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手机远离课堂1》4000字 不要远离课堂

作文一:《让手机远离课堂1》4000字

让手机远离课堂

摘要:课堂是个神圣的地方,是我们汲取知识的地方,不能让手机霸占我们的课堂。当代大学生要自觉自立,自己管好自己,努力提高自己,摆脱“手机依赖症”。     时至今日,谁也无法否认,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离开了手机陪伴,生活简直难以想象!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查看微信、微博、新闻。每天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也是刷微信,看聊天记录,和网友难舍难分。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除了传统的通话、短信外,手机上网,手机视频,手机社交,手机理财,手机购物,手机订餐,手机订票,手机打车,手机导航……正在成为生活的现实。手机社交、虚拟社交大有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交往之趋势!“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听来既像是自嘲,更像是伤感,是无奈。 走进教室,放眼望去,台下学生在低头玩手机:刷微信,发微博,聊天,浏览新闻。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大亮丽风景。我们必须承认,手机进课堂,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课堂秩序,影响了上课注意力的集中,影响了对问题的深思考,影响了师生的交流互动,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种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大学生将手机带进课堂无可厚非,智能手机所拥有的上网娱乐等强大功能,更不是手机的“原罪”。但将这两项合二为一的手机带进课堂,并因此给正常的授课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这就不应该等闲视之了,从媒体记者走进众多高校,众多班级所实际采访和发现的情况来看,几乎每个正在授课的课堂,都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在玩手机,手机俨然已经成了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一种“公害”,迫使家长和学校不得不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毕竟是大学校园,很多学校希望通过大学生的自觉自律和学校倡导的方式实现无手机课堂,但事实证明不仅收效欠缺明显,更不是长久之计,出于对学生和家长及社会的负责任,笔者认为,学校应当建立长效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确保课堂回到无手机时代。

显然,很多高校没有建立无手机课堂制度,一是担心在制度建立上会遇到法律障碍,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大学生虽已成年,但毕竟还是处在学校的教育和学习阶段,禁止大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并不是禁止学生在校园内正常使用手机,更非侵犯学生的自主权利。其次是没有在无手机课堂问题上形成高度共识,这在倡导无手机课堂期间已经显现出来,不仅有很多同学反对,甚至包括一些家长和一些学校领导老师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只要老师授课的方式水平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自然就不会在课堂上玩手机,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老师授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是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正当理由,对少数玩手机的学生没有吸引力,不代表对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吸引力,更不意味着老师的授课方式水平就存在问题,少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既干扰了其他学生的正常听课学习,更是对授课老师的极不尊重,本身就是一种不文明的陋习,必须用制度加以改正和约束。

另外,对于无手机课堂,来自社会的舆论也不是全部赞成,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都已成年,本身具有一定的素质,正确使用手机的某些功能,对学生开阔视野甚至对学习还很有帮助,将手机带入课堂,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学校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而不是一概而论。这种观点不能说不对,但却与实际相差太远,从媒体记者对多所高校课堂走访所看到的情况就不难发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学生几乎100%的都是在“玩”,极少甚至没有发现有学生将手机当着学习的“辅助工具”。而反对无手机课堂的一些大学生也不乏有类似理由,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更清楚,将手机带进课堂的目的就是遇到不感兴趣的上课内容时,用玩手机来“打发时间”。

大学生在校园里,俨然都成了低头一族,不仅上课玩手机,吃饭、睡觉、休闲、交流、甚至上厕所处处手机不离手,过分的手机依赖,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业,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给本身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一定威胁。部分已经毕业工作的大学生提起当初校园的生活,无不对曾经因玩手机影响学习而后悔不迭,这足以提醒人们,手机在高校校园已是“泛滥成灾”,政府、学校、家长、学生和全社会应当在“无手机课堂”问题上形成共识,不能局限于倡导和靠学生自觉自律,应当建立相应的制度,确保正常的课堂教学回到无手机时代,这是对社会和学生的家庭负责,更是对大学生本人和他们的未来负责

某校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倡“学教融合”,本学期开学初为抓好课堂秩序和质量,推行领导干部听课、辅导员查课、辅导员督查迟到早退等,而工程学院响应学校号召开展“蓝布袋”活动更是学风建设的一个创举,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一个无手机的课堂,使课堂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今天是蓝布袋活动的第一天,许多同学对此褒贬不一。大部分同学很支持这个活动:“我认为这个活动对课堂效率很有帮助啊,身边没有了手机,我可以安心听课了”;“第一次体验没有手机的课堂,以前即使不玩游戏也老是习惯偶尔看看手机”。当然,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部分同学也颇有微词:“说实话,我在课堂上很少玩手机,但是会经常用手机拍照片,记录一些老师讲的重点,或者拍下较难用笔记录的图形,这样一来,手机不在身边有些不习惯”;“难免会有些急事,没有了手机,总是有点不方便联络”。而一位老师则表示,“这样的活动或许会让同学们暂时有些不适应,但是从老师教课的角度来看,上课玩手机的人确实少了,大家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也能主动认真听讲了,甚至以前总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也能主动坐到前排认真的听课了。”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几乎能够满足我们的各种生活需求,渐渐地我们依赖上了手机,它甚至像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难以割弃。因此,课堂上玩手机在近几年的课堂里蔚然成风,同学们从最初的发短信到现在的戴耳机看电影,甚至部分同学主动地把自己从课堂屏蔽了。其实,学院开展“蓝布袋”活动旨在让学在课堂上远离手机,更是以此活动号召学院乃至学校的学生养成上课不看手机,专心听讲的好习惯,杜绝课堂上利用手机娱乐,降低课堂效率。“善学而敏思”,希望学生能放下手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蓝布袋”是个形式,但求学求知的任务不可怠慢,为传道授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最好的学习氛围,无手机课堂活动的开展势在必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聚餐、开会、郊游、上课……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少人都因手机而成为低头族。这周一开始,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的学生自发组织了无手机课堂活动:每天选一堂课,课前学生交出手机,课后再取回。近1个小时的课,没有一部手机发出声音,也没有屏幕亮起。下课铃一响,不少学生按捺不住,迅速跑到第一排拿回自己的手机,打开锁屏,边走边看。“其实手机上也没什么重要信息、电话,就是一种习惯,不看不踏实。”坐在第一排的时晓光伸手就能摸到手机,“要控制自己不去碰真有点难”。时晓光说,平时上课,同学们都是手机不离身,他一般拿手机当表用,隔几分钟瞄一眼,看还有多久下课。每个班都建有自己的QQ群或微信群,如果群里突然有什么爆炸性消息,即使在课堂上,大家也会集体低头刷屏。“第一天交出手机的时候最不习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林梦洁说,活动发起当晚,她正好上食品微生物课。这是一堂大课,分3节,每节45分钟。林梦洁坦言,周一的课特别多,到晚上大家都有点疲倦,两个多小时的课很难熬,时不时刷刷微博、聊聊天就会混得快得多。“那天晚上都有点后悔参加这个活动了。”有学生想出对策:找出闲置的旧手机放到第一排充数,手里继续玩着智能机。短短几天,课堂就发生了变化。“以前老师在黑板上写,我们就拿手机拍下来,省事,但其实过后谁也不会翻手机仔细看。”林梦洁说,交出手机后,大家只能老老实实做笔记,

最原始的方法却是最有用的记忆方法。“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低头的学生了。”匡老师说,以前上课经常发现学生低头玩手机,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他只能绞尽脑汁活跃课堂气氛。“希望学生们能把无手机课堂坚持下去,过段时间,肯定能看到成绩上的变化。”

若干高校相继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但对于患上“手机依赖症”的95后大学生而言,手机早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更有学生表示:“没有手机的生活是不正常的。”在大学课堂上,“低头族”早已成为“主流人群”——拍照代替记笔记,上课刷朋友圈,甚至有同学竟然不经老师允许直接走出教室接电话。更有甚者,还会摆出“新闻发言人”的架势,在朋友圈同步“点评”老师的上课内容,却为自己不记笔记找出诸如此类的借口——“老师讲课速度太快了,只能用手机拍下来”。“无手机课堂”是不少高校眼下关于课堂的理想模式,但因其存在强制色彩,难免引发老师和学生的热议。持肯定态度的同学认为:“刚开始确实难受,就好像身体少了个零件,但慢慢也就习惯了。       大学生在课堂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听课学习,诚然,有些老师的课上得很枯燥乏味,但这不是上课玩手机的理由。现在在大学里,很少作出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的限制,而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玩手机也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玩手机。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也会成为很自然的动作。一心不能两用,课堂上玩手机,也就不太会认真听讲。学生玩手机,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是挑战,教师更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应该多些互动,从而吸引学生的学生兴趣,打败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毛病。但老实说,如果任由学生玩手机,不管教师的教学水平多么高明,也很难和手机里的“精彩”相提并论,毕竟手机的背后是强悍的网络。谁能与之争锋?

“无手机课堂”,需要三方合力。其一,需要学校的制度硬起来,“无手机课堂”并不是将手机藏起来,手机可以放在学生手上,遇到急事,也可以使用,但却不能用手机在课堂上玩游戏、聊天,这需要学校制订出以人为本的制度;其二,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多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需要学生自觉,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手机玩得再多,也未必就能够增长自己的“本领”,以后出去工作参加竞争,靠的绝不是会玩手机。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搜狐新闻

作文二:《让手机远离课堂》1000字

让手机远离课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深了。在寝室玩手机,在路上玩手机;在课下玩手机,在课堂上也玩手机。手机已经成了我心里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对于现在大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标配;而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也已是一种既令现在人感觉正常又令过去的我们感觉不可思议的现象了。当学生开始变得不再上课认真听讲,只顾沉浸于网络世界时,一切都开始变的不可思议起来。讲台上老师在尽心尽力的为我们传授他所知道的知识,台下是一个个低低的头颅;大家不是看着黑板上老师用心书写的板书,而是盯着屏幕上毫无生气的种种信息。学生在教室不学习,手里不是握着笔,而是冰冷的手机时,这样的地方还能称之为课堂么?亦或是神圣的课堂已经不再是那么纯洁、平和,没有朗朗的读书声,没有贪婪求知的眼神,没有面对难题的抓耳挠腮;有的仅仅是来信息的手机铃声、翻阅网络信息的贪婪无知以及面对屏幕毫无意义的偷笑。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是变的如此胆大妄为,如此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如此对老师的不尊重!我们自认为拿着我们手里小小的几寸屏幕就掌握了世界,殊不知我们一直在原地打转,面对书本,我们显得空空如也。我们在网络世界里一直游荡,但从未获得过什么,一切在我们眼前出现,一切又在我们手中溜走。   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未来的我们!但现在的我们整日在课堂上与手机相伴,未来的我们又怎么可能承担起强盛国家、振兴民族、发展社会的责任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若不努力,国家又怎么会有希望?课堂,课堂,就是用来上课学习的地方,是老师辛辛苦苦燃烧自己的地方,是老师辛辛苦苦浇灌花草的地方。这样的一片天地,我们怎么忍心因为自己沉溺手机的网络世界,而让白云变得不再白,天空变得不再蓝。我们要明白我们是活在现实世界里,而不是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世界再好,我们也要取舍有道,而过分沉溺,就是舍本逐末了。相信当我们在课堂上拿出手机时,老师不是没有发出劝告,但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有几人真正对待了呢?我们要明白:手机里的交友信息、游戏信息、网络俗套并不会真正的带给我们什么东西,它只会让我们失去的越来越多。真正能对我们有帮助的是课堂,是老师,是课堂上老师传授我们的知识。

所以,现在就让我们放下手中的冰冷方块,抬起头来,在课堂上,望着老师,汲取知识;让我们的思想不再空白,让我们的时间不再虚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真正的书生朝气。

作文三:《让手机远离校园》600字

让手机远离校园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手机远离校园》。 我校是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但仍然有少数学生偷偷的将这些违禁品带到学校。

家长给孩子配手机的目的主要是: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外出或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遇到特殊情况,能及时用电话与家长联系,寻求帮助。看来,家长们给孩子买手机的出发点应该是正确的,问题是孩子能否正确使用手机呢?

教育界的专家们认为,中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带手机到校,有很多危害:

一是影响学习。通过调查,这些偷带手机到校的学生都是在利用手机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玩游戏,qq聊天,看小说,有的玩至深夜,严重影响了学习,事实上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带手机到校,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其他同学。

二是不安全。目前,手机也算是贵重物品,孩子带手机上学很惹事。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容易丢失,给学校管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在回家途中一些不法分子见手机起恶意,专抢中学生手机,有时候可能还会伤害了孩子。孩子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当,也可能会引起纠纷。

三是易引发攀比心理。只要手机新款一出来,总有许多中学生缠着父母买。给孩子买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不给孩子买吧,怕同学们瞧不起孩子,难为了家长,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由此可见,中学生使用手机危害很多,也没有必要将这些物品带到学校来。所以请同学们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让手机远离我们的校园。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加强自我约束,互相监督,携起手来将一中校园共同营造成一个更为洁净,更为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作文四:《让手机远离课堂》1900字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手机对课堂造成威胁,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因而,必须从制度上来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让手机远离课堂。

【关键词】手机 课堂 制度规范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75-01

手机是新新人类不可缺少的“招牌”,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社会发展的有力见证。但与此同时,现代科技促进了现代工业的突飞猛进,却践踏了生态平衡,手机在服务于人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类。如对正常的课堂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殿堂,但短短的几年教书生涯,让年轻的我在课堂上听到的不仅有朗朗的读书声,还有不和谐的杂音——手机铃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消费越来越普遍,几乎每一个上班族都拥有手机,甚至在中学生中,手机也非常普遍,于是在教学中往往会因为手机的原因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作为老师面对此状况不堪其扰,甚为疲惫。

作为老师,应该做到——让手机远离课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从日常教学中细微的言谈举止体现出来的。手机不关机就带进教室,乍看起来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它直接影响了老师的声誉,有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高尚的称号。小事不小,小中见大。课堂,是传知授能的场所,它是神圣的,如此庄严的课堂,岂能让手机铃声搅了?因此,为还教师一个圣洁的舞台,请教师共同努力——让手机远离课堂。

正如之前提到的,由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中学生拥有手机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许多家长出于对子女的爱与关心,总担心子女在放学后去上网或出入一些鱼目混杂的地方,所以为方便随时能联络到子女,给子女买了手机。可以看出初衷是好的,但效果又如何呢?

第一,中学生拥有了手机之后,课堂上有了比听课更有趣的事干了——在课堂上相互发短信、讲笑话。甚至在角落里低声打起电话来,于是思维“活跃”起来,天马行空,课堂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第二,老师在讲课时,不时的有手机铃声响起,这并不是老师的手机没关,而是讲台下学生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既打断了老师上课的思路,也影响了老师讲课的情绪,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第三,放学后,部分学生不是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而是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甚至持续到深夜。这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从上述几个方面的表现来看,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恶劣影响是可怕的,相比而言,家长的美好初衷倒显得微不足道了。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既是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阶段,又是储备知识的黄金阶段,青年学生千万不要因为手机而蹉跎了岁月,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也必须承认大部分拥有手机的同学不一定会因此而受影响。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人生当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唯一的。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茁壮成才,青少年学生应该做到——让手机远离课堂。

课堂是知识的殿堂,课堂是学生的天堂,课堂是教师永远的舞台。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科技是先锋,人才是关键,教育要先行,课堂要保障。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更好地培养人才,所以,作为教师、作为学生都应让课堂远离手机铃声带来的骚扰。

当然,要让手机彻底远离课堂,更主要的是应让更多的人认识手机对课堂干扰的严重性,特别是众多的家长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要把对孩子的关心与爱变成一种溺爱,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专家指出:再富不能富孩子,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更多的家长应早一点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让孩子健康成长。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只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手机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影响,并不是说都是手机的错,手机本身不但没有错,而且给现代生活增添了色彩。产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手机,而在于人本身。所以,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源上应该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从思想上认清问题所在,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但“治本”绝非单方面作用就可以实现。因此,我们应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以外界条件来约束主体行为,从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秀芳.“课堂上学生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所引发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2(4)

[2]张学东、黄晓林、杨华.由管理学生课堂“玩手机”而引发的思考[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11)

〔责任编辑:高照〕

作文五:《让手机远离课堂》10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让手机远离课堂

作者:郑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