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物候的谚语》300字:气象物候的谚语

作文一:《气象物候的谚语》300字

气象物候的谚语

1、①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②炮台云,雨淋淋。

③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④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⑤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⑥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7、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8、露水闪,来日晴

9、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14、西北风开天锁

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7、风乱转,不用算

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20、急风行雨暴

作文二:《世界气象日的手抄报文字资料》1400字

世界气象日的手抄报文字资料

1951年3月23日,在世界气象组织第一届大会上,原国际气象组织就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了关系。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的纪念日。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所以世界气象日实际上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

世界气象组织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开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总部设在瑞士瓦。世界气象组织拥有成员151个,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促进世界范围气象观测网的建立和推行气象观测业务标准化。促进国际间的气象资料交换和提出观测、统计资料的统一规格;促进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资源、农业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促进水文业务的开展和加强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的合作;鼓励气象学及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气象组织主要活动集中在以下几项国际合作计划;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计划;技术合作计划;教育和训练计划以及世界气候计划等。

1971年10月,第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此后,我国陆续加入了联合国所属的一些专门机构,其中最早批准加入的专门机构就是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3月23日是按传统一年一度根据一个特定主题庆祝世界气象日的一天,WMO执行理事会第六十次届会决定2010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世界气象组织 ——  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正当国际社会努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时,尤其是在人类健康,粮食和水安全以及减少贫困方面,提高其应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并帮助其提前应对不断加大的气候变率和变化的影响时,该主题恰如其分。

许多部门/行业通过气象合作,特别是在人类安全与福祉方面的合作能够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六十年来,WMO的其它一些计划和活动树立了特殊范例。其中突出的范例包括在农业与粮食安全、卫生、交通运输、旅游、建筑和能源等领域。以此简短献词评价所有这些领域或许既不现实,也有失公正。因此,更为妥当的做法是在2010年世界气象日的题为  世界气象组织 —— 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小册子中予以考虑。

这个新的小册子也在努力将WMO的历史留存于后世。我确信,2010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世界气象组织 ——  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将为WMO各会员和合作伙伴的进一步参与做出贡献,为此,我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谨在此回顾这样一个事实,2009年8月31日至9月4日出席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WCC-3)高层会议的16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部长和高级官员一致同意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以加强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和应用气候预测、产品和信息。

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重要性在于,它将为承受气候变化的各国社会提供支持。通过加强化观测、研究和完善信息,以及通过在气候信息用户与提供方之间建立创新的互动机制,全球气候服务框架将确保社会各部门/行业通过用户友好界面获得气候产品,以使他们能够为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提前做出更好的规划。

我深信,通过此次活动以及其它后续活动,WMO在未来几十年将为人类提供更加贴切的服务。我们具备这种能力归功于各国几代气象工作者和水文工作者的努力。值此  2010年世界气象日之际,我们谨向他们致敬。

作文三:《《气象物候》》4600字

专题《气象物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基本的科学意识,注意从日常事物中找寻学习内容。

2、了解气候物象的基本知识,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者积累的各种经验。

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4、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诵读四首古诗。

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一教时

学习四首古诗

一、情景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不仅给我们后人带来了很多文学知识,得到了美得享受,也让我们理解许多物候气象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来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塞下曲六首(其一)》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读、理解、赏析),找一同学准确地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2)齐读这首诗,并体会诗所表达的意思

小组讨论明确;到了五月,祁连山仍就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天寒地冻。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跨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句中就可以抓住重点词“晓”和“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了不禁肃然起敬,为之击节赞叹。

(4)了解本诗中有关物象知识的记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历五月,按理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可是祁连山上只有皑皑的白雪,哪里有烂漫的春花,原因是高度差异。

(5)背诵这首诗。

(6)引导学生阅读《塞下曲》的其它几首。

2、因第二首还是李白的诗,让学生试着自己去阅读、赏析。

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自己心中所想,提自己心中所惑。教师只是在学生解决不了时,给予适当地补充。结合素材教学片,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3、学习第三首《塞下曲》

(1)学生交流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如有不再近一步补充。

(2)自由朗读这首诗,领会它的意思。

提示: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溃退,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战士们的弓箭刀枪。

(3)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如: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没有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而用侧面烘托,没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情景,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扣人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4)了解本诗所含的物象知识

“月黑雁飞高”月黑雪猛,非大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定有敌情。

(5)背诵这首诗。

4、学习第四首诗

(1)了解苏轼及其代表性的作品。惠崇,北宋僧人,能诗能画,尤擅水禽。

(2)自由阅读这首诗,体会其内容。

提示: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提示:注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本诗。

(5)了解诗中有关的物候知识:

(看到了蒌蒿满地、芦根发出短芽,就想到了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三、拓展想象。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还有那些诗中体现了物候现象?

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杜甫的《梅雨》

四、布置作业:

1、理解并背诵四首诗

2、完成《导学与测试》的单元练习。

五、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

2.学习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某一小知识。

3、了解文中所寓含的气象物侯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及按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改写所筛选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

1、感知内容:

认真阅读这组文章,从多面角度多侧面了解有关云识天气、物候和物候学中的物候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每篇文章的观点、价值观一一进行考察。

(1):阅读《看云识天气》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①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②理解说明语言的通俗准确性。说明方法的恰当性。(分类别、打比方等)

③了解文中所出现的气候物象的知识。

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文章末尾提醒我们“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说到天气预报,以前的天气预报,仅仅预报一下明天的天气,而现在的天气预报,既预报天气,也介绍有关天气、物候方面的知识;既讲究科学性,也注意趣味性,这样,既吸引观众去看,也能起到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

④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云彩图片。(教学素材片)

(2)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了解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2、拓展延伸:

(1)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看谁搜集、整理的天气物候的谚语多  如:①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②炮台云,雨淋淋。

③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④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⑤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⑥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

(2)已布置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今天请同学们筛选整理资料,并派代表用2至3分钟时间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要做到准确生动、通俗易懂。

(3).给每一小组25分钟时间,25分钟过后,各小组展示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个性,不要造成思维定势,不要用给定的答案、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

(4).交流后,请同学互评,教师最后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5)、课后还可以进行研究,当然还可以有更好的选题,如:

①《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②《从谚语看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③《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物候现象的》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书后练习一、二题

2、观察近几天云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能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吗?

3、课外再积累一些关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

教学后记:

气象物候专题

(一)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            4.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二)探究练习

一、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答】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二、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三、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

物候谚语

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

蚱蜢扑脸,大雨不远。

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

久雨闻鸟鸣,天空会转晴。

燕低飞,披蓑衣。

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晴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

盐缸还潮,大雨将到。

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

烟不出屋,滴滴笃笃。

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

四季谚语

春季

东南风燥松松,东北风雨太公

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热烘烘,秋东风晒死老虾公,冬东风雪花白蓬蓬。

未到惊蛰打天雷,四十二天雨门开。

东闪西闪,晒死泥鳅、黄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春雾雨水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用力。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早西晚东风,晒死塘底老虾公。

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

六、七月里吹北风,一、二日内刮龙风。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

雨打鸡啼丑,雨伞不离手。

立夏落,蓑衣笠帽挂屋下;立夏晴,蓑衣笠帽站田塍。 食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二更上云三更开,三更上云雨便来。

南云过北,无水磨墨,北云过南,大路成潭。 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晨起霞,等水烧茶,晚上起霞,晒死青蛙。 日落红霞照满天,风暴在眼前。

虹高日头低,大路冲成溪,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 东虹日头,西虹雨,早虹晴,夜虹雨。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日晕三更雨,夜晕午时风。

日出日落胭脂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夏至有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六月急雨隔田塍。

西甑山戴帽大雨就要到。

“夏九九”歌(夏至后81天):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夜眠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日中秋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盖被单;

八九七十二,想着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寻棉衣。

秋季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燥到底,

当日南风当日消,三日南风大雨浇。

秋前西风大水淹,秋后西风断雨点。

立秋下雨廿日旱,旱过廿日烂稻秆。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霜打秋头,没草饲牛。

霜降见霜,五谷满仓。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要翻。            冬季

北风连夜起,雪花满天飞。

四季北风四季雨,四季西风四季晴 冬至落雨星不明,立春下雪步难行。 先下雪后下霜,一个麦头二人扛。 冬雪是被,春雪是刀。

“冬九九”歌(冬至后81天) 一九二九,双手不出袖;

三九二十七,桠头如笔立; 四九三十六,夜眠水里宿; 五九四十五,日头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黄狗看阴地; 七九六十三,棉袄扁担担; 八九七十二,鲤鱼跳过滩; 九九八十一,犁头闸田缺。

作文四:《气象物候2》4600字

知识链接

沈括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自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  “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自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起自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自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  “(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诗歌中的春夏秋冬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诗中冬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知识链接                       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 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鲤鱼斑是指透光高积云,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便迅速消散,次日将是晴好天气。但是,如果云体好像细小的鱼鳞,则是卷积云,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外围,近期会刮风或下雨,所以又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物候谚语:

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蚱蜢扑脸,大雨不远。

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

久雨闻鸟鸣,天空会转晴。

燕低飞,披蓑衣。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晴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盐缸还潮,大雨将到。

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烟不出屋,滴滴笃笃。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

参考答案:

气象物候专题之《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课堂探究

(一)品析诗中精确语言,理解诗中情

1.“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2.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3.“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4.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人联想。5.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芽的芦苇,分别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边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二)领悟诗中物候现象,揣摩诗中景

1.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异。2. 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3.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4.因为画面本身有水有鸭,更从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

达标检测:

1.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2.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异。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略

气象物候专题——《看云识天气》

课前先学:

1.峰峦   预兆   弥漫   晕圈   一霎间   一刹那

2.示例:拨云见日、叱咤风云、过眼云烟、风起云涌、风驰电掣、风谲云诡等。3.示例: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山戴帽,大雨到。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4.略

课堂探究:

课堂自学

1.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2.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组内交流

1.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第1段: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2—6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看形态/看色彩);

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课前先学

融  萌  翩  孕  簌  匿  衰 2.略 3.略 课堂探究: 课堂自学

1.大自然的语言就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界的物候现象。 2.简便易学。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主要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组内交流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的

条理性来安排说明顺序的。这样安排言之有序,很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有主有次,不能等量齐观。2.略 组际交流  略 达标检测

(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 去来

(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 × )( √ )( √ )(  ×  )

(6)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7)逻辑顺序 气象物候专题  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探究:

(一)收集成果展示

1.有关天气(气象物候)和云之类的成语  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 狂风大作  春风拂面 凉风习习 狂风呼啸  北风忽忽 绿草如茵 鸟语花香  鹅毛大雪 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  皓月千里 秋高气爽 铄石流金  雪虐风饕 海市蜃楼 雨过天晴  电闪雷鸣 乌云密布

2.有关天气(气象物候)和云之类的诗句  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唐·白居易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参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二)讨论

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三)活动

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 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借高科技来预测天气。

作文五:《气象物候22》4800字

《气象物候专题》预习学案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

到了。

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

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

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

冷的季节。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

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四季谚语

春季: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夏季: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头,西虹雨,早虹晴,夜虹雨。

秋季:霜降见霜,五谷满仓。

冬季:冬雪是被,春雪是刀。

名词解释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

落叶;

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

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如“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诗

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

4.雁鹅过,赶快播。

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

爽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探究练习

一、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答】时逢盛

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二、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

三月)

。”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

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三、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

“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

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 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

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物候谚语来掌握天气的变化。

例如: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燕低飞,披蓑衣。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

:我国古代诗歌中,许多诗句含有物候规

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请你再举出一个

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句,并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诗句:     物候规律:

(2)如果你班针对气象物候进行社会调查要求你拟定一份调查报告,你准备拟一个什么题目。(2分)(a)

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如: ①《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②《从谚语看古

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③《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物候现象的》]      中  考  试  题  荟  萃

“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揭示了水循环规律。这就比李白的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进了一步。另外,还有描写植被、物产、田园风光、风俗的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其实,古诗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只是从地理角度

去阅读和理解,这只不过是古诗宝库中的苍海一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掘。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答】:揭示了土

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蕴涵生物循环规律。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

“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在大气的

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5摄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顶,气温比山藨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迟开。

4、“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

谈为什么?

【答】:因为这一带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江清水碧,漓江两岸风景如画,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5、“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

么?

【答】: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连绵的天气。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

么?

答: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适于发展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7、下面是盐城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

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

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5月6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 0C   风力:  <3级

[ 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温度20—28 0C,风力小于3级,出

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请注意安全。]

8、根据下面天气预报材料,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给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的游客经人性化的提醒。

西双版纳晴250C——320C   昆明   多云转小雨 70C——

120C

八、探究练习  ——请用平时积累的知识来解说下列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一)、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答】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

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二)、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

)。”杜甫写在四川成

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三)、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

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

是明证。可见天有 “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借高科技来预测天气。

(四)、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为什么?

【答】候到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

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五)、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答】:这首诗开

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六)、《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山中。

【答】:古代诗人对自然界观察之细致,使后代人佩服不已,这首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山下芳华菲尽,而此处桃李始华?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得出这是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七)、《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

【答】: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但

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

4.《看云识天气》一文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如通过观察晕、华、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状,预

测天气情况。你认为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对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

需要这种尽可能精确的气象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也很高,同时需

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

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5、学了《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后,想一想,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的

眼光观察自然现象?      由于农业生产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水分、湿度、阳光等等,它的种植、收获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而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所以可以根据

气象物候情况作出判断,安排农业生产。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有它的基本表现,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

6、李白《塞下曲

作文六:《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900字

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塞下曲  (唐)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闻王昌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鸟啼  (宋)欧阳修

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文七:《关于气象物候的谚语》700字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13、云交云雨淋淋

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

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20、云结亲,雨更猛

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

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5、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6、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7、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8、露水闪,来日晴

9、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2、春东夏西秋不论

3、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

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

4、开门风,闭门雨

5、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6、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7、东风急,雨打壁

8、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9、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14、西北风开天锁

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7、风乱转,不用算

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20、急风行雨暴

作文八:《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500字

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屏迹三首》之一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欧阳修《鸟啼》

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之一  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作文九:《论元曲中的气象物候》1100字

论元曲中的气象物候

说到元曲,大多数人对它或许都很陌生,但实际上,元曲的语言同样值得细细琢磨,令人回味,而同样,元曲中描写气象物候的篇章也是各具特色的,四季各不相同。

在元曲中,一位叫贯云石作家笔下的有关季节的名篇极善以物候来表现,现在就先从他的曲来分析。首先看春,《小梁州·四季》的“春”一章有写,“春风花草满园香”,这一句中就有四个非常典型的物候,“春风”,首先一个“春”字,点明了季节,开门见山,“风”再与之联系,人们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春风,就明白曲中“风”的和煦、柔曼,从而由这个典型物象让人们明白了曲中气象特征便是有微风,气温适中较为温暖,适于出游;“花”、“草”同样,春季是万物由冬之死寂重返生机勃勃的季节,花草正是代表性的物象,正如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所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百花齐放,自然“香”,也说明了作文季节为初春至仲春之间;在该句之后,“垂杨”出现,“桃红”“柳绿”交相辉映,这几样静的物候中,在暖沙之处还有“睡鸳鸯”,意境与“春江水暖”相同,几个物象合起来,也同样突出了气象的阳光明媚,温暖怡人。但他紧跟着补充“宜晴宜雨宜阴阳”,也说明气象在哪个春天是阴晴不定,变化多端的,别的一番情趣。“比西施淡抹浓妆”,形象地把当时的气象比作西施,其捉摸不定变为“淡抹浓妆”,着实令人着迷于这美妙的春。其实这首春曲中并示免俗,气象物候实则与唐人所写无异,惟一句“宜睛宜雨宜阴阳”才突出了季节特点,使本曲所写气象与众不同,别有新意。

其次是“夏”。《《小梁州·四季》中的“夏”一章中,也同样有许多古往今来惯用的物象。夏日乃是古代文人墨客泛舟湖上的好季节,因此“画船撑入柳阳凉”,划船进入到柳树下形成一片阴凉,说明柳树已经长得较为枝繁叶茂了,将柳枝垂入湖中,构起一片树阴,已是盛夏时日,而“阴凉”则说明了当时天气应是骄阳似火之状况,热浪扑面面来,自然会想去寻找阴凉的地方避暑;“采莲人和采莲腔”这一物候比较新鲜,在盛夏莲花开放之时,采莲人将莲花摘下送往集市,抓住了人们在盛夏之时才有的情景,将季节突出的更加明显。在这时,“春”中的“鸳鸯”再次出现,但非“睡”,而已结为连理,一对对地停在荷花荷叶之中,同样以禽鸟的习性行为为物候,点明了时令。“湖光荡”进入夜晚,不仅是

由于“归棹晚”的浆激水而形成的波澜起伏,更是因为夏夜湖上起的凉风送爽而吹起的波澜。“一钩新月”之下,有“十里芙荷香”,荷花散发出的淡淡幽香,因荷之多而弥漫于湖面上,久久不散,若在白日,更是一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胜景吧!此曲与宋代词人李清照所写的《如梦令》相似,物象几乎相同,可谓“异曲同工”,亦或是此曲正是《如梦令》的后续纪念曲篇,但曲中所写夏夜月景,实是幽美动人。

作文十:《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1600字

作者:   加入日期:08-07-11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屏迹三首》之一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欧阳修《鸟啼》

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之一

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十六字令十二组

1. 咏莲四季图

莲,

多少风雨若等闲?

新春到,

只把美名传。

莲,

多少爱心洒人间?

阳光下,

无人可争艳。

莲,

为谁一生送缠绵?

想起你,

夜半犹凭栏。

莲,

为谁流芳到永远?

只有我,

等你一万年。

2. 风

风,

吹动长袖舞长空。

多少年,

吹得两袖清。

风,

吹将温馨入梦中。

千万里,

来去无影踪。

风,

少年吹成白头翁。

人已老,

宠辱皆不惊。

风,

为我吹落天上星。

化春雨,

落地皆无声。

3. 霜

霜,

寒冷带给小村庄,

一夜间,

天地换新妆。

霜,

令人牵挂我故乡。

告诉我:

岁月已沧桑。

霜,

知我苦读在寒窗。

冻结了:

窗前明月光。

霜,

劝我从此莫悲伤。

悲伤时,

伊人在远方。

4. 雨

雨,

声声向我诉心曲。

曲未尽,

随风轻轻舞。

雨,

愁如青丝恨如缕。

抚慰我:

温柔如父母。

雨,

能否知我企盼苦?

降甘霖,

人间尽欢呼?

雨,

点点滴滴似祝福。

为天下,

孕育稻和谷。

5. 雪

雪,

一年一度喜相约。

轻声问:

可曾记得我?

雪,

常使人间变天国。

在天国:

何人不超脱?

雪,

多少恩怨已忘却?

洁如玉,

净化魂与魄。

雪,

千言万语凭谁说?

雪山下,

奔腾血与火。

6.云

云,

日日为谁送温存?

这份情,

令人惜朱唇。

云,

夜夜为谁叩闺门?

门开处,

不见绿罗裙。

云,

梦中与谁做芳邻?

醒来时,

相伴唯星辰。

云,

化作秋雨愁煞人,

秋雨过,

伤心欲断魂。

7.乡村四季图

春,

花香鸟语飘满村。

细听来,

句句是乡音。

夏,

村前村后一幅画。

午饭后,

纳凉大树下。

秋,

有朋来自五大洲。

东海岸,

相约看海鸥。

冬,

佳节已在喜庆中。

大街上,

传来爆竹声。

8. 大雁歌十首

(十咏图)

雁,

可曾梦见你同伴?

深夜中,

遥闻你长叹。

雁,

声似心灵在呼唤。

乍闻时,

肝肠为你断。

雁,

昔日雄姿皆不见。

人烟处,

从此莫留恋。

雁,

奈何带走我思念?

留下了:

柔情千百万。

雁,

今朝又到小客栈。

寻故里,

行人驻足看。

雁,

带给诗人新祝愿。

自在飞,

诗人共企盼。

雁,

比翼依旧成一线。

寒风急,

阵容不曾乱。

雁,

生性高洁最浪漫。

白云间,

惹得嫦娥赞。

雁,

奋飞千年不厌倦。

为苍生,

驱尽苦与难。

雁,

胸怀万里在霄汉。

有了你,

天地更灿烂。

9. 诗词歌赋

诗,

旷世绝宇几人知?

尽情时,

方显我才思。

词,

如痴如醉如着迷。

细读来,

句句都神奇。

歌,

随风飞到柳花泊。

遇知音,

知音从此多。

赋,

东方巨龙狂起舞。

起舞时,

抖落风和雨。

10. 日月星辰

日,

你的世界最美丽。

因为你,

阅尽千古事。

月,

今宵从我窗前过。

悄无声,

凭添了寂寞。

星,

为谁闪烁在夜空?

知何时,

进入我梦中?

辰,

千里万里苦追寻。

叹银河,

隔断有情人。

11. 文房四宝

笔,

多少烽烟从此起?

弹指间,

战火千万里。

墨,

入我笔下成五岳。

五岳高,

雁飞不得过。

纸,

留住梦中的唯一

人生如,

白驹过短隙。

砚,

岁月消磨成眷恋。

有几人,

灯下读秦汉?

12. 水乡图

江,

奔流不息到远方。

似血脉,

连着我故乡。

河,

源头飞来白天鹅。

问询我,

为谁作《三别》?

湖,

石壁耸立千丈余。

截云雨,

一展我宏图?

海,

奔腾咆哮数万载。

睡梦中,

犹为你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