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2800字】丝绸之路的故事100字

作文一:《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2800字

简介ﻩﻩ  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ﻩﻩ  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ﻩﻩ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ﻩﻩ  西域都护的设立: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ﻩﻩ  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ﻩﻩ  简介:ﻩﻩ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ﻩﻩ  路线ﻩﻩ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ﻩﻩ  东段ﻩﻩ  东段:从洛阳、西安到玉门关、阳关,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汉代开辟)ﻩﻩ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ﻩﻩ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ﻩﻩ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ﻩﻩ  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ﻩﻩ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ﻩﻩ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ﻩﻩ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西安(长安):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 石窟 武威(凉州) 张掖(甘州) 酒泉(肃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ﻩﻩ  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天水 西宁 伏俟城 索尔库里盆地(索尔库里)ﻩﻩ  中段ﻩﻩ  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ﻩﻩ  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 阳关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绝),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和田(于阗)ﻩﻩ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玉门关 楼兰(为鄯善所兼并,现属新疆若羌县) 吐鲁番(高昌):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库车(龟兹):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苏(姑墨) 喀什(疏勒)ﻩﻩ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 哈密,水道纵横盛产哈密瓜 乌鲁木齐,回文意思解作美丽的草原 伊宁(伊犁) 碎叶ﻩﻩ  西段 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ﻩﻩ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乌鲁木齐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江布尔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城市) 托克玛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城市) 萨莱(俄罗斯) 萨克尔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ﻩﻩ  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 喀什或喀什葛尔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尔 巴米扬: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毁。ﻩﻩ  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马什哈德(伊朗) 萨卜泽瓦尔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椟,可能位于如今的伊朗达姆甘和沙赫鲁德之间。) 德黑兰 哈马丹 克尔曼沙汗 巴库拜(伊拉克) 巴格达 阿布哈里卜 费卢杰:沿幼发拉底河至阿列颇。 拉马迪 阿列颇(叙利亚) 大马士革 阿达纳(土耳其) 科尼亚 安条克 布尔萨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ﻩﻩ  路线简略: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境内)、通往中亚(安息古波斯)、西亚,直到欧洲(大秦古罗马)。

作文二:《关于丝绸之路的练习题》1100字

阅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等“五通”逐步形成从中国到中亚及西亚等地区的区城大合作,促进所在地区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左下图为我国新疆与中亚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近年来沿着“丝绸之路”修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今年即将建成的兰新高铁(客运专线),东起兰州,经青海穿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再沿天山南麓,经哈密及吐鲁番盆地北缘后穿过天山至乌鲁木齐,全长1903公里。而已建成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就是沿丝绸之路而建,其具体线路如右下图所示。

1.简述兰新高铁在建设过程中,沿途自然地理环境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分析兰新高铁

的建成对铁路沿线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6分)

2.简述我国当前能源生产与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分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建成对

我国带来的影响。(5分)

3.河西走廊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之地,说出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的

有利条件。(4分)

4.中亚哈萨克斯坦国近年来与我国经贸来往密切,试分析该国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

条件。(3分)

5.说出新疆与中亚局部地区图所示范围内的主要地域文化区(圈)名称及典型文化景观(4分) 答案

1.沿途复杂多样的地形区对工程建设带来影响,沿途经过青藏高原,并穿越祁连山、天山

等大型山脉,对施工难度提出挑战;(1分)沿途经过的高寒气候及大陆性气候区域产生的寒冷、干旱、大风等问题对施工带来影响(1分);沿途经过的高海拔地区形成的常年冻土带,对铁路建设产生影响。(1分)(共3分)

兰新高铁建成后,该路线将专门用于旅客运输,能有效缓解兰新铁路原有的客、货混运状况;(1分)将大大缩短原有铁路沿线主要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1分);兰新高铁的建成促进了我国西部边疆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快速、紧密联系,完善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条件,该项目属于“五通”中的“道路联通”(1分)(共3分)

2.我国当前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炭为主,其所占比重过大(1分);还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

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1分)。“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建成能够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问题(1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1分);促进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1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1分)(共5分)

3.旱作农业(灌溉农业)(1分);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较好(1分);地形平坦,利于耕

作(1分);有冰川积雪融水的水源利于灌溉(1分);(共4分)

4.该国是我国陆上邻国,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1分);该国矿产资源丰富,经

济欠发达,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两国经济互补性强(1分);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1分);(共3分)

5.新疆荒漠—绿洲文化(1分);阿以旺、坎儿井等(1分);阿拉伯文化圈(1分);清真

寺(1分)

作文三:《关于丝绸之路的起点》1700字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此乃由六个硬性的元素所决定。

其一:时间的起点。

张骞出使西域两次。普遍认为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这是不对的。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找大月氏,以携手打匈奴。事不成,然而张骞发现了西域。西域的发现,并不证明汉与西域诸国就当然地建立了往来关系,更不证明彼此开始通商,所以它不是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

时间的起点应该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其目的既有动员乌孙东迁今之甘肃张掖一带,以断匈奴右臂,又有使者往来,促成汉与西域诸国通商。乌孙东迁的目的没有实现,不过汉与西域诸国彼此通商的目的实现了。

这便按准了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

其一:空间的起点。

空间的起点只能是长安,是汉长安城,是汉长安城里的未央宫,是未央宫里的前殿。

岁月漫漫,风雨潇潇,汉长安城只存其遗址了。

前殿遗址是一个长方形的由夯土所筑的平面,南北长大约400米,东西宽大约200米。从南向北,有逐渐高升的三个台基,顶部距地面大约15米。故墟荒土,仍可以立足举目。四周远望,隐隐约约,错错落落,其雾蒙蒙,闯入视野的,不是河山,是楼的方块。汉武帝骂了一声:“他妈的,弄成什么样子了!”

前殿是天子朝会之处。取得河西及建立河西四郡的政策是在此作出的,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决定也是在此作出的,开辟丝绸之路和保障丝绸之路安全的种种措施都是在此下令实行的。

西安是长安的变迁和发展,所以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然而此起点并不是随便的一个位置。反对粗暴地指认它,因为空间的起点是不会游动的。

其一:处在起点上的开辟者的权威性。

张骞的权威性不足,他并非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出使西域,只不过是遵循权威者的意志行事而已。处在起点上的唯一的权威者是汉帝国,汉政府,汉武帝。当然,它们完全统一,因为汉武帝的意志就是汉帝国的意志和汉政府的意志。汉武帝在长安城起居行止,在未央宫处理政务,在前殿朝会,包括令张骞一再到西域去。汉武帝显然是丝绸之路的开辟者,他在起点上的权威性是绝对的。

其一:发生在起点上的第一次使者往来的完整性。

汉与西域诸国的使者第一次往来,大约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帝国团队携有大量的金子和丝绸,从长安发轫。张骞领导,不过团队里还安排有副使。

张骞出使乌孙,这是往。在张骞返长安的时候,乌孙的使者随张骞至长安,并带善马以报汉武帝,这是来。副使也分别至西域诸国,大约一年之后,西域诸国也派他们的使者随副使至长安。有往有来,才构成完整性。有往有来,丝绸之路是谓通。

其一:在起点上的贸易的连续性。

如果仅有张骞及其副使与西域诸国使者的一次往来,那么丝绸之路就不算开辟了,因为这是偶然。相反,长安的外交活动是活跃的,贸易是连续的。

资料显示,在汉武帝的号召之下,一年出使西域的团队多者十几批,少者也五六批,常常相望于道。他们传播汉帝国的威德,并输入西域的奇物怪货,飞禽走兽,草木果疏之种及魔术。这都是外交活动与贸易连续性的见证。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无不继承了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贸易着,并作着文化的交流。

汉的贸易尤其在唐得以发扬光大。唐长安的西市,多有西域诸国的商贾在此经营。邸店、酒肆、珠宝,是他们的长项。胡姬也乐在长安,她们的招待,颇受唐少年和唐诗人的喜欢。

贸易也引起了信仰的输入,种种宗教也传播到了长安。

其一:起点上所产生的世界影响性。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汉长安和唐长安也是当年的国际化大都市。我发现,也曾经说:“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最早是从长安传播的。世界不知道中国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长安。从长安所传播的中国也最强大、最富裕、最繁荣,是礼仪之邦。天下人谁不向往长安!”

长安的转生为西安,于是西安就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了。问题是,把这个起点确定在什么具体的位置才抵近真实且合适呢?

应该尽快把汉长安城,把未央宫,把前殿,确定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以正天下之视听。汉长安城及其未央宫,未央宫及其前殿,虽是三处,也实为一体。考虑到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当在其周边选择吉祥位置,或立柱,或树碑,铭记丝绸之路的开辟。唯有如此,丝绸之路起点的特色才会得以强化,其标志性、象征性和纪念性才会呈现出来。汉长安城霸城门、西安门、直城门或横门遗址以外,应该都是吉祥的位置。一旦立柱树碑,起点固有的历史文化功能将源源发挥。

作文四:《散文 丝绸之路》1000字

散文

丝绸之路

逯玉克

公元前139年,长安城外,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带领群臣,为一位远赴西域的使者送行。

怀着拓疆守边的凌云壮志,使者辞别皇帝,踏上西行之路。

这条路没有名字,但玉门关、阳关、葱岭;凉州、河西走廊、敦煌……上百个透着西部或异域风情的地方,无不响彻着一个传奇的名字——张骞。

2000年后,一位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才给它起了个美丽浪漫让人悠然神往的名字:丝绸之路。

在这条长达7000公里的路上,中原文化、西域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多种文明澎湃交会,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中亚、欧洲,同时,中亚的骏马、葡萄、香料,印度的佛教、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等也传入了中原。

一条路,连通了东西;一条路,开阔了世界;一条路,活跃了商业;一条路,璀璨了文化。

西汉之后,洛阳已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至隋,炀帝又大规模扩建东都,并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于是,处在陆路、水路这个丁字路口的洛阳,蔚然成为吞吐天下盛名远播的国际大都会。

此前,洛阳及长安的北方,横亘着一项规模浩大的旷世工程,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那就是被国外学者称之为“中国墙”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用来防御匈奴隔离民族的,而丝路恰恰相反,不分民族,无论国度,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沟通交流、用和平与友好的商业贸易,把世界连在一起。孟子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于是,在长城终结的地方,丝绸之路依然蜿蜒西进。

那个伟大的时代,洛阳和长安无疑是开放大气的,正如唐太宗所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唯有如此博大的胸襟,丝绸之路才能在汉唐雄风中伸展得如此遥远——当长城疲惫地消失在大漠烟尘,丝绸之路却如一条蓬勃的藤蔓,顽强伸展到蔚蓝的波斯湾、地中海。

文化只有交流融会,向来没有“入侵”。所谓“入侵”,其实是输入——先进文化对落后地区的文化传播与渗透,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及社会法则,这其实是天经地义的。没有隋唐先进文化的熏陶影响,孤悬海外的日本恐怕还是一片蛮荒。没有放眼世界与时俱进的明治维新,日本就不会“脱亚入欧”迅速崛起。相反,大清“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盲目傲慢和故步自封的愚昧,任凭什么炫目一时的“康乾盛世”,也只会画地为牢,最终滑入没落崩溃的深渊。

经济离不开流通,文明需要碰撞交融,体制更应顺乎潮流。敞开国门,海纳百川,汉唐所以兴盛也;闭关锁国,体制僵化,大清所以衰亡也。这就是丝绸之路留给后世的历史昭示吧。

作文五:《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几点思考》13100字

全 壬 求化 2 0 1 4年 第1 2 期

关于 “ 丝 绸之 路经济带”的几点思考

刘 学敏

摘要 :  “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链接欧洲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的一条经济发展带和合作 区,

是 中国提 出的战略 思路。 目前 ,它 只有 一个 大致 的范 围和方 向,是 一个 开放 的经济发 展 区域。

它的建设还 存在着 许 多障碍 ,还 受到域外 力量 的影 响 ,需要 沿线 多个 国家 的综合协 调。 为此 ,

在 国际层 面 ,应 与相 关 国家从顶层 上设计和 推进 ,基 于可持 续发展 ,要综合推进 交通 、能源 、   贸易、城 市化 、环境保 护 、防灾减 灾等相关 问题 的研究 与合作 ;在 国内层 面 ,它使 改革开放 战

略全 方位 升级 ,同时,把西部大开发放 置在 一个 更大的视 阈下 ,为西部地 区的发展提供 了一个

新 的机遇 。

关键词 :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综合协调   国家合作 可持续发展  西部大开发  作 者 简 介 :刘学敏,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

心 主任 。

“ 丝绸之路经济带 ”是在全球 化背景下 ,沟通亚太经济体 与欧洲经济体 、构筑 国际新

经济贸易体系发 出的 “ 中国声音 ”和作 出的 “ 中国思考 ” 。它是在共 同发展和共 同繁荣 的   基础上 ,创 新合作模式 ,发展相 关 国家 的紧密合 作关系 , 以点带面 ,从线 到片 ,逐 步形  成 区域之 间 的大 合作 ,构筑 的一个 横跨 欧亚大 陆 的新 兴经 济合 作区 。与此相 关 联 的是 ,

・0 4 8・

全 壬 求下 匕2 0 1 4 年第1 2 期

系更 多地 是通 过水路 ,也就是从亚太地 区经 中国南海 一马六 甲海 峡 一红海 一苏伊 士运河 一

地 中海而进入 欧洲 ,或者 ,经 中 国南海 一马六 甲海 峡 一印度 洋 一非洲大 陆南 端 一 大西洋

而进入欧洲 ( 图l 所示 )。 目前 ,在 国际贸易 的物流 中,亚太地 区 9 9 % 的货运集装箱 都是  通过海运 的。在世 界总的集 装箱运 输 中,中 国约 占 2 6 % 。在 中国东部沿海分布着一 系列大  集 装箱 港 口 ( 按照 吞吐量 依次 为上海 、香港 、深 圳 、宁波 、广 州 、青 岛、天津 、厦 门 、

大连  。但是 , 目前遇 到的 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尽管中国随着经济规模 的扩 大和

对外贸 易的发展 ,港 口业 出现 了规 模化建 设 、软环 境改善 、疏运 能力提 高、船舶大 型化  的发展趋 势 ,但就整 体而言 ,中国的集装箱 港 口运 输 已经趋 于饱和 ;更重 要的是 ,海运  要通过 “ 针 孔 ”般 的马六 甲海 峡和 苏伊 士运河

马 六 甲海 峡 位 于 马 来 半 岛 与 苏 门答 腊 岛之 间 ,呈 东 南 一西 北 走 向 ,西 北 端 通 联 安 达

曼海 ,东南端连接 中 国南海 ,全长约 1 0 8 0公里 ,西北部最 宽达 3 7 0公里 ,东南部最 窄处  只有 3 7公里 ,是连接沟 通太平洋 与 印度洋 的国际水道 ,是一条 “ 海 上生命 线 ” 。马六 甲

海 峡 由于具有重要 的战略地位和 经济价值 ,第 二次世 界大战后 ,归沿岸 的马来西 亚 、印

度尼西 亚和新加坡 三 国共管 ,航道 的深水 区在新 加坡一侧 。每年 通过海 峡的船只 约 5万  多艘 ,运载着 占世界运油量一半 的原油及 占世界贸易量 3 0 % 的商品,使其成 为世 界上最繁

忙 的海峡之一 。在每天通过这里 的近 1 4 0 艘船只 中,近 6 0 % 是 中国的船只 ,而且大部分 是

油轮 ,中国所需 8 0 % 左 右 的石油靠这条航道运 输 。   苏伊 士运河在埃及 贯通苏伊 士地 峡 ,连接地 中海与红海 ,长 1 9 0公里 ( 1 0 5海 里 ) ,   是 从欧洲至 印度 洋和西太平洋 沿岸 国家最近 的航线 ,也 是世 界上最繁忙 的航线 之一 ,每

年经苏伊 士运河运输 的货物 占世 界海运 贸易的 1 4 % 。苏伊士运河 自从建设 以来 ,一直是相  关 国家关注 的焦 点地 区,也是大 国博弈 的重点 区域 。历史 上 ,英 国、法 国、德 国、以色

列等 曾染指过苏伊士运河 。 目前 ,在前 总统穆 巴拉克 2 0 1 1 年下 台以后 ,埃及局 势一直不  稳 。就在穆 巴拉 克下台的当月,两艘伊 朗军舰 (“ 哈尔克 ”号补给支援舰和 “ 阿勒万 德 ”   号巡逻护卫舰 ) 通过 苏伊 士运河进入 地 中海 ,再 次挑动 了该地 区及世界 主要 国家 的 “ 神

经” 。另外 ,2 0 1 4年 8 月 5日,埃及新 政府 高调宣布 ,将 在苏伊 士运河 东侧 开凿一 条 7 2

公里长 的新运河 ,以扩大通 航能力 ,拉动 国家经济 复苏 。这 个庞大 的工程项 目预计将 耗  资4 O亿美元 ,但仅凭埃及 的国力则无力承担 。这项工程进展如何 ,将拭 目以待 。   抛 开马六 甲海 峡和苏伊 士运河 的各种 复杂 因素 ,正常 条件下 ,通 过水路 从 中国到达  欧洲德 国汉堡 、荷 兰鹿特丹 以及 比利 时安特 卫普的集装箱 ,通常 需要走 3 0 , - - - 3 5天 ,时 间  长 ,运 输成本高 。

基于海运存 在 的问题 ,如果 能够打通 和拓 宽陆上通道 ,搭建 一条从 东亚直接 到欧洲

的经济通 道 ,就可 以克服海运 的种种不 便 。据测 算 ,从 中国连 云港到荷 兰鹿特丹 ,如果

0 5 0・

通 过陆上通 道 ,运

输距 离可 比海运 缩短 9 0 0 0多 公里 ,运 费节 约近 1 / 4 。其 实 ,陆上通 道

早 已有 亚欧大 陆桥 ( 或称 欧亚大陆桥) 贯通 ,它是亚 洲和欧洲 两侧联 结起 来 的便捷运 输

铁路 。 目前运营 的通道有两 条 。

条是 “ 第 一欧亚大 陆桥 ” ( 又称 “ 西伯利 亚大 陆桥 " ) ,它是从 中 国出发经俄 罗斯

的符拉迪沃 斯托克和 吉林省 的珲春 再横 穿西伯 利亚通 向欧洲各 国,最 后到荷 兰 的鹿特 丹  港 。另一条 是 “ 第二亚 欧大 陆桥 ” ( 又称 “ 新 亚欧大 陆桥 ”或 “ 新 欧亚大 陆桥 ” ) ,它是

由中国陇海铁路和 兰新铁路与 哈萨 克斯 坦铁路接轨 的 “ 新亚欧大 陆桥 ” ,东起连 云港 ,向  西 经陇海 铁路 的徐州 、商丘 、开封 、郑 州、洛 阳、灵宝 、西安 、宝 鸡 、天水 等站 ,兰新

铁 路 的兰 州 、武威 、张掖 、酒泉 、哈密 、乌鲁 木齐等站 ,经北 疆铁路 到达边境 阿拉 山口

后进 入 哈萨 克斯坦 ,再经俄 罗斯 、 白俄 罗斯 、波兰 、德 国,最 终到荷 兰鹿特 丹港 。这 条  线 1 9 9 2年 l 2月 1日正式投 入 国际集装箱运 输业 务 ,是 目前亚 欧大陆 东西最 为便 捷 的通

道。 “ 第二 亚欧 大陆桥 ”的 “ 升级版 ”是渝 新 欧铁 路 ,运 行 路径 从重庆 始 发 ,经达 州 、

安康 、西 安、兰州 、乌鲁木齐 ,向西过 北疆铁 路到达 阿拉 山 口,进入 哈萨 克斯坦 ,再转

俄 罗斯 、 白俄 罗斯 、波 兰 ,至德 国的杜 伊 斯堡 ,全程 1 1 1 7 9公里 。  “ 渝 新 欧 ”铁路 于

2 0 1 1 年 1月开 通 ,2 0 1 2年 又 向西 延 至 比利 时 的安 特 卫 普 ,延 长 2 0 2公 里 。

然而 ,仅 仅是 陆上经济通 道则还 只局 限于交通和 道路 的 问题 。问题在 于 ,沿线 各 国

的经 济发展相 对落 后 ,尤其 是 中亚 五 国 ( 哈萨 克斯坦 、吉尔 吉斯 斯坦 、乌兹 别克斯 坦 、   塔 吉克斯 坦、土库曼斯坦 ) 历史上 曾经是苏联 的加盟共和 国,在 苏联时代就属 于落后地

区,经 济发展和 人 民生活水平 低于 苏联 的平均水 平 。1 9 9 1 年独立 后 ,发展经济 、改善 民  生便 成为这些 国家人 民的共 同意愿 。中国与这些 中亚 国家 有非 常强 的互 补关 系 。中亚 国

家有 丰 富的油气 资源 ,如 哈萨克斯 坦 的石 油储量 约 1 0 0亿 吨 ,远景储 量 1 3 0亿 吨 ,天然  气储 量为 1 1 7 0 0万亿 立方米 ,在 中亚 国家 中居第一位 。而 中 国的快 速发展 需要 能源动力

支撑 ,1 9 9 3 年 中 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 口国 ,而且供需缺 口持 续

增大 ,2 0 0 9 年 以后对外依

存度一直超过 5 0 % 。与此 同时,中亚 国家需要产业提升和 结构 改造 ,而 中国伴 随着发展和

结 构 调 整 出现 了严 重 过 剩 的各 种 产 能 。 因 此 ,这 条 通 道 就 不 再 仅 仅 是 交 通 通 道 ,不 再 只  是 道 路 问题 ,而 应 该 是 也必 须 是 一条 经 济 发 展 带 。

基于 此 ,2 0 1 3 年 9月 7日,习近 平 总书记 在哈萨 克斯坦 的纳 扎尔 巴耶夫大 学发表演  讲 时 ,提 出了共 同建设 “ 丝 绸之 路经济带 ”的战略构想 ,提 出了 “ 以点带面 ,从线 到片 ,   逐 步形成 区域大合作 ”的工作思路 。中国政府 的基本设想是逐 步启动 ,实现 “ 五通 ” :一

是加强政策 沟通 ,各 国就经济发 展战 略进行交 流 ,协 商制定 区域合 作规划和 措施 ;二是

加 强道路 联通 ,打通 从太 平洋 到波罗 的海 的运输 大通道 ,逐步 形成连 接东亚 、西亚 的交

通运 输 网络 ;三是加强 贸易 畅通 ,推动 贸易和投 资便利 化 ;四是加 强货 币流 通 ,推动 实

全 球 化 2 0 1 4 年第1 2 期

现本 币兑换和结算 ,增强抵御金 融风 险能力 ,提 高本地 区经济 国际竞争 力 ;五 是加强 民  心相通 ,加强人 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 。

然而 ,对 于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理解还存 在很多偏颇 。其实 , “ 丝绸之 路经济 带 ”   首先 是一 个 “ 概念” ,是 中国提 出的一个 宏大 的战 略思路 ,它只 有 一个大 致 的范 围和 方

向,是一个开放 的经济发展 区域 ,具有 柔性 的 目标和边 界 。 由于没有真 正理解 “ 丝绸之

路 经 济 带 ”提 出 的 背 景 和 深 刻 内涵 , 目前 国 内许 多地 方 很 滑 稽 地 在 “ 争夺 ” “ 丝 绸 之 路

经济 带 ”的起点 ,如 2 0 1 4 年 “ 两会 ”期 间,重庆代表 团提 交 的建议 “ 郑 重 ”提 出, “ 将

重庆定位 为丝绸之路经 济带 的起 点 ” 。同时 ,一些人 也在 “ 呼吁 ” ,作 为汉唐 时代古 丝绸  之路 的起 点 ,西安应该 是新丝 绸之路经济 带 “ 当之 无愧 ”的新起 点 。其 实 ,不能 因为历

史上 “ 丝绸之 路 ”的起 点在西 安 ,就说 “ 丝绸之路 经济带 ”的起 点在西安 。或者 ,不能  因为从重庆 到欧洲 的货运通道 “ 渝新 欧 ”已经 开通 ,就说 “ 丝绸之 路经济 带 ”的起 点在

重庆 。应 该说 ,基于 欧洲 经济体和 亚太经济 体之 间链 接 的经 济发展 带 ,东 部 的起 点就是  中国,严格 说来就 是 中国发达 的东部地 区,因而 ,西 安 、郑 州、重庆 、武汉 、南京、天

津 、上海等任何一个 中国城市

都可 以成为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起 点 。

二、 “ 丝 绸之 路经 济带 ”建 设存在 的障碍

“ 丝 绸之路经 济带 ”的建设具有 必然 性 ,它是两 个经济 体 ( 欧洲 经济体 和亚太 经济

体 ) 彼此交往联 系 的需要 ,是经 济规律作 用 的必然 结果 。同时,它 也是沿线各 国人 民的  共 同意愿 。然而 ,经济 规律 的作用往 往还 受 到多种 因素 的干扰 ,尤其 是在 国际交 往 中,   国家 、 民族 、宗教 、政 治、外交 、意 识形态等无 不成 为扰动 因素 。就 是说 ,  “ 丝绸之路

经济带 ”的建设还存在着许 多障碍 。

( 一 )“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沿 线 各 国协 调 成 本 高

“ 丝绸之 路经济带 ”的建设需要沿 线多个 国家 的综合协调 ,而这又是非常 困难 的。按  照 设想 ,面 向中东 、中亚 、俄欧 的陆上通道 ,分别构 成南线 、 中线和 北线 。北线 出中 国  新疆 ,经哈萨 克斯坦 、俄 罗斯 、 白俄 罗斯 、波 兰 、德 国的铁路 贸易线 ,早 已运 营 。中线  目前 主要是 管道运 输 ,即中亚 一中国的油气 管线 ,未来 发展还将 扩大 能源等 的开发和 贸  易规模 ,加快 中亚地 区基础 设施建设 并与 中 国对接 。南线 目前 无法 畅通 ,主 要是 因为该  线要 经过局势动 荡 的阿 富汗 、伊拉克 、叙利亚 ,所要经 过 的伊 朗还受着 西方 国家 的联合  “ 围堵 ” ,还面 临着严重 的安全 问题 。由此看来 ,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建设涉及 到多个 国

家 ,困难重重 。即使是 已经实现通联 的连接线 ( 铁路和 公路 ) 上 ,也存在着很多障碍 。   譬如 “ 通关 ” 问题 。沿线 一些 国家对跨境 贸 易征收高额 关税 ,大大提 高 了货物 的成

・05 2-

本 ; 同时 ,一些 国家边界 管理机 关低效 率 、不作 为甚至 是贪污腐 败行 为 ,也都严 重影 响

着 货物 的运输和流通 。

又如 “ 换 轨 ” 问题 。沿 线 国 家 中 , 中 国 、波 兰 和 德 国火 车 轨 道 的 宽 度 都 是 国 际标 准

( 1 4 3 5毫米 ),而哈 萨 克斯 坦 、俄 罗斯 和 白俄 罗斯 等 3个 国家 的火 车轨 道 采 用 宽 轨 距

( 1 5 2 0毫 米 ), 比 国 际标 准 宽 8 5毫 米 。 因此 ,从 新 疆 的 阿 拉 山 口进 入 哈萨 克 斯 坦 , 需 要

把标准轨道 上的集装箱 吊装 到宽轨列车上 ,而走完 哈、俄 、白 3个 国家约 6 0 0 0公里 路程  后 ,到 白俄 罗斯 的布 列斯特后 ,又需要 将 宽轨 列车上 的集装箱 ,重新 吊装 回标 准轨道 的  列车上 。因此 ,从 中 国到欧洲 的集装箱 陆路运输 时间约 为 3 4  ̄ - - 4

9天 ,甚至超过海 运 的时

间。尽管从理 论上说 ,陆路运输距 离缩 短 9 0 0 0 公里 ,较绕道非洲好望 角的运输距 离缩短

1 6 8 0 0公里 ,可 以大大节省运费 ,但在实 际操作过程 中,交易成本 实在 是太 大 ,严重影 响  了陆上运输 ,进而严重影 响沿线地 区的经济 发展 。

再如集 装箱运输 中的 “ 空 箱 ” 问题 。 目前 ,每 年 亚 洲 到 欧 洲 的集 装 箱 运 输 约 为 2 6 0 0

万标 箱 ,欧洲到亚 洲 的约 为 1 7 0 0万标箱 ,两者之 差约 为 1 0 0 0 万 标箱 ,致使从 亚洲运 往

欧洲 的集装箱 因无货 可载甚至要 空置回程 ,有些 为 了降低 成本 而被 迫弃置 。   除此 之外 ,所要 经过 的地 区存 在极端 宗教组织 、恐怖 主义等 ,都会影 响到 “ 丝 绸之  路经济带 ”的建设 。

( 二 )“ 丝绸 之 路经 济 带” 建设 中域 外 力量 的 干扰

“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 的建 设还 受 到 域 外 力 量 的 影 响 。其 实 ,在 欧洲 经 济 体 和 亚 太 经 济

体之 间的狭 长过渡地 带 ,一直是地 缘政 治争夺 的焦 点地 区 ,也是世 界各 大力量 角逐 的热

点舞 台 。

譬如 中亚 。中亚长期 以来_直被看作是俄 罗斯 的 “ 后 院” ,中亚五 国历史上是俄 国的  传 统领地 ,1 9 1 7年 “ 十月革命 ”后加盟 苏联 ,成为苏维埃联 盟 的加盟共 和 国,1 9 9 1 年 随

着 苏联 的解 体而成 为独 立 的国家 。俄 罗斯对 于这里 有着 强大 的影 响力 ,在 中亚各 国有着  不 可替代 的特 殊政 治与安全利益 。基于此 ,俄罗斯对 中亚 地 区一 直保持着 高度 “ 警惕 ” ,

直 防范着 其他 国家和 各种 势力 的进入 ,总 是利用 自己传统 的影 响力和 施 以各种 利益 ,

试 图左右 中亚各 国的经济发展和政 治走 向。

作为南亚 国家 ,印度 一直 以大 国姿 态 出现 ,试 图联 合俄 罗斯和伊 朗,修建 一条从 南

亚途经 中亚 、高加索 、俄 罗斯 到达 欧洲的货运通 道 ( 即 “ 南 北通道 ” ),该计划 2 0 0 0年

提 出后一直进 展缓慢 ,2 0 1 1 年后 印度趋于积 极 ,表态 愿意承担在 伊 朗境 内的铁路与 公路  建 设资金 。但 是 ,该计划 因要 经过 印度 的 “ 世 仇 ”巴基 斯坦 ,使建设前景不 明朗。   对 于 日本来 说 ,中亚 地 区一 直是其 外交 的相 对盲 点 。近年 来 , 日本 加大 了对 中亚 国

・ 05 3・

全 壬 求化 2 0 1 4 年 第1 2 期   家援助 的力度 。在 “日本 一中亚计划 ”中, 日本 重 点援 助 中亚各 国的经 济市场化 以及铁

路 、公路 、 电

力 等基础 设施 建设 ,许诺 帮助 中亚各 国解决 经济 发展 和减 少贫 困的 问题 ;

同时 , 日本还利用 其主导 的亚洲开发银 行 ( ADB:As i a n   De v e l o p me n t   B a n k ) 提 供贷款 ,

协助 阿富汗修建环 形公路 ,帮助 巴基斯 坦建设 高速公路 ,计划最 终建设 从 中亚地 区 向南

经 过 阿 富汗 直 至 印度 洋 的交 通 和 能源 运 输 线 。

“ 9 ・ 1 1 事件 ”后 ,美 国高 调进 入 中亚 ,先 后在 中亚 国家领土 上开辟 了 8个 “ 转运 中  心”( 后勤补 给基地 )。2 0 1 1 年 ,美 国提 出了 “ 新丝绸之路计 划 ” , 旨在通 过援助 中亚 地  区 国家 的基础 设施 建设 ,以阿富汗 为 中间枢 纽 , 以印度 为南 线 关键 ,通 过 “ 能源 南下 ”   与 “ 商 品北上 ” ,实现 中亚 、南亚地 区经济一体化和跨地 区贸易 。 “ 新丝绸之路计划 ”的

战 略 定 位 非 常 明 显 ,就 是 通 过 加 强 中亚 一阿 富汗 一南 亚 的经 济 合 作 ,防 止 安全 形 势 恶 化 ;

加强 与 印度 的战略伙 伴关系 ,希望借 印度 的力量 对伊 斯兰 世界 加 以制 衡 ;防止 俄 罗斯 、

中国垄断 中亚事务 。   由此可 见 ,大 国之 间 的角逐 和各 国基 于 自身经济和政 治及 国家安全 的考量 ,是影 响  “ 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 的最大障碍 。   对于 中 国来说 ,推进 “ 丝绸之路 经济 带 ”建设 的 “ 中国意 图 ”诚如 习近平在 哈萨 克  斯坦 纳扎尔 巴耶夫大学发表 的演说 中所 强调 的那样 ,  “ 中 国不谋 求地 区事务主 导权 ,不

营造势 力范 围” 。 中 国在 中亚 的 战 略 目标 是 ,  “ 同 中亚 国 家一 道 ,不 断 增 进 互 信 、巩 固友

好 、加强合作 ,促进共 同发展和共 同繁荣 ” 。

三 、以全新 的思路推进 “ 丝绸之 路经济带 "建设

( 一) “ 包 容 ”及 与相 关 国 家 的全 面 合作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建 设面临着许多 障碍 ,这就 决定 了它 的建设必定是  个 长期 的  综合 的过程 ,涉及到 沿线相关 国家全方位 的合作 。基 于 中国 目前 的经济发展 和 国际影 响

力 ,应 与相 关 国家 联手 ,坚 定不移地推进 “ 丝绸之路经济 带”的建设 。   中国提 出建设 “ 丝 绸之路经 济带 ”的战略构想 ,具有 广泛 的包容性 。中国政府 明确

提 出,不谋求建 设排 他性 的区域经济集 团 ,也不是要谋求划分 新的 “ 势力范 围” 。 “ 丝绸  之路经 济带 ”的建 设 ,就是要 以此来促 进区域经 济和世 界经济 的繁荣 ,尤其是在 中亚地

区 ,通 过能源 合作、经 济

合 作惠及其他 区域 ,带动相关 区域经济 一体化 的进程 。   当前 ,从经 济上看 ,世界经 济发展 面临着许 多 问题 ,各个主 要经济 体增长 乏力 ,西  方 国家经 济面 临重重 困难 ,而新 兴经济 体群体继 续崛起 ,不仅经 济规模 日趋增 大 ,而且

对世 界经济增长 的贡献度 也逐年上升 ,全球经济 发展 不平衡加 剧 。为此 ,世界 上一些 国

家又 发 出了不和谐 的声音 ,贸易保护 主义有抬 头之势 ,严 重地 阻碍着 国际 贸易和 国际经

・0 54・

济 关 系 的正 常开 展 ,对全 球 经济 复 苏产 生 了非 常不 利 的影 响 ,也在 一 定程 度上 影 响着

“ 丝绸 之路 经济 带 ”的建 设 。从 国际政治 关系上 看 ,无论 是俄 罗斯 、印度 、伊 朗主导 的

“ 南 北 通道 ” ,抑 或俄 罗斯 竭 力营 造 的独 联体 国家 内 自由贸 易组 织 “ 欧 亚 经济 共 同体 ”

( E u r a s i a n   C o mmu n i t y ), 以 及 日本 的 “日本 一中亚 计 划 ” 和 美 国 的 “ 新丝 绸之 路 计划 ”

等 ,都会在 一定程度 上迟滞 “ 丝绸之路 经济带 ”的建 设 。正 因为如此 ,中国要 从战略层

面上 ,与相关 国家合作 ,从顶层上设计和推进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建设 。

基于可持续 发展 ,要综合推进 “ 丝绸之 路经济带 ”上 的交通 、能源 、贸易 、城市化 、   环境保护 、防灾减灾等相关 问题 的研究与合作 ( 图 2所示 )。

图2 “ 丝 绸之 路经 济带 ”可 持续 发展 的 内容

是交通运 输 问题 。 “ 丝绸之 路经济 带 ”在 空 间上使 各个地 区联通 ,形成交通 网络

和多方式运 输体系 。因此 ,要研究 多方式运 输体 系并行 的 国际道 路体系 和路 网最优 化配

置 ,研究 口岸换装和通 关、交通接 驳 、系 统对接 、数据共 享等 多模式 交通协 同运行 的便

捷 路 网。

二是能源合 作 问题 。 “ 丝绸之 路经济 带 ”拟议 中的 中线 以石油天 然气管道 为主 ,进

入 中国 以后 ,沿线 设有 多个石 油储 备基地 ,将在 相 当大 的程 度 上保 障 国家 的能源 安全 。   因此 ,要研 究 “ 丝 绸之路 经济 带 ”能源基地 最优 化配 置 ,如何 实现 能源 的节约 、增效 、

安全保障 ,以及研 究智慧能源 ,推进 自我调控 的高效能源系统建设 。

三是 防灾减 灾 问题 。因沿线 国家地 理条件 复杂 ,经 常发 生各种 自然灾害 ;同时, 由  于极端 宗教组织 的煽 动会 出现一 些恐怖 事件 ,会 经常发 生气象 与水旱 灾害 、地质 与地 震  灾害 、火灾 与爆炸 、交通事 故等 。因此 ,重视 防灾

减 灾 ,消除 隐患,增强安全 意识 ,研

究灾害应 急响应体 系和综合灾 害风 险防御范式 ,让 安全 减灾 成为 “ 丝 绸之路经 济带 ”建

设 的重 要 领 域 。

四是 贸易与货 币体系 问题 。 “ 丝 绸之路经 济带 ”的建设 ,使未来 世界 除了传统 的大

西 洋 和 太 平 洋 贸 易轴 心 外 ,有 可 能 形 成 第 三 大 贸 易 轴 心 — — 新 丝 绸 之 路 贸 易轴 心 。在 该

贸易轴心 的陆权竞 争中 ,中国是 最有希 望拿到某 种程度 主 导权 的国家 。 “ 丝 绸之路经 济

带 ”所构建 的新 的国际经济贸 易体系 ,不仅 能够 扩大沿 线各 国 的贸 易数量 ,还 会影 响到

全 王 求化 2 0 1 4 年 第1 2 期

贸易结构和 国际货 币结算制度 。

五是环境保 护 问题 。 “ 丝绸之路 经济带 ”建设会 涉及到沿 线 国家 经济建 设和产业 发  展 ,与之相 关 的就是环 境保护和生态 建设 。因此 ,要探 索沿线 资源环 境承载 力和气候变

化对 “ 丝绸之 路经济带 ”的影响 ,研 究可持续 发展 的 国际合作 新模式 ,促进 生态建设 与

可持续发展 。

六是城 市化 问题 。 “ 丝 绸之路经 济带 ”的建设将会 极大地 促进沿 线 国家城 市化和城

市 品质 的提 升 。要探索 区域 内工业化 与城市 化 的地 域关系 问题 ,研 究城市 结构 、城市群  和城市等级体系 ,尤其是城市布局与优化 、城 市节水与高效用水 体系的建设等 问题 。

( 二) “ 全面 “ 升 级 ”对 外 开放 战 略

从 国内层面来看 ,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建 设是中国全方位开放战略 的 “ 升级” 。尽  管 中国的对外开放 一直是 “ 全方位 ”开放 ,但 在实 际的 区域 经济发展 中却存 在着很大 的

差异 。从空 间上看 ,东部沿海地 区优 越 的地 理 区位和 便捷 的交通 ,使其 成 为中 国改革 开

放 的 最 早 尝 试 者 。 即使 是 在 历 史 上 ,沿 海 地 区 也 最 早 接 受 到 现 代 工 业 文 明 和 城 市 文 明 。

从 时间上看 ,对外 开放 也客观存在一个 时间先后序列 。因此 ,无论是 时间上还 是空间上 ,   中国一直秉 承从东 到西 、梯度 开发 的思路 ,走着 经济特 区 一 沿海 开放城 市 一 东部 地 区 一

中部地 区 一西部地 区的发展路径 ,西部地 区一直 是 中国对 外开放 的后发地 区 ,也成 为 中

国区 域 发 展 中 “ 典 型 ”的落 后 地 区 。西 部 地 区 国土 面 积 6 8 5 万 平 方 公 里 , 占全 国 的

7 1 . 4 % ,陆地边境线 占全 国的 8 0 % 左右 ;总人 口约 3 . 5 6亿人 , 占全 国总人 口的 2 8 . 6 % ,其  中,少数 民

族人 口占全 国少数 民族人 口的 7 5 % 左右 。西部地 区 自然 资源丰 富 ,但 经济发展

落 后 ,人 均 GDP仅 相 当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的 2 / 3 ,不 到 东 部 地 区 平 均 水 平 的 4 0 % 。

基于此 ,国家于 2 0 0 0 年 开始推进西部大开发 战略,其 目的是 “ 把东部沿海地 区 的剩

余经济发展 能力 ,用 以提高西部地 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 。2 0 0 0年 1 月 ,国务 院成立

了西 部 地 区 开 发 领 导 小 组 。2 0 0 1 年 3月 ,  “ 十 五 ”规 划 纲 要 对 实 施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再 次

进行 了具体部署 。西部地 区明确为 “ 1 0 + 2 + 2 ”( 1 0 :西北 的陕、甘 、宁 、青 、新和西南 的  川 、贵 、云 、藏、渝 ;2 :广西 、内蒙古 ;2 :湘西 、鄂西 ) 。实施西 部大开发 ,就是要依  托 亚 欧大陆桥 、长江 水道 、西南 出海通 道等 交通干线 ,发 挥 中心城 市作 用 , 以线 串点,

以 点 带 面 ,逐 步 形 成 中 国 西 部 有 特 色 的西 陇 海 兰 新 线 、长 江 上 游 、 南 ( 宁) 贵 ( 阳) 、

成 ( 都) 昆 ( 明 ) 等跨行政 区域 的经济带 ,带动其他 地 区发展 ,有 步骤 、有 重点地推

进 西部大 开发 。为此 ,国家 实施 了如青藏铁 路 、西气 东输 、西 电东送 、水利枢 纽等一 批  具有 标志性 的工程 。但是 ,1 0多年来 区域之 间的差距依然 明显 ,从东到西经 济发展仍 然  存 在 着 巨大 的落 差 。相关 数据 显示 ,2 0 1 2年 西 部地 区 G DP占全 国 比重 为 1 9 . 7 5 % ,较

0 56・

2 0 0 0年 西部大 开发战略实施 之初仅增 长 2 . 9 6 % 。2 0 1 2年 ,陕 、甘 、宁 、青 、新对外 贸易

总额 占全 国对外贸易总额 的比重小于 2 % ,外资 比例小于 5 % 。

由此看来 ,尽管 国家在全 力 以赴推 进西部 大开发 战略 ,但 在 既定 的时空格局下 ,西

部地 区仍 然 无法 摆 脱 “ 落 后 ” 的 困局 , 东 西 部 地 区 之 间 的 差 距 还 会 持 续 下 去 。然 而 ,

“ 丝绸之路经济 带 ”的建设 ,却转换 了一个视角 ,把西 部大开发战略放 置在 一个更大 的视

阈下 , 使 西 部 地 区 从 对 外 开 放 的后 发 地 区 一 跃 而 成 为 前 沿 地 带 ,这 就 为 西 部 地 区 的 发 展

提供 了一个新 的机遇 。   由于未来 的 “ 丝绸之路 经济 带 ”建设重 点之一 就是 中 国产业 升级和过 剩生产 能力 的  整 体西移 ,使西部地 区成 为承接 东部沿海 地区产 业转移 的重要平 台,这将 与 目前 西部地  区形成 的 以特 色农产

品及 加工业 、石油等矿产 开发及加工业 、装 备制造业 、高技术产业 、

旅游业 等 为主导 的产业格 局 相融合 ,从而 为 沿途所 经 的 陕、肃 、青 、宁 、新 、渝 、川 、

云、桂、蒙等地 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 的活力 ,使其成长为未来 中国经济发展 的新增长带 。   总 的来 说 ,  “ 丝绸之 路经 济带 ”的建 设为 中 国发展 和西 部大开发 提供 了一个新 的契  机 ,它 不是强化 了各地 的分 割和竞争 ,而是 中国经济整 体 向西推进 ,是 国内经济与 国际  经济相融合 的过程 ,是在推进 国际经济 一体化 中提 升中 国经济 的过程 。

参考文献 :

1 . 艾 莱提 ・ 托 洪 巴依 :《 中亚五 国经济发 展现 状》 ,科 学 出版 社 2 0 1 4年 版 。   2 . 何 茂春 、张 冀兵 :《 新 丝 绸之路 经 济带 的 国 家战略 分 析—— 中国的 历 史机 遇 、 潜在挑 战 与应 对  策略》 ,《 人 民论 坛 ・ 学术前 沿》2 0 1 3年 第 1 2期 ( 上) 。

3 . 刘 学敏 :《 地 缘政 治 与 国家能 源安全 》 ,《 全球 化》2 0 1 4年 第 4期 。   4 . 刘 永 :《 五 市争抢 新 丝绸之路 经济 带起 点》 , 《 中国经 营报 》2 0 1 4年 3月 1 5日。   5 . 杨 恕 、王 术森 :《 丝绸 之路 经济 带 :战略 构 想及其 挑 战》 , 《 兰 州大 学学报 》 ( 社会 科 学版 )2 0 1 4   年第 1 期。   6 . 赵 华胜 :《 “ 丝 绸之 路 经 济 带 ” 的关 注 点和 切 入 点 》 , 《 新 疆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 哲 学社 会 科 学版 )

2 0 1 4年 第 3期 。

责 任 编 辑 :刘 英 奎

・ 05 7・

作文六:《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3100字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1、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只需要集中关注经贸、投资维度。错误

2、建设丝绸之中经济带已经有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正确

3、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给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关系(国家改革开放、安全稳定、周边地区发展)。

4、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组成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外交格局)的新变化。

5、苏联解体二十多年来,(中亚)国家也进行了转轨,即建立了新的、不同的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

6、中国经济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一带,对(海上)交通的依赖性过大。

7、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二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发展经济与追求券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

8、丝绸之路经济带据设想东起中国的西安,经过兰州、乌市、西出霍尔果斯,经中亚到达西亚伊朗和土耳其,然后经俄罗斯到达欧洲,是一条横穿(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广大地区的路线。

9、东突势力是目前我国反恐怖维稳的主要挑战,促进我国(新疆)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安定发展,将有助于消除东突分子存在的思想土壤和社会经济土壤,有利于维护国内的安全和稳定。

10、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中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11、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1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单一。

13、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14、习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5、我国必须深入认识别国充分参与创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正确

16、(以点带面)就是以双边合作促进地区合作。

17、三个圈是根据距离和功能差异划定的三个空间区域。正确

18、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正确

19、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虽然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确

21、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穿越的地区历来是(大国利益)交汇和争夺的焦点,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22、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

23、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安全难题,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主要体现在(有助于缓解我国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能源安全形势、有助于保障经济安全、有助于维护西部边疆地区的稳定、有助于反恐)。

24、中国内陆沿边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有的还存在边界争端等不稳定因素,通过与有关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可以增强政治和军事互信,保障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

25、从大汉帝国到大唐盛世,(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华文明几度沉浮,同样也历经欧亚大陆血与火的洗礼。

26、针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不平衡这一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扩大内陆沿边的开放,以之作为我国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和突破口。

27、丝绸之路经济带属于(跨国经济带),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新模式。

28、我国面临严峻(能源安全)形势地,存在着能源对外不断提高、能源来源过于集中、运输路线单一等三方面的安全隐患。

29、从线到片就是以项目或多边合作推动地区合作。(正确)

30、以高铁为核心的新技术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了(客观基础)

31、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大学演讲时提出的创新原合作模式以及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则回答了合作和步骤的问题。

32、政策沟通,指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正确

33、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也是在向世界宣示中国将为地区发展和(欧亚经济一体化)承担更多责任,体现了大国胸怀和责任意识。

34、(过剩产能)对经济的动行造成问题,中国传统出口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核心国位置,通过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好抓手。

35、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给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关系(国家改革开放、安全稳定、周边地区发展、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36、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和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发。

37、(以点带面)就是以双边合作促进地区合作。

38、中国内陆接壤的大部分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经济发展面临(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39、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40、道路联通,指与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41、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设立高端目标,近期主要是(贸易、交通、投资)领域的合作,未来不会设定关税同盟。

42、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组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外交格局)的新变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内容,为维护国内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指明了新的方向。

43、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建设速度不可太快,欲速则不达。

44、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大学演讲时提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

45、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注意大力渐进性地构建软性基础设施,包括双向的(教育建设、人才培养),以便消减中国自身与相关邻国的有关知识欠缺、技能欠缺和经验欠缺。

46、我国要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相关的技术含量,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的地位,实现共赢。

47、一带一路在某些部分和某些维度上可以也应当是开放性的、更大的(国际合作事业),可以也应当有选择地欢迎沿途国家以外的国家和跨国公司参与。

48、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

49、我们需要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作用,突出和强化上合组织在(政治、安全、地区关系)。

50、对俄罗斯来说,中亚类似美国的拉美后院,属于战略禁地,如果我国大举行进军(中亚),不仅要承担高昂的成本和风险,而且还可能对全面改善不过20多年的中俄关系产生危害。

51、中亚地区现在的(多边)合作机制为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奠定了基础。

52、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也不断呼吁,在现代交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作文七:《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探析》4300字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探析 摘要: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习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以来,各方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明确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努力方向。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构想以来我国在实践中遇到产业一体化障碍、环境保护问题、政治协调等值得我们去深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障碍;建设;对策

前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基础。

1.发展丝绸之路的动因及意义

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国防、民族环境;可以推进区域之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互联互通,有利于推进区域合作水平;有利于消化中国严重过剩的各种产能;有利于构筑以开放促中国西部大开发,促中国东部再改革的新的倒逼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我国将在“新丝绸之路”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将会引进产业、聚集人口,这将使西部地区更快发展,并为我国中西部省区的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等货物向西出口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2.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践过程中障碍

2.1产业一体化障碍

在我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联系中,产业联系与合作一直处于低端水平,存在诸多问题规模总体偏低,体现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两个方面,虽然我国与中亚各国贸易增长迅速,但是由于基数较低,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仍然很小,体现出我国与中亚各国的产业联系的规模在我国整体对外经济发展中的份额仍然少;在对外投资中,我国对于中亚各国的投资,虽然整体处于增长状态,但是波动较大,而且在我国对外投资中所占份额仍然较小,突出体现出我国对中亚各国产业联系与合作的基础仍不稳定,且在我国整体对外经济发展中的份额仍然很少。我国与中亚各国产业联系的方式呈现低端化特征,以我国与中亚各国经贸联系 1

最密切的省区新疆为例,虽然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边境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易货贸易、旅游贸易、转口贸易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格局。但其中,边境贸易仍然是最重要的方式;另外,交易费用高昂导致产业一体化的成本攀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交通运输、物流成本等交易费用高昂,二是法律制度、市场制度、政策法规不完善导致交易费用高昂,三是政府运行效率较低导致的公共服务质量的交易费用高昂。

2.2环境保护障碍

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涉及的国家有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德国、希腊、意大利等等,由于各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政策方针和污染程度不同,在国际贸易中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和措施也有所差别。一些投资主体,尤其是跨国公司经常通过投资方式把本国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避免本国环境受污染,却使发展中国家成为污染地,由于对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和就业有促进作用,所以潜在的环境影响经常会忽略。这些投资主体由于受到本国法律法规的限制,所以借投资为名将对环境有害的产业转移到环境标准要求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发展与建设中,很有可能遭遇这种污染转移,发展中国家对于贸易中这种污染转移行为,必须予以抵制”。另外,中国和沿线其它国家由于综合国力的限制,发展经济始终是首要任务“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利益面前,国家一般会选择后者”以沿线的中亚国家为例,为发展本国经济,违背自然规律,过度发展重工业“在中国,这种重经济轻环境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二氧化碳的高排放量导致各大城市先后出现雾霾现象,不仅不利于贸易往来,也对人类健康有害”一带一路的目的就是提高经济利益,所以在贸易中会忽略环境效益是所有国家都可能面临的首要问题。

2.3政治协调障碍

例如,俄罗斯是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大国,也是利益攸关的国家,俄方的态度能够对新丝绸之路设想产生重大影响。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俄视中亚地区如自家后院,不太愿意接纳其他国家在这里扩张影响力。从功能上看,新丝绸之路规划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有明显的重叠,需要进一步协调两者的角色定位。再例如,中尼铁路需要充分考虑印度因素;西南方向出境的路线需要协调东南亚各方的立场,此外还要充分考虑美、日、欧盟等在本地区有影响力的其他大国的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有三四十个国家,它们分别属于若干定位并不一致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各国虽然都是独立主权国家,但也不能完全违背已加入的国际组织对成员国的对外经济合作的规定。因此,欲做到政策沟通,特别是在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就会产生很大阻力,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构想覆盖地区是安全问题多发区,民族、宗教、领土纠纷、资源争夺、毒品、有组织犯罪等问题引起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国家间信任度较低。总之,新丝绸之路将是一个多边角力的舞台,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人员、谈判人员尤其是政治决策者的智慧与能力。

3.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障碍的对策建议

3.1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必须从多方面采取相关对策和措施。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以价值链为纽带,构建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新型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其核心在于构建涵盖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亚各国的新型国际价值链,其关键在于我国企业对构建新型国际价值链的主导和中亚各国的广泛参与与租金分享。在制造业一体化的同时,创新合作方式,积极开拓与中亚各国产业一体化多元领域,实现制造业一体化和多种产业一体化的共同促进,协同发展。采取贸易合作、科技合作、技术贸易合作、劳务合作、资源开发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积极开展与中亚各国的商品、投资、加工、服务、对外援助、工程承包、合作研发等多元化方式,延伸和拓展合作领域,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构建多成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产业合作模式,将产业合作由单一合作方式向多元合作方式提升,由产品合作向产业合作提升,由第二产业合作向服务业合作和新型产业合作提升,不断开拓产业一体化多元领域;强化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基础作用有效结合;不断完善产业一体化的贸易、金融、投资等的配套措施。

3.2对我国在环境合作方面的建议

首先,转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模式,我国在实行一带一路战略中要坚持我国《环境保护法》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优化,在引进外资的同时给沿线国家起到表率作用。其次,与沿线国家签订有关环境保护的区域性投资协定,逐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序的生态环境合作制度;坚持“环境准入”制度,针对前文提到的发达国家以投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问题,我国要做到就是坚持环境准入制度,同时也要鼓励沿线其它发展中国家实行此制度“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下引进外资“环境准入”制度要求各国投资的项目必须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在招商引资时不能盲目降低准入门槛,坚持从源头上防止污染;最后,强化环保意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强调的不只只是国家间经济的合作,还包括其他方面的互利共赢,其中就包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任何国家的不合作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民众环保意识的淡薄也会影响保护环境的进程,因此必须努力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可以采取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和政府宣传等多种措施来增强民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

3.3优先考虑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建设进程

处理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特别是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使区域性国际组织能做到密切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助力,而不要成为阻力。不可否认,俄罗斯在中亚有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影响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还应该更多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进行,发挥上海合作组织政策协调的作用,要努力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关税同盟和欧亚联盟之间的合作点。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中亚地区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需要各国加强安全合作,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防范和管控危机。相信亚信机制的发展,也有利于为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对于中国来说,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中国意图”诚如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说中所强调的那样,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营造势力范围。 3

中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是,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4.结论

我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区域合作的新模式、具有良好的人文与政治基础、是其他合作的基础与前提,可以为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提供合作共赢的崭新的平台,内容丰富多彩,政策互惠互利,是一种复合的、共赢的、开放的合作与交流方式,尊重各国利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经济合作带动政治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和进步。但是再实践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如产业一体化难以形成、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政治协调问题等障碍,需要我国考察实际情况协调好实践中的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避免排他性,强调开放性和包容性,着力深化互利共赢的原则,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的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找准与周边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合点,不能简单地把相关国家变成中国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或过剩劣质产能的转移地。

参考文献:

【1】 刘学敏.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几点思考[J].全球化,2014(12).

【2】闻倩.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保护问题研究.2014(9).

【3】淮建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综述[J].学术界,2015(01).

【4】高煜.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一体化:问题、障碍与对策[J].

【5】殷俊明,王平心.绿色 GD P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实践[Ⅱ]中州学刊,2004

【6】何怀宏.生态伦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7】路甬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

作文八:《素材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700字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

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作文九:《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几点思考》9000字

作者:刘学敏

全球化 2015年04期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沟通亚太经济体与欧洲经济体、构筑国际新经济贸易体系发出的“中国声音”和作出的“中国思考”。它是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模式,发展相关国家的紧密合作关系,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之间的大合作,构筑的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新兴经济合作区。与此相关联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中国西部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放置在了一个更大的视阈内。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内涵和必然性

在几十年的经济演化中,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了北美、欧洲、东亚等几个重要板块。尤其是在东亚,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东亚和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些重要的经济板块中,欧洲经济体与亚太经济体在产品、要素等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供求关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区域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然而,在这两个经济体之间的陆地上,存在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塌陷地区”,这就是“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尤其是中亚地区。按照经济空间扩散的原则,则在欧洲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之间必然要相互吸引,形成链接两个发达经济体的“廊道”。“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就是链接欧洲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的“廊道”。然而,“经济带”的概念又远远大于“廊道”,它本身是基于沿线国家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一个和几个大城市作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贸易、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域。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图1所示)的建设,既是欧洲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发展扩散的结果,也是沿线各国基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图1  “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

其实,在欧洲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之间空间上的联系一直比较紧密,只不过这种联系更多的是通过水路,也就是从亚太地区经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而进入欧洲,或者,经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非洲大陆南端-大西洋而进入欧洲(图1所示)。目前,在国际贸易的物流中,亚太地区99%的货运集装箱都是通过海运的。在世界总的集装箱运输中,中国约占26%。在中国东部沿海分布着一系列大集装箱港口(按照吞吐量依次为上海、香港、深圳、宁波、广州、青岛、天津、厦门、大连等)。但是,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尽管中国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港口业出现了规模化建设、软环境改善、疏运能力提高、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但就整体而言,中国的集装箱港口运输已经趋于饱和;更重要的是,海运要通过“针孔”般的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呈东南-西北走向,西北端通联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中国南海,全长约1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是一条“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由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沿岸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航道的深水区在新加坡一侧。每年通过海峡的船只约5万多艘,运载着占世界运油量一半的原油及占世界贸易量30%的商品,使其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在每天通过这里的近140艘船只中,近60%是中国的船只,而且大部分是油轮,中国所需80%左右的石油靠这条航道运输。

苏伊士运河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长190公里(105海里),是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沿岸国家最近的航线,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苏伊士运河自从建设以来,一直是相关国家关注的焦点地区,也是大国博弈的重点区域。历史上,英国、法国、德国、以色列等曾染指过苏伊士运河。目前,在前总统穆巴拉克2011年下台以后,埃及局势一直不稳。就在穆巴拉克下台的当月,两艘伊朗军舰(“哈尔克”号补给支援舰和“阿勒万德”号巡逻护卫舰)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次挑动了该地区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神经”。另外,2014年8月5日,埃及新政府高调宣布,将在苏伊士运河东侧开凿一条72公里长的新运河,以扩大通航能力,拉动国家经济复苏。这个庞大的工程项目预计将耗资40亿美元,但仅凭埃及的国力则无力承担。这项工程进展如何,将拭目以待。

抛开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各种复杂因素,正常条件下,通过水路从中国到达欧洲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以及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集装箱,通常需要走30~35天,时间长,运输成本高。

基于海运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打通和拓宽陆上通道,搭建一条从东亚直接到欧洲的经济通道,就可以克服海运的种种不便。据测算,从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陆上通道,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运费节约近1/4。其实,陆上通道早已有亚欧大陆桥(或称欧亚大陆桥)贯通,它是亚洲和欧洲两侧联结起来的便捷运输铁路。目前运营的通道有两条。

一条是“第一欧亚大陆桥”(又称“西伯利亚大陆桥”),它是从中国出发经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吉林省的珲春再横穿西伯利亚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的鹿特丹港。另一条是“第二亚欧大陆桥”(又称“新亚欧大陆桥”或“新欧亚大陆桥”),它是由中国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的“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向西经陇海铁路的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灵宝、西安、宝鸡、天水等站,兰新铁路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哈密、乌鲁木齐等站,经北疆铁路到达边境阿拉山口后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最终到荷兰鹿特丹港。这条线1992年12月1日正式投入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升级版”是渝新欧铁路,运行路径从重庆始发,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渝新欧”铁路于2011年1月开通,2012年又向西延至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延长202公里。

然而,仅仅是陆上经济通道则还只局限于交通和道路的问题。问题在于,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历史上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苏联时代就属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低于苏联的平均水平。1991年独立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便成为这些国家人民的共同意愿。中国与这些中亚国家有非常强的互补关系。中亚国家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如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约100亿吨,远景储量13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在中亚国家中居第一位。而中国的快速发展需要能源动力支撑,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而且供需缺口持续增大,2009年以后对外依存度一直超过50%。与此同时,中亚国家需要产业提升和结构改造,而中国伴随着发展和结构调整出现了严重过剩的各种产能。因此,这条通道就不再仅仅是交通通道,不再只是道路问题,而应该是也必须是一条经济发展带。

基于此,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工作思路。中国政府的基本设想是逐步启动,实现“五通”:一是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交流,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二是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三是加强贸易畅通,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四是加强货币流通,推动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五是加强民心相通,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

然而,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解还存在很多偏颇。其实,“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概念”,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宏大的战略思路,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和方向,是一个开放的经济发展区域,具有柔性的目标和边界。由于没有真正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内涵,目前国内许多地方很滑稽地在“争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如2014年“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提交的建议“郑重”提出,“将重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同时,一些人也在“呼吁”,作为汉唐时代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应该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当之无愧”的新起点。其实,不能因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就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在西安。或者,不能因为从重庆到欧洲的货运通道“渝新欧”已经开通,就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在重庆。应该说,基于欧洲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之间链接的经济发展带,东部的起点就是中国,严格说来就是中国发达的东部地区,因而,西安、郑州、重庆、武汉、南京、天津、上海等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都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存在的障碍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具有必然性,它是两个经济体(欧洲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彼此交往联系的需要,是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是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然而,经济规律的作用往往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国家、民族、宗教、政治、外交、意识形态等无不成为扰动因素。就是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障碍。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协调成本高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沿线多个国家的综合协调,而这又是非常困难的。按照设想,面向中东、中亚、俄欧的陆上通道,分别构成南线、中线和北线。北线出中国新疆,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的铁路贸易线,早已运营。中线目前主要是管道运输,即中亚-中国的油气管线,未来发展还将扩大能源等的开发和贸易规模,加快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与中国对接。南线目前无法畅通,主要是因为该线要经过局势动荡的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所要经过的伊朗还受着西方国家的联合“围堵”,还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问题。由此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涉及多个国家,困难重重。即使是已经实现通联的连接线(铁路和公路)上,也存在着很多障碍。

譬如“通关”问题。沿线一些国家对跨境贸易征收高额关税,大大提高了货物的成本;同时,一些国家边界管理机关低效率、不作为甚至是贪污腐败行为,也都严重影响着货物的运输和流通。

又如“换轨”问题。沿线国家中,中国、波兰和德国火车轨道的宽度都是国际标准(1435毫米),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3个国家的火车轨道采用宽轨距(1520毫米),比国际标准宽85毫米。因此,从新疆的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需要把标准轨道上的集装箱吊装到宽轨列车上,而走完哈、俄、白3个国家约6000公里路程后,到白俄罗斯的布列斯特后,又需要将宽轨列车上的集装箱,重新吊装回标准轨道的列车上。因此,从中国到欧洲的集装箱陆路运输时间约为34~49天,甚至超过海运的时间。尽管从理论上说,陆路运输距离缩短9000公里,较绕道非洲好望角的运输距离缩短16800公里,可以大大节省运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交易成本实在是太大,严重影响了陆上运输,进而严重影响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再如集装箱运输中的“空箱”问题。目前,每年亚洲到欧洲的集装箱运输约为2600万标箱,欧洲到亚洲的约为1700万标箱,两者之差约为1000万标箱,致使从亚洲运往欧洲的集装箱因无货可载甚至要空置回程,有些为了降低成本而被迫弃置。

除此之外,所要经过的地区存在极端宗教组织、恐怖主义等,都会影响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域外力量的干扰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还受到域外力量的影响。其实,在欧洲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之间的狭长过渡地带,一直是地缘政治争夺的焦点地区,也是世界各大力量角逐的热点舞台。

譬如中亚。中亚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俄罗斯的“后院”,中亚五国历史上是俄国的传统领地,1917年“十月革命”后加盟苏联,成为苏维埃联盟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成为独立的国家。俄罗斯对于这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中亚各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政治与安全利益。基于此,俄罗斯对中亚地区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一直防范着其他国家和各种势力的进入,总是利用自己传统的影响力和施以各种利益,试图左右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走向。

作为南亚国家,印度一直以大国姿态出现,试图联合俄罗斯和伊朗,修建一条从南亚途经中亚、高加索、俄罗斯到达欧洲的货运通道(即“南北通道”),该计划2000年提出后一直进展缓慢,2011年后印度趋于积极,表态愿意承担在伊朗境内的铁路与公路建设资金。但是,该计划因要经过印度的“世仇”巴基斯坦,使建设前景不明朗。

对于日本来说,中亚地区一直是其外交的相对盲点。近年来,日本加大了对中亚国家援助的力度。在“日本-中亚计划”中,日本重点援助中亚各国的经济市场化以及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许诺帮助中亚各国解决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的问题;同时,日本还利用其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ADB:Asian Development Bank)提供贷款,协助阿富汗修建环形公路,帮助巴基斯坦建设高速公路,计划最终建设从中亚地区向南经过阿富汗直至印度洋的交通和能源运输线。

“9·11事件”后,美国高调进入中亚,先后在中亚国家领土上开辟了8个“转运中心”(后勤补给基地)。2011年,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旨在通过援助中亚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阿富汗为中间枢纽,以印度为南线关键,通过“能源南下”与“商品北上”,实现中亚、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跨地区贸易。“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战略定位非常明显,就是通过加强中亚-阿富汗-南亚的经济合作,防止安全形势恶化;加强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希望借印度的力量对伊斯兰世界加以制衡;防止俄罗斯、中国垄断中亚事务。

由此可见,大国之间的角逐和各国基于自身经济和政治及国家安全的考量,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大障碍。

对于中国来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中国意图”诚如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说中所强调的那样,“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营造势力范围”。中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是,“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三、以全新的思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一)“包容”及与相关国家的全面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面临着许多障碍,这就决定了它的建设必定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涉及沿线相关国家全方位的合作。基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应与相关国家联手,坚定不移地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不谋求建设排他性的区域经济集团,也不是要谋求划分新的“势力范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就是要以此来促进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在中亚地区,通过能源合作、经济合作惠及其他区域,带动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当前,从经济上看,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各个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西方国家经济面临重重困难,而新兴经济体群体继续崛起,不仅经济规模日趋增大,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逐年上升,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为此,世界上一些国家又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之势,严重地阻碍着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正常开展,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从国际政治关系上看,无论是俄罗斯、印度、伊朗主导的“南北通道”,抑或俄罗斯竭力营造的独联体国家内自由贸易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Eurasian Community),以及日本的“日本-中亚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正因为如此,中国要从战略层面上,与相关国家合作,从顶层上设计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基于可持续发展,要综合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能源、贸易、城市化、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合作(图2所示)。

图2  “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一是交通运输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空间上使各个地区联通,形成交通网络和多方式运输体系。因此,要研究多方式运输体系并行的国际道路体系和路网最优化配置,研究口岸换装和通关、交通接驳、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多模式交通协同运行的便捷路网。

二是能源合作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拟议中的中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进入中国以后,沿线设有多个石油储备基地,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因此,要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基地最优化配置,如何实现能源的节约、增效、安全保障,以及研究智慧能源,推进自我调控的高效能源系统建设。

三是防灾减灾问题。因沿线国家地理条件复杂,经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同时,由于极端宗教组织的煽动会出现一些恐怖事件,会经常发生气象与水旱灾害、地质与地震灾害、火灾与爆炸、交通事故等。因此,重视防灾减灾,消除隐患,增强安全意识,研究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和综合灾害风险防御范式,让安全减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领域。

四是贸易与货币体系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使未来世界除了传统的大西洋和太平洋贸易轴心外,有可能形成第三大贸易轴心——新丝绸之路贸易轴心。在该贸易轴心的陆权竞争中,中国是最有希望拿到某种程度主导权的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构建的新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不仅能够扩大沿线各国的贸易数量,还会影响到贸易结构和国际货币结算制度。

五是环境保护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会涉及沿线国家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就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因此,要探索沿线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气候变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促进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六是城市化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会极大地促进沿线国家城市化和城市品质的提升。要探索区域内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域关系问题,研究城市结构、城市群和城市等级体系,尤其是城市布局与优化、城市节水与高效用水体系的建设等问题。

(二)全面“升级”对外开放战略

从国内层面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中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升级”。尽管中国的对外开放一直是“全方位”开放,但在实际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空间上看,东部沿海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使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早尝试者。即使是在历史上,沿海地区也最早接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从时间上看,对外开放也客观存在一个时间先后序列。因此,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中国一直秉承从东到西、梯度开发的思路,走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路径,西部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后发地区,也成为中国区域发展中“典型”的落后地区。西部地区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80%左右;总人口约3.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落后,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

基于此,国家于2000年开始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2001年3月,“十五”规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西部地区明确为“10+2+2”(10:西北的陕、甘、宁、青、新和西南的川、贵、云、藏、渝;2:广西、内蒙古;2:湘西、鄂西)。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中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阳)、成(都)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为此,国家实施了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等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工程。但是,10多年来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从东到西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巨大的落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为19.75%,较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初仅增长2.96%。2012年,陕、甘、宁、青、新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小于2%,外资比例小于5%。

由此看来,尽管国家在全力以赴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但在既定的时空格局下,西部地区仍然无法摆脱“落后”的困局,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还会持续下去。然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却转换了一个视角,把西部大开发战略放置在一个更大的视阈下,使西部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后发地区一跃而成为前沿地带,这就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由于未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之一就是中国产业升级和过剩生产能力的整体西移,使西部地区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这将与目前西部地区形成的以特色农产品及加工业、石油等矿产开发及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旅游业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相融合,从而为沿途所经的陕、肃、青、宁、新、渝、川、云、桂、蒙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成长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带。

总的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中国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它不是强化了各地的分割和竞争,而是中国经济整体向西推进,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相融合的过程,是在推进国际经济一体化中提升中国经济的过程。

作者介绍:刘学敏,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作文十:《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思考》3800字

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定物价的政策,

然气将达到1150亿立方米左右。这是能源管线现在已经连通;七是输电线,现在我国和俄罗斯已经架起750万千瓦的5千伏直流背靠背的25年合同期的输电线。2013年我国从俄罗斯购电20亿度。现在正在和中亚国家商谈,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设输电线;八是光缆,目前中俄、中哈、中吉已经建成跨境通信光缆的基础设施,实现了比较先进的、容量很大的宽带建设,目前正在建设和塔吉克斯坦的跨境通信光缆。

第一个问题,是互联互通虽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基础,但仍面临一个最集中的问题就是道路通但人不通或者说是货物畅通欠缺。简单说,路修好了,车跑不了或者货物跑得不顺畅,目前主要问题就是贸易的便利化程度不高。包括我国还有一些运输方面的客观性制约因素,因为原苏联地区都是宽轨,而我国都是窄轨,铁路换装压力比较大。由于陆路通道便利化程度不高,比如中吉乌公路建成以后根本没有开通。由于陆路的互联互通,目前我国还是重点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软环境的建设、便利化的突破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导致我国和这些国家的贸易从陆路口岸运输只占到双边贸易的1/4左右。我国和俄罗斯拥有4300多公里边界线,但75%贸易是通过海运完成的,这也是互联互通以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第二个问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以后,确实遇到一个绕不开的大国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西部出发,首发地是中亚、南亚、西亚一带,尤其是中亚地区,我国要遇到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在这里因为长期的势力范围和长期渗透而带来的大国因素的影响。大国因素,特别是俄罗斯因素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拦路虎,因为这个地区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尽管俄罗斯考虑到中俄友好关系因素不好公开反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但也绝不会心甘情愿与我国共同分享在中亚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面临大国因素的博弈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需要长期应对的问题,战略、战术上需要去应对的重要因素,也是考验我国政治、经济综合运筹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地区有双边和多边的各种合作机制的叠加和会合,单纯哪股力量来主导其建设都是比较困难的,应有差异、有竞争、有协作、有合作的包容性地发展,可能是将来我国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出发点。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我国富余产能转移的问题。实际上从中亚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和经济结构上看适合产能的转移,因为这个地方在原苏联时期确实是经济比较落20后的地区,而且工业化的水平低于原苏联的平均水平,世纪70年代苏联完成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达到75%,工业化达到75%,工业化进程是在高度的计划经济体系内

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思考

(商务部欧洲司原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应该关注习主席讲的两个方面的倡议。首先,习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要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涵盖了34个国家,加上中国,人口在30亿左右。线路分南、北、中线。习主席在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来一个共识,所以我们在很多场合都是用中亚这些国家,应该说是我国丝绸之路走出去的始发站。

中国和中亚、俄罗斯的边界线共计7000多公里,占中国整体陆地边界线的1/3,我国和俄罗斯、中亚目前已经形成的所谓互联互通的架构是公路、铁路、航空、河运、油气管线、输电线和通讯网络,涵盖了交通、能源和电信等基础设施。事实上我国基础设施的连通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和相当的规模。一是铁路,目前中国和俄罗斯、中亚等国家已有5条相通的铁路,占中国周边跨境铁路的1/2左右,其中满洲里、绥芬河和阿拉山口三大铁路口岸出口额占整个铁路口岸出口总额的2/3;二是公路,目前我国和周边国家跨境公路近20条,与中亚、俄罗斯周边的公路占周边公路总数的1/3。目前,我国和上合组织正在商签成员国多边公路运输便利化协议,协议签署以后将使我国在周边国家开放14000多公里的陆路通道;三是航空,目前每周通往周边国家客货运一共230架次班机;四是河运,目前只对俄罗斯有河运口岸,一共开通了7对;五是原油管线,我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已经和正在建设的跨境原油管道共两条,一条是中俄、一条是中哈。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原油供应量是1500万吨,正在商谈复线,如果修成2018年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中哈目前是1100万吨,到2015年将达到2000万吨左右规B、C和正模;六是天然气管道,目前中亚天然气管道A、在建的D线,加起来总供气量可达850万亿立方米。正在商谈的中俄天然气管道有西线从新疆入口、东线从黑龙江入口,两项相加一共680万亿立方米。单从中亚西线入口,将来西线谈成以后,要达到300亿立方米,加上中亚850亿立方米,将来我国从西部这些口岸进口的天

11

像哈萨克斯坦也完成的。中亚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在58%左右,其他国家工业化水平更低。这个地区从概念上来论证是适合我国产能转移的,但产能的转移还需要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待遇、投资保护、税收等投资软环境。但还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这些地区投资的硬环境怎么样,包括基础设施、工业或产业的配套能力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建设问题。事实上有些国家向中国提出,希望我们这个也帮助投资,那个也帮助建设,但待我们考察之后发现根本不具备条件。一个厂家投资过去以后发现很多方面不能配套,所以在当地也只能形成一个产业孤岛,还要对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一国一策的研究。

第四个问题,是政治安全问题。特别是地区冲突比较密集的地区风险确实比较高,就算目前没有武装冲突的中亚地区在苏联解体以后20年内也是矛盾冲突不断激化,有点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群雄入主的感觉,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像乌兹别克斯坦频繁给邻国切断天然气,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也在水资源分配反面采取制约和反制约措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争夺中亚老大的地位。所以中亚各国相互之间不都是很和谐、没有矛盾的。恰恰我国进入始发地区以后会发现很多问题,需要通过经济、外交等各种手段综合评估这些风险,才能使我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始发站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很多观点都在讨论和碰撞,但我认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一个具体的项目,目前也没有一个全面的、成形的规划。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也不是外界所说的中国想主导一个国际组织或者搞一个多边的合作机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结合国内国外发展需要的,从长远看是一个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或者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可能将来的发展和经济版图的扩大都是有关联的,可能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几代人的继往开来。

如果有某些要素能够支撑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以后存不存在这些要素,能不能保证中国贸易上的地位,特别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3年10月,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跟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大、科技部、银监会、相关机构和国外的机构做了联合研究,这个研究处在中期阶段,我把初步的结论跟大家报告一下。这个研究的主要对象比较全方位,是中国经济社会整体的发展变化。其中涉及到对外贸易这一块,重点选取了我国的贸易规模、整个贸易增长率的变动、整个贸易在GDP的比重即对外贸易依存度三个指标,并做了细项的分析,而且细分到中国各个省区市,来做了一下二级、三级的分析。

中国贸易的发展,宏观面上有4个要素值得关注。第一个要素是制度变迁。从整个研究情况看,制度变迁看得非常清楚,一个是1978年改革开放,这是新增长的高点。第二个高点出现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特别是1994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里边还有汇率并轨等因素,其中有一个下降的因素就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个如果放大开来做国际比较,中国的零增长也还是可以的。接下来就是1999—2000年中国加入WTO,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用制度变迁来解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这是非常好的要素。

第二个要素就是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其中加工贸易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第三个要素就是整个外部需求环境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特别是2008—2010年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压制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第四个要素,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政策环境,包括退税政策、汇率政策、汇率制度的改革,这个在发展中还是有很明显影响的。

关于分省区的研究,有几个要素:第一个是各个省区企业主体的构成不同,对整个贸易发展变化有比较大的影响。比如东部沿海地区是外商投资企业形成的贸易类型,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很明显。像北京是传统的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代表的,进口非常明显;第二个是各个省区里面国际贸易要素禀赋也特别重要,很多省的省会城市和主要的中心城市都是我国的港口、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这些城市占进出口比重都显得特别高;第三个是各个省本身的开放程度,开放程度对这个因素影响也比较大。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江苏、一个是浙江,江苏通过吸收外资,引入加工贸易,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带动整个贸易发

2013中国世界贸易排位第一。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家自然会思考几个相关问题。一是如何理解中国从改革开放一路走来,到今天成为世界贸易第一的大国。二是

展。浙江是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特别是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增长,这几年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也走出一个非常好的路子。

国际贸易形势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