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笔端流淌》2000字】 让爱流淌

作文一:《让爱在笔端流淌》2000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把学生蕴藏在心灵深处、与众不同的素材“倾吐”出来,教师就必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而习作评语正是为童心和师心之间的交流架起了桥梁。精彩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作文指点迷津,还能让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教与学的乐趣。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叶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在习作评语中必须坚持运用爱的教育,让爱在笔端流淌。   一、平等对话――流淌一分尊重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所以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面批。当面评析,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修改方法,不仅能及时地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中的不足,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面批时,教师用心地朗读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和人格都受到尊重,这是转变学生写作态度的良好催化剂。   2.换位。教师写评语,不应该是简单的、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是娓娓地交谈。那么,教师就该放下“说教者”的威严,以“大朋友”的身份走进童心的世界。我把作文的眉批设置成“大朋友的话”。“大朋友的话”流露出这样的心声:“大朋友觉得你――”、“大朋友建议你――”,这一种“蹲下来”交流的方式,激起学生倾诉的渴望。   二、灵动的语言――流淌一分真挚   教师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文评语,对学生来说字字重千金,直接影响他们的作文,甚至是做人。那种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受用的评语只能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反感。因此,好的作文评语应该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让学生有所收获,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同时又赏心悦目。   记得上学期布置写一则周记,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今天中午,饭后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地在屋子里待着,这时院子里响起爸爸的声音:“伊诺,牛的草喂了吗?”我当时就看蒙了,随即明白了,不动声色地在孩子的周记底下写上了这样的话:亲爱的孩子,我一直欣赏你的是你的诚实、善良、孝顺、乖巧,平日里你一定帮爸爸妈妈做过不少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回忆一下,咱们不编故事,大朋友期待你写出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好吗?这么一点,孩子懂了,再次交上来的作文事件写得就真实多了。   在“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张力力写的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我发现习作有抄袭的成分,他只是把范文中的“韩老师”改成“蔡老师”,在“大朋友的话”后面,我这样写道:“大朋友很高兴,也很感谢你,没想到你把我也写进了作文里。但我怎么也想不起你写的事了,我们之间有很多事写,只要你挑一件最有意思的写,一定很精彩,试试?”真没想到,课后小家伙跑来向我承认,作文是抄来的,真诚真的能够打动孩子们那颗金子般的心,让他们把作文当做倾诉的对象。   三、热情的赞扬――流淌一分欣赏   赏识学生作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就能唤起学生脑海中沉睡的记忆,激起表达的欲望,还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美丽。   例如在“根据音响编故事”这一习作训练中,王佳佳写的是《雨》,我的“大朋友的话”是这样写的:“大朋友觉得你观察得真仔细!不仅会用大眼睛看,还会用小耳朵听。你的语言真美‘雨从天上飘下来可漂亮了,像晶莹的小珍珠。雨儿的声音好听极了……真是一个小诗人!如果还能写写你的感受,那该多好呀!”看了我的评语,小家伙在后面补上了这样的句子:“我好像是雨儿,唱着歌,快乐地飘着……”教学写事的作文,有的学生情节描写得十分精彩,笔触细腻,我更是不吝惜赞美的语言:“你相信吗?读了你的作文,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跟随着你的镜头,我仿佛看到了整件事情的经过。”“了不起啊,你将来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我太欣赏你了。”肯定孩子们习作中的可贵之处,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增强写作的信心,这不仅可以引导他们对作文写法的运用,还可以让他们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和满足,也许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四、进步的期待――流淌一份信任   长期以来,对学生作文要求过高,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如果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学生会进步,在评语中插入征询意见式的语句暗示学生,老师正期待你用行动回答,这样的作文教学就一定是高效的。   例如:“大朋友相信你一定是一个会观察、会思考、会想象的孩子。快拿起笔吧,写一写!”这显然比一句“请认真观察,写具体”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习作中,错别字特别多。在评语中我鼓励学生:“大朋友觉得在这次‘挑战错别字’行动中你落后了,因为错别字老爱跟着你。给你一个建议,去请教‘字典老师’。”这样的评语,远比“请注意错别字”更有说服力,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时间,那么期待总会成真。   带着一分感动阅读孩子的习作,怀着一颗爱心欣赏童心的世界,相信“当爱在笔端流泻”的时候,孩子在作文中记录下来的将不再是贫乏的情感,不再是雷同的事件和干瘪的套话,而是一种心灵之声的交响曲,将展示生命的风采。

作文二:《流淌在笔端的感悟》600字

流淌在笔端的感悟

幼时,我时常跟在父亲身后,看他把墨汁倒入四方砚台之内,用一根拇指粗的毛笔蘸墨。那时我总怨他,无论多白的笔用过一次就再也不能像原来一样了。但他却指着刚写好的字说:“写字就是这支笔存在的道理,就像做人一样,需要慢慢品读。”我低着头,一双眼睛充满疑惑的盯着那副字,想要去领悟它。

那天,我依旧站在父亲身后,看着他练字,但我始终也看不出它与做人有什么共同的道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拿起了笔,模仿爸爸写字。

刚开始写字是因为觉得好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心的兴奋被渐渐磨平,我也开始不认真起来。

一天,我正在练字,一不小心,我的一个“人”字没写好,站在旁边的父亲皱了皱眉,没说什么。但接着,我一脸几个字都没写好,父亲忍不住说:“你连一个人字都写不好,将来如何成人?这写字如同做人,要慢慢来呀。”看我一脸疑惑父亲又说:“这道理就在练字之中,你慢慢去感悟吧。”

习字终究是辛苦的,春天的烦闷,夏天的酷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因为我要去探索这做人与写字的关系。

终于,我写的作品获奖了。我一脸兴奋的把奖状碰到父亲跟前,父亲欣慰的看着我说:“我想,你应该从字中找到答案了。”

我细细回想那一个个奋笔习字的夜晚,那一笔笔慢慢斟酌的情境,是啊,我找到了!习字,要静下心来,一笔笔推敲,一划划思考,认真书写,才能写的工整。这做人如同写字,在人生路上,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才能走的成功,不留遗憾!

原来,这做人的道理并不难懂,离我们也不遥远,就藏在那二尺毛笔,四方砚台之间,等你慢慢去发现。

2016年2月作于北京家中

利博文

作文三:《初二在笔端流淌》700字

初二在笔端流淌

初中生活,从起点看,是遐思万丈;从终点看。是依恋无边。初中,真的是让一个孩子长大的敲门砖。我即将站在初中的终点,饱蘸情感的墨,写下我的依恋、我的怀恋。       初二的早晨没有初一那么懵懂悠闲也没有初三那么成熟忙碌。从教室走廊望去大家三三两两的坐在位子上,英语课代表早早地捧着书在讲台上带着大家读书,但我们却漫不经心,有一句没一句的应着!愠怒却又无奈的他在教室来回的徘徊。最后他盼了好长时间的救星终于来了——老师走进了教室。看到教室里死气沉沉,读书声也犹如蚊子在叫着。怒火顿时烧了起来,这时打扫包干区的人脸上似乎带着一丝笑意往教室赶,刚要进教室就被老师堵在了门口。老师狠狠地训了他们一顿后,又开始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般训起了我们。

初二的早晨就这样在老师的训斥下匆匆走过。随之而来的便是那又乱又吵的中午。       午饭铃响了,大家陆陆续续走出教室,三个一堆五个一群的排着,边讲话边向食堂走去,整个就是一盘散沙!午饭后又陆陆续续走进教室!屁股还没坐热,老师便来了。捧着书手中握着一张条子怒气冲冲的走了进来!“你看看你们,排个队也不会,还当自己是幼儿园小朋友......”唉,又挨训了!大家埋着头像霜打了茄子似的,一声不吭。

...... ...... ......

又到了放学时刻,语文老师准时报到“唉”“唉什么唉呀,快点背书,等下抽背,背不好不要回家!”为了回家,大家很是认真的背着,读着生怕延迟回家的时间!那时的我们不再是那群只会给老师闯祸、挨训的祸头子而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学子!

“成功只是瞬间,奋斗才是永恒”,初二生活紧张却又充实,枯燥见参杂着一份历练,以平常心从容面对初中每一个阳光灿烂和乌云密布的日子,点点滴滴,初中滋味到心头,无以言说。唯有默默怀念,用真情做墨,用文字记录。

作文四:《竞赛课让真情在你的笔端流淌》3900字

让真情在你的笔端流淌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作文,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心理描写类作文的写法。

2、通过总体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锻炼作文讲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而大文学家王安石也曾说过:

“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上节课我们练习修改了一篇话题作文“惭愧”,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行具体的讲评。

2、题目回顾

同学们,今天在讲评作文以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次的习作要求:

(1)师引导学生回顾评讲作文的训练目标:真情浓墨写童心

指名回答本次作文的要求:1.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素材,写一件使自己感到惭愧的事,题目自拟;

2.在写作中突出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

(2)明确本次评讲课的评讲重点:在写作中突出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

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打出一行大字:“真情浓墨写童心”。对学生解释,这一句话概括了这次作文的要求:“真情”是说要内容真实、情感真切,以情来打动人;“浓墨”就是要注意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写童心”就是写自己的心灵世界。

作文讲评:

一:榜上有名:

同学们,请看今天的第一个板块‘榜上有名’!”在屏幕上打出“榜上有名”四个字和一串姓名,同时大声念了这些学生的名字

佳作明星金榜:何晓东 熊盼  陈梅  凌芳  刘梦娇  罗玉环  叶念思 沈萌

佳作明星银榜:江翰林  邹娟   徐敏  丁子恒  吴晶  范冰莹   郭雄    谢雨菲

张俊萍  许曼妮  施萍  许娇娇  马梦婷  侯飞  周贤   沈盼    蒯姣

点评:“这些同学的作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感情真挚,而且描写真切。

(过渡):其中有两个同学的作文最为出色。想不想知道她们是谁?

二.佳作亮相:

1.那么,入选今天第二个板块‘佳作亮相’的同学是准呢?”

在同学们猜测和期待的目光中,请何晓东同学登台朗读她的作品!在学生们的掌声中,屏幕上打出“佳作亮相”四个字,何晓东同学开始朗读她的作文。

2.老师小结:何晓东的这篇作文写的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一节晚自习课,老师讲阅读时要

求找一个拟人的句子来赏析,因为自己的心不在焉老师很生气,自己还和老师赌气,事情过后想到老师以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一种难以言表的愧疚、自责充溢于自己的内心,心中总想对老师说一声对不起。

3.趁热打铁:对何晓东进行简短的采访,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会点评作文。

引导:(1)老师很想和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你能说说你对你的作文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2)你觉得有没有遗憾的地方?生谈作文的优点和不足。

师引导小结:作文作文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真情,心理描写细腻传神;全文欲扬先抑,层层铺垫,充满了对老师真诚的愧疚;全文采用第二人称行文,直抒胸臆,发自肺腑„„

4.学生小组交流:生向何晓东提出疑问与困惑,其他学生帮忙解答,师予以引导

5.真情道白:现场向老师说声对不起。

6.第二位同学‘佳作亮相’:

陈梅的作文题目是《已逝的诺言》,写的是自己六年级的时候,一次期中考试考砸了,辜负

了老师的期望,于是给了老师一个承诺,然而期末考试即小考的时候却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于是对老师充满了愧疚。

7.学生采访:

师引导:大家对这篇佳作有什么看法与困惑,可以向陈梅同学提出来。”生谈文章的优点和缺点。  老师小结:“刚才的两篇文章,当然不能说已经完美得无懈可击。我之所以认为何晓东和陈梅的作文是‘佳作’,那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真诚。 内容真实,感情真切,是这两篇文章最突出的优点,也是所有优秀文章的灵魂!两位同学所写的事都是生活中极普通、极细微的小事,这尤其值得表扬。

8.素材荟萃:

引导过渡:当然,应该说这次不少同学的作文也有这个特点。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叶念思同

学写自己因为和妹妹的争吵而误踢了母亲一脚,伤了母亲,母亲没有责骂我,母亲的包容让自己充满了愧疚;谢雨霏同学写自己在面对沿街乞讨的一老一少俩个乞丐时不但没有给予帮助,还怀疑俩人是骗子,冷漠面对的经历,他在惭愧的同时自然联想到:那些弱势群体,他们是生长在角落的小草,更需要社会的阳光与雨露  范冰莹同学写的是自己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误拿了别人的饭盒,为了不让别人发现,最后将饭盒扔掉,面对失主的苦苦找寻,自己的良心受到了谴责,这件事成了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刘梦娇同学写自己父母在外打工,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对奶奶的唠叨很烦,和奶奶产生了情感上的隔膜,后来当不再和奶奶生活时才体察到奶奶的爱,在惭愧的同时也明白了爱其实就是奶奶的唠叨。

三.片断欣赏

作文评讲进入第三个板块——屏幕上打出了四个大字“片断欣赏”。

老师导入:“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

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   以描写作为重点,尤其是心理描写。

在这过程中,适时通过电脑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断的内容并进行归类——

有的在动作、神态中融入心理描写:“我一时慌了神,接着便快速地在文中找句子,我不知道该在哪儿找,

只是眼睛胡乱地看着短文,进行着毫无目的搜索„„”(何晓东)

“班主任来了,她拖着缓慢的步伐,阴沉着脸,身后尾随着几个男生,周围的气氛死一般的死

寂,我悄悄地抬起头,发现班主任满脸倦容,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这时,我想起刚开学时她满脸的笑容,顿时,心中不是滋味„„”(刘正雅)

有的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心理:

“我的心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我的眼睛飞快地瞟了一眼,终于看到了答案,我把答案抄在卷子上,然后,做贼般的东张西望看有没有人发现,幸好,地理老师没有发现„‥”(许娇娇)

“顿时,我面红耳赤,本来打算抬头看她一眼,可听到这里又猛地低下了头,心里像是敲着一面面响鼓,双手紧紧握着,像一个做错事等待责骂的孩子„„”(罗玉环)

“这时,老师的脸色变的阴郁,正如同他此时的心情,教室里鸦雀无声,似乎听得见心脏跳动的

声音,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别点我,千万别点我,只要不点我怎么都行„„(江翰林)

有的通过想像或幻觉写心理:

我用手轻轻地翻着地理书,突然,心猛地狂跳起来,脸上火辣辣的,额头上渗出了冷汗,好像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连那些题仿佛也在狞笑着,对我挤眉弄眼,好像在说:‘真虚伪,抄来的分数,我瞧不起你!’”(许娇娇)

“早晨,我匆匆地收拾好自己,来到学校,还未走到教室,已听到里面哗哗的翻书声,我仿佛看到她着急地在书里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照片的样子,我闭上眼睛,捂住耳朵,努力不去想也不去听,心里忐忑不安。”(罗玉环)

“尽管教室里鸦雀无声,但我却仿佛听到了同学们一声声令我无地自容的嘲笑声,我心虚了,

缓缓地低下了头,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神” (蒯姣)

有的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自己的心情:

“我无力地坐了下来,眼神空洞,窗外,有些飒飒的风响,灰暗的天空中堆着几片云,我没法

解释,我居然轻信了谣言,伤害了她„„”(邹娟)

“听着你生气的话语,我的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咸全朝我涌来,我

越发的烦闷,空气是如此的凝重,连呼吸都是那么困难。”(何晓东)

有的是通过内心独白来直接写心理:

“看着弟弟远去的背影,我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心里默默得念叨着:我这个姐姐是怎么当的

呀,做错了事还要弟弟来承担„„”  (凌芳)

“那一刻,我在心里暗暗祈祷:没事,没事,没什么大不了”,我准备逃跑,可是俩条腿就是

不听使唤。”  (郭雄)

学生们在读自己的作文片断时,引导大家归纳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从学生作文中总结出来的,使学生们容易理解和掌握。

除了心理描写,展示其他几位同学各具特色的片断――

沈萌的作文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不错:她的头发花白,目光浑浊无力,一张饱经沧桑的老脸上

刻着一道道岁月的年轮。

有的同学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张俊萍

(开头)“清晨,一缕灿烂的阳光洒在我寂静的房间里,我无奈地睁开双眼,不经意间看到身边熟睡的熊娃娃,心里不禁泛起了一丝丝心酸,一丝丝愧疚。

(结尾)“人生就像是一首歌,有美妙的旋律,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对不起,我最真诚的朋友,我深深地感到愧疚。”

有些同学语言幽默风趣:

“谁知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这种融洽的关系没有维持一个月(刘梦娇)

“爸爸打算骑着他的摩托车去集市,可是那辆饱经沧桑的摩托车却出了故障,尽管爸爸修了好大半天,它却还是无动于衷,怎么也动不了,看来你今天是要罢工啊”(沈萌)

有的同学情真意切,主题鲜明:

时过境迁,经过岁月洗礼的我,经历了更多,也明白了更多。不断增长的阅历让我明白了您对我的一番苦心,让我真切体会到了您对我的爱。

现在,我不企求您原谅我,原谅我连少轻狂的任性,原谅我的无知,就让岁月抚平您心中我留下的伤痕吧。                    熊盼《用心读懂爱》

那一脚,我多么希望能踢在自己身上,这样,心里的愧疚是否就会减少一些。对不起,妈妈,请

原谅我。                     叶念思《那一脚,我愧疚一生》

我真是可笑,真是无知啊,您对我那么好,我却„„,想想真是后悔,真是对不起您,可现在您

已不再教我了,但有些话,是自我醒悟以来,内心深处一直想对您说:

老师,对不起,我不该有那样的错误想法,不该宣扬那无知的骄傲,更不该那样对您,我敬爱的

老师,对不起,请原谅我。

四.学有所得: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作文讲评,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请大家交

流一下,针对本次作文,你认为有什么收获?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作文五:《让快乐在孩子的笔端流淌》2700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写、会写、爱写呢?笔者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广泛搜集作文素材,激发其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激情,这样,作文教学就会化难为易,化苦为乐。      一、走进生活,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聪慧的眼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展开想象,创造自身语言。一次,我布置学生周末在家学炒肉片,然后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的实践作业,十分乐意接受。在此基础上写作文,很容易唤起他们的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我把刀高高地抬起来,又用力砍下去,只听“嗵”的一声巨响,我一看,原来是我的青椒掉到了地上……”“肉终于切好了,可是惨不忍睹,个个大小不一,尽是残兵败将……瘦肉就像一个个小士兵”。篇篇文章富有童趣,可见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      二、走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乐写的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嫩学生心灵兴趣之火。”学生作文也是如此。   (一) 先听后写。   学生作文最常见的困难是“没得写”,即使有了材料也是平平淡淡写完就大功告成,写不出事情的波折。为此,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听后要他们把故事写下来,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学生一听,个个急不可待,互不示弱,拿起笔一鼓作气,就将故事完整地写出来了,并且多数学生写得都很具体、生动。   (二) 活用课文。   课文是我们最便捷的资源,应好好利用。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在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感情桥梁后,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学生有了理解课文的基础,就不觉得难了。“桂林的水真柔呀,柔得像妈妈温情的手;桂林的水真静呀,静得像一块光滑的镜子;桂林的水真软呀,软得像一匹轻盈的丝绸……”“桂林的山真险啊,有的像刀削过的一样平,顶天立地地竖在岸边,使人不寒而栗;有的山头还立着一块巨石,它摇摇欲坠,似乎就要砸下来一样,令人触目惊心”……   (三)抓住有利契机。   要让学生成为有心人,老师首先要是有心人,抓住生活和教学中的契机。一天,鼓楼区到我班抽查学生身体状况,抽走部分学生后,班上仅剩下20来名,他们个个坐立不安,根本就没心思听课了,我索性不上课了,带领他们来到走廊上,要求孩子们认真观察,学生目睹当时的人物表情、动作,体会到了人物心理,而后再让学生动笔写。学生便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有情可抒,兴趣盎然。   学完《新型玻璃》之后,我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如果落进眼睛里就可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就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时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      三、体验成功,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它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心,带来无究的动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寻找亮点 鼓励学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该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 在批阅作文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习作中的“亮色”,特别是中下等生,虽然有些学生的作文整体把握不行,但总会有某几句或某些段落写得好,于是我就会把它挑出来,讲评时,让他们亲自到台上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说一说。这种不可多得的成功体验,能激起他们的喜悦心情,调动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尽力发现每个学生,特别是中差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一点精神支柱。   (二)引导改文激励学生   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这很符合他们好胜的心理。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一丝不苟地批改,就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放过。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张贴出优秀习作。这样,不仅写作文的同学作文水平有所提高,批改作文的学生也能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学到别人的写作方法,不断吸收,不断提高。   (三)改革评语温暖学生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多表扬、赞美,忌批评挖苦。用谈心式在批语中与学生交流,可以肯定鼓励:“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更出色的”;“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一定会有很大进步”;还可诱导:“如果文章结尾部分能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文章便更出色了,试着补在后面,好吗”等等,这些鼓励期待的评语,会产生神奇的效应,学生对这样的评语很感兴趣,看完之后,都是笑容可掬,有的还心领神会地望着我,有大胆的学生还会在后面写上:“谢谢老师的信任,我一定努力”等等。   (四) 组织投稿振奋学生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我经常寻找机会组织学生投稿,根据作文的质量向不同层次的刊物推荐。实践证明:认真地组织好学生投稿,积极引导参与这项活动,尽量让学生文章展示在别人面前,特别是充分利用学生中已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作文,在学生中大作“文章”,可让学生树立足够的自信心,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勇往直前,享受成功的快乐!   总之,我们应该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愉悦,让快乐在孩子的笔端流淌,让快乐在孩子的心中永驻!

作文六:《让真情流淌在孩子的笔端》2100字

教学生写作,就好比教学生做人。“真、善、美”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在小学生作文中,为了使他们的文章具体、生动,教师往往会教给他们许多的写作的技巧,也正是这些写作技巧,使学生们忘了如何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想要解决技巧与真情实感的问题,我觉得如果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也许会有一些效果。   一、营造氛围,使作文生活化   写作不是工厂里进行生产活动,虽然它有一定的规律,但真正能打动人的文章,不见得是有什么严格的规范的。教师恰当的营造氛围,尽可能使作文变成学生的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需要,使他们觉得不吐不快,给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降低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表达的尴尬。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只有在学生有了足够的生活体验之后,才会在比较中创造,在观察中创造,并在创造中领悟和升华对生活的认识,对情感的真切感悟,从而产生表达的冲动。因此,我们应该考虑,让学生自由的想象或营造氛围,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体验并感悟生活,就能让他们在强烈的创造欲望的驱使下写出真情四溢的动人篇章来。   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好“日出”的作文,我决定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孩子们到城郊空旷的田野中去看日出。我让他们早上五点钟到观察点,结果,当我准时赶到的时候,我发现我是最后一个到达的人。我刚一到,他们便争先恐后地给我介绍他们的所见,从天上的云彩、天色,田野中的树木、禾苗,脚下的小草、露珠,空气中流淌着的清新与纯净,一直到天籁里各种声音。结果学生写出了如“露珠儿亲吻着我的脚,小草儿牵着我的裙”、“薄雾像个贪睡的孩子,懒洋洋躺在禾苗的床,偶尔轻轻地伸个懒腰,也显得那样轻柔、舒缓”、“太阳羞红着脸,躲到黑云的身后,时时探出小半边脸来”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佳句。   二、投其所好,使作文情感化   “情动于衷,而发于笔端”。没有真正的情绪是写不好作文的。谁没有自己的喜好,尤其是孩子们,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不会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他们可以说是对这些事物了如指掌,甚至怀着我们无法理解的感情。但有了表达需求是否就能写出好文章呢?答案是否定的,恰当的命题是使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和作文成功的要素之一。重视命题,既可以使学生产生创造的快乐,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带着丰富的情感来进行创作。比如,带有“喜”、“爱”、“了解”等字眼的题目,或者让他们自拟题目,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让他们带着激动的情绪完成习作。还有一类学生也很喜欢,比如《……我对你说》这类题目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这就是命题的妙用。   作文的命题,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让他们充分享受创造的喜悦,切不可墨守成规。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与创新,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见,惟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个范围内拟定题目。”有老师在教写作的时候是这样开始的:这次作文写点什么好呢?我替你们想好了几个题目,你们看怎样?”有学生调皮:“老师,这些题目我都不喜欢,我想自己写一个,行吗?”老师回答:“只要你认真写,我同意。”命题与学生自己命题相结合,能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要教给学生命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在命题时做到“小、实、新”。小,就是具体,不空洞,就是在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就是在他们自己的身边选择题材,让绝大多数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作文写起来自然就不觉得困难了。比如,《一顿……饭》,落脚一个“饭”字,学生天天吃,顿顿有,自然就容易。实,就是实实在在地写一人、一事、一境、一物,让学生觉得抓得住,握得着,容易下笔,便于展开思路。尤其是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更是如此。   三、教给方法,使作文文学化   要使学生自由的表达情感,使作文文学化,教给他们抒发情感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作文通常采取两种表达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就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或某个问题的叙述,把自己的情感直接倾诉和抒发出来。这种方法明白直接,不拖泥带水,让人一看就明白作者想写什么。比如:《桂林山水》一文中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就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直接的进行概括。   2.间接抒情。就是借助人物、事件、景物或某个问题的叙述、议论和描写,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这种方法最妙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把自己要表达的感情直接说出来,而是把自己的情感蕴藏在娓娓道来的叙述或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中,情感含而不露。这种技法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最好在高段学生中才逐步的引导他们掌握。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引导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渗透,在作文修改时逐步教给学生,让学生在体会与实践中掌握其使用技巧,体会其妙处。   让真情流淌在孩子们的笔端,忘记写作的技巧,最重要的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情感世界,尽量少地约束他们,努力使学生的作文生活化、情感化、文学化,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巧妙命题,不拘形式,营造氛围。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实现真正的人文关怀。在时机成熟时教给学生技法,使学生作文文学化,“润物细无声”,教学于无形,方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文七:《让真情流淌在孩子的笔端》2100字

让真情流淌在孩子的笔端

作者:王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