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1800字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100字

作文一:《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1800字

篇一: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    我的散文雨荷发表了,女儿很高兴的把我的文章晒到了微博上,引得孩子们围观,女儿的心暖暖的,我的文章没有任何报酬,有时候幸福真的与金钱无关,女儿想写小说,我希望的就是这样,教会孩子自信的生活,教给她本领,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我最想得到的赞誉。    幸福是什么,幸福很简单,微笑,我的努力被女儿视为榜样,我是一个好妈妈,我很自豪。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我内心有了希望,微笑着迎接黎明的曙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女儿对我说,这是她听到的最暖心的话,孩子们都夸她有一个好妈妈,她自豪的说,妈妈那么棒,桐桐也要努力啊,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诺言,父母是孩子的导师!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篇二: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入则孝》细致而全面的阐述了孝道的各个方面,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有孝心、懂孝仪、守孝道。    对于父母,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情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将我们养育成人,寸草心难报三春晖啊!我们该做什么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呢?    在我内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让他们得到安慰。但总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时常给父母脸色,干活回来还得为我们烧饭„„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啊,为什么要这样?我不禁自问。在今天的社会,诸此种种,或许习以为常,但这不应得到发扬。与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确实大为衰弱,还有人叫嚣着人人平等、全盘西化,殊不知东西方文化有别,西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    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如今,求学于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内心多有不忍,但这非我所能改变,我最应该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自己照顾好,以免父母担忧,记得多和家人联系,体谅父母。    对于孝的行为,应由内及外,真正从心里感恩父母,并将行动落实到点滴之中,如和父母说话柔和一点,父母的愿望多满足一点,对自己的身体多爱护一点„„如此才能避免出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参加了读书会,感觉蛮好的。    篇三: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    今年,我们按学校的要求亲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确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我们的家庭,规范着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为了使学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逐字逐句诵读、理解、背诵。将《弟子规》的行为规范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从行为习惯上抓好孩子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努力使传统道德精华渗透到孩子的心田,让润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和启蒙读物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熏陶气质,从而学会为人处世,懂得尊敬师长。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作文二:《弟子规孝敬读后感》1000字

弟子规孝敬读后感

通过每天早上阅读这两本手册,我深受感悟。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在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学生主修的第四课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用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对体会爱的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心无价,唯在心灵深处才能感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君,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的体制怎样的变幻,中国人民历经了多少的磨难,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时,注定我们将来要承担这份责任。我们无法体会母亲在一天天衰老,从黑发到白发,从紧俏的皮肤到渐渐变得粗糙的脸,岁月将这份见证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脸上。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让我们谨记祖国的传统美德,把它发扬光大!

古丽尼格尔.阿不力孜                                                            九(3)班

作文三:《《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1400字

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起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入则孝”这一部分都是规范我们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对父母的态度不能专横无礼;说话时要和颜悦色;冬夏季节要让父母舒适,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好父母;即使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不好,也应孝顺父母。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在心里想着父母。因为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的恩情,我们只能以此为报。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才是做人的根本,这才是学习“入则孝”的意图。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还有二十四孝作为我们的典范。所以,我们要把“孝”发扬光大。虽然我们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孝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认真工作,照顾自己,天气变化对父母嘘寒问暖,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忘记:百善孝为先。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我们要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想《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学习《弟子规——入则孝篇》的感悟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的首要就是:孝老。首孝悌,在家懂得孝敬父母,在外才会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会知道亲近朋友,团结同事。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会做人做事。学习《弟子规》让我们重新认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并加以实践。虽然我们远离父母,不能在身边尽孝,但我们应竭尽所能,多打电话,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关爱,父母的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努力工作,不让父母担心,争取在事业上取得优良成绩让父母感到欣慰。工作之余多抽空回家看看父母,面对父母时要存在感恩之心,表达出我们的关怀和依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有伤,贻亲忧,”孝顺父母之道,应先要拥有强健的体魄。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杜绝不良的嗜欲,都是强健身体,远离疾病伤痛的好办法,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去对父母行孝。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很多人为了追求物质金钱上的满足而失去了良心和道德,为了个人利

益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甚至铤而走险触犯法律。虽然,我们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但如果有了相对富足的物质条件,我们更应追求精神的满足,勤学善思,宁静致远,陶冶情操,恪守道德法律。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每逢生日,往往举办庆生活动。可是却记不住家中父母的生日,更不用说为父母庆祝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将父母双亲的年龄记在心中,在父母有生之年,从诸如生日、打电话这些小事做起,行孝尽孝。

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之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待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即“百善孝为先”。

作文四:《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2000字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

篇一: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

我的散文雨荷发表了,女儿很高兴的把我的文章晒到了微博上,引得孩子们围观,女儿的心暖暖的,我的文章没有任何报酬,有时候>幸福真的与金钱无关,女儿想写小说,我希望的就是这样,教会孩子自信的生活,教给她本领,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我最想得到的赞誉。

幸福是什么,幸福很简单,微笑,我的努力被女儿视为榜样,我是一个好妈妈,我很自豪。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我内心有了希望,微笑着迎接黎明的曙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女儿对我说,这是她听到的最暖心的话,孩子们都夸她有一个好妈妈,她自豪的说,妈妈那么棒,桐桐也要努力啊,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诺言,父母是孩子的导师!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篇二: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入则孝》细致而全面的阐述了孝道的各个方面,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有孝心、懂孝仪、守孝道。

对于父母,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情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将我们养育

成人,寸草心难报三春晖啊!我们该做什么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呢?

在我内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让他们得到安慰。但总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时常给父母脸色,干活回来还得为我们烧饭„„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啊,为什么要这样?我不禁自问。在今天的社会,诸此种种,或许习以为常,但这不应得到发扬。与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确实大为衰弱,还有人叫嚣着人人平等、全盘西化,殊不知东西方文化有别,西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

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如今,求学于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内心多有不忍,但这非我所能改变,我最应该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自己照顾好,以免父母担忧,记得多和家人联系,体谅父母。

对于孝的行为,应由内及外,真正从心里感恩父母,并将行动落实到点滴之中,如和父母说话柔和一点,父母的愿望多满足一点,对自己的身体多爱护一点„„如此才能避免出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参加了读书会,感觉蛮好的。

篇三: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

今年,我们按学校的要求亲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确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我们的家庭,规范着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为了使学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逐字逐句诵读、理解、背诵。将《弟子规》的行为规范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从行为习惯上抓好孩子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努力使传统道德精华渗透到孩子的心田,让润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和启蒙读物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熏陶气质,从而学会为人处世,懂得尊敬师长。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我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

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的饭菜已经凉了。于是妈妈急匆匆的又为我去热饭菜„„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作文五:《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2700字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一)

我的散文雨荷发表了,女儿很高兴的把我的文章晒到了微博上,引得孩子们围观,女儿的心暖暖的,我的文章没有任何报酬,有时候幸福真的与金钱无关,女儿想写小说,我希望的就是这样,教会孩子自信的生活,教给她本领,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我最想得到的赞誉。

幸福是什么,幸福很简单,微笑,我的努力被女儿视为榜样,我是一个好妈妈,我很自豪。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我内心有了希望,微笑着迎接黎明的曙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女儿对我说,这是她听到的最暖心的话,孩子们都夸她有一个好妈妈,她自豪的说,妈妈那么棒,桐桐也要努力啊,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诺言,父母是孩子的导师!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二)

我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和出则弟,我知道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m.lz13.)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三)

今年,我们按学校的要求亲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确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我们的家庭,规范着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为了使学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逐字逐句诵读、理解、背诵。将《弟子规》的行为规范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从行为习惯上抓好孩子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努力使传统道德精华渗透到孩子的心田,让润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和启蒙读物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熏陶气质,从而学会为人处世,懂得尊敬师长。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我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的饭菜已经凉了。于是妈妈急匆匆的又为我去热饭菜……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  读弟子规有感

*  《弟子规》读后感

*  弟子规读后感

作文六:《《传承孝文化》-《弟子规》读后感》1500字

传承孝文化

——《弟子规》读后感

1523班  周梦婷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诵读着弟子规的总叙,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还有很多事情我做得不够好,需要日趋完善。

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正如老话所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而应该在落后时奋起直追,为未来的美好生活创造机会,给父母最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等他们老了,还有值得拾起的记忆,而孝敬就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弟子规》让我体会到,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老人的意愿行事,主要指在养老方式、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方面,也可以说,“顺”是“孝”的具体体现。 子女是父母生养,从出生开始,喂养抚育,洗浆补订,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难治之病,情愿舍命换儿安;稍长,教给基本生活能力,供给读书,关心其成长,永不停歇。父母对子女付出的爱,是一生一世,可谓:亲情无价,骨肉情深。而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远是负着债的。子女对父母尽孝道,是一种基本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孝是天经地义的人类本性。

作为子女,对父母的过错,应柔和、细声进行劝谏,耐心温和地

指出,决不能对父母进行粗暴的训斥和指责,更不能恶意地讥讽。即使我们现在还小,不能赚钱养家,我们应该对父母对一些关心,少一些责备。

《弟子规》中的孝文化,说到底,是弘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一种文明现象。实现物质的富足,报答父母,但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陪伴。

俗话说的好,有起因必有其果。那些不懂得“孝”这个字的人的原因又在哪里呢,有的人,不孝顺父母是因为小时候父母过于宠爱,久而久之,将父母为他做的事当成了理所当然,养成了坏脾气。父子、母女之间常常吵架,家庭关系越来越不和睦。有的人不孝顺父母可以说是父母自食其果。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尊敬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当孩子长大后就很可能会照着家长以前对待老人的样子来对待自己的父母。有的人不孝顺父母是因为他们认为父母不值得自己孝顺。小时候,父母对待其他姐弟好得不能再好了,而对待自己像对待仇人一样,稍微做错点事,就又打又骂。从小在心里对父母种下了埋怨的种子,长大了又怎么可能去孝顺父母呢,看来父母要想孩子孝顺自己,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弘扬孝文化是身为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孝文化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能发现。诗歌、对联、剪纸、谚语、戏剧、皮影、漫画甚至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食品都蕴含了丰富的孝文化。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漫画,一中年男子带着儿子,准备把轮椅上的生病的老父亲推下山,坡,儿子阻止他说:“爸爸,你不能把这轮椅扔掉。”中年男子回望儿

子一眼问什么,儿子说:“你今天把它扔掉了,等你老了,我用什么把你丢下去?”儿子的理直气壮让中年男子惊讶不已,也惭愧至极。原来他正在以行动做孝子的反面教材。这恰巧说明,行动是孝道的有力保证,只有以身作责,从自己做起才能真正实现孝文化的传承。

孝是花草,芬芳了人们的视野和心情!点缀出了大地的绿意和生机勃勃!孝是甘泉,滋润了世界! 孝,是灵魂的河谷,冉冉升起的彩虹。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热爱并弘扬这优秀的孝文化。

以前觉得父母对自己好,是天经地义的,我是他们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应该的,现在看来,并不是那样的,父母对子女好,是一种仁爱;子女对父母好,是一种孝道。相同的是,这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每逢母亲节、父亲节,老师都会布置一项体验作业,回家帮父母洗一次脚,沏上一杯茶,送上一句祝福,这种无声的行动、爱的语言是中国人对孝道的含蓄表达。今天,我读《弟子规》;今天,我也要将书中所写落实到行动中去。

作文七:《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孝道为先》7300字

“弟子规”为世人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何为善何为恶何以荣何以耻,它更是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以下是关于弟子规入则孝的读后感,“百行孝为先”,父母对子女的恩惠比天高比海深,作为子女的我们一定要及时行孝!

(一)《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300字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对哥哥说:“彭大山,给我倒杯水。”现在想想,这是不对的,自从我学了“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以后,每次我都喊他一声“哥哥”。

还有一次吃饭时,妈妈把饭端来,我就自顾自的吃了起来,完全没有想到刚刚劳累过的妈妈。学了弟子规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后,我每次吃饭前都等父母坐下后我才坐下。

《弟子规》使我懂得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其次,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要文明,不乱骂人,做事要讲信用,说到做到。和别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事都是每日不可不做的。

这本书教给我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以后我要多读一些好书,这样才能更加的完善自己。

(二)《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300字

《弟子规》开篇第一章就讲到孝,可见孝的重要性,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

“大孝尊亲,其次不辱”。我知道了从现在开始热爱生活的涵义,最爱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后才是自己,而这种爱才应该是理性而又深稳的爱,与其说父母赋予了生命这样高洁的赞美,不如说是肉体与生智的延续,我想体会在心,付之行动,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做人的最根本是从一个孝字开始的,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才会知道回馈和报答。也会对所有付出的人,对这个社会有所感知,有所理解,进而我们也会有所付出,才会之恩图报。

结合自已的家庭情况,合理处理和父母之间的问题。供养父母是基本,与父母多沟通交流,更能体现孝的真谛。知恩图报、满怀感恩的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心态,有了这个心,我们才会知道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社会。

(三)《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400字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四)《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500字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五)《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500字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人更应该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自己的家人,长大以后就谈不上热爱故乡,热爱祖国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结合我的生活,我发觉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够,当妈妈爸爸批评我的时候,有时我明知道不对也要反驳;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我会对他们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通过了解此句的真正含义,我明白这是对父母的不尊不敬。

读了“入则孝”,就想起我们这些在家中无所事事的“小皇帝”们。我们在家里基本上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一天到晚就只是学习。回到家,书包一甩,香气腾腾的饭菜就摆在面前了;做完作业,检查后就可以美美的睡觉了;要买什么东西,父母会精心为自己准备好。现在想起可真是惭魁啊。

不过,是《弟子规》的“入则孝”教会了我怎样去做父母的一个令他们骄傲的儿女。我应该为父母做些事情:在家,应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当父母回到家,应该为他们倒一杯水,递一条毛巾;在外面的时候,应该乖乖的,不要乱跑,以免父母担心……

(六)《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500字

今天,妈妈让我去刷碗我立马就去了,这是因为我从:《弟子规》这本书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明白了他的意思。

自从读了弟子规我就改掉了坏习惯,以前妈妈叫我去刷碗,我就对妈妈说:“不去,水那么凉谁刷啊?”

记得有一次,爸爸叫我去买烟,我说:“不去,我最爱看的电视还没演完呢。要是偏让我去买你等我看完电视的吧。”还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试卷发下来了,我明明看得一清二楚是对的,可是妈妈就说是错的。我和妈妈吵了起来,最后我和妈妈一起拿起笔算了起来。果然这道题是我算错了,妈妈说:“你还不服气,怎么样这道题是你做错了吧?”

还有一回,我把妈妈的化妆品弄到了地上,碎了。妈妈回来看见她的化妆品碎了一地,心疼的问我:“你怎么把我的化妆品弄碎了?”我说:“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然后妈妈把我叫到面前非常严肃的对我说:“你看看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马虎这个坏习惯。”妈妈教训我的话我一点也没往心里去,心里还想着今晚会吃什么。这就是我没读《弟子规》之前。

自从读了《弟子规》之后父母召唤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做,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要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则被我们,我们要虚心的接受。做一个让老师、家长、朋友喜欢的孩子。

(七)《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700字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想必这段文字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我们会读,会写,会背,可是我们真的有用心去体会过这些话的意思吗?“孝”是我们作为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则孝”的意思是在家里要善事父母。

“入则孝”这一部分都是规范我们在家里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对父母的态度不能专横无礼;说话时要和颜悦色;冬夏季节要让父母舒适,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好父母;即使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不好,也应孝顺父母。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在心里想着父母。因为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的恩情,我们只能以此为报。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才是做人的根本,这才是学习“入则孝”的意图。

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永世难忘。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回报父母。父母在世时我们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父母;父母去世后我们要守孝三年,三年里,应杜绝酒肉,居处住所要固定,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还有二十四孝作为我们的典范。所以,我们要把“孝”发扬光大。虽然我们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孝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我们可以在学校认真听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父母看见我们那一张张认真听讲的脸,一张张成绩优异的卷子,也会十分高兴。这也算我们对父母的小小的回报。

人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又怎能是滴水?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只是沧海一粟。

当父母说我们时,不要忘了,我们应耐心倾听他们对我们的教诲,他们说什么都应该,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对的;当父母打我们时,不要忘了,我们要甘愿挨打,父母怎么打都应该,因为这是他们将浓浓的爱浓缩于那重重的一拳上。

无论父母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不应忘记:百善孝为先。

(八)《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900字

近日,随手翻开压在书架下的《弟子规》,《弟子规》短短千言,全文以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为纲,仅用开篇八句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归纳了影响中国千年的大传统、大原则、大规矩。这开篇八句,尤其强调了中国“百行孝为先”的传统概念,强调了每个人子都应尽的一份心。

看到《弟子规》中所举的例子,发现其中不乏容易做到的,但我们容易忽略的,甚至未曾想到过的方式。也许我们在纠结,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孝敬父母?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其关键在于用心。只需要我们反过来,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把父母当成自己追求的对象去爱,我们就能想他们之所想,用上自己的一份心去爱父母,孝敬父母。此时,我们会发现,尽孝是那么容易,那么自然而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不少中年人今生最大的遗憾。他们好不容易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终于有能力来好好孝顺父母时,父母却已不在人世了。这些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似乎在告诉我们“尽孝难”。工作的忙碌,让我们难以抽身,很多人会选择最直接也是最冰冷的方式——给钱,似乎一切都很合理,在之前,我竟也一直坚信这尽了“为人子的最高责任”。然而,在阅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我这并不知道源头的“孝道”看似合理,实则大错特错!

尽孝,难道为“为父母提供物质生活”就足够了吗?父母在意的难道是我们的钱?我们能带给父母的难道只有物质享受吗?有人曾专门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父母最在意的并不是子女能够给他们多少钱,而是子女能不能常回家看看,能不能多多陪伴在身边。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上一桌好饭菜,能看着孩子大口大口吃得很香,这就能让他们幸福好几天;也许孩子简单的一句话,就会成为父母持续好久的快乐之源。

尽孝,关键在于用心,而关键的关键在于行动。我们要立刻去想、去做,千万不能让“子欲养而亲不待”再成为我们一生中的遗憾!

读《弟子规》,发现我们总会把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概念简单化、狭隘化。我们认为孝道就是要小辈对长辈好,其实,这并不是传统孝道的本意。孝,其实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是长辈和小辈之间爱的交流。它的范围非常广,然而,究其本质,孝,就是要做到不让父母担心,让父母事事顺心,为父母虑,替父母忧。

(九)《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1000字

我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和出则弟,我知道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短文学网 .duanxue.)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十)《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1400字

人死后,凭骨头颜色就可分辨出性别,白色的是男人,灰色的是女人,因为女人从怀孕起,就把自己的营养给自己的孩子。孝,人之本。——题记

《弟子规》,这是小学的时候就背过的书,但那时候呢,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完全没有思考过其中的伟大智慧。当然,那个年纪也没有足够的阅历作为支撑去理解它、感悟它。

那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个视频《弟子规改变了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学生》。讲者是一个22岁的小伙,他就讲诉了他高中的时候混黑道,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过,后来去北京“工作”,更是肆无忌惮,不怕死地在山路上玩漂移,进夜总会,用七张百元钞票点烟抽。幸运的是,他妈妈一直没有放弃他,给他看了《弟子规》,然后叫他去敬老院做了一个月的义工,这一个月,他得到了爱,得到了工作,换回了父母的重婚,救回了他自己的命。演讲的过程中,从他讲到他妈妈给他看《弟子规》起,他就一直哭着讲,全场的社会各种单位的听众也是不停地擦眼泪,我在电脑旁也是陪他们哭到最后。

带着崇敬之情,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篇。入则孝,讲的是在家尽孝,核心就是要然父母开心。

“出必告,反必面”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如果他们不知道我们干嘛去了,就会担我们,让父母担心,也是不孝的。反过来,如果我们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哪,在干什么,父母就能把我们把好处想,会替我们加油,这很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这句话让我改变了许多。

以前,我不懂这个道理以为有什么问题自己处理就好,没有必要跟父母说,增加他们的负担。有什么好事,也是想到要低调,也不会跟父母提及。由此,就导致了我不怎么给父母打电话,就算打电话,除了要钱,也没有其他话讲。因为这个事,我也被教训了好多次但是改进也不多。这句话彻底地颠覆了我的想法,从那以后,我要求自己每周至少要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后来据我姐姐爆料,爸妈对我这种改变很是开心。)并且把我在学校里做的事以及想法告诉他们。

上一次,我告诉我爸我做了家教,爸爸很开心,说“你能懂得给爸妈减轻负担,爸爸很高兴,但是不要耽误学习哈。”爸爸这样说,我自然很高兴,因为爸爸很少对我满意的,一直都是喜欢说我不如别人(自我爆料一下,因为这个原因,我和爸爸的沟通一直都有障碍。)后来挂了电话,但是几分钟后,爸又打过来了,他说:“你去做家教,就跟那个娃儿买点水果去嘛,如果他的字写得不好,你就好好教他一下嘛!”我想,爸爸怎么变得那么啰嗦,真实奇怪,但是我觉得真的很幸福,感觉和爸爸的沟通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我想,这份价值,千金难买吧!

“亲所好,力为具”。中西文化差异很大,但在孝,这个方面,却几乎没有差别。佛洛伊德的大弟子西奥多讲过一个发生在西方父子之间的事情:儿子不愉快时,父亲会把怀表贴到他耳朵上,让他听表针走动的咔哒声,然后儿子就快乐了。后来,父亲郁闷了,孩子竟然把怀表也贴到他耳朵上,父亲一愣之后,露出了最最快乐而灿烂的笑意。或许,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们习惯了,没什么感觉。但是,我们能投其所好,帮父母做一些事,父母却是高兴地不像话。

我记得有一年,广周日报在母亲节那天做了一个对母亲和孩子的采访(孩子希望为母亲做点什么,母亲希望孩子做点什么。)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希望挣很多钱给母亲,而母亲仅仅希望孩子能回家一起吃顿饭。孝,就是回家陪父母吃顿饭那么简单。

这本书的道理很简单,说出来人人都知道,但是,如果每天读一点,看一点,却能起到反省,修心的作用。久之,个人修养就会提高。真的很感谢《弟子规》带给我的改变,我也由衷地希望,每一个人都好好看看《弟子规》,学学中国传统文化,学学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短文学微信号:duanxuewang!

点击展开全文

作文八:《学会感恩,孝敬父母,读弟子规读后感》1400字

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高一(10)班  王艳   指导教师:洪成

尊敬的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学弟子规 说成长故事”

有人曾说过。若你播种性格,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命运。

有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事业的追求,孝 , 这个字在我们的心中已渐渐模糊,家中父母也被遗忘在一旁,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入则孝第一讲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四次重复“父母”二个字,充分体现出孝之道,现在的我们可能个个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也过惯了唯我独尊的生活,而许多人对父母都不是很孝,但现在学了《弟子规》之后,我们应该仰心自问,父母责骂,教育我们时,我们认真听了么?真心悔过么?普天之下,绝大多数父母对子女都是恩重如山。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欠我们什么,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记得妈妈曾和我说过,我们家不比别人富有,但我从来没有缺过你吃穿用品,你每次要的东西,只要我能办到,我大都会满足你,只要你懂事一点就好。是的,为人父母,也许他们的要求就这么简单,只要我们懂事一点,能多体谅他们一点就好,可是,我们做到了么?弟子规中还有提及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现在的我们有几个父母是厌恶我们的呢?所以为人子女要懂得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古时尚有卧冰求鲤,鹿乳奉亲的故事,而今天的我们,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是不是更加的明白了如何去孝敬父母呢?

两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我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呵护中,我深深的体会到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我去医院,我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让他身心疲惫,我无意中发现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我依然感受着他的温暖,

他的爱。

那是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的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的流泪了。“爸爸,爸爸„„”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我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我康复出院。

作为21世纪的我们,更要学会《弟子规》中的仁,要去亲仁,古语有同,与君子之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为其香,与小人之交,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只有仁德,方能成为君子,才能让人敬畏,敬重,才能真正成人。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在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也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

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作文九:《孝敬父母从现在开始——《弟子规》读后感》2300字

孝敬父母从现在开始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

清代后期《弟子规》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也是儿童道德价值观教育和学习中国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到了社会高度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代,《弟子规》慢慢被人们遗忘。

2011年1月份,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为此,要求中小学需要选择地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这则通知引起了争议。咱抛却争议不去讨论,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范畴。但就《弟子规》中所提倡的“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来说,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

《弟子规》总序中说道:“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可见,在圣人眼里,“孝”是人要确立的第一品德,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你不可能指望一个不孝之人真正去理解关爱别人,你也不可能指望一个不孝的老师真正去关心呵护学生。“孝,德之根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周朝以孝治天下,国运昌盛八百年。我们都知道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是却忽略了德为先,甚至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品德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我们看到“孝”字,是“老”和“子”为一体的,孝顺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自然老师也少操很多心,孩子也必定是学业成功的。再看“教”字,由“孝”和“文”组成,即文载孝道,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教书育人也首

先要孝敬父母做好学生的榜样,而教育最好的办法也是自身作则的身教而不是言教。

那么如何尽孝,《弟子规》给了我们很好的行为准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另外还包括诸如:出有告,返有面。亲好力为,亲恶谨为等,我们应对照自身是否做到。对照准则,看看身边的很多人,能做到“孝”得人多,做到“顺”的人少。很多人能给予父母优越的生活条件,却感觉自己是成人了,不愿意听父母唠叨、教导和责备,有时候答应父母得事情也是应付了事。我就曾答应父母戒烟酒,却屡戒屡犯,实在不应该。

记得在一本书中看过一段话,大体意思是说有的人买了新液晶电视,就把旧的台式机淘汰给了父母;买来新三开门大冰箱,就把又破又小又耗电的给了父母„„还到处说自己孝顺。试想,父母养育你的时候,是这样的吗?还不是把最好的给了你?这不叫孝顺!真正的孝顺是你把父母家的旧电视搬来自己看,给父母换台护眼液晶电视„„看完后我深受触动,想想自己已经安了热水器两年了,而骨质增生的老父亲还要哆哆嗦嗦到澡堂洗澡,虽然自己也提过要给二老安装,但是他们一反对我也就顺水推舟了。正如《弟子规》中说“冬则温,夏则凊”于是年前直接到金鹰给买了,上门安装前才告诉他们,如今二老已经使用的得心应手了。记得有个同事说起过给父母安装空调问题,这是做到了“夏则凊”,很好。结果安了几年了,父母就是舍不得开,只有儿子孙子回家才开一次,感慨父母太会过言语里有些许揶揄。其实这位同事应该感恩父母,父母多么爱你,自己舍不得开空调,你和孩子一回家就舍得了,这舍不得的是高昂的电费,舍得的是浓浓的爱呀!读读《弟子规》,我觉得这位同事是孝顺的,但只做到了一半,因为他还没有完全了解父母的苦心,他还可以把父母电费负担过来,让父母用起来少些后顾之忧。我有个同事赵老师,母亲不在身边,每天早晚赵老师一定给母亲打个电话,问问吃了吗,有事吗,顺便报个平安,其实每天都没事,每天都是这几句,但这就是“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一点值得很多同事学习!作为成年人,工作占去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我们对父母需求的忽视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父母是我们的亲人,他们会无条件的包容我们,而这种无条件的包容却不能成为我们纵容自己的理由。“爸,我加班,过两天再回去看你们吧!”“妈,我得带孩子去学舞蹈,改天再去你们那儿!”„„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

莫及。不要抱怨没时间,好几个星期没见父母了,从这一刻起,放下手中工作,给父母打个电话,从这个晚上或周末起,到父母家中坐坐?真行动起来你会发现,见见父母真的没有那么难,难就难在你以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和由此形成的惰性。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有几个人做到了: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没读到此句我就汗颜,我有什么权利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甚至生病,而“引起父母忧虑”?

一颗孝顺父母的心才能传递给学生爱和幸福,就这一个“孝”字,仔细对照,身为教师的我竟然有那么多没做到,我又有何颜面要求自己的学生十全十美?

所以我要经常把《弟子规》拿出来读一读,“吾日三省吾身”。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更要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微薄之力,所以学习《弟子规》并把她的理义渗透到德育教育中去,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作文十:《莫为不孝找借口——《弟子规》读后感》2500字

国学教育的传承和扬弃

莫为不孝找借口

——《弟子规》读后感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是老祖宗千百年留下来的精神食粮,真可谓博大精深,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有关道德教育的经典——《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共360句、1080个字,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几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

清代后期《弟子规》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也是儿童道德价值观教育和学习中国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到了社会高度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代,《弟子规》已慢慢被人们遗忘。

但是,我认为《弟子规》中所提倡的“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真的不管在什么年代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弟子规》总序中说道:“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可见,在圣人眼里,“孝”是人要确立的第一品德,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今天,我要和大家说的就是这个“孝”字。下面我要说的事情很多就是我自己,这样的事情肯定也发生在各位的生活中,所以,我要把我下面说的话送给大家,同时也当作自勉。

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你不可能指望一个不孝之人真正去理解关爱别人,你也不可能指望一个不孝的老师真正去关心呵护学生。“孝,德之根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周朝以孝治天下,国运昌盛八百年。我们都知道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是往往忽略了德为先,甚至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品德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我们看到“孝”字,是“老”和“子”为一体的,孝顺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自然老师也少操很多心,孩子也必定是学业成功的。再看“教”字,由“孝”和“文”组成,即文载孝道,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教书育人也首

先要孝敬父母做好学生的榜样,而教育最好的办法也是自身作则的身教而不是言教。

那么要如何尽孝呢?《弟子规》给了我们很好的行为准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另外还包括诸如:出有告,返有面。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等,我们应对照自身是否做到。对照准则,现实生活中,能想到“孝”的人可能很多,但真正做到“孝”的人不恐怖不会很多。说实在的,在座的恐怕没有谁认为自己不孝,但大家还是等我说完再给自己一个评价吧。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认为自己给予父母优越的生活条件,认为这样就完全可以了,平时根本没有去用心关注过他们真的需要什么。也有人买了新液晶电视,就把旧的台式机淘汰给了父母;买来新三开门大冰箱,就把又破又小又耗电的给了父母„„还觉得自己很孝顺。请回想一下,父母养育你的时候,是这样的吗?不,肯定不是,他们都是把最好的给了你吧。这不是真正的孝顺!真正的孝顺是你把父母家的旧电视搬来自己看,给父母换台护眼液晶电视或者看看父母真的缺些什么,想到这些我深受触动,想想自己真的要好好反思下了。在现实中我们是不是也在扮演着这样的“孝顺”的形象呢?(此处的孝顺有引号)

而且,我认为真正的孝不是这些简单的形式,而是要用心发现父母真的需要什么,就拿我自己来说虽然家里早就安上了空调,但是父母就是舍不得开,夏天每次都要我帮他们开好才用,去年冬天老家那么冷,他们肯定没用过,而我也真的没注意提醒下他们用。还有以前过年的衣服都是老妈帮老爸买好,今年老妈去弟弟那边过年,直到妈妈打电话来提醒才想起要跟老爸买身新衣服过年。很显然,《弟子规》中的“冬则温,夏则凊”,我没做到。

过年的时候老爸的手机打电话我老是听不到,才想起这个手机用好多年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才想起要给他重买一个才一百多块钱的老人机。还有快返校时才发现老爸的钱包里又塞满了一大串手写的电话号码和一些朋友的名片,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帮他把这些号码存到手机里。读读《弟子规》,想想自己这些年的行为,我真的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说到这里,不怕大家笑话,虽然小孩都十多岁了,刚过的这个年才应该算我独立办的年货,做的年夜饭,来客我招待。厨房里我老婆掌勺,其他的洗菜切菜,清洗锅碗都是我,两个人一起做。每天下来还真搞得有点油头粉面,手

也被洗涤剂洗下不少皮来,这时才想起以前所有这些都是妈妈一个人默默地做着,而且不是像我这样才几天的功夫,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十年,妈妈是从嫁到我们刘家就开始这样做的,而且农村的妇女在做完这些,地里的农活是一样要去做的,带小孩也大多是女人家的事情。想到这些,我真的感到羞愧,不知何时,我总是会提醒妈妈说他的碗筷洗得不干净,桌子擦得不整洁,有时语气真的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直到此刻也才意识到这么多年来妈妈真的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又如“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作为成年人,工作占去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我们对父母需求的忽视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下面我们来想像一下这样的场景“爸,我加班,过两天再回去看你们吧!”“妈,我得带孩子去学舞蹈,改天再去你们那儿!”还有“妈,今年真的很忙,我就不回家过年了”。

我想,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中这样的借口每天不知会被多少自以为孝顺的人说多少次,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难道我们都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吗?各位同事,说到这里我们还要不要抱怨没时间,能不能找各种各样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否认自己的不孝。

让我们从今天起,早上或者是睡觉前,给我们的父母打个电话,哪怕就只说上几句话。放假回家时,多找时间陪陪我们的父母,看看他们的精神好不好,细心观察家下他们真的需要添些什么东西,哪怕是陪妈妈下一趟厨房。不要再为我们自己找理由了。

各位同事,身为教师,平时我们总对那些犯了错又找各种各样借口的学生痛加指责,不知有没有想过,就这一个“孝”字,对照《弟子规》,身为教师的我们也在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我们有何颜面要求自己的学生? 所以,我以后一定要经常把《弟子规》拿出来读一读,时常提醒自己不要为自已的不孝找借口。同时,作为教师,更要时刻不忘以身作则,进而教育督促我们的学生孝敬父母。

最后,再抄一句话送给大家:

人生两件事不能等

——行孝、行善

我的演讲完毕,讲得有点乱,大家不要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