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写景抒情(记叙文)》9000字:写景抒情的记叙文600字

作文一:《1.2写景抒情(记叙文)》9000字

优秀范文

Mother’s Love

母亲的爱

Mother’s love is the greatest love in the world. One evening, it was raining hard and it was very dark outside. Suddenly I got a bad headache. My mother felt my head and found that I had a high fever. She was so worried that she took me on the back to the nearby hospital at once.

At that time, it was about midnight and it was raining even harder. I looked down at my mother and found that she was walking hard in the heavy rain. I couldn’t keep back my tears. When she was too tired to walk on, she let me down. But when she found I could hardly stand, she took me on the back again and t on walking. When we got to the hospital, she was out of breath. The doctor looked me over carefully and let me take some hot water and some medicine. On the way home, I felt a little better. So I told my mother that I could walk slowly by myself. But mother took me in the back without a word. When we got home, mother fell to the floor. She was too tired! The next day I felt much better, but mother got ill.

Mother, I love you, the best words in the world can’t express my love to you.

high fever 高烧

keep back 阻止

too tired to walk on 太疲倦而不能继续行走

out of breath 上气不接下气

look sb. over 检查

by oneself 亲自,独自

My Colorful School Life

多彩多姿的学校生活

I’m a student and I know what I’m studying for.I study hard.In class I listen to the teachers attentively and do homework carefully.

I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physical training.I often join my classmates in ball games after class.Sport keeps me fit and healthy.

I do my best to get as much knowledge as possible.I make it a rule to go to the puter room once a week and work there an hour or so.I go to the library regularly and spend some time there reading various books.I take part in occasional visits to all sorts of museums and learn a lot from the activities.

May there always be colorful life around my school!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physical training 特别注意体育锻炼

Sport keeps me fit and healthy. 运动使我保持健康。

as...as possible 尽可能……

May there always be colorful life around my school!

祝愿我的学校总是有多彩多姿的生活。

I Love My Mom

我爱妈妈

My mother has raised me since I was a little girl. Whenever I encounter difficulty, she is always by my side telling me how to overe the difficulty.

My mother is not tall; her figure is slender. Her hair is dyed brown, the skin on her face is white and smooth, her eyes are black and bright, and her mouth is small and will give you a very warm feeling when she smiles.

My mother is not just beautiful but also very capable. She has three jobs, everyday she busily runs around, and when she es home she has to painstakingly take care of me. It’s a very hard work.

My mom tells me, whatever you do you need persistence. It will lead you to success! No matter how hard the wind blows or the rain falls, no matter how tiring or how hard it is, mom is still sending me to learn piano and English without plaint or regret.

Mom is always very tired, but she never says so. Her face is always smiling sweetly. How I long for the day when mom will have nothing to do, nothing to worry about and rest well for one whole day!

Mom, I love you. I deeply love you!

how to overe the difficulty 怎样克服困难

dye 染色painstakingly 辛苦地

Whatever you do you need persistence. 无论你干什么都需要坚持。

lead you to success 带着你走向成功

without plaint or regret 无怨无悔

How I long for the day 我多么渴望这一天!

A Brilliant Celestial Body

精彩的星球

My name is “Earth”, I am a brilliant celestial body in a vast mysterious universe.

The universe is endless, without a beginning or end. I live with my family of nine children in the solar system. Our names are: Mercury, Venus, Earth, Mars, Jupiter, Saturn, Uranus, Neptune, and Pluto. I am the third youngest. The sun is our beloved mother because she radiates heat and light. Scientists call her a fixed star. We, the nine children, orbit around Mom. We cannot give off light, we can only reflect light from our mom. We are called planets. I am Mom’s favourite, she shines warm light upon me, loving me, making me the only child supporting vigorous life forms. The beautiful mountain ranges and rivers, birdsong and floral fragrance, lively birds and beasts, and intelligent human beings make me so bright and beautiful. Mom always encourages me time and again saying, “Child, you are the pride of our family, you must value your life. If you have your way, and simply do whatever you please, then I will get very angry. I will make the sand and rock fly, overturn rivers and seas, and severely punish you. Mark my words, child, may you lead a long and healthy life!”

Mom, please don’t worry, I will surely treat myself with care and remain forever a brilliant celestial body.

vast mysterious universe 庞大而神秘的宇宙

The universe is endless, without a beginning or end.

宇宙广阔无垠,没开始和结束。

radiate heat and light 发出光和热

give off light 发出光线time and again 一次又一次

be the pride of our family 是我们家庭的骄傲

mark my words 记住我的话

The Scenery Around A Year

四季之景

Summer has e,with its warm sunny days, making us think of all sorts of nice things, such as holidays in the country,piics and outdoor parties.

When Spring came,she found the earth cold and bare,but she soon changed all that,and by the time Summer arrives,the world is a very different place.It is a green world now,green leaves on the trees,green grass in the fields,green plants crowding in the hedges,and flowers blooming everywhere.

The days are long and the nights are short,for the sun gets up early and goes to bed late in sunny June.It is one of the best and brightest months in the year.Birds sing from sunrise till long after sunset.

find the earth cold and bare 发现地球又冷又是光秃秃的

green plants crowding in the hedges 绿色的植物长满树篱

flowers blooming everywhere 鲜花四处盛开

from sunrise till long after sunset 从日出到日落很长的时间

Stars on a Snowy Night

雪夜的星空

The temperature had dropped to 18 degrees below zero, but still chose to sleep in the porch as usual. In the evening, the most familiar sight to me would be stars in the sky. Though they were a mere sprinkle of twinkling dots.It had been snowing all night, not a single star in sight. More and more lights came into sight as we kept pointing here and there. Lights from the outside created the scene of a star-studded sky. The numerous lamp-lights now easily passed for as many stars.

sleep in the porch as usual 照例睡在走廊下

a mere sprinkle of twinkling dots 点点闪烁的光明

not a single star in sight 看不见一个星星

the scene of a star-studded sky 满天的星星

The numerous lamp-lights now easily passed for as many stars.

将繁灯比着繁星,简直是恰如其分。

描写本类主题常用语言集锦

It was raining cats and dogs yesterday. 昨天下着倾盆大雨。

The scenery is beautiful near the Atlantic Ocean.

靠近大西洋的地区,风景很美丽。

There are many large lakes in this area. 这个地区有许多很大的湖泊。

Most of the mountains are located in the west central region.

大部分山脉都在西部中心地区。

This mountain range has many high peaks and deep canyons.

这条山脉有许多高峰和深谷。

The land in this region is dry and parched. 这个地区的土地很干燥。

Nile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the world.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 there are many high cliffs.

沿着北部海岸有许多悬崖峭壁。

There are forests here, and lumbering is very important.

这里有许多森林,因而伐木业很重要。

When spring es, she finds the earth cold and bare. 春天来临时,天地空旷。

The days are long and the night are short. 白天长了,夜晚短了。

The sun gets up early and goes to bed late in sunny June.

在明媚的六月里,太阳早早升起,很晚才落下。

Birds sing from sunrise till long after sunset.

鸟儿从太阳升起一直唱到太阳落山以后才停止。

Soon the nightingale is pouring out its wonderful song.

很快,夜莺尽情地唱起它那美妙的歌。

The little brown bird sings away in the roads and woods.

在公路边和树林深处,到处都有夜莺在歌唱。

It is at night, he has the field all to himself.

正是在夜晚,田野只属于他自己。

We hear the nightingale at his best. 我们听见夜莺正在尽情地歌唱。

The fields are yellow with wheat.麦田一片金黄。

The dark clouds have blotted out the sky.乌云遮天。

Dark clouds hung over the city.乌云笼罩在城市上空。

A storm is gathering.暴风雨正在酝酿之中。

The sun will break through the clouds.阳光将破云而出。

The sun is Fleering from behind the clouds.阳光从云后面射出。

The sun rides high in heaven.太阳高悬在天空。

The sunlight plays on the water.太阳在水面上闪耀。

The sun streams into the room.阳光照进房间。

The sky was filled with the glow of the sunset.晚霞映空。

The room is painted white with moonlight.月光把房间照得一片洁白。

The moon glimmered in the sky.天空月光闪烁。

The stars are glittering in the sky.天空星光闪烁。

Volumes of smoke are rising in the air.成团成团的烟升上天空。

The room is thick with smoke.房间里浓烟滚滚。

On the way back home, we were tired.回来的路上,我们都很累了。

It was after dark when we got back, and we were all tired.

我们回来时都已经很晚了,而且我们都很累。

I feel so happy that I can’t say a word.

我如此高兴以致于我不能说出一句话。

She brings happiness to our family since she es.

自从她来后她给我们家带来了幸福。

She shows more concern for my study and life at school.

她对我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I make great progress with his help.

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I think I have a good Sunday, for I see my father’s smile.

我觉得星期天我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我看到了爸爸的笑容。

Although my family is not rich, we love and care each other.

尽管我的家庭不是很富有,但我们彼此之间互相关心爱护。

It is said that beauty is not the thing that life lacks but discovery.

据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在于发现美。

I believe if I can make others happy I will be truely happy.

我相信假如我能让别人幸福,我就会真正幸福。

On my way back home I feel the warmth in my heart.

在我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感到了温暖。

Her smile often makes me better. 她的微笑常常使我感到心情好多了。

He brings out a bouquet of flower from behind. 他从后面拿出一束花。

作文二:《记叙文抒情篇》8500字

记叙文抒情篇

记叙文中还有一类是抒情类记叙文,它是指以事物或景物为写作对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或对事物的记叙,以达到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目的的散文类文体。这类题材的文章多使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是近年来现代文阅读题中常见的文体。    抒情类记叙文主要从整体感知、体会重点词句、修辞方法、写作角度、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命题,因此,就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整体感知类试题,同学们要能够在阅读文章时迅速抓住文章的主线,根据文章的主线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便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旨,逐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情感了。    对于感受和体会重点词句类的试题,同学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词语或句子的意思。脱离语言环境“就词论词”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对于修辞方法的考查,一般要求识别和体会其在语段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同学们牢记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征。在识别的时候,又要特别注意区分比喻和拟人、借代和借喻等易于混淆的修辞格。修辞的作用一般都是使所修饰的动作、情态更加鲜明生动,或使句子的语气强烈而有气势等,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回答。

有些文章从多个角度来写一个事物,这样便于立体地展示事物。因此,同学们要善于归纳总结,平常还要锻炼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便于在考场上快速找出事物的描绘角度。    写作手法是近年来考查较多的考点,其中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对比映照、环境烘托等写作手法是考查的重点。同学们不但要能够识别这些写作手法,还要能够说出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抒情类记叙文是最注重情感表达的,因此,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也是此类试题考查的重点。整体感知全文,便于快速体会文章的情感。此类文章蕴涵的情感多为“赞美”“思念”“热爱”等。拓展类试题大多都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恰当的事例很重要。因此,同学们在平常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活的积累和体验。

如何阅读散文

我们经常说:记叙文以情感人,说明文以知育人,议论文以理服人。散文,这是文学作品的一个类别。如果从表述方式看,散文又可称为记叙文。因此,散文也是以“情”来感染读者的一种文体。由此,就可以由“情”入手,来逐步深入地阅读散文。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来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析、鉴赏散文。

(一)把握情感。这是说阅读散文要准确把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我们平常阅读的散文来看,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直白地点出作者的情感。比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我们从文章开头两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是对托尔斯泰老人的“敬畏之情”。另一种情况则没有直接交代作者感情的语句。但是,这类文章中流露的感情并不难体察到。以宗璞的《报秋》为例,读了这篇散文,作者对玉簪花的赞美之情,对时光的珍视之情是不难被我们发现的。

(二)探究情缘。所谓情缘就是指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情感,其产生的缘由是什么。这是阅读散文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抓住了,阅读便深入了一步。

比如读《报秋》,就应当去探究,作者为什么赞美玉簪花?为什么珍惜时光?略加思考就不难发现,玉簪花“生命力极强”,“不挑地方,不拣土壤”,“很是谦让”,“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因而值得赞美。

在阅读散文时,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之后,就应当进一步探究作者产生某种情感的原因。

(三)整理情物。我们要特别指明,这里所说的“物”是最广义的“物”,包括人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金石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属于“物”之类,乃至他人的语言、情感等都可称之为“物”。我们常说的作者的情感是“虚”的,他所想表达的情感,则免不了要借一个“实”处以得到寄托。这个被寄托的东西就是本文所说的“物”。我们常说的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这里的“事”、“景”、“物”,概属于本文所说的“物”。比如《报秋》这篇散文,作者赞美玉簪花,提到它的花、叶、形、开花期、生命力强等不必去说,可作者又提到太阳花,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提到朱敦儒的词章。所有这些“物”,都寄寓着作者的情感。

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其中是不应当有“废物”的,作者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为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务的。在读散文时就应当从“物”中去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当然,高考试卷中不可能保证每选用一篇散文都是很理想的,但是命题人所关注的那些“物”,必然都是情物融于一体的“物”。

(四)剖析情言。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当然少不了语言这个载体,离开了语言这个载体就无以表情达意,无法感染和打动读者。因此,阅读散文,必须努力去发现、解析文中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去发掘“情”与“语”之间的联系。比如读《世间最美的坟墓》,其中有这样的语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这样的语言,就极为准确地表达了一种“敬畏之情”,而不仅仅是敬爱、敬重、敬仰。又如《报秋》中“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这样的句子,尤其是几个“便”字,把时光匆匆飞逝的紧迫充分地描述了出来,作者的惜时之情由此得到充分的表露。读散文就要注意抓这类语句。

(五)鉴赏情艺。所谓“情艺”,说的是文章作者表达感情的艺术。在鉴赏散文的艺术手法时,要紧扣上面谈到的两点,即(1)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那些“情物”?其作用如何?(2)文中最能表达感情的词汇、语句是哪些?作者为什么要那么说?比如,作者为什么不止一次地提到托尔斯泰墓的形状、质地,语言又那么貌似无情?原来这里用了似贬实褒的手法。又比如写托尔斯泰墓为什么要提到其他几个人的墓?写玉簪花为什么要提到太阳光?原来这是起烘托作用。写瞻养托翁墓地的人,为什么不直写人们的心情、感受,而要把“逼人的朴素”作为主体来写?写它“逼人”,写它“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原来只有这么写才能恰如其分地写出瞻仰者的不仅是“敬”,而且还“畏”的感受。同样,写人们“没有勇气”“摘下一朵花作纪念”,也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再比如作者极写托翁墓地的朴素,为什么又要写到风儿、阳光、白雪这些景物?写这些“物”有什么作用?也应当是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在读散文时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细致地体味文章的妙处,必将使我们如同进入一个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上述五个步骤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解到鉴赏的过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当力求这样去做,如果长期坚持,必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散文阅读的测试题,就会发现,命题人所设臵的试题,其设问角度基本上没有超出上述几个方面。当然,文章结构另当别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面谈到的五个步骤,为了讲明白,必须一条一条地讲。如果考察一下相关的高考试题,其设问角度也大体不超出这几个角度。但是,绝不能理解为高考时每一道题只从一个角度命题。应当注意命题的合成性,有时一道试题可以同时涉及两三个方面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难点攻略

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妨做到以下“四由四巧”:

由言及境巧开拓。这个“言”也就是命题者选中的句子,要理解这个句子,当然离不开文章的上下文语境,而散文作品中的语言往往有着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由句子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刻含意和丰富感情。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7题: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解答此题,就需要联系《马缨花》材料的有关内容。这篇文章以“马缨花”为题,通过马缨花新旧时代的对比,通过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结合原文内容可知,作者用“光”与“影”来分别比喻如今长在阳光下的马缨花和昔日长在庭院里的马缨花。对于两种马缨花,作者都喜欢,毕竟昔日的马缨花给了作者不少精神的慰藉,如今的马缨花则更加可爱。答案:(1)“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2)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由景及情巧揣摩。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高考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15题:文中描述了

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要考生通过对景的感受去体会作者蕴于其中的情。此题简要归纳“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难度不大,只需要锁定原文《我爱水》第六至八段即可;解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应从写景、抒情两方面来组织答案,此外还要注意原文第四、五段中的关键句,它对下面的具体描述有着领起作用。答案:概括:(1)冬雪皎白,薄冰试步;(2)春天温柔,生机盎然;(3)夏天明媚,夕阳辉煌;(4)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1)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2)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由情及旨巧体味。一篇散文的情感始终贯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或喜、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在答题的过程中通过对散文情感的体味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容忽视,在高考中这种题目也屡有出现。因此需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问主要分析作者引用郭小川的诗句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阳关古道苍凉美》最后一段可知,它是对今天阳关的赞美,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第二问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作答。形式上,文末的句子主要是呼应开头(或标题),总括全文;内容上,主要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强化观点等。答案:(1)表现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由技及文巧分析。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来看,对作品方法技巧在文中运用的考查从没放松过,这实际上是考查文章表达手法、表达技巧、分析鉴赏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文中方法技巧的分析去体味文章的意境,领会文章的主旨。这种题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表达手法、表达技巧所在句的内涵的理解角度入手考查,一种是对文中作者某种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的赏析。对这两种题型,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手段的基本效果,联系上下语句和全文的情感基调,就能较容易地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第18题: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本题就是考查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选材可以丰富多彩,中心应该明确统一。本文副标题已经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悼念鲁迅先生,那么,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情况,旨在衬托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衬托那个“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之情。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童时代对孙中山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散文阅读常识

散文的含义很广,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之外的,都能归入散文范畴。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记叙文是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记叙、说明、描写)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文体。与之对应的还有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

记叙文都属于散文范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又属于另外一种分类方式了,这其中有这分类交错的现象。譬如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都可以以散文的方式写,也可以以其他的体裁来写。记叙文以事件记叙为主,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手法。   4、.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5.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针对一节中的主题句应在这一节中找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结尾处最重要。 6.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叙述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7.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8.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9.叙述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0.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那个词或短语。 11、叙述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动作和感情,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如冰心的《谈生命〉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 (4)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卖蟹》 (5)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白杨礼赞》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

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下文作铺垫 16、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作用:在开头:点明中心、设臵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2)在内容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17、“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句子的特点(修辞、手法) (2)位臵结构上的作用; (3)结合关键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18.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9、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0、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21、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2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23、描写(或抒情)方式:直接、间接(间接抒情显得含蓄委婉深沉等) 24、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心境;社会环境点示背景,衬托人物性格,揭示文章

主题。 25、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阅读理解需注意的问题阅读理解需注意的问题阅读理解需注意的问题阅读理解需注意的问题 1、整体感知很重要     初读文章后,要对文章有总体印象。如文章的体裁、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第一遍阅读时要全神贯注,快速浏览全文。形成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同时,要学会对文题、首尾、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用笔作记号。 哪些是关键词句呢?能揭示事物特征,表现作者情感或观点的词句。也常是揭示段落或文章主旨的句子。它们常常是描写的句子、议论的句子、抒情的句子,也常常是蕴含哲理的句子。常在文章开头、结尾或某一段的开头出现。 一篇文章开头的句子常是起总领全文的句子,而结尾句往往是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阅读材料注明作者、写作时间等,我们要认真阅读,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家作品的创作风格,从而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把握主题。 2、揣摩品味很重要。  再读文章时,要将问题与语境对接,看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语段,哪些词句。通过理解、品味相关的语段,特别是相关的重点语句,吃透句子的内涵和外延来捕捉解题信息。比如,理解、品味关键词句的含义,不能只对词句作孤立的分析,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将问题与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 概括人物形象特征,要结合情节发展过程中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挖掘;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要根据具体的故事内容或文中细致的描写来提炼信息,有时还要结合作品的写作时代背景来把握;品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既要把握好该篇作品的写作亮点,又要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去思考等等

3、斟酌答题很重要 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揣摩品味,我们已基本捕捉到了解决问题的主要信息。关键是如何答好题,回答一个问题,往往要涉及到文本中好几个句子,甚至是好几个段落,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洁地概括出来作为答案,必须围绕具体问题反复斟酌,认真筛选,提炼获得的信息。要用流畅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要把问题涉及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不能只用一两个关键词语来回答。有的问题能用文中原话回答,就不必组织答案,这样既省时,又能提高正确率。有些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有些题目限定用原文中话回答,我们就必须严格按题目要求来做。 牢记两个原则: 4、 原文答题很重要: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很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具体作法是:把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5、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6、题目、线索、背景很重要(开头、结尾、段首句)

作文三:《记叙文抒情三法》1200字

抒情,就是作者借助文字抒发感情或表达爱憎。抒情具有点明题旨、升华中心的作用,各类文章都离不开它,记叙文也不例外。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抒情的文字最好安排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这样可以起到确立文章感情基调或升华主题的作用。即使想在文章的中间进行抒情,也尽量安排在一个部分的开头或结尾,以领起或总结这一部分。那么,怎样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一、借助叙述抒情

当把叙述作为抒情的工具时,它与一般的叙述就不同了,它要以作者的感受为灵魂,在客观的叙述上加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这样的叙述才会具有浓重的抒情性。一般的叙述较为完整、详尽,而作为抒情工具时,叙述只要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即可。例如 《我追求,我快乐》 中有段文字就是借助叙述来抒情的:

我是一条欢快的小溪。我从一座险峻的高山流下,一路走来,我从岩石的身旁掠过,我曾滋润如茵的绿草,也曾触摸大地的脉搏……我一定要和大海融为一体。虽然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辛,但我知道,大海是我最好的归宿,不管追求的路上有多少痛楚等着我,只要勇敢地追求,我就会感到快乐。

这段文字叙述了“我”坚定信心、矢志追求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追求的快乐与欢欣,有力地突出了“我追求,我快乐”的主题。

二、借助描写抒情

借助描写尤其是借助景物描写来抒情,在记叙文中是较为常见的。其形式多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写作中,由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支配,笔下的万事万物往往都会带有感情色彩,使得文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例如 《小街》 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小街像一条绸带由东向西飘去。那参差不齐的土屋与舒展的红砖青瓦排列东西两旁;围绕房屋的短墙上的积草显得肥肥胖胖;错落有致的小树为这条乡村小街镶上了一道绿边;横穿街道的电线上落着十几只即将归巢的麻雀。这一切,连同村东街口那棵老榆树,一并沐浴在暮霭之中,多情的炊烟又给它蒙上了一层轻纱。

这段文字中所描写的种种景物,都充满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充分表达了作者爱家乡、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借助议论抒情

在记叙文中,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无限激情涌上笔端,此时,往往会借助议论来抒情。这时的议论,是被作者主观感情所支配的,与一般的议论不同,它既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需要进行论证,仅仅是一个判断、一种认定。例如 《人生因你而精彩》 一文,就是这样借助议论抒情的:

茫茫人海中,是你点亮了我们生命里精彩的火花。是你同我们一起走过坎坷,走向生命的坦途;是你同我们一起走过黑暗,走向黎明;是你同我们一起攀登艰险,走向巅峰。是你啊,友情!是你让风雨中的我们不觉孤独。一生有你,我们的人生因你而精彩!

这段文字中,以排比的议论句,写出友情的珍贵,抒发对友情的赞美之情,直观而形象地突出了“人生因友情而精彩”的主题,升华了中心。

(责任编辑 曹 懿)

作文四:《记叙文“穿越”抒情》1800字

“穿越”作为一种展开情节的特殊技巧,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方面。近几年网上十分流行这方面的历史文、架空文和异界文,此类小说统称为“穿越小说”。  本文所谓的“穿越”,借鉴了“穿越小说”的说法,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灵活恰当地插入抒情内容。通过巧妙的穿越,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激起读者思想的共鸣,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那么,怎样在记叙文中“穿越”抒情呢?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它一般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一)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也就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当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作者打开心扉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比如刘成章《安塞腰鼓》,当写到百十个壮汉击打腰鼓的舞姿和音响时,作者情不可遏,自然地抒发出赞叹之情:“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写完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特点之后,作者情不可遏,自然地发出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二)间接抒情  就是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1. 因事缘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对亲身经历的往事的回忆,通过对经历、体验的述说,来激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虽然通篇没有“父亲,我爱你”的直抒胸臆,但是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作者的真挚感情。尤其是父亲为儿子爬月台买桔子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这段叙述描写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也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2. 以物载情  大凡优秀文学作品,往往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个动人的物象。比如一辆纺车、三颗枸杞豆、七根火柴,还有冰心的小桔灯、白毛女的红头绳等。这些物象在文中或是承载一种精神,或是一种情爱,或是一段经历。这些情感的载体可以说是那一篇篇文学作品的形象代言人。譬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写这首词时,他的抗金主张不能为南宋当权派所采纳,在政治上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于是他借梅花孤独冷落的处境和它坚贞不屈的情操,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孤傲。  3. 借景抒情  “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情感不同,所描写的景物就不同。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把所表达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便是借景抒情。请看鲁迅先生《社戏》中“月夜行船”片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获准“出了门”的“我”,像飞出牢笼的小鸟,心里格外激动,这种滚烫的情致,作者不忍直吐,便假于“清香”“水气”和“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连山,从而使每一事物都渗入作者缕缕情思。作者也正是借景隐藏自己感情狂澜的。  4. 议中蕴情  好的文章总是刻意打造一些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善于议中蕴情,以点明或揭示文章的中心,突出或强调自己的观点。这些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大多言简意赅、词约意丰。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结尾一段: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作者在对紫藤萝瀑布作了形象而又生动的描写后,于结尾处在议论说理中抒发了对小小的紫藤萝花的赞美之情,既形成了全文的高潮,又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五:《记叙文中的抒情》2200字

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导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抒情就是表达情思和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人、事的喜、怒、哀、乐、悲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 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例如《我的老师》: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议论、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例如:《土地的誓言》中在景物描写融入了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热爱、思恋。

感情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抒发抽象的感情呢?

二、如何抒情?

1、形象寄情

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      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

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相框.

化情为物,情有所托,就能具体形象

2、虚实生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这个文段好不好?有没有表达出母亲的关爱柔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巧用修辞,虚实相生,深情款款。

3、细节显情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也不一定要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叫人读之生情,闻之心动。

古人就很懂用细节抒情的方法。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母亲用手敲着门问正在读书儿子:“孩子你冷不冷?想吃东西吗?”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无关紧要,极琐碎,然而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读了,没有不感慨落泪的。

我并不十分清楚“坚韧”具体指什么,但我知道,我绝不是那么轻易地就会被困难吓倒

的人。凄风苦雨中,患病的我独自去医院挂水;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为演讲比赛准备稿件;考试偶尔失利时,我睁大眼睛,把泪水逼回眼眶,让信念重新升腾„„                                       ——《感谢苦难》

朴实语言概写的战胜苦难的三个典型细节,令人唏嘘不已,这样的文章自然倍受阅卷老师亲睐。

4、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看病》的作文,文中刻画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女医生。在描写她细心呵护病人之后,小作者渲染了一笔:她的白大褂上一个小小的红十字格外显眼,仿佛是盛开在雪地里的一朵红莲花,那么美丽,那么圣洁„„

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形象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作文《一缕阳光》中的片段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小作者在篇末渲染一笔: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描绘出一个关爱孩子、体贴入微的奶奶形象,抒发了对奶奶的敬爱之情。

5、小结

1、形象寄情

2、虚实生情

3、细节显情

6、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三、牛刀小试

请用形象寄情法,以“春天”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春天是杨柳枝头鼓起的芽苞,鹅黄中透着一丝浅绿;

春天是山脚摇曳的一串嫩黄的小花,在料峭的寒风中舞着柔软的身姿;

春天是大河解冻时那一声脆响,翻涌的冰块撞击依然沉睡的河岸,诉说的雄性的壮美;

春天是古老的犁铧划破惺松的土地,金黄的种子掉进犁沟溅起的那一团湿气;          春天是二月和风剪裁的新绿,是谁家新燕啄起的湿泥。

春天,在我们眼里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春天气息扑面而来。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活动二:实战训练

以“母爱”为话题,用四种抒情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写一个片段。

1、母爱是放学回家后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2、母爱是寒冷冬日的一件羽绒服,温暖了我的整个身心。

3母爱是考试失败后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重新有了学习的信心。

4、母爱是手术前的深情一吻,让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有人说:没有爱,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园才鸟语花香,因为有了爱,我们的亲人才相亲相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芳香四溢,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花草,爱动物,也爱家乡,爱祖国,请以“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本次作文以“爱”为话题,就是围绕“爱”为主题选择材料,组织作文,万不能偏离这个主题。

2.先确定写作对象,想一想你对他(她、它)怀有的感情,然后围绕写作对象,选择最能表现“爱”这个主题的材料,拟定题目,确定立意,完成整篇作文。

3.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把感情渗入叙事、写景中,也可以托物言志。

作文六:《记叙文议论抒情》4800字

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理解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的关系;掌握记叙文的一般文体要求,学会处理记叙文中的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

不少同学写的作文常常是“四不像”,文体杂糅,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就其原因,在于不清楚文体的基本特征,没有掌握好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1)记叙性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分写人与记事两大类;

(2)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在抒发情感;

(3)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观点。

(4)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客观明晰。

「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恰当选取有关人物、事件或场景。选材注意有三:真实、典型、新颖。具体写作时的操作要领:

1、明确记叙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2、有条有理、线索分明,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用恰当的议论抒情点题。

3、叙事要简洁,情节要集中,情感要真挚,结构要紧凑,人物不宜过多过杂,善用修辞。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1、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例1: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又说: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例2:

当我一次次的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地看见你时,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自己。忏悔在我心中已积得太多了,我这样表达出来,也许你根本就无从知道,但我也真心的希望你能够谅解我。你使我备受谴责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01年高考满分作文《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2)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例1: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朱自清《背影》

例2:

尝试着亲近父亲,父亲是这世上最易被情感忽视的人。尝试亲近父亲,在体验母亲温暖情怀时,不妨望望父亲操劳奔波的坚强背影,在感受母爱温馨时,不妨回忆父爱带予我们的坚强与力量,在倾听母亲诉说时,不妨深入听听父亲的心声:……

尝试亲近父亲,我由衷感慨。父爱无影无声,父爱坚若磐石,但需要你用心摸索,它就隐于父亲严厉训斥下,它就藏于父亲坚强背影后。尝试亲近父亲,莫让父亲的情感流逝于岁月潮水。    ——国光中学04届高三2班惠玲《亲近父亲》

2、议论: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例: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2002年高考满分《昭君的选择》

「如何处理好记叙、抒情与议论的关系」

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其次是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

第四,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1、阅读下面片断,看看作者在抒情时犯了什么毛病?

例:我一把扶起自己年迈的老父,望着那张微笑着、又因充血而涨红的脸,内心的愧疚、酸楚、疼痛与感慨一并翻江倒海。一股强劲上涨的热流从心底直逼眼眶,音调哽咽地说出一句:“爸,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能让您这样……”没能说完,也没能抑制住情的浪潮,哭声顿然失控,那怪怪的抽泣竟像落日黄昏乌鸦的哀鸣。我不想让父亲这样继续直面儿子揪心般的哭泣,便掩面逃离而去。可我听到父亲却在背后宽慰着:没事的,你干嘛要这样……

评析:情感的抒发必须注意节制,否则容易导致矫情。

2、下面这篇短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修改,才能使之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要求?

给咖啡加点糖

写完同学录,蓝重新看了这一页密密麻麻的字,里面将自己积蓄已久的话一字不漏地写在了纸上。蓝微微一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三年了,三年来她好像背了一个大包袱,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三年前,蓝与她发生了误会,从那时起彼此便处于僵持状态,多少次蓝曾试着去与她合好,可是倔强的脾气阻拦了她。她一次次想要去做,但一次又一次退缩了。今天要在她的同学录上写下毕业寄语,她也是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她尝试地将话语写下了,一把枷锁终于打开了。

一直以来,蓝都独品一杯没有加糖的黑咖啡,咖啡是自己选择的苦涩也只能独尝。其实她早该快乐了,只是不愿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片雨林。

谋事在人,只有去尝试才有希望。尝试,需要你有勇气面对眼前的困难,有毅力去排除阻碍,有信心相信一定会成功…

愿不愿意尝试,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或许尝试是艰难的,甚至有可能遭受失败,但是如果不愿意尝试,最终的结果将是失败。

勇敢地去尝试,其实一切皆有可能。既然你认定了那个目标,便要不顾一切地尝试去做,或许等待你的将是一片光明,满园的芬芳。

或许你正在独品一杯浓咖啡,尝试往里面加点糖,那会更醇香。敞开心扉,尝试着将心中的枷锁打开。

评析:主要问题在于文体杂糅,属于“四不像”作文,题目是记叙文的题目,一、二段都在记叙,接下来几段则变成了议论,导致“蓝”整个人物的消失。

修改稿:

给咖啡加点糖

写完同学录,蓝重新看了这一页密密麻麻的字,觉得里面早已将积蓄已久的心里话一字不漏地表达出来了。蓝微微一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三年了,三年来她好像背着一个大包袱,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了。

三年前,蓝与她发生了误会,从那时起彼此便处于僵持状态,多少次蓝曾试着去与她

和好,可是蓝还是让自己的倔强脾气给阻拦住了。蓝一次次想要去尝试重新获得友谊,但一次次都退缩了。今天要在同学录上给她写毕业寄语,蓝也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尝试着将这些话写下,蓝发现,心里的那把枷锁终于打开了。

一直以来,蓝都喝没有加糖的黑咖啡,咖啡是自己选择的,苦涩也只能独尝。其实她早该快乐了,只是不愿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片雨林。

蓝想,有些起初觉得很难办到的事只要尝试着去做,其实也不一定就是那么难,比如重拾起往日的友谊。写完东西,蓝照例为自己冲了杯咖啡,但这一次加了点糖。呷了一口后,蓝觉得这次的咖啡多了点回味的东西。是的,也许习惯了独自品味一杯浓浓的苦咖啡,但尝试着往里面加点糖,味道是会更醇香的。蓝喝着不再苦涩的咖啡,想着刚才写下的那些文字,不觉地笑了。

「高考优秀作文赏析」

一地梨花

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

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诚信。

这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一个除了两脚泥巴,除了做生意总亏本,除了训斥我的虚荣而只有一种品质的他。

父亲这时候正在做什么呢?是在梨花树下闭目养神吗?梨树……

家里庭院的梨树,高不过数尺,叶疏花迟,可这丝毫不影响父亲对它的喜爱。所以这梨树依然能顽强地长着。前几年父亲承包了果园,春天那会儿,满山遍野的梨树、果树都开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梨树最多,父亲整天泡在园子里费尽心思。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谁想到快到手的钱又叫财神给夺回去了:虫子在梨皮里直钻到梨核,整个梨表面讨人喜欢,可实际上……有人劝父亲,不是同那客户签了合同了吗?你用纸袋一包,然后……父亲的脸沉下去了。

那些日子家里正难捱:我在城里上学家里要花钱,哥的婚事也快要办了。这一切使父亲茫然不知所措。我看得见父亲额头上那牢刻着的惨淡,眉毛似乎塌了下来,压得眼窝都深陷进去。父亲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整日在台阶前坐着,望着满山的梨树发呆。母亲怕他钻不出牛角尖,背着父亲把梨转手了不少。可纸里怎包得住火。于是,有一天

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声音从断断续续到高高低低,继而咒骂,哭诉,沉默。没几天,父亲把一个人领进屋里,把几千块钱摊到桌子上说,兄弟,这钱你拿走,算是赔偿,卖不了的,我拉回来……

我的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在生意场上从来没有痛痛快快地赚过大钱。他埋怨自己文化低;邻里说他讲信用讲得过了头。在农家的饭桌上,父亲与我面对时,我只有低头扒饭的份。他看不起我说话不算数诸如和人约好时间却总迟到等等。我不愿承认,但我在改。所以,我更喜欢观看他的背影,没有拘束且让人由无有想到无限去,把这诚信在无际的时间空间中舒展来回。

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都说落尽梨花春又了。可因了父亲的诚信我却说零落的梨花,飞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

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

评析: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饱含挚情的考场作文。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极力渲染父亲的优秀品格:诚与信。文章正是通过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叙述描写中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敬爱深情,打动了读者,使之产生了共鸣。笔端有情,方能文如泉涌。文中优美的句子随处可见,生动的修辞信手拈来,各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而对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更是精当绝妙,令人回味无穷。作文要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真情出自然,文贵情真。

「写作练习」

“眉儿,眉儿,你的事怎样了……”母亲的话还未说完,就感到胸口一阵憋闷,不由的剧烈的咳起来。眉儿低下头,眼睛里神色黯淡,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拭净的泪珠儿。

……

请你充分发挥想像,将以上段落作为作文的开头,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800字以上。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oldq../beik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5923

作文七:《抒情记叙文阅读》37200字

一、【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

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

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

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

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

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

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

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

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

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

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

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

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

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

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

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

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

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

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

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

酷而古板的君主,

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                               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

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

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

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

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

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

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

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7.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

么?(3分) 18.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

分)

19.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

“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20.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4分)     谁都想像

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21.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3分)

【答案】

17.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

做工作。

试题分析:读语句可知,实际上写出了春天的时间之短,它所做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

因为它在“暗中做事”。通读全文时,抓住这些语句,答案即可出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                                                           点评:一般要到题干中的问题句附近去寻找相关语句,再结合全文内容仔细揣摩后拟出

切题的答案。注意一定要切题作答,不可所答非所问。

18.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

可贵品质作铺垫。

试题分析:把江南的春天与北方的春天作比较,突出了“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

背后”的特点,从而引出下文中对北方春天的描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所写的内容,理解时要注意看本段写了什么,下文又写

了什么,本段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在反映主题上有什么作用等。

19.(1)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2)

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                     试题分析:读第六段可知,遇到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脏和风的小插曲。理解脏和风的内涵,

即自身问题和反对意见,就可了解春天“改革家”的形象为不怕困难,不惧阻力,信心坚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语段内容,分析语段写了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深入理解地基础上,得

出切题的答案。

20.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

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试题分析:读语句,理解句中的两个数字可知,两个数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春天

的力量,表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

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

内容、情感等。不仅要选好角度,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21.(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

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5)具有朴实无华、默

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的“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

天惯于

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

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等语句可提取出春天的形象特点。根据

对于春天的描绘可以概括出春天的特点。能写出几点写几点,便但至少要写出三点。     考

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前向后寻找相关的语句。根据

关键语言加以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二、【2011年·天津】                                                                     花开的声音  陈文和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

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

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

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

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

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

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

谷为之闪闪发亮。

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

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

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好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

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

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

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枝头共有

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那一天是休息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

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

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那张

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那么舒缓。昙花开

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

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                                 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

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

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当它“破茧而出”

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

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

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                                                       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

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

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选自2011年第1期《南方》,有改动)

1.题目“花开的声音”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声音?(4分)  2.文中

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

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迷恋于

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4分)

4.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

要分析。(4分)           答案:

1.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保持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谛听,对美好的事物要付出

关爱。(4分)

2.比喻、拟人、夸张。凸现昙花破蕊而开的迅捷,开放瞬间的灿然美好。(4分) 3.花

开的声音是自然界最美妙的乐曲,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4分)

4.作者先写昙花、茶花开放的声音动听、迷人,由此认定自然之花开放的声音是一种天

籁;继而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突然出现时,都会给人带来同样的惊喜,要用心

谛听,感受其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三、2011湖北武汉

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

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

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

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

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

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

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

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

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

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

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

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

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

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

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

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

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

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

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

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                                                               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

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

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

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①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

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

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

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

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

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

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

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

理出来。

1.本文作者按照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 _____的特点。(4分) 2.下面语

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

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3.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

面的“痛苦”?(6分)

4.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池塘”,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

问题?(4分)

【小题1】第一空:季节(或时间,或四季,或春夏秋冬) 第二空:鲜活(或充满活力,

或充满快乐)

【小题2】示例1: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

活力的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小题3】答案要点:(1)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生态的恶化。 (2)面对池塘的

迟暮,作者感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永远失去了。 (3)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古典乡村

之美永远逝去了。

【小题4】答案要点:(1)关注环境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生存的家园。 (2)关注保

护美好事物的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曾经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事物。 (3)关注发展和传承的

问题,提醒我们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篇二: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                           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写景抒情的文章主要是通过来抒发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一种

是                     。

2、中学生所读的散文大多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散文最重要的特点

是:                       。

3、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间接抒情?

4、 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起什么作用?

5、 常用的修辞格有哪8种?它们在文章中各有什么作用?

6、写景抒情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9种?各有什么作用?

二、中考题型及应对技巧

1.对文章字词的考查。

(1)注音、字形

(2)解释词语的语境义:

2.概括文章的主题 3种概况方法

3.理清文章顺序

(1) 文章的线索。

(2) 写作的顺序。

考题形式:a、连续的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为什么?                                              b、从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让你放回原处。

4、品析语言。

(1)、词语妙用。

(2)、赏析句子

6、 景物特征的概括。

7、 文章的写作手法。

8、 拓展性试题。

(1)、仿写,给一个句子,要求仿写一个或几个句子。

(2)谈感受。

三、典型考题

【1】

惜春小札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

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

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

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

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

“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

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

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

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

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

“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

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

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

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

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

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

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

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

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问题: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

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

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2】阅读《花开的声音》一文,回答问题。                                                          花开的声音                  陈文和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

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

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

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

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

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

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

谷为之闪闪发亮。

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

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

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好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

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

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

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枝头共有

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那一天是休息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

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

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那张

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那么舒缓。昙花开

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

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                                 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

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

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当它“破茧而出”

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

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

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

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

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

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

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选自2011年第1期《南方》,有改动)                                                             题目: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训练 【例1】                                                                     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

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

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

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

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

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

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

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

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

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

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

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

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

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

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

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

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

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

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

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

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

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①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

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

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

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

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

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

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

理出来。

1.本文作者按照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 _____的特点。

2.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

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3.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

面的“痛苦”?

4.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池塘”,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

问题?

【例2】                                 大 自 然 之 歌(节选)                                   陈世旭

①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                                                       ②森林多么好。森林有花有草,森林有云有雾,森林有风有雨,森林有泉有湖„„                         ③森林有诗。

④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

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森林是诗的宠儿。                             ⑤走向森林,常常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                                                           ⑥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季节更替,在森林到处

荡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

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

空洞的灵魂。

⑦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从自己常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城市也是森林。楼群                       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恋眷的狗尾巴草的清香。孩子们长

大了,不会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

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这是化工森林。在

这里,躺着的心事结成青苔,站立的思想竞争阳光,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

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篇三:记 叙 文 阅 读 训 练(含答案)                                         记 叙 文 阅 读 训 练(含答案)                                                                   内容包括:1、记叙文常见考查题型解析;2、2008-2012南京中考试题记叙文的考查

3、答案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

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

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

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

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在本章指的是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广义的记叙文。怎样阅读分析

记叙文呢?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

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

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

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

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

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

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

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

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

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

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

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

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

的表达作用。

在各地中考中,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主要是:

1.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③.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④.感

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

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                     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

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

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①.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②.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③.分析

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④.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

纳中心;⑤.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

中心。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

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常见的考查方式有对比阅读、文章阅读。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合义,

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合义。                                                                     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

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

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辨析

词语、选词填空;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

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

的: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②.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

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

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

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

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③.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

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

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④.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

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⑤.记叙文中的语言

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5.熟读基本课文,背诵教材中规定的篇或段,能正确默写。                                            如何归纳记叙文的中心   知识概说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或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叙事、写人、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

认识或情感。我们阅读一篇记叙文必须把握它的中心意思,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所以,《大纲》要求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具体地说,应该具

备以下能力:

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在准确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认识详写、略写中心意思的关系,分析归纳中心

意思。

3.掌握分析、归纳中心意思的一般方法。                                                            复习指路   怎样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准确归纳中心意思的前提条件是通读全文(全段),熟悉内容,对文章中记述的材料作出

分析,理清文章(或文段)记叙了哪些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写这些材料的意义

何在。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文章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题目概

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透过它,不难探寻其中心思想;

有的题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分析其喻意,便可归纳出中心;有的题目

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生命意义》、《同志的信任》等等;至于那些题目仅仅表明记叙

的对象、范围或线索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

2.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开篇点题与卒章显志是写文章常用的手法。前者如《背影》、

《社戏》的开头就点明或暗示了全文的中心,多半是采用议论抒情为主的表达方法,抓住这

些带有概括性的关键语句,有助于分析归纳中心。后者如《阿长与》、《春》

等等,分析这类文章结尾处具有深刻含意的句子,是归纳中心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一般地说,记叙文中插入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

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可以很顺利地找到

全文的中心。

4.分析文章层次与人物事件。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合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

要进行综合归纳,才能准确把握中心。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要分析归纳文章两大

部分的内容与中心,再联系起来思考,从两部分的鲜明对比中,掌握作者对自由学习生活的

向往,对令人窒息的封建教育方式的无比厌恶这一中心。

5.分析文章中的详写点,研究作者处理详略的意图,探寻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详略安排

总是服从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的。一般地说。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作者是要用笔墨详加叙

写的。所以,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分析作者详写的部分发现并归纳文章的中心。但是,还有一

种情况,详写仅仅是作者为表达中心而用的侧笔,而作者对真正要表现的中心却用墨甚少,

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作者详写此人此事的意图,发现了这一意图也就找到了文章的中心。

6.分析文章的背景材料。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有时还须了解、分析有关的时代背景,

了解文中的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例如《最后一课》,必须联系普法战争

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最后一课的重大意义,才能准确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课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离不开描写,学生对描写这种表达手法不能

够很好的理解,常常把描写的内容与作用相混淆。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

作用。    记叙文中常常出现典型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环境通常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有这样几个作用:

自然环境: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例:“那地方叫平桥村,

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社戏》)                                                 b、渲染环境气氛   例:“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我的叔叔于勒》)

c、烘托人物心情   例:“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

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芦花荡》)                                                           d、烘托人物形象    例:“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

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期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刺去。”(《故乡》) e、

预示人物的命运   例:《红楼梦》                                                                     f、表现人物性格   例:“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杨志

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智取生辰纲》)                                                           g、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

没                                                                                                   有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智取生辰纲》)                                                       社会环境: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例:“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

多远,却互不见面。”(《云南的歌会》)                                                                   b、渲染环境气氛   例:“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没有任何声音。 ”

(《蜡烛》)

c、衬托人物心情   例:“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

正在操练。”(《最后一课》)                                                                     d、推动情节发展  例: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

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我也不停

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最后一课》)                                                   e、深化主题“ 在炮火焦灼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一位南

斯拉夫母亲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位苏联年轻士兵的坟

头。”(《蜡烛》)

二、散文阅读常见题型

(一)整体感知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整体感知应运作于动手答题之前。多数阅读的第一题就是提问整体感知中的写作内容或

写作意图,感知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所以多数信息应从文中来。针对标题的设问往往也

是整体感知。因为标题或限定话题,或限定内容,或表达中心思想,或抒发感情。                             例1:02年中考题《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第一题这样问:“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修建三

间精神的小屋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修建精神小屋?                                                 此题的第一问侧重于对写什么即内容的考察,作者说要修建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它们各

自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从文中你不难发现并提取信息。第二问侧重于对为什么写的考察,通

读全文,在文末具体写完这三间小屋后,较集中的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修建精神小屋。                         例2:03年中考题《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的第一题这样问:“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对未来

孩子的希望。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此题的第一句话实际已告诉我们本文的写作目的。问题是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从文

中清晰的结构中不难逐条提出所要的信息。                                                               例3:03年模拟中《智慧的美丽》一文的第一题这样问:“标题是《智慧的美丽》,美丽

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此题针对标题设问,实际也是整体感知中的感知写作意图。本文赞美的是“智慧的美丽”,

实际上赞美的是小伙子对父母的孝顺、对妹妹的体贴以及回答问题时的冷静和自信。那么,

美丽也应指此。而这个信息文中也可提取。                                                               例4:文章《人生如瓶》的第一题这样问:“作者把人生比作瓶,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什么

道理?”   此题明显在问整体感知中的写作意图,在文末不难找到答案。

(二)基础知识及运用

1.语音:侧重考察多音字,受偏旁、方言影响易读错的字。

2.汉字的正确书写。

3.语境下,同义词、反义词(成语)的运用。

4.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运用。                                                                     应认识到并识别出对同义词、反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考察。                                         例1.2002年中考题《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一题:“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

女                                                                                                   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 ),对生命的( )。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

对虚伪的( ),对卑劣的( )。”                                                                     (慈爱 珍爱 憎恶 蔑视)                                                                     例2.“是的,我们的人生之瓶,装满着欲望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操劳,当然无法容纳安宁

与祥和;塞满了无穷无尽的浮躁与烦恼,( )与( )当然被驱逐的无影无踪。”                               (安静 快乐)

(三)八大修辞极其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加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四)仿写句子

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修辞与例句相同,语法与例句接近,句意与例句接近。    例

如:03年中考题《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1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分析:句式应保留: 你的( )要如( )般( ),你的( )要像( )一样( );仿句

依然要运用比喻修辞,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

词;句意上应表现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

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你的面容要如阳光般灿烂 ,你的话语要像春风一样温暖。

(五)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可拆词为字,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读上下文,寻

找线索,推知语境义。

例1、“《开心辞典》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一句中“煽情”一词的意思。                                 理解词语的作用:应先理解一下该词的本意及语境义,再分析一下该词在语言等方面达

到的效果和好处。

例2、03年中考题《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一题,“理想锻造你的气质”一句中“锻造”

一词的好处是什么?

(六)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

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手法,有的

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 03年中考题《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一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

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

么?”

(七)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

分析。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针对某些段落,自拟题目并作答的题型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

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的要求。此类题目要求

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语言入手命题,答案并要求正确。篇四:2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知识储备与答题技巧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 、线索:: (1) 以人物为线 (2) 以时间为线 ( 3 )以人物为线 (4) 以事件为线 (5)

以情感为线( 6 )以某物为线 ( 7 )以题目为线 ( 8 )明暗两线                                        2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次清晰。

3 、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

一种“冰                                                                                             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1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 (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

楚、印象深刻。

(2) 倒叙 ( 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

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 (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

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

b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

和说明。描写和记叙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                                                               1 、表达方式及作用

( 1 )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 1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 1 )肖像描写 ( 2 )

外貌描写 ( 3 )神态描写 ( 4 )动作描写 ( 5 )语言(对话)描写 ( 6 )心理描写

(7) 景物描写 (8) 场景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

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

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

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

发展;(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

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 揭示社会现实。                                   ( 2 )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

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

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

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

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抒情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 4 )记叙

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四.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1 、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 2 、

作用:

a 、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

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

下(过渡)

b 、 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

中心、点明主旨 ( 画龙点睛 ) 等作用。

五.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

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

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

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

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六、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

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

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 )、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5) 、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6) 、对文中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在答题时

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

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

点。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七、文章的结构 1 、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二是

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 ( 尾声 ) 。

2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八、语言上

1 、题型:

( 1 )词语选用: 方法: a 、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b 、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 2 )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方

法: a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 、一般

是往前找; c 、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 3 )

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

内容。 答题套路: “ x x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 4 )运

用有修辞赏析语言: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

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使 ( 能 ) “„„”(套修辞作用)(修辞作用见附 1 ) ( 5 )

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见

附 2 语言特色)

九、 .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 ( 有时在括号内 ) 。

十、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

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 xx ”

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 、手法的作用: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

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

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 ( 侧面烘托 ) 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

或事                                                                                                 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

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

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 ( 首尾呼应 )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一、、给文段拟标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

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

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 ( 1 )第一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

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

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 2 )第三人称:

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

由叙述。 ( 3 )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

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

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四、概括层意、段意、层意、中心。 方法:①抓

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议论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层的意思。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结中心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

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

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附 1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

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 2 ) 拟人:赋

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

果。 ( 3 )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4 ) 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 5 ) 对偶:

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 6 ) 反复:强调

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 7 ) 设问:自问自

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 8 )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 9 )引用:

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 10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

度。 ( 11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附 2 语言特色 1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 1 )、朴实无华 ( 2 )、写得晶莹

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 3 )、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 4 )、语言简洁,

气势纵横 ( 5 )、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 6 )、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 7 )、

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 8 )、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2 、 生

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 1 )、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 2 )、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

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 3 )、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

尽的余味 ( 4 )、 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 5 )、 汹

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 6 )、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

绵,感人肺腑 ( 7 )、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 8 )、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 9 )、语言气

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 )、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 11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撼人心扉 ( 12 )、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附 3 、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汉。它适用于阅读一切记以叙述,描写为

主要篇五:记叙文阅读                                                                                 考点名称:记叙文阅读 ? 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

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

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 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

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

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

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

? 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

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

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

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

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

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

切感。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

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

自由叙述。                                                                                           ? 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

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

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

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

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

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

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

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

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

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

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

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

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

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

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

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

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

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

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

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

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                                   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

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

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

体的感觉。

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

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

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

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

“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

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

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

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

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

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

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

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

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

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

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

结尾存在于考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作文八:《记叙文中的抒情》4700字

记叙文中的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2.提倡在文章中书写真性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为文章添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层次学生习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总结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缺少议论抒情

2. 文体不清

3. 议论抒情不当

二、 针对性训练

(一)佳作展示:王雪瑞《一缕阳光》

一场小雨过后,推开窗,第一次发现,巷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苔藓幽香。一路望下,那缕阳光穿过青黑润湿的老墙,将爱意化为七色的光彩,毫不吝啬地将美丽赋予了巷子里的花草。

不,应该是赋予那永不止步地追逐阳光的女孩。——仅仅一缕爱意编织成的阳光,她却营造了一个美如夏花却又纯如冬雪的天堂。

佳作展示:徐芳《墙》

外公院子里的树苗,一天天长过了墙头;屋山的那堵老墙,静静地泛上了黄色的涟漪。在那个黄昏,柔和的让我想哭的余晖,带走了安详的外公,留下我们的记忆,在老墙上写下一本叫做《快乐》的故事。

合上这本书,倚着老墙,似乎还有外公的温暖,丝丝缕缕的,穿过皮肤,直流进心里......

佳作展示:闫星合《一缕阳光》

放学路上,我跑到超市,买了个太阳形状的暖水袋和带有向日葵图案的贺卡,送到那位监考老师的办公桌上。

我在贺卡上写着:阳光是太阳的使者,透过一缕阳光,就能寻到太阳的踪迹。是你让

我找到我的太阳,谢谢你,我的阳光。

一缕阳光,把我带到了这片阳光普照的地方,让我有机会播撒我的阳光。光辉中的希望,温暖

了眼眶,就让这一缕阳光幻化成为幸福的彼岸,一片没有破晓,没有黄昏,没有黑夜,只有永恒的彼岸。而彼岸上,有你,有我……

佳作展示:刘明珠《手心里的温暖》

轻轻地,我托起掌心的白发。望着阳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经爬上她的额头,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有了斑斑点点,厚重的眼袋在阳光下更显突兀。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母亲的苍老,可是,母亲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安详满足。或许,儿女的幸福已经是她最大的收获,她的付出已经有了最好的回报。

紧紧地,我握住手中的白发,一种暖流自手心蔓延全身,这暖流比春日里的阳光更温暖。 我不会忘记这手心的温暖,是它看着我慢慢成长。 我会紧握着这掌心的温暖,让它陪我走过风风雨雨。

(二)议论抒情的作用

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渲染情感 爱的姿势(1)

无独有偶,当初在唐山大地震后,人们从废墟中挖掘,见到最多的场面也是父子、母子抱在一起,他们只想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挡住断墙残砖带给他们的恐惧,以求孩子能够生还

——爱的表现有千万种,而这生死相拥的悲壮场面却是让人最悲戚、最震撼、最不忍将其分开的伟大而平凡的爱的姿势!

点化细节 爱的姿势(2)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议论点睛

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去,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将茶蛋拿到班里,同学们没有笑我,我释怀了——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 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

议论点睛

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因为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

深化主题

冰心《小桔灯》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作者从小桔灯朦胧桔红的光转到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物写到精神,深入揭示了所写事物深刻的精神,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深化主题 爱的姿势(3)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三)方法指导

★直接抒情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守候》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

★ 妙用修辞

《暗香》

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十点钟就关的,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才醒悟,人只要有善念,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令人可敬的,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的凋零。

刘中基《东河歌谣》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念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痴痴的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

叙议结合

感情的升华或许总要以物质的消融为代价。只有烂在心底的滋味才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

就好像一次,母亲在大雪中等我回家,纯白一色的天地间,母亲立着,像个雪人,那天的雪花里就有一种烂苹果的甜甜的清香。

《烂了的味道》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好奇心》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巧引妙用

《妈妈的目光》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

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

(四)结语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五) 小试牛刀附:

训练题:为下面几段描写添加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训练一: 烂了的滋味

母亲总喜欢从箱底找出已开始烂的苹果,挖去两个小洞,洗净了,把完好的一半分给父亲,自己则嚼着另一半。 张晨光《一缕阳光》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万通训《总想为你唱首歌》

每当放假的那天的下午,我的心早已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到了她身边。当一下车时就看到站在村口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喉咙哽塞了,一种感动悄然而生。相视,微笑,没有过多的言语,却能倾吐心中的情深。后来,我才逐渐知道,几乎是每个星期五下午,妈妈都会出现在村口,有时明知道我不会回来,她也会漫无目的地张望,好像我会突然蹦出来一样。

训练二: 手 帕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

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我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训练三:

天快亮,月光陪伴街灯,像初次送他回家的恋人。 车窗外,夜色退向身后,空出一半多美的清晨。

还有谁,舍了昨天黄昏,来同我作个天涯陌路人。

想念的,孩子眼里纯真,讲了一半的故事还在等我完成。 回家,破了洞的睡衣里面让心有段自由的旅程。 回家,卸了妆的面孔背后,是我梦中细细的鼾声。 节选自林魏的歌曲《回家》

(六)课后作业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七)【课后反思】

对于高一的学生,作文要求的重点仍在记叙文。从学生的作文水平来看,基本能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切合题意、通顺完整的一篇文章。但文体不清的情况比较明显,特别是面对一些亦较易于议论的话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就很容易把文章写成了“四不像”。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初三已经接触过议论文,再加上不能细致的进行描写和较复杂的记叙,于是写一件事,三言两语就写完了,但字数未达标,于是就用议论抒情来凑数;也可能是学生们并没有明确的文体概念,反正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到哪就算哪。

针对学生们刚写完的“欣赏”这一话题,我设计了这一作文讲评方案。“欣赏”此话题,是属于既宜记叙又宜议论的话题,却致使不少学生写成了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既不是记叙又不是议论的“两不像”。

所以,在设计中,我通过学生成败作文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辨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再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修改,调整叙议的比例,使记叙文成为真正的记叙文。

课后,我再思考,我认为学生叙议不清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擅长描写,使记叙变得苍白而空洞,只好用议论来充数,所以,要想彻底改变叙议参半的记叙文的尴尬局面,还得加强对学生作文描写部分的指导和训练。

作文九:《诗意抒情记叙文》500字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缠绵柔软的雨丝,摩娑湖畔的小路,窄窄潮湿的青石板上,响着雨滴有韵的步子。

蒙蒙细雨,仿佛潮湿了你我的心情,如线般轻飘的雨丝,清清汇入泥土,流淌着是透明的泪,有岁月的心络,有破裂的希望。

蒙蒙细雨,心都被淋湿,苦苦追寻的梦的地址,寻找沉默的那块三生石,刻有着谁的名字?曾今掩盖过多少泪水,打乱过多少疲惫的温柔?一滴滴雨,留下的多少故事?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雨从掌中的缝隙里倾泻下来,如丝般穿起世界的诗情画意。愁肠百结,郁积缠绵。远处传来婉转低回的歌声,也许是孤寂惆怅的伤春情怀?也许是对良人远征的苦等?

仍是诗经中的一脉丰盈的秋水,仍是侵染了烟霞的烟雨黄昏。檀板的轻敲里,浓如醇酒的吟哦,沿着烟柳凄迷的驿路,伴着沙沙的雨声,向着楼阁的千种风情。

静静的坐在窗前听雨敲击窗檐,万般的形态穿越亘古沧桑的洗礼,在唐诗宋词中轻吟哼唱,或滂沱或犀利,留有于花情月下独酌的品尝。

多情的细雨,永远牵牵绊绊着缠绕着人心,飘洒在心间最动情,最柔软的角落。似闲情,似惆怅,似烦闷,似希望,撑着油纸伞徘徊在小巷中央。

行走在消逝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曾今的过往,是流光般纷飞在雨中。一滴雨,一颗泪,一份柔情,一丝细腻。在朦胧雨雾中微笑,碧波盈盈,风情万种。

作文十:《记叙文的抒情》31000字

作文讲堂(十一)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不少同学写的作文常常是“四不像”,文体杂糅,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就其原因,在于不清楚文体的基本特征,没有掌握好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

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

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

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1)记叙性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分写人与记事两大类;

(2)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

在抒发情感;

(3)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

观点。

(4)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

客观明晰。

【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恰当选取有关人物、事件或场景。选材注意有三:真实、典型、新颖。

具体写作时的操作要领:

1、明确记叙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2、有条有理、线索分明,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用恰当的议论抒情点题。

3、叙事要简洁,情节要集中,情感要真挚,结构要紧凑,人物不宜过多过杂,善用修辞。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1、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

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

手法。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间

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上抒情。第二,抒情要

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

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

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例1: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

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又说: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

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

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例2:

当我一次次的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

知而自责;当我远远地看见你时,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

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自己。忏悔在我心中已积得太多了,我这样表达出来,也许你根

本就无从知道,但我也真心的希望你能够谅解我。你使我备受谴责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诚

信的重要。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01年高考满分作文《假

如时光可以倒流》

(2)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

字里行间的。  例1: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

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

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

快地流下来。”  ——朱自清《背影》                                                                    例2:

尝试着亲近父亲,父亲是这世上最易被情感忽视的人。尝试亲近父亲,在体验母亲温暖

情怀时,不妨望望父亲操劳奔波的坚强背影,在感受母爱温馨时,不妨回忆父爱带予我们的

坚强与力量,在倾听母亲诉说时,不妨深入听听父亲的心声:??                                             尝试亲近父亲,我由衷感慨。父爱无影无声,父爱坚若磐石,但需要你用心摸索,它就

隐于父亲严厉训斥下,它就藏于父亲坚强背影后。尝试亲近父亲,莫让父亲的情感流逝于岁

月潮水。    ——国光中学04届高三2班惠玲《亲近父亲》

2、议论: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

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

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议论的基础是:第一,要议论得好,首先要对所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

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

记叙得具体、充实,然后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

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

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

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

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发表议论,

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的语言。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

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

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

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

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

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

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例: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

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2002年高考满分《昭君的选择>>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这就如我们在做菜一样,常常是把几样菜在记叙中 还常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混

合在一起,才会更有味道,同样,在文章中,也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

文章看起来才不会干巴巴,才会觉得有味道。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

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

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

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

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

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例文点评

友爱在我们心中

望着我们班的毕业照。我心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依恋感。三年了,在这个充满友爱的集

体里,不知不觉已过去三年了。而今,即将毕业的我们,虽然以后要各奔前程,但我们的友

爱会仍然珍藏在我们心中。                                                                     记得有一次,班上转来一位女生,叫李永馨。她初来乍到,操着一口普通话,很腼腆,

又不大和我们交谈。日子长了,我们觉得她学习很吃力,老师也担心她跟不上。于是,在一

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班长悄悄走到她桌旁,开玩笑道:“这么近看书,准有一千度吧!她被逗

笑了。当她听到我们问她学习吃力,要不要帮忙时,脸又红了:“我想问又不好意思。同桌想

帮我,可他很急躁,我又特别笨。”“没关系,我来帮你!我讲话历来啰嗦。”我大大咧咧地说。

于是,我们便常聚在一起读书、思索、讨论,咬着笔杆子做题„„在我们的互助下,在我们

的友情中,她的成绩提高了,性格开朗了。看到这种情景,谁能不高兴呢?在这样的集体里,

无论是帮助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会感到温暖和喜悦的。                                                 是的,在生活中,有谁不需要支持和关怀呢?不仅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中,社会

上„„还有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也需要友爱。                                                               有这样一件事:别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生活非常

困难,团组织听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组织募捐。我们当然响应了。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班不

少非团员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零用钱交给组织,他们只说了一句:“钱不多,表表心意,一定要

收。”那位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和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他有困难,我们就要关心他。我们

的爱心应该献给每一个共同前进的人,应该献给这个温暖的集体。                                           在回忆这点滴往事时,不禁又想起一首歌:“„„同唱友爱友好之歌,欢乐歌声冲九霄,

让人人和睦相处,甜甜相对笑„„”是的,愿友爱充满我们的生活,愿友爱在我们心中永驻。                     点评:

在这篇文章的1、3、5自然段,很好地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方法,把记叙的内容推向深入,

把情感推向深入。较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正因为这三个段落的存在,才使

得另外的两个重在叙述段落不至于无所依傍。                                                             当然,这篇文章中的选材是有一定的问题的,选材不够典型,相对来说,材料上有一些

陈旧,缺乏新鲜

感,不太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因此,如果在保留议论和抒情恰到好处的基础上,能够替

换一些新鲜的材料,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效果。                                                             心中的歌

记忆中,母亲有一头黑油油的长发,母亲很喜欢它,常精心地将它编成一条粗粗的麻花

辫,一晃一晃的,似母亲一样活泼,一样年轻。                                                           那时,我家很穷,父母日夜操劳,也仅够糊口而已。                                                   我天天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裤提着个“小布袋书包”上学。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贫穷让我过早地知道体贴父母。我从不向家里提什么要求,即使我的“小布袋书包”总让有

钱人家的孩子笑话。虽然,我当时极其渴望能得到一个像样的书包,但从没敢奢望真正的拥

有。

上学的路旁有个商店,挂有各式各样的书包,其中有个草绿色的我特别喜欢。每次经过

那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瞟上几眼,然后,带着淡淡的惆怅匆匆走过。                                       终于有一天,我的“小布袋书包”受嘲笑的事让母亲知道了。那天夜里,我第一次听到

母亲低低的啜泣声。     第二天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商店时,我又习惯地瞧瞧那个书包。咦,

怎么回事?它不见了?!肯定被别人买去了,多漂亮的一个书包„„想到再也看不见它了,心里

竟空虚起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蔓延向心灵深处„„     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好像分外高

兴,还没等我放下“小布袋书包”就含笑说:“华仔,来,娘给你样东西。”     啊,书包!

是那个草绿色的书包?!原来,买走它的是母亲!我捧着那个梦寐以求的书包,一时不知怎样表

达自己的快乐,怎样感谢母亲。                                                                     ——抬起头,只见母亲短发齐耳,粗心的我,顿时泪涌如泉。                                           从此,母亲再没蓄发,贫困与劳累使她告别了年轻的心情。那条飘逸的麻花辫在她的留

恋与记忆里越来越淡,淡得悠远,淡得不起一朵浪花。待到家境好些,我谈起了那条麻花辫,

母亲只轻轻地叹息。

这以后,我到百里外的县城求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听见一段优美的音乐如潮般却

又轻盈地涌来:“你那美丽的麻花辫„„”我的灵魂震颤了,心融化了,全身升腾起独特的浓

醉的思绪,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起流逝的童年,母亲那飘逸的发辫„„                                     往事如歌,母爱如歌,花开花落几度秋。草绿色的书包早已被岁月漂白,宛如母亲的头

发。可在我的心里,母亲那条粗粗的麻花辫黑亮黑亮,一晃一晃的,一如年轻时的母亲。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缠呀缠住我心田„„”听着这熟悉的旋律,眼又潮了。                             点评:

这篇文章以母亲的辫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在关于辫子和书包的置换这样的一件事情中,

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在结尾的两个段落中,适时的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

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选材上,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阅读经验,你就会发现这个选材是取自于欧亨利的小说《礼

物》当中的一个情节,但是,对这个情节进行了很好的改造,为我所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办

法,同时,能够做到不留太多的斧凿的痕迹,既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表现了作

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作文讲堂(十)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与构思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切都在演进变化。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

促成广大中学生心连广宇、视野开阔、生活丰富多彩;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经济发

展的模式与速率的不同,更使得每个中学生置身其间的生活场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

差万别。由此,引发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变革,促使作文的命题由封闭向开放型演变,由

机械式向机变式发展。半命题作文的兴起与流行,就是这种变革的一个标志。                                 半命题作文的填题,填充一个字一个词,貌看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填题,实质上是

作文构思的预热与启动,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的运思技巧。高明、机敏的填题,

当顺着以下原则去运思、操作。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

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呢。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

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

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

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

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

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

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

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

点示。

审视《我这个__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

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

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

“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

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__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

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及本文宏

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

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

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

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

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

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

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

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

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

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

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

外,碍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

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

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__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

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

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

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

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

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

透过这些特指篇二:记叙文抒情有技巧                                                                   记叙文抒情有技巧

向明康

抒情就是作者借助文字抒发感情,表露爱憎。因此,抒情具有点明题旨,升华中心的作用。

在一篇文章中抒情文字虽不多,但各类文章却离不开它,记叙文也不例外。                                   记叙中的抒情,其实就是作者在文中用来表露自己或爱或憎的感情的文字。它常常出现

在叙事之前或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叙事的过程之中。                                                       初中生学写记叙文,抒情的文字最好安排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这样可以起到确立文章

感情基调,点明主旨升华中心的作用。即使想在文章的中间进行抒情,也要注意安排在一个

部分的开头或结尾,以领起或总结这一部分。那么,怎样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才能达到点明

题旨、升华中心的目的呢?

一、借助叙述抒情

写作中,当把叙述作为抒情的工具时,它与一般的叙述就不同了。这种叙述,要以作者

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为灵魂,要在客观的叙述上加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这样的叙述,才会具

有浓重的抒情性。一般的叙述总是较为完整、详尽;而作为抒情工具时,叙述只要有一个粗

略的印象则可。例如《我追求,我快乐》中借助叙述来抒情的一段文字:                                     我是一条欢歌而行的小溪。我从一座险峻的高山流下,一路走来,我从岩石的身旁掠过,

我曾滋润茵茵的绿草,也曾触摸过大地的脉搏。我的追求是追寻大海的足迹,一路奉献。在

我前进的路上,人们喜欢用我洁净的身躯映照自己的脸庞,或者用我檫把脸。我至今仍能听

到孩子们在我身旁嬉戏的回音,和那朗朗上口的洗衣谣。我在岩石间飞漱,我在平原上飞腾,

我在乡野间飞泻,我一定要和大海融为一体。虽然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辛,但我知道,大海

是我最好的归宿,不管追求的路上有多少痛楚等着我,只要勇敢地追求,我就会感到快乐。

这段文字叙述了“我”坚定信心,矢志追求的全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路追求的快乐与欢

欣,有力地突出了“我追求,我快乐”的主题。

二、借助描写抒情

借助描写,尤其是借助景物描写来抒情,这在记叙文中是较为常见的。其形式多为寓情

于景、借景抒情。写作中,由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支配,笔下的万事万物,往往会笼上作者的

主观感情色彩,使得文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了。例如《小街》中借助描写来抒情的一段文

字:     小街像一条绸带由东向西飘去。那参差不齐的土屋与舒展的红砖碧瓦相间齐错排列

东西两旁;围绕房屋的短墙上披苫成丘的积草显得肥肥胖胖;错落有致的小树为这条乡村小

街镶上了一道绿边。横穿街道的电线上落着十几只归巢的麻雀,这一切,连同村东街口那棵

老榆树,一并沐浴在暮霭之中,多情的炊烟又给它蒙上了一层轻纱。                                         这段文字所描写的 黄土街交错排列的土房与红砖碧瓦房,村东街口的老榆树,暮霭中的

缕缕炊烟等景物,都满蓄着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表露了作者爱家乡、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笔调,为突出题旨,升华中心,起到了很大的作

用。

三、借助议论抒情

在记叙性文章中,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无限的激情涌上笔端,此

时,作者往往借助议论来抒情。这种议论,是被作者主观感情所支配的,它与一般的议论不

同,它既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需要进行论证,仅仅是一个判断、一种认定。例如《人生有

你而精彩》中借助议论来抒情的一段文字:                                                               啊,就是你,茫茫人海中,是你点亮了我们生命里精彩的火花;是你同我们一起走过坎

坷,走向生命的坦途;是你同我们一起走过黑暗,走向黎明;是你同我们一起攀登艰险,走

向巅峰。——是你啊,友情!是你让风雨中的我们不觉孤独,一生有你,我们的人生有你而

精彩!                                                                                               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了友情的珍贵,于是在写作时,借助排比的议论句式,抒发对

友情的赞美之情,从而直观而形象地突出了人生因友情而精彩的主题,升华了中心。                           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  向明康                                           邮编:

419600篇三:记叙文抒情篇                                                                             记叙文抒情篇                                                                                     记叙文中还有一类是抒情类记叙文,它是指以事物或景物为写作对象,通过对景物的描

写或对事物的记叙,以达到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目的的散文类文体。这类题材的文章多使用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是近年来现代文阅读题中常见的文体。    抒

情类记叙文主要从整体感知、体会重点词句、修辞方法、写作角度、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

方面命题,因此,就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整体感知类试题,同学们要能够在阅读文章时迅速抓住文章的主线,根据文章的主

线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便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旨,逐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情感了。

对于感受和体会重点词句类的试题,同学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词语或句子的意思。脱离语言环境“就词论词”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对于修辞方法的考查,一般要求识别和体会其在语段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同学们牢记各

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征。在识别的时候,又要特别注意区分比喻和拟人、借代和借喻等易

于混淆的修辞格。修辞的作用一般都是使所修饰的动作、情态更加鲜明生动,或使句子的语

气强烈而有气势等,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回答。                                                         有些文章从多个角度来写一个事物,这样便于立体地展示事物。因此,同学们要善于归

纳总结,平常还要锻炼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便于在考场上快速找出事物的描绘角度。

写作手法是近年来考查较多的考点,其中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对比映照、环境烘托等写作

手法是考查的重点。同学们不但要能够识别这些写作手法,还要能够说出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抒情类记叙文是最注重情感表达的,因此,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也是此类试题考查的

重点。整体感知全文,便于快速体会文章的情感。此类文章蕴涵的情感多为“赞美”“思念”

“热爱”等。拓展类试题大多都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恰当

的事例很重要。因此,同学们在平常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活的积累和体验。                       如何阅读散文                                                                                     我们经常说:记叙文以情感人,说明文以知育人,议论文以理服人。散文,这是文学作

品的一个类别。如果从表述方式看,散文又可称为记叙文。因此,散文也是以“情”来感染

读者的一种文体。由此,就可以由“情”入手,来逐步深入地阅读散文。具体地说,可以分

为五个步骤,来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析、鉴赏散文。

(一)把握情感。这是说阅读散文要准确把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我们平常阅读的

散文来看,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直白地点出作者的情感。比如《世间最美的坟墓》

一文,我们从文章开头两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是对托尔斯泰老人的“敬畏之

情”。另一种情况则没有直接交代作者感情的语句。但是,这类文章中流露的感情并不难体察

到。以宗璞的《报秋》为例,读了这篇散文,作者对玉簪花的赞美之情,对时光的珍视之情

是不难被我们发现的。

(二)探究情缘。所谓情缘就是指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情感,其产生的缘由是什么。这

是阅读散文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抓住了,阅读便深入了一步。                                 比如读《报秋》,就应当去探究,作者为什么赞美玉簪花?为什么珍惜时光?略加思考就

不难发现,玉簪花“生命力极强”,“不挑地方,不拣土壤”,“很是谦让”,“我说它是生活上

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因而值得赞美。                                                                在阅读散文时,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之后,就应当进一步探究作者产生某种情感的原因。

(三)整理情物。我们要特别指明,这里所说的“物”是最广义的“物”,包括人物、景

物、器物、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金石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属于“物”之

类,乃至他人的语言、情感等都可称之为“物”。我们常说的作者的情感是“虚”的,他所想

表达的情感,则免不了要借一个“实”处以得到寄托。这个被寄托的东西就是本文所说的“物”。

我们常说的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这里的“事”、“景”、“物”,概属于本文所说的

“物”。比如《报秋》这篇散文,作者赞美玉簪花,提到它的花、叶、形、开花期、生命力强

等不必去说,可作者又提到太阳花,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提到朱敦儒的词章。所有这些

“物”,都寄寓着作者的情感。                                                                     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其中是不应当有“废物”的,作者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都

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为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务的。在读散文时就应当从“物”中去体会作者

所寄托的感情。当然,高考试卷中不可能保证每选用一篇散文都是很理想的,但是命题人所

关注的那些“物”,必然都是情物融于一体的“物”。

(四)剖析情言。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当然少不了语言这个载体,离开了语言这个

载体就无以表情达意,无法感染和打动读者。因此,阅读散文,必须努力去发现、解析文中

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去发掘“情”与“语”之间的联系。比如读《世间最美的坟墓》,其

中有这样的语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

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这样的语言,就极为准确地表达了一种“敬畏之

情”,而不仅仅是敬爱、敬重、敬仰。又如《报秋》中“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

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这样的句子,尤其是几个“便”

字,把时光匆匆飞逝的紧迫充分地描述了出来,作者的惜时之情由此得到充分的表露。读散

文就要注意抓这类语句。

(五)鉴赏情艺。所谓“情艺”,说的是文章作者表达感情的艺术。在鉴赏散文的艺术手

法时,要紧扣上面谈到的两点,即(1)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那些“情物”?其作用如何?(2)

文中最能表达感情的词汇、语句是哪些?作者为什么要那么说?比如,作者为什么不止一次

地提到托尔斯泰墓的形状、质地,语言又那么貌似无情?原来这里用了似贬实褒的手法。又

比如写托尔斯泰墓为什么要提到其他几个人的墓?写玉簪花为什么要提到太阳光?原来这是

起烘托作用。写瞻养托翁墓地的人,为什么不直写人们的心情、感受,而要把“逼人的朴素”

作为主体来写?写它“逼人”,写它“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原来只有这么写才能恰

如其分地写出瞻仰者的不仅是“敬”,而且还“畏”的感受。同样,写人们“没有勇气”“摘

下一朵花作纪念”,也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再比如作者极写托翁墓地的朴素,为什么又要写到

风儿、阳光、白雪这些景物?写这些“物”有什么作用?也应当是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在

读散文时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细致地体味文章的妙处,必将使我们如同进入一个琳琅满目、美

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上述五个步骤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解到鉴赏的过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当力求

这样去做,如果长期坚持,必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散文阅读的测试题,就会发现,命题人所设臵的试题,其设问

角度基本上没有超出上述几个方面。当然,文章结构另当别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面谈到的五个步骤,为了讲明白,必须一条一条地讲。如果考察

一下相关的高考试题,其设问角度也大体不超出这几个角度。但是,绝不能理解为高考时每

一道题只从一个角度命题。应当注意命题的合成性,有时一道试题可以同时涉及两三个方面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难点攻略

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

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

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妨做到以下“四由四巧”:                                  由言及境巧开拓。这个“言”也就是命题者选中的句子,要理解这个句子,当然离不开

文章的上下文语境,而散文作品中的语言往往有着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

要由句子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句子所

要表达的深刻含意和丰富感情。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7题: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

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解答此题,就需要联系《马缨花》材料的有关

内容。这篇文章以“马缨花”为题,通过马缨花新旧时代的对比,通过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

表现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结合原文内容可知,作者用“光”与“影”来分别比喻

如今长在阳光下的马缨花和昔日长在庭院里的马缨花。对于两种马缨花,作者都喜欢,毕竟

昔日的马缨花给了作者不少精神的慰藉,如今的马缨花则更加可爱。答案:(1)“光与影的对

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

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2)马缨花是作者在

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由景及情巧揣摩。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

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

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高考题目就常

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15题:文中描述了                     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要考

生通过对景的感受去体会作者蕴于其中的情。此题简要归纳“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难度

不大,只需要锁定原文《我爱水》第六至八段即可;解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应从写景、

抒情两方面来组织答案,此外还要注意原文第四、五段中的关键句,它对下面的具体描述有

着领起作用。答案:概括:(1)冬雪皎白,薄冰试步;(2)春天温柔,生机盎然;(3)夏天

明媚,夕阳辉煌;(4)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1)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2)

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由情及旨巧体味。一篇散文的情感始终贯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或喜、

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在答题的过程中通过对

散文情感的体味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容忽视,在高考中这种题目也屡有出现。因此需要

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

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

一问主要分析作者引用郭小川的诗句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阳关古道苍凉美》最

后一段可知,它是对今天阳关的赞美,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第二问一般从内容和形式

两个方面来作答。形式上,文末的句子主要是呼应开头(或标题),总括全文;内容上,主要

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强化观点等。答案:(1)表现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

阳关的赞美。(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由技及文巧分析。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来看,对作品方法技巧在文中运用的考查从没

放松过,这实际上是考查文章表达手法、表达技巧、分析鉴赏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文中

方法技巧的分析去体味文章的意境,领会文章的主旨。这种题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

从表达手法、表达技巧所在句的内涵的理解角度入手考查,一种是对文中作者某种表现手法

或表达技巧的赏析。对这两种题型,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手段的基本效果,联系上下语句和

全文的情感基调,就能较容易地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第18题:这是

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

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本题就是考查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

力。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选材可以丰富多彩,中心应该明确统一。本文副标题已经表

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悼念鲁迅先生,那么,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

山先生遗体等情况,旨在衬托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衬托那个“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

“敬慕”之情。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

童时代对孙中山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散文阅读常识

散文的含义很广,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之外的,都能归入散文范畴。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

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

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

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记叙

文是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记叙、说明、描写)而约定俗成的一

种文体。与之对应的还有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                           记叙文都属于散文范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又属于另外一种分类方式了,这

其中有这分类交错的现象。譬如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都可以以散文的方式写,也可

以以其他的体裁来写。记叙文以事件记叙为主,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     散文的特点:形

散神聚。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

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 散文的写法

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

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

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

手法。   4、.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5.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

尾段的议论抒情句。针对一节中的主题句应在这一节中找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结尾处

最重要。 6.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

此文叙述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7.材料组织特点?    紧

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8.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

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

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9.叙述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

物(3)核心事件(4)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

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0.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

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那个词或短语。 11、

叙述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

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动作和感情,使物

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如冰心的《谈生命〉    (3)夸张

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 (4)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卖蟹》 (5)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白杨

礼赞》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

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

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

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

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

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

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

增强语势。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

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篇四: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导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抒情就是表达情思和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人、事的喜、怒、

哀、乐、悲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分直接

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 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

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例如《我的老师》: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

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议论、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凭借所描述人、事、景、

物来传情达意。 例如:《土地的誓言》中在景物描写融入了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热爱、思恋。                     感情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抒发抽象的感情呢?

二、如何抒情?

1、形象寄情

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      思

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                                                 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相框.                     化情为物,情有所托,就能具体形象

2、虚实生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

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这个文段好不好?有没有表达出母亲的关爱柔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

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

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

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巧用修辞,虚实相生,深情款款。

3、细节显情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也不一定要

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叫人读之生情,闻之心动。

古人就很懂用细节抒情的方法。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

写——“母亲用手敲着门问正在读书儿子:“孩子你冷不冷?想吃东西吗?”这极普通的动作

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无关紧要,极琐碎,然而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读了,没有不感

慨落泪的。

我并不十分清楚“坚韧”具体指什么,但我知道,我绝不是那么轻易地就会被困难吓倒                     的人。凄风苦雨中,患病的我独自去医院挂水;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为演

讲比赛准备稿件;考试偶尔失利时,我睁大眼睛,把泪水逼回眼眶,让信念重新升腾??                 ——《感谢苦难》

朴实语言概写的战胜苦难的三个典型细节,令人唏嘘不已,这样的文章自然倍受阅卷老

师亲睐。

4、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看病》的作文,文中刻画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女医生。在描写她

细心呵护病人之后,小作者渲染了一笔:她的白大褂上一个小小的红十字格外显眼,仿佛是

盛开在雪地里的一朵红莲花,那么美丽,那么圣洁??                                                       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形象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

表了。

作文《一缕阳光》中的片段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

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

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小作者在篇末渲染一笔: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描绘出

一个关爱孩子、体贴入微的奶奶形象,抒发了对奶奶的敬爱之情。

5、小结

1、形象寄情

2、虚实生情

3、细节显情

6、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三、牛刀小试

请用形象寄情法,以“春天”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春天是杨柳枝头鼓起的芽苞,鹅黄中透着一丝浅绿;                                                   春天是山脚摇曳的一串嫩黄的小花,在料峭的寒风中舞着柔软的身姿;                                   春天是大河解冻时那一声脆响,翻涌的冰块撞击依然沉睡的河岸,诉说的雄性的壮美;                     春天是古老的犁铧划破惺松的土地,金黄的种子掉进犁沟溅起的那一团湿气;

春天是二月和风剪裁的新绿,是谁家新燕啄起的湿泥。                                                     春天,在我们眼里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春天气息扑面而来。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

言表。

活动二:实战训练

以“母爱”为话题,用四种抒情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写一个片段。

1、母爱是放学回家后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2、母爱是寒冷冬日的一件羽绒服,温暖了我的整个身心。                                               3母爱是考试失败后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重新有了学习的信心。

4、母爱是手术前的深情一吻,让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有人说:没有爱,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园才鸟语花香,因为

有了爱,我们的亲人才相亲相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芳香四溢,因为有了爱,我们

的灵魂才熠熠生辉??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花草,爱动物,也爱家乡,爱祖国,请以“爱”

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

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本次作文以“爱”为话题,就是围绕“爱”为主题选择材料,组

织作文,万不能偏离这个主题。

2.先确定写作对象,想一想你对他(她、它)怀有的感情,然后围绕写作对象,选择最

能表现“爱”这个主题的材料,拟定题目,确定立意,完成整篇作文。

3.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把感情渗

入叙事、写景中,也可以托物言志。篇五:记叙文如何抒情议论                                             记叙文如何抒情议论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记叙文写作抒情议论的基本方式。

2、通过片段作文训练理解抒情议论的方法并体会恰当运用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3、根据学习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二、记叙文的抒情

杨朔在《写作的自由》中说:“我们读完一部作品,常说这部作品打动我了,或者说这部

作品一点不动人。所谓打动不打动,就是说看作品的感情是不是戳了你的心。我觉得,在正

当的思想基础上,这种最直接的感觉常常能够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

(一)那么什么样的情感能够动人呢?

1)传达出人类共通的感情,如亲情、友情等人之常情,更会激起别人共鸣,让人感动。

2)那种包含着较强冲突的情感最动人。如《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的片段。

3)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最动人。

【例文】             渴望生病的女孩                                                              这是我从一位朋友那儿听来的故事,也许那是杜撰的,也许太夸张了,可我相信了这个

故事,更重要的是为此而感动。                                                                     一个女孩生活在一个残破的家庭中。父母早年离异,她跟了父亲。父亲续弦,她便跟着

父亲和继母开始了新的生活。继母并不是那种刻薄的女人,也没有恶待她,只是冷漠--一种

彻彻底底的冷漠。用女孩的话来说:我倒真希望她能骂骂我,哪怕凶一点也可以。继母带来

的年幼的儿子自然承受母亲加倍的呵护,而且得到了父亲全部的爱心和欢声笑语。从此,女

孩变得沉默寡言。内向而收敛的个性又使她的交友范围日益缩小,莫名的自卑和抑郁纠缠着

她。

一个孤独的女孩就这样在冷漠的环境中挣扎着。这一切仿佛像浓重的雾将她裹住,任她

如何逃遁也无法摆脱。

意外的一次生病,却让她渴望了很久的温暖又回到了她身边。那次她病了,父亲为此感

到心疼,请了假在家陪伴她;继母也一改往日的冷漠,特地为她买药、做菜;顽皮的弟弟也

变得乖巧了许多。女孩在这样的一次病中,体味到了她终日渴望的关注,她成了焦点,中心

和主轴。

后来,她学会了这样一种伎俩:不断给自己增加生病的机会。严重的和不严重的,只要

不是致命的病,她都愿意!                                                                     这是一个女孩的渴求!一个孤独无援的女孩,只能采取这种自虐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

想--渴望被爱。一个祈求终日与病榻相依的人,在她的心底却荡漾着一种明澈的情思。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女孩将这一切推向了极致。有一次,她本想折断自己的腿,可以在

床上躺几个月享受几个月被爱的温暖;可这一次,她没有掌握好伤害的尺度,永远地失去了

自己的左腿。她的一辈子与轮椅相伴了。                                                                 她坐在轮椅上,也许这一次她将被人时刻关注,再也没有冷漠来袭击她了。                               她是不是在想:只要为了被爱,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一条腿又算什么呢?                               她是不是会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脸上还挂着微笑呢?                                                   点评:人物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感情。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

难分而与常规做法不一样时,情感就开始动人了。

(二)如何抒情?

1、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

在具体情境中,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                     出来。

2、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

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

又叫做“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渗透出

强烈的情感,或借人、事、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物四种方式。

1)寓情于事。

如:抒发的是上大学的儿子和妈妈离别时母子间的依依深情。                                           “妈妈的一举一动是如此的轻柔缓慢,把儿子的全部衣服一件件展开,轻轻抚平,再整

整齐齐地叠好,然后小心地放入衣箱内。她就这样默默地、细心地抚摩着、折叠着、整理着,

仿佛要把自己对儿子的一片爱心、一缕深情储蓄在这衣服里。”                                              表面写的是妈妈的动作,实际上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颗爱心!

2)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说要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怒、哀、乐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

中。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练习与指导】比较下面的文字,并说说它们的优劣:

[甲]春天到了,山上的小草发出了绿芽,河水已经解冻,哗哗地流着,燕子也从南方飞

回来了,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都“醉”了,啊!家乡,你是

多么可爱呀!

[乙]春天到了,山坡上的小草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河水欢快地流着,一只只燕子从河面

上掠过,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它们轻盈灵活的身影。朋友,假如你漫步在这山前,你一定会流

连忘返;假如你喝上一捧这清凉的河水,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甘甜。

3)寓情于理

在记叙文当中,为了把自己对所记叙的事物的认识、感受表达清楚,常常要采取夹叙夹

议的手法。

如: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

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

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

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

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史铁生《我与地坛》)

藏情于理,理中含情,情理相融,催人泪下!

4)寓情于物。这在古诗中讲过很多,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仔细体会,这里不详细

展开。

3、抒情的可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情感关键词。如同情、失意等                                                           第二步:从记叙描写中找到动情点,抽取记叙描写中让你感动之处,充实情感内容。。

第三步:选取合适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                                             第四步:点化细节,妙用修辞,巧妙引用等。

【直抒胸臆】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

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

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

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

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

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

儿女的人生之歌。《守候》

【点化细节】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

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

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

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爱的姿

势(2)》

【妙用修辞】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念

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

痴痴的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                                             《东河歌谣》

【巧引妙用】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

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                               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我在心中默诵着。

《妈妈的目光》

4、练习提升:

阅读下面片断,看看作者在抒情时犯了什么毛病?                                                     我一把扶起自己年迈的老父,望着那张微笑着、又因充血而涨红的脸,内心的愧疚、酸

楚、疼痛与感慨一并翻江倒海。一股强劲上涨的热流从心底直逼眼眶,音调哽咽地说出一句:

“爸,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能让您这样??”没能说完,也没能抑制住情的浪潮,哭声

顿然失控,那怪怪的抽泣竟像落日黄昏乌鸦的哀鸣。我不想让父亲这样继续直面儿子揪心般

的哭泣,便掩面逃离而去。可我听到父亲却在背后宽慰着:没事的,你干嘛要这样??   评析:

情感的抒发必须注意节制,否则容易导致矫情。

三、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一)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

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

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我的老师》片段: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

敲在                                                                                                 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

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

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

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

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

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

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二)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

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

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

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呼应法。主要地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

段之间的呼应。

④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

安排议论的内容。

(三)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

1)是先议后叙。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

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采取发表议论的方法开头的文章,都属于这一形式。先

发表议论,可以使文章开篇入题,简洁明快。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开篇即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高度概括

了白杨树的特征,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2)是夹叙夹议。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叙事

更深入,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如:《孔乙己》中“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

到店,才可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又如: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

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

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

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好奇心》

3)是先叙后议。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

议论。先叙后议的文章,议论是对记叙对象或内容的进一步阐述,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评价、

感情。因此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题。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

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                     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

永恒。

《爱的姿势》 结尾

四、记叙文运用抒情议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空就实。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得具体、生动,在此基础上抒情议论。

2.要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毕竟是画龙点睛之笔,不允许占

有大量的篇幅,否则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3.抒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从内心深处喷发出

来的,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字字句句都在表达一种情感,这样才感人

肺腑,令人动容。

4.议论要深刻,不能太过肤浅,要中肯贴切,恰如其分。议论应是因人缘事而发,应该

与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水乳交融的整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

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小结: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

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

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五、训练提升。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当堂练习在《总想为你唱首歌》文段中添加合适的抒情议论。                        每当放假的那天的下午,我的心早已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到了她身边。当一下车时就看到

站在村口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喉咙哽塞了,一种感动悄然而生。相视,微笑,没有过多的言

语,却能倾吐心中的情深。后来,我才逐渐知道,几乎是每个星期五下午,妈妈都会出现在

村口,有时明知道我不会回来,她也会漫无目的地张望,好像我会突然蹦出来一样。(《总想

为你唱首歌》)

【例文1】                  爸,你进来吧                                                          轻轻地,我推开了房门,爸,一个人躺在孤寂的夜色里。                                               爸那魁梧的身材却掩不住他身体带来的痛楚。爸的两只手不住地挤压、揉搓着腰,两只

脚尽力勾住水池的下沿来缓解疼痛,呻吟声却仍时断时续地撞击着我的心。                                   没有月光,爸的身影却很清楚。我是独自住在校外的。前些天,妈走的时候告诉我,爸

的腰椎盘突出更重了,让我别让他用冷水冲凉。                                                           晚上,爸吃了两颗芬必得,睡下了。灯熄了,可耳边的竹床咯吱咯吱,像一支竹竿将白

天的紧张、晚间的烦闷全部勾了出来。我“呼”地坐起身,灯又刺眼了:“爸,别哼了,烦死

了!”

夜,一段死一般的寂静。

恍惚中,爸出去了。自责从缝隙中涌上我的心头。

看着夜色中孤寂的身影,我在彷徨。                                                                 剩下的日子不多了,白天还有任务,晚上一定要有个好的睡眠。一生中这是我最重要的

时刻,而且爸爸一定会体谅我,他为了我这些天安神,不会指责我的。                                       有一个好的成绩,来换回爸的笑容,他一定是开心的。                                                 又看看爸, 转过身,我回房了。轻轻的呻吟声又如网一般罗住了我的心,我的脚步。                      爸现在该有多疼啊,却还要忍着不打扰我。他的痛楚使他根本无法感觉到我就在他身后。

爸才四十多岁,但我却觉得他不再年轻。我已经十八岁了,却还要从他那里索取可口的食物,

索取华美的衣裳。而他,更是被我高额的学费压弯了肩膀。(冲突—理解)                                    “哌!”爸的手打在腿上,我迎上了他回头看我房间的目光。那目光是怜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