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开仓济民》900字】 郑板桥开仓济民

作文一:《郑板桥开仓济民》900字

的文言文,完成题目(6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小题1】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 B【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小题1】A

【小题1】(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小题1】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原意为“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文案”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去是离任的意思,之是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主语“郑板桥”,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1】试题分析:“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分析出郑板桥是“有才”的人;“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分析出郑板桥是“清廉、勤政”的人;“燮开仓赈济”分析出郑板桥是“爱民”的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点评: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需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围绕这个人写的那几件事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该人物进行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的人物形象才会丰满。

作文二:《郑板桥开仓济民》400字

郑板桥开仓济民

原文: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世称扬州一怪。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其感恩戴德如此.

译文: 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作文三:《郑板桥开仓济民》400字

原文: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世称扬州一怪。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其感恩戴德如此。

译文:

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作文四:《郑板桥开仓济民译文》300字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原文: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世称扬州一怪。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作文五:《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600字

原文                                                       译文

郑燮,                                                       郑燮,

号板桥,                                                   号板桥,

清乾隆元年进士,                                 清朝乾隆时考取进士(成功), 以画竹,兰为长。                                         以画竹,兰为特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曾担任范县的县令,爱民众如孩子般。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房间没有贿赂的钱财,桌案上没有积压的公文。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你和我之间谈话总是以文人身份畅饮酒吟诗,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

人相食,燮开仓赈济。

或阻之,

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

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甚至有忘他是长吏(的人)。    升级担任潍县县令,那时正值饥荒,         人吃人,郑燮打开粮仓救济。             有的人阻止他,   郑燮说:“这是什么时候,如果不断报告 老百姓怎么能活?上级有谴责,我随他处置。”         然后发粮食给人民,救活一万余人。   郑燮离职的时候,老人们沿途护送他。

作文六:《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400字

译文:

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原文: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世称扬州一怪。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其感恩戴德如此.

作文七:《中考分类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答案》900字

中考分类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试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参考答案】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009年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释】

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  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  其:他,指代郑板桥  去:离开 余:空闲  为:作为,当  食:吃

【译文】

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救活了上万人。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作文八:《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100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6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答案:

1.A

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解析】

1.试题分析: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原意为“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文案”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2.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去是离任的意思,之是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主语“郑板桥”,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3.试题分析:“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分析出郑板桥是“有才”的人;“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分析出郑板桥是“清廉、勤政”的人;“燮开仓赈济”分析出郑板桥是“爱民”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需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围绕这个人写的那几件事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该人物进行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的人物形象才会丰满。

作文九:《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400字

郑板桥开仓济民  (6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参考答案:26.B    27.(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8.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

作文十:《2009年9月第3周郑板桥开仓济民》1400字

文言文练习一(2009年9月第3周)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

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武王示之病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3、“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4、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4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戚于其上。属予作丈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共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共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2)予观夫巴陵胜状 .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9、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4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扁鹊投石

1、(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

2、(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3、(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4、(4分)治病      治国

1、(1)通“俱”,全、皆  (2)优美的、好的  (3)各种景象  (4)向南直到

2、(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