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描写景物作文》3200字:描写景物的小作文

作文一:《小学生描写景物作文》3200字

走进秋天

我喜欢充满活力的春天,喜欢多姿多彩的夏天,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我更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秋天一来,秋意就越来越浓了。

你们知道哪里看秋景会更美吗?告诉你,那就是乡下的果园啦!

秋天到了,在秋风的吹拂下,乡下换上了新衣裳。走进秋天的果园,一股泌人心脾的芳香迎面扑来。快看,苹果换上了红艳艳的新衣服,那红红的衣服真像胖娃娃的脸。调皮的苹果迫不及待地拨开遮挡它的叶子,向人们报告它成熟的喜讯!那黄澄澄的鸭梨,一个个挂在树上,像一个个黄色的小灯笼。看,那山上的大红枣都悄悄地穿上了红衣服,从高处往下看,漫山遍野都是一片深红色,真不愧是“满山红”呀,它赛过了秋天的枫叶也赛过了早晚的云霞。快来快来,来看看那又大又紫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满葡萄架子,那圆鼓鼓的身姿多诱人啊!

走进秋天的田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黄的玉米,玉米顶端的红缨子犹如玉米帅气的小辫子。走进秋天的花园,菊花开得真热闹啊!你看看,那碧绿的叶子衬托这花瓣,红的、黄的、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啊!

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我将永远将这美丽的画卷珍藏在我心间!

我爱丰收的秋天

我爱百花盛开的春天,爱树叶茂盛的夏天,爱大雪纷飞的冬天,但我最爱果实累累的秋天。

秋天到了,金黄的落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飞舞,又像是秋姑娘给我们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果子熟了,大家快来采摘吧!”

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来到一个很大很大的果园,看见红中带黄的苹果,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你挨我,我挤你,把树枝压弯了腰。我继续往前走,金灿灿的桔子像一只只小灯笼挂在树上,一阵微风吹过,摇摇晃晃的,沉甸甸的桔子仿佛就要掉下来了。还有那粉嘟嘟的石榴,咧开嘴笑了,露出了圆溜溜亮晶晶的果肉,让我口水直流,“妈妈,妈妈,我要吃石榴”喊叫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秋天是金色的世界,是果子成熟最多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我连连点头,心里想:我要把这些熟了的水果尝个够呢!

我们家乡很美,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欢迎小朋友到嵊州来玩。

夸家乡

我们的家乡在嵊州。嵊州是越剧之乡、围棋之乡、竹编之乡、茶叶之乡、领带之乡,被称为“山水嵊州”。

嵊州四面环山,景色秀丽,山水相连,有四明山、西白山、城隍山、南山湖景区、剡中第二泉、百丈飞瀑、红佛寺„„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

我爬过很多山,印象最深的是西白山。西白山很高有1095米。那里树林茂盛,鸟语花香、泉水丁冬,古树参天,盛产得榧。香榧是我们嵊州的特产。香榧树很高,要等几十年才会结果,人们要爬上树才能摘到它的果子。香榧外壳很硬里面有一层黑色的衣服,香榧吃进嘴里香香的、酥酥的。

掌声的鼓励

今天进入军事训练第二天,天气比昨天还要热,班主任梁老师脚痛都坚持在大操场上的观看我们训练,大家训练得更加认真。训练的内容增加了敬礼、礼毕、扣列、解散等内容,训练的强度也有些加大,七班有一个同学在进行蹲下的动作时,脸色发青,囗吐白味,很快被送去医务室处理,

因此训练解散动作时,采取了中间休息10分钟的办法,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去喝水,补充体能,以便更好训练。

今天的训练是从复习昨天的动作开始的,教官点名要我出来示范昨天学过的动作,向同学们提出:如果我做得正确就鼓掌,做得不规范就不要鼓掌。

我的心跳得好厉害,惊怕做不好出洋相,但是我鼓起了勇气,决心要尽力做好。按照教官的囗令,我首先完成了向左转和向右转的动作,得到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接着做向后转,也得到了热烈的掌声,同样获得了热烈的掌声,我紧张得满头大汗,教官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非常感谢同学们对我的鼓励!感谢教官对我的信任!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由于我对军事训练很喜爱,所以昨天回家后虽然好累我还是在房子里练习了学过的动作,今天中午我又将学过的动作教给了读一年级的妹妹,要他像我一样做动作,所以这次我能顺利过关,并且获得同学们的掌声。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给了我好大的信心,我决心认真参加军事训练,努力掌握各个动作的要领,认真提高素质和思想品质,认真加强纪律观念、集体观念,要为班集体争光!听说军训结束时各班要进行比赛,我希望我的班能成绩显著,能取得好成绩,让校长高兴,班主任满意,自己满足!

四季里的精灵

我爱四季,因为四季是多情的,四季是富有诗意的。四季的万物各有各的千秋,因为它们是天地之间的流浪者、飘泊者,它值得我们去同情它、关爱它、赞美它曾经有过的辉煌。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悄悄地,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在孩子们玩耍时,有一位嘉宾登场,那就是树叶,它是春姑娘的绿精灵。它从树枝间探出脑袋,仿佛在说:“大家好,大家好,我是小树叶。”树叶经过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逐渐成长,长成了嫩叶。柔柔地,柔柔地,风娃娃随着天气变化来了,它就是春姑娘的白精灵。天上的风还有一双手,它的手无处不在,风和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

春去夏来,转眼间,绿精灵成熟了,变得茂密了,可以为人类遮风挡雨了。绿精灵虽累,但它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而白精灵却垂头丧气,在空中飘来飘去,闷闷不乐。

夏哥哥悄然离去,秋姐姐带着魔术棒来了。秋天的绿精灵那更是千姿百态,红的枫叶,黄的落叶。枫叶如同天边火红的晚霞,晚霞落在大树上一片通红。那披着金装的银杏叶更是楚楚动人,它们在半空中翩翩起舞。此时的白精灵在空中,自由得舞动,吹掉了绿精灵,绿精灵难过极了!

冬天,绿精灵全枯死了,而松柏却在那儿笔挺地站着,一点儿也不怕寒风。白精灵那刺骨的寒意像一把刀,受到了人们的责备。

四季是美丽的、无私的、还是变幻无穷的,它更是一位魔术师,四季给了我一个舞动的世界。

小河的四季

我的家乡在盛康,天蓝景秀水清,是个美丽的地方。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河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河道弯弯曲曲,就像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萦绕着伸向远方。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河面上那些尚为融化的冰块浮在水面上,顺流而下如一只只漂流的竹筏,河边的草地上已有些小草欣欣然张开了眼,慢慢探出头来,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气息,同时也

向其他同伴们炫耀着刚刚抽出的新绿来,一点两点的野花也从甜甜的梦乡中醒来,眨着睡意朦胧的眼睛慢慢张开柔嫩的花瓣,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春天的一切。

夏天,娇阳似火,烈日炎炎。树叶早已被烤得疲惫不堪。岸边的石头也是滚烫滚烫的,惟有小河里的水是冰凉如昔,清澈如昔。胆大的男孩们都脱光了衣服在河里嬉戏着、翻滚着,还有的在捉鱼、虾,蟹。看,那只蟹正耀武扬威的挥舞着它的大钳子,好像是对人们到河里惊扰了它的休息表示抗议,因为它一直以来都是“横行霸道”惯了的,但它却被男孩们捉住成了玩物;胆子小的女孩子们只好穿着短衣短裤,光着脚丫踩在河水里互相打水玩儿;年青的小伙子们也下水游泳解暑消热;那些阿姨们也把衣服端到小河来洗,一是凉快二是可以边洗边拉家常话;年龄大的老人们则在河边的大树下乘凉。好一幅乡村纳凉图啊!

秋天,万斛秋光,金浪迭涌。风姑娘给正在劳作的农民伯伯送去阵阵凉爽,给大地尽染丰收的金色:咧开嘴的金色玉米笑着,压弯了腰的金色稻谷频频点头,红着脸的高粱在招手,蓬着白发的棉花颔首低眉,真是五谷丰登。清亮明净的小河汩汩流淌着,天空倒影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瓦蓝瓦蓝的;悠悠飘流的白云倒影在河水中,更显得雪白无瑕;苍鹰在水中飞,鱼儿在天上游;虫吟鸟鸣,汇成一曲金秋交响乐。远山朦朦胧胧,幽幽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小河两岸都是树林,时而有几片弯弯的柳叶打着旋飘落下来,小鱼浮在水上的叶子旁欢快地游来游去,恰似为远航的小舟送行。

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处处都是一片白,白得迷茫、白得安详。其他地方已经成了“玻璃”世界晶莹透亮,小河却不同是另一番景象,河水微微泛着热气,那热气似有似无,随风袅袅散去,有热气是因为有地下泉水涌出,所以越是冷越是有热气,在这冰雕玉砌的世界里,这里却是碧水汪汪,捧上一口清澈的河水甘甜爽口,手放进这冒着热气的河水里,让人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更让人都不忍离去!

我爱家乡,但更爱这条小河!它不仅四季美丽,还养育着两岸的人民,造福着两岸的人民!

作文二:《小学生作文景物描写》1600字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不愿意踏着青石板唱歌,因为那坑坑洼洼的表面,一如我心底失去的信心般,满目疮痍.

这次的月考失败了,得到成绩后,我独自一人走在荒凉的小街上,两旁树上的鸟儿唧唧咋咋的叫声使我感到十分的烦躁,但是仔细的听,这些鸟儿像我的知己一般,似乎听懂了我的悲伤,陪着我一起哭。

书包的肩带在肩上勒出两道细细的痕迹,很痛,很沉重.看着那垂坠的夕阳橘艳地近在咫尺,像是要融化了般要滴下泪来.你是在为我哭泣吗?

夜阑人静,万物都尽在睡梦之中,我独自坐在窗边,望着皎洁的月光,丝毫不缺乏一点憔悴,也勾起我那沉重的悲伤,但是一场大雨的到来,似乎要将我的悲伤洗去。

夏天的风采

正当我们还沉浸在踏青的愉快中的时候,悄然间温柔的春姑娘已经离去了,随之而来的是热情奔放的夏姑娘。

太阳失去了春天的那份温柔,像个大火球或火辣辣的照射着大地,似乎要散发出全部热量。他晒软了马路,晒红了行人们的胸膛,晒的大树不敢有丝毫摆动,更晒裂了大地,把盆水泼在地上,干渴的大地一下就吮吸干净。满街都是背心、赤膊,你们恨不得钻到冰箱里去。人们一个个的都诅咒该死的热天,唯有买冰棍的老人不在乎,嘴上也跟人们高声吆喝,心里却心往天气越热越好。

如此的热,人们都盼望月亮把太阳赶走,盼望黑夜来阵凉风,吹散热气。盼啊盼,盼的太阳不好意思了,慢慢退出了天空。

夏天最热的时候也是我们放暑假的日子。白天,既是我们穿这再酷的衬衫,也不敢去室外和太阳较量。只能趁着太阳未出来的早晨和太阳落下后的晚上。夏天在我的印象里是清早的露珠和夜晚的繁星,我最喜欢夏日的夜晚了。

我不大喜欢夏天,但能领略夏天的许多好处。 夏天会使人变得年轻。一到夏天,你不得不卸下厚实的外衣,连同收起那古板肃穆的面孔。让肌肤与太阳天天亲近,心胸受熏风夜夜爱抚。大汗淋淋之际,去洗一个热水浴,再捧出一盆冰西瓜,仰脸躺在瓜棚小院内,此时最不拘小节,最自由自在。夏天是打牌、聊天、讲故事的好辰光。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拱猪”,一起钻桌子,一起数天上有几颗星星;或眺望黝黑的苍穹,诉说鹊桥银河的爱慕思恋,于是,儿时的童趣与青年时代的豪兴,一一齐凑到眼前,在追溯和幻想中年轻十岁。 夏天令人感到人生的多彩。翠绿的大自然在热浪中渐显幽深和成熟。茉莉如雪,紫薇带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街上走过一群少男少女,仿佛飘过一朵七彩的云霓。大都市令人眩目的夏装琳琅满目,叫你说不出哪种颜色最美丽。夏天从来就不甘寂寞,淡雅和浓艳,都可以成为夏的象征。 夏天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因为闷热,便滋生出许多烦躁。意志薄弱的人,爽快地把夏天让位给无聊、懒散、游荡和倦怠;意志坚强的人,却分外珍惜夏天,珍惜夏天的光阴,也就延长了你的生命。在酷暑炎热中驾起充实的生命之舟,在磨炼中赢得时间老人的恩赐,让生命的每一刻不为之虚度。 夏天是最浪漫的季节。夏日的山水毫无羞涩地敞开自己的胸怀,让游人从容地欣赏它的雄奇,它的妖娆。夏天最有趣的节目是看海,去沙滩听潮声,嬉浪不夜天,或去唱卡拉OK,或去看通宵电影,在无风的夏夜默默期待东方第一缕曙光升起。夏天有许多缠绵的话可说,不说也可品味夏日情调的温馨。 人生旅程中的夏天往往太短促。才过三十,已届不惑,夏天很快成为甜蜜的回忆。但那如火如茶的岁月不会轻易淡忘,即使夹杂着难言的惆怅,也将在你两鬓如霜时勾起不尽的牵挂,唤起你思绪的百般依恋,撞击你心灵的再次震荡。 在夏天,不要埋怨熏风无常蝉声鸣,也无须讨厌蚊子夜夜扰清梦。每一个季节就是人生的一个台阶,纵然有挫折,有烦恼,有天崩地裂,有心灵创伤,有徘徊不定,有二度死亡,只须心有所钟不虚度,壮志未酬,遗恨成霜,也足以问心无愧,留得真情在人间。 歌唱夏天,也就是歌唱热爱生命的人。只要你热爱生命,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也将如温情的春天、潇洒的秋天一样,一样壮丽,一样迷人

作文三:《小学生描写景物作文》3200字

走进秋天

我喜欢充满活力的春天,喜欢多姿多彩的夏天,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我更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秋天一来,秋意就越来越浓了。

你们知道哪里看秋景会更美吗?告诉你,那就是乡下的果园啦!

秋天到了,在秋风的吹拂下,乡下换上了新衣裳。走进秋天的果园,一股泌人心脾的芳香迎面扑来。快看,苹果换上了红艳艳的新衣服,那红红的衣服真像胖娃娃的脸。调皮的苹果迫不及待地拨开遮挡它的叶子,向人们报告它成熟的喜讯!那黄澄澄的鸭梨,一个个挂在树上,像一个个黄色的小灯笼。看,那山上的大红枣都悄悄地穿上了红衣服,从高处往下看,漫山遍野都是一片深红色,真不愧是“满山红”呀,它赛过了秋天的枫叶也赛过了早晚的云霞。快来快来,来看看那又大又紫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满葡萄架子,那圆鼓鼓的身姿多诱人啊!

走进秋天的田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黄的玉米,玉米顶端的红缨子犹如玉米帅气的小辫子。走进秋天的花园,菊花开得真热闹啊!你看看,那碧绿的叶子衬托这花瓣,红的、黄的、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啊!

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我将永远将这美丽的画卷珍藏在我心间!

我爱丰收的秋天

我爱百花盛开的春天,爱树叶茂盛的夏天,爱大雪纷飞的冬天,但我最爱果实累累的秋天。

秋天到了,金黄的落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飞舞,又像是秋姑娘给我们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果子熟了,大家快来采摘吧!”

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来到一个很大很大的果园,看见红中带黄的苹果,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你挨我,我挤你,把树枝压弯了腰。我继续往前走,金灿灿的桔子像一只只小灯笼挂在树上,一阵微风吹过,摇摇晃晃的,沉甸甸的桔子仿佛就要掉下来了。还有那粉嘟嘟的石榴,咧开嘴笑了,露出了圆溜溜亮晶晶的果肉,让我口水直流,“妈妈,妈妈,我要吃石榴”喊叫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秋天是金色的世界,是果子成熟最多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我连连点头,心里想:我要把这些熟了的水果尝个够呢!

夸家乡

我们的家乡在嵊州。嵊州是越剧之乡、围棋之乡、竹编之乡、茶叶之乡、领带之乡,被称为“山水嵊州”。

嵊州四面环山,景色秀丽,山水相连,有四明山、西白山、城隍山、南山湖景区、剡中第二泉、百丈飞瀑、红佛寺„„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

我爬过很多山,印象最深的是西白山。西白山很高有1095米。那里树林茂盛,鸟语花香、泉水丁冬,古树参天,盛产得榧。香榧是我们嵊州的特产。香榧树很高,要等几十年才会结果,人们要爬上树才能摘到它的果子。香榧外壳很硬里面有一层黑色的衣服,香榧吃进嘴里香香的、酥酥的。

我们家乡很美,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欢迎小朋友到嵊州来玩。

今天进入军事训练第二天,天气比昨天还要热,班主任梁老师脚痛都坚持在大操场上的观看我们训练,大家训练得更加认真。训练的内容增加了敬礼、礼毕、扣列、解散等内容,训练的强度也有些加大,七班有一个同学在进行蹲下的动作时,脸色发青,囗吐白味,很快被送去医务室处理,因此训练解散动作时,采取了中间休息10分钟的办法,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去喝水,补充体能,以便更好训练。

今天的训练是从复习昨天的动作开始的,教官点名要我出来示范昨天学过的动作,向同学们提出:如果我做得正确就鼓掌,做得不规范就不要鼓掌。

我的心跳得好厉害,惊怕做不好出洋相,但是我鼓起了勇气,决心要尽力做好。按照教官的囗令,我首先完成了向左转和向右转的动作,得到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接着做向后转,也得到了热烈的掌声,同样获得了热烈的掌声,我紧张得满头大汗,教官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非常感谢同学们对我的鼓励!感谢教官对我的信任!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由于我对军事训练很喜爱,所以昨天回家后虽然好累我还是在房子里练习了学过的动作,今天中午我又将学过的动作教给了读一年级的妹妹,要他像我一样做动作,所以这次我能顺利过关,并且获得同学们的掌声。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给了我好大的信心,我决心认真参加军事训练,努力掌握各个动作的要

领,认真提高素质和思想品质,认真加强纪律观念、集体观念,要为班集体争光!听说军训结束时各班要进行比赛,我希望我的班能成绩显著,能取得好成绩,让校长高兴,班主任满意,自己满足!

四季里的精灵

我爱四季,因为四季是多情的,四季是富有诗意的。四季的万物各有各的千秋,因为它们是天地之间的流浪者、飘泊者,它值得我们去同情它、关爱它、赞美它曾经有过的辉煌。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悄悄地,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在孩子们玩耍时,有一位嘉宾登场,那就是树叶,它是春姑娘的绿精灵。它从树枝间探出脑袋,仿佛在说:“大家好,大家好,我是小树叶。”树叶经过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逐渐成长,长成了嫩叶。柔柔地,柔柔地,风娃娃随着天气变化来了,它就是春姑娘的白精灵。天上的风还有一双手,它的手无处不在,风和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

春去夏来,转眼间,绿精灵成熟了,变得茂密了,可以为人类遮风挡雨了。绿精灵虽累,但它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而白精灵却垂头丧气,在空中飘来飘去,闷闷不乐。

夏哥哥悄然离去,秋姐姐带着魔术棒来了。秋天的绿精灵那更是千姿百态,红的枫叶,黄的落叶。枫叶如同天边火红的晚霞,晚霞落在大树上一片通红。那披着金装的银杏叶更是楚楚动人,它们在半空中翩翩起舞。此时的白精灵在空中,自由得舞动,吹掉了绿精灵,绿精灵难过极了!

冬天,绿精灵全枯死了,而松柏却在那儿笔挺地站着,一点儿也不怕寒风。白精灵那刺骨的寒意像一把刀,受到了人们的责备。

四季是美丽的、无私的、还是变幻无穷的,它更是一位魔术师,四季给了我一个舞动的世界。

小河的四季

我的家乡在盛康,天蓝景秀水清,是个美丽的地方。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河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河道弯弯曲曲,就像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萦绕着伸向远方。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河面上那些尚为融化的冰块浮在水面上,顺流而下如一只只漂流的竹筏,河边的草地上已有些小草欣欣然张开了眼,慢慢探出头来,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气息,同时也向其他同伴们炫耀着刚刚抽出的新绿来,一点两点的野花也从甜甜的梦乡中醒来,眨着睡意朦胧的眼睛慢慢张开柔嫩的花瓣,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春天的一切。

夏天,娇阳似火,烈日炎炎。树叶早已被烤得疲惫不堪。岸边的石头也是滚烫滚烫的,惟有小河里的水是冰凉如昔,清澈如昔。胆大的男孩们都脱光了衣服在河里嬉戏着、翻滚着,还有的在捉鱼、虾,蟹。看,那只蟹正耀武扬威的挥舞着它的大钳子,好像是对人们到河里惊扰了它的休息表示抗议,因为它一直以来都是“横行霸道”惯了的,但它却被男孩们捉住成了玩物;胆子小的女孩子们只好穿着短衣短裤,光着脚丫踩在河水里互相打水玩儿;年青的小伙子们也下水游泳解暑消热;那些阿姨们也把衣服端到小河来洗,一是凉快二是可以边洗边拉家常话;年龄大的老人们则在河边的大树下乘凉。好一幅乡村纳凉图啊!

秋天,万斛秋光,金浪迭涌。风姑娘给正在劳作的农民伯伯送去阵阵凉爽,给大地尽染丰收的金色:咧开嘴的金色玉米笑着,压弯了腰的金色稻谷频频点头,红着脸的高粱在招手,蓬着白发的棉花颔首低眉,真是五谷丰登。清亮明净的小河汩汩流淌着,天空倒影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瓦蓝瓦蓝的;悠悠飘流的白云倒影在河水中,更显得雪白无瑕;苍鹰在水中飞,鱼儿在天上游;虫吟鸟鸣,汇成一曲金秋交响乐。远山朦朦胧胧,幽幽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小河两岸都是树林,时而有几片弯弯的柳叶打着旋飘落下来,小鱼浮在水上的叶子旁欢快地游来游去,恰似为远航的小舟送行。

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处处都是一片白,白得迷茫、白得安详。其他地方已经成了“玻璃”世界晶莹透亮,小河却不同是另一番景象,河水微微泛着热气,那热气似有似无,随风袅袅散去,有热气是因为有地下泉水涌出,所以越是冷越是有热气,在这冰雕玉砌的世界里,这里却是碧水汪汪,捧上一口清澈的河水甘甜爽口,手放进这冒着热气的河水里,让人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更让人都不忍离去!       我爱家乡,但更爱这条小河!它不仅四季美丽,还养育着两岸的人民,造福着两岸的人民!

作文四:《小学生作文景物描写专项训练》25000字

景物描写练习

写景训练一 要学会观察与描写

作文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观察与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观察,就是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把那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结构、气味、滋味、声音、软硬、冷热等等,统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认真的观察,有了这种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入微的体验,就有了丰富的、生动的描写材料。任何成功的描写,都必须有详尽深入的观察作基础。

怎样学会观察,练好观察的基本功呢?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

如下列例段:

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

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这几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校园晨景。很显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首先从上(仰视)到下(俯视)观察“教学大楼→玻璃窗→篮球架”;接着从远(远望)到近(近看)观察“操场那边的冬青→眼前的花坛”;再细看花坛里的月季花和环视“一圈小草”。这种以作者站立的地方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望,或近看,或环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叫它固定观察。

什么叫移位观察呢?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例段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觉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的一段描写。作者是按照他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的。游览顺序及观察角度是:在洞口抬头望(仰视)→走进去周围(环视)是石壁,抬头(仰视)是高高的石顶→洞内一团漆黑,„„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正视、环视、仰视)。我们把这种按照作者经过的地方(即移换位置)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观察。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叉使用。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

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

我们外出参观或游览,地点和线路经常变化,因而观察的顺序必然随参观游览的顺序而变化。如下面例段:

每人买了一枚火炬,燃着由洞口进去。门很小,只容一个人走,先向下有石级,越走越暗,火炬的光,不到五尺,照到头上,顾不到脚下,路潮而滑,煞是难走。我们五个人一串,你拉了我的手,我拉了他的衣服,一步一步地蹭着走。偶然举起火炬,向上一看,只见奇形怪状黑黝光滑的大石,石上不时还有一滴一滴的水滴下来,滴到颈项里,冰冷彻骨,要接连打两个寒噤。把火炬提起向远处一看,只见七高八低的石头,有的地方很深,黑洞洞的看不见底。大家静默无言地向下走了十几分钟,翻过一个很高的大石脊,忽然发现前面几线天光,越走越亮,路也越宽。只见头上四周,尽悬着一条一条的石钟乳,大大小小,粗粗细细,各色都有。又向上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出洞的门,比入洞的门高大得几百倍。我先出洞,过一座小石桥,到对面山上,回看洞口,是一个高大的半圆形,一层层一条条的钟乳石,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排列着,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象鼻,有的像橡树杆,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真是瑰奇大观。他们几个人在洞里后出来,好像蚂蚁蠕蠕而行的样子,洞口之大,可想而知了。

作者按照入洞→洞中→出洞的游览顺序进行观察,按移位观察的顺序把山洞的奇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下段对芦沟桥的观察和描写:

芦沟桥全长260米,宽7.5米,共有11个孔,桥的两边,装饰有石雕栏杆,每边又各有碧柱140根,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卧伏的石狮,殊形异态,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狮子,有的盘蹲在大狮子脚下,

有的爬在大狮子背上,有的互相交头接耳,嬉戏耍闹,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芦沟桥的建造极其美观。在桥的两头,有两对石兽,东边是一对狮子,西边是一对象,象征着大桥固若金汤,坚实无比。东端,还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另一座石碑记载了康熙三十七年重修芦沟桥的经过。桥的两端,还有精刻的华表,把芦沟桥点缀得分外美观,„„

这一段是写芦沟桥的雄伟壮观。作者按照桥的构造艺术结构,先从整体(长、宽)后到部分(桥孔——栏杆——碧柱——石狮)进行观察和描写,再从建造艺术的特点写桥的美观,也是按照结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给读者留下了桥的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小黄巴儿狗从一堆烂柴堆里钻出来,汪汪地叫了两声,走近了一看,认出了小荣,它的两只前腿急忙搭在小荣身上。小荣把它抱起来,哭了,狗儿也像哭一样的唔唔叫个不停。

上述两段,一段写景,一段写动物,都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例段一,是对荷花的静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具体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和香味;例段二,是对小黄狗动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小黄狗和小荣见面时的动人情趣。

又如:

绿色湖面上,一支微微抖动着白色翅膀的小船,在润湿的微风中荡漾。那个样子,看上去显得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是投在水面上的一簇银色的蒲公英。

这里既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特征,又抓住了静态特征。第一句写小船在湖面荡漾的动态,第二句写小船的静态——样子„„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一簇银色的蒲公英。有动有静,把湖面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列各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完成段后的练习。

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喷水池,池边呈梅花形,池台上放着一盆盆开得火红的“一串红”,池旁满是一盆盆粉红色的月季花和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桔。池中央一座假山石上面,是一个用绿绒做成的海豚。它嘴上顶着一个彩球,尾巴还调皮地向上翘着,好像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演技,一汪清水就从那尾巴尖上喷出„„

公园的条条小径都通喷水池。小径的尽头,沿着围墙是一条环行土道,道上安放着排排木椅和石桌、石凳,原来是为人们下棋、玩扑克准备的,可现在都变成了人们学习外语的场所。

本例段写的是喷水池及其周围的景色。

段中描写了盆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凳等八种景物。作者是以_______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

一只大芦花鸡正在伸着脖子叫唤,叫一声,抖着翅膀一跳,用它那尖嘴叼住一支大麦穗子,左一摇,右一甩,肥饱的麦粒儿就给抖落在地上,拣几个粒儿吃,又去叼另一支麦穗儿了,好像要把每一支麦穗儿什么味道都要尝一尝。

①这一段是写鸡的生活习性。作者是通过对______的观察和描写来写鸡的生活习性的。

②段中运用了十个恰当的动词描写了鸡吃食的动作。请把这些动词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观察写话。

①以空间方位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写一段话。

②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晴天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一段话。 ③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写出它的静态特征。 ①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出它的动态特征和习性。

写景训练二           怎样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

风霜雪雨是大气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它们和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动植物也离不开它们。观察、认识风霜雪雨,能增长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学习描写风霜雪雨,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的一项内容。风霜雪雨变化莫测,怎样观察?怎样描写呢?

注意抓三点:

一是抓特点。风霜雪雨随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而变化,如春风和秋风不同,南风和北风有异,细雨和暴雨各有千秋。因此,我们在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时,就要注意抓住其特征。

如下面例段: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雨像绢丝一般,又轻又细,听不见渐渐的声响,也感不到雨浇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

刚才还是碧空万里,烈日当空。突然,地面刮起大风,乌云立即布满了天空.雨点嘀嘀嗒嗒地下起来了。开始是几滴,很快地,雨点成串地落了下来,整个天地白茫茫的,远处的山峦,甚至不太远的树丛、屋宇都看不见了。豆大的雨点落到河里,溅起无数个涟漪。急雨打进窗纱,敲击着玻璃,从窗隙中溅进窗台,流到屋里的地面上。刚才的燥热、烦闷,都被这大风急雨冲散了。

上面两个例段都是写雨。例段一写的是春雨,作者抓住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描绘,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例段二写的是一场急雨,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进行描绘,写出了急风骤雨的特点。

旋风把黄沙抛到天上,像千万条黄龙在天上翻滚。黄风过去,红风又来,满天像烧着大火。一股黑风盖到头顶上,迅速向四面扩展,天又黑了下来,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

上面两段都是写风的猛烈与狂暴。但各有其特点。例段一,主要抓住风的形状(像„„黄龙„„像大火„„)和颜色(黄、红、黑)的特点进行描绘;例段二,则着重描写风的动态,恰当地运用了“卷、扫荡、摇撼、撞、撕、扬、撒、怒吼、咆哮”等9个动词,把风的撒野与狂暴,描写得生动形象极了。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极了:„„雪野中有血红的珠宝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馨香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腊梅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忙碌地飞着,也听得它们嗡嗡地闹着。

上述两例同样是写雪景,由于地域不同,雪景的特色就大不一样。例段一,描写的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典型的北国风光;例二则是一幅“滋润美艳”的江南雪景——有与雪相映的山茶、梅花和冷绿的杂草,甚至还仿佛有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二是抓变化。风霜雪雨是变幻莫测的,在观察和描写时,要注意捕捉它们的动态和变化。使描写有静有动,真实生动。请看下列例段:

那雨一会儿大滴大滴飒飒地敲击着地面,一会儿又减弱,化为隐约可见的丝丝无声细雨,但始终片刻不停。灰色的云层在一座座屋顶后面浮动,浓密得看不见一线蓝天。

雨水从屋檐、墙头和树顶跌落下来,摊在院子里,像烧开了似的冒着泡儿,顺着门缝和水沟眼儿滚出去;千家百院的水汇在一起,在大小街道上汇成了急流,经过墙角、树根和粪堆,涌向村西的金泉河。

例段一描写了下雨时雨的变化:一会儿大滴大滴地„„敲击着地面,一会儿化为无声细雨„„;例段二则是描写雨水的动态:从屋檐跌落下来→摊在院子里→冒着泡儿→滚出去→汇在一起→成了急流→涌向金泉河。按照雨水流动的方向,有顺序地进行描绘,写得细腻、具体。

盛在荷叶上的露珠,经微风的振动本来已经在那里荡漾,有时槐花落在荷叶上,当中的露珠就加劲地跳跃起来。

这段用“荡漾”、“跳跃”两个动词描绘露珠的动态,形象、逼真,把露珠写活了。

起风了,风在草原上奔驰,有时发出口哨般尖利的叫声,有时又像一群野狼嗥叫疲倦了,发出一种凄凉的呜咽。乌云从草原的尽头翻滚着涌来,似乎天地交接的那条黑带里面隐藏着一顶巨大的帐篷,它被风卷出来,遮住了天空,遮住了星光。

这段从两方面描写草原上风的动态和变化:一是运用比喻写风发出的声音;二是从写乌云的翻滚速度衬托风的猛烈。

三是抓背景。风霜雪雨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与其它自然现象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如我们平常说“山风呼啸”、“林海雪原”,就关系到山野与森林。因此,我们在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和描写周围有关的景物,作为风霜雪雨的衬托。这样,内容才会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请看下列例段:

雨,轻轻地洒落在校园里,它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披上轻轻的白纱,飘着、飘着。那小小的花朵,被雨滋润后,片片花瓣像那片片泛舟,轻盈地在水中漂浮。校园里苍老的榕树那细长的枝条,被雨淋湿了,非常青翠,焕发了青春。椰子树宽大的叶子,被雨冲刷得洁净翠绿,雨滴从叶片上滑了下来,奏出“嘀嘀嗒嗒”的轻音乐。

雪渐渐停了,太阳公公从东方露出了笑脸,金色的阳光映着白茫茫的雪地,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银光耀眼的大地和万物融为一体,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一阵风吹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变换着各种颜色。

寒风像一把刀子刮着人的脸。我抬头望去,咦,屋顶披上了一层白白的霜。手被冻得通红,手指也变得僵直,脚被冻得发麻,太阳的脸也变成了苍白色。

上述三段,写了雨,写了雪,写了风。但各段都注意了对背景的描写。如例段一是写雨,却详细描写了校园树木花草的美丽景色,衬托雨水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欢乐;例段二写的是雪景。但对太阳和风进行了重点描写,衬托出阳光照射下“粉妆玉砌世界”的迷人景色;例段三写寒风,却写了人,写了霜,写了太阳,衬托寒风给人与自然带来的不适。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的例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的,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

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我弓着身子,艰难地迈着步子。风从裤管里、衣缝里直往里钻,身上像是被许多小猫爪子搔得痒痒的。前面路口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像在说:饶命吧!狂风发出尖利的呼啸,像是在狂笑戏弄着杨树的怯懦。

①作者从两方面描写了狂风的猛烈:一是写“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二是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段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

”标出来。

早晨,我一觉醒来,一眼就望见了玻璃窗上开满了各种各样奇形

怪状的霜花。

你看,有的像一丛丛茂密的灌木;有的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一片片白云;有的像生长在南方的椰子树;有的像海里翻滚的波涛;有的像玉色的珊瑚岛;有的像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像突兀的山峰巍然耸立„„好一派绚丽多姿的景象啊!

本段抓住玻璃上霜花景色奇异的特点,运用七个比喻句,对绚丽多姿的霜花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请你仿照此段的方法,写一段阳光照耀下的雪景。

风沙越来越大,它在树林当中呼啸、旋转,忽而掠过房顶逃遁在大沙漠之中,忽而又瞬息万里地冲到这小学校里,推着门窗,好像在吓唬人,好像要找较量的对手。

这一段主要描写风的______态。段中用了哪八个动词,想一想,这些动词起了什么作用。

(2)按下列要求练习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

①仔细观察狂风暴雨的特点,用一段话把它的特点描绘出来。 ②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描写雪景的变化。 ③“秋风吹来,秋天的景物将有些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觉?能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吗?

写景训练三  怎样观察和描写乌兽虫鱼

动物世界里的鸟兽虫鱼,外形千差万别,奇特有趣;动作千姿百态,灵巧多变;习性千奇百怪,难以琢磨。因此,我们观察和描写鸟兽虫鱼,要学会三点:一是学会观察描写它们的外形特征;二是学会观察描写它们的动作特点;三是学会观察描写它们的生活习性。

1.学会观察描写外形。

鸟兽虫鱼,从外形上来说,一般都有头部、躯体、脚或翅膀,但又是千差万别的。同样是躯体,有的有羽毛,有的却是光溜溜的;有的有翅膀,有脚,有的却没有翅膀但有脚。而脚呢,有两只的,有四只的,有六只的,也有八只脚的,还有“千足虫”,脚多得很呢!鸟兽虫鱼的外形这样千差万别,要描绘出它们的样子来,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抓住它们外形的特征。看看下列例段是怎样抓特征描写外形的。

小白兔周身的毛雪一样白,两只又细又长的耳朵竖着,仿佛在时时侧耳倾听;一双又圆又红、水晶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在警惕地察看周围的动静;三瓣嘴抿得紧紧的,好像要笑,但又没笑出来;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稍稍向上翘起,显得有些调皮。

咪咪的四个爪子雪白雪白的,沾上水便在地上踩出一个个美丽的梅花印来。小爪子里藏着 16把“银钩”,平时缩在肉垫里,捉老鼠时,“银钩”才伸出来,显示出它的威力。咪咪还有一条挺帅气的长尾巴,镶着黑、黄、白三色茸毛环,尾巴尖尖是黑的。

在草坪中央几方丈的地面上,聚集着数以万计的美丽的蝴蝶,仿佛是密密地丛生着一片奇怪的植物似的,好像一座美丽的花坛。这些蝴蝶大多数是属于一个种族的。它们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绿的,上面还有美丽的花纹,正面是金黄色的,翅膀扇动时,像是朵朵金色的小花在微风中抖动。也有少数翅膀是黑底带红花的,在绿草中飞起来特别显眼。

上述三个例段基本上是动物静态时的外形特点的描写。例段一是抓住小白兔全身各部分的外形特点来描写的。写了“又细又长的耳朵”,“又圆又红的眼睛”,“要笑未笑的三瓣嘴”,“又小又短的尾巴”;例段二则抓住小猫一个突出的外形特点——四只有肉垫、藏着“银钩”的爪子进行细致的描写;例三重点写蝴蝶翅膀的颜色和花纹。

上述三例告诉我们,观察描写鸟兽虫鱼的外形,除了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外,还要注意一定的顺序。如例一,就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先写周身(整体)的毛是什么样的,再按耳、眼、嘴、尾巴(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写。这样,外形特征就非常形象了。

2.学会观察和描写动态。

鸟兽虫鱼由于躯体结构、生理特点不同,因而动作也是千差万别、灵巧多变的。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面跑;有的在水里游;有的在树上爬;还有的“能歌善舞”„„,要写好鸟兽虫鱼的动态,就要注意仔细观察,抓住它们的动作特点,掌握它们的活动规律。描写的时候,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动词。如下面例段:

只见发起一阵狂风。一阵过去了,只听得乱树背后噗的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来。„„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窜将下来。„„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下来。„„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雷,震得那山岗也动,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这个例段描写的是一场与老虎的搏斗。作者用了跳、按、扑、窜、搭、掀、吼、竖、剪、兜十个动词,把老虎搏斗时一连串的凶猛动作写得活灵活现。

那只狮子大得吓人,形状狰狞可怕。它原是躺在笼里睡觉,这时翻过身,撑起一只爪子,伸了一个懒腰,接着又张开嘴,从容打了一个呵欠,吐出足有两手掌长的舌头,来回舔眼圈上的尘土,干干净净洗了个脸;然后把脑袋伸出笼外,睁着一对火炭似的眼睛四面观看,那副神气,可以使大勇士也会吓得筋酥骨软。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只睡狮醒来后的动态,作者恰当地用翻、撑、伸、张、打、吐、舔、洗、伸、睁、看等11个动词,把狮子醒后的动作和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嘿,机灵的花猫早就严阵以待,作好了捕鼠的准备。它用那特有的亮晶晶的眼睛看了看我,接着就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只见它前脚趴着,后脚蹲着,腰脊微弓,把脖子伸得长长的,竖着耳朵,两只锐利的眼睛直盯着一个方向,好像老虎就将出现„„

这里描写的是猫准备捕鼠的姿态,也用了八个动词,把猫的机灵动态描写得生动具体。

上述三例说明,要写好鸟兽虫鱼的动态,必须仔细观察它们动作、神态的特点,运用准确的动词进行描绘。

3.学会观察描写生活习性。

在大自然的影响下,鸟兽虫鱼各有各的生活习性。如有的爱吃肉食,有的爱吃草木,有的则喜欢吃小虫;有的不怕冷,可以生活在冰

窟里,有的不怕旱,可以生活在沙漠里;有的离不开水,必须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高山,掉到水里就会淹死。„„总之,鸟兽虫鱼的生活习性是千奇百怪的,要写出它们的习性,必须观察它们,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从它们的动态和静态的规律中去熟悉它们。描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它们各自的习性特征。如下列例段:

乡村的夏夜,便是蛙的世界。

当太阳一落山,黄昏的薄雾象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的时候,蛙声便渐渐热闹起来。这时候,人要是从田塍上经过,就只听见路两旁扑通扑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跳入稻田里去了,蛙声也暂时停息;但是人刚一走过,它们又扯起嗓子,放肆地叫起来了:阁阁,刮刮,果果„„每天早晨,我打开鸭笼,那十几只麻鸭便“呷、呷、呷”地叫着,拍打着翅膀,争先恐后地向池塘奔去。傍晚,当夕阳的余辉把池塘涂红的时候,它们就自觉地蹒跚地从池塘里爬上来,朴棱朴棱地拍打着翅膀,抖掉身上的水珠,由领头的鸭领队,大摇大摆地走进村来,有顺序地回到鸭笼里。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吃东西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挠足快乐地划动着。有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子都斜翘起来。

上述三段都是写动物的习性。写出了不同动物的不同习性特点。例段一写的是蛙叫的习性——夏夜黄昏时叫得热闹,人去叫声停,人走又叫起来;例段二写的是鸭子的习性——白天去池塘捕食、游玩,傍晚时,由领头鸭领队集体回鸭笼;例三是描写虾捕食的习性——总是要先用钳足去试探几次,认定没危险了,才大胆地吃起来。由于作者观察仔细,熟悉了这些动物习性的特点,描写时注意了静态和动态的变化,因而,给人留下了真实生动的印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鸟兽虫鱼的。并回答段后的问题。

姑妈家有好几匹马,一匹匹膘肥体壮,油光水滑。你看,那匹老母马四肢白如霜,身披黑鬃,颈上有一圈皎洁的白毛,就像围着一条白围巾,是那样漂亮;那小栗马,眼睛像碧蓝的玻璃,闪闪发亮,四肢长而有力,走起路来,像踩着两对风火轮,它总爱在草地上东蹦西跳,一刻也静不下来;还有那匹枣红马,腰背滚圆,四肢粗壮,跑起来四蹄腾空,更是雄姿勃勃。

这一段描写了几匹马?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马的外形特征的?把有关词语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描写老母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小栗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枣红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只大公鸡竖着鸡冠怒气冲冲地扇着翅膀,伸着长长的脖子,箭似地向前冲去,突然怪叫一声,弓着腰,脖子上的毛像扇子一样散开,竖立着,腾空而起向小公鸡扑去„„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大公鸡的_____________。 ②段中恰当地用了10个动词,请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燕子在我家落户了。大清早便在房梁上垒起窝来,它们在水田里,菜地里衔来一口口泥,又掺上些小草、羽毛、头发,把它们细心地垒在窝上。从早到晚,连续忙碌了十几天,才把一个宽敞、漂亮的窝做成功。

这一段是写燕子的外形?动态?还是写燕子的习性呢?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

一条小鳊鱼浮上水面,几乎直扑到我的脸上。它翻平了身子,那模样像是半张人脸,然后它睁着圆圆的乌眼睛瞧我一眼,就一个猛子扎下去,往深处游去了,摇摇摆摆,像是槭树的一片落叶。

①这一段主要是描写小编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段中的比喻句用“

”标出来。

(2)星期天到动物园或饲养场去仔细观察几种动物。边看边作记录。看看这些动物的头部、躯体、脚或翅膀有什么不同的特征。皮毛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它们走、跑、跳、爬、攀等动作的姿势是怎样的?它们各自喜欢吃什么?是怎样吃食的?还可以找饲养员叔叔阿姨问问这些动物有些什么习性。然后,选几只印象最深的或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分别写出它们的外形特点、动态及生活习性。 写景训练四

怎样观察和描写江河湖海

江河湖海是自然界中的大地风貌,是以水为主体的自然景物。人类离不开它,动植物也离不开它。怎样观察和描写它们呢?

描写江河就要注意江河的水势。如大江波涛滚滚,小河细水长流,溪水叮咚漫步„„观察和描写的时候,就要注意水的动态、水流的缓急、波浪的大小。

请看下列例段:

黄河,那汹涌的波涛,铺天盖天席卷而来,呼啸之声十里可闻;它跳跃着,震动着,如飞龙跃入浩瀚的东海。

小河真美啊,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近看它是那样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那游动的鱼虾。夜晚,那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温柔。此时的小河更显得迷人。

有一天,夏汛突然到来,乌云翻腾,风雨呼啸,大江怒吼,惊涛骇浪震动群山,水头汹涌,连十二孔导流底孔都来不及宣泄,洪水以奔马之势泻过混凝土大坝,像遮天的瀑布倾入下游的河床,波涛澎湃,激浪飞腾,十里外都可以望见白蒙蒙的水雾,几十里外都可以听见哗然的水声。

例一,写黄河的汹涌水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无可阻挡;例段二写的是一条小河的美丽与温柔。远看,“是那样的绿”;近看,“是那样的清”;夜晚看,“更显得迷人”。把小河描写得令人神往;例段三是写凶猛的洪水,“像遮天的瀑布倾入下游河床”,“几十里外都可以听见哗然的水声”。

上述三例虽然都是写江河景观,但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观察和描写湖泊,除了注意岸边的景色外,还要看湖面的动态和变化。

如下列例段:

大概湖的美处在“明媚”。水上的轻风,皱起万叠微波,湖畔有芊芊的芳草,有青青的树林,有平坦的道路,有曲折的白色栏杆。黄昏时,便是天然的临眺乘凉的所在,湖上落日,更是绝妙的图画。夜中归去,长桥上,两串徐徐互相往来移动的灯星颗颗含着凉意,若是月明中天,不必说,光景尤其怡人了!

多么美丽的湖啊!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蓝绸般的湖水,一直伸到远山的深处。远远望去,湖面上白帆点点,一只只小船好似一片片树叶在水面飘动。突然刮起一阵风,就可以看见一个个小浪争先恐后地向岸边涌来,可是刚上来,又像怕有人拽它似的,马上退了回去。

放眼望去,天苍苍,水茫茫,烟波浩瀚,水天一色。仿佛水在天上,天在水下,十分壮观。我在湖中天水之间,顿时变得渺小,轻飘了。

上面三个例段都是描写湖的景色:例一是描写湖的“明媚”。重点写湖畔周围的景色;芳草、树林、道路、栏杆、落日和长桥上的灯星。例二是描写湖的“美丽”。重点是写湖面上的景色,写了白帆、风和波浪。例三则是描写湖的“壮观”。水天相接,“天苍苍,水茫茫,烟波浩瀚”,“我在水天之间”“变得渺小了”。各段特点鲜明,描写具体生动。

海洋的特点是辽阔、多变,“有时像妈妈,——漂亮、温柔;有时像爸爸——暴躁、威严。”我们在观察和描写它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特点。

看看下面例段是怎样描写的:

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它比我想象中的大海不知要大多少倍,蓝色的海水涌起滚滚浪花,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往远处望,天和海连在一起,没有边际,一片茫茫。

我喜欢极目远眺多变的大海。季节不同,天气各异,早、中、晚,阴、晴、风、雨,大海呈现着各种姿态,变化着各种颜色。黑黝——翻滚;墨绿——潜流;发白——奔腾。而眼前,海,变得温柔恬静,展现在太阳下的,是无边的碧蓝。

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远远的,就在这样平静的沉睡般的海面上,许多只挂着白帆的鱼船随风荡漾。

大海狂暴得像个恶魔:翻腾着泡沫,失去了均匀的节奏。海浪冲击着石砌的护堤,发出巨大的轰鸣,转眼间在石堤上撞得粉碎,于是颓然跌落下去。海浪起伏着,稍稍平稳了一会儿,又奔腾起来,重新聚集力量,出人意料地向岸边猛扑上去„„

上述四个例段,写了海的辽阔(例段一);写了海的多变(例段二);写了海的宁静(例段三);写了海的狂暴(例段四)。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各具特色。

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江河有两岸的景物;湖泊有湖畔的风光;大海有海滩的特色„„,而且江河湖海的水总是与天相连的,因此,在观察和描写江河湖海的时候,必须注意周围景物的衬托,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例如下面各段:

清晨,我们登上黄河大堤。

堤内,黄色的长河,波涛滚滚,向东奔流。宽广的河面上,机轮隆隆而过,白帆乘风远航。堤外,无际的稻田,微波荡漾,像绿色的海洋。长长的灌溉渠,似几条白色的缎带,飘在绿海上面。近处,可以看到水波粼粼的鱼池,不时哗啦一声,泛起一簇白色的水花„„

海滩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儿,在暮色苍茫中仿佛是一群海鸥或是一群海兽。有的是站着,有的是卧着,有的像要拍着翅膀飞去了,有的

是要走动了;一卷潮水涌了上来,将大石块吞去时,恰像一只海兽没入海中了,不久又现了出来,像在海里游戏。

这里形成一个宁静的小湖。这时天已完全开朗了,湖周围的山,变成一种绿色带蓝的颜色,一片淡得若有若无的青霭,把那密密层层的挺直的杉林围绕着。靠近水边的杂树,有的叶子开始变得鲜红,金黄。天蓝得像水洗过,干净、透明,几堆幻影似的白云,停在天空,它的姿势映到水底,水里也有一个天。你眯着眼,会产生一种幻觉;似乎跳下去,不是沉到湖底而是飞向天空。

例段一写的是堤岸美景。先写堤内景物,重点写堤外风光;例段二是写海滩石块儿。重点描写石块儿的各种姿态,有动有静,很有一番情趣;例段三是描写湖畔景色。写了山色、蓝天、白云、倒映„„这些景物描写的虽然不是江河湖海本身,是它们的周围世界,但是是红花配绿叶,与江河湖海融为一体,成了美中之美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的例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江河湖海的。并按要求做做练习。

大渡河是长江的一道支流,两岸都是蜿蜒连绵的高山,河宽300多米,水深十几米,我们去时,刚好遇上暴洪,只见湍急的河水闪着青光,喷着白浪,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哗哗的水声。

①这一段主要写河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例段哪些地方写出了大渡河的特征?用“

”将有关

词句标出来。

这条河啊,它既不像春水那样浑浊,也不像夏洪那么暴怒,这阵儿,它静悄悄地流淌,闪动着粼粼的水光,就好似闪动着千万只明亮的眼波,都在凝视着秋天山野的秀色。

这一段描写重点突出河水的______态。把闪动的水光比喻______,给人一种温柔之感。

村庄后面有一条会唱歌的小溪。从望不见的山谷中流出,蜿蜒曲折。溪边傍山处还有几处泉眼,泉水汩汩冒出,一齐流入小溪中,水声哗哗,和谐动听,这便是小溪的歌的一小段插曲。小溪在不同的季节唱不同的歌。春季,它哗哗地唱着清亮的歌;夏季,它叮咚叮咚地唱着欢快的歌;秋季,它喧嚷着,像在向人们赞美着丰收;冬季,它又唱起希望的歌,盼望着春天的到来。

①这个例段描写的是一条______的小溪。作者运用了______的手法,先写小溪唱的一段小插曲——“泉水汩汩冒出,一齐流入小溪中,水声哗哗,和谐动听。”接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溪在春、夏、秋、冬四季唱的歌各有什么特色?用“

”把有关词语标出来。

泉水蓝幽幽的,水面发出一丝淡淡的光。一阵微风过去,泉水泛起一片涟漪,使人浑身清凉。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泉水仿佛是一块发亮的蓝宝石,一眼可以看到泉底。小鱼在这里游泳,小虾在这里聚会,那水草下面还有小田螺呢!

细细读一读这段对“清泉”的富有诗意的描写,想想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心情?假如你也身临其境,感觉会怎样?

湖面像一面大镜子,和蓝色的天空浑然一体,倒映着两边的山色,好像水中长出一座座奇形怪状的高山,仿佛鱼儿在天上游动,鸟儿在水底飞翔。听爸爸说,要是有太阳,湖水呈现出红、绿、黄、蓝、紫五种颜色,和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湖面好似浮动着一颗颗宝石,熠熠闪光。

①这段描写了迷人的湖光山色。第一层写______,是作者看到的景色;第二层写的是______的景色。

②段中哪几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

”标出来。

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先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上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冲到水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

这段瀑布的描写是按照______的顺序写的,先写远离瀑布______,再具体描写过处看到的______。

写出了瀑布的情趣与风韵。

2.利用节假日或旅游的机会观察江河湖海,按要求练习写话。 ①用一段话描写出大河汹涌澎湃的动态。

②用排比句描绘家乡小河或池塘水的“清”、“静”、“绿”的特征。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河岸或湖畔美丽的景色。 写景训练五

怎样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

山林原野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雄伟壮观的高山峻岭;有绚丽多姿的平原旷野;还有风貌葱笼的森林树海。我们怎么来描绘它们呢?

第一,要抓住特征。

山,有高耸入云的山峰,有连绵起伏的山岭,还有陡峭惊险的峡谷;高原、平原、草原的景色亦有差异;田野、郊野、旷野的风貌也各不相同;森林山色各有千秋。怎样写出它们的风采呢?

请看下列例段:

抬头一看,顺着漓江的右面耸立着一座高山。这山拔地参天,直上青云,仰头一看,差点把帽子都甩掉了。只见山这边,断岸削壁,好像有谁用巨斧砍去了一半,直上直下,险峻陡立。云朵在它的脸上游动,苍鹰在它的腰间盘旋。向下一看,江面竹筏上垂钓的渔人,只剩下一星墨点。

这座山的特点是高陡、险峻,作者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高:“拔地参天、直上青云”;写险:“断岸削壁、直上直下”。读来,真令人胆颤心惊。

无数冰峰雪岸,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有的像漫空飞舞的银龙,奇峰妙壁,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

这里运用四个比喻(也是排比)重点抓住雪峰不同姿态的特点进行描写,把冰峰雪崖写得栩栩如生。

如果是在春天,你可以看到乳白色的雾笼罩着地面,你可以嗅到青草发芽的芬芳气息,你可以触摸到大地的脉搏跳动。——草原的春是朝气蓬勃的。如果是夏天,各式各样的花,都争着向你笑,笑得那么明朗;各种各类的草,都伸出娇柔而碧绿的叶子吸引着畜群;小河带着清风在满甸子上流过,用那叮叮的话语向你夸奖改革后的草原。——草原的夏是热烈的。到秋天,山是浅黄或绛紫色的,河水是碧蓝碧蓝的,柞树的叶子火一样红,素馨花雪一样白,野艾的瓦灰,菅草的姣绿,野菊花的藕荷色,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图画。草原之秋既娇艳又严肃,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季节。

这个段落,描写的是草原春、夏、秋三个季节景色的不同特点:春天朝气蓬勃;夏天热烈明快;秋天娇艳金黄。具体而生动的写出了草原的绚丽风光。

公路两边是漫无边际绿油油的麦田,麦田中间,夹种了一些开着小红花的紫云英和正在开着小白花的莱菔花;更多的是黄澄澄的油菜花。田野的颜色真是绚丽极了。朝日正喷薄直射,长空中闪烁着万道金霞,给这彩色缤纷、香气扑鼻的田野,挂上了一层奇异的纱幕。

这一段是描写田野的景色。重点突出了田野“色彩缤纷”的特点。

上述例段,写的是高山、雪峰、草原和田野四种不同的景物,由于抓住了各种景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描绘,因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如身临其境。

第二,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观察。

生活经验曾告诉我们,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事物展现在眼前的形象、风貌就不一样。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只有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观察、去揣摩,去体验,才能写出它们的多姿多态和斑斓色彩。

请看看下面这些例段,是怎样对山林原野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描写的。

俯看足下,白云弥漫,环视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外,似朵朵芙蓉出水。

从山脚往上望去,只见山腰上是形势险峻的悬崖,高不可攀,灰蒙蒙的晨雾似袅袅炊烟,缠绕在山顶,山峰时隐时现。

站在高高的山头上,放眼四望,平整整的水田,从脚下一直向远方延伸,好似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棋盘。山的一面是一片花果园,艳丽的花朵已经开满枝头。远远望去,是一团火,是一片云。

刚刚返青的麦苗,毛绒绒,绿茵茵,挑着无数个晶莹明亮的灯珠,在红艳艳的太阳照射下,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芒。新开挖的河渠,流水淙淙,飘动着银色的浪花,远远望去仿佛在绿色的衣裙上佩戴了一条铮亮的玉带。村前新盖的一幢幢红瓦房,点缀在绿色的海洋里,更加显得五彩缤纷。

山坡上,杂草却蓬蓬勃勃地长着,有时候还开出一些小花。杂草和小花,常常顶着许多滚滚欲落的露珠儿,轻风吹来,它们像孩子一样戏闹着,甚至发出阵阵细微的动人心弦的嘻笑声。

上述五个例段都是写山林原野的,但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和层次各不相同。例(1)是“俯看”足下群峰;例(2)是“仰望”悬崖山峰;例(3)是“环视”郊野的景色;例(4)例(5)则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田园风光。段段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静有动,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第三,要注意时间季节的变化。

大地风貌的变化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凌晨与清晨不同,早春与暮春不同,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更不同了。因此在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时应注意时间季节变化的特点。

如下列例段:

这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分,草原上笼罩起金色的寂静。远处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那天边牛乳般洁白的云朵,也变得火带一般鲜红。草浪平息了,牧归的牛羊群,从远方草原走来。

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千山初醒,朝云出岫,在青青茫茫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转瞬间,太阳落山,霞光消退在暮色降临的苍茫中,峰巅却凝聚着一片彩霞。

美丽的杨树林,是我们的乐园。冬天,白雪茫茫的日子,谁不喜欢钻到杨树林里来抛雪球呢?当你需要进攻或退却的时候,可爱的小树会伸出臂膀来,将你掩护;夏季,骄阳似火,无私的小杨树会挺直腰杆,勇敢地承受太阳的曝晒,把阴凉送给我们,让我们在凉爽的林子里追逐,散步,玩耍„„;每当微风吹拂,杨树的叶子轻轻翻动,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

例段(1)描写的是夕阳西下时,草原上云彩、山峦、羊群的动态和变化;例段(2)描写的是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景色的变化;例段(3)则是以“我们的乐园”为中心,描写不同季节,孩子们在杨树林嬉戏玩耍的情景。由于抓住了时间、季节变化的特点来描写,因而各具特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汽车在高原上奔驰着,车后扬起阵阵的黄土烟尘。一路征程,使我变成了一个黄土人,头发黄了,身上黄了,鞋里也灌满了黄土,就连眼角用手一揉都能揉出黄土。多少万年,不!多少亿年大自然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真是名副其实啊!„„

这一段抓住了黄土高原的什么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终于登上了峰顶。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银带,黄山、庐山隐约可见。此时再看刻在石壁上的“非人间”三字,觉得更加传神了。

这一段是写作者站在______观察景物。观察的顺序是:先环视(环顾四周),接着______,再______刻在石壁上的三个字。按观察顺序进行描写,景物层次清楚,语句条理分明。

我的家乡三面环山,风景如画。南面的山,山高树茂,名贵的白松、红松,一片片郁郁葱葱,清秀挺拔。冬天山上白雪皑皑,像粉妆玉砌的世界,阳光一照,反射出银色的光芒。通过哈密的公路像一条带子蜿蜒盘旋在被积雪覆盖的天山上。春天,积雪变成了小溪,流在良田中,使大地换上了绿装,禾苗茁壮成长。家乡的北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远远看去仿佛和青山相连。茫茫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好像绿色的地毯。五颜六色的小花,又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美丽的图案。

①这一段话是按______顺序观察和描写家乡景物的,是以______的变化来写景色的变化的。

②这段话中描写了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种景物。

③段中有三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

”标出来。 黎明,那是怎样迷朦和纯净的世界呀!在空中,启明星和月亮对视着;一个冉冉上升,一个缓缓下坠,动中有静。在山下,古木寂寂,晨雾漫漫,似乎万物都沉睡未醒。

我爱这里的清晨。一缕缕霞光透过薄薄的纱窗,洒在桌上,书上;洒在人们的脸上,给每一个人的头发都镀上了一层金辉,好像朝阳要赐给每一个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人一顶桂冠。

上面两段都是描写早晨的景色。前段是写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的景色;后段是写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的景色。比一比,两段景物有什么不同?

2.按下列要求练习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 ①描写一座你见过的山峰,把它的特征写出来。

②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家乡田园的景色,按观察的顺序写。

③按季节变化观察一片树林的变化,把变化特点写下来。

写景训练六   怎样观察和描写日月星辰

日月星晨是天空的自然现象。它们五光十色,千变万化,且离我们遥远,怎样观察和描绘呢?

第一,要学会捕捉典型景象。像画家画速写那样,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典型天象进行观察和描写。

如下列例段:

我忽然发现一道蓝光,像探照灯射出来的光柱一样,从天边射向天空。这时,我才注意到瓦蓝瓦蓝的天空上,有许多形状不一的云朵。啊,这朵像巍峨的大山;那朵像密集的树林;挨着树林的那朵像威风凛凛的“老虎”;天边的那朵像温顺可爱的“小花猫”真是形态万千。一会儿,云朵汇集成一大团,像一只正要下海的“大海龟”。“大海龟”前面的云像汹涌澎湃的海水。“大海龟”的前脚刚伸进海水里,后脚还留在海滩上,短短的尾巴微微向上翘。我越看越出神,可是,不久,“大海龟”不见了,它融进了汹涌澎湃的“海水”里„„

黎明的海洋,又换上新装。最早出水的微红曙光,把桃色的光彩点染在浪峰上。片刻之后,曙光起处,出现了一片绛紫色的云霞,太阳如血红的大球,推开云霞,跳出海面,猛然沉落下去,随后又升了上来,升升沉沉,沉沉升升,仿佛它在依依不舍地恋着海洋,却被无情的巨浪推涌而去,终于挂在海空的一角。万道红光从天而降,火焰似的浪潮从海岸奔袭而来,眩人眼目,振人心魄。

一片白云,掩住月儿秀丽的面容,月儿立即把清辉从白云边上放出来,在四周镶成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白云从月亮脸上轻盈地

流过。月亮被白云掩住,星星争着放光;星星被白云遮住,月亮争着施辉。它们像是商量好了似的,要给夜的沙漠以光的爱抚。

上述三段描绘的都是典型景象。例(1),重点抓住云彩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特点,进行具体细微的描绘,先写云彩的形态,后写云彩的变化,把晚霞描绘得栩栩如生。例(2),则抓住“海上日出”的典型景象,按时间顺序描写日出的动态,把太阳在海上“升升沉沉,沉沉升升”的景观写得非常具体、形象。例(3)抓住月亮与星星争辉的景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描绘了时明时暗的月光夜景。

第二,要善于抓动态和变化。

日月星辰虽然没有生命,但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因此,要善于抓住它们变化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

如下列例段:

我和姐姐走上阳台,观赏日落。

这时,太阳已经西斜,它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只在周围留下了一圈金灿灿的柔和的光辉。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是浅蓝浅蓝的,像明净的海水,现在也渐渐加重色彩。东南边青翠的群山,在夕阳的光辉下涂上了一层闪闪的金光,显得格外壮丽。

„„过了一会儿,太阳涨红了圆圆的脸,向天空、青山、大地喷出了红艳艳的光芒。那晚霞不断扩大着它的范围。转眼间笼罩了一切,像铺上了一幅瑰丽的织锦。

再看那太阳,在显露自己美丽的容颜以后,正得意地向下沉落,只把冲天的红光先留在远处的天空和楼顶。最后它高兴地一跳,消失在楼后了。随着暮色逐步扩散,青山的轮廓模糊了,消失了。

这个例段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的动态变化。作者以阳台为固定的观察点。先写太阳西斜时景色的壮丽,再写太阳下山时的变化,最后写太阳沉落时的动态特点和景物变化。把日落的动态和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第三,要围绕中心描写。

描写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也要有明确的中心,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读读下面这个片断,想想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夏夜的星空,是多么的美丽诱人呀!那些闪烁的星星是那样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在看着我、照着我,使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幻想„„

白茫茫的银河,静静地躺在湛蓝的天空中,灿烂的星群在银河里闪动,像是无数漂在河上的航标灯。

你看,靠着银河的那几颗星,多像一只在银河中展翅飞翔的天鹅,那就是“天鹅座”。在银河南端的那几颗星,多像一个高举双夹,翘着尾巴的大蝎子,它就是有名的“天蝎座”。在银河右边的那几颗星,多像一把精致的大琴;在银河左边的那几颗星,多像一只要起飞的雄鹰;那颗牛郎星是多么耀眼,好像在望着对河的织女星,使我不由得想起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天空,真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这里面还有多少奥妙等待我们去揭开,还有多少宝藏等待我们去开采,它对我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我对它有着无限的深情„„

这个片断抓住夏夜星空的特色,以“天河”为重点,围绕“童话般的世界”这个中心,进行具体描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无比迷恋,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第四,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把无生命的日月星辰写得有生命、有感情。

请看下列例段:

东方渐渐发白,挂在空中的稀疏的晨星闪着微光,发出咝咝的低语,互相呼喊着:“明天再见!”(拟人)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晶莹耀眼。(比喻)

一轮明月跳出东山,像一只银盘挂在湛蓝色的天边。它抖下银灰色的光泽,冲破夜幕,铺洒在祖国的山岭、河流、大地上„„(比喻、拟人)

月亮从东方天边悄悄地露出笑脸,她像一个文静的姑娘,把柔和,皎洁的银光撒向人间。(拟人  比喻)

月亮圆得很,也亮得很,投下来的倒影,在湖面上映出一片亮莹莹的白波,闪闪烁烁,好像一条游龙的银鳞。(比喻)

太白星像有人小心地擎着走的蜡烛一般,悄悄地闪烁着出现在这上面。(比喻)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几朵飘飘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山羊,在高高的空中遨游。(比喻)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做题。

霞光中,山溪叮咚,鸟雀鸣啭,鱼群泼刺;霞光中,露珠儿滴翠,花苞儿含笑;霞光中,鸡鸭扑翅,牛羊撒欢,炊烟袅袅„„,

①本例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话里描写了9种景物,是哪9种?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找出描写动作的词,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例段,写出各段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晨雨刚住,一条彩虹在朝霞中从那边山脚下架起,慢慢地从空中跨过来,用她美丽多彩的颜色染红了溪水。(    )

故乡的夜多美啊,像梦一样朦胧,似笑一样舒畅,和村姑一样朴实,比孩子还要逗人。(    )

夜空,稀稀落落的星星,眨巴着眼睛,半圆的月亮,像一只船在云海穿行。(    )

人们都说月亮是位最善良,最好伤心和最易受感动的姑娘。谁有什么不幸和哀愁,她总是怜悯地注视着你,有时还会流下泪来!(    )

我爱霞,爱朝霞,但更爱晚霞。晚霞比朝霞更加艳丽多姿;晚霞比朝霞更加妩媚动人。(    )

朝霞多美呀!红艳艳、金灿灿地烧红了蓝天,染红了大地,映红了田野、山川,也映红了一张张笑脸。(    )

你孕育在海底,你从黑暗中走来。所以,你跃出海面时,显得更加博大、圣洁、光明„„(    )

3.按要求观察描写下列景物。

①选一个观察点,仔细观察“日落”时景物的变化,按观察顺序写下来。

②连续观察三个晚上的星星,注意星星的动态和变化,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③观察晚霞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具体。

写景训练七   怎样观察和描写树木花草

花草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观察、描写花草树木,要抓住它们的特征。树木花草一般都有根、干、茎、枝、叶、蕾、花、果等部分,但这些部分不仅不同,而且有的有突出的特征。如有的根很细长,有的干很粗壮,有的花很美丽,有的叶很茂盛。在观察、描写的时候,就要抓住不同的特征。

如下面例段:

楼外近处,一棵威严的百年老榕树,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遥相对望。大榕树盘根错节伸出来的根茎,比一般的小树还粗壮。青枝绿叶,俯临江水。

那一尺多高的万年青,远看就像古老的金字塔,近看却似一个青罗盖。那粗糙的身躯,顶着密集的枝叶,翠绿的枝叶一层层重叠着,有的蜿蜒向上,也有的垂直向下,这形状再配上那裸露的龙爪似的劲根,仿佛是一条翻腾的蛟龙。再看看枝条上那些绿油油的叶子,大的一寸来长,椭圆椭圆的,映出幽幽绿绿的光泽,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它虽无馥郁的馨香,也无红花的点缀,而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但它那奇形怪状的样子,却叫人十分喜爱。

一座突兀峥嵘的石峰上,挺立着一棵松树。它高大挺拔,树杆笔直笔直的,栗棕色的树皮上饰着椭圆形的鳞片。至树冠处才横伸出几杆枝丫、都朝向阳的方向平展着,密匝匝、绿苍苍的针叶,呈扇形状,有如一只巨鸟展开翡翠似的翅膀,随时准备凌空飞翔。

上面三个例段写的虽然都是树,但由于抓住了每种树的特征进行观察描写,因而树栩栩如生,各有特色。如例段(1),以“百年老榕树”的“威严”为特征,写它“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盘根错节”;例段( 2),抓住“万年青”“青”的特征,写它“无红花的点缀”,“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那绿油油的叶子”,“层层重叠”,“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气勃勃”;例段(3),则抓住松树“高大挺拔”、“笔直”的特征,重点写它那“密匝匝,绿苍苍的针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描写树木花草,还要注意其形态、颜色、气味及其萌芽、成长、开花、结果、枯萎的变化。如下列例段:

春天的夹竹桃,繁花盛开,有的大红,有的桔黄,有的洁白。一丛丛夹竹桃上像撒满珍珠、玛瑙和白玉,十分美丽。秋天,西风萧瑟,娇气的树林纷纷落叶了。但是,一排排夹竹桃顶风傲立,那墨绿的枝叶互相交错,好像绿色的卫士手挽着手护卫在大路两旁。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三月的桃花粉红艳丽,吸引了多少游人,而校园路边的李花却使我不忍离去。五个白色的小花瓣合成了一个小脸蛋,花瓣中那许多纤细的花蕊,顶着一粒粒淡黄色的小点点。三四朵花围成小圈,在春天的吹拂下抖动,真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羞涩地跳着“圆舞曲”„„李花,它没有用艳丽的色彩来显示生命的欢乐,而是用洁白的心灵来报答春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夜来香的叶子是对着长的,它刚出来的叶子是绿色的,它绿得像碧玉、像翡翠。到了七八月份,夜来香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它还有个特点,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第二天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它那四片浅黄色的花瓣,杏黄色的花蕊,凑成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看上去淡雅、清秀,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你如醉如痴。它虽不像牡丹花那样引人注目,也不像君子兰那样名扬四方,然而,我爱它,它把自己仅有的芳香,无私地送给人们。

以上例段分别描绘了夹竹桃、丁香、李花、荷花、夜来香等五种花的不同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随季节变化的不同特点。例段(1)写夹竹桃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春天,“繁花盛开”;秋天“那墨绿的枝叶”“顶风傲立”。例段(2)抓住丁香花“色”和“香”的特点描绘。例( 3)写的是李花,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重点描绘了花的颜色和形状。例(4)是写荷叶的形状、姿态与香味,比喻巧妙,语句精练。例( 5)抓住夜业香开花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到了七八月份„„,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早晨“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第二天晚上,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

同学们都知道,文章中的写景状物,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描写树木花草也是一样,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无“知”无“觉”的植物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这样描写,树木花草就有“神”(神韵、精神)了。

请看下面例段,是怎样写树木花草的“神韵”的。

春风拂过,披着鹅黄嫩衣的杨柳,摇摆着轻柔的枝条,婀娜曼舞地吟颂催耕田。呼唤人们,快快在春耕里播下希望,在耕耘中把汗水流淌;在春风中遥望那压弯枝头的桃李,在春中憧憬那殷实的金粮。这缕缕希望的情丝,不正是从那嫩嫩的枝条里抽出的吗?丝丝缕缕扣人心弦,人的希望随着绿叶的萌生而萌生,由含苞到滋芽,由鹅黄变嫩绿,由嫩弱长丰满。绿色的汁液汩汩流动,人们的希望在盼望中生长。杨柳啊,和人类是多么的亲密无间!

本段以拟人的手法写杨柳“吟颂催耕曲”“呼唤人们,快快在春耕里播下希望”;又从杨柳“由含苞到滋芽,由鹅黄变嫩绿,由嫩弱长丰满”的生长过程,联想到“人的希望随着绿叶的萌生而萌生”,写出了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盆栽里的仙人掌,它的坚韧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在不乎。它那翡翠似的、长满硬刺的掌状茎一

直向上伸着,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上面又长出一小片来,重重叠叠,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这么雄纠纠的带刺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们却开着鲜艳的花朵!有些仙人掌的花美丽极了。

本段写仙人掌,除对它的形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外,重点突出了仙人掌“坚韧的性格”:“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还“开着鲜艳的花朵”。写出了仙人掌与众不同的“吃苦耐旱、拼搏向上”的“精神”。

红棉何以叫英雄花有好多说法。„„——因为它孤愤,不需一片绿叶扶持;因为它傲风寒,以怒放宣告寒潮的败退;因为他不飘落一片花瓣,即使跌落泥尘,也是整朵整朵的,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

本段的特点是没有描绘红棉(也叫木棉花)的色、形、味,而是以“孤愤”、“傲风寒”、“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等拟人的方法,表达红棉的“性格”。

上述各例段告诉我们,观察和描写花草树木,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第二,要仔细观察其形态、颜色、气味及生长过程;第三,要写出树木花草的“神韵”,做到情景交融。这三点当然不是孤立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描写树木花草的例段,想一想:每个例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征?是怎样进行描绘的?按要求完成各段的练习。

走近枫林,看那树身不但粗壮,而且高大,高高的树干上伸出无数的枝叉。那片片红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抖动,不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给山路铺上了一条红色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柔软,那么舒服。我轻轻拾起一片枫叶,那红彤彤的叶面上布着清晰的叶脉,边缘上长出均匀的锯齿。样子虽然像张开五指的小手,但颜色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①这段话主要是描写_______。哪两句是写枫叶的形状的?用“

”标出来。

②段中用了两个比喻,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有种乔木,叫做钻天杨。主干挺直,枝枝相抱,叶叶聚拢,青翠碧绿,钻天而立。它不嫌黄土高原的贫瘠,不畏西北风雪的严寒,生命旺盛,团结向上。

①这段话用了______、______两种方法描写钻天杨的外形特征。 ②用“

”标出写“神韵”的句子。

我看到一片茫茫的竹林,被一场大雨洗涤得绿生生的,像一泓湖水向天边漫下去,染绿了风,染绿了雨,染绿了我的眼睛,染绿了我的心境。

①这一段话主要是描写竹林的________

②段中一共用了______个“绿”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③用“

”标出排比句。

我觉得,竹子的情与性在其坚节、劲直、虚心、磊落、根固。说其美,美在这里。我爱它,爱在这里。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写竹子的______。第三句表达作者爱竹子的______。

山坡上,一墩墩耐冬花,婆婆娑娑,生机勃勃。翠绿枝头,红花点点,像是燃烧着的火苗,鲜艳夺目。花分五瓣,火红纯赤,其蕊金黄,微透芳香。那绿叶、红花、黄蕊蕊上,好似抹着一层奶油油的蜡光。

①这段话描写了耐冬花的形状、______、______。 用“

”标出段中的比喻句。

牡丹池内,花团锦簇,五彩缤纷。那姚黄,双手捧出一堆黄澄澄的金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富丽壮观;二乔也不示弱,她抖开一条两色红的舞裙,翩翩起舞,迎风摆动着花瓣,仿佛在向游人点头致意,娇美无比;那“妩媚仙子”穿着洁白的浴衣,像刚出水的美人,鲜亮诱人。

这一段描写的是“牡丹池内”的“花团锦簇”。写了______、______三种牡丹花的形状和颜色。是用______的方法来写的。

山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小草。我们在草地上翻滚、追逐,身上、头上粘满了刺刺草。伙伴们互相望着那逗人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草丛里还隐藏着黄色的豆瓣草。用手一按,它就“叭”地一声裂开了。我们淘气地把它挂在耳朵上,像戴着一对儿小耳坠,别提多有意思了。

这一段写了______草和______草的特点,还写了______表达了小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心。

2.到大自然里去仔细观察树木花草,按下列要求写话。 ①描写一棵你最喜欢的树,用一段话把它的特征写出来。 ②描写一种你最爱看的花,用一段话把它的颜色、香味写下来。③描写一种你认识的小草,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神韵”来。④用比喻的方法写菊花的形状。

⑤用排比的方法写竹子的神韵。 ⑥用拟人的方法写荷花的颜色。

作文五:《写景作文指导:小学生怎样描写景物?》700字

写景作文指导:小学生怎样描写景物?

写景作文指导:小学生怎样描写景物?

1、观察:写什么。

在写景物之前最关键的一点是对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离开了观察凭空而作,是写不好景物的。观察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按顺序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一定要有顺序,这样写作时条理才能清楚;第二,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观察,仔细分析,捕捉并发现景物的特征,比如:形态、颜色、变化等;第三,要边观察边想象,把自己观察时的真实感受体现出来;第四,要边观察边记录,把观察到的简单地记录下来,以备写作时参考

2、构思:怎么写。

观察到的景物不一定都要写下来,要有重点地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那处景物来写;写作写时一定要注意写清自己是按什么顺序写。在小学阶段写景的文章一般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等。比如小学教材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路上——外洞——空隙——内洞——出洞”写的;《四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进入天山——在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来写的。

3、表达:写具体。

知道了写什么,怎么写,这只是解决了写景文章的大概框架,具体怎样写具体,让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才是写景文章的重点。那么,到底怎样写具体呢?概括起来就是“突出景物特点”。如何突出景物特点?表达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比如《桂林山水》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写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尤其写漓江水“绿”时,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把“漓江水的绿”比喻成“无暇的翡翠”,突出了漓江水绿的程度,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漓江水真绿,达到了表达的效果。

4、悟情:表达真情实感。

写景的文章是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的,每一笔描写,每一次想象,都体现了你的真实感受,所以,用你的真情实感来感染读者,来激发读者的喜爱之情。

作文六:《小学生作文写好景物描写的方法》5500字

小学生作文写好景物描写的方法 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同时也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原因是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因此,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

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却是特色。”

二、选好描写角度

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要选好描写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角度。要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观察和描写出景物独特的状貌风神。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视,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要使学生明白:第一,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景物才能成功。

3、散点观察: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它是定点观察的分散。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角度问题。老舍先生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就其每一幅图景而言,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描写角度,就三副图景总体而言,又采用的是移步换景和散点观察的描写角度。这样由定点到动点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

之间来说的,仅就各大层次内部来看,又同中有异,如写城内既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又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笔法活脱,不失灵活变化之致。

三、安排好描写顺序

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自然和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

1、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等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使景物的画面井然有序的展开。如《济南的冬天》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及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空间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远近大小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2、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时间顺序)写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就是在一天中,时刻不同,景物的色泽、颜色、情状也不会是一个样子。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变化推移,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

如朱自清在春雨图里,不但采用了空间顺序由城内写到城外,而且又运用时间顺序由白天写到傍晚再到上灯,时空兼用,共同勾画出春雨图安静、和谐的“独特的美”。

四、巧用联想、想象和多种修辞

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老舍先生的思维则更为奇特,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进而心裁别出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联想想象的这种神奇效果和作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悉心玩味体会并借鉴学习,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会多种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灵活运用。

学生学习《春》时,要让他们看到,作者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文章最后,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从刚落地的娃娃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耐人寻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皆具匠心,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五、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和感悟

学生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么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六、烘托映衬,使景物形象更为鲜明

要写好景物,还得运用烘托映衬之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最初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指导有方、点拨得当、训练恰当,假以时日,学生是不难掌握的。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空灵的蓝水晶了”里一映衬,这些物象也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的确,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所以我们在写景时适时巧妙运用烘托和映衬,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岗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②

这样看来,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烘托和映衬的方法还需慎重使用。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七、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③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之懂得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让学生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学生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这种技法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观沧海》等诗文的欣赏来体会掌握: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以上全是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又转为写虚即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概。

以上从八个方面举例谈论了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其实,景物描写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它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一段或一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应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时,一定要对这些方法全面考虑,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文七:《小学生作文——景物描写训练[1]》4400字

景物描写学会观察与描写

作文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观察与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观察,就是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把那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结构、气味、滋味、声音、软硬、冷热等等,统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认真的观察,有了这种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入微的体验,就有了丰富的、生动的描写材料。任何成功的描写,都必须有详尽深入的观察作基础。

怎样学会观察,练好观察的基本功呢?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   如下列例段:

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

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这几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校园晨景。很显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首先从上(仰视)到下(俯视)观察“教学大楼→玻璃窗→篮球架”;接着从远(远望)到近(近看)观察“操场那边的冬青→眼前的花坛”;再细看花坛里的月季花和环视“一圈小草”。这种以作者站立的地方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望,或近看,或环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叫它固定观察。

什么叫移位观察呢?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例段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觉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的一段描写。作者是按照他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的。游览顺序及观察角度是:在洞口抬头望(仰视)→走进去周围(环视)是石壁,抬头(仰视)是高高的石顶→洞内一团漆黑,„„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正视、环视、仰视)。我们把这种按照作者经过的地方(即移换位置)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观察。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使用。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

我们外出参观或游览,地点和线路经常变化,因而观察的顺序必然随参观游览的顺序而变化。如下面例段:

每人买了一枚火炬,燃着由洞口进去。门很小,只容一个人走,先向下有石级,越走越暗,火炬的光,不到五尺,照到头上,顾不到脚下,路潮而滑,煞是难走。我们五个人一串,你拉了我的手,我拉了他的衣服,一步一步地蹭着走。偶然举起火炬,向上一看,只见奇形怪状黑黝光滑的大石,石上不时还有一滴一滴的水滴下来,滴到颈项里,冰冷彻骨,要接连打两个寒噤。把火炬提起向远处一看,只见七高八低的石头,有的地方很深,黑洞洞的看不见底。大家静默无言地向下走了十几分钟,翻过一个很高的大石脊,忽然发现前面几线天光,越走越亮,路也越宽。只见头上四周,尽悬着一条一条的石钟乳,大大小小,粗粗细细,各色都有。又向上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出洞的门,比入洞的门高大得几百倍。我先出洞,过一座小石桥,到对面山上,回看洞口,是一个高大的半圆形,一层层一条条的钟乳石,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排列着,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象鼻,有的像橡树杆,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真是瑰奇大观。他们几个人在洞里后出来,好像蚂蚁蠕蠕而行的样子,洞口之大,可想而知了。

作者按照入洞→洞中→出洞的游览顺序进行观察,按移位观察的顺序把山洞的奇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下段对芦沟桥的观察和描写:

芦沟桥全长260米,宽7.5米,共有11个孔,桥的两边,装饰有石雕栏杆,每边又各有碧柱140根,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卧伏的石狮,殊形异态,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狮子,有的盘蹲在大狮子脚下,有的爬在大狮子背上,有的互相交头接耳,嬉戏耍闹,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芦沟桥的建造极其美观。在桥的两头,有两对石兽,东边是一对狮子,西边是一对象,

象征着大桥固若金汤,坚实无比。东端,还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另一座石碑记载了康熙三十七年重修芦沟桥的经过。桥的两端,还有精刻的华表,把芦沟桥点缀得分外美观,„„

这一段是写芦沟桥的雄伟壮观。作者按照桥的构造艺术结构,先从整体(长、宽)后到部分(桥孔——栏杆——碧柱——石狮)进行观察和描写,再从建造艺术的特点写桥的美观,也是按照结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给读者留下了桥的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小黄巴儿狗从一堆烂柴堆里钻出来,汪汪地叫了两声,走近了一看,认出了小荣,它的两只前腿急忙搭在小荣身上。小荣把它抱起来,哭了,狗儿也像哭一样的唔唔叫个不停。   上述两段,一段写景,一段写动物,都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例段一,是对荷花的静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具体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和香味;例段二,是对小黄狗动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小黄狗和小荣见面时的动人情趣。

又如:

绿色湖面上,一支微微抖动着白色翅膀的小船,在润湿的微风中荡漾。那个样子,看上去显得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是投在水面上的一簇银色的蒲公英。

这里既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特征,又抓住了静态特征。第一句写小船在湖面荡漾的动态,第二句写小船的静态——样子„„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一簇银色的蒲公英。有动有静,把湖面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列各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完成段后的练习。

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喷水池,池边呈梅花形,池台上放着一盆盆开得火红的“一串红”,池旁满是一盆盆粉红色的月季花和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桔。池中央一座假山石上面,是一个用绿绒做成的海豚。它嘴上顶着一个彩球,尾巴还调皮地向上翘着,好像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演技,一汪清水就从那尾巴尖上喷出„„

公园的条条小径都通喷水池。小径的尽头,沿着围墙是一条环行土道,道上安放着排排木椅和石桌、石凳,原来是为人们下棋、玩扑克准备的,可现在都变成了人们学习外语的场所。

本例段写的是喷水池及其周围的景色。

段中描写了盆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凳等八种景物。作者是以_______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

一只大芦花鸡正在伸着脖子叫唤,叫一声,抖着翅膀一跳,用它那尖嘴叼住一支大麦穗子,左一摇,右一甩,肥饱的麦粒儿就给抖落在地上,拣几个粒儿吃,又去叼另一支麦穗儿了,好像要把每一支麦穗儿什么味道都要尝一尝。

①这一段是写鸡的生活习性。作者是通过对______的观察和描写来写鸡的生活习性的。   ②段中运用了十个恰当的动词描写了鸡吃食的动作。请把这些动词找出来,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观察写话。

①以空间方位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写一段话。

②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晴天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一段话。

③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写出它的静态特征。

①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出它的动态特征和习性。

作文八:《小学生作文——景物描写训练[1]》4400字

景物描写学会观察与描写

作文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观察与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观察,就是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把那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结构、气味、滋味、声音、软硬、冷热等等,统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认真的观察,有了这种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入微的体验,就有了丰富的、生动的描写材料。任何成功的描写,都必须有详尽深入的观察作基础。

怎样学会观察,练好观察的基本功呢?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   如下列例段:

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

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这几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校园晨景。很显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首先从上(仰视)到下(俯视)观察“教学大楼→玻璃窗→篮球架”;接着从远(远望)到近(近看)观察“操场那边的冬青→眼前的花坛”;再细看花坛里的月季花和环视“一圈小草”。这种以作者站立的地方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望,或近看,或环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叫它固定观察。

什么叫移位观察呢?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例段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觉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的一段描写。作者是按照他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的。游览顺序及观察角度是:在洞口抬头望(仰视)→走进去周围(环视)是石壁,抬头(仰视)是高高的石顶→洞内一团漆黑,„„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正视、环视、仰视)。我们把这种按照作者经过的地方(即移换位置)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观察。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使用。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

我们外出参观或游览,地点和线路经常变化,因而观察的顺序必然随参观游览的顺序而变化。如下面例段:

每人买了一枚火炬,燃着由洞口进去。门很小,只容一个人走,先向下有石级,越走越暗,火炬的光,不到五尺,照到头上,顾不到脚下,路潮而滑,煞是难走。我们五个人一串,你拉了我的手,我拉了他的衣服,一步一步地蹭着走。偶然举起火炬,向上一看,只见奇形怪状黑黝光滑的大石,石上不时还有一滴一滴的水滴下来,滴到颈项里,冰冷彻骨,要接连打两个寒噤。把火炬提起向远处一看,只见七高八低的石头,有的地方很深,黑洞洞的看不见底。大家静默无言地向下走了十几分钟,翻过一个很高的大石脊,忽然发现前面几线天光,越走越亮,路也越宽。只见头上四周,尽悬着一条一条的石钟乳,大大小小,粗粗细细,各色都有。又向上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出洞的门,比入洞的门高大得几百倍。我先出洞,过一座小石桥,到对面山上,回看洞口,是一个高大的半圆形,一层层一条条的钟乳石,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排列着,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象鼻,有的像橡树杆,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真是瑰奇大观。他们几个人在洞里后出来,好像蚂蚁蠕蠕而行的样子,洞口之大,可想而知了。

作者按照入洞→洞中→出洞的游览顺序进行观察,按移位观察的顺序把山洞的奇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下段对芦沟桥的观察和描写:

芦沟桥全长260米,宽7.5米,共有11个孔,桥的两边,装饰有石雕栏杆,每边又各有碧柱140根,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卧伏的石狮,殊形异态,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狮子,有的盘蹲在大狮子脚下,有的爬在大狮子背上,有的互相交头接耳,嬉戏耍闹,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芦沟桥的建造极其美观。在桥的两头,有两对石兽,东边是一对狮子,西边是一对象,

象征着大桥固若金汤,坚实无比。东端,还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另一座石碑记载了康熙三十七年重修芦沟桥的经过。桥的两端,还有精刻的华表,把芦沟桥点缀得分外美观,„„

这一段是写芦沟桥的雄伟壮观。作者按照桥的构造艺术结构,先从整体(长、宽)后到部分(桥孔——栏杆——碧柱——石狮)进行观察和描写,再从建造艺术的特点写桥的美观,也是按照结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给读者留下了桥的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小黄巴儿狗从一堆烂柴堆里钻出来,汪汪地叫了两声,走近了一看,认出了小荣,它的两只前腿急忙搭在小荣身上。小荣把它抱起来,哭了,狗儿也像哭一样的唔唔叫个不停。   上述两段,一段写景,一段写动物,都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例段一,是对荷花的静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具体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和香味;例段二,是对小黄狗动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小黄狗和小荣见面时的动人情趣。

又如:

绿色湖面上,一支微微抖动着白色翅膀的小船,在润湿的微风中荡漾。那个样子,看上去显得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是投在水面上的一簇银色的蒲公英。

这里既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特征,又抓住了静态特征。第一句写小船在湖面荡漾的动态,第二句写小船的静态——样子„„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一簇银色的蒲公英。有动有静,把湖面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列各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完成段后的练习。

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喷水池,池边呈梅花形,池台上放着一盆盆开得火红的“一串红”,池旁满是一盆盆粉红色的月季花和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桔。池中央一座假山石上面,是一个用绿绒做成的海豚。它嘴上顶着一个彩球,尾巴还调皮地向上翘着,好像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演技,一汪清水就从那尾巴尖上喷出„„

公园的条条小径都通喷水池。小径的尽头,沿着围墙是一条环行土道,道上安放着排排木椅和石桌、石凳,原来是为人们下棋、玩扑克准备的,可现在都变成了人们学习外语的场所。

本例段写的是喷水池及其周围的景色。

段中描写了盆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凳等八种景物。作者是以_______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

一只大芦花鸡正在伸着脖子叫唤,叫一声,抖着翅膀一跳,用它那尖嘴叼住一支大麦穗子,左一摇,右一甩,肥饱的麦粒儿就给抖落在地上,拣几个粒儿吃,又去叼另一支麦穗儿了,好像要把每一支麦穗儿什么味道都要尝一尝。

①这一段是写鸡的生活习性。作者是通过对______的观察和描写来写鸡的生活习性的。   ②段中运用了十个恰当的动词描写了鸡吃食的动作。请把这些动词找出来,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观察写话。

①以空间方位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写一段话。

②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晴天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一段话。

③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写出它的静态特征。

①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出它的动态特征和习性。

作文九:《小学生作文入景物描写训练精品汇集》25000字

小学生作文景物描写训练

写景训练一 要学会观察与描写

作文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观察与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观察,就是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把那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结构、气味、滋味、声音、软硬、冷热等等,统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认真的观察,有了这种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入微的体验,就有了丰富的、生动的描写材料。任何成功的描写,都必须有详尽深入的观察作基础。

怎样学会观察,练好观察的基本功呢?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

如下列例段:

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

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这几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校园晨景。很显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首先从上(仰视)到下(俯视)观察“教学大楼→玻璃窗→篮球架”;接着从远(远望)到近(近看)观察“操场那边的冬青→眼前的花坛”;再细看花坛里的月季花和环视“一圈小草”。这种以作者站立的地方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望,或近看,或环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叫它固定观察。

什么叫移位观察呢?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例段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觉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的一段描写。作者是按照他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的。游览顺序及观察角度是:在洞口抬头望(仰视)→走进去周围(环视)是石壁,抬头(仰视)是高高的石顶→洞内一团漆黑,„„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正视、环视、仰视)。我们把这种按照作者经过的地方(即移换位置)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观察。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叉使用。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

我们外出参观或游览,地点和线路经常变化,因而观察的顺序必然随参观游览的顺序而变化。如下面例段:

每人买了一枚火炬,燃着由洞口进去。门很小,只容一个人走,先向下有石级,越走越暗,火炬的光,不到五尺,照到头上,顾不到脚下,路潮而滑,煞是难走。我们五个人一串,你拉了我的手,我拉了他的衣服,一步一步地蹭着走。偶然举起火炬,向上一看,只见奇形怪状黑黝光滑的大石,石上不时还有一滴一滴的水滴下来,滴到颈项里,冰冷彻骨,要接连打两个寒噤。把火炬提起向远处一看,只见七高八低的石头,有的地方很深,黑洞洞

的看不见底。大家静默无言地向下走了十几分钟,翻过一个很高的大石脊,忽然发现前面几线天光,越走越亮,路也越宽。只见头上四周,尽悬着一条一条的石钟乳,大大小小,粗粗细细,各色都有。又向上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出洞的门,比入洞的门高大得几百倍。我先出洞,过一座小石桥,到对面山上,回看洞口,是一个高大的半圆形,一层层一条条的钟乳石,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排列着,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象鼻,有的像橡树杆,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真是瑰奇大观。他们几个人在洞里后出来,好像蚂蚁蠕蠕而行的样子,洞口之大,可想而知了。

作者按照入洞→洞中→出洞的游览顺序进行观察,按移位观察的顺序把山洞的奇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下段对芦沟桥的观察和描写:

芦沟桥全长260米,宽7.5米,共有11个孔,桥的两边,装饰有石雕栏杆,每边又各有碧柱140根,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卧伏的石狮,殊形异态,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狮子,有的盘蹲在大狮子脚下,有的爬在大狮子背上,有的互相交头接耳,嬉戏耍闹,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芦沟桥的建造极其美观。在桥的两头,有两对石兽,东边是一对狮子,西边是一对象,象征着大桥固若金汤,坚实无比。东端,还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另一座石碑记载了康熙三十七年重修芦沟桥的经过。桥的两端,还有精刻的华表,把芦沟桥点缀得分外美观,„„

这一段是写芦沟桥的雄伟壮观。作者按照桥的构造艺术结构,先从整体(长、宽)后到部分(桥孔——栏杆——碧柱——石狮)进行观察和描写,再从建造艺术的特点写桥的美观,也是按照结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给读者留下了桥的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小黄巴儿狗从一堆烂柴堆里钻出来,汪汪地叫了两声,走近了一看,认出了小荣,它的两只前腿急忙搭在小荣身上。小荣把它抱起来,哭了,狗儿也像哭一样的唔唔叫个不停。

上述两段,一段写景,一段写动物,都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例段一,是对荷花的静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具体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和香味;例段二,是对小黄狗动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小黄狗和小荣见面时的动人情趣。

又如:

绿色湖面上,一支微微抖动着白色翅膀的小船,在润湿的微风中荡漾。那个样子,看上去显得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是投在水面上的一簇银色的蒲公英。

这里既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特征,又抓住了静态特征。第一句写小船在湖面荡漾的动态,第二句写小船的静态——样子„„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一簇银色的蒲公英。有动有静,把湖面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列各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完成段后的练习。

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喷水池,池边呈梅花形,池台上放着一盆盆开得火红的“一串红”,池旁满是一盆盆粉红色的月季花和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桔。池中央一座假山石上面,是一个用绿绒做成的海豚。它嘴上顶着一个彩球,尾巴还调皮地向上翘着,好像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演技,一汪清水就从那尾巴尖上喷出„„

公园的条条小径都通喷水池。小径的尽头,沿着围墙是一条环行土道,道上安放着排排木椅和石桌、石凳,原来是为人们下棋、玩扑克准备的,可现在都变成了人们学习外语的场所。

本例段写的是喷水池及其周围的景色。

段中描写了盆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凳等八种景物。作者是以_______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

一只大芦花鸡正在伸着脖子叫唤,叫一声,抖着翅膀一跳,用它那尖嘴叼住一支大麦穗子,左一摇,右一甩,肥饱的麦粒儿就给抖落在地上,拣几个粒儿吃,又去叼另一支麦穗儿了,好像要把每一支麦穗儿什么味道都要尝一尝。

①这一段是写鸡的生活习性。作者是通过对______的观察和描写来写鸡的生活习性的。

②段中运用了十个恰当的动词描写了鸡吃食的动作。请把这些动词找出来,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观察写话。

①以空间方位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写一段话。

②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晴天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一段话。

③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写出它的静态特征。

①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出它的动态特征和习性。

写景训练二           怎样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

风霜雪雨是大气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它们和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动植物也离不开它们。观察、认识风霜雪雨,能增长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学习描写风霜雪雨,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的一项内容。风霜雪雨变化莫测,怎样观察?怎样描写呢?

注意抓三点:

一是抓特点。风霜雪雨随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而变化,如春风和秋风不同,南风和北风有异,细雨和暴雨各有千秋。因此,我们在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时,就要注意抓住其特征。

如下面例段: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雨像绢丝一般,又轻又细,听不见渐渐的声响,也感不到雨浇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

刚才还是碧空万里,烈日当空。突然,地面刮起大风,乌云立即布满了天空.雨点嘀嘀嗒嗒地下起来了。开始是几滴,很快地,雨点成串地落了下来,整个天地白茫茫的,远处的山峦,甚至不太远的树丛、屋宇都看不见了。豆大的雨点落到河里,溅起无数个涟漪。急雨打进窗纱,敲击着玻璃,从窗隙中溅进窗台,流到屋里的地面上。刚才的燥热、烦闷,都被这大风急雨冲散了。

上面两个例段都是写雨。例段一写的是春雨,作者抓住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描绘,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例段二写的是一场急雨,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进行描绘,写出了急风骤雨的特点。

旋风把黄沙抛到天上,像千万条黄龙在天上翻滚。黄风过去,红风又来,满天像烧着大火。一股黑风盖到头顶上,迅速向四面扩展,天又黑了下来,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

上面两段都是写风的猛烈与狂暴。但各有其特点。例段一,主要抓住风的形状(像„„黄龙„„像大火„„)和颜色(黄、红、黑)的特点进行描绘;例段二,则着重描写风的动态,恰当地运用了“卷、扫荡、摇撼、撞、撕、扬、撒、怒吼、咆哮”等9个动词,把风的撒野与狂暴,描写得生动形象极了。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极了:„„雪野中有血红的珠宝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馨香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腊梅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忙碌地飞着,也听得它们嗡嗡地闹着。

上述两例同样是写雪景,由于地域不同,雪景的特色就大不一样。例段一,描写的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典型的北国风光;例二则是一幅“滋润美艳”的江南雪景——有与雪相映的山茶、梅花和冷绿的杂草,甚至还仿佛有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二是抓变化。风霜雪雨是变幻莫测的,在观察和描写时,要注意捕捉它们的动态和变化。使描写有静有动,真实生动。请看下列例段:

那雨一会儿大滴大滴飒飒地敲击着地面,一会儿又减弱,化为隐约可见的丝丝无声细雨,但始终片刻不停。灰色的云层在一座座屋顶后面浮动,浓密得看不见一线蓝天。

雨水从屋檐、墙头和树顶跌落下来,摊在院子里,像烧开了似的冒着泡儿,顺着门缝和水沟眼儿滚出去;千家百院的水汇在一起,在大小街道上汇成了急流,经过墙角、树根和粪堆,涌向村西的金泉河。

例段一描写了下雨时雨的变化:一会儿大滴大滴地„„敲击着地面,一会儿化为无声细雨„„;例段二则是描写雨水的动态:从屋檐跌落下来→摊在院子里→冒着泡儿→滚出去→汇在一起→成了急流→涌向金泉河。按照雨水流动的方向,有顺序地进行描绘,写得细腻、具体。

盛在荷叶上的露珠,经微风的振动本来已经在那里荡漾,有时槐花落在荷叶上,当中的露珠就加劲地跳跃起来。

这段用“荡漾”、“跳跃”两个动词描绘露珠的动态,形象、逼真,把露珠写活了。

起风了,风在草原上奔驰,有时发出口哨般尖利的叫声,有时又像一群野狼嗥叫疲倦了,发出一种凄凉的呜咽。乌云从草原的尽头翻滚着涌来,似乎天地交接的那条黑带里面隐藏着一顶巨大的帐篷,它被风卷出来,遮住了天空,遮住了星光。

这段从两方面描写草原上风的动态和变化:一是运用比喻写风发出的声音;二是从写乌云的翻滚速度衬托风的猛烈。

三是抓背景。风霜雪雨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与其它自然现象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如我们平常说“山风呼啸”、“林海雪原”,就关系到山野与森林。因此,我们在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和描写周围有关的景物,作为风霜雪雨的衬托。这样,内容才会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请看下列例段:

雨,轻轻地洒落在校园里,它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披上轻轻的白纱,飘着、飘着。那小小的花朵,被雨滋润后,片片花瓣像那片片泛舟,轻盈地在水中漂浮。校园里苍老的榕树那细长的枝条,被雨淋湿了,非常青翠,焕发了青春。椰子树宽大的叶子,被雨冲刷得洁净翠绿,雨滴从叶片上滑了下来,奏出“嘀嘀嗒嗒”的轻音乐。

雪渐渐停了,太阳公公从东方露出了笑脸,金色的阳光映着白茫茫的雪地,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银光耀眼的大地和万物融为一体,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一阵风吹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变换着各种颜色。

寒风像一把刀子刮着人的脸。我抬头望去,咦,屋顶披上了一层白白的霜。手被冻得通红,手指也变得僵直,脚被冻得发麻,太阳的脸也变成了苍白色。

上述三段,写了雨,写了雪,写了风。但各段都注意了对背景的描写。如例段一是写雨,却详细描写了校园树木花草的美丽景色,衬托雨水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欢乐;例段二写的是雪景。但对太阳和风进行了重点描写,衬托出阳光照射下“粉妆玉砌世界”的迷人景色;例段三写寒风,却写了人,写了霜,写了太阳,衬托寒风给人与自然带来的不适。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的例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的,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

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我弓着身子,艰难地迈着步子。风从裤管里、衣缝里直往里钻,身上像是被许多小猫爪子搔得痒痒的。前面路口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像在说:饶命吧!狂风发出尖利的呼啸,像是在狂笑戏弄着杨树的怯懦。

①作者从两方面描写了狂风的猛烈:一是写“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二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段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

”标出来。

早晨,我一觉醒来,一眼就望见了玻璃窗上开满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霜花。

你看,有的像一丛丛茂密的灌木;有的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一片片白云;有的像生长在南方的椰子树;有的像海里翻滚的波涛;有的像玉色的珊瑚岛;有的像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像突兀的山峰巍然耸立„„好一派绚丽多姿的景象啊!

本段抓住玻璃上霜花景色奇异的特点,运用七个比喻句,对绚丽多姿的霜花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请你仿照此段的方法,写一段阳光照耀下的雪景。 风沙越来越大,它在树林当中呼啸、旋转,忽而掠过房顶逃遁在大沙漠之中,忽而又瞬息万里地冲到这小学校里,推着门窗,好像在吓唬人,好像要找较量的对手。

这一段主要描写风的______态。段中用了哪八个动词,想一想,这些动词起了什么作用。

(2)按下列要求练习观察和描写风霜雪雨。

①仔细观察狂风暴雨的特点,用一段话把它的特点描绘出来。

②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描写雪景的变化。

③“秋风吹来,秋天的景物将有些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觉?能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吗?

写景训练三  怎样观察和描写乌兽虫鱼

动物世界里的鸟兽虫鱼,外形千差万别,奇特有趣;动作千姿百态,灵巧多变;习性千奇百怪,难以琢磨。因此,我们观察和描写鸟兽虫鱼,要学会三点:一是学会观察描写它们的外形特征;二是学会观察描写它们的动作特点;三是学会观察描写它们的生活习性。

1.学会观察描写外形。

鸟兽虫鱼,从外形上来说,一般都有头部、躯体、脚或翅膀,但又是千差万别的。同样是躯体,有的有羽毛,有的却是光溜溜的;有的有翅膀,有脚,有的却没有翅膀但有脚。而脚呢,有两只的,有四只的,有六只的,也有八只脚的,还有“千足虫”,脚多得很呢!鸟兽虫鱼的外形这样千差万别,要描绘出它们的样子来,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抓住它们外形的特征。看看下列例段是怎样抓特征描写外形的。

小白兔周身的毛雪一样白,两只又细又长的耳朵竖着,仿佛在时时侧耳倾听;一双又圆又红、水晶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在警惕地察看周围的动静;三瓣嘴抿得紧紧的,好像要笑,但又没笑出来;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稍稍向上翘起,显得有些调皮。

咪咪的四个爪子雪白雪白的,沾上水便在地上踩出一个个美丽的梅花印来。小爪子里藏着 16把“银钩”,平时缩在肉垫里,捉老鼠时,“银钩”才伸出来,显示出它的威力。咪咪还有一条挺帅气的长尾巴,镶着黑、黄、白三色茸毛环,尾巴尖尖是黑的。

在草坪中央几方丈的地面上,聚集着数以万计的美丽的蝴蝶,仿佛是密密地丛生着一片奇怪的植物似的,好像一座美丽的花坛。这些蝴蝶大多数是属于一个种族的。它们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绿的,上面还有美丽的花纹,正面是金黄色的,翅膀扇动时,像是朵朵金色的小花在微风中抖动。也有少数翅膀是黑底带红花的,在绿草中飞起来特别显眼。

上述三个例段基本上是动物静态时的外形特点的描写。例段一是抓住小白兔全身各部分的外形特点来描写的。写了“又细又长的耳朵”,“又圆又红的眼睛”,“要笑未笑的三瓣嘴”,“又小又短的尾巴”;例段二则抓住小猫一个突出的外形特点——四只有肉垫、藏着“银钩”的爪子进行细致的描写;例三重点写蝴蝶翅膀的颜色和花纹。

上述三例告诉我们,观察描写鸟兽虫鱼的外形,除了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外,还要注意一定的顺序。如例一,就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先写周身(整体)的毛是什么样的,再按耳、眼、嘴、尾巴(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写。这样,外形特征就非常形象了。

2.学会观察和描写动态。

鸟兽虫鱼由于躯体结构、生理特点不同,因而动作也是千差万别、灵巧多变的。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面跑;有的在水里游;有的在树上爬;还有的“能歌善舞”„„,要写好鸟兽虫鱼的动态,就要注意仔细观察,抓住它们的动作特点,掌握它们的活动规律。描写的时候,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动词。如下面例段:

只见发起一阵狂风。一阵过去了,只听得乱树背后噗的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来。„„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窜将下来。„„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下来。„„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雷,震得那山岗也动,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这个例段描写的是一场与老虎的搏斗。作者用了跳、按、扑、窜、搭、掀、吼、竖、剪、兜十个动词,把老虎搏斗时一连串的凶猛动作写得活灵活现。

那只狮子大得吓人,形状狰狞可怕。它原是躺在笼里睡觉,这时翻过身,撑起一只爪子,伸了一个懒腰,接着又张开嘴,从容打了一个呵欠,吐出足有两手掌长的舌头,来回舔眼圈上的尘土,干干净净洗了个脸;然后把脑袋伸出笼外,睁着一对火炭似的眼睛四面观看,那副神气,可以使大勇士也会吓得筋酥骨软。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只睡狮醒来后的动态,作者恰当地用翻、撑、伸、张、打、吐、舔、洗、伸、睁、看等11个动词,把狮子醒后的动作和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嘿,机灵的花猫早就严阵以待,作好了捕鼠的准备。它用那特有的亮晶晶的眼睛看了看我,接着就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只见它前脚趴着,后脚蹲着,腰脊微弓,把脖子伸得长长的,竖着耳朵,两只锐利的眼睛直盯着一个方向,好像老虎就将出现„„

这里描写的是猫准备捕鼠的姿态,也用了八个动词,把猫的机灵动态描写得生动具体。

上述三例说明,要写好鸟兽虫鱼的动态,必须仔细观察它们动作、神态的特点,运用准确的动词进行描绘。

3.学会观察描写生活习性。

在大自然的影响下,鸟兽虫鱼各有各的生活习性。如有的爱吃肉食,有的爱吃草木,有的则喜欢吃小虫;有的不怕冷,可以生活在冰窟里,有的不怕旱,可以生活在沙漠里;有的离不开水,必须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高山,掉到水里就会淹死。„„总之,鸟兽虫鱼的生活习性是千奇百怪的,要写出它们的习性,必须观察它们,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从它们的动态和静态的规律中去熟悉它们。描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它们各自的习性特征。如下列例段:

乡村的夏夜,便是蛙的世界。

当太阳一落山,黄昏的薄雾象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的时候,蛙声便渐渐热闹起来。这时候,人要是从田塍上经过,就只听见路两旁扑通扑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跳入稻田里去了,蛙声也暂时停息;但是人刚一走过,它们又扯起嗓子,放肆地叫起来了:阁阁,刮刮,果果„„

每天早晨,我打开鸭笼,那十几只麻鸭便“呷、呷、呷”地叫着,拍打着翅膀,争先恐后地向池塘奔去。傍晚,当夕阳的余辉把池塘涂红的时候,它们就自觉地蹒跚地从池塘里爬上来,朴棱朴棱地拍打着翅膀,抖掉身上的水珠,由领头的鸭领队,大摇大摆地走进村来,有顺序地回到鸭笼里。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吃东西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挠足快乐地划动着。有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子都斜翘起来。

上述三段都是写动物的习性。写出了不同动物的不同习性特点。例段一写的是蛙叫的习性——夏夜黄昏时叫得热闹,人去叫声停,人走又叫起来;例段二写的是鸭子的习性——白天去池塘捕食、游玩,傍晚时,由领头鸭领队集体回鸭笼;例三是描写虾捕食的习性——总是要先用钳足去试探几次,认定没危险了,才大胆地吃起来。由于作者观察仔细,熟悉了这些动物习性的特点,描写时注意了静态和动态的变化,因而,给人留下了真实生动的印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鸟兽虫鱼的。并回答段后的问题。

姑妈家有好几匹马,一匹匹膘肥体壮,油光水滑。你看,那匹老母马四肢白如霜,身披黑鬃,颈上有一圈皎洁的白毛,就像围着一条白围巾,是那样漂亮;那小栗马,眼睛像碧蓝的玻璃,闪闪发亮,四肢长而有力,走起路来,像踩着两对风火轮,它总爱在草地上东蹦西跳,一刻也静不下来;还有那匹枣红马,腰背滚圆,四肢粗壮,跑起来四蹄腾空,更是雄姿勃勃。

这一段描写了几匹马?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马的外形特征的?把有关词语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描写老母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小栗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枣红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只大公鸡竖着鸡冠怒气冲冲地扇着翅膀,伸着长长的脖子,箭似地向前冲去,突然怪叫一声,弓着腰,脖子上的毛像扇子一样散开,竖立着,腾空而起向小公鸡扑去„„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大公鸡的_____________。

②段中恰当地用了10个动词,请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燕子在我家落户了。大清早便在房梁上垒起窝来,它们在水田里,菜地里衔来一口口泥,又掺上些小草、羽毛、头发,把它们细心地垒在窝上。从早到晚,连续忙碌了十几天,才把一个宽敞、漂亮的窝做成功。

这一段是写燕子的外形?动态?还是写燕子的习性呢?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

一条小鳊鱼浮上水面,几乎直扑到我的脸上。它翻平了身子,那模样像是半张人脸,然后它睁着圆圆的乌眼睛瞧我一眼,就一个猛子扎下去,往深处游去了,摇摇摆摆,像是槭树的一片落叶。

①这一段主要是描写小编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段中的比喻句用“

”标出来。

(2)星期天到动物园或饲养场去仔细观察几种动物。边看边作记录。看看这些动物的头部、躯体、脚或翅膀有什么不同的特征。皮毛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它们走、跑、跳、爬、攀等动作的姿势是怎样的?它们各自喜欢吃什么?是怎样吃食的?还可以找饲养员叔叔阿姨问问这些动物有些什么习性。然后,选几只印象最深的或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分别写出它们的外形特点、动态及生活习性。

写景训练四

怎样观察和描写江河湖海

江河湖海是自然界中的大地风貌,是以水为主体的自然景物。人类离不开它,动植物也离不开它。怎样观察和描写它们呢?

描写江河就要注意江河的水势。如大江波涛滚滚,小河细水长流,溪水叮咚漫步„„观察和描写的时候,就要注意水的动态、水流的缓急、波浪的大小。

请看下列例段:

黄河,那汹涌的波涛,铺天盖天席卷而来,呼啸之声十里可闻;它跳跃着,震动着,如飞龙跃入浩瀚的东海。

小河真美啊,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近看它是那样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那游动的鱼虾。夜晚,那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温柔。此时的小河更显得迷人。

有一天,夏汛突然到来,乌云翻腾,风雨呼啸,大江怒吼,惊涛骇浪震动群山,水头汹涌,连十二孔导流底孔都来不及宣泄,洪水以奔马之势泻过混凝土大坝,像遮天的瀑布倾入下游的河床,波涛澎湃,激浪飞腾,十里外都可以望见白蒙蒙的水雾,几十里外都可以听见哗然的水声。

例一,写黄河的汹涌水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无可阻挡;例段二写的是一条小河的美丽与温柔。远看,“是那样的绿”;近看,“是那样的清”;夜晚看,“更显得迷人”。把小河描写得令人神往;例段三是写凶猛的洪水,“像遮天的瀑布倾入下游河床”,“几十里外都可以听见哗然的水声”。

上述三例虽然都是写江河景观,但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观察和描写湖泊,除了注意岸边的景色外,还要看湖面的动态和变化。

如下列例段:

大概湖的美处在“明媚”。水上的轻风,皱起万叠微波,湖畔有芊芊的芳草,有青青的树林,有平坦的道路,有曲折的白色栏杆。黄昏时,便是天然的临眺乘凉的所在,湖上落日,更是绝妙的图画。夜中归去,长桥上,两串徐徐互相往来移动的灯星颗颗含着凉意,若是月明中天,不必说,光景尤其怡人了!

多么美丽的湖啊!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蓝绸般的湖水,一直伸到远山的深处。远远望去,湖面上白帆点点,一只只小船好似一片片树叶在水面飘动。突然刮起一阵风,就可以看见一个个小浪争先恐后地向岸边涌来,可是刚上来,又像怕有人拽它似的,马上退了回去。

放眼望去,天苍苍,水茫茫,烟波浩瀚,水天一色。仿佛水在天上,天在水下,十分壮观。我在湖中天水之间,顿时变得渺小,轻飘了。

上面三个例段都是描写湖的景色:例一是描写湖的“明媚”。重点写湖畔周围的景色;芳草、树林、道路、栏杆、落日和长桥上的灯星。例二是描写湖的“美丽”。重点是写湖面上的景色,写了白帆、风和波浪。例三则是描写湖的“壮观”。水天相接,“天苍苍,水茫茫,烟波浩瀚”,“我在水天之间”“变得渺小了”。各段特点鲜明,描写具体生动。

海洋的特点是辽阔、多变,“有时像妈妈,——漂亮、温柔;有时像爸爸——暴躁、威严。”我们在观察和描写它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特点。 看看下面例段是怎样描写的:

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它比我想象中的大海不知要大多少倍,蓝色的海水涌起滚滚浪花,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往远处望,天和海连在一起,没有边际,一片茫茫。

我喜欢极目远眺多变的大海。季节不同,天气各异,早、中、晚,阴、晴、风、雨,大海呈现着各种姿态,变化着各种颜色。黑黝——翻滚;墨绿——潜流;发白——奔腾。而眼前,海,变得温柔恬静,展现在太阳下的,是无边的碧蓝。

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远远的,就在这样平静的沉睡般的海面上,许多只挂着白帆的鱼船随风荡漾。

大海狂暴得像个恶魔:翻腾着泡沫,失去了均匀的节奏。海浪冲击着石砌的护堤,发出巨大的轰鸣,转眼间在石堤上撞得粉碎,于是颓然跌落下去。海浪起伏着,稍稍平稳了一会儿,又奔腾起来,重新聚集力量,出人意料地向岸边猛扑上去„„

上述四个例段,写了海的辽阔(例段一);写了海的多变(例段二);写了海的宁静(例段三);写了海的狂暴(例段四)。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各具特色。

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江河有两岸的景物;湖泊有湖畔的风光;大海有海滩的特色„„,而且江河湖海的水总是与天相连的,因此,在观察和描写江河湖海的时候,必须注意周围景物的衬托,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例如下面各段:

清晨,我们登上黄河大堤。

堤内,黄色的长河,波涛滚滚,向东奔流。宽广的河面上,机轮隆隆而过,白帆乘风远航。堤外,无际的稻田,微波荡漾,像绿色的海洋。长长的灌溉渠,似几条白色的缎带,飘在绿海上面。近处,可以看到水波粼粼的鱼池,不时哗啦一声,泛起一簇白色的水花„„

海滩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儿,在暮色苍茫中仿佛是一群海鸥或是一群海兽。有的是站着,有的是卧着,有的像要拍着翅膀飞去了,有的是要走动了;一卷潮水涌了上来,将大石块吞去时,恰像一只海兽没入海中了,不久又现了出来,像在海里游戏。

这里形成一个宁静的小湖。这时天已完全开朗了,湖周围的山,变成一种绿色带蓝的颜色,一片淡得若有若无的青霭,把那密密层层的挺直的杉林围绕着。靠近水边的杂树,有的叶子开始变得鲜红,金黄。天蓝得像水洗过,干净、透明,几堆幻影似的白云,停在天空,它的姿势映到水底,水里也有一个天。你眯着眼,会产生一种幻觉;似乎跳下去,不是沉到湖底而是飞向天空。

例段一写的是堤岸美景。先写堤内景物,重点写堤外风光;例段二是写海滩石块儿。重点描写石块儿的各种姿态,有动有静,很有一番情趣;例段三是描写湖畔景色。写了山色、蓝天、白云、倒映„„这些景物描写的虽然不是江河湖海本身,是它们的周围世界,但是是红花配绿叶,与江河湖海融为一体,成了美中之美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的例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江河湖海的。并按要求做做练习。

大渡河是长江的一道支流,两岸都是蜿蜒连绵的高山,河宽300多米,水深十几米,我们去时,刚好遇上暴洪,只见湍急的河水闪着青光,喷着白浪,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哗哗的水声。

①这一段主要写河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例段哪些地方写出了大渡河的特征?用“

凝视着秋天山野的秀色。

这一段描写重点突出河水的______态。把闪动的水光比喻______,给人一种温柔之感。

村庄后面有一条会唱歌的小溪。从望不见的山谷中流出,蜿蜒曲折。溪边傍山处还有几处泉眼,泉水汩汩冒出,一齐流入小溪中,水声哗哗,和谐动听,这便是小溪的歌的一小段插曲。小溪在不同的季节唱不同的歌。春季,它哗哗地唱着清亮的歌;夏季,它叮咚叮咚地唱着欢快的歌;秋季,它喧嚷着,像在向人们赞美着丰收;冬季,它又唱起希望的歌,盼望着春天的到来。

①这个例段描写的是一条______的小溪。作者运用了______的手法,先写小溪唱的一段小插曲——“泉水汩汩冒出,一齐流入小溪中,水声哗哗,和谐动听。”接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溪在春、夏、秋、冬四季唱的歌各有什么特色?用“

”把有关词语标出来。

泉水蓝幽幽的,水面发出一丝淡淡的光。一阵微风过去,泉水泛起一片涟漪,使人浑身清凉。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泉水仿佛是一块发亮的蓝宝石,一眼可以看到泉底。小鱼在这里游泳,小虾在这里聚会,那水草下面还有小田螺呢!

细细读一读这段对“清泉”的富有诗意的描写,想想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心情?假如你也身临其境,感觉会怎样?

湖面像一面大镜子,和蓝色的天空浑然一体,倒映着两边的山色,好像水中长出一座座奇形怪状的高山,仿佛鱼儿在天上游动,鸟儿在水底飞翔。听爸爸说,要是有太阳,湖水呈现出红、绿、黄、蓝、紫五种颜色,和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湖面好似浮动着一颗颗宝石,熠熠闪光。 ”将有关词句标出来。 这条河啊,它既不像春水那样浑浊,也不像夏洪那么暴怒,这阵儿,它静悄悄地流淌,闪动着粼粼的水光,就好似闪动着千万只明亮的眼波,都在

①这段描写了迷人的湖光山色。第一层写______,是作者看到的景色;第二层写的是______的景色。

②段中哪几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

”标出来。

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先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上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冲到水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

这段瀑布的描写是按照______的顺序写的,先写远离瀑布______,再具体描写过处看到的______。

写出了瀑布的情趣与风韵。

2.利用节假日或旅游的机会观察江河湖海,按要求练习写话。

①用一段话描写出大河汹涌澎湃的动态。

②用排比句描绘家乡小河或池塘水的“清”、“静”、“绿”的特征。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河岸或湖畔美丽的景色。

写景训练五

怎样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

山林原野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雄伟壮观的高山峻岭;有绚丽多姿的平原旷野;还有风貌葱笼的森林树海。我们怎么来描绘它们呢? 第一,要抓住特征。

山,有高耸入云的山峰,有连绵起伏的山岭,还有陡峭惊险的峡谷;高原、平原、草原的景色亦有差异;田野、郊野、旷野的风貌也各不相同;森林山色各有千秋。怎样写出它们的风采呢?

请看下列例段:

抬头一看,顺着漓江的右面耸立着一座高山。这山拔地参天,直上青云,仰头一看,差点把帽子都甩掉了。只见山这边,断岸削壁,好像有谁用巨斧砍去了一半,直上直下,险峻陡立。云朵在它的脸上游动,苍鹰在它的腰间盘旋。向下一看,江面竹筏上垂钓的渔人,只剩下一星墨点。

这座山的特点是高陡、险峻,作者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高:“拔地参天、直上青云”;写险:“断岸削壁、直上直下”。读来,真令人胆颤心惊。

无数冰峰雪岸,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有的像漫空飞舞的银龙,奇峰妙壁,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

这里运用四个比喻(也是排比)重点抓住雪峰不同姿态的特点进行描写,把冰峰雪崖写得栩栩如生。

如果是在春天,你可以看到乳白色的雾笼罩着地面,你可以嗅到青草发芽的芬芳气息,你可以触摸到大地的脉搏跳动。——草原的春是朝气蓬勃的。如果是夏天,各式各样的花,都争着向你笑,笑得那么明朗;各种各类的草,都伸出娇柔而碧绿的叶子吸引着畜群;小河带着清风在满甸子上流过,用那叮叮的话语向你夸奖改革后的草原。——草原的夏是热烈的。到秋天,山是浅黄或绛紫色的,河水是碧蓝碧蓝的,柞树的叶子火一样红,素馨花雪一样白,野艾的瓦灰,菅草的姣绿,野菊花的藕荷色,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图画。草原之秋既娇艳又严肃,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季节。

这个段落,描写的是草原春、夏、秋三个季节景色的不同特点:春天朝气蓬勃;夏天热烈明快;秋天娇艳金黄。具体而生动的写出了草原的绚丽风光。

公路两边是漫无边际绿油油的麦田,麦田中间,夹种了一些开着小红花的紫云英和正在开着小白花的莱菔花;更多的是黄澄澄的油菜花。田野的颜色真是绚丽极了。朝日正喷薄直射,长空中闪烁着万道金霞,给这彩色缤纷、香气扑鼻的田野,挂上了一层奇异的纱幕。

这一段是描写田野的景色。重点突出了田野“色彩缤纷”的特点。

上述例段,写的是高山、雪峰、草原和田野四种不同的景物,由于抓住了各种景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描绘,因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如身临其境。

第二,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观察。

生活经验曾告诉我们,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事物展现在眼前的形象、风貌就不一样。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只有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观察、去揣摩,去体验,才能写出它们的多姿多态和斑斓色彩。

请看看下面这些例段,是怎样对山林原野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描写的。

俯看足下,白云弥漫,环视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外,似朵朵芙蓉出水。

从山脚往上望去,只见山腰上是形势险峻的悬崖,高不可攀,灰蒙蒙的晨雾似袅袅炊烟,缠绕在山顶,山峰时隐时现。

站在高高的山头上,放眼四望,平整整的水田,从脚下一直向远方延伸,好似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棋盘。山的一面是一片花果园,艳丽的花朵已经开满枝头。远远望去,是一团火,是一片云。

刚刚返青的麦苗,毛绒绒,绿茵茵,挑着无数个晶莹明亮的灯珠,在红艳艳的太阳照射下,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芒。新开挖的河渠,流水淙淙,飘动着银色的浪花,远远望去仿佛在绿色的衣裙上佩戴了一条铮亮的玉带。村前新盖的一幢幢红瓦房,点缀在绿色的海洋里,更加显得五彩缤纷。

山坡上,杂草却蓬蓬勃勃地长着,有时候还开出一些小花。杂草和小花,常常顶着许多滚滚欲落的露珠儿,轻风吹来,它们像孩子一样戏闹着,甚至发出阵阵细微的动人心弦的嘻笑声。

上述五个例段都是写山林原野的,但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和层次各不相同。例(1)是“俯看”足下群峰;例(2)是“仰望”悬崖山峰;例(3)是“环视”郊野的景色;例(4)例(5)则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田园风光。段段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静有动,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第三,要注意时间季节的变化。

大地风貌的变化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凌晨与清晨不同,早春与暮春不同,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更不同了。因此在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时应注意时间季节变化的特点。

如下列例段:

这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分,草原上笼罩起金色的寂静。远处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那天边牛乳般洁白的云朵,也变得火带一般鲜红。草浪平息了,牧归的牛羊群,从远方草原走来。

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千山初醒,朝云出岫,在青青茫茫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转瞬间,太阳落山,霞光消退在暮色降临的苍茫中,峰巅却凝聚着一片彩霞。

美丽的杨树林,是我们的乐园。冬天,白雪茫茫的日子,谁不喜欢钻到杨树林里来抛雪球呢?当你需要进攻或退却的时候,可爱的小树会伸出臂膀来,将你掩护;夏季,骄阳似火,无私的小杨树会挺直腰杆,勇敢地承受太阳的曝晒,把阴凉送给我们,让我们在凉爽的林子里追逐,散步,玩耍„„;每当微风吹拂,杨树的叶子轻轻翻动,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

例段(1)描写的是夕阳西下时,草原上云彩、山峦、羊群的动态和变化;例段(2)描写的是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景色的变化;例段(3)则是以“我们的乐园”为中心,描写不同季节,孩子们在杨树林嬉戏玩耍的情景。由于抓住了时间、季节变化的特点来描写,因而各具特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汽车在高原上奔驰着,车后扬起阵阵的黄土烟尘。一路征程,使我变成了一个黄土人,头发黄了,身上黄了,鞋里也灌满了黄土,就连眼角用手一揉都能揉出黄土。多少万年,不!多少亿年大自然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真是名副其实啊!„„

这一段抓住了黄土高原的什么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终于登上了峰顶。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银带,黄山、庐山隐约可见。此时再看刻在石壁上的“非人间”三字,觉得更加传神了。

这一段是写作者站在______观察景物。观察的顺序是:先环视(环顾四周),接着______,再______刻在石壁上的三个字。按观察顺序进行描写,景物层次清楚,语句条理分明。

我的家乡三面环山,风景如画。南面的山,山高树茂,名贵的白松、红松,一片片郁郁葱葱,清秀挺拔。冬天山上白雪皑皑,像粉妆玉砌的世界,阳光一照,反射出银色的光芒。通过哈密的公路像一条带子蜿蜒盘旋在被积雪覆盖的天山上。春天,积雪变成了小溪,流在良田中,使大地换上了绿装,禾苗茁壮成长。家乡的北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远远看去仿佛和青山相连。茫茫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好像绿色的地毯。五颜六色的小花,又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美丽的图案。

①这一段话是按______顺序观察和描写家乡景物的,是以______的变化来写景色的变化的。

②这段话中描写了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种景物。

③段中有三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

似乎万物都沉睡未醒。

我爱这里的清晨。一缕缕霞光透过薄薄的纱窗,洒在桌上,书上;洒在人们的脸上,给每一个人的头发都镀上了一层金辉,好像朝阳要赐给每一个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人一顶桂冠。

上面两段都是描写早晨的景色。前段是写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的景色;后段是写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的景色。比一比,两段景物有什么不同?

2.按下列要求练习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

①描写一座你见过的山峰,把它的特征写出来。

②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家乡田园的景色,按观察的顺序写。

③按季节变化观察一片树林的变化,把变化特点写下来。

写景训练六   怎样观察和描写日月星辰

日月星晨是天空的自然现象。它们五光十色,千变万化,且离我们遥远,怎样观察和描绘呢?

第一,要学会捕捉典型景象。像画家画速写那样,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典型天象进行观察和描写。

如下列例段:

我忽然发现一道蓝光,像探照灯射出来的光柱一样,从天边射向天空。这时,我才注意到瓦蓝瓦蓝的天空上,有许多形状不一的云朵。啊,这朵像巍峨的大山;那朵像密集的树林;挨着树林的那朵像威风凛凛的“老虎”;天边的那朵像温顺可爱的“小花猫”真是形态万千。一会儿,云朵汇集成一大团,像一只正要下海的“大海龟”。“大海龟”前面的云像汹涌澎湃的海水。“大海龟”的前脚刚伸进海水里,后脚还留在海滩上,短短的尾巴微微向上翘。我越看越出神,可是,不久,“大海龟”不见了,它融进了汹涌澎湃的“海水”里„„

黎明的海洋,又换上新装。最早出水的微红曙光,把桃色的光彩点染在浪峰上。片刻之后,曙光起处,出现了一片绛紫色的云霞,太阳如血红的大球,推开云霞,跳出海面,猛然沉落下去,随后又升了上来,升升沉沉,沉沉升升,仿佛它在依依不舍地恋着海洋,却被无情的巨浪推涌而去,终于挂在海空的一角。万道红光从天而降,火焰似的浪潮从海岸奔袭而来,眩人眼目,振人心魄。

一片白云,掩住月儿秀丽的面容,月儿立即把清辉从白云边上放出来,在四周镶成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白云从月亮脸上轻盈地流过。月亮被白云掩住,星星争着放光;星星被白云遮住,月亮争着施辉。它们像是商量好了似的,要给夜的沙漠以光的爱抚。

上述三段描绘的都是典型景象。例(1),重点抓住云彩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特点,进行具体细微的描绘,先写云彩的形态,后写云彩的变化,把晚霞描绘得栩栩如生。例(2),则抓住“海上日出”的典型景象,按时间顺序描写日出的动态,把太阳在海上“升升沉沉,沉沉升升”的景观写得非常具体、形象。例(3)抓住月亮与星星争辉的景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描绘了时明时暗的月光夜景。

第二,要善于抓动态和变化。

日月星辰虽然没有生命,但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因此,要善于抓住它们变化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 ”标出来。 黎明,那是怎样迷朦和纯净的世界呀!在空中,启明星和月亮对视着;一个冉冉上升,一个缓缓下坠,动中有静。在山下,古木寂寂,晨雾漫漫,

如下列例段:

我和姐姐走上阳台,观赏日落。

这时,太阳已经西斜,它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只在周围留下了一圈金灿灿的柔和的光辉。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是浅蓝浅蓝的,像明净的海水,现在也渐渐加重色彩。东南边青翠的群山,在夕阳的光辉下涂上了一层闪闪的金光,显得格外壮丽。

„„过了一会儿,太阳涨红了圆圆的脸,向天空、青山、大地喷出了红艳艳的光芒。那晚霞不断扩大着它的范围。转眼间笼罩了一切,像铺上了一幅瑰丽的织锦。

再看那太阳,在显露自己美丽的容颜以后,正得意地向下沉落,只把冲天的红光先留在远处的天空和楼顶。最后它高兴地一跳,消失在楼后了。随着暮色逐步扩散,青山的轮廓模糊了,消失了。

这个例段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的动态变化。作者以阳台为固定的观察点。先写太阳西斜时景色的壮丽,再写太阳下山时的变化,最后写太阳沉落时的动态特点和景物变化。把日落的动态和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第三,要围绕中心描写。

描写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也要有明确的中心,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读读下面这个片断,想想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夏夜的星空,是多么的美丽诱人呀!那些闪烁的星星是那样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在看着我、照着我,使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幻想„„

白茫茫的银河,静静地躺在湛蓝的天空中,灿烂的星群在银河里闪动,像是无数漂在河上的航标灯。

你看,靠着银河的那几颗星,多像一只在银河中展翅飞翔的天鹅,那就是“天鹅座”。在银河南端的那几颗星,多像一个高举双夹,翘着尾巴的大蝎子,它就是有名的“天蝎座”。在银河右边的那几颗星,多像一把精致的大琴;在银河左边的那几颗星,多像一只要起飞的雄鹰;那颗牛郎星是多么耀眼,好像在望着对河的织女星,使我不由得想起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天空,真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这里面还有多少奥妙等待我们去揭开,还有多少宝藏等待我们去开采,它对我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我对它有着无限的深情„„

这个片断抓住夏夜星空的特色,以“天河”为重点,围绕“童话般的世界”这个中心,进行具体描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无比迷恋,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第四,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把无生命的日月星辰写得有生命、有感情。

请看下列例段:

东方渐渐发白,挂在空中的稀疏的晨星闪着微光,发出咝咝的低语,互相呼喊着:“明天再见!”(拟人)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晶莹耀眼。(比喻)

一轮明月跳出东山,像一只银盘挂在湛蓝色的天边。它抖下银灰色的光泽,冲破夜幕,铺洒在祖国的山岭、河流、大地上„„(比喻、拟人) 月亮从东方天边悄悄地露出笑脸,她像一个文静的姑娘,把柔和,皎洁的银光撒向人间。(拟人  比喻)

月亮圆得很,也亮得很,投下来的倒影,在湖面上映出一片亮莹莹的白波,闪闪烁烁,好像一条游龙的银鳞。(比喻)

太白星像有人小心地擎着走的蜡烛一般,悄悄地闪烁着出现在这上面。(比喻)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几朵飘飘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山羊,在高高的空中遨游。(比喻)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做题。

霞光中,山溪叮咚,鸟雀鸣啭,鱼群泼刺;霞光中,露珠儿滴翠,花苞儿含笑;霞光中,鸡鸭扑翅,牛羊撒欢,炊烟袅袅„„, ①本例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话里描写了9种景物,是哪9种?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找出描写动作的词,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例段,写出各段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晨雨刚住,一条彩虹在朝霞中从那边山脚下架起,慢慢地从空中跨过来,用她美丽多彩的颜色染红了溪水。(    )

故乡的夜多美啊,像梦一样朦胧,似笑一样舒畅,和村姑一样朴实,比孩子还要逗人。(    )

夜空,稀稀落落的星星,眨巴着眼睛,半圆的月亮,像一只船在云海穿行。(    )

人们都说月亮是位最善良,最好伤心和最易受感动的姑娘。谁有什么不幸和哀愁,她总是怜悯地注视着你,有时还会流下泪来!(    ) 我爱霞,爱朝霞,但更爱晚霞。晚霞比朝霞更加艳丽多姿;晚霞比朝霞更加妩媚动人。(    )

朝霞多美呀!红艳艳、金灿灿地烧红了蓝天,染红了大地,映红了田野、山川,也映红了一张张笑脸。(    )

你孕育在海底,你从黑暗中走来。所以,你跃出海面时,显得更加博大、圣洁、光明„„(    )

3.按要求观察描写下列景物。

①选一个观察点,仔细观察“日落”时景物的变化,按观察顺序写下来。

②连续观察三个晚上的星星,注意星星的动态和变化,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③观察晚霞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具体。

写景训练七   怎样观察和描写树木花草

花草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观察、描写花草树木,要抓住它们的特征。树木花草一般都有根、干、茎、枝、叶、蕾、花、果等部分,但这些部分不仅不同,而且有的有突出的特征。如有的根很细长,有的干很粗壮,有的花很美丽,有的叶很茂盛。在观察、描写的时候,就要抓住不同的特征。

如下面例段:

楼外近处,一棵威严的百年老榕树,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遥相对望。大榕树盘根错节伸出来的根茎,比一般的小树还粗壮。青枝绿叶,俯临江水。

那一尺多高的万年青,远看就像古老的金字塔,近看却似一个青罗盖。那粗糙的身躯,顶着密集的枝叶,翠绿的枝叶一层层重叠着,有的蜿蜒向上,也有的垂直向下,这形状再配上那裸露的龙爪似的劲根,仿佛是一条翻腾的蛟龙。再看看枝条上那些绿油油的叶子,大的一寸来长,椭圆椭圆的,映出幽幽绿绿的光泽,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它虽无馥郁的馨香,也无红花的点缀,而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但它那奇形怪状的样子,却叫人十分喜爱。

一座突兀峥嵘的石峰上,挺立着一棵松树。它高大挺拔,树杆笔直笔直的,栗棕色的树皮上饰着椭圆形的鳞片。至树冠处才横伸出几杆枝丫、都朝向阳的方向平展着,密匝匝、绿苍苍的针叶,呈扇形状,有如一只巨鸟展开翡翠似的翅膀,随时准备凌空飞翔。

上面三个例段写的虽然都是树,但由于抓住了每种树的特征进行观察描写,因而树栩栩如生,各有特色。如例段(1),以“百年老榕树”的“威严”为特征,写它“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盘根错节”;例段( 2),抓住“万年青”“青”的特征,写它“无红花的点缀”,“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那绿油油的叶子”,“层层重叠”,“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气勃勃”;例段(3),则抓住松树“高大挺拔”、“笔直”的特征,重点写它那“密匝匝,绿苍苍的针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描写树木花草,还要注意其形态、颜色、气味及其萌芽、成长、开花、结果、枯萎的变化。如下列例段:

春天的夹竹桃,繁花盛开,有的大红,有的桔黄,有的洁白。一丛丛夹竹桃上像撒满珍珠、玛瑙和白玉,十分美丽。秋天,西风萧瑟,娇气的树林纷纷落叶了。但是,一排排夹竹桃顶风傲立,那墨绿的枝叶互相交错,好像绿色的卫士手挽着手护卫在大路两旁。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三月的桃花粉红艳丽,吸引了多少游人,而校园路边的李花却使我不忍离去。五个白色的小花瓣合成了一个小脸蛋,花瓣中那许多纤细的花蕊,顶着一粒粒淡黄色的小点点。三四朵花围成小圈,在春天的吹拂下抖动,真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羞涩地跳着“圆舞曲”„„李花,它没有用艳丽的色彩来显示生命的欢乐,而是用洁白的心灵来报答春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夜来香的叶子是对着长的,它刚出来的叶子是绿色的,它绿得像碧玉、像翡翠。到了七八月份,夜来香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它还有个特点,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第二天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它那四片浅黄色的花瓣,杏黄色的花蕊,凑成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看上去淡雅、清秀,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你如醉如痴。它虽不像牡丹花那样引人注目,也不像君子兰那样名扬四方,然而,我爱它,它把自己仅有的芳香,无私地送给人们。

以上例段分别描绘了夹竹桃、丁香、李花、荷花、夜来香等五种花的不同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随季节变化的不同特点。例段(1)写夹竹桃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春天,“繁花盛开”;秋天“那墨绿的枝叶”“顶风傲立”。例段(2)抓住丁香花“色”和“香”的特点描绘。例( 3)写的是李花,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重点描绘了花的颜色和形状。例(4)是写荷叶的形状、姿态与香味,比喻巧妙,语句精练。例( 5)抓住夜业香开花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到了七八月份„„,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早晨“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第二天晚上,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

同学们都知道,文章中的写景状物,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描写树木花草也是一样,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无“知”无“觉”的植物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这样描写,树木花草就有“神”(神韵、精神)了。

请看下面例段,是怎样写树木花草的“神韵”的。

春风拂过,披着鹅黄嫩衣的杨柳,摇摆着轻柔的枝条,婀娜曼舞地吟颂催耕田。呼唤人们,快快在春耕里播下希望,在耕耘中把汗水流淌;在春风中遥望那压弯枝头的桃李,在春中憧憬那殷实的金粮。这缕缕希望的情丝,不正是从那嫩嫩的枝条里抽出的吗?丝丝缕缕扣人心弦,人的希望随着绿叶的萌生而萌生,由含苞到滋芽,由鹅黄变嫩绿,由嫩弱长丰满。绿色的汁液汩汩流动,人们的希望在盼望中生长。杨柳啊,和人类是多么的亲密无间!

本段以拟人的手法写杨柳“吟颂催耕曲”“呼唤人们,快快在春耕里播下希望”;又从杨柳“由含苞到滋芽,由鹅黄变嫩绿,由嫩弱长丰满”的生长过程,联想到“人的希望随着绿叶的萌生而萌生”,写出了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盆栽里的仙人掌,它的坚韧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在不乎。它那翡翠似的、长满硬刺的掌状茎一直向上伸着,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上面又长出一小片来,重重叠叠,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这么雄纠纠的带刺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们却开着鲜艳的花朵!有些仙人掌的花美丽极了。

本段写仙人掌,除对它的形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外,重点突出了仙人掌“坚韧的性格”:“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还“开着鲜艳的花朵”。写出了仙人掌与众不同的“吃苦耐旱、拼搏向上”的“精神”。

红棉何以叫英雄花有好多说法。„„——因为它孤愤,不需一片绿叶扶持;因为它傲风寒,以怒放宣告寒潮的败退;因为他不飘落一片花瓣,即使跌落泥尘,也是整朵整朵的,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

本段的特点是没有描绘红棉(也叫木棉花)的色、形、味,而是以“孤愤”、“傲风寒”、“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等拟人的方法,表达红棉的“性格”。

上述各例段告诉我们,观察和描写花草树木,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第二,要仔细观察其形态、颜色、气味及生长过程;第三,要写出树木花草的“神韵”,做到情景交融。这三点当然不是孤立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描写树木花草的例段,想一想:每个例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征?是怎样进行描绘的?按要求完成各段的练习。 走近枫林,看那树身不但粗壮,而且高大,高高的树干上伸出无数的枝叉。那片片红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抖动,不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给山路铺上了一条红色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柔软,那么舒服。我轻轻拾起一片枫叶,那红彤彤的叶面上布着清晰的叶脉,边缘上长出均匀的锯齿。样子虽然像张开五指的小手,但颜色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①这段话主要是描写_______。哪两句是写枫叶的形状的?用“

②段中用了两个比喻,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有种乔木,叫做钻天杨。主干挺直,枝枝相抱,叶叶聚拢,青翠碧绿,钻天而立。它不嫌黄土高原的贫瘠,不畏西北风雪的严寒,生命旺盛,团结向上。

①这段话用了______、______两种方法描写钻天杨的外形特征。

②用“

”标出写“神韵”的句子。

我看到一片茫茫的竹林,被一场大雨洗涤得绿生生的,像一泓湖水向天边漫下去,染绿了风,染绿了雨,染绿了我的眼睛,染绿了我的心境。 ①这一段话主要是描写竹林的________

②段中一共用了______个“绿”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③用“

”标出排比句。

我觉得,竹子的情与性在其坚节、劲直、虚心、磊落、根固。说其美,美在这里。我爱它,爱在这里。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写竹子的______。第三句表达作者爱竹子的______。

山坡上,一墩墩耐冬花,婆婆娑娑,生机勃勃。翠绿枝头,红花点点,像是燃烧着的火苗,鲜艳夺目。花分五瓣,火红纯赤,其蕊金黄,微透芳香。那绿叶、红花、黄蕊蕊上,好似抹着一层奶油油的蜡光。

①这段话描写了耐冬花的形状、______、______。

用“

”标出段中的比喻句。

牡丹池内,花团锦簇,五彩缤纷。那姚黄,双手捧出一堆黄澄澄的金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富丽壮观;二乔也不示弱,她抖开一条两色红的舞裙,翩翩起舞,迎风摆动着花瓣,仿佛在向游人点头致意,娇美无比;那“妩媚仙子”穿着洁白的浴衣,像刚出水的美人,鲜亮诱人。

这一段描写的是“牡丹池内”的“花团锦簇”。写了______、______三种牡丹花的形状和颜色。是用______的方法来写的。

山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小草。我们在草地上翻滚、追逐,身上、头上粘满了刺刺草。伙伴们互相望着那逗人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草丛里还隐藏着黄色的豆瓣草。用手一按,它就“叭”地一声裂开了。我们淘气地把它挂在耳朵上,像戴着一对儿小耳坠,别提多有意思了。

这一段写了______草和______草的特点,还写了______表达了小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心。

2.到大自然里去仔细观察树木花草,按下列要求写话。

①描写一棵你最喜欢的树,用一段话把它的特征写出来。

②描写一种你最爱看的花,用一段话把它的颜色、香味写下来。③描写一种你认识的小草,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神韵”来。④用比喻的方法写菊花的形状。

⑤用排比的方法写竹子的神韵。

⑥用拟人的方法写荷花的颜色。 ”标出来。

作文十:《小学生作文景物描写辞典》1400字

小学生作文景物描写辞典

(0人评分)

分    类: 教育科普

作    者: 兰东辉

字    数:28.0万

点    击:383

授权方: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授权作品,不得转载

标    签: 兰东辉 , 教育

立即阅读 放入书架 在手机上阅读  分享

内容简介

**内容来源为咪咕阅读 **

好的景物描写未必能撑起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但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有好的景物描写。环看中国文学史,从《诗经》到《离骚》再到两汉大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现当代散文诗歌小说,无不置景物描写于冠首,不吝笔墨,极尽描摹之能事。故而,欣赏与品悟,学习和借鉴就很有裨益。

目录(70章)

评论

前言 2013-12

第一章 天空 2013-12

第二章 太阳 2013-12

第三章 月亮 2013-12

第四章 星 2013-12

第五章 云 2013-12

第六章 霞 2013-12

第七章 风 2013-12

第八章 雨 2013-12

第九章 雷电 2013-12

第十章 雪 2013-12

第十一章 霜 2013-12

第十二章 露 2013-12

第十三章 雾 2013-12

第十四章 冰 2013-12

第十五章 彩虹 2013-12

第十六章 晨 2013-12

第十七章 午 2013-12

第十八章 暮 2013-12

第十九章 夜 2013-12

第一章 春 2013-12

第二章 夏 2013-12

第三章 秋 2013-12

第四章 冬 2013-12

第一章 山 2013-12

第二章 原野、森林 2013-12

第三章 沙漠 2013-12

第四章 岛屿 2013-12

第五章 江 2013-12

第六章 河 2013-12

第七章 湖 2013-12

第八章 海 2013-12

第九章 溪 2013-12

第十章 泉 2013-12

第十一章 潭 2013-12

第十二章 瀑 2013-12

第十三章 池塘 2013-12

第一章 村落、农舍 2013-12

第二章 农田、园圃 2013-12

第三章 林区、牧场 2013-12

第四章 水库、水渠 2013-12

第五章 道路 2013-12

第一章 城镇 2013-12

第二章 都市 2013-12

第三章 集市 2013-12

第四章 街道 2013-12

第五章 商业区 2013-12

第六章 工厂区 2013-12

第七章 公共区 2013-12

第一章 房屋、住宅 2013-12

第二章 园艺 2013-12

第三章 古刹、寺庙 2013-12

第四章 堤坝、桥梁 2013-12

第一章 中国名胜 2013-12

第二章 外国名胜 2013-12

第一章 鸟类 2013-12

第二章 兽类 2013-12

第三章 昆虫类 2013-12

第四章 水族类 2013-12

第五章 禽、畜类 2013-12

第一章 花草 2013-12

第二章 树木 2013-12

第三章 庄稼 2013-12

第四章 蔬菜 2013-12

第五章 瓜果 2013-12

第一章 生活用品 2013-12

第二章 学习用品 2013-12

第三章 乐器、玩具 2013-12

第四章 食品 2013-12

第五章 工具、机械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