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书信作文》3600字] 书信文化活动的作文

作文一:《朱子文化书信作文》3600字

朱子文化书信作文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子文化书信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东海之宾的八闽大地上有一座山城,就是被誉为“闽中尼山”、“海滨诌鲁”的朱熹的诞生地——闽中明珠——尤溪。当你进入尤溪城关来到交通枢纽地的三岔路口时,你就会看到一尊高大的朱熹塑像正手握书卷、用身遂的目光在注视你。

是的,每当我走近塑像,我仿怫就能听到他的叮咛和嘱咐,我庆幸自己从小就在这中叮咛和嘱咐声中长大。我为我生在这座山城而感到骄傲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在一次公交车上我就看到这样一番情景:那是一个早上,一位同学正坐在一个座位上。这时,上来了提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因四周无座位,他只好站着。小同学见到了这个情景,就连忙上前扶住老爷爷,让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人说:“还是你自己坐吧,我站一站没有什么关系。”小同学诚恳地说:“不,你年纪大,站着不方便,还是您坐着吧!“您坐吧!”„„老爷爷和小同学一直互相让座,旁边的人的人看了就称赞这位小男孩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时有人站了起来:“小弟弟,你坐下,还是让他坐我的座位吧!”只听小同学恳切地说:“朱熹爷爷教育我们要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我要听朱熹爷爷的教导啊!”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朱熹爷爷,您的敬老爱幼的精神,正在默默地感染着我们后一辈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小时候刻苦攻读的故事已在我们脑海里深深生根,您小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的话语,我们已牢记在心中。现在我们成千上万的学子正在以您为榜样,刻苦攻读着。我家正同尤溪县的最高学府——一中比邻,我每天都能见到这样的情景。

凌晨,天微微亮时,一中的教室里就亮起了无数盏灯,亮得如同白昼,住校的学生们都来到班级晨读;深夜,他们还在翻阅着各种资料,在学海横渡,在书山攀登。正因为这样,仅只一中这所学校,每年就有一千多名学生考上本科。今年,一中学子罗宏晟取得了661分的高分,成为了省文科状元,顺利的考取了人所向往的名牌大学——北京大学。

朱熹爷爷,您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尤溪的学子,真是“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四岁时的一句话:“天之上是何物?”使您的父亲惊奇,更惊动了我们后人。

天之上到底为何物?人类抱着探索天上高奥密的决心,不断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三号”,从“神舟一号”到“神州六号”,为我们中华儿女实现穿越太空的梦想铺平了道路。朱熹爷爷,您知道了吧,今年十月,我们的“嫦娥一号”奔月卫星发射成功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又一次地实现了!您一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您心中的困惑,如今会得到满意的回答了。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您从小的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从中得益非浅。

朱熹爷爷,您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会记住:穷里致知是源,反躬践实更是源。真正地把您的叮嘱牢记心间,从小立志,学会读书,学会做人。

范文二:朱子文化   在那战事纷扰,国家动荡不安的时代,诞生了影响整个封建社会后半期的思想家——朱熹。

朱熹不仅文采出众,口才也很好,其才思敏捷一如纪晓岚一如刘镛。

要说善言者多如牛毛,可绝大多数人是为一己之利,或求官或求财。而能够为百姓利益,不顾犯欺君之罪招杀身之祸在皇帝面前“巧舌如簧”的人却是寥寥无几,朱熹可以算一个。   众所周知,朱熹仕途坎坷:刚进政界就很“不识时务”地敢以“晚辈”的身份公然“顶撞”主张降金的秦桧等人,丝毫不理会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人生哲学”。未逢明主, 朱熹楞是急得辞官回家,撒手不干了。过了几年,宋高宗一命呜忽,驾鹤西去,宋孝宗即位诏求直言,这下朱熹终于可以将满腔热怒火付之笔上,直言进谏,丝毫不给犀利的言语裹上一层奶油。还好宋孝宗有李世民的胸襟,看后很受感动,还亲自召其听取意见。不过宋孝宗虽有李世民的胸襟却没李世民的头脑,听取小人谗言, 朱熹仍没得到重用,于是再次辞官回家。之后又上演了几次辞职闹剧后,莫名其妙地被打成了“反派”;之后便没了动静。   虽说仕途坎坷,但朱熹也有风光的时候。宁宗时候,,朱熹担任侍讲,他的满腹经纶,能言善辩令许多文武百官折服,连皇帝都曾是他的fans。皇帝也经常与他拉拉家常。有一次,,朱熹说到自己的家乡,激动之余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将尤溪说的天花乱坠,直说的皇帝心花怒放,脑袋发热,当场拍板决定去尤溪游玩。本来皇帝亲临,对家乡来说是一件好事,但还好朱熹是个理性的人,脑筋马上转过弯来,心理暗叫不好:皇帝出游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受苦的肯定是百姓,这样不就给家乡添负担了吗?这时朱熹计上心来,推说山高水险,车马难行,力劝皇帝不要去尤溪。皇帝不甘心,硬要刨根问底:到底怎么险啦?朱熹说,从东路进尤溪要经过一个叫“马啼岭”的地方——连“马”都“啼”啦,可见是多么地凶险。事实上,的确有这个岭,只不过是“蹄”而非“啼”——“马蹄岭”明明是马的脚,愣被朱熹说成是马的啼哭,皇帝还信以为真,不过还不甘心:“从西路走怎么样?” 朱熹说:西路要经过‘勒骨抽肠’,山高林深,毒蛇猛兽出没其中„„之类的话,又把皇帝吓得一愣一愣的——“勒骨抽肠”,一听就狠,马上打消了皇帝的念头——当然,又是朱熹故意说错话,把“鹿角柳塘”说成“勒骨抽肠”,添油加醋,故弄玄虚,不过冒着犯下欺君之罪的危险,使尤溪的百姓免遭涂炭。

还有一次,皇帝与朱熹聊天时问及尤溪人民的生活。当然啦,皇帝面前,自然要说“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安定了。谁知皇帝接下来竟“赐”朱熹回乡一趟,带点尤溪的特产回来。也该是朱熹理性,此时他想的不是巴结皇帝,而是觉得凡是好的东西皇帝都想要,若真献特产,被皇帝看中的话还不得年年进贡,苦的还是百姓。朱熹脑筋转的快,不一会儿又有了主意。回京城后,朱熹献上的不是金柑绿笋香菇,而是一颗桐子,告诉皇帝这是尤溪的雪梨。皇帝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一口还没啃完就吐了出来——桐子外表与雪梨很相似,但味道就差得远了。皇帝大怒,朱熹立马伏地求饶说:“万岁息怒,微臣怎敢欺骗皇上,微臣家乡种的都是这种梨,黎民百姓吃的确实都是这种梨,万岁赐臣一吃吧!”“演”的栩栩如生,一看就是个“演技派”。被恩准后,朱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这梨。皇帝见状,认为是自己山珍海味吃多了,而穷苦人民连饭都吃不饱自然认为这难吃的东西好吃了,于是怒火渐渐消了。他又问朱熹还有什么东西,朱熹故伎重演,献上了连根带叶小竹子和毛竹叶。皇帝一看,说:“罢了罢了,尤溪那么穷,以后的山税就免了吧。”此事让我想起了我省某县明明穷得只剩下钱了,还大哭贫困,得到了上头的财政拨款——实乃与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有人说谎是为了中饱私囊,而朱熹的谎言却是利国利民,为尤溪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铁齿铜牙朱熹因体恤民情而唇齿留香,且遗香万年!

范文三:朱子文化   凡是传承下来的传统,便有它存在的理由——题记

古以家天下,天下为家。千年前我们是世界上的“礼仪之邦”,邦即国,国为家。数千年,我们传承着自己的家风。

风起《诗经》,真正的家风始自孔孟。古代我们以礼治国,儒道天下,故有四书五经传著于世。《论语》中主张人应有孝、义、仁、忠。孝字为首,这便是家风的核心意义。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十月怀胎,二十载照料,我们时刻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我们,又怎能报还这份养育之恩?人之常理,人性之现。

《弟子规》开篇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仁礼之道,是对朋友诚,对陌生人仁。不少家长都说过:“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坦诚,不虚假,不做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于是,我们和陌生人成为朋友,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晋商当时为何能富甲天下,就是因为广泛交友,讲诚信,守道义,作为山西人的我们,更该践行这古老而淳朴的诚信仁义家风。

《朱子家训》中写道:勿忘先辈创业之艰辛,勿奢侈淫佚,勿将基业挥霍一空。勤俭,作为我们传统的美德,父母从我们儿时开始教导我们不剩饭,不浪费,戒奢以俭,方累万贯家财。

为人清白,不收非仁不义之财。我们先做人,后做事,古人两袖清风,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也不应该被金钱蒙蔽双眼。取之有道,生财有方,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家风,其实就是我们的传统,将中华民族文明精神融铸于其中,是传统文化的直接表现,而我们,也就是靠着这样一种方式来将文化、文明传承下来,在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中,改善,摒弃,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社会,国家不丧失原本的内涵并且稳步发展,继续流传着千年炎黄华夏文明。

家风与传统踏过历史长河,走过时空的烟尘,带着古老的意志,来到现在。 —— 后记

作文二:《感受朱子文化》900字

感受朱子文化《牢记规则,写规范字》

南平市新光学校    伍裕华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根据延教[2015]47号文件,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今天我讲主题是《感受朱子文化,牢记规则,写规范字》。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的规则,比方说交通有交通的规则,超市购物有购物的规则。那么作为学生,读书写字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你们知道写字有规则吗?

对,写字也有规则。首先,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写字的首要规则,也是写好字的前提。《朱子家训》中把写字要领概括为“身正、心静、气顺、自然”。也就是说要重视正确的书写姿势,最基本的要做到“三个一”: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拳,眼睛距书本一尺。在平时写字和作业中,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这样有可能写好字。

其次就是遵守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横平竖直”是写好汉字的最基本规则。因为汉字的一笔一画,一点一顿间,蕴涵了无尽的美。现在,许多人不能把字写好的最主要原因,是没能严格按照汉字的笔顺规则去写。该先横的不先横,该后点的不后点,写反笔字、斗笔字的现象随处可见。

汉字笔顺规则有七句话是:“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人”,从上到下“二”,从左到右“红”,从外到内“冈”,先里头后封口“日”,先中间后两边 “小”。 虽然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但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等等。各个部件之间要注意互相谦让。我们可以一边念规则,一边动手,才能使我们的书写更规范,才能展示汉字的韵味。

第三,要写好规范字,就要和错字、别字、繁体字、异体字说再见。我们要经常练字和翻阅工具书。这样可以减少出错率;关注汉字的来源与演变,探究汉字的书写及读音等规律,也可以减少失误。

俗话说“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外表;字是知识的外衣。汉字是人类

文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国人,我们理所应当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同学们,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留给记忆,明天将交给梦想,你能把握的,就只有今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认认真真写字,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牢记书写规则,从字的笔画、偏旁再到字的结构,循序渐进的练习,努力写好每个规范字吧!

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日

作文三:《朱子文化感想》700字

怀着激动而光荣紧张,紧张而严肃的心态和感受,我来到了第一次党校的课堂上。在

这里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同学,能与他们在一起学习党的章程、方针,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我感到无比的荣幸,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党的知识,努力向一名合格,优秀的党员发展。

听完了老师的第二节课后,我感触很大,收获很多,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宝贵的人生课堂啊! 首先,老师在第二节党课上,为我们讲解了朱熹生平。以及朱子文化。

老师对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无比叹服的同时,深受鼓舞和教育。

朱熹集北宋以来理学乃至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以儒家的伦理学说为核心,揉合了佛、道及诸子学说,建立了以“理”为中心囊括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内容的“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体系——闽学,福建也因此被誉为“海滨邹鲁”、“理学名邦”。闽学于元代北传上升为官方哲学,超出福建地域范围后称为朱子学,成为此后七百多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元代中期,朱子学就开始传入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并对其思想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元代和明代,朱子学传入欧洲,使欧洲一些思想家、文学家、政治改革家均受其影响。20世纪,美国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兴起了一股朱子学研究热潮。朱熹对中国思想文化、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朱子家训》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自尊自爱,文明健康,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

改,有责任心以及他所提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们以审视的态度来看,不可否认,其精华部分造就了一个道德的民族,一个礼仪的邦国,成为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凝聚力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系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作文四:《《朱子文化》教案》1100字

《朱子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力求读懂原文

2、准确把握朱子思想

3、学会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经常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

1、作家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对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被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

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

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具体研习

第一则

1、齐读

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数(shù)过:几次

略晓:大略通晓

厌:通“餍”,满足

得趣:明白其中旨趣

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

2、分析课文

老师读

(1)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熟读、精思、不贪多

(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他还特别指出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2)由朱子的读书方法你会想起哪些名言警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o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无   题

【今】竹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无肉令人瘦,无书令人愚。 人瘦尚可肥,士愚不可亲。

(3)谈谈对你学习的启示:

作文五:《朱子文化润心田》1300字

朱子文化润心田ﻩ ﻩ                        ﻩ ﻩ  在东海之宾的八闽大地上有一座山城,就是被誉为“闽中尼山”、“海滨 诌鲁”的朱熹的诞生地——闽中明珠——尤溪。当你进入尤溪城关来到交通枢纽地的三岔路口时,你就会看到一尊高大的朱熹塑像正手握书卷、用身遂的目光在注视你。ﻩ ﻩ是的,每当我走近塑像,我仿怫就能听到他的叮咛和嘱咐,我庆幸自己从小就在这中叮咛和嘱咐声中长大。我为我生在这座山城而感到骄傲ﻩ ﻩ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在一次公交车上我就看到这样一番情景:那是一个早上,一位同学正坐在一个座位上。这时,上来了提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因四周无座位,他只好站着。小同学见到了这个情景,就连忙上前扶住老爷爷,让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人说:“还是你自己坐吧,我站一站没有什么关系。”小同学诚恳地说:“不,你年纪大,站着不方便,还是您坐着吧!“您坐吧!”……老爷爷和小同学一直互相让座,旁边的人 的人看了就称赞这位小男孩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时有人站了起来:“小弟弟,你坐下,还是让他坐我的座位吧!”只听小同学恳切地说:“朱熹爷爷教育我们要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我要听朱熹爷爷的教导啊!”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ﻩ ﻩ  朱熹爷爷,您的敬老爱幼的精神,正在默默地感染着我们后一辈人。ﻩ ﻩ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小时候刻苦攻读的故事已在我们脑海里深深生根,您小 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的话语,我们已牢记在心中。现在我们成千上万的学子正在以您为榜样,刻苦攻读着。我家正同尤溪县的最高学府——一中比邻,我每天都能见到这样的情景。ﻩ ﻩ  凌晨,天微微亮时,一中的教室里就亮起了无数盏灯,亮得如同白昼,住校的学生们都来到班级晨读;深夜,他们还在翻阅着各种资料,在学海横渡,在书山攀登。正因为这样,仅只一中这所学校,每年就有一千多名学生考上本科。今年,一中学子罗宏晟取得了661分的高分,成为了省文科状元,顺利的考取了人所向往的名牌大学——北京大学。ﻩ ﻩ  朱熹爷爷,您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尤溪的学子,真是“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ﻩ ﻩ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四岁时的一句话:“天之上是何物?”使您的父亲惊奇,更惊动了我们后人。ﻩ ﻩ  天之上到底为何物?人类抱着探索天上高奥密的决心,不断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三号”,从“神舟一号”到“神州六号”,为我们中华儿女实现穿越太空的梦想铺平了道路。朱熹爷爷,您知道了吧,今年十月,我们的“嫦娥一号”奔月卫星发射成功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又一次地实现了!您一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您心中的困惑,如今会得到满意的回答了。ﻩ ﻩ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您从小的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从中得益非浅。ﻩ ﻩ朱熹爷爷,您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会记住:穷里致知是源,反躬践实更是源。真正地把您的叮嘱牢记心间,从小立志,学会读书,学会做人。ﻩ ﻩ                          指导老师 陈友英

作文六:《朱子文化 闽学之旅》4700字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福建有史以来最具国际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因朱熹长期在福建讲学,且其弟子多为福建人,所以由他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闽学。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亦称“新儒学”或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卓著贡献,使福建具有“滨海邹鲁”和“道南理窟”之誉。

“闽学”创始人

朱熹字元晦,又字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小名沈郎,小字季延。父朱松,宋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外任福建政和县尉。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9月15日在尤溪出生。14岁丧父,随母祝氏定居福建崇安五里夫。

绍兴十七年(1147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淳熙八年(1181年)十二月,任直秘阁受命巡视台州时,上书弹劾前太守唐仲友“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宰相王淮包庇唐仲友,朱熹不畏权奸,连上书十次,终于罢免了唐仲友。朱熹并上奏朝廷,指出当时南宋天下“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提出“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策。

朝廷识其才,多次委以重任,朱熹力辞不受,致志于理学。先后主管台州崇道观、武夷山冲佑观、华州云台观、西京崇福宫、西太一宫、南京鸿庆宫,讲学庐山白鹿洞书院,著书立说。一生著作甚多,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关于理学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

庆元三年(1197年),韩佗胄擅权,排斥赵汝愚,禁道学,朱熹受牵连被斥“十罪”,革职回家,于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去世,终年71岁。朱熹死后,宋嘉定二年(1209年)诏谥“文公”,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封“信国公”,绍定三年(0年)封“徽国公”,咸淳五年(1269年)诏赐“文公阙里”于婺源。元至正元年(1341年)诏立“徽国文公之庙”。崇祯十五年(1642年)诏称“先儒朱子”(后改称“先贤”),列为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

闽学是南宋时期传统儒学的新发展,它根源于福建,以朱熹的集大成思想为主要代表,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为之后儒学其他思想流派所难以企及。

由“吾道南矣”到“道东之传”

“闽学是指以朱子学为中心、朱熹及其业师和恩人的学说和理论。”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闽学研究十年录》主编黎昕说,朱熹及闽学研究一直为福建学术界所关注。

闽学最早形成于福建北部山区,这里的奇山秀水和良好的问学环境使其自宋代以来成为儒生汇聚讲论学问之处。

从起源上说,闽学上承北宋程颢、程颐之理学思想。作为宋明理学的创始者,程颢、程颐在中国哲学史上被认为是把孟子以后中断了1400年的儒学道统承续起来的思想家,代表了两宋理学的主流。

二程门下,有弟子杨时、游定夫,皆为福建人。由程颢、程颐到杨时、罗从彦、李侗,再到朱熹,这是宋代儒学中程朱理学一系在福建发展的基本脉络,闽学也正是在这样的脉络中被定位。

由此,当年杨时学成返闽时,才有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之慨叹。尤其是闽学中的朱熹思想在宋明两代合计600年的儒学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与汉唐经学不同的儒学体系,儒学发展乃至中国哲学史由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我们知道,一种思想文化的存在与承续不仅体现在其著作、讲学或学生数量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内容,同时更是其思想学说影响性在地域空间上的活跃与拓延。就此而言,闽学乃是河洛之学自北向南传承和发展的结果,同时闽学自其诞生之日起亦开始了广泛的思想流传,仅在福建区域内便经历了一个由福建北部山区向东南沿海转进的过程。

朱熹晚年任漳州知府,首先将闽学思想从闽北山区系统地延至福建南部沿海,之后又通过游历与讲学使自己的学生遍布于福建中部和东部,尤其福州更是成为了闽学的沿海中心。这就为闽学后来向台湾的传播与发展打下了基础。文化传衍的一个基本趋向是由成熟、进步区域向发展程度较低区域自然流淌的过程,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前提。

闽学向东跨海传入台湾,除了福建与台湾两地仅一条海峡之隔的地缘优势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自宋代以来,每一次战乱都会推动相当一部分儒家士君子和由他们所带动的儒家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向南迁徙,逐渐形成了儒家文化之社会分布密度,也因此从北高南低转为南高北低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福建开始突显出明显的区域文化优势,并成为承接中国文化中心的地区。

我们可以从宋代福建儒生在不长的时间里由科举入仕的数量快速增长,并居于全国领先位置的现象,看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区域文化高度发展之端倪。据《闽大记》的记载统计,福建人进士及第者唐代有58人,到北宋增至2503人,到南宋又增为3482人。

以莆田为例,地方史志称:“莆邑地虽僻小,而文物之盛甲于闽中。其科第自唐贞元七年林藻擢进士第始,历十五代仅十三人而已。至宋时大盛,遂有‘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之语。”“宋代三百年间,莆邑之人,举进士者八百二十余人,预诸科特奏者九百八人。”

当时的福建民间读书著书之风气十分浓厚,据陈衍《福建通志・艺文志》中不完全记载的统计,福建人的著作量,在唐五代只有74部、363卷,到宋代猛增至2268部、21385卷。这与理学南传和闽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研究空间巨大

相比起朱熹及闽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贡献,对朱熹及闽学的研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朱熹哲学中蕴含什么样的生命意识?长期研究朱子文化的厦门大学教授朱人求提出,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的生命意识始终是朱熹哲学致思的焦点。在朱熹精心构筑的本体世界、现实世界和历史文化世界中,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的生命内涵与本质、人的生命实践等问题是其关注的核心,这一切构成了朱熹哲学的人学特质。

那么,朱熹何以强调立足文本?复旦大学教授张汝伦研究发现,朱熹认为读经重在了解圣人在经文中阐发的义理。他痛感当时学者竞立新说,却不重视读书,也不重视传统的思想资源,不但无助于传统思想的光大,反而歪曲古人以资己说,这样既谈不上继承,也谈不上创新。

如何看待朱熹视域中的佛教伦理,也让不少学者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厦门大学教授高令印认为,朱熹基于“儒释之分,只争虚实”的原则评判和吸取佛教,形成其外来文化中国化的模式。但在南京大学教授李承贵看来,朱熹对佛教伦理进行较系统的理解和评判,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误解,以至于影响了他对佛教伦理的积极消化和吸收。

“朱熹和闽学思想既是理解福建文化与中华文化内在紧密联系的纽带,也为当下福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精神驱动。”黎昕建议,我们应将朱熹和闽学的文化资源与学术研究纳入福建文化品牌的整体架构中,借助朱熹的名人效应与历史影响,推动福建文化在国际学术界、文化思想界的传播。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化发展的内涵与品质,重树福建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中的自信与活力。

闽学活在当下

朱熹如何伟大?朱熹第二十七代裔、厦大国学研究院副院长朱人求在讲座中提到,宋明理学可以比作中华文化的青藏高原,而朱熹就是珠穆朗玛峰。孔子之后一千多年,出生于福建尤溪的朱熹开创了闽学。朱熹称赞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而朱熹也被称为继孔子之后的“圣人”,朱子文化成为“近世东亚文化所依凭的重要精神资源”。

朱熹小时候就会问父亲朱松“天之上为何物”,他的“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让人高山仰止。朱熹重视书院对树立社会正能量的作用。南宋初全国有167家书院,福建占33所,而所有书院中有67所与朱熹相关。朱熹在福建修有寒泉精舍、裕晦庵草堂、武夷精舍和考局书院等书院,而他重修的白鹿书院和岳麓书院至今在学界仍然如雷贯耳。

朱熹不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和孔子一样喜欢在春天的时候出去享受大自然的真性情的汉子,还具有科学精神,只是经常受人误解。网络上,不少人在误传所谓的“野史”诽谤朱熹,这让朱子学的专业研究者深感痛心。不久前,“武夷书院讲坛”首场讲坛在武夷山启动,同是朱子后裔的华东师范大学古籍部教授朱人杰谈到朱熹在国门之外很受推崇,而国内总有那么一拨不明真相的人在传类似“朱子强奸儿媳妇”这类谣言,甚至有朱姓后人也相信别人对朱熹的诽谤。朱人求告诉记者,如今的“朱熹热”是好事也有隐忧,福建真正对朱熹研究透彻的专家不多,大学生不能“为学而学”,应该把对朱子文化的学习融会贯通到生命中,真正了解朱熹,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朱熹一生穷研孔孟之道,糅合佛道及诸子之说,把自然、社会、人生等各方面融入其思想体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他的“理先气后”“心统性情”等一系列思想理论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整个民族完成了一次理性主义的文化超越。

不仅如此,自元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指定科举教材以来,朱子学成为元明清三代的正统思想;后世思想家尽管对朱子学有批评、有修正,但在体系创新上都没有超出朱熹理学体系的范畴。朱学不仅受到中国统治者的推崇,且远播海外,成为东亚、东南亚等很多国家的重要思想学说,甚至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即便在近现代中西文化掀起冲突和碰撞的背景之下,朱学思想仍受到海内外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的学者的持续关注,仍是当代国际学术界、文化思想界的重要议题。

朱熹许多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朱熹所说的“理一分殊”要求正视宇宙万物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这对解决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有一定的启发。“理一分殊”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搞一刀切,应求同存异,正视差异性。“居敬存养”的工夫论对解决由个人空虚、怨愤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居敬存养”要求“主一无适”,做事情专一,还要求心存敬畏。心中有“敬”,精神就会充实,避免因空虚无聊导致危害社会的行为。

紫阳高照 家训流芳

朱熹不仅是一代大儒、理学宗师,治家同样严谨有方,他把儒学精华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规家训之中,也为我们修身处世、治家教子提供了重要借鉴。

《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篇著名家训。全文短短300余字,讲述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精辟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家训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伦理思想,是朱熹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通篇家训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富有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朱子家训》是治家理论的总纲,后世多有所发挥与阐述,如明末清初朱氏后裔朱柏庐便在《朱子家训》的基础上,写出了《朱柏庐治家格言》。

朱熹送长子朱熟去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求学时,还曾写过一封家书《训子从学帖》(又名《与长子受之》),在家书中语重心长教育朱熟勤学习、交益友,一片殷殷之情,爱子之意跃然纸上,成为家书名篇。

此外,朱熹为训导子弟还曾编订一本《童蒙须知》(又名《训学斋规》),从穿衣饮食、说话走路、读书写字等方面教育子弟从小就要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养成良好习惯。此书后来成为重要的蒙学课本之一,深受后人推崇,里面的一些名言名句如“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等广为流传。

作文七:《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22000字

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

尤溪县教育局编

编者的话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人,是我国古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我国过去的近800年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广泛传播到整个东亚地区,并占据着主导地位。朱熹的许多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永恒的启迪、借鉴和积极的教育意义。

尤溪县是朱熹的诞生地和他童年生活的地方,作为朱熹故里的儿童、少年应当对朱熹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丰富的思想有所认识,有所了解。为此,根据尤溪县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小学阶段知道朱熹的生平、了解朱熹励志方面的故事、会背10首以上朱熹的诗词等要求,我们缉选了一些有关朱熹的传说及其生平的部分事迹编写成这本书,以帮助同学们初略地认识朱熹,了解他的为人处事的思想品质。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肯定会有诸多不妥之处,欢迎老师和同学们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修正。

编者

2007年8月

目 录

一、朱熹故事

1.美丽的传说

2.重教遗风传自昔

3.朱子问天

4.投靠五夫名师

5.祝夫人煮莲教子

6.为母守墓

7.社仓之法

8.鹅湖之会

9.首创“会讲”

10.朱熹的治家之本

11.严惩贪官

12.安贫乐道的朱熹

13.硕果辉煌

14.遵纪守法正直做人

15.尊老  敬贤  爱幼

16.就餐要斯文

17.读书要专心

18.为学之序

19.朱熹论知行关系

20.重教兴学的朱熹

二、朱熹诗词

21.劝学

22.春日

23.观书有感

24.苦雨

25.九思

26.庚申立春前一日

27.示四弟

28.九月九日登天湖

29.闻蛙

30.分水铺续赵仲缜留题

1.朱熹的传说

朱熹是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他诞生于公元1130年农历9月15日中午,出生在尤溪县城关水南的郑安道义斋。相传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傍晚,郑安道家对面城北的文山与背后的公山同时起火,山火熄灭之后,露出的山形呈“文公”二字。朱熹的父亲朱松惊咋道:“此喜火祥兆也。”意思是说这场大火预兆着一个吉祥的事情即将发生。第二天中午,朱熹就哇哇坠地了,朱松就用“喜”、“火”二字合并为这个刚出世的孩子取名“熹”。

无独有偶,在朱熹的祖籍地江西婺(wǜ)源县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朱熹出世的前三天,朱家祖宅前的一口古井,升腾起一股彩虹般的紫气,经久不散,似乎预示着“紫阳先生”的降临。后来人们把这口古井叫“彩虹井”。

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对朱熹出生时,天生异象的传说,难免有后人的牵强附会,不足为信。但朱熹天资聪颖,一生勤奋好学,对各种知识和不同的学术观点都认真学习,兼容并蓄,并潜心研究,才是他最终成为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的原因。尤溪人民习惯上称朱熹为朱文公,那是在朱熹去世后8年,皇帝为了彰显他的学术成就追授他的溢号“文”而来的,称朱熹为紫阳先生,那是因朱熹的先祖在安徽省徽州[后改歙(shè)县]的黄墩居住了近30年,因徽州附近有一座山叫紫阳山,为了铭记先祖的来源,所以朱熹在他的一些著述中,署名“紫阳朱熹”,这才是“紫阳先生”名称的真正由来。

2. 重教遗风传自昔

朱熹认为“读书是起家之本”。他不仅自己终生好学不倦,同时还极力提

倡民众读书,劝告老百姓送子上学,接受教育。他的重学、兴教思想给尤溪人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尤溪人民兴教、办学的历史悠久,从开始办学宫至今,己有近千年的历史。南宋时期,受朱熹倡办书院的影响,尤溪人民把他出生的房子改造创办成南溪书院。之后又先后在县城创办了镇山书院、荆川书院、天池书院、开山书院。在农村有不少或由乡村,或由宗族,或由几户有子女念书的人家联合办的社学、私塾。送子女读书,在当时就己蔚然成风。

清朝末年,提倡办新学时,尤溪县的开山书院于1905年改为尤溪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她就是现在尤溪县实验小学的前身。镇山书院也于1906年改办成县立正山小学堂。这以后,尤溪县城内还陆续创办了多所公立和私立小学。到了1932年,全县有小学41所,在校学生2284人,私塾86所,学生千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尤溪全县己有小学69所,私塾只剩下19所,其余的己逐步被小学替代。

现在每走进一个乡、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尽管有些乡村还不很富裕,但广大乡村干部和群众仍克服重重困难,筹措办学资金,添臵教学器材,尽量为学校创造较好的教学条件。许多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纷纷捐资助学,不少乡(镇)村,制定有奖励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办法,鼓励老师精心教学,学生勤奋学习。先后有溪尾中学设立“梁允榜奖助学金”,尤二中筹措了12万元成立“尤二中教学奖励基金”,洋中镇早年到台湾现定居在台湾的乡贤蔡龙豪先生捐资近130万元,成立“蔡龙豪奖学基金”,用其利息奖励洋中籍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由张升耀、张友兴两人捐资在洋中镇官洋村设立“官洋鸿鹄奖学基金”,汤川乡成立“汤川乡希望工程助学基金会”,社会各界人士为之捐款总额近4万元。共产主义青年团尤溪县委员会、县妇女联合会、尤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尤溪县慈善总会等群众团体组织,都从不同

渠道筹措募集资金,资助家庭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此外,由于尤溪百姓重教、兴学,加上学子的刻苦努力,自宋代之后,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废除,尤溪县共出了138名进士①其中宋代出的进士多达110名。明、清两朝,尤溪有举人②54人,各类贡生③4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尤溪县历年都有不少学子迈进了高等学府的门坎。仅1986年至2000年15年间,尤溪县就有近2万名学子被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其中被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就有近7千名。这15年间,还有许多己走向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通过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函授学习、网络远程学习等各种方式自学成才,己有千余人获得了大专以上的毕业文凭,朱熹故里的人们,己把读书、学习看成是自己生存、生活的需要。

注释:

①进士:朝廷开科考试,取得前列名次,被录用者,称为进士,前三名进士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②举人:封建科举考试中,通过省级考试取得前列名次,获得进京参加全国会考资格的人称举人。

③贡生:封建科举考试,在县级考试被录取的学生,通过若干年学习后,再参加县级选拔考试后被录取的人称贡生。

3.朱子问天

朱熹4岁那一年的中秋节晚上,一家人在庭院里赏月。他的母亲边赏月边给他讲述嫦娥的故事。她指着月亮里淡淡的阴影,告诉朱熹那是玉树,玉树底下有蟾蜍,是嫦娥变的,蟾蜍的旁边还有玉兔,玉兔一年到头都在舂药,希望用它的药去救嫦娥,使她能回到美好的人间。朱熹听得津津有味。他的

父亲指着天对他说:“那是天,那是月亮,那是星星,白天,天上有太阳。”朱熹听着越来越感兴趣了,他拉住父亲的手不停地追问:为什么太阳那么热?为什么月亮又那么凉?太阳、月亮再上去还有什么?他仰望着灿烂的夜空,一边思考着许多问题。“天的上面还有什么?”他突然冒出这个问题问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惊讶不已,想不到平时话语不多的朱熹,小脑袋里还会想这么多的问题,认识一样事物,居然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心里暗自感到高兴。

回到屋里后,小朱熹仍然激动得很,不肯去睡觉。他躺在订上了,也久久没有入睡,总想把月亮上的蟾蜍、玉兔看个究竟,总想看看天上还有些什么。这就是一些历史书籍上记载的“朱子问天”的典故。

朱熹从小就有这种勤学好问,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后来渐渐成了他一生“格物穷理”(意即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格物致知”(意即从认识的事物原理中去推求知识)遨游知识的海洋的学习方法和研究事物的方法,最终成为了一个大思想家,大学问家。

4.投靠五夫名师

朱熹14岁那年3月,他的父亲朱松已病重。朱松知道自己所剩时日不多了,便修书与崇安县五夫里的刘子羽、胡宪、刘勉之、刘子翚(huī)诀别。斟酌再三,又以家事相托,请他们照顾其遗孀(shuōng)祝氏与幼子朱熹,还有小女朱心(4岁)。然后把年少涉世未深的独子朱熹唤至病榻跟前,郑重留下遗嘱,大意是:五夫里的籍溪先生胡宪、白水先生刘勉之、屏山先生刘子翚与我都是莫逆之交,他们的学识渊博,涵养深厚,我非常敬佩他们。我死之后,你前去投靠,尊重他们要象父亲一样!更要谦虚,认真聆听他们的教诲!这样我即使死了,也会感到很欣慰,而含笑九泉了!3月24日朱松就

病故了。

朱松与五夫里的刘胡两家既无宗亲关系,也无亲戚关系,为何托孤与他们呢?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诗礼传家的名门望族。刘子羽是当时与岳飞齐名的功勋卓着的抗金名将,曾官居副宰相,但因得罪秦桧而罢官回乡。朱松去世后,他不负故友之托,接来朱熹母子,并在五夫的府前村潭溪旁由其弟弟选一块好地,建造了一座五开间楼房,备好一应生活用品,让朱熹一家居住。不定期在小楼旁划定了菜地、鱼塘,让朱熹母子可以在此种菜、养鱼,聊补生活之需。并把朱熹安排在屏山书院读书。

屏山书院们于刘家宅园的西侧,它由刘子羽的胞弟刘子  创建,是当时的刘氏家塾。朱熹在屏山书院读书,得到了三位名师的悉心教诲。刘勉之家居五夫的白水村,故称白水先生。是南宋时著名的大文人。刘子  是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爱国诗人。因家居五夫的屏山下,故称屏山先生。胡宪系获赐进士出身,因不满秦桧当权,他无意做官,不久即隐归五夫,替心研究理学,教授弟子。因他家居籍溪,故称籍溪先生。三位大师学养深厚,都是名重一时的大学者,而且品行高洁。但都因失望于朝廷的腐败,不屑与秦桧党羽同流合污,便退隐山林,著述讲学。朱熹在三位大师的指导下,刻苦攻读,奠定了扎实的学问功底,进步很快。19岁便中了进士。从朱熹一生不慕荣华,不事权贵的处世准则中,人们依稀可以看到这三位先生的高洁情操和精神风韵对他的薰陶。

5.祝夫人煮莲教子

朱熹在屏山书院读书十分刻苦,每天晨曦微露,就可以听到从紫阳楼内传来的朱熹吟嗵经书的朗朗书声。深夜又可以看到紫阳楼内的明亮灯火。他

的母亲祝夫人,忍受着丧夫之痛,悉心地照顾着朱熹和他的妹妹,独自操荣家里的事务。

每当祝夫人见朱熹熬夜苦读,就经常煲煮一些五夫户的白莲汤给朱熹食用,以滋补身心,提神养气。

一日,夜已深沉,朱熹仍在聚精会神地读书。这时祝夫人从厨房走出来,手中捧着一碗白莲汤,缓步走近朱熹说道:“沈郎,你且歇一会儿,先把这碗白莲吃完,再读也不迟呀。”朱熹连忙放下手中书卷,站起身来应道:“母亲你辛苦了,别总是劳费心神为我煮莲子,我若想吃,自个儿可以动手的。”说着紧忙神出双手接过莲子汤。

就在接莲子汤的那一刹那,朱熹看到母亲那纤瘦、枯细的手,借着灯光又看到母亲那不经意中已斑白的鬓发,心头猛然一震,恍然大悟:自从来到五夫后,家事均由母亲操劳,而自己只是知道读书,没有为母亲分担一些家务,忽略了孝敬母亲了。想到这里,朱熹好不愧疚,低头望着手中捧着的那碗清白的莲子,毕恭毕敬地送到母亲面前说道:“母亲!孩儿真是不孝,父亲已故,母亲为家操劳,而儿不能帮助分担,心中忐忑难安,只恳请母亲吃下这碗莲汤,保重身体啊!”

祝夫人慈祥地望着朱熹笑道:“沈郎,你读书伤神,更需要补助,为娘只是小劳家务,你无须担心,快把莲子吃了吧!”说罢,又把朱熹端在面前的莲子汤推与朱熹示意他吃。

祝夫人望着朱熹诚恳不安的表情,好不感慨: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于看到已经懂事长大了的朱熹了。想想两年前,先夫临终嘱咐,来投靠依附胡、刘二氏,原本以为流离失所,寄人篱下……不曾想,五夫胡、刘及诸位贤人深明大义、真城相待,不仅新建了房屋与他们安住,还待朱熹如同子侄,

且精心为朱熹授学,使朱熹学业日精,不久可以再兴朱家儒业了。

想到这里,心中感到欣慰,但为了勉励朱熹继续虚心进取,刻苦努力,她还是对朱熹意味深长地说道:“沈郎,莲虽从淤泥而出,但污斑不染,吸天地朝露而生,摘采下来又要经去皮、剥衣、取芯、烘干这四道工序后才成为这出自乡野的益品,而最重要的就是取芯,莲子要是和着芯吃是很甘苦的,但去了芯之后却变得甘甜无比了呀!”祝夫人这一番话语可谓意味深长,她用莲子的成长生成的过程隐喻教诲朱熹:读书成才有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下得了苦功,最后才会有苦尽甘来的结果。

聪明的朱熹深悟其意,越加发奋图强,刻苦攻读了。并决心要成为“出污泥而不染”的花之君子。

6.为母守墓

朱熹40岁那年,他的母亲祝老夫人,已年迈体衰多病。当年春、夏,朝廷两次委他官职,他以母亲多病,需人侍奉为理由,而清朝廷免去所委任的官职。九月,他的母亲祝老夫人不幸病逝了,朱熹悲痛不已。

第二年正月,朱熹将母亲安葬于建阳县(今建阳市)崇泰里马伏乡太平山的天湖旁,并在母亲的墓旁,修建了寒泉精舍守丧。精舍相当于今日的学校。在这里,朱熹身着麻衣,足穿草鞋,为辛劳一生的母亲守孝,长达五年多。期间,朝廷又数次下诏委派他官职,他都以为母守孝未满期(旧时,为父、母守孝三年才满期)为由,向朝廷辞免。

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朱熹强忍丧母的悲痛,一方面专心致志地著书立说,一方面又讲学授徒。他要通过著述来揭露朝廷投降和官吏腐败;宣扬孔孟儒学和理学思想,来教育世人,拯救国家。足见朱熹的忧国、忧民之心是

何等用苦。

他一生著述中,有十余部重要著述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他还同时着手历史名著《四书集注》的前朝著述。

7.社仓之法

在朱熹生活的那个时代,朝廷只在州、府、县治所在地设有州、府、县掌管的粮仓(即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储备粮库)。遇有灾年,用官仓储备的粮食赈济灾民。县以下的乡村,没有设官仓储粮,那时候,交通不发达,家居乡村的老百姓借贷官仓的粮食,要来回奔走,肩挑手提,十分不方便。

公元1168年3月,闽北遍地干旱,许多稻田受灾,禾苗干枯。到五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不时发生饥民抢粮的事件。当时住在五夫的朱熹心里十分着急。为了帮助饥民渡过灾荒,他上书建宁知府,请求借给五夫饥民600斗(一斗大米重6.25-7.5千克)粮食。同时他晓以大义,动员富户和米商平价卖粮3000担(50千克/担)给饥民。朱熹还受崇安知县的委托,奔走乡间,察看灾情,帮助赈灾。

不料7月崇安又连日大雨,随即发生严重水灾,田园、房屋毁坏严重,死伤几百人。朱熹心急如焚,忍着足疾,奉命巡视灾情。根据严重的灾情,他向府、县上书,请求给灾区百姓赈粮、减税,以救灾民。

经历水旱之灾后,朱熹认为救灾先要防灾,于是就向建宁府申请,要求在五夫创建社仓,藏粮待赈,以备荒年。他在报告中写道:“天有不测风云,现在灾情虽然有所缓解,但不可不料今后还有灾情。眼下农民偿还所借之精后,已没有多少余粮可存,明年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又要加倍息借贷于富豪,况且官仓的粮食管理甚严,手续烦杂,远水救不了近火。若在五夫建仓

储粮备赈,每年一赈一偿,既救助了百姓,又能不断更新存粮,实在是一举两得之事。新上任的建宁知府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遂拨出一笔钱,给予资助建仓。朱熹闻知后,特地从建阳赶回崇安,在五夫兴建了能存粮5000担的社仓一座。并订下仓规:先向官仓借粮储于社仓,乡民夏借冬还,每石加收两斗息米,小灾息米减半,大灾息米全免,数年之后,用所得息米来偿还官仓,这样变官仓为民仓。同时又指派了几位在当地德高望重办事公正的人,共同管理社仓。五夫社仓经过数年之后,存粮高达3100多石(62.5-75千克/石)。以此每年低息赈放,冬秋偿还存放,不仅大大地消除了旱、涝及其它自然灾害时百姓造成的威胁与隐患,而且促使民心与社会的稳定。官民都得了好处,当时,闽北各地都争相仿效,相继建臵社仓的有建阳、光泽、须昌等县的一些乡村。这就是朱熹首创的“社仓之法”。

公元1181年12月,朱熹在浙江任职时,又遇到了大荒年,一时饥民遍野,饥殍(piǒo)遍地。忧国忧民的朱熹向孝宗皇帝上书,例举“五夫社仓”的做法和它的好处。孝宗看了大喜,认为这是很好的策略与办法。即颁圣旨:《社仓法》向全国推广。自此五夫社仓因朱熹开朝廷法令之外救荒之先河,被誉为“先儒济世盛迹”,后更名为“朱子社仓”,历代都进行保护、维修不辍。历经800余年,现仍屯积粮食,由五夫国家粮站管理。“朱子社仓”现在又成为后人怀思仰摹朱熹之贤德的圣地。

8.鹅湖之会

南宋时,当时的理学已形闽、浙、湘三个流派。而江西抚州金溪的理学家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对朱熹的理学基本观点,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又萌生出理学的又一学派——江西赣学派。朱熹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与陆氏兄弟

同是孔门学者,想通过辩论来解决分歧。

公元1175年夏天,经浙江学者吕祖谦(朱熹长子的老师)联络,朱熹和二陆分别率领自己的门人、弟子,来到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展开了一场学术辩论。

陆氏兄弟先声夺人,提出“心学”即:只要收敛本心,心明就能发现事物的规律,心里发挥主观作用,对朱熹的格物穷理说成是支离散乱的,无法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朱熹坚持认为:客观存在的规律就是理,天地万物都应一定的规律而派生,人的认识是对客观规律的探索和了解,对已存在的事物发展规律,只能起客观作用。而且人的思想常常会被肠欲所占有,要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事来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就必须对事事物物格物穷理。辩论进行了三天三夜。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聚会不欢而散。这就是史学上所称的“鹅湖之会”。

当朱熹一行回归崇安途经闽赣交界的分水岭时,望着四处起伏逶迤的群山和条条溪流,赋诗《咏分水关》

水流无彼此,地势有西东。

若识分异时,方知合处同。

朱熹借喻水流分异,强调源头合同,学术讨论可以求同存异,相互切磋、交融、借鉴、吸取,表达了朱熹的求实精神。

鹅湖之会虽然双方意见达不到一致,但朱熹感到很有收获,特别是二陆的注重涵养,收敛本心的思想对他很有启发。回来之后,朱熹决心更深的隐居,专心钻研学问和著述。

9.首创“会讲”

什么叫会讲呢?就是请学有专长而不同学派或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一起给学生授课,以启迪学生的思想。对各位学者所讲的观点,学生可以自由辩论和取舍,这种授课形式就叫“会讲”。

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之会”时过8年之后,当时兼任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洞主的朱熹特地请陆九渊来白鹿书院,登堂入室,向自己的学生讲学。陆九渊以《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发论,旁征博引,学生们听后,感动得流下眼泪。朱熹也非常激动,他亲自抄写了陆九渊的讲义,并将已刻成碑文立于书院之中,后人就把他们个人在白鹿洞会讲的事记录下来,刻成一块叫《二贤洞教碑》以纪念。朱熹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来讲学,体现了他有容乃大的非凡气度和文要相重相亲的大家风度,他所倡导的”百家争鸣“的学风,被后来的许多书院仿效继承。

数年之后,朱熹到湖南的潭州任太守。当时的湖南,理学十分繁盛,阵容强大,人才济济,湘江边上的岳麓书院,是理学湖湘学派的中枢之地。湖湘学派的领军人物是张械,时任岳麓书院山长(即主持人)也请朱熹到岳麓书院讲学。朱、张这两位不同学派的大师,在岳麓书院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不同论点的比较与争鸣中,把握真理。一个是湖湘学派的领袖,一个是东南理学泰斗,联袂讲学,共道文理,这种“会讲”的教学方式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10.朱熹的治家之本

公元1171年冬,朱熹的舅父不幸在尤溪县去逝,他为舅父之丧,又应尤溪知县之邀,重回阔别了35载的出生地——尤溪城南故居。应过去邻里乡亲的盛情要求,挥毫写了四条条幅:

读书起家之本,

循理保家之本,

和顺齐家之本,

勤俭治家之本。

尤溪的父老乡亲,随即把这四句话用木板刻制成楹联,悬挂在朱熹的故居。这四幅联板除一块后来遗失系仿制后补上外,其余三幅均系朱熹手书真迹,现保存在尤溪县博物馆。

11.严惩贪官

朱熹一生任掌有实权的官职不足九年。他认为:做官要为民着想,廉洁正直,尽职尽责地去做事。他在任的时候,清正廉洁,对于贪官污吏,更是嫉恶如仇,严惩不贷,他在位期间,查处了一批贪官。

公元1181年12月,朱熹奉朝廷之命,赴浙江救灾,他一边到各地巡视灾情,赈济灾民,一边对玩忽职守的贪官污吏进行惩处,一路上已惩处多人。可当他到了台州巡行时,却遭到了知州唐仲友的激烈反抗。唐仲友是当朝宰相王淮的亲戚,在王淮的庇护下,对当地发生的严重灾荒,不认真处理,反而用尽各种办法搜刮民脂民膏,贪得无厌,导致灾民四处逃荒。但王淮曾向皇帝举荐过朱熹入朝当官,说来又有恩于朱熹,怎么办呢?在情与法面前,朱熹摒弃私情,严格执法,他列举了唐仲友违法收税、贪污官钱、敲诈勒索、培植亲信、改坏政事、欺行霸市、伪造钱币、嫖宿娼妓等八大罪状,并立案审理,同时先后向朝廷上了六次弹劾(hé)奏状。但前三次都被王淮扣下,藏匿不报。相反却怂恿同党掀起一个举存提升唐仲友官职的闹剧。是可忍,孰不可忍!朱熹不畏权势,奋笔疾书弹劾唐仲友的第四状,文中开头直指朝

中大臣包庇唐仲友的罪行,接着以大量的事实,进一步揭露的不法行为。朱熹的弹劾状,在朝廷里优如掀起一场九级大地震。唐仲友顿然惊慌失措,王淮更是气急败坏,但却无奈,只好放出风声,说另行派出浙西提刑来过问此案。对此,朱熹不畏强权,一笑了之。过了几天,他又上奏弹劾唐仲友的第五状,王淮实在抵档不住这位才能学究犀利的惩贪攻势,便设法通过皇帝封朱熹为江西提刑的新职,把他远远调离自己控制的贪污王国。倔犟的朱熹不仅当即上了一道辞职状,而且赶在朝廷正式任命之前又上了弹劾唐仲友的第六状,朝廷才不得不免除了唐仲友的官职,但在一些佞臣的庇护下,唐仲友却逃脱了罪有应得的刑罚。对此,朱熹愤愤不平。

朝廷后来又任命朱熹任江东提刑等职,朱熹以弹劾贪官不惩办反遭人诬陷为由坚持辞去官职,愤而回到了武夷山。

12.安贫乐道的朱熹

朱熹一生淡泊名利,为了专心研究学问,著书立说,传授弟子,他一生中有10次辞去朝廷委任官职,而请求朝廷改任他担任管理宫、观、寺、庙之类无职无权的职务,任这种职务,奉禄只有原官职的一半,朱熹前后有20多年均担任这种职务。足见他的家道十分贫寒,,他又长期隐居乡野,生活清苦就不言而喻了。

朱熹住在五夫时,一日在研学时感到有些困倦,便走出书房,在田舍乡间散步。他一路观水赏荷,不经意间,他看到了二女儿朱兑的房舍。朱熹想到二女婿任外地任职,只有二女儿孤守在家,突然萌发去二女儿家看看的念头。于是他加快步伐向二女儿家走去。

不一会儿,朱熹就到了女儿家门前,他敲响了门扉,朱兑闻父亲来访,赶

忙开门迎接,行过礼后,把朱熹请入房舍中,请座上茶,很是高兴。

朱熹一边喝着茶,一边与女儿拉家常,谈一些家庭生活中的琐事。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时分,朱兑恳请老父亲在她家中吃顿饭,朱熹黯然答应了。

朱兑进了厨房,想张罗一顿好饭菜款待父亲。这时,她才发现,前几天买的菜肴已用完了,而她家离集市较远,现在去臵办酒菜,已是来不及了,想去向左邻右舍暂借却又是比她更贫苦食不果腹的贫民,怎么办呢?总不能让父亲干等着,她突然想起了她曾经做过的饭菜……厨房里传来了朱兑忙活的声音,不大一会,朱兑从厨房走出,双手用托盘端着一碗汤,一碗麦饭(小麦用水浸泡饱满后再蒸熟),给候坐在桌前的朱熹送了过去,朱熹点头示意和声悦气地问了一声:“我儿,给为父做了什么好吃的呀?”他这一问,只见朱兑脸色渐变,很不好意思地把托盘中的饭食摆放在了朱熹的面前,跪坐在一旁,低咽说道:“爹爹,女儿不孝,没能有可口的饭菜招待您,请您原谅!”

这时朱熹才看到女儿给他做的午饭:一碗白澄澄的米汤,面上漂着些许青青的葱花,飘逸着浓浓的葱香;一碗装得满满的麦饭,也散发着阵阵麦香。朱熹一下看穿了女儿的心事,微笑着拿起筷子,一边喝汤,一边品嚼着麦饭,很豪爽地不把这餐饭吃完了。饭后,朱熹也不言语,悠然起身步入了女婿的书房,铺开宣纸,研开青墨,提起毛笔饱蘸浓墨,潇洒挥毫,一气呵成了一首绝句《诗慰女儿贪》曰: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补脾。

莫道此中滋味少,前村更有未饮时。

侍候在一旁的朱兑看到此诗时刹时转忧为喜,感慨流泪。

这首诗的大意是:葱汤与麦饭,一碗饭与一碗汤相配,这不是很好吗?葱汤喝起来香蕴爽口,接草药的药理有勇气肺利脾脏的药用功效,麦饭虽然

粗硬些,但吃嚼起来却也香脆可口。比起美味佳肴,葱汤麦饭的滋味虽显淡薄一些,但就在村庄里,还有困苦得连锅都揭不开的百姓人家呢。朱熹在教育女儿,不要因为生活的清贫简朴而自卑自怜,显示出他安贪乐道,随遇而安,在贫淡的生活中,保持着固有的君子之操,在朴实的生活里感悟生活,发掘真理的情怀。

13.硕果辉煌

朱熹从19岁中进士到71岁去逝,历事4朝,但担任有实职的官职的时间总合起来还不到9年。在他的一生中,有10次朝廷任命他官职,他因不满于朝廷对金国的妥协,和官吏的腐败而坚决辞免,拒不到任。他把毕生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理学,著述立说和教授弟子上。

朱熹一生培育了数千弟子和门人。仅《紫阳朱氏建安谱》史记载的就有321人,每人名下还附录了简历。随着世界性的朱子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又发现了《紫阳朱氏建安谱》中未收录的有据可考的朱熹门人、弟子近200人,真可谓挑李满天下。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人文化史上,朱熹是著作最为丰硕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作家和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126种著作,共400多卷,其中:文集104卷,撰书200多卷,言论集140卷,以及由他编次、注释、校      (jiāo)刊的书270多卷。还有1200多首诗词留存于世。

他的著述学科门类众多,内容广泛,思想博大精深,卷帙(zhì)浩繁,如同一个巨大的宝库。他任这些著作中建构起来的宏大的思想体系,达到了当时世界上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他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近800年。公元1212年,朝廷将朱熹的《四书集注》列为国学,他制定的

《白鹿洞书院学规》颁发给太学遵照执行。明朝建立后(1368年)以朱熹的各种集注为宗,作为朝廷科举考试取士之书。悠悠数百年间,朱子学说,曾无可争议地成为整个东亚社会的统治思想。他的思想远播海外,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文化。英国古代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最现代化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等人。”毛泽东主席的“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事物”的观点,现代数学的“二进制”等都是从朱熹思想中受到启发的。朱熹和孔子一样,是一个对中国乃世界文明都做出了特殊贡献的思想巨人。

14.遵纪守法  正直做人

导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提出了4点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会与人相处。朱熹十分重视教育自己的家人正确地对待他人,对待自己。下文系摘录《朱熹家训》中的一段话,认真读一读,悟一悟其中的道理,对你学会做人会有很大的启发。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fèn)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语译:

处理社会上的事情,不能抱有个人恩怨的思想动机;处理家庭内部的事情,不能不顾国家的法律私设规矩。不要做害了别人来利自己的事,不要妒忌别人的高学识和好才干。不要发脾气蛮横粗暴地对待别人,不要不合理不合法地随便伤害万物的生命。遇见不合理不合法不道德不该得的钱物,不能谋取和收受;遇到合理合法,符合社会道德要求该做的事,应该凭着法理义

无反顾地去做。

15.尊老  敬贤  爱幼

导读: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贤思齐能使一个人不断修养好自己的品德,使自己更高尚。朱熹在《家训》中,十分重视教育自己的家人尊老、敬贤、爱幼,摘录如下。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xiào)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语译:

见老年人要尊敬,见晚辈人要爱抚。但是,对好品德的人,虽然年龄比我小,我还是要尊敬他;对品德不好的人,虽然年龄比我大,我一定要避免和他接近。

16.就餐要斯文

导读:

古人常说:一个人站要有站样,坐要有坐样,走路要有走路样,吃要有吃相。这就是要求一个人的站、坐、走、吃的样子必须斯文,合符社会道德的要求。人一日三餐都要吃饭,家里来了客人要陪客人一道用餐,在社会交往中自己也会去别人家做客或参加亲戚、朋友的各种宴会,那么,怎么就餐才算是文明礼貌的呢?读一读朱熹在《童蒙须知》对孩童在就餐时提出的几点要求,再对照自己,看看自己做到了没有。

读一读:

“凡欲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但粥、饭充饥不可阙①(què)”。 “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凡饮食之物,勿争较多少美恶②。”

“凡饮食举匙必臵③箸④(zhù),举箸必臵匙,食已⑤则臵匙箸于案⑥。” 注释:

①阙:缺。  ②恶:坏、粗劣。③臵:放。④箸:筷子  ⑤已:完毕。⑥案:桌子。

读解:

对于饮食,应该做到有什么吃什么,没有的食品不可以想着去讨要,但是稀粥、米饭这些吃饱的食品还是不能缺的。

凡是和长辈一起用餐,必须要轻慢地夹取食品,细嚼慢咽,不可以狼吞虎咽般地吃食。取食时,碗、筷子、汤匙不可碰撞弄出声响,咀嚼食物也不可以弄出啧啧之类的声响。对桌面上的菜肴等食物,不要争着去取食自己喜欢吃的食品或较好的食品,也不要去计较谁吃得多,谁吃得少,更不要计较食物的好与差。

在用餐时,要左手端住饭碗,右手执汤匙或筷子。凡取汤匙时,必须放下筷子,执筷子时,必须放下汤匙,食用完毕要将汤匙、筷子放在桌面上,不可以将筷子架在碗上,将汤匙放在碗里。

17.读书要专心

导读:

朱熹十分重视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尤其强调读书要专心、认真、仔细。他强调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小培养,下文是摘自朱熹《童蒙须知》,认真读一

读,想一想朱熹对读书有什么要求,他为什么提出这些要求。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①,令②洁静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③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④,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熟则不待解说自晓⑤其义。余尝谓⑥,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又漫浪⑦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⑧,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

①整顿几案:整理书桌。②令:使。③详缓:详细缓慢。④云:说。⑤自晓:自己明白、懂得。⑥尝谓:曾经说。⑦漫浪:随意、不受拘束。⑧急:要紧。

语译:

凡是要读书的时候,先要把书桌整理一番,使它清楚、干净;把桌椅摆放端正,把书册摆放整齐、端正。人坐端正,身体对着书本,详细缓慢地看清楚每个字,再认真地诵读,不可错一字,不可漏一个字,不可添一个字,不可颠倒一个字,不可勉强地去记忆,只要认真地多诵读几遍,自然就可以把文章读得通顺上口,即便间隔时间很长了,也不容易忘记。古人曾经说过,书读千遍自己就可以弄明白文中所说的事理。说得是书读熟了不要别人指导解说自己就能弄明白书中所说的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如果读书不专心,就会让眼睛看书不仔细。既然心思和眼睛都不能集中在书本上,却又随便诵读,这是决不能记住书中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意思,即使一时记住了,过了些时候却又忘了。三到之中心思集中最为重

要,心思集中了,眼睛和口怎么不集中呢?

18.为学之序

朱熹在《自鹿洞书院学规》中制定的学习顺序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读解:

博学

朱熹要求求学者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但又不可杂乱而无系统,在博学时,要做到循序渐进,先学习大的和急需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要达到精通的程度才行。

审问

朱熹认为,在多闻、多见、多识、多读等广博学习的基础上,对于一些不能理解或理解不透的问题,以及发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就要向知识渊博或经验丰富的人请教,探求问题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的解决。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问难质疑就是一个重要环节,能使学习和思考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自觉的行动。

慎思

朱熹要求,读书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要求在学习时,要把书中的道理领会彻底透熟,直到没有一点疑问。因此,他要求思考要专注,分析要透彻,会综合提高,掌握知识的本质。而且还要通过学习、思考、探索,达到会创造,这才是学习的进步。

明辨

朱熹要求学者对于疑难问题要分清是非,识别真伪,辨析善恶,鉴别美丑,获得明晰、确切、有价值的知识。朱熹认为明辨事物的方法要以事物道

理和客观事实以及事物变化的原因来验证是非,不能主观臆(yì)断。他要求学者明辨事物,还要从事物变化的原因,去研究事物变化的规律,也就是事物客观的、必然的因果联系。朱熹还倡导在明辨时,师生、师友和不同学派之间论辨或互相诘难。

笃行

朱熹强调,知和行必须统一,既要求知,又要力行,既要穷理,又要笃行。要把学到的知识,道德付诸实践,把知识和实践这两者坚决、切实的结合起来,学用相互促进,才能解决问题。

19.朱熹论知行关系

导读:

对知识认知与行为实践的关系:朱熹认为,知和行同样重要,不可偏向。他认为知是行为的基础和根据,而行为是认知的最终目的,而且是检验知之真不真的标准。如果只认知不实践,说明对知识的认知还很肤浅。下文摘录几节朱熹对知与行的关系的论述,同学们读后要仔细悟一悟其中的道理。

“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①。”

“夫泛论②知行之理,而就一事之中以观之,则知之为先,行之为后,无可疑者。”

“致知力行,论其先后,固当③致知为先,然而论其轻重,则当以力行为重。”

注释:

①病:损失。②泛论:广泛地说。③固当:理所当然。

语译:

对知识的认知和行为实践,两者的用功不可偏向,偏过一边,另一边就受到影响。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知与行是同样重要的,但是就某一件具体事情来看,应该是认知为先,行为实践在后,这是不可怀疑的道理和固有的次序。

对知识的认知和行为实践,如果要说谁先,谁后,当然以认知为先;如果要论谁轻,谁重,当然以行为和实践更为重要。

20.重教兴学的朱熹

朱熹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古代文化上,有道教、佛教、儒教三种不同流派。由于封建朝廷崇尚道教和佛教,儒教一度处于十分不景气的地位。朱熹在反复学习、研究了“三教”之后,认为道教和佛教离人们的社会生活实际较远,比较空泛。而儒教最贴近人们的社会生活实际,应作为经世之道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因此,他尽自己的毕生精力,研究儒学,决心通过著书立说,教授子弟,培养人才,宏扬儒学,振兴国家。

朱熹每到一处任官,都整顿扩大当地的官学。朱熹任福建同安县主簿并兼管县学。他整顿了县学的教学,修建了校舍,扩收了学生,增加了藏书。朱熹在知南康军任上,整顿扩建了军学。同时,亲自寻访原享有国学称誉而被荒废百年的白鹿洞书院遗址,兴建屋宇20多间,重建了书院,自己则每隔十天亲自到书院讲学一次。朱熹任福建漳州知州时,他一到任便大力倡导人们送子读书并大力扩建州学,着力办好所属的县学。朱熹在湖南潭州任上整顿了州学,同时重修并扩建了岳麓书院。朱熹为官时,他白天治理政务,晚上则到书院讲学,学子深受感动。

朱熹的一生,亲自创办了四所书院,都分布在闽北一带。他所创建的第

一所书院是寒泉书院,书院在他的母亲的墓侧,他一边守墓,一边在那里读书、著述和讲学。第二所书院建在现建阳市的崇泰里云谷山庐峰之顶,叫云谷晻庵草堂。第三所书院建在武夷山五曲的隐屏峰下,叫武夷精舍。他晚年定居在建阳市三桂里考亭,又在居住地创建了考亭书院,初名竹林精舍,后更名为沧州精舍,公元1245年,淳祏皇帝御书“考亭书院”而得名。

朱熹的一生,大部分生活在福建,他讲学的足迹遍及八闽大地,他曾到崇安、建阳、古田、福鼎、泉州等地的八所书院讲学。还到邻近的浙江、江西、湖南的13所书院讲学,广泛传播他的儒学思想。

在朱熹一生的辛勤教育下,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很有成就并有著述的子弟就有数百人,受他教育过的学生达数千人。他的学术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1.劝   学

导读:

朱熹虽然天资聪颖,但这不是他成为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主要原因,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理学大师,是与他珍惜时间,一生勤奋学习分不开的,他的《劝学》诗可以说明这一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

浅析:

一个人由少年至老年的时间是很快度过的,而要做到学有所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习更要惜时如金,一点一滴的光阴都不应轻视它。刚觉得春天时,草儿鲜嫩欲滴,入夏时池塘里的莲花亭亭玉立地开放,不知不觉梧

桐的落叶已无声无息地飘落在台阶前,秋声已近了。

22.春   日

导读:

朱熹在深入学习道教,佛教和儒教之后,觉得道教和佛教比较空泛,脱离生活实际,而儒教最贴近社会生活,因此他决心要宣扬儒教,用儒教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言行。他十分崇拜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非常想亲自到孔子的诞生地山东曲阜去参观学习,但当时,北方已被金人占领,他无法成行,这成了他终身的遗憾,这首诗是他梦游曲阜后醒来时所作的。

胜日①寻芳②泗(sì)水③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①胜日:天气睛朗的好日子。② 寻芳:春游。③ 泗水:河水名,在山东省的中部。

浅析: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我去泗水河边游春踏青。大自然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东风荡漾,拂面而来,随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都是春光点染而成的。

23.观书有感

导读:

朱熹经过20多年用心读书,特别是深入学习研究了儒学许多经典著作,思想大为开扩,觉得自己已初步进入圣道之门,有一种功到自然成的愉悦心

情,写下了下面两首观书有感诗作。

观书有感(一)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去影共徘徊②。

问渠③哪得④清如许⑤,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méng)艟⑥(chōng)巨舰一毛轻。

向来⑦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⑧自在行。

注释:

①鉴:镜子。②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移动。③渠:它,指方塘里的水。④哪得:怎么会。⑤如许:像这样。⑥艨艟:古时候的战船。⑦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⑧中流:水流的中央。

浅析: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般轻了。往日水少时,多少人空白花了许多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24.苦   雨

导读:

朱熹的一生十分关心百姓的生活和疾苦,他无论有无官职,都一如既往地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做事。公元1168年3月,闽北遍地干旱,许多稻田受

灾,5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闽北一带出现了饥民抢粮食现象。不料7月时,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带又连日下起大雨,随即发生严重的水灾。朱熹目睹百姓伤亡,农作物严重受损的情形,心里十分痛苦,作诗谴责天公似害人的虎豹,表达他对受灾百姓焦虑和关爱的心情。

仰诉天公雨太多,才方①欲住②又滂沱。

九关虎豹还知否?烂尽田中白死木。

注释:

①才方:刚刚要。②欲住:想停住。

浅析:

仰面对天公诉说道:你下得雨太多太多了,刚刚要想停住怎么又下起了滂沱大雨?你还知道哪九关的虎豹吗?你下得大雨所造成的洪涝灾害就像虎豹一样为害百姓,冲毁了农田,淹没了庄稼,禾苗白白地烂死在田中。

25.九   思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但得用心才熟后,自然后处有思随。

浅析:

人们的学习进步在于精思,精思才能够辨清是与非。但得要用心读书达到精熟的程度之后,自然后面就可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6.庚申立春前一日

导读:

这首诗是朱熹于1200年新春所作,农历为庚申年。当时他已71岁,卧

病在床,他的学术思想又遭到朝庭内外不公正的对待。他满怀忧愤,又贫病交加,但仍坚强不屈,对理学、对人生、对国家未来抱有坚定的信心。

雪花寒送腊①,梅萼(è)②暖生春③。

岁晚④江村路,云迷景更新。

注释:

①腊:寒冬。  ②萼:花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③生春:新春。④岁晚:旧年最后一天,古人将新春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浅析:

飘舞的雪花送走了寒冷的冬天,清香的梅花迎来了温暖的新春。在这新春到来之际,放眼山川路野,虽然眼下云雾迷茫,但云消雾散之后的景色一定会更加美好。

27.示四弟

导读:

这首诗写于绍兴(1162)壬午末,即同安主簿任满在崇安五夫家居之时,是朱熹写给他的四弟的一首劝学诗。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词义恳切,说理透彻,对劝勉青年学子珍视时光,勤奋学习,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务学修身要及时,竞辰须念隙驹驰。

清宵白日供游荡,愁杀堂前老古锥。

注释:

①务学:即从事学习。②竞辰:急逐时光,犹今言“抢时间”。 隙驹驰:言马从门缝前面飞奔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古人常谓:“人生在世,如白驹之过隙。”③锥:用于钻孔打洞的一种锐器。此处系比喻秃头老翁。 浅析:

青年人读书求知和讲求道德修养都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时间过得很快,简直就像从门缝中看马儿跑一样一闪而过,所以务必抓紧。如果白天黑夜都用于游游荡荡,那就会令堂上老人愁死了。

28.九月九日登天湖

导读:

据《尤溪县志》等典籍记载,朱熹三十八岁时,偕友人登天湖,并且写下了这首《重九日登天湖》。时间当在乾道四年。乾道三年朱熹远赴湖南长沙拜访道友张栻,所以有“去岁潇湘”的起句。

天湖,在福建尤溪县城南莲花峰。乾道四年,即1168年,朱熹应尤溪故里乡友之约,于九月前来尤溪,重阳节这天登山朝觐天湖,并且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有意逃避案牍,崇尚普通百姓短衣简装、无拘无束的生活。特别是诗的结尾,诗人向往民间的情怀毫不掩饰,直言道来:只合从今老翠微!一种超然物外、遁迹山林的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出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直把杭州比汴州的失望与不满。间接衬托出朱熹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赤子之情。在读朱熹的这首诗时,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去岁潇湘重九时,满城风雨客思归。

故山此日还佳节, 黄菊清樽更晚晖。

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且吹衣。

相看下视人寰小,只合从今老翠微。

浅析:

朱熹说,去年我到湖南拜访张栻,在长沙度过了那个萧瑟的重阳节。当时满城寒雨,勾起客居异乡诗人的思乡情怀,闽山闽水如在眼前。

今年的重阳节,在故乡的夕阳下,与友人共度佳节,饮酒赏菊,其乐融融。

今天,与家乡的百姓一样,短发便衣,逃脱案牍劳形,无忧无虑,在轻风的吹拂中登高抒怀,是多么的旷达潇洒、自由自在啊。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山下城廓、村舍,淳朴的民风令人陶醉。他十分迷醉可以超然世外的生活,憧憬着在这深山终老一生的情景。

29.闻   蛙

导读:

此诗约为朱子晚年寓居建阳考亭绍熙末至庆元初(1194—1196)时所作。这时朝中韩侂胄当权,肆意推行文化专制政策,打击迫害道学派。他把道学清议势力一一清除之后,本人成为实际的皇帝。他先是被封为太傅后,又加封为豫国公。其党羽京镗也升为左丞相,谢深甫升为右丞相。四方纷纷投书献颂,竟把韩侂胄称为“我王”,余嚞还奏请加韩侂胄“九锡”,一些投机钻营、拍马溜须之土,纷纷麇集到昏君权奸身边,大搞落井下石的勾当。但其内部又争权夺利,争斗不休,朱熹一向最为担心的因君心不正而导致近习擅权害国已变成活生生的事实,目睹群丑作乱的朝廷,朱熹愤怒地写下这首诗。此诗通过对群蛙彻夜怒斗狂鸣的描写,影射了当时朝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丑恶现实,有力针贬了时弊,揭露了那些像“斗蛙”一样的官场小人的卑鄙行径。比喻贴切,形象生动,读后令人拍手称快。

两枢盛怒斗春池,①   群吠同声彻晓帷。②

等是一场狼籍事,③   更无人与问官私。④

注释:

①两枢:指朝廷中韩侂胄党羽知枢密院事何澹、同知枢密院事许及之,亦泛指朝中奸臣。②帷:帷幔,帷幕。比喻黑暗。③等是:类此。等:辈、类。是:此。狼籍:《说文》:“草编狼籍也。”旧传狼群常籍草而卧,起则践草使乱以灭迹,后因以“狼籍”形容散乱,也常喻行为或名声不检。④更:同竟。私:同司。官私:即官司。

30.分水铺续赵仲缜留题①

导读:

这首诗为(1164—1165)送赵仲缜赴京(临安)应试,行至分水岭时续其原韵所写。原载《朱文公文集》卷四,具体写作时间不详,但按其全诗编排的顺序,此卷排于《南岳唱酬集》之前来看,约写于隆兴末、乾道初前后。在此诗之前尚有《仲缜尊兄对策南宫相顾田舍辄赋小诗攀饯行李》云:“三径荒凉独掩门,故人车马过相存。”由此可知,当时赵仲缜是专程前来五夫相访朱熹的。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水同源异流的自然现象,阐明分析与综合,异与同的辨证关系,比喻学术问题可以求同存异,相互交融、借鉴、吸取的道理,表现了湿润赞同不同学派在学术上相互切磋琢磨的坦荡胸怀和求实精神。这是一首寓“理”于“景”的富有理想的佳作,符合唯物主义精神,对我们今天观察分析客观事物仍有其积极意义。

水流无彼此,地势有东西。

若识分时异,方知合处同。②

注释:

①本诗原题是《分水铺壁间续赵仲缜留题二十字戏续其后》。分水铺:

在福建崇安与江西铅山年交界的分水岭上。 赵仲缜:朱熹的老朋友。②“若识”两句:意思是说,水的支流虽异,但其源还是相同的。比喻学术上许多问题的争论,可以求同存异。

浅析:

水的支流虽然不同,但水流的方向没什么不同,都是自西向东流,终究要汇入大海。地势也有东西南北的区别。看到了水支流的不同,就如人们在学术上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最终会发现,学术上许多问题的争论,可以求同存异,都有一定的共同点。

附:朱熹年谱简编

朱熹,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午时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县城南郑安道(别号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旧址),乳名沈郎。

绍兴三年(1133年),四岁。其父朱松指天示曰:“此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惊之。后就传授以《孝经》。

四年(1134年),五岁。始入小学。

六年(1136年),七岁。随父迁居建州。

七年(1137年),八岁。通《孝经》大义,并题其上曰:“若不如此,便不成人。”间从群儿游戏,独以沙列八卦,端坐默视。

十年(1140年),十一岁。受学于家庭。

十三年(1143年),十四岁。父朱松逝世。遵父遗嘱,师事崇安胡宪(号籍溪,字原仲)、刘白水(号勉之,字致中)、刘屏山(号子翠,字彦冲),三人也视熹为子侄。刘白水还以女许熹为妻。刘屏山命熹 字“元晦”。     十四年(1144年),十五岁。葬父于崇安县五夫里之西塔山。后移葬寂

历山。

十七年(1147年),十八岁。秋,中建州乡贡。考官蔡兹看熹三篇策,皆论及朝政大事,谓:必非常人也。

十八年(1148年),十九岁。春,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进士。廷试题为《创业守文之策》。

二十年(1150年),二十一岁。春,回祖藉婺源(今属江西省)祭扫祖墓。

二十一年(1151年),二十二岁。春,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治绩卓著。公余研究“释老之学”。

二十三年(1153年),二十四岁。夏,徒步数百里,受学于延平李侗。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同年七月生长子塾。

二十四年(1154年),二十五岁。生次子

二十五年(1155年),二十七岁。七月,冬奉檄调旁郡,因代者未至,送老幼归里,在泉州候职,批读《孟子》。

二十七年(1157年),二十八岁。十月任满罢归。同安士子怀其惠,相与立祠于学宫。

二十八年(1158年),二十九岁。以讲学为务,暇时前往延平向李侗求教。十二月,差监潭州南岳庙。

二十九年(1159年),三十岁。作《谢上蔡语录后序》。

三十年(1160年),三十一岁。冬,再到延平见李侗。

三十二年(1162年)三十三岁。八月,应诏上封事。言:“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

而后可以应天下之务。”次言:“修攘之计所以不时定者,讲和之说误之也。今虏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则不可和也明矣。愿闭关绝约,任贤使能,立纪纲,厉风俗,等数年之后,国富民强,徐起而图之。”又言:“四海之利病。系斯民之休戚;斯民之休戚,系守令之贤否。监司者,守令之纲;朝廷者,监司之本。欲斯民之得所本原之地,亦在朝廷而已。”十月。作《论语纂训叙》。

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三十四岁。三月,孝宗召见,熹又重申前议于垂拱殿。十一月,除拜武学博士,写《论语要义》、《论语训蒙口义》成。     二年(1164年),三十五岁。冬,写《困学恐闻》。

乾道元年(1165年),三十六岁。五月,复差监潭州南岳庙。

三年(1167年),三十八岁。八月,访南轩张拭于潭州,作《南岳唱酬集》。除克枢密院编修。十二月,至长沙,作《东归乱稿》。

四年(1168年),三十九岁。四月,崇安发生饥荒,熹贷粟于府以赈之。编次《程氏遗书》成。

五年(1169年),四十岁。正月,生三子在。九月,母祝孺人逝。作《太极通书后序》。

六年(1170年),四十一岁。正月,葬祝孺人于建阳县崇泰里后山。写《家礼》成。七月,迁父墓于寂历山。

七年(1171年),四十二岁。立社仓于所居之里,后虽遇灾年,人不缺食。同年,为记祀其父朱松,回尤溪为其父任所书“韦斋旧治”四字。     八年(1172年),四十三岁。《论孟精义》成。四月,编《资治通鉴纲目》。撰《八朝名臣言行录》、《西铭解义》成。

九年(1173年),四十四岁。四月,解《太极图传通书》成,编《伊洛

渊源录》。六月,编次《程氏外书》。命授左宣教朗,改入官主管台州崇道观,辞。是年,作《重修尤溪庙学记》。并亲书《明伦堂》匾,挂尤溪学宫。      淳熙元年(1174年),四十五岁。六月,始拜命左宣教朗之职。

二年(1175年),四十六岁。编《近思录》成。吕东莱不访,饯吕东莱。会陆梭山、陆象山兄弟于信州鹅湖寺,即“鹅湖之会”。七月,作《晦庵》。庵在庐峰云谷,自为记。

三年(1176

年),四十七岁。二月,回祖籍婺祭扫先祖墓。六月,除秘妻刘令卒。

四年(1177年),四十八岁。二月,葬妻于建阳县唐后林谷。六月,《论孟集注或问》成。十月,《周易本义》、《诗传集注》成。

五年(1178年),四十九岁。八月,差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辞,不允,降旨便道之官。十月丐祠,十一月省札检会已降指挥。十二月赴任。     六年(1179年),五十岁。在南康军任时`,立周敦颐和程颢、程颐三人祠及五贤堂.六月,奏乞蠲免星子县税钱。十月,重建“白鹿洞书院”。     七年(1180年),五十一岁。四月,申减属县科纽秋苗夏税木炭月桩经总制钱二千缗。

秋,上奏札于延和殿,欲蠲免南康赋税。冬,以旱告于朝延,乞蠲本军合租苗米四万七千余石,检放三万八千余石。作《卧龙庵》,记诸葛武侯。     八年(1181年),五十二岁。南康任满。二月,陆象山来访,为其兄梭山求撰墓志铭。熹与象山共讲学于白鹿洞书院。三月,差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待次。七月,除宣教郎直秘阁。八月,转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十一月,奏事延和殿。十二月,视事于西兴,并以公

九年(1182年),五十三岁。七月,劾奏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同月,毁秦桧祠。八月,除直徽猷阁,辞,不允。差江西提点刑狱,辞。诏与江东提刑梁总,两易其任,再辞。十一月,力辞新任职名,仍请祠。

十年(1183年),五十四岁。正月,差主管台州崇道观。二月,拜命。四月,《武夷精舍》成。五月,订本宗族谱成。

十三年(1186年),五十七岁。三月,《易学启蒙》成。八月,《孝经刊误》成。

十四年(1187年),五十八岁。三月,编次《小学书》成。差主南京鸿庆宫。七月,除提点江西刑狱公事,以疾辞,不允。十一月,始拜命。     十五年(1188年)五十九岁。六月,除兵部郎官。以足疾请辞,诏依旧职名提刑江西。八月,以足疾丐祠,除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崇福宫。十一月,上封事,即所谓《戊申封事》。其要点是:大本者,陛下之心;急务则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者。翌日,除主管西太乙宫兼崇政殿说书。始出《太极通书》、《西铭》二书解义以授学者。

十六年(1189年),六十岁。正月,除秘阁修撰,辞。二月,光宗即位,拜祠命,辞职名,不允。《大学章句》、《中庸章句》成。四月,再辞职名,五月从所请,仍旧直宝文阁,降诏奖谕。闰五月更化覃恩转朝散郎,赐绯鱼。八月,除江东转运副使,辞。十一月,改知漳州,再辞,不允,始拜命。任职一年。

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六十一岁。四月上任,首下教令。奏行经界法。刻《五经》、《四书》于郡。

二年(1191年),六十二岁。正月,长子塾卒。三月,复除秘阁修撰,

主管南京鸿庆宫。四月,再辞职名。五月,归建阳,七月,再辞职名,不允。九月,除荆湖南路转运副使,辞。十二月,以漳州经界法不行,自劾。     三年(1192年),六十三岁。筑建阳考亭书院。十二月,除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略安抚,辞。《孟子要略》成。

四年(1193年),六十四岁。二月,仍旧主管南京鸿庆宫。十二月,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赐紫章服,辞,不允。

五年(1194),六十五岁。正月,会洞獠侵扰属郡,五月至镇,遣使谕降之。改建岳麓书院。奏请飞虎军隶本路节制,从所请。六月,申乞归田,不允。七月,宁宗即位,召赴行在奏事,辞。考正《释奠礼仪》行于郡。八月,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辞,不允。九月再辞,有旨趋今疾速供职。十月,朔乞且带旧职奏事,次日入国门,越日奏事行宫便殿。奏事后,辞新除待制职名,不允。任职仅四十六天。上孝宗山陵议状。受诏进讲《大学》。差兼实录院同修撰,再辞,不允。更化覃恩授朝请郎,赐紫金鱼袋。闰月编次讲章以进。诏除宝文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辞。十一月,还考亭复辞前命,仍乞追还新旧职名。十二月,诏依旧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竹林精舍》成。

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六十六岁。正月,辞旧职名。三月,又辞,不允,转朝奉大夫。五月,辞职名并乞致仕,不允。十二月,以屡辞职名,诏依旧克秘阁修撰宫祠如故,罢去侍讲职衔。《楚辞集注》成。

二年(1196,熹忧其擅权害政,上疏斥言窃柄之失,遂触韩之忌。胡弦、沈继祖等人,乘机诬朱学为

三年(1197年),六十八岁。与蔡季通会宿寒泉,订正诸书。十二月,著《伪学籍》。《韩文考异》成。

四年(1198年),六十九岁。十二月,乞致仕,封婺源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仍兼秘阁修撰。

六年(1200年),七十一岁。正月,作《聚星亭赞》。三月初,为诸生说《太极图》和《西铭》甚详。初九日午时卒于建阳考亭。临终前,作书三封着子弟更力加修正遗书。十一月,葬建阳县崇政乡嘉禾里九峰州龙归后塘九顿峰下。

嘉泰二年(1202年),十月,诏华文阁待制与致仕恩泽。

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诏赐谥

三年(1210年),五月,赠中大夫宝谟阁直学士,以明堂恩加通议大夫。     四年(1211

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正月,赠太师,追封信国公。

绍定三年(0年),九月,改封徽国公。

溪南溪书院。

1241年),正月,诏恩从祀孔庙。  1253年),理宗亲书

作文八:《有关朱子文化的资料》10600字

朱子(1130-1200 年)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新儒家朱熹,雅号朱文公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晚年自称“茶仙” ,)。朱熹为北宋以 来理学之集大成者,被尊为古代理学正宗,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后人将他视为儒学宗师。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 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福建朱子文化现状及发展策略 黄建华 朱熹(1130—1200),字元晦,祖籍徽州婺源,于宋高宗建炎四年生于福建尤溪,七岁随父母移居建州建安(今建瓯),十四岁丧父,奉母迁居崇安 五夫里,晚年筑室于建阳考亭,去世后归葬于建阳唐石里大林谷。 朱熹一生穷研孔孟之道,揉合佛道及诸子之说,把自然、社会、人生等各方面融入其思想体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的“致广大、尽精微、 综罗百代”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知先于行、行重于知、知行为一”等一系列思想理论,在中国的哲学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整个民族完 成了一次理性主义的文化超越。 由朱熹学说发展而来的“朱子学”自宋末以来成为官学,科举考试非朱子学不用。朱熹著作一直被定为士人必修的教科书、科举考试的法定标 准。朱熹一生为后世留下了 70 余部凡 460 多卷著作,朱子学不仅广泛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达 700 年,还远播海外,对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 的政治、教育、学术、伦理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朱熹成为了中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由于朱熹一生绝大部分学术活动都在福建进行,朱子学形成于福建、成熟于福建,因此“朱子学”也称为“闽学” ,福建也因此被誉为“海宾邹 鲁”“理学名邦” 、 。在福建灿若星河的文化史上,朱熹无疑是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星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就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福建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 的人物,朱熹及其创立的“朱子学”是我省最具原创性和比较优势的历史文化,是福建文化的标志,对朱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积极保护、合理地 加以开发利用对于加快我省文化事业及我省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推进海西区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福建朱子文化现状及不足 (一) 朱子文化现状 目前,我省已经有了以朱子文化为文化发展战略重点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定位、精心规划。例如在朱熹的诞生地尤溪县就提出了 “打造朱子文化城”的战略口号,新修复了朱熹公园

、朱子文化广场、南溪书院、文公祠、半亩方塘、沈樟别苑、名人碑刻长廊、朱熹生平浮雕等 与朱子文化相关的文化设施和名胜古迹,并积极实施“文化兴旅”战略,以朱子文化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朱子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 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闽北也大力着手保护和挖掘朱熹文化遗产,打造“朱子文化”品牌” 。武夷山市着力突显朱子文化内涵的形象性和可视性,严格按照世界文化遗 产的标准,修复了紫阳楼、屏山书院、五夫社仓、兴贤书院、三贤祠等朱子定居地文化遗存,修复了朱熹在五曲洲石上设置的“茶灶” 、重凿他手 书“茶灶”墨宝等武夷精舍文化遗存,重新布置、充实朱熹纪念馆,对朱子理学的原著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展示;建阳也修缮了朱熹墓、考亭书 院石牌坊,修建了朱子祠等文物古迹;建瓯则重建了朱氏博士府和文公庙;南平市政府利用武夷山的知名度和 “双世遗”品牌,通过在武夷山举

办一系列朱子文化节庆活动,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推动闽北文化和经济贸易的发展。 朱熹的足迹几乎遍布福建全省,为了纪念、缅怀其教化之功,在漳州、长泰、平和、漳浦、诏安等许多地方都建有朱子祠,福建许多地方也借 助朱子文化品牌熔铸企业文化,推动朱子文化品牌向经贸品牌的转化,扩大了企业知名度、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出现了如沈郎食用油有限公司、 朱子文化旅行社、朱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朱子书城等一批企业和“朱子”“文公”“沈郎乡”“活水泉”等一批注册商标。 、 、 、 福建各级各地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对朱子理学的研究,建立健全了研究机构。近年来省里及地方相继成立了如福建闽学会,闽北闽学会,武夷文 化研究院,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等一批有较高层次的朱子学研究机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出版了《朱熹在闽北》 、 《朱熹与闽学渊源》《武夷胜境理学遗迹考》《朱子遗墨》《朱熹在福建的行踪》等一大批朱子学研究著作。朱子研究机构积极发挥了其研究、宣 、 、 、 教、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对于宣传朱子文化、推进我省和谐文化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北孔南朱”之说,朱熹和孔子同为学术、思想、文化史上有莫大影响且能相提并论的巨匠,但和山东的 , 孔子文化比起来,福建的朱子文化无论是在研究、挖掘、弘扬等方面还是在品牌效益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品牌工程的规划实施,如何做精、 做深、做

大、做强等方面视野也不够开阔,思路不够清晰。 朱子文化是世界级的文化,是我省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省对它的定位偏低,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建设文化大省的世界 级品牌来打造,没有站在全省的高度对其进行统一整合、整体开发,而是由各地利用本土朱子文化资源各自打造文化牌,杂乱零散,形不成有效合 力和规模效应。 我省在朱子文化的普及和宣传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对朱子文化精髓的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和宣传教育不够,使大部份普通民众对 朱子文化有很深的隔膜,仅知道朱熹是理学宗师,文化巨匠,对他的崇文尚教、明理诚信、人格美育等方面的思想精粹和其它基本思想知之不多, 从而阻碍了朱子文化影响的进一步传播和扩大。 在朱子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也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目前,我省许多地方对朱子文化历史遗迹的建设缺乏系统研究和科学规划,有些建筑缺乏 特色和创意,给人印象较为刻板,有的建筑缺少历史的沧桑、厚重感,有的是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在我省还未形成一张较为完整的在全国有 影响力的朱子文化遗迹网络,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涵盖、辐射全省的朱子文化中心区。 我省在发展朱子文化产业方面主要停留在旅游业阶段,朱子文化在经济社会中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尚不够明显,注入的朱子文化内涵尚不够多,在 同发展第三产业,和全省各项事业联动发展方面有待加强。目前朱子文化产品数量较少,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发展渠道 有待进一步拓宽,覆盖面、影响力和渗透力都还较为有限。朱子文化品牌转化为产业产品品牌的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福建朱子文化发展策略 (一) 整合资源,高端定位。 朱子文化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在明清时不仅在学术上为政府所采纳,而且在实践中为政府所推行。朱子文化作为我省最具特色、最优秀的传 统文化之一,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应成为我们建设文化大省、名省,打造强势文化品牌的一大亮点和重要抓手。

为打破目前全省各地以行政区域为界,对朱子文化研究、开发、利用分散零乱的局面,我省亟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系统整合朱子文化资源, 对其高端定位。 全省上下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朱熹这位文化名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在推动海西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所能起到的作 用,在全省营造敬重朱子、研究朱子、学习朱子、宣传朱子、合理开发利用朱子的环境。省委,省政府也应成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积极联合全 省研究、旅游、

文化、宣传、经贸等部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创新思维、扩 大视野,打破按原来按行政区域分割朱子文化资源,地方各自为政、定位不清、定位不高的局面,组织各部门专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重新定位,通过深入研究、科学规划,创新发展体制,注入时代特色,有效地整合各地资源,经强强联合、协同发展,使我省原来散乱的小朱子文 化圈变成规模大,上档次的大朱子文化圈,也使我省朱子文化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最大化。 (二)普级朱子文化,加强教育宣传。 朱子学著作数量繁浩、思想体系博大、语言艰深难懂,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哲理思维,一般人品味、领悟不出其中的道理和意义,因此对 朱子文化进行通俗化、大众化的解读是普级朱子文化,扩大其影响必做的一件事情。 我们应对对朱子所崇尚赞赏的“才全德备”“心与理一”的人格境界学说,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 “居敬践实”的修养论及其它超越时代,有 价值的思想精粹进行科学梳理和扬弃。建议省里有关部门和各级研究机构充分利用广播、电台、舞台、展馆、报纸、学术刊物等媒体,将朱子文化 形象化、通俗化,让艰深的朱子学说转换为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各种艺术形式,增强普通民众对其认同感受和亲切感。 同时也应大力加强朱子文化普及教育工作,坚持以建设海西和谐文化为取向,创新教育方法、突出主题、抓住重点、 努力实施我省朱子文化进 校园工程,把朱子文化教育当成我省有特色的文教事业来抓。建议在全省的中小学中广泛开展朱子文化普及教育工作,在有条件的大学开设朱子学 选修课程,通过学习朱子家训、朱子格言和其它经通俗化了的朱子学理论,使广大青少年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得到处世之道、人格修养方面 的教育和启迪,同时也使作为福建文化代表的朱子文化中的注重民族气节、讲求无私奉贤、关注国计民生、自强不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思想 文化精华得以继承和宏扬。 (三) 完善朱子文化遗迹网络,创建海西朱子文化保护圈 朱熹的足迹遍布全省,在各地留下的许多遗迹非常值得后人探寻,但由于年代久远,文化资源要素丢失残缺或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等原因,有很 多地方历史遗迹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恢复,全省还未形成一张较为完善的朱子文化遗迹网络和海西区朱子文化保护圈。 为了使遗迹网络和保护圈得以得以形成完善,需要省里有关部门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在人力、物、财力等方面争取

社会各界支持。一方面要 努力修扩建朱熹在福建各地创办的书院,后人纪念他的祠堂及其它如考亭书院,朱熹墓等重要历史遗迹,另一方面要加强朱子文化与旅游市场的对 接,进一步完善武夷山朱子文化软硬件设施,使之成为福建朱子文化中心区,利用其世界双遗产地的知名度和品牌优势,发挥整合、涵盖和辐射功 能,在全省形成以武夷山为主轴,朱子文化为内涵,文物古迹为标志,山溪湖洞为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从南到北,从山到海,从物 质到精神全方位立体的朱子文化遗迹网络和海西朱子文化保护圈。

(四)大力发展朱子文化产业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朱子文化作为我省最具特色的文化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拓展空间,把朱子文化资源转化 为朱子文化产业,并采取正确的思路和对策,发挥特色,进行有效配置,能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强劲动力。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省要有计划地抓紧培养一批朱子文化专业素质与市场经济素质兼备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要以高校、科研院所、专 业研究会等机构为依托,开设包括朱子文化产品设计、朱子文化生产经营、朱子文化经纪人、朱子文化市场、朱子文化管理等在内的相关专业课程, 建立朱子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和学习,造就和凝聚一批人才,为我省朱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 大力发展朱子文化产业,首先要抓好朱子文化和我省旅游市场的沟通融合,设计推出一些以朱子文化为载体,对接省内外朱子文化遗迹,有内涵的, 高层次旅游线路,以旅游项目展示朱子文化深厚底蕴,以朱子特色文化提升我省旅游层次,再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宣传、推广、使我省旅游业在 品牌、品位、规模、效益等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其次,要抓好朱子文化节庆活动与经贸的融合互动。目前,我省各地举办的朱子文化节庆活动在规模、档次、影响等方面还处于较低层次,为改变 这种局面,应把朱子文化节庆活动主办单位上升到省政府级别,并联合国家有关部委,以朱子文化开发利用为桥梁纽带,把朱子文化节庆活动举办 成文化交流、经贸洽谈,项目招标的海西区的盛会。 朱熹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名人,理应象孔子一样得到后人莫大的尊崇和纪念,但是我省的朱子祭祀活动和祭孔活动比起来在规模,档次,影响方面却 是无法比拟的。同样应把朱子祭祀活动主办单位上升到省政府级别,通过精心策划、统一布署、细化方案、联合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强势媒体, 扩大宣传造势,让朱子祭祀活动

和朱子节庆活动成功对接,形成合力,在朱子后裔遍及的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等地产生影响,加强我省朱子 文化和这些地区血缘亲、文缘同、地缘近的优势,使朱子祭祀活动成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区域协作、推介海外产业组团的良好平台。 最后,在发展朱子文化产业中, ,要牢牢把握住朱子文化产品与主流市场需求的关系。借助新的视角、新的技术和新的包装,推进内容创新,加强 产品的创意与开发,加大制作、包装、传播等环节的科技含量,使各种朱子文化产品如有关朱熹的旅游、影视、图书、唱片、歌舞等能够以产业化 规模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经纪人的作用,以促进朱子文化产品的市场转化,尽快造就一批能够产生品牌效应的知名朱子 文化产品和企业;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和民营资本有序进入朱子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本为纽带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朱子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通过不断创新,突破旧有体制和观念的束缚,把我省朱子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朱子文化引得尤溪活水来 ——尤溪县举办首届朱子文化周活动综述

2007 年 10 月 13 日至 19 日,为纪念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诞辰 875 周年,朱熹诞生地福建省尤溪县隆重举行朱子文化周活动。

10 月 13 日,以“朱子故里,锦绣尤溪”为主题的摄影展览,在朱熹诞生地南溪书院文公祠举行。摄影作品分为文化深厚、山川秀美、经济繁荣、 社会和谐四个板块,多方位地表现了尤溪秀美的山川,闽中浓郁的乡土风情,朱子故里深厚的人文景观和蒸蒸日上的尤溪时政光辉事件,较全面地 展示了尤溪飞速发展的经济态势和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10 月 13 日晚,在尤溪县城区中心广场举行朱子文化基本知识竞赛。县领导曹榕庆、林思文、周培春、包萍、卓祖澍、曾显明、林景源、林小霞、 范建民、纪优梓、陈荣光等到场观看了比赛。县委副书记包萍作了讲话。朱子文化基本知识竞赛设个人必答题、小组共答题、抢答题以及风险题四 种题型,竞赛内容涵盖了朱熹生平所有事迹。来自县直机关党委的 11 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后经贸局党委代表队夺得 第一名。当晚有 1000 多名市民到场观看了比赛。 10 月 14 日,在尤溪县城区中心广场举行朱熹研究专著首发仪式。副县长林小霞在首发仪式上致辞,并向县直机关党委赠送研究朱熹专著。此次推 行的有县朱子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长根编著的《朱子行迹传》《朱熹诗选 365 鉴赏》和

县朱子文化研究会郑建光等同志编撰的《朱子 、 宴故事》和王祥堆先生编著的《朱熹与尤溪》等专著。 《朱子行迹传》采用编年体形式,逐年缕述朱熹的生平经历、仕宦游学以及思想成熟和学术 创作过程。 《朱熹诗选 365 鉴赏》一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 365 首诗作进行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 《朱子宴故事》是根据朱熹在尤溪的饮食风俗和 民间传说基础上,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编撰而成的。 《朱熹与尤溪》根据尤溪有关朱子文化、文物的研究汇编而成的,较真实地反映朱熹与尤溪的 有关史实。陈长根同志多年来潜心研究朱熹及其理学思想,经过十几年的收集、整理、辨析,他编著了《朱熹诗选 365 鉴赏》 《朱子行迹传》等著 作,这些著作把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融为一体,内容丰富,是了解和研究朱熹这位文化伟人的通俗读物。 10 月 15 日,尤溪县举行百集电视宣传片《朱子文化纵横》座谈会。老干部代表和来自县直机关、教育、企业、新闻、文化等部门的各界代表应邀 参加座谈。百集电视宣传片《朱子文化纵横》是由县朱子文化城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朱子文化研究会、唐璜广告等单 位倾力制作。该宣传片每集 5 分钟,以朱熹诗词、朱熹传奇故事、朱熹饮食文化、朱熹理学精要等为主线,运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形象生 动地讲述一个主要知识点,或一个故事片,或一首诗词。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他们认为百集电视宣传片《朱子文化纵横》的播出为我县 普及朱子文化知识,建设朱子文化城发挥了积极的效应。 《朱子文化纵横》的播出,一方面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造浓朱子文化艺术氛 围,让群众在艺术的熏陶中受到感染。 10 月 16 日,中学生朱子故事演讲比赛活动在尤溪实验小学的多媒体教室举行。来自各中学的 30 名学生参加了演讲比赛。比赛分高中组和初中组, 演讲者分别以《官者为民》《我奉献,我骄傲,我奋进》《朱熹的沉浮人生》等为题,声情并茂的讲述了朱熹勤学好问、勤政廉政、做官为民的好 、 、 品德、好思想。让更多的中学生和百姓了解朱熹,了解朱子文化的内涵。同天上午,尤溪县举行朱子故里美食大奖赛,来自沈城大酒店、尤溪宾馆、 洋中沙溪酒楼等大中型酒家 19 个单位和个人参加了比赛。县政协主席周培春、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谢国强、县委助理调研员陈绍梅出席了大奖 赛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到美食参展现场观看。参赛选手们以农家饭、家常菜和土特产为基础,对有史料记载的 “八卦宴、文公菜、葱汤麦饭、 八宝吉祥

、白莲汤”等佳肴的正宗原料、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技艺创新,在展示了传统朱子家宴的文化精髓和魅力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创新 理念和尝试。当天有 85 道朱子家宴故事里的命题菜和 69 道朱子故里特色菜参加比赛。 10 月 17 日,在城区中心广场举行朱子故里农副产品展销会。展销产品分食用菌、茶叶、饮料、水果、竹笋、工艺品、生物制药等七大类,旨在展 示朱子故里——尤溪的特色农副产品,扩大对外影响,提升知名度。 10 月 18 日,尤溪县举行朱熹塑像重光揭幕仪式。县委书记吴建国、县长曹榕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思文、县政协主席周培春为朱熹塑像重光揭

幕。揭幕仪式上,吴建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吴建国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圣哲先贤,弘扬朱子文化,我县于 1988 年树立了朱熹塑像,供后 人瞻仰。时光荏苒,朱熹塑像屹立了近 20 个年头,见证了朱子故里尤溪 20 年来的发展和变迁、繁荣与进步,也见证了朱子故里后人 20 年来弘扬 朱子文化、打造朱子品牌的火热情怀和生动实践。今天,县委、县政府正带领全县人民迈上“建设新型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构建和谐新农村” 的新征程。为了提升朱子故里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使这尊塑像与日益靓丽的尤溪城相协调,县委、县政府对其进行大规模修缮,缮后重焕光彩 的朱熹塑像,必将与众多的朱子系列文物古迹、诗词歌赋、学说典故、风景小吃等一道,展示朱子故里活力、彰显朱子文化底蕴,为打造文化品牌、 推动旅游开发,建设“崇文尚学、循理明义、经贸繁荣、社会和谐”的朱子文化城发挥重要作用。 10 月 18 日 9 时,朱子文化周活动达到了高潮,纪念朱熹诞辰 877 周年公祭活动在朱熹的诞生地南溪书院举行。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闽学研究会会长何少川,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贤模,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陈家骅,福建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朱永康,福建省政协文教卫 体委员会副主任黄诗筠,国家林业部驻福建专员办原专员周华永,三明市委常委、三明军分区司令员周山华,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国仁,三 明市政府副市长陈凤珠、三明市政协副主席张来水等省部级、三明市领导,以及建阳、武夷山、建瓯、江西婺源等兄弟县(市)领导、朱熹研究的 专家学者和中央省市新闻界的朋友、朱子后裔代表、尤溪县副处以上领导及县直各单位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游客共 3000 多人参加了祭祀 仪式。公祭仪式由县政协主席周培春主持。县长曹榕庆肃立文公祠前,诵读了朱熹诞辰 877 周年公祭祭文。文公祠前悬挂着“纪念朱熹 8

77 周年诞 辰”巨大横幅,两边的对联是“德盛仁熟,理明义精;布诸方策,启我后人” 。祭坛上摆放着牛羊猪祭品,香火缭绕。何少川、 、黄贤模、陈家骅首 先敬献花篮祭拜;朱永康、黄诗筠、周华永、周山华、郑国仁、陈凤珠、张来水等领导和有关兄弟(市)县领导、朱熹后裔和朱熹研究会专家、学 者顺次在祭坛前敬献鲜花祭拜朱熹。随后,县委书记吴建国率副处级以上领导依次敬献鲜花并祭拜,场面庄重而壮观。之后,由 300 多名小学生组 成的朗诵队伍齐诵了《朱子家训》 ,还有《源头活水》《一代宗师》《学海扬帆》等乐舞表演。祭祀分初献、亚献、终献三个阶段,以及各界人士 、 、 的祭拜等。本次纪念朱熹诞辰 877 周年活动还得到了世界朱氏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并为尤溪南溪书院“半亩方塘”立碑。县委书记吴建国、县长曹 榕庆为“半亩方塘”石碑揭幕。整个公祭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18 日下午, “朱子文化城建设”主题研讨会召开。何少川、黄贤模、朱永康、周华永、郑国仁和省社科院副院长黎昕、南平地委原副专员、省闽学 研究会顾问朱荣元等领导,和吴建国、曹榕庆、林思文、周培春、谢国强、卓祖澍、陈绍梅、吴长树、林小霞、纪优梓等县领导参加了研讨会。在 研讨会上,县委书记吴建国首先代表县四套班子和全县人民,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简要介 绍我县基本县情和打造朱子文化城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何少川在研讨会上对近年来我县重视文化建设,在朱子文化研究与开发方面所 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朱熹诞生在尤溪,但朱熹文化是属于全世界的,要认真地研究、开发、传承和弘扬朱熹的优秀文化,通过对 朱子文化的开发,使之成为对外沟通交流的有效载体;要系统地研究朱熹的思想、学问,广泛宣传与普及朱子文化,让朱熹这位伟大先贤的良好形 象,深入人心。何少川指出,做好朱子文化研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科学、有序、扎实地开展这项工作;要通过“打造朱子文化城”这一战 略定位,做到充分挖掘与有效运用并举,利用朱熹诞生地这个品牌,打造尤溪的知名度,树立城市名片;要利用朱子文化宣传,将朱子文化宣传深 入到教育工作和新农村工作中;要发挥朱熹诞生地优势,发展先进文化,挖掘朱子文化内涵和民间艺术资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扩大朱熹诞生地 的影响力,真正做到朱子文化与尤溪经济发展互融、与尤溪全民素质互进、与尤溪社会进步互动,实现尤溪发展的新跨越。海南大学教授徐

国定,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黎昕,厦门大学教授朱立文,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吴声怡,三明学院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廖开顺,武夷 山朱熹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张品端等六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朱熹与城市品牌建设;如何把朱子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朱子文化的主题性、开 发性、协调性;城市定位;建设文化城的有利条件、优势;文明城市进程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大家认为,尤溪是朱熹的诞生地,县里将发展 定位之一确定为“打造朱子文化城” ,在挖掘和弘扬朱子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宣传了朱子文化、弘扬了朱子文化,并把朱子文化与提升企业 文化、推进乡风文明相结合,探索适合尤溪发展的新路子,这将是推动尤溪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新一轮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18 日晚,一场主题为“活水长流天地间”的朱熹诗词歌曲大型演唱会在尤溪沈城影院举行。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闽学研究会会长何少 川,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贤模,三明市代市长刘道崎,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国仁等上级领导,县委书记吴建国、县长曹榕庆、县人大 常委会主任林思文、县政协主席周培春以及在家的副处以上领导与近千名干部群众一起观看了演唱会。朱熹是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史上作出巨大 贡献的文化伟人,他的诗作多达近 3000 首,本场演唱会遴选出朱熹诗词当中烩炙人口的 16 首,其它名家诗词 4 首,并邀请省市县作曲家共同谱曲。 整场演唱会分成“敏而好学、修身养性、安贫乐道、爱国亲民、情系故里、活水长流”等六个单元。舞蹈《喜降郑义斋》 、歌舞《南溪洗儿》拉开 了演唱会的序幕。童声重唱《九思》《三省》《示四弟》体现朱熹从小敏而好学,长大后也常常劝人要珍惜时光,勤学好思,务学修身。表达了诗 、 、 人劝勉青年学子的良苦用心。男声独唱《见路旁乱草有感》 、女声组合《兰》 、歌伴舞《感事有叹》 ,表现了诗人泰然处世、安身立命、洁身自好、 不随世俗而俯仰的高尚情操,也体现了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北有孔子、南有朱熹” ,朱子文化塑造出一个崭新的尤溪,歌舞《活 水长流天地间》将整场演唱会推向了高潮。整场晚会在舞台布景、演员服饰等方面都再现了朱熹诗词及其生活时代的场景,演员精彩的表演让观众 领略到朱熹的人格魅力和朱熹诗词的博大精深。 10 月 19 日,县老干局组织县老年大学的 60 多位学员,开展登天湖寺寻芳活动,县政协副主席纪优梓参加活动。老年人一边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一 边讲述朱熹的故事,畅谈朱

熹的理学思想对尤溪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到达目的地后,学员们还朗诵了朱熹的诗词。 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即公元 1130 年 10 月 18 日,诞生在福建省尤溪县,是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史上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化伟人, 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效的东方文化圣哲。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朝,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是封建社会最高的意识形态。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 响。为了挖掘朱熹诞生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尤溪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朱子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加强对朱子文化 的研究,全面打造“以崇文尚学、循理明义、经贸繁荣、社会和谐”的朱子文化城,以朱子文化品牌提高尤溪知名度,加快尤溪朱子文化城建设步 伐。

作文九:《“朱子文化”活动方案》600字

“朱子文化”活动方案

一、 活动背景

朱熹生于福建,逝世于福建。在榕大学生不了解朱熹,作为福建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朱熹及其创立的“朱子学”是我省最具原创性和比较优势的历史文化,是福建文化的标志。我们要了解朱熹,传承朱子文化。

二、 活动目的:

了解朱熹生平,了解朱子文化,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三、 活动主题:

感受朱子文化

四、 参赛对象:

林艳、陈立、翁金勇、王晓卉、林静、李仪、许明星、高振新、郑凯

五、 活动时间:

2014年4月5日上午10:00

六、 活动地点:

福州海峡职业学校图书馆内

七、 活动内容:

1. 了解朱熹

2. 朱子文化的内核和历史地位

3. 朱子文化的当代价值

八、 活动流程:

1. 4月5日上午10:00我们在图书馆门口集中

2. 在图书馆前集合好。一起进入图书馆后,然后查询书籍找到有关的书籍以及位置

3. 和成员们一起在阅览室细细品味朱熹的文章

4. 阅读完毕后集合清点人数后合影留念并一起返回宿舍。

九、活动总结

《朱子家训》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自尊自爱,文明健康,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以及他所提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们以审视的态度来看,不可否认,其精华部分造就了一个道德的民族,一个礼仪的邦国,成为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凝聚力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系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进入图书馆我们查询有关朱子文化的书籍  同学们一起细细品味朱子文化带给我们的震撼

作文十:《朱子文化复习内容》5500字

朱子文化复习内容

单项选择题:

1、这是朱熹一首脍炙人口诗,题目是?(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观书有感》(B)《同安》(C)《春日》(D)《记沧洲》

2、朱熹《春日》诗,第四句是?(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

(A)千红万紫春满园  (B)万紫千红总是春

(C)千树万树梨花开   (D)千山万水总是情

3、朱熹于1130年出生在福建哪里?(  )

(A)福州   (B)古田   (C)尤溪  (D)安海

4、朱熹祖籍地徽州婺源。被称为朱氏“入闽始祖”是谁?(   )

(A)朱卫   (B)朱在   (C)朱明    (D)朱森

5、朱熹父亲朱松入闽第一站是福建(   )。

(A)政和   (B)武平   (C) 厦门   (D)龙岩

6、朱松临终前把14岁的儿子朱熹托付给好友(  )。

(A)  刘子翚  (B)刘子羽   (C)刘勉之   (D)胡宪

7、朱熹创立的“考亭学派”闻名于世,“考亭”在( )。

(A)江西赣州(B)广东潮州(C)福建建阳(D)江苏苏州

8、朱子生活了近五十年的地方是(  )。

(A)洛阳(B)杭州(C)重庆 (D)武夷山

9、朱子建立的第一所书院是(    )。

(A)寒泉精舍(B)台北书院(C)武夷精舍(D)梧江书院

10、朱子修复的第一所著名书院是()。

(A)高雄书院(B)白鹿洞书院(C)沈阳书院(D)闽书院

11、朱子担任侍讲(皇帝老师)共多少天?()

(A)92   (B)365  (C)46  (D)890

12、1972年,毛泽东主席赠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书是朱熹的()。

(A)《近思录》(B)《四书》(C)《周易》(D)《楚辞集注》

13、“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是(  )对朱熹的评价。

(A)全祖望   (B) 王阳明  (C)顾炎武   (D)黄道周

14、当代著名思想家(   )评价朱子: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A)冯友兰   (B)蔡尚思   (C)张岱年   (D)任继愈

15、“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二三人”,出自南宋词人(    )。

(A) 杨万里  (B)陆游   (C)辛弃疾   (D)范成大

16、“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是当代著名思想家(   )对朱熹的评价。

(A)章太炎   (B)胡适   (C)梁启超   (D)钱穆

17、1999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授予武夷山为世界文化遗产,称其为(  )的摇篮。

(A)宋明理学          (B)武夷文化

(C)福建文化                 (D)后孔子主义(朱子理学)

18、成语“程门立雪”讲的是游酢和( )求学的故事。

(A)杨时 (B)胡安国(C) 蔡清(D)蔡沈

19、“海滨四先生”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是(  )人?

(A) 广州  (B) 福州  (C)台州   (D)温州

20、朱熹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是谁?( )

(A)刘子羽   (B)刘子翚   (C)李侗  (D)胡宪

21、杨时、(  )、李侗、朱熹被称为“延平四贤”。

(A) 黄干(B)游酢(C)真德秀(D)罗从彦

22、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边,朱熹摩崖题刻最著名的是( )。

(A)九曲棹歌(B)九曲渔歌(C)九曲山歌(D)武夷小调

23、朱熹用40年时间撰写哪部学术巨著?(  )

(A)《大学》(B)《四书章句集注》(C)《楚辞》(D)《近思录》

24、朱熹编撰《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和(  )。

(A)《唐诗》(B)《宋词》 (C) 《中庸》 (D) 《易传》

25、朱熹第一次为官的地方在哪里?(   )

(A)贵阳    (B)西安   (C)沈阳    (D)同安

26、朱熹1171年在武夷山创立(  ),为民间救济事业创举。

(A)五夫社仓 (B) 武汉社仓(C)上饶社仓 (D)济南社仓

27、朱熹认为,“官无(  ),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A)亲疏(B)大小(C)高低(D)尊卑

28、真德秀概括朱熹从政准则:“(    )、抚民以仁、存心以公、为事以勤”。

(A)为学以恒(B)处事以和(C)律己以亷(D)诉讼依法

29、“视民如伤”体现朱熹一心为民的情怀,匾悬挂在他任职的(    )大堂之上。

(A)潭州府(B)南康军府(C)漳州府(D)同安县署

30、朱熹认为,为政以德者,是自家有德,(   ),如众星拱北辰。

(A)人自归仰(B)人自景仰(C)人人信服(D)自然归附

31、( )是朱熹创新“注经补经”的重要成果。

(A)修身论(B)格物致知论(C)造物论(D)心性论

32、朱熹注释(    ),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A)《中庸》(B)《周易》(C)《大学》(D)《诗经》

33、朱熹提出,“仁乃天地(    )之心”,是宇宙意志的根源和生命的基础。

(A)发展(B)造物(C)自我(D)生物

34、朱熹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  )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A)周而复始(B)持续运动(C)变化无穷(D)生生不息

35、朱子“鹅湖之会”论辩对手是谁?(  )

(A)叶适、陈亮            (B)陆九渊、陆九龄

(C)胡宏、张栻             (D)吕祖谦、韩愈

36、今年是“鹅湖之会”多少周年?()

(A)850 (B)840(C)835(D)839

37、朱熹修复的书院,列入“中国四大书院”的是岳麓书院和(   )。

(A)应天书院(B)白鹿洞书院(C)徽州书院(D)包头书院

38、(  )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奠定中国书院基本规范。

(A)孔子(B)朱熹(C)周敦颐(D)韩愈

39、朱熹把向李侗问学的书信编辑出版,书名是(  )。

(A)《论孟》(B)《延平答问》(C)《宋书》(D)《李侗》 40、1167年,朱熹与张栻在(     )开展学术研讨。

(A)济南书院(B)岳麓书院(C)兰州书院(D)北平书院

41、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述最宏富的学者之一。其著作25种,600多卷,总字数达(   )万字左右。

(A) 3000 (B)2000    (C)1500   (D)1000

42、( )开始,朱熹《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A)汉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3、朱熹认为,读书先须熟读,继以(  )。

(A)体察   (B) 精思  (C)实践   (D)涵泳

44、朱熹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又称理学。其核心范畴是(   )。

(A)道    (B)理    (C)仁   (D)天

45、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见于(   )。

(A)《清史》(B)《大学》(C)《论语》(D)《唐书》

4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者是(    )。

(A)范仲淹   (B)张载     (C)李光地   (D)蔡元定

47、朱熹(  )年编纂最早的编年纲目体史书《资治通鉴纲目》。

(A)1190  (B)1186  (C)1178    (D)1200

48、朱熹用“月印万川”来阐述天地万物总体是“理”, “理”又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即(  )。

(A)天人合一(B)理一分殊(C)主敬穷理(D)格物致知

49、《近思录》由朱熹和吕祖谦在(   )共同编纂。

(A)南昌书院(B)寒泉精舍(C)梅州精舍(D)泉州书院

50、“濂、洛、关、闽”四大学派,“濂学”代表人物是(    )。

(A)张载    (B)周敦颐   (C)张栻   (D)陈亮

51、著名汉代思想家(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贾谊   (B)董仲舒   (C)杨雄   (D)司马迁

52、朱子理学体系中“理”是(   )。

(A)本体论(B)伦理范畴(C)辩证法(D)最高哲学范畴

53、《大学》提出儒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民、(   )。

(A)循理保家(B)开拓创新(C)止于至善(D)格物致知

54、( )是朱熹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

(A)爱民   (B)恤民   (C)养民    (D)安民

55、“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    )。

(A)《中庸》(B)《庄子》(C)《大学》(D)《墨子》

56、“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这句话出自(   )。

(A)《宋史》 (B)《汉书》 (C)《诗经》 (D)《朱子家训》

57、朱子提出“勿以(  )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A)人不见(B)小事(C)善小(D)与己无关

58、朱熹手书: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    )。

(A)发家之本(B)治家之本(C)扶家之本(D)安家之本

59、朱熹也是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一生创作诗词()首。   8

(A)1167(B)1568(C)1098(D)1259

60、朱熹认为,文皆从道流出。强调文道合一,(    )。

(A)文道相间(B)文以载道(C)道以驭文(D)文道同源

61、朱熹认为文艺创作宜深入百姓之中,形象称之为(   )。

(A)忧民之忧(B)与民同乐(C)通身下水(D)与民喜忧

62、朱熹晚年遭政治迫害,前后延续十年。史称(    )。

(A)延祐党禁(B)庆元党禁(C)嘉泰党禁(D)开熺党禁

63、朱熹弟子漳州府(   )著第一部哲学词典《北溪字义》。

(A) 陈淳   (B)黄榦  (C)真德秀    (D)  蔡沈

64、被朱熹称为“不应列为弟子,称其为老友”的著名学者是谁?(   )

(A)熊禾   (B)魏了翁   (C)杨亿   (D)蔡元定

65、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的是(   )。

(A)宋理宗 (B)元惠宗(C)清康熙帝 (D)明永乐帝

66、宋代之后,从祀孔庙的先贤,全国共44位,福建有(   )位。被列入‘十哲’之内者,朱熹是独一无二的。

(A)14    (B)13    (C)15   (D)12

67、鉴于孔子、朱子对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和巨大影响,有学者称中国文化史可以划分为( )和四书时代。

(A)五经时代(B)易经时代(C)诗经时代(D)史记时代

68、最早把朱熹思想引入欧洲,开启“东学西渐”的是谁?(   )

(A)利玛窦(B)龙华民(C)马勒伯朗士(D)莱布尼兹

69、李约瑟:“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该归功于庄周、周敦颐和(  )等人的,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

(A)孔明(B)程颐(C)苏颂(D)朱熹

70、西方文化经典是《圣经》,阿拉伯文化经典是《可兰经》。中国文化经典以(     )为代表,还包括《老子》、《庄子》、《墨子》以及佛教典籍等。

(A)《汉书》(B)《周易》(C)《四书五经》(D)《史记》

71、由著名美国学者陈荣捷主持的第一次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1982年在(    )召开。

(A)新加坡(B)夏威夷(C)纽约(D)巴黎

72、最早以朱熹命名的学术研究组织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于()。

(A)1988年(B)1992年(C)1964年(D)2000年

73、(   )首次在武夷山举行“海峡两岸”朱子学研讨会。

(A)1991年(B)1992年(C)1994年(D)1995年

74、中国朱子学会()出版《朱子学年鉴》。

10

(A)2014年(B)2009年(C)2013年(D)2000年

75、在海内外教育界、文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游学形式,“朱子之路”由世界朱氏联合会(    )发起并主办。

(A)2006年(B)2008年(C)2007年(D)2005年

76、著名学者高令印《朱熹事迹考》是哪年出版的?(  )。

(A)1987  (B)1998  (C)2000  (D)2015

77、“闽学”又称朱子学、朱子文化,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冰心    (B)严复  (C)林则徐   (D)朱熹

78、国务院(    )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要求,保护发展朱子文化。

(A)2001   (B)1986   (C)2009   (D)1996

79、习近平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引用(    )任漳州知府时,为白云岩书院题写的对联: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A)李纲(B)朱熹(C)林语堂 (D)文天祥

80、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    )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充分肯定朱熹理学思想。

(A)宋明理学 (B)道学 (C) 婺学(D)宋明经学  11

81、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    )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A)群众文化(B)精神文明 (C)思想道德(D)思想文化

8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    )。

(A)抱负(B)理想(C)价值追求(D)志向

83、我们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    )转化、创新性发展。

(A)大众化(B)创造性(C)跨越性(D)普及型

84、我们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  )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

(A)承认(B)吸纳(C)照搬(D)翻译

85、习近平指出,通过举办文化展等活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    )。

(A)活起来(B)动起来(C)发挥作用(D)继承创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