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之 [《危险就在我们的身边》500字]

作文一:《危险就在我们的身边》500字

危险就在我们的身边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金笔作文内容刚刚结束,下课铃就响了起来。几个低年级小朋友一拥而进我们的教室,准备贴积分。不到两分钟,我的身后居然发生了一件危险事故。

那几个小朋友真调皮,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一会玩陀螺,一会又靠在桌子旁挤来挤去。突然,只听"咔嚓"一声,我身后的一张桌子仰面倒地,吓我一惊。顺着声音望过去,只见桌子的右腿和桌身分了家。旁边的孙大卫停下抄笔记,站起来,摇着手中的笔大喊:"老师,桌子倒了"讲桌前的高老师,侧着腰边收拾讲桌,边说:"扶起来就好了啊"!这时,站在门口的樊老师,满脸笑容的用手指着她们班的同学说:"快把桌子扶起来啊,贴好积分的同学去楼道玩"!可是,那几个小朋友盯着倒在地上的桌子,个个呆若木鸡,站在原地傻了眼,一动不动。一个怯弱的声音传出来:"老师,桌子扶不起来了。。。。。。"瞬间,樊老师脸上的笑容消失殆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到了教室后面,看到当时的场面,火冒三丈,大声吼道:"是谁弄断的"?那几个小男孩你推我,我推你的不承认。经过高老师和樊老师的耐心教导,有两个男孩走到樊老师身后,低头认错。

这件事情真是幸运,如果当时碰到人,可就不好说了。我想对那些调皮的小孩子们说:"在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以后在玩耍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这件危险的事,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

作文二:《我们身边的危险人物》1500字

厦门警方证实,陈水总是制造公交车惨案的凶犯。既然如此,从破案的角度可以说,一块心头大石落地。但是在社会心理层面上,却有很多人倒吸一口凉气,感觉一颗心更加被提起来,悬得慌。

这首先是因为,陈水总的一生异乎寻常地简单清楚。除了在出生日期上由他挑起争议之外,他的六十年(或五十九年)人生历程中,连个错误都没有。在舆论的聚光灯下,迄今也未见有什么重大冤屈,或阴暗的、脱轨的劣迹恶行。可是清楚到这种程度,他的最后疯狂就太难解释。陈水总其人其行,因为太清楚,以致说不清楚。

这样的不清楚及其带来的血光之灾,太令人恐怖。它仅仅是极端个案呢,还是有可能以各种方式再次出现?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有风险忧虑。由此来看,《厦门日报》号召“共诛之”,根本就不是严肃的风险应对策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有风险,但风险源头如果又像陈水总一样不可事先预知,那么你诛谁呢?万一恶行真的出现,那也不必诛,因为一切都只会太晚。

在真实的生活中,人们必须妥协,公交车还是要乘坐的。但是,负责任的政府以及社会应该面对风险,认真反思。而这需要从多种视角,提出各种假设。

我的假设是,厦门公交惨案,提醒我们高度注意城市中的贫困。城市贫困是一种特殊的结构,身陷其中的人,很难获得一种补偿机制以求心理平衡或者解脱,因此可能导致不能预测的个人行为暴力。所谓补偿机制可以是物质性的,比如另外一个空间,另外一种社会地位。它也可以是心理与文化的,比如另外一种评价尺度,另外一种身份认同。

以农民工为例子,可以看得更具体。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很苦很贫穷,那些从事粗重体力活儿的尤其如此。可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环境的巨大差异,使农民工在客观上有一种特殊的便利,即在日常苦难之外,有另一种补偿机制存在。别的不说,一年一度的春节返乡与家庭团聚,除了艰辛,还有欢欣。空间与时间尺度的巨大变换,有一种调节作用,类似于放松、释放、肆意、甚至狂欢。在冷漠艰难的生活环境之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乡(真实的或想象的),是一种补偿机制。

一个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当个保安或城管,月入千把两千,这在城市中,只是茫茫人海中不知名的一员。但是回到偏远的乡下,他可能算是个人物,在大城市的大机构中任职,有了经济,有了见识。换言之,另一种评价尺度的存在,给人在另外一个维度上重建身份与尊严。

从这样的角度回头看陈水总,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处在贫穷的阴影之下。真正糟糕的地方还不是贫穷,而是他穷到连补偿机制都没有。他生于城市,因此没有一个乡下,可供他作为人生中的回旋空间。而在城市中,他被死死地吸附在贫穷这个范畴和实际情景当中。他没有文化,能做的工作当然是低收入的、不稳定的、甚至不合法的。无论是申请低保,还是接受街道的关心与帮助,他的身份永远是穷人,限于能力、机遇或性格,没有更改的可能。

唯一的可能性,来自于厦门市政府的那项政策,即上山下乡人员可以用当年的时间折抵社保缴款。从补偿机制的角度看,这应该是陈水总建立自身主体性的唯一一次机会。他生命中曾经受过的苦,是有价值的,是可以补偿的。一个有基本保障的晚年退休生活,成了他唯一的“家乡”。或许在那里,他将能够放下艰难的谋生与劳作,获得喘息与放松。因此,为了出生年龄问题如此争执,反而容易理解了。也许这就像一张年前返乡的火车票,这时候跟他说晚一点再回去也一样,是没有意义的。

陈水总作为一种类型应该令我们警醒。一个人如果只有城市身份,又只有贫穷身份,那么无论对个人还是城市,都将是巨大风险。然而城镇化正在将所有人都转化为市民,却又不能保证将所有人都转化为足够富裕的市民,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乡村贫穷转化为城市贫穷时,风险的形态和烈度都会变化。

郭巍青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作文三:《危险就在我们的身边》500字

危险就在我们的身边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金笔作文内容刚刚结束,下课铃就响了起来。几个低年级小朋友一拥而进我们的教室,准备贴积分。不到两分钟,我的身后居然发生了一件危险事故。

那几个小朋友真调皮,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一会玩陀螺,一会又靠在桌子旁挤来挤去。突然,只听“咔嚓”一声,我身后的一张桌子仰面倒地,吓我一惊。顺着声音望过去,只见桌子的右腿和桌身分了家。旁边的孙大卫停下抄笔记,站起来,摇着手中的笔大喊:“老师,桌子倒了”讲桌前的高老师,侧着腰边收拾讲桌,边说:“扶起来就好了啊”!这时,站在门口的樊老师,满脸笑容的用手指着她们班的同学说:“快把桌子扶起来啊,贴好积分的同学去楼道玩”!可是,那几个小朋友盯着倒在地上的桌子,个个呆若木鸡,站在原地傻了眼,一动不动。一个怯弱的声音传出来:“老师,桌子扶不起来了。。。。。。”瞬间,樊老师脸上的笑容消失殆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到了教室后面,看到当时的场面,火冒三丈,大声吼道:“是谁弄断的”?那几个小男孩你推我,我推你的不承认。经过高老师和樊老师的耐心教导,有两个男孩走到樊老师身后,低头认错。

这件事情真是幸运,如果当时碰到人,可就不好说了。我想对那些调皮的小孩子们说:“在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以后在玩耍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这件危险的事,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

作文四:《危险时刻在我们的身边》500字

危险时刻在我们的身边

危险时刻在我们的身边,它就像一颗隐形的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我们做事应该小心谨慎,安全意识每个人都要在心中树立。全国每六分钟就会有一人死于车轮底下。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惨痛的事实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文明行车,文明走路”。 我在新闻上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在一个天气凉爽的星期六下午,九岁的小刚因为不想写作业,所以趁着妈妈出去买菜的时候,偷偷的拿着足球跑出去和小伙伴玩,他们来到了一条宽阔的马路旁边的草坪上踢足球。一个人因为球踢得太猛了,一下子掉到了马路上。几辆车子经过,差点就把球碾碎。小刚趁着不太有车的时候,立马跑去捡。说时迟那时快,一辆装满物品的货车正对着小刚飞奔而来,小伙伴们赶紧叫他回来,车主连忙踩下刹车,可惜已经 来不及了,他刚抬起头,就被撞飞了,流下一滩血迹。过路人赶紧把小刚送进医院,但还是因为抢救无效死亡„„看着电视机里他妈妈痛哭流涕的样子,我感受到生命是多么脆弱。。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安全隐患,我们班的同学张湘龙因为一不小心摔在了雪堆里,而雪下面是一些瓷砖,他的腿正好被瓷砖割伤,神经被割断,他躺在病床上腿不能动弹,他的家人花了十几万元才治好了他的腿,现在还不能跑步。这些事例都表现了安全是多么重要。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也不要到马路、停车场旁边玩耍,就算要去,也应该有大人陪护,以免发生意外。

作文五:《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生活危险》4300字

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生活危险

“二手烟”会增加儿童脑膜炎风险

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BMC公共健康》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为探索被动吸烟与侵入性脑膜炎球菌病之间的关系而综合回顾了过去十多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经常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5岁以下儿童,患侵入性脑膜炎球菌病的风险会是正常情况的两倍以上。

此外,如果母亲在怀孕时曾吸烟,则孩子患侵入性脑膜炎球菌病的风险更高,超出正常情况的三倍以上。

据介绍,侵入性脑膜炎球菌病是导致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原因,这种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和婴幼儿中,约二十分之一的患者会死亡,约六分之一的患者即便治愈也会留下神经系统和行为紊乱等方面的后遗症。

研究人员瑞秋·默里说,虽然现在还不完全清楚被动吸烟导致脑膜炎风险增加的具体机理,但本次研究显示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相关性,因此人们最好尽量避免在家中或其他有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吸烟。   默里估计,由于“二手烟”的影响,英国每年会额外增加630个儿童患侵入性脑膜炎球菌病的病例。

沙发里的阻燃剂影响孕妇和婴幼儿健康

沙发是家里最重要的家具之一。许多家庭搬入新家时,都会考虑买一个舒舒服服的大沙发。最近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提醒大家,买沙发时,除了要考虑舒适性外,还要考虑它的阻燃性——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许多沙发泡沫填充物中所含的阻燃剂,可引发癌症、造成荷尔蒙失调、低生育率等,还会影响婴幼儿大脑发育,降低其智商和导致多动症。

1985-2010年间

美国市场上85%的沙发

都含有毒阻燃剂

据美国媒体报道说,杜克大学环境化学科的Stapleton教授和她的搭档,收集了1985-2010年间从美国各地采购的沙发,其中94%是2005年以后购买的,从中得到超过100种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沙发常用的填充用料)样本。在这些样本中,85%含有有害人类健康的阻燃剂。   Stapleton教授所指的有害阻燃剂主要针对两种化学物——   一是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它是一种含氯的致癌阻燃剂,由于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早在1977年就已被严禁用于婴幼儿衣物,但在沙发等家具方面仍没有具体规定。“超过40%的沙发填充物检出Tris。”Stapleton教授说。

第二种化学物是PentaBDEs(五溴联苯醚)。“大量研究证明,溴系阻燃剂可以渗入到环境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活生物体内累积;可以说,它们几乎无孔不入,包括空气、土壤、水底沉积物、野生动物、人体血液、母乳;而根据已有的研究,溴系阻燃剂被证明会破坏内分泌活动,影响甲状腺功能调节,甚至可影响大脑发育;尤其是孕妇过量接触,会直接导致新生婴儿出生体重过低、智商偏低及行为能力受损。”Stapleton教授说。正因为如此,2005年后,部分美国生产商开始自愿弃用这种阻燃剂,目前更已经在全美23个州禁用,多数发达国家也已弃用溴系阻燃剂。根据杜克大学从全美各地采集来的沙发样本,只要是2005年以后在美国购买的沙发,都没有从中发现溴系阻燃剂成分。

“但也别高兴得太早,2005年后的沙发中虽然不见了溴系阻燃剂,但依旧包含Tris阻燃剂。而且又多了两种无法识别定性,且未经安全测试的化学物。”

添不添加阻燃剂

这是一个安全VS健康的问题

加州一位家中有两个小孩的母亲Koller说,从准备怀孕开始,她就十分小心,从油漆、木料、玩具等各方面重重设防,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Koller将家中的沙发拆开,用海绵做了一个燃烧试验,

在小火中“坚挺”达12秒。“真没想到沙发也会有问题,根据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我这2005年购买的沙发显然中招。”

为什么厂家要在沙发中添加阻燃剂?

这是出于防火的要求。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117号技术公报的规定,所有用于家用的家具都必须能够在小型明火中有12秒以上的阻燃能力。尽管公报出自加州,但因为加州的防火标准历来在全美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几年后它已经在全美的家具技术标准上通用。

对于杜克大学的研究报告,美国化学委员会随即发表了一篇书面声明,否认阻燃剂与身体健康方面的联系:“杜克大学的研究报告并没有举出阻燃剂致病的实例,也没有列出相关数据,因此并不能直接说明沙发中的阻燃剂有害健康。”

他们的发言人在接受CNN采访时还表示:“事实上,这项研究正说明了厂家严格遵守技术公报的标准帮助沙发阻燃,保护了居家者们的安全。”

但消费者认为美国化学委员会的声明毫无可取之处:“就算这是一个有关安全和健康的选择题,我想大多数人也宁愿选择健康,因为这人人相关,且时时相关,虽然并不像车祸那样直接造成伤害,但有毒物质就像甲醛那样,众所周知这不都是隐形杀手吗?”

华盛顿有毒物质联盟的医疗主任Erika Schreder也说:“值得提醒的是,这些有毒的化学阻燃剂并不固定在海绵填充物里,它们会逃窜到空气中,附着在灰尘上,直接由我们的呼吸系统吸入人体。”   Erika称,她已开始着手与州立法者们沟通,建议在阻燃剂方面出台更具体的安全条例。

国内也有阻燃沙发、床垫销售

那么我国对沙发等家具是否有阻燃要求?杭州市场上销售的沙发是否含有有毒阻燃剂?

这两天,记者走访了杭州多家家具市场,不少美式、欧式等中高档家具店家说自己销售的是阻燃家具,有的店家更是把阻燃作为卖点之一。

“像你这样主动问起沙发阻燃性能的顾客真不多,多数消费者根本不关心这个。不过说实话,厂里出产的大部分沙发是达到欧盟阻燃标准的,因为我们85%的订单是出口单。”某美式家具品牌店的店长说。

杭州某床垫商家说,他们卖的床垫即使着火,烧了一会儿也会自己灭掉。“这倒不是夸大宣传,添加了阻燃剂后的确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至于使用的是哪种阻燃剂,由于目前国内并不进行相关检验,所以并不清楚。”该商家说。

不过从对外公开的资料来看,许多国家已弃用的溴系阻燃剂,在我们国家仍在使用。2013年8月,将在上海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阻燃材料技术展览会,展览会招商官网发布的展品范围就包含有溴系阻燃剂。回顾前几届展览会,溴系阻燃剂也都赫然在列。

浙江省家具与五金研究所家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是我省家具检验的权威单位。中心主任汤玉训说,我国对家用软体家具并没有阻燃标准。

我国目前与阻燃剂相关的标准有两个——

一是今年新出台的针对塑料家具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GB28481-2012,并将于明年7月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多溴联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E)这两大类溴系阻燃剂的使用,给出了具体的限量指标:每公斤添加不得超过1000毫克。

二是2006年由公安部制定的GB20286-2006《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该标准主要针对公共场所的产品(包括沙发)进行阻燃性能把关,比如酒店、宾馆等的沙发、床垫等。“针对这些公共场所的家具,目前只要求对其阻燃性能进行检测,并没有溴系阻燃剂的限量或禁用检测项目。”

汤主任说,在家具中添加阻燃剂一直以来都是欧美家具业的趋势,国内也有不少声音呼吁国家出台阻燃标准,但随着欧美一系列环

保政策的出台,阻燃剂近年来的发展又受到了限制,品类也被进一步筛选,未来阻燃产品的发展应是在防火与环保之间寻找平衡点。

浙大化学教授:

阻燃剂挥发少而慢

居室尽量多通风

看到这里有的人会问,那万一我买了阻燃家具怎么办?

“目前国内对空气中阻燃剂浓度的检测还缺乏技术手段,只能对家具成分进行检测,不过得破拆,这对家庭来讲,显然不可行。”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郭伟强说。

那家具中的阻燃剂会不会像甲醛那样,十年挥发不去?

“以甲醛为例,并不是所有的室内甲醛都需要十年的挥发期,要看它的加工工艺。像加热固化在家具板材里的甲醛,挥发期比较久。而油漆等涂料中的甲醛只是涂抹在墙表面,挥发就比较快了,一年内绝对可以充分挥发;同样的,如果是防火木地板,一般是以涂料或浸渍纸为饰面材料做阻燃处理,这种挥发就比较快。如果是床垫或沙发内芯含阻燃剂,那么挥发就会相对较慢,具体时长因为没做过实验论证,难以估计。”

郭教授说,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对大家是一种提醒,但看了也不用太恐慌。

“是否造成健康伤害要看很多方面。第一得看阻燃剂的浓度,以目前我国阻燃剂添加的普及率来说,普通居家环境空气中的含量浓度应该是较低的,而且阻燃剂挥发慢,挥发的量本身就比较少;第二还得看阻燃剂的品种,溴系阻燃剂属有机物阻燃剂,容易挥发,伤害也大,我国已经对它开始逐步限用,但如果是含磷的无机物阻燃剂,它的挥发和伤害就要小很多。”

郭伟强教授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

第一,居室尽量多通风。“针对空气污染物,通风是最简单也最百通的方法,它可以直接降低污染物浓度,只要室外空气不错,冬天白天开窗晚上关,夏天可以24小时开着。

第二,有些人在冬天有用电热毯的习惯,如果买的是阻燃床垫,会加快床垫中阻燃剂的挥发,而挥发的阻燃剂颗粒很有可能直接附着在电热毯或棉被(棉花是很好的吸收剂)里,因此冬天用电热毯的话应该把电热毯多拿出去晒晒,被子也多晒晒。

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提醒我们,今后买家具,除了要关注甲醛外,还得问问它们含不含阻燃剂。

手机辐射易致儿童多动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长时间处在手机辐射环境内,容易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导致胎儿出生后产生情绪焦虑、记忆力差等行为问题。但英国学者对这一结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该项研究证据不足,实为杞人忧天。

耶鲁大学的这项研究主要是为探寻多动症儿童病例日益增加的原因而展开的。通常情况下,学龄儿童中罹患多动症的比例在3%至7%左右。但自1997年以来,被诊断出患多动症的儿童每年增加约3%。耶鲁大学研究人员认为,多动症患儿比例的增加也许与他们在母体内发育时期所受到的手机辐射有着紧密联系。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孕期内的母鼠放置在有手机辐射的环境内进行饲养,并在其产下的鼠崽成年后对它们进行一系列的神经学和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实验鼠与其他普通同类相比,精神更容易紧张焦虑,且行为冲动,记忆力较差。研究人员休·泰勒教授表示,这些实验鼠患病的原因很有可能与它们在胚胎期间频繁接受手机辐射相关,而这一影响很可能也适用于人类患儿的病例。不过,泰勒教授也指出,这一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人体实验来验证。

针对耶鲁大学的该项实验结果,英国许多学者表示了质疑和不屑。他们认为,仅凭单一性质的动物实验就下结论是不负责任的。而且,老鼠等动物的活跃程度本身就高于儿童,因此他们之间不存在所

谓的对应关系和参考意义。伦敦国王学院的埃里克教授表示,罹患多动症的儿童数量比例20年来一直都保持平稳,近些年来这一比例有所提高,也许是与人们对于该病症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有关。

作文六:《科学网—我们身边的能源有多危险?》1600字

我们身边的能源有多危险?

陈钊 2014-03-29

能源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更是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能源的使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不仅仅是能源资源的消耗,还包含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方面,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过程经常会有事故发生,这种事故经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1年间,我国矿难死亡人数达到了5.5万人以上。而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公布的数据,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到9000人以上。

图1 2000年至2011年我国矿难死亡人数

另一方面,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向大气中排放多种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这种危害是长期的且不易被发觉,但后果却是非常严重。据钟南山院士的介绍,由于有供暖燃煤的区别,我国淮河以北人员的预期寿命缩短了5年。另一项更为具体的数据是,2013年11月研究人员对沈阳地区雾霾对孩子咳嗽和哮喘发病率影响的研究显示,孩子咳嗽发病率从平均的3%上升到雾霾天气的7%,哮喘发病率增加了一倍。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理解能源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那么,这些能源到底多危险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能源使用产生的长期危害是很难计算的。针对这个问题,欧盟专门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名称为“ExternE-External Costs Energy”[1],可以翻译为《能源的外部代价》。这个项目研究了从1990到2005年的15年间,欧盟地区内六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电力所造成的死亡和疾病人数。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我们对该问题的一种答案。

下列图表是该研究项目于2005年公布的结果。这些数据是按照一定的数学统计方法计算出来的,统计的范围包括了从矿物开采到电力生产的整个生产链。这些具有一定的误差,括号中的数据表示的便是误差范围。

表1 各类能源形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图2 各类能源的事故死亡人数/TWh                    图3 各类能源的大气污染相关死亡人数/TWh

图4 各类能源的大气污染相关疾病人数/TWh

从该项目的研究结果看出,燃煤所生产的电力(包括褐煤和煤)的数据在各项统计中都是最高的,石油和天然气次之,生物质能和核能最低。在事故死亡人数中,生物质能的数据近似为零;在大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疾病人数中,核能的数据均近似为零。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对人体健康危害方面来讲,煤炭能源的危险程度最高,石油和天然气次之,生物质能和核能的危险程度最小。当然,这些数据只是从人体健康危害程度这个方面去评价能源的危险性。想要更加全面地评价能源的危险性,可能还得考虑社会心理效应之类的影响,在这些方面,核能的数据可能会高于其他能源。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如燃煤电厂的脱硫脱硝技术等,煤炭能源的危险性也会下降。新能源在这里没做讨论,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应该是小于以上各类能源的。

2014年3月29日星期六

于德国卡尔斯鲁厄

[1] ://.externe.info/externe_d7/

[2] EuropeanCommission. ExternE: Externalities of Energy: Methodology 2005 Update. EUR21951.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2005.

作者简介:

陈钊(1987-),男,广东潮州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核能技术研究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事先进核能系统的设计与安全分析研究。

E-mail: zchen214@mail.ustc.edu.

本文引用地址:://blog.sciencenet./blog-489092-780335.html

上一篇:直面核事故,敬畏核安全(三)——福岛核事故

作文七:《身边的危险》500字

《身边的危险》教案

一. 课前准备

1. 教师给学生提出安全隐患的概念。

2.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危险。

3. 教师把查找的安全的视频。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事例认识自己身边的安全隐患。

2. 学会自护自救的方法,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三. 教学重点

认识安全的隐患,安全意识的提高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对这些危险缺少应有的警觉和预防,有可能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故,给人们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那么,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危险?遇到危险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身边的危险》。

(二) 认识身边的危险

1. 看课本配图,思考:图片中的同学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

2. 过渡:生活中的危险远不止这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对身

边的安全隐患做了一些调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3. 分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4. 师小结生活中常见的危险以及相关数据。

5. 危险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播放相关视频;说说危险发生后会

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和痛苦。

6. 教师小结: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当危险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三) 活动拓展

开展“我做小小安全员”活动

作文八:《身边的危险》1600字

进行邮包诈骗

2011年12月7日,厦门捣毁特大“违禁邮包”诈骗团伙,该团伙藏在深山,骗取人民币300万元。

“您好,我是中国邮政,您有个包裹,里面有海洛因。”从当年7月份至11月底,4个骗子躲进深山老林,利用一台电脑加几部手机,冒充邮政人员、警察、银联工作人员,给市民手机发短信、打电话,进行邮包诈骗;另外4人则在全省各地到处取款。他们在厦门甚至全国疯狂作案,初步统计涉案100多起,涉案金额近300万元。

案例2

利用个人信息

入室实施盗窃

从2012年3月开始,朱某川和表弟王某,用微信套取夜店女的信息,然后入室盗窃。   一到晚上,朱某川和王某就打扮得很时尚,跑去厦门福联饭店附近的一些酒吧,拿起手机使用微信“摇一摇”的功能,摇出附近的美女。因为微信上有个人头像,两人就在酒吧中搜寻他们盯上的女子,一旦感觉该女子有钱,就尾随其回家。然后趁晚上的时间给被盯上的女子打电话,如果对方说在上班,他们就开锁入室偷盗。

据悉,二人作案40余起,涉案价值约50万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没有和女子本人搭讪,基本都是通过微信获取对方信息。

案例3

个人信息泄露遭强奸

2012年,何小姐在微信上接到一个陌生人通过“摇一摇”向她发来“添加好友”的信息,显示位置距离她仅有一两公里。何小姐与此人见面后,相谈甚欢还喝了很多酒。散场时,男子提议到酒店开房,男子趁何小姐不省人事,先后亲吻、抚摸何小姐,并与何小姐发生了性关系。得手后,他匆匆逃离现场。后来,警方抓获该男子张某。

据悉,张某通过微信等工具物色周围女性 “下手”,何小姐是他的第一个目标。经审理,法院认为张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

案例4

个人信息被冒用遭套现

2009年5月21日,经侦支队接厦门市某银行报案称,有人冒名厦门市某单位31名员工办理了32张信用卡,通过POS机套取现金透支31万元并逾期拖欠。

嫌疑人被抓获后交代,他通过网络、报纸广告、街头小卡片等途径,收集了大量出售个人信息的不法分子及信用卡套现人的联系电话。之后在网上向不法分子购买了某单位部分员工的身份信息资料,伪造了63张居民身份证,然后又购买多张手机卡,再把这些手机号码通过呼叫转移到自己手机上,以备银行的回访。随后假冒该单位员工的身份,先后向银行申办了32张信用卡,借此套取现金共计31万余元。

三个女孩智斗歹徒

2012/10/31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