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素字是什么意思_《素质教育(2)》5900字

作文一:《素质教育(2)》5900字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1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语文素质的内涵,应该说是十分丰富的,它包含思想品德、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言交际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具体地讲,语文素质内涵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①语文基础知识素质;②语文智能素质,如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③语文技能素质,即听、说、读、写能力;④语文审美素质,如语感能力和鉴赏能力等。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和中心任务,就是要训练语文基本功训练。

2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三大教学任务,即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四方面构成。

2.1训练能力。训练能力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能力等;同时,辅之以一般能力的训练,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的训练。所谓语言文字训练,简而言之,就是字、词、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换言之,就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识记训练、语感训练、读写训练。其中,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内化的教学,可以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功,只有综合运用语感功能,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学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就必须强化操作训练。

2.2陶冶情感。陶冶情感就是结合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审美意识。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应讲究思想教育的自然渗透,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切实做到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固然要从学习听、说、读、写能力入手,但自始至终要强调的一个根本点,就是要教学生做人之道。“要为人,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的原则的本质要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文道统一原则包含双重含义,一是语文课文本身是文道统一体,即以道显文,文以道存,因而语文教学过程同样需要做到文道统一,即以文悟道,因道学文;二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自始至终地贯彻文道统一原则,把教书育人、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语言符号的学习和做人之道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2.3锤炼品格。锤炼品格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品德修养教育。小学虽然是基础教育阶段,但也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品格训练,为他们逐步提高语言文字修养打基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系统性、准确性、具体性、生动性、明确性的训练以及语言构造(字、词、句、段、篇关系)与语言速度等方面的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将语言文字品格训练贯彻始终,又要注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训练要求、不同训练重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格训练中,应以语感训练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通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确定表述中心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2.4培养习惯。主要包括写字习惯、听话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作文习惯以及识记习惯、观察习惯、思维习惯等。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至他们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适应21世纪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培养学生的一般习惯外,还应特别注意善于联系实际、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锐、思维快捷的多方面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3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3.1端正语文教学思想,增强素质教育意识。小学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小学语文学科是具有交际性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倡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从而培养出大量具有较高素质人才。

3.2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课程计划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把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的要求和各年级教学要求具体化。目标要明确到位,做到既适度又具体,操作性强,最好是能够将整个小学阶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等网络化。

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①认真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素质教育因素,通过教学去充分体现,并在教学设计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扬长避短,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②切实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材的目的要求,注意体现语文能力训练的阶段性与连续性。③明确把握每篇课文所承担的训练任务。④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难点,处理好重点训练目标与一般训练目标的关系。⑤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年龄等方面的情况。⑥注意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3.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力体现训练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省时、高效、减轻负担为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教与学的关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小学语文教学体现训练过程,就是要体现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主学习和自悟自得,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智力、陶冶审美情趣、锻炼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的过程。体现训练过程的要求,一是训练要有目的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二是训练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三是训练要有层次性,并使之环环相扣,步步落实;四是训练内容要全面,立足全体学生,训练要有足够的量。

3.4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想,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5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小学语文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因此,小学语文实行开放性教学尤为重要,紧贴现实社会生活,实行开放性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辐射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语文学习放在社会生活大背景上,放到现实社会大语文环境中去,既可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活动,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实际应用中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有利于展示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实行开放性教学,就是要将小学语文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将课堂教学与听、说、读、写等活动结合起来,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实行开放行教学,必须构建开放性的课堂结构体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如实行“回课并举”,即语文兴趣课、语文社会实践课和语文环境课(如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环境氛围等),构建“大语文”课。同时,还要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新的课程计划已将活动纳入课程,语文课外活动

是同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语文课程。要能力使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活动要讲求实效。

3.6改革教学评估方式,重视语文素质评价。根据语文素质结构体系的要求,评价小学生素质可确定这样几项指标:①学生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及自学能力;②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③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程度;④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吸取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营养程度;⑤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受到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程度等。

立足素质教育    改革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要改变这种现象当前的作文教学必须改革。我们要有意识的将素质教育与作文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素质教育    积累   阅读   写作

当今教育界,“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那么,作为语文学科重大课题之一的作文教学就也势必要改革。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认为应将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全面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改革作文教学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组织活动,激发兴趣,积累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社会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果学生题材库充裕,随手拈来,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自然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二)阅读博览 ,开阔视野,提高水平 。

“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让每个学生学年初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我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鼓励学生多记,记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还加强作文与阅读的联系,读写结合,有机渗透,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针对学生书籍少的现状,我在班级搞了一个图书箱,让每位同学献出自己喜爱的书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书,我还通过向学校图书室借等方式,把图书箱搞得小有规模,把读书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三)不拘形式,拓展思维,自由写作 。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管是见闻,是感受,还是想象,都可以写,让学生感到习作不难。如准备阶段的“口头日记”,“绘画日记”;起始阶段的“每日一句”;图文结合的“周末日记”,“连环画作文”字;自由灵活的“想象作文”、“幻想故事”、“童话创作”甚至适合个别孩子的“科幻小说”;结合生活需要的“实用作文”;借助多媒体网络进行的习作;办手抄报;交际应用作文,比如,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为自己的科技小作品写解说词,为某工厂的产品写广告词,给班级创作歌词、班训,为班里的文艺活动撰写小品、相声、短剧,写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招聘启事、竞选演讲稿、广播稿、主持词、建议书、介绍信等。

(四)相互交流,分享快乐,树立自信 。

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我很注重作文评改,提倡学生写完后把自己的作文念给自己听,也可以念给小组同学听,或者念给全班同学听,念自己的作文,实际就是把作文放在口上说说看,很容易发现作文中用词不当、词句不通等问题,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别人看,念给别人听,愿意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与别人一起交流习作经验和感受。对优秀的、进步大的或者某方面有特点的作品,通过张贴、打印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我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搞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这样不仅优生的作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较差生也为自己的作品居然上作文集而受到鼓舞。我还采用多种批改方式,提高批改实效。面批面改,它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我总是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有时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讲评。比如:发现学生在习作中有许多新鲜有趣的见闻、愉快高兴的经历,自己做的得意的事情等;还有哪个学生的哪一段写得特别好;哪一篇特别突出等。我就组织这些学生到讲

台前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师生一起评议,使全体学生不仅分享了别人的快乐,而且也激发自己下次争取在某一方面写得比别人还好的信心,这样在无形中加快了写作文的速度,学生写起作文兴致盎然。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块主阵地,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均离不开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因为作文难教就“敬鬼神而远之”,而应开动脑筋,多方探索,学习全新的课改理念,创造崭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与学生一同成长,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作文教学就会走出当前“应试教育”的误区,走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朱慕菊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议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任贞瑞.《新课程(中)2010年第6期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张汇汇.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11期

作文二:《素质教育3》8400字

素质教育在美国(之三)

孩子毕竟是孩子吗  (美国)黄全愈 教育管理学博士

3月11日,《羊城晚报》报道《素质教育在美国》引发的“中美教育观的一次大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位读者发表了激烈的反对意见。面对孩子发出的“我们要减负,我们要创造力”的呼声,这位读者认为:“我们是得‘听听来自孩子们的声音’,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

这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孩子毕竟是孩子”,却引起我的深思。

两则小故事,一个大道理

1992年夏天。夕阳西下,一群中国留学生和家属在宿舍楼群旁边的球场上打排球。不到8岁的矿矿,在场外跑前跑后帮他们捡球。

我在楼上,凭栏眺望。

矿矿在场边偶尔也能垫起正好飞到前面的球,高兴得他手舞足蹈,有时干脆来个侧手翻。这样,叔叔阿姨叫他到多远的地方捡球,他都撒开脚丫去追。

后来,有一两个人走了,矿矿就跃跃欲试地慢慢往场里挪„„   可不一会儿,矿矿嘟着嘴,红着眼睛回到家里。

“叔叔阿姨只叫我捡球,不让我打球。把我赶开!”

看着小脸通红、垂头丧气的孩子,我能说什么呢?我不是有时也嫌孩子碍手碍脚,一样把孩子赶走吗?

第二天,是个星期六,晴空万里。

妻子的老板---伯格博士和他的韩国妻子以及阿莱希欧博士一家4口,还有我们家,一共大小9个人,到休斯敦森林公园的湖畔去野炊。

实际上,美国人搞野炊,主要目的不是吃,而是玩,是体验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阿莱希欧博士的丈夫古瑞克点上烧烤炉,把各种肉往炉上一放,就四仰八叉地躺在湖滨的草地上,他那刚1岁的女儿杰西卡,在他身边爬来爬去。其余的人开始打排球。

儿子昨天被人“忽视”了,今天得到“重视 ,表现得特别投入。阿莱希欧博士的3岁大的儿子泽克,见大人们玩得开心不干了,嚷嚷着也要打球。8岁的矿矿,我还嫌他小了,要不是昨天受了委屈,我还不让他打呢。泽克才3岁,整个身子比排球大不了多少,怎么能打?

我刚刚闪过念头:是不是要把他抱到他爸爸那边去,与他妹妹杰西卡玩?

只见伯格博士,一把抱起他,加入打球的人群。其实,伯格博士并没有让泽克真正碰球,球还没近身就打走了。不过参加到打球的人群中,融入打球的氛围,偶尔也象征性地碰碰球,直乐得泽克“嘎嘎嘎”开怀大笑!

我看看阿莱希欧博士,她没有太特别的表情,好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这两件事很偶然地一前一后发生在我身边,我却被这无意间的比照深深地震动了!

8岁的矿矿被成人们不耐烦地挥挥手,赶出本也属于孩子的世界。孩子就是孩子,大人们打球,孩子瞎搀和什么?这似乎是很正常的道理。然而为什么3岁的泽克,却能被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参加打球呢?

“孩子毕竟是孩子”,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孩子作为一个自然人,毕竟是孩子;但孩子又毕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孩子。我们的社会和文化,正是在该把孩子当孩子的时候,没有把孩子看成是孩子;而在不该把孩子看成孩子时,又把孩子当成孩子。

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成人们可以“无私”地替孩子

“思考”,替孩子“选择”,替孩子“说话”,理所应当地把孩子拒于成人社会之外。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都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糟糕的是,人们以为孩子是个空桶,给什么,装什么。孩子是张白纸,画什么,显什么。我们往往忘了,孩子还是一个有个性、有思考、有追求的主体。他们的个性、思考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追求的欲望和能力,就如你我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不仅仅是孩子,他们还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人和社会人。

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序”,美国人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如果遇到一个与我平辈,甚至是长我一辈的美国人,矿矿不用像遇到中国人那样叫什么“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笑笑,问候一声,“Hi!”或“How are you?”就行了。而不管对方是“爷爷奶奶”或“叔叔阿姨”辈的,都会正儿八经地回答问候,并主动伸出手来与矿矿握手,就像对一个成年人那样对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高我一辈的我的博士导师塔克曼博士、我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奎茨博士和他的妻子??牛津市市长,等等,都是这样把矿矿当作一个“人”来平等对待。

只有当孩子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孩子才不管有多幼小,也能以平等的“社会人”出现在社会交往中。

然而我们的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从来都无视孩子的权利,无视孩子的自我,无视孩子的人格。尽管我们有法律明确规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误区,是混淆了孩子的自然人成长过程与社会人的成长过程,忽视了社会人的落地生根的“人格”。

“没有到最后一分钟,谁都还有机会”

中国孩子“高分低能”,美国孩子“低分高能”;中国孩子

在考场上是能人高手,但做实验、做课题的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都不高;而美国孩子,别看他们在考场上并不利索,但做起实验和课题来,主意大着呢。至于美国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那更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这不能不说是又一个让国人尴尬的困惑。

为什么美国孩子“低分高能”?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问题的反证?

美国孩子“低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的教育不注重学死知识,美国的老师不屑于教孩子怎么考试,怎么得高分。美国孩子“高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文化不管孩子有多幼小,都能把孩子首先当成一个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的人。   1999年秋季,矿矿到天主教会办的Moeller私立男校去上高一(即国内的初三)。美国到了高中才有校际间的足球赛。能不能参加校队,不像国内由体育老师或教练决定,而是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平等的竞争权利:即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报名参加,但最后能不能留在队里,则看你自己能不能通过一个叫“淘汰竞争”的测试。换言之,“起跑线”是开放的,谁都可以来参加竞争,但最后能不能成为队里的一员,要看你整个竞争过程的表现,看在“终点线”上的“判决”。

矿矿和他初中的好友麦德为了参加足球(C)队,决定参加这个“淘汰竞争”的测试。麦德的哥哥是该校橄榄球队的队员,放出风来:“淘汰竞争”非常残酷„„看儿子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和妻子决定去看一看。

“淘汰竞争”于7月16日下午3点开始。烈日当头,但参加各种运动队的试训者熙熙攘攘。我虽戴了遮阳帽,还顶不住酷热,钻到树荫底下。

学校要组建A、B、C三支足球队,一般来说是按年龄和球技分队,但为了鼓励竞争,低年级的身体壮、技术好的球员,也可

以“提拔”到高年级的队来。每队需要约25名正式球员,但参加试训者约有200人。

开始是环校跑,可能有1500米,一圈下来,矿矿跑在中间;接着是三组400米跑,矿矿是中上水平;又接着四组100米折返跑,矿矿还不错,大约在第四、第五名之间。

我以为大概就差不多了吧,看孩子们累得那个样,歪歪斜斜的,该淘汰谁淘汰谁吧。

谁知道,试训并没有结束,又进行两圈环校跑,三组400米,四组100米折返跑。这一轮下来,直看得我胆战心惊,以为总该结束了吧。万万料不到的是,又进行第三轮,我看不到自己的脸,反正妻子的是失色了。

场上有孩子晕倒,有孩子抽筋,有孩子呕吐„„

我真想把孩子叫回来,不要试了,那个球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孩子叫回来---作第一个,也可能是惟一一个主动退下来的人,又实在难以决断。

最后,孩子们到底跑了多少,我们没有数,孩子也记不得。   麦德一边跑,一边吐,一边说:“这就是基督教的学校,这就是基督教的学校„„”(基督教以宣扬仁爱为本)

更奇怪的是,我和妻子是惟一到场观看的家长。到底是美国家长知道如此残酷,不愿来看呀,还是根本就认为是孩子的事而不来看?我迷惑了。

看着面色煞白、一拐一拐的儿子,好心痛!真想出言劝他,但看儿子并没有退出的意思,又说不出口。

于是,我拐着弯儿说:“那些跑在后面的,都看着没有希望,为什么还不干脆退了?!”

儿子看也没看我,说:“爸爸,自己退出来和选不上是不同的,你可以退出足球队,也可以退出网球队,退来退去,你还能往哪里退呢?没有到最后一分钟,谁都还有机会。跑在前面的,

可能下一轮就挺不住了呢!”

这是他在这个既充满机会,又充满竞争的美国社会里“悟”到的!

后来,他参加了足球队。一次,在滂沱大雨中训练。美国家长们一个个坐在名车里静静地等着。我看着那朦朦胧胧中的格林童话似的住宅,再看在泥水里翻滚的孩子们,我似有所顿悟,但顿悟了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这是说的“高能”。至于,“低分高能”再看下一个例子。   今年2月底开始,矿矿又参加学校网球队的“淘汰竞争”。要命的是,每周有两个早上需要在凌晨5:30赶到离学校有半个小时车程的俱乐部去打球。从我们家到那个俱乐部约有40分钟车程。4:45出发,孩子4:20要起床。学校8点钟上课,家长不可能在那里等孩子打完球,再送去学校。按照俄亥俄州的法律,年满16岁的孩子,可以开车。这样,这些孩子们还得自己安排谁坐谁的车回学校上课„„

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孩子以学习为主,怎么能这样折腾呢,又不是上体校!

矿矿坚持要参加这个“淘汰竞争”,并保证不影响学习。   谁知道,有一天凌晨去参加这种折磨人的淘汰赛后,当天早上又有数学考试,结果考了个87分。

孩子一回家就对我说:“爸爸,您什么都不要说,我知道您要说什么。我只想说:这个87分不是我的水平,不代表我的能力。主要是我还没有适应这种凌晨打完淘汰赛,上午又接着考试的challenge(挑战)„„”

我想说什么,但什么都没说。

三星期后的某一天,又是凌晨练球后早上接着考数学,这次矿矿考了100分。

87分,没考好,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考好。因此,这个“低分”是假象,但能凌晨去打球,去参加竞技上和心理上的淘汰竞

争,然后再参加考试,这个“高能”是真相。这就是孩子需要的素质。最后,矿矿参加了学校网球队。

这是孩子“社会人”的一面,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是不可能具有强劲的社会生存能力的。

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的误区,是混淆了孩子的自然人成长过程与社会人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说,这两重性使我们在如何看待孩子的问题上产生了误解。

然而我们的文化,偏偏是在我们需要把孩子看成有独立人格、有自主尊严的时候,我们把孩子处理成了知识的接收器,被训练的宠物,甚至是可以肆意践踏其人格和尊严的没有思想的动物;而在需要把孩子看成孩子时,又把孩子推上了应试教育的残酷竞争。

我刚来美国时,看不惯孩子们整天童真童趣地玩,玩,玩!美国人告诉我:孩子毕竟是孩子!

应试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自然生长的过程,把孩子当成一个十足的成人来对待。孩子必须比照成人社会的竞争规则,参加几乎比成人社会更残酷的竞争。孩子被迫跻身于一场人生的竞赛:比成绩、比分数、比做题、比书包重、比考试技巧、比智力开发、比学多悟少。每天都在分数和各种所谓“课余爱好”之中挣扎。进入人生竞赛场的时间表越来越提前。从上小学开始,有的甚至从三四岁起,就开始用他们稚嫩的脊梁挑起了父母甚至祖父母无限沉重的希望。中国社会的基本认识标准是:越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将获得越大的成效。“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孩子们不得不用他们弱小的身躯及幼稚的心灵来承受那些甚至成人们都视为畏途的东西。

人们总喜欢说“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然而眼前这个世界却不属于孩子。这个违反逻辑的现实在中国很少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注意过。孩子的周围,总是设置着一道道有形的或无形

的深院高墙:正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美丽的口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断了孩子的自由梦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往后让一让,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乐趣,领略一下俯视万物众生的灵感?!

该把孩子当孩子时,我们却把他们当成了大人;该把他们看成大人时,我们又把他们当成了孩子。

“自己不能说自己行,要让人家说你行?”

美国的业余俱乐部足球赛搞得很活跃。这种队是“选拔队”,不是谁都可以参加。

矿矿在1995年夏季,在“选拔队”打了一个季度。

第二年,我们搬到了西金库市。进入西金库市社区组织的一般球队,矿矿自然不同凡响,是队里进球最多的队员,比第二名多一倍。

这个队得了社区的冠军,又与其他社区的冠军队进行第二阶段的比赛。这个阶段的比赛实行“突然死亡法”和点球决胜负。教练在训练中增加了射点球训练。

这时我才发现,这支社区冠军队竟几乎没有人掌握点球技术??冲上去就是一脚,管他什么脚尖、脚弓的。美国学生不注重“双基”训练,竟然也反映在足球场上。

但是,大多数孩子大概是出于本能,大都自觉不自觉地用脚内侧去触球,因此大部分球都飞向守门员的右方。于是,我乘儿子到附近来捡球时面授机宜:用正脚背或外侧对准守门员左边的门柱内侧约一米处踢,十有八九会进。

结果,矿矿的进球率大大高于其他孩子。我们一家都认为,万一决赛时要射点球,矿矿一定有份儿!

最后一场冠亚军决赛时,已经到了初冬。场地上的雪已经积

了3英寸厚,天上还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真难为这些十来岁的孩子,场地又湿又滑,自己跌跌撞撞,还呼唤着同伴冲锋。   这场比赛险象环生,“丑态百出”,就是进不了球。最后,不得不靠点球决胜负。

一要射点球,本已快散架的孩子们又雀跃起来,纷纷在教练面前乱嚷嚷„„

只见矿矿背着手,站在人群外面,显得与世无争。

我很肯定:第一批5名射手,肯定有儿子,而且还可能排在

一、三、五这几个关键位置。哪知道等我“方便”回来,往场上一看,矿矿并不在首选的5名射手之内!

我火了:凭什么不让矿矿上?论进球,他是第一!

场上已经开始射点球„„矿矿的队赢了。儿子和孩子们欢天喜地翻滚在雪地里。

妻子说:“待会儿别问儿子,为什么教练没让他上。”   其实不用问我也知道:一是认为自己点球射得最好,教练肯定点自己;二是我没要求罚点球,是你教练要我踢的,万一不进,可不能怪我。

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

庆功宴上,我和助理教练有一段对话---

教练:“我不大明白,为什么矿矿今天没要求射点球?”(这不是恶人先告状吗?教练不让上,能自己上吗?)

我:“我还以为是教练让没进球的孩子也有个进球的机会呢。”

教练:“他不说要上,我们也不好派他上。”(这种大事怎么能由孩子说了算呢?!)

我:“矿矿确实十分想上。不过你教练不叫他上,他决不会自己要求上。”

教练:“为什么?”(他一脸茫然)

我:“中国文化很讲究谦虚,自己说自己能行,就是不谦虚。

特别是说自己行又没成功,那叫不自量力,是被人看不起的。”   教练:“你的意思是说„„自己不能说自己行,而要让人家说你行?”(一脸惊讶)

我:“如果您选他上场,他会非常认真地执行您的要求。”   教练:“我还是不明白。你不要求,我们就以为你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表明你没有自信心,表明你自己不认为你能干好这件事。”

教练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这大概就是文化冲突了:中国人喜欢让别人来鉴定自己行不行;美国人首先要自己看自己行不行。问题还不仅仅如此??教练面对的是一个孩子,他在胜负攸关的这种大事上,放在第一位的,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代替孩子选择---中国的教练、教师、家长,有几个有这种意识呢?

“孩子不需要那个钱,但需要学怎样才能独立生存!”

作为一个人,孩子既是一个自然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从自然的生长过程来说,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不同于成人。就像一枝幼苗,需要特殊的环境及特别的护理。然而这种特殊性并不是意味着孩子是一个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特殊团体。社会化的生长过程只能在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完成。也就是说,一方面孩子需要一个特殊的生长环境来一步一步地完成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又不能脱离公众化的社会,因为离开了社会的熏陶,个人的社会化将无法完成。

大树是由小树长大的,小树是由种子长成的。在孩子还毕竟是孩子的时候,就要植根社会,才能长成栋梁之材。如果以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就把他们关在教室里、书斋里,那么失根于社会的种子,就只能是一颗永远不发育的种子。

美国的孩子从上初中起就开始试探着走进社会了。各州的法律不大一样,但都对孩子参加工作的年龄有严格规定。据说,俄

亥俄州规定孩子要年满14岁才能被雇用。在超级市场里,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的孩子在忙着帮顾客收钱、装袋。顾客多时,他们会工作很努力,顾客一少下来,他们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就会互相打闹一阵,开一阵子玩笑。

矿矿刚满13岁那年,他就开始兴奋起来,经常在我们面前制造舆论:“我差不多可以到外面去打工了。”“我的朋友去年夏天就在迈尔超市做装袋工,他说他可以带我去见那里的管理员。”“„„”

开始时,我们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这么小小年纪就出去打工赚钱?家里又不缺这几个钱花。孩子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我们的价值观确实与美国家长不同。矿矿的同学们大部分来自中上阶层的家庭,谁家都不缺钱花,但一般的美国家长都不会阻拦孩子外出打些小工。相反,有些家庭还十分鼓励孩子早些走出家门,接触社会。

我有位朋友在克里夫兰市政府工作,他的妻子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他们的独生儿子迈可正上高中。有一次我到克里夫兰市办事,同他们夫妇俩一起去饭店吃饭。饭后,朋友说带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儿子。迈可在一家录相带出租店上夜班。我们坐在车里,从大玻璃窗里看着迈可工作的背影。朋友自豪地告诉我,他每天晚上都开车接送儿子。有时故意来早些,就这么坐在车里看着儿子工作。“孩子不需要那个钱,但需要学怎样才能独立生存!”这是朋友给我的忠告。

美国孩子七八岁起就开始在邻里找活干了。临时帮带孩子,帮养几天狗或猫,帮整理花园草地。雇主或是按钟点付钱,或是按工作性质付钱。

营造一个让孩子生长的社会环境,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方面,美国的学校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了解现实社会的生存结构,领略现实社会的各种各样的职业,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在美国学校的教育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学生

从学校进入社会,往往要经历“社会文化休克”阶段。学校就是要把这个“休克”缩短到最低限度。

学校过不久就会有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律师、拍卖行的拍卖师、车行的推销员、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作家,等等等等。当然,从“职业日”里,孩子们学到的并不主要是干什么能赚多少钱。他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存活?

通过“职业日”,孩子们看到的世界,绝不只是文、理两个世界。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

因而,孩子们对职业的选择从小就是五彩缤纷的。矿矿的同学中想长大后当总统的有之,想开货车的有之,想当动物园饲养员的有之,想当家庭妇女连生四五个孩子的有之。曾有一对美国夫妻以很平常的口气对我谈起他们的女儿的前途,说他们的女孩手挺巧的,如果能以剪发为生倒也不错。中国的孩子一般都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影响下早早立了大志。不上大学心不死,不进名校不算数。

美国教育的一个特点是想方设法开扩孩子的眼界,让他们尽早同社会接轨。让他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认识自身的价值,确定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像中国的孩子那样,高中要毕业了,才与千军万马一起,面对一座小桥,竟然与那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陌生到格格不入的程度。

“职业兴趣分析”在美国的中学里十分流行。在上高中之前,很多学校都为学生进行“职业兴趣分析”,帮助孩子在“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提供分析。此外,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美国的不少公司鼓励员工们,这一天带年满6岁到16岁的孩子来上班。据说这一活动的初衷是鼓励女孩参加工作,

后来演变成让孩子知道和学习其父母的生存之道。

美国的社会、家庭和学校,从小就开始培育孩子那颗将来走上社会需要的“种子”。当他们长大成人正式进入社会时,已成了“老江湖”,一般不存在择业的困惑和痛苦。因为他们可能早在二年级的“职业日”教育中就已“私定终身”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毕竟不会永远是孩子。

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们来几条“毕竟是孩子”的权利:

1.孩子应有受教育的权利。

2.孩子应有发问的权利与了解的权利。

3.孩子应有说“不”的权利。

4.孩子应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

5.孩子应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

6.孩子应有保有个人秘密的权利。

7.孩子应有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的权利。

当然,这些权利不是绝对的,是有相应的条件的。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孩子应该有的权利加到师生关系和长幼关系中,我们还能随心所欲地公布孩子的成绩吗?还能按孩子的成绩高低次序来安排孩子的座位,使孩子时时处处处于一种屈辱的“噩梦”中吗?还能因为一个学生违反纪律,全班数十人被罚跪吗?还能罚考试不及格者,自打耳光,差几分打几下吗?还能在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脸上刺“贼”字吗?还敢扒下未按时交作业的女孩的裤子示众吗„„

只有对“师道尊严”作再否定,孩子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去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平等的、互尊互爱的关系。

那时,我们将要重新考虑“孩子毕竟是孩子”的命题。

作文三:《素质教育3》6400字

素质教育情况汇报

一、学校发展背景

我校创建于2003年,学校占地780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38%。校园小巧精致、教育教学功能齐全,现有多功能电教室、学生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10多间,电脑24台,建立了校园网,是一所现代化的新型学园。

学校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将近300人,专任教师21人。在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以上达到100%,小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一级教师15人。

学校坚持“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学校总结提炼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奏响“创新、实践”的主旋律,开放办学,凸显特色,实施新课改,落实六个学会,努力实现“出特色、育新人、创一流”的发展目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受到了多方赞誉。

二、学校办学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不断端正办学思想,着力打造办学特色

鲜明、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指南。随着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学校进一步明确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向,不断端正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全面提高的

质量关,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实现师生发展,彰显办学特色。

特色一,彰显书法艺术特色,着力打造办学特色

学校从一开始,牢牢抓住“写字课堂”这一主阵地,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校已摸索出一条注重学生的认知领域,突出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实活相济、序格分明、充满情感和意志训练的写字教学有效途径,形成了“四字教学模式”。在落实写字常规教学的同时,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师生同步 “天天练” 活动,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送春联”系列活动,结合经典诵读活动,经常举行“书中华美文”笔会,常年开设书法兴趣班,培养了一批批书法小人才,古诗文爱好者。赢得到会的专家、领导、同行的充分肯定。

特色二,减负增效,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学校对减负增效工作从建立监控机制,建立评价机制,创新教学管理,规范教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我们在减负增效中摸索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二)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学校管理

我们在办学实践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两支队伍的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大胆创新,构建特色管理机制,形成在管理中强化责任意识、在用人制度中强化竞争意识,在工作考核中强化质量意识,在部门协作中强化团队意识,在教研、科研工作中强化合作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强化育人意识的观念。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践行办学理念的“引领者”

学校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在工作中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廉政建设,加强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创实绩、树正气,是一个理念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

(1)加强理论学习

本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成立了中心学习组,坚持每月一次学习,有计划地学习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文件精神,学习科学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著。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办学思想,提高管理水平。除了加强理论修养外,班子成员以追求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立身处世。

(2)加强制度建设

我们建立了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会议制度、奖惩条例等,并健全了行政工作职责及考评细则、教职工工作综合评估细则、写字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细则。制度的建立为落实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加强作风建设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通过开展民主评议、设立校长信箱等形式,把作风建设落到实处,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充分激发班子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工作创造性,在工作中努力做到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学校坚持每周召开行

政例会,会议内容除研讨学校工作以外,还有目的、有重点的以会代训、以会代培,要求全体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为学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师生发展服好务,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去感召人、带动人;强调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达成学校管理的任何漏洞都与干部的失责不无关系,责任感强的干部才会“有所作为”的共识。

(4)加强廉政建设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学校党支部认真组织学习及贯彻执行中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定,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三不准三不图”(不准公款配备通讯工具、不准公款吃喝、不准用公款旅游,不图名利、不图吃喝玩、不图个人仕途升迁)。以自己的引领作用带领教职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未发生一起利用工作职权为己谋利的事件。

(5)加强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学校注重培养、选拔青年干部,在干部选拔上,遵循公平竞争,优中选优,并在工作中压担子、搭平台,促进年轻干部的迅速成长。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多年来,学校以强化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以“减负增效”构建高效课堂为中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崇高师德;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努力培养了一支敬业乐道、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我们努力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以“学习”作为最大、最长久的福利,采取“引进、走出”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在师德方面学校通过宏扬敬业精神,塑造良好师表形象及组织丰富

多彩的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崇高师德。在教学方面,学校通过专家引领,创新考核课模式,实施“青蓝工程”等各种教学教研活动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激活教师职业理想,提升教育境界,形成教育智慧。

3、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

学校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实施“以人为本,以德养威,规范情感,保障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服务师生,保障学生、教师和谐成长与发展。

学校坚持以“以人为本”为管理的主轴,以“依法办学,以德立校”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两翼”,健全管理体制。实行目标管理,加强民主管理,突现人文关怀,营造“规范加情感”的管理文化,使教职工身心愉悦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校园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良的教学设施,对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将打造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建设良好育人环境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向校内挖掘潜力,构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底蕴丰厚的人文环境。

几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综合教室、图书室、藏书室,建立了校园网络,微机加以升级,添置了空调、大屏幕背投彩电、复印机、一体机、升降桌椅等设备,,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

(四)全面贯彻方针,促进和谐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和谐的、民

主的。几年来,学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奠定基础。

1、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丰富德育内容,努力形成德育内容系列,促进学生劳动、创造、环境意识和科学、进取精神及民主法制观念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动手、自我保护能力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工作网络;创新德育工作新途径,以认知为基础,落实德育内容,以规范训练为手段,强化知行内化,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升华教育效果。

2、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学科课程管理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先后开设了多种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养;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坚持科研兴校,为师生发展搭建平台。

3.加强体卫艺学科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条例》,保证“两操”、“两课”的时间与质量,每年除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以外,还定期组织“三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及两操比赛,坚持开展田径训练、毽球训练、流星球训练,每天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班级个性的“阳光一小时”活动。

学校将卫生教育和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积极开展有关工作。学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体质检查与测试,坚持开展 “季节性防病治病”等教育活动,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办好卫生宣传橱窗,坚

持做好卫生评比工作。学校开齐、开足了音乐、美术课,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市区级艺术小人才辈出。

四、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

1、办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进一步实践完善。

2、学校经费还不能满足学校日益大发展需要,给各方面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3、学校生源规模与质量逐年下降。由于人口自然减少,学校生源逐年下降,由于学校位于本区名校附近,且所属社区老化,本地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外迁,外来务工子女所占比例逐年增多,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

4、学校经过几年的对教师的培训和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教师总体素质得到提升。但在教师队伍中,弱势群体依然存在,教育观念、教学水平有待更新和提高。教师虽然对学校的发展有良好的愿景,但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认识还比较粗浅自我发展的意识还需要提升。在全市、全省中有影响的名教师(如市学科带头人)及复合型教师数量不够

5、学生及家长的素质有待提高。家长的职业参差不齐,大多数职业不太稳定、收入不高、文化水平低下、学历层次不高,缺乏比较科学的育子方法。家长中潜在资源对学生的发展不能很好的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学生的来源也不够理想、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养成。

6、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特别是评价机制还需科学化、有效化。

五、发展思路

1、加强学习,提升办学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我们对学校确立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①.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大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国家、社会、时代赋予我们学校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该责无旁贷的完成好这一重任。

②.素质教育是人文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统一,是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双重构建,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立足于社会之生存,又要使其在人格修养、艺术修养、科学素质和民主精神得以和谐发展、不断升华。

③、在学校工作中, 坚持“以人为本”要强调两个层面: “以生为本”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以师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调动和发挥老师积极性,坚持确立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师与生共同发展。

④. 我们将把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他们领悟生命的意义,积淀深厚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康、文明、智慧、尚美的心灵,培养具有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现代人。

学校将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走进孩子的心灵,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走进教师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和价值观的实现,努力营造理昭昭、情切切、乐融融、活生生、笑盈盈的和谐校园,逐步走上民主、和谐、开放、人文之路,使综合办学水平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发展目标:学校办成具有精神感召力和文化品位的场所,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乐园。

2、落实办学理念,实践“和谐发展”教育

学校将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依托先进的教育理念,构建具有车站小学特色的“和谐发展”教育模式。

① “和谐发展”教育模式构建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规范情感的人文管理为手段,以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为着眼点,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的。

②“和谐发展”教育模式的内涵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干群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和谐、人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和谐、干部自身素质发展的和谐、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师德建设的和谐、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

③“和谐发展”教育模式的目标

办学目标:创建办学思想先进,办学行为规范,教师队伍优秀,教育质量优良,校园文化优雅,办学特色鲜明的和谐校园。

教师培养目标:打造德艺兼备,终身学习,提升素养,乐于奉献的

优秀教师群体。

学生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美德的现代人。

④“和谐发展”教育模式的框架

“和谐发展”教育模式的德育工作模式:自主体验,知行内化,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教育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参与,合作提升,探究发展。

“和谐发展”教育模式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以德养威,规范情感,保障发展。

“和谐发展”教育模式的评价模式:尊重个性,多元客观,过程激励,促进发展。

六、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

第一阶段:完成校园整体建设,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名师队伍建设等方案,形成一支团结、敬业、善研、创新的教师队伍。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完成市级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确立新的科研课题。争创市素质教育特色校。

第二阶段:充实学校软硬件资源,规划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教师发展性评价、名师队伍建设实施工作,加强校本培训,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建成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科研素质的教师队伍。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发展特色教育。办学效益得到学生、

家长、社会的赞誉。

第三阶段:校园文化建设具独特风貌,建成一支具创新能力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批较有影响的名师。课题研究成果显现。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居于领先地位,特色教育在全市起示范作用,学生全面发展,办学效益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3、发展策略

(1) 名师带动发展,对于学校的发展,建设一支以校长为灵魂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关键,建设一支名师队伍是根本,学校将实行名师建设发展战略,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并根据实际采取措施鼓励教师们成长为有思想、有文化、善科研、有成果的名师,并要形成群体,形成气候。

(2) 科研兴校,教育科研是学校大发展的生命力,是提高质量,形成特色,落实办学理念,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将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努力探索出以书法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3) 特色强校。历年来,我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科学全面地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项目的创建,提升学校知名度,努力实现办学目标。

(4) 创新管理

在学校以前注重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并重的管理基础上,优化各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加强自觉教育,融合各方面的力量,形

成一种传统精华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学校文化,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事业观、教学观,使师生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和依附感,升华师生们的灵魂,升华学校的管理。

(5)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

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善于博采众长,完善自我;积极的参与意识,主动工作的精神,向上的工作热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亲善的沟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6)校园建设

一要进一步规划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功能。二要进一步营造人文环境,使学校环境与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互相融合,发挥更大育人效果,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作文四:《1:素质教育》1200字

1: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提高全民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

(3)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

(1)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

(2)素质教育要求全体适龄儿童都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不良为借口强迫学生退学,以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3)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为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的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承;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得素质教育者得天下。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实现国家2020年进入资源强国行列而努力奋斗,为教育事业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作文五:《素质教育1235》1600字

佳木斯育教院学学报》

这 个 是教育主厅办

教学文摘,育素教质育

中国

科教新导创刊

周谦_表 发1 :51:506广

教东:育5108

建福教育1:508

东山教:15育08

南教河:15育0

8山

教育西1:802

河北 教:育120

8吉林教育:80

辽宁教8:育880

育教教学坛:论50

8新课研程:580

新究程学习:5课8

0学周:刊80 5这都

于教育部属期刊 门

育学教摘》文  育部主教管中 人国民学主办大

的《素

教育》

吉教林育 吉 省教育林主厅办的

《素质教》 育家国 中华人级民共和教国育主部,管中国人民大,学民人大学书报资中心联料主办;国内合统一号:刊CN114350-/4;G际国准刊号标:ISN10S0-4517/9邮发号代2:415 -版费面 3:300字数符9/0元  4400字0数/1符00元

2中学《数生理》(教化与学 )知网

是上河由省南育厅主管,教南河育教报社主办,刊国家新闻出经总版批署的省准级教纯育刊类,中国期刊物方阵百期刊双第三届,国期家刊提奖名奖银奖()蝉联,国优家秀科技期,具刊国际国有双内刊的号育教术学威权刊期面,向国外公内开发行

国内统一刊。:CN号 4-11908O;国/标际准号刊:ISNS 100-32251国;发行代内:3号6- 634。

面版费:010025元0字符

《读写算0杂》志经是国新家闻版总署出准批由中央教科,课程教所学究研心与中北省湖门市教荆育学科研所究联主合的教育办期刊类中,国刊期方阵效期双,刊中教国理育论刊期会会员期刊,中协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收录库期,刊龙源国期刊网全文际收录刊期。《写读》算育教教研学究国(统一刊号内C:42-N108/74G国际,准刊标:I号SS1N02-70661,邮代号发:3-8520

)面费 80版元 0302字符

《0代现育教学科中?教学师国家》级 教 类学育术物

刊主:办  吉林教省科学育 院出版:吉林省长地市春

ISSN 0051-5483  NC2 2133-9G4 /  发邮代 号-25

版面费用:110元/ 0302字符0

********************************************************************《

现教育代科?小学教师学国》级家  教类学育刊术

主物:吉办省教育林学院 科版出:地吉省长春市

林ISNS 015-0854  C3 N2-9/G4 3 邮发 代 号2-4

面版用费: 100元/23010符字

《质教素》

育主单管:中位人华共和国教育部民

主单位:办国中人民大学

国内刊号

C:N1 -43150G4

国/刊际:IS号SN1050-4971

邮发

号代:-2415

素质《育》教志是杂华中民共人国新闻和出版署总式正准批版出,中华人共和民国育教部主,管国人民中大学人民大,书报学料资中联心合主;面向办国内外公开发的行合性教综育理学论期刊(术国统内一刊号:CN1-4135/0G;4际标准刊国号:SINS001-5197/邮4发号代:2-41)5。是集学性术实用、性、威权、性瞻性

前与专业性于一的教育体学术类刊,期系国中刊方期阵双期效、中文刊科期技刊数库收录据期刊、中国教理论育刊期协会员会期刊、源龙国际期网刊网入期刊。有较具的高术价值学社会影和响力。杂主要志目有:栏新创教、育论研究理、教育管理、资师建设、育教究、探研索争鸣、质教素、育题专研究高教论、、坛基教础、人物育访专、术学前沿精彩案、、教学例法、经方交验流、教随师、笔育德育等教目栏。等刊物旨主 :刊本登有刊关育理论教研究和学改革实校践面方的国全一线师优 教秀文章,对并章观文点进行 浓缩和提炼,为育研教和实践究提一个供鸣争平的台让您花最少,的时浏间览多的好最章文

核心。理代 10:4 :06

5509元220 0字一 个版面收

明年1月份面版

1月2还有份少版量面 发要年今的版面要 尽了

作文六:《素质教育1》400字

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新三年里学校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发展为第一要素,努力挖掘师生双方的发展潜能,在办学的过程中,传承学校“以教师发展为基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办学思想,塑造较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和学生群体。

办学理念:教师为基、学生为本、追求发展

内涵解读:主要指学校、学生与教师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在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想 ,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寻求自主发展的学习中逐步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打造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团队,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办学目标:坚持依法办学,遵循教育规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支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敢创新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身心健康,基础扎实,乐学进取的学生,把学校办成社会、家长满意,充满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学校。     培养目标:通过学校五年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品行、扎实的基础,具备较好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作文七:《素质教育2(2)》1100字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面临了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 ,他给人一种浅移墨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讲,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他们身边教师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这正如许多昆虫呈现出与它们所吃树叶一样的颜色一样。因此,教师的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一些看似细小的行为,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这些细小之处对于学生的品性的好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师谆谆教育的东西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教师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纪律观念、勤劳风范和自我控制等具体行为仍然存留在学生心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一位作家在晚年时曾无限感慨的说起他的一位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影响: 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象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

作文八:《素质教育2(1)》800字

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

下面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教育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落后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如平等教育观、新型师生观、科学人才观、新型质量观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没有新观念新思想的改变,继续沿用应试教育的各种落后观念指导现代教学,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

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现代社会,信息更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素质教育的各种教学改革实践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在教学工作中要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和传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一些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中有关生命科学、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科学教育理论,不断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只注重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学 生能力的道路上来。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 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分数,轻能力”、“一切围着考试转”的 课堂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课堂 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 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 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作文九:《论素质教育》6100字

论素质教育

摘要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发展已经好多年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暴漏除了很多的问题,本文将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素质  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对策  全面发展教育

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近些年来在教育事业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针对我国现实中的应试教育的,它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的基本方向,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乎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

提到素质教育,首先要谈到素质。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人的素质包括重量素质、心里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① 简单的来说,就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观精神,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②。可是我国素质教育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学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培养模式落后

虽然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一改再改,但是教材依然不适合或者陈旧,无论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领域,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学管理观念和合体制落后,教育方式过于单一,限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实践性教育过于薄弱,使得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②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刘景颖.《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31~35.

2、培养目标单一

所谓的素质教育,它要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教育。而现实当中只是片面的追求学习成绩,考试排名以及自己学校的升学率等问题,给学生们灌输了一种思想,那就是只要学习好,以后什么的一切都不是问题,这种方式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的,“高分低能”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代表,更有甚者因为接受不了学业的压力而跳楼自杀。

3、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学校呈现了集中制,很多学校因为生源不足而关闭,而同时有些学校生源过剩,从而导致教师的培养速度跟不上学生的增收速度,使得很多学校专任教师不足。另外就是教师的教育热情不高,上课敷衍了事。还有就是教师知识水平不高,上课时照本宣读,只注重自己的讲授,忽略学生的的学习,课程空洞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它决定教育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素质教育是以个性发展 为核心思想的尊重人、相信人、发展人的高标准教育, 它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心身健康、个性特长出发去寻求新的教学形式, 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不仅在认知因素方面得到发展, 而且在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身心等非认知因素方面也得到协调发展。要达到这种培养人的高标准, 必然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

1、素质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

(1)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热爱一项事业,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就有了做好这份事业的动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对素质教育进行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提高, 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对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发扬敬业精神在教育教学中, 讲职业道德, 尽职业责任,精职业技能, 守职业纪律, 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自己的学生,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从而使学生把自己作为榜样。但是在2008年的5月12号的那一天,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事件,有一个叫做范美忠的教师,在遇到地震的时候,抛下了所有正在上课的学生,独自一人跑出了教室。事后到2008年5月22日9:10,四川省都江堰市光亚中学教师范美忠在网络上的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文章提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这番言论引起了网民的铺天盖地的批评与漫骂。

范美忠宣称“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是荒诞的,因为,第一,在那种情况下,作为教师的范美忠若能坚守岗位、组织学生有序撤退,或许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第二,就算只有一个学生因范美忠坚守岗位而逃出生天,而范

本人牺牲了,但由于学生比他年轻得多,仅仅从生命的长度来算,这个学生的存活所保有的幸福量就很可能远高于范美忠的存活所保有的幸福量。同时,因为范美忠的行为会破坏人们传统的道德观,会让后来的人不幸福,所以,范是“打着自由之理念,打着自由的旗号否定美德与高尚,不仅是对自由的严重误识,更是对自由的亵渎!” ③

范美忠事件的事件告诉了我们,职业道德以道德为前提,也是社会公德的底线,作为教师,必定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自己的教育对象树立怎样做人和做一个怎样的人的楷模。

(2)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不难发现, 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教师, 教学效果却有差距, 除了工作责任心外, 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有差异, 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一般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学生只是被动的,并不完全能够充分的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并不相符。

教师应是可当教学的组织者,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个性,让学生主动起来,互动起来,让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是课堂上的引导者,提倡学生自主精神,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应是课堂上的激发着,靠外部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美国高中数学教师埃瓦德在教学中就是对学生充满赏识,他说在学生进入教师的时候,他通常是站在门口欢迎每一位学生,努力对他们作出肯定而积极的评价,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特别的。如“你的衣服好漂亮啊!”、“今天你表演了一个精彩的游戏”、 “祝愿你度过快乐的一天”,都能使学生感到他人在关心自己。因此,在学习中他们经常表现出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有时他们产生动机是因为这些评价是他们需要听到的。

(3)丰富的学识素质

教师的思想品行、能力、学识三大素质, 对于一个现代化社会的教师来说是缺一不可的。教师必须要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从各方各面的来给自己进行知识能量的补充,此外, 还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具有严谨刻苦的精神。只有这样, 才能精于教书授业。

2、如何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强烈的责任感是身为教师最起码得职业道德之一,凡事以身作则,平等的看待自己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不可对学生有偏见,师德主要是品质的 外在表现, 它是老师的为人风范, 为师风范。教师的喜怒哀乐, 言谈举止, 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3)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③ 2008年6月9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自由理念不容亵渎——我看范美忠之跑》的评论

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核心, 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三、解决素质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加大现代教育技术领导管理是促进课程改革全面发展的关键。加大现代教育技术队伍建设是促进课程改革全面发展的根本。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是促进课程改革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软件建设是促进课程改革全面发展的保证。④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授人以渔”尤为重要和紧迫,加大教材容量、加深教材难度的“授人以鱼”的做法太不合时宜了。因此,改革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已是当务之急。应当告别过去跟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课本内容,增加与时俱进的、能够跟得上适应时代发展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内容和课时。

2、实施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借用了传统家教“一对一教育”的形式,是一种发展人的教育,其核心是个性的发展。

(1)重视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自主性。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教师充分的发挥激励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等自主性品质的个性,让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独立的完成事情,从而也能提高其心理素质。

(2)注重差异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并且找出其差异性,对性格不同的学生采用针对其最有效的方法,充分系统的来培养他们正常的个性,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

(3)通过启发手段和审美教育,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特殊性、好奇心,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敢于提出问题,发展求异思维能力,使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审美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开发又依赖于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审美活动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愉悦性、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创造性情感,发展创造性品质。

(4)要注重活动性和未来性。采取变化多样的教育方法,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发展完整的个性。

3、营造良好的氛围

加强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利用有效的媒介,是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决不可只做口头形式,利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找准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创造经验,抓好典型,及时推广;要创造一个大兴教研之风的良好氛围,理智地推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4、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杜绝把“应试教育”作为考察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评价的教育行为。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实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评价教育质量和教师业绩的制度,以此引导和促使教育回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④ 摘自《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投入 促进课程改革全面发展》

来。评价、奖励学校和教师的标准,要着重向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法、有效途径倾斜,向师德师风倾斜,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倾斜。最重要的要做到彻底性,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出现。

四、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教育展具有一致性,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原来的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模式,而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素质教育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深化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小结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教育重视人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更强调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过程中,要发展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这是社会发展到现代化和国际化时对人的素质的更新更高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人一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即使现在我国的素质教育还有很多的缺陷,但是相应的对策和方法都在不断地创新、发展。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需要,总之,推广素质教育,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刘景颖.《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31~35.

2、白君堂.《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特征》[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21(4):99~100.

3、沈思敏.《论素质教育的长期性》[J].卫生软科学,2004,18(6):351~355.

4、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罗利建.《人本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6、张婷姝.《何为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3-03-1(4).

7、刘忠世.《当代青年素质教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8、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9、李俊玉,徐晶.《提高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性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4(5).

10、《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11、张承芬. 《教师素质学》[M] . 济南: 济南出版社, 1990: 7.

12、熊大成. 《教师素质教育论》[M] .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0.

13、邱兴元. 《教师素质培训与研究》[M] .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14、修朋月.

[M] . 哈尔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教师素质发展论》

作文十:《评“素质教育”》7100字

评“素质教育”

张珏成

我已经从教育的作用、目的、方针、属性、社会需求等方面论证“素质教育”是一个伪命题,并指出,“‘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概念的提出,源自于‘应试教育’走向极端。”克服“应试教育”走向极端的方法,“应该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尽量合理分配等”,不解决教育不公问题,侈谈“素质教育”,近

[1]乎南辕北辙。

就“素质教育”概念本身而言,也是不能自圆其说。

为了能够比较充分地说明问题,这里不嫌累赘,较多地引用重要参考文献的原文。

[2]权威政策文件中论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

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当时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推行“素质教育”时,给“素质教育”做出定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3]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这里,两个权威文件都出现概念不清、逻辑混乱。

在通常意义上,文献[2]所指的“国民素质”是国民所具有的素质,主要是公民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对国家的忠诚程度以及道德修养等,包括法律意识。“国民素质”是集合概念,并非每一个国民所具备的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综合体现的集体素质。文献[3]所提到的“民族素质”同样是集合概念,但两者的内涵和外延并不完全重合,因此不是同一概念。讨论“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概念是社会学的内容,与本文无关。

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对象一般是个体。因此,两个权威文件都无法解释如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或者对整个中华民族开展素质教育的问题。考虑到文献[2]出台比文献[3]晚,可以认为文献[2]使用“国民素质”概念是对文献[3]中“民族素质”概念的修正。因为毕竟全体国民综合体现的集体素质与个体国民的个人素质有关。

即使如此,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依然存在。首先因为个体国民的个人素质和个体国民素质这两个概念也并不完全重合,个人素质的外延远远大于个体国民素质。其次因为个体国民素质的外延没有明确限定。

假如不纠缠文献[3]所提到的“民族素质”概念本身,把它的意思看作为“个人素质”或“个体国民素质”,那么,文献[3]给出的“个人素质”或“个体国民素质”的外延包括:“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德智体”、“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和审美”、“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公民”素质等。姑且不论“德智体”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仅仅“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就让人不知所云,不知道这种“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什么态度,什么能力。此外,文献[3]规定的外延有些相互重叠,例如

做人包括“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包括“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和审美”,也包括“公民”素质。因而,整个论述累赘啰嗦,不得要领。更有甚者,像“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这种外延,没有任何公认尺度,根本就无从着手开展“素质教育”。

文献[2]的阐述显然比文献[3]更精准一些,但也是没有说明问题。把文献[2]的“国民素质”概念比拟更换为“个体国民素质”,文献[2]规定的“个体国民素质”的外延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德智体美”、“科学文化与思想修养统一”、“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统一”、“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统一”。显然,文献[2]同样存在外延相互重叠、缺少公认尺度、论述累赘等不足。

除了概念不清、逻辑混乱问题,作为指导性政策文件,在素质方面应该界定清楚个人选择权利和社会要求,但文献[2]和[3]没有这样做,也就是说,和声称的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相违背。这是指导性政策文件不应有的错误。

指导性政策文件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权利,按照“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对国民个人素质中的社会属性部分做出规定和要求,但不应规定属于个人权利的部分。对于个人有权利选择的素质,政策文件可以提出希望,可以提倡,但不能要求,因为这样做,违背宪法。

因为部分不等于整体,个体国民素质不等同于国民素质。

譬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想以及“四个统一”等都属于个人权利。一部分人没有创新精神,既不妨碍他们做合格的国民,也不影响整个国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事实上,也没有全体国民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可能。

在文献[2]和[3]所涉及到的素质外延中,应该提出要求的只有劳动、道德、纪律和服务祖国人民等。即使如此,众所周知,劳动有分工,道德不能硬性规定,纪律从属具体的团体,只有法律才是全体国民的行为规范。这就是说,文献[2]和[3]讲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只有法律意识和服务祖国人民才是真正与“国民素质”有关的个人素质,道德修养虽影响国民素质,但因为具有较多的约定俗成,有较多个人选择权利的成分,因此只能提倡。

文献[2]和[3]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荒谬,有两个根本原因。

首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国民的个人权利。

当然,在中国忽视国民个人权利有历史、文化、政治和传统等多种因素。但是,在教育方面忽视国民个人权利,对于有孔子这样伟大教育家的国度,却是一种讽刺。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有自学成才、无师自通的说法,有因材施教的说法,也有朽木不可雕、强按牛头不吃草的说法。

如果从教育角度,将个人成长过程的主客观因素加以归类,则主观因素就是个人的自我教育,客观因素则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显然,个人成长主要取决于自我的总结经验教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自我教育发挥作用。正因为这个原因,文献[2]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但是,文献[2]没有清楚界定个人可选择的素质和社会要求个人应具备的素质。个人可选择的素质是主观意愿,社会要求的个人素质通过法律等社会规范体现。这说明有关当局根本没有搞清楚素质的含义,是第二个原因。

个人素质和材料的性质一样,是内在的事物。材质可以同一要求,因为它们是被动的,被加工、制造、生产的。所以,可以是“百炼钢成绕指柔”。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个人的全部素质就体现了这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张三之所以是张三,是因为张三所有的特质。社会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或者说是素质。

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具备全部素质;全体国民不可能具备同样素质;所有国家不可能具备相同的国民素质。因此,即使提出“素质教育”,也必须清楚界定个人可选择的素质和社会要求个人应具备的素质,明确哪些个人素质属于或者影响国民素质,哪些个人素质属于个人选择权利的范围。

自从国家当局提出“素质教育”以后,整个社会一度甚嚣尘上,既有若干素质教育杂志,如《素质教育》《西部素质教育》《中国素质教育研究》,也有网络站点,如国家素质教育网。《素质教育》至少有三个品种,其国内刊号CN11-4350/G4和国际刊号ISSN1005-4197相同,但地址、网站和编辑部不同。第一个网站是://.szjygfwz./,在北京,但没有详细地址;第二个有编辑部详细地址,在湖南,自称《素质教育》杂志湖南编辑部,网站是://.hnsz.org/;第三个也有编辑部详细地址,也在北京,网站是://suzhijiaoyu.net/。这样不厌其烦地介绍,是想说明“素质教育”的炒作热度。顺便说明,第二个品种自己说明,杂志社的地址在北京,与第三个品种一样。

暂且不论《素质教育》各品种的真伪,管窥一下细节,或许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所帮助。 第一个品种的栏目设置为:创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管理、师资建设、教育研究、探索争鸣、素质教育、专题研究、高教论坛、基础教育、人物专访、学术前沿、精彩案例、教学方法、经验交流、教

[4]师随笔、德育教育等。

第二个品种的征稿范围为:素质教育研究、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校本教研和教育管理论坛、教学

[5]方法和学习方法研究、和谐教育探索、教学反思和教学经验体会、优质课堂、课件、学生习作等。

第三个品种的栏目设置为:理论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发展、教材与教法、素质教育、德育探索、教

[6]学研究、学术前沿、班主任工作等。

上述栏目内容中是否和“素质教育”有关已经不言自明,由此可见所谓“素质教育”之一斑。 国家素质教育网极其牵强地说明所谓“素质教育”的立论依据,号称有哲学、系统科学、心理学、

[7]人才学、未来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基础。姑且不说,无论从任何学科论证“素质教育”这个概

念,都会是长篇大论,绝非一篇数百字短文所能说透。仅仅上述逻辑问题,即已不能自圆其说。

正因为“素质教育”本身是虚构概念,是一个伪命题,因此在推行中必然矛盾百出,困难重重。 此外,除当局提到的“素质教育”外延,也有人提出,“素质教育”包括“创造性能力、自学能力、

[8]社会公德、世界观与人生观、劳动观念、终生学习、审美观念与能力”等。甚至有人认为,“教会大

[9]学生谈恋爱也是素质教育”。如果“素质教育”包容万象、兼收并蓄,恐怕已经是“完人教育”了。

有人将素质教育定义为:“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

[10]特征的教育。”不知道这样一种教育活动如何组织?有哪些教学内容和环节?学生的基本素质如何

确定?人的智慧潜能是什么事物?如何开发?人的健全个性又是什么事物?又怎么形成?如此轻易地对所谓“素质教育”进行定义,也是贻笑大方。

一种《素质教育》杂志认为,“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11]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个已经滥

觞的词语,但一直没有明确的词语释义。模式的一般意思是规范的样式。引申以后,模式可以指样板、典型、定型的运行流程、确定的方式等。不知文献[10]所称教育模式是样板还是定型流程,或者是教育活动方式,抑或其他意思。根据下文看,应该是教育活动方式。那么,“素质教育”的方式应该已经明确,包括内容、流程。可事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素质教育”的“成果”也没有在我国的国民素质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12,13]2012年有人抱怨“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这么难”,并分析其中原因。我认为文献[12,13]所

做分析,如同隔靴搔痒,完全不着边际。如果认真阅读文献[2],揣摩其精神,可以悟出“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德育教育”。因此,“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

“素质教育”已经推行20多年,即使只从文献[3]发布的1997年10月底算起,也近20年,现在应该是总结的时候了。当年出生的婴儿,现在已经进入大学;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当年刚上小学的小朋友,现在是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2年;1997年才上中学的少年,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现在正是社会的生力军,年龄在30岁出头,已经是比较成熟的青年人;199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现在已经是社会方方面面的骨干;经过20年后,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已经更新了几遍。可是,“应试教育”的基本格局没有彻底改变,中小学生的课程负担没有明显减轻,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热度没有大幅下降,教师的压力没有明显缓解,高考改革没有显著成效,教育公平没有彻底解决,

社会风气没有明显变化,“素质教育成果”何在?如果说这20多年后,教育方面有所变化,那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是形势使然。

当然也不能全面否定“素质教育”,毕竟这是一种尝试。在一些局部地区和教学的部分环节,“应试教育”的影响有所减小,一些学生的美学素质得到提高。

“素质教育”20多年的教育实践,再次鲜明地验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学基本原理,再次鲜明地验证了“个人成长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果”的教育学基本原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尊重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权利,尽量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才是正确方向。

作为当局,应该清楚,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后备劳动力的部门。如果要按照“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希冀提高国民素质,也应该明确,哪些是社会所需要的国民的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 zjc_o.“素质教育”是一个伪命题[ED/OL].新浪网:新浪博客, ://blog.sina../s/blog_554c34030102w494.html,

发表时间/引用时间:2016-01-17/2016-01-1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ED/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

://.moe.edu./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发布日期/引用日期:1999-6-13/ 2016-01-18.

[3] 国家教育委员会.教办[1997]29号 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7-10-29发布

//[ED/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edu./zheng_ce_210/20060323/t20060323_12902.shtml,发表时间/引用时间:2001-08-27/2016-01-18.

[4] 素质教育杂志.投稿须知[ED/OL].素质教育杂志网站,://.szjygfwz./3.html,引用时间:2016-01-18.

[5] 素质教育杂志.投稿须知[ED/OL].素质教育杂志网站,://.hnsz.org/xuzhi.html,引用时间:2016-01-18.

[6] 素质教育杂志.征稿事宜[ED/OL].素质教育杂志网站,://suzhijiaoyu.net/mod_static-view-sc_id-6.html,引用时

间:2016-01-18.

[7] 佚名.素质教育的立论基础[ED/OL].国家素质教育网,://.chce.org./News_info.asp?ID=2652&BoardID=69,

发表时间/引用时间:2011-10-11/2016-01-18.

[8] 佚名.素质教育 (教育模式)[ED/OL].百度网:百度百科,://baike.baidu./link?url=me8cLjEJ-WIngF3oEkge

QkYBbneoIAF2sgTgr1s9FirGV5OthjMsNPv0VVkDKE412zJOJJQNPnD17DrS7SS658Z_1NhksKycsn5CXUEZAVG,更新时间/引用时间:2016-01-15/2016-01-18.

[9] 乔志峰.教会大学生谈恋爱也是素质教育[ED/OL].新浪网:新浪博客,://blog.sina../s/blog_54a98ec20102vz

-zk.html,发表时间/引用时间:2016-01-12/2016-01-18.

[10] 佚名.什么是素质教育[ED/OL].国家素质教育网:素质教育理论,://.chce.org./News_info.asp?ID=2653

&BoardID=69,发表时间/引用时间:2011-10-11/2016-01-18.

[11] 素质教育杂志.期刊浏览[ED/OL].素质教育杂志网站,://.hnsz.org/qikan.html,引用时间:2016-01-18.

[12] 佚名.《中国教育绝不输给美国》:素质教育为什么难[ED/OL].新浪网:新浪教育,://edu.sina../zxx

/2012-06-11/1757342855.shtml,发表时间/引用时间:2012-06-11/2016-01-18.

[13] 王厥轩.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这么难[N].中国教育报,2012-03-29(03).//[ED/OL].人民网:教育频道,://edu.

people.. /h/2012/0329/c227696-3337709205.html,发表时间/引用时间:2012-03-29/2016-01-18.