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阅读答案及翻译》900字_东汉末年谋士荀彧

作文一:《“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阅读答案及翻译》900字

(12分)

①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日:“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yóng)、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日:“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事垂就而觉,收颗、攸系狱,颞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②太祖①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日:“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阵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

③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②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注】①太祖:指曹操,这时荀攸被曹操征召为汝南太守。②谋谟:谋划。

6.下列句中的“于”与“甚于桀纣”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达于汉阴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苛政猛于虎也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苟攸少年时就很聪慧,能从细小的地方觉察他人的隐情。

B.苟攸对“董卓之乱”的认识很深刻,但又担心董卓军力强大,难以对付。

C.通过曹操智败袁绍的经过,可看出苟攸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D.曹操对苟攸“三外三内”的评价,可看出苟攸在曹操心目中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果杀人亡命     亡:         ②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谢:

③太祖目攸而笑   目:         ④大破之                 破: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2分)

(2)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2分)

6.C

7.B

8.(1)逃,逃跑  (2)谢罪  (3)用眼睛看  (4)打败

9.(1)荀攸说话、吃饭像往常一样,后适逢董卓死而得到赦免。  (2)这是擒敌的机会,怎么能离开呢?

作文二:《荀攸字公达阅读答案》1100字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荀攸字公达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荀攸字公达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①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日:“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yóng)、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日:“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事垂就而觉,收颗、攸系狱,颞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②太祖①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日:“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阵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

③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②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注】①太祖:指曹操,这时荀攸被曹操征召为汝南太守。②谋谟:谋划。

6.下列句中的“于”与“甚于桀纣”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达于汉阴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苛政猛于虎也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苟攸少年时就很聪慧,能从细小的地方觉察他人的隐情。

B.苟攸对“董卓之乱”的认识很深刻,但又担心董卓军力强大,难以对付。

C.通过曹操智败袁绍的经过,可看出苟攸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D.曹操对苟攸“三外三内”的评价,可看出苟攸在曹操心目中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果杀人亡命 亡: ②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谢:

③太祖目攸而笑 目: ④大破之 破: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2分)

(2)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2分)

荀攸字公达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6.C

7.B

8.(1)逃,逃跑 (2)谢罪 (3)用眼睛看 (4)打败

9.(1)荀攸说话、吃饭像往常一样,后适逢董卓死而得到赦免。 (2)这是擒敌的机会,怎么能离开呢?

这篇“荀攸字公达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作文三:《祖父的园2》1300字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浙江省奉化市岳林中心小学 毛亚萍

【教学重点】

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家笔下的有关童年生活的作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

板书作者:

萧红

二、粗读

1、若给课文起个标题,你起什么名字,请说说理由:

预设《祖父和我》:叙事的主角(快七十岁的祖父和四五岁的女孩);《我家的大花园》:描写的对象;《我的故事》„„起什么标题要视内容而定。

2、读课文,带着感情来读:

第2~6(女生读),为什么叫女生读,请男生回答。

明:视内容而定,花园的景物,为下文开展作铺垫。要注意把一个四五岁的女孩的

口吻读出来,表现孩子的稚气。

第7~26节(男生读),叙述了什么事儿?

明:学种菜,学铲地,辨认谷子和狗尾巴草,学浇菜。注意年龄差异,语气、语调有区别,老人苍老、低沉有力宜用降抑调季、平直调,小孩活泼,清脆高昂宜用高升调。

第27~31节(齐读),读出小萧红对这园子的印象。

明:觉得什么都是好玩的、自由自在的。再读28节,读出自由的味道。提萧红的生平,父亲的暴戾无情,婚姻的坎坷给予成年萧红的影响,使她很怀念幼年时的欢乐时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三、研读

1、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理由: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2、用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我”,并说出你的理由?

明:天真烂漫的“我”。

理由: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3、这样的“我”的眼中的园子自然也是充满了童趣,找例子分析。

明:“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理由:

“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从听觉、视觉(形态和亮度),再用比喻句,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 ”

四、作业

仿照课文,请用一两个百字左右的小故事说说你记忆中的孩童时代。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萧 红

作文四:《1祖父和我》2000字

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

1. 正确朗读课文——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注意朗读的语调——降抑调、高升调、平直调,感受四五岁小女孩的语气语调

2.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批注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从中感受文中浓浓的祖孙情

3. 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浓浓的祖孙情

教学难点: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标好小节号

一.导入:

1.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童年生活,由此引入课文

2.提示学生注意分析标题:从标题中可看出这是写“人物”,写人物的故事

3.介绍萧红:我国现当代女作家,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所以可以看出她和祖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她对美好的童年生活十分向往。她的作品都富有乡土气息,写一些很平淡的生活琐事,但文笔细腻,语句诗化,读起来有韵味,很上口。《呼兰河传》是她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对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二.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注意语调,教师进行指点(结合课后的阅读指导,可分角色读,祖父和我,旁白一人。(一男一女,扮演60多岁的祖父和四五岁的我。注意年龄差异,语气、语调有区别,老人苍老、低沉有力宜用降抑调、平直调,小孩活泼,清脆高昂宜用高升调)

三.引导提问: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能否用一两句话概括?

明确地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1~2节:交代“人物”的年龄及生活地点

②3~7节:主要描写了“我”家的“大花园”

③8~28节:详写祖父和我在后花园的一段美好的生活经历

④29~33节:再次描写了后花园里动植物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

四.集体朗读3~7节

提问:在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里这是怎样的一个“大花园”?在文中找出依据(形象生动的词句)      ——————有声有色,缤纷多彩,是孩子眼中的乐园

有声:嗡嗡,啸

有色:白,黄,红,金,绿

有形:大,极小,胖圆圆,冒烟

亮度:明晃晃,发光,闪烁

写了哪些树?最有意思的,并且作者写得最多的树是什么?——详写大榆树,略写其余树

朗读第7节,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眼中的大榆树:

来了风,这榆树先啸;——听觉,声音

来了雨,大榆树先冒烟了。——视觉,形态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视觉,亮度,这是一句比喻句,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异常美好而又美妙的,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孩子眼里的世界总是如此新奇,所以我们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然后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把它们用笔记录下来。即如果要把事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可以通过色彩、视觉听觉等角度来记录)

五.布置回家作业:

1.背诵第7节,注意语调与情感,朗读课文两遍

2.抄写词语并注音

谷穗      菜籽      芒针      玫瑰      倭瓜     衣襟     蝙蝠      韭菜       憧憬      腻        水瓢      蚌壳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课文的作者是谁?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她的名字

2.课文选自?

3.小萧红眼中的大花园是怎样的?

二.朗读分析8~28节(请一男同学和一女同学一起读)

1.讨论写了祖父和我之间发生的哪些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种菜,学铲地,辨认谷子和狗尾巴草,学浇菜

2.划出有关语句,说说祖父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

用几个词概括祖父和我的特点:

祖父:勤劳,慈爱,仁厚,宽容

孙女:活泼,天真,顽皮

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祖孙情,洋溢在祖父的“笑”和“我”的“没有存心”所组成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三.集体朗读29~33节,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几段表达了四五岁小女孩什么样的感受

自由,觉得什么都是好玩的、自由自在的

(此处可以提提萧红的生平,父亲的暴戾无情,婚姻的坎坷给予成年萧红的影响,使她很怀念幼年时的欢乐时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圈画表现自由的相关语句(分析三句关键句)

四.积累ABB式叠词

刚才说到天空“蓝悠悠”的,蓝悠悠是叠词,它的结构是ABB,在文中找找还有这样结构的叠词吗?

胖圆圆,明晃晃,毛嘟嘟

请大家再想想,平时还用到过哪些这样的叠词?

火辣辣,绿油油,黄澄澄,金灿灿,红彤彤,慢吞吞,亮晶晶,笑眯眯,孤零零,醉醺醺

总结: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展示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祖孙生活图卷,展示了美好的大自然以及人的自在的生存状态,抒发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热爱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 积累10个ABB式叠词

3. 用一两个小故事说说你记忆中的孩童时代,可以借助照片、日记或亲人讲述来回忆,书

面稿一个故事350字,下节课口头讲述

4. 思考:题目是否可以改成《我的童年》或《我的祖父》

我的故事:3~7,29~33节,写小萧红看景物,自在玩耍,自由想象

祖父和我的故事:8~28节,学种菜,学铲地,辨认谷子和狗尾巴草,学浇菜

作文五:《祭祖父文new》500字

祭祖父文

维:

严冬时节,岁在辛卯,宾客云集,群贤毕至,相聚洛阳龚家湾,追思祖父传亮公。我们兄妹五人,怀念祖父,撰文纪念。

祖父一生,饱尝艰辛:幼年失怙,孤儿寡母,寄人篱下,尝尽人间冷暖;青年创业,筚路蓝缕,居无定所,几度举家搬迁;中年治家,披星戴月,衔泥而筑,抱病躯求安居;晚年有成,几世同堂,劳作不休,眷顾后人家业。然未及颐养天年,饴弄重孙,已身染沉疴,撒手人寰。

祖父遗风,持家勤俭,训子以严,慈爱孙辈,待人以宽,表率族里,风范名节,耳口相传,誉满乡里。吾辈所忆,舔犊深情,慈而不溺,以老弱之躯,放牛拓荒,鼓励求学,以忠义之身,垂范后人,教以德行。即使病痛缠身,寝食难安,想的仍是不给农忙时节的子女添负担,顾虑的还是不要打搅孙辈手中的工作。

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亲身体会之后,心痛不已。总以为自己还小,却没能察觉祖父年年见老;总以为可以永远撒娇,却不知祖父日渐瘦小,总以为事业重要,不想祖父已病入膏肓。我们已成人,祖父却远去,阴阳两相隔,永不得相见,人间悲哀莫大于此。

惟愿祖父在去天国的路途中,不再那么辛苦,不受病痛折磨,魂归九天,息于九泉;祈祷祖父在天之灵,保佑他的子孙平平安安,生生不息。

作文六:《1祖父和我》2000字

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

1. 正确朗读课文——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注意朗读的语调——降抑调、高升调、平直调,感受四五岁小女孩的语气语调

2.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批注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从中感受文中浓浓的祖孙情

3. 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浓浓的祖孙情

教学难点: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标好小节号

一.导入:

1.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童年生活,由此引入课文

2.提示学生注意分析标题:从标题中可看出这是写“人物”,写人物的故事

3.介绍萧红:我国现当代女作家,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所以可以看出她和祖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她对美好的童年生活十分向往。她的作品都富有乡土气息,写一些很平淡的生活琐事,但文笔细腻,语句诗化,读起来有韵味,很上口。《呼兰河传》是她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对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二.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注意语调,教师进行指点(结合课后的阅读指导,可分角色读,祖父和我,旁白一人。(一男一女,扮演60多岁的祖父和四五岁的我。注意年龄差异,语气、语调有区别,老人苍老、低沉有力宜用降抑调、平直调,小孩活泼,清脆高昂宜用高升调)

三.引导提问: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能否用一两句话概括?

明确地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1~2节:交代“人物”的年龄及生活地点

②3~7节:主要描写了“我”家的“大花园”

③8~28节:详写祖父和我在后花园的一段美好的生活经历

④29~33节:再次描写了后花园里动植物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

四.集体朗读3~7节

提问:在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里这是怎样的一个“大花园”?在文中找出依据(形象生动的词句)      ——————有声有色,缤纷多彩,是孩子眼中的乐园

有声:嗡嗡,啸

有色:白,黄,红,金,绿

有形:大,极小,胖圆圆,冒烟

亮度:明晃晃,发光,闪烁

写了哪些树?最有意思的,并且作者写得最多的树是什么?——详写大榆树,略写其余树

朗读第7节,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眼中的大榆树:

来了风,这榆树先啸;——听觉,声音

来了雨,大榆树先冒烟了。——视觉,形态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视觉,亮度,这是一句比喻句,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异常美好而又美妙的,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孩子眼里的世界总是如此新奇,所以我们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然后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把它们用笔记录下来。即如果要把事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可以通过色彩、视觉听觉等角度来记录)

五.布置回家作业:

1.背诵第7节,注意语调与情感,朗读课文两遍

2.抄写词语并注音

谷穗      菜籽      芒针      玫瑰      倭瓜     衣襟     蝙蝠      韭菜       憧憬      腻        水瓢      蚌壳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课文的作者是谁?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她的名字

2.课文选自?

3.小萧红眼中的大花园是怎样的?

二.朗读分析8~28节(请一男同学和一女同学一起读)

1.讨论写了祖父和我之间发生的哪些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种菜,学铲地,辨认谷子和狗尾巴草,学浇菜

2.划出有关语句,说说祖父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

用几个词概括祖父和我的特点:

祖父:勤劳,慈爱,仁厚,宽容

孙女:活泼,天真,顽皮

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祖孙情,洋溢在祖父的“笑”和“我”的“没有存心”所组成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三.集体朗读29~33节,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几段表达了四五岁小女孩什么样的感受

自由,觉得什么都是好玩的、自由自在的

(此处可以提提萧红的生平,父亲的暴戾无情,婚姻的坎坷给予成年萧红的影响,使她很怀念幼年时的欢乐时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圈画表现自由的相关语句(分析三句关键句)

四.积累ABB式叠词

刚才说到天空“蓝悠悠”的,蓝悠悠是叠词,它的结构是ABB,在文中找找还有这样结构的叠词吗?

胖圆圆,明晃晃,毛嘟嘟

请大家再想想,平时还用到过哪些这样的叠词?

火辣辣,绿油油,黄澄澄,金灿灿,红彤彤,慢吞吞,亮晶晶,笑眯眯,孤零零,醉醺醺

总结: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展示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祖孙生活图卷,展示了美好的大自然以及人的自在的生存状态,抒发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热爱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 积累10个ABB式叠词

3. 用一两个小故事说说你记忆中的孩童时代,可以借助照片、日记或亲人讲述来回忆,书

面稿一个故事350字,下节课口头讲述

4. 思考:题目是否可以改成《我的童年》或《我的祖父》

我的故事:3~7,29~33节,写小萧红看景物,自在玩耍,自由想象

祖父和我的故事:8~28节,学种菜,学铲地,辨认谷子和狗尾巴草,学浇菜

作文七:《1祖父和我》2300字

一 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语调、重音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文章中浓浓的祖孙情及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3、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女作家写的文章《祖父和我》,体会一下她笔下描绘的浓浓的祖孙情。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

1、 请每位同学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

2、 要求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扫除文中的文字障碍,在书上做好相应的笔记。

3、分角色朗读,旁白、祖父、我

4、思考:(1)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

5、请同学说说,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作者的童年生活。

6、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段意。

1——7节:交代了人物生活的 地点、环境以及我家有一个后花园。

8——28节描写了祖父和“我”在后花园中的日常生活情景,表现我和祖父间的温情。

29——33节:描写了园里的动植物富有生命力的、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流露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热爱。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笔下的后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  大、五颜六色、新鲜漂亮 )

2、具体是怎样来体现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进行分析。

3、学生分析

蝴蝶(白、黄、红、金粉)、蚂蚱(绿)、蜻蜓(金) 蜂子(嗡嗡飞、绒毛、胖圆圆)、

色彩                                        声音    形态  ( 比喻) 花园    榆树    声音(听觉)——“来了风,这榆树先啸”

形态(视觉)——“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亮度(视觉)——“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

比喻(修辞)——“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得蚌壳一样了”

4、用“人(或实物)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样做的”的格式概括。

1) 蜻蜓、蚂蚱、蜂子在园子里自由地活动。

2) 榆树在不同的时候尽显风姿。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四、课后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童年生活画面。

2、用“人(或实物)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样做的”的格式概括本文事例。 如:

1)  “我”在祖父叫我干农活时尽捣乱。

2) 祖父叫我认庄稼时,“我”错把狗尾巴草当谷穗。

3) 祖父教“我”人谷穗与狗尾草的区别时,“我”却去吃黄瓜了。

4) “我”在吃黄瓜时看见了蜻蜓,就去追蜻蜓了。

5) “我”在园子里玩青蚂蚱。

6) “我”在学祖父浇菜时往空中浇水。

3、找出描写爷爷的句子,说说作者笔下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爱、仁厚、宽容

4、找出描写“我”的句子,你眼中的“我” 是一个怎样的人?

调皮、天真、可爱、自由的天性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请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一下自己所喜爱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如:

1)太阳在园子里是健康的、漂亮的。

2)动植物在园子里自由地生长。(描写的时候用到了夸张、拟人等手法)

3)“我”玩累了在阴凉地方随意睡觉。写出了儿童自由的生活。

3、小结:

这些事情很普通,有些甚至是我们熟视无睹的,如园子里自由的生活,但在作者笔下,却生机盎然,读完之后,不由让我们心生对园子里的生活的羡慕之情,这些事情写得如此之美,关键在于“情”——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对自由的热爱感情。所以,以后不管写人还是写事,要想写好,必须笔墨含情。

三、拓展练习

1、在大家成长的12年里,感受到了大人们对你们的关心和爱护,其中有没有特别令你感动的、难以忘怀的画面呢?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愉快的童年生活。

2、童年的生活令人回味,亲人们对我们的疼爱更是让老师感动不已。现在请各个小组根据老师的一句话,边回忆刚才的精彩片断,边以最快的速度仿写:“亲情是一阵和煦春风,温暖人心!”或“亲情是一杯陈年美酒,需要我们共同品尝!”      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永久传唱!

亲情是一片深情大海,深不可测!

亲情是一条叮咚小溪,源远流长!

亲情是一片纯洁蓝天,需要我们共同撑起!

亲情是一座美丽花园,需要我们共同浇灌!

亲情是一幅绚丽画卷,需要我们共同描绘!

四、读读背背

1、用几分钟时间,把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小组比赛,看谁背得好、背得多。

五、教师总结:

一个普普通通的花园,在作者的笔下描绘得有声有色,动物、植物应有尽有,这是一个小女孩眼中生机勃勃的大花园。这里,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其实是异常美好而又美妙的,每个人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孩子眼里的世界正如作者笔下呈现出来,平时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事物,调动各种感官。写作时可尝试用通感。

六、课后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一段。

3、请记录下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或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说的话。

4、摹仿文章一部分,如第30段,写一段话,要写出真情。

板书:

大、五颜六色、新鲜漂亮

蝴蝶(白、黄、红、金粉)、蚂蚱(绿)、蜻蜓(金) 蜂子(嗡嗡飞、绒毛、胖圆圆)、

色彩                                        声音    形态  ( 比喻) 花园    榆树    声音(听觉)——“来了风,这榆树先啸”

形态(视觉)——“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亮度(视觉)——“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                      比喻(修辞)——“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得蚌壳一样了”

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黄、白)、蓝天、白云

• 语句通俗,但含味深远

• 展现了一幅醇美的生活画面

• 能反映孩童心理

• 能很好地展现人物性格

祖父——慈爱、宽容、仁厚

我——顽皮、天真

• 能很好地体现浓浓的祖孙情

作文八:《《祖父和我》》2800字

《祖父和我》  萧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由此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3、初步了解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4、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由学生大多有和祖辈生活的经历,导入课文《祖父和我》,看看文中的“我”和祖父的一段生活经历。

二、 预习检查、指导朗读  ppt1

1.标上小节号

2.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留待解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读音问题,教师协助(预初新生或许没有带字词典的习惯,需要教师协助解决)。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4、阅读第四页《朗读中的语调》,简单交流。选取文章中的一部分,用三种语调处理,读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含义及感情。读给同桌听,再推荐好的读给全班同学听。

三、理解课文

1.师:你们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快乐、自由等

2.再读课文,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给予充分的朗       读时间)

4.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

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四、布置作业

1.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2.圈画出阅读过程中让你感到疑惑的部分,第二节课上共同商讨解决

3.用“人(或实物)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样做的”的格式概括本文事例。如:

1、 蜻蜓、蚂蚱、蜂子在园子里自由地活动。

2、 榆树在不同的时候尽显风姿。

第二课时

一、梳理材料

1、快速抢答: ppt2

1)文章写了几个人物?人物:年迈的祖父和年幼的“我”

2)写了我的什么阶段的事情?时间:童年

3)地点在哪里?地点:呼兰河边

4)我童年的生活怎么样?自由、快乐。

5)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浓浓的祖孙情及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2、 用“人(或实物)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样做的”的格式概括本文事例。Ppt3

1、 蜻蜓、蚂蚱、蜂子在园子里自由地活动。 2、 榆树在不同的时候尽显风姿。 3、 “我”在祖父叫我干农活时尽捣乱。 4、 祖父叫我认庄稼时,“我”错把狗尾巴草当谷穗。 5、 祖父教“我”人谷穗与狗尾草的区别时,“我”却去吃黄瓜了。 6、 “我”在吃黄瓜时看见了蜻蜓,就去追蜻蜓了。 7、 “我”在园子里晚青蚂蚱。

8、 “我”在学祖父浇菜时往空中浇水。 9、 太阳在园子里是健康的、漂亮的。 10、 动植物在园子里自由地生长。 11、 “我”玩累了在阴凉地方随意睡觉。

二、 分析结构 ppt4

方法指导:分段的方法有二种:一种称为归并法。即分析文章有哪些材料?哪些材料是在写同一个方面内容的,这些段就可以合并起来。另一种方法叫切割法,可以从题目入手,从题目分析出本文的重点内容,把它作为一个大段,然后再分析前面写了什么?后面写了什么?本文题为“祖父和我”哪么最主要是祖父和我在一起时的活动场景。即8-28.

明确:本文分三段:ppt5

一、1-7交代了地点、人物和介绍了我家的大花园。(本段还可以分二层:1-2和3-7)

二、8-28详写了祖父和“我”之间温情、淳美的生活场面。

三、29-33描写了园中的动植物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

三、再读课文  圈划评点(1)ppt6

1.齐声朗读3-7段,在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里这是怎样的一个“大花园”?在文中找出依据(形象生动的词句)

明确: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重点散读第7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眼中的大榆树。

例:来了风,这榆树先啸;——听觉,声音

来了雨,大榆树先冒烟了。——视觉,形态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视觉,亮度

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比喻句,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

学法指导:说出比喻的作用时,应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点,并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来理解和说出它的表达效果。现在请大家按以下的形式来在书上写一写这三句比喻句的表达作用:(多媒体出示)___一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本体)的______(特点)。

3、进一步理解

1.小结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

2.师: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生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第三课时

一、再读课文  圈划评点(2)ppt7

1、分角色朗读8-28段,说说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1)种小白菜;      (2)铲地、“狗尾草”事件;

(3)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2、说出你所感受到“我”和“祖父”是怎样性格的人?ppt8

要求圈划词句,进行分析。例:祖父大笑„还在笑;慢慢地把我叫过去 明确:我:天真、淘气

祖父:慈爱、宽容

学法指导:这些都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来的。所以以后要注意学会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语言、外貌、动作、心理   (再次圈划注明)

二、再读课文  圈划评点(3)ppt9

朗读29-33段,

1)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个四五岁孩子眼里的动植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自由)

2)圈画表现自由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作者把园中的动植物写得如此自由,目的是什么?你能说点理由吗?

三、拓展延伸: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主张会借自己的笔流露于字里行间。我们来看看作

者萧红的一些资料。(此处可以提提萧红的生平,父亲的暴戾无情,婚姻的坎坷给予成年萧

红的影响,使她很怀念幼年时的欢乐时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所以作者很怀念年时无

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四五岁时眼里的世界是如此美好,好玩,自由。

四、读读背背

1、用几分钟时间,把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小组比赛,看谁背得好、背得多。

五、口头表达练习

在文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祖孙情,你能否也用一两个小故事说说在你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亲情。

六、布置作业ppt10

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请记录下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或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说的话。

4、自选题:1)配乐朗诵。2)如果有兴趣,试用你的画笔画一画文章所描绘的几幅画面。

3)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写童年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几个画面。

作文九:《祖父和我lj》2000字

《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

2.了解“我”自由、快乐的生活源自于祖父的爱。

3.体味文章中作者描写的童年趣事所带来的感受

说明:预初学生刚刚开始初中的学习生活,必须要给他们以适应的时间,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想对作者写作意图、结构特点等问题并不适于落实,于是我试图把对课文的理解化入学生的朗读中,在激发他们不断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这么读”、“这样读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等,从而让他们自己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说明:第2点对于预初学生有一定难度,之所以想达成这样的共识,是因为在第一课时结束时,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是把大花园和祖父分割开来看待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之所以喜欢大花园并不仅仅因为那里美丽、生机勃勃,更因为那里有“我”最为喜爱、怀念的祖父。因此我想在学生了解到“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刚从童年走过来,或许有很多有趣的事你们已经记的不太清晰了,但始终有些经历和感觉让我们记忆犹新。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你记忆中最有趣最深刻的一件事?这些事都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记?有什么感受?对你现在有影响么?

——(回答,达成目标中的一部分,结合自己的童年谈谈感想)

——提供资料,或者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提供给大家。了解相关情况后开始进入课堂的主体阶段——阅读体味、欣赏感悟阶段,导入课文《祖父和我》,看看文中的“我”和祖父的一段生活经历。

二、熟悉课文

阅读体味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留待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2、通读全文。分组交流读后感受,谈谈感想。(合作学习)

3、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让学生感悟出这一点后,从文章中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再反复朗读,细细体味。

三、理解课文

1.你们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

—— 生:快乐、自由等

2.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给予充分的朗读时间)

3.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圈画出阅读过程中让你感到疑惑的部分,第二节课上共同商讨解决

3.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进一步明确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2.质疑、答疑(课堂实践证明,预初学生还不太会质疑,他们提出的往往科学、生物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文学方面的问题,看来这是一个长期引导的过程)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1.小结第一课时中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

2.师: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

——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欣赏感悟

文章中非常有特色的句子拿出来探究。

a、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b、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地就和一个萧毛球似的不动了。

——(作者的观察是否和细致?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c、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作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d、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 文章中或许有同学们不认同的地方,也可以在这一环节提出,大家讨论,毕竟我们和作者生活的年代相隔比较久远,虽然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许我们也有我们的不同的经历经验和感受。可以提出疑问或者疑义。

拓展延伸

三、品味语言

1.教师要求学生们选择文中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朗读,谈谈喜欢的理由

2.全班交流:注重引导落实到具体的词语、修辞手法上去谈理由,而不是泛泛而谈

四、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句(词语不少于5个、句子不少于2个) ★

2、写一则日记,回忆你的童年并且探讨一下——童年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你觉得你的童年快乐吗?你是个快乐的人吗?

3、根据你了解的资料为萧红作传——《萧红小传》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

5、现在的孩子童年生活也可谓丰富,学弹琴、学画画„„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比,你更愿意选择拥有怎样的童年生活?为什么?

作文十:《《祖父和我》》3400字

《祖父和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

⑴ 会读会写下列字词:

蜻蜓、蚂蚱、榆树、闪烁、蚌壳、栽花、拔草、菜籽、铲地、韭菜、谷穗、毛嘟

嘟、倭瓜、绑、玩腻、水瓢、蚯蚓、蝙蝠

⑵ 掌握下列多音字:蚂、晃、似、蚌、壳

⑶ 掌握ABB结构的叠词,并能仿写。如:明晃晃、蓝悠悠

2、能力

(1)学习运用语调、重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写景状物的语句和体现作者

思想感情的课文片断,领会其作用。

3、情感

感悟作者写作的目的,体味“有家真好”的真谛。

学习重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写景状物的语句和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课文片断,领会其

含义、作用。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写作背景

1、 访问作者:

萧红(1911年─1942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萧红”

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时所用的笔名,代表作还有《呼兰河传》等。

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从小没有母爱和父爱,生

母的恶言、继母的虐待、父亲的冷漠,使她的童年生活显得伤感,由此形成了她

孤寂、叛逆、敏感、倔强的个性。只有祖父的关爱和田园自然的陶冶,才是她童

年的全部欢乐。正如她自己所说:“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外,

还有温暖和爱。”

了解萧红悲苦短暂的一生,就会体会到童年时代与祖父相处是她冰冷的人生

中多么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

2、关于《呼兰河传》: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

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

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茅盾《论萧红的〈呼

兰河传〉》)

也有人说,《呼兰河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呼兰河边的故事。通篇文字透着一

种洗尽铅华的平淡,又因为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了诗歌的特点,使整部作品更具有

艺术魅力,被誉为诗化小说,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文字下,隐藏着女作家对生命独

特的感悟和体认。有人评价这是一部不会随岁月老去,永远年轻的作品。

二、知识落实:

朗读中的语调:

朗读文章时,句子前后的音高会出现某些升降变化,这就是朗读中的语调。

汉语语调一般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常用来表示疑问、反诘、号召、惊讶等语气。

疑问句、感叹句常用高升调。例如:

⑴ 世界上还有比这样在敌人刑场上举行的婚礼更动人的吗?(↗) (反诘)                  ⑵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号召)                                           ⑶ 沉默啊,沉默! (↘)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愤怒)

2、降抑调,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常用来表示坚决、肯定、赞扬、祝愿、感叹、

恳求等语气。例如:

⑴ 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赞扬)                       ⑵ 像朝阳初升,一样的合理;(↘) (肯定)                                           ⑶ 韶山的路,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路啊! (↘) (感叹)

3、平直调,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常用来表示陈述、

说明等语气。陈述、说明的句子常用平直调,例如:

⑴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陈述)

导学过程:

一、常规预习指导:

1、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次,注意朗读时的语调;

自我评价:(请在□中打“√”评价此项预习完成情况)

我完成得:□很好  □好  □一般  □敷衍

2、查出生字读音,标注在原文中,并圈划积累常用词语;

我完成得:□很好  □好  □一般  □敷衍

3、阅读、圈划并落实“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等相关基础知识;

我完成得:□很好  □好  □一般  □敷衍

4、圈划课文的段落的重要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思考作者写文章的目的。

我完成得:□很好  □好  □一般  □敷衍

二、自主学习指导:

(一)内容概括指导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              ,时间           ,地点            ,

事件(用“某人在什么情况下做某事”)

┅┅

2、作者除了写我和祖父之间的事情以外,还写了哪些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

(二)把握中心的指导

1、你认为哪些内容写得很精彩。

读读相关语段,注意语调,摘录你欣赏的语句并圈画,作批注。

(批注的内容可以从:A、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B、表现出的景物特点及人

物情感;C、词语含义及语句的内容、语段蕴涵的情感等角度进行。)

例句1:我认为                                           的内容很精彩,

因为                                                                                                                            ,从而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例句2:我认为                                           的内容很精彩,

因为                                                                                                                            ,从而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2、作者写这些内容和本文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说说祖父和“我”分别是怎

样的人?

我:

3、在预习的过程中,你反复朗读了课文,但还有这样的疑问:

(备注:质疑的内容要解决根本的问题:作者写作的意图。但不是直接提问: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如:文章的题目是《祖父和我》,应该主要描写

的是祖父和我之间发生的事情,但为什么还要描写后花园中的美丽景色呢?应

该从字、词、句、段落或写作手法等角度思考质疑。) 祖父:

《祖父和我》课堂检测

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列景物描写得很精彩。

1、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飞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

话似的。

作用:这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

作用:这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作用:这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二、内容理解:文章除了对“大花园”的景色描写,还写了祖父和我的一段美好的生活,分

析作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祖父和我之间的两件事。

(用“某人在什么情况下做某事”的形式概括)

①                                                                         ②

2、请圈画有关语句,说说祖父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

祖父:从“                                                                                                                                                     ”等

词句可以看出祖父是个                                                的人。

我:从“                                                                                                                                                    ”等

词句可以看出“我”是个                                              的人。

三、中心归纳:

课文既写了美丽的大花园,又描绘了“我”和祖父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                                     之情,还表现了“我”                               之情。

四、深度思维:

读了本文后,对“有家真好”有怎样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