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的张力实验现象 《水的张力实验》1800字

作文一:《水的张力实验》1800字

星期天,我独自一人在家里做作业。做着做着,我就想玩,就拿来了一个水杯,倒了一杯水,做了一个搞水的实验。

我先在杯里倒满水,再去卫生间挤了一点洗手液,那一点洗手液在清澈的水里蠢蠢欲动。我又端着杯子走到书桌前,把红墨水倒进杯里,顿时水变成了橙红色,我用剪刀在水里搅拌了几下,顿时一股洗手液的味道扑鼻而来。看看那杯水还是橙红色,但增加了一些泡沫,然后我把纯蓝色墨水倒了一点进杯里,顿时橙红色变成了绿色,好奇怪哟!我又搅拌了几下,什么也没变,我试着把胶水倒进水里,再把杯子里的水一点一点倒到盆里。我继续写作业。当我写完作业,发现盆里的水变成紫颜色的了,还干了粘在上面了。我想:水杯里看着的是绿色,怎么倒进盆子里就变成紫色了?还粘得住东西,真奇怪!后来我又做了各种各样得颜色实验,最后把它们往纸上一倒,就成一幅五颜六色的画了。

我做的实验你们没看见过吧,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实验的结果会是这样的。这次实验使我明白了绘画调色的一些道理。我也为这次实验感到骄傲,因为我做了属于我一个人发明的实验.

2.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动手,做一个小实验,是关于水的。水,是我们最常见到的液体,会有什么奥妙呢?

我和妈妈用水把杯子装满,不留一点儿空隙,还能放进好多硬币,你说可能吗?我回答可能,为什么呢?看了之后就知道了。

我拿了一个1角的硬币,心里很紧张又很迫不及待,便轻轻地放了下去。只听“咚”的一声,一个硬币安安稳稳地躺在了杯底,而水一点儿也没有流出来,好厉害哦!我放了第一个,第二、三个也就利索了,放得越来越快。你知道我一连放了几个吗?二十一个耶。

为什么一杯这么满的水还能容得下这么多的东西?电脑老师告诉了我答案:原来是因为水有张力,是张力让水容下了那么多东西。

小小的张力竟然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好厉害哦! 神奇的水面张力实验

早在三年级的时候,科学老师万老师就曾问过我们:

如果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向里

放币,在水溢出来之前最多能放多少枚?

那一次,我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今

天我在阅读《科学大众》时又看到了这个问题,突然来了兴致,决定研究研究。

实验前,

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让妈妈去银行帮我兑换了一百元五角的硬币,

然后取来一

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准备就绪,我便和妈妈一起开始动手实验。

妈妈让我先猜一猜最多能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多少枚硬币。 打量着水杯,

思量了一下说:

最多二十个。

说完,我就开始往杯中投放硬币:

一枚,两枚,三枚

……”

眼见着一枚枚金

光闪闪的硬币像青蛙一样

扑通、扑通

地划进水里,我的心也随着

咚咚

直跳,看那水面在

晃悠一下后恢复原状,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二十

二十一

。哇!居然超过了我的

预想数。我紧盯着水面,

看着杯口的水越来越饱满,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我小心翼翼地继续

往里放

…… “

三十二,成功!

我大喊一声,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再放一枚,三十

……”

还没有等我数出声,只见水面裂开了一道口子,水顺着这道小口子流了出来。

妈妈宣告实验结束。

可我并不罢手,

我反问自己:

是不是所有的容器都只能放三十来枚

硬币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再做一次实验。

我拿来一只大碗装满水,开始了新的实验。这次,我让妈妈来猜能放多少枚硬币。

妈妈

认为还是三十几枚,原本在一旁玩电脑的老爸也忍不住加入竞猜,他说最多可以放五十枚。 但我认为碗比杯子大多了,应该可以多放一些。所以我猜可以放八十枚。

竞猜完毕,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我学着魔术师

——

刘谦的样子边说边摆了一个

P0SE

。随后,我开始兴致勃勃地边放边数。当放到第三十枚时,水面依然纹丝不动,妈妈 竞猜失败。四十枚

……

四十五枚

……

五十枚放进去了,水面凸了起来,似乎高出了两毫米,

但却没有一点要破裂流出来的迹象,爸爸竞猜也失败了。我得意极了,蹲下身,挽起袖口, 擦了擦手心里的汗。

这次,我特意把硬币竖起来,

顺着碗边,

更加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进碗

中。不知不觉,我已经放进去八十枚硬币啦!我们一家三口,睁大了六只眼睛,紧紧盯着水

面。房间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

八十一

八十

八十三

”……

直到八十七枚,水面终于破裂溢出水来。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到网上去寻找答案。原来,这种现象就是 “

水面张力。

水面张力

就是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地靠在一起,

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

当这些硬币的质量超过了水面

张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时,

水就会溢出来。

而向容器里投放硬币的个数,

是由容器口的大小决

定的。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不可思议!

通过这个实验,

我懂得了这个神奇的现象下面隐藏的科学知识 ——

水面张力。

我以后还

要多动手实践,多思考,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作文二:《水的表面张力实验》700字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

一:名称: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方案一

三:器材:广口瓶,滴管,大头针,抹布,托盘,水

四: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至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3:将大头针一枚一枚慢慢地放入广口瓶中,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4: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大头针的数量

5:得出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五:现象:装满水的瓶子里还能放入很多个大头针

六: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案二

三:器材:一枚硬币,一杯水,胶头滴管

四: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硬币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胶头滴管取水轻轻滴在硬币的表面上。

3:观察现象:发现硬币表面形成一个球形的水滴,继续用滴管轻轻往这个水滴上滴水,发现球形也来越大,记下次数,直到水流出为止

五:现象:水滴越来越大,没有立刻溢出

六:结论:水有表面张力

水的压力:

思考:你们知道水的压力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吗?

准备:矿泉水瓶一个,一卷胶带,一个钉子,一个平盘,水若干。

实验操作:

1、用钉子在矿泉水瓶的一个侧面戳三个孔,分别在底部、中部、上部各戳一个。

2、用胶带把三个孔封住。

3、将矿泉水装满水。

4、将平盘放在有孔的侧面,将胶带撕开。观察三个孔的喷水有什么不同

发现:

结论:水的压力由深度决定,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

关于浮力的小实验:水中悬蛋

材料:玻璃杯两个、水、食盐、蓝墨水、筷子、鸡蛋

操作:

1. 在玻璃杯里放三分之一的水、加上食盐,直至不能溶化为止。

2. 再用一只杯子盛满清水,滴入一两滴蓝墨水,把水染蓝。

3. 取一根筷子,沿着筷子,小心地把杯中的蓝色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

4. 玻璃杯里下部为无色的浓盐水,上部是蓝色的淡水。

5. 动作轻而慢地把一只鸡蛋放入水里,它沉入蓝水,却浮在无色的盐水上,悬停在两层水 的分界处。

作文三:《神奇的水面张力实验》1100字

神奇的水面张力实验

早在三年级的时候,科学老师万老师就曾问过我们:“如果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向里面放硬币,在水溢出来之前最多能放多少枚?”那一次,我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今天我在阅读《科学大众》时又看到了这个问题,突然来了兴致,决定研究研究。

实验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妈妈去银行帮我兑换了一百元五角的硬币,然后取来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准备就绪,我便和妈妈一起开始动手实验。

妈妈让我先猜一猜最多能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多少枚硬币。打量着水杯,思量了一下说:“最多二十个。”说完,我就开始往杯中投放硬币:“一枚,两枚,三枚……”眼见着一枚枚金光闪闪的硬币像青蛙一样“扑通、扑通”地划进水里,我的心也随着“咚咚”直跳,看那水面在晃悠一下后恢复原状,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二十”、“二十一”。哇!居然超过了我的预想数。我紧盯着水面,看着杯口的水越来越饱满,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我小心翼翼地继续往里放…… “三十二,成功!”我大喊一声,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再放一枚,三十……”,还没有等我数出声,只见水面裂开了一道口子,水顺着这道小口子流了出来。

妈妈宣告实验结束。可我并不罢手,我反问自己:是不是所有的容器都只能放三十来枚硬币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再做一次实验。

我拿来一只大碗装满水,开始了新的实验。这次,我让妈妈来猜能放多少枚硬币。妈妈认为还是三十几枚,原本在一旁玩电脑的老爸也忍不住加入竞猜,他说最多可以放五十枚。但我认为碗比杯子大多了,应该可以多放一些。所以我猜可以放八十枚。

“竞猜完毕,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学着魔术师——刘谦的样子边说边摆了一个P0SE。随后,我开始兴致勃勃地边放边数。当放到第三十枚时,水面依然纹丝不动,妈妈竞猜失败。四十枚……四十五枚……五十枚放进去了,水面凸了起来,似乎高出了两毫米,但却没有一点要破裂流出来的迹象,爸爸竞猜也失败了。我得意极了,蹲下身,挽起袖口,擦了擦手心里的汗。这次,我特意把硬币竖起来,顺着碗边,更加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进碗中。不知不觉,我已经放进去八十枚硬币啦!我们一家三口,睁大了六只眼睛,紧紧盯着水面。房间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直到八十七枚,水面终于破裂溢出水来。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到网上去寻找答案。原来,这种现象就是“水面张力。” 水面张力就是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当这些硬币的质量超过了水面张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水就会溢出来。而向容器里投放硬币的个数,是由容器口的大小决定的。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不可思议!

通过这个实验,我懂得了这个神奇的现象下面隐藏的科学知识——水面张力。我以后还要多动手实践,多思考,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作文四:《神奇的水面张力实验》1500字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要和我们一起做个实验,这让同学们兴奋不已!   实验前,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两盒崭新的大头针和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玻璃杯端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准备就绪,老师开始动手做实验。 我们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   老师首先往装满水的玻璃杯里又试着倒了些水,可杯子里再也容不下一点点水了,水一下子就溢了出来。同学们个个眨巴着眼睛凝视着杯口,生怕少看了一个环节。接着老师又拿出两盒大头针,神秘地问:“同学们,你们估计这水里还能放下多少枚大头针呢?”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不可以放大头针进去,有的说三十枚,也有说七十枚的,而我猜八十枚!   我们争论得不可开交,老师拿起一枚大头针:“竞猜完毕,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用右手捏着大头针的尾部,左手轻轻地顺着大头针从上往下捋了捋,然后把针头竖着放入水中。大头针就这样缓慢地潜入了水底。同学们紧张得都不敢呼吸,眼珠子也仿佛快要瞪出来了。   紧接着,第二枚、第三枚也相继潜入水中。随着水中的大头针的数量不断增加,同学们激动的数数声反而越来越小,大家生怕数数声影响到老师做实验。一直数到三十枚了。三十枚的预测数已经被打破了。我仔细一瞧,杯底已是薄薄的一层大头针。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个个屏住呼吸,从趴在桌子上看,到站起来看,到站到椅子上看,最后拥到讲台前观看。“五十五、五十六……八十、八十一……八十九、九十……”不知不觉,已经放进去九十枚大头针!全班同学睁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水面,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   水中的大头针已经有厚厚的一大层了,大头针纵横交错,可水却依然没有溢出来,但是水面已经不是那么平了,中央已经微微地向上方凸起,就像一面凸透镜一般。同学们越来越紧张了。老师在这种紧张的场景下,手也有些发抖了,于是便让我来接着放。我小心地一个接一个地继续投放大头针,不一会儿工夫,两整盒大头针快要放完了。这时杯底的大头针已经密密麻麻,杯口也呈现出凸出的一个小半圆球。放到最后两枚时,水面终于破裂,水杯溢出水来。同学们这才长吁一口气,大声欢呼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看着我们一张张好奇的脸,打开了《百科全书》。原来,这种现象就是“水面张力” 。水面张力就是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当这些大头针的质量超过了水面张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水杯里的水就会溢出来。而向容器里投放大头针的个数,是由容器口的大小决定的。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不可思议!   这次生动有趣的实验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而且还使我们懂得了这个神奇现象下面隐藏的科学知识――水面张力。我以后还要多动手实践,多思考,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指导教师:苗玉荣)   开篇点题,简明扼要。   略写老师做实验前的准备和学生的好奇状况,很有必要。   实验开始,用老师“神秘地问”引起学生的“纷纷竞猜”,场面热烈而真切。   “魔术师”句的类比运用得贴切有趣,开始“放大头针”的动作写得精细逼真。   “紧接着”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学生“数数”等观察状况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场面描写栩栩如生。   从大头针放入杯中的由少(厚厚的一大层)到多(两整盒),杯口水面的变化也由“微微地向上方凸起,就像一面凸透镜一般”到“凸出的一个小半圆球”,再到“水面终于破裂溢出水来”。实验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并楔入师生当时的神态描写,巧妙得珠联璧合。   实验结束,揭示实验的原理及启示,顺理成章、点明题旨、简洁明了、要言不烦。唯觉全文的结尾“我以后还要多动手实践,多思考,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这句话显得没有必要,有些“画蛇添足”之憾。

作文五:《神奇的水面张力实验》1100字

神奇的水面张力实验

早在三年级的时候,科学老师万老师就曾问过我们:“如果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向里面放硬币,在水溢出来之前最多能放多少枚?”那一次,我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今天我在阅读《科学大众》时又看到了这个问题,突然来了兴致,决定研究研究。

实验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妈妈去银行帮我兑换了一百元五角的硬币,然后取来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准备就绪,我便和妈妈一起开始动手实验。

妈妈让我先猜一猜最多能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多少枚硬币。打量着水杯,思量了一下说:“最多二十个。”说完,我就开始往杯中投放硬币:“一枚,两枚,三枚……”眼见着一枚枚金光闪闪的硬币像青蛙一样“扑通、扑通”地划进水里,我的心也随着“咚咚”直跳,看那水面在晃悠一下后恢复原状,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二十”、“二十一”。哇!居然超过了我的预想数。我紧盯着水面,看着杯口的水越来越饱满,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我小心翼翼地继续往里放…… “三十二,成功!”我大喊一声,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再放一枚,三十……”,还没有等我数出声,只见水面裂开了一道口子,水顺着这道小口子流了出来。

妈妈宣告实验结束。可我并不罢手,我反问自己:是不是所有的容器都只能放三十来枚硬币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再做一次实验。

我拿来一只大碗装满水,开始了新的实验。这次,我让妈妈来猜能放多少枚硬币。妈妈认为还是三十几枚,原本在一旁玩电脑的老爸也忍不住加入竞猜,他说最多可以放五十枚。但我认为碗比杯子大多了,应该可以多放一些。所以我猜可以放八十枚。

“竞猜完毕,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学着魔术师——刘谦的样子边说边摆了一个P0SE。随后,我开始兴致勃勃地边放边数。当放到第三十枚时,水面依然纹丝不动,妈妈竞猜失败。四十枚……四十五枚……五十枚放进去了,水面凸了起来,似乎高出了两毫米,但却没有一点要破裂流出来的迹象,爸爸竞猜也失败了。我得意极了,蹲下身,挽起袖口,擦了擦手心里的汗。这次,我特意把硬币竖起来,顺着碗边,更加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进碗中。不知不觉,我已经放进去八十枚硬币啦!我们一家三口,睁大了六只眼睛,紧紧盯着水面。房间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直到八十七枚,水面终于破裂溢出水来。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到网上去寻找答案。原来,这种现象就是“水面张力。” 水面张力就是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当这些硬币的质量超过了水面张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水就会溢出来。而向容器里投放硬币的个数,是由容器口的大小决定的。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不可思议!

通过这个实验,我懂得了这个神奇的现象下面隐藏的科学知识——水面张力。我以后还要多动手实践,多思考,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作文六:《神奇的水面张力实验》1100字

神奇的水面张力实验

早在三年级的时候,科学老师万老师就曾问过我们:“如果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向里面放硬币,在水溢出来之前最多能放多少枚?”那一次,我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今天我在阅读《科学大众》时又看到了这个问题,突然来了兴致,决定研究研究。

实验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妈妈去银行帮我兑换了一百元五角的硬币,然后取来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准备就绪,我便和妈妈一起开始动手实验。

妈妈让我先猜一猜最多能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多少枚硬币。打量着水杯,思量了一下说:“最多二十个。”说完,我就开始往杯中投放硬币:“一枚,两枚,三枚„„”眼见着一枚枚金光闪闪的硬币像青蛙一样“扑通、扑通”地划进水里,我的心也随着“咚咚”直跳,看那水面在晃悠一下后恢复原状,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二十”、“二十一”。哇!居然超过了我的预想数。我紧盯着水面,看着杯口的水越来越饱满,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我小心翼翼地继续往里放„„“三十二,成功!”我大喊一声,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再放一枚,三十„„”,还没有等我数出声,只见水面裂开了一道口子,水顺着这道小口子流了出来。

妈妈宣告实验结束。可我并不罢手,我反问自己:是不是所有的容器都只能放三十来枚硬币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再做一次实验。

我拿来一只大碗装满水,开始了新的实验。这次,我让妈妈来猜能放多少枚硬币。妈妈认为还是三十几枚,原本在一旁玩电脑的老爸也忍不住加入竞猜,他说最多可以放五十枚。但我认为碗比杯子大多了,应该可以多放一些。所以我猜可以放八十枚。

“竞猜完毕,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学着魔术师——刘谦的样子边说边摆了一个P0SE。随后,我开始兴致勃勃地边放边数。当放到第三十枚时,水面依然纹丝不动,妈妈竞猜失败。四十枚„„四十五枚„„五十枚放进去了,水面凸了起来,似乎高出了两毫米,但却没有一点要破裂流出来的迹象,爸爸竞猜也失败了。我得意极了,蹲下身,挽起袖口,擦了擦手心里的汗。这次,我特意把硬币竖起来,顺着碗边,更加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进碗中。不知不觉,我已经放进去八十枚硬币啦!我们一家三口,睁大了六只眼睛,紧紧盯着水面。房间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直到八十七枚,水面终于破裂溢出水来。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到网上去寻找答案。原来,这种现象就是“水面张力。”水面张力就是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当这些硬币的质量超过了水面张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水就会溢出来。而向容器里投放硬币的个数,是由容器口的大小决定的。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不可思议!

通过这个实验,我懂得了这个神奇的现象下面隐藏的科学知识——水面张力。我以后还要多动手实践,多思考,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作文七:《有趣的水的表面张力实验》900字

星期五语文课上,老师要和我们一起做个实验,这让同学们兴奋不已,我也伸长了脖子仔细观察,实验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日记://.0s.Net.

老师首先拿出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试着又倒了些水,可杯里再也容不下一点点水了,水一下子就溢了出来。同学们个个眨巴着小眼睛凝视着杯口,生怕少看了一个环节。接着老师又拿出两盒大头针,神秘地问:“同学们,你们估计这水里还能放下多少枚大头针呢?”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开始议论纷纷,有说30枚、50枚的,也有说70枚、100枚的,而我猜80枚吧!老师见我们吵得热火朝天,她却一声不吭,拿起一枚大头针,用右手捏着大头针的尾部,左手轻轻顺着大头针从上往下捋了捋,然后把针头竖着放入水中。大头针就这样缓慢地潜入水底。同学们紧张得都不敢呼吸出声音来,眼珠子也仿佛快要瞪出来了。

紧接着,第二枚,第三枚也相继潜入水中。随着水中的大头针的数量不断增加,同学们激动的数数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数到30枚了,蒋煜天的预测数已经被打破了。我仔细一瞧杯底已是薄薄的一层大头针。这时教室里的气氛已经完全转变了。同学们的情绪也格外高涨,大家从趴在桌子上看,到站起来看,到站到椅子上看,最后拥到讲台前观看。“55、56、……80、81、……90、91……”

水中的大头针已经有厚厚的一大层了,大头针纵横交错,可水却依然没有溢出来,但是水面已经不是那么平了,中央已经微微向上方凸起,就像一面凸透镜一般。教室里的同学越来越兴奋了,老师在这种紧张又兴奋的场景下,手也有些发抖了,于是便让朱蕴绮来放余下的大头针。

同学们的心情这下变得更加高涨,恨不得跑上去和她一起放。放进去的大头针的数目突破了200大关,下课铃声也在此时响起。

下课后,同学们的兴趣丝毫没有消减,反而增加了,大家一拥而上。几个同学一个接一个继续投放大头针,有时一秒钟就有3、4个呢。这不,一会儿工夫,两整盒大头针全部放入水中。这时杯底的大头针已经如同荆棘一样,到处密密麻麻,杯口也是呈现出凸出的一个小半圆球,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了百科全书。

这下我恍然大悟,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在作怪,它是一种特殊的力,是液体性质的一种表现。这次实验真是有趣而生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作文八:《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3000字

大连理工大学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院(系)    材料学院     专业     材料物理    班级     0705        姓   名     童凌炜    学号    200767025   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  2008  年  12  月 03 日,第15周,星期  三  第   5-6  节

实验名称         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理解表面张力现象。

(2) 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主要仪器设备:

FD-NST-I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砝码、镊子及其他相关玻璃器皿。

实验原理和内容: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它们以及它们合力的大小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和解释:

在液体和气体接触的表面有一个薄膜,叫做表面层,其宏观上就好像是一张绷紧了的橡皮膜,存在沿着表面并使表面趋于收缩的应力,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

计算张力时可以做如下的假设:想象在表面层上有一条长度为L的分界线,则界限两端的表面张力方向垂直于界限,大小正比于L,即f=αL(α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中, 首先吊环是浸润在水中的, 能够受到表面张力的拉力作用。 测定仪的吊环缓慢离开水面,将拉起一层水膜,并受到向下的拉力f拉。由于忽略水膜的重力和浮力,

吊环一共受到三个力,即重力W、液面的拉力f拉、传感器的弹力F

Ff拉W

试验中重力是常量,而与表面张力相关的拉力却随着水膜的拉伸而增大。水膜被拉断前瞬间的f拉,就是表面张力f。

圆环拉起水膜与空气接触有两个表面层,若吊环的内、外直径分别为D1、D2,则界限长度 L=πD1+πD2。根据界线思想定义的张力计算式得f=αL,则有

F(D1+D2)

水膜被拉断前传感器受力F1

F1(D1+D2)+W

在水膜拉断后传感器受力F2

F2W

由上面两式得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F1F2

(D1D2)

步骤与操作方法:

(1)力敏传感器的定标

i. 开机预热10分钟。 ii. 将仪器调零后,改变砝码重量,再记录对应的电压值。得到U-G关系, 完成传感器

的定标。

(2)水的表面张力及吊环内外径的测量 i. 测量吊环的内径D1和外径D2(各测量4次取平均)。 ii. 严格处理干净吊环。先用NaOH溶液洗净,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iii. 在升降台上安放好装有清水的干净玻璃皿,并挂上吊环,调节吊环水平(此步重要, 细

微的水平位置偏差将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iv. 升高平台,当吊环下沿部分均浸入水中后,下降平台。观察环浸入液体中及从液体中

拉起时的物理过程和现象,记录吊环即将拉断液面前瞬间的电压表读数V1和拉断后的电压表读数V2(该步骤重复8次)。

数据记录与处理: 以下为测量所得的直接数据 (1) 仪器的定标

(2) 表面张力-电压的测量

(3) 圆环的内外径

结果与分析:

一、张力仪的定标

VaiVbi

, Fmg, 得到一下结果 从已知数据, 令

Vi

设两者存在关系V=kF, 使用LINEST函数直接对数据进行直线拟合, 得到 k=3444.01203

接下来使用MLS计算Uk:

avgV_all  SUMFi^2

=58.763

SUMΔv^2 =0.8978 mv2

Sv =0.358133547 0.003362

Sk

Sv

F

6.176473639

Uk = Sk*t7 = 6.176473639*2.36 = 14.57647779 修约后的Uk=1*10 mV/N k的最终结果为(3.4±0.01)*103 mV/N

得到

V-F关系方程为 V=3400*F

二、拉力电压数据的处理 断膜瞬间电压V1 0.322067817

2.36

mV

Uv1b =0.1mV

avgV1_all =96.0875mV

Sv1 t7 Uv1a Uv1

SUMΔV1i^2 =5.80875

=Sv1*t7= 0.76008 mV 0.76663mV

0.8mV 96.1±0.8

修约后的Uv1 V1的最终结果为

断膜后电压V2

mV

Uv2b =0.1mV

avgV2_all =45.825mV

Sv2 t7 Uv2a Uv2

修约后的Uv2

V2的最终结果为

0.07007

2.36

=Sv1*t7= 0.16538 mV 0.19326mV

0.2mV 45.8±0.2

SUMΔV1i^2 =0.275

三、圆环内外径数据的处理 D1avg=34.81mm , D2avg=33.21mm UD1=UD2=0.02mm 得到内外径的最终结果为 四、水表面拉力系数的计算与处理 根据以上数据, 代入计算公式得到

F1F2

(D1D2)

0.069251676

Uv1Uv2Uk2UD1UD2()0.000250345 又U(12)2(12)2

修约后的Uα=0.0002

得到张力系数最终结果为α=(69.2±0.2)*10-3 N/m

讨论、建议与质疑:

(1) 吊环刚刚接触水面时,电压读数会跃变至一个较大值,然后在慢慢变小。因为在刚刚接触水

表面时,水和吊环产生了浸润的现象,在吊环壁产生了一圈水膜,此时即存在张力,表现为对吊环向下的拉力,所以吊环刚刚接触水面时,传感器所受拉力会突然变大。

(2) 引起误差的原因会有一下几点:

1. 定标时砝码盘摇晃,会使传感器受到大于砝码盘(含砝码)重力的力的作用,这会导致    测得的电压值偏大,致使定标获得的k过大,导致最后求得的结果偏小;

2. 如果吊环不水平,则会导致水面在下降过程中,水膜并不是同时破裂,实际作用于吊环

的水膜长度只是吊环周长的一小部分,这会会导致最后求得的结果偏小;

3. 测定仪测量电压值并不是连续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反应,若在水膜即将破裂时水    面下降过快,传感器尚未显示出实际的最大电压值, 吊环就已经脱离水面。这样会导致    所测得的张力过小,从而导致求得的系数过小;

(3) 生活中常见的表面张力现象有: 水杯中盛半杯水时, 水面边缘 沿内杯壁向上延展一定高

度; 盛满水后在添加少量水, 可以看到水面高出杯壁, 呈现拱形, 但没有水溢出。 在平整干燥且洁净的玻璃表面滴上水滴, 可以看到水滴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缩成尽可能地接近圆形, 而起初水滴的形状如何。

(4) 对本实验的体会与改进建议:

本实验中最终要的测量步骤是测量吊环与水膜断开瞬间的电压值, 由于是瞬时值, 故对操作的要求很高。 在实验中可以发现, 当液面从最高点(此时认为吊环已经浸润)开始下降时, 传感器的电压示数呈现如下的变化规律: 一开始电压随液面的下降而上升, 此时可以较快地旋转升降螺母使液面下降; 电压上升到某一较大值后, 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不变, 此时表明水膜的拉力以达到最大值, 应放慢螺母旋转的速度, 使水面缓慢下降; 之后电压将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时说明水膜即将破裂, 应极其缓慢地旋转螺母, 保证液面平稳下降且不产生波纹, 同时密切注意电压读数和水膜状态, 一面观察水膜, 一面逐个记忆读数, 当水膜破裂瞬间得到的读数, 即为所需的测量值。

做实验中发现, 吊环仪器的制作比较粗糙, 用于悬挂的金属丝长度不整且有较严重的扭曲, 这些都不利于吊环的水平位置调节。 因此建议对吊环仪器应当精密制作, 使用三根等长的金属丝, 拴在吊环中心对称且等高的三个孔上, 并且上端在同一长度位置上拧成一股, 这样可以保证静止悬挂时, 吊环即处在基本符合标准的水平位置上。

作文九:《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2900字

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院(系)材料学院专业材料物理班级0705 姓名童凌炜学号200767025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2008年12月03日,第15周,星期三第5-6节

实验名称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理解表面张力现象。

(2) 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主要仪器设备:

FD-NST-I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砝码、镊子及其他相关玻璃器皿。

实验原理和内容: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它们以及它们合力的大小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和解释:

在液体和气体接触的表面有一个薄膜,叫做表面层,其宏观上就好像是一张绷紧了的橡皮膜,存在沿着表面并使表面趋于收缩的应力,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

计算张力时可以做如下的假设:想象在表面层上有一条长度为L的分界线,则界限两端的表面张力方向垂直于界限,大小正比于L,即f=αL(α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中,首先吊环是浸润在水中的,能够受到表面张力的拉力作用。 测定仪的吊环缓慢离开水面,将拉起一层水膜,并受到向下的拉力f拉。由于忽略水膜的重力和浮力,

吊环一共受到三个力,即重力W、液面的拉力f拉、传感器的弹力F

Ff拉W

试验中重力是常量,而与表面张力相关的拉力却随着水膜的拉伸而增大。水膜被拉断前瞬间的f拉,就是表面张力f。

圆环拉起水膜与空气接触有两个表面层,若吊环的内、外直径分别为D1、D2,则界限长度 L=πD1+πD2。根据界线思想定义的张力计算式得f=αL,则有

F(D1+D2)

水膜被拉断前传感器受力F1

F1(D1+D2)+W

在水膜拉断后传感器受力F2

F2W

由上面两式得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F1F2

(D1D2)

步骤与操作方法:

(1)力敏传感器的定标

i. 开机预热10分钟。 ii. 将仪器调零后,改变砝码重量,再记录对应的电压值。得到U-G关系,完成传感器的

定标。

(2)水的表面张力及吊环内外径的测量 i. 测量吊环的内径D1和外径D2(各测量4次取平均)。 ii. 严格处理干净吊环。先用NaOH溶液洗净,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iii. 在升降台上安放好装有清水的干净玻璃皿,并挂上吊环,调节吊环水平(此步重要,

细微的水平位置偏差将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iv. 升高平台,当吊环下沿部分均浸入水中后,下降平台。观察环浸入液体中及从液体中

拉起时的物理过程和现象,记录吊环即将拉断液面前瞬间的电压表读数V1和拉断后的电压表读数V2(该步骤重复8次)。

数据记录与处理: 以下为测量所得的直接数据 (1) 仪器的定标

(2) 表面张力-电压的测量

(3) 圆环的内外径

结果与分析:

一、张力仪的定标

VaiVbi

,Fmg,得到一下结果 从已知数据,令

Vi

设两者存在关系V=kF,使用LINEST函数直接对数据进行直线拟合,得到 k=3444.01203

接下来使用MLS计算Uk:

avgV_all  SUMFi^2

=58.763

SUMΔv^2 =0.8978mv2

Sv =0.358133547 0.003362

Sk

Sv

F

6.176473639

Uk=Sk*t7=6.176473639*2.36=14.57647779 修约后的Uk=1*10mV/N k的最终结果为(3.4±0.01)*103mV/N

得到V-F关系方程为V=3400*F

二、拉力电压数据的处理 断膜瞬间电压V1

0.322067817

2.36

mV

Uv1b =0.1mV

avgV1_all =96.0875mV

Sv1 t7 Uv1a Uv1

SUMΔV1i^2 =5.80875

=Sv1*t7= 0.76008mV 0.76663mV

0.8mV 96.1±0.8

修约后的Uv1 V1的最终结果为

断膜后电压V2

mV

Uv2b =0.1mV

avgV2_all =45.825mV

Sv2 t7 Uv2a Uv2

修约后的Uv2

V2的最终结果为

0.07007

2.36

=Sv1*t7= 0.16538mV 0.19326mV

0.2mV 45.8±0.2

SUMΔV1i^2 =0.275

三、圆环内外径数据的处理 D1avg=34.81mm,D2avg=33.21mm UD1=UD2=0.02mm 得到内外径的最终结果为 四、水表面拉力系数的计算与处理 根据以上数据,代入计算公式得到

F1F2

(D1D2)

0.069251676

Uv1Uv2Uk2UD1UD2()0.000250345 又U(12)2(12)2

修约后的Uα=0.0002

得到张力系数最终结果为α=(69.2±0.2)*10-3N/m

讨论、建议与质疑:

(1) 吊环刚刚接触水面时,电压读数会跃变至一个较大值,然后在慢慢变小。因为在刚刚接触水

表面时,水和吊环产生了浸润的现象,在吊环壁产生了一圈水膜,此时即存在张力,表现为对吊环向下的拉力,所以吊环刚刚接触水面时,传感器所受拉力会突然变大。

(2) 引起误差的原因会有一下几点:

1.定标时砝码盘摇晃,会使传感器受到大于砝码盘(含砝码)重力的力的作用,这会导致 测得的电压值偏大,致使定标获得的k过大,导致最后求得的结果偏小;

2.如果吊环不水平,则会导致水面在下降过程中,水膜并不是同时破裂,实际作用于吊环

的水膜长度只是吊环周长的一小部分,这会会导致最后求得的结果偏小;

3.测定仪测量电压值并不是连续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反应,若在水膜即将破裂时水 面下降过快,传感器尚未显示出实际的最大电压值,吊环就已经脱离水面。这样会导致 所测得的张力过小,从而导致求得的系数过小;

(3) 生活中常见的表面张力现象有:水杯中盛半杯水时,水面边缘沿内杯壁向上延展一定高度;

盛满水后在添加少量水,可以看到水面高出杯壁,呈现拱形,但没有水溢出。在平整干燥且洁净的玻璃表面滴上水滴,可以看到水滴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缩成尽可能地接近圆形,而起初水滴的形状如何。

(4) 对本实验的体会与改进建议:

本实验中最终要的测量步骤是测量吊环与水膜断开瞬间的电压值,由于是瞬时值,故对操作的要求很高。在实验中可以发现,当液面从最高点(此时认为吊环已经浸润)开始下降时,传感器的电压示数呈现如下的变化规律:一开始电压随液面的下降而上升,此时可以较快地旋转升降螺母使液面下降;电压上升到某一较大值后,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不变,此时表明水膜的拉力以达到最大值,应放慢螺母旋转的速度,使水面缓慢下降;之后电压将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时说明水膜即将破裂,应极其缓慢地旋转螺母,保证液面平稳下降且不产生波纹,同时密切注意电压读数和水膜状态,一面观察水膜,一面逐个记忆读数,当水膜破裂瞬间得到的读数,即为所需的测量值。

做实验中发现,吊环仪器的制作比较粗糙,用于悬挂的金属丝长度不整且有较严重的扭曲,这些都不利于吊环的水平位置调节。因此建议对吊环仪器应当精密制作,使用三根等长的金属丝,拴在吊环中心对称且等高的三个孔上,并且上端在同一长度位置上拧成一股,这样可以保证静止悬挂时,吊环即处在基本符合标准的水平位置上。

作文十:《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小实验》500字

岁7个月又17

天了

偶然一期节目,是做一物理小实验,关于水的表面张力。我大学专业是化学,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也做过不少,但是要想一2岁多的孩子明白和理解,那是相当困难的。我也曾经给姐妹俩做过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无非就是吹泡泡,虽然姐妹俩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好像还是没怎么明白这个力的原理。但是这一次的实验我觉得很好,也很简单,小朋友也很喜欢,因为有她们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这种物理理论概念的直观作用。今天写下来,没有看那期节目的小朋友家长可以协助在家做! 第一步,找5根牙签,从中间掰折但不要断裂,如下图:

第二步,将掰折的中间在一点上摆开成放射线状,如下图:

第三步,在中间点的位置滴几滴水,不管用什么只要滴水上去就可,女儿手边刚好有喝水奶瓶,所以女儿

就开始滴水了,请仔细观察牙签变化,如下图:

第四步,请仔细观察进展:水的表面张力已经推动牙签在动了噢!很厉害是吧!看下图:

第五步,结果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很漂亮很标准的一个五角星,如下图:

当然大家也可以找一些有颜色的类似牙签的东东来做,相信你的五角星肯定会更漂亮的。

可能有些家长认为现在教这些物理的抽象概念,小孩子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就象老卡尔维特教育小卡

尔维特的那样,我相信等孩子长大学到这些的时候,他会想起小的时候曾经做过的实验,那样就很容易重

新理解高深的理论了。更重要的是现在孩子很高兴得在做实验!如此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