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2》14400字】忧患意识1000字

作文一:《忧患意识2》14400字

简论增强忧患意识

王伟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很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任务,增强忧患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根本上说,增强忧患意识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所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六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深刻分析了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必须长时期艰苦奋斗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为此,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再次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地说,忧患意识既是执政兴国的重要价值理念,又是执政兴国的行政态度和行为方式。忧患意识作为执政兴国的价值理念,就是居于安全、成功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危难、创业时的艰难,从而才能发展,才能兴国。古人对于祸福安危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忧患意识的价值核心即在于从安中把握危,从福中看到祸;此乃是执政兴国之正道。忧患意识作为执政兴国的行政态度,首先是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成功有时就是危险即将到来的信号。因为繁荣稳定,容易使人感到志得意满,进而骄傲放纵。因此,于

成功之时,居福安之境,务必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吕氏春秋·慎大》说得好:“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故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其次,忧患意识还包含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孝经》道:“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高而不危,满而不溢,把两极转化的态势辩证地结合起来,这是忧患意识的真缔。忧患意识作为执政兴国的行为方式,表现为事成于预,防患未然,慎始慎终。如《周易》所说:“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见险而能止,知矣哉。”增强忧患意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忧患意识不是消极悲观,不是灰心丧气。相反,它的价值导向是要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在这样好的形势下,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既看到成绩的一面,也看到困难的一面;既看到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也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既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也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只有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能够有效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就能够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而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锻炼。忧患意识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增强忧患意识,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有些党员经不起成功的考验,在胜利面前冲昏头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至动摇、腐化和堕落,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革命性。这

在我们共产党员中虽是个别的现象,但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为了保持党的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本色,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这是增强忧患意识的基本途径。

第三,增强忧患意识必须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地区和部门,认为形势好得不得了,于是便忘乎所以,于是便花钱如流水,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大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对这些现象,必须下大决心坚决制止。我们一定要看到,我国经济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和作风。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中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和克服困难的措施想得周全一些。

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人

浏览次数:526次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10-5-2 16:46 | 提问者:匿名

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人

最佳答案

忧患意识是人的一种理智的认识活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够人明白肩负的使命,明确理想目标,主动解决忧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有无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得失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本文试就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进行初步的探讨,请教于专家学者们。

一.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人类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奋图强、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树立忧患意识很重要。江泽民同志曾反复告诫全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并多次以清朝“康乾盛世”由盛而衰为例,来阐释由于对于滚滚而来的世界进步大潮茫然而导致国家衰败的历史教训。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讲话中也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社会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有无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得失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基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远虑与近忧是相联系的,近忧是远虑的前因,远虑是近忧的后果,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由于从小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从小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有无明晰的远大的理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得失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明晰的远大的理想来源于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才能有明晰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家庭理想、生活理想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现在有少数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主要是由于没有忧患意识和优越感、满足感大多的原因所导致,因此,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2.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大学生确立责任意识的重要前提。责任意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如何关系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他们有无强烈的责任意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得失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强烈的责任意识来源于强烈的忧患意识,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才会有“国家兴兴亡,匹夫有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责任感,一个有强烈责任意识的大学生,才能明白自身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民族责任、道德责任、职业责任、家庭责任和个人责任。当前,少数大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对自己责任观念淡薄,主要是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所致。因此,只有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真正树立起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职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意识,从面全面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作用。

3.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大学生勤奋学习的重要动力。忧患意识是人的一种理智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的反映,也是做好某项工作,解决好某种问题的内在动力。当前少数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力,主要是学生在学校校园中,条件优越、环境安定,吃穿不愁,生活稳定而且竞争性不强,所以,他们不懂忧患、不会忧患、没有忧患,从而对学习失去动力。可见,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学风不浓问题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只有具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勤劳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和事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4.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强烈的忧患意识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就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体现时代变化的趋势,从基本的国情的自己的实现出发,了解新情况、认识新问题、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就能与时俱进,明确目标、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才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取决于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那些忧患意识。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忧患是多种多样的,上至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下至百姓的生活起居。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特点和肩负的重任来看,他们应当具备强烈的对民族的忧患意识、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对社会的忧患意识、对团队的忧患意识和对个人的忧患意识。与此相适应,就要对大学生进行以民族忧患意识、国家忧患意识、社会忧患意识、团队忧患意识和个人忧患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忧患意识教育。

1.民族忧患意识教育。民族忧患意识是人们在了解本民族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本民族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一种理智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可以转化为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能够激励全体民族成员为实现民族的共同目标而团结统一、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特别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着危亡的历史关头,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的民族忧患意识勃发,义无反顾走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民族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使他们了解中华民族历尽磨难的历史,明白所肩负的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才能树立起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伟人复兴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2.国家忧患意识教育。国家忧患意识是人们在认识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对国家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风险和不利影响的理性认识和高度的警惕。个人和前途与命运是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荣传统,具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民,总能保持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并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是中国人民爱国行动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通过国家忧患意识教育来增强国家忧患意识,要明白我国与世界发达大国的差距,要清醒认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困难,要了解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科教文化比较落后的国情现实,才能立志成才,奋发图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报效祖国和人民。

3.社会忧患意识教育。社会忧患意识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和进步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一种理性认识和警觉。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谐稳定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直接的意义。对社会忧患意识是个人应当具有的意识。未来是属于青年大学生的,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了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忧患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4.个人忧患意识教育。个人忧患意识是个人在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自身条件、能力基础和社会关系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困难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和警觉。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忧患,归根到底就是对自己的忧患。大学生正处在走向社会的前夕阶段,尚未择业就业,更没有成家立业,面临着人生的许多大事,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各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十分残酷,人生道路也是变化莫测的,大学生如果不能对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困难有一种理性的认识和警觉,就不能居安思危,也不能做到未雨当代大学应当在强烈的对就业、对职业和对事业的个人忧患意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当前,少数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期望值高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就业忧患意识。所以,大学生的个人忧患意识教育是重要的。

三.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必须与其他教育相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的方式较多,主要有课堂教育、传播媒体、社会实践和专题报告会等,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注意到把忧患意识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忧患意识教育必须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民中化民族告别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忧患意识与其民族精神是息息相通的,有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才能不断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能不断地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当代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仅要增强民族忧患意识,而且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胸怀大志、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子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忧患意识教育必须与世情国情教育相结合。忧患意识是人们在对某种情况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理性认识和理智的警觉。对民族对国家的忧患意识是建立在对世界形势和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不了解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高速化、信息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不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较大差距,不了解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就难以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必须把忧患意识教育与世情国情教育相结合,在进行世情国情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才能相互促进,从而使忧患意识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3.忧患意识教育必须与历史教育相结合。了解过去,才能珍惜现在、谋划将来。忧患意识是在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后文明发展历史的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既有奋发图强地创造为世人惊叹的灿烂文明的历史,也有因国力低下而受人欺凌的沧桑岁月。大学生只有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历史的了解,才能产生强烈的对国家对民族的忧患意识,才能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胸怀大志、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子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忧患意识教育必须与责任意识教育相结合。人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是相联系的。有了忧患意识才有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意识更增强了人的忧患意识。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在强烈的忧患意识,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因此,要把忧患意识教育与责任意识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5.忧患意识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人的忧患意识与其荣辱观是相关联的。明荣知辱是社会主义“四有”新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正确的荣辱观,大学生就能分清是非、明荣知辱,增强忧患感和责任感,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胸怀大志、明确目标、全面发展,才能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校应当把忧患意识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李小萌:您好观众朋友,欢迎走进《新闻会客厅》。今年的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三个意识的讲话,今天我们就请到了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跟我们共同解读。欢迎您李校长,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新闻。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这是胡锦涛同女代表亲切交谈,并代表党中央向出席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致以节日的祝贺。

新华社发(靳小丁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3月8日参加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胡锦涛总书记 “三个意识”,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也连续三天刊发了评论员文章。

李小萌:在这个新闻当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表述,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我的感觉是告诫这个词其实用的语气是很重的。

李君如:对,这是有针对性的,语重心长地要求,可以归为告诫了。

李小萌:另外这个告诫是不是也感觉到,这三个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李君如:对,这三个意识提出来,我说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就显得它很重要、又很紧迫,所以他语重心长地说,应该树立或者增强这三个意识。

李小萌:三个意识的要求在当下提出来,大的背景是什么?

李君如:我想大的背景就是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攻坚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间我们既要看到我们过去28年改革开放所提供的经验,能够为我们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南,又要看到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面临许多困难问题,包括已经有的问题,特别是深层次问题,也包括可以预料到很难预料的问题,同时包括来自国内的和国际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危机没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可能在继续前进道路中会发生或造成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损失。所以这个时候提出来,实际上就是胡锦涛总书记讲三个意识最后说的,使我们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顺利前进。

李小萌:现在也是地方党委陆陆续续换届,十七大的选举也马上开始,在时下提出三个意识的要求是不是也看作是对干部选拔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呢?

李君如:我想三个意识的提出,直接的对象就是干部,是对干部的要求,我想在去年底召开的中纪委第七次全委会上,胡锦涛同志已经把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就这五大作风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点提出来了,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我想当然是针对我们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对干部的一个要求,这个要求会体现在哪里呢?当然会体现在干部的选拔监督里面,所以我说他不是说我们的换届选举中就是以这三个意识为唯一标准,但是在这个干部的选拔和监督当中也确实要坚持这三个意识。

李小萌:现在我们就把三个意识逐条来解读一下,先说说忧患意识。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中国的形势很好,国际地位在提升,经济发展很快,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进出口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财政收入也是在大幅度增加,这个时候提出忧患意识,意义是在哪儿?

李君如:这是我们能够保证清醒的自觉,能够在基于挑战、成绩与问题面前,能够更好地把握正确的方向。这次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既充分地肯定了我们这两年在改革开放当中,宏观调控中,在解决民生中所取得的巨大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又不惜笔墨,用大量的篇幅讲了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这是在历次我们党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所都没有的,这就反映了我们党自觉的清醒,就是有忧患意识。

李小萌:讲问题的篇幅显著比以前要长。

李君如:不是一般的长,过去如果是一个自然段,或者几个分号概括了几个方面,这次是每个问题讲一大段,而且有根有据,甚至有数据,这是难能可贵的,就是我们的最高领导层他们在成绩面前没有陶醉,而是对前进道路上要解决的问题有足够清醒的估计和认识,这就是忧患意识。

李小萌:这个忧患意识的提出有没有针对哪一些领域呢?

李君如:忧患意识的提出,对我们经济工作领域,主要是领袖工作里面,同样是对于我们党自身建设也是提出来,因为什么呢?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一个,工作取得成绩,要看到问题、不足,另外还要看到我们党在领袖改革开放当中取得的巨大进步,但是不能不看到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为少数干部的腐败造成的许多不好的影响,这些无论是对党来讲,对国家来讲,我们都要有忧患意识,所以要忧党忧国,其理由就在这里。

李小萌:其实在过苦日子的时候不用提,人人都会有忧患意识,而在形势,人们感觉形势很好的情况下,恰恰提出忧患意识,又是因为什么?

李君如:我感到你的思考是很深入的,在困难的时候,你不忧自然会忧,难是难在形势好的时候,过好日子的时候,

有没有忧患意识,自觉地清醒,不是人家要求你忧患,而是自己在成绩面前看到问题,在胜利面前看到困难,甚至看到危机,这就是自觉清醒。在历史上,我们有这样的教训,比如讲我们中国近代史,都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于是救亡、发展就成了我们一个民族的两大历史课题。这个帐都算到1840年,1840年谁呢?是道光皇帝,他挺倒霉的,帐都算在他的头上,但是仔细算算,为什么道光皇帝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败在英国人的枪炮之下呢?追根溯源,是在中国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康乾盛世,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那一段,他们那时候是国力非常强盛,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到了顶峰,而且当时中国无论是经济总量、外贸总量,以及发达城市的比例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很神气、很自豪。但是你放眼看世界,就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一段时间里面,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了,工业革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现代生产力像春笋般、魔术般地从地下涌出来,整个一个社会进入了一个高级的文明阶段,而我们还在陶醉,甚至麻木不仁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讲外国的使臣给我们送点礼品,礼品我们在故宫里都看到,钟表,这个钟表是什么呢?就是把天文学对时间的刻度,它的物理学结合起来,在这个圆盘里面可以把一天多少小时多少分钟都标出来。

李小萌:但是我们只是把它当玩具放在那儿观赏,没有人去研究它,拆开看一看。

李君如:对,当玩具去观赏,还有些人不屑一顾,此乃奇技淫巧耳,是这么看的。故宫的日晷,这个是我们的时间,这是我们文明的象征,就这样中国一步一步落后了,而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过好日子,康乾盛世,在盛世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工业革命,人类进步,中国就和世界拉开了差距,一直到我们今天这代人,以及我的儿子,我的孙子,都要承受着因为康乾盛世没有忧患意识造成的被动局面,因为我们到21世纪中叶才基本实现现代化,到中等发达国家,花了几百年时间来弥补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没有忧患意识造成的这个后果,所以你刚才讲得非常深刻,在盛世的时候,在成绩辉煌的时候,要有忧患意识,这个就是一种清醒的自觉,所以胡锦涛同志在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

李小萌:关于忧患意识,能不能您再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忧的是什么?

李君如:第一,要忧,就是我们在世界各地大冰炉中,中国如何抓住机遇、经受挑战,实现和平发展。二要忧的,是我们在全面小康目标提出来以后,如果能够团结全体人民解决所有的不和谐因素,建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任务。三要忧的是我们的党,一个有辉煌历史、丰富经验的党如何更好地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的联系,而进一步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其实归根到底,要有我们这个民族,怎么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李小萌:现在说说公仆意识,其实在中国共产党的党章里面就有,党的干部是党的骨干力量,是人民的公仆,在当下提出公仆意识,针对的又是什么?

李君如:公仆意识针对的我们掌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公务员,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李小萌:其实我们不妨把公仆这两个字拆开来讲,其实公对应的是一个私,仆对的是一个主。

李君如:你讲得非常对,公就是对应的私,就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仆就是对主人,他也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或者是对人民群众颐指气使,甚至张牙舞爪的,公仆,就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意识。

李小萌:除了作为公仆本人要有公仆的意识之外,从一个国家的制度上来讲,怎么保证这个公仆意识能够贯彻下来?

李君如:你讲得非常重要,为什么呢?恩格斯曾经对历史经验总结,他发现一个问题,自从国家出现以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他应该成为社会公仆的,但实际上无一例外,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在形势好的时候,条件好的时候就成为了社会的主人,就站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了,所以他提出来,工人阶级国家应该避免这个问题,所以要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怎么防止呢?他根据马克斯对巴黎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制度上的防止,比如讲这个官员应该是要人民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同时人民群众有权罢免他,这样他就是社会公仆,他不敢轻率地变为社会的主人,人民有权利选他,人民也有权利罢免他,这个是在马克斯的法兰西内战,恩格斯1891年导言里面讲到的一个个案,值得我们重视,就是如何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从制度上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途径。

李小萌:另外,公仆意识可不可以理解为针对腐败现象来说的呢?

李君如:公仆意识有很多层次,首先是对干部的一种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道义的要求,也是政治的要求。针对这个下面它的反面是什么呢?一个是脱离群众,这是最轻的,我们执政党最大的风险就是干部脱离群众。第二,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那就重一点,成为主义的。第三就是腐败、堕落,腐败是公仆意识针对的一个层面,那是一个最高的层面,提倡公仆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现在腐败现象蔓延的警告,矫正腐败病的一个药方。

李小萌:公仆意识应该说也是之前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一个一脉相承的提法。

李君如:那个是很通俗、很形象的表述,权是哪里来的?是人民赋予你的,你应该为人民之所用,而且再进一步,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所以这种意识就是公仆意识。

李君如:现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公仆意识问题,我想它要解决的问题,除了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外,还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私仆,什么是私仆呢?你注意到我们好多腐败的官员当中,傍大款,以权谋私,这个公共权力本来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现在他们为少数人去谋利益,傍大款以权谋私,这里面有两个,一个是傍大款、以权谋私,包括这个权力为自己的亲属、朋友、部下去谋私,所以私仆是和公仆根本对立的,但是你不能不看到我们现在这种现象,所以我想树立公仆意识,既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又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私仆,这是我们今天在干部教育工作中也好,在党的建设中也好,在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中也好,都应该重视的两大问题。

李小萌:这也是中央提出领导干部要慎欲、慎独、慎微、慎交友的一个用心所在。

李君如:对。

李小萌:其实节俭意识对全社会每个公民都是有提示作用的,但是对于政府和公务行为当中的节俭意识应该是什么?

李君如:现在讲的节俭意识是一个特殊情况下的节俭意识,是对领导干部提的要求,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有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他在权为谁所用的过程当中,他有一个不好的意识,既然我手中掌握权,我就为所欲为,他就把公共权力用于自己个人享受,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挥霍浪费的问题。有些面上也说名义是为老百姓的,就是政绩工程,但是他造了豪华的办公楼、楼堂馆舍,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违背公仆意识的,所以现在讲的节俭意识它不是我们个人的节俭意识问题,而是如何对待公共财务,如何使用公共财政,对公共财政、公共财务如何用制度加以制约,每个人都能够有自我自觉的要求,这是我们讲节俭意识的一个特殊的针对性,我就讲胡锦涛总书记所讲的节俭意识,他不是说老百姓节俭,八荣八耻是对公民的要求,现在讲的节俭是对领导干部的,是对公共财务、公共财政的节俭,在这个意义上讲节俭意识。

李小萌:有人概括过,在公共行为当中的铺张浪费,分成三个方面,一个是盖豪华办公楼,楼堂馆所,属于形象工程,再一个是公款消费、公款招待,第三是政府采购,为什么在这三个层面当中会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呢?

李君如: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欠发达的地区都存在问题,发达地区有比较多的财政收入了,他就建豪华的办公楼,欠发达地区现在也出现这个问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本来是让地方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的,他首先来发展自己的办公楼,这个问题就权为谁所用的问题,就发生了,公共权力的指向是为人民的还是为自己政府。第二个问题,就是公款消费,这类问题多年来是一个庞大问题,这个问题除了个人意识之外,也确实有一个制度的节约,前面有制度问题,比如讲住房标准问题,办公标准问题,我们不清楚,财政的使用状况如何进行审计,我们要加强,至于公款的消费问题,吃吃喝喝,这些问题我想有标准,但这个标准形同虚设,比如我们出差有多少钱的补贴,实际上基本都不执行,这个标准如何定得合理,标准如何严格执行,这是要规定的。第三种你讲的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本来是防止挥霍浪费以及滥用权力的一个措施,它不是属于铺张浪费层面的,现在政府采购支出问题是一个另一个形式的问题,就是政府采购中发生的问题,这里面我们采购的制度,采购人员的素质,我们要很好研究的,它和前面两个不一样,就是防止你滥用权力,豪华消费,所以制定了政府采购,现在政府采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也要研究。

李小萌:对于公务行为当中的铺张浪费,一个是缺乏监督,还有制度上的约束,甚至有政协委员提出来,只要超标就应该算是违法,才能够有效地去制止这种现象出现,您觉得呢?

李君如:他如果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的,他讲了超标违法,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呢?你标准什么?什么法律,所以我说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就是严于自律,第二要有制度来自于必要的法律,比如干部,你的办公用房应该多少面积,你这个机构应该多少面积,一个楼有多少面积,有规定,你违法了,当然要受到法律制裁。第三,我想还要监督,因为有些事情,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监督,好多问题还是有漏洞的,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来监督我们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才能够把这些问题比较好地处理。

李小萌:这就令人期待相关的制度尽早出台。

李君如:可能现在当务之急,这类问题都要好好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乃至有些要立法,来最有效地立法,包括我们的公共财政的开支都要经过严格的审计,包括项目要进行审计。深圳前几年搞绩效审计,政府绩效审计,就是对政府的决策投资最后效果如何,审计出来有问题,政府的官员乃至政府的主要官员都要接受处分,这样的绩效审计我想如果在更广的范围经试点以后全面铺开的话,有助于把节俭意识更好地树立起来。

李小萌:前面我们是对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逐条分析,其实这三个意识它是有机联系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您跟我们讲讲这中间的关联是在哪儿?

李君如:我想这三个意识都是一种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执政意识的表现,如果你不是执政党,你不掌握这个权力,这三个意识,特别是公仆意识,也没多大意义。所有的问题就出在我们行政党范围变了,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一个掌握政权长期执政的党,通过过去在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个党一方面有巨大的权力,一只手有巨大的权力,另一方面又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这个情况下面如何能够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是我们要研究的、要讨论的全部问题的核心之所在,所以我们要树立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种意识,这种意识就需要你有公仆意识,所以公仆意识是三个意识的核心,而这个公仆意识要在成绩与问题、机遇与挑战面前,清醒地自觉,要有忧患意识,沉着工作,这个公仆意识要求我们在处理公共财政和个人利益,在处理地方利益与中央全局关系的时候,在处理个人与人民的关系的时候,都要有节俭意识,所以这三个意识我个人的看法,核心是执政意识,执政意识三个表现,里面公仆意识是直接和执政意

识相联系的,忧患意识和节俭意识,都是公仆意识在工作中,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和生活中的一些要求。

李小萌:这三个意识是中央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在你细细地品读它之后,你发现其实也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对领导干部的希望。

李君如:这句话讲得非常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这三个意识,即是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要求,又反映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对干部的希望或者期待,同时最后应该转变为各级领导干部一种自律的行为准则,就是把外在的要求和希望转化为内在的自律的准则,那就是三个意识就树立起来了。

作文二:《忧患意识》2400字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忧什么?忧现在,忧未来,忧国家,忧人民,忧自身,这就叫忧患意识。社会上一切人都有忧患,有的忧自己,有的忧国忧民。真正的忧患意识,指后者。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忧国忧民的集中表现。

历史长河中,与此相反,也有一些人主张得过且过。为了即时寻乐,就不管将来如何,更不管国家和人民。“醉酒当歌,人生几何”“得饮酒时且饮酒,得风流处且风流”其理由是人生短暂,人就应抓紧时间寻乐,何必自讨苦吃。更有人认为,人生就是为自己的满足,又何必去为他人担忧,去为社会担忧。“且乐眼前一杯酒,何须生前生后名”。这些话虽然是古人所说,而许多却是为后人曲解。比如“醉酒当歌,人生几何”虽然出自曹操之口,但是他表达的不是即时寻乐,而是他感觉功业难成,人生很短的忧患。不过,社会中,只追求吃喝玩乐的人,不是没有,而却不少。就是因为有他们,他们才抬出古人的话来,加以曲解,以掩盖他们追求腐朽,不思进取的丑恶灵魂。

有人认为,黑暗社会,仁人志士为追求光明而不能实现,自然要产生忧患。而今天是社会主义,处处阳光灿烂,八方欣欣向荣,还有什么可忧的?国家大事,有党和政府管,有各级领导管,小小老百姓,要管也管不着,何必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有人虽然知道社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诸多方面需要改正,但是,他们认为,自己人微言轻,说了不顶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忧国忧民是多余的。更有一些人,看见诸多恶劣现象,是一股潮流,为了保存自己,就随波逐流。就“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认为多余的担忧没有必要,枉自空费精神。

有的人有忧患,但不是忧患意识。他们只忧自己的功名利禄。他们以自我私利出发,常常怨声载道,大发牢骚,以表示对社会的不满。似乎他们具有相当的忧患意识,其实,他们忧的是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老百姓。还有一种人,借着正义之士对国家人民的未来的担忧,就大骂祖宗,大骂民族,完全一副外国洋奴嘴脸,这是借忧患之名反对国家,自是十分错误。以上种种,已经对忧患意识引起混乱,这就须得澄清一下。

忧患意识该不该要?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不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表明没有忧患意识,就有亡国、亡家的危险。中国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就是乐极生悲的结果。一个家庭,若无长期打算,常常寅吃卯粮,坐吃山空,就会使家庭分裂。因此,于国于家都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南朝时代的陈朝,五代十国的南唐,以及北宋、南宋的覆灭,都是歌舞升平造成的。这就是说忧患意识不能不要。

个人主义者说:“人生在于寻求自我欢乐,”如果人人都是这样,这社会、国家还存在么?没有社会、国家,个人又靠什么来抵御自然的袭击,以什么力量来防御外敌入侵?个人欢乐又靠什么来得以保障?因此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个人欢乐,是十分明显的道理。

目前,一群社会既得利益者,总是在满口社会主义优越声中,大吃大喝,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他们贪污受贿,却以口口声声颂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来掩盖自己罪恶本质。这些人,是黑色腐败,灰色腐败的制造者。他们躺在社会主义的床上大吃大喝,自然是无忧无虑的。     有些事不关已不劳心的人,虽然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他们总认为国家是作官人的,因此,为天下忧患,予已无关。如此请他们读一读曹刿论战。每个人为何不学学曹刿,尽力为国家作点贡献呢?不过,当官的更应读读此文,学学鲁庄公礼贤下士,天下就会有千百曹刿涌现。若是当官的没有忧患意识,请他们记住两宋灭亡的教训。若是百姓没有忧患意识,就请记住百年殖民地历史的教训。只有从上到下都有忧患意识,全体人民都来尽力为国家作贡献,中华民族的振兴才能成为可能。

许多人的思想是较为深沉的。他们已经看到社会中的种种弊病,并且知道了其中的原因,然而,他们总认为没法改变。为了他们私利出发,他们就趁浑水打虾耙,大大为自己捞取私利。这种人并非不懂什么叫忧患意识,而他们本身就是社会的破坏力量,是邪恶浪潮的制造

者。有人看见潮流的不可阻挡,为保全自身,就洁身自好。虽然他们比起前面说的人是好得多,但是,他们的态度仍然不足取。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去顶逆流,那股逆流还能有这样强大么?目前官吏的种种腐败,社会中的杀人、抢劫等等,就是没有许多人抵御的结果。如果各种腐败现象,一开始就有人抵制,社会的人们不各自为阵,少数的恶人坏人能得逞么?这种情况能成为潮流,老百姓当然没有多大责任,因为老百姓无权去阻止这股潮流。但是,官吏呢?官吏中是否早已没有忧患意识的人存在了?

社会中还有一种怨声载道的人,他们或因正当利益受损而得不到解决,或因想捞一把而没捞着,或因某种目的未达到而满腹牢骚。他们并无忧患意识,对腐朽的潮流却能推波助澜。他们总认为这个国家无希望。对这种人应正确引导,以免扰乱社会。

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他们忧国忧民喊得最响,从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看,他们的目的一目了然。他们不是忧国,而是要的国家如何尽快亡国。他们是借忧国家之名,以便达到如何尽快使国灭亡之实。因为有这些人存在,当官的人绝不允许忧患意识存在。他们看来,只要批评国家,指出国家阴暗面的人,都是同上述的人是一道的,都是一些卖国贼。如此一来,真的忧患意识就真正没有了。把忧患意识和对社会主义的不满混为一谈是一种错误,这是当官的神经衰弱的表现。忧患意识深知骄奢淫逸、歌舞升平的危害,他们恨社会一切不良现象,指责社会一切不合理的阴暗面,就在于使国家尽快消除这些危害,使社会繁荣昌盛。借腐朽为依据咒骂国家的人,而不在于维护这个国家,而在于要这个国家灭亡。所以虽然同以丑恶现象为前提,提出批评,二者的动机目的却是根本不同的。

那些以社会主义优越大肆歌颂,但又尽力创造各种腐朽的人,虽然口口声声拥护社会主义,但是他们却是要国家、民族舒服中腐化,这种人的危害与想推翻国家的人是相同的。

作文三:《忧患意识》900字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我此次演讲的题目是——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危机了吗?

危机,随时可能到来。

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在父辈的关爱呵护下享受的太多了!我们听着流行歌曲、吃着美味佳肴,对于未来将要面对的积累竞争熟视无睹,甚至对于临近的中考也毫无紧迫感。不少人浑浑噩噩地生活,眼神里流转的麻木,体现了我们对未来的盲目。我们做着一名和平年代里的的普通学生,享受太平盛世带给我们的富足。以至于我们忘了什么才叫忧患意识,什么才叫危机感。

我们想过没有,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的人生会怎样?我们国家的未来会怎样?

我的同学们,我们是否也觉得将来是一片光明的,是不需要奋争的,是父兄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的?别做自己安适的梦了,同学们!

每年无数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无数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社会问题反映了一个现状:我们

的国人已经在安逸中忘记了危机。如果我们还知道潜在的危机,我们就不会容忍这些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对此熟视无睹。

日本学生的考题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中国和日本近代以来平均每百年就有一次战争,请你分析下一次中日大战将于何时爆发,哪一方会胜利,有什么原因?而日本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瞠目结舌——下一次中日大战将于2020—2050年爆发,战中如果日本能以强大的海军摧毁中国庞大而并不可怕的舰队,是中国无法突破岛链封锁择日本胜;而如果中国的导弹部队没有得到很好的打击,中国使用弹道导弹催毁日本的重要战略目标,则中国胜。

暂不说这其中日本学生受的军国主义教育,仅看其中体现出忧患意识,日本学生要比我们强上许多。我们之中有多少人思考过我们的祖国在发展中将要遭遇的挑战和危机?我想,哪怕是自己成长路上将要遭遇的挫折都没有多少人想过吧!在这个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的现状本不应出现在神州大地上。

这样的中国少年,拿什么去建设自己的祖国,拿什么去应对未来的危机,又谈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什么光复汉唐的宏图大业!

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只会享乐的羔羊。我们应具有狼群一样的奋斗精神!我们要做风雨中昂扬的海燕,在磨砺中得到成长。

所以,让我们就从现在开始准备,迎接成长中的每一次挑战,保持危机感,为自己与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切记“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在义勇军进行曲想起的每一个清晨,都提醒自己别因幸福丧失了斗志,别因舒适忘记了危机。

初二(11)班       胡欣

作文四:《忧患意识篇》300字

1、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5、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文学家张载

9、忧患激发天才。——霍勒斯

10、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11、凡祸患,以安乐生,以忧勤免;以奢肆生,以谨约免;以觖望生,以知足免;以多事生,以慎动免。——明吕坤《呻吟语》

12、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惠不成。

13、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菜根谈》

14、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离娄下》

作文五:《论“忧患意识”》1200字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忧患意识”的实质在于居安思危,而不是患得患失。“忧患意识”的要义在于头脑清醒,应对裕如,而非杯弓蛇影,心存疑惧。晴空万里尤须提防暴雨,风平浪静也要警惕暗涌;风调雨顺也要囤积粮草,烽火尽熄不敢放马南山;而且承平之际往往潜伏着败亡之因,繁荣之时可能酝酿着衰退之机。这些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常识,就是古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所要揭示的道理。

“忧患意识”,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项实践要求,其一,“忧患意识”体现了规律性的认识。在这一点上,古人有许多闪耀着思想光芒的阐述,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等。在这里,他们强调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探寻的一种发展规律。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一个国家,一个王朝,一个君主,开始时勤勉敬业,到后来骄奢淫逸,如春秋时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中唐时开元之治的李隆基,均逃不脱始盛终衰的历史宿命。其二,“忧患意识”体现了实践性的经验。在这方面,古人也有许多光鉴千古的政治智慧。比如,“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作为一种重要的施政经验,体现了古代先哲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这一点上,最为典型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其执政之初,处处以亡隋为戒,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励精图治,终于成就了名标青史的“贞观之治”。

“忧患意识”,并非杞人忧天,耸人听闻,只不过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善于观察危机的端倪,主动寻找危险的苗头,随时警惕危难的征兆。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说,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潜在素质。这种素质可以使一个国家强大,使一个社会进步,使一个民族兴旺,使每一个人永远保持乐观向上之精神,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总不乏一些“自大的国民”、“膨胀意识”短缺,比如在“文革”及其以前,即使饿殍盈野,饥荒遍地,也还要委过于“自然灾害”、“苏修逼债”;即使政治陷于动乱,经济濒临崩溃,也仍然陶醉于“形势大好,不是小好”。

的确,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面临着光辉的前景。虽然成就令人陶醉,前景使人振奋,然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人们不能被激情淹没理智,也不能用愿望代替现实。比较一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一下国内尚存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多少殊堪骄傲的本钱。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可以使人正确地认识形势,在强烈的危机感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事业的新境界;骄傲自满、安于现状,则会使人盲目乐观,不思进取,在颓废享受中丧失斗志,最终葬送大好前程。这是被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作者单位: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张功杭

作文六:《论忧患意识》16400字

广  大 学学报州

第卷 第

综 !版

! 合

期4

总第

期!∀

∃   % ∋& (  )∃∗  +% ( ∋   ,+− ∃   %%∋ ./ 0  &1  2 23

5年

碑训考

云急

意患识   至 古于  延今绵 不息  它是 主  体 在对  然 社 会 和自人   生一  定 题间  的思 考中 所   呈现 出 的  抑压感  和 受焦虑不   安的精 神  状

态 具是 有理性意 义 和 意 志 倾 向的沉重 情

。,

于以往  的 种 条 各件而  一 旦条  件  不充分 忧 患 意 识 必  以  苦 的希 痛 望表现   而出同  时  对 在 未来 要需 的 选择   中 于由对  各种新 的 需要

,。

的,  认识  不还十分 明 确  对各种 新 需 要 间的 相 互 关  系 缺乏 清晰  判 断 往往使 主   意 识体 处  犹于豫 不  决状   态为不  能当   机 断地立 确立  志意

和  心得  应 手 付 诸地 行  动 而陷入 焦虑  希望越  是  烈 焦强  便虑益加  深重 。 。

,感  患忧 意  识作  集为各种 痛   与苦  虑 情 焦绪为

一  体的 情 感状  况它   同心 理 学 相联   6系作 ,

,,

为 支

人配们 生  活态  度和 社会   行 为 的 种一动

6 机 类型它 同 伦  理 相 学联系 作  为 社会   存

,在

反 而 映 广 地 表泛现 于  种各意   识 式 之形中 并  构 历 史 成发展  的精   神动 力 之一  它 同 识 认论  历 和史观 相  联系本   拟文将   患忧  识 意作  为一 个特 殊   的文 化心   理范畴 作 粗   浅 分析

。 。

需的要   到得部  分满 足也  会使 主 体 意 识 落

入 忧患  之网人   的需 要  就 愿望  来是 要 求 尽说

可能 地全  面实 现   满足 但需  要  往往 并 不 在 能 现实中全  面满 足一 在定 场合  中种 一需要,

,。

忧 患 意

识  的形成  和

只能  满足 其   中 一部分6  多  种 要需  只 满 能足

种主 体  在  对某 部 或分 某种  需 要作 舍   选 取择时 往往   生产忧 患 意 识  因为   往 往 个两 以上

‘ 遍 存普在  的 据根

一。

意识患是  人类意 识 中   的一 个 成 组

需 的要  对 体主  都具  有乎合目 的  的  意 都 义是主   追体求 的 目标 但   两 需 要个 之  间 存在着 不 可  得 兼 的 盾 矛性 舍 弃 中其 任何 一  需 个要,

分它 的 生 发 发 及普 遍展存 在 同  类人 在认

、 识与 改造 世  的界 过  程中所  必 具 有 然 需的 要

和满 足 的 关   系间  密题切  关 即 凡相 有需 要 和

。都 使 会 主 出体现   快不  可 与 惜 绪情这 种   选 中 的择  情感体 验 造 成人 们  生  上理 的 紧 张和 精

神 上 苦的恼 同   也 时 有 会 样这 情 的 某形一

满足  间的之 盾矛就  有必  忧 意识 患发的生 忧   患意识  如

其  侣 而伴与 之 形   相 影随

。,

生 存 必

然有 所需  要 需要 或被   足满或

,需要  同社   会 需 要同 他人 需   要发  生冲 突一

部 分

满足或 遭  受  挫 而 丧折 失 满 就 需 要足

到得满   而足 言一  方面   人们对 于 已得  的  足 满优其  来 之 易不  其忧 用 有 竭 忧 其 之守  之 唯艰为   其再度满  足而  必  须再度  付出  价代而   患 忧 一 另 面 已方 的 得满足 诱 使  人们  逼进

。。

旦某   需 要 的 一自满我足 意 味 着社  会 需要 或

人他需 要  丧的 失主  体作 出在 足满需   或 要

放,

要需  的选择 中   产而  的 生自我 道 德  评 将

价主 体引 入   患 忧的领 域  表  现出 豫 犹 不和安

。,

要 的 满 足 或 部 需满 分 足中  显然不 仅 仅 只  生产 忧 患  意识 但必 有 忧 患   识意, , ,

,。

的更高   层 次的需  要满   足 这种  满 欲 求

。足

,具

有物 质  精与  方神面 的  量  和的质无   扩限张

需就要 受  到 挫 而 言折  方 面一人们 因 动 机   在行为  中 受阻 为 预期目 的 丧 失 为 艰

5!

的趋势 为  达到  新 的 要 满需足 必  须 具备  高

辛 劳

动 付 出 的  价 代得  不到现 实效  益的   补偿而 痛 惜 另  一方 面  探 在寻失 败 的   原 时 人因。

深 挖 洞广积 粮 的 方 略

,“

风党关 系执 政 党

,,

生 死 存 亡

的   告 诫 皆 隐含着 忧 患 意 识 的焦 虑

们 陷   入各种 各样   的 患忧  之 从中客  观因素方

面 忧  环境   之恶劣 忧 制 度之 缺  陷  人 事 之

、 、,

在。 伦理领 域   们人对   些 某德道  落堕现 象

的痛 心  疾  和 首斥责   对 犯 罪 问 的题普  遍 关注和   担 对忧  旧德 规 范道 新与  际 人需  要 间 的之,

障碍 忧, 惯习之 可 憎  主 观 因从素 方 面  忧动 机

弊 之 病 计 忧 划之不 周 决 忧 策之失   误

、 、 、

忧、

力 之 智欠缺  等等 凡 有所 失   必有所   忧 自忧然 忧 社  也会忧 个 人  挫 折由而 生 成 的 忧 患

识意往  往 表 为现情 绪  的  落 失 意低愤

慨。

突的深   切 虑 劝 恶思 从 善的 广 泛 宣   传都

是忧  患意   的典 型识表  现,

学科 领 域 中人  对们工  业  术 技 来 带的

消 副极产   如品生   态平 的 衡 破 和 坏 环 境污染  的  问题对   尖端科  学 用 运 军于 事 争战 威而

,胁

焦6 急 它  转或化  为 积极  的抗争 与 重 建 或

转 化为消 极 的沮 丧   与 傍徨

附  需 要于与满 足  的矛  盾  们 的人  忧患 识意  的触伸 角 到 展人类 生 活  各的个   域领 在

对 自 然关 系 上的 忧患   动劳  劳和动 成   的

果,

人类 生 存  的  问 对题 遗传  工程  社 会的 后果  问

,题

等等  不无 倾注 着恐惧  与不 安  的忧

患, ,

。,

在 人

类 生 活 的   各个  领 中 域 永远 存在着

需要 与满 足 的 矛盾  这一矛 除 同一 的一盾面这  外 还  有 对 立 的 着另 个一侧  面 在  对这 的 立侧 面 中  生 出 一 个产 属人 的  必然王 国 只 要  人  还 于处 不  自的由  然必王  国 中 就必  然 育

冲, 突在   对人  社会的关 系   忧上患  会 社 治政

、 、 。

,。

,、

经济  制度 和  神 精状 态的 端 弊忧  患 个人与

集,

个   与人 庭家 个  与 他人 人  的不 协调性

在 人 对自身 关的系 上 忧 患  个  人各 种  需求的  不

,,

足及  未来  发的展  状况   等 需 等 与 要 足满的 矛 盾  成 忧构患 意 识  的主 要 的   撑 支 和 根 点 需源要 与  足 满的矛  贯 盾 于 穿人类   历 的 全 史 过程,

。 化忧 出患  识 这意  就 忧 是患意 识  的  成 和 普

形存 遍 在的逻  辑 有 悲剧  就 有 忧患 类人 生活

。,

的舞 台 上 永 远 上演 喜 剧   是 可 不设  想的  史历

进程 中各 联种系  的日 益 加 强 社   会生活 的

多,

。存

于 各 种 社在  会形  之态  从中而  根源于 这  一矛

盾的  忧意患  识 通 过 其 也普 性 遍质的 习 染而具

普有遍 性的   格品  实事正  是如 此 如

发样  认展识 水   的 平 不断 提高 使 人 的 需  要

向于  深 化和 复   忧杂患   意识 也  之随广   泛 而多  样 随并着 时代   要需的  变 化 发展   而变 化  展发  在发  展形中  成相 对独 立 的构 系 结 统而差 别于其  它意

识。

,我 们

社 会 在 生 活中无 处 不 见需  要与 满 足 的

矛 盾  一样  在精 神 领  域 处 处中  见 可忧 患意 识 的  存

在“。

,,

在,哲  领学域   代 古 中国《  易 传系辞  》中的 作

者 易似其有   患 乎忧 7无 疑 是   忧 意

,・

忧” 意 患 识 的 统构系  成 基和 本 征特

忧患 意  识  依赖是  需于  而 产 要生的 需 要

,   ,

的识直  接 露

在文

学 艺  术 域 各 领各种 样 的  悲 作剧品

不 活 跃着 忧   患 识 的意 灵魂 诸  如《  楼梦 》 是 一 个 多  层次 结  构 统系从  而呈 显   心 于 灵红

作者中对   喇 喇 似 大 忽厦  昏倾惨   似 灯 将惨尽 的

封  社建会 崩  溃的 悲 鸣   及无力  补 天 的 哀叹  想《 》者雕   《 塑杜 之萨 筏 《 》阿思  的 敏 及

希,,

世界背  景中的忧 患 意 也 是识一 个   层多次

”的

构  式 形 并 每 一 且层次 都 同  需要 系  统 中

的一 定 层次 构 成一 一

对  应 系关

岛的屠

杀》 绘 画   都无  被不烙  上  刻 深 的 等忧

意患识  的 印记

85

宏  与观  观微的方 面  划 分  要 可需分  为

会 社需要  和个人 需 要   种 两类型  从低级   到

,在政 治 思 想 域

居“安 思  危 的 念

”,

的级 方 面划分   种 两 类 的 需型 要皆  可 分为

层  次就 个  人  需要的 层 次   而言由低级  到高 级   依的次 排 列  顺 是 序 环 需境要  生理 需 要   全安需  要社   交要 智需 能需  要理   想

、追

与大升  华 对社 会的   患 忧联 系着  对个 人 的  忧患

对个人   忧 的 患 受 对 社到 会忧 患   制的 和 约 响影 两 相 者对 立又  相统 一  一方  面对  人个的   患 和忧对 社 会  的 忧患  在 意 识中 的 地位 并 不 是 均衡 的 存  在 着此 消 彼  长  关 系的具 有   次 主 之分对个 人   忧 患的  化 强导致 对 社   会 忧患的 化 正弱 如 此 因 个 对需人要 的 严 重  患。

。。

、,

。,

需 与要 个人  要 需 相 同 步作 为 个 人 需 要

群的体   的 化社 会需要   的六个 层  次 也  对相 应

,地

展  示为 生 存   间的空自  然 环 需 境 群要体

生 存的经   需 济 要生  安 全存的军 事  国或  需 家 要国 际之  间的交  流需  要发  展  学科  文化

的 、

、,

得 患

失必 表   现为对 社 会   集体 对 冷的漠 具   身 有无分   心 文忧天 下 的 无  私态  和 度国家  难 有匹夫 有责   豁达 的 气 的量  人 是总

对将 个人 忧 患  置 于  次要 的地  位另 一方  面

。因

神精需 要   追 求来未  美 制好  的 度 想理需 要

, ,,

人 个需要  与会 社需  要系统  的综 合 是 忧 患 意

,”

,识 系

统  的 型原 忧患  意识  系 统的  成 就 构

是这  原 一型的派  生形

式,。

人 需个  在 要一  条 件 定 下依赖 于 社 会 需  要,

, ,

现实的 人 既是 单 个   的存  在 因而具  有

以所 对 个  的 人 患忧会  接直 表  现为  社对会  的忧

达 患到 对 个人 忧 患  和  对社  忧 会 的合患而 为 一 或  相对 均 衡这   关 一 系 成 构既为 自

个体  性又 是  社 会 关系  总 的 因和而   具有社  会 性 人 自身 的 个性 与 体社会性  的 兼备 使   个 得人 忧患 在  内容  表上 现 为对  个人 需   要的忧

患 对和  社会需 要 的   患 忧 兼的备 也   是

。 就。

社 为 会 生的活  态度 的 心   根理 据 显然人

们 世的界 观 对  这  两 要素 相 互关系 的  指导 与

在 个  人 忧 患意 识系 统 的   一 每个层 次   中

存 都 在 对着 个 人

的忧 患  和 社对会 的 忧患  的 二重  素

要调

节具 有 重  大作 用  正确 认   对识 人 个 忧的患 和

对社 会的 忧   患的相互  系关并   依 关此系 在 ,

种各  益 上 处 理利好  个人 与国 家  关的 创系造

忧 患 识意系  统  层 次 构的 来 成 由看 低

件 条 将人  的 们 患 意忧识   引 导 社于 性 会 方

。面

到 高 级 次依地   列排 为第   一层次 对  个

生人  空存间 的  忧患   对 群和体 生 存 的 自然  环 境的  患忧6  第二  次层对 个   生 人 的理忧患   对

和9

疑 是  设建精 神   明文的 一 个 必  环要 节社会

关心  个人 个  人必  关 社心会

#,

。优

患意 识  联系 着 物 质  精与神 的 需 要

, 联, ,

社 会6  济经 的 患 忧第  层三次   个 人 对安全 的

着系一   的 定世 界观 构  成  主 精 体神 世界 中  一的 个部分 在 同其  它意  的 识 较比  中 它具有

忧  和患社 会  军 事与政  治的   患 忧6第   四 次层,

个 人  社交   忧 患 的 和 对国 家或  民族  外交

的 忧6患  第 五 层次对 个 人 智 能  忧 的 和 对患国

鲜明的 个 性   征特

忧患 意识具  类 同 有 于其  它意 识的 内

容民 神 精的忧  患 第六 层 次   对个  人 想 理 求 的追  患忧 和  对社会   未 来状  况的 忧患 对应  于需 。

的客 观

性 自 觉 的能动   历性史 的  继承 性 社 会 的制   约性等  一  般 征 特 但作为 相  对独 立   的 特 意殊识 来考 察 由   忧于患 意  识必 须 以  理

性,。

要的  层 次 结构  忧患  意识 形 成这 样 一 个  系统  由 对个   的人忧 患 和 对 社 会  的忧患 二 重

要9

认识

为前 提是  一  种经 过深   沉思  考基 础上 的

感情和 意  志状  态从   是具 有而 明  显 智 成理

6 分 的意 识 由 忧 患 意 于识是  一  种立建在 理  性认,

, 构 素成一   层 次个  由 个六 不同  容内的 层   次依低

到 高 级级 的 次序组 合  为 整体

从 每一、  次 中层的 对 个 人  的忧  患 和  社对会 的 忧   二患要  的 素 系关来 看  两者  相区别 又

基 础  上 的情 感体 验 包 括  着 烦 恼 安不悲 愤

焦 虑的各种  情 绪从  而 是 有具  强烈感

色情  彩 的意  6 识由于忧  患 意识 表 现  着  明显的 目

,联 相 系 个对人 的忧   是患对社  会 忧  的患 础

基 出 发 点和  社对 会 的 患 忧是 对 个 人忧  患的

扩,

。性的与 克  服  难 或 屈困 服  于 困难的  愿望  和决

5 5

心 相 联系  从而是 具  有  突出 的 意 志 品 的质意

的 认

水 平 上识而   在 是思 维的   深更层  次上

,。

识因此 忧 患 意识 差

别 其 它于意识 的  基本 特 征在 于 它是  情知意 的 综统合一  或者

说理智  性  感情 意 志性性   忧是患  意识 的 三

个 基  本特征

,。、

从  实对 践 成  果与主   自身 的体需  要满 足 或   利益 关 系上 作  价 值出认 识   只 也 有通过这种 价

。,

值 认 识 使才  主体审   视到  实践效 果对 主 体

自 的 不身 满  性足  和危害 性从 而 产   痛生 苦感

先 患忧意 识 的理 性   特 征分 析 忧  患意 识 作为   种 情一感体  验不   单 纯 的是 无依 托

重感或 压   抑 感的  内心 体验 表 现  出忧愁 、

、、

愤 恐 俱羞辱  悲伤  郁闷 紧  张沮   丧

意失烦 恼 等  情等感 状 态 正 是   由于这   种特殊

。、

流飘恍 惚 的悲 愁冷   静 理 的 认性识   忧 患 是情 感  基的石 主  在体改   造 客 的 实体  过践 程

中 必然  形成 对客体   理 性 的认 识 从 功并利

。情的  感使忧  意患  识既同 单 纯  理的性 认   识

区 开 来 又 同分 其  它 性质的  感 情体验 区 分 开 来   时 忧 同患意   的识情 感  成 分 是 建 立在理 性  基础  上的  郁抑  性 心理 活  动具 有  相对 稳的,

,。

意 上 对 实 践义 的 果效作 价 值   识 认在  这一认

识过程 中   体 主 理解 到 机 动与效  的 冲 突果,

,。

需要 与满   的 足冲 突而   引 痛起苦情  感 的萌 发

没  有 分析与综  合抽  和象概 括   的 理 性 方

、法

定性 和  深刻 性这   种 相对 稳  定而深 刻  情 感的区

别 于 感   性直 观 的痛苦与 恐  惧的 情  感感 性 。

没有各 种 概念 判   和 推断理  的理 性 内 容 决

,直观  的 情 感 如谈  虎色 变

,“

“闻风丧

等”

不 会

生 忧 患 情产 形感 式 一 切痛 苦 感 和 沉  重

等 是 建

立在 简  的感单性  经  和 验 简 单联想  基础 上

短的暂 而 肤  浅  的心理  活  动 能不 同 于混

感的   心 体内验 总 是 伴 随 着 理 性   容内  而时同呈

现 于忧   患意识   之 中忧 患  识 意作 为 志意 表 现是也 理 在性认 识  的  基 上 发 础 的生主 体   于 对目标 的 确  是立 经过   理性思 维 而 实   现 一的 旦离 开  了 目的这 一 思   的维产  物 意 志

, , ,,。

忧患  意识 的   沉 深而 凝 的 重情  感 成分  者 有二着   浅 深 程 上度的   大重差 别  主 体 对自 身需 要的   折挫和 利  益 的 损害 认得 越 识是 深 刻 则

,忧。

。患 感越情是 恒  长而   重 滞 持久而 深  沉这 种  浓厚  的 情感常  常 人 使们的 语言 和   度态举 止 和  行 为  情表 和风 貌   被 染上伤 感  焦或虑  的

、、

就 无  法 产 生 为 心理因 过程 中 不 可 能 存 没

有 在目标的 虚   无意 志  时 同意  识 的 质 性 强和弱  程度 也 同  性理 认识密   切关 相 于对某  一 目

6的  是下 决  心 施 实 还它是 下 决  心 放  弃它 是,

。,

。,

甚至一 定 时  间内的  往 无而不 悲 如 范  仲

淹 《 岳 楼阳 记》 云

,,

庙居堂 之 则忧高 其。

,强

地烈追   求它  还是  般一 地希 冀  它 很大程

民  处6 江湖之  远  则 忧其  是 君进亦   退 忧

,亦

度  上 取 于 主 决体对  客 体 的 识 认 到达  一种什 么

样 的 程度   此因意 志 的 产   性生质 和 量 度

深”重   情的感  往 往具 有渲 泄   欲的 望 往往

、,

、被

主 体 对  象化   到然自  或社 会  体客中去 形 成

种 弥一 漫 忧 着 思的 似 于 月落类 鸟  啼霜满   江夭枫 火 渔愁 对眠  的 心境  种 这 理以 性内

都, 离 开 不理性 认   识 维 思 程过本   构 身 成忧患意

识的 理 智成  构 分情成感   和 意 的 前 志提和 基 础   是 患 忧 识 中 意的 有机  组 成 部分忧 患 意识 是   包 含着理 性 认   的意 识 识这 理 种

。性

,。

。”

为依 托   的沉痛 的情 感 是  忧患  意识 有 别 于 其

它  意  识的 最本   质特的 征

,,

认识

是 载负着  情 感 与意   的志识认 从 而差 别 于

其它  理性 识

认。

, 此 忧 患 外 意识 的意志  特征 分  析 忧患

意识 中 的 意  成志分 即 理 性  认识 基  础上 的 沉

次 忧 患意 识 的 情感  征特分   析忧患  意识 作 为  别区于  其  它 意识  意 识 悲 剧 式 的的,

情痛感   中的力 量   以 是理性 认  识 忧 虑 情 和

感为前提 的 决  信 念心 和希 望  是 具有 一 定   目 倾 的向  心 的 理活动 忧   意患识  的情 感中 意对

的志成形 具 催有化 作  用在  一 定 理性的价  值

。、

感  色彩 是 最其 主  要的特  征 忧 意 识 不患仅

仅停是  留在 对改造对  象 的质性 征特和   律

5吐

、。

识基认础 上   郁 于结心 头   异的 沉常重 的   苦 感痛受 在   出 超 理承 受心  力的情 况 下   往往  产会生

激 作 用发使   近乎  凝于聚 成 核   痛的苦产 生

, 识 社对 会 展 起发倒  退  方 的 消极 作向用  例

! 4如

;,

生产年资  料的  社会  主义 改造 完 成  以

我后 们 曾 患 忧 资本  义主的  辟 而复 年年   月 月天 天讲  阶  斗级 争 这  错种 误的优  患意  识

裂 变而   发爆出 改 造  环境  及主 体 自  身 意 志的力  情  越 感 是 沉 深意志  便越 是 坚  忧强患 意

。。

,对 社 会  的 史历进  所程起

的就 是一 种  延缓 发  展  的不  作良  一用  切 切 实际 的不  建立  对 客 观在事物  歪曲  虚幻 反   映基  础 的上 祀 人  天

忧 识 的 中 志 就是意  痛悲 转化  而 成的 力  这 种量 量对 力 一定目  具的有   定 趋肯 和势否   趋定

,势

,它

或者 促进   某 目一的   实的现 或者 阻  止  某 一的目的 实  这 种 力现 量 也 有性 质   的上 正确 与

似  忧的  意 识患  都是 消  的 极 患 意 忧 但识这

并不 等  于说 是凡  立 在 建正 确 反  基 础 映上 的

。错

误 的  区别 正确 的 意志 力   量 促 社进  会进的

步错  的误 意志 力 量阻  碍社 会  的 进步  这种力 量   又有强弱 程   度上的 差 异 正  确的 识认和 强   的 情感烈酝  酿出  坚  强的意  志 力量 平   的

, ,淡, 。

患   意 都识起 积极 的 作  用 因为影 响 忧患  意

识向  消 极 或 极 二积 重  方 向 发 趋 展 势的因  素不

仅仅  限于对  观客 事物 及 其 对 主  体关 系 的

识   正 的 与 确否还 取 决 于 特 定 的  外界  条

和 件 定 的 特 世界观 与 方 法 论  的 质性 因  此即。

情感 则

使人   意 薄志 忧弱 患  识 中的 意 意 志

别差于  其它   类型 的 志 意 在于其 意 志   同理 性认

便 是

建立  正 确 在反 映客  观对 象  基础  上的  忧患

意 识 也  出 会现消 极   积极或  的二  重作  性用。

及 痛苦 的  情 感紧   相 密联,

意患 识是认   过识  程情 感 过  和程  识意

程 过 的 一 统三 者相互  配合 相 互 作  用相  互

、、

对、  忧患 识意的 消 极  与积极  作用 的 形 原成因

的分   析 必 联 须 着 主 体 世 系界观的 性 质  和

,客

渗透  相  互交 织 构 特 殊成 式形的  意识 并

联 着系一定  的 外  客 在观条 件 和 内 在 的  特  世定

件条的状 况 而  深入   理

解。

就忧 患意   识 积极 的作用 的 形  成而 言 除 了 它 必 须   立 建 正 在 确 反 的基映础 上  还 取  决 于现实 需 要 的实 可现能 性 体主忧 患某一 对 象 在于  希 它望 合符 某 一需 要 主  体  忧 患 的在

界,观  的 质 而 性发挥 功  能这 种  功能或  者是 消

的 者是或积 极 的

忧患意  识的能  动作  用及  二  方重向性

患 意忧识 作 为 一 种 意 识  它 同样  遵 循

着这 的 样规

9 律

“理  思性虑 中 一 旦 认 识   到对象  可的改  造性 和  可 足满 性 被 忧即患 的 对  象  备 具 实 需现 要的 现  实 可 性能便   会 导致  患 忧 主 确 体 意立

志 ,,, , , ,

人 的 意识  不  反 映 客 仅 世 观界。

并  冲 将 动的意   志 转化为 在外 行为 以 求

满 足

而 且

造创 客观世

界 :,

‘,

患忧  意识来  自 对于,

要 需而 消除  患 此 外忧 要 达 到使 忧  患意 识

的 实觉 的 自 目有 的 认的识  具  着 有对某 一 需   要 深 的切 情 具有 感着对   某一对  象  否

是,

外  在化 为 积  的 极 行为还  依赖  于可 知 论 世的

观 界 和 证辩  方 的 论法在 一 种 关 于  忧  患象 是对 可知 的  可改变  的思  想 指 下 导 可以  化 强 志 意信念 而 促  使  实行 为 的践 实 现所  以 忧

患意   识之起   极积 的精 神 作用 达 到  进促社  会 生  活 目 的的离 不  开 客 观 条 一 件定程   的具

度,,

。、

。,

取 动行的   意 能 力志 因  而 对 客观现  实 有具自觉

能的 动 用作忧   患意识   对主客  关系 认  识越刻深越 普   遍 认 识对结 论   的受 感 真 越

、切

、。

越浓 厚、  意 志能 力也 就越坚 强 越 有力   其

动,作 用就  大

备 和 正确 世  界 观 的 响影当  年马  克思为 着无

。,

患 意 识 作  为 对 社会 存在 的反 映 就   然必  现 出 正呈  的确反  映和  歪曲 的反 映  两种 状

态  般 一来说 错误 的 歪  曲的 反  映  的 忧 意患

。 、,

阶 产级 解放   争 的斗需  要在  握 了 社掌 会发  展

规 律 的 础基 上他 所 做 的  第  件一  事 是就让 现 实  压受  迫的 人 意 识 压 迫到  从 使而 实现

54的

迫  更加 沉  重6   应当宣   耻扬 辱 使  耻辱 加更

态 它, 在 同一 定 世 界观   一和定   观客 需的  满 足要的 可能性   度 程的 系联  表 现中出 功能   的上  积 极有 为和   消 无极 为或 作 为 一 种  心理 障 碍 贻误 实践行 为   实 现 或 的作为 一  种 心 理力  量促 进 实   行 践为的实 现 由   此而 挥 发 它 社在会 生   活中的作  用认   到识 忧患   识 的 二 重意 方向

。,

耻 辱

…… 为了激  起人 民   的勇 气 必 须  他 使们对 自 己  大吃一

,惊

’ 〔〕

是就化强产 无阶

。的 级 忧患  意识  他使们 意识 到 自   己的 痛苦  是  患 忧 识意的 积极作

用。

而 确   意 立志 去 进行  积极 的解放   斗争这 就  就忧 患  意识   消 作 极用的   形成  言而首

,,

的。

自 地 树觉  科立 学的世  界 观 以调  节忧

在于 忧 被患的 对象还 不 具   备实现   体主需

要 满足的 客 观  条  忧 患件对  象  转 为化满 足  需 要现的实 仅 处 在 抽仅象  的可 能性   中从  而距

。,

意  发 挥识积 极  功  能 其意 义是   显 而易 见积   的极 患忧  识 意其目的   是 不沉 沦于 忧 患本 身   是而力 图确  立意 志 和   念信  现 和实

,  ,

,体  优 患意识 的缓解 还   当相 遥 远  种 忧 这 患

心理  状态中 不 可  具 能备 极积  的意志 冲 动

满 。足新 的  需 要  并 除忧消  本患身 这  一 程过 表

现为需  要忧 患  =需要 实 现 忧   患除消  新

、 =、

。 其在  可不知 论的 世  界观 和 片面   的思  方维式

响影下 对  象  不可 不知可  求 的  误错 理  既性弱   着 化 志意 信念 又   化强 痛 苦 着感情  这种   对痛苦情  感 的  化强一  旦超 越  心理   荷负 极 限

,  ,,,

的 需 要 新

的忧患  …  由此 …显示 出  忧  患意

、,

为 作精神  动 力 促 而 进人们  不 断 地  实现

需 要 逼 又 进 的需新  要在  一 这过程   忧 中 患意。

便使

主  体处 于 在 黑  暗 的 王国   中看  不 见希 望之

光的极  度惆 怅  从 而走   反向 面即 放   弃需  的要满  足而   极 无消 为  甚至  轻身自  亡 寻 以 求 永 的忧 恒患解 脱

识 。以 强  烈的爱 和 彻骨 的  恨 等等精  神  因 从

素 反 正两方  面积 极   配 着 实合践  行 为以实 现 需 要  的目  其 的反面 方   式表现   为对阻 碍 需 要

6 满足  的各 种  况状的   忿慨  判批  责指和   敌

、视 。

8! 年 表 发郁 的

达夫 的小

、说 《

沦沉  》刻画 了   一 个侧身异   而国备 受 欺

其 正 面 方式 表  现 对实现  需要 的 行  为 协

同的赞  美维 护 以 至   为之牺  在牲 历史   现 与

实、  。

、,

的 柔弱  年 青 形的象 主 人 公  留学 于 军  阀专制

岛的 国故  国的 屈   辱和 个人  的屈  辱  之使 忧

愈患  而 多深愁 善  感 孤 自 卑僻  形成  忧 郁 解难的  态病  心理或 买  醉 于酒 楼 或 自慰 于 花 , , ,

, ,

的社

会 中 不乏 忧患 意 识 积   作 极用的 例  证屈 原

太 息长 掩以涕   哀兮 民 生 多艰

之,。

“,

而 意 立 革改朝 纲壮 志   兴 楚 孙中  山未  建睹设 事   之 进 行 业 国而  则 日事 纠 形 人 民 则

日增纷痛 苦   午夜 思  维不胜痛 心   疾首,

,。

草 最  后极 在 度 痛苦 的中 遥望 故 国 悲   呼切号

而投   海杀 这自 一 艺术  形象 可  谓消极   患

。。

、,

,,

感叹

识意 用作的 注 释

时之  且又推  翻帝   兴 制 我华中积极  的 忧 患 意识 是   种 卧一薪   胆尝精神 不  失 为 人 催 进 奋 军 的号 和鼓

。点

世  观界对  忧意患 识起 极大 着的指  与

导 节调 作 用在   需 的要 满  不足  具 备现 实 现 实

的,

可 性 的 能 况 下 正情 确的世   观 即界可 知 论

意 识患  人是们 精  神领   中域的  一个重   要 组的部成 分 要建  社设  主 会义的  神 精 文明

不  能不  注 这 一 关部 忧分患   意识 是具有   明确

。与

辩 证理   可智以 制约 着 忧  患意   识不 致走 向

极消 方 面 而  误 的世错界 观必   使 走之 消 极 方向  在面 要需不   被满足 但  备具实  现的   实

可 现 性能 的 况情下 错 误 的 世界 观   不即 可知 ,

, ,

的 , 场立  烈 的强情   和感 一定 倾 向性 的 神 力精量

这 一将力  量 导引到 有 利于 社 会  发 展轨

论和 形 而 、 学上观 念  可能 限 制  了 忧患 意   识

积向极  方面  的 发 而展 正 确的 世 界 观  必使 之 走

无 上疑是  神精  文 建 明 设的中 一  必 个要的 方 面

列说

“没

有  的感 情人

就从  来

向。积极 方   面 忧患意识 不 处 于   闭的 系封  状

5;

统。

有 也  可不能   有人 对 真理 的  追求

5” 」「

一民个

没族深有切的 对 国 对祖来的 关未注和 望 希 不 就可 有能坚  强而   久 的持意 志 去 创 造   和追求 美 好 的   现实与  未来 当 前应 将   人们 对个

的人忧患   识 提 意升 到  为 高较级 的 精 神   需要。

发、忧 患   识 而意  变 法维 新倡直   至辛亥   命革 6  因 统传文化 的消  极  因对 新 素时代  的 碍障  产生,

患 意 而 识 五成 四 新 文  运 化 动人 民 共 和

国的 创   建 扬以眉 吐 气  之情  自 立于世 界 民 族 但 忧患 犹

,存。

层次 的 领 域引 导到 整  个民  族 科学  文  素质

十,年浩  之劫 后党  和人  民,

的关 注方 面  导 引到对  社 会风气 和  党 风根   好 转 的本 关 注 方面 唤  起 们 人对国  事 家事天 下

事的责  感 任 紧和迫 感  以 激 发 人民  的意  志而  改 中 造 应国 消 舒 除舒服 服   的 世 混观 念,

。 、、

过深 刻的 历  史反 省 在 立 志 四   化兴振 中 华

的 大彻大  之悟  不 中乏 深 的切  忧 忧 生患产 力 的 落 后 而 倡 导对  外 开放   内实对  经行济 体

6   制 改 忧革  层上建  筑 弊端 的 而 意锐政治  体制 6  的改   革 意 识 形忧  中资态本主 义 和 封 建   毒流

荡浑  浑噩 噩   的 木 状麻 态 抛  弃谓 无 多的愁

感  落后 的 怀旧 悲   叹柔  的 无弱病 呻   和吟 对各项 改   革的 忧心  忡忡 与   观悲 情调   等等消

无极为 的 忧 患  识 应 意 倡导  们 忧 人 已而 奋。

侵的  蚀高 而度  视重 神精 文 明的  建设

,。

紧感一词   道出 当代  人的  忧 患 然诚  面 前 途 对光明 道   曲折路 未 来 作的为 民 族   神精的 主流应 当

弘是扬气风发意 观 乐向的上品 、

发 图强

我自提 高   完 善 和倡导 忧   民

而  使

们 思人 人民 之   思 所急人  民 之所 急  倡导  卑位未敢  忘忧国 而 鼓 匹 夫  志之  意锐改 革 大胆 创新  以 激 发  优 患意识中  的意 志   分 不成  地断在  实  践 解中 决落   后社的会 生   产 人 民 日 同 益 增长 的物质  与化文  需 要 之 间 矛 盾的,

, 。

格然  而在  我  们华中 族 的 民精神 成分  中也 不   没能有 深沉  积 而 的忧 极 注患释

Β9 !,

《 列宁全 集》 5  ∀

第8

卷,

!∀

代中  国 人因科   学 技 落 术 后萌生忧   患意识   而兴洋 务   动 运 因政 朝百孔   千疮触

, !

《  克恩 格 斯全 思 集》马 第

第 4

一# ;

,4

列宁全  集  》 第>8之

8第4  页

尸 、

产, 下 之

李护

之 ∀  》刃 !

‘之

,之 七

乏 奋!

!七 之

#! 卜#! 、

尸 二合# !

之晰气卜  合

办!

之,

夕 !令乏  合!∃# !

七之卜

合今!

》!

之卜 花 !

,之

合%  !∀

夕  !之合  ! 夕

!气!之 之

之净

接第(

策的 学科  又化 必 须 首  先 做到。

织都 法 回避 无的重大  原则性 问题 因  此 明确 民 主  与集 中的一 体 性 原 理 不 仅在  理论上 ,

。决 策

的民   主化  决策民  主化 是  发展 党   内主民 的主   要容 是 民 主内集   制 中的基   本要 求  是实  现 决策科 学 化  重的要 前   提然而   策决  科 学 化并  等不 于民 主  集 制 中 此 不 能 用因民 主

,,

十 分必 要而 且   着普遍有的 践实 意 义 当 然

随 着 实践  的发  我展对们这 一   题 的认问 识 也

将  不 地 断化深 注释

)+,∃

,〔/   「

(∗

中集制 来代替 决 策  的  学 化科  实要现 决 策  的  学科 化就 要 在 决  策民 主  化 的 基础 上  把走 群  众路线 发   广挥 大群 众 的作 用 同 尊   专 重 发家挥  专 决门策 研 究 人 员的 作  用结  起合

,,

《 恩

选集  》  四 卷 第 ) 页 −马  .第《

泽 东选  集 》订 本 第  0/刁  毛页  合

逐步建 立   起领导 专 家   和 群众相 结 合

决的策  机制因 此 坚  持和 健 全   民 主 中制集 是 实现   策 决 学科  化 的基 础  和证

,,

泽《 东集 》 选/卷  −第 1毛   第1

。,

, 〔0+

, .「

〕 《平 小 选文 》 )卷 第 ∃  2 % ∃3 2 0页 邓 第

《刘 奇选少集 》 卷  第 /− 页   0 上《 小  平文  选 )》 第卷  − 邓 ∃第

民  主 与集 中 的关   问题 系 是所  党有  的

作文七:《论忧患意识》800字

论忧患意识

什么是忧患意识?那就是在国泰民安时国君仍日理万机的操劳;就是在天下太平的时候严加防守警戒;就是商人在事业成功时仍不停占领市场的竞争;就是寻常百姓过日子时省下的一笔存款。换句话说,这就是居安思危。

或许他们的担忧似乎不必要,的确,国君何尝不可松懈一下?商人也该满意一下自己的业绩了吧?小百姓偶尔“潇洒”一下好像也未尝不可。然而,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吗?也许也许有一天敌人回来侵,市场也许会被人占去,家庭可能会因变故而贫穷,这一天不知道是否会来,也不知道是哪天但他们只想到一点,就不会松懈!这就是忧患意识的根本所在!

你敢底气十足的告诉我你有忧患意识吗?不!倒不是说你要贪图安逸,只是你现在还没有步入社会,你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决定了你不可能忧患,但这只是暂时的。

当你面对重复不变的早饭露出厌恶的神色时,你得想想这样的生活能否持久;当你追求名牌时装时,你应想象一下可能有一天会连普通衣服都没得穿;当你拿着父母给的钱大手大脚时,你必须想到或许你将来日子过得很难;当你因为成绩优秀沾沾自喜时,你得想到后面的人随时会赶超你;当你觉得日子很安逸平静时,你该想到外面的世界竞争有多激烈。

当然,这并不是叫你杞人忧天,什么事都优,但有一些忧患意识能给你带来压力,让你谨慎点,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这些忧国忧民的贤能之士在逆境当中磨练自己,培养忧患意识,对于现在不常遇到挫折的我们,由该用何种方法培养呢?

首先,我们应该选定自己的目标理想,并将自己最大的热情注入其中;其次,要做到不怕犯错,愈挫愈勇,始终坚定着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还应多多关注时事,让自己多与社会接触,多多了解外界;还有,就是要关注身边的人,与他们比较,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正等等。可以在长辈的提点下总结这样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会使我们在这种无内忧外患,全凭本事的时代中具有忧患意识。

拥有“忧患意识”能够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处境,拥有向上进步的动力。这“忧患”可算是一个“好本事”。

但愿你以后回答我时,能大声的说:“我有忧患意识”!!!

作文八:《树忧患意识》800字

树立忧患意识

关注我国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及各项挑战,是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一名预备党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这并不是代表这忽视我们取得的成就,那是一种自信心强和头脑清醒的表现。现在的中国强大了,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以及国际地位,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我们自身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仍有差距,还需要努力。在传统安全方面,假如我们国家有一天能强大到能天天有一艘巡洋舰在边界巡航,那谁还敢欺负、侵占我们的领土呢?然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新挑战该是异常复杂,不容忽视。

作为一名大学生和预备党员,积极利用寒假时间,深刻思考了当今国内外形势政策,学习用准确全面并以横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时事和热点问题,不只生活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时刻关注国内外的动态,正确利用网络资源,让自己对当今周边以及有利于拓宽视野,树立忧患意识,有利于“争先创优”。要对世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学习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落实党的任务,时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其次,在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文化修养等方面 的素质问题,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正确、良好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到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各项挑战,认清当前形势,我们作为大社会中的小小一员,看似力量微不足道,但如果我们每

个人都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并以之带动、积极影响身边的人,相信社会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例如,郑老师课上提到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中的低碳环保生活,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多走路或是使用自行车,不仅节能、减少污染,更加强健体魄。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等等诸多方面,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再比如节约用水,我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向全方面的人才发展。抵御住当今时代的纷繁复杂,以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作为指导,看清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不足,积极改善,才能更加向党组织靠拢,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脚踏实地,培养宽广的视野,树立起忧患意识,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被物质、世界的大潮冲垮。

作文九:《论战争忧患意识》1100字

论战争忧患意识

——陈凯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电视剧《亮剑》中丁伟的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这篇论文中的个别理论和艾跃进教授所讲有异曲童工之妙。他们都在警醒国人要有忧患意识。重点是要有战争的忧患意识。

丁伟在论文中提出,“有谁能够保证,在未来的十至二十年之内,我国的领土不会受到外敌的入侵?恐怕没人做这个担保。那么我们的敌人会是谁呢?不知道。这正是我和在座的诸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是的,这句话放在当今时代同样适用!

美国想独霸世界的野心大家都有目共睹。可能大家都略有所闻,美国针对中国做出了一系列计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方面面。是的,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确处于和平时期,可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各方面的侵略从未停止过,用丁伟同志的话说,有谁能保证未来几年不会爆发战争?一旦战争爆发,我们该如何做?中国又该何去何从?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关战争的忧患意识不仅仅是政府,是统治者应该具备的。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都应该具备!

请大家想想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我们的先辈们用坚强的民族意志同侵略者输死搏斗,用血肉之躯

为我们后辈子孙筑起了新的长城!那我们呢?假如战争爆发,我们能否做到万众一心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的后辈,我们是铮铮铁骨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能吗?如果我们没有战争的忧患意识;如果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不居安思危;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美日等国的侵略;如果我们的民族精神彻底埋没在保暖的生活里,那么我可以断定,如果战争爆发,我们能给子孙后辈的,只有残破的山河!

如果明天战争爆发,我们要以自信的心态去面对!我们不能畏惧敌方一丝一毫。是的,美国有先进的新式武器,可是你怎么知道中国没有?国家的军事力量要是能让我们知道,那国家还有秘密可言?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新闻里的飞机坦克永远只是冰山一角,祖国远比你想象的强大!

如果明天战争爆发,我们要用尽全力去抗争!战争不可能没有牺牲。曹刿说得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我们一开始不用尽全力,等到有朝一日敌人在你的头上吆五喝六,你再想抗争,为时晚矣!

如果明天战争爆发,我们要坚定的站在祖国这边。可能你会认为,生命可贵,有时候为了活命,投敌卖国也是无可厚非。那么我告诉你,你错了!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当你的祖国变成别人的殖民地,当你的同胞被视若草芥,你认为敌国会看得起你?记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忧患可以兴国,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身体里流淌着革命先辈

的血液,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既要将振兴伟大祖国实现中国梦作为目标,又要将战争的忧患意识化作利剑时刻警醒自己。最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是中国人!

作文十:《儒者的“忧患意识”》1600字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于佛道有一特点,即它的“入世”精神。基于此“入世”精神而抱有较为强烈的忧患意识。自孔子以来,儒家学者多对社会政治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儒家的这种“忧患意识”也许可以说是儒家不同于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对社会政治的中国士大夫特有的批判精神。它是由于儒家始终抱有的对天下国家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产生的。

孔子和孟子的“忧患意识”

孔子生活在“天下无道”的春秋时代,《说苑? 建本篇》说:“公扈子曰: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孔子对此“礼坏乐崩”的局面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我们读《论语》,有多处讲到“忧”,其中“君子忧道不忧贫”可说是代表着孔子的精神。“道”是什么?就是孔子行“仁道”的理想社会,其他富贵贫贱等等对孔子是无所谓的。     《论语? 阳货》中有一段表现孔子“忧国忧民”的抱负:“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认为,假若有人用他治世,他? 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可见,孔子所考虑的问题是使“天下无道”的社会变成“天下有道”的社会。在《礼记? 檀弓下》有一则孔子说“苛政猛于虎”的故事,这深刻地表现着他“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体现了孔子“仁民”的人道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苛政”的批判意识。孟子有句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种“忧患意识”正是因为他要“以天下为己任”,而批判那些“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诸侯君王。     我们读《孟子》也许能十分深切地感到中国士大夫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才能真正地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愧。我认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儒者特有的批判精神。有这种精神,就可以抵制和批判一切邪恶,甚至可以“大义灭亲”“弑父弑君”。周公不是为了国家百姓杀了他的亲兄弟吗?管仲不是初助公子纠,后又相桓公,孔子还说他“如其仁,如其仁”吗?当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回答说:那些残害“仁义”的君王之被杀只是杀了个“独夫”吧!

儒者有“居安思危”情怀,为天下忧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社会中,君王对社会政治无疑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臣下能对君王有所规劝是非常重要的。《郭店楚简? 鲁穆公问子思》一条: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这段故事说明,子思认为能经常批评君王的臣子才是“忠臣”,成孙弋为此解释说:只有像子思这样的士君子敢于对君王提出批评意见,这正因为他们是不追求利禄和爵位的。     儒家的“忧患意识”虽说对“皇权”专制有一定的批判作用,但它毕竟不同于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这是因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批判,而必须是根据理性对某种体制的缺陷的批判。面对今日中国之社会风气败坏、信仰缺失之现实,必须把儒家原有的具有一定程度批判精神的“忧患意识”加以提升并深化,而不能与非真理或半真理妥协,因此它应当是得到“自由”和“民主”保障的有独立精神的批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之中,儒家基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忧患意识”在我们给以新的诠释的情况下,? 使我民族能够不断地反省,努力地进取,并使儒学得以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编辑/王洪丽

专家简介

汤一介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家,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早期道教史》《新轴心时代的中国文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