却毫不吭声吗?我相信大部分的人的答案一定都是怎么可能!但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保卫祖国的土地。邱少云,一名普通的中国军人完成了这不可能的行为,不对也因为他而获得了胜利,但是,他却并没有看到部队胜利的那一刻便藏身于那火海中。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军像一颗毒牙一样,侵入了三九一高地,志愿军要完成一项万分重要的突袭任务。在潜伏的过程中,美军的燃烧弹打入了我军潜伏地点。邱少云像一只小鸟一样,被笼子一样的熊熊烈火困在了里面。他没有扑灭大火,而是纹丝不动地趴在地上,继续进行着潜伏任务。大火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被活活烧死了。突袭开始时,他的战友喊着;“为邱少云同志报仇!”的响亮口号,冲进高地,战胜了敌人获得了最终胜利。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澎湃起伏,久久不能平息。虽然邱少云人是肉体的,但他的精神却是钢板一样的。他干什么事都把团队放在第一位,宁肯自己牺牲,也不能让部队受到丝毫损伤。我感到邱少云也是像毛岸英、黄继光一样的抗美援朝英雄。英雄者,乃人群中之豪杰,为天下先者。邱少云,敢为天下先,英雄二字冠于其名之前,实是当之无愧。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只要一和火苗接触,痛的尖叫或直跳,而且会疼上大半天。可是邱少云,他居然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而在烈火中被活活烧了半个钟头才慢慢死去。要是换成我是邱少云,我肯定会疼得直打

滚,并且会马上跳起来脱掉棉衣或叫旁边的战友帮我扑掉火。可是邱少云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要是这样做的话,整个部队就会暴露受到严重的损失,并且这次战斗就会失败。

影片结束后在我的眼前总是出现着这样的一幕镜头:“砰”的一声,燃烧弹在邱少云旁边的草丛里爆炸了,大火熊熊燃烧起来,火烧在邱少云的腿上、背上、头上„„大火在他的身上足足烧了好几个小时,但是邱少云纹丝不动,因为他知道,如果动了,我们的队伍就会被发现,这次打败敌人的计划就会因此而失败;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应该有钢铁一般的纪律。 看到这里,我感到精神受到了冲击,邱少云这种坚强的意志深深地震撼了我。亲爱的邱少云,我想对您说:“您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坚强不屈、严守纪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邱少云他钢板一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战争了,但是干什么事都像打仗一样,没有钢板一样的精神和严格地纪律性是不会成功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01班

130301121

李治波

作文九:《抗战影片观后感(王萍)》1100字

抗战影片观后感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2015年9月1日,在学校组织下,我们观看了《五原大捷》。1940年3月20日,傅作义指挥反攻五原的战斗打响。经过3昼夜战斗,收复失地,共歼敌三干四百多人,俘三百余人,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日战争以来国军少有的收复失地的战役。

从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畔的第一声枪响,中华民族开始伟大的抗日救国战争,到1945年9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在这场历时8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沉重代价和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场展览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再到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到了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

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年。 走出展览馆,大家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因为,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落后就要挨打!

作文十:《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3篇》2700字

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3篇

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1篇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了一部动画电影便是《地道战》。虽然是动画片,可讲的并不是像普通的幼稚的动画片一样。主人公有麦包、麦米以及其他的十几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讲的是,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去上学的时候,老师提醒他们不能再打闹了。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课....鬼子来了说着,只听见"嘭"的一声,守卫村庄的八路军叔叔倒下了,老师带着教室里的孩子们跑到了事先准备好的地道里。可是村庄里剩下的孩子和大人都被鬼子抓进了大牢...在地道里老师和同学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救村民们,在这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笑话;可是老师也差点被鬼子弄死。幸好老天有眼,有一句话这莫说"邪不压正",也就是说最后村民赶走了鬼子。

其实,我就是想说我们每一个都必须谨记国耻。可恶的日本人对我们做的一系列可怕,可恨,可耻的事我们一件都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个无辜的人,可是真的记得到这些的人有多少个。

现在的同学们不好好学习,每天想到的都是玩。觉得自己很聪明。是的,玩确实要玩,但是是要讲方法的,不能只是玩。有人说:"学习的时候要拼命去学习,玩的时候就疯狂地去玩"这也是一种方法。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3篇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3篇。那些天生就聪明的人,你不学习,那么你就会落后,有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天生聪明的人没有后天的学习就会从聪明人变成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连普通人都不如的"智障"。

忘记是谁告诉我:"聪明是前提,智慧更重要"。我同样认为只有学习是我们打败敌人的方式。小学的语文老师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一直记住这句话,是为了提醒自己只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排斥;才不会落后;才不会被人瞧不起;才不会被人欺负。每一个人都得有一种意识在脑袋里。这样才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说到这里,我想到我们学校的种种情况,我觉得有很多我们做的很不好,难道我们应该这样吗?同学们,醒醒吧!要记住:"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泽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

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2篇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也想到了自己,嘎子的形象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拿我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惭愧之极。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

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from 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3篇来自 end#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3篇文章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3篇出自,此链接!。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华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空气会更清新;经济会越来越繁荣;人民会越来越幸福;国力会越来越强盛;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祖国会因为有了我们而骄傲、自豪!

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3篇

"一九三七年那,日本鬼子进了中原,先打开卢沟桥,后进了山海关。"这首耳熟能详的八路军拉大栓曾经是童年里耳熟能详的一首歌,出自电视剧小兵张嘎。

张嘎生活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鬼不灵村,是个机智聪明而又顽皮淘气的小男孩。故事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形势最严峻的时期。他和奶奶救助了我八路军侦察连钟连长。鬼子进村搜捕时,钟连长为保护群众,挺身而出被捕,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本鬼子杀害。张嘎为了给奶奶报仇,参加了八路军。

在芦苇荡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戏弄鬼子一番,弄得鬼子狼狈不堪;在敌人面前,他铁骨衷肠,"横眉冷对千夫指",嫉恶如仇;在老一辈革命前辈面前,他尊敬有余,却并不约束自己的个性......不得不承认,以张嘎为代表的一众青少年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我欣赏张嘎的机灵古怪。他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只有13岁,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爱咬人。机灵鬼透,野气逼人。2016抗战影片观后感900字3篇书籍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说读后感-教师读后感等-中小学生读后感。他既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又是一名优秀的战士,倔头犟脑却又聪慧勇敢。

我欣赏张嘎的一片孝心。他高度发扬了"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美德,"为奶奶报仇"是

他觉得参加八路的初衷。在奶奶去世后,他哭得肝肠寸断,在民族灾难面前,在家庭变故面前,他还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民族的灾难促使他过早的成熟,最终成长一名优秀的侦察员。

我更欣赏张嘎的嫉恶如仇,拥有极强的民族荣誉。即使年龄过小,但是却异常懂事,参加八路,打日本鬼子,十分质朴的言语中藏了多少孩子美好的心愿,拥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张嘎充满那个烽火年代少年儿童应有的特质——如鲜活顽强的生命力、质朴得近乎执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面对苦难时的乐观和勇敢、面对艰险时的镇定和从容,当然也少不了他们所特有的智慧与幽默。小兵张嘎以它独有的方式刻画了中国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几个少年儿童艰难的成长史。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少年中国说难道只能说说而已吗?不!不是的,即使我们不需要去面对那么动乱的烽火年代,不需要面对那段峥嵘岁月,但我们仍然可以尽我们自己所能,提高自己的内涵气质,做一个丰富多彩的当代青少年,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亮,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承担起属于我们的责任,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