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_《关于拿破仑的电影全集》7200字

作文一:《关于拿破仑的电影全集》7200字

关于拿破仑的电影整理

《拿破仑》 (1927) 法国 影片以拿破仑童年时代领导打雪仗开始, 当时他已显露出战略才华, 但同学们却看不起他。 拿破仑他与同学抗争,被管理学校的僧侣扔进雪地里。大哥命时期,他试图把家乡科西嘉引 入战火,遭到反对,乘船逃亡。后来他带领军队在风暴中击退英国军队。回到巴黎后,他发 现哥命已经沦为恐怖统治。 他在被关押时结识了约瑟芬, 后又在庆祝哥命成功的活动中再次 相见,但因为策划入侵意大利而差点误了自己的婚礼。出征意大利前,他来到哥命先驱的会 议大厅,罗伯斯比尔、丹东等人的鬼魂现身,请他担起领导哥命的重任。他接受挑战,发誓 很快熄灭所有战火。在阿尔卑斯山,他发现部队缺衣少粮,士气低落,于是他决定阅兵。此 时, 画面扩展成三块银幕, 展现出壮观的军营场面。 拿破仑的到来和鼓动使得士兵重振旗鼓。 影片的高潮:三个银幕的画面时而各自为战,时而合为一体,最后军队进入意大利时,银幕 分别显现蓝、白、红三种颜色。此乃影史奇观

《拿破仑情史》 (1954) 美国

影片改编自德国作家玛莉-沙林格的日记体小说《我与拿破仑》 ,是一部虚构的历史题材 影片, 讲的是拿破仑发迹之前与一位富商的女儿、 年仅 17 岁的欧仁妮· 黛丝蕾· 克拉里坠入爱 河,但是后来拿破仑发现相比爱情而言,征服整个世界对他更有吸引力,于是拿破仑为了实 现自己的 Z 治野心,不顾念曾经资助过他的欧仁妮· 黛丝蕾· 克拉里对他的一番情意,转而向 社会名媛约瑟芬求爱,伤心欲绝的欧仁妮· 黛丝蕾· 克拉里最终嫁给了伯纳达将军。拿破仑之 后终于在权力的舞台上平步青云,1799 年登上了法国权力的最高峰,加冕当了皇帝。伯纳 乌将军则在被瑞典国王认养之后率领军方反对拿破仑。 拿破仑在莫斯科战役当中大败之后被 流放到厄尔巴岛后又再潜回巴黎生动了法国内战。 为了避免战祸遣害百姓, 欧仁妮-黛丝蕾 -克拉里单独未见拿破仑, 力劝他接受放逐, 拿破仑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接受了这种请求被 放逐到圣赫勒拿岛,最后郁郁而终。 PS:评分挺高!

拿破仑》 (1955) 意大利/法国 两国合拍的 55 年版本传记……

《战争与和平》 (1956) 美国 根据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名著改编拍摄的美国版, 论艺术成就虽不及苏联版, 但灿灿巨星和 好莱坞式叙事手法则更能让本地观众接受这部通俗版本。气质高雅的奥黛丽· 赫本饰演娜塔 莎和文质彬彬的亨利· 方达饰演皮埃尔都是不错的选择,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剧情的 焦点。 但其他有如八国联军的演员组合却难以忠实地重

现拿破仑挥军进攻俄国时的大时代动 荡,导演金· 维多显然大幅度简化了原著的情节和内涵,但战争大场面还是拍得相当认真可 观。

《气壮山河》 (1957) 美国 1810 年,拿破仑挥军进攻西班牙,城镇陆被占领,西班牙束手无策,连连战败,于撤 退时,将一门巨炮偷偷丢下山谷,而此巨炮正是英、法两国急欲获得的东西。英国派海军上 校安东尼到西班牙接洽转让巨炮事宜,然而部队早已撤走,遇到反抗法军的游击队,反抗军 领袖米凯尔与安东尼议,由安东尼修复巨炮并教导反抗军使用直到攻下艾维拉城再转让英 国,安东尼同意:果然艾维拉一役,巨炮发挥强大火力轰垮城墙,反抗军攻下艾维拉,安东 尼完成任务,将巨炮运回英国!

《拿破仑光荣史/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 (1960) 法国 曾经在无声片时代拍过经典的《拿破仑》传记片的冈斯在晚年重操旧业,拍摄了拿破仑最 伟大的战役,讲他在奥斯特利茨跟沙皇俄国和奥地利的鏖战,最后取得胜利。本片是一部弘 扬一代伟帝拿破仑的壮丽史诗。 1805 年在创建法兰西第一帝国后, 为粉碎反法联盟的进攻, 拿破仑率不足八万军与近二十万俄、 奥联军英勇决战于奥地利的奥斯特里茨地区, 他以坚毅、 果敢的指挥艺术只用了不到四小时的时间就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树立了闻名于世的以少 胜多的辉煌战绩。

《战争与和平》 (1968) 苏联 这是一部制作精致、构思严谨的巨片。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继承了前苏联在拍摄历史题 材影片方面的传统, 完美地融托尔斯泰原著精神于其中, 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 阔的历史画卷。影片以 1812 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 1805 年至 1820 年重大事件, 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 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 貌。

《滑铁卢》 (1970) 苏联 1815 年 6 月 18 日早晨, 惠灵顿公爵所指挥的部队, 聚集在比利时一个名为滑铁卢的小镇 营地里。连绵不断的降雨带来了痛苦、潮湿和寒冷给士兵。但是这些士兵将会感谢这场从前 夜就开始下的大雨,因为这场夏日暴雨不仅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同时,也即将改写了整个 欧洲的历史,就是在这儿——滑铁卢战场。

《丹东》 (1983) 法国 / 波兰 / 德国 波兰导演瓦依达将法国大哥命时期的两个英雄人物搬上银幕,他们是丹东与罗伯斯庇尔, 他们本来是一起分享哥命胜利的哥命派, 却无奈因为理想的不同而分道扬镳, 后来更成为夙 敌。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工安伪员会,

为了震压反哥命瀑乱和打机投机份子,实行恐怖 Z 策,因打击面过宽造成人人自危。在那种环境下,巴黎人民呼唤丹东上台执 Z,以制止恐怖 活动。丹东强烈抨击罗伯斯庇尔的恐怖通治,遭到逮补并被判处死刑。

《别了,波拿巴特》 (1985) 埃及/法国 1798 年,拿破仑的远征军抵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埃及人只能在本国和外国咧强的双重 压破下生活。年轻人阿里的一家人都避往开罗,而他留了下来,决心和巴克尔等民族 Z 义 者一起和侵略者展开斗争。但不久以后,他们碰上了法军中知识渊博、并富于人到主义思想 的将军卡伐莱里, 并冒着被视为通敌分子的危险开始与其密切交往。 阿里被理所当然地视为 通敌分子,受到了一些不公的待遇。而当波拿巴特向埃及人举起手中的屠刀时,阿里毅然选 择站到了人民的一边。 卡伐莱里将军也身负重伤, 在临死前他当面指责拿破仑忘记了曾经的 哥命理想,并为埃及有像阿里这样不存偏见的清年人而深感欣慰。

《察伯上校》 (1994) 法国 故事描述在拿破仑与俄罗斯作战的那个寒冬里, 冰雪覆盖的战场满布死尸, 冻僵的察伯上 校在尸体堆中被误认为已死亡,其实他是惟一生还者。十年后他返回巴黎,妻子携带财产已 经改作他人妇,做了伯爵夫人。察伯上校要尽力索回自己应得财产并恢复身份,可是狠心的 妻子却一次次无情无义地摧毁他的希望。

《红色紧身衣》 (1998) 英国 1802 年,拿破仑的军队控制了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只有大不列颠继续反抗,其部队 由各地的制愿兵组成, 当中有很多外国士兵, 他们为了解放自己祖国在英国接受训练, 此时, 马萨斯为了带上自己在英国认识的情人回国, 决定和同伴们冒险偷鱼船划过英吉利海峡, 沿 途将有重困难,他的计划能否实现?

《拿破仑先生》 (2003) 法国/英国 英国人为曾经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大帝选择了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作为他的流放地. 这是 个离非洲大陆海岸线有近 2000 公里只遥的荒岛, 在这个有 122 平方公里的岛上驻守着 3000 士兵以及 11 艘战舰,拿破仑会甘心在这座孤岛上终此一生吗?他能设想出摆脱英军看守的 妙计吗?他将策划的是一场神秘的战争, 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场大战,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 战,虽然这场战争在历史上并没有被记录……

《1805 征战法兰西》 (2005) 法国 最新经典战争大片,打造拿破仑传奇的战争神话。 伊度瓦,拿破仑轻骑兵队伍的退伍军人。15 岁的时候,父亲在战场上殉职了。几年之 后, 由于伊度瓦在马伦戈之役中身受重伤, 终于不得不退役并且隐居在法国郊外的一个农庄 里,并且和

农场主的女儿玛丽渐生情愫。本来打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的时候,他的旧战友 送来了重新征召这样才能突破哈萨克人的防线。 但将近天亮的时候, 为了避免全军覆没的厄 运,他们兄弟俩只好铤而走险,两人独自前往总司令部搬救兵……

《我与拿破仑》 (2006) 法国/意大利 1814 年,被流放到厄尔巴岛的拿破仑,来到这个小岛后,受到岛上的居民和贵族们的热 烈欢迎。马丁诺· 帕普科希,Portoferraio 的一个商人的儿子,在学校教书,是一个理想主义 者和自油意志主义者。 他钟情于男爵夫人伊米莉亚, 并且十分憎恨前独才者, 甚至想杀死他, 因为他曾经背叛了哥命的理想,并且为那些曾经在整个欧洲战争流血牺牲的年轻战士们报 仇。 正好他得到一个书记员的职位,能够为这个新的“厄尔巴岛国王”效力,马丁诺· 帕普科希 心中暗自设想了不可告人的行动计划。 不料这位高贵的人却远远要比原先设想好的计划复杂 得多。厌倦了放逐的生活,或许还有可能已经感觉到这位年轻的哥命者的敌意,拿破仑自我 解嘲似的大笑起来,好让马丁诺相信自己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末路英雄,彻底的失败、疲惫不 堪并且充满了悔恨之意。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马丁诺· 帕普科希措手不及……

《拿破仑全传》 (2005) 美国 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完整记录拿破仑传奇一生的纪录片,英文名:Napoleon - The Myth, The Battles, The Legend

《拿破仑战争》(2002) 德国 又名《拿破仑回忆录》,一些网上商店的光盘则名为《拿破仑》, 克里斯蒂安· 克拉维尔主演。影片很长,由《战争的号角》、《王者 的荣耀》、《命运的转折》、《滑铁卢之战》四个故事组成,比较完 整地反映了拿破仑的主要事迹, 但在细节上不像 《决战奥斯特里茨》 、

《滑铁卢战役》等专以某场战役为主题的片子那般详细

《拿破仑死亡之谜》 (2000) 美国 带您一同深入探索法皇拿破仑的真正死因: 拿破仑是有史以来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 是深 受法国人爱戴的皇帝,也是欧洲人闻之丧胆的王位终结者。数十年来,全球各地死忠的拥护 者,无不巨细靡遗地寻找他的生平事迹,死神和光阴都未曾稍减拿破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iscovery Channel 带您一同深入探索法皇拿破仑的真正死因。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瑞典牙 医,是拿破仑的忠实信徒,始终不相信拿破仑死于癌症的传统说法。 PS:这个啊……

《法国大革命》 (1989) 法国 这个是起源,历史纪实片……

战争与和平(2007) · 影片介绍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 1805 年至 1820 年之间, 以 1812 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中 心。生动描写了在战争中俄国社会的

重大事件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博 罗季诺会战、 莫斯科大火、 拿破仑溃退等。 通过对四大贵族家庭——包尔康斯基、 别竺霍夫、 罗斯托夫、库拉金以及主人公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 描写, 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人在战争中自我人格的完善过程。 影片是一部杰出 的世纪史诗,气势非凡。 这部由俄罗斯、意大利、英国、法国、波兰和西班牙 6 国斥资 2600 万欧元拍摄的新版 《战争与和平》具有鲜明的国际化色彩。导演罗伯特· 多恩海姆是罗马尼亚裔美国人,主要 演员则分别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国。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女主角娜塔莎· 罗斯 托娃的扮演者、24 岁的法国女演员克莱芒丝· 波西,此前她因出演《哈利· 波特与火焰杯》中 的芙蓉· 德拉库尔一角已在世界各地拥有不少“粉丝”。 PS:电驴上可以下载到清晰版+字幕。

《拿破仑先生》 (2003) 法国/英国 英国人为曾经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大帝选择了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作为他的流放地. 这是 个离非洲大陆海岸线有近 2000 公里只遥的荒岛, 在这个有 122 平方公里的岛上驻守着 3000 士兵以及 11 艘战舰,拿破仑会甘心在这座孤岛上终此一生吗?他能设想出摆脱英军看守的 妙计吗?他将策划的是一场神秘的战争, 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场大战,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 战,虽然这场战争在历史上并没有被记录……

《红色紧身衣》 (1998) 英国 1802 年,拿破仑的军队控制了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只有大不列颠继续反抗,其部队 由各地的制愿兵组成, 当中有很多外国士兵, 他们为了解放自己祖国在英国接受训练, 此时, 马萨斯为了带上自己在英国认识的情人回国, 决定和同伴们冒险偷鱼船划过英吉利海峡, 沿 途将有重困难,他的计划能否实现?

61 楼

《Lola la piconera》(1951) 西班牙

拿破仑入侵西班牙时,当地著名的反抗女英雄的传记

《Avisa a Curro Jimé nez》 (1978) 西班牙 拿破仑入侵西班牙时,当地的抵抗游击军英雄,有同名电视剧

59 楼

《两种可能 Sangre de mayo 》(2008) 西班牙

讲述 1808 法国入侵西班牙时,一对恋人面对死亡勇敢地起来斗争

58 楼

《拿破仑美人关 Rzhevskiy protiv Napoleona》 (2012) 俄罗斯 这部影片对妄想征服俄罗斯的法国皇帝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恶搞。 片中 拿破仑成为一名贪恋女色的色情狂, 他征服欧洲的路线图是根据各个 国家女子的胸部大小所指定。影片的俄文原名是《拉泽维斯基对拿破 仑》,讲述一名叫做拉泽维斯基的俄国中尉为了执行特殊任务而扮成 女装, 迷惑拿破仑的

故事。 最终, 拿破仑会爱上“她”么?抑或相反“她”

会爱上拿破仑?

《Gusarskaya ballada 》(1962) 苏联 一个女孩女扮男装参加 Husar 的部队以对抗拿破仑军队的入侵,但她必须适应粗鲁的 Husar……

《Raffl 》 (1984) 1810 年,山区农民 Raffl 向法国占领军告发了抵抗英雄的所在地,他本是冲着赏金去的,结 果最后一分钱也没得到

《沙漠豹人 Passion in the Desert 》(1997) 美国 讲述一名参加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法军军官如何穿越沙漠返回家乡

《A Royal Divorce 》 (1938) 英国 讲述拿破仑与其首任妻子约瑟芬之间的爱情与分别

《血色山丘 Bergblut 》(2010) 德国 影片讲述了卡塔琳娜与丈夫一起从巴伐利亚逃到蒂罗尔州的故事。 作为一部历史片, 该片重 现了拿破仑时期的一段历史。该片在真实场景拍摄完成

《高地之战 Guerre dans le Haut Pays, La 》 (1999) 法国 1779-1778 年冬,拿破仑的法国哥命军队逐渐逼近瑞士山区并准备发动攻势,伯尼尔方面也 开始布置作战。 在被大雪覆盖的山脉的另一边。 一些拒绝接受法国哥命思想的民间组织也开 始组织抵抗。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对年青恋人,戴维和朱莉逐渐陷入了一场风暴之中,家庭 之间、朋友之间,都发生了许多剧变。

自(百度)由之鹰/1809 Andreas Hofer - Die Freiheit des Adlers》 (2002) 德国 貌似是 1809 年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和奥地利山区的农民反抗法国占领军爆政的故事,体现了 德意志人民不屈的自油精神

国王的新衣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2001) 英国/意大利/法国 拿破仑在被放逐后,制定一了个夺回皇位的计划。他准备和平民 Eugene Lenormand 互换身 分,然后再潜回巴黎,在其行动时则由 Eugene Lenormand 以拿破仑的身分活动。但是事情 进行的很不顺利,首先是潜入巴黎要比想像的难得多,更糟的是 Lenormand 爱上了这种衣 食无忧的生活,他更愿意好好享受而不是到处抛头露面,而拿破仑却很不适应平民的生 活……

《爱与死 Love and Death》 (1975) 美国 故事被发生在 1812 年的俄国大地,伍迪扮演的犹太人鲍里斯天性胆怯,满脑子装的都是爱 与死式的哲学问题。拿破仑入侵俄国,鲍里斯被迫参军,却歪打正着地成为英雄。回乡后, 遇到梦中情人索佳,没想到索佳竟希望同鲍里斯去刺杀拿破仑……

《Voyna i mir III: 1812 god》 (1967) 苏联 这部苏联电影谁看过?貌似是讲 1812 法国入侵俄国……

七海蛟龙/霍恩布洛尔船长》 (1951) 英国/美国 该片改编自英国畅销作家佛瑞斯特的最得意作品, 描写了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霍恩布洛 尔船长的海上传奇,刻画了一位正直、勇敢、智慧、富有冒险精神并时刻反思人生的船长形 象,

该书的系列作品到目前仍受到霍恩迷的支持, 在国外亦有专门的网站和讨论区交流此作 品。喜欢冒险作品和航海迷的朋友不可错过。 PS:根据背景年代我们可以推测当时正处于拿破仑战争时期……

马赛曲》 (1938) 法国 这部真实反映法国各命早期的史诗电影, 从个人视角来看马赛的公民、 德国的流放者和国 王路易十六,显示他们各自的命运,是最好的了解法国各命的历史画卷。

乱世冤家 《萨拉戈萨的手稿》 (1965) 波兰 拿破仑战争时期,一个军官发现的一本旧书上记载着跟他祖父阿方索· 范· 沃登有关的故事, 沃登是瓦龙部队的队长,他要寻找通往莫雷纳的捷径。在小酒馆里,他邂逅了两个伊斯兰公 主,她们引诱他,但他醒来却发现自己已身在绞架。他被神秘人拯救,回家家乡之后,等待 他的是更惊人的消息……

《塔杜斯先生》 (1999) 波兰/法国 这是一部由波兰导演瓦依达根据波兰作家密茨凯维奇的同名长诗改编的电影。故事以 1812 年拿破仑进攻俄国为背景, 通过描述立陶宛地区两大仇家的斗争与和解以及两家的年轻一代 塔杜施和佐霞的恋爱反映了波兰贵族的生活,更叙述了波兰(立陶宛)爱国志士反沙俄侵略 的斗争。

作文二:《关于拿破仑的论文》24700字

P.1          前言    P.2-P.48     拿破崙的事蹟

P.49        歷史學家對拿破崙的評價

P.50        我對拿破崙的評價

P.51        感想

前言

~ 拿破崙.波那巴特 ~

拿破崙(Napolean Bonaparte, 1769 ~ 1821),十九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家及政治家,也是西方歷史上最具傳奇性的人物。拿破崙的影響所及,在空間上,並不限於法國,而是幾乎遍及全歐洲;在時間上,並不限於18~19世紀之間,而是延及至今日。在人類歷史上,這樣的人物屈指可數。拿破崙出生於地中海科西嘉島,10歲時,還不太會說法文,就進入法國布里安皇家軍事學校就讀;30歲,拿破崙以一個「外國人」成了法國最高執政者,自此東征西討,建立拿破崙帝國,成為法國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為其建立凱旋門;但又在不到16年的時光,他又毀了一手締造的帝國;在「滑鐵盧戰役」之後向英國投降,正式退位,被放逐到南大西洋非洲外海的孤懸小島-聖赫勒那島,6年之後,在孤島中結束其戲劇性的一生。與此同時,拿破崙傳奇至今仍挑動著人們的心,不僅是他的軍事戰略仍是現代人們的研究重點,他與約瑟芬的愛情故事,也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

拿破崙家族背景

自十二世紀末波那巴特(Bonaparte)家族就聞名於義大利的托斯坎。家族的其中一位成員約在1490年前往科西嘉島定居,一直到十八世紀末拿破崙的父母: 查理-馬里?波那巴特(Charles-Marie)與其妻蕾緹西亞?拉摩利諾(Letizia Ramolino),才讓他們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家族。 他們生了十三個孩子,當中只有八個存活下來,而拿破崙就是其中之一。

他讓他的兄弟妹們登上歐洲各地不同的王位:約瑟(Joseph)為那不勒斯王(1806-1808)、西班牙王(1808-1813);愛 莉莎(Elisa)為托斯坎女大公爵;路易(Louis)為荷蘭王(1806-1810);卡洛琳(Caroline)為那不勒斯王后她的丈夫穆拉(Murat)即為那不勒斯王 (1808-1814);傑羅(Jerome)為西發利亞王(1807-1813)。只有路西安(Lucien) 與寶琳(Pauline)(封為博格斯公主),這兩位沒有統治權。

而約瑟芬與第一任丈夫亞歷山大?布哈奈(Alexandre de Beauharnais)的兩個孩子也有美好的命運:其子友仁(Eugene)統治米蘭也擁有義大利副王的頭銜;他的妹妹郝唐斯(Hortense)成為荷蘭王后,因為她嫁給拿破崙的弟弟路易。

科西嘉與青年時期(1769-1793)

抵抗侵略者是科西嘉島長期以來無法避免的歷史。所以當熱那亞共和國將科西嘉島於1768年賣給法國時,島上的居民立即起身反抗他們新的統治者。但是隔年他們很快就戰敗了,波那巴特家族轉而支持法國。這歸順讓年輕的拿破崙能順利地進里奧、

布里安及巴黎的學校就讀,並且從布里安軍校畢業後能擁有中尉的軍銜。他之後成為激進的革命者,於對抗英軍的「土倫戰役」(1793年)中一舉成 名,才廿四歲的拿破崙立刻被任命為准將。 共和國的將軍(1793-1799) 拿破崙於1795年10月替督政府平定保皇黨的叛亂後即聲名大振。在巴黎的沙龍裡他認識了約瑟芬並瘋狂地愛上她,隨即於1796年3月結婚。結婚後的第二天, 拿破崙旋即前往義大利北部反擊奧地利的侵略,這「第一次義大利戰役」(1796 年3月 ~ 1797年10月)聞名於阿爾柯、瑞弗利與樓笛大捷,並與奧皇簽署《剛波佛米歐條約》,亦強迫教皇與法國簽訂和平條約。這次戰役讓拿破崙在政治領域裡佔有一席之地,這是他從未想過的結果。自此,法國的每個決定都不能沒有拿破崙的參與。

執政府時期

* 共和國的將軍(1793-1799)

拿破崙於1795年10月替督政府平定保皇黨的叛亂後即聲名大振。在巴黎的沙龍裡他認識了約瑟芬並瘋狂地愛上她,隨即於1796年3月結婚。結婚後的第二天,拿破崙旋即前往義大利北部反擊奧地利的侵略,這「第一次義大利戰役」(1796年3月 ~ 1797年10月)聞名於阿爾柯、瑞弗利與樓笛大捷,並與奧皇簽署《剛波佛米歐條約》,亦強迫教皇與法國簽訂和平條約。這次戰役讓拿破崙在政治領域裡佔有一席之地,這是他從未想過的結果。自此,法國的每個決定都不能沒有拿破崙的參與。

* 埃及戰役(1798-1799)

遠征埃及開始於1798年5月,這個誇張的冒險主要是拿破崙想切斷英國與印度交通要道。他首先調集54000名士兵與280艘船艦,另外還特別挑選一百多名學者同行,他們於開羅建立了埃及學院,並著手於眾多領域的重要研究工作。這次遠征中,科學上的成就、古文物遺址的記錄以及巨著《埃及的記述》的出版,帶給拿破崙的聲譽遠比軍事上的勝利還要多。當他知道法國在其離開後就陷入一片混亂,拿破崙決定迅速返回法國(1799年10月),即使是金字塔戰役或阿布基戰役的勝利也無法留住他。1801年9月,英軍大敗法軍,法軍投降並撤離埃及。

* 二次義大利戰役(1800年)

奧軍利用拿破崙遠征埃及的時機,重新佔領義大利北部。拿破崙獲任第一執政時,決定親自率領援軍幫助當地殘弱的法軍,並下令跨越阿爾卑斯山隘口。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的畫作讓這著名的聖伯納山口成為不朽,也留給當時所有人深刻的印象。決定性的戰役發生於1800年6月14日馬蘭果平原上,在最後一刻以極昂貴的代價獲得勝利,拿破崙所用的戰略差點導致法軍失敗,但這策略卻也成為戰役型式的典範。

* 政府時期(1799-1804)

共和八年「霧月政變」

(1799年11月9-10日)後,拿破崙奪得政權並被任命為共和國「第一執政」。他行政上的作為是值得注意的:制定民法典;任命各省的行政首長;建立法蘭西銀行以重振金融;簽署政教和解協議;建立中學制度;創立榮譽勳位制度。法國在拿破崙數年的統治之下復興起來,與英國1802年簽訂的和平條約也帶來短暫的休戰。同年拿破崙成為終身執政,恢復帝制的野心也逐漸地顯露出來,終於1804年5月8日參議院宣告「法蘭西共和國政府把全權委託給一個皇帝,他的稱號是『法蘭西皇帝』。」

* 加冕(1804年)與帝國時期

末代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決(1793年)後的十一年,拿破崙在教皇庇護七世的出席下於巴黎的聖母院加冕為皇,建立了一個新的朝代。大衛在他的畫作中將這個隆重豪華的典禮化為不朽,他描繪了拿破崙將皇冠戴在約瑟芬頭上的時刻。次年,他亦在米蘭大教堂中接受了義大利王的加冕。拿破崙遂同時擁有「法蘭西皇帝」與「義大利王」兩個稱號。

瑪爾梅莊與約瑟芬

瑪爾梅莊約建於1610年,約瑟芬在1799年買下這座位於巴黎郊區的小城堡,當時拿破崙正遠征埃及。拿破崙任「第一執政」時常居住在此,並在這裡與部長們開會,也在這裡作出許多重要的決定,例如建立了榮譽勳位制度。後來他們遷居杜勒麗宮,約瑟芬便將瑪爾梅莊獨自占有,並依她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來發展,特別是植物學。事實上在瑪爾梅莊的溫室裡,有超過兩百五十種植物是首次在法國種植的新品種,同時她也蒐集了一些重要的藝術品,如繪畫、希臘的器皿、雕塑等。約瑟芬於1814年逝世後,這座城堡幾經轉手,終至1906年於此成立國立博物館,並開放給大眾參觀。

* 大軍指揮官

自1803年與英國的和平協定破裂後,反法聯盟相繼成立。1805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其加冕為皇的周年紀念日,於「歐斯特里茲戰役」中大勝奧俄聯軍,使他能依其政策的利益改變了歐洲的版圖,也使他能封其家族的成員為王。接著與普魯士的「耶拿戰役」(1806年),更使得拿破崙的霸權延伸至德國北部。而與俄國的戰役先後於艾洛與弗瑞蘭(1807年)獲得勝利。接著他為了要孤立英國實行「大陸封鎖」,此時正是拿破崙帝國的鼎盛時期,整個歐洲不是法國的盟國,就是法國的附庸國。隨著侵略西班牙(1808年)與征俄敗歸(1812年),歐洲才扭轉局勢。自此情況直轉急下:「萊比錫之役」戰敗(1813年),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反法聯盟就打敗拿破崙並強迫他簽下「楓丹白露條約」(1814年4月)並退位,將其流放至厄爾巴島。拿破崙在那裡待了十個月後就逃離,並返法重掌政權。直至「滑

鐵盧之役」戰敗(1815年6月),他向英國投降後,英國將他永遠流放於聖赫勒那島。

聖赫勒那島時期

* 赫勒那島時期(1815-1821)

在偏遠的南大西洋中,聖赫勒那島是英國威靈頓將軍(Wellington)選來作為放逐拿破崙的地方。他被安置於全島最潮濕的部份,長林高原上一幢難以取暖的木造房子。英國人堅持以「波那巴特將軍」來稱呼他,但為了向英國人顯示他永遠是皇帝,拿破崙在那裡恢復杜勒麗宮中的禮節,每位跟他一起流放的隨從都有職位。他就在口述回憶錄及在被限定的空間裡散步中,度過他的日子。不久,他的健康開始令周圍的人擔心,也迅速惡化。拿破崙於1821年5月5日去世,當時才五十二歲。他埋葬於島上十九年,直到1840年12月15日,其遺體才在盛大的典禮中重返法國,葬於巴黎傷兵院中。

* 拿破崙傳奇

拉卡斯公爵於1823年出版《聖赫勒那島上的回憶》,他是與拿破崙一起流放聖赫勒那島的隨從之一。書中顯露:拿破崙從1796年起,即有計劃地為自己作宣傳,並極力塑造他想被民眾看到的形像,1815年他被流放之後,這些都逐漸於民間形成傳奇。「拿破崙傳奇」在1840年拿破崙遺體返法時掀起大風潮,1852年拿破崙三世登基時又將一切推上高峰。當時民眾將拿破崙的肖像置於許多物品上,來延續對皇帝的崇拜。「第二帝國」衰敗後約有廿多年這樣一段還不算短的時期中無人敢提起,直到1890年左右才又再度興起,並且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到達頂峰-拿破崙戰勝普魯士的形象,帶給法國報復德國佔領阿爾薩斯與洛林兩省的希望。直至今日,拿破崙的肖像仍在所有跟拿破崙相關的地點販售,像是瓷器、紙製品甚至於塑膠製品上。

拿破崙的歷史和一生的事跡

拿破崙?波那帕特(Napolean Bonaparte 1769-1821)的名字,與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羅(Apollo)同義,日起日落也吻合他一生令人目眩神暈的戲劇性起落。

拿破崙十一歲進軍校就讀,少年時代就有如旭日東昇注定要登上世界的舞台;青年時代三十歲榮登法國第一執政(First Consul)、三十五歲登基稱帝、三十六歲兼任義大利王開始構築大帝國的夢想,此時正如日正當中、炙手可熱;壯年時代四十五歲兵敗之後首度被放逐厄爾巴島,有如日薄西山,已近黃昏,沒想到九個月之後卻奇蹟般的脫逃,登陸法國,百日之後在滑鐵盧戰役中慘敗,拿破崙退位,被放逐到遙遠的聖赫勒拿島。「百日王朝」告終,拿破崙正式走入歷史。

從一七九三年土倫攻防戰立功晉升陸軍少將,嶄露頭角,到第二次退位(一八一五年),前後不過廿二年,拿破崙卻改變了法國歷史、歐洲歷史,甚至

差一點改變世界歷史。法國大革命(一七八九年)之後,曾短期執政的恐怖革命派始作俑者羅貝斯比耶(Robespierre),即使自己野心勃勃,但從拿破崙早年的崛起,倒也看出歷史的必然,在一七九四年就預測「將出現凱撒!」翌年,羅貝斯比耶被送上斷頭台處死,卻無損他預言的正確。

拿破崙這位集英雄、天才和獨裁者於一身的近代凱撒,過世不到兩百年,世界各地出版的有關他的傳記超過二十五萬本,最近的一本是牛津大學教授麥克林(Frank McLynn)撰寫的「拿破崙傳」,厚達八百頁。以他的一生或個別戰役拍成的電影超過七十部,很顯然的,如果沒有拿破崙這個人,好萊塢必定會比較寂寞些。

一、人的潛力的極致:

一般總認為人的潛力是有限的,但拿破崙短短的一生,一再打破潛力的限制,開創新的空間。

二、成功與向前推進的要件:

拿破崙常說決心(determination),決斷(decisiveness)和對時間的有效掌控,是推動他向前的要素。他有一句名言:「我可能失掉一場戰役,但我從不浪費一分鐘。」

三、失敗的承受:

儘管拿破崙一生發光發亮,但如以成敗論英雄,他的失敗多過成功,最後也以失敗的悲劇告終,但人們從他超乎常人的承受失敗的堅強意志,可能比他的成功還可以有更多的體會。

四、權力的魔性:

在後期,拿破崙似乎認為整個歐洲對他都還太小,無限的擴充權力的慾望,終於造成帝國崩潰。

五、領袖與民眾的關係:

拿破崙早年崛起,與民眾對他的支持與期望有關,而末期兩次退位,表面原因是在重大戰役慘敗,主因還是喪失法國民心所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外皆然。

六、戰爭與和平:

和平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如戰敗者的屈辱與流放;戰爭的代價更高~~拿破崙東征西討而喪生的士兵人數,歷史學家迄今未能作出精確的統計。

七、愛情與背叛:

拿破崙與皇后約瑟芬的纏綿情史,是歷史上佳話,事實上中間充滿背叛和遺棄。結果,他所鍾愛的第二任皇后瑪麗,卻在他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之時,離棄了他。這不是英雄氣短嗎?

八、藝術、文化、建築的角色:

軍人出身的拿破崙,卻對藝術、文化頗為尊重,所以十九世紀初,法國的文藝在歐洲獨領風騷,為藝文和流行時尚定調,甚至在它的敵國裡。也在這個階段,巴黎奠定城市建設的基礎。所以,軍事的勝利是一時的,城市和藝術才是永遠的。

九、典章制度的影響:

拿破崙改革行政、司法(民法、刑法)和教育制度有成。「拿破崙法典」無論對大陸法系(包括台灣),和英美法系的影響,迄今還在。再次說明,武功是一時的,文治

才是長久的。

十、流放的痛楚和死亡的神秘:

拿破崙的死因迄今眾說紛紜,但經過六年孤寂、痛苦和絕望的流放生涯,怎麼死的,對他有那麼重要嗎?

至於拿破崙複雜而多變的英雄、天才、藝術擁護者、典章制定者、政治權謀家和獨裁者的角色的是非功過,則要請後世人來評價一番。

雄才大略 坐困聖赫勒那島

我們在歷史課都學過,英國人派了特使馬戛爾尼前來中國,結果這個「咭唎夷」不懂三跪九叩的大禮,慘遭乾隆皇帝掃地出門。

故事就這麼結束了嗎?當然沒有,而且法國人拿破崙也跑上舞台參一腳,演出幕後教訓者的角色。

一八一六年,英國人繼馬戛爾尼之後再度派遣使節團前往東方,求見中國皇帝。這個使節團由上議院議員、貴族阿美士德擔任團長,一八一六年七月抵達。

既然有了馬戛爾尼的經驗,使節團內部第一個討論的問題就是要不要叩頭。「磕頭派」的意見認為除非如此,不能達成使節團肩負的外交目標;「尊嚴派」的人援引一七九四年荷蘭人派遣的使節團為例,當時荷蘭人磕了頭,還是沒達到目標。

討論還沒定案,使節團就在八月底走到了北京。抵達之時正是半夜,「咭唎夷」又髒又累,拒絕立時前往紫禁城晉見嘉慶皇帝。於是又被趕了出去。

阿美士德啟錨回國,途經南大西洋的聖赫勒那島。英國人曉得島上有另外一個皇帝,也就是拿破崙,於是求見拿破崙。拿破崙早已讀過馬戛爾尼使節團的記載,曉得發生了什麼事。

接下來就是拿破崙的場子了。他開口教訓英國人說,英國應該服從地主國的習俗,入境隨俗並不丟臉。拿破崙舉例,到梵蒂岡的人親吻教皇的騾子,並不會被人視為丟臉。同樣地,到中國也應遵守當地規矩。

喜歡演講的拿破崙繼續說,如果他派使節團到中國,就會先打聽在中國皇帝眼前應施行的禮節為何,並且服從。他認為英國人因此失去了很多商業利益。

在當時,倫敦主流意見是仗著自己船堅砲利,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陸上的英國商業大門。拿破崙卻持相左看法,認為英國人「想刺激一個有兩億人口(拿破崙說錯了,當時為三億多)的民族,真是考慮不周」。

要與中國這個幅員廣大的國家作戰,拿破崙 認為是一件大蠢事。他認為初期固然獲勝,但中國很快就會組織起來,從美國、英國、法國各地請來砲手當傭兵,然後迅速打敗西方國家。

應該如何打開通商大門?拿破崙建議「付給中國最大官員一百萬法郎」,就可以解決問題。他認為英國人派使節團到中國,就不要老是記掛著國家至上、榮譽至上的問題,把使節團當成商業交易就好了。

法藝術瑰寶

拜拿破崙之賜

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00903

在台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開箱的「王者之王:拿破崙大展」文物,大部分為當時的繪畫。這些作品且反映了拿破崙時期國力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連。

我國旅居法國的畫家彭萬墀認為,拿破崙時代的國力強盛,並且以優厚的物質條件來支持、培養宮廷畫家創作。這些畫家如大衛(J. L . David)、其學生格羅斯(A. J. Gros)等人的技巧也相當純熟,在物資豐裕的情況下完成了多件巨型作品。

從法國大革命的紛亂騷動,進入拿破崙時代的秩序井然,法國的國力進入新的高峰,同時代的藝術發展也拜豐厚國力之賜而有創新。此時建築師豐丹(Fontaine)、貝謝爾(Percie r)被封為「帝國第一建築師」,大衛也獲頒「帝國第一畫家」的名銜。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吳錫德表示,拿破崙雖身為政治領袖,但在藝術上仍然具有相當品味。拿破崙在征戰四境,並且建立法國現代典章制度之外,還不忘將法國巴黎建成一個「最美麗的都市」。

拿破崙其實是以一個深厚的藝術環境為起點,進一步鼓勵藝術創作而更有所得。早在一七九三年(法國共和創建後第一年),羅浮宮就已經對外開放了。拿破崙後來指派貴族迪儂( B. Denon)主持羅浮宮內部館務,拿破崙自己在外征戰時也到處蒐集,巴黎身為藝術之都的地位,就此屹立而難能撼動。

以本次來台展出,大衛創作的「拿破崙跨越阿爾卑斯山」為例,其功能是宣傳的、廣告的,所以畫作的底部將拿破崙的名字「波納巴特」與漢尼拔等曾經跨越阿爾卑斯山的名將之名並列。而其超越真人尺寸的規模,也能引起看畫者的敬畏與震撼。

大衛、格羅斯等人更是法國繪畫「新古典主義」上的重要人物。大衛與安格爾(Ingres)更突破了新古典主義的範圍,在人物的肖像畫上展現長才。安格爾於一八○六年完成了知名作品「拿破崙一世高居寶座」,該畫現存巴黎「傷兵院」旁的軍事博物館(也就是拿破崙的陵墓),是第一批被選為拿破崙的「公關畫」作品之一。

在作品中,安格爾有意地把皇帝正面的人形布置成圓拱形,以此遙遙呼應羅馬、拜占庭王國的先王。其次,安格爾將「像不像」這個問題置於「凜冽氣勢」之後,於是驟看之下這幅作品竟似陌生、威嚴而無語的神祇了。

影響所及,其後的拿破崙肖像大多走此路線。例如這次在「王者之王:拿破崙大展」當中展示的,由傑阿赫創作的「著皇袍的拿破崙」,以杜勒麗宮的寶座為背景,手執權杖。權杖上的鷹徽,正是當時的雕刻家克勞德(Claude t)所設計之樣式,當成帝國軍徽。

拿破崙以軍

人武夫、權謀政客之身分留名歷史,但是他也注重國家制度的規劃與創建,在財政、法律、教育等制度之外更鼓勵、資助藝術家創作,留下無數瑰寶予今人。

拿破崙法典 確立所有權概念

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00828

每天早上你走進辦公室、教室,把你的包包、書本放在桌子上。在正常的情況下,應該不會有人把你的皮包或書籍據為己有。為什麼會這樣子?

好朋友「小謝」以自己為會首,起了一個互助會並邀你參一腳。交會款的時候,你告訴他現在沒錢,先欠一個禮拜,他徵得其他會腳同意後也答應讓你先欠。依照法律(民法)的規定,會員應於每期標會後三日內交付會款,為何你們大家約好之後,就可以不管法律的內容?

這兩個每天都存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問題,答案必須回到「拿破崙法典」當中去尋找。這次「王者之王:拿破崙大展」當中,可見一本外表斑駁、略顯殘破的法國民法典原件,是拿破崙下令編纂的「拿破崙法典」當年所完成的原本。這本不起眼的小書,蘊含了無限智慧原則,延續至今仍為我們所使用。

一八○四年,拿破崙請法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者展開法律的編纂。他們將散見歐洲各地、各部落的羅馬法、部落風俗、交易習慣等聚合起來,自當年起陸續編纂了民法、刑法、商法、程序法等,通稱「拿破崙法典」。

這部法典影響整個歐洲、部分的美國、亞洲各國如韓國、日本及我國。法國巴黎大學博士、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助教授陳忠五說,現在法律上分析事物的觀點全出自這部法典的影響:以人為主體,物為客體,人追逐物於是產生財產轉移、紛爭等。

以「所有權」為例,傳統的我國社會裡老婆的東西都是老公的,小孩的東西都是家長的。等到源自「拿破崙法典」精神之民法在我國誕生,「我的」東西之概念終告確立,而且也尊重「別人的」東西。所以辦公室、教室等公共空間中「你的」東西,在通常的情況下會被人尊重。

再以個人意志的充分尊重、鼓勵為例,現行的法國民法第一千零卅四條規定,當事人依自由意志所創造出來的法律關係、社會生活關係,優先於法律(即loi,立法機關制訂之法律)。換句話說,只要不是「強行規定(如不得以強暴、脅迫手法為之)」的事情,每個國民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意志來決定自己的事情。

現在再回到展品中的民法典原本。在展出的當時如果你在這件展品旁駐足沈思,想想其內所含的人類智慧結晶是如何超越平凡的外表而深刻影響世人,再對比早已歸於沈寂的槍砲、白骨無存的名將,崇敬之心應該油然而生吧。

拿破崙法

典重要原則

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00829

拿破崙法典當中的民法,影響後世最深遠的應該是「所有權絕對」的觀念,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背景。

以前的皇帝,如果看到自己花園外面有一塊葡萄園很大,想要納為己有的話,則只要一句話,事就這樣成了。因為一切的權力都出自於他,也都歸向他,他是全國的中心。

但是,當時一般人的財產少得可憐,皇帝大概看不上眼。皇帝想要的葡萄園、大莊院,都屬於貴族階級的財產。

所以,「所有權絕對主義」這句話,其實是對著統治者所發出的嚴正聲明,是為防止統治者任意剝奪人民財產而發,而且在某個程度上是為了保護諸侯和有土地的富人而說的。

其次,當時人類的活動正以幾何級數向前躍進,工業革命帶來了大量的資本擴張,人們勇於冒險,盡量發明,使社會進步又幸福。但新問題又來了:假設有個大藥廠發明新藥造福人群,偏偏有人吃了藥之後產生不良副作用,該找誰負責?

「拿破崙法典」中民法的另一個重要原則於是出現:「自己責任原則」。在這個原則底下,國家鼓勵大家自由發揮能力,盡量擴張、發明。在擴張的過程中如果侵犯到別人的權益,則僅就自己有故意、過失的部分來負責。

所以藥廠只要能證明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已經窮盡當時人類知識的極限而有預防、研究,仍不能防止災害的發生,那就不必負責。

到了現在,「所有權絕對」、「自己責任原則」等觀念又因為社會的演變而略有修正。所有權負有社會責任,所以政府可以徵地興築馬路、學校。「自己責任」也發展出「無過失責任」,以保護消費大眾。

無論如何,「所有權絕對」的觀念仍然是世界各國法律的原則,「相對」的情況(如徵地)才是例外。所以電視上才會出現有人綁著白布條抗議補償金太低的畫面:所有權以絕對為原則(補償金要與市價相當),相對為例外(政府只要付補償金就可以徵地)。

拿破崙 大破大立革命家

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00825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吳錫德指出,拿破崙在他存活的當時及日後的歷史上都具有獨特地位,更因「拿破崙時代」創下歷史上以人名形容其統治時期之例。

拿破崙是個成功的革命者,也就是在「大破」之後尚能設立完整的典章制度而有「大立」。吳錫德表示,歷史上罕有以統治者的名稱來形容其統治之年代者,而法國在拿破崙政權底下的那段時期,能夠被稱為「拿破崙時代」,應該與他有「大破」亦能「大立」有關。

因此,在法國那一段歷史上,拿破崙具有重要的「穩定」功能

,把大革命以降的動盪、紛擾平定下來,並且邀請學者編纂法律,實施多項金融、教育制度,穩定了法國的國情。到路易拿破崙的時候,進入現代法國。

在世界歷史上,拿破崙在歐洲或環地中海地區的征戰,促使近代歐洲的出現。拿破崙也具有高度的世界主義,他曾言「凡適合法國者,必適合全世界」。因此法國的啟蒙精神、共和制度等,也成為世界史重要事項。

拿破崙的槍砲,其實也在遙遠的中國激起一點小漣漪。吳錫德說,拿破崙稱帝以後,在遠東的英軍一度立即出兵佔領澳門,理由是當時領有澳門的葡萄牙相當弱小,可能會在強盛法國的要脅下將澳門這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之地交給法國。因此還不如先下手為強。

另外,有些歐洲中心主義者也主張,要不是 拿破崙在歐洲打仗,使得歐洲諸國忙得不得了的話,可能歐洲國家會提早四分之一個世紀就前往亞洲殖民了。換句話說,拿破崙的軍事行動牽制、延緩了歐洲赴亞洲殖民達廿五年之久。

吳錫德說,拿破崙出生的舊宅波納巴特邸博物館(也是本次「王者之王:拿破崙大展」展品提供單位之一)的外貌樸素,參觀者走至天井亮處,看出去就是周圍人家晾衣服的萬國旗。鎮上廣場僅有拿破崙雕像一座。

在該島多變的歷史上,吳錫德說十八、十九世紀之交正在鬧獨立或統一(於法國)之際, 拿破崙的家族屬於「統派」的立場。

而勢力較強的「獨派」,以當時民軍領袖包里為代表,主張該島要不然就獨立求生,要不然就賣給英國。包里等人後來還把統派的波納巴特家族趕逐出去,不讓他們回鄉。

拿破崙的命運與一生的經歷命運使然,拿破崙於1769年8月15日誕生在阿佳修,剛巧,路易十五的軍隊佔據柯西嘉。未來皇帝的父親查理?波那巴特是阿佳修一位具影響力的法律家,他於1764年娶了一位十四歲青少女蕾緹西亞?拉摩利諾,她婚後連懷十三胎,直至1785年丈夫過世才中斷。查理傾法,為波那巴特家族的貴族血統取得認證,因此可享受貴族的優惠特權,讓小拿破崙進入布里安軍校及巴黎皇家軍校就讀。

父親過世幾個月後,拿破崙開始軍人生涯,直至1815年6月18日夜晚慘遭滑鐵盧才終告結束。軍營單調的生活促使他把所有熱情與精力放在閱讀上。他求知慾極高,熱愛自然歷史,世界歷史和地理。四年間,從不浪費光陰,兢兢業業學習研讀各種書籍,從大帝國歷史,如希臘,羅馬和拜占庭,到偉大征服者的歷史,如亞歷山大大帝或哈尼巴。讀到英國領地一覽表,他只略過一眼「聖赫勒那,小島…」。

大革命爆發初期,此事似乎不關拿破崙,他獲准一個接一個的長

假,回家鄉省親。然而,他於1792年夏天剛好在巴黎,親眼目睹暴動民眾攻進杜勒麗宮,血腥場面在他腦海留下可怕的回憶。此際,在柯西嘉島,兩派情勢衝突,一派主張歸化法蘭西共和國,集聚在波那巴特家族陣線,另一派夢想柯西嘉獨立自由,以鮑力為首領,要求英人幫助。1793年,阿佳修的祖傳房子被鮑力黨人洗劫,波那巴特全家必須逃離柯西嘉,逃亡至法國南部馬賽。拿破崙立刻被迫前往土倫,圍攻被英軍佔領的土倫,他在此役中的傑出表現,為他贏得准將軍階(1793年12月)。但…他得了疥瘡,這種可怕的皮膚病害他膚色總是帶點黃褐,而且身材瘦削,這些特點可在他早期畫像中看到。

激烈革命黨人羅貝斯比耶垮台(1794年7月27日)之後,擁護極端共和主義的拿破崙暫時身陷險境,但從1795年10月開始,他被推上政治臺前,應督政府要求,負責鎮壓王黨暴動。此時,他遇見了約瑟芬,瘋狂地愛上她。約瑟芬從此走進拿破崙的生活,也走進歷史。剛被任命為義大利軍團總司令的拿破崙,沒有告知家人,於1796年3月9日娶了約瑟芬,結婚兩天後就離開,帶軍攻打薩丁尼亞軍和在義大利的奧軍。

此義大利戰役令當時的人對拿破崙另眼相看,崇拜有加。在十八天內,他打敗薩丁尼亞軍,然後緊接著轉向對付奧軍,在樓笛、阿爾柯、瑞弗利連連打敗奧軍,曼圖城於1797年2月2日投降,拿破崙前往維也納,逼奧皇投降,簽訂剛波-佛米歐條約(1797年10月17日)。

這一次次驚人的成功不但讓法國從此成為歐洲列強,更讓拿破崙意識到自己天賦的力量,等待時機奪得政權。只剩一個頑強國家要屈服:英國。拿破崙的大野心計劃,並非直接攻打英國領土,而是,先遠征埃及,奪得土耳其,然後從那兒,前往印度,趕走英國人。對督政府來說,拿破崙太受歡迎,對他們威脅極大,所以很樂意看到這野心過大的將軍遠離。兩百八十艘船隻組成的艦隊及五萬四千士兵於1798年5月19日從土倫出發,前往埃及。金字塔戰役(1798年7月21日)勝利,為拿破崙打開埃及首都開羅之路,但同時,停泊在阿布基海岬的法艦隊被英將納爾遜摧毀(1798年8月1日)。打了勝仗,卻也被困住,拿破崙驅走強大的土耳其軍隊,平定埃及,並立刻重組國家。此次出征他帶了很多學者、繪圖師及藝術家,集聚各界菁英創立埃及學院,著手研究當地國家的地理、科學,尤其是考古學;之後在法國的出版,為探究現代埃及打開一條大道。

來自法國的消息顯示國內情勢愈來愈危急,拿破崙於1799年8月23日秘密登船回法,於10月9日抵達。在巴黎,奪權的時刻到了,1799年11月9日深夜他掌控

住聖克廬宮(霧月十八政變)。新政府決定提名三位執政,第一執政為拿破崙,是實際掌權人。

他立即展開行動,改革國內行政與司法體制。由政府遴選的省長擔任各省最高行政官員。他創立一家法蘭西銀行,讓它專營紙幣的發行,並創立新的貨幣制度:「法郎」,之後穩定持續了一個世紀多。但奧國和英國拒絕接受拿破崙提出的和平。拿破崙因此計劃在義大利北方採取攻勢。他大膽地帶軍跨越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隘道,這驚人的舉動,出奇的戰略,讓他成功地快速抵達波河平原,在馬蘭果擊潰奧軍(1800年6月14日)。皇帝簽下倫內維爾條約(1801年2月9日)。歐洲大陸總算和平。

再來的重要之務就是重建國內的和平安樂,利用精明的政策消除敵對。拿破崙於是親近羅馬教廷,意圖結束自大革命以來教會分立的混亂局面,經過艱難的溝通後,政教協議於1801年7月15日簽訂。他繼續改革,建議大赦移民王黨(1802年4月),接下來的一個月,又建立中等學校,改革公立教育制度。同時期,拿破崙建立榮譽勛章,獎勵軍民功勳。但拿破崙最偉大的傑作還是實現法國民法,之後被稱作拿破崙法典,法典集合各種法規,訂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法,特別是關乎家庭的條款。

1802年8月2日公民投票,全國一致承認拿破崙為終身執政。共和國政府其實只是個戴著共和面具的君主政體。拿破崙與英簽訂亞眠和約(1802年3月25日)更穩固了拿破崙對內對外的威權。

不過,此際,真正的危險來自保皇黨,他們不願承認新政權,希望第一執政讓路易十八重回王位。希望幻滅,於是他們多次密謀,企圖直接暗殺拿破崙,但沒有成功。據說謀反份子在等待一位法國王子到來,沒想到安涵公爵恰巧出現在巴登地區,拿破崙以為就是指他,令人逮捕他,荒謬不合理的判決後,在萬森壕溝中槍決他。拿破崙與王黨人士的關係從此決裂。1804年5月18日,共和國政府正式交付給拿破崙?波那巴特,銜稱法國皇帝。

皇帝與皇后週圍於是建立起宮廷生活。拿破崙一切都要最豪華闊氣的,分配大額薪俸給自己的家族成員,宮廷的日常生活極其豪華,花費奢侈,支持藝術與工業。拿破崙要住進王宮,但王宮在大革命後空無一物,於是他派人重新裝修,添置傢俱,讓王宮找回往昔豪華的面貌。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舉辦拿破崙的加冕禮,排場之大,前所未見。順從的教皇被請到巴黎為新君王加冕。數月後,1805年5月26日,在米蘭,拿破崙被擁立為義大利王,在頭頂戴上倫巴第王者的鐵冠。

皇帝要重現君主制度的社交禮儀,效法波旁王室前任君王路易十六和瑪麗盎突瓦納特的方式

去建立皇帝和皇后身側的豪華宮廷。他們每日的生活都遵循皇宮該有的禮節,而且兩位君皇都當得很稱職,約瑟芬過人的優雅氣質和精明靈敏確保皇后一職,大家欣然承認。拿破崙在大眾宮廷生活之外,內心還是保持以前的他,一貫的作風,同樣的工作習慣。他追求光榮,偉大,對他來說,壯大就是美。他影響了當時的藝術風格,因為他要求藝術家以他輝煌的功績為主題來表現。拿破崙希望其統治期的榮耀能在巴黎留下回憶,美化巴黎,可惜在位時間過短,只建了卡魯榭凱旋門、汪多姆圓柱、證券交易廳和瑞弗利路等。

拿破崙非出身自王室血統,只能以一次次的勝仗來持續他的統治皇朝。很多歐洲政府無法忍受,在1803年10月英國中止亞眠和約後,各國不停地聯合起來對抗法國。法國艦隊在特拉費加被摧毀(1805年10月21日),使拿破崙無法帶軍登陸英國國土,於是他計劃在大陸攻克敵人。自1805年夏天,他得不斷打仗對抗英、奧、俄、瑞典及那不勒斯。歐斯特里茲輝煌大勝(1805年12月2日)讓拿破崙得以和交戰國訂立條款。才剛被打敗,俄國、英國和普魯士再度形成第四次聯盟,對抗法國。法軍在耶拿及歐葉斯達勝利(1806年10月),艾洛一戰又勝利(1807年2月),普魯士國王及沙皇不得不屈服,與拿破崙簽訂和平條約。拿破崙可隨心所欲重畫歐洲版圖,將王國分給家族成員:約瑟統治那不勒斯,路易成為荷蘭王,之後,拿破崙又把西發利亞交給傑羅,那不勒斯交給穆拉,西班牙交給約瑟。1811年,大帝國的疆域廣至一百三十省。拿破崙的附庸國,巴伐利亞、威敦堡及薩克斯(今日的德國)選帝侯全被升為國王。

拿破崙無法以武力征服英國,於是,1806年11月,他改以經濟戰對付英國,下令大陸封鎖,企圖藉此令英國窒息。為了確保歐陸各國嚴格遵守此政策,必然會導致新的征服,皇帝不得不馴服波羅的海各港口、葡萄牙,甚至西班牙。而,西班牙人民激抗,大軍陷入可怕的游擊戰,拿破崙徒然動用三十萬最優秀的士兵,直至1814年。

趁法軍在馬德里受挫之際,奧國與英國組成第五次聯軍,於1809年4月再度開戰。瓦格朗姆的勝利為拿破崙再度打開維也納之門,奧國再度被迫割地。

拿破崙意識到皇朝的脆弱,於是他想跟不能再生育的約瑟芬離婚,為了確保皇朝的恒久,他需要繼承人,決心與約瑟芬分離後,他接受奧皇法蘭西斯一世親手送上的公主瑪利露易絲。與哈伯斯堡王室結了親,皇帝實現希望,翌年生下繼承人羅馬王(1811年3月20日)。帝國似乎正值巔峰,但眾敵國事實上只是暫時屈服,並非完全被打敗。

敵意來自俄國沙皇

,亞歷山大不滿拿破崙協助建立華沙大公國,而拿破崙也責備亞歷山大不徹底執行大陸封鎖。1812年6月22日終於宣戰,拿破崙似乎居壓倒性優勢,以六十萬大軍對抗沙皇的二十五萬士兵。但俄將故意避免面對面決戰,一直往後退,將拿破崙的軍隊引入俄國內部。9月14日,拿破崙進入首都莫斯科,但莫斯科卻籠罩在熊熊大火中。拿破崙終於明白亞歷山大不會要求和平,於是下令撤軍。大軍受飢寒折磨,到1812年11月29日只剩十萬人成功渡過別列西納河。皇帝趕回巴黎。但所謂的大軍幾乎已不存在。

敵國不放棄希望,普魯士王與俄國沙皇又計劃結盟對抗拿破崙。第六次聯盟集合了俄國、普魯士、英國、奧國。拿破崙於萊比錫一役(1813年10月15日,被稱作諸國之戰)被擊敗,大家相繼變節背叛,巴伐利亞及威敦堡王,穆拉及貝爾納多只想保住自己的王國。1813年底,拿破崙又失去西班牙,日耳曼地區,荷蘭,之後連義大利也掉進奧軍手中(1814年4月)。

十年來第一次把戰場帶到法國本土,帝國身陷危機。自此必須捍衛國土,阻止敵軍侵略,拯救巴黎。儘管於法國戰役中,拿破崙再度發揮波那巴特將軍的軍事天才,打了勝仗,但盟軍還是於1814年3月31日攻佔了巴黎,當天晚上馬蒙向盟軍投降。拿破崙在楓丹白露宮,受元帥們逼迫,於4月6日宣布退位,前往放逐地。

成為厄爾巴島的統治君王,拿破崙把此任務看得很認真,重組他這個一萬兩千臣民的小王國。他在一齊前來的母親及妹妹寶琳身側建立一個有模有樣的小宮廷,但皇后瑪利露易絲帶著兒子留在維也納。拿破崙得知自他離開後,法國人民憂心忡忡,加上波旁王室不孚人望,於是,他想再度向命運挑戰,於1815年2月26日登船回法。在七百位士兵的伴隨下,他登陸法國南部,並於1815年3月20日抵達杜勒麗宮,路易十八已匆忙棄宮逃逸。雖然拿破崙受到農工民眾的支持擁護,但中產階級與貴族很敵視他。他採取較自由中庸的作法,以平撫厭惡連連戰爭的人心。但此次復辟只持續了百日,集聚在維也納的盟國要將他逐出歐洲,決定打到他徹底屈服。

既然必須戰鬥,拿破崙就採取攻勢,進入比利時,希望打垮威靈頓的英普聯軍。但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一役毀滅了他的希望,造成無法收拾的殘局,皇軍潰退。拿破崙回到巴黎,6月22日在艾麗絲宮宣布讓位給羅馬王,但王位很快就被從比利時根特回來的路易十八搶走。被所有人放棄的拿破崙,先到瑪爾梅莊與家人告別,然後前往拉羅榭勒外海的艾克斯島,打算在此上船前往美國。但,1815年7月13日,他終於決定要求英國政府庇護,希望在敵國受尊敬地

渡完餘生。英人先將他帶到普利茅斯,才告知他,他將被放逐到南大西洋非洲海上的火山小荒島,此監禁地是威靈頓自己提議的。將近兩個月半的旅程,拿破崙在幾位忠心將僕的伴隨下登陸聖赫勒那島(1815年10月16日),英雄生命的最後旅站。

聖赫勒那島大約跟巴黎一樣大,該島距離最近的非洲海岸長達兩千五百多公里遠,讓英國人覺得比較放心。拿破崙將在此渡過五年多,遠離世人,住在樸素的長林別墅,身邊圍繞著只承認他將軍頭銜的敵人。為了向英國人證明無論如何他永遠是拿破崙皇帝,他在長林規定了一套嚴格的禮儀,好像他還在杜勒麗宮當皇帝。英國派來的總督哈德森羅,既愚蠢又小心眼,讓拿破崙的日子愈來愈難過。

拿破崙一天中花很多時間與忠僕們談話,他們總是急著記錄下來,編成回憶錄,將來一回歐洲就可付梓出版。但長林這個狹隘的生活空間造成了皇帝難友間一些無法避免的誤解爭執,有些人陸續回歐洲,長林漸漸人去樓空,皇帝的健康狀況也是每下愈況。剛到的安多馬其醫生回天乏術,醫治不了拿破崙。1821年1月1日皇帝向大家宣布說他活不過這一年。拿破崙知道自己病情嚴重,集聚所剩的丁點氣力向將軍莽道朗口述他的遺囑,也藉此回報身邊忠心耿耿的人。1821年5月5日下午五點四十九分,二十多年來動搖全世界的人嚥下最後一口氣。

5月9日葬禮在天竺葵谷舉行(自此被稱為陵墓谷),英國駐軍只把他當成一名普通的將軍級人物致敬…陵墓留在島上十九年後,法國才給拿破崙一個得體的葬禮。直到1840年10月15日法國海軍才駛著美婦號前往聖赫勒那島,把皇帝遺體運回巴黎。同年12月15日,棺墓在眾多人潮陪伴下,沿香榭里榭大道,進入傷兵院,依拿破崙心願,安葬在塞納河畔,與他如此深愛的法國人民為伍。

拿破崙的生平表

年代拿破崙生平年表1768年五月十五日,科西嘉島賣給法國。1769年八月十五日,拿破崙.波那巴特出生於科西嘉島。1779-1784年拿破崙學習於布里安軍事學校。1789年七月十四日,法國大革命揭幕。1790年參加科西嘉島內獨立運動。1791年參加科西嘉島內革命運動,被任命為義勇軍少校隊長。1792年五月,拿破崙返回法國。八月十日,巴黎暴民襲擊杜勒麗宮,因而廢除王政。八月三十日,晉昇為砲兵上尉。九月十四日,回科西嘉島,並參加島內革命運動,成為革命領袖鮑力將軍的政敵。九月廿二日,共和政府成立,廢除國王。1793年三月廿五日,歐洲各國結成第一次對法大聯盟。六月十一日,受保力黨破害舉家從科西嘉逃往法國。八月三十日,改用共和曆,開始恐怖時代。

十月十九日,被任命為土倫攻防戰的砲兵司令。十二月廿二日,在土倫戰中立下大功,晉升為陸軍少將。1794年七月廿八日,羅貝斯比耶等人被送上斷頭台,恐怖時代結束。九月,被當成羅貝斯比耶派,身陷獄中,但沒多久即獲釋1795年十月,葡月政變,立下大功,繼巴拉之後,成為國內軍總司令官。十月廿六日,督政府成立。1796年三月二日,出任義大利遠征軍方總司令。三月九日,與約瑟芬結婚。三月十一日,出發遠征義大利。1797年三月十九日,與羅馬教皇締結特連提諾條約。1798年一月,第二次歐洲對法大同盟成立。五月,遠征埃及。1799年一月十一日,侵入敘利亞。十月,留兵埃及隻身回國。十一月,霧月政變,督政府垮台,執政府成立。十二月十四日,拿破崙出任第一執政。1800年五月二十日,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兵義大利。六月十四日,於馬蘭果戰役大敗奧軍。1801年七月十五日,與教皇庇護七世簽署宗教協約。1802年三月廿五日,與英國簽署亞眠條約。八月四日,成為終身第一執政。1804年三月二日,拿破崙法典公佈。五月十八日,被擁立為法國皇帝。十二月二日,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1805年八月九日,歐洲各國第三次對法大同盟成立。十月廿一日,特拉費加海戰,法軍敗北。十月三十一日,法軍佔領維也納。十二月二日,歐斯特里茲會戰大捷。1806年三月,封約瑟.波那巴特(拿破崙之兄)為那不勒斯王。六月,封路易.波那巴特(拿破崙之弟)成為荷蘭王。八月六日,滅神聖羅馬帝國。十月十四日,耶拿會戰大捷。十月廿七日,佔領柏林。十一月,佔領華沙。1807年二月八日,艾洛之戰。六月十四日,弗瑞蘭之戰。十月,派遣朱諾攻打葡萄牙。1808年五月二日,西班牙戰爭開始。十一月八日,拿破崙親征西班牙。十二月四日,攻佔馬德里。1809年一月廿三日,凱旋巴黎。六月五、六日,瓦格朗姆之戰。十月十四日與奧國訂定維也納合約。十二月十五日,與約瑟芬離婚。1810年四月一日,與瑪麗露意絲結婚。七月九日,併吞荷蘭。1811年三月二十日,羅馬王誕生。1812年六月二日,侵征俄國。九月十四日,攻戰莫斯科。十月十九,莫斯科大火。十一月廿六日,渡過別列西納河,死傷慘重。十二月十八日,狼狽返回巴黎。1813年三月,德意志解放戰爭開始。四月十八日,向普俄聯軍進攻。八月,德勒斯登會戰,大敗普、俄、奧、瑞聯軍。十月十六日,萊比錫戰役。十一月,凱旋巴黎。1814年一月廿九日,同盟軍攻進法國境內。三月三十日,巴黎陷落。四月四日,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楓丹白露

條約簽訂,宣佈退位,路易十八復辟。四月二十日,告別禁衛隊,被放逐厄爾巴島。九月二十日,召開維也納會議。1815年二月廿五日,拿破崙逃離厄爾巴島。三月一日,拿破崙在高爾夫-周安登陸法國。三月~六月,百日王朝開始。五月廿九日,約瑟芬去世。六月十八日,滑鐵盧會戰。六月廿二日,拿破崙退位。七月十五日,拿破崙向英國投降。十月十七日,抵達聖赫勒那島。1821年五月五日,拿破崙去世。1840年十二月,拿破崙的遺骨被運回巴黎十二月。

翻開歷史,我們經常會訝異於某些不可思議的奇蹟與巧合。拿破崙誕生的時代,正值人類歷史走到關鍵的轉捩點。政治方面,君權與封建制度加速崩潰,自由與平等的近代民主理念開始勃興;經濟方面,商業貿易體系隨著殖民主義越來越茁壯,也提升了中產階級的影響力。

這些轉變,同樣反映在音樂文化之上。重視和諧的型式美感,純為王公貴族宮廷娛樂之作的古典主義讓位給洋溢著熱情的浪漫主義。貝多芬是橫跨於古典、浪漫主義分水嶺的巍峨巨人,以強烈的精神意志,顛覆了古典主義僵硬的桎梏,解放了作曲家的情感,為音樂創作指引了新方向。而拿破崙則是象徵自由精神的「大革命之子」,兩個人都是不世出的奇才。拿破崙出生於一七六九年,緊接著第二年(一七七0年),德國波昂一個中產家庭迎接了他們的長子,取名為路德維˙范˙貝多芬(Ludwig von Bethovan)。

身處同一個時空環境,同樣是歷史巨人,拿破崙和貝多芬無可避免地爆發出火花。大多數人最熟知的軼事是貝多芬譜寫了第三號交響曲《英雄》,原本要獻給拿破崙,然而聽到拿破崙登基為皇帝,貝多芬一怒之下就把樂譜封面的「提獻」字樣抹去。根據長年隨侍貝多芬身邊的友人李斯敘述,貝多芬當時曾怒吼說:「沒想到這個傢伙原來也只不過是個俗人獨夫而已,未來他為了達成自己的野心,一定會不惜蹂躪民眾的權利,凌駕他人,成為歷史上最殘酷的暴君。」

不僅是貝多芬,當時許多作曲家,諸如復興德國歌劇的功臣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倡導了標題音樂的法國大作曲家白遼士(Hector Berlioz)以及義大利歌劇巨匠羅西尼、德國猶太作曲家孟德爾頌,乃至古典樂派大師海頓等人,在追求解放古典形式的思惟層面,無可諱言的,都受到了拿破崙的衝擊。英國歷史學家柯爾頓說:「任何智慧的運用,和目睹拿破崙的智力工作相比,都無法令人更心神愉快。拿破崙是歷史上最知名且最具才能的人。」換句話說,盧梭在《愛彌兒》、《新愛羅依茲》寄寓的理念,伏爾泰所揭櫫的自由平等精神,凝鑄成拿

破崙的意志和鐵騎,震動了全歐陸,貝多芬等人事實上都受到了拿破崙的啟示。

舉例而言,貝多芬的第一號、第二號交響曲,洋溢著典型的古典主義特徵,曲式勻稱,風格典雅恬靜,到了第三號交響曲突然大為轉變,這其間相隔只有兩年。誰才是貝多芬創作理念遽變的幕後功臣?重新檢視歷史扉頁,許多樂迷會發現,滔滔的浪漫主義洪流中,到處隱藏著拿破崙的主導動機。

無法征服的音樂家

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00827

由於一年一度的維也納音樂節,加上數不清的音樂活動,現代樂迷都知道,維也納是音樂之都,但是很少人了解,在十九世紀初期的政治歷史中,維也納卻是維持封建和君權制度的大本營,因為它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

當時奧地利國王身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奧地利的帝制才瓦解。因此,現代音樂學者曾指出,奧地利人至今依然懷念當時的帝國榮光,從宮廷流傳而出的圓舞曲也歷久不衰。這樣一個國度,當然成為「大革命之子」拿破崙亟於征服的目標。

拿破崙曾多次攻入維也納。一七九六年,拿破崙首度率領大軍,進逼維也納。眼看勝券在握,雅好藝文的他邀請了當時維也納最知名的作曲家海頓、貝多芬到法國軍營作客,這也是貝多芬、海頓和拿破崙首度晤面,成為一段樂史佳話。

不過,拿破崙謙虛的姿態並沒有馬上征服貝多芬和海頓。兩人以音樂與倉皇的奧地利人一起抵抗法軍,海頓譜寫了奧地利國歌「法蘭西斯皇帝,我們仁善的法蘭西斯皇帝萬歲」,貝多芬則為另一首軍歌「我們是偉大的日耳曼民族」配樂。然而,這些抵抗無濟於事,拿破崙 擊潰魯特衛克大公爵所率領的奧軍。奧地利皇帝只好與拿破崙簽下合約,獲得屈辱性的和平。

不過,儘管拿破崙刻意與奧地利為善,並娶了奧地利公主瑪莉˙露意絲,他始終沒有獲得期待的和平,只好多次揮軍進攻奧地利,維也納居民看著這位法國皇帝昂然入城,心裡的滋味必然百感交集,就像原本仰慕拿破崙的貝多芬,後來也對著法軍揮拳頭。最後拿破崙儘管被擊敗流放於荒島,但他所代表的法國民主理念,最後還是征服了維也納象徵的帝制城堡。

一八一二序曲 馬賽進行曲 俄羅斯、法蘭西比聲勢

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00822

俄國樂聖柴科夫斯基是在一八八○年譜寫了「一八一二年」序曲,當時他創作此曲的動機是聽從莫斯科音樂院院長尼古拉˙魯賓斯坦的建議,獻給莫斯科中央大教堂,藉以紀念一八一二年拿破崙進軍莫斯科,終而撤兵事件。

一八一二年,拿破崙率領六十萬大軍遠征莫斯科

,當時拿破崙曾攻陷莫斯科,發現俄國人縱火燒城,中央大教堂也在當時化為廢墟,終而被俄國嚴寒的冬天以及剽悍的俄軍打敗。「一八一二年序曲」就在中央大教堂廣場首演,末尾應用了真實的大砲和教堂鐘聲,加上當年莫斯科舉辦博覽會,現場擠滿了觀賞人潮,結果演出大獲成功,至今成為民眾最熱愛的樂曲之一。

柴科夫斯基在「一八一二年序曲」當中運用了法國「馬賽曲」以及四個俄羅斯音樂主題,包括東正教聖歌「上帝佑我黎民」,在四個主題輪番壓制下,「馬賽曲」終於潰不成軍,宣告俄國勝利的砲聲、鐘聲大作,伴隨嘹喨的俄國國歌,預告拿破崙的最後輓歌。

拿破崙與三大名曲-

《英雄》交響曲、《威靈頓的勝利》、《一八一二序曲》

拿破崙體現了人類歷史思潮的巨變,很自然地,不少作曲家會以法國大革命以及拿破崙相關題材創作樂曲,廣泛而言如麥亞貝爾的歌劇《雨格諾教徒》、海頓的奧國國歌以及白遼士的《送葬與凱旋大交響曲》,都是上述背景的產物。不過,以音樂成就或流傳範圍而言,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威靈頓的勝利》以及柴科夫斯基《一八一二序曲》是最為人熟知的三大名曲。

其中,《英雄》交響曲在西方音樂史中就像是埃佛勒斯峰,巍峨聳立,標示了新舊創作美學的分野,一八0五年首演之後,引起歐洲樂界騷動,一八0九年德國作曲家韋伯寫了一篇寓言體的文章,很能反映樂界人士的心境,因為《英雄》交響曲等於揭示了一種新穎的創作技法和理念,在韋伯筆下,低音提琴、大提琴等樂器紛紛開口抱怨:「如果繼續演奏下去,不到五分鐘,我的靈魂支柱勢必就此倒塌。」「我必須像母山羊一樣,狂暴亂舞。」「他根本不考慮樂器的本質,除了新奇虛矯的意圖外,沒有任何目的。」可以想見當時貝多芬帶來的衝擊有多麼強烈,就好像是拿破崙的軍隊一般,踐踏了古典主義安寧的城堡。

《英雄》交響曲共分四樂章,依序採用燦爛的快板、送葬進行曲、詼諧曲和終曲的結構,樂曲一開頭呈現莊嚴的主題,宛如對拿破崙的致敬,並以雄壯的力道結束第一樂章。第二樂章送葬進行曲夾雜了音調悲傷的雙簧管,三連音符具有啜泣的效果。海頓等人的交響曲第二樂章大都採用優雅的行板或慢板,貝多芬則打破慣例,呈現了一種革命性的意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第四樂章,貝多芬採用了他以前譜寫的舞劇音樂《普羅米修斯的創造》裡面的終曲主題,似乎有意以創造人類的希臘神祇普羅米修斯,來比喻拿破崙這位解放人類的英雄。

貝多芬另一首樂曲《威靈頓的勝利》首演於一八

一三年,就樂曲本身的創作成就而言,無法和《英雄交響曲》相提並論,卻是貝多芬生前票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長度只有十四分鐘,分成「戰爭」、「勝利」兩大部分。這首樂曲幾乎可以看成是英國、法國軍樂的較勁,裡面應用了英法軍隊的大鼓、信號喇叭、戰鬥小號等等樂器,還有英國〈不列顛規章〉進行曲、法國〈馬勃羅〉進行曲的旋律穿插其間,當然後來是英軍氣勢高漲,大鼓越敲越大聲,法國的大鼓砲聲越來越虛弱,終至微不可聞,〈馬勃羅〉進行曲轉為送葬曲風,最後英國國歌響徹雲霄,大鳴大放,以燦爛的姿態結束全曲。 P31 和《威靈頓的勝利》相仿,俄國樂聖柴科夫斯基在一八八0年譜寫的《一八一二年》序曲,也採用了同樣的手法,讓法國和俄國音樂在五線譜上馳騁廝殺。一八一二年拿破崙率領六十萬大軍遠征莫斯科,受困於俄國嚴寒的冬天以及剽悍的俄軍,無功而返,歐洲歷史就此重新改寫。柴科夫斯基創作此曲的動機是聽從莫斯科音樂院院長尼古拉˙魯賓斯坦的建議,獻給莫斯科中央大教堂。一八一二年拿破崙攻陷莫斯科,發現俄國人縱火燒城,中央大教堂也在當時化為廢墟,後來重新整建。《一八一二年序曲》就在中央大教堂廣場首演,末尾應用了真實的大砲和教堂鐘聲,加上當年莫斯科舉辦博覽會,現場擠滿了觀賞人潮,結果演出大獲成功,至今成為民眾最熱愛的樂曲之一。

柴科夫斯基在《一八一二年序曲》當中運用了法國《馬賽曲》以及四個俄羅斯音樂主題,包括東正教聖歌《上帝佑我黎民》,在四個主題輪番壓制下,《馬賽曲》終於潰不成軍,宣告俄國勝利的砲聲、鐘聲大作,伴隨嘹喨的俄國國歌,為拿破崙的沒落譜下了輓歌。

然而,拿破崙真正失敗了嗎?這樣一位千百年罕見的英雄人物,以他充沛的才幹、精力與意志,全方位影響了歷史發展,改變了人類生命的軌跡。拿破崙去世之後,他的功績越來越獲得民眾肯定,一八二八年,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在巴黎演出,進行到第四樂章時,一位年邁的觀眾(老兵)突然跳起來,大聲喊道:「這是我們的皇帝(拿破崙)。」一八四0年,拿破崙的遺骸和棺木在萬民簇擁下,通過凱旋門,重新回到他熱愛的法國,安息於傷兵院中。就好像史學家威爾˙杜蘭所言,「在近千年人類歷史中,我們見證了如此權力與意志的展現,也應該滿足了。」

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00826

拿破崙在文化藝術所扮演的角色,可能遠超乎許多人認知範圍之外。日前,倫敦推出一齣名為「拿破崙」的音樂劇,由英國奧立佛獎得主法蘭西絲卡˙詹貝羅

執導,獲得媒體廣泛好評,也刻畫了拿破崙與皇后約瑟芬之間糾葛纏綿的愛情。此外,法國文豪大仲馬在一八三一年也寫了一齣「波納帕特˙拿破崙 」的戲劇,多年來不斷被搬上舞台,日前也被翻譯成英文版本。

音樂劇「拿破崙」是去年九月三十日在英國倫敦沙佛特貝瑞劇院推出,結果大獲成功,不少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都給予好評,認為堪與「鐘樓怪人」等音樂劇相提並論。劇本和歌詞是由安德魯˙薩比斯頓執筆,作曲家是提摩西˙威廉斯,拿破崙由保羅˙貝克擔綱,安娜絲塔西雅˙巴杰克飾演約瑟芬,均為倫敦音樂劇界的翹楚。

這齣音樂劇情節是由兩人相識的舞會場景切入,時年二十六歲的拿破崙應邀到瑪爾梅莊參加舞會,原本想追求一位貴婦,結果被轉介紹給約瑟芬。拿破崙對約瑟芬一見鍾情,從此展開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直到拿破崙對約瑟芬的不忠失望透頂,加上他想要有子嗣,最後與約瑟芬離婚,娶了奧地利公主瑪莉˙露意絲,乃至最後的滑鐵盧戰敗。整齣戲劇,導演主要是聚焦在拿破崙與約瑟芬之間的感情,而且場面豪華盛大,因此頗受歡迎,直到最近才下檔。

評論家認為,「拿破崙」的情節大致符合史實,因為拿破崙確實熱愛約瑟芬,多次容忍她紅杏出牆,甚至在聖赫勒拿島去世前夕,神情恍惚之際,產生幻覺,看到了約瑟芬的身影,還對著身邊的侍從說:「我看到了我美好的約瑟芬。」然而,事實上,終其一生,拿破崙也有許多露水姻緣,像是女演員、俄國女公爵,都曾名列拿破崙枕邊人名單,顯示當時法國人的婚姻愛情觀相當自由開放,因此「拿破崙」音樂劇某種程度而言,美化了拿破崙與約瑟芬的情史。

至於法國文豪大仲馬在一八三一年所寫的「波納帕特˙拿破崙」的戲劇,共有六幕二十三景,一九九九年被法蘭克˙摩洛克翻譯成英文劇本,在歐美各地搬上舞台,同樣刻畫了拿破崙的功業以及情愛史。大仲馬生前正值拿破崙 盛世,因此他對於這位法國皇帝有一分依戀,除了戲劇外,他的小說如「基督山恩仇記」等,也是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重返法國為故事起點,拿破崙的生平如是豐富了文藝愛好者的心靈。

拿破崙曾說:「我是法國的皇帝,我不只要巴黎成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並且要是曾經存在過最美麗的城市」。以此標準來看,拿破崙在都市建設的成就,不及他的姪子-拿破崙三世的貢獻,但十九世紀的巴黎,是由他們叔姪倆共謀巴黎城市的建構,則是歷史肯定的事實。

照今天的標準,拿破崙是一個旅行家。他一輩子幾乎都在旅行,從科西嘉到莫斯科到埃及、直到滑鐵

盧才畫下了句號。當然,他的旅行是為了戰爭。但拿破崙最重要的行跡,在今天的巴黎,仍存留甚多,使得我們要在這座世界首都中的首都,安排憑弔拿破崙之旅的行程,幾乎可以把巴黎的重要地區踏遍,從他加冕的聖母院、下令建造的凱旋門,直至最後的安息地-傷兵院的圓頂教堂等等地點,可說是名人伴名城。

甚至,今天巴黎城市的格局,也是在拿破崙姪子-拿破崙三世的時代,所進行改造而建立起現代城市的基礎。有人說,十九世紀的巴黎,就是由拿氏叔姪兩人所操控,不論是政治或都市皆然。而拿破崙曾宣示要造就巴黎成為一座最美麗的城市,基本上,是由他的姪子來達成。拿破崙對巴黎的影響是興建噴水池、凱旋門等項目,以及設立地下水道、潔淨的都市供水、設置屠宰場、墓地等專區,他的城市建造,以標記他個人功勞的性質為主,讓人們知道他的功績,即使處於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都處處可見拿破崙的影子。

拿破崙著意將巴黎興建成羅馬般,有許多噴水池的都城,從一八0六年起設置了五十六座噴水池,多數直到今天仍是可用之泉。拿破崙期望藉此以象徵勝利,因為他常常開戰,期望有好兆頭。此外,他也致力於都市的建設,闢馬路、建橋樑、建造紀念型建築,如凱旋門、馬德蓮教堂,也整修羅浮宮。

而拿破崙為巴黎所塑造的城市奇蹟,則是在拿破崙三世擴建協和廣場時,矗立起由拿破崙征戰埃及時所攜回已有三千兩百年歷史的方尖碑,這個拿破崙當作戰利品的異域象徵,已成為巴黎軸線-香榭里舍大道的節點空間與地標象徵,每年的七月十四日國慶遊行或閱兵,方尖碑的協和廣場成為起始點,與此遙遙相對的凱旋門則是由他下令於一八0五年新建。巴黎首都首要大道,兩端皆由拿破崙的因緣而界定出其軸線與節點的關係。

凱旋門是巴黎的首要核心空間,一般人想到巴黎,腦海浮現的空間意象即為凱旋門,也許加上香謝里舍大道,或者羅浮宮、巴黎鐵塔等等建築體,但如無凱旋門的巴黎印象,一般公認這是印象破碎的巴黎。

凱旋門位於星辰廣場(也稱戴高樂廣場)的圓環中心,四週環繞著十二條放射狀的大道,是全世界最壯觀的都市景觀,也是一般所稱巴洛克式都市計畫的原形。藉由焦點透視原理的都市操作模式,位於圓環核心的紀念性建築,將是各方透視的焦點,當中最重要的一條街道即為香榭里舍大道,該大道也為巴黎的商業與政治匯集之處,沿著不遠處的聖多諾黑路為法國總統府的艾麗榭宮,同時外國使領館也聚集於香榭大道上。

當然,凱旋門完工時,只是香榭里舍大道的盡頭,也就

是端景建築,不是今天所見的這種萬夫莫敵的佈局。會是匯聚十二條呈放射狀道路的核心原點,這種大氣勢的佈局,是歷經其姪子-拿破崙三世所委命歐斯曼男爵規劃的大巴黎的都市計畫所設想而定,並直至戴高樂時代才完全成形。

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00830

塞納河畔,河左岸的咖啡廳固然吸引人們流連,而河右岸卻記述法國的榮耀,包括香榭里榭大道軸線串連的凱旋門、協和廣場、杜樂麗花園、羅浮宮等世界寶庫,而這些景點也都是拿破崙當年足跡踏遍之處。

一八○四年五月十八日,拿破崙被擁立為法國皇帝,這一年,他也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並進駐羅浮宮與杜樂麗宮。拿破崙世代短短十年內,他在建築的功績之處,除了星辰凱旋門之外,還是羅浮宮的增建,與挨著杜樂麗花園所建的騎兵凱旋門……等等。

今天的羅浮宮博物館,是巴黎的第一景點,也是法國歷代王室遺留給全世界子民最豐沛的寶藏。建於一五一五年的羅浮宮,原是禦敵堡壘,轉為法國皇室宅邸,但自一六八二年路易十四搬遷到凡爾賽宮之後,羅浮宮變成了皇室收藏珍品之處。拿破崙的貢獻是,加建了面對羅浮宮中庭的左翼面。此外,他也將從義大利、奧地利、德國之後,征戰歐、非各地,搜刮來的寶貝,都置放於此。

拿破崙是加建羅浮宮最著力的歷代帝王之一,直至今天,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又加以處理博物館改造。但是如果沒有拿破崙當時將左翼完成增建,羅浮宮也無法顯現完整的對稱性。

拿破崙與羅浮宮,其實還加上一個小插曲,也就是騎兵凱旋門。被暱稱為小凱旋門的這座兩小一大拱門,框圈著羅浮宮的方庭,其界定空間的意圖相當鮮明,但後頭卻是一片花園,頗不協調。因為看不出騎兵凱旋門是搭配著羅浮宮,還是一座獨立記功坊。原因是,花園之後的杜樂麗皇宮,在一八七一年,被激進的巴黎公社社員給燒掉了,所以一座凱旋門,乍看之下,好像是羅浮宮的前門。只是其原意是拿破崙為了紀念一八○五年的軍事勝利而建。

這就是拿破崙,為了軍事、為了勝利,不論是門、是宮,一句話,說蓋就蓋。法國歷代統治者,多數保有此一企圖,所以直至今天,戴高樂、龐畢度、密特朗、還是現任的席哈克,都對建設巴黎、打造精緻法國的使命,極度付出。但他們也給拿破崙該有的榮寵,如羅浮宮的金字塔入口中庭,正式名稱為「拿破崙中庭」,而地下大廳,人來人往之處,也叫「拿破崙大廳」。而此地幾乎也都隨時隨刻,人龍排列熱鬧非凡。

拿破崙逝於一八二一年,至今已「閉嘴」了一百八十年,但是所有關於他的著

作,直到現在仍源源不斷如江水般滔滔不絕湧出,從軍事謀略部隊運動,到政治手腕,到修辭研究,到愛情秘聞,到死亡傳奇,甚至他肚子上那塊頑癢的皮膚癬......,總之拿破崙一切的一切, 至今仍然是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軍事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小說家孜孜埋首的課題。

但是拿破崙留給人類的禮物,並不是他的輝煌征戰史或是帝國霸夢,最珍貴的,是拿破崙所樹立的「狂飆」精神典型。他以一介科西嘉小島的平民,獨立奮鬥成為法國皇帝,又打敗歐洲各國王室,粉碎了歐洲貴族的血緣神話,所有的歐洲人都眼睜睜看著這個小子攀上雅各之梯,直達天聽。

拿破崙體現人類的超越性,靠著不斷征服,讓個人的生命達到與上帝對話的高度,可以說,他的行動啟蒙了整個歐洲浪漫思想的萌芽。德國大文豪哥德像貝多芬一樣,曾對拿破崙予以英雄的注目禮:「拿破崙是人類中唯一堪被稱為『行動』的化身。」哥德的曠世鉅作《浮士德》中建造人類理想之城的篇章,難道不是以拿破崙為模型嗎?

同樣的,即使是與拿破崙永恆為敵的英國,難道不也是在與這位巨人的搏鬥之下獲得力量而拉開浪漫主義的序幕?拿破崙常被稱為「現代的普羅米修斯」,那位為人類上天庭盜火苗而被罰永遠受苦刑的神祇,英國的大詩人雪萊就寫了一首傳頌不朽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nbound),普羅米修斯永遠不對更高的權威屈服,寧可自己掌握命運,至不惜犧牲生命,這種無限追求向上的精神,不正是拿破崙人格的寫照?

我對拿破崙的評價其實和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大同小義;例如:他的事積、戰史和不繼向上的精神等等……。而最重要的是拿破崙以軍人武夫、權謀政客之身分留名歷史,但是他也注重國家制度的規劃與創建,在財政、法律、教育等制度之外更鼓勵、資助藝術家創作,留下無數瑰寶予今人。

在做這份專題習作的時候,雖然在找資料和搜集資料的時候虥遇到一些困難,因為網上的資料內容實在太多、太廣泛,所以要化上一段很長的時候才完成整理和訂裝的部份,雖然遇到以上種種的困難,但在做完這份專題習作之後,我就覺得很有成功感,因為可以完成一份習作出來,比自己和老師一個交代,不景都是自己一手一腳做出來的;而且還可以在做的過程裏學到一些平時唔多接觸到的歷史人物的生平事積,從而增加我的知識,而且還令我對世界歷史科有了更深的認識和興趣。

作文三:《拿破仑关于中国的伟大》1000字

阅读全文 (共2页)

关于拿破仑评论中国的内容主要有3个时段,分4个小段

一:发生在阿美士德到圣赫勒拿岛之前:1817年3月25日

医生把阿美士德出访中国的消息告诉拿破仑,告诉他说阿美士德要来拜访他,这段讲的是拿破仑对英国使团与中国皇帝礼仪的看法,拿破仑说:“举个假设性的例子,如果英国的习惯不是吻国王的手,而是国王的屁股。是不是也要让中国皇帝脱裤子呢?”态度倾向中国,是对英国的一种调侃。

之后他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我派使臣去中国,我就命令他先从中国高级官员那里熟悉在皇帝面前的礼仪,如果被要求,就让他服从同样礼节,而不节外生枝。现在,你们因为干了件蠢事,可能失去一个国家的友谊,失去巨大的商业利益。”

医生讲英国海军力量如何强大,如何袭扰中国沿海城池(就像当年打法国一样)封锁断绝中国内河运输和盐业供应,以此要挟中国皇帝获得更丰厚的待遇(不平等条约)。

拿破仑说:“和中国那种拥有雄厚资源的庞大帝国进行战争,是许多年里可能犯的最大错误了。你们开始无疑会获得成功,俘获他们的船只,摧毁他们的商业。但你们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他们会被迫想方设法反抗你们,保卫自己。他们会想到,并且会说:为什么我们要受来自那么远地方人的欺压,让他们为所欲为?我们必须使我们自己和这个国家一样强。我们必须造船,我们必须在船上装上大炮,我们要有和他们一样的装备。他们还会,从法国和美国找来工匠和造船师,甚至去伦敦找。他们会建成一支舰队,然后或早或晚,打败你们。”——这段话更为我们熟知。

二:在上一次交谈之后,同样在阿美士德到访之前:1817年5月27日

拿破仑又评价了一番阿美士德前往中国的目的,说他是茶叶商人的代表,此行无关国家,所以阿美士德可以直接给中国宰相(显然拿破仑不知道中国早已废除相国官职)行贿了事,以求达到目的(欧洲政坛这种事看来是很正常的)。

关于对华战争的问题拿破仑说:“你们最终会被打败的,鼓动开战牟取暴力的人才是真正别有用心。”而且他认为受中国的鼓舞,甚至印度也会爆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革口命。

三:与阿美士德的交谈中,一个月后——1817年6月27日阿美士德抵达圣赫勒拿岛,7月1日阿美士德拜见拿破仑

拿破仑打听了阿美士德到清朝后受到的招待,清朝的礼节、风土人情、物产等,没有对中国的国力和未来进行评论,这段也是最为简略的。

四:阿美士德离开圣赫勒拿岛之后:第二天,7月2日,阿美士德离开圣赫勒拿岛

下一页

(第1/2页)

作文四:《拿破仑的话》2300字

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

没有机会!这真是弱者的最好代词。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

达到重要目标有二个途径——势力与毅力,势力只是少数人所有,但坚韧不拔的毅力则多数人均可拥有。它沉默的力量随着时间发展而至无可抵抗。

不会从失败中寻求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

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一切不道德事情中最不道德的,就是去做不能胜任的事情

行军就是战争

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

我爱力量。但我之所以爱力量,犹如想借魔术奏出美妙音乐的小提琴家爱他的小提琴一样。换句话说,我是以艺术家的方式爱着的。

拿破仑在征俄惨败时说过一句名言:“     从伟大崇高到荒谬可笑,其间只相差一步”。     所谓军事指挥艺术,就是当自己的兵力数量实际上居于劣势时,反而能在战场上化劣势为优势。统治者最糟糕的,莫过于不道德。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者要是不道德,就会影响风尚,毒化社会。

我以为负恩是人类最大的缺点。

我留给儿子的只有我的名字。

其实,人家批评与否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发誓,我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法国!如果我没有给它更多的自由,那只是它并不需要自由。

人一生一世,不给人间留点痕迹,不如不出生。

在思考一次战役时,我在内心与自己辩论,力求驳倒自己;在制订战役方案时,我是最谨小慎微的人。我总是扩大危险和意外,即使我看来高兴,其实我始终极度紧张和激动。     我永远在工作着,我思考得很多。要说我对某事已准备就绪,

足堪胜任,那只是因为在此以前,我已反复考虑过;即使是细枝末节,我也要千思万想。     勤奋是构成天才的要素之一。

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全部毁灭,我的勤奋与荣誉,在我死后仍将足以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

活着本身就是受苦受难。不过勇者应不断力求自制,最终总会做到这一点。

我很少抽出剑来,我用我的眼睛,而不是武器,来赢得胜利。

女人是无常多变的,好运也是。

最了不起的艺术,它本身包含着所有其他的艺术。

精神胜于武力。

统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智力上的素质:洞察力、远见、计算、果断、口才、对人性的了解.不过这些也都是使人们在文职中辉煌的素质。要是只要凭臂力和勇敢就能当统帅,任何英勇的士兵都可以统帅三军了。如今,武力屈从于道义,佩刀的人拜倒在有才能、有学识的人脚下。

大多数人内心生来具有善与恶、勇与怯的种子,这是人的天性;后天如何成长,则取决于教养与环境。

一个统治者对人民应该举止端庄,但是不要奉承群众因为那样一来群众的要求稍不满足就以为受了欺骗。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做恫吓演说?

我这样做为的是免得被迫做我所恫吓的那些事。

无所谓幸福,也就无所谓不幸。幸福者的生活是在一幅银色底片上显示黑色的星星;不幸者的生活则犹如黑底版上的银色星星。

世无争是理性的范畴,是心灵的真正胜利。

挫折也有好的一面,它教给我们真理。

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幸福。

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在同一个世纪里不能重复做同一件事。

应该蔑视一切政党,心目中只有广大民众。只有依靠广大民众的支持,才能建立伟业。     为政之道在于惠及全体人民。

君主不应以统治为目的,而应传播道德,教化和福泽。

为政不一定遵循多么完善的理论,只须就所掌握的条件与能力从事建设,有所建树 1.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

2.凡是决心取得成功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

3.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4.一个人应该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及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气和毅力. 5.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势力和毅力,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有,但坚韧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随时达到无法抵抗的地步.

6.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在不幸中考察他.

7.坚持必将成功。

8.逆境造就天才。

9.所谓的天才是不断地承受痛楚。

10.人们较易于受邪恶的摆布胜于受道德的约束。

11.英雄造时势。

12.人们常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没考虑自己的能力。

13.我的座右铭是:职业不分贵贱,唯才适用。

14.恐惧和兴趣能激励人。

15.一定要成功!我只以成败论英雄。

16.我喜欢所有诚实的人。

17.我凡事先做好最坏的打算。

18.苟活比牺牲需要更多的勇气。

19.能杀死我的那颗子弹至今尚未铸造出来。

20.我已做了所有的打算,其余就交给上帝了。

21. 生死有命,没有人能要求多活一秒钟。

22.荣耀转眼即逝;而平凡才是永恒。

23.上帝已赋予我克服种种困难的意志与力量。

24.如果今天我不是拿破仑的话,我想成为亚历山大。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born Alexander.

25.统治这个世界的是想像力。

26.信仰使穷人不至于去谋害富人。

27.一个人的计划与实践存在太大的落差即是疯狂的表现。

28.聪明的人谈现在,愚蠢的人谈过去,傻子才谈未来。

29.与其后来替一个人婉惜,不如先嘲笑他算了。

30.我所做的是大事业,而我当初的决定与计划亦是如此。

31.在我的字典里找不到「不可能」这个字。

32.我想建立一个整合的欧洲体系,包含了法律,法庭,与人种。

33.法国人终其一生都在抱怨所有的事。

34.害怕被征服的人,注定要失败。

35.事前考虑清楚,可是一旦到了该行动的时候,就要毫不犹豫,放手一搏。

36.做决定是困难的,也因此益发珍贵

37.敢说的人,就做得到。

38.勇气」就像「爱情」,需要「希望」来灌溉。

39.我是靠人们对我的敬畏来统治的。

40.我本来可以征服整个世界的。

PS:拿破仑说的著名英语回文句子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在我看到Elba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

作文五:《关于克伦威尔拿破仑华盛顿的评价》2600字

关于拿破仑 克伦威尔 华盛顿的评价问题 拿

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拿破仑是迄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曾被人讥讽为“矮小的科西嘉人”。16岁从军校毕业,仅仅是一个无名的下级军官。然而,他军功显赫,24岁就被晋升为准将,30岁成为法国第一执政,35岁加冕为皇帝。他有超人的精力,非凡的胆识,雄狮般的勇猛。有人说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有人说他是一个战争罪魁,是一个暴君;有人说他建立帝制,是历史的倒退

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就是拿破仑!

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不仅是法国近代史上,而且也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和重要的历史阶段。他既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最终却又绞杀了法国大革命;他既是反对复辟的英雄,却也是为复辟开辟道路的人物;它既反对俄、奥、普等“反法联盟”对法国的武装干涉,但自己也疯狂地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

综观拿破仑的一生,有功有过,拿破仑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打击了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是他的主要功绩。但是,拿破仑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胜利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冲昏了他的头脑,更助长了他的野心,争霸世界,四处侵略,最终导致了他走向毁灭。

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华盛顿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声望主要来自3方面的工作:

第一,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军事领袖。

诚然,他决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然也决不能与亚历山大和凯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他的成功看起来似乎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的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尽管如此,人们也许记得,当美军将领遭遇惨败时,华盛顿虽然也小有失利,但他坚持作战,终于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立宪会议主席。

虽然他的思想对于美国宪法本身影响不大,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如果没有华盛顿的支持,新宪法就不可能被采纳。

第三,美国第一任总统。

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作

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与当时的其他美国领袖如托马斯·杰弗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相比,乔治·华盛顿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期间,他在行政领导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会达到目的。对美国的形成,麦迪逊的贡献是重大的,而华盛顿的贡献几乎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乔治·华盛顿在本册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怎样认识他给美国所带来的历史意义。要求一个当今的美国人对那种历史意义做出不偏不倚的评价自然是困难的虽然美国在二十世纪中叶具有甚至比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还要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但是其政权也许不会象罗马帝国那样行之久远。另一方面,美国所取得的技术成就有几项将来也会被其他民族视为有重大意义的,这一点看来是有目共睹的。例如飞机的发明和人类在月球上的登陆就代表了过去世世代代人们梦寐以求的成果;很难想象核武器的发明将来会被看成是无足轻重的成就。既然乔治·华盛顿大体上可以和罗马的奥古斯都·凯撒相媲美。如果说把华盛顿排得略低了一点儿,那主要是因为他比奥古斯都领导的时间要短得多,还有许多其他人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弗逊和詹姆斯·麦迪逊对美国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华盛顿比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这样的人物排得高些,因为他的功劳比起他们的来说是更加不可磨灭的。

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中有云:“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

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曾就

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

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人物评价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奥

我们如何来评价克伦威尔在历史中的作用呢?当然,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在战争初期,国会军节节败退,是克伦威尔领导的骑兵队,在马其顿荒原战役中取得大捷,从而扭转了战争局面。如果没有克伦威尔,国会军最终的胜利就不可能到来。这一胜利的结果是民主政府在英国的确立和加强。

作文六:《关于拿破仑你不知道的事》1400字

他没有人们以为的那么矮,也不恐猫;以及,虽然热爱艺术,但不是他把蒙娜丽莎带到法国。托他的福,我们有了罐头食品、民法典和象形文字的翻译。不过还有一个谜团,是关于他的……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雅克-路易·大卫

他是个侏儒吗?

拿破仑矮吗?矮,但并没有“那么”矮:历史学家一致认为他有大概1米68高,比当时法人的平均身高还要高3厘米(并且比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也要高3厘米)。拿破仑“身量娇小”的说法大概是来自英国人,为的是诋毁他在战场上的名声。

《帝座上的拿破仑一世》,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他偷走了蒙娜丽莎?

这个传言不是真的: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这幅画从1517年起就在法国了,是达芬奇亲自带来的。后来也许是法王弗朗西斯一世买下了这幅画:拿破仑这位1800年代的艺术狂热爱好者只是将画挂在妻子约瑟芬的房间里,之后蒙娜丽莎就成了罗浮宫的永久收藏之一(当时被称为拿破仑博物馆)。画贼拿破仑这个谣言也许是因为他的士兵在出征意大利的过程中确实偷走了一些艺术品。但蒙娜丽莎可不是偷回来的。

《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阿道夫·诺森

为什么我们总看到他的画像是一只手插在马甲里的姿势?

是因为他有抽搐症?还是他患有剧烈胃痛的迹象?都不是,这只是18到19世纪的人在肖像画里常摆的姿势。

《拿破仑一世》,安德烈·阿比阿尼

他的“网名”会是什么?

如果生在Twitter时代,他也许会选择“Nabulio”做昵称:这是小时候父母叫他的小名。

《1814年出征法国》,欧内斯特·梅索尼埃

革新者

在拿破仑战役的期间,罐头食品的研发开展了起来:糕点厨师尼古拉·阿佩尔发明了一种在气密玻璃瓶中煮熟食物的方法。阿佩尔 因为这项发明获得了12000法郎的奖励。

《拿破仑在柏林》,查尔斯·梅尼埃

虽然是奇怪的历史,但又是真的——他远征埃及的最大功绩不在政治上或者军事上,而是在科学上

一名法国军官发现了罗塞塔石碑。这块花岗石碑上在象形文字的旁边刻着对应的希腊文翻译。这是一项超乎寻常的发现:在石碑的帮助下,语言学家终于能理解象形文字的含义,打开了古埃及研究的大门。

《马德里》,安托万-让·格罗

立法者

网上有这样的传说,说时至今日在法国,给猪起名叫拿破仑还是违法的:事实上拿破仑时代的法典并没有这样的条款;而具有创新性的法国民法典(后来还启发了我们的民法典)是在1804年由拿破仑亲自颁布的。这是否又是一个谣言?

《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弗朗索瓦·热拉尔

冒失(且迷信)

还有,他患有严重恐猫症的说法也不是真的。著名的历史学家凯瑟琳·麦克多诺在读了众多文献后,在她的书《文艺复兴以来的宫廷宠物历史》里面澄清道:并没有历史证据证明拿破仑饱受严重的恐猫症煎熬。不过他很迷信,所以就像当时众多的欧洲人一样,他对黑猫敬而远之。

《拿破仑,意大利皇帝》,安德烈·阿比阿尼

关于他……阴茎的谜团

哥伦比亚大学的泌尿专家约翰·拉蒂默在1972年声称他用4000美元买下了拿破仑的阴茎。

量结果的就不得而知了。他的诊断结果?拿破仑可能患有内分泌障碍;这毛病限制了皇帝的生殖器官发育。

这片拿破仑遗骸的第一位所有者是修道院长维尼亚利。他是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时的牧师。有一篇名为《死后朝圣和拿破仑阴茎的旅行》的文章被发表在《性研究期刊上》,讲述这片遗骸流传的故事。研究拿破仑历史的专家让·蒂拉尔对尸体遭阉割的说法一直持怀疑态度。在挖出尸体验证之前,这个问题只能被当作“都市传说”了。

作文七:《历史上关于拿破仑的评价》2200字

浅评拿破仑

【摘要】历史上关于拿破仑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无论是作为“军

事天才”的拿破仑,还是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拿破仑,

都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功绩与过失。

【关键词】拿破仑评价

拿破仑在世界近代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从15岁进入军校

到发动政变,再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最后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

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如

何准确地来评价他呢?正如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说的那样:“拿

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

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地引起人们的思

考,激发人们的热情。”下面笔者就如何评价拿破仑谈一些自己粗

浅的看法。

第一,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历史发展的规律表明,

社会大变革时期,往往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它必然会成就伟大的历

史人物。拿破仑之所以伟大,是由法国大革命这一震惊世界的大事

所造就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

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假如不

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因

此,我们必须把拿破仑放在法国大革命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

能更准确地去认识和评价他。

第二,他是一个凡人,不是天神。众所周知,历史是人民群众的

历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并不是拿破仑个人的英雄史,我们不能将

他神化。可是,近两百年来,世界各国的一些史学家对他的评价,

却有不少神化之处,比如说他是“战争之神”、 “命运的支配者”、

“胜利的化身”等等。同时,在吹捧的另一面,却又是一片谩骂之

声,说他是“摧残自由的暴君”、“无耻小人”、“科西嘉岛的怪物”、

“独裁者”等等。总之,我们需要明确:拿破仑只是一个人,不是

神的化身。

第三,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反映了

一个时代,代表了一种制度。拿破仑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稳定:一个

是社会的稳定。“我不愿为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拿破仑在其

创办的法兰西大学的一句话让人们明白,他即使不是一位伟大的教

育家,但至少他也是个非常熟悉教育之道的伟人。另一个是政治体

制即国家机器的稳定。拿破仑给法国提供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

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近代国家体制。

第四,拿破仑对内进行经济改革,设立法兰西银行,采取措施鼓

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颁布《法国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来巩

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同时也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建

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

展,为法国培养了大量有用人才。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

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统治秩序。

第五,从积极方面来说,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扫荡了德意志诸邦、

意大利、波兰、比利时等封建国家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

的思想和原则,促进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拿破仑

所代表和捍卫的仍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使法国对外战争的性质日益走向非正

义的道路。总的来说,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利大于弊。因为从历史

发展的角度来讲,社会要进步,就必须要打破旧有的生产关系,以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这个过程往往是通

过革命的形式来实现。换句话说,即使拿破仑不去侵略欧洲其他国

家,这些国家本身最终也会有人站起来发动革命来摧毁旧制度。可

见,战争是必然要发生的,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如果拿破

仑早一点去侵略欧洲其他国家,那么这些国家的生产关系也会比没

有人侵略、让它自由发展改变得要快。因此,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更

多的应该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当然,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也不

是完全没有消极作用的,后期战争已具有明显的争霸性和侵略性,

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最终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

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总之,评价拿破仑应当把他放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综合地考

察他的全部活动。这样,我们就会注意到,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的

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法国大革命最危及的时刻,镇压了国内的叛乱,

多次粉碎了欧洲“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

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势力的统治基础,

有利于欧洲农民的解放。与此同时,他采取的一系列革新措施,稳

定局势,发展了资本主义,建立起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机器,并进

行教育和法律改革,相继颁布各项法典,开创了法国历史上的拿破

仑时代。这些是他活动的主要方面,也是他的主要功绩。当然,人

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同样也会存在一些不足。

作为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拿破仑也不例外。恩格斯说过:

“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

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他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痕迹,反而竭力和它

妥协;他力图在欧洲帝王中间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因此他尽量把

自己的宫廷搞得和他们的宫廷一样”。恩格斯以历史发展的眼光,

指出拿破仑的主要错误在于“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

纵观拿破仑传奇的一生,他对当时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的

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他体现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是资产阶

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对

外战争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除了掠夺和屠杀外,用血与火的形

式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向欧洲,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革除了

封建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整个欧洲的社会进

步。总的来说他的功是大于过的,不愧为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

家和政治家。

作文八:《关于拿破仑为什么会失败的研究报告》300字

关于拿破仑为什么会失败的研究报告

康小     501     孔嫣然

一.问题的提出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曾经征服和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领土。可他为什么会失败呢?

二.调查方法

1.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2.询问家长.

3.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拿破仑失败的因素主要是大陆封锁。这个命令把拿破仑政权完全推向了欧洲的对立面,与整个欧洲彻底决裂。大陆封锁所说对英国造成了重大打击,英国的工商业和贸易遭到挫伤,但对欧洲包括法国的打击同样沉重,资本家们对拿破仑非常不满。大陆封锁纯粹是得不偿失的作为。

作文九:《关于拿破仑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2100字

What you mightn’t know about Napoleon

Bonaparte

(拿破仑流放期间曾热衷学习英语的故事)

Napoleon 'tried to learn English'

Napoleon wanted to be read the London papers Napoleon Bonaparte was keen to learn English while in exile, documents shown in Britain for the firs

t time reveal.

The deposed French emperor apparently wanted to learn the language of his foes so he could read what the London papers were writing about him. Scraps of paper from his English lessons in captivity on the island of St Helena go on show at Londo

n's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on Thursday. They include lines of French haltingly translated

by Napoleo

into English.

Count Emmanuel de las Cases, who acpanied the emperor into exile after he surrendered to the English at the Battle of Waterloo, wrote about his de

sire to learn the language in his memoirs. According to him, Napoleon had his first lesson on

17 January 1816, when he asked las Cases to dictate to him some sentences in French, which he then translated, using a table of auxiliary verbs and a d

ictionary.

According to historian Dr Peter Hicks, las Cases describes how Napoleon hated being sat down to work like a schoolboy but steeled himself for the task. Dr Hicks said:

nce.

He added:

ish.

The documents are to feature in the Greenwich museum's Nelson and Napoleon exhibition, being held to memorate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Nelson' de

ath at the Battle of Trafalgar.

They are among a wide range of letters, paintings, personal items and objects lent by galleries and m

useums across Europe.

The English lesson papers, described by Dr Hicks as

on Napoleon in Paris.

最近在英国展出的历史文献首次披露,拿破仑·波拿巴在流放期间曾热衷于学习英语。

很显然,这位当时已遭到罢黜的法国皇帝想要学习敌人的语言,这样就可以阅读伦敦报纸上有关他的报道。

拿破仑在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期间学习英语的几张碎纸片将于周四在伦敦国立海事博物馆展出。

上面还有几行从法语译过来的磕磕绊绊的英文。

伊曼纽尔·卡斯伯爵在回忆录中写道,拿破仑非常想学习语言。滑铁卢战役惨败后,卡斯伯爵和拿破仑一同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据卡斯伯爵说,拿破仑于1816年1月17日开始了他的第一节英语课,当时拿破仑要求卡斯用法语口述几个句子,然后他借助一本词典和一个助动词表将其翻译成英语。

历史学家彼得·希克斯博士指出,卡斯在回忆录中描述了拿破仑当时十分痛恨像学生一样坐下来学习,但又强迫自己去学习英语。

希克斯博士称:“他并不抵制英语,他同英国打仗,仅仅因为英国是法国的敌人。”

他还补充说:“法国人得知拿破仑在学英语后非常吃惊,但是他学习并不是为了取乐。他在想,如果学会了英语,这样可以节省多少翻译费。”

这些历史文献将在格林威治博物馆的纳尔逊及拿破仑展览中展出,以此纪念纳尔逊在特拉法加战役中英勇殉国200周年。

同时被展出的还包括从欧洲多家画廊和博物馆借来的大量书信、绘画作品和私人物品等。

这几张被希克斯博士称为“相当不平凡的”学习英语的碎纸片是从巴黎拿破仑基金会借来的。

作文十:《拿破仑希尔关于成功的23条人生感悟》800字

1,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的获取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2,所有的成就、所有辛苦所得的财富,都有其意念源泉。

3,任何人在取得成功之前,必然要遇到很多暂时的挫折甚至失败。

4,面临失败时坚持再迈出一步。失败是个骗子,它对人尖刻而狡猾,喜欢当胜利近在咫尺时将人绊倒。

5,任何成就的起点都是欲望。终极目标则是寻求认识—识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自然规律、认识和理解幸福。

6,人性的一个弱点,就是习惯于用自己的印象和观念评价所有的事、所有的人。

7,放飞你的梦想,如果遇到暂时的挫折,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 每一次失败都蕴含着成功的种子。

8,明确的计划加上对财富的强烈欲望,才是积累财富的惟一可靠途径。

9,一个确定的欲望有着无穷的力量。

10,每个想取得成功的人都必须甘愿破釜沉舟,切断退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强烈的取胜心态, 而这正是成功的根本。

11,如果你能把欲望变成一种执着的追求, 然后制定达成目标的明确方法,并以永不言败的毅力做后盾, 就一定能成功。

12,真正的智慧通常表现为谦虚和沉默。

13,如果你想培养果断决策的能力,那么就睁大双眼,竖起耳朵,闭上嘴巴。言论的巨人常常是行动的矮子。

14,任何不经过努力、不付出代价就得到的东西,不能给人带来荣誉感,往往得不到珍惜。

15,如果你想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而且对此深信不疑, 那么尽管放手去做。

16,梦想不会来自冷漠麻木、游手好闲和不思进取。

17,那些取得生活成功的人最初并不顺利,转折点通常源自某个危机时刻。

18,制定远大的人生目标、追求生活富足,并不比接受不幸和贫穷更困难。

19,意志的力量是无穷的,除非人为地限制它。

20,信心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产生于对潜意识的不断肯定或反复暗示。

21,激发积极情感, 抑制、排除消极负面情感,是一个人的最基本态度。

22,下定决心抛弃一切逆境的影响,重建你的人生秩序。盘点内心的资产与债务,你会发现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自信。

23,每种逆境,每次失败,每个心痛,都蕴藏着生成同等或更大利益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