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琴【《小学练琴,有苦也有乐!》300字】

作文一:《小学作文:练琴,有苦也有乐!》300字

练琴,有苦也有乐!

我从大班就开始学琴,到现在快三年了。说起练琴,这其中有苦也有乐。每当我正津津有味的看着课外书或听着故事时,我最怕听到妈妈说这句话:"毛毛,该练琴了!"每次听了这话后,我的心情顿时就糟透了,心想:练琴,练琴,总是练琴,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更好玩的事可以做!

有时,我正在练琴,忽然楼下的小朋友找我玩,这时我嘴上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心里却像猫抓心似的,完全坐不住了,就想赶紧结束弹琴后下楼玩。就这样,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我都坚持练琴。有时候我甚至会想要是我不学琴,就可以象其他小朋友一样,有更多的时间玩耍了,那该有多幸福呀!可是付出总是有回报的。音乐课上学到的曲子,我自己就能弹出来了。听到自己弹奏乐曲的如此美妙,在琴键上缓缓流淌,我不禁感叹:练琴

再苦也值得!

作文二:《学习有苦也有乐》800字

学习有苦也有乐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注意特点、培养自己的注意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讲,教师讲相同的内容,为什么学习的效果不一样呢?这除了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还与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有关。下面我们学习一课与注意力有关的课文,题目是《学习要专注》。

(二) 学文明理

(1) 教师读一篇课文,然后让学生默读一遍。

(2) (分组讨论: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学习时为什么要专注?)

(三) 学生活动

 1.说一说,讨论后,找代表发言。

 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除了自己努力程度不够以外,更主要的是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不专注,边听边玩,经常走神儿,所以老师讲的知识他没有听到,作业当然就不会了。 帮助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A、要用眼,仔细看。B、要用耳,仔细听。C、要用脑,勤思考。D、要动口,敢发言。E、要动手,认真写。

请记住:课堂学习是我们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讲时要努力排除干扰,自觉听讲。

2.走迷宫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先走,看能不能走出,然后同组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想想做做: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想想做做”或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竞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3.做一做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控制能力差的特点,通过行为规范进行训练,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训练时特别注意三点:A、保持良好坐姿:趴在桌上听讲容易疲劳,也容易影响身体的发育。B、注意排除干扰:课桌上不要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文具,当自己注意力分散时,心理就要暗示自己,写出明显的警示语提醒自己。C、怎样调节自己的课堂行为呢:人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刚上课时需要注意力转移,尽快转移到这节课上来。当

我们听讲或思考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疲劳;当老师在抄板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松一下;教师总结和归纳时,又要集中精力,把重点记住。

(四) 总结全课

作文三:《学习有苦也有乐》1100字

《学习有苦也有乐》教学设计

课型 课题 学 习 目 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 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过老师、 家长的表扬?心里快乐吗?当 你们成绩下降,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内心又时怎么样的感受呢?那么,学习到底是苦还 是乐呢?今天的活动就是要同学们一起来仔细地品味一下学习的苦与乐。 二、活动与训练 第×章 授课人 第×节 ×××× 课时

⒈让学生对学习的苦与乐有一个初步的、辨证的认识。 ⒉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活动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实例,说明学习是苦或是乐;课前收 集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小品表演;头饰。

⒈小品表演。 提示;学习到底是苦还是乐,我们来听听这两位同学是怎样说的? 小品简介: 人物:学生甲、学生乙 内容: 学生甲: 我认为学习太苦乐。 你们想想, 我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到学校去学习, 回家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平时还有测验、考试,为了应付这些,还得放弃看电视、玩耍 得时间。若考试考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被家长责骂,你们想想,学习是多么得痛 苦啊! 学生乙: 我和甲同学得想法恰恰相反。 我认为学习是件快乐得事情。 请大家想想, 学习使我认识了字,学会了计算,还懂得了许多 道理; 当我们在考试时得了好成绩或学习上有了进步时, 老师和家长就会表扬我 们, 这时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很快乐呢! 所以, 认为学习时一件乐事的朋友请大家笑一笑。 ⒉讨论交流: ⑴看了小品之后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⑵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也来谈谈你们对学习事苦还是乐的看法。 说得好的学 生戴上一个精灵的头饰。 ⒊继续讨论下述三个问题: ⑴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有时遇到一道难题, 想了很久还是解不出来, 后来经 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这时你们的感受是苦还是乐? ⑵你们有没有这种体验——为了迎接考试, 连续几天放弃了休息, 甚至电视节目 也不看,结果在公布考试成绩时知道自己得了 100 分。这时,你们的内心是不是高兴得 无法形容? ⑶你们有没有这种想法——今天在学习上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和经理, 但自己长大

后,能用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和本领,那时,回过头来你们一定会说,学习虽苦犹乐。 ⒋请同学将收集到的各类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向大家介绍并作解释。 (如: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崖苦作舟“, “吃 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三、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们知道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花时间,下功夫。当 想到

这种艰苦能换来知识、换来赞扬、换来为国家出力的本领时,你们就会体味到“苦 尽甘来”,“乐在其中”了。

作文四:《有苦有累也有乐》2700字

苦并收获着 累并快乐着

——挂职心得体会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根据县委的安排,我于今年3月份从县政协到寅街镇挂职副镇长一年。在不知不觉中挂职已经过半,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非常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主动融入,勤于实践,深入思考,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学习锻炼,可谓是感受很深,收获很多。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苦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

学习

挂职锻炼是一种新的工作体验,需要学习、思考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来寅街之前,我对寅街的了解并不是很多,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知识领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寅街,认识寅街。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融入新的集体,本着边看边学、边学边干的想法,在学习方面不放松。我通过参加工作会、协调会、汇报会等各种会议,注意听领导讲话、同事发言,学习同事的思维方式,决策方式和落实决策的行为方式,经常自觉查阅相关业务书籍,不懂就问,虚心向同事请教,尽快熟悉和掌握做好农村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方式方法。为了与这里的群众尽快打成一片,我还经常进村入户了解村里的情况,详细了解民意和基层组织运行情况和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把自己切实融入到当地干群之中,为打开工作局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融入

挂职人到位,心更要到位。我觉得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真正的融入到一个集体中去,只有带着感情地去干工作,才能干好工作。记得刚到寅街挂职的时候,许多同事说我是“高职低挂”、“降职使用”,认为我到基层就是渡渡金、混混日子,但我始终坚持到基层就是历练、增长才干,是“补课”。我深知要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挂职学习任务,就必须全身心地融入到寅街这个大家庭里去,融入到全局工作中去,只有全身心融入才能真正转换角色,摒弃挂职是“外来客”、“临时工”的思想,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能动性,才能较好地完成挂职学习任务,也才能学到真东西,练就真本领。为使自己能做到真正融入,我在工作中一是加强沟通。我抽时间、找机会主动同跟党政班子成员交心谈心,从

个人阅历、家庭生活、工作学习到发展等等,海阔天空,无所不谈。通过交流,沟通了感情,拉近了距离,建立了友谊,彼此之间不但是好同事,更是好朋友,他们也更乐于让我走进他们的工作,融入他们生活。二是积极参与。挂职期间,我严格遵守挂职单位的工作纪律,坚持带头值班,按时上下班,除了外出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外,始终坚守在办公室学习思考,并随时听从书记、镇长的工作安排,积极参与镇里的工作。半年来,根据镇里的工作安排,我除了完成分管工作外,先后参加了村“两委”换届工作的指导、中心集镇的规划、论证、招标、组织实施、白塔湾工业园区的征地拆迁等工作,使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担当

“人活在世上就得有一份担当,如果没有担当人生就没有意义”。到寅街挂职不久,镇党委、政府就对我的工作进行了分工,由我分管扶贫、新农村建设,挂钩朵祜村工作。分管具体工作,我知道肩上就多了一份担子,多了一份责任,一定要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干好。

扶贫、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所接触,但仅是从调研、材料汇报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与实际组织实施又有所不同。近年来,省州各级对农村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遍地开花,仅今年我镇就实施了投资600多万元的9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村、4个重点扶持建设村,1个深度贫困村,3个省级重点建设村,2个中心村、3个示范村建设项目,以及300户的太阳能入户工程、400户危房改造,300万元的小额信贷任务,工作任务相对繁重。任务指标完成与否,直接影响着政府的重点工作考核,影响着下一年度的项目资金争取,我深感压力倍增。8月,我又分管民政、社会保障工作。民政、社会保障对于我,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尤其是低保规范化管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民政救灾等这些工作惠及广大群众,责任重大,是镇政府的重要工作。工作虽然不熟悉,但是这是领导对我的重视和信任,也是让我能在挂职期间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怀着这样的想法,我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

为了督促和抓紧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经常与站所的同志入户了解情况,下村召开支书、主任和村组干部的碰头会,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从支书、主任抓起,要他们带头完成任务,落实责任到个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项分管工作进度快,质量好,好几项工作进度在全县名列前茅。

关怀

初到寅街工作,镇党委对我的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安排了办公和休息的地方。在这里挂职了半年,我早已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的大家长”——政协弥渡县委员会党组书记、主席舒平同志经常利用我回单位开政协常委会的机会,询问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领导的关心,组织上的关怀,让我内心充满了温暖。我现在虽然在这里挂职,可是“我们的大家长”仍然没有忘记我,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鞭策,让我更加坚定信心,一定要在挂职期间不负众望,竭尽全力,做好挂职的本职工作。

收获

结交了新朋友,收获了真感情。镇政府机关共有工作人员31人,这里人员精干,关系和睦,有事一起做,有困难大家帮。我到这里挂职以后,从党政班子成员到一般工作人员,在生活上热心帮助,工作上认真指点,使我很快地熟悉了工作,融入了寅街这个大家庭。

开拓了新视野,学到了新知识。在县政协工作之前我在县委办工作,主要负责联系农业农村工作,协助处理一些农民、农业问题。到了寅街挂职以后,所面对虽然主要仍是农业农村工作,但开展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微观的、需要具体操作层面的工作,与以前在办公室有了很大区别。通过具体的实践,使我对农村、农业、农民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使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直观更具体的了解,学会了换位思考,很多事情要多站在基层一线的角度上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

丰富了人生阅历,增强了工作能力。挂职锻炼是人生当中难得的一次历练,是工作当中精彩的一段篇章。短短半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跑了财政局、住建局、水务局、扶贫办、民政局、人社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系了多家项目设计、施工单位、中介公司;参与了规划、项目的设计论证,完成了一些项目的报批、招投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这些是我以前所从未经历过的。这短短的半年的经历,经常加班加点,工作虽然辛苦,但感觉异常充实,提高了我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

总之,通过挂职锻炼,我学会了分析与思考,学会了丰富与凝练,学会了合作与竞争,学会了挖掘与借鉴,学会了如何不断超越、突破自己的极限而成长;在这里,苦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最后深深的感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文五:《军旅夏令营有苦也有乐》800字

带着对军营生活的向往,我们这一群“小军人”来到了余杭的军旅夏令营营地,开始我们为期一周的军旅生活。

在那里,我们每天在大太阳底下接受教官的训练,站军姿、学军体拳、齐步走……训练项目令我们又累又热,教官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但我们最终还是都坚持了下来;我们还得自己洗衣服、晒衣服、叠被子……这些平时几乎都没干过的家务活,慢慢地我们也能独立完成了。

军营的生活自然与平时不同,每天早早起床晨练,晨练完毕要高声齐唱《打靶归来》,唱完才能进餐厅吃早饭。一举一动都要听从上级命令,我们都是认真的小兵。

虽然军营的生活很辛苦,但是苦中也有乐,比如看电影、打CS、寻宝、走迷宫以及另外一些好玩的游戏,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

我最喜欢的是CS。一共打了三局,第一局时,我直接冲入对方阵地却忘了防守,直到被打得只剩下最后一滴“血’时,我才觉察到不妙,赶紧改变谋略,撤到了后面去掩护别人。这样一来,既消灭了很多敌人,又维持自己的生命到了最后的胜利。后两局中,敌人变得很“狡猾”,集中兵力先把我们后面作掩护的人逐一消灭,还让“死人”来当诱饵,扰乱我们的视线和战略。这绝招加上阵阵枪林弹雨袭来,将我们打得七零八落,我们怎么能“活”着下战场呢?所以,我们输得一败涂地……

寻宝活动,我们每7个人分成一队,去找地图上画着圆圈的位置,并在那些地方拿到小卡片。我们原先准备先到离起点最近的那个藏宝地,却七绕八绕绕到了另一处,那里居然幸运地藏着17张卡片,哈哈,大丰收。我们继续寻找,接连又找到三四处藏宝地,囊中又多了7张卡片。不料中途一个队员居然“失踪”了,我们怎么都找不到他,大家只好往回走。离奇的是,我们竟然在路上捡到了60元钱,大家一致同意将钱交给教官。就在把钱上交后一会儿,我们失散的队友回来了,他手上还拿着一张卡片,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拾金不昧的报酬吧!最终我们队拿到了25张卡片,和另一队并列第一。

军营的生活有苦也有乐,我们一个个都黑了、瘦了,但是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很多……

作文六:《林志玲:投资有苦也有乐》2800字

理财方面,林志玲相对简单。她告诉记者,钱都交给家人处理,自己只拿零用钱,而且一直以来,她坚持和爸妈住在一起。不过,说起林志玲的投资经历,则是有苦有乐。

投资与理财记者 冯伟杰

在2014年6月14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记者再次见到了林志玲,身着一袭金色长裙的她,一如既往的成为媒体和观众追逐的焦点。

相信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为什么既不是歌星,也不是影后,甚至连一部成名作都没有的林志玲会这么火,而且一火就是这么多年?为什么自从进入大众视野后,10余年来一直都处于一线?

带着一连串的困惑,直到见过几次林志玲,记者心中才渐渐勾勒出了这样一连串的答案:她的微笑,令你体会到优雅与包容;她的温柔,令你享受到放松与自然;她的认真,令你感觉真诚与体贴;而她的故事,则令你领略到智慧与坚强。

经济学专业出身 拍张国荣MV赚到1万元

“在我念书的时候,影视圈是我从来不曾梦想过或计划过的。生命中很多转弯是很神奇的,我的个性是会顺着这些转弯来适应和成长。对于未来,我不强求,也强求不来。”——林志玲

林志玲的声音,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嗲,在这个媒体超级发达却也容易误传的年代,如果将“嗲”当作林志玲的标志,那么不得不说,夸张和噱头的成分比较明显。实际上,她只是说话很温柔,比较慢斯条理而已。林志玲说,自己深信“温柔也是一种力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办法。”

从小,林志玲家境优越。她的爸爸林繁男,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从事铝制品及科技业,曾成立“爱而发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及“盛新贸易公司”。妈妈吴慈美,也有着自己的事业。哥哥林志鸿,后来经营化妆品生意。

在台北市中正区东门国民小学及中正国中念书的时候,林志玲还是个不爱讲话但性格却十分倔强的小女孩。她每天都用功读书,到晚上9点钟才回家,到家就很闷,也不喜欢和爸爸妈妈说话,还经常和大自己一岁的哥哥吵架。初中毕业后的一个下雪天,林志玲独自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到加拿大多伦多私立女子学校斯特罗恩中学去读书。在那里念完高中后,她顺利考入多伦多大学,并主修了西方美术史与经济学双学位。

很难想象的一点是,虽然家境优越,但林志玲从来不会乱花钱。有一次她坐出租车,司机故意要多收20块钱,林志玲立刻就说“走,跟我到警局去”。1998年,还是大二学生的林志玲利用寒暑假回台湾的时间,外出打工赚钱。有一次,她去担任张国荣的歌曲《Everybody》MV中的一个模特,酬劳大约1万元。

2000年,林志玲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回到台湾后,想到故宫博物院找工作,因不是研究生学历而遭拒绝,无奈之下,只得转到台北市立美术馆工作。在摄影师好友的引荐下,林志玲前往日本留学3个月,期间接拍多个平面广告。再次回到台湾后,她与知名的凯渥模特经纪公司签约,成为一名专职模特。2003年,林志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代萧蔷“台湾第一美女”称号,并从此走红。除了做模特之外,她还接拍了《赤壁》、《刺陵》、《幸福额度》、《决战刹马镇》等多部影视剧。

投资有苦也有乐 酷爱收集名表

“供给由需求决定,没有需求就不要供给。而机会成本,本质上是一个选择问题。这么多的选项,你选择哪一个,才不会付出额外的成本?”——林志玲

林志玲向记者透露,曾有两年的时间,她暂别模特生涯,到富邦文教基金会担任行政助理,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她还到华冈艺校做过兼职舞蹈老师,每周3个小时,1小时400台币,虽然钱很少,但她很享受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感觉。

拥有经济学学位,是否意味着林志玲在投资理财方面,有着独特的爱好呢?林志玲说,她更加喜欢美术,读书的时候,就曾利用假期,游历欧洲各地,观摩那些传世的美术作品,并有过开画廊的打算。对于经济学,她并没有特别的兴趣,但她十分清楚:“供给由需求决定,没有需求就不要供给。而机会成本,本质上是一个选择问题。这么多的选项,你选择哪一个,才不会付出额外的成本?”

毫无疑问,林志玲是个地道的吸金女王。她曾连续8年成为“最赚钱模特”,每年收入都不低于1亿元,还曾分别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成为“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10名、第10名和第6名。

据记者的一位经纪人朋友透露,林志玲的广告费价码在500万元到800万元之间,属于“一线中的一线”。到目前为止,林志玲代言过的广告囊括了ARTDECO、韩国LG手机、周大生珠宝、浪琴、克莱斯勒Voyager等数十家知名品牌。

理财方面,林志玲相对简单。她告诉记者,钱都交给家人处理,自己只拿零用钱,而且一直以来,她坚持和爸妈住在一起。不过,说起林志玲的投资经历,则是有苦有乐。2005年,林志玲投资开设了一家“美容教室”,专门教白领女性礼仪。她还出资5000万元,成立化妆品代理公司“麒麟”,后来因经营不善而亏损2000万元。2013年,林志玲和时尚界好友共同创立Luvperfume品牌,她本人参与产品设计,把自己喜欢的服装风格,分享给爱漂亮、追求优雅舒适的女孩。目前,这一品牌正在试运营阶段。同年12月22日,林志玲入股知名发型师Kim开设的发廊,当起了老板。

对投资房产,林志玲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说自己现正在学习,接下来会将钱投向房地产。

林志玲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收集名表,而且每款价值不菲。她解释说:“之所以会收集名表,除了自己喜欢,名表也是送给友人的首选。很多朋友结婚的时候,我会选择送一对表。因为爱情和婚姻是人一生的话题,而手表就是一种永恒的象征,它能长久陪伴你一辈子,送手表也代表了一种爱情恒久远的祝福。”

花费千万成立基金会 感情标准“走心”

“从开始当模特,到进入演艺圈,一切没有办法预料。天下掉下来幸运,我也在波涛汹涌的海里努力呼吸,沉下去,浮起来。”——林志玲

有人这样评价林志玲:她扮演了一个群体自我认同、自我激励、自我团结的文化符号,隐藏在每个人的心里。而林志玲的聪明之处,则在于她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她坚信,演艺圈是一个公平的市场,如果你理解了自己是一个商品,从而把自己包装好,作为一个好的资源去经营,那么最后,你一定会被别人看到。

在淘宝网搜索“林志玲”,你会发现一家名为“志玲姊姊公益”的店铺,目前已有3颗钻的信誉。这家店铺主要销售明星二手物品、慈善年历等商品。早在2003年,林志玲就有成立一家慈善基金会的构想,因为能力有限,她只能拍慈善年历,每次都是一经推出,立刻销售一空,所得款项全部用来资助弱势儿童。

2011年,林志玲以个人名义宣布“志玲姐姐慈善基金会”正式启动,费用总额是1000万元,林志玲则成为这家基金会的董事长。

林志玲今年已经40岁,感情却依然没有归宿。在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接受采访时,林志玲谈及这一点,说理想的感情需要“走心”:“年龄从来都不会引起我的恐慌,我也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挑选另外一半的标准。只要他能走进我的心里面,他的家世、他的收入、他的相貌,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钱财方面,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想要更多精彩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okai-touzi

● 打开微信→通讯录→点击右上角加号→查找公共账号→查找“博凯投资”

二维码扫描:

作文七:《林志玲:投资有苦也有乐》2700字

在2014年6月14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记者再次见到了林志玲,身着一袭金色长裙的她,一如既往的成为媒体和观众追逐的焦点。

相信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为什么既不是歌星,也不是影后,甚至连一部成名作都没有的林志玲会这么火,而且一火就是这么多年?为什么自从进入大众视野后,10余年来一直都处于一线?

带着一连串的困惑,直到见过几次林志玲,记者心中才渐渐勾勒出了这样一连串的答案:她的微笑,令你体会到优雅与包容;她的温柔,令你享受到放松与自然;她的认真,令你感觉真诚与体贴;而她的故事,则令你领略到智慧与坚强。

经济学专业出身 拍张国荣MV赚到1万元

“在我念书的时候,影视圈是我从来不曾梦想过或计划过的。生命中很多转弯是很神奇的,我的个性是会顺着这些转弯来适应和成长。对于未来,我不强求,也强求不来。”――林志玲

林志玲的声音,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嗲,在这个媒体超级发达却也容易误传的年代,如果将“嗲”当作林志玲的标志,那么不得不说,夸张和噱头的成分比较明显。实际上,她只是说话很温柔,比较慢斯条理而已。林志玲说,自己深信“温柔也是一种力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办法。”

从小,林志玲家境优越。她的爸爸林繁男,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从事铝制品及科技业,曾成立“爱而发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及“盛新贸易公司”。妈妈吴慈美,也有着自己的事业。哥哥林志鸿,后来经营化妆品生意。

在台北市中正区东门国民小学及中正国中念书的时候,林志玲还是个不爱讲话但性格却十分倔强的小女孩。她每天都用功读书,到晚上9点钟才回家,到家就很闷,也不喜欢和爸爸妈妈说话,还经常和大自己一岁的哥哥吵架。初中毕业后的一个下雪天,林志玲独自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到加拿大多伦多私立女子学校斯特罗恩中学去读书。在那里念完高中后,她顺利考入多伦多大学,并主修了西方美术史与经济学双学位。

很难想象的一点是,虽然家境优越,但林志玲从来不会乱花钱。有一次她坐出租车,司机故意要多收20块钱,林志玲立刻就说“走,跟我到警局去”。1998年,还是大二学生的林志玲利用寒暑假回台湾的时间,外出打工赚钱。有一次,她去担任张国荣的歌曲《Everybody》MV中的一个模特,酬劳大约1万元。

2000年,林志玲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回到台湾后,想到故宫博物院找工作,因不是研究生学历而遭拒绝,无奈之下,只得转到台北市立美术馆工作。在摄影师好友的引荐下,林志玲前往日本留学3个月,期间接拍多个平面广告。再次回到台湾后,她与知名的凯渥模特经纪公司签约,成为一名专职模特。2003年,林志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代萧蔷“台湾第一美女”称号,并从此走红。除了做模特之外,她还接拍了《赤壁》、《刺陵》、《幸福额度》、《决战刹马镇》等多部影视剧。

投资有苦也有乐 酷爱收集名表

“供给由需求决定,没有需求就不要供给。而机会成本,本质上是一个选择问题。这么多的选项,你选择哪一个,才不会付出额外的成本?”――林志玲

林志玲向记者透露,曾有两年的时间,她暂别模特生涯,到富邦文教基金会担任行政助理,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她还到华冈艺校做过兼职舞蹈老师,每周3个小时,1小时400台币,虽然钱很少,但她很享受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感觉。

拥有经济学学位,是否意味着林志玲在投资理财方面,有着独特的爱好呢?林志玲说,她更加喜欢美术,读书的时候,就曾利用假期,游历欧洲各地,观摩那些传世的美术作品,并有过开画廊的打算。对于经济学,她并没有特别的兴趣,但她十分清楚:“供给由需求决定,没有需求就不要供给。而机会成本,本质上是一个选择问题。这么多的选项,你选择哪一个,才不会付出额外的成本?”

毫无疑问,林志玲是个地道的吸金女王。她曾连续8年成为“最赚钱模特”,每年收入都不低于1亿元,还曾分别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成为“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10名、第10名和第6名。

据记者的一位经纪人朋友透露,林志玲的广告费价码在500万元到800万元之间,属于“一线中的一线”。到目前为止,林志玲代言过的广告囊括了ARTDECO、韩国LG手机、周大生珠宝、浪琴、克莱斯勒Voyager等数十家知名品牌。

理财方面,林志玲相对简单。她告诉记者,钱都交给家人处理,自己只拿零用钱,而且一直以来,她坚持和爸妈住在一起。不过,说起林志玲的投资经历,则是有苦有乐。2005年,林志玲投资开设了一家“美容教室”,专门教白领女性礼仪。她还出资5000万元,成立化妆品代理公司“麒麟”,后来因经营不善而亏损2000万元。2013年,林志玲和时尚界好友共同创立Luvperfume品牌,她本人参与产品设计,把自己喜欢的服装风格,分享给爱漂亮、追求优雅舒适的女孩。目前,这一品牌正在试运营阶段。同年12月22日,林志玲入股知名发型师Kim开设的发廊,当起了老板。

对投资房产,林志玲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说自己现正在学习,接下来会将钱投向房地产。

林志玲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收集名表,而且每款价值不菲。她解释说:“之所以会收集名表,除了自己喜欢,名表也是送给友人的首选。很多朋友结婚的时候,我会选择送一对表。因为爱情和婚姻是人一生的话题,而手表就是一种永恒的象征,它能长久陪伴你一辈子,送手表也代表了一种爱情恒久远的祝福。”

花费千万成立基金会 感情标准“走心”

“从开始当模特,到进入演艺圈,一切没有办法预料。天下掉下来幸运,我也在波涛汹涌的海里努力呼吸,沉下去,浮起来。”――林志玲

有人这样评价林志玲:她扮演了一个群体自我认同、自我激励、自我团结的文化符号,隐藏在每个人的心里。而林志玲的聪明之处,则在于她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她坚信,演艺圈是一个公平的市场,如果你理解了自己是一个商品,从而把自己包装好,作为一个好的资源去经营,那么最后,你一定会被别人看到。

在淘宝网搜索“林志玲”,你会发现一家名为“志玲姊姊公益”的店铺,目前已有3颗钻的信誉。这家店铺主要销售明星二手物品、慈善年历等商品。早在2003年,林志玲就有成立一家慈善基金会的构想,因为能力有限,她只能拍慈善年历,每次都是一经推出,立刻销售一空,所得款项全部用来资助弱势儿童。

2011年,林志玲以个人名义宣布“志玲姐姐慈善基金会”正式启动,费用总额是1000万元,林志玲则成为这家基金会的董事长。

林志玲今年已经40岁,感情却依然没有归宿。在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接受采访时,林志玲谈及这一点,说理想的感情需要“走心”:“年龄从来都不会引起我的恐慌,我也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挑选另外一半的标准。只要他能走进我的心里面,他的家世、他的收入、他的相貌,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钱财方面,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作文八:《品字赏画有苦也有乐》2000字

品字赏画有苦也有乐

时光匆匆而去,桌上的台历又换了一本新的。翻开厚厚的采访手册,看着那些稍显凌乱却无比真实的采访手记,似乎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能够静下心来,梳理一下2014年走过的每一步,其中有苦涩也有欣喜,有沮丧更有收获。

初接书画版“门外汉”入门有点难

初接典藏·书画版时,我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受制于领域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想写出好稿子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办到的。虽然我很喜爱书画,但面对采访计划、版面规划却是一片茫然。从哪里入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几乎请教了身边所有书画爱好者,有人给我指出了方向:我国当代书画艺术受海派影响颇深,不妨由此出发试着写点什么吧!有了思路,我顿时茅塞顿开,首先与天津博物馆合作开辟了《津藏海派》专栏,陆续介绍了十位具有影响力的海派画家。

在《津藏海派》栏目顺利推进的同时,我也在为下一个采访任务做准备:采访咱们天津自己的画家!天津是我国的文化重镇,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就活跃着一批艺术取向相通、画风相近的本土画家,人称“津派画家”。这些画家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在顺应时代艺术潮流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在深入采访的过程中,我不断被津派画家的作品所感动,我想了解他们,走近他们,也希望更多市民看到他们在艺术之路上的努力,以及不为人知的一面……于是,一个全新的栏目在我心中有了雏形,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策划、筹备,现在每周一定期出版《笔墨津韵》就与大家见面了。

走进名画家“难打交道”只是思维定式

接版之初,除了不知如何下笔,我还苦于不知如何跟画家打交道,因为我早已“简单粗暴”地将他们定位为不好相处的“名人”,然而一年接触下来,老画家们用渊博的知识和亲切的态度给我上了一课。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誉为“中国画长城第一人”的孙芳。

孙芳老师是我采访的第一位名家,第一次见面时,自认为“久经沙场”的我竟紧张得坐立不安。孙老看出了我的紧张,不但没急着进入正题,反而拿出许多作品给我看,一张张展开,再一张张收起来,来回折腾了快半个小时。奇妙的是,在欣赏孙老作品的过程中,

我的紧张感不翼而飞了,此后的采访进展得十分顺利。

采访临近结束,孙老还特意嘱咐我:“你不是书画家,那些专业术语只要了解就好了,把稿子写好、写得通俗易懂,才是你的本事,书画上的事让我们这些人来做就好。”那一刻我特别感动,这份感动源自孙老对我这种门外汉的容忍,也源自他对年轻人的体恤和照顾。至今,这句话我仍牢牢记在心上,在努力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吸收书画知识,希望既能写出高质量的书画稿件,也能与孙老进行艺术上的“对话”。

画家趣事多有人玩乐器有人爱种花

说到这些书画家,因为版面有限,很多趣事都无法一一展现。比如,王全聚老师特别健谈,而且阐释问题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马寒松老师看着文雅内敛,其实一身侠气,遇到看不惯的事情便会“直抒胸臆”;王峰老师只要一谈到作品,立刻就成了“自来熟”……而看似潇洒自在的刘乃驹老师,实则侠骨柔肠,40年来一直照顾着自己患病在床的妻子,不离不弃,令人感动。

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不少画家不仅精于书画,还有其他方面的才艺。比如,刘乃驹老师会弹

很多乐器,不仅能陶冶情操,也丰富了绘画作品中的情感。采访中,他特意用古筝演奏了《渔舟唱晚》,用柳琴演奏了《紫竹调》。张锡武老师为了画好牡丹开启了牡丹种植之路,现在俨然成了半个“牡丹专家”。“牡丹对水土要求很高。这种花不喜水大,不能在根部积水,浇花的水一定要活水才行,千万不能用井水;化学肥料不行,一定要用天然肥料……”他的“牡丹经”让人不由地心生佩服。而善画麻雀的张蒲生老师,为了记录下麻雀的每一个瞬间,已经自学成为摄影高手。

难忘书画会三位老师陪我们过节

2014年的记者节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特别的一个记者节。虽然从事新闻已有11个年头,可说实话我从没过过这个节,所以,当孙芳、刘乃驹和陈幼白三位老师提出要和我们一起节时,我有些“受宠若惊”了,经过一番磋商,书画会最终定在11月12日。当天上午9点整,三位老师准时来到了报社。那时我才知道,孙芳老师和陈幼白老师都是从百忙中硬挤出了时间,孙老过两天就要出门,陈老师马上就要去联合国参加活动;而刘乃驹老师更是带病前来,他前一天还发了高烧,手上打点滴的针眼清晰可见。

书画会上,三位老师提出一起合作,给我们画一幅花鸟画:“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和《渤海早报》给人的感觉一样!”作画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容易,从定主题、构思,到落笔、完成,三个老师马不停蹄地进行艺术创作,从早上9点一直忙到下午2点,《朱墨交辉早报春》这幅寓意丰富的作品才得以完整呈现。老师解释称,记者写稿用黑色笔,编辑改稿用红色笔,“朱墨”则代表编辑、记者最常用到的两种颜色;画中的15朵花象征着第15个记者节,祝愿渤海早报越办越好!

进入2015年,典藏·书画版仍将准时与大家见面,在这个艺术交流的平台上,让咱们一起品字赏画,以画会友也是美事一桩。

渤海早报记者王姝雅

作文九:《教你写作文:《一次有苦也有乐的小调查》六年级作文》900字

孩子不会写作文?关注我呗!

文/严月姣(指导林伯康)

当我们走上街头、打开电视、翻开书报、上网查阅资料时,总能发现一些常用的字词被错用、滥用、误用;在我们自己的语文学习中,各种误读字和错别字也屡见不鲜。所以这次我决定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的错别字。

我的第一个调查对象是西街路两旁那些各类的门店。卖衣服的,做蛋糕的,餐厅,商店,超市,各式各样。当然也少不了贴小广告、招聘单、告示、通知。在这些东西里面,最容易发现错别字了。一路上,我倒是发现了许多“错别字”,但都是些网络用语,或是特意设计的店名,如“神马都是浮云”“百衣百顺”“小鸟衣人”之类的词语。

正当我垂头丧气时,我听到了一阵叫卖声“清仓大甩卖,不要错过……”我转过头,原来有个阿姨拿了许多衣服来甩卖,正拿着喇叭大声吆喝。我正要离去,突然发现店门上贴了一张很大的纸,上面写着:跳楼价,清仓大用卖。我一下子想起了什么,马上跑过去跟那个阿姨说道:“阿姨,你门口那张纸上的字写错了。”阿姨不以为然,说:“没有吧。”“真的,‘甩’写错了。”“哎呀哎呀,一个小孩儿来管这些干什么?不要打搅我做生意。”说着就把我给轰出店门。我心里很委屈,不就是纠正一下错字吗?用得着把我赶出来吗?唉,算了,还是不去纠缠别人了,找找其它的吧。然后我又继续沿着这条路往上走去。

走着走着,又看见一个小女孩在一家商店门口写作业,我估计是商店主人的女儿。我想:既然找店门上的错字不好找,那就找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对,就这样!我走到女孩儿面前,俯下身子开始“检查”小女孩儿的作业。她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又继续写她的作业了。我细细“检查”着,看那些题应该是四年级的。她的书写很好,错的题也不多。她刚写到“规律”时,把“规”写成了“贝夫”,我立即指出来:“妹妹,‘规’写错了。”她说:“哦,嗯——我不知道怎么写。”我拿起旁边的草稿本,写上了正确的“规”。“那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是点。”她感激地说:“哦,知道了,谢谢姐姐。”然后就马上把那个字改正过来了。

通过这次调查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才有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点评:月姣,你的认真终将成就不可替代的自己。虽然你已经离开母校,但你的作文会让很多学弟学妹赞叹不已的。

(小作者就在照片中,你找到了吗?)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作文十:《我的民工生活,有苦也有乐 「有故事的人」》5500字

>>>>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493个故事

边缘生活

? 桑干河

这是五月的落日,依依不舍地拢着西边天际的几片橙红色的云,用尽最后的一丝气力,把依然燥热的余晖斜斜地挥洒向工地。尚未竣工的楼房,长长的、晦暗的影子覆盖着工地围墙边低矮的活动板房。青烟从大伙房的屋顶升起,飘飘渺渺,活动房、工友们的说笑声、刚刚停止转动的卷扬机和搅拌机,都笼罩在这一片巨大的烟雾罗织的网中。

“离开父母和朋友,眼含热泪挥挥手,风吹雨打不呀不停留,长长路上我默默地走。多少冬夏与春秋,面对车流与高楼……”

陈星的歌声在工地上响起的时候,收工了。临时接出来的水管,一直通到搅拌机的旁边。“哗哗”的水流从我的头顶浇下,水流顺着发丝淌过脸颊,滑过鼻翼和嘴角,沿着下颌落下,沁凉与燥热瞬间相遇和交融,所带来的是呼吸紧促,肌肉收缩,脸颊颤抖的快感。

每天傍晚收工以后,我都会尽情感受一番这样的刺激,一天的疲乏似乎都在这强烈的冲击下消失不见了。不只是我,几乎所有工友同样喜欢这一刻的清爽与刺激,身体不那么沉重了,脸颊和脖颈不再感觉咸涩和粘稠。

收工真好,记工簿上又多了一个勾,多了一勾幸福与惬意,烈日下倾泻的汗水也变成了多彩的泡泡。

这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忙碌与流汗却是为了另一种生活。

我和老伟进工地的头一天,就被活动房里的燥热闷得晕头转向。两个人从活动房中大汗淋漓地逃出来,坐在工地的石子堆上,目光掠过楼层间黑洞洞的窗口,几个工友站在窗口望着黄昏中的城市,神情迷茫而专注。

我们所在的工地处于这个城市的边缘,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开发区,道路四通八达,工程车来来往往,塔吊林立,到处都是在建的楼房。山西、四川、河南的大大小小的工程队散落在各个工地,我和老伟跟随的是一家四川工程队,老板姓唐,高个子,粗嗓门,走路步子很快,像一阵风。

老唐给坐在石子堆上的我和老伟扔了两支烟,自己也叼了一支点上,哈哈大笑着说:“你两个要不也上楼去住,楼上凉快,新房子还没人住过,先让你们住个新鲜,三居两居的随便挑!”

我和老伟看着老唐的大长脸,不知道该笑还是该臭他一顿。新鲜感倒没怎么觉得,但正在施工中的楼房,内部什么都没有,刚砌起来的空壳子里虽然还算凉爽,却潮得厉害,蚊子多的要命。

床是没有的,一张床板就地平放,简单的行李一铺,洗刷用具和饭盒搁在空洞洞的窗口,这就是我们的“窝”。看着这个还是三居的“窝”,我和老伟面面相觑,我们将要在这里度过一段打工的日子了。

躺在地铺上,望着头顶上一块块灰暗的楼板,老伟无比感慨地说:“这肯定是咱俩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生活!”

我正在胡思乱想,没头没尾地接了老伟一句:“忘记?也许,没准儿!”

楼房主体还没有完工,为了施工方便,每个楼层的单元房之间还是互通着的,在各单元穿梭,像钻地道一样。刚开始的几天,总是连自己睡觉的那间房也找不到,一不小心就蹿到其他工友的房里了。

当然,我们俩睡觉的那间房,也常常被别人莫名其妙地突然光顾,只不过都是些汉子们,也无所谓看见什么隐私。唯一能够算得上有点隐私的就是老唐和老唐老婆那间房,还有老唐三弟和媳妇的那间房,也是工地楼层中最早的、唯一装了木板门的两间房。

我对四川人的能吃辣而惊诧不已,最明显也是最直观的就是工地伙房墙外挂着的那好几大串紫红透亮的小红椒。一天三顿饭,顿顿都是辣的人泪奔的菜。可怜我和老伟两个山西人,随着人家四川人吃菜,吃的是水深火热,大汗淋漓。菜倒不错,什么炒青椒、炒青菜,也或者炒葫芦、炒莴笋,最常吃是炒葫芦,大约葫芦是最便宜的。伙房大师傅的炒菜勺头在大锅里一翻一转之间,扣到饭盒里的菜永远都是以红色为主,青与绿倒成了点缀。

“看起来还不错啊,闻着也挺香!”老伟端着一半菜一半米的饭盒跟我说。

“嗯,像样儿!”我很赞同老伟的话。

四川工友们狼吞虎咽的样子让我们俩的筷头也蠢蠢欲动,一饭盒菜还没吃到一半,两个人便眼泪汪汪地唏嘘不已,麻和辣是对嘴巴最强烈的刺激。老伟“咝咝”地吸着嘴唇,舌头也大了:“啊哈,菜啊……还是不错的,就是太……唏……刺激了!”是的,四川人做的菜确实不错,川菜还是相当出名的,即便是工程队的饭菜也是那个味儿,麻辣辣,辣麻麻。

辣辣麻麻地刚刚第四天,老伟痛苦不堪地说:“唉呀,麻烦大了!”

我疑惑不解:“咋回事,麻烦啥呢?”

“三天没上厕所了,今儿第四天了,快憋死人了!”老伟挤出一个极勉强,极难看的笑容。

“哈哈哈……”我捂着肚子大笑:“原来还有人陪伴我啊!”

老伟纳闷地看着我:“怎么,你也是啊?你还能笑出来呀?”

我也煎熬了三天,正要和老伟诉诉苦,谁知他也和我一样扛不住了。

长此以往,可如何是好呢?

所幸工地门口摆了个面皮摊,两个人连吃了两天面皮,并且大灌啤酒,才彻底解放了。可是每天吃面皮灌啤酒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我们的那点工钱怎么经得住天天花呢?毕竟工地的饭菜是管饱吃,而且不用掏伙食费。

可是工地的饭菜吃着太上火了,我们俩是一筹莫展,工地总不可能因为我们两个山西人而改变了所有四川工友的饮食习惯吧!当然,要是只有两个四川人,而其余的都是山西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哎,长毛,我告诉你俩一个不上火的秘诀!”那个经常性地蹿错门的四川小子闪着狡黠的眼光跟我说。这小子总是有意无意地蹿错门,尤其是唐三两口子住的那间房进错的次数最多。

“哈哈,老侉有秘诀啊,咋不早说?”

我及肩的长发在他眼里似乎有些另类,后来工地上的四川工友都跟着他喊我长毛,而我也无一例外地喊这些四川工友李侉或者张侉。

刚开始的几天,我和老伟还笑话四川工友们每天三顿大米汤喝得“呼呼”响,原来最解火的就是这些煮过大米的看着浑浊不清的汤。

蔡伟皱着眉头喝了几口,吧嗒着嘴说:“这寡淡无味的,是谁说的每顿能喝两饭盒啊?”说归说,这煮大米汤还真不错,坚持喝了两天,肚肠舒服多了,上下也通透了。

看来,有时候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

老侉说完就折了出去,没走几步,老侉就又蹿错门了。唐三警惕地盯着老侉从他的房门口折出来,老侉拐了一个弯,又路过我和老伟的房门口,大声说要和我们俩晚上喝酒。

唐三满腹狐疑地站在门口,一直盯着老侉的背影闪过墙角。唐三媳妇从门边探出脑袋喊:“唐三,你看啥子哟?”唐三挠了挠头,一声不吭地进了房里,木板门随后被关得严严实实,隔断了我们诧异和窥探的目光。

工地上很少有女人,唯一在工人们的视线中出现的两个女人就是老唐和唐三的女人,都在伙房帮灶。老唐的女人虽然是老板夫人,却普普通通,在伙房什么活都干,整日里忙得不亦乐乎。唐三女人面容姣好,总是一手插在裤兜里,一手洗菜或淘米,和老唐女人相比轻松多了。

工人们每天吃饭总要在伙房边多磨蹭一会儿,目光游离不定,直到唐三女人一手插裤兜,一手挽着唐三小鸟依人般地离开大家的视野。

老侉目光幽幽地说:“唐三有啥子好?又锉又呆的!”

老侉和我们喝酒的时候,不止一次地说唐三两口子实在太不相配了。

“要不是她缺了一只手,咋会跟了唐三?”老侉几杯酒下肚,面红耳赤地说。

老侉的话在我的心底震了两下,一是那么一个俏女子竟然少了一只手,二是我突然发现老侉的居心叵测。

“咋?你还想入非非啊!”

“哈哈,别乱讲,啥子想入非非嘛!”老侉打着哈哈极力掩饰着,眼神却飘忽不定。

唐三是木工,我和老伟焊接安装楼梯护栏,唐三制作安装木扶手,一天到晚不和我们说一句话,只顾埋头做活。

我自认为是老实人,他比我还老实。他哥是老板,他却从不会偷懒也不会耍滑。倒是那个老侉,油腔滑调的,干活的时候避重就轻,不干活的时候眼珠子滴溜溜地打转转,不知道心里在琢磨什么。喝过几次酒以后,我一看见他,心里就会莫名地不舒服,好像一只老鼠蹿过身边似的感觉。

收工以后,我和工友们在临时接过来的水管下洗脸的时候,总会遇上唐三女人,她一如既往地用一只手洗菜或淘米,另一只手插在裤兜里,毫不避讳工人们暧昧的目光。老侉瞅唐三不在跟前,就用言语挑逗她,换来的自然是兜头半盆洗菜水,老侉抹抹脸上的水和菜叶,一脸的幸福和惬意,全然无所谓工友们的哄笑,他好像想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我有时会没来由地愣怔一下,这样一个看起来清清丽丽的女子,究竟经历过一些什么呢?她的样子看不出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显出痛苦和遗憾。也许,我想的多了。我这个人总是对一些有关或者无关自己的事胡思乱想,这个女子并非如我所想象的心事重重,她的活泼像一团火总是把工地所有人的情绪瞬间点燃。

火可以照亮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

站在楼层间空洞洞的窗口前,我的目光掠过高高低低的新楼层,城市就在目光所及之处忙碌着、繁华着、变化着。

热得难以入睡的夜晚,工友们三三俩俩地走出工地,从城市的边缘走进城市的街道,从灰暗杂乱走进五光十色。一样的天空,深邃寥廓;不一样的灯火,闪闪烁烁。居民楼窗口的灯光柔润如水,走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每天在钢筋混凝土与钢梁铁柱中紧绷的肌肉,突然间就有了一种酥软的放松。虽然每一个疲惫与茫然的面孔只是这城市的过客,但这短暂的停留与观望,也或多或少地在我们的心底生发出一些感慨和希望。

某一个这样的夜晚,老伟从底层楼道里推出他那辆125摩托车,带着我去市里兜了一圈。老伟的骑车技术比我强多了,像他那样的速度,换做是我,就没那么稳定和淡然了。我还没想好去哪,也没来得及看清灯光灿烂下的街景,摩托车已经穿过几条街道,拐进了市里最惹人眼目的歌城。

“啊呀,你咋进这里来了,咱又进不起!”看着歌厅玻璃后面坦胸露腿的妖媚女子,我颤颤地说。

这里大小歌舞厅有几十个,妖艳女子如云,只不过如我们这般民工们挥汗如雨地挣的那点工钱,怎敢进去消费。况且,谁都知道,但凡神态自若地出入于此的人,有几个是花自己钱的?

老伟扭头看了看我的窘相,哈哈大笑:“咋?进不起还不能在外面看看啊?”说着话,手腕一硬,摩托车从舞厅门口停放着的各式小车边“轰隆隆”擦过。这里不是我们的世界,我们只能匆匆一瞥而过。

老侉去歌城外面转过一次后,就收不住心了,一得空就要老伟带他去转转,即便老伟推脱不去,他也要借老伟的摩托车去,老伟说:“这家伙快疯了。”

老侉说:“现在进不起,过过眼瘾也挺好,等哪天有钱了,嘿嘿……”老侉的言下之意自不必明说了。

几乎没有人能够在工地呆得住,工地的生活实在是太枯燥单调了。每天傍晚收工吃过饭,除了看工地的,大部分人都出去了,偌大的工地没有了白天的嘈杂与喧闹,在碘钨灯的照射下,清寂空旷。而工地的墙外却是另一番景象,这是露天煤矿的生活区,商店、银行、邮局、医院、公园,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小城。

从工地墙边的一个小门出去就是这个生活区,工友们难得守着这么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地方,在里面转啊看啊,虽然因为不买东西而遭人白眼,却也不在乎人家的异样眼光,依然我行我素地左瞅瞅右瞧瞧,一脸的欢喜。

唐三不爱出去,但是唐三女人在工地里呆不住,几乎天天都要和老侉他们相跟着出去。唐三看着女人欢天喜地的样子,不淡定了,也开始随着大家出去逛街了。而实际上,他并不和大家走在一起,只是不离他女人左右,像个跟班似的,惹得大家又是一顿好笑与奚落。

唐三女人呢,却总是喜欢往老侉他们中间挤,乐得老侉他们像簇拥着娇贵的公主一般,喜笑颜开地围绕在她身边。唐三女人一脸的得意,与跟在后面神色黯淡无奈的唐三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私底下,有工友嘲笑唐三:“蔫头巴脑的,还能看得住女人?”

人当然不是用来看的。因为人都是喜欢自由与快乐的,无论身处何等境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活法,也无关乎老板或者工人,无关乎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

对与错都是每个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的,还有别人的认知与定义,往往自己认为是对的,在别人眼里却是错的,而有时候有些事却很难分得清对与错。

老侉怎么想的,我不知道,唐三女人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其实,每一个人的心里在想什么,别人怎么会知道呢?我只知道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尽早离开,摆脱眼前乏味苦闷的生活。

因为这个想法,我和老伟不分昼夜地抢时间干活,几栋楼房的楼梯护栏,干完我们就可以离开了,虽然老唐和我说过多次希望我能长久地跟着他的工队干,但我被自己的想法左右着,无法答应。

我最初置身于民工队伍中,在工程队的劳作与生活中,心中所想的与眼前的实际情形总是相互矛盾,每每弄得自己无所适从,心底隐藏着的那一点点向往无限延长地蛰伏着。如同这些与我朝夕相处过的工友们,他们也是心有所向,只是在日复一日无休止的繁重劳作中与枯燥的生活中茫然而无奈,只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对情感的理解。

老侉们是一类人,老唐是一类人,唐三是一类人,唐三女人是一类人,我和老伟又是一类人,我们在同样的坏境里劳作和生活。我们彼此各不相同,却又极其相似,因为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生存,包括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

如我所想的那样,不久之后,我和老伟便离开了老唐的工程队。老唐说没算下工程款,意思很明显,就是付不了我们工钱,但这打消不了我们离开的心思。老伟说再给他干几天,等拿到工钱就走。没办法,我和老伟在老唐的工地又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找老唐算工钱,老唐还是说没拿到工程款,只好边干边等。我主意已定,撂下一句话给老唐:结出款给我留着,年底找你。

老伟去了南方,而我一路向北,谁也没想到,我们两个儿时的伙伴这一别竟十多年。工钱年底也没算回来,因为我没找到老唐,直到第二年的夏天才好不容易找到老唐。

在老唐的新工地,我没看到老侉,工地上尽是新面孔,唐三倒是还在,却好像不认识我似的瞥了我一眼,继续埋头干他的木工活。老唐女人依然在伙房忙碌着,只是没看到唐三女人,门外墙上挂着的小红椒看着就让我嘴唇发麻,灶上蒸着的大木桶冒着腾腾热气,散发出大米的清香。新建的楼房已经起了好多层,不久之后,这里是否繁华,我不知道,老唐和他的工人们也不知道。

我在我选择的路上走着,他们也在他们选择的路上走着,这一路上,有风也有雨,有苦也有乐。

作者:张少华,笔名桑干河,山西朔州人,对文学痴迷多年,虽为生活所迫,曾经四处漂泊打工,却始终与书为伴,与文为友,惟愿与文学相伴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