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不平等》1500字|这个世界上都是平等的吗

作文一:《世界上最大的不平等》1500字

01

人的一生所拥有的全部时间,就如同沙漏中的沙粒,总量是有限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约为75岁。按75岁计算,一生共有900个月。画出一个30X30的格子,如果你已经25岁了,那么你的人生便如下图所示:

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图时,恰好接近25岁,心中的震颤无以复加。站在生活的任何一个点上,去遥望人生的终结,似乎都那么遥不可及,因为总觉得自己还是年轻人,未来充满着巨大希望,但蓦然间才发现自己一生的时间总量已经消耗了这么大的比例,剩余的部分,绝非想象的那样宽裕,可供自己任性。

后来发现,更可怕的是,这个世界上流行着一个巨大的错觉,认为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但其实,时间意味着最大的不平等。

是的,每个人的一天都有24小时,1440分钟。客观时间,也就是钟表所计量的时间是恒定的、绝对均等的。但每个人对时间的经历,却又是主观的,存在着千差万别。

同样的一小时,对你来说可能是一局激烈的游戏,或者是半小时的微信群聊加上半小时的刷微博;对别人,却可能是认真写下的满满几页学习笔记,或者深入阅读的某个书本章节。

同样的一场考试,两个小时的考试过程中,你可能因准备不足,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焦头烂额,如坐针毡,最后全部选C;别人却因充足的考前准备,应对自如,临场发挥良好,最后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同样的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能积累和创造不同的价值,这种差异源自于主观时间,也就是个体对时间的利用和掌握。所以我们说,时间是不平等的。客观时间是绝对平等的,也正因为它是绝对平等,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并无意义,把计时用钟表调准就是了。

时间的不平等,就在于主观时间的不平等。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各种时间管理方法、教程,都试图帮助人们提升利用时间的效率,换言之,就是想让我们改善自己的主观时间,扩充时间的容量和质量。

02

时间的容量在于,同样的时间内,通过合理安排,你可以做更多的事。

时间的质量在于,同样的时间内,通过提升专注,做同一件事你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

容量和质量的叠加,就是你利用时间创造出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了主观时间的意义,也彰显着时间的不平等。价值越大,你对时间流逝的充实感就越强。

我的书桌上并排摆放着三个沙漏,黑沙、紫沙、白沙,流逝的时长分别是五分钟,十五分钟,半小时。现在用手机来计时很方便,沙漏的存在,已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它只不过是把时间的流逝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因而成为惜时的象征。我这么喜欢沙漏,无非是自己已经在有限的生命中浪费掉很多时间,需要给自己灌输“惜时”这样的自我暗示。

两千多年前,孔子站在河川边上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的流速是均等而恒定的,但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却又多变。这正是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的分立,我们能感受到和把握住的时间永远都是主观时间。

不均等的主观时间可以成为巨大人生差异的根源。同样的25岁,同样的起点,有的人已白手起家、事业小成,有的还在茫然漂泊、寻找出路。

或许你会说,在这个拼爹的社会,家庭出身更重要,但对我们来说,那是父母在赐予我们生命时一并给予的,自己无力改变。我们所能运用以实现改变的,就是人生中满满的时间。惜时,并通过合理安排和提升专注,来扩充自己拥有的主观时间,努力让自己过得充实,然后产生价值,这就是我们全部能做的。

充实的人,在面对那个30X30的格子时,不管他处在其中的哪个点上,他都不会为自己距最后一个格子的远近而感到惶恐。因为他所拥有和经历的丰富主观时间,已足够支撑起饱满和优质的人生。

作者简介:刘茂林,90后,内向的水瓶座,念过哲学系。喜欢大自然,热爱武侠、阅读和写作。兴趣广泛,又全面肤浅,不会吵架,也不是一个果断的人。

本文为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独家首发,版权归富书部和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作者:刘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